TWI535907B - Rotary sinker,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ting machine control device - Google Patents

Rotary sinker,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ting machine control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5907B
TWI535907B TW100134887A TW100134887A TWI535907B TW I535907 B TWI535907 B TW I535907B TW 100134887 A TW100134887 A TW 100134887A TW 100134887 A TW100134887 A TW 100134887A TW I535907 B TWI535907 B TW I5359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nker
rotor
knitting
rotary
rot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4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4236A (en
Inventor
Hideo Hirano
Kousuke Noguchi
Original Assignee
Okamot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amoto Corp filed Critical Okamot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24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4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5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59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9/00Knitting processes, apparatus or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0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one set of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Description

旋轉式沉降片、編織機、及編織機控制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旋轉式沈降片、編織機及編織機控制裝置。
作為例如使用於圓編織機中之沈降片,採用進行往復移動者(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10-126830號公報)。先前之沈降片係配置於編織工具之兩側,藉由進行往復移動,而以保持纏繞於編織工具之針織紗並使所保持之針目脫離編織工具之方式進行動作。
然而,就日本專利特開2010-126830號公報中記載之先前之沈降片而言,因為係進行往復運動者,故而能量損失大,從而要求抑制能量損失。另外,具有如下缺點,即,當沈降片後退時,有時沈降片上所保持之針目鬆脫而導致針目浮起。
另外,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能量損失且減小驅動負載之旋轉式沈降片、具有該旋轉式沈降片之編織機及編織機控制裝置。
本發明之旋轉式沈降片之特徵在於包括:旋轉體,其能夠圍繞軸線旋轉;以及支撐構件,其以使旋轉體能夠旋轉之方式支撐旋轉體;且,於旋轉體之周緣部形成有複數個凸部即沈降齒,該等沈降齒能夠卡止針織紗並傳遞旋轉驅動力。
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旋轉式沈降片,能夠代替先前之往復運動方式之沈降片,而實現利用旋轉運動之沈降片。藉此,與先前之往復運動方式相比,能夠抑制摩擦熱之產生,從而能夠抑制能量損失且減小驅動負載。另外,於旋轉式沈降片之周緣部形成有複數個凸部,成為能夠卡止針織紗之構成,因此,即便使旋轉體逆向旋轉之情形時,針織紗亦能夠卡止於某一個凸部,從而能夠防止沈降片上所保持之針目脫離而使針目浮起。
另外,較佳為,旋轉體係由平板形成且成圓環狀之沈降片環。藉此,能夠實現構成簡單之旋轉式沈降片。
另外,較佳為,支撐構件包括:圓盤狀之旋轉軸,其收容於沈降片環之開口部內;以及支撐板,其自軸線方向之兩側支撐旋轉軸。
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旋轉式沈降片,藉由使用收容於沈降片環之開口部中的圓盤狀之旋轉軸,能夠不使用在厚度方向上突出之旋轉軸而使沈降片環適當地旋轉。另外,因為於沈降片環之周面形成有複數個齒,故而能夠經由該等複數個齒傳遞旋轉驅動力。沈降片環、旋轉軸、支撐板可全部由板材形成,從而能夠抑制加工成本。
另外,亦可以使該等沈降片環、旋轉軸、支撐板構成為一體。藉此,能夠獨立地對沈降片環進行旋轉控制。另外,若沈降片環、旋轉軸、支撐板形成為薄板狀,則構造簡單,能夠使編織機小型化。藉由使所有零件形成為板狀,能夠使設計變得容易。
另外,較佳為,支撐板具備圓形部,該圓形部自側方支撐旋轉軸且自側方覆蓋沈降片環,且圓形部具有:第1彎曲形狀,其使凸部即沈降齒露出至外側;以及第2彎曲形狀,其與第1彎曲形狀連續形成,且曲率半徑大於第1彎曲形狀之曲率半徑。
根據如此之構成,藉由沈降片環之旋轉,使得設置於沈降片環之周緣部之凸部(沈降齒)於第2彎曲形狀部分隱藏於支撐板之內側,因此,卡止於凸部之針織紗由第2彎曲形狀導引,而自凸部脫離。藉此,能夠利用旋轉運動而容易地使所卡止之針織紗脫離。
另外,較佳為,於沈降齒上形成有階差,能夠在不同之位置卡止複數條針織紗。藉此,能夠實現適用於絨頭編織之旋轉式沈降片。
另外,本發明之編織機之特徵在於包括:編織工具,其進行針目編織;沈降片,其保持被供給至編織工具之針織紗;以及保持台,其保持編織工具及沈降片,使編織工具及沈降片圍繞著在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上延伸的第2軸線進行旋轉運動;且,沈降片係具有旋轉體及支撐構件之旋轉式沈降片,該旋轉體能夠圍繞在第1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該支撐構件以使旋轉體能夠旋轉之方式支撐旋轉體,於旋轉體之周緣部形成有複數個凸部即沈降齒,該等沈降齒能夠卡止針織紗並且傳遞旋轉驅動力。
根據具有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旋轉式沈降片的編織機,能夠取代先前之往復運動方式之沈降片,而實現利用旋轉運動之沈降片。藉此,與先前之往復運動方式相比,能夠實現抑制摩擦熱之產生且降低驅動負載之編織機。
另外,較佳為包括:旋轉式沈降片用驅動齒輪,其與設置於旋轉體之周緣部之複數個凸部即沈降齒嚙合;以及旋轉式沈降片用伺服馬達,其對旋轉式沈降片用驅動齒輪賦予旋轉驅動力。
藉此,能夠使用伺服馬達適當地控制沈降片環之旋轉角。
另外,較佳為,編織工具包括:轉子,其形成為圓盤狀且周面為滑動面;一對軸承板,其於轉子之徑向上分離,能夠滑動地支撐轉子之周面;及一對支撐板,其隔著轉子及一對軸承板而配置於轉子之板厚方向之兩側,支撐轉子及一對軸承板;且,軸承板及支撐板形成為一體而構成薄板狀,於轉子上設置有卡止凹部,該卡止凹部係貫通於板厚方向上並藉由自周面側向內側開口而形成,於轉子之周緣部形成有傳遞旋轉驅動力之複數個齒,且於一對支撐板上形成有針織紗通插口,該針織紗通插口係用於使針織紗進入或脫離卡止凹部。
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之編織機,編織工具具有能夠旋轉之轉子,轉子之周面形成為滑動面,因而能夠不使用在厚度方向上突出之旋轉軸而恰當地使轉子旋轉。另外,於轉子之周面形成有複數個齒,因此能夠藉由該複數個齒傳遞旋轉驅動力。轉子、軸承板、支撐板可全部由板材形成,從而能夠抑制加工成本。另外,因為該等轉子、軸承板、支撐板形成為一體,所以能夠獨立地對轉子進行旋轉控制。另外,使轉子、軸承板、支撐板構成為薄板狀,故而構造簡單,能夠使編織機小型化。藉由使所有零件成為板狀,所以能使設計變得容易。
另外,於轉子之周緣部形成有複數個齒,能夠利用與該等齒嚙合之驅動齒輪,獨立地對各個轉子進行旋轉控制。
另外,較佳為具有:轉子用驅動齒輪,其與設置於轉子之周緣部之複數個齒嚙合;及轉子用伺服馬達,其對轉子用驅動齒輪賦予旋轉驅動力。藉此,使用伺服馬達能夠恰當地控制轉子之旋轉角。與使用先前之凸輪驅動轉子之方式不同,能夠針對每個轉子控制旋轉角度,因而能夠使用轉子形成複雜的編織組織。
另外,本發明之編織機控制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控制編織機者,該編織機包括:編織工具,其包含能夠圍繞著在第1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之轉子,利用轉子之旋轉運動進行針目編織;旋轉式沈降片,其包含能夠圍繞著在第1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之旋轉體,且保持被供給至編織工具之針織紗;保持台,其保持編織工具及沈降片,使編織工具及旋轉式沈降片圍繞著在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上延伸之第2軸線進行旋轉運動;且該編織機控制裝置包括:轉子用旋轉驅動機構,其對編織工具之轉子賦予旋轉驅動力;轉子控制機構,其控制轉子之旋轉角度;旋轉式沈降片用旋轉驅動機構,其對旋轉式沈降片之旋轉體賦予旋轉驅動力;旋轉式沈降片控制機構,其控制旋轉式沈降片之旋轉體之旋轉角度;保持台用旋轉驅動機構,其對保持台賦予旋轉驅動力;以及保持台控制機構,其控制保持台之旋轉角度;且,轉子控制機構根據保持台之旋轉位置而控制轉子之旋轉開始時間,旋轉式沈降片控制機構根據轉子之旋轉位置而控制沈降片環之旋轉體之旋轉開始時間。
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之編織機控制裝置,能夠同步地控制轉子、旋轉式沈降片之旋轉體、保持台之旋轉開始時序、旋轉角度以避免相互干涉,從而能夠適當地形成編織組織。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的實施形態。此外,在各圖中對同一或相當要素標註同一標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轉子)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轉子之立體圖。如圖1所示之轉子2形成為圓盤狀,安裝於編織工具1上(參照圖4~圖6),能夠圍繞特定的旋轉軸L1旋轉。
轉子2之與旋轉軸L1方向相向之主面2a為平坦面。於轉子2未形成向旋轉軸L1方向突出之凸部,具有相同的厚度。於轉子2之周緣部設有用於向轉子2傳遞驅動力之轉子齒21(齒輪)。轉子齒21係遍及全周等間隔地配置。於本實施形態之轉子2中,齒數為8個。轉子齒21係與轉子驅動用馬達之輸出軸上所設置之齒輪嚙合且被賦予驅動力,從而使轉子2圍繞旋轉軸L1旋轉。此外,雖然在本實施形態中轉子2之齒數為8個,但轉子2之齒數不限定於8個。
另外,轉子2之周面(轉子齒21之前端面)作為滑動面而發揮功能。轉子2藉由後述之內片13、14(參照圖6)可旋轉地受支撐。
於轉子2上形成有編結針織紗之一對鉤(卡止凹部)22。鉤22係形成為自轉子2之周面側向中心側凹入。鉤22亦可於轉子2之徑向上形成至較中央更相反側。鉤22係於轉子2之厚度方向上自一主面2a貫通至另一主面2a。轉子之鉤22於轉子之圓周上之相對位置形成有2個。另外,鉤22亦可以設置2個以上(例如,3個、4個)。
(第2實施形態之轉子)
圖2係第2實施形態之轉子之立體圖。圖2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轉子2B與第1實施形態之轉子2之不同之處在於鉤22B之形狀不同。於鉤22B上設有階差部,且設置有2處形成針織紗之底部23、24。如此,在鉤22B上設有階差部,形成有複數個底部23、24,因而藉由分別在每個底部形成針織紗,能夠形成線圈長度不同的2個針目,從而可編織絨頭組織。轉子2B能夠作為絨頭用轉子使用。
(第3實施形態之轉子)
圖3係第3實施形態之轉子之立體圖。圖3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之轉子2C與第1實施形態之轉子2之不同之處在於,形成於周緣部之轉子齒21之齒數不同。於轉子2C上,齒數為4個。
(編織工具)
圖4係實施形態之編織工具之側視圖。圖5係實施形態之編織工具之正視圖。圖6係實施形態之編織工具之立體分解圖。此外,於編織工具1之說明中,當將編織工具1安裝於圓編織機100之情形時,將朝向圓編織機100之中央側之面作為編織工具1之背面,將朝向圓編織機100之外側之面作為編織工具1之正面。
圖4~圖6所示之編織工具(knitting element)1例如搭載於圓編織機100上,用於襪子等之編織。編織工具1具有轉子2、外片12、12、內片13、14。此外,於編織工具1中,亦可以代替轉子2,而具有轉子2B或轉子2C。亦可以為具有其他轉子之編織工具。編織工具1不僅可用於編織襪子,亦可用於編織其他織物。
外片12、12係形成為板狀,且自軸線方向L1之兩側夾持轉子2而對其予以保持者。外片12係形成為圖示之上下方向為長度方向。
內片13、14係形成為板狀,自圖示上下方向之兩側夾持轉子2而對其予以保持者。內片13、14係隔著轉子2,於圖示上下方向上分離配置。內片13、14係藉由一對外片12、12(支撐板)自軸線方向L1之兩側夾持而得到支撐。
於編織工具1中,外片12、內片13、14、外片12係於板厚方向上積層並固定。內片13係藉由焊接等而與相鄰之外片12、12接合。內片14係藉由焊接等而與相鄰之外片12、12接合。
內片13之下端面13a係與轉子2之周面2b相面對,作為能夠使轉子2旋轉地支撐轉子2之滑動面而發揮功能。內片14之上端面14a係與轉子2之周面2b相面對,作為能夠使轉子2旋轉地支撐轉子2之滑動面而發揮功能。
在外片12上形成有貫通於板厚方向上之開口部12a。如圖4所示,該開口部12a係自外片12之寬度方向W上之一端部形成至相反側。此外,外片12並不於寬度方向W上之另一端部側開口。外片12係於另一端部側在圖示之上下方向上連續地形成。另外,開口部12a係於寬度方向W之另一端部側形成為圓弧狀。
開口部12a係作為用於使針織紗進入轉子2之鉤22之通路而發揮功能,並且作為用於使纏繞於鉤22之針織紗向外部脫離之通路而發揮功能。另外,開口部12a之圓弧形狀係形成為使纏繞於鉤22之針織紗圍繞特定的旋轉軸L1進行環繞運動時之導引部。即,處於被鉤22及開口部12a包圍之空間內之針織紗係隨著鉤22之旋轉運動,而圍繞特定的旋轉軸L1進行環繞運動。
轉子2係在安裝於編織工具1之狀態下,露出至外片12之寬度方向W之更外側。具體地說,轉子2之轉子齒21露出至外部側。
(轉子之驅動方法)
圖7係表示圓編織機之基座、固定於基座上之編織工具及對編織工具之轉子進行驅動之驅動齒輪的側視圖。圖8係表示轉子、與轉子嚙合之驅動齒輪及驅動驅動齒輪之伺服馬達的概略圖。
如圖7所示,編織工具1例如安裝於圓編織機100之基座110上而使用。於基座110之外周側配置有驅動齒輪72。驅動齒輪72係固定於圖8所示之伺服馬達71之輸出軸上。驅動齒輪72與形成於轉子2之周緣部之轉子齒21嚙合,將伺服馬達71產生之驅動力傳遞至轉子2,驅動轉子2旋轉。
(使用轉子之針目編織方法;平針編織)
下面說明利用旋轉原理之針目編織循環(knitting cycle)。圖9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轉子進行平針編織之情形時的編織循環之圖。轉子2係向箭頭a方向(圖示之左轉)旋轉。
將圖9(a)所示之轉子2之位置作為基準位置(0度)進行說明。當轉子2處於0度位置(基準位置)時,向轉子2供給針織紗202。此時,成為於下方側之鉤22上卡止有舊線圈201之狀態。
轉子2自圖9(b)所示之45度位置旋轉45度變為圖9(c)所示之狀態。當轉子2自45度位置向90度位置旋轉移動時,針織紗202一邊形成新線圈一邊開始在舊線圈201中穿過。
轉子2自圖9(c)所示之90度位置旋轉45度變為圖9(d)所示之狀態。當轉子2自90度位置向135度位置旋轉移動時,新線圈202在舊線圈201中穿過。
轉子2自圖9(d)所示之135度位置旋轉45度變為圖9(e)所示之狀態。當轉子2自135度位置向180度位置旋轉移動時,舊線圈201脫離鉤22。藉此,新線圈202在舊線圈201中穿過,完成平針編織。轉子2旋轉180度,形成1個針目(線圈)。
(使用轉子之針目編織方法;浮線編織)
圖10、11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轉子進行浮線編織之情形時的編織循環之圖。如圖10(a)所示,於轉子2處於0度位置(基準位置)時,向轉子2供給針織紗202。此時,為下方側之鉤22上卡止有舊線圈201之狀態。
轉子2在鉤22上纏繞有針織紗202之狀態下,自0度旋轉45度變為圖10(b)所示之狀態。
轉子2自圖10(b)所示之45度位置向箭頭b方向(圖示為右轉)旋轉45度,而變為圖10(c)所示之狀態。當轉子2自45度位置向0度位置逆向旋轉時,針織紗202脫離鉤22。
如圖11(c)所示,當轉子2返回至0度位置時,向轉子2供給針織紗203。此時,成為於下方側之鉤22上仍卡止有舊線圈201之狀態。
轉子2自圖11(c)所示之0度位置向箭頭a方向旋轉180度,與上述之平針編織同樣地,新線圈203在舊線圈201中穿過,形成1個針目。此時,針織紗202為未編結之狀態,即浮動。
(使用轉子之針目編織方法;集圈編織)
圖12、13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轉子進行集圈編織之情形時的編織循環之圖。如圖12(a)所示,於轉子2處於0度位置(基準位置)時,向轉子2供給針織紗202。此時,成為於下方側之鉤22卡止有舊線圈201之狀態。
轉子2係於鉤22上纏繞有針織紗202之狀態下,自0度旋轉45度而變為圖12(b)所示之狀態。
轉子2自圖12(b)所示之45度位置向箭頭b方向(圖示之右轉)旋轉45度,而變為圖12(c)所示之狀態。當轉子2自45度位置向0度位置逆向旋轉時,針織紗202成為纏繞於鉤22上之狀態。
如圖13(c)所示,當轉子2返回至0度位置時,向轉子2供給針織紗203,成為於上方側之鉤22上纏繞有針織紗202、203之狀態。此時,成為於下方側之鉤22上仍卡止有舊線圈201之狀態。
轉子2自圖13(c)所示之0度位置向箭頭a方向旋轉180度,新線圈202、203一同在舊線圈201中穿過,而形成針目。如此,藉由重疊編結第1緯圈之針織紗202與第2緯圈之針織紗203,能夠編織集圈編織。
當改變轉子2之旋轉方向(a方向、b方向)之情形時,能夠藉由使用伺服馬達71來容易地實現。藉由改變對於伺服馬達71之電信號指示,能夠任意地改變轉子2之旋轉角度及旋轉方向。改變轉子2之旋轉方向。此係伺服馬達驅動之較大的特徵。
(使用絨頭用轉子之針目編織方法;絨頭編織)
圖14係表示絨頭用轉子及沈降片之配置之側視圖。圖15係表示使用實施形態之絨頭用轉子進行絨頭編織之情形時的編織循環之圖。
如圖15(a)所示,當轉子2B處於0度位置(基準位置)時,向轉子2B供給針織紗202F、202B。針織紗202F卡止於轉子2B之一級爪(卡止凹部之底部)24,針織紗202B卡止於轉子2B之二級爪(卡止凹部之底部)23。此時,成為於下方側之鉤22B卡止有舊線圈201F、201B的狀態。
絨頭用轉子2B自圖15(a)所示之0度位置向箭頭a方向旋轉180度,新線圈202F、202B一同在舊線圈201F、201B中穿過,形成針目。此時,卡止於一級爪24之針織紗202F與卡止於二級爪23之針織紗202B所形成的針目之長度不同。具體地說,針織紗202F形成之針目比針織紗202B之針目長。
圖16係表示藉由圖15所示之編織循環所編織之絨頭編織之圖。圖16(a)中表示背面,圖16(b)中表示正面。如圖16所示,針織紗202F形成之線圈(絨頭線圈)形成得比針織紗202B所形成之線圈長。於利用圖15所示之編織循環之編織方法中,與先前之絨頭編織(沈降線圈形成之絨頭)不同,轉子線圈(相當於先前之針織紗所形成的織針線圈)變為絨頭。
(旋轉式沈降片)
下面,說明旋轉式沈降片。圖17~圖19係表示旋轉式沈降片之各圖。於旋轉式沈降片3之說明中,當將旋轉式沈降片3搭載於圓編織機100之情形時,將朝向圓編織機100之中央側的面設為旋轉式沈降片之背面,將朝向圓編織機100之外側的面設為旋轉式沈降片之正面。
圖17~圖19所示之旋轉式沈降片3(旋轉型沈降片)係例如搭載於圓編織機100上,用於襪子等之編織。旋轉式沈降片3具有沈降片環(旋轉體)4、外片32、32、內片33及沈降軸34。
沈降片環4係由平板形成且成環狀(圓環狀)者。沈降片環4搭載於旋轉式沈降片3上,能夠圍繞特定的旋轉軸L2旋轉。
於沈降片環4之周緣部設置有用於向沈降片環4傳遞驅動力之沈降齒41。沈降齒41係遍及全周等間隔地配置。於本實施形態之沈降片環4上,齒數為12個。沈降齒41與設置於沈降片環驅動用馬達之輸出軸上之齒輪嚙合,被賦予驅動力,從而沈降片環4圍繞旋轉軸L2旋轉。此外,雖然本實施形態中沈降片環4之齒數為12個,然而沈降片環4之齒數不限定於12個。
另外,沈降片環4之內周面4a係在沈降片環4旋轉時作為滑動面而發揮功能。沈降片環4藉由沈降軸34及外片32、32而可旋轉地支撐。
另外,沈降片環4之沈降齒41除了傳遞驅動力的功能之外,亦作為保持沈降線圈之卡止部而發揮功能。先前之沈降片係藉由往復運動而進行輔助針目編織之動作,然而因為沈降片環4係利用旋轉運動,因此具有與先前之沈降片不同之功能,擔負保持沈降線圈及傳遞驅動力之作用。
外片32、32係形成為板狀,自軸線方向L2之兩側夾持沈降片環4而對其予以保持。外片32具有覆蓋沈降片環4之圓形部32a及與圓形部32a連續形成之固定部32b。如圖17所示,沈降片環4之沈降齒41伸出至較圓形部32a之外形更外側。
自側面觀察,外片32於圓形部32a之周緣具有使沈降齒41、41露出至外部之第1彎曲形狀32c、及曲率半徑大於第1彎曲形狀之第2彎曲形狀32d。第1彎曲形狀32c係在圓形部32a之周緣中自下部側經由正面側連續地形成至超過上部側之位置。
第2彎曲形狀32d係在圓形部32a之周緣中形成於背面側。第2彎曲形狀之曲率半徑形成為逐漸大於第1彎曲形狀之第1曲率半徑。即,當沈降片環4向箭頭c方向旋轉時,於第1彎曲形狀32c處,沈降齒41會露出至外部,而於第2彎曲形狀32d處,沈降齒41會逐漸隱藏於外片32內。藉此,卡止於沈降齒41之針織紗304會在與第2彎曲形狀相對應之部分脫離沈降齒41(參照圖23)。
固定部32b係插入至基座110上設置之槽的部分。另外,固定部32b可於相互面對之外片32、32上成為不同之寬度。藉由形成如此之構造,能夠設置在插入方向上延伸之階差。該階差係作為旋轉式沈降片3之定位用階差而發揮功能。另外,在旋轉式沈降片3已安裝於基座110上之狀態下,該階差能夠約束旋轉式沈降片3向基座110之徑向移動。
沈降軸34係由平板形成,且成圓盤狀。沈降軸34收容於沈降片環4之開口部,由外片32、32自軸線方向L2之兩側夾持而予以支撐。具體地說,沈降軸34被外片32之圓形部32a夾持。沈降軸34之外徑係形成為與沈降片環4之開口部的大小相對應。沈降軸34之外周面34a係作為與沈降片環4之內周面4a抵接之滑動面而發揮功能。以能夠使沈降片環4旋轉之方式支撐沈降片環4之支撐構件具有收容於沈降片環4之開口部內的圓盤狀之沈降軸(旋轉軸)34、及自軸線方向(第1方向)之兩側支撐沈降軸34之外片(支撐板)32、32。
內片33係形成為板狀,具有與沈降軸34之厚度相等之厚度。內片33係由一對外片32、32自軸線方向L2之兩側夾持而支撐。具體地說,內片33被外片32之固定部32b夾持。
於旋轉式沈降片3中,外片32、內片33、沈降軸34、外片32在板厚方向上積層並固定。內片33係藉由焊接等與相鄰之外片32之固定部32b接合。沈降軸34係藉由焊接等與相鄰之外片32之圓形部32a接合。
(沈降片環之驅動方法)
圖20係表示圓編織機之基座、固定於基座上之旋轉式沈降片及驅動旋轉式沈降片之沈降片環的驅動齒輪之側視圖。圖22係表示沈降片環及與沈降片環嚙合之驅動齒輪之立體圖。
如圖20所示,旋轉式沈降片3係安裝於例如圓編織機100之基座110上而使用。於基座110之外周側配置有驅動齒輪82。驅動齒輪82固定於沈降片環驅動用伺服馬達之輸出軸上。驅動齒輪82係與形成於沈降片環4之周緣部的沈降齒41嚙合,將伺服馬達產生之驅動力傳遞至沈降片環4,來驅動沈降片環4旋轉。
(轉子及沈降片環之配置)
圖21係表示編織工具之轉子及旋轉式沈降片之配置的概略立體圖。轉子2及旋轉式沈降片3(沈降片環4)如圖21所示,在安裝於圓編織機100在基座110上之狀態下,沿著基座110之周向交替地排列配置。
圖23及圖24係表示使用轉子及旋轉式沈降片進行針目編織時之轉子及旋轉式沈降片之配置的圖。如圖23所示,自側面觀察,轉子2及沈降片環4之中心具有特定的間隔。於圖23中,示出了藉由沈降齒41保持有沈降線圈304之狀態。
沈降線圈304、303藉由沈降齒41各卡止有一個。沈降片環4向箭頭c方向(圖示為左轉)旋轉,向圖示左側移送沈降線圈304。沈降片環4繼續旋轉,在沈降齒41被外片32遮擋之位置,沈降線圈302、303、304脫離沈降齒41。
(沈降片環之作用)
圖25係表示轉子、沈降片環及藉由該等構件形成之針目的概略圖。如圖25所示,沈降片環4之沈降齒41卡止針織紗205。於該狀態下,轉子2向箭頭a方向旋轉而形成針目。於轉子2旋轉之同時或旋轉後,沈降片環4向箭頭c方向旋轉相當於1個齒之量(沈降齒41之1個齒之量)。
已旋轉移動1個齒之量的沈降齒41保持沈降線圈304,並且使藉由轉子2形成之舊線圈203脫離。
(沈降片環之驅動方法之實施例)
圖26係表示沈降片環及用於驅動沈降片環旋轉之凸輪的立體圖。如圖26所示,亦可使用凸輪48來驅動沈降片環4旋轉。藉由使沈降片環4向箭頭R方向移動,來對與凸輪48卡合之沈降齒41之位置進行導向,沈降片環4向箭頭c方向旋轉。
(絨頭沈降片)
圖27係表示絨頭沈降片之側視圖。作為沈降片環之其他形態,可列舉圖27所示之絨頭沈降片4B。絨頭沈降片4B與圖19所示之沈降片環4之不同之處在於,包括具有階差之沈降齒45。該帶階差之沈降齒45係,於凹部42之右鄰側具有第1級沈降齒45a,且於該沈降齒45a之右鄰側具有第2級沈降齒45b。絨頭沈降片4B係用於絨頭編織,於第1級沈降齒45a上卡止正面紗(絨頭紗),於第2級沈降齒45b上卡止背面紗(底紗),而形成絨頭編織。
圖28係表示絨頭沈降片及使用絨頭沈降片所編織之絨頭組織之立體圖。於圖28中示出了藉由絨頭沈降片4B形成線圈長的絨頭線圈、及線圈比絨頭線圈短的沈降線圈之狀態。正面紗卡止於第1級沈降齒45a,背面紗卡止於第2級沈降齒45b。如此,藉由在沈降齒45上設置階差,能夠實現適用於絨頭編織之沈降片環。
(圓編織機)
下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編織工具及具有旋轉式沈降片的圓編織機。圖29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圓編織機的立體圖。此外,於圖29中,編織工具1及旋轉式沈降片3之記載僅示出了其一部分。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圓編織機100具有:編織工具1,其進行針目編織;旋轉式沈降片3,其保持供給至編織工具1之針織紗;及基座(保持台)110,其保持編織工具1及旋轉式沈降片3,使編織工具1及旋轉式沈降片3圍繞在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上延伸的第2軸線進行旋轉運動。圓編織機100具有1個轉子驅動用伺服馬達71、1個沈降片環驅動用伺服馬達81及1個基座驅動用伺服馬達121。
基座110形成為圓筒狀,於圖示上側之端面具有用於保持編織工具1之編織件保持槽111及用於保持旋轉式沈降片3之沈降片保持槽112。編織件保持槽111及沈降片保持槽112係交替地形成於周向。編織工具1插入至編織件保持槽111中,而固定於基座110上。旋轉式沈降片3插入至沈降片保持槽112中,而固定於基座110上。
轉子驅動用伺服馬達71係驅動編織工具1之轉子2旋轉的裝置,於伺服馬達71之輸出軸上設置有驅動齒輪72。該驅動齒輪72係與轉子2之轉子齒21嚙合,驅動轉子2旋轉。
沈降片環驅動用伺服馬達81係驅動旋轉式沈降片3之沈降片環4旋轉的裝置,於伺服馬達81之輸出軸上設置有驅動齒輪82。該驅動齒輪82係與沈降片環4之轉子齒21嚙合,驅動沈降片環4旋轉。
基座驅動用伺服馬達121係驅動基座110旋轉的裝置。雖未圖示,但於伺服馬達121之輸出軸設置有驅動齒輪,該驅動齒輪係與設置於基座110上之齒輪嚙合,驅動基座110旋轉。基座110於箭頭R方向受到驅動而旋轉。
圖30係表示基座、編織工具、旋轉式沈降片及驅動齒輪之側視圖。如圖30所示,安裝有編織工具1之保持槽111係較之安裝有旋轉式沈降片3之保持槽112配置於基座110之徑向上的更外側。
另外,轉子2之外徑大於沈降片環4之外徑。於安裝於圓編織機100之狀態下,轉子2之中心配置於沈降片環4之中心的更外側。另外,轉子2之中心配置於沈降片環4之中心的更上方。與轉子2嚙合之驅動齒輪72係配置於與沈降片環4嚙合之驅動齒輪82之更上方。此外,亦可成為保持槽111在基座110之徑向上配置於保持槽112之內側的構成。
如圖30所示,於編織工具1中,固定於基座110上之下部側係較之保持轉子2之上部側配置於基座110之徑向上之更內側。編織工具1中,在保持轉子2之上部側與固定於基座110上之下部側之間設置有傾斜部。如此,編織工具1之構成係,具有傾斜部,且下部側較之上部側配置於基座110之徑向之更內側,故而能夠確保在基座110之外側配置驅動齒輪82之空間,能夠使圓編織機100小型化。即,能夠抑制向外側之伸出。
(編織機控制裝置)
下面,說明實施形態之編織機控制裝置。圖31係表示編織機控制裝置之方塊圖。圖31所示之編織機控制裝置150係包含進行運算處理之CPU、作為存儲部之ROM及RAM、輸入信號電路、輸出信號電路、及電源電路等。於編織機控制裝置150中,藉由執行存儲部中所存儲之程式,來構建基座控制部151、轉子控制部152、沈降片環控制部153。
基座控制部151(保持台控制機構)係控制基座驅動用伺服馬達121(保持台用旋轉驅動機構),以此來控制基座110之旋轉角度。基座控制部151係控制基座驅動用伺服馬達121,以此來控制基座110之旋轉位置。
轉子控制部152(轉子控制機構)係控制轉子驅動用伺服馬達71(轉子用旋轉驅動機構),以此來控制轉子2之旋轉角度。轉子控制部152係控制轉子驅動用伺服馬達71,以此來控制轉子2之旋轉位置。
沈降片環控制部153(旋轉式沈降片控制機構)係控制沈降片環驅動用伺服馬達81(旋轉式沈降片用旋轉驅動機構),以此來控制沈降片環4之旋轉角度。沈降片環控制部153係控制沈降片環驅動用伺服馬達81,以此來控制沈降片環4之旋轉位置。
轉子控制部152係根據基座110之旋轉位置而對轉子2之旋轉開始時間進行控制,沈降片環控制部153係根據轉子2之旋轉位置而對沈降片環4之旋轉開始時間進行控制。較佳為,轉子控制部152係在基座110已移動第1旋轉角度之後,使轉子2移動第2旋轉角度,沈降片環控制部153係於轉子2已移動第2旋轉角度後,使沈降片環4移動第3旋轉角度。
圖32係表示基座、轉子、沈降片環之旋轉控制之動作時間的時序圖。於圖32中,示出了各伺服馬達之動作開始時間、動作期間。於本實施例中係說明如下情況,即,安裝於基座110上之編織工具1之個數為40個,安裝於基座110上之旋轉式沈降片3之個數為40個,轉子2之轉子齒21之齒數為8個,沈降片環4之沈降齒41之齒數為12個。
首先,基座控制部151發送指令信號,使基座驅動用伺服馬達121進行動作(步驟S1)。藉此,基座驅動用伺服馬達121使基座110向箭頭R方向旋轉移動9度。此時,安裝於基座110上之編織工具1向箭頭R方向移動,移動至轉子2與驅動齒輪72嚙合之旋轉位置。同樣地,安裝於基座110上之旋轉式沈降片3向箭頭R方向移動,移動至沈降片環4與驅動齒輪82嚙合之旋轉位置。
接著,在基座110旋轉移動(S1)後,轉子控制部152發送指令信號,使轉子驅動用伺服馬達71進行動作(步驟S2)。藉此,轉子驅動用伺服馬達71使轉子2向箭頭a方向旋轉移動180度。此時,轉子2之鉤22纏繞著針織紗向箭頭a方向旋轉,由此形成針目。
接著,於轉子2旋轉移動(S2)後,沈降片環控制部153發送指令信號,使沈降片環驅動用伺服馬達81進行動作(步驟S3)。藉此,沈降片環驅動用伺服馬達81使沈降片環4向箭頭c方向旋轉30度。此時,沈降片環4被送出一個齒的量,纏繞於轉子2之舊線圈脫離鉤22。
然後,藉由將該等步驟S1~S3之動作反覆進行40次,形成一緯圈之針目。藉由如此使用本實施形態之編織機控制裝置150來控制圓編織機100之動作,能夠同步地控制伺服馬達71、81、121之旋轉時刻、旋轉角度以避免相互干涉。此外,亦可以在其他時刻控制轉子2、沈降片環4、基座110之旋轉運動。例如,亦可以於轉子2旋轉移動(S2)時使沈降片環4進行旋轉。
以上,已基於上述實施形態具體地說明了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編織工具適用於圓編織機之情況,然而本發明之旋轉式沈降片亦可以適用於例如橫編織機、經編織機等其他編織機。
此外,保持於編織工具1B上之轉子2亦可為其他形狀之轉子2B、2C,亦可為不同形狀之轉子。另外,旋轉式沈降片亦可適用於無轉子之先前之編織工具。
此外,可以將編織工具1應用於圓編織機以外之其他編織機。另外,亦可以取代圓環狀之沈降片,而採用具有圓盤狀、圓柱狀等其他形狀之旋轉體的旋轉式沈降片。另外,亦可為具有向旋轉體之軸線方向突出之旋轉軸的旋轉式沈降片。較佳為旋轉軸設置於軸線方向之兩側。
另外,較佳為,在編織工具1之固定部、旋轉式沈降片3之固定部設置有階差。如此,藉由形成為於固定部具有階差之構成,在相對應之基座110之槽上亦設置階差,從而可對編織工具1、旋轉式沈降片3進行定位,來約束徑向上之移動。藉此,即使基座110旋轉,編織工具1及旋轉式沈降片3之移動亦受限制,從而能夠實現穩定的運動。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旋轉式沈降片及具有該旋轉式沈降片之編織機,能夠抑制針目編織時之能量損失,減小驅動負載。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編織機控制裝置,能夠對轉子進行旋轉控制,能夠對旋轉式沈降片之旋轉體進行旋轉控制,且能夠對保持該等轉子及旋轉體之保持台進行旋轉控制。
1...編織工具
2...轉子
2B...轉子
2C...轉子
2a...主面
2b...周面
3...旋轉式沈降片
4...沈降片環
4a...內周面
4B...絨頭沈降片
12...外片
12a...開口部
13...內片
14...內片
13a...下端面
14a...上端面
21...轉子齒
22...鉤
22B...鉤
23...底部
24...底部
32...外片
32a...圓形部
32b...固定部
32c...第1彎曲形狀
32d...第2彎曲形狀
33...內片
34...沈降軸
34a...外周面
41...沈降齒
45...沈降齒
45a...第1級沈降齒
45b...第2級沈降齒
48...凸輪
71...轉子驅動用伺服馬達
72...驅動齒輪
81...沈降片環驅動用伺服馬達
82...驅動齒輪
100...圓編織機
110...基座
111...編織件保持槽
112...沈降片保持槽
121...基座驅動用伺服馬達
150...編織機控制裝置
151...基座控制部
152...轉子控制部
153...沈降片環控制部
201...舊線圈
201B...舊線圈
201F...舊線圈
202...新線圈
202B...新線圈
202F...新線圈
203...針織紗
205...針織紗
302...沈降線圈
303...沈降線圈
304...沈降線圈
L1...旋轉軸
L2...旋轉軸
W...寬度方向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轉子之立體圖。
圖2係第2實施形態之轉子之立體圖。
圖3係第3實施形態之轉子之立體圖。
圖4係實施形態之編織工具之側視圖。
圖5係實施形態之編織工具之正視圖。
圖6係實施形態之編織工具之立體分解圖。
圖7係表示圓編織機之基座、固定於基座上之編織工具及對編織工具之轉子進行驅動之驅動齒輪的側視圖。
圖8係表示轉子、與轉子嚙合之驅動齒輪及驅動驅動齒輪之伺服馬達的概略圖。
圖9(a)~(e)係使用實施形態之轉子進行平針編織之情形時之編織循環的圖。
圖10(a)~(c)係表示使用實施形態的轉子進行浮線編織之情形時的編織循環的圖。
圖11(c)~(g)係表示使用實施形態之轉子進行浮線編織之情形時的編織循環的圖。
圖12(a)~(c)係表示使用實施形態之轉子進行集圈編織之情形時的編織循環的圖。
圖13(c)~(g)係表示使用實施形態之轉子進行集圈編織之情形時的編織循環的圖。
圖14係表示絨頭用轉子及沈降片之配置之側視圖。
圖15(a)~(c)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絨頭用轉子進行絨頭編織之情形時的編織循環之圖。
圖16(a)、(b)係表示藉由圖15所示之編織循環所編織之絨頭組織之圖。
圖17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旋轉式沈降片之側視圖。
圖18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旋轉式沈降片之正視圖。
圖19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旋轉式沈降片之立體分解圖。
圖20係表示圓編織機之基座、固定於基座上之旋轉式沈降片及驅動旋轉式沈降片之沈降片環之驅動齒輪的側視圖。
圖21係表示編織工具之轉子及旋轉式沈降片之配置的概略立體圖。
圖22係表示沈降片環及與沈降片環嚙合之驅動齒輪之立體圖。
圖23係表示轉子及旋轉式沈降片之配置之側視圖。
圖24係表示轉子及旋轉式沈降片之配置之正視圖。
圖25係表示轉子、沈降片環及藉由該等構件形成之針目之概略圖。
圖26係表示沈降片環及用於驅動沈降片環旋轉之凸輪之立體圖。
圖27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絨頭沈降片的側視圖。
圖28係表示絨頭沈降片及使用絨頭沈降片編織之絨頭組織之立體圖。
圖29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圓編織機的立體圖。
圖30係表示基座、編織工具、旋轉式沈降片及驅動齒輪之側視圖。
圖3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編織機控制裝置的方塊圖。
圖32係表示基座、轉子、沈降片環之旋轉控制之動作時間的時序圖。
3...旋轉式沈降片
4...沈降片環
4a...內周面
32...外片
32a...圓形部
32b...固定部
33...內片
34...沈降軸
34a...外周面
41...沈降齒
L2...旋轉軸

Claims (9)

  1. 一種旋轉式沈降片,其特徵在於包括:旋轉體,其能夠圍繞軸線旋轉;及支撐構件,其以使上述旋轉體能夠旋轉之方式支撐上述旋轉體;且於上述旋轉體之周緣部形成有複數個凸部即沈降齒,該等沈降齒能夠卡止針織紗並傳遞旋轉驅動力。
  2. 如請求項1之旋轉式沈降片,其中上述旋轉體係由平板形成且成圓環狀之沈降片環。
  3. 如請求項2之旋轉式沈降片,其中上述支撐構件包括:圓盤狀之旋轉軸,其收容於上述沈降片環之開口部內;及支撐板,其自軸線方向之兩側支撐上述旋轉軸。
  4. 如請求項2或3之旋轉式沈降片,其中上述支撐板具備圓形部,該圓形部係自側方支撐旋轉軸且自側方覆蓋上述沈降片環,上述圓形部具有:第1彎曲形狀,其使凸部即上述沈降齒露出至外側;及第2彎曲形狀,其與上述第1彎曲形狀連續形成,且曲率半徑大於上述第1彎曲形狀之曲率半徑。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旋轉式沈降片,其中於上述沈降齒上形成有階差,能夠在不同之位置卡止複數條針織紗。
  6. 如請求項4之旋轉式沈降片,其中於上述沈降齒上形成 有階差,能夠在不同之位置卡止複數條針織紗。
  7. 一種編織機,其特徵在於包括:編織工具,其進行針目編織;沈降片,其保持被供給至上述編織工具之針織紗;及保持台,其保持上述編織工具及上述沈降片,使上述編織工具及沈降片圍繞著在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上延伸之第2軸線進行旋轉運動;且上述沈降片係包括旋轉體及支撐構件之旋轉式沈降片,上述旋轉體能夠圍繞在上述第1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上述支撐構件以使上述旋轉體能夠旋轉之方式支撐上述旋轉體,於上述旋轉體之周緣部形成有複數個凸部即沈降齒,該等沈降齒能夠卡止針織紗並且傳遞旋轉驅動力。
  8. 如請求項7之編織機,其包括:旋轉式沈降片用驅動齒輪,其與設置於上述旋轉體之周緣部的複數個凸部即沈降齒嚙合;及旋轉式沈降片用伺服馬達,其對上述旋轉式沈降片用驅動齒輪賦予旋轉驅動力。
  9. 一種編織機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控制編織機者,上述編織機包括:編織工具,其包含能夠圍繞著在第1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之轉子,且利用上述轉子之旋轉運動進行針目編 織;旋轉式沈降片,其包含能夠圍繞著在上述第1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之旋轉體,且保持被供給至上述編織工具之針織紗;及保持台,其保持上述編織工具及上述沈降片,且使上述編織工具及旋轉式沈降片圍繞著在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上延伸之第2軸線進行旋轉運動;且上述編織機控制裝置包括:轉子用旋轉驅動機構,其對上述編織工具之轉子賦予旋轉驅動力;轉子控制機構,其控制上述轉子之旋轉角度;旋轉式沈降片用旋轉驅動機構,其對上述旋轉式沈降片之旋轉體賦予旋轉驅動力;旋轉式沈降片控制機構,其控制上述旋轉式沈降片之旋轉體之旋轉角度;保持台用旋轉驅動機構,其對上述保持台賦予旋轉驅動力;及保持台控制機構,其控制上述保持台之旋轉角度;且上述轉子控制機構根據上述保持台之旋轉位置而控制上述轉子之旋轉開始時間,上述旋轉式沈降片控制機構根據上述轉子之旋轉位置而控制上述沈降片環之旋轉體之旋轉開始時間。
TW100134887A 2010-09-30 2011-09-27 Rotary sinker,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ting machine control device TWI5359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1951 2010-09-30
JP2011195421A JP5879625B2 (ja) 2010-09-30 2011-09-07 ロータリーシンカー、編機、及び編機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4236A TW201224236A (en) 2012-06-16
TWI535907B true TWI535907B (zh) 2016-06-01

Family

ID=44905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4887A TWI535907B (zh) 2010-09-30 2011-09-27 Rotary sinker,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ting machine control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34332B2 (zh)
EP (1) EP2436812B1 (zh)
JP (1) JP5879625B2 (zh)
KR (1) KR101820870B1 (zh)
CN (1) CN102560854B (zh)
TW (1) TWI5359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9625B2 (ja) * 2010-09-30 2016-03-08 岡本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シンカー、編機、及び編機制御装置
JP5923828B2 (ja) 2012-04-11 2016-05-25 岡本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シンカー、編機、および編目編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526A (en) * 1890-02-18 Holler
US944968A (en) * 1909-05-01 1909-12-28 Carlton J Mumford Knitting-machine.
US1117032A (en) * 1914-04-28 1914-11-10 Robert W Gormly Circular-knitting machine.
US1232230A (en) * 1917-01-09 1917-07-03 Electric Knitting Co Inc Sinker mechanism for knitting-machines.
US1475045A (en) * 1923-07-10 1923-11-20 Bloom Joseph Stitch wheel for knitting machines
US2442412A (en) * 1945-11-19 1948-06-01 Wildt & Co Ltd Knitting machine of the links-links type
US3971232A (en) * 1972-07-21 1976-07-27 Darling Phillip H Rotary knitting machine
DE2551323A1 (de) * 1974-11-19 1976-05-20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Verfahren zur bildung von maschen fuer ein gestrick und strickvorrichtung fuer die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FR2389699A1 (en) * 1977-05-03 1978-12-01 Rhone Poulenc Textile Formation of knitted stitches - on a machine not using knitting needles
CN2422305Y (zh) * 2000-01-04 2001-03-07 李宾 横编织机沉降片控制装置
JP4175978B2 (ja) * 2003-07-30 2008-11-0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可動シンカーを備える横編機
JP4176038B2 (ja) * 2004-03-31 2008-11-0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の可動シンカー装置
EP2130960B1 (de) * 2008-06-04 2010-12-01 Groz-Beckert KG Stricksystem mit einer nadelgetriebenen Abschlagplatine
KR101003081B1 (ko) * 2008-10-27 2010-12-21 이진석 파일편성용 싱커 구동장치
JP4914426B2 (ja) * 2008-11-26 2012-04-11 岡本株式会社 回転子を備えた編目編成具及び編機
JP5879625B2 (ja) * 2010-09-30 2016-03-08 岡本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シンカー、編機、及び編機制御装置
JP5849301B2 (ja) * 2010-09-30 2016-01-27 岡本株式会社 回転子を備えた編目編成具、及び編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6812A1 (en) 2012-04-04
KR101820870B1 (ko) 2018-01-22
JP2012092480A (ja) 2012-05-17
CN102560854A (zh) 2012-07-11
US20120079855A1 (en) 2012-04-05
JP5879625B2 (ja) 2016-03-08
US8434332B2 (en) 2013-05-07
KR20120034036A (ko) 2012-04-09
EP2436812B1 (en) 2014-04-30
CN102560854B (zh) 2015-04-15
TW201224236A (en) 201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5907B (zh) Rotary sinker,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ting machine control device
US4841748A (en) Jacquar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KR20130024854A (ko) 쌍침 재봉기
TWI583842B (zh) 編織工具、編織工具之轉子及編織機
US3971232A (en) Rotary knitting machine
JP4914426B2 (ja) 回転子を備えた編目編成具及び編機
TWI551746B (zh) 旋轉式沉降片、編織機及編織方法
ITMI20132130A1 (it)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aperture o buchi in un tessuto a maglia in trama con una macchina per maglieria per lavorazioni ad intarsio, utilizzando una sola alimentazione o caduta.
JP6362228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
EP4050143A1 (en) Assemblies for textile manufacturing and related methods
JP5118740B2 (ja) 回転子を用いた編目編成方法
JP5211329B2 (ja) 編目編成具の回転子
CN114381875B (zh) 一种旋梭机构及旋梭箱
JPH11158760A (ja) 丸編機における、編地反末にタックを付加する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