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0059B - Three - phase axial magnetoresistive motor - Google Patents

Three - phase axial magnetoresistive mo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0059B
TWI530059B TW103140371A TW103140371A TWI530059B TW I530059 B TWI530059 B TW I530059B TW 103140371 A TW103140371 A TW 103140371A TW 103140371 A TW103140371 A TW 103140371A TW I530059 B TWI530059 B TW I5300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ary circle
positioning piece
radius
center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0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0234A (zh
Inventor
Da-Cheng P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3140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005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0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00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0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0234A/zh

Links

Landscapes

  •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Description

三相軸向磁阻馬達
本發明係指一種馬達,尤指一種三相軸向磁阻馬達。
請參閱圖12所示,現有技術中有一種雙相軸向磁阻馬達40,係具有一定子41、一轉子42、一軸心43。該定子41係具有一頂蓋44、一底座45及四磁柱46,該四磁柱46係呈間隔環繞設置於該頂蓋44與該底座45之間,並與該頂蓋及該底座45固接,且各磁柱46分別具有一繞設於該些磁柱46上的線圈。該軸心43係設置於該頂蓋44上表面之中心,並與該頂蓋44固接。而該轉子42樞設於該軸心43上,且與該頂蓋44上表面之間具有一軸向氣隙47。當該雙相軸向磁阻馬達40欲啟動時,係該些磁柱46之線圈通以電流,令各的軸向磁阻馬達40於設計完成後,無論控制條件為何,僅能令該轉子42沿逆時針方向旋轉,無法根據控制條件的不同,來選擇該轉子42的旋轉方向。
請參閱圖13所示,現有技術中尚有另一種磁阻馬達50,該磁阻馬達50之轉子51具有一圓形本體52及六扇型片體53,該六扇型片體53呈間隔環繞形成於該圓形本體52之側邊,令該轉子51形成一齒輪狀之外觀。但當該轉子51受到定子54線圈激磁作用而開始轉動時,因為該轉子51周圍係採扇型設計,造成轉動的輸出扭矩偏小且扭矩漣波過大之缺點。
有鑑於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三相軸向磁阻馬達,以供雙方向旋轉,且能提高轉動時的輸出扭矩,以及降低扭矩漣波。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手段係令該三相軸向磁阻馬達包含有:一定子,其包含有:一上定位片;一下定位片,係與該上定位片對應且與該上定位片之間相距一間隔;一樞軸,係設置於該上定位片之頂面的軸心處,且該樞軸之一頂端係凸出於該上定位片之表面,該樞軸之頂端外圍具有一環形的凸緣,該凸緣係抵頂於該上定位片之頂面;六磁柱組,呈等間隔環繞於該樞軸且設置於該上定位片與下定位片之間的間隔,各磁柱組包含有一導磁圓柱及一繞設於該導磁圓柱側面之線圈,其中各導磁圓柱之兩端係分別與該上定位片與該下定位片固接;一十字轉子,係套設於該樞軸的頂端上,且與該上定位片之間以該凸緣隔開而維持一軸向氣隙。
本發明透過設置六磁柱組,令該三相軸向磁阻馬達能進行三相驅動,以使該十字轉子能進行雙方向旋轉控制,且藉由該十字轉子之形狀設計,不僅能增加轉動的輸出扭矩,還能減少轉動的扭矩漣波。
10‧‧‧定子
11‧‧‧上定位片
111‧‧‧上固接孔
12‧‧‧下定位片
121‧‧‧下固接孔
13‧‧‧樞軸
131‧‧‧頂端
132‧‧‧凸緣
133‧‧‧底端
14‧‧‧磁柱組
141‧‧‧導磁圓柱
142‧‧‧線圈
151‧‧‧外切假想圓
152‧‧‧中心線假想圓
153‧‧‧內切假想圓
20‧‧‧十字轉子
200‧‧‧樞接孔
201‧‧‧圓心
202‧‧‧第一軸線
203‧‧‧第二軸線
21‧‧‧划槳型十字轉子
2101‧‧‧第一假想圓
2102‧‧‧第二假想圓
2103‧‧‧第三假想圓
210‧‧‧圓形本體
211‧‧‧第一片體
2111‧‧‧第一斜邊
2112‧‧‧第二斜邊
2113‧‧‧第三斜邊
2114‧‧‧弧邊
212‧‧‧第二片體
213‧‧‧第三片體
214‧‧‧第四片體
22‧‧‧飛鏢型十字轉子
2201‧‧‧第一假想圓
2202‧‧‧第二假想圓
2203‧‧‧第三假想圓
2204‧‧‧第四假想圓
2205‧‧‧第五假想圓
220‧‧‧圓形本體
221‧‧‧第一片體
2211‧‧‧第一斜邊
2212‧‧‧第二斜邊
2213‧‧‧第三斜邊
2214‧‧‧第四斜邊
2215‧‧‧第五斜邊
2216‧‧‧弧邊
222‧‧‧第二片體
223‧‧‧第三片體
224‧‧‧第四片體
30‧‧‧軸向氣隙
40‧‧‧雙相軸向磁阻馬達
41‧‧‧定子
42‧‧‧轉子
43‧‧‧軸心
44‧‧‧頂蓋
45‧‧‧底座
46‧‧‧磁柱
47‧‧‧軸向氣隙
50‧‧‧磁阻馬達
51‧‧‧轉子
52‧‧‧圓形本體
53‧‧‧扇型片體
圖1係本發明具十字轉子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具十字轉子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具十字轉子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具十字轉子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具十字轉子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十字轉子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端視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十字轉子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端視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定子之上定位片之端視示意圖。
圖9A係本發明十字轉子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端視示意圖。
圖9B係本發明定子之下定位片之端視示意圖。
圖10A係本發明十字轉子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端視示意圖。
圖10B係本發明定子之下定位片之端視示意圖。
圖11係本發明扭矩與轉角之關係曲線示意圖
圖12係現有雙相軸向磁阻馬達之立體示意圖。
圖13係現有磁阻馬達之立體示意圖。
以下配合圖示及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發明係一三相軸向磁阻馬達,該三相軸向磁阻馬達1係包含有一定子10及一十字轉子20。該定子10包含有一上定位片11、一下定位片12、一樞軸13及六磁柱組14。
該下定位片12係與該上定位片11對應,且與該上定位片11具有一間隔。該樞軸13係設置於該上定位片11之頂面的軸心處,且該樞軸13之一頂端131係凸出於該上定位片11之表面,該樞軸13之頂端131外圍具有一環形的凸緣132。該凸緣132係抵頂於該上定位片11之頂面。
該六磁柱組14呈等間隔環繞於該樞軸13且設置於該上定位片11與該下定位片12之間的間隔。各磁柱組14分別包含有一導磁圓柱141及一線圈142,且該線圈142係繞設於該導磁圓柱141之側面,而該導磁圓柱141之兩端係分別與該上定位片11及該下定位片12固接。
請一併參閱圖3所示,該十字轉子20係套設於該樞軸13的頂端131上,且與該上定位片11之間以該凸緣132分隔開而維持一軸向氣隙30。
透過設置六磁柱組14,令該三相軸向磁阻馬達1能進行三相驅動,使該十字轉子20能進行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的旋轉控制,且藉由該十字轉子20之形狀設計,能增加轉動的輸出扭矩,還能減少轉動的扭矩漣波。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如圖1及2所示,該樞軸13係貫穿該上定位片11,且與該樞軸13之一底端133與該下定位片12連接,或如圖4及5所示,該樞軸13係直接成形於該上定位片11頂面中心的凸部。該十字轉子20係於其旋轉中心形成有一樞接孔200,且該樞軸13係貫穿該十字轉子20之樞接孔200,使該十字轉子20與該樞軸13之頂端131樞接。
進一步而言,該上定位片11係形成有六上固接孔111,且該下定位片12係形成有六個下固接孔121。該六上固接孔111係呈間隔環繞於該樞軸13,且形成於該上定位片11,而該六個下固接孔121亦係呈間隔環繞於該樞軸13,且形成於該下定位片12,且各下固接孔121分別與一上固接孔111對應。各磁柱組14的導磁圓柱141之兩端係分別穿設於對應的上、下固接孔111、121中,以令該些磁柱組14與該上、下定位片11、12固接。
請參閱圖6所示,該十字轉子20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係一划槳型十字轉子21,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係具有一圓形本體210、一第一片體211、一第二片體212、一第三片體213及一第四片體214。且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中定義有一通過其中心,且相互垂直的第一軸線202與一第二軸線203,並定義有以該 划槳型十字轉子21中心為圓心201且不等半徑之一第一假想圓2101、一第二假想圓2102及一第三假想圓2103。該第一假想圓2101、該第二假想圓2102及該第三假想圓2103之半徑係依序遞增。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之圓形本體210之半徑係小於該第一假想圓2101之半徑,且與該第一假想圓2101為同心圓,而該樞接孔200係一圓形,且與該圓形本體210為同心圓,且該樞接孔200之半徑係小於該圓形本體210之半徑。
該第一片體211係由該圓形本體210邊緣沿該第一軸線202之第一方向(+X軸方向)突伸而形成,並以該第一軸線202為該第一片體211之中心軸線。該第二片體212係由該圓形本體210邊緣沿該第二軸線203之第一方向(+Y軸方向)突伸而形成,並以該第二軸線203為該第二片體212之中心軸線。該第三片體213係由該圓形本體210邊緣沿該第一軸線202之第二方向(-X軸方向)突伸而形成,並以該第一軸線202為該第三片體213之中心軸線。該第四片體214係由該圓形本體210邊緣沿該第二軸線203之第二方向(-Y軸方向)突伸而形成,並以該第二軸線203為該第四片體214之中心軸線。該第一軸線202之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反,且該第二軸線203之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反。
該第一至第四片體211~214之形狀相同,僅形成方向不同,現以第一片體211為例說明該第一至第四片體211~214之形狀。該第一片體211具有二第一斜邊2111、二第二斜邊2112、二第三斜邊2113及一弧邊2114。該第一片體221之中心軸線為該第一軸線202。
該二第一斜邊2111分別位於該中心軸線之兩側,並分別由該圓形本體210邊緣以遠離該樞接孔200之方向且平行於該中心軸線向外延伸,直到與該第一假想圓2101相交為止。而該二第一斜邊2111與該圓形本體210邊緣之連接點分別與該圓形本體210之圓心201連接,以構成二第一參考線,各第一參考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一夾角α。
該二第二斜邊2112分別由該二第一斜邊2111與該第一假想圓2101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200之方向且偏離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二假想圓2102相交。而各第二斜邊2112兩端之連線係延伸至與該中心軸線相交,且各第二斜邊2112兩端之連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二夾角β。
該二第三斜邊2113分別由該二第二斜邊2112與該第二假想圓2102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200之方向且偏向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三假想圓2103相交。而該二第三斜邊2113與該第三假想圓2103相交之處分別與該圓形本體210之圓心201連接,以構成二第二參考線,該二第二參考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三夾角γ。
該弧邊2114則係由該二第三斜邊2113與該第三假想圓2103之二相交處,沿該第三假想圓2103之圓周相互連接而構成。在本較佳實施例中,10°<α<30°、30°<β<60°、10°<γ<22.5°。
同理,該第二至第四片體212~214之形狀與該第一片體211相同,但該第二片體212係由該圓形本體210朝該第二軸線203之第一方向突伸而形成,該第三片體213係由該圓形本體210朝該第一軸線202之第二方向突伸而形成,該第四片體214則係由該圓形本體210朝該第二軸線203之第二方向突伸而形成。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即係由該圓形本體210分別朝四個方向突伸該第一至第四片體211~214而構成。
請參閱圖7所示,該十字轉子20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係一飛鏢型十字轉子22,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係具有一圓形本體220、一第一片體221、一第二片體222、一第三片體223及一第四片體224。且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中定義有一通過其中心,且相互垂直的第一軸線202與第二軸線203,並定義有以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中心為圓心201且不等半徑之一第一假想圓2201、一第二假想圓2202、一第三假想圓2203、一第四假想圓2204及一第五假想圓2205。該第一 假想圓2201、該第二假想圓2202、該第三假想圓2203、該第四假想圓2204及該第五假想圓2205之半徑係依序遞增。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之圓形本體220之半徑係小於該第一假想圓2201之半徑,且與該第一假想圓2201為同心圓,而該樞接孔200係一圓形,且與該圓形本體216為同心圓,且該樞接孔200之半徑係小於該圓形本體216之半徑。
該第一片體221係由該圓形本體220邊緣沿該第一軸線202之第一方向(+X軸方向)突伸而形成,並以該第一軸線202為該第一片體221之中心軸線。該第二片體222係由該圓形本體220邊緣沿該第二軸線203之第一方線(+Y軸方向)突伸而形成,並以該第二軸線203為該第二片體222之中心軸線。該第三片體223係由該圓形本體220邊緣沿該第一軸線202之第二方向(-X軸方向)突伸而形成,並以該第一軸線202為該第三片體223之中心軸線。該第四片體224係由該圓形本體220邊緣沿該第二軸線203之第二方線(-Y軸方向)突伸而形成,並以該第二軸線203為該第四片體224之中心軸線。該第一軸線202之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反,且該第二軸線203之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反。
該第一至第四片體221~224之形狀相同,僅形成方向不同,現以第一片體221為例說明該第一至第四片體221~224之形狀。該第一片體221具有二第一斜邊2211、二第二斜邊2212、二第三斜邊2213、二第四斜邊2214、二第五斜邊2215及一弧邊2216。該第一片體221之中心軸線為該第一軸線202。
該二第一斜邊2211分別位於該中心軸線之兩側,並分別由該圓形本體220邊緣以遠離該樞接孔200之方向且平行該中心軸線向外延伸至與該第一假想圓2201相交。而該二第一斜邊2211與該圓形本體220邊緣之連接點分別與該圓形本體220之圓心201連接,以構成二第一參考線,各第一參考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一夾角θ。
該二第二斜邊2212分別由該二第一斜邊2211與該第一假想圓2201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200之方向且偏離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二假想圓2202相交。而該二第二斜邊2212兩端之連線延伸至與該中心軸線相交,且各第二斜邊兩端之連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二夾角φ。
該二第三斜邊2213分別由該二第二斜邊2212與該第二假想圓2202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200之方向且平行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三假想圓2203相交。
該二第四斜邊2214分別由該二第三斜邊2213與該第三假想圓2203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200之方向且偏向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四假想圓2204相交。而該二第四斜邊2214與該第四假想圓2204相交之處分別與該圓形本體220之圓心201連接,以構成二第二參考線,各第二參考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具有一第三夾角ψ。
該二第五斜邊2215分別由該二第四斜邊2214與該第四假想圓2204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200之方向且平行該中心軸線202延伸,直到與該第五假想圓2205相交為止。
該弧邊2216則係由該二第五斜邊2215與該第五假想圓2205之二相交處,沿該第五假想圓2205之圓周相互連接而構成。在本較佳實施例中,10°<θ<40°、30°<φ<60°、0°≦ψ<20°。
同理,該第二至第四片體222~224之形狀與該第一片體221相同,但該第二片體222係由該圓形本體220朝該第二軸線203之第一方向突伸而形成,該第三片體223係由該圓形本體220朝該第一軸線202之第二方向突伸而形成,該第四片體224則係由該圓形本體220朝該第二軸線203之第二方向突伸而形成。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即係由該圓形本體220分別朝四個方向突伸該第一至第四片體221~224而構成。
請參閱圖8所示,在該定子10的較佳實施例中,該上、下定位片11、12之形狀相同,且分別定義以該上、下定位片11、12中心為圓心且不等半徑之一外切假想圓151、一中心線假想圓152及一內切假想圓153。該外切假想圓151、該中心線假想圓152及該內切假想圓153之半徑係依序遞增。
該上定位片11之六上固接孔111係呈等間隔環繞於該上定位片11中心,且各上固接孔111分別與該上定位片11之外切假想圓151外切,並與該內切假想圓153內切,而該上定位片11之中心線假想圓152通過各上固接孔111中心。而該下定位片12之六下固接孔121係呈等間隔環繞於該下定位片12中心,且各下固接孔121分別與該下定位片12之外切假想圓151外切,並與該內切假想圓153內切,而該下定位片12之中心線假想圓152通過各下固接孔121中心。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定子10的導磁柱141直徑為0.25mm,兩相對導磁柱之軸心距離為1.05mm,該樞軸13的直徑為0.3mm,該軸向氣隙30為0.05mm。
請參閱圖9A、9B所示,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之圓形本體210之直徑為0.48m,該划槳型十字轉子之外徑為1.25mm,α=20°,β=50°,γ=12.5°。請一並參閱圖6所示,該上、下定位片11、12之二外切假想圓151半徑相同,且小於或等於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之第一假想圓2101半徑。該上、下定位片11、12之二中心線假想圓152半徑相同,且大於或等於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之第二假想圓2102半徑,並小於或等於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之第三假想圓2103半徑。該上、下定位片11、12之二內切假想圓153半徑相同,且大於或等於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之第三假想圓2103半徑。
請參閱圖10A、10B所示,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圓形本體220直徑為0.45m,該飛鏢型十字轉子之外徑為1.25mm,θ=34°,φ=45°,ψ=7°。請一並參閱圖7所示,該上、下定位片11、12之二外切假想圓151半徑相同,且小 於或等於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之第一假想圓2201半徑。該上、下定位片11、12之二中心線假想圓152半徑相同,且大於或等於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之第二假想圓2202半徑,並小於或等於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之第三假想圓2203半徑。該上、下定位片11、12之二內切假想圓153半徑相同,且大於或等於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之第五假想圓2205半徑。
當單相激磁24安培-匝數(At)時,其輸出特性請參閱圖11所示,為其扭矩與轉角之關係曲線。並可由該扭矩與轉角的關係曲線獲得以下之差異比較表。
由上述表格得知,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相較於扇型轉子,其平均扭矩係增加7.5%,且其扭矩漣波減少25.7%。故該划槳型十字轉子21相較於扇型轉子而言,的確能增加轉動的輸出扭矩,且能減少扭矩漣波。
而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相較於扇型轉子,其扭矩漣波係大幅減少48.0%。故該飛鏢型十字轉子22相較於扇型轉子而言,的確能有效地減少扭矩漣波。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定子
11‧‧‧上定位片
12‧‧‧下定位片
13‧‧‧樞軸
14‧‧‧磁柱組
20‧‧‧十字轉子
21‧‧‧划槳型十字轉子

Claims (9)

  1. 一種三相軸向磁阻馬達包含有: 一定子,其包含有: 一上定位片; 一下定位片,係與該上定位片對應且與該上定位片之間相距一間隔; 一樞軸,係設置於該上定位片之頂面的軸心處,且該樞軸之一頂端係凸出於上定位片之表面,該樞軸之頂端外圍具有一環形的凸緣,該凸緣係抵頂於該上定位片之頂面; 六磁柱組,呈等間隔環繞於該樞軸且設置於該上定位片與下定位片之間的間隔,各磁柱組包含有一導磁圓柱及一繞設於該導磁圓柱側面之線圈,其中各導磁圓柱之兩端係分別與該上定位片與該下定位片固接; 一十字轉子,係套設於該樞軸的頂端上,且與該上定位片之間以該凸緣隔開而維持一軸向氣隙。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三相軸向磁阻馬達,其中該樞軸係貫穿該上定位片,且該樞軸之一底端與該下定位片連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三相軸向磁阻馬達,其中該樞軸係一成形於該上定位片頂面中心的凸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三相軸向磁阻馬達,其中該十字轉子中心係形成有一樞接孔,該樞軸貫穿該樞接孔,使該十字轉子與該樞軸之頂端樞接。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三相軸向磁阻馬達,其中: 該上定位片係形成有六上固接孔; 該下定位片係形成有六下固接孔; 各導磁圓柱的兩端分別穿設於對應的該上、下固接孔。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三相軸向磁阻馬達,其中該十字轉子係一划槳型十字轉子,該划槳型十字轉子中定義有一通過其中心且相互垂直的第一軸線與一第二軸線,並定義有以該划槳型十字轉子中心為圓心且不等半徑之一第一假想圓、一第二假想圓及一第三假想圓,該第一假想圓、該第二假想圓及該第三假想圓之半徑係依序遞增,該划槳型十字轉子具有: 一圓形本體,其半徑小於該第一假想圓之半徑,且與該第一假想圓為同心圓,該樞接孔係一圓形,且與該圓形本體為同心圓,該樞接孔之半徑係小於該圓形本體之半徑; 一第一片體及一第三片體,係由該圓形本體分別沿該第一軸線之相對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朝外突伸,且該第一片體及第三片體係以該第一軸線為其中心軸線; 一第二片體及一第四片體,係由該圓形本體分別沿該第二軸線之相對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朝外突伸,且該第二片體及該第四片體係以該第二軸線為其中心軸線; 其中各片體係分別具有: 二第一斜邊,分別位於該中心軸線之兩側,並分別由該圓形本體邊緣以遠離該樞接孔之方向且平行於其中心軸線向外延伸至與該第一假想圓相交;該二第一斜邊與該圓形本體邊緣之連接點分別與該圓形本體之圓心連接,以構成二第一參考線,各第一參考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分別有一第一夾角α; 二第二斜邊,分別由該二第一斜邊與該第一假想圓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之方向且偏離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二假想圓相交;各第二斜邊兩端之連線係延伸至與該中心軸線相交,且各第二斜邊兩端之連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分別有一第二夾角β; 二第三斜邊,分別由該二第二斜邊與該第二假想圓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之方向且偏向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三假想圓相交;而該二第三斜邊與該第三假想圓相交之處分別與該圓形本體之圓心連接,以構成二第二參考線,各第二參考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三夾角γ;及 一弧邊,係由該二第三斜邊與該第三假想圓之二相交處,沿該第三假想圓之圓周相互連接而構成; 其中,10°<α<30°、30°<β<60°、10°<γ<22.5°。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三相軸向磁阻馬達,該定子之上、下定位片中分別定義以該上、下定位片中心為圓心且不等半徑之一外切假想圓、一中心線假想圓及一內切假想圓,該外切假想圓、該中心線假想圓及該內切假想圓之半徑係依序遞增,其中: 該上定位片係形成有六上固接孔,且該六上固接孔係呈等間隔環繞於上定位片中心,且各上固接孔分別與該上定位片之外切假想圓外切,並與該內切假想圓內切,而該上定位片之中心線假想圓通過各上固接孔中心; 該下定位片係形成有六下固接孔,且該六下固接孔係呈等間隔環繞於下定位片中心,且各下固接孔分別與該下定位片之外切假想圓外切,並與該內切假想圓內切,而該下定位片之中心線假想圓通過各下固接孔中心; 各導磁圓柱的兩端分別穿設於對應的該上、下固接孔; 該二外切假想圓半徑相同,且小於或等於該划槳型十字轉子之第一假想圓半徑; 該二中心線假想圓半徑相同,且大於或等於該划槳型十字轉子之第二假想圓半徑,並小於或等於該划槳型十字轉子之第三假想圓半徑; 該二內切假想圓半徑相同,且大於或等於該划槳型十字轉子之第三假想圓半徑。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三相軸向磁阻馬達,其中該十字轉子係一飛鏢型十字轉子,該飛鏢型十字轉子中定義有一通過其中心,且相互垂直的第一軸線與第二軸線,並定義有以該飛鏢型十字轉子中心為圓心且不等半徑之一第一假想圓、一第二假想圓、一第三假想圓、一第四假想圓及一第五假想圓,該第一假想圓、該第二假想圓、該第三假想圓、該第四假想圓及該第五假想圓之半徑係依序遞增,該飛鏢型十字轉子具有: 一圓形本體,其半徑係小於該第一假想圓之半徑,且與該第一假想圓為同心圓,而該樞接孔係一圓形,且與該圓形本體為同心圓,且該樞接孔之半徑係小於該圓形本體之半徑; 一第一片體及一第三片體,係由該圓形本體分別沿該第一軸線之相對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朝外突伸,且該第一片體及該第三片體係以該第一軸線為其中心軸線;及 一第二片體及一第四片體,係由該圓形本體分別沿該第二軸線之相對的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朝外突伸,且該第二片體及該第四片體係以該第二軸線為其中心軸線; 其中各片體係分別具有: 二第一斜邊,分別位於該中心軸線之兩側,並分別由該圓形本體邊緣以遠離該樞接孔之方向且平行該中心軸線向外延伸至與該第一假想圓相交;該二第一斜邊與該圓形本體邊緣之連接點分別與該圓形本體之圓心連接,以構成二第一參考線,各第一參考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一夾角θ; 二第二斜邊,分別由該二第一斜邊與該第一假想圓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之方向且偏離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二假想圓相交;各第二斜邊兩端之連線延伸至與該中心軸線相交,且各第二斜邊兩端之連線與該中心軸線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二夾角φ; 二第三斜邊,分別由該二第二斜邊與該第二假想圓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之方向且平行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三假想圓相交; 二第四斜邊,分別由該二第三斜邊與該第三假想圓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之方向且偏向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四假想圓相交;而該二第四斜邊與該第四假想圓相交之處分別與該圓形本體之圓心連接,以構成二第二參考線,該二第二參考線與該中心軸線之夾角均為ψ; 二第五斜邊,分別由該二第四斜邊與該第四假想圓相交之處開始以遠離該樞接孔之方向且平行該中心軸線延伸至與該第五假想圓相交;及 一弧邊,係由該二第五斜邊與該第五假想圓之二相交處,沿該第五假想圓之圓周相互連接而構成;其中,10°<θ<40°、30°<φ<60°、0°≦ψ<20°。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三相軸向磁阻馬達,該定子之上、下定位片中分別定義以該上、下定位片中心為圓心且不等半徑之一外切假想圓、一中心線假想圓及一內切假想圓,該外切假想圓、該中心線假想圓及該內切假想圓之半徑係依序遞增,其中: 該上定位片係形成有六上固接孔,且該六上固接孔係呈等間隔環繞於該上定位片中心,且各上固接孔分別與該上定位片之外切假想圓外切,並與該上定位片之內切假想圓內切,而該上定位片之中心線假想圓通過各上固接孔中心; 該下定位片係形成有六下固接孔,且該六下固接孔係呈等間隔環繞於下定位片中心,且各下固接孔分別與該下定位片之外切假想圓外切,並與該內切假想圓內切,而該下定位片之中心線假想圓通過各下固接孔中心; 各導磁圓柱的兩端分別穿設於對應的該上、下固接孔; 該二外切假想圓半徑小於或等於該飛鏢型十字轉子之第一假想圓半徑; 該二中心線假想圓半徑大於或等於該飛鏢型十字轉子之第二假想圓半徑,且小於或等於該飛鏢型十字轉子之第三假想圓半徑; 該二內切假想圓半徑大於或等於該飛鏢型十字轉子之第五假想圓半徑。
TW103140371A 2014-11-21 2014-11-21 Three - phase axial magnetoresistive motor TWI530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0371A TWI530059B (zh) 2014-11-21 2014-11-21 Three - phase axial magnetoresistive mo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0371A TWI530059B (zh) 2014-11-21 2014-11-21 Three - phase axial magnetoresistive mo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0059B true TWI530059B (zh) 2016-04-11
TW201620234A TW201620234A (zh) 2016-06-01

Family

ID=56361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0371A TWI530059B (zh) 2014-11-21 2014-11-21 Three - phase axial magnetoresistive moto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00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2530B (zh) * 2023-05-16 2024-05-11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三相軸向磁通切換馬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2530B (zh) * 2023-05-16 2024-05-11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三相軸向磁通切換馬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0234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21002B2 (ja) 回転子
JP6390272B2 (ja) インペラ、及び送風機
TWI516683B (zh) 離心式風扇
US9897094B2 (en) Axial flow fan
WO2016183697A1 (zh) 搅拌刀组
US20180010610A1 (en) Blower Motor Assembly Having Air Directing Surface
JP2008029078A (ja) 永久磁石形同期電動機
TWI530059B (zh) Three - phase axial magnetoresistive motor
KR102070565B1 (ko) 영구자석식 회전 전기 기계의 회전자 및 영구자석식 회전 전기 기계
JP6190544B2 (ja) 角部エアバリアを備える、分割ロータスタックの間隙
JP6115150B2 (ja) 流体ポンプ用インペ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549512A (zh) 旋转电机
JPWO2018043652A1 (ja) ステータ、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
JP2019022430A5 (zh)
CN213661397U (zh) 一种磁钢限位工装
TWI472127B (zh) 具有軸向氣隙之馬達
TWI535157B (zh) 內轉子馬達
TWI451668B (zh) Two - phase axial magnetoresistive motor and its rotor
CN106230153A (zh) 转子铁芯、转子及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
JP6800095B2 (ja) 歯車
TWI593214B (zh) 同步磁阻馬達之轉子結構
WO2020042725A1 (zh) 永磁电机
JP6169042B2 (ja) 固定子の分割積層鉄心
CN206313552U (zh) 一种电机定子冲片及应用其的电机
TWI589096B (zh) 微型馬達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