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8743B - 求取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求取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8743B
TWI528743B TW099121141A TW99121141A TWI528743B TW I528743 B TWI528743 B TW I528743B TW 099121141 A TW099121141 A TW 099121141A TW 99121141 A TW99121141 A TW 99121141A TW I528743 B TWI528743 B TW I5287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field
wireless
channel
entire entire
field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1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6933A (en
Inventor
相原岳浩
雨谷一志
上原直隆
小金孝行
篠原純人
布川祐人
半田哲也
水野公靖
Original Assignee
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126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6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8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87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求取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本發明係依據先前於2009年6月30日提出專利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09-155884號公報,並主張其優先權利益,其所有內容透過引用併入於此。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求取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近年來,例如IEEE802.15.4中規定之無線通信系統,係預設之無線頻帶以特定之帶寬彼此不重疊的方式分割成複數個無線頻道,其中選擇任何一個無線頻道,在所選擇之無線頻道中進行無線通信裝置間之無線通信。
此種無線通信系統中包含為了繼續維持良好之通信環境,而具有收發資料之功能,及檢測收發該資料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之功能的無線通信裝置。
例如在日本特開2003-151062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無線裝置,其具備:進行資料通信之無線部;使用頻率不同之2個頻道讀取從該無線部輸出之接收位準的控制部;及記憶所讀取之接收位準的記憶部。但是該裝置之問題是在收發資料中無法檢測接收位準。
因此,考慮一種具備2個無線部之無線通信裝置,其將一方之無線部用於資料收發信,並將另一方無線部用於檢測複數個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以搜尋通信狀況良好之無線頻道。此種無線通信裝置在一方之無線部進行資料收發信時,係檢測為了進行該資料收發信而使用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因而,無法瞭解使用之無線頻道的檢測結果係伴隨資料收發信之電場強度的檢測結果,或是干擾波之電場強度的檢查結果,或是此等兩者混合之檢查結果。亦即,其問題是無法檢測用於判斷該使用之無線頻道的通信狀況之電場強度。
再者,考慮在一方之無線部與另一方之無線部之間取同步,於一方之無線部在資料收發信中的情況下,不檢測使用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但是,因為資料收發信之時序係隨機發生,無法定期進行使用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檢測,因而其問題是無法進行與其他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檢測結果同等之評估。
本發明之目的為即使不檢測使用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仍可掌握該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
本發明一種較佳樣態之無線通信裝置的特徵為具備:通信部,其使用複數個無線頻道中任何一個經選出之無線頻道,以與其他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通信;檢測部,其檢測前述複數個無線頻道中除了前述通信部中使用之無線頻道以外的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及控制部,其依據以前述檢測部檢測出電場強度之前述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算出前述通信部中使用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另外,本發明中並非限定於該實施形態。此外,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顯示發明之最佳形態,本發明之用語不限定於此。
首先說明構成。
第1圖顯示本實施形態中之無線通信系統A的概略構成圖。
如第1圖所示,無線通信系統A具備:經由通信網路N而與其他無線中繼裝置或外部裝置連接之無線中繼裝置1;及與無線中繼裝置1經由無線而連接之複數個無線終端裝置2。
無線通信系統A係使用將預設之頻帶分割為複數個的複數個無線頻道之任何一個,在無線中繼裝置1與無線終端裝置2之間進行無線通信。例如將2.4[GHz]帶之頻帶分割成11[ch]~26[ch]共16個頻道,使用任何一個無線頻道在無線中繼裝置1與無線終端裝置2之間進行無線通信。
以下,亦將無線中繼裝置1或外部裝置及無線終端裝置2統稱為無線通信裝置。
第2圖顯示無線中繼裝置1之概略構成圖。
如第2圖所示,無線中繼裝置1具備控制部10、記憶部11、終端資訊用記憶體12、計時器13、無線收發信部14、檢測部15、SW(切換部)16、I/F(介面(InterFace))部17、緩衝器18及天線19等,並電性連接各部。
控制部10具備CPU(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ProcessingUnit))、ROM(唯讀記憶體(ReadOnlyMemory))及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Memory))等。控制部10從記憶於記憶部11及終端資訊用記憶體12之各種程式、各種表格及資料等中讀取指定之程式、表格及資料,展開於RAM或記憶部11及終端資訊用記憶體12之工作區,並藉由與上述程式之相互作用執行各種處理,將其處理結果儲存於RAM內或記憶部11及終端資訊用記憶體12之特定區域,並且對無線中繼裝置1內之各部作指示,統籌控制無線中繼裝置1之全部動作。
控制部10從預先分割成複數個無線頻道之無線頻帶中選擇、決定干擾波位準低,且電波狀況佳之無線頻道,作為與無線終端裝置2進行無線通信時無線收發信部14使用之無線頻道(使用頻道)。為了選擇該使用頻道,控制部10定期對檢測部15執行檢測可選擇之複數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之電能掃描處理。該電能掃描處理係與對無線收發信部14執行之資料收發信處理獨立執行。
本實施形態之電能掃描處理,係藉由檢測部15對複數個無線頻道中除了無線收發信部14所使用之無線頻道(使用頻道)以外的無線頻道檢測電場強度。而後,依據藉由檢測部15檢測出電場強度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算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本實施形態中算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之處理包括平滑化處理與比較處理。再者,平滑化處理有3種處理,比較處理有2種處理,並預設此等任何一個處理作為估計值之算出處理。
平滑化處理係對除了使用頻道之藉由檢測部15檢測出電場強度的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在各無線頻道之頻率方向,進行以下第1~3平滑化處理的任何一個處理,藉由該處理所算出之值成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第1平滑化處理係算出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2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之平均值。例如使用頻道係20[ch]時,算出19、21[ch]之電場強度的平均值,作為使用頻道20[ch]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此時,愈是數值小的頻道其頻率愈低。
第2平滑化處理係算出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預設的複數個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平均值。例如使用頻道係20[ch],預設之複數個無線頻道係使用頻道前後各2個之無線頻道18、19、21、22[ch],係算出18、19、21、22[ch]之電場強度的平均值,作為使用頻道20[ch]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第3平滑化處理係算出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預設的複數個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加權平均值。例如使用頻道係20[ch],預設之複數個無線頻道係使用頻道前後各2個之無線頻道18、19、21、22[ch],且在18、19、21、22[ch]之各個電場強度中設定權值時,算出加權於18、19、21、22[ch]之各個電場強度之值的平均值作為使用頻道20[ch]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比較處理包括第1比較處理及第2比較處理。
第1比較處理係比較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2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算出該電場強度較高一方的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例如使用頻道係20[ch]時,算出19、21[ch]之電場強度中較高一方的電場強度,作為使用頻道20[ch]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第2比較處理係算出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預設的複數個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中最高的電場強度,作為在無線收發信部14中使用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之估計值。例如使用頻道係20[ch],預設之複數個無線頻道係使用頻道前後各2之個無線頻道18、19、21、22[ch]時,算出18、19、21、22[ch]之電場強度中最高的電場強度作為使用頻道20[ch]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記憶部11係由磁性、光學性記錄媒體或半導體等電性可抹除及可重寫之非揮發性記憶體而構成,是固定設於無線中繼裝置1者或可自由裝卸而裝設者。此外,記憶部11中預先記憶有藉由控制部10而執行之本實施形態中的處理之程式或各種程式,及此等程式所使用的各種表格或資料、電場強度表等。
電場強度表中寫上每次執行電能掃描處理時,對除了使用頻道之無線頻道檢測的電場強度及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終端資訊用記憶體12係由電性可抹除及可重寫之記憶體構成。終端資訊用記憶體12中記憶有顯示與無線中繼裝置1連接之各個無線終端裝置2的固有資訊之節點位址等的終端資訊。
計時器13計算執行電能掃描處理之時序的間隔(掃描間隔)時間,每到達掃描間隔時,將檢測時序信號輸出至控制部10。
無線收發信部14具備調變電路及RF(射頻(RadioFrequency))電路等,進行封包(packet)之傳送電力的調整,並且依來自控制部10之指示進行傳送之資料的編碼,以構成封包,進行構成之封包的調變,並經由天線19向無線終端裝置2傳送封包。此外,無線收發信部14具備解調電路及RF電路等,進行封包之接收靈敏度調整,並且進行經由天線19所接收之封包的解調,並將進行解調之封包的分析所獲得之資料輸出至控制部10。
藉由無線收發信部14及天線19,並使用複數個無線頻道之任何一個,實現與無線通信裝置之無線終端裝置2進行無線通信的通信部。
檢測部15經由天線19檢測複數個無線頻道之各個電場強度。
SW16設於無線收發信部14及檢測部15與天線19之間,按照來自控制部10之指示,切換與天線19連接之各部(無線收發信部14、檢測部15)。
I/F部17進行藉由特定之通信方式,與經由通信網路N而連接之其他無線中繼裝置1或外部裝置進行通信用的通信控制。
緩衝器18暫時記憶經由I/F部17而接收之資料。
無線終端裝置2具備控制部、記憶部、計時器、無線收發信、檢測部、SW(切換部)及天線等,且電性連接各部,並使用複數個無線頻道中之任何一個無線頻道而與無線中繼裝置1進行無線通信。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無線終端裝置2,在使用頻道之通信狀況惡化時等需要重新尋找與無線中繼裝置1進行無線通信之無線頻道時,與無線中繼裝置1同樣地執行電能掃描處理。
另外,因為無線終端裝置2所執行之電能掃描處理與無線中繼裝置1所執行之電能掃描處理相同,所以省略圖示及說明。亦即,因為無線終端裝置2執行與無線中繼裝置1同樣之電能掃描處理,所以無線中繼裝置1及無線終端裝置2係作為無線通信裝置而實現。
其次,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動作。
第3圖顯示在無線中繼裝置1中執行之資料收發信處理的流程圖。另外,第3圖所示之處理係藉由無線中繼裝置1內之控制部10與各部的相互作用而執行者,且係在無線中繼裝置1中供應電力期間隨時執行者。
控制部10判斷有無經由天線19而藉由無線收發信部14應接收之資料(步驟S1)。亦即,該判斷係依據能否藉由天線正常地接收資料,以及其資料是否為該裝置位址之資料。並無應接收之資料時(步驟S1;否),控制部10進至步驟S3之處理。有應接收之資料時(步驟S1;是),控制部10執行該應接收之資料的接收處理(步驟S2)。
控制部10在步驟S2後或是步驟S1;否後,判斷有無從無線收發信部14應傳送之資料(步驟S3)。並無應傳送之資料時(步驟S3;否),控制部10進至步驟S5之處理。有應傳送之資料時(步驟S3;是),控制部10執行該應傳送之資料的傳送處理(步驟S4)。
控制部10在步驟S4後或步驟S3;否後,從記憶部11讀取電場強度表(步驟S5),判斷目前為了與無線終端裝置2進行無線通信,無線收發信部14所使用之無線頻道(使用頻道)的通信狀況是否惡化(步驟S6)。
步驟S6係參照電場強度表,判斷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是否比預設之臨限值大。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比臨限值大時,判斷為通信狀況惡化。
使用頻道之通信狀況惡化時(步驟S6;是),控制部10參照電場強度表,變更使用頻道至通信狀況良好,亦即電場強度較小之無線頻道(雖然宜為電場強度最小之無線頻道,不過只要是電場強度較小之無線頻道即可)(步驟S7)後,返回步驟S1之處理。
使用頻道之通信狀況並未惡化時(步驟S6;否),控制部10執行通信品質評估處理(步驟S8)。
在步驟S8執行之通信品質評估處理係藉由判斷ACK信號對使用使用頻道所傳送之資料的接收率及封包錯誤之發生率是否超過預設之比率,來評估使用頻道之通信品質是否惡化。
控制部10於步驟S8後,判斷使用頻道之通信品質是否惡化(步驟S9)。使用頻道之通信品質惡化時(步驟S9;是),控制部10進至步驟S7之處理。使用頻道之通信品質並未惡化時(步驟S9;否),控制部10進至步驟S1之處理。
第4圖至第8圖顯示電能掃描處理之流程圖。另外,第4圖至第8圖所示之處理,係藉由無線中繼裝置1內之控制部10與各部之相互作用而執行者,且係在無線中繼裝置1中供給電力時隨時執行者。
第4圖顯示設定第1平滑化處理之電能掃描處理的流程圖。控制部10將變數n設定為11(步驟S11)。變數n係表示檢測電場強度之無線頻道(檢測對象頻道)的頻道編號者。
控制部10判斷是否從計時器13輸入了檢測時序信號(步驟S12)。尚未輸入檢測時序信號時(步驟12;否),控制部10返回步驟S12之處理。
輸入了檢測時序信號時(步驟S12;是),控制部10判斷變數n是否與使用頻道之頻道編號a相等(步驟S13)。
變數n與使用頻道之頻道編號a不等時(步驟S13;否),控制部10指示檢測部15檢測(掃描)變數n表示之頻道編號的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步驟S14),並將藉由檢測部15檢測出之檢測值作為變數n表示之頻道編號的電場強度C[n],而寫入電場強度表中(步驟S15)。
變數n與使用頻道之頻道編號a相等時(步驟S13;是)或是在步驟S15後,控制部10將變數n加1而設定新的變數n(步驟S16)。控制部10判斷可設定之無線頻道中,在無線頻道最大編號(此處為26)中加1之值(此處為27)是否與變數n相等(步驟S17)。
可設定之無線頻道中無線頻道最大編號(此處為26)加1之值(此處為27)與變數n不等時(步驟S17;否),控制部10返回步驟S13之處理。
可設定之無線頻道中無線頻道最大編號(此處為26)加1之值(此處為27)與變數n相等時(步驟S17;是),控制部10執行第1平滑化處理,將算出之使用頻道a的電場強度之估計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C[a],而寫入電場強度表中(步驟S18)後,返回步驟S11之處理。
在步驟S18執行之第1平滑化處理,係依據寫入電場強度表之電場強度C[a-1]及電場強度C[a+1]與下述公式(1),算出使用頻道a之電場強度C[a]。
電場強度C[a-1]係存在於使用頻道前1個的無線頻道a-1的電場強度。電場強度C[a+1]係存在於使用頻道後1個的無線頻道a+1的電場強度。
C[a]←(C[a-1]+C[a+1])/2‧‧‧‧‧(1)
如此,根據第1平滑化處理,即使不檢測無線收發信部14中使用之無線頻道(使用頻道)的電場強度,仍可獲得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2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之平均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第5圖顯示設定第2平滑化處理之電能掃描處理的流程圖。因為第5圖所示之步驟S21~27為與第4圖所示之步驟S11~17相同的處理,所以省略說明。
可設定之無線頻道中無線頻道最大編號(此處為26)加1之值(此處為27)與變數n相等時(步驟S27;是),控制部10執行第2平滑化處理,將算出之使用頻道a的電場強度之估計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C[a]寫入電場強度表(步驟S28)後,返回步驟S21之處理。
在步驟S28執行之第2平滑化處理,係依據寫入電場強度表之電場強度C[a-2]、C[a-1]、C[a+1]、C[a+2]與下述之公式(2)算出使用頻道a之電場強度C[a]。
電場強度C[a-2]、C[a-1]係存在於使用頻道之前複數個(此處為之前2個)的無線頻道a-2、a-1的電場強度。電場強度C[a+1]、C[a+2]係存在於使用頻道之後複數個(此處為之後2個)的無線頻道a+1、a+2的電場強度。
C[a]←(C[a-2]+C[a-1]+C[a+1]+C[a+2])/2‧‧‧‧‧(2)
如此,根據第2平滑化處理,即使不檢測無線收發信部14中使用之無線頻道(使用頻道)的電場強度,仍可獲得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預設的複數個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平均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第6圖顯示設定第3平滑化處理之電能掃描處理的流程圖。因為第6圖所示之步驟S31~37為與第4圖所示之步驟S11~17相同的處理,所以省略說明。
可設定之無線頻道中無線頻道最大編號(此處為26)加1之值(此處為27)與變數n相等時(步驟S37;是),控制部10執行第3平滑化處理,將算出之使用頻道a的電場強度之估計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C[a]寫入電場強度表(步驟S38)後,返回步驟S31之處理。
在步驟S38執行之第3平滑化處理,使用頻道a的電場強度C[a],係依據寫入電場強度表之電場強度C[a-2]、C[a-1]、C[a+1]、C[a+2],設於各個電場強度C[a-2]、C[a-1]、C[a+1]、C[a+2]之權值x、y、z、w,及下述之公式(3)所示之加權平均計算公式而算出。
電場強度C[a-2]、C[a-1]係存在於使用頻道之前複數個(此處為之前2個)的無線頻道a-2、a-1的電場強度。電場強度C[a+1]、C[a+2]係存在於使用頻道之後複數個(此處為之後2個)的無線頻道a+1、a+2的電場強度。
C[a]←(x×C[a-2]+y×C[a-1]+z×C[a+1]+w×C[a+2])/(x+y+z+w)‧‧‧‧‧(3)
另外,權值x、y、z、w亦可係如同形成接近使用頻道之無線頻道程度大的權值,或是依各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大小所設定之權值。
如此,根據第3平滑化處理,即使不檢測無線收發信部14中使用之無線頻道(使用頻道)的電場強度,仍可獲得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預設的複數個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加權平均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因此,根據第1~3平滑化處理,可獲得對藉由檢測部15檢測出電場強度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在頻率方向進行平滑化處理所算出之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第7圖顯示設定了第1比較處理之電能掃描處理的流程圖。因為第7圖所示之步驟S41~47為與第4圖所示之步驟S11~17相同的處理,所以省略說明。
可設定之無線頻道中無線頻道最大編號(此處為26)加1之值(此處為27)與變數n相等時(步驟S47;是),控制部10執行第1比較處理(步驟S48),將算出之使用頻道a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C[a]而寫入電場強度表(步驟S49或步驟S50)後,返回步驟S41之處理。
在步驟S48執行之第1比較處理,係比較寫入電場強度表之電場強度C[a-1]與電場強度C[a+1],判斷電場強度C[a-1]是否比電場強度C[a+1]高。
電場強度C[a-1]係存在於使用頻道之前1個的無線頻道a-1的電場強度。電場強度C[a+1]係存在於使用頻道之後1個的無線頻道a+1的電場強度。
電場強度C[a-1]比電場強度C[a+1]高時(步驟S48;是),算出電場強度C[a-1]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並將該算出之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C[a]而寫入電場強度表中(步驟S49)。
電場強度C[a-1]低於電場強度C[a+1]時(步驟S48;否),算出電場強度C[a+1]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並將該算出之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C[a]而寫入電場強度表中(步驟S50)。
如此,根據第1比較處理,即使不檢測無線收發信部14中使用之無線頻道(使用頻道)的電場強度,仍可獲得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2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中較高之一方,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第8圖顯示設定了第2比較處理之電能掃描處理的流程圖。因為第8圖所示之步驟S51~57為與第4圖所示之步驟S11~17相同的處理,所以省略說明。
可設定之無線頻道中無線頻道最大編號(此處為26)加1之值(此處為27)與變數n相等時(步驟S57;是),控制部10執行第2比較處理,將算出之使用頻道a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C[a]而寫入電場強度表(步驟S58)後,返回步驟S51之處理。
在步驟S58執行之第2比較處理,係比較寫入電場強度表之電場強度C[a-2]、C[a-1]、C[a+1]、C[a+2],而選出最高之電場強度。而後,算出選出之電場強度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並將該算出之值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C[a]而寫入電場強度表中。
電場強度C[a-2]、C[a-1]係存在於使用頻道之前2個的無線頻道a-2、a-1的電場強度。電場強度C[a+1]、C[a+2]係存在於使用頻道之後2個的無線頻道a+1、a+2的電場強度。
如此,根據第2比較處理,即使不檢測無線收發信部14中使用之無線頻道(使用頻道)的電場強度,仍可獲得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預設的複數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中最高之電場強度,作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另外,本實施形態就存在於使用頻道前後之預設的複數個無線頻道,係以使用頻道前後之2個的合計為4個無線頻道為例作說明,不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使用使用頻道前後之3個以上的無線頻道。此外,係使用以使用頻道為中心而前後相等的頻道數,不過不限於此。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因為可依據除了無線收發信部14中使用之無線頻道(使用頻道)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算出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所以,即使在無線收發信部14中正在執行資料收發信處理,不檢測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仍可獲得該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因此,可依據使用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掌握該使用頻道之通信狀況,在使用頻道之通信品質惡化前,轉移至通信品質佳之無線頻道,可保持良好之通信環境供無線收發信部14進行資料收發信處理。
亦即,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不檢測使用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而可掌握該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熟悉本技術者將可輕易提出其他優點及修改,因此,本發明之範圍不限定於此處顯示與敘述之特定細節及代表性具體實施例。因此,在不脫離由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與其等同者所定義之一般發明概念的精神或範疇內可作各種修改。
本發明之優點如隨後之說明,部分顯示於說明中,或藉由執行本發明而明瞭。特別是藉由下文中指出之手段及組合,可瞭解並獲得本發明之優點。
1...無線中繼裝置
2...無線終端裝置
10...控制部
11...記憶部
12...終端資訊用記憶體
13...計時器
14...無線收發信部
15...檢測部
16...SW(切換部)
17...I/F(介面)部
18...緩衝器
19...天線
A...無線通信系統
N...通信網路
插入及組成說明書之一部分的附圖,說明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並配合上述之一般說明與上述之具體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來闡述本發明之原則。
第1圖係無線通信系統之概略構成圖。
第2圖係無線中繼裝置之概略構成圖。
第3圖係在無線中繼裝置中執行之資料收發信處理的流程圖。
第4圖係設定有第1平滑化處理之電能掃描處理的流程圖。
第5圖係設定有第2平滑化處理之電能掃描處理的流程圖。
第6圖係設定有第3平滑化處理之電能掃描處理的流程圖。
第7圖係設定有第1比較處理之電能掃描處理的流程圖。
第8圖係設定有第2比較處理之電能掃描處理的流程圖。

Claims (6)

  1. 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為具備:通信部,其構造成使用藉由分割一預設之頻帶所取得之複數個無線頻道中之一個經選出之無線頻道,以與其他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通信;檢測部,其構造成檢測一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及控制部,其構造成使用前述檢測部僅對複數個未經選出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進行檢測,而沒有使用前述檢測部來檢測該複數個無線頻道中之該一個經選出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且構造成僅依據以前述檢測部所檢測出之未經選出之複數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算出由前述通信部所使用之複數個無線頻道中之該一個經選出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的估計值;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造成算出前述通信部所使用之該無線頻道其前後之預設數量的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平均值,且設定該平均值作為前述通信部所使用之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造成將前述通信部所使用的無線頻道變更成另一具有由前述檢測部所檢測出的電場強度、或由前述控制部所算出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之無線頻道,其中當該通信部所使用的無線頻道的通信狀況惡化時,該所檢測出的電場強度或該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係相當低。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前述控制 部構造成算出該平均值,作為前述通信部所使用之無線頻道前後之預設數量的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加權平均值。
  4. 一種無線通信裝置之無線通信方法,該無線通信裝置具備:通信部,其構造成使用藉由分割一預設之頻帶所取得之複數個無線頻道中之一個經選出之無線頻道,以與其他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無線通信;及檢測部,其構造成檢測一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使用前述檢測部僅對複數個未經選出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進行檢測,而沒有使用前述檢測部來檢測該複數個無線頻道中之一個經選出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及僅依據以前述檢測部所檢測出之未經選出之複數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算出由前述通信部所使用之複數個無線頻道中之該一個經選出之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的估計值;其中,該算出包含算出前述通信部所使用之無線頻道前後之預設數量的無線通道的電場強度的平均值,且設定該平均值作為前述通信部所使用之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無線通信方法,其中進一步包含:將前述通信部所使用的無線頻道變更成另一具有由前述檢測部所檢測出的電場強度、或由前述控制部所算 出之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之無線頻道,其中當該通信部所使用的無線頻道的通信狀況惡化時,該所檢測出的電場強度或該電場強度的估計值係相當低。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無線通信方法,其中該平均值被算出作為前述通信部所使用之無線頻道前後之預設數量的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加權平均值。
TW099121141A 2009-06-30 2010-06-29 求取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TWI528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5884A JP4766158B2 (ja) 2009-06-30 2009-06-30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6933A TW201126933A (en) 2011-08-01
TWI528743B true TWI528743B (zh) 2016-04-01

Family

ID=42790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1141A TWI528743B (zh) 2009-06-30 2010-06-29 求取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18286B2 (zh)
EP (1) EP2278723B1 (zh)
JP (1) JP4766158B2 (zh)
CN (1) CN101938759B (zh)
TW (1) TWI5287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09363A1 (en) 2010-07-07 2012-01-12 Hideto Kiyama Recording sheet for wet electrophotography
US9992722B2 (en) * 2015-12-14 2018-06-05 Huawei Technologies Canada Co., Ltd. Reconfigurable multi-mode and multi-bands radio architecture and transcei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77223A (ja) * 1988-01-05 1989-07-13 Toshiba Corp 移動無線通信装置
JP2719619B2 (ja) * 1989-11-28 1998-02-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チャネル割当て制御方法
JP3043171B2 (ja) * 1992-02-25 2000-05-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チャネルモニタ方式
JPH0998465A (ja) * 1995-09-29 1997-04-08 Nec Corp 携帯無線電話制御法及び携帯無線電話機
JP3568102B2 (ja) * 1998-07-24 2004-09-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直接変換受信機
GB9904348D0 (en) * 1999-02-26 1999-04-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management
JP4654507B2 (ja) 2000-11-17 2011-03-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US7206840B2 (en) 2001-05-11 2007-04-17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scheme for IEEE 802.11 WLANs
JP2003151062A (ja) 2001-11-08 2003-05-23 Sharp Corp 無線テレメータ装置及び無線テレメータシステム
US7206606B2 (en) * 2002-11-26 2007-04-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diversity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JP2005020568A (ja) * 2003-06-27 2005-0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同期捕捉方法および同期捕捉装置
KR100552238B1 (ko) * 2004-08-13 2006-02-17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에서 수신 레벨 보정 방법
US7633901B2 (en) * 2005-06-23 2009-12-15 Autocell Laboratories, Inc. Co-channel conges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742859B2 (ja) * 2005-12-27 2011-08-10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無線機、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95111B2 (ja) 2006-05-16 2011-10-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無線局装置切換方法および無線局装置切換プログラム
JP2008219364A (ja) * 2007-03-02 2008-09-18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マイクロ波中継受信装置
JP4406435B2 (ja) * 2007-03-05 2010-0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波障害回避方法、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システム、中継局、中継局の電波障害回避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27651A (ja) * 2007-03-09 2008-09-25 Nec Corp 携帯端末の受信電界強度補正システム及び受信電界強度補正方法
US8447241B2 (en) * 2008-05-26 2013-05-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78723A2 (en) 2011-01-26
EP2278723B1 (en) 2016-06-29
TW201126933A (en) 2011-08-01
US20100330905A1 (en) 2010-12-30
EP2278723A3 (en) 2014-06-25
US8818286B2 (en) 2014-08-26
CN101938759A (zh) 2011-01-05
CN101938759B (zh) 2013-04-03
JP2011015052A (ja) 2011-01-20
JP4766158B2 (ja) 201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6681B2 (en) Client roaming in a distributed multi-band wireless networking system
JP3963464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周波数チャネル選択方法
US8195219B2 (en)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34300B2 (en) Load based probe response scheduling
JP2007513550A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起動プロセスおよび初期チャネル選択プロセスを実施するための無線通信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5537752A5 (zh)
JP2005520387A5 (zh)
EP3565312B1 (en) Roam prevention for stationary client devices in areas of access point coverage overlap
JP4318050B2 (ja) ワイヤレスチャンネル決定選択方法およ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
TWI528743B (zh) 求取無線頻道之電場強度的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US10211905B2 (en) Selecting antenna combination
JP4831210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2505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基地局および無線装置
JP2007235493A (ja) バンドサーチ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JP2011015051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210411B (zh) 小型小区的背景搜索
JP5088433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687021A (zh) 基站装置、无线电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TWI419587B (zh) 求取無線頻道的電場強度之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
US2011011785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JP2002325056A (ja) 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チ通信装置
WO2014169753A1 (zh) 小区测量方法及设备
JP4777401B2 (ja)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777394B2 (ja)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443753B2 (ja) 受信装置、無線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