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6713B - 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6713B
TWI526713B TW104103389A TW104103389A TWI526713B TW I526713 B TWI526713 B TW I526713B TW 104103389 A TW104103389 A TW 104103389A TW 104103389 A TW104103389 A TW 104103389A TW I526713 B TWI526713 B TW I5267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photographic
refractive power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3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9572A (zh
Inventor
謝東益
黃歆璇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03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6713B/zh
Priority to US14/742,463 priority patent/US9411133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6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671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9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957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4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ontinuous faces that are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but deviate from a true sphere, e.g. so called "aspheric"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攝影鏡頭組和取像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可應用於電子裝置的攝影鏡頭組和取像裝置。
隨著個人電子產品逐漸輕薄化,電子產品內部各零組件被要求具有更小的尺寸。攝影鏡頭組的尺寸於市場趨勢下面臨必須小型化的要求。除尺寸小型化的要求外,因為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步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面積縮小,攝影鏡頭同步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同時,興起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也提升高品質微型攝影鏡頭組的需求。
傳統遠景拍攝(Telephoto)之光學系統多採用多片式結構並搭載球面玻璃透鏡,此類配置不僅造成鏡頭體積過大而不易攜帶,且其屈折力設計容易導致光束匯聚能力不佳、像差與色差問題等。此外,透鏡間距與透鏡厚度的配置不佳易使光束的行進空間不足,並因不足的空間而導致像差與高階像差產生。
綜上所述,領域中急需一種滿足小型化需求與高成像品質的攝影鏡頭組。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鏡頭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 負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屈折力,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五透鏡,具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反曲點;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且該光圈與該第一透鏡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該攝影鏡頭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90<(T23+T34)/(CT3+CT4+CT5);(|f/f4|+|f/f5|)/(|f/f1|+|f/f2|)<0.60;0.7<SD/TD<1.1;及1.0<(CT2+CT4)/(CT2-CT4)。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前述攝影鏡頭組及一電子感光元件。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前述取像裝置。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攝影鏡頭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三透鏡,具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負屈折力,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五透鏡,具屈折力,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反曲點;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 且該光圈與該第一透鏡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該攝影鏡頭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90<(T23+T34)/(CT3+CT4+CT5);(|f/f4|+|f/f5|)/(|f/f1|+|f/f2|)<1.0;0.7<SD/TD<1.1;及0.3<CT4/CT3<2.5。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攝影鏡頭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負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五透鏡,具屈折力,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反曲點;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且該光圈與該第一透鏡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該攝影鏡頭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係滿 足下列關係式:0.90<(T23+T34)/(CT3+CT4+CT5);(|f/f4|+|f/f5|)/(|f/f1|+|f/f2|)<1.0;0.7<SD/TD<1.1;及0.3<CT4/CT3<2.5。
本發明前述攝影鏡頭組的該第一透鏡設計為具正屈折力之透鏡,以提升光束匯聚能力並有效控制系統總長,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以利於修正該第一透鏡所產生之像差,並同時補正色差,而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配置可利於形成望遠(Telephoto)結構,使局部範圍具備更高之解析度。
當(T23+T34)/(CT3+CT4+CT5)滿足所述條件時,可藉由調配系統中段之透鏡間距及近像側端之透鏡厚度,使光束擁有足夠空間補正因整體空間壓縮所產生之像差。
當SD/TD滿足所述條件時,可於控制進光角度同時也能平衡系統總長,避免系統體積過大。
當(|f/f4|+|f/f5|)/(|f/f1|+|f/f2|)滿足所述條件時,可強化近物端之系統控制能力,並提升像側端透鏡於高階像差之修正效果。
當(CT2+CT4)/(CT2-CT4)滿足所述條件時,可強化第二透鏡之作用光程,並緩和第四透鏡之屈折力配置,以補正系統周邊像差,進而達成較佳的遠景拍攝品質。
當CT4/CT3滿足所述條件時,可有效控制透鏡厚度,以提升產品製造性,並降低敏感度。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光圈
101‧‧‧光軸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物側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像側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物側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像側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物側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像側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物側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像側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1051‧‧‧物側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1052‧‧‧像側面
153‧‧‧臨界點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成像面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電子感光元件
1101‧‧‧取像裝置
1110‧‧‧智慧型手機
1120‧‧‧平板電腦
1130‧‧‧可穿戴式設備
f‧‧‧為攝影鏡頭組的焦距
Fno‧‧‧為攝影鏡頭組的光圈值
HFOV‧‧‧為攝影鏡頭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
T23‧‧‧為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
T34‧‧‧為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
CT2‧‧‧為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3‧‧‧為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4‧‧‧為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5‧‧‧為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f‧‧‧為攝影鏡頭組的焦距
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
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
f4‧‧‧為第四透鏡的焦距
f5‧‧‧為第五透鏡的焦距
SD‧‧‧為光圈至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D‧‧‧為第一透鏡物側面至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V1‧‧‧為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
V2‧‧‧為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
V4‧‧‧為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
ImgH‧‧‧為攝影鏡頭組的最大像高
R7‧‧‧為第四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
R8‧‧‧為第四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Yc52‧‧‧為第五透鏡像側面臨界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
SD11‧‧‧為第一透鏡物側面之最大有效半徑
EPD‧‧‧為入瞳孔徑
第一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一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二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二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三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三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四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四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五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五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六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六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七A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七B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八A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八B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九A圖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九B圖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十A圖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十B圖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十一A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智慧型手機。
第十一B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平板電腦。
第十一C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可穿戴式設備。
第十二圖係本發明臨界點的示意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鏡頭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且該光圈與該第一透鏡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攝影鏡頭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
該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可提供系統所需的正屈折力,有助於提升光束匯聚能力,以有效控制系統總長。該第一透鏡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可調整正屈折力配置,進而加強縮短光學總長度。
該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有利於對該第一透鏡所產生的像差做補正,並同時補正色差。該第二透鏡物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該第二透鏡像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可有助於像散修正。該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與該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之配置更可利於形成望遠(Telephoto)結構,使局部範圍具備更高之解析度。
該第三透鏡可具正屈折力,有助於平衡系統屈折力的配置,以降低系統敏感度。該第三透鏡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可設有至少一反曲點,有助於修正離軸像差,並可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電子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以增加電子感光元件接收效率。該第三透鏡物側面曲率半徑與該第三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正負同號,有助於加強像散的修正能力。
該第四透鏡可具負屈折力,該第四透鏡物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有助於加強像散的修正以提升成像品質。
該第五透鏡可具負屈折力,有助於縮短攝影鏡頭組的後焦距,維持其小型化。該第五透鏡物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有助於更進一步加強修正像差。該第五透鏡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反曲點,可有助於加強離軸視場的像差。
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90<(T23+T34)/(CT3+CT4+CT5)時,可藉由調配系統中段之透鏡間距及近像側端之透鏡厚度,使光束擁有足夠空間補正因整體空間壓縮所產生之像差;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0<(T23+T34)/(CT3+CT4+CT5);更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15<(T23+T34)/(CT3+CT4+CT5)。
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f4|+|f/f5|)/(|f/f1|+|f/f2|)<1.0時,可強化近物端之系統控制能力,並提升像側端透鏡於高階像差之修正效果;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f/f4|+|f/f5|)/(|f/f1|+|f/f2|)<0.60。
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7<SD/TD<1.1時,可於控制進光角度同時也能平衡系統總長,避免系統體積過大。
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0<(CT2+CT4)/(CT2-CT4)時,可強化該第二透鏡之作用光程,並緩和該第四透鏡之屈折力配置,以補正系統周邊像差,進而達成較佳的遠景拍攝品質;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0<(CT2+CT4)/(CT2-CT4)<50。
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3<CT4/CT3<2.5時,可有效控制透鏡厚度,以提升產品製造性,並降低敏感度。
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0<f1/f4<0時,使該第一透鏡與該第四透鏡的屈折力配置較為平衡,有利於降低系統的敏感度與像差的產生;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f1/f4<0。
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5<(V2+V4)/V1<1.0時,可有效修正系統色差以提升成像品質。
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攝影鏡頭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即電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 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9<f/ImgH<5.0時,可有助於系統的小型化,並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
該第四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8。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35<(R7+R8)/(R7-R8)<-1.0時,有助於減少像散的產生以維持良好成像品質。
該攝影鏡頭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0<ImgH/(T23+T34)<2.2時,透鏡之間的距離較為合適,並有助於維持系統的小型化。
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2.5<|f/f1|+|f/f2|時,可利於形成望遠結構,使局部範圍具備更高之解析度。
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像側面臨界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52,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3.0<f/Yc52<20時,有利於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以提升離軸處的成像品質。
該攝影鏡頭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0.0[deg.]<HFOV<30.0[deg.]時,可於望遠系統結構下提供攝影鏡頭組適當的取像範圍。
該第一透鏡物側面之最大有效半徑為SD11,該攝影鏡頭組的入瞳孔徑為EPD。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95<EPD/(SD11*2)<1.1時,可有利於形成望遠結構,並提供充足入射光量,進而提高感光元件的響應速度。
該攝影鏡頭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攝影鏡頭組的入瞳孔徑為EPD。當該攝影鏡頭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85<EPD/ImgH<2.0時,可提供充足入射光量,並有利於維持該攝影鏡頭組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可攜式的電子產品上。
本發明揭露的攝影鏡頭組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 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該攝影鏡頭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攝影鏡頭組的總長度。
本發明揭露的攝影鏡頭組中,可至少設置一光闌,如孔徑光闌(Aperture Stop)、耀光光闌(Glare Stop)或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
本發明揭露的攝影鏡頭組中,光圈配置可為前置或中置,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間,中置光圈則表示光圈設置於該第一透鏡與成像面間,前置光圈可使攝影鏡頭組的出射瞳(Exit Pupil)與成像面產生較長的距離,使之具有遠心(Telecentric)效果,可增加電子感光元件如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中置光圈則有助於擴大系統的視場角,使攝影鏡頭組具有廣角鏡頭之優勢。
本發明揭露的攝影鏡頭組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該凸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該凹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若透鏡之屈折力或焦距未界定其區域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之屈折力或焦距為透鏡於近光軸處之屈折力或焦距。
本發明揭露的攝影鏡頭組中,該攝影鏡頭組之成像面(Image Surface),依其對應的電子感光元件之不同,可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之曲面,特別是指凹面朝往物側方向之曲面。
臨界點(Critical Point)為垂直於光軸的切面與透鏡表面相切之切線上的切點,值得注意的是,臨界點是與光軸最接近之極點,且臨界點並非位於光軸上。請參照第十二圖,係為繪示依照第1A圖攝影鏡頭組中第五透鏡像側面的臨界點示意圖。該第五透鏡(150)像側面(152)的臨界點(153)與光軸(101)的垂直距離為Yc52。
本發明揭露的攝影鏡頭組更可視需求應用於移動對焦的光學 系統中,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本發明亦可多方面應用於3D(三維)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體感遊戲機、行車記錄器、倒車顯影裝置與可穿戴式設備等電子裝置中。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其包含前述攝影鏡頭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該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攝影鏡頭組的成像面,因此取像裝置可藉由攝影鏡頭組的設計達到最佳成像效果。較佳地,該取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鏡筒(Barrel Member)、支持裝置(Holder Member)或其組合。
請參照第十一A圖、第十一B圖、第十一C圖,該取像裝置(1101)可搭載於電子裝置,其包括,但不限於:智慧型手機(1110)、平板電腦(1120)、或可穿戴式設備(1130)。前揭電子裝置僅是示範性地說明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實際運用例子,並非限制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運用範圍。較佳地,該電子裝置可進一步包含控制單元(Control Units)、顯示單元(Display Units)、儲存單元(Storage Units)、暫儲存單元(RAM)或其組合。
本發明揭露的取像裝置及攝影鏡頭組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一A圖,第一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一B圖。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攝影鏡頭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180),該攝影鏡頭組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以及第五透鏡(150)構成,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111)及像側面(112)皆為非球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121)及像側面(1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131)及像側面(13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31)及像側面(1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141)及像側面(142)皆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1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151)及像側面(15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51)及像側面(15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100),其設置於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110)間,且該光圈(100)與該第一透鏡(110)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60)置於該第五透鏡(150)與一成像面(1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該電子感光元件(180)設置於該成像面(170)上。
第一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所示,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上述的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 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距離;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R: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中,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攝影鏡頭組的光圈值為Fno,該攝影鏡頭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數值為:f=5.27(毫米),Fno=2.40,HFOV=22.7(度)。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透鏡(1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120)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四透鏡(140)的色散係數為V4,其關係式為:(V2+V4)/V1=0.84。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透鏡(120)與該第三透鏡(13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130)與該第四透鏡(14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三透鏡(13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15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其關係式為:(T23+T34)/(CT3+CT4+CT5)=1.32。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其關係式為:(CT2+CT4)/(CT2-CT4)=3.17。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三透鏡(13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其關係式為:CT4/CT3=1.06。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四透鏡(140)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140)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8,其關係式為:(R7+R8)/(R7-R8)=-7.26。
第一實施例中,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其關係式為: |f/f1|+|f/f2|=4.40。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該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1/f4=-0.12。
第一實施例中,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150)的焦距為f5,其關係式為:(|f/f4|+|f/f5|)/(|f/f1|+|f/f2|)=0.13。
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透鏡(120)與該第三透鏡(13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130)與該第四透鏡(140)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攝影鏡頭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即電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其關係式為:ImgH/(T23+T34)=1.81。
第一實施例中,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攝影鏡頭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關係式為:f/ImgH=2.29。
第一實施例中,該攝影鏡頭組的入瞳孔徑為EPD,該攝影鏡頭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其關係式為:EPD/ImgH=0.95。
第一實施例中,該光圈(100)至該第五透鏡(150)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110)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150)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關係式為:SD/TD=0.90。
第一實施例中,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150)像側面臨界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52,其關係式為:f/Yc52=6.71。
第一實施例中,該攝影鏡頭組的入瞳孔徑為EPD,該第一透鏡(110)物側面之最大有效半徑為SD11,其關係式為:EPD/(SD11*2)=0.99。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二A圖,第二實施例的像差曲線 請參閱第二B圖。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攝影鏡頭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280),該攝影鏡頭組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以及第五透鏡(250)構成,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2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211)及像側面(2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2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221)及像側面(2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2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231)及像側面(23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231)及像側面(2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2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2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241)及像側面(242)皆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2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251)及像側面(25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251)及像側面(25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2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210)間,且該光圈(200)與該第一透鏡(210)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60)置於該第五透鏡(250)與一成像面(2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該電子感光元件(280)設置於該成像面(270)上。
第二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三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四所示,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 視角的一半。
第二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五中所列。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三A圖,第三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三B圖。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攝影鏡頭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380),該攝影鏡頭組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以及第五透鏡(350)構成,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311)及像側面(3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 物側面(321)及像側面(3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3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331)及像側面(33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33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3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341)及像側面(342)皆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3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351)及像側面(35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351)及像側面(35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3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310)間,且該光圈(300)與該第一透鏡(310)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60)置於該第五透鏡(350)與一成像面(3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該電子感光元件(380)設置於該成像面(370)上。
第三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六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七所示,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三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八中所列。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請參閱第四A圖,第四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四B圖。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攝影鏡頭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480),該攝影鏡頭組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以及第五透鏡(450)構成,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4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411)及像側面(4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4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421)及像側面(4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4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431)及像側面(43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43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4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4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441)及像側面(442)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4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 側面(451)及像側面(45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451)及像側面(45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4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410)間,且該光圈(400)與該第一透鏡(410)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60)置於該第五透鏡(450)與一成像面(4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該電子感光元件(480)設置於該成像面(470)上。
第四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九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所示,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四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一中所列。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請參閱第五A圖,第五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五B圖。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攝影鏡頭組(未另 標號)及一電子感光元件(580),該攝影鏡頭組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以及第五透鏡(550)構成,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5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511)及像側面(5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5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521)及像側面(5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5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531)及像側面(53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531)及像側面(53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5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5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541)及像側面(542)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5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551)及像側面(55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551)及像側面(55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500),其係置於該第一透鏡(510)與該第二透鏡(520)間,且該光圈(500)與該第一透鏡(510)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560)置於該第五透鏡(550)與一成像面(5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該電子感光元件(580)設置於該成像面(570)上。
第五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二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三所示,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五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四中所列。
《第六實施例》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請參閱第六A圖,第六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六B圖。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攝影鏡頭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680),該攝影鏡頭組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以及第五透鏡(650)構成,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6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611)及像側面(6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6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621)及像側面(6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6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 (6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631)及像側面(63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63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6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641)及像側面(642)皆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6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651)及像側面(65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651)及像側面(65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600),其係置於該第一透鏡(610)與該第二透鏡(620)間,且該光圈(600)與該第一透鏡(610)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660)置於該第五透鏡(650)與一成像面(6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該電子感光元件(680)設置於該成像面(670)上。
第六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五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六所示,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六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七中所列。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請參閱第七A圖,第七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七B圖。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攝影鏡頭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780),該攝影鏡頭組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以及第五透鏡(750)構成,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710),其材質為玻璃,其物側面(7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711)及像側面(7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7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721)及像側面(7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7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3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731)及像側面(73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73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7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741)及像側面(742)皆為非球面;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7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751)及像側面(75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751)及像側面(75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7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710)間,且該光圈(700)與該第一透鏡(710)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760)置於該第五透鏡(750)與一成像面(7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該電子感光元件(780)設置於該成像面(770)上。
第七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八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九所示,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七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中所列。
《第八實施例》
本發明第八實施例請參閱第八A圖,第八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八B圖。第八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攝影鏡頭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880),該攝影鏡頭組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以及第五透鏡(850)構成,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8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8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811)及像側面(8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8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8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821)及像側面(8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8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8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831)及像側面(83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831)及像側面(83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8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8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841)及像側面(842)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8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8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851)及像側面(85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851)及像側面(85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8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810)間,且該光圈(800)與該第一透鏡(810)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860)置於該第五透鏡(850)與一成像面(8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該電子感光元件(880)設置於該成像面(870)上。
第八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二所示,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八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三中所列。
《第九實施例》
本發明第九實施例請參閱第九A圖,第九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九B圖。第九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攝影鏡頭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980),該攝影鏡頭組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910)、第二透鏡(920)、第三透鏡(930)、第四透鏡(940)以及第五透鏡(950)構成,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9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9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911)及像側面(912)皆為非球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9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9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921)及像側面(9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9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9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物側面(931)及像側面(93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931)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9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9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941)及像側面(942)皆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9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9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951)及像側面(95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951)及像側面(95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9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910)間,且該光圈(900)與該第一透鏡(910)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960)置於該第五透鏡(950)與一成像面(9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該電子感光元件(980)設置於該成像面(970)上。
第九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四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五所示,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九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六中所列。
《第十實施例》
本發明第十實施例請參閱第十A圖,第十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十B圖。第十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一攝影鏡頭組(未另標號)與一電子感光元件(1080),該攝影鏡頭組主要由五片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010)、第二透鏡(1020)、第三透鏡(1030)、第四透鏡(1040)以及第五透鏡(1050)構成,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0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0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1011)及像側面(10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0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02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面(1021)及像側面(1022)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0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3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0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物側面(1031)及像側面(103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031)及像側面(1032)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0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0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 其物側面(1041)及像側面(1042)皆為非球面;及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五透鏡(105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0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1051)及像側面(1052)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1051)及像側面(1052)中皆具有至少一反曲點;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1000),其係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1010)間,且該光圈(1000)與該第一透鏡(1010)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060)置於該第五透鏡(1050)與一成像面(107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該電子感光元件(1080)設置於該成像面(1070)上。
第十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七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八所示,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十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九中所列。
表一至表二十九所示為本發明揭露的攝影鏡頭組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揭露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的及圖式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揭露的申請專利範圍。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面
112‧‧‧像側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面
122‧‧‧像側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面
132‧‧‧像側面
140‧‧‧第四透鏡
141‧‧‧物側面
142‧‧‧像側面
150‧‧‧第五透鏡
151‧‧‧物側面
152‧‧‧像側面
16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170‧‧‧成像面
180‧‧‧電子感光元件

Claims (30)

  1. 一種攝影鏡頭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屈折力,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五透鏡,具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且該光圈與該第一透鏡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其中,該攝影鏡頭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滿足下列關係式:0.90<(T23+T34)/(CT3+CT4+CT5);(|f/f4|+|f/f5|)/(|f/f1|+|f/f2|)<0.60;0.7<SD/TD<1.1;及1.0<(CT2+CT4)/(CT2-CT4)。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滿足下列關係式: -1.0<f1/f4<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二透鏡像側面為凹面,該第四透鏡物側面為凹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滿足下列關係式:0.5<(V2+V4)/V1<1.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四透鏡像側面為凸面,該第五透鏡像側面為凹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攝影鏡頭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滿足下列關係式:1.9<f/ImgH<5.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四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8,滿足下列關係式:-35<(R7+R8)/(R7-R8)<-1.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攝影鏡頭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滿足下列關係式:1.0<ImgH/(T23+T34)<2.2。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二透鏡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二透鏡像側面為凹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 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滿足下列關係式:1.0<(T23+T34)/(CT3+CT4+CT5)。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滿足下列關係式:2.0<(CT2+CT4)/(CT2-CT4)<50。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滿足下列關係式:2.5<|f/f1|+|f/f2|。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五透鏡像側面臨界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為Yc52,滿足下列關係式:3.0<f/Yc52<20。
  15. 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及一電子感光元件。
  16.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取像裝置。
  17. 一種攝影鏡頭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其像側面為凹面;一第三透鏡,具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負屈折力,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五透鏡,具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反曲點; 其中,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且該光圈與該第一透鏡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其中,該攝影鏡頭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滿足下列關係式:0.90<(T23+T34)/(CT3+CT4+CT5);(|f/f4|+|f/f5|)/(|f/f1|+|f/f2|)<1.0;0.7<SD/TD<1.1;及0.3<CT4/CT3<2.5。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攝影鏡頭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滿足下列關係式:10.0[deg.]<HFOV<30.0[deg.]。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四透鏡物側面為凹面,該第四透鏡像側面為凸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滿足下列關係式:-0.5<f1/f4<0。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 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滿足下列關係式:1.0<(T23+T34)/(CT3+CT4+CT5)。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一透鏡物側面之最大有效半徑為SD11,該攝影鏡頭組的入瞳孔徑為EPD,滿足下列關係式:0.95<EPD/(SD11*2)<1.1。
  24. 一種攝影鏡頭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一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及一第五透鏡,具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攝影鏡頭組另設置有一光圈,且該光圈與該第一透鏡之間無具屈折力之透鏡;其中,該攝影鏡頭組中具屈折力的透鏡為五片;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該攝影鏡頭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光圈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SD,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五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滿足下列關係式:0.90<(T23+T34)/(CT3+CT4+CT5); (|f/f4|+|f/f5|)/(|f/f1|+|f/f2|)<1.0;0.7<SD/TD<1.1;及0.3<CT4/CT3<2.5。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二透鏡像側面為凹面,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的物側面及像側面中皆至少一面為非球面,且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的材質皆為塑膠。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三透鏡物側面及像側面中至少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反曲點。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三透鏡物側面曲率半徑與該第三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正負同號。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23,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五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5,滿足下列關係式:1.15<(T23+T34)/(CT3+CT4+CT5)。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滿足下列關係式:0.5<(V2+V4)/V1<1.0。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攝影鏡頭組,該攝影鏡頭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該攝影鏡頭組的入瞳孔徑為EPD,滿足下列關係式:0.85<EPD/ImgH<2.0。
TW104103389A 2015-02-02 2015-02-02 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26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3389A TWI526713B (zh) 2015-02-02 2015-02-02 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4/742,463 US9411133B1 (en) 2015-02-02 2015-06-17 Imag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3389A TWI526713B (zh) 2015-02-02 2015-02-02 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6713B true TWI526713B (zh) 2016-03-21
TW201629572A TW201629572A (zh) 2016-08-16

Family

ID=56085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3389A TWI526713B (zh) 2015-02-02 2015-02-02 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11133B1 (zh)
TW (1) TWI5267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7211B (zh) * 2016-08-23 2018-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4039B (zh) * 2015-03-13 2017-03-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二)
KR102494776B1 (ko) * 2015-08-04 2023-02-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렌즈
TWI630416B (zh) * 2016-09-01 2018-07-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JP6474434B2 (ja) 2017-01-20 2019-02-2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613480B (zh) 2017-02-08 2018-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83148B (zh) * 2017-05-19 2020-01-2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望遠鏡頭
CN108957708B (zh) 2017-05-19 2021-06-11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望远镜头
JP6615161B2 (ja) * 2017-08-10 2019-12-0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712815B (zh) * 2018-03-28 2020-12-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CN117539030A (zh) * 2019-02-13 2024-02-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KR20210044105A (ko) * 2019-10-14 2021-04-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및 카메라 모듈
TWI710794B (zh) 2020-03-30 2020-1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E102020115494B3 (de) * 2020-05-19 2021-04-22 Jenoptik Optical Systems Gmbh Objektiv, Verwendung eınes Objektivs, Messsystem mit einem Objektiv sowie Verwendung einer biasphärischen Kunststofflinse in einem Objektiv
CN111443467B (zh) * 2020-05-20 2024-06-21 威海世高光电子有限公司 潜望式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TWI707172B (zh) * 2020-07-29 2020-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用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3121A (ja) 1982-11-04 1984-05-14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全長の短い広角写真レンズ
TWI421557B (zh) * 2009-07-14 2014-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透鏡系統
TWI414840B (zh) 2009-08-11 2013-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透鏡系統
KR101301314B1 (ko) * 2011-10-10 2013-08-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렌즈 유닛
CN203643673U (zh) 2011-12-28 2014-06-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和设置有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TWI435103B (zh) * 2012-04-06 2014-04-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像鏡片系統
JP5706584B2 (ja) * 2012-05-23 2015-04-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718532B2 (ja) * 2012-08-29 2015-05-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US20140063596A1 (en) * 2012-09-05 2014-03-06 Pil Sun Jung Photographing lens optical system
TWI454726B (zh) 2012-10-01 2014-10-01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成像鏡頭
TWI467224B (zh) * 2012-11-21 2015-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拾像鏡片系統
WO2014103198A1 (ja) * 2012-12-25 2014-07-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KR101452084B1 (ko) 2013-01-22 2014-10-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소형 광학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기기
JP6287865B2 (ja) 2013-02-04 2018-03-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ならびに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JP5904623B2 (ja) 2013-03-25 2016-04-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WO2014155465A1 (ja) 2013-03-29 2014-10-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WO2014155460A1 (ja) 2013-03-29 2017-02-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2015165286A (ja) * 2014-02-07 2015-09-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04142561A (zh) 2014-04-16 2014-11-1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7211B (zh) * 2016-08-23 2018-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23791A1 (en) 2016-08-04
TW201629572A (zh) 2016-08-16
US9411133B1 (en) 2016-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6713B (zh) 攝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22646B (zh) 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07238B (zh) 光學攝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67218B (zh) 成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19808B (zh) 光學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585455B (zh)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65764B (zh) 成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93217B (zh) 成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548895B (zh) 取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47713B (zh) 攝影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477807B (zh) 取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518360B (zh) 取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480574B (zh) 光學取像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67224B (zh) 光學拾像鏡片系統
TWI489132B (zh) 成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式裝置
TWI447428B (zh) 攝像鏡頭
TWI593999B (zh)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
TWI485425B (zh) 成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I472825B (zh)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506332B (zh) 拾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68724B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組
TWI537631B (zh)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556005B (zh) 光學攝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64612B (zh) 攝影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57593B (zh) 拾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