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6115B - 電致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致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6115B
TWI526115B TW099103045A TW99103045A TWI526115B TW I526115 B TWI526115 B TW I526115B TW 099103045 A TW099103045 A TW 099103045A TW 99103045 A TW99103045 A TW 99103045A TW I526115 B TWI526115 B TW I5261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 electrode
substrate
protective member
electrod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3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8118A (en
Inventor
赫柏特 弗瑞區 柏爾那
Original Assignee
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038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8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6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61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8Terminals, e.g. bond pa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3Metallic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6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compris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電致發光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致發光裝置,其具有將反電極分割成複數個電分離之段之至少一個分界線。此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分段反電極之方法、保護構件用以分割該反電極之用途、導電膠用以接觸反電極段之用途、根據本發明之對應保護構件及覆蓋有基板電極之基板。
US 2005/142 974 A1闡述一種電致發光顯示器及一種用於製造一電致發光顯示器之方法。為製作此電致發光顯示器,在一基板上形成一第一電極。然後,在該第一電極上於像素區之邊界處形成一絕緣層。施加具有一預定倒置錐形形狀之預形成分離器至該絕緣層上。在該基板上散佈一有機電致發光層。該等分離器將該有機電致發光層分割成單獨段。由於該等分離器位於該等像素區之邊界處,因此可在鄰近像素區之間防止可能因該有機電致發光層之一溢出而導致的混色。在一進一步步驟中,在該有機電致發光層及該等分離器之整個表面上形成一第二電極材料層。在一最後步驟中,使用一雷射器來輻射該第二電極層之對應於該等分離器之一部分。因此,移除該第二電極層之經輻射部分。因此,達成分割成複數個電分離之段之一電致發光裝置,每一段包括一有機電致發光層及一反電極。遺憾地,該等分離器之施加係複雜且昂貴的。
因此,本發明出於其目標而須消除上述缺點。特定而言,本發明之一目標係提供一種經分段電致發光裝置,其允許一靈活且容易之製作及一可靠之操作。
此目標藉由如本發明之技術方案1所教示之一電致發光裝置達成。該目標亦藉由如本發明之技術方案8所教示之一方法達成。該電致發光裝置及該方法之有利實施例界定於附屬申請專利範圍中。針對該電致發光裝置所闡述之特徵及細節亦適用於該方法且反之亦然。
本發明揭示一種電致發光裝置,其包括:一基板及該基板之頂部上之一基板電極、一反電極及具有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之一電致發光層堆疊,該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配置於該基板電極與該反電極之間;及一囊封構件,其至少囊封該電致發光層堆疊;至少一個分界線,其將至少該反電極分割成複數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以及該分界線下面之一非導電保護構件,其以適合於防止出現一陰影邊緣之一形狀配置於該基板電極上,超過該分界線。
本發明之主導思想係使用施加至該基板電極之一保護構件且在該保護構件上面將該分界線至少插入至該反電極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與產生結構化層之微影及/或遮罩製程形成對比,記法分界線表示在沈積最初連接之層之後形成之此等層之間的任何間隙。該分界線可包括一類溝槽形狀,其將先前均勻之反電極分離成至少兩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亦稱為段。此外,該非導電保護構件確保不發生該兩個電極之間的將導致一短路之直接接觸。不再需要凸出之分離器。由於可以機械方式完成反電極之分離,因此使用一保護構件即充足。在該保護構件上面完成該反電極之結構化,該保護構件用於保護該基板電極免受施加該分界線至該反電極中之任何衝擊。該電致發光裝置之所揭示結構化可在惰性及/或乾燥氛圍(例如,乾燥氮氣等)下於一手套箱中施加。因此,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之製作遠比習知先前技術廉價。此外,可針對每一電致發光裝置個別地調整由保護構件覆蓋之基板區域,從而允許沿著該保護構件對個別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可變分段。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概念電致發光(EL)層堆疊表示在基板電極與反電極之間所製備之所有層。該EL層堆疊包括在基板與反電極之間所製備之至少一個發光有機電致發光層。在其他實施例中,電致發光層堆疊可包括在基板與反電極之間所製備之數個層。該數個層可係有機層,諸如一個或多個電洞傳輸層、電子阻擋層、電子傳輸層、電洞阻擋層、發射層,或有機與非有機層之一組合。該等非有機層可係在層堆疊內之兩個或更多個發光層及/或電荷注入層之情形下之額外電極。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基板電極及/或反電極包括以下材料中之至少一者:ITO、鋁、銀、經摻雜ZnO或氧化物層。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概念基板表示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不同層所沈積至的一基底材料。通常,該基板係透明的且由玻璃製成。此外,該基板係透明的可係較佳的,較佳地包括以下材料中之至少一者:銀、金、玻璃或陶瓷。其亦可係具有一適合濕氣及氧氣障壁之一透明聚合物薄片或箔片以實質上防止濕氣及/或氧氣進入電致發光裝置層堆疊。亦可使用類似金屬箔片之非透明材料作為基板。該基板可包括其他層,例如,用於類似光輸出耦合增強之光學目的或其他目的。該基板通常係扁平的,但其亦可成形為所期望之任一三維形狀。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概念基板電極表示沈積於基板頂部上之一電極。通常,其由透明ITO(氧化銦錫)組成,該透明ITO視情況而具有SiO2或SiO底塗層以抑制行動原子或離子自玻璃擴散至電極中。對於具有ITO電極之一玻璃基板,該ITO通常係陽極,但在特殊情形下其亦可用作陰極。在某些情形下,單獨地或結合ITO使用薄Ag或Au層(8至15nm厚)作為基板電極。若使用一金屬箔片作為基板,則其亦起到基板電極之作用,陽極或陰極。記法在...頂部上表示所列出層之序列。此記法明確地包括在層之間的表示為位於彼此頂部上之其他層之可能性。舉例而言,基板電極與基板之間可配置有用以增強光輸出耦合之額外光學層。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記法反電極表示遠離基板之一電極。其通常係非透明的且由充足厚度之Al或Ag層製成以使得該電極係反射性(通常,對於Al為100nm且對於Ag為100至200nm)。其通常係陰極,但其亦可被偏壓為陽極。對於頂部發射或透明電致發光裝置,反電極必須係透明的。透明反電極由沈積於其他先前所沈積之層頂部上之薄Ag或Al層(5至15nm)或由ITO層製成。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具有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基板電極及一非透明反電極(通常係反射性)之一組合從而發射光透過該基板之一電致發光裝置稱為「底部發射」。在包括其他層之電致發光裝置之情形下,於某些實施例中,當驅動內部電極作為陰極或陽極時,基板及反電極兩者可係兩個陽極或兩個陰極。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具有一非透明基板電極及一透明反電極之一組合從而發射光透過該反電極之一電致發光裝置稱為「頂部發射」。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概念透明電致發光裝置表示其中基板、基板電極、反電極及囊封構件係透明之一電致發光裝置。此處,電致發光裝置既係底部發射且亦係頂部發射的。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若可見範圍中之光之透射多於50%而其餘部分被吸收或反射,則一層(基板或電極)稱為透明。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若可見範圍中之光之透射在10%與50%之間而其餘部分被吸收或反射,則一層(基板或電極)稱為半透明。另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當光具有在450nm與650nm之間的一波長時,其稱為可見光。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當光由電致發光裝置之有機電致發光層發射時,其稱為人工光。
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若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層(連接器或構造元件)之電阻小於100000歐,則該層稱為導電。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被動電子組件包括電阻器、電容器及感應率。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主動電子組件包括二極體、電晶體及所有類型之積體電路。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若入射於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層(基板、電極或一構造元件)之介面上之光根據反射定律(宏觀入射角等於宏觀反射角)而返回,則該層稱為反射性。此情形中亦使用術語鏡面反射。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若入射於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層(基板、電極或一構造元件)上之光不根據反射定律(宏觀入射角不等於返回光之宏觀角)而返回,則該層稱為散射。亦存在返回光之一角度分佈。亦使用術語漫反射來替代散射。
分界線之一橫截面之形狀一方面取決於用於將該分界線插入至反電極中之工具而另一方面取決於該反電極之材料性質。必須由該分界線達成之唯一目標係反電極段之電分離。為達成此目標,該分界線可具有一「V」、「W」、「Y」或「U」形狀。此外,該分界線可具有適用於達成指定目標且可容易地插入至電致發光裝置之反電極中之任一橫截面。
在所主張之發明中,非導電保護構件在基板電極上配置於該分界線下面,超過該分界線。記法保護構件配置於該分界線下面且超過該分界線一方面表示該保護構件完全位於其中該分界線插入至反電極中之區域。此外,其表示由該保護構件覆蓋之寬度(一保護寬度)超過該分界線之寬度(一分割寬度)。因此,該保護構件至少完全覆蓋該分界線下面之區域。
該保護構件保護基板電極免受該分界線之影響。此外,此保護構件用於電致發光裝置之結構化,此乃因該分界線配置於該保護構件上面。該保護構件防止電致發光裝置之兩個電極之間的短路。該保護構件必須包括確保該分界線及/或該分界線之施加不會導致兩個電極之間的一直接接觸之材料性質。因此,該保護構件可係足夠硬及/或厚以保護基板電極免受類似一解剖刀之機械工具之影響,該機械工具用於切割反電極以達成電分離之反電極段。舉例而言,在該分界線下方無任何保護構件之情形下藉助(例如)一解剖刀切割該反電極會導致至少減少電致發光裝置之壽命之短路。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保護構件包括非導電膠。非導電膠具有其易於施加且將不會損壞基板電極之優點。此外,其可在空氣中施加且不需要使用一真空室或一潔淨室。此外,非導電膠可容易施加至基板電極且-在硬化之後-作為一保護構件防止兩個電極之間的任何短路。
為達成持續之非導電膠,可使用以下基質中之至少一者:環氧樹脂、聚胺酯、丙烯酸樹脂或聚矽氧。
氧氣或水分可損壞有機電致發光層或反電極。由於該保護構件科具有與該有機電致發光層之直接接觸,因此該保護構件之非導電膠係無水及/或不含水。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概念不含水及/或無水闡述藉由肉眼可觀察不到在一電致發光裝置之平均壽命期間由於水分含量所致的降級之事實。由於擴散至層堆疊中之水分所致的有機電致發光層之一可見降級可呈現生長黑點或發射區自邊緣收縮之形式。概念不含水及/或無水不僅取決於非導電膠自身且亦取決於可由該有機電致發光層吸收而不損壞其之水分量。
在一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該電致發光裝置可包括濕氣及/或氧氣障壁。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防止濕氣及/或氧氣至層堆疊中之有害擴散之層稱為濕氣及/或氧氣障壁。若可觀察到所發射光之一顯著壽命減少,則將一擴散表示為有害。根據目前工藝水平之標準OLED裝置達成約100000小時或更多之擱置壽命。一顯著減少表示約二分之一或更多之一減少之壽命。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保護構件可包括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一光阻劑、漆、一塗料或由再熔玻璃料製成之一玻璃層或者一經氧化金屬層,較佳地該經氧化金屬層係陽極氧化鋁。該保護構件必須防止反電極與基板電極之間的將導致一短路之直接接觸。指定材料可容易地施加至基板電極,通常不需要一潔淨室或一真空室。因此,可容易且經濟地完成該保護構件之施加。
該保護構件必須具有一方面確保其不導電之性質。此外,其必須係足夠厚及/或硬以遮蔽基板電極免受接觸構件之影響。精確厚度及硬度取決於在插入分界線及/或接觸構件所施加之實際壓力,但通常1至100微米厚度係充足的。已藉助1.5微米厚度之光阻劑層以及藉助10至200微米厚度之非導電膠之層來達成所期望之保護,但亦可使用更厚層。此外,必須確保該保護構件不損壞基板電極、有機電致發光層、反電極及/或反電極段。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給該保護構件染色。此可藉由給該保護構件自身著色或藉由施加彩色顏料至該保護構件來完成。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保護構件在基板電極頂部上之一路徑形成一閉合軌跡。若分界線係施加於該保護構件上面-且藉此亦形成一閉合軌跡-則反電極被分割成一內部段及一外部段。該內部段由該分界線及下伏保護構件之閉合軌跡包圍。該外部段可包圍此內部段。可針對該兩個指定段中之每一者藉由使用至少一個接觸構件來個別地驅動該等段中之每一者。該保護構件及/或該分界線可包括一圓形、橢圓形或任一所需結構之一形狀。藉由使用形成一閉合軌跡之一保護構件,該保護構件及該分界線可形成字母或一顯示器之個別像素、任一特性形狀、符號等之外界線。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選擇本發明範疇內之閉合軌跡之其他形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保護構件可形成一非閉合軌跡,其中該非閉合軌跡之兩個端延伸越過電致發光層堆疊及反電極之外邊緣。在此情形下,在替代實施例中,基板電極及每一分離之反電極段之反電極可經由基板頂部上之結構化電極層連接至一電源。該保護構件之非閉合軌跡可形成一直線、一曲線或具有本發明範疇內之任一其他形狀之一線,該任一其他形狀適合於在施加該分界線之後提供不與該基板電極接觸之單獨反電極。
在一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該電致發光裝置包括用於將該反電極之至少一個反電極段電接觸至一電源之至少一個接觸構件。該接觸構件用作用以將電流自該電源傳送至該電致發光裝置之反電極及/或反電極段之一電橋。通常,基板電極在基板之邊沿處連接至一電源。為將該電致發光裝置之反電極段個別地連接至一電源,在連接至罩蓋之反電極段上配置接觸構件係較佳的。該接觸構件包括導電膠及/或導電漆及/或導電塗料係較佳的。
此外,該接觸構件完全配置於該保護構件下面係較佳的。此具有該電致發光裝置之連接遵循一三維連接方案之優點。用於該等反電極段中之每一者之接觸構件施加於該等反電極之頂部上。不需要將該反電極之反電極段中之每一者連接於該電致發光裝置之基板邊沿處。該保護構件上面之配置使一使用者能夠使用任一種類之接觸構件。此外,達成導電膠及/或以此等接觸構件完全配置於該保護構件上面之一方式施加機械應力至少至該等反電極段之機械導電構件之施加係較佳的。即使該接觸構件部分地及/或故意地及/或非故意地穿透該反電極,亦將不發生短路,此乃因該保護構件將阻止接觸構件之任何元件接近於基板電極。此外,該接觸構件可與囊封構件連接以給段中之每一者饋送所需電流。此可容易地完成,此乃因該囊封構件可不僅囊封有機電致發光層且亦囊封層堆疊。在此實施例中,較佳接觸構件係導電膠及/或一機械接觸元件,從而建立至至少一個反電極段之一機械接觸。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電膠包括一基質及填充物。較佳地,該導電膠包括作為基質之有機材料及作為填充物之無機材料。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導電膠可包括以下基質中之至少一者:環氧樹脂、聚氨酯或聚矽氧。該填充物及/或該基質必須係導電的以將電流自電源傳導至反電極及/或反電極段。因此,該導電膠及/或該填充物包括導電片或粒子係較佳的。該等填充物粒子必須具有低電阻、穩定性及持久性。因此,該填充物包括以下至少一者之片或粒子係較佳的:銀、金、鎳、鉑、銅、鈀或其他金屬或者類似碳、玻璃碳、石墨、碳奈米管、經摻雜ZnO、SnO、導電氮化物、導電硼化物之非金屬、金屬覆蓋之玻璃或塑膠珠、金屬覆蓋之玻璃或塑膠中空珠或者覆蓋有銅、金或銀之金屬或石墨粒子。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電膠係無水及/或不含水。
在一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該電致發光裝置可包括濕氣及/或氧氣障壁。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防止濕氣及/或氧氣至層堆疊中之有害擴散之層稱為濕氣及/或氧氣障壁。若可觀察到所發射光之一顯著壽命減少,則一擴散表示為有害。根據目前工藝水平之標準OLED裝置達成約100000小時或更多之擱置壽命。一顯著減少表示約二分之一或更多之一減少之壽命。
根據本發明之電致發光裝置包括用以囊封電致發光層堆疊之一囊封構件。該囊封構件亦可囊封該電致發光裝置之整個層堆疊或僅形成該整個層堆疊之一部分之複數個層。較佳地,該囊封構件係一氣密元件,其至少覆蓋有機電致發光層及反電極。藉由使用一氣密囊封構件,防止類似水分或氧氣之環境因素可損壞經囊封層。該囊封構件可形成一氣密蓋。此蓋可由玻璃或金屬形成。亦可由施加至該電致發光裝置或其僅部分之一個或複數個層形成該囊封構件。該等層可包括矽、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鋁或氧氮化矽。所有指定囊封構件防止機械及/或環境因素不利地影響該電致發光裝置之層堆疊。
作為一實例,囊封構件可由金屬、玻璃、陶瓷或此等材料之組合製成。其藉由導電或非導電膠、熔融玻璃料或金屬焊料附接至基板。因此,其亦可為該電致發光裝置提供機械穩定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囊封構件電連接至接觸構件。該接觸構件與該囊封構件之間的電連接可係直接或間接的。以一直接方式,該囊封構件與該接觸構件直接接觸。以間接方式,可使用類似一導線之一構件連接該囊封構件與該接觸構件。除指定導線以外,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其他構件連接該囊封構件與該接觸構件。亦可藉助於該囊封構件將該電致發光裝置連接至一電源。因此,可將一導線等附接至該囊封構件,其經由該接觸構件將電流傳送至反電極。對此實施例之一要求係該囊封構件至少在一個部分中係導電的。為防止短路,則該囊封構件必須與基板電極絕緣。此可以將該囊封構件分割成兩個區域之一方式來實現。其中一個區域係一導電接觸區域且一個區域係一電絕緣區域。該囊封構件必須以該導電接觸區域連接至該接觸構件之一方式來設計。使用導電膠作為接觸構件意味著在製作期間該導電膠可容易地施加於反電極及/或反電極段與該囊封構件之間。若對於反電極段與囊封構件之接觸區域之間的間隙而言導電膠之量過大,則當將該囊封構件放置於具有層堆疊之基板頂部上時該導電膠將側向流動且因此其將僅覆蓋比該囊封構件之區域大之一區域。然而,所施加膠之量必須係有限的,以不因在層堆疊之側上流動或流動至分界線中而提供至基板電極或其他反電極段之一電接觸。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囊封構件包括一導電氣密饋通線。此氣密饋通線包括連接至該接觸構件之一導電元件。此可藉由與接觸構件之直接接觸或藉助於一導線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一元件來完成。若囊封構件係導電的且連接至基板電極,則該氣密饋通線與該囊封構件電絕緣係較佳的。此可藉由導電元件嵌入於其中之一絕緣構件完成。用於該氣密饋通線之此絕緣構件可(舉例而言)由玻璃或陶瓷形成,從而包封該導電元件。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囊封構件包括一導電接觸區域。在此實施例中,該囊封構件由兩個不同元件組成,一個元件形成該接觸區域且另一元件形成一絕緣區域。較佳地,該接觸區域配置於該囊封構件之頂部上。另一選擇係,該接觸區域可由嵌入於該囊封構件中之一元件形成,其中此嵌入式元件係導電的。舉例而言,一金屬盤可嵌入於形成該囊封構件之一氣密多層結構中。然後,此金屬盤形成該接觸區域,該接觸區域與電致發光裝置之接觸構件電接觸。較佳地,該接觸區域與該囊封構件電絕緣。此可藉由將該接觸區域嵌入於玻璃或陶瓷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另一材料中來完成。
為防止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之兩個電極之間的接觸構件及/或施加接觸構件至反電極段所觸發之任何短路,本發明揭示將該接觸構件完全配置於保護構件下面。因此,可施加各種接觸構件至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而無一短路之危險。為進一步減小一短路之可能性,本發明內揭示複數個接觸構件,可使用該複數個接觸構件將電致發光裝置(尤其係反電極段)連接至一電源。即使故意地使用指定接觸構件中之一者損壞反電極段,亦將不會發生短路,此乃因保護構件至少完全配置於該接觸構件下面。
該接觸構件可包括一彈簧,該彈簧放置於該囊封構件與該反電極之間。因此,此彈簧可與反電極段直接接觸且將電流自該囊封構件傳導至該反電極。該彈簧可(例如)藉由錫銲、雷射焊接或超聲焊接附接至反電極段。該附接過程可導致穿透反電極及/或電致發光層堆疊。同樣,下面之保護構件將防止一短路。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彈簧可將一類硬幣接觸板擠壓至反電極。即使此類硬幣元件之表面可不係完全扁平的而係穿透反電極之部分,亦將不會發生短路,此乃因下面之保護構件將防止接觸構件之表面與基板電極形成電接觸。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接觸構件可包括一弧形彈簧。該類弧形彈簧可容易地附接至囊封構件且容易地建立接觸構件與反電極之間的接觸。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接觸構件係一圓形尖端。其亦可包括將該圓形尖端擠壓至反電極上之一彈簧。由於該圓形尖端與反電極之間的大接觸區域,建立一可靠接觸。
為達成電壓跨越反電極區域之一均質分佈,施加複數個接觸構件至反電極及/或反電極段係較佳的以改良該反電極上之電流分佈均勻性。藉由使用若干接觸構件,所達成之電壓分佈係較均質的。由於接觸構件可由導電膠形成,因此易於施加複數個接觸構件-例如導電膠滴-至反電極。此等導電膠滴可與囊封構件直接接觸。因此,為將電致發光裝置連接至一電源,僅需要將該囊封構件連接至該電源。在導電囊封構件之情形下,該構件必須包括一適合分段以使反電極段保持電分離。該囊封構件將最可能具有係比反電極段之數量級小之數量級之一電阻。因此,配置於相同反電極段上之所有接觸構件將連接至相同電位。此導致至有機電致發光層之一均勻電壓及電流分佈及對應反電極段之有機電致發光層之一均質人工光產生。施加至反電極段之接觸構件之數目一方面取決於反電極之電阻且另一方面取決於反電極段之大小。對於習知電致發光裝置,已顯示出施加以下數目個接觸構件至反電極段係較佳的:2、4、5、8、16或32。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電致發光裝置包括用以獨立地操作反電極段之一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用於引導電流流動至該電致發光裝置之反電極段中。其較佳用於該等反電極段中之每一者之個別啟動。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控制元件係一主動電路或一積體電路。指定電路易於施加至該電致發光裝置且甚至可藉助僅一個控制元件來控制複數個電致發光裝置。此外,該控制元件可經由至電源之連接接收一控制信號。該連接-例如一導線不僅傳送電能且亦傳送一控制信號。該控制元件使得其能夠個別地控制反電極段之操作。舉例而言,使用具有兩個或更多個不同有機電致發光層之電致發光層堆疊,可以高亮度操作一第一反電極段且可以低亮度操作一毗鄰反電極段或者可針對不同反電極段不同地調整所發射光之色彩。
本發明之目的亦藉由一種用於將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反電極分段成複數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來解決,該電致發光裝置包括一基板及該基板之頂部上之一基板電極、一反電極及具有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之一電致發光層堆疊,該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配置於該基板電極與該反電極之間,且其中一囊封構件至少囊封該電致發光層堆疊,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施加至少一個保護構件至該基板電極,其中該保護構件係非導電的,
b. 在該基板電極及該所施加之保護構件之頂部上沈積至少一個相鄰層之該電致發光層堆疊,
c. 在該電致發光層堆疊之頂部上沈積一個相鄰反電極,及
d. 在該保護構件之一路徑上面將至少一個分界線插入至該相鄰反電極中,以將該反電極分段成該複數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其中該保護構件超過該分界線。
參照該電致發光裝置所描述之細節及特徵亦適用於所揭示方法且反之亦然。在所揭示方法中,該分界線在沈積之後插入至該反電極中且不由如先前技術中之一分離器形成。因此,無須施加分離器至該基板電極。替代此情形,該分界線直接插入至連續反電極中。因此,與先前技術相比,所揭示方法需要減少數目之步驟。此外,所揭示方法不需要微影及/或遮罩過程來製作該分界線。
本發明揭示具有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之電致發光層堆疊以一個連續、非結構化之層沈積於該基板電極之頂部上。該電致發光層堆疊並非藉由該保護構件分割成若干段。該反電極及-可能地-該電致發光層堆疊之至少部分之分段藉由至少一個分界線完成。因此,該有機電致發光層不係藉由該保護構件而係藉由該分界線來分段,該分界線在沈積指定有機電致發光層之後施加。此外,該分界線跟隨該保護構件之路徑。此特徵揭示該分界線之路線始終跟隨該保護構件之路徑。明顯地,施加該保護構件至該基板電極確定該分界線在原本為非結構化之反電極中之路線。由該保護構件覆蓋之基板區域預定由該所施加分界線分離之反電極段之形狀且可藉由調整用於該保護構件之沈積過程而針對每一電致發光裝置個別地變化。與先前技術形成對比,此允許電致發光裝置之一靈活且個別之結構化。
該保護構件係藉由將該基板電極與該反電極可靠地絕緣而保護有機層及該反電極免受來自該分界線之任何負面影響之一層。因此,將不會發生短路,此乃因該保護構件防止兩個電極之間的任何直接接觸。該保護構件可包括非導電膠或光阻劑。該保護構件之區域可進一步延伸越過該分界線之區域。
所揭示方法之一較佳實施例特徵在於藉助一機械工具(較佳地一刀或一解剖刀及/或一雷射器)將該分界線插入至該反電極中。可藉由指定工具中之一者將該分界線容易地插入至該反電極中。由於該保護構保護該基板電極免受任何損壞或不發生一短路,因此不需要使用精密構件將該分界線插入至該反電極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在本發明範疇內選擇替代機械工具來施加一分界線。
在該方法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藉由在電分離之反電極段中之每一者之頂部上施加一接觸構件將該等反電極段連接至囊封構件。在此實施例中,在該等反電極段中之每一者之頂部上施加一個別接觸構件。該接觸構件用於將該等反電極段連接至一電源。藉由個別地施加一個接觸構件至該等電分離之反電極段中之每一者,該等反電極段中之每一者可係個別驅動的及/或可達成穿過該電致發光裝置之電流之一均質分佈。一其他較佳實施例特徵在於在該保護構件上面執行施加該接觸構件之步驟,其中該保護構件超過該接觸構件。藉由使用此步驟,保證該接觸構件自身及/或該接觸構件之施加不導致一短路。該接觸構件及/或該接觸構件之施加可導致該等反電極段之損壞及/或一穿孔。該接觸構件之此等部分可到達該基板電極且導致一短路。此藉由配置於該基板電極上且超過該接觸構件之保護構件來防止。因此,該接觸構件及/或因該接觸構件而變形之該該等反電極段之部分皆無法到達該基板電極。
本發明亦揭示至少一個非導電保護構件用於保護根據本發明之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基板電極不受一分界線之影響之用途,該分界線用於分段一原本為非結構化之反電極。所主張之保護構件配置於該基板電極上且防止該經分割反電極與該基板電極之間的電接觸。因此,該保護構件用作與該分界線之一種遮蔽物,從而將該反電極分離成複數個反電極段。此外,本發明揭示非導電膠作為用於保護根據本發明之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基板電極免受一分界線之影響之一非導電保護構件之用途,該分界線用於分段一原本為非結構化之反電極。所主張之非導電膠可容易地施加至該基板電極。
本發明亦揭示導電膠用於接觸根據本發明之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電分離之反電極段之用途。與用於接觸反電極之習知構件相比使用導電膠之優點係不藉助複雜製造過程便可容易地施加反電極與囊封構件之間的一電連接。
為製作本發明之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將層堆疊之不同層沈積至該基板上。在將該基板電極沈積至該基板上之後,可施加該保護構件至該基板電極。然後,沈積有機層。然後,沈積該反電極。最終,在該保護構件之一路徑上面將分界線插入至原本為相鄰之反電極中,以將該反電極分段成複數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根據目前工藝水平,用於該等有機層及該反電極之較佳沈積技術係真空蒸發。真空蒸發係其中欲沈積之材料沿自蒸發源至該基板之一筆直路徑而行從而導致一定向沈積之一沈積技術。若該保護構件具有陡峭邊緣或懸垂邊緣,則將發生陰影效應,其會導致該等有機層及該反電極中之孔。導致出現陰影效應之邊緣表示為陰影邊緣。為防止此不期望之效應,該保護構件具有一平滑及/或連續及/或不陡峭邊緣及/或山丘狀形狀係較佳的。因此,本發明亦主張一種保護構件,其具有防止在一基板電極上出現一陰影邊緣之一形狀及/或包括防止此之材料性質及/或施加程序。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防止出現一陰影邊緣之材料性質係黏度,例如,在增強之溫度下之黏度。較佳地,該黏度係低的。若使用非導電膠作為保護構件,則可以液體形式施加其至該基板電極上。若該保護構件之此非導電膠包括使得其能夠流動之一黏度,則將產生該保護構件之一平滑山丘狀形狀,此防止陰影效應。若將會導致陡峭邊緣之一材料用於該保護構件,則可使用數個沈積源將材料自不同方向沈積至基板上以防止出現陰影效應。在沈積期間旋轉或以其他方式移動該基板亦可係明智的以確保在該保護構件上之一連續層沈積。
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基板,其僅由一個相鄰電極覆蓋,其中欲用作根據本發明之一電致發光裝置中之該基板電極之該電極之頂部上具有至少一個保護構件。術語「相鄰」表示任一基板電極,其中塗佈有該基板電極之基板區域不適於在一有機電致發光裝置之由一囊封構件覆蓋之基板區域之經囊封區域內施加一第二導電區域至該基板上,該囊封構件與該基板電極電隔離。
前述電致發光裝置及/或方法以及所主張之組件及根據本發明欲用於所闡述實施例之組件在大小、形狀、材料選擇方面不經不受任何特定例外。在無限制之情形下,可應用相關領域中已知之選擇準則之技術概念。本發明目標之額外細節、特性及優點揭示於附屬申請專利範圍及各別圖之以下說明中-該等圖僅係一實例性方式-顯示根據本發明之電致發光裝置之複數個較佳實施例。
在圖1中,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電致發光裝置10。該電致發光裝置包括一基板電極20、一反電極30及一有機電致發光層50(作為此實例及以下實例中之電致發光層堆疊)。有機電致發光層50配置於基板電極20與反電極30之間以形成一層堆疊。此層堆疊配置於一基板40上。在所示實施例中,基板電極20由一約100nm厚之ITO層形成,ITO係一透明且導電之材料。將有機電致發光層50沈積至此基板電極20上。若在基板電極20與反電極30之間施加一電壓,則激發有機電致發光層50內之有機分子中之某些有機分子,從而導致由電致發光層50發射之人工光之發射。反電極30由一鋁層形成,從而用作使該人工光反射透過基板電極20及基板40之一鏡。為將光發射至周圍環境中,此實施例中之基板40由玻璃製成。因此,根據圖1之電致發光裝置係一底部發射OLED。以下各圖中所示之電致發光裝置10以及其組件及根據本發明所使用之組件並非係按真實比例顯示。尤其係電極20、30、電致發光層50及基板40之厚度並非係按比例繪製。所有圖僅用於闡明本發明。
如在圖1中可看出,有機電致發光層50及反電極30由一囊封構件90囊封。此囊封構件90包括一蓋狀形狀。此外,電致發光裝置10包括至少一個接觸構件60,其用於將反電極30電接觸至一電源。因此,接觸構件60係自反電極30通向該電源之導電路徑之一部分。
本發明之目標係達成具有可容易製作之複數個電分離之段之一電致發光裝置10。在圖1中,顯示反電極30由兩個分界線80、80'分割成複數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110、110'、110"。在下文中,分離之反電極段110、110'、110"亦表示為段110、110'、110"。施加一保護構件70至基板電極20。此保護構件70係非導電的。此外,非導電保護構件70在基板電極20上配置於分界線80、80'下面,超過分界線80、80'。保護構件70以適合於防止出現一陰影邊緣之一形狀配置於基板電極20上。因此,在所示實施例中,保護構件70由非導電膠形成且具有無陰影邊緣之一類平滑山丘形狀,該陰影邊緣可導致有機電致發光層50及反電極30中之孔。施加保護構件70之非導電膠至基板電極20且然後可將分界線80、80'插入至反電極30中。此可藉由一機械工具或一雷射器來完成。藉由分割反電極30,建立複數個段110、110'、110"。保護構件70確保兩個電極20、30之間可不發生短路。此外,保護構件70防止在插入分界線80、80'期間不損壞基板電極20。分界線分割至少該反電極,但亦可分割電致發光層堆疊50之部分或甚至可延伸至該保護構件。
在圖1之實施例中,接觸構件60係施加至反電極30之導電膠。囊封構件90包括三個導電接觸區域100。如在圖1中可看出,接觸構件60之導電膠與囊封構件90之接觸區域100直接接觸。根據圖1之電致發光裝置10之使用者僅須將接觸區域100與一電源連接以產生人工光。由於每一接觸區域100比接觸構件60及/或反電極段110、110'、110"強韌且大,因此可藉助習知構件容易地完成至該電源之連接。舉例而言,可將一導線焊接至囊封構件90之接觸區域100。接觸區域100可由埋置至囊封構件90中之一金屬盤形成。此金屬盤係導電的且因此可用作接觸構件60與該電源之間的一電橋。在所示實施例中,囊封構件90定位至基板電極20上且亦係導電的。為防止一短路,囊封構件90包括包圍接觸區域100之一絕緣邊界101。此防止囊封構件90之接觸區域100與頂部95之間的任何直接接觸。除了所示實施例外,接觸區域100可不僅由埋置於囊封構件90中之一盤形成。囊封構件90亦可係一單件式元件,其部分地摻雜有導電粒子,以使得形成導電區域100。在此實施例中,該囊封構件之不導電剩餘部分將接觸區域100與基板電極20絕緣。
在所示實施例中,囊封構件90一方面係建立於基板電極20上而另一方面與接觸構件60之導電膠接觸。為防止一短路,必須將囊封構件90之至少一部分及/或整個囊封構件90與基板電極20絕緣。
在所示實施例中,囊封構件90之一頂部95係導電的,而囊封構件90之一側96係電絕緣的。因此,防止反電極30與基板電極20之間的一短路。端視使用類型,囊封構件90可具有以下性質:
在第一情形中,囊封構件90必須與基板電極20絕緣。因此,必須施加一絕緣邊沿94-圖4中所示-至囊封構件90。在第三情形中,將不需要任一絕緣邊沿94,此乃因囊封構件90之側96將導電頂部95與基板電極20絕緣。在第二情形中,可施加一導電饋通線至該囊封構件之絕緣頂部95以將其與接觸構件60連接。此適用於其中囊封構件90之側96以及頂部95係絕緣的第四情形中。基板電極20經由連接構件93'連接至一電源。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適合連接構件93'。
分界線80、80'之一橫截面之此形狀取決於用於將分界線80、80'插入至反電極30及可能地有機電致發光層50之部分中之工具。此外,分界線80、80'之形狀取決於反電極及/或有機電致發光層50之材料性質。必須由分界線80、80'達成之唯一目標係反電極段110、110'、110"之安全分離以使得反電極段110、110'、110"之間可不發生電接觸。為達成此目標,分界線80、80'可具有:
- 一「V」形狀(參見圖1),
- 一「2臺階」形狀(參見圖2)或
- 一「U」形狀(參見圖8)
分界線80、80'之橫截面之指定及所示形狀僅具有實例性方式。一分界線80、80'可具有適用於達成指定目標且可容易地插入至電致發光裝置10之反電極30中之任一橫截面。
非導電保護構件70在基板電極20上配置於分界線80、80'下面,超過分界線80、80'。記法保護構件70配置於分界線80、80'下面且超過其表示:
- 保護構件70完全位於其中分界線80、80'插入至反電極30中之區域下面,且
- 保護構件70所覆蓋之寬度-保護寬度195-超過分界線80、80'之寬度-分割寬度190。
因此保護構件70至少完全覆蓋分界線80、80'下面之區域。
分界線80、80'包括確保段110、110'無電接觸之一寬度及一深度。因此,分界線80、80'之分割寬度190與反電極30之厚度相比很可能係大的。此外,分界線80、80'可僅穿透反電極30或可穿透反電極30及有機電致發光層50之部分或者可穿透沈積於保護構件70之頂部上之所有層。在一不同實施例中,分界線80、80'不僅將反電極30分離成複數個段110、110',且亦將電致發光層50分離成複數個段。此顯示於圖2及圖8中。在圖8中,電致發光裝置10包括一「U」形分界線80、80'。此與圖1中所示之「V」形分界線80、80'形成對比。圖8之「U」形分界線80、80'不僅將反電極30且亦將有機電致發光層50分離成電分離之區段。保護構件70防止分界線80、80'到達基板電極20。
在圖2及3中,顯示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10之另一實施例。圖2顯示圖3之電致發光裝置10之沿切割線I-I之一橫截面視圖。如可看出,分界線80、80'具有一2臺階形狀,將反電極30分割成兩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110、110'。在分界線80、80'下方,保護構件70配置於基板電極20上。所示保護構件70包括一平滑山丘狀結構。藉此,可在該基板電極之頂部上沈積一個連續層,從而形成電致發光層堆疊。在於該電致發光層堆疊之頂部上沈積一個連續反電極30之後,可插入分界線80、80'。分割寬度190小於保護寬度195。因此,防止插入分界線80、80'將損壞基板電極20。
此外,在圖2中,揭示囊封構件90之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該囊封構件包括兩個導電氣密饋通線92。此等饋通線92與接觸構件60連接。此可-如圖所示-藉由一連接構件93、93'完成,該連接構件一方面連接饋通線92而另一方面連接接觸構件60。連接構件93、93'可係一導線、一箔片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另一導電元件。饋通線92亦可與接觸構件60直接接觸。因此在將囊封構件90安裝至該層堆疊上期間,可將氣密饋通線92擠壓至接觸構件60之未經硬化導電膠中。在硬化之後,氣密饋通線92與接觸構件60之間存在一電接觸。在囊封構件90之外側上,氣密饋通線92可與一電源接觸。在所示實施例中,假定整個囊封構件90係導電的。因此,氣密饋通線92包括一絕緣構件97係適當的。此絕緣構件97防止饋通線92(和反電極30連接)與囊封構件90(和基板電極20連接)之間的任何短路。此絕緣構件97可由陶瓷、玻璃形成或者由再熔玻璃料製成。若不存在用於氣密饋通線92之絕緣構件97,則囊封構件90之頂部95亦可係絕緣的。因此,亦防止兩個指定電極20、30之間的一短路。
在圖3中,顯示根據圖2之電致發光裝置10之一俯視圖。為容易理解,在無囊封構件90之情形下顯示圖3中之電致發光裝置10。如可看出,反電極30被分段成兩個單獨段110、110'。所示電致發光裝置10包括一基板,一連續基板電極20已沈積至該基板上。已施加保護構件70至基板電極20上。保護構件70形成字母「U」之外邊界。因此,閉合保護構件70之路徑。在保護構件70及基板電極20之頂部上,已沈積連續電致發光層堆疊及連續反電極30。然後,插入分界線80、80'。此分界線80、80'跟隨保護構件70之路徑且將反電極30分段成兩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110、110'。如可看出,保護構件70之大小超過分界線80、80'。段110中之一者-內部段-形成字母「U」。內部段110由電分離之外部段110'環繞。由於內部段110與外部段110'係電分離的,因此其可被個別地驅動。如圖2顯示,兩個指定段110、110'中之每一者皆具有一接觸構件60。接觸構件60連接至經由絕緣構件97彼此絕緣之氣密饋通線92。因此,段110、110'中之每一者可個別地連接至一電源。此使得所示電致發光裝置10之一使用者能夠選擇:
- 是內部段110應發射光,
- 外部段110'應發射光,還是
- 兩個段110、110'皆應發射相等或不同亮度及/或色彩之光。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電致發光裝置可包括一控制元件(未顯示)以獨立地控制及/或操作反電極段110、110'。
在圖4及5中,顯示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10之另一實施例。圖4顯示圖5之電致發光裝置10之沿切割線I-I之一橫截面視圖。不同於圖2之電致發光裝置10,圖4之電致發光裝置10一方面包括一「V」形分界線80、80'。此一分界線可藉助類似一解剖刀之一機械工具而插入至反電極30及有機電致發光層50之部分中。同樣,保護寬度195大於分割寬度190。此外,分界線80、80'跟隨保護構件70之路徑。為確保在沈積具有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50之電致發光層堆疊期間不出現孔或空穴,保護構件70包括一平滑及/或連續形狀。此確保在沈積電致發光層堆疊期間經沈積粒子可覆蓋保護構件70之整個表面。
如在圖1中,圖4中之接觸構件60不與囊封構件90之頂部95直接接觸。連接構件93可係一導線,但亦可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用於橋接導電頂部95與接觸構件60之間的間隙之任一其他構件。在所示實施例中,囊封構件90之頂部95以及側96係導電的。因此,電致發光裝置10可在囊封構件90之任一點處與一電源連接。由於其材料性質及/或大小,囊封構件90與反電極30之電阻相比具有一低電阻。因此,一使用者可採用囊封構件90之最方便區段來將其連接至一電源。為防止反電極30與基板電極20之間的一短路,施加一絕緣邊沿94至電致發光裝置10。此絕緣邊沿94配置於基板電極20與囊封構件95之側96之間。因此,基板電極20與囊封構件90或反電極30之間皆不存在直接電接觸。
如在圖5中可看出,保護構件70形成一閉合圓圈。在保護構件70之一路徑上面,施加分界線80,從而形成一閉合圓圈。同樣形成一外部段110'及一內部段110。其可由用於將段110、110'連接至一電源之兩個接觸構件60個別地驅動。
在圖6及7中,顯示電致發光裝置10之又一實施例。圖6顯示根據圖7之電致發光裝置10之沿切割線I-I之一橫截面視圖。不同於根據圖4及5之電致發光裝置10,電致發光裝置10之所示實施例包括分段成三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110、110'、110"之一反電極30。三個段110、110'、110"中之每一者包括一接觸構件60。接觸構件60在其中其配置於保護構件70上面之一位置中施加至該反電極。因此,即使一接觸構件60損壞反電極30,亦將不發生短路,此乃因絕緣保護構件70將防止此發生。除此之外,根據圖6及7之電致發光裝置10之設計及元件與圖4及5之電致發光裝置之設計及元件相同。
在圖8中,顯示接觸構件60之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接觸構件60包括具有一圓形尖端之一構件,其由一彈簧擠壓至反電極30中。該具有一圓形尖端之構件及該彈簧配置於一導引件內以確保接觸構件60不滑動至一側。由於將該具有一圓形尖端之構件擠壓至反電極30中,因此存在其可穿透反電極30及有機電致發光層50且到達基板電極20之一可能性,而此將導致一短路。為防止此情形,將接觸構件60配置於保護構件70上面。即使接觸構件60之該具有一圓形尖端之構件穿透反電極30及有機電致發光層50,亦將不存在短路。在所示實施例中,基板電極20之在接觸構件60下面由保護構件70覆蓋之區域(保護區域)超過反電極30上與接觸構件60接觸之區域(接觸區域)。圖8之電致發光裝置10之所有其他特徵與圖1及2之特徵一致。
在圖9中,顯示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10之另一俯視圖。反電極30由分界線80分割成兩個段110、110'。在分界線80下方,一保護構件70經配置而延伸至基板電極20以覆蓋分界線80之全部區域。保護構件70確保在插入分界線80時兩個電極30、20之間不可發生短路。此外,施加兩個接觸構件60至反電極30。此等接觸構件60係以其在保護構件70上面之一方式配置於反電極段110、110'上。非導電保護構件70配置於基板電極20上且至少完全地覆蓋分界線80及接觸構件60下面之區域。此具有以下優點:即使接觸構件60之施加可損壞反電極30,此亦將不會導致一短路,此乃因保護構件70防止此發生。因此,保護構件70防止可由於分界線80或由於接觸構件60所致的短路。配置為圖9中之一直線之保護構件僅係一實例。保護構件可以不同方式配置,此取決於反電極之所期望分段。
圖10顯示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10之另一實施例。如前面已論述,保護構件70係非導電的。因此,無電流可自反電極30流向在保護構件70之區域中之基板電極20。因此,保護構件70下方之區域可顯得較暗。因此,保護構件70包括用於散射由有機電致發光層50產生之光之至少一個散射構件180係較佳的。散射構件180可包括及/或係顏料及/或粒子。此防止保護構件70下方之區域可比其周圍環境顯得暗。此等散射構件180可包括雲母或鋁片或者具有一高折射率類似TiO2粒子之一材料。散射構件180亦反射基板40中所導引之人工光及/或可見光之部分且因此發亮保護構件70下方之原本為非發射之層。電致發光裝置10之所有其他特徵與圖1及2中所示之電致發光裝置10一致。
在圖11中,顯示電致發光裝置10之一部分。圖11係沈積於基板20上之層之一放大。應注意,該等層之大小並非係按真實比例繪製。將基板電極20沈積至基板40上。將保護構件70配置至此基板電極20上。將保護構件70埋置於有機電致發光層50上。將反電極30沈積至此有機電致發光層50上。為將反電極30連接至一電源,施加接觸構件60至反電極30。在所示實施例中,接觸構件60係導電膠且保護構件70包括非導電膠。在施加不同層至基板40之後,可將分界線80插入至反電極20中且至少部分地插入至有機電致發光層50中。此可藉由類似一解剖刀之一機械工具完成。此機械工具將反電極30切割成兩個段110、110',該兩個段可-如以上所論述-被個別地驅動。由於保護構件70,可不發生基板電極20與反電極30之間的短路。
不同電極20、30及電致發光層50以層方式施加至基板40。在施加基板電極20之後,必須將保護構件70沈積至基板電極20上。保護構件70以適合於防止出現一陰影邊緣之一形狀配置於基板電極20上。因此,保護構件70可包括防止在基板電極20上出現一陰影邊緣之一材料性質。若保護構件70將包括極剛性之材料,則其可具有垂直或接近垂直之邊緣。在於沈積有機電致發光層50期間施加此一保護構件70之後,將出現保護構件70之側處之空洞或空穴。為防止此情形,保護構件70必須包括防止此等陰影邊緣之一材料性質。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材料性質係黏度。因此,形成保護構件之材料將在基板電極20上流動。將不存在陰影邊緣。保護構件70較佳包括在增強之溫度下之一黏度,其達成一兩步施加程序。在一第一步驟中,施加形成保護構件之材料-如非導電膠-至基板電極20。由於其黏度,保護構件70之材料將在該基板電極上向外流動。較佳地,保護構件70之材料包括使得其能夠緩慢流動之一材料性質,以形成具有一經界定厚度之一山丘狀形狀保護構件70。然後,增加保護構件及/或保護構件之材料之溫度,從而降低黏度且因此形成一極平滑形狀沈積物。然後,其將固化以最終形成保護構件70。該保護構件以不形成陰影邊緣之一方式流動至基板電極20上之此能力及/或材料性質達成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10之製造。
為進一步解釋本發明,圖12中顯示根據先前技術中所揭示之方法製作之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橫截面。在US 2005/142 974 A1中,揭示使用分離器230將一反電極分割成電分離之段。如圖12顯示,將一基板電極層210沈積至基板200上。在此基板電極層210之頂部上,沈積包括一倒置錐形形狀之分離器230。為沈積一層,可使用真空蒸發。如已稱,真空蒸發係一沈積技術,其中欲沈積之材料跟隨自蒸發源至基板電極層210之一筆直路徑,如箭頭220所顯示。由於分離器230包括一倒置錐形形狀,因此其亦具有一陰影邊緣240。由於該材料之沈積220係或多或少地正交於基板層200完成的,因此陰影邊緣240遮蔽基板電極層210之部分。因此,出現其中無材料可形成經沈積層260之經遮蔽區域250。為防止此等經遮蔽區域250,本發明揭示包括適合於防止出現陰影邊緣240之一形狀之保護構件70。保護構件70之形狀保證在材料之沈積220期間不出現經遮蔽區域250。因此,在沈積電致發光層堆疊及/或反電極期間,製作了連續層。將反電極30分離成複數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110、110'、110"並非係由保護構件70自身完成的。在本發明中,必須將分界線80、80'插入至原本為非結構化之連續施加之反電極及/或電致發光層堆疊中。
在一實驗中,保護構件由兩組份環氧膠製成(UHU plus schnellfest,固化時間5分鐘)。將黏合劑與硬化劑以規定比率1:1混合且在室溫下以一閉環施加至ITO覆蓋之玻璃基板。然後,在一熱板上加熱該基板達15分鐘至60℃,此允許該膠首先流動成一平滑山丘且然後快速固化。在一手套箱中於乾燥氮氣氛圍(少於1ppm之水)中實施該程序。然後,將具有經硬化保護構件之基板引入至一真空室中並沈積有機層及反電極。然後,藉由藉助一解剖刀移除該保護構件之閉環上面之反電極及有機層來形成分界線。然後,用一玻璃罩蓋囊封成品裝置,該玻璃罩蓋在該分界線之保護構件之位置處具有兩個孔。藉由UV固化膠來施加該罩。將一吸水劑(getter for water)放置於由該基板及該蓋形成之空穴中。在一最後步驟中,經由該罩蓋中之孔在該保護構件之兩個位置處施加導電膠(來自Chemtronics公司之Circuitsworks conductive epoxy CW2400)至反電極且藉助兩組份環氧樹脂將具有小黃銅彈簧之兩個黃銅板附接至該罩蓋,從而以將該等黃銅彈簧埋置於該導電膠中之一方式閉合該罩蓋中之孔。在凝固所有膠之後(約1小時),藉由將一電力供應之正引線連接至該基板之其中曝露該基板電極之邊且將負引線連接至該罩蓋上之黃銅板中之一者或兩者來可靠地驅動OLED。電致發光層堆疊及由鋁製成之反電極覆蓋該保護構件而無裂縫或孔。在該保護構件之位置處,不存在光發射。
在一第二實驗中,將膠之黏合劑與TiO2粒子混合,從而產生白色物質。該程序之剩餘部分完全遵循以上所給出之說明。在凝固所有膠之後(約1小時),藉由將一電力供應之正引線連接至該基板之其中曝露該基板電極之邊且將負引線連接至該罩蓋上之黃銅板中之一者或兩者來可靠地驅動OLED。電致發光層堆疊及由鋁製成之反電極覆蓋該保護構件而無裂縫或孔。在該保護構件之位置處,由於埋置於膠中之TiO2粒子對該基板中所導引之光之散射而不存在光發射。
作為一實例,所闡述之實施例在該層堆疊內包括一有機電致發光層50。在本發明範疇內之替代實施例中,除有機電致發光層50以外,該電致發光層堆疊亦可包括諸如電洞傳輸層、電洞阻擋層、電子傳輸層、電子阻擋層、電荷注入層、其他導電層等層。
10...電致發光裝置
20...基板電極
30...反電極
31...反電極段
40...基板
50...有機電致發光層
60...接觸構件
70...保護構件
80、80'...分界線
90...囊封構件
92...氣密饋通線
93、93'...連接構件
94...絕緣邊沿
95...囊封構件之頂部
96...囊封構件之側
97...氣密饋通線之絕緣構件
100...接觸區域
101...接觸區域之絕緣邊界
110、110'、110"...反電極段
170...吸收劑
180...散射構件
190...分割寬度
195...保護寬度
200...基板層
210...基板電極層
220...材料之沈積
230...分離器
240...陰影邊緣
250...經遮蔽區域
260...經沈積層
將針對以下各圖闡述本發明之進一步實施例,該等圖顯示:
圖1 具有一經分段反電極之一電致發光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
圖2 電致發光裝置之另一實施例,
圖3 根據圖2之電致發光裝置之一俯視圖,
圖4 電致發光裝置之一進一步實施例,
圖5 根據圖4之電致發光裝置之一俯視圖,
圖6 電致發光裝置之另一實施例,
圖7 根據圖6之電致發光裝置之一俯視圖,
圖8 所揭示電致發光裝置之另一實施例,
圖9 電致發光裝置之一俯視圖,
圖10 電致發光裝置之另一實施例,
圖11 具有一保護構件之電致發光裝置之一剖面圖,及
圖12 如先前技術中所揭示之具有陰影邊緣之一分離器。
10...電致發光裝置
20...基板電極
30...反電極
40...基板
50...有機電致發光層
60...接觸構件
70...保護構件
80...分界線
80'...分界線
90...囊封構件
93'...連接構件
95...頂部
96...側
100...接觸區域
101...絕緣邊界
110...反電極段
110'...反電極段
110"...反電極段
170...吸收劑

Claims (11)

  1. 一種電致發光裝置(10),其包括一基板(40)以及該基板(40)之頂部上之一基板電極(20)、一反電極(30)及具有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50)之一電致發光層堆疊,該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50)配置於該基板電極(20)與該反電極(30)之間,及一囊封構件(90),其至少囊封該電致發光層堆疊,至少一個分界線(divide,80、80'),其至少將該反電極(30)分割成複數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110、110'、110"),以及該分界線(80、80')下面之一非導電保護構件(70),其以一具有一平滑及/或連續及/或不陡峭(non-steep)邊緣及/或山丘狀形狀配置於該基板電極(20)上,超過該分界線(80、80')而使得一陰影邊緣(240)之出現(emergence)被防止。
  2. 如請求項1之電致發光裝置(10),其中該保護構件(70)包括非導電膠及/或一光阻劑及/或一漆及/或塗料及/或由再熔玻璃料製成之玻璃層。
  3. 如請求項1或2之電致發光裝置(10),其中該電致發光裝置(10)包括用於將該反電極(30)之至少一個反電極段(110、110'、110")電接觸至一電源之至少一個接觸構件(60)。
  4. 如請求項3之電致發光裝置(10),其中該接觸構件(60)包括導電膠及/或一導電漆及/或導電塗料。
  5. 如請求項3之電致發光裝置(10),其中該接觸構件(60)完全配置於該保護構件(70)上面。
  6. 如請求項5之電致發光裝置(10),其中該接觸構件(60)包括導電膠及/或一機械接觸元件,從而建立至至少一個反電極段(110、110'、110")之一機械接觸。
  7. 如請求項1之電致發光裝置(10),其中該囊封構件(90)電連接至該接觸構件(60)。
  8. 一種用於將一電致發光裝置(10)之一反電極(20)分段成複數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110、110'、110")之方法,該電致發光裝置(10)包括一基板(40)以及該基板(40)之頂部上之一基板電極(20)、一反電極(30)及具有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50)之一電致發光層堆疊,該至少一個有機電致發光層(50)配置於該基板電極(20)與該反電極(30)之間,且其中一囊封構件(90)至少囊封該電致發光層堆疊,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施加至少具有一平滑及/或連續及/或不陡峭邊緣及/或山丘狀形狀之一個保護構件(70)至該基板電極(20)而使得一陰影邊緣(240)之出現被防止,其中該保護構件(70)係非導電的,b.在該基板電極(20)及該所施加之保護構件(70)之頂部上沈積至少一個相鄰(contiguous)層之該電致發光層堆疊,c.在該電致發光層堆疊之頂部上沈積一個相鄰反電極 (30),及d.在該保護構件(70)之一路徑上面將至少一個分界線(80、80')插入至該相鄰反電極(30)中,以將該反電極(30)分段成該複數個電分離之反電極段(110、110'、110"),其中該保護構件(70)超過該分界線(80、80')。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藉助一機械工具將該分界線(80、80')插入至該反電極(20)中。
  10. 如請求項8或9之方法,其中藉由在該等電分離之反電極段(110、110'、110")中之每一者之頂部上施加一接觸構件(60)將該等反電極段(110、110'、110")連接至該囊封構件(90)。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在該保護構件(70)上面執行施加該接觸構件(60)之步驟,其中該保護構件(70)超過該接觸構件(60)。
TW099103045A 2009-02-05 2010-02-02 電致發光裝置 TWI526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52172 2009-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8118A TW201038118A (en) 2010-10-16
TWI526115B true TWI526115B (zh) 2016-03-11

Family

ID=41819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3045A TWI526115B (zh) 2009-02-05 2010-02-02 電致發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536779B2 (zh)
EP (1) EP2394314B1 (zh)
JP (2) JP5947546B2 (zh)
KR (1) KR101703765B1 (zh)
CN (1) CN102308409B (zh)
BR (1) BRPI1005432A2 (zh)
CA (1) CA2751559A1 (zh)
RU (1) RU2525672C2 (zh)
TW (1) TWI526115B (zh)
WO (1) WO20100896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1005432A2 (pt) * 2009-02-05 2019-09-24 Konin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positivo eletroluminescente, método para a segmentação de um contra-eletrodo de um dispositivo eletroluminescente em uma pluralidade de segmentos do contra-eletrodo eletricamente separados, uso de pelo menos um dispositivo protetor eletricamente não-condutor para proteger um eletrodo do substrato de um dispositivo eletroluminescente, dispositivo protetor e substrato
US8809879B2 (en) 2011-04-07 2014-08-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1860507B1 (ko) * 2011-07-21 2018-05-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3051358A1 (ja) * 2011-10-04 2013-04-1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面状発光体、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TWI478412B (zh) * 2012-09-06 2015-03-21 Ultimate Image Corp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及其電源供應裝置
US20140081299A1 (en) * 2012-09-19 2014-03-20 Timothy G. Dietz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Scalpel with Embedded Piezoelectric Actuator
US20150153622A1 (en) 2013-12-03 2015-06-04 Sage Electrochromics, Inc. Methods for producing lower electrical isolation in electrochromic films
KR20180031846A (ko) * 2016-09-19 2018-03-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1996505B2 (en) 2018-12-10 2024-05-28 Ams Sensors Singapore Pte. Ltd. Vacuum injection molding for optoelectronic modules
US11316134B2 (en) * 2019-11-12 2022-04-26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50041C1 (ru) * 1992-04-14 1995-12-10 Рубен Акопович Полян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люминесцентного источника света (варианты)
JPH0896961A (ja) * 1994-09-27 1996-04-12 Nec Kansai Ltd 電界発光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587589A (en) * 1995-03-22 1996-12-24 Motorola Two dimensional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rray for high density information image manifestation apparatus
JP4124379B2 (ja) 1995-08-08 2008-07-2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
JP2848383B1 (ja) * 1997-11-26 1999-0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US6087196A (en) 1998-01-30 2000-07-11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Fabrication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ink jet printing
GB2352086A (en) 1999-07-15 2001-01-17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atterning conductive layers
JP2001052858A (ja) * 1999-08-05 2001-02-23 Futaba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US6965191B2 (en) * 2000-02-01 2005-11-15 Mitsui Chemicals, Inc. Display filter,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the same
JP2003017259A (ja) * 2001-06-29 2003-01-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EP1450587A4 (en) * 2001-12-18 2006-11-22 Seiko Epson Corp LIGHT-EMITTING COMPONENT,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ELECTRO-OPTICAL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KR100956298B1 (ko) * 2002-05-10 2010-05-10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전자발광 패널 및 게터 수단
JP4252297B2 (ja) * 2002-12-12 2009-04-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発光素子およびこの発光素子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5078906A (ja) * 2003-08-29 2005-03-24 Nippon Seiki Co Ltd 有機elパネル
KR20050068860A (ko) 2003-12-30 2005-07-05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듀얼 플레이트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용 상부기판 및 그의제조방법
GB0418333D0 (en) * 2004-08-17 2004-09-22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Enhanced emission of light from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JP5079215B2 (ja) * 2005-03-04 2012-11-2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塗布液被塗布材の製造方法
JP2007012358A (ja) * 2005-06-29 2007-01-1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EP1911110A2 (en) * 2005-07-27 2008-04-16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a sealing integrated driver circuit
JP2007264005A (ja) * 2006-03-27 2007-10-11 Seiko Epson Corp 光学表示装置、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8004290A (ja) * 2006-06-20 2008-01-10 Nippon Hoso Kyokai <Nhk>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068991B2 (ja) * 2006-12-27 2012-11-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4338144B2 (ja) * 2006-12-28 2009-10-07 財団法人山形県産業技術振興機構 有機el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82563B2 (ja) * 2007-01-22 2016-03-09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発光素子
WO2008107956A1 (ja) * 2007-03-02 2008-09-12 Pioneer Corporation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15237B2 (ja) * 2007-03-30 2012-08-2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EP2141964B1 (en) * 2007-05-31 2011-09-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260647B2 (ja) * 2007-07-11 2013-08-14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有機機能素子、及び当該素子の製造法
BRPI1005432A2 (pt) * 2009-02-05 2019-09-24 Konin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positivo eletroluminescente, método para a segmentação de um contra-eletrodo de um dispositivo eletroluminescente em uma pluralidade de segmentos do contra-eletrodo eletricamente separados, uso de pelo menos um dispositivo protetor eletricamente não-condutor para proteger um eletrodo do substrato de um dispositivo eletroluminescente, dispositivo protetor e substrato
KR101798212B1 (ko) * 2010-08-24 2017-11-15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엔.브이.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409A (zh) 2012-01-04
WO2010089681A1 (en) 2010-08-12
JP6192762B2 (ja) 2017-09-06
KR101703765B1 (ko) 2017-02-07
JP5947546B2 (ja) 2016-07-06
KR20110122714A (ko) 2011-11-10
EP2394314B1 (en) 2019-10-30
CA2751559A1 (en) 2010-08-12
US20110285277A1 (en) 2011-11-24
US8536779B2 (en) 2013-09-17
BRPI1005432A2 (pt) 2019-09-24
JP2012517089A (ja) 2012-07-26
TW201038118A (en) 2010-10-16
JP2016119317A (ja) 2016-06-30
RU2011136718A (ru) 2013-03-10
CN102308409B (zh) 2015-01-28
RU2525672C2 (ru) 2014-08-20
EP2394314A1 (en)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6115B (zh) 電致發光裝置
US8653544B2 (en) OLEDs connected in series
TWI593309B (zh) 電致發光裝置
US8508122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101668471B1 (ko) 캡슐화된 전기 발광 장치
US8610115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O2010089684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