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1383B - Touch the sensing of the electrode lines - Google Patents

Touch the sensing of the electrode lin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1383B
TWI521383B TW103131317A TW103131317A TWI521383B TW I521383 B TWI521383 B TW I521383B TW 103131317 A TW103131317 A TW 103131317A TW 103131317 A TW103131317 A TW 103131317A TW I521383 B TWI521383 B TW I5213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attern
main body
conductive pattern
patter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1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0753A (zh
Inventor
Hsin-Lu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Kingdom Co Ltd 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dom Co Ltd T filed Critical Kingdom Co Ltd T
Priority to TW103131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138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1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138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0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0753A/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觸控導電電極或觸控電極網格中之極細線徑的電極線路,或是光罩模板上的線路圖案,尤指一種利用電極線路末端區域與其它電極線路連接相交的電極線路,並能夠配合低度精密的曝光設備製作每光罩模組面積的連續性電極線路捲材,或是製作光罩模板上的線路圖案時,達到確保電極線路之間連接導電的功效及產品良率之目的。
由許多可攜帶型的電子產品觀之,例如: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行動電話等,皆已廣泛地將觸控面板(touch panel)科技應用於其中,作為方便消費者操控硬體及軟體進行傳達資訊指令的方式,日前觸控面板的結構設計上通常是將具有導電功效的導電電極設置於基板兩側的表面。
而為了因應普遍大眾消費市場對於觸控面板的多種尺寸大小以及使用方便性上的要求,使得觸控面板逐漸朝向可放置於口袋或背包中作為適當尺寸發展,相對地,為了提高消費者於操作上的觸控靈敏度及生產效率,觸控面板中導電電極結構之製造在配合電腦監控自動化的生產程序之下,朝向導電電極線路的高精密度設計。
習知上為了觸控導電電極及觸控電極網格中電極線路的生產效率考量,其製造廠商於光罩曝光顯影製程中將每光罩模板面積並具有線路圖案的 電極線路(又稱為子板)彼此之間合併對位連接並連接成為一片或長捲片材的預定尺寸之導電電極。
於進行前述電腦以軟體監控自動化生產連續性觸控導電電極或觸控電極網格的捲材的程序時,先以曝光設備中光罩設備作曝光顯影製程製造出具有重複性線路圖案的每光罩模板面積之導電電極,再利用曝光設備將每光罩模板面積的導電電極或電極網格之線路圖案之間的線路位置進行精準校正對位的程序,讓具有精密極細線徑的線路圖案之每光罩模板面積的線路圖案之間能夠確實對應連接線路,同時依照所欲設定製造的觸控面板尺寸大小來決定所需連接之光罩模板面積的導電電極或電極網格之總數量。
另外,前述使用的光罩設備於製作光罩模板上的線路圖案之前,其光罩設備本身也必須依照所欲曝光出來之具有極細線徑的線路圖案製作相對的模板線路圖案。
其中,習知導電電極所具有的線路圖案設為一預定設計的特定線路圖案,而且,線路圖案的線徑大小、線徑長度及線路與線路之間的接觸點都必須依照輸入於電腦軟體中的預定線路圖案進行精密的校正製作。
一般而言,光罩曝光顯影程序生產觸控電極線路或觸控電極網格的過程中,利用高成本的高度精密曝光設備所生產出來的電極線路模板,光罩模板上的線路圖案的線徑大小及線徑長度幾乎完全符合輸入於電腦軟體中的數據資訊,也就是實際上能夠做到電極線路高精度的性質。
相對於利用低成本之較低度精密的曝光設備所生產出來的電極線路模板,模板上線路圖案的線徑大小及線徑長度可能相較輸入於電腦軟體中的數據資訊,線徑較寬或者是線徑較長。
然而,也就是因為導電電極的線路圖案之線徑極細,再加上以光罩曝光顯影生產的過程中所生產的每光罩模板面積之電極線路與每光照模板面積之電極線路之間,於製成連續性電極線路捲材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相互連接時容易受到曝光設備的精密程度影響最終電極線路對位及是否具有導電功效之結果,因此,必須於每一光罩模板面積的導電電極之間相互連接時,特別小心注意導電電極之間的圖案線段是否位於對應位置,才能夠進行連接組合以確保具有導電功效。
必須注意的是,為了順利生產設有特定線徑及長度的電極線路圖案,前述電腦以軟體監控自動化生產連續性電極線路捲材的過程當下,絕大多數觸控導電電極及觸控電極網格之電極線路製造廠商必須購置具有高度精密的曝光設備,才能夠製作出精密精確的電極線路圖案並同時確保連續式捲材具有導電功效。
進一步而言,若導電電極的線路趨向於製作極細之狀況下,極可能於光罩模板面積的電極線路之間相互連接時發生下列問題:線路圖案之間並無順利對位,而無法將導電電極的線路圖案之間連接,使得光罩模板面積的電極線路之間無法進行導電功效,前述問題皆會間接地導致觸控面板的產品之良率大幅下降。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應用於觸控面板產品之導電電極的線路結構,透過在具有線路圖案的導電線路之間進一步設計複數個由原先線路圖案精準長度所延伸出並能夠與其它線路圖案相交之線路區段,實際上達到 際上於連接每光罩模板面積的導電線路之間的製程時,確保線路團案之間的連接導電功效。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電腦自動化製作連續式觸控導電電極或觸控電極網格的捲材時,在無須以高度精密的曝光設備將細小線徑的線路圖案小心校準對位之情況下,製程廠商便能夠利用低度精密的曝光設備,再加上透過容差區段的設計達到每光罩模組面積的電極線路之間的線路圖案確實連接導電的功效,據此,遂能夠減少購置儀器設備的支出成本及降低精密儀器的人員訓練時間。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用於設計光罩模板上的線路圖案,運用具有本發明設計的電極線路的光罩模板能夠於光罩曝光顯應程序時,確保製作出的觸控導電電極或觸控電極網格捲材上的線路圖案之間連接導電。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由複數個主體導電圖案以及複數個連接導電圖案排列接設構成一電極線路,並由上述電極線路形成一具有觸控感應功效的線路圖案,其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的兩端部分別與分佈於上述連接導電圖案的二側的主體導電圖案相交,使上述連接導電圖案於兩個主體導電圖案之間形成一第一導通區段,並由上述第一導通區段朝向上述主體導電圖案的兩側延伸形成一突出樣態的第一容差區段。
也就是說,上述主體導電圖案能夠與上述連接導電圖案相交於上述第一容差區段中的任一位置,並透過於連接導電圖案端部設計至少一第一容差區段進行上述主體導電圖案及上述連接導電圖案連接導電之功效。
再者,上述主體導電圖案進一步與分佈於上述主體導電圖案二側的連接導電圖案相交,使上述主體導電圖案於兩個連接導電圖案內側之間形成一第二導通區段,並由上述第二導通區段朝向上述連接導電圖案的外側延伸形成一突出樣態的第二容差區段。
其中,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主體導電圖案與連接線路圖案設為不同的圖樣,又或者是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主體導電圖案與連接導電圖案設為相同的圖樣。
而於再一較佳實施例中,每個主體導電圖案之間間隔排列,而上述連接導電圖案則分別接設於兩兩主體導電圖案之間。
再者,再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複數個連接導電圖案之間同樣接續連接形成多數個第一導電圖案,而複數個主體導電圖案之間接續連接形成多數個第二導電圖案,而每兩個第二導電圖案之間是由一第一導電圖案互相連接。
最後,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每個主體導電圖案之間連續接設,而每個連接導電圖案之間同樣連續接設。
由前述說明可知,本發明的特點在於:在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之間進一步設計至少一由線路圖案兩端點的末端範圍形成能夠交會於其它光罩模板的線路圖案之容差區段,並利用本發明的容差區段確保每一光罩模板面積的電極線路之間的線路圖案有相互接觸對位連接,實際上達到確保每光罩模板面積的電極線路之間的連接導電功效,或將本發明運用在製作光罩模板上的線路圖案,而且,由於本發明之容差區段及容差範圍的技術特徵方便應用於現有較低度精密的曝光設備進行光罩曝光顯影的製程中,因此,對於觸控面板中電極線路以及於電腦自動化製作連續式觸控導電電極或觸控電極網格的捲材的 製造廠商來說,能夠降低購買精密儀器的成本及減少教育儀器操控人員的教育訓練成本。
1‧‧‧電極線路
2‧‧‧第一導電圖案
21‧‧‧連接導電圖案
211‧‧‧第一導通區段
212‧‧‧第一端
213‧‧‧第二端
214‧‧‧第一容差區段
22‧‧‧第一容差區域
23‧‧‧第二容差區域
3‧‧‧第二導電圖案
31‧‧‧主體導電圖案
311‧‧‧第二導通區段
312‧‧‧第三端
313‧‧‧第四端
314‧‧‧第二容差區段
32‧‧‧第三容差區域
33‧‧‧第四容差區域
圖1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一實施例之分解圖;圖2為圖1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3及圖4為圖1第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圖;圖5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圖6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三實施例之分解圖;圖7為圖5第三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8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四實施例之分解圖;圖9為圖8第四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10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五實施例之分解圖;圖11為圖10第五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12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六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13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七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14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八實施例之分解圖;圖15為圖14第八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16為圖14第八實施例之連接示意圖;圖17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九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18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十實施例之分解圖;圖19為圖18第十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20為圖18第十實施例之連接示意圖; 圖21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十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22為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第十二實施例之分解圖;圖23為圖22第十二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24為圖22第十二實施例之連接示意圖。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發明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1主要包含有複數個第一導電圖案2及複數個第二導電圖案3等兩部分。
上述第一導電圖案2是由複數個連接導電圖案21之間橫向接續連接形成,而上述第二導電圖案3是由複數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同樣橫向接續連接形成,且上述每兩個第二導電圖案3之間是由一第一導電圖案2互相連接。
於此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導電圖案31設為相同的半圓弧狀且由半圓弧狀短端端點延伸出直線的圖樣,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連接。
請再參閱第2及3圖所示,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具有一位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並用以連接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進行導電功效的第一導通區段211。
又,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相對兩端分別設為第一端212及第二端213,且由上述第一導通區段211朝向上述第一端212及第二端213分別延伸形成兩端突出樣態的第一容差區段214。
其中,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進一步於其相對兩端分別設第三端312及第四端313,且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具有一位於每兩個連接導電圖案21之間並用以連接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進行導電功效的第二導通區段311。
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二導通區段311的形狀樣態與上述第一導通區段211相同,而且,由上述第二導通區段311朝向上述第三端312、第四端313及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延伸形成一突出於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外側第二容差區段314。
請再參照第4圖所示,由前述電極線路1的圖案設計上可察知,上述第一導電圖案2的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上述第二導電圖案3的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後,所形成的每一第二容差區段314可能會因為導電圖案之間些微連接位置的不同而長度有所不一,每一第二容差區段314可能連接於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上的第一導通區段211上任一位置,也就是說由上述第一導通區段211形成一可供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作為連接的第一容差區域22。
再觀察,而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後,突出於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所形成複數個第一容差區段214也可能會因為導電圖案之間歇為連接位置的不同使得每一第一容差區段214的長度不一,而且,每一第一容差區段214可能連接於上述第二導通區段311上任一位置,也就是由上述第二導通區段311形成一可供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作為連接的第二容差區域23。
由於每一第二容差區段314可能連接於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上的第一導通區段211上任一位置,再加上每一第一容差區段214可能連接於上述第二導通區段311上任一位置,使得可能會形成相互交會的面區及範圍形成一容差 範圍,而於容差範圍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及主屌電圖案31之間可能相互交會的情況可能為一個點或一重疊的面積樣態。
綜合前述第一實施例中所述明,本發明透過於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兩相對第一端212及第二端213,以及加上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的兩相對第三端312及第四端313設計至少一位於端度局部範圍的第一容差區段214及第二容差區段314之技術特徵,來確保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及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連接導電的功效。
同時也讓每一光罩模板面積的電極線路1彼此之間相互連接成特定尺寸大小的完整捲材之組裝過程中,無須透過高度精密的曝光設備進行特別小心注意進行線路圖案之間的校準對位程序,便能夠利用低度精密的曝光設備加上本發明設計之透過上述第一容差區段214及第二容差區段314的技術特徵與另一片光罩模板面積的電極線路1之線路圖案確實相交導電,並確保每一光罩模板面積的電極線路1之間的極細線徑線路有相互接觸連接,實際上達到無須利用高度精密的曝光設備便能夠以低度精密的曝光設備替代將上述電極線路1之間連接,同時確保每一光罩模板面積的電極線路1之間的連接導電功效。
請參照圖5所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導電圖案31設為相同的半圓弧狀樣態,而且,每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間隔排列,亦即示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及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設計為非連續性的線路圖案樣態,而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則分別接設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連接。
請參照圖6及圖7所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導電圖案31設為相同的直角狀樣態,而且,每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間隔排列,亦即是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及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設計為非連續性的線路圖案樣態,而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則分別接設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連接。
請再參照圖7所示,當每一連接導電圖案21與相鄰的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時,形成一第一導通區段211的同時,亦由每一連接導電圖案21的末端範圍(第一端212即第二端213的部分)形成一突出於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內側樣態。
也因為於連接線路圖案與線路圖案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由曝光設備連接對位的位置誤差現象,因此,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連接的位置便不一定。
有據於此,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設有一可供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的第三端312及第四端313相交之第一容差區域22,以及至少一用以與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的第二容差區域23。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設有一可供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第一端212及第二端213相交之第三容差區域32,以及至少一用以與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相交的第四容差區域33。
再進一步說明之,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第一容差區域22及第二容差區域23,分別配合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的第三容差區域32及第四容差區域33共同形成一每光罩模組現路圖案之間可能相交的容差範圍。
請參照圖8及圖9所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線路圖案31設為不同的圖樣,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設為半圓弧狀樣態,上述連接線路圖案21設為直角狀樣態,而且,每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間隔排列,而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則分別接設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橫向方式對位連接。
請再參照圖9所示,當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及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時,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形成一位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的第一導通區段211,並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第一端212及第二端213相交突出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內側形成至少一第一容差區段214。
也因為於連接每光罩模組的線路圖案與線路圖案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由曝光設備連接對位的位置誤差現象,因此,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連接的位置便不一定。
有據於此,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設有一可供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的第三端312及第四端313相交之第一容差區域22,以及至少一用以與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的第二容差區域23。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設有一可供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第一端212及第二端213相交之第三容差區域32,以及至少一用以與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相交的第四容差區域33。
再進一步說明之,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第一容差區域22及第二容差區域23,分別配合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的第三容差區域32及第四容差區域33共同形成一每光罩模組現路圖案之間可能相交的容差範圍。
以下述及之第五、第六及第七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主體導電圖案31並無上述第二容差區段314之設計。
請參照圖10及圖11所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線路圖案31設為不同的圖樣,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由上述第三端312及第四端313共同連接形成一封閉的矩形樣態,所以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並無上述第二容差區段314之設計,上述連接線路圖案21設為直線線段樣態,而且,每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間隔排列,而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則分別接設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
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對位連接。
再者,當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及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時,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形成一位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的第一導通區段211,並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第一端212及第二端213相交突出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內側形成至少一第一容差區段214。
也因為於連接每光罩模組的線路圖案與線路圖案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由曝光設備連接對位的位置誤差現象,因此,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連接的位置便不一定。
有據於此,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設有一可供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之第一容差區域22(相同於上述第一導通區段211的位置),以及至少一用以與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的第二容差區域23(相同於上述第一容差區段214的位置)。
再進一步說明之,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第一容差區域22及第二容差區域23,分別配合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共同形成一每光罩模組現路圖案之間可能相交的容差範圍。
請參照圖12所示,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相對於前述第五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設為封閉圓形或橢圓形樣態,其它連接關係及技術特徵皆與第五較佳實施例相同,便不再贅述敘明,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對位連接。
請參照圖13所示,為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相對於前述第六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的間距及設計排列方式並不相同,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對位連接。
此外,請參照圖14至圖16所示,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上述主體線路圖案31雖然皆為直線線段樣態,然而線段設計長度並不相同,而且,每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間隔排列,而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則分別接設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對位連接。
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第一端212及第二端213連接突出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的兩側,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連接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的範圍形成一用以連通導電的第一導通區段211,並由突出的部分線段形成一可用來進行每光罩模板的電極線路1之間相互縱向連接時的第一容差區段214。
也因為於連接每光罩模組的線路圖案與線路圖案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由曝光設備連接對位的位置誤差現象,因此,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連接的位置便不一定。
有據於此,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設有一可供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之第一容差區域22(相同於上述第一導通區段211的位置),以及至少一用以與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相交的第二容差區域23(相同於上述第一容差區段214的位置)。
再者,由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的第三端312及第四端313與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相交並突出形成至少一可用以進行每光罩模板的電極線路1之間相互縱向連接時的第二容差區段314,而且,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設有一可供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相交之第三容差區域32(相同於上述第二導通區段311的位置),以及至少一用以與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相交的第四容差區域33(相同於上述第二容差區段314的位置)。
另外,由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的第一容差區域22及第二容差區域23,分別配合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的第三容差區域32及第四容差區域33共同形成一每光罩模組現路圖案之間可能相交的容差範圍。
請參照圖17所示,為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而相對於第十較佳實施例的差異為:上述連接線路圖案21設為彎曲狀線條樣態,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對位連接。
請參照圖18至圖20所示,於第十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線路圖案31設為不同的圖樣,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設為帶有半圓弧 形及直線線段相互間隔樣態,上述連接線路圖案21設為直線線段樣態,而且,每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連續接設,而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則分別接設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其它技術特徵與前述第八較佳實施例相同,便不再贅述之,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對位連接。
請再參照圖21所示,於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中,相對於前述第十較佳實施利的差異為,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設為帶有半矩形及直線線段相互間隔樣態,其它技術特徵與前述第八較佳實施例相同,便不再贅述之,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對位連接。
請再參照圖22至圖24所示,於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與主體線路圖案31設為不同的圖樣,上述主體導電圖案31設為帶有對稱半圓弧形及半圓弧形相互間隔樣態,上述連接線路圖案21設為直線線段樣態,而且,每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連續接設,而上述連接導電圖案21則分別接設於每兩個主體導電圖案31之間,其它技術特徵與前述第八較佳實施例相同,便不再贅述之,此圖案能夠用於每光罩模板的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電極線路1捲材之間進行縱向及橫向方式對位連接。
如此一來,透過本發明第一容差區段214、第二容差區段314及容差範圍的技術特徵便能夠讓利用光罩曝光顯影技術進行製作連續性電極線路1或是電極網格的捲材的廠商節省購置高度精密曝光設備的成本,僅需利用廠區內現有或購入較低成本且低度精密曝光設備,配合本發明所設計的第一容差區段214、第二容差區段314及容差範圍等技術特徵來確保生產連續式電極線路1的 捲材的程序時,捲材表面的電極線路1或電極網格之間的線路圖案之結構上能夠確實對位連接以達到導電之功效。
本發明電極線路1並不限定於僅能夠由兩種導電圖案相互連接而成,上述電極線路1亦能夠以一、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導電圖案相互連接而成。
最後,除了前述敘明應用於製作設計光罩模板上的線路圖案及利用曝光顯影製程製作連續性具有線路圖案的觸控導電電極或觸控電極網格的捲材之外,本發明的線路設計圖案還能夠運用於設計移印機或網印機的滾輪上的印刷線路圖案,確保塗佈印刷出來的圖案之間有確實對位連接。
上述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發明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發明精神範疇,熟悉此一行業技藝人士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所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1‧‧‧電極線路
2‧‧‧第一導電圖案
21‧‧‧連接導電圖案
211‧‧‧第一導通區段
212‧‧‧第一端
213‧‧‧第二端
3‧‧‧第二導電圖案
31‧‧‧主體導電圖案
311‧‧‧第二導通區段
312‧‧‧第三端
313‧‧‧第四端

Claims (7)

  1. 一種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由複數個主體導電圖案以及複數個連接導電圖案排列接設構成一電極線路,其中,上述連接導電圖案的兩端部分別與分佈於上述連接導電圖案的二側的主體導電圖案相交,使上述連接導電圖案於兩個主體導電圖案內側之間形成一第一導通區段,並由上述第一導通區段朝向上述主體導電圖案的外側延伸形成一突出樣態的第一容差區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其中,上述主體導電圖案進一步與分佈於上述主體導電圖案二側的連接導電圖案相交,使上述主體導電圖案於兩個連接導電圖案內側之間形成一第二導通區段,並由上述第二導通區段朝向上述連接導電圖案的外側延伸形成一突出樣態的第二容差區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其中,上述主體導電圖案與連接線路圖案設為不同的圖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其中,上述主體導電圖案與連接導電圖案設為相同的圖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其中,每個主體導電圖案之間間隔排列,而上述連接導電圖案則分別接設於兩兩主體導電圖案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其中,複數個連接導電圖案之間同樣接續連接形成多數個第一導電圖案,而複數個主體導電圖案之間接續連接形成多數個第二導電圖案,而每兩個第二導電圖案之間是由一第一導電圖案互相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其中,每個主體導電圖案之間連續接設,而每個連接導電圖案之間同樣連續接設。
TW103131317A 2014-09-11 2014-09-11 Touch the sensing of the electrode lines TWI521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1317A TWI521383B (zh) 2014-09-11 2014-09-11 Touch the sensing of the electrode lin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1317A TWI521383B (zh) 2014-09-11 2014-09-11 Touch the sensing of the electrode lin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1383B true TWI521383B (zh) 2016-02-11
TW201610753A TW201610753A (zh) 2016-03-16

Family

ID=55810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1317A TWI521383B (zh) 2014-09-11 2014-09-11 Touch the sensing of the electrode line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21383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0753A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1037B (zh) 應用於觸控裝置之測試系統及測試方法
TWI671671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3384451A (zh) 触控面板边缘走线的制作方法、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JP6787921B2 (ja) タッチ基板、タッチ基板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マスク板及びタッチ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3225266A (ja) タッチパネル
US20110234506A1 (en) Fpcb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ouch screen panel
TW201435697A (zh) 導電網格搭橋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521383B (zh) Touch the sensing of the electrode lines
US11256359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170314B (zh)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JP5831101B2 (ja) 座標入力システム
TWM494349U (zh) 觸控感應的電極線路
TWI398808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面板的檢測方法
TWI439916B (zh) 電容式觸控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5487699B (zh) 触控感应的电极线路
JP5957059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の電極回路
JP515595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204066066U (zh) 触控感应的电极线路
KR101667749B1 (ko) 터치 센싱 전극 회로
CN204117117U (zh) 触控电极基材的结构
TW202042046A (zh) 窄邊框觸控面板
TW201516814A (zh) 觸控輸入裝置及其之感應線圈
CN204331652U (zh) 触摸面板
CN103354072B (zh) 显示装置与其检测方法
KR101257825B1 (ko) 터치 패널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