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0314B -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0314B
CN108170314B CN201711479778.5A CN201711479778A CN108170314B CN 108170314 B CN108170314 B CN 108170314B CN 201711479778 A CN201711479778 A CN 201711479778A CN 108170314 B CN108170314 B CN 108170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auxiliary
touch
main body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797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70314A (zh
Inventor
张雅婷
林泰吾
姚彦章
贾邦强
黄彦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797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703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70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0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70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0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其中触控薄膜包括:基底,包括相连且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主体部及第一辅助部,其中,主体部与第一辅助部的分界线为第一对折线,第一对折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以及主导电层,设于第一辅助部上,主导电层中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触控引线的自由端分别延伸至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辅助部的主绑定区,及第一辅助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第一辅绑定区。上述触控薄膜及触控面板的触控引线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延伸,并通过对折的方式与柔性电路板连接,降低了边框的走线宽度。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行业中,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都已趋向于窄边框设计,其中,金属网格触控面板或是ITO(氧化铟锡)触控面板在窄边设计时,边框区域都需要较大的空间以用于走线,使触控面板边框无法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触控面板边框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薄膜、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一种触控导电膜,用于对折形成触控面板,包括:
基底,包括主体部及第一辅助部,其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部的分界线为第一对折线,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辅助部的一端设有主绑定区,所述第一辅助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辅绑定区;以及
主导电层,包括主触控电极及与所述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所述主触控电极设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主触控电极包括第一主触控电极及第二主触控电极,所述第一主触控电极相对于所述第二主触控电极更靠近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第一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为第一主引线,与所述第二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为第二主引线,所述第一主引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辅绑定区,所述第二主引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主绑定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主触控电极对应两条所述主引线,两条所述主引线分别与所述主触控电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辅绑定区的数目为两个,所述主绑定区的数目为两个,同一侧的第一主引线对应同一个第一辅绑定区,同侧的第二主引线对应同一个主绑定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背对背折叠形成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主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辅绑定区分别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相对的两表面,所述主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辅绑定区层叠设置,或者,所述主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辅绑定区错位设置;
或者,当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面对面折叠形成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主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辅绑定区错位设置,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主镂空部,以使得所述第一辅绑定区自所述主镂空部露出,所述第一辅助部上开设有第一镂空部,以使得所述主绑定区自所述第一镂空部露出,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辅绑定区与所述主绑定区分别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相对的两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还包括第二辅助部,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所述第二辅助部、所述主体部及所述第一辅助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分界线为第二对折线,所述第二对折线与所述第一对折线平行,所述第二辅助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辅绑定区;
所述触控导电膜还包括辅导电层,所述辅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辅助部,包括辅触控电极及辅引线,所述辅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辅触控电极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辅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排布,所述辅引线一端与所述辅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二辅绑定区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辅绑定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导电层与所述主导电层位于所述基底的同一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二对折线面对面折叠,且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背对背折叠形成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主绑定区与所述第二辅绑定区错位设置,所述第二辅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辅绑定区错位设置,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主镂空部,所述第一辅助部上开设有与所述主镂空部正对的第一镂空部,以使得所述第二辅绑定区依次自所述主镂空部及所述第一镂空部露出,所述第二辅助部上开设有第二镂空部,以使得所述主绑定区自所述第二镂空部露出,从而使得所述主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辅绑定区及所述第二辅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或者,当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二对折线背对背折叠,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背对背折叠,且所述第一辅助部、所述第二辅助部及所述主体部依次层叠形成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辅绑定区与所述第二辅绑定区错位设置,所述第一辅助部开设有第一镂空部,以使得所述第二辅绑定区自所述第一镂空部露出,从而使得所述主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辅绑定区及所述第二辅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或者,当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二对折线背对背折叠,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背对背折叠,且所述第二辅助部、所述第一辅助部及所述主体部依次层叠形成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辅绑定区与所述第二辅绑定区错位设置,所述第二辅助部开设有第二镂空部,以使得所述第一辅绑定区自所述第二镂空部露出,从而使得所述主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辅绑定区及所述第二辅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部开设有透光通孔,当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时,所述透光通孔与多个所述主触控电极构成的整体对应,用于避让多个所述主触控电极构成的整体。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触控导电膜,其中,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
一种触控导电膜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依次相连且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辅助部、主体部及第二辅助部,其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部的分界线为第一对折线,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分界线为第二对折线,所述第二对折线与所述第一对折线平行,所述第一对折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辅助部的一端设有主绑定区,所述第一辅助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辅绑定区,所述第二辅助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辅绑定区;以及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主导电层及辅导电层;
其中,所述主导电层包括主触控电极及与所述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所述主触控电极设于所述主体部上,且所述主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主触控电极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主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布,其中,以任意两个相邻的主触控电极的分界线为划界线,位于所述划界线两侧的所述主触控电极分别为第一主触控电极及第二主触控电极,所述第一主触控电极相对于所述第二主触控电极更靠近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第一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为第一主引线,与所述第二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为第二主引线,所述第一主引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辅绑定区,所述第二主引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主绑定区;
所述辅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辅助部,包括辅触控电极及辅引线,所述辅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辅触控电极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辅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排布,所述辅引线一端与所述辅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二辅绑定区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辅绑定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导电层与所述主导电层位于所述基底的同一表面,所述主触控电极及所述辅触控电极同时形成。
上述触控导电膜将其中一触控电极引线分两部分反向引出排布,并采用对折的方式使引线能在同一区域连接柔性电路板,降低了触控面板的布线宽度,使得触控面板边框变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导电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导电膜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触控导电膜沿第一对折线背对背对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触控导电膜沿第一对折线面对面对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主触控电极引线排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详参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导电膜80,包括主导电层、辅导电层及基底50,其中,基底50包括相连且依次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辅助部100、主体部200及第二辅助部300,第一辅助部100与主体部200分界线为第一对折线10,主体部200与第二辅助部300分界线为第二对折线20,第一对折线10及第二对折线20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其中主导电层设于主体部200及第一辅助部100上,第二导电层设于第二辅助部300上。
具体地,主导电层包括主触控电极210及与主触控电极210连接的主引线220,主触控电极210沿着第二方向延伸,主触控电极210的数目为多个,多个主触控电极210沿第一方向平行排布。其中,以任意两个相邻的主触控电极210的分界线为划界线,位于划界线两侧的主触控电极210分别为第一主触控电极211以及第二主触控电极212,第一主触控电极211相对于第二主触控电极212更靠近第一辅助部100。与第一主触控电极211连接的主引线220为第一主引线221,与第二主触控电极212连接的主引线220为第二主引线222,第一主引线221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一辅助部100远离主体部200的第一辅绑定区101,第二主引线的自由端延伸至主体部200远离第一辅助部100的主绑定区201。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主触控电极210对应两条主引线220以减少触控导电膜阻抗,两条主引线220分别与主触控电极210两端连接,对应地,主绑定区201及辅绑定区101的数目都为两个,同一侧的第一主引线221对应同一个第一辅绑定区101,同侧的第二主引线222对应同一个主绑定区20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主触控电极210对应一条主引线220,对应地,主绑定区201及辅绑定区101的数目都为一个。
具体地,辅导电层包括辅触控电极310及辅引线320,辅触控电极310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辅触控电极310的数目为多个,多个辅触控电极310沿第二方向平行排布,每一辅触控电极310对应一条辅引线320,辅引线320一端与辅触控电极310靠近主体部20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辅助部300相邻主体部200的第二辅绑定区30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主导电层及辅导电层位于基底50的同一表面上,相应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辅助部300与主体部沿第二对折线20面对面折叠,且第一辅助部100与主体部沿第一对折线10背对背折叠形成触控面板以与柔性电路板连接,其中主绑定区201与第二辅绑定区301错位设置,第二辅绑定区301与第一辅绑定区101错位设置,主体部上开设有主镂空部202,第一辅助部100上开设有与主镂空部202正对的第一镂空部102,以使得第二辅绑定区301依次自主镂空部202及第一镂空部102露出,第二辅助部300上开设有第二镂空部302,以使得主绑定区201自第二镂空部302露出,从而使得主绑定区201位于触控面板的一表面,第一辅绑定区101及第二辅绑定区301位于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辅助部300与主体部200沿第二对折线20背对背折叠,第一辅助部100与主体部200沿第一对折线10背对背折叠,且第一辅助部100、第二辅助部300及主体部200依次层叠形成触控面板以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第一辅助部100开设有第一镂空部102,以使得第二辅绑定区301自第一镂空部102露出,从而使得主绑定区201位于触控面板的一表面,第一辅绑定区101及第二辅绑定区301位于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辅助部300与主体部200沿第二对折线20背对背折叠,第一辅助部100与主体部200沿第一对折线10背对背折叠,且第二辅助部300、第一辅助部100及主体部200依次层叠形成触控面板以与柔性电路板,第二辅助部300开设有第二镂空部302,以使得第一辅绑定区101自第二镂空部302露出,从而使得主绑定区201位于触控面板的一表面,第一辅绑定区101及第二辅绑定区301位于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主导电层及辅导电层位于基底50相对的两表面上,相应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50沿第一对折线10及第二对折线20对折形成触控面板时,第一辅助部100与主体部200沿第一对折线10背对背折叠,且述第一辅助部100、主体部200及第二辅助部300依次层叠设置,主绑定区201与第二辅绑定区301错位设置,第二辅助部300上开设有第二镂空部302,以使得主绑定区201自第二镂空部302露出,从而使得主绑定区201及第二辅绑定区301位于触控面板的一表面,第一辅绑定区101位于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50沿第一对折线10及第二对折线20对折形成触控面板时,第一辅助部100与主体部200沿第一对折线10背对背折叠,且述第一辅助部100、第二辅助部300及主体部200依次层叠设置,主绑定区201与第二辅绑定区301错位设置,主体部200上开设有主镂空部202,以使得第二绑定区自主镂空部202露出,从而使得主绑定区201及第二辅绑定区301位于触控面板的一表面,第一辅绑定区101位于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详参图2,触控导电膜可以省去第二辅助部300及第二辅助部300上的辅导电层,此时,触控导电膜沿第一对折线10对折后,再贴附独立设置的辅导电层与柔性电路板连接以形成触控传感器。
相应地,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200与第一辅助部100沿第一对折线10背对背折叠形成触控面板,主绑定区201与第一辅绑定区101分别位于触控面板的相对的两表面,主绑定区201与第一辅绑定区101层叠设置,或者,主绑定区201与第一辅绑定区101错位设置;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200与第一辅助部100沿第一对折线10面对面折叠形成触控面板,主绑定区201与第一辅绑定区101错位设置,主体部200上开设有主镂空部202,以使得第一辅绑定区101自主镂空部202露出,第一辅助部100上开设有第一镂空部102,以使得主绑定区201自第一镂空部102露出,从而使得第一辅绑定区101与主绑定区201分别位于触控面板的相对的两表面。
具体地,基底50按上述任意对折形式对折后,主触控电极210的主引线220及辅触控电极310的辅引线320与柔性电路板连接以形成触控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主触控电极210为发射极,辅触控电极310为接收极,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主触控电极210也可以为接收极,辅触控电极310为发射极。
进一步地,第一辅助部100开设有透光通孔103,当主体部200与第一辅助部100沿第一对折线10对折时,透光通孔103与多个主触控电极210构成的整体对应,用于避让多个主触控电极210构成的整体。
进一步地,当主体部200与第一辅助部100沿第一对折线10对折时,主体部200与第一辅助部100之间的夹角应不小于5°,以防止主引线220断裂。
进一步地,当主导电层与辅导电层面对面设置时,触控面板90包括绝缘层设于主导电层与辅导电层之间以防止主触控电极210与辅触控电极310短路。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第一主触控电极211数量等于第二主触控电极212的数量,以使主引线220等分为两部分并分别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延伸至主绑定区101及第一辅绑定区201,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所有引线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形式(如图5所示),有效降低了触控面板90中边框一半的走线宽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导电膜80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基底50;
在基底50上形成主导电层及辅导电层。
其中,基底50包括依次相连且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辅助部100、主体部200及第二辅助部300,其中,主体部200与第一辅助部100的分界线为第一对折线10,第二辅助部300与主体部200的分界线为第二对折线20,第二对折线20与第一对折线10平行,第一对折线10沿第二方向延伸,主体部200远离第一辅助部100的一端设有主绑定区201,第一辅助部100远离主体部200的一端设有第一辅绑定区101,第二辅助部300靠近主体部200的一端设有第二辅绑定区301。
进一步地,主导电层包括主触控电极210及与主触控电极210连接的主引线220,主触控电极210设于主体部200上,且主触控电极210沿着第二方向延伸,主触控电极210的数目为多个,多个主触控电极210沿第一方向平行排布,其中,以任意两个相邻的主触控电极210的分界线为划界线,位于划界线两侧的主触控电极210分别为第一主触控电极210及第二主触控电极210,第一主触控电极210相对于第二主触控电极210更靠近第一辅助部100,与第一主触控电极210连接的主引线220为第一主引线220,与第二主触控电极210连接的主引线220为第二主引线220,第一主引线220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一辅绑定区101,第二主引线220的自由端延伸至主绑定区201。
进一步地,辅导电层设于第二辅助部300,包括辅触控电极310及辅引线320,辅触控电极310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辅触控电极310的数目为多个,多个辅触控电极310沿第二方向平行排布,辅引线320一端与辅触控电极310靠近第二辅绑定区30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辅绑定区301。
更进一步地,辅导电层与主导电层位于基底50的同一表面,主触控电极210及辅触控电极310同时形成。
具体地,将与主触控电极210及辅触控电极310相应的曝光图案设置在同一光罩上,通过上述光罩对基底50进行曝光,以一次性形成控电极210及辅触控电极310。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导电膜,用于对折形成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包括主体部及第一辅助部,其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部的分界线为第一对折线,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辅助部的一端设有主绑定区,所述第一辅助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辅绑定区;以及
主导电层,包括主触控电极及与所述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所述主触控电极设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主触控电极包括第一主触控电极及第二主触控电极,所述第一主触控电极相对于所述第二主触控电极更靠近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第一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为第一主引线,与所述第二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为第二主引线,所述第一主引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辅绑定区,所述第二主引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主绑定区;
所述基底还包括第二辅助部,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所述第二辅助部、所述主体部及所述第一辅助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分界线为第二对折线,所述第二对折线与所述第一对折线平行,所述第二辅助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辅绑定区;
所述触控导电膜还包括辅导电层,所述辅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辅助部,包括辅触控电极及辅引线,所述辅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辅触控电极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辅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排布,所述辅引线一端与所述辅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二辅绑定区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辅绑定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主触控电极对应两条所述主引线,两条所述主引线分别与所述主触控电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辅绑定区的数目为两个,所述主绑定区的数目为两个,同一侧的第一主引线对应同一个第一辅绑定区,同侧的第二主引线对应同一个主绑定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背对背折叠形成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主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辅绑定区分别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相对的两表面,所述主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辅绑定区层叠设置,或者,所述主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辅绑定区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面对面折叠形成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主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辅绑定区错位设置,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主镂空部,以使得所述第一辅绑定区自所述主镂空部露出,所述第一辅助部上开设有第一镂空部,以使得所述主绑定区自所述第一镂空部露出,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辅绑定区与所述主绑定区分别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相对的两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导电层与所述主导电层位于所述基底的同一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二对折线面对面折叠,且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背对背折叠形成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主绑定区与所述第二辅绑定区错位设置,所述第二辅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辅绑定区错位设置,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主镂空部,所述第一辅助部上开设有与所述主镂空部正对的第一镂空部,以使得所述第二辅绑定区依次自所述主镂空部及所述第一镂空部露出,所述第二辅助部上开设有第二镂空部,以使得所述主绑定区自所述第二镂空部露出,从而使得所述主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辅绑定区及所述第二辅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或者,当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二对折线背对背折叠,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背对背折叠,且所述第一辅助部、所述第二辅助部及所述主体部依次层叠形成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辅绑定区与所述第二辅绑定区错位设置,所述第一辅助部开设有第一镂空部,以使得所述第二辅绑定区自所述第一镂空部露出,从而使得所述主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辅绑定区及所述第二辅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或者,当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二对折线背对背折叠,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背对背折叠,且所述第二辅助部、所述第一辅助部及所述主体部依次层叠形成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辅绑定区与所述第二辅绑定区错位设置,所述第二辅助部开设有第二镂空部,以使得所述第一辅绑定区自所述第二镂空部露出,从而使得所述主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辅绑定区及所述第二辅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另一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部开设有透光通孔,当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部沿所述第一对折线时,所述透光通孔与多个所述主触控电极构成的整体对应,用于避让多个所述主触控电极构成的整体。
8.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导电膜,其中,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
9.一种触控导电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依次相连且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辅助部、主体部及第二辅助部,其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辅助部的分界线为第一对折线,所述第二辅助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分界线为第二对折线,所述第二对折线与所述第一对折线平行,所述第一对折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辅助部的一端设有主绑定区,所述第一辅助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辅绑定区,所述第二辅助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辅绑定区;以及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主导电层及辅导电层;
其中,所述主导电层包括主触控电极及与所述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所述主触控电极设于所述主体部上,且所述主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主触控电极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主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布,其中,以任意两个相邻的主触控电极的分界线为划界线,位于所述划界线两侧的所述主触控电极分别为第一主触控电极及第二主触控电极,所述第一主触控电极相对于所述第二主触控电极更靠近所述第一辅助部,与所述第一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为第一主引线,与所述第二主触控电极连接的主引线为第二主引线,所述第一主引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辅绑定区,所述第二主引线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主绑定区;
所述辅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辅助部,包括辅触控电极及辅引线,所述辅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辅触控电极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辅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排布,所述辅引线一端与所述辅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二辅绑定区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辅绑定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导电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导电层与所述主导电层位于所述基底的同一表面,所述主触控电极及所述辅触控电极同时形成。
CN201711479778.5A 2017-12-29 2017-12-29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Active CN1081703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9778.5A CN108170314B (zh) 2017-12-29 2017-12-29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9778.5A CN108170314B (zh) 2017-12-29 2017-12-29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0314A CN108170314A (zh) 2018-06-15
CN108170314B true CN108170314B (zh) 2020-12-15

Family

ID=62516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79778.5A Active CN108170314B (zh) 2017-12-29 2017-12-29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703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9992B (zh) * 2018-06-19 2022-03-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56944B (zh) * 2019-08-15 2022-09-2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61088B (zh) * 2019-08-21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用柔性印刷电路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3986U (ja) * 2009-08-25 2010-11-11 敏理投資股▲ふん▼有限公司 マトリクス型タッチパネル
CN104166491A (zh) * 2014-08-11 2014-11-26 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及触控屏
CN105224116A (zh) * 2014-06-12 2016-01-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
CN205644477U (zh) * 2016-01-20 2016-10-12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7315498A (zh) * 2017-05-31 2017-11-03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3986U (ja) * 2009-08-25 2010-11-11 敏理投資股▲ふん▼有限公司 マトリクス型タッチパネル
CN105224116A (zh) * 2014-06-12 2016-01-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
CN104166491A (zh) * 2014-08-11 2014-11-26 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及触控屏
CN205644477U (zh) * 2016-01-20 2016-10-12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7315498A (zh) * 2017-05-31 2017-11-03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0314A (zh) 2018-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21911B (zh)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1209864B2 (en) Flexible touch panel comprising a flexible substrate with a fan-out reg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flexible touch display
CN206162458U (zh) 柔性触控面板及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US10606425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9268449B2 (en) Touch panel
US9134828B2 (en) Touch panel having a shield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170314B (zh)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US9148141B2 (en) Layout structure of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2089102A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607771A (zh) 触控面板
CN108962117B (zh)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883129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150199056A1 (en) Touch panel
TWI657359B (zh) 觸控裝置
US11086460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evice
JP2007200177A (ja) 電子装置
CN105516412B (zh) 具有双排金手指的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CN108920014B (zh) 触控传感器及触控显示屏
EP3951565A1 (en) Touch screen,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679563B (zh) 觸控面板及佈線區域形成方法
KR20200118167A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기판을 제조하는 방법
US11126314B2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touch substrate
JP2014150181A (ja) 配線パターン形成基板および配線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673369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4302094B (zh) 多层式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