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6944B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56944B
CN110456944B CN201910753095.7A CN201910753095A CN110456944B CN 110456944 B CN110456944 B CN 110456944B CN 201910753095 A CN201910753095 A CN 201910753095A CN 110456944 B CN110456944 B CN 110456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contact
touch panel
b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30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56944A (zh
Inventor
叶嘉浤
姜丞鸿
李璟林
黄彦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30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56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56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6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56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6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其中,触控面板包括触控感应膜和柔性电路板,触控感应膜包括第一感应区、第二感应区、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第一触点的一端与第一感应区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实现电连接;第二触点的一端与第二感应区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绑定实现电连接;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连接在触控感应膜的相邻两侧或者相对两侧,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用于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电连接。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将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连接在触控感应膜的相邻两侧或者相对两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窄边框所引起的触控面板无法连接连接器的问题。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面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面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笔记本计算机、车用装置等等。为了与显示面板搭配,触控面板往往设计有装饰层或者遮光层,以划分显示区与边框区,触控面板一般包括触控感应膜和柔性电路板,触控感应膜例如,ITO膜或者金属网膜,包括感应区和导电区,感应区和导电区的位置分别与显示区和边框区相对应。其中,导电区的一端与感应区电连接,另一端设有触点并通过触点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触控面板再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电连接。一般而言,触点位于触控感应膜的一侧,但是现在的显示设备,为了增强显示效果,窄边框越来越流行,导致触控感应膜的一侧没有足够的空间连接柔性电路板,进而导致触控面板无法与设备的连接器进行电连接。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显示设备的窄边框所引起的触控面板无法与连接器电连接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包括:触控感应膜,所述触控感应膜包括第一感应区、第二感应区、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触点的一端与第一感应区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点的一端与第二感应区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绑定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连接在所述触控感应膜的相邻两侧或者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用于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膜在所述第一触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标记,在所述第二触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在第一标记上,进而与第一感应区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绑定在第二标记上,进而与第二感应区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桥梁连接成一体,当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标记绑定、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标记绑定后,所述桥梁能够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相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桥梁的一端通过裁切半断线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裁切半断线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在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在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能够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能够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第二凹槽中,使得所述触控面板与连接器实现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电极垫,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极垫,所述第二电极垫的宽度大于第一电极垫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触控感应膜的相邻两侧,所述第一电极垫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二电极垫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电极垫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标记在第一方向上存在第一绑定公差,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存在位置公差,所述第二电极垫的宽度等于第一电极垫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绑定公差、位置公差之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两层所述触控感应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通过可拆卸的桥梁连接成一体;S2:将所述触控感应膜放置在操作平台上并且通过真空吸附定位;S3:在CCD摄像头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触点对位并且绑定在第一触点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二触点对位并且绑定在第二触点上;S4:将所述桥梁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上拆卸下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1和步骤S2的顺序能够调换。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在触控感应膜的相邻两侧或者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第二触点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窄边框所引起的空间狭窄、没有足够的空间连接柔性电路板的问题。本发明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通过可拆卸的桥梁连接成一体,当一个柔性电路板的位置确定后,另一个柔性电路板的位置也可确定下来,从而能够相对精准地控制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本发明的控制面板能够更加精准地与连接器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感应膜与柔性电路板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感应膜与柔性电路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感应膜与连接器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感应膜与连接器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感应膜与柔性电路板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感应膜与柔性电路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感应膜与柔性电路板连接后的位置、尺寸公差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触控感应膜100,第一感应区110,第二感应区120,第一标记130,第二标记140,第一触控感应膜150,第二触控感应膜160;第一柔性电路板210,第一凸出端211,第一电极垫212,第二柔性电路板220,第二凸出端221,第二电极垫222;连接器300,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桥梁400,裁切半断线410;盖板510,OCA光学胶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触控面板一般包括触控感应膜和柔性电路板,触控感应膜,例如,ITO膜或者金属网膜,包括感应区和导电区,其中,导电区的一端与感应区电连接,另一端设置触点并通过触点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触控面板再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电连接。一般而言,导电区的触点位于触控感应膜的一侧,相应地,柔性电路板也连接在触控感应膜的一侧,但是现在的显示设备,为了增强显示效果,窄边框越来越流行,导致触控感应膜的一侧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连接柔性电路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包括触控感应膜100和柔性电路板200,触控感应膜100包括第一感应区110、第二感应区120、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图中未示出),第一触点通过引线(图中未示出)与第一感应区110电连接,第二触点通过引线(图中未示出)与第二感应区120电连接,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别位于触控感应膜100的相邻两侧,触控感应膜100在第一触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标记130,触控感应膜100在第二触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标记140;柔性电路板200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第一柔性电路板210绑定连接在第一标记130上,第二柔性电路板220绑定连接在第二标记140上,如图2所示,使得第一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10电连接,第二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20电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分别连接在触控感应膜的相邻两侧,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用于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300电连接。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触控感应膜100可以为一张ITO膜,第一感应区110和第二感应区120分别位于该ITO膜的不同分区,第一感应区110和第二感应区120均包括触控感应阵列,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感应膜还可以为一张金属网膜。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将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设置在触控感应膜的相对两侧。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触控感应膜的相邻两侧或者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第二触点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窄边框所引起的空间狭窄、没有足够的空间连接柔性电路板的问题。
如图3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均凸出于触控感应膜100,凸出的部分分别为第一凸出端211和第二凸出端221,连接器300上与第一凸出端21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310,连接器300上与第二凸出端22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320,第一凸出端211能够与第一凹槽310相配合,第二凸出端221能够与第二凹槽320相配合,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能够插入到连接器300中。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电极垫212,第二柔性电路板220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极垫222,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器300在第一凹槽310和第二凹槽320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电连接结构(图中未示出),第一凹槽310的电连接结构用于与第一电极垫212电性连接,第二凹槽320的电连接结构用于与第二电极垫222电性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插入到连接器300的凹槽中的结构如图4所示,触控感应膜100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实现与连接器300之间的电性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存在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两个柔性电路板,触控感应膜100通过这两个柔性电路板与连接器300连接,如果这两个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偏差,就会导致一个柔性电路板能够插入到连接器300的凹槽中,而另一个柔性电路板无法插入连接器300的凹槽中的问题。如果强行将另一个柔性电路板无法插入连接器300的凹槽中,则会导致另一个柔性电路板与连接器之间存在应力,进而导致另一个柔性电路板从触控感应膜上剥离下来,触控感应膜与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关系无法保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精准控制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绑定在触控感应膜100上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上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步骤S1,将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20通过可拆卸的桥梁400连接成一体,如图5所示,桥梁400的一端通过裁切半断线41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10连接,另一端通过裁切半断线41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20连接;然后,步骤S2,将触控感应膜放置在操作平台上并且通过真空吸附定位,在CCD摄像头的作用下,如图6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一标记130对位并且绑定在第一标记130上,第二柔性电路板220与第二标记140对位并且绑定在第二标记140上,当绑定牢固后,再将桥梁400从第一柔性电路板210、第二柔性电路板220上撕除拆卸下来,撕除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对桥梁40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10、第二柔性电路板22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为裁切半断线410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任何一种方便拆卸的连接方式均可使用。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1与步骤S2的顺序可以调换。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20通过可拆卸的桥梁400连接成一体,当一个柔性电路板的位置确定后,另一个柔性电路板的位置也可确定下来,从而能够相对精准地控制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20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与连接器300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第二电极垫222的宽度B大于第一电极垫212的宽度D。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垫212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二电极垫222的宽度方向,规定第二电极垫222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一标记在第一方向上存在第一绑定公差C,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20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存在位置公差A,第二电极垫222的宽度B等于第一电极垫212的宽度D与第一绑定公差C、位置公差A之和。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20通过可拆卸的桥梁400连接成一体,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20之间的位置公差A,从而,只需控制好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一标记130之间的第一绑定公差C,即可通过第一电极垫212的宽度D设计第二电极垫222的宽度B。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电极垫212的宽度D至少为0.2mm,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一标记130之间的第一绑定公差C为0.2mm,第一柔性电路板21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20之间的位置公差A为0.1mm,则第二电极垫222的宽度B等于第一电极垫212的宽度D与第一绑定公差C、位置公差A之和,即第二电极垫222的宽度B=0.2mm+0.2mm+0.1mm=0.5mm,第一电极垫212的宽度D与第二电极垫222的宽度B之间的比值D:B在2:5以上,如此设计,能够保证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20与连接器300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以包括两层触控感应膜100,两层触控感应膜100为电容式触控屏的两个感应电极层,如图8所示,触控面板的结构为GFF结构,包括第一触控感应膜150、第二触控感应膜160和盖板510,盖板510与第一触控感应膜150之间通过OCA光学胶520贴合,第二触控感应膜160与第一触控感应膜150之间通过OCA光学胶520贴合,第一触控感应膜150和第二触控感应膜160的相邻两侧或者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第二触点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括两层触控感应膜,两层触控感应膜为电容式触控屏的两个感应电极层,但是触控面板的结构并不限定为GFF结构,还可以为GF结构等其他结构,另外,GFF结构和GF中的盖板510可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盖板510的材料可以是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者聚氯乙烯(PVC)等。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通过在触控感应膜的相邻两侧或者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第二触点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窄边框所引起的空间狭窄、没有足够的空间连接柔性电路板的问题。另外,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通过可拆卸的桥梁连接成一体,当一个柔性电路板的位置确定后,另一个柔性电路板的位置也可确定下来,从而能够相对精准地控制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本发明的控制面板能够更加精准地与连接器相连接,确保控制面板与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感应膜,所述触控感应膜包括第一感应区、第二感应区、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触点的一端与第一感应区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点的一端与第二感应区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绑定实现电连接;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连接在所述触控感应膜的相邻两侧或者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用于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桥梁连接成一体,当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触点绑定、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触点绑定后,所述桥梁能够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膜在所述第一触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标记,在所述第二触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标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在第一标记上,进而与第一感应区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绑定在第二标记上,进而与第二感应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桥梁连接成一体,当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标记绑定、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标记绑定后,所述桥梁能够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相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的一端通过裁切半断线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另一端通过裁切半断线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在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在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能够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能够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第二凹槽中,使得所述触控面板与连接器实现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电极垫,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极垫,所述第二电极垫的宽度大于第一电极垫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触控感应膜的相邻两侧,所述第一电极垫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二电极垫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电极垫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标记在第一方向上存在第一绑定公差,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存在位置公差,所述第二电极垫的宽度等于第一电极垫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绑定公差、位置公差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两层所述触控感应膜。
9.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通过可拆卸的桥梁连接成一体;
S2:将所述触控感应膜放置在操作平台上并且通过真空吸附定位;
S3:在CCD摄像头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触点对位并且绑定在第一触点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二触点对位并且绑定在第二触点上;
S4:将所述桥梁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上拆卸下来。
10.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触控感应膜放置在操作平台上并且通过真空吸附定位;
S2:将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通过可拆卸的桥梁连接成一体;
S3:在CCD摄像头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触点对位并且绑定在第一触点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二触点对位并且绑定在第二触点上;
S4:将所述桥梁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上拆卸下来。
CN201910753095.7A 2019-08-15 2019-08-15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0456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3095.7A CN110456944B (zh) 2019-08-15 2019-08-15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3095.7A CN110456944B (zh) 2019-08-15 2019-08-15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6944A CN110456944A (zh) 2019-11-15
CN110456944B true CN110456944B (zh) 2022-09-20

Family

ID=68486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3095.7A Active CN110456944B (zh) 2019-08-15 2019-08-15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569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0879B (zh) * 2020-05-20 2023-03-3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触控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9551B (zh) * 2010-01-21 2011-11-30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薄膜电路板输出输入接口用柔性电路转接片
CN103558940B (zh) * 2013-11-05 2016-08-17 金龙机电(东莞)有限公司 触摸屏绑定fpc的装置及方法
KR20150053540A (ko) * 2013-11-08 2015-05-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5069048A1 (ko) * 2013-11-11 2015-05-14 주식회사 티메이 한 장의 필름을 이용한 터치 센서를 구현하는 터치 패널 및 제조 방법
CN104898901B (zh) * 2014-03-05 2017-10-1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接垫结构以及触控面板
CN104407251B (zh) * 2014-11-28 2018-02-02 南京点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多点电容式触摸屏测试装置
CN106775088A (zh) * 2016-12-19 2017-05-31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7315498A (zh) * 2017-05-31 2017-11-03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7369692B (zh) * 2017-06-09 2021-04-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6991268U (zh) * 2017-06-20 2018-02-09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7491219B (zh) * 2017-08-31 2021-04-02 河源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显产品及其上玻璃fpc绑定密封的方法
CN109558036A (zh) * 2017-09-25 2019-04-02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8170314B (zh) * 2017-12-29 2020-12-1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CN108777114B (zh) * 2018-06-26 2021-05-1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拼接屏
CN109445649B (zh) * 2018-10-08 2020-11-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绑定方法
CN109639853B (zh) * 2018-11-14 2020-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09757031B (zh) * 2019-01-23 2020-08-2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电容屏及柔性电路板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6944A (zh) 2019-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6965B2 (en) Single-layer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097805B1 (en) Pet-based touchpad
CN107422932B (zh)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驱动方法
CN208172458U (zh) 显示装置及柔性电路板
KR101661160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장치
CN112534385A (zh) 显示装置
CN106648202B (zh) 电子设备、触控显示屏、触控组件及触控导电膜
CN101763186B (zh) 触控面板
CN104360768B (zh) 触摸显示模组和电子显示产品
CN106155403B (zh) 触控元件
US20140092322A1 (en) Touch panel
US20110063240A1 (en) Touch panel
CN105389046B (zh) 显示装置
CN103631040B (zh) 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6843606A (zh) 触控传感器、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6843560A (zh) 触控传感器、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045694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610879B (zh)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触控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16123911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3384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324243A (zh) 触摸屏的制作方法、触摸屏及智能终端
JP2006031207A (ja) パネル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8071239A (ja) 入力装置
CN105739732B (zh) 触控模块及触控模块的制造方法
CN210573698U (zh) 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