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0466B - Tank type rotary motor - Google Patents

Tank type rotary mo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0466B
TWI520466B TW101109627A TW101109627A TWI520466B TW I520466 B TWI520466 B TW I520466B TW 101109627 A TW101109627 A TW 101109627A TW 101109627 A TW101109627 A TW 101109627A TW I520466 B TWI520466 B TW I5204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d member
rotor
electric machine
rotary electric
can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9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0286A (en
Inventor
Takeshi Hasegawa
Naoki Miyake
Takeshi Oguri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Heavy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Heavy Ind Ltd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Heavy Ind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40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0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0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04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in liquid or gas
    • H02K5/12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in liquid or gas using air-gap sleeves or air-gap dis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Description

罐封型之旋轉電機
本發明係關於電動機或發電機等之旋轉電機,尤其是關於隔離定子與轉子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
罐封型之旋轉電機係使用於想隔離轉子與定子間之環境氣氛之情形時。於罐封型之旋轉電機,可藉由稱為筒狀罐體之構件隔離收納定子與轉子之環境氣氛。
不過,使用於罐封型之旋轉電機之罐體中,若考慮磁通之透磁性,則必須使用非磁性材料(若為金屬,例如SUS316)。然而,使用金屬製罐體之情形時,由於伴隨定子之磁場旋轉而產生之渦電流,於罐體產生熱,因而產生能量損耗(動力損耗(Can loss))。尤其於高旋轉速度之情形時,該能量損失導致之影響是顯著並無法忽視。因此,作為罐體之材料,較理想為使用非磁性及電氣絕緣材料之纖維強化樹脂。
專利文獻1中,於說明(於段落0006)中已探討製造優異電氣絕緣性或耐蝕性之合成樹脂之罐體,進而說明(於段落0007)「上述樹脂確實有不生鏽,及相較於金屬熱膨脹較小之優點,但由於無法藉由熔接固設在上述定子鐵心之內周及上述補強筒,因此,其結果,不得以成為於罐體之兩端部必須藉由O型環來密封之構造,又,於合成樹脂中以O型環密封構造之情形時有真圓度等問題,而且,上述碳系之合成樹脂仍在開發階段,構成大口徑且高真圓度及厚度薄之罐體是相當困難,於現況中仍必須依賴金屬製之罐體。」。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105501號公報
若補充專利文獻1之說明,則於製造纖維強化樹脂製之罐體之情形時,從熱硬化製程中不易使變形量均一等理由,實質上於罐體外緣是無法形成真圓。另一方面,O型環若使用於非真圓之凹凸表面之部分,則無法充分的發揮密封能力。因此,纖維強化樹脂製之罐體與O型環之組合中要進行完全密封(seal)是很困難。因此,於罐封型之旋轉電機中,以往被廣泛所知罐體以纖維強化樹脂之方式形成之優點,但因製造上尚未發現確實密封之方法等的問題,因而至今仍未實用化。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課題,以提供可實用之纖維強化樹脂製罐體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為目的。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課題,一種罐封型之旋轉電機,具備從定子隔離轉子之隔離單元,其特徵在於:上述隔離單元,具有:纖維強化樹脂製之罐體,位於上述轉子與上述定子之間,形成為筒狀;金屬製之第1端構件,位於上述罐體之一端部分側;以及金屬製之第2端構件,位於上述罐體之另一端部分側;上述第1端構件及上述第2端構件分別具有用以固定於護罩之圓環狀之固定部、及用以與上述罐體接著之圓筒狀之接著部;上述罐體之上述一端部分之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第1端構件之上述接著部之半徑方向外側,於該等之間隙填充有樹脂系之接著劑;上述罐體之上述另一端部分之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第2端構件之上述接著部之半徑方向外側,於該等之間隙填充有樹脂系之接著劑。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罐體與第1端構件間之間隙、及罐體與第2端構件間之間隙裡填充有接著劑,使得接著劑將罐體表面之凹凸填埋的同時可密封上述各間隙。又,由於熱膨脹率較小之纖維強化樹脂製之罐體位於熱膨脹率較大之金屬製第1端構件及第2端構件之半徑方向外側,為使接著劑熱硬化於整體施加熱能,則罐體與第1端構件間之間隙、及罐體與第2端構件間之間隙會逐漸縮小。其結果,使無去路之接著劑侵入於罐體表面存有之細小凹凸或間隙裡,藉此可提升接著劑之密封性。因此,依據上述之構成,可確保於罐體與第1端構件間之間隙、及罐體與第2端構件之間隙之高密封性。
又,於上述罐封型之旋轉電機中,於上述第1端構件形成有貫通軸方向且直徑較上述轉子之外徑大之貫通孔;以於組裝時能將上述轉子從上述貫通孔插入並配置於上述罐體之內側之方式構成亦可。依上述之構成,轉子可自貫通孔插入,即便藉由接著劑預先固定罐體與第1端構件、及罐體與第2端構件,亦可順利進行旋轉電機之組裝。
又,於上述罐封型之旋轉電機中,上述罐體之上述一端部分位於較上述轉子及上述定子更靠軸方向外側,內徑及外徑較夾於上述轉子及上述定子間之中央部分更大地形成亦可。依據上述之構成,縮小形成罐體之中央部分之內徑及外徑來維持旋轉電機之性能,同時放大形成與第1端構件連結之一端部分之內徑及外徑,可順利進行旋轉電機之組裝。
又,於上述罐封型之旋轉電機中,較理想為上述罐體為碳纖維強化樹脂製。依據上述之構成,罐體為碳纖維強化樹脂製,其剛性高、可使罐體之厚度變小。其結果,可縮小形成定子與轉子之距離,也可提升旋轉電機之效率。
又,於上述罐封型之旋轉電機中,上述第1端構件及上述第2端構件中之至少一方於上述固定部與上述接著部間具有可在軸方向伸縮之伸縮接頭;上述伸縮接頭之兩側之上述固定部與上述接著部間之距離以可變化之方式構成亦可。由於隔離單元與護罩之熱膨脹率存有差異,因此藉由旋轉電機之運轉於兩者施加熱能,則於隔離單元往軸方向拉伸之力量或壓縮之力量會從護罩施加。然而,依據上述構成,隔離單元係從護罩之力量可被伸縮接頭吸收,因此不會產生因熱膨脹而產生之破損。
如上述所述,依據本發明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可確保罐體與第1端構件間之間隙、及罐體與第2端構件間之間隙中之高密封性。因此,可提供可實用纖維強化樹脂製之罐體之旋轉電機。
關於本發明之旋轉電機之實施形態,參閱圖示的同時於下述進行說明。於下述,於所有圖示將同一或相當之要素標示為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參閱圖1至圖5,說明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100。
<旋轉電機之構成>
首先,參閱圖1,進行本實施形態之罐封型旋轉電機100之構成的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100係使用於二元循環發電之汽輪發電機。二元循環發電意指,使用低利用價值約80℃~120℃之溫水(蒸氣)等之低溫之熱來作為能量進行發電。於二元循環發電中,氫氟氯碳化物等之低沸點媒體作為動作媒體使用,此低沸點媒體以從轉子側至定子側不外漏之方式使用於罐封型汽輪發電機。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100之剖面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100主要由第1渦輪部10、第2渦輪部20、以及發電部30構成。第1渦輪部10與第2渦輪部20係隔著發電部30對向配置,基本具有相同構成。第1渦輪部10及第2渦輪部20分別具有葉輪11、21。如圖中箭頭所示,氣化後之低沸點媒體從蒸氣室12、22流入葉輪11、21後往軸方向外側流出,藉此來旋轉葉輪11、21。於本實施形態中,旋轉電機100具有二個渦輪部10、20,但旋轉電機100例如只具有第1渦輪部10構成亦可。進而,發電部30係位於第1渦輪部10與第2渦輪部20間,依據從第1渦輪部10與第2渦輪部20輸入之旋轉運動之能量進行發電。發電部30之詳細如下。
<發電部之構成>
於下述參閱圖2,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發電部30之構成。圖2係本實施形態之發電部30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發電部30具備轉子31、定子32、護罩40、以及隔離單元50。下述依序對該等各構成元件進行說明。
轉子31係於發電部30內部以可旋轉之方式構成之構件。本實施形態之轉子31具有通過內部於軸方向延伸之輸入軸33,於輸入軸33之兩端分別安裝葉輪11、12。根據上述構成,轉子31會伴隨各葉輪11、12的旋轉而旋轉。其它,本實施形態之轉子31具有與一般轉子相同構造。
定子32係固定於轉子31之半徑方向外側之構件。於定子32中伴隨轉子31之旋轉而產生電動勢,藉此進行發電。其它,本實施形態之定子32具有與一般定子相同構造。
護罩40係形成發電部30之外殼之構件。本實施形態之護罩40具有:筒狀部41,位於定子32之半徑方向外側、圓盤狀(又為筒狀)之第1側部42,位於筒狀部41之一端側(紙面左側)、圓盤狀(又為筒狀)之第2側部43,位於筒狀部41之另一端側(紙面右側)。於第1側部42形成有第1開口孔44,於第2側部43形成有第2開口孔45。又,第1開口孔44之直徑形成為較第2開口孔45之直徑大。此外,護罩40係藉由金屬材料形成。
隔離單元50係隔離轉子31與定子32之構成元件。如圖2所示,隔離單元50位於護罩40之半徑方向內側。而且,藉由隔離單元50與護罩40覆蓋定子32整體。換言之,藉由護罩40與隔離單元50形成於內部含有定子32之環狀之空間。隔離單元50的詳細如下。
<隔離單元之構成>
接下來參閱圖2,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隔離單元50。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隔離單元50具備:罐體60、第1端構件70、以及第2端構件80。該等之各構成元件於下述依序進行說明。
<罐體之構成>
罐體60位於轉子31與定子32之間形成筒狀之構件。罐體60之軸方向尺寸較轉子31或定子32之軸方向尺寸大。因此,罐體60之中一端部分61(紙面左側之部分)及另一端部分62(紙面右側之部分)任一者皆位於較轉子31及固定子32更靠軸方向外側。進而,本實施形態之罐體60係藉由纖維強化樹脂(以下稱「FRP」)形成。此外,罐體60藉由FRP形成之優點已進行過說明,若為金屬製之罐體,不會因定子之磁場旋轉而產生能量損耗。
此處,罐體60之厚度係最小值為較理想。其原因在於,若罐體60厚度變小,則轉子31與定子32之距離(氣隙)變小可配置兩者,因而提升發電效率。然而,為了具備必要之強度,必須具有一定以上之厚度。因此,罐體60中尤其是與轉子31與定子32相對向之中央部分63,較理想為,此厚度須為固定,及設定具備必要強度之厚度的最小值。本實施形態之罐體60不單於中央部分63,一端部分61及另一端部分62全以同一厚度之方式形成,但例如針對一端部分61及另一端部分62,此厚度亦可較中央部分63之厚度大或小之方式形成。
又,關於罐體60之內徑,從中央部分63至另一端部分62,內徑以固定之方式形成。進而,於罐體60之中央部分63(另一端部分62)內徑儘可能較小的形成。因為,藉由轉子31與上述中央部分63之距離縮小,轉子31與定子32之距離(氣隙)因而變小。另一方面,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與中央部分63及另一端部分62比較其內徑以較大之方式形成。因為,詳細會於後面說明,因形成於第1端構件70之第1貫通孔71直徑以較大之方式形成。此外,既使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之內徑較大,因較轉子31及定子32更位於軸方向外側,所以不會產生氣隙之問題。
又,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之外徑,以較於護罩40形成之第1開口孔44之直徑小之方式形成。換言之,於護罩40之第1開口孔44之直徑,以較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之外徑大之方式形成。如此的被構成係因組裝旋轉電機100時,因罐體60穿過第1開口孔44。此外,關於旋轉電機100(發電部30)之組裝方法之概要會於後面說明。
又,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之罐體60係為FRP製,作為插入於FRP中之纖維,可採用玻璃纖維或醯胺纖維等。然而,作為插入於FRP中之纖維較理想為碳纖維。即,較理想,罐體係為碳纖維強化樹脂(以下稱「CFRP」)製。CFRP與FRP比較剛性較高,且罐體60之厚度可縮小,又因可提升發電效率。
又,本實施形態之罐體60係可於纖維材料含浸樹脂後呈片狀之預聚物捲撓積層於圓柱狀之芯型,並加熱使其硬化之方式製造。此時,如圖3所示,若在罐體60之中央部分63與一端部分61使用共通預聚物,由於從中央部分63至一端部分61不會切斷纖維而可形成罐體60,因而可提高罐體60之軸方向之強度。又,取代如圖3所示之積層方法係如圖4所示,中央部分63(及另一端部分62)之徑一律以圓筒之方式形成,以從一端部分61附近至一端部分61其它之預聚物呈階梯狀之方式積層亦可。此外,作為片狀預聚物,可將同一方向預聚物與織物預聚物以單獨或組合之方式使用。於本實施形態中從積層的容易度使用片狀之預聚物,但預聚物也可使用膠帶狀之物。藉由膠帶狀之預聚物形成筒狀之構件於芯型中需要些許的捲繞,但卻有著因寬度小易能成形複雜之形狀之優點。
<第1端構件之構成>
第1端構件70位於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側之構件。第1端構件70係藉由金屬材料形成。本實施形態之第1端構件70係所謂的凸緣。又,於第1端構件70中形成貫通軸方向之第1貫通孔71。第1端構件70具有第1固定部72及第1接著部73。
第1固定部72係於凸緣的鍔之部分,具有圓環狀之形狀,且位於護罩40之外側。因第1固定部72之外徑較於護罩40形成之第1開口孔44之直徑以較大之方式形成,因此第1固定部72無法穿過第1開口孔44。又,第1固定部72於護罩40(第1側部42)之外面熔接或藉由螺栓與螺帽來固定。
第1接著部73係於凸緣之管之部分,具有圓筒狀之形狀,且位於護罩40之內側。第1接著部73係外周面形成為剖面圓狀。第1接著部73之半徑方向外側位於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而且,於第1接著部73與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間之間隙填充有樹脂系之接著劑51。接著劑51並未特別限定,但可使用環氧樹脂系接著劑、矽氧系接著劑、酚醛樹脂系接著劑、以及聚醯亞胺系接著劑等。
如上所述,藉由於罐體60與第1端構件70之外周面間之間隙填充接著劑51,接著劑51掩埋FRP製之罐體60之表面之凹凸,因而可密封罐體60與第1端構件70間之間隙。而且,藉由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位於第1接著部73之半徑方向外側配置,進而提升密封性。其原因如下。即,金屬製之第1端構件70之熱膨脹率較CFRP製之罐體60高。因此,若接著劑51於熱硬化時之熱施加於罐體60及第1端構件70,則兩者之間隙會逐漸縮小,接著劑51於罐體60之表面之微細形狀中充分貼合,其結果,藉由接著劑51可確保高密封性。又,接著劑51係被填充於軸方向中具有既定寬度之帶狀中。藉此,可確保更高之密封性的同時,也可提升被接著劑51填充之部分之耐久性。
本實施形態中使用接著劑51作為密封材,但此種情形時,與使用O型環作為密封材之情形是不為相同,因為固定第1端構件70及第2端構件80之狀態中於罐體60必須插入轉子31之組裝上會產生問題。尤其是於本實施形態中,必須考慮罐體60位於第1端構件70之半徑方向外側。具體而言,例如,若於轉子31可通過程度放大第1端構件70,則此伴隨放大罐體60之內徑及外徑,氣隙也增加,可能導致旋轉電機100的性能下降。於此處本實施形態中,縮小上述於罐體60之中央部分63之內徑可抑制縮小氣隙,由此可推知,放大於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之內徑,則可插入轉子31。藉此,旋轉電機100性能不會下降,又可組裝旋轉電機100。
<第2端構件之構成>
第2端構件位於罐體60之另一端部分62側之構件。第2端構件80係藉由金屬材料形成。本實施形態之第2端構件80係所謂的凸緣。又,於第2端構件80中形成貫通軸方向之第2貫通孔81。第2端構件80具有第2固定部82、第2接著部83、以及位於第2固定部82及第2接著部83間之伸縮接頭84。
第2固定部82係於凸緣的鍔之部分,具有圓環狀之形狀,且位於護罩40之內側。因第2固定部82之外徑較於護罩40形成之第1開口孔44之直徑以較小之方式形成,因此第2固定部82(第2端構件80)可穿過第1開口孔44。另一方面,因第2固定部82之外徑較於護罩40形成之第2開口孔45之直徑以較大之方式形成,第2固定部82(第2端構件80)無法穿過第2開口孔45。第2固定部82於護罩40(第2側部43)之外面熔接或藉由螺栓與螺帽來固定。
第2接著部83係於凸緣之管之部分,具有圓筒狀之形狀,且位於護罩40之內側。第2接著部83之外周面形成為剖面圓狀。罐體60之另一端部分62位於第2接著部83之半徑方向外側。關於罐體60之另一端部分62位於第2接著部83之半徑方向外側之效果,與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位於第1接著部73之半徑方向外側之情形相同。而且,於第2接著部83與罐體60之間隙填充有樹脂系之接著劑51,接著劑51係被填充於軸方向中具有既定寬度之帶狀中。關於金屬製之第2端構件80與FRP製之罐體60間之間隙使用接著劑51作為密封材之效果已如上所述。
伸縮接頭84係形成為可於軸方向伸縮之構件。本實施形態之伸縮接頭84係形成為環狀,連接第2固定部82與第2接著部83。伸縮接頭84係將金屬製薄板彎曲形成剖面呈U字型之物。藉由變形此伸縮接頭84於軸方向上伸縮,可改變第2固定部82與第2接著部83之軸方向距離。進一步可說,藉由伸縮接頭84之伸縮,可改變隔離單元50整體之軸方向尺寸。此外,作為伸縮接頭84,並未限定於上述構成,例如除了重復交疊剖面U字形狀之構件方式而呈波紋形狀之物以外,若可於軸方向伸縮則能使用。
藉由第2端構件80具有伸縮接頭84達成其作用效果 如下。即,金屬製之護罩40之熱膨脹率較包含FRP製之罐體60之隔離單元50高,因此旋轉電機100開始運作,傳導熱能於各個構成元件,則將從護罩40至軸方向拉伸之力或壓縮之力施加於隔離單元50。因此,假設無伸縮接頭84之情形時,於接著劑51填充之部分會產生較大的剪切應力,可能導致接著劑51剝離。另一方面,藉由本實施形態,既使對隔離單元50施加向軸方向拉伸之力或壓縮之力,因伸縮接頭84伸長或縮短吸收其力量,因此接著劑51不會剝離。
<組裝方法>
其次,參閱圖5,簡單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發電部30之組裝方法。圖5係本實施形態之發電部之分解圖。如圖5所示,首先,預先製造於護罩40安裝定子32之物、第1端構件70與罐體60與第2端構件80一體成形之隔離單元50、以及包含輸入軸33之轉子31。
之後,將隔離單元50從護罩40之第1開口孔44插入於護罩40之內部。如上所述,於隔離單元50中第1端構件70之第1固定部72以外,因第1開口孔44之直徑較小,可將隔離單元50從第1開口孔44插入於護罩40之內部。之後,第1端構件70之第1固定部72藉由熔接或螺栓與螺帽固定於護罩40(第1側部42)之外面的同時,第2端構件80之第2固定部82藉由熔接或螺栓與螺帽固定於護罩40(第2側部43)之內面。
之後,從第1端構件70之第1貫通孔71插入轉子31, 使轉子31位於罐體60之內側。如上所述,轉子31之外徑係較於第1端構件70形成之第1貫通孔71之直徑小,因此可從第1端構件70之第1貫通孔71插入轉子31。藉由上述操作步驟可組裝發電部30。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即便藉由接著劑51固定罐體與第1端構件70及罐體60與第2端構件80,仍可於罐體60之內側插入轉子31。即,根據本實施形態,為了密封罐體60與第1端構件70之間隙及罐體60與第2端構件80之間隙即便使用接著劑51,仍可順利進行發電部30之組裝,並且也可順利進行旋轉電機100之組裝。
以上係本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100之說明。如上所述,藉由本實施形態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100,使用FRP製之罐體60的同時,也可確實密封與第1端構件70間之間隙及第2端構件80間之間隙,同時可順利進行旋轉電機100之組裝。因此,藉由本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100,可實用FRP製之罐體60。
(第2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關於第2實施形態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200。本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200,係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之形狀與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100之構成不同。關於其它構成基本上為相同。於下列說明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100差異點之罐體60之形狀。
圖6係本實施形態罐體60之剖面圖。如圖6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形成為雙層。一端部分 61中位於內側之內周部64係位於第1接著部73之半徑方向內側,位於外側之外周部65係位於第1接著部73之外側。而且,於第1接著部73與內周部64間、以及第1接著部73與外周部65間填充有接著劑51。此外,本實施形態之罐體60中,藉由於軸方向以纖維材料連接之圓筒狀之構件形成一端部分61之內周部64、中央部分63、以及另一端部分62。此圓筒狀之構件可確保軸方向之高強度,又,因形狀單純可較容易進行製造。而且,此圓筒狀之構件以接著劑51固定於第1端構件70之內側,此時從第1端構件70之外側夾著接著劑51覆蓋片狀之預聚物之方式積層,若加熱硬化,則此覆蓋積層後之預聚物形成為一端部分61之外周部65。
以上係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200。即便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為罐體60之一端部分61之一部(外周部65),但此部分位於第1端構件70之半徑方向外側,該等間隙填充有樹脂系之接著劑51。即,藉由本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200,與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100之情形相同,使用FRP製之罐體60的同時,可確實密封與第1端構件70間之間隙、以及第2端構件80間之間隙,同時可順利進行旋轉電機100之組裝。因此,藉由本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200,可實用FRP製之罐體60。
以上參閱圖示並說明關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但具體的構成並未限定該等實施形態,本發明亦包含未脫離本發明之目的範圍之設計變更。例如於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100、200係為發電機,但本發明亦包含電動機或發電機等之其它旋轉電機。
又,雖於上述說明只有第2端構件80具有伸縮接頭84之情形,但本發明包含第1端構件70及第2端構件80中任一方或雙方亦可構成具有伸縮接頭84。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藉由本發明,因可提供可實用纖維強化樹脂製之罐體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因此有益於旋轉電機之技術領域。
31...轉子
32...定子
40...護罩
44...第1開口孔
50...隔離單元
51...接著劑
60...罐體
61...一端部分
62...另一端部分
63...中央部分
70...第1端構件
71...第1貫通孔
72...第1固定部
73...第1接著部
80...第2端構件
81...第2貫通孔
82...第2固定部
83...第2接著部
84...伸縮接頭
100、200...旋轉電機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之剖面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發電部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罐體之一端部分之放大圖。
圖4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罐體之一端部分之放大圖。
圖5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發電部之分解圖。
圖6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罐體之剖面圖。
30...發電部
31...轉子
32...定子
33...輸入軸
40...護罩
41...筒狀部
42...第1側部
43...第2側部
44...第1開口孔
45...第2開口孔
50...隔離單元
51...接著劑
60...罐體
61...一端部分
62...另一端部分
63...中央部分
70...第1端構件
71...第1貫通孔
72...第1固定部
73...第1接著部
80...第2端構件
81...第2貫通孔
82...第2固定部
83...第2接著部
84...伸縮接頭

Claims (6)

  1. 一種罐封型之旋轉電機,具備從定子隔離轉子之隔離單元,其特徵在於:上述隔離單元,具有:纖維強化樹脂製之罐體,位於上述轉子與上述定子之間,形成為筒狀;金屬製之第1端構件,位於上述罐體之一端部分側;以及金屬製之第2端構件,位於上述罐體之另一端部分側;上述第1端構件及上述第2端構件分別具有用以固定於護罩之圓環狀固定部、及用以與上述罐體接著之圓筒狀接著部;上述罐體之上述一端部分之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第1端構件之上述接著部之半徑方向外側,於該等之間隙填充有樹脂系之接著劑;上述罐體之上述另一端部分之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第2端構件之上述接著部之半徑方向外側,於該等之間隙填充有樹脂系之接著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其中,於上述第1端構件形成有貫通軸方向且直徑較上述轉子之外徑大之貫通孔;以於組裝時能將上述轉子從上述貫通孔插入並配置於上述罐體之內側之方式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其中, 上述罐體之上述一端部分位於較上述轉子及上述定子更靠軸方向外側,內徑及外徑較夾於上述轉子及上述定子間之中央部分更大地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其中,上述罐體為碳纖維強化樹脂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其中,上述第1端構件及上述第2端構件中之至少一方於上述固定部與上述接著部間具有可在軸方向伸縮之伸縮接頭;上述伸縮接頭之兩側之上述固定部與上述接著部間之距離以可變化之方式構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罐封型之旋轉電機,其中,上述第1端構件及上述第2端構件中之至少一方於上述固定部與上述接著部間具有可在軸方向伸縮之伸縮接頭;上述伸縮接頭之兩側之上述固定部與上述接著部間之距離以可變化之方式構成。
TW101109627A 2011-03-23 2012-03-21 Tank type rotary motor TWI520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3848A JP5150743B2 (ja) 2011-03-23 2011-03-23 キャンド型の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0286A TW201240286A (en) 2012-10-01
TWI520466B true TWI520466B (zh) 2016-02-01

Family

ID=46879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9627A TWI520466B (zh) 2011-03-23 2012-03-21 Tank type rotary moto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38081B2 (zh)
JP (1) JP5150743B2 (zh)
TW (1) TWI520466B (zh)
WO (1) WO20121278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2618B (zh) * 2017-12-27 2020-05-01 日商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檢查系統及檢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02141A1 (de) * 2017-02-03 2018-08-0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en Antriebsmaschine und elektrische Antriebsmaschine
DE112021007750T5 (de) * 2021-06-01 2024-04-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tatorkern einer rotierenden elektrischen Maschine, Stator einer rotierenden elektrischen Maschine, rotier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atorkerns einer rotierenden elektrischen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rotierenden elektrischen Maschine
WO2023227662A2 (en) * 2022-05-25 2023-11-30 Trelleborg Sealing Solutions Germany Gmbh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mposite stator slee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43676A (en) * 1960-10-17 1964-08-04 Allis Chalmers Mfg Co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canned pumps
US3128712A (en) * 1961-08-03 1964-04-14 Allis Chalmers Mfg Co Canned motor pump
US3742595A (en) * 1970-12-21 1973-07-03 Smith Corp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ubmersible motor
US4496866A (en) * 1981-01-17 1985-01-2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ubmersible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S57119651A (en) * 1981-01-17 1982-07-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olded type single-phase motor
US4549105A (en) * 1983-01-07 1985-10-2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ubmergible motor including circuit element encased in molded plug
JPS6091836A (ja) * 1983-10-20 1985-05-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水中モ−トル
US4780953A (en) * 1985-09-19 1988-11-01 The Marley-Wylain Company Method of assembling a submersible electric motor
JPH06105501A (ja) 1992-09-18 1994-04-15 Mayekawa Mfg Co Ltd キャンドモータのキャン封止構造
JP2002165411A (ja) * 2000-11-21 2002-06-07 Nissan Motor Co Ltd モータまたは発電機
JP2005006362A (ja) * 2003-06-09 2005-01-06 Tamagawa Seiki Co Ltd モータ構造
JP4435556B2 (ja) * 2003-12-18 2010-03-17 東芝産業機器製造株式会社 キャンドモータ
JP2010213412A (ja) * 2009-03-09 2010-09-24 Honda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
JP2010273539A (ja) * 2010-07-16 2010-12-02 Nsk Ltd ダイレクトドライブモー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2618B (zh) * 2017-12-27 2020-05-01 日商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檢查系統及檢查方法
US10732078B2 (en) 2017-12-27 2020-08-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spection system and inspect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50743B2 (ja) 2013-02-27
WO2012127866A1 (ja) 2012-09-27
US9438081B2 (en) 2016-09-06
JP2012200117A (ja) 2012-10-18
TW201240286A (en) 2012-10-01
US20140054992A1 (en) 201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20046B2 (ja) 磁石保持構造を備えた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動機
JP6817275B2 (ja) 冷却機能を備える回転子
JP6603737B2 (ja) 電気駆動機械を製造する方法、電気駆動機械、及び、自動車両
TWI520466B (zh) Tank type rotary motor
JP2006238531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構造およ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US8456048B2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a segmented stator assembly
JP2008245504A (ja) 電機子コア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機子コア
US6963151B2 (en) Composite lamina arrangement for canning of motors
US20120032547A1 (en) Magnet ring of a multi-pole generator for a wind turbine
JP2007104878A (ja) ステータコア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EP2073353B1 (en) Ro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motor
WO2018167869A1 (ja) 回転体、電動コンプレッサおよびタービン発電機
JP2008245503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圧縮機
JP2008029153A (ja) 高回転モータ用ロータ
JP2005312250A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の磁石固定方法
JP2017195695A (ja)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ロータ
JP6607766B2 (ja) 液封式電動機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スリーブ付き電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6079083B2 (ja) ターボ分子ポンプおよびスペーサ
JP2024517129A (ja) 回転子
US20150171718A1 (en) Manufacturing a generator rotor
JP4993177B2 (ja) 電機子、電機子の製造方法、コアレスモ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発電機
CN114070005A (zh) 一种具有自散热功能的磁性齿轮
JP5193114B2 (ja)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WO2019162754A1 (en) Solar-actuated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13066305A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ー型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