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8499B -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半導體裝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半導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8499B
TWI518499B TW102110398A TW102110398A TWI518499B TW I518499 B TWI518499 B TW I518499B TW 102110398 A TW102110398 A TW 102110398A TW 102110398 A TW102110398 A TW 102110398A TW I518499 B TWI518499 B TW I5184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mount
unit
function
execut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0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1041A (zh
Inventor
木村哲郎
柴田章博
金井達德
外山春彥
藤崎浩一
瀨川淳一
春木洋美
樽家昌也
白井智
城田祐介
Original Assignee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1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1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8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84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 G06F9/4893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taking into account power or heat criteri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2Monitoring battery levels, e.g. power saving mode being initiated when battery voltage goes below a certain lev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半導體裝置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2年3月23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2-066990號及2013年3月15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3-053796號且主張該等申請案之權利;該等申請案之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大體上係關於一種控制裝置、一種控制方法、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及一種半導體裝置。
在過去,已知一種藉由附屬地使用由一發電機(其將自然能量轉換為電力)所產生之電力進行操作之系統。已知一種僅在一任務處理所需之一能量數量可藉由一輔助電力供應單元(其儲存由一發電機所產生之電力)確保時在此一系統中操作該任務處理之一技術。
然而,在習知技術中,因為完全不考慮一系統直至完成一任務處理所需之除該任務處理所需之電力外之電力(例如,在一記憶體或類似物中消耗之電力),所以亦存在電力供應將在任務處理中間損失之擔憂。
實施例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控制裝置、一種控制方法、一種電 腦程式產品及一種半導體裝置,其等能夠防止在一目標裝置之操作中間之電力供應損耗。
根據一實施例,一種用於控制一目標裝置之控制裝置包含一估計單元及一發出單元。該估計單元經組態以估計包含該目標裝置及該控制裝置之整個系統直至該目標裝置完成根據針對該目標裝置之一執行請求來執行所請求之其功能所需之一第二能量數量。該發出單元經組態以在接收該執行請求之一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該第二能量數量時發出用於引起該目標裝置根據該執行請求來執行其功能之一控制命令。
根據如上描述之控制裝置,可防止在一裝置之操作中間之電力供應損耗。
10‧‧‧電力供應單元
11‧‧‧能量轉換單元
12‧‧‧電儲存單元
13‧‧‧能量供應單元
20‧‧‧目標裝置
30‧‧‧使用者程序
40‧‧‧裝置存取控制單元
41‧‧‧偵測單元
42‧‧‧估計單元
43‧‧‧發出單元/輸出單元
50‧‧‧第一記憶體單元
60‧‧‧裝置驅動程式
70‧‧‧第二記憶體單元
100‧‧‧系統
200‧‧‧系統
400‧‧‧裝置存取控制單元
430‧‧‧發出單元
Ec‧‧‧電儲存單元之電儲存數量
Ec2‧‧‧第一能量數量/電儲存單元之電儲存數量
Ed‧‧‧第三能量數量
Edr‧‧‧能量數量
Pm‧‧‧預定設定電力
Td‧‧‧執行時間長度
圖1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系統之一功能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圖2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儲存於一第一記憶體單元中之資料之一實例之一圖;圖3係圖解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一裝置存取控制單元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4係用於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一判定程序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圖5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裝置存取控制單元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6係用於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之一第二判定程序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圖7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裝置存取控制單元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 圖8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四實施例之一系統之一功能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圖9係圖解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一裝置存取控制單元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10係圖解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一裝置存取控制單元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11係圖解說明根據一修改實例之一裝置存取控制單元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12係圖解說明根據一修改實例之一系統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圖13係圖解說明根據一修改實例之一系統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及圖14係示意性地圖解說明根據一修改實例之一第一電力數量隨時間之一變化之一圖。
在下文中,將參考隨附圖式詳細描述多種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圖1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系統100之一功能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如圖1中所圖解說明,系統100包含一電力供應單元10、複數個目標裝置20、一使用者程序30、一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一第一記憶體單元50及一對一對應於複數個裝置20之複數個裝置驅動程式60。此外,系統可經組態使得一裝置驅動程式60對應於複數個裝置。
電力供應單元10係供應至系統100之一電力供應源。電力供應單元10包含一能量轉換單元11及一電儲存單元12。能量轉換單元11將除電之外之能量(其接收自電力供應單元10外部)轉換為電能(電力)。能 量轉換單元11包含(例如)一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面板)、藉由接收一電磁波而產生電之一無線電或類似物;然而,實施例並不限於此。再者,電儲存單元12儲存藉由能量轉換單元11轉換至之電能(電力)。電儲存單元12可包含(例如)一電池、一電容器或類似物。在第一實施例中,電儲存單元12藉由一電容器進行組態。
裝置20係經供應具有來自電力供應單元10之電力之一裝置。裝置20可包含(例如)一NAND型快閃記憶體、諸如一DVD(數位光碟)磁碟機之一磁碟機、一USB記憶體或類似物。裝置20可嵌入於系統100中,或可如同一USB記憶體或類似物般連接至系統100(在系統100外部)。
使用者程序30係藉由系統100之一CPU執行之一應用程式。使用者程序30請求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執行多種類型之處理。例如,使用者程序30將用於請求裝置20執行其功能之一執行請求傳輸至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
當自使用者程序30接收一執行請求時,且當滿足一預定條件時,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發出用於引起裝置執行其功能之一控制命令至對應於相關裝置之裝置驅動程式60。另一方面,若未滿足預定條件,則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將指示引起裝置執行其功能之不可能性之一錯誤通知輸出至使用者程序30作為對執行請求之一回應。隨後將對此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中所圖解說明,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包含一偵測單元41、一估計單元42及一發出單元43。偵測單元41量測電力供應單元10可供應之一第一能量數量。在第一實施例中,偵測單元41量測儲存於電儲存單元12中之電力數量作為第一能量數量,但並不限於此。例如,偵測單元41可將最近由能量轉換單元11轉換之電能數量(電力數量)之一平均值納入考量而量測第一能量數量。
估計單元42估計一第二能量數量,其係在整個系統100中直至裝置20完成根據相對於裝置20作出之一執行請求來執行所請求之其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更明確言之,此係如下。本文中,第一記憶體單元50以一相關聯方式在其中儲存以下各者:識別資訊,其用於識別裝置20之功能;一第三能量數量,其係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及一執行時間長度,裝置20執行功能達該執行時間長度。在圖2之一實例中,第一記憶體單元50在其中儲存一或多筆對應資訊,其中用於識別裝置20之一裝置名稱、識別資訊、一第三能量數量及一執行時間長度彼此相關聯。在圖2之實例中,作為一實例,圖解說明對應於一NAND讀取操作(讀取)及一NAND寫入操作(寫入)之各者之一第三能量數量及一執行時間長度;然而,實施例並不限於此。同時,在圖2中之NAND讀取操作及NAND寫入操作之資訊中,儲存讀取/寫入對應於一NAND裝置之一頁之資料所需(執行一功能之單元所需)之時間及能量數量。因此,為了判定針對NAND裝置之一功能之時間及能量數量,藉由基於作為一執行請求之一參數而接收之資訊計算讀取或寫入資料之數量及判定其所對應之頁數來計算一實際能量數量。例如,若一頁係2千位元組且作為一裝置讀取請求之一資料大小係8千位元組,則因讀出對應於四頁之資料,所以能量數量可被估計為40 nWs且讀取時間可被估計為120 ns。在圖2之實例中,一第三能量數量被定義為裝置20之一功能之一執行單元所需之能量數量且一執行時間長度被定義為裝置20之一執行單元所需之時間;然而,實施例並不限於此。例如,一第三能量數量可被定義為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所需之能量總量,且一執行時間長度可被定義為自開始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之總時間。在下文中,為便於描述,假定第一記憶體單元50以一相關聯方式在其中儲存以下各者:識別資訊;及一第三能量數量,其係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總量;及一執行時間長度,裝置20執 行功能達該執行時間長度。
估計單元42自第一記憶體單元50讀取一第三能量數量及一執行時間長度(其等對應於用於識別由一執行請求所請求之裝置之功能之識別資訊),且藉由使用讀取執行時間長度及讀取第三能量數量估計一第二能量數量。更明確言之,估計單元42自一第四能量數量及讀取自第一記憶體單元50之第三能量數量之總和估計一第二能量數量。本文中,第四能量數量係藉由將一設定電力(其係欲先設定為除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電力外之系統100所需電力)與讀取自第一記憶體單元50之一執行時間長度相乘而獲得之一能量數量。設定電力可被設定為(例如)藉由添加一CPU、一記憶體或類似物之電力或裝置20在一備用狀態中所消耗之電力及亦考量一定程度之裕度而獲得之一值。簡而言之,設定電力可被視為除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所需之電力以外之系統100中所需電力。
再參考圖1,將繼續描述。當自使用者程序30接收一執行請求時,且當第一能量數量大於第二能量數量時,發出單元43發出用於引起裝置20根據所接收之執行請求來執行功能之一控制命令至對應於裝置20之裝置驅動程式60。在第一實施例中,當第一能量數量大於第二能量數量時,發出單元43發出所接收之執行請求至裝置驅動程式60。即,在此實例中之控制命令係所接收之執行請求本身。然而,控制命令之一類型並不限於此,而係任選的。當接收控制命令時,裝置驅動程式60執行用於引起裝置20執行功能之一控制。在第一實施例中,當自發出單元43接收執行請求時,裝置驅動程式60執行用於引起對應裝置20執行功能之一控制。另一方面,當第一能量數量小於第二能量數量時,發出單元43發出一錯誤通知至使用者程序30作為對所接收之執行請求之一回應,而不發出用於引起裝置20根據所接收之執行請求來執行功能之一控制命令至裝置驅動程式60。
同時,藉由發出單元43發出之控制命令可係任意一者,只要該控制命令引起裝置20執行功能。例如,發出單元43可經組態以具有裝置驅動程式60之一功能。在此情況中,發出單元43發出用於引起裝置20執行功能之一電信號至裝置20作為控制命令。簡而言之,發出單元43可係任意一者,只要其在接收執行請求之時間點第一能量數量大於第二能量數量時發出一控制命令以引起裝置根據執行請求來執行功能。
本文中,除上述電力供應單元10及裝置20之外,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系統100之一硬體組態包含具有一CPU(中央處理單元)、一ROM、一RAM及類似物之一電腦裝置。上文描述之使用者程序30、偵測單元41、估計單元42、發出單元43及裝置驅動程式60之各自功能係藉由CPU憑藉開發及執行儲存於ROM中之程式或RAM上之類似物加以實施。即,在此實例中,能夠實施上文描述之偵測單元41、估計單元42及發出單元43之各自功能之一電腦裝置(包含於系統100中之電腦裝置)可亦被視為對應於本發明之「控制裝置」。此外,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且例如,偵測單元41、估計單元42、發出單元43及裝置驅動程式60之功能之至少一部分亦可藉由一分離電路(硬體)加以實施。例如,偵測單元41、估計單元42、發出單元43之各者亦可藉由一硬體電路進行組態。即,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亦可藉由一硬體電路組態。在此情況中,藉由一硬體電路組態之裝置存取控制單元(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亦可被視為對應於本發明之「控制裝置」。
接著,將參考圖3描述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之一操作之一實例。圖3係圖解說明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如圖3中所圖解說明,當自使用者程序30接收一執行請求(在步驟S1中為是)時,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執行一判定程序(步驟S2)。在下文中,將參考圖4詳細描述判定程序。圖4係用於描述判定程序之一示意圖。
當自使用者程序30接收一執行請求(在步驟S1中為是)時,發出單元43請求偵測單元41量測第一能量數量。當接收請求時,偵測單元41量測在此時間點電儲存單元12之一電儲存數量Ec作為第一能量數量且將所量測之第一能量數量通知給發出單元43。為便於描述,將藉由「第一能量數量Ec」表示通知給發出單元43之第一能量數量。
再者,發出單元43請求估計單元42估計第二能量數量,其係整個系統100自開始直至完成根據所接收之執行請求來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在此實例中,發出單元43藉由傳送指定裝置20之一請求功能之資訊而作出估計第二能量數量之一請求(例如,其可係執行請求本身)。當接收請求時,估計單元42自第一記憶體單元50讀取對應於識別藉由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一第三能量數量Ed及一執行時間長度Td。接著,估計單元42藉由將一預定設定電力Pm與讀取自第一記憶體單元50之執行時間長度Td相乘而判定一第四能量數量(=Pm×Td),估計所判定之第四能量數量及第三能量數量之總和作為一第二能量數量(=Pm×Td+Ed),且將所估計之第二能量數量通知給發出單元43。為便於描述,將藉由「第二能量數量E2」表示自估計單元42通知給發出單元43之第二能量數量。
發出單元43比較自偵測單元41通知之第一能量數量Ec與自估計單元42通知之第二能量數量E2(=Pm×Td+Ed),且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是否大於第二能量數量E2。以上係判定程序之內容。
再參考圖3,將繼續描述。作為判定程序之一結果,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大於第二能量數量E2(在步驟S3中為是)時,發出單元43發出所接收之執行請求至裝置驅動程式60(步驟S4)。另一方面,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小於第二能量數量E2(在步驟S3中為否)時,發出單元43發出一錯誤通知至使用者程序30作為對所接收之執行請求之一回應,而不發出所接收之執行請求至裝置驅動程式60(步驟S5)。
如上描述,在第一實施例中,當自使用者程序30接收一執行請求時,發出單元43比較在接收執行請求之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Ec與在整個系統100中直至目標裝置20完成根據相對於裝置20作出之執行請求來執行所請求之其功能所需之第二能量數量E2。當第一能量數量Ec大於第二能量數量E2時,發出單元43發出用於引起裝置執行功能之一控制命令(在此實施例中,執行請求本身)。另一方面,當第一能量數量Ec小於第二能量數量E2時,發出單元43並不發出用於引起裝置執行功能之一控制命令。因此,必然可防止在裝置之功能執行中間之電力供應損耗。
作為上述判定程序之一結果,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等於第二能量數量E2時,發出單元43可發出所接收之執行請求至裝置驅動程式60或可發出一錯誤通知至使用者程序30。待使用之組態類型可根據設計條件而視情況改變。
第二實施例
一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第二實施例在開始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之後之一第一時間點估計一第五能量數量(其係整個系統100自第一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一請求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比較在第一時間點之一第一能量數量與第五能量數量,且根據比較結果執行一控制。在下文中,將詳細給出其之一描述。此外,將藉由相同參考符號表示與第一實施例之一重疊且將不會適當地作出其之一描述。
將參考圖5描述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之一操作之一實例。圖5係用於描述在開始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之後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
如圖5中所圖解說明,當判定達到一第一時間點(在步驟S11中為是)時,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執行一第二判定程序。設定第一時間點 之一方法係任選的。例如,可將藉由一計時器量測之一時間達到一預定時間之時間點設定為第一時間點,可將電儲存單元12之一電儲存數量小於一預定臨限值之時間設定為第一時間點或可將藉由將來自使用者程序30之多種請求通知給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而將一控制傳送至一OS之時間點設定為第一時間點。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具有偵測是否達到第一時間點之一功能。在此實例中,發出單元43具有偵測是否達到第一時間點之一功能;然而,實施例並不限於此。
接著,將參考圖6詳細描述第二判定程序。圖6係用於描述第二判定程序之一示意圖。當判定達到第一時間點(在步驟S11中為是)時,發出單元43請求偵測單元41量測第一能量數量。當接收請求時,偵測單元41量測在此時間點電儲存單元12之一電儲存數量Ec2作為第一能量數量且將所量測之第一能量數量通知給發出單元43。為便於描述,將藉由「第一能量數量Ec2」表示通知給發出電源43之第一能量數量。
此外,發出單元43請求估計單元42估計整個系統100自第一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一第五能量數量。在此實例中,發出單元43將指示自接收來自使用者程序30之一執行請求之時間點至第一時間點之一經過時間t之時間資訊傳輸至估計單元42,且請求估計單元42估計第五能量數量。當接收請求時,估計單元42藉由使用一第三能量數量及一執行時間長度Td(其等對應於識別當前藉由裝置20執行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以及經過時間t而估計第五能量數量。更明確言之,此係如下。
在第二實施例中,針對一記憶體(未圖解說明)中之各裝置20儲存圖解說明直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功能之剩餘時間與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之間之一關係之一表。估計單元42藉由自讀取自第一記憶體單元50之執行時間長度Td減去經過時間t而判定直至完成執行 裝置20之功能之剩餘時間Td-t,且自對應於相關裝置20之表讀取對應於所判定之剩餘時間之一能量數量。讀取能量數量係執行裝置20之功能自第一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剩餘能量數量Edr。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在一記憶體(未圖解說明)中儲存圖解說明直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之剩餘時間與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之間之一關係之一表;然而,實施例並不限於此。例如,在另一組態中,可將用於判定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相對於直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功能之剩餘時間所需之剩餘能量數量Edr之一計算方程式儲存於一記憶體中。在此組態中,估計單元42可藉由使用讀取自記憶體之計算方程式判定對應於直至執行完成裝置20之一功能之剩餘時間Td-t之能量數量Edr。
此外,估計單元42藉由將直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功能之剩餘時間Td-t與一預定設定電力Pm相乘而除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自第一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外之計算系統100所需之一能量數量(=Pm×(Td-t)+Edr)。接著,估計單元42估計所計算之能量數量及上述能量數量Edr之總和作為第五能量數量,且將所估計之第五能量數量通知給發出單元43。為便於描述,將藉由「第五能量數量E5」表示自估計單元42通知給發出單元43之第五能量數量。
估計單元43比較自偵測單元41通知之第一能量數量Ec2與自估計單元42通知之第五能量數量E5(=Pm×(Td-t)+Edr),且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2是否大於第五能量數量E5。以上係第二判定程序之內容。
再參考圖5,將繼續描述。作為第二判定程序之一結果,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2大於第五能量數量E5(在步驟S13中為是)時,程序結束。即,繼續執行裝置20之功能。另一方面,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2小於第五能量數量E5(在步驟S13中為否)時,發出單元43執行用於減少系統100之電力消耗之一控制同時引起裝置20繼續執行功能(步驟 S14)。例如,發出單元43可執行用於抑制CPU之電力消耗之一控制。作為一實例,發出單元43可藉由使用DVFS或類似物降低CPU之處理速度。或者,發出單元43可引起CPU改變為一閒置狀態(不執行程序之狀態),且可執行一控制使得一閒置狀態持續一預定時間週期。又或者,發出單元43可執行用於對未經請求來執行其功能之裝置20當中可停止其電力供應之裝置20(例如,液晶背光及類似物)停止電力供應之一控制。
如上描述,在第二實施例中,當在開始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之後達到上述第一時間點時,比較在第一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Ec2與整個系統100自第一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第五能量數量E5。當第一能量數量Ec2小於第五能量數量E5時,執行用於減少系統100之電力消耗之一控制同時引起裝置20繼續執行功能。因此,例如,在與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分離之一操作中,即使當整個系統100直至完成執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因CPU之計算量突然增加而大於在接收執行請求之時間點所估計之值時,亦可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在執行裝置20之功能中間之電力供應損耗。
第三實施例
一第三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在開始執行裝置20(在下文中,稱為「第一裝置」)之一功能之後,當接收用於請求不同於第一裝置20之另一裝置20(在下文中,稱為「第二裝置20」)執行其功能之一執行請求(在下文中,稱為「第二執行請求」)時,估計一第六能量數量(其係整個系統100自接收第二執行請求之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及第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比較第六能量數量與在接收第二執行請求之時間點之一第一能量數量,且執行根據比較結果之一控制。在下文中,將詳細給出其之一描述。此外,將藉由相同參考符號表示與上述各自實施例之一重疊且將不會適當地 提供其之一描述。
將參考圖7描述根據第三實施例之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之一操作之一實例。圖7係用於描述在開始執行第一裝置20之一功能之後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如圖7中所圖解說明,當自使用者程序30接收第二執行請求(在步驟S21中為是)時,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執行一第三判定程序(步驟S22)。在下文中,將詳細描述第三判定程序之內容。
當自使用者程序30接收第二執行請求(在步驟S21中為是)時,發出單元43請求偵測單元41量測第一能量數量。當接收請求時,偵測單元41量測在此時間點電儲存單元12之一電儲存數量Ec3作為第一能量數量且將所量測之第一能量數量通知給發出單元43。為便於描述,將藉由「第一能量數量Ec3」表示通知給發出單元43之第一能量數量。
此外,發出單元43請求估計單元42估計整個系統100自接收第二執行請求之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及第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一第六能量數量。在此實例中,發出單元43將指定由第二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資訊及指示自接收用於請求第一裝置20執行功能之執行請求之時間點至接收第二執行請求之時間點之一經過時間t2之時間資訊傳輸至估計單元42,且請求估計單元42估計第六能量數量。當接收請求時,估計單元42藉由使用以下各者來估計第六能量數量:對應於識別由用於請求第一裝置20執行功能之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一執行時間長度Td及一第三能量數量;一經過時間t2;及對應於識別藉由第二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一第三能量數量及一執行時間長度Td。更明確言之,此係如下。在下文中,將藉由Ed1表示對應於識別由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第三能量數量,將藉由Td1表示對應於識別由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執行時間長度,將藉由Ed2表示對應於識別由第二執 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第三能量數量,且將藉由Td2表示對應於識別由第二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執行時間長度。
如在第二實施例中,估計單元42判定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之一功能之剩餘時間(Td1-t2),且自對應於第一裝置20之一表讀取對應於所判定之剩餘時間之一能量數量。更明確言之,估計單元42藉由自第一記憶體單元50讀取對應於識別由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藉由第一裝置20執行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執行時間長度Td1及自讀取執行時間長度Td1減去經過時間t2而判定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之一功能之剩餘時間(Td1-t2)。接著,估計單元42自對應於第一裝置20之一表讀取對應於經判定之剩餘時間之一能量數量。所讀取之能量數量係執行第一裝置20之一功能自接收第二執行請求之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剩餘能量數量Ed1r。
此外,如在第一實施例中,估計單元42自第一記憶體單元50讀取對應於執行第二裝置20之一功能之第三能量數量Ed2及執行時間長度Td2。
此外,在第三實施例中,估計單元42比較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之一功能之剩餘時間(Td1-t2)與對應於識別由第二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執行時間長度Td2。當建立Td1-t2>Td2之關係時,估計單元42藉由將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之一功能之剩餘時間(Td1-t2)與一預定設定電力Pm相乘而判定除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外之系統100所需之一能量數量(=Pm×(Td1-t2))。接著,估計單元42估計上文判定之能量數量(=Pm×(Td1-t2))、執行第一裝置20之一功能所需之剩餘能量數量Ed1r及對應於識別由第二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第三能量數量Ed2之總和(=Pm×(Td1-t2)+Ed1r+Ed2)作為第六能量數量。
另一方面,當建立Td1-t2<Td2之關係時,估計單元42藉由將對應於識別由第二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執行時間長度Td2與設定電力Pm相乘而判定除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外之系統100所需之一能量數量(=Pm×Td2)。接著,估計單元42估計上文所判定之能量數量(=Pm×Td2)、執行第一裝置20之一功能所需之剩餘能量數量Ed1r及對應於識別由第二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第三能量數量Ed2之總和(=Pm×Td2+Ed1r+Ed2)作為第六能量數量。
估計單元42將上文估計之第六能量數量通知給發出單元43。為便於描述,將藉由「第六能量數量E6」表示自估計單元42通知給發出單元43之第六能量數量。
發出單元43比較自偵測單元41通知之第一能量數量Ec3與自估計單元42通知之第六能量數量E6,且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3是否大於第六能量數量E6。上文係第三判定程序之內容。
再參考圖7,將繼續描述。作為第三判定程序之一結果,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3大於第六能量數量E6(在步驟S23中為是)時,發出單元43發出用於引起第二裝置20執行功能之一控制命令(在此實例中係所接收之第二執行請求本身)至對應於第二裝置20之裝置驅動程式60(步驟S24)。另一方面,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3小於第六能量數量E6(在步驟S23中為否)時,發出單元43發出一錯誤通知至使用者程序30作為對第二執行請求之一回應,而不發出用於引起第二裝置20執行功能之一控制命令至裝置驅動程式60(步驟S25)。
如上描述,在第三實施例中,在開始執行第一裝置20之一功能之後,當接收用於請求第二裝置20執行一功能之第二執行請求時,發出單元43比較在接收第二執行請求之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Ec3與整個系統100自接收第二執行請求之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及第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第六能量數量E6。當第一能量數量Ec3大於 第六能量數量E6時,發出單元43發出用於引起第二裝置20執行功能之一第二控制命令(在此實例中係第二執行請求本身)。另一方面,當第一能量數量Ec3小於第六能量數量E6時,發出單元43不發出第二控制命令至對應於第二裝置20之裝置驅動程式60。因此,必然可防止在執行裝置20之功能中間之電力供應損耗。
第四實施例
一第四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當判定無法引起裝置20根據接收自使用者程序30之一執行請求而執行一功能時(例如,當建立第一能量數量Ec<第二能量數量E2時),一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執行用於保持所接收之執行請求之一控制。在下文中,將詳細給出其之一描述。在下文中,將主要描述與第一實施例之一差異,將藉由相同參考符號表示與第一實施例之一重疊且將不再適當地提供其之一描述。
圖8係圖解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一系統200之一功能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如圖8中所圖解說明,系統200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其進一步包含能夠儲存來自使用者程序30之一執行請求之一第二記憶體單元70。再者,除在第一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功能之外,在一預定情況中,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之一發出單元430執行用於將接收自使用者程序30之一執行請求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一控制。
接著,將參考圖9描述根據第四實施例之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之一操作之一實例。圖9係圖解說明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步驟S1至步驟S3及步驟S5之內容與圖3之實例中之步驟S1至步驟S3及步驟S5之內容相同,且因此將不提供其之一詳細描述。第四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作為上述判定程序之一結果,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小於第二能量數量E2(步驟S3中為否)時,發出單元430執行用於將接收自使用者程序30之一執行請 求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一控制(步驟S6)。
接著,在將來自使用者程序30之執行請求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後之一第二時間點,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估計整個系統200直至完成根據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執行請求來執行裝置20之一功能所需之第二能量數量,比較第二能量數量與在第二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且執行根據比較結果之一控制。在下文中,將詳細給出其之一描述。圖10係用於描述在將來自使用者程序30之執行請求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後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
如圖10中所圖解說明,當判定達到一第二時間點(在步驟S31中為是)時,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執行一判定程序(步驟S32)。此外,設定第二時間點之一方法係任選的。例如,可將藉由一計時器量測之一時間達到一預定時間之時間點設定為第二時間點,可將電儲存單元12之一電儲存數量大於一預定臨限值之時間設定為第二時間點,或可將接收一事件(諸如一中斷)之時間點設定為第二時間點。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具有偵測是否達到第二時間點之一功能。在此實例中,發出單元430具有偵測是否達到第二時間點之一功能;然而,實施例並不限於此。
步驟S32中之一判定程序之內容基本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之判定程序之內容。當判定達到第二時間點(在步驟S31中為是)時,發出單元430請求偵測單元41量測第一能量數量。當接收請求時,偵測單元41量測在此時間點之電儲存單元12之一電儲存數量Ec作為第一能量數量且將所量測之第一能量數量通知給發出單元430。為便於描述,將藉由「第一能量數量Ec」表示通知給發出單元430之第一能量數量。
此外,發出單元430請求估計單元42估計第二能量數量,其係整 個系統200直至完成根據執行請求來執行裝置20之一請求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在此實例中,發出單元430藉由傳送指定由儲存於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資訊而作出估計第二能量數量之一請求(例如,其可係執行請求本身)。當接收請求時,估計單元42自第一記憶體單元50讀取一第三能量數量Ed及一執行時間長度Td(其等對應於識別由儲存於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接著,估計單元42藉由將一預定設定電力Pm與讀取自第一記憶體單元50之執行時間長度Td相乘而判定一第四能量數量(=Pm×Td),估計經判定之第四能量數量及第三能量數量Ed之總和作為一第二能量數量(=Pm×Td+Ed),且將所估計之第二能量數量通知給發出單元430。為便於描述,將藉由「第二能量數量E2」表示自估計單元42通知給發出單元430之第二能量數量。
發出單元430比較自偵測單元41通知之第一能量數量Ec與自估計單元42通知之第二能量數量E2(=Pm×Td+Ed),且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是否大於第二能量數量E2。上文係步驟S33中之一判定程序之內容。
再參考圖10,將繼續描述。作為判定程序之一結果,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大於第二能量數量E2(在步驟S33中為是)時,發出單元430發出儲存於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一執行請求至裝置驅動程式60(步驟S34),且自第二記憶體單元70刪除執行請求。另一方面,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小於第二能量數量E2(在步驟S33中為否)時,發出單元430執行用於保持執行請求之一控制(步驟S35)。更明確言之,發出單元430執行用於將儲存於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一執行請求留存於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一控制而不發出該執行請求至裝置驅動程式60。
如上描述,在第四實施例中,當自使用者程序30接收一執行請 求時,發出單元430比較在接收執行請求之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Ec與整個系統200直至完成執行由執行請求所請求之裝置20之一功能所需之第二能量數量E2。當第一能量數量Ec小於第二能量數量E2時,發出單元430將所接收之執行請求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而不發出一錯誤通知至使用者程序30。此後,在一第二時間點,發出單元430比較在第二時間點之一第一能量數量Ec與整個系統200直至完成執行由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執行請求所請求之裝置20之一功能所需之第二能量數量E2。當第一能量數量Ec大於第二能量數量E2時,發出單元430發出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執行請求至裝置驅動程式60。另一方面,當第一能量數量Ec小於第二能量數量E2時,發出單元430保持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執行請求,而不發出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執行請求至裝置驅動程式60。即,保持執行請求直至可執行由來自使用者程序30之執行請求所請求之功能。因此,使用者程序30僅可發出執行請求一次。因此,必然可防止在執行裝置20之功能中間之電力供應損耗。
第四實施例之修改實例
在上述第二時間點,當另一裝置20(為便於描述,稱為「第一裝置20」)獨立於經請求以根據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一執行請求來執行一功能之裝置20(為便於描述,稱為「第二裝置20」)而執行其功能時,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可估計整個系統200自第二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及第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比較所估計之能量數量與在第二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且執行根據比較結果之一控制。在此實例中,因為第二時間點可被視為第三實施例中之「接收第二執行請求之時間點」,所以整個系統自第二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及第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亦可被視為第三實施例中之第六能量數量。在下文中,將整個系統自第二時間點直 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及第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能量數量稱為「第六能量數量」。
圖11係用於描述在將來自使用者程序30之執行請求寫入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後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之一操作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如圖11中所圖解說明,當判定達到第二時間點(在步驟S41中為是)時,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0執行一第三判定程序(步驟S42)。步驟S42中之第三判定程序之內容基本上相同於第三實施例中之第三判定程序之內容。
當判定達到第二時間點(在步驟S41中為是)時,發出單元430請求偵測單元41量測第一能量數量。當接收請求時,偵測單元41量測在此時間點之電儲存單元12之一電儲存數量Ec3作為第一能量數量且將所量測之第一能量數量通知給發出單元430。為便於描述,將藉由「第一能量數量Ec3」表示通知給發出單元430之第一能量數量。
此外,發出單元430請求估計單元42估計整個系統200自達到第二時間點(其可被視為接收第二執行請求之時間點)之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第一裝置20及第二裝置20之功能所需之一第六能量數量。在此實例中,發出單元430將指定由儲存於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執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資訊(例如,其可係儲存於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執行請求本身)及指示自接收用於請求第一裝置20執行功能之一執行請求之時間點至第二時間點之一經過時間t2之時間資訊傳輸至估計單元42,且請求估計單元42估計第六能量數量。
當自發出單元430接收請求時,估計單元42藉由使用以下各者估計第六能量數量:對應於識別由第一裝置20執行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一執行時間長度Td及一第三能量數量;一經過時間t2;及對應於識別由第二裝置20執行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之一執行時間長度Td及一第三能量數量。此內容與上述第三實施例中之內容相同,將不再重複其 之一詳細描述。接著,估計單元42將所估計之第六能量數量通知給發出單元430。為便於描述,將藉由「第六能量數量E6」表示自估計單元42通知給發出單元430之第六能量數量。
發出單元430比較自偵測單元41通知之第一能量數量Ec3與自估計單元42通知之第六能量數量E6,且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3是否大於第六能量數量E6。上文係第三判定程序之內容。
再參考圖11,將繼續描述。作為第三判定程序之一結果,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3大於第六能量數量E6(在步驟S43中為是)時,發出單元430發出儲存於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一執行請求至裝置驅動程式60(步驟S44),且自第二記憶體單元70刪除執行請求。另一方面,當判定第一能量數量Ec3小於第六能量數量E6(在步驟S43中為否)時,發出單元430執行用於保持執行請求之一控制(步驟S45)。更明確言之,發出單元430執行用於將儲存於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一執行請求留存於第二記憶體單元70中之一控制而不發出該執行請求至裝置驅動程式60。
下文將描述上述實施例之一應用之一實例。當並非輔助使用而是主要使用自除電外之能量轉換之電能時,存在當系統之電力消耗大於電產生數量時將損失電力供應之一擔憂。因此,必須在電力供應損耗之前穩定地停止系統。在此情況中,當一記憶體係非揮發性記憶體時,僅藉由一CPU及一記憶體執行且並不涉及執行一裝置之一功能之一處理任務(諸如計算)之狀態可在電力供應損耗之前保存於主記憶體中,使得可在電力供應損耗之前穩定地停止系統。然而,例如,當在寫入至一裝置(諸如一NAND)中之中間損失電力供應時,存在NAND中之一狀態將被破壞且變得不可修復之一風險。在此情況中,根據上述實施例之各者之本發明係有效的。
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包含偵測單元41; 然而,其並不限於此且例如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可不包含偵測單元41。例如,如圖12中所圖解說明,偵測單元41可包含於電力供應單元10中。此外,例如,偵測單元41可獨立於電力供應單元10及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而提供。換言之,根據本發明之控制裝置包含估計單元及輸出單元就已足夠。
此外,上述裝置存取控制單元40可由能夠執行上述估計單元42及輸出單元43之至少各功能之一半導體積體電路(IC晶片)組成。換言之,本發明亦可應用於一半導體裝置且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包含估計單元及輸出單元就已足夠。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當偵測單元41自輸出單元43接收一請求時,偵測單元41偵測第一電力數量(電儲存單元12之電儲存數量Ec);然而,其並不限於此且(例如)偵測單元41可經常偵測或依預定時間間隔偵測第一電力數量。在此情況中,當偵測單元41自輸出單元43接收一請求時,偵測單元41將最近偵測結果通知給輸出單元43。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電力供應單元10包含能量轉換單元11及電儲存單元12;然而其並不限於此且(例如),如圖13中所圖解說明,電力供應單元10可經組態以僅包含電儲存單元12而不包含能量轉換單元11。在圖13中之實例中,電儲存單元12可儲存自經組態以可附接至電儲存單元12或自電儲存單元12卸離之一能量供應單元13供應之電力。能量供應單元13具有供應電力之一功能就已足夠且能量供應單元13可由(例如)一太陽能電池系統或一AC電源(商用電源)組成。
在圖13中之實例中,電儲存單元12係藉由將電儲存單元12連接至能量供應單元13進行充電。接著,當完成充電時,考量一使用方法,其中使電儲存單元12與能量供應單元13切斷連接且藉由對儲存於電儲存單元12中之電力進行放電而驅動系統100。在此情況中,電力供應單元10可供應之電力數量(第一電力數量)係可自電儲存單元12汲 取之電力數量(Wh),且電力數量可藉由將電儲存單元12之額定電壓(V)與電儲存容量(Ah)相乘而計算。在此情況中,電儲存單元12之電儲存容量隨著電儲存單元12對電力放電而單調減小;因此,例如,如圖14中所圖解說明,電力供應單元10(電儲存單元12)可供應之電力數量可隨著裝置操作時間的過去而單調減小。
再者,在上述控制裝置中執行之一程式可藉由儲存於連接至一網路(諸如網際網路)之一電腦上且接著透過網路下載予以提供。此外,在上述控制裝置中執行之一程式可透過一網路(諸如網際網路)提供或分配。再者,在上述控制裝置中執行之一程式可藉由嵌入於一ROM或類似物中而提供。
根據上述至少一實施例之控制裝置,用於控制一目標裝置之控制裝置包含一估計單元及一發出單元。估計單元經組態以估計包含該目標裝置及該控制裝置之整個系統直至該目標裝置完成根據相對於該目標裝置作出之一執行請求來執行所請求之其功能所需之一第二能量數量。該發出單元經組態以在接收該執行請求之一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該第二能量數量時發出用於引起該目標裝置根據該執行請求來執行其功能之一控制命令。因此,可防止在一目標裝置之操作中間之電力供應損耗。
儘管已描述某些實施例,然此等實施例僅以實例方式呈現,且並不旨在限制本發明之範疇。實際上,本文中所描述之新穎實施例可以多種其他形式體現;此外,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之情況下進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之形式之多種省略、替代及改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旨在涵蓋落於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內之此等形式或修改。
10‧‧‧電力供應單元
11‧‧‧能量轉換單元
12‧‧‧電儲存單元
20‧‧‧目標裝置
30‧‧‧使用者程序
40‧‧‧裝置存取控制單元
41‧‧‧偵測單元
42‧‧‧估計單元
43‧‧‧發出單元
50‧‧‧第一記憶體單元
60‧‧‧裝置驅動程式
100‧‧‧系統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控制一目標裝置之控制裝置,其包括:一估計單元,其經組態以估計包含該目標裝置及該控制裝置之整個系統直至該目標裝置完成根據針對該目標裝置之一執行請求來執行所請求之其功能所需之一第二能量數量;及一發出單元,其經組態以在接收該執行請求之一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該第二能量數量時發出用於引起該目標裝置根據該執行請求來執行其功能之一控制命令,該第一能量數量係供應電力至該系統之一電力供應單元所可供應之一能量數量;且在開始執行一第一目標裝置之該功能之後,當接收用於請求不同於一第一目標裝置之一第二目標裝置執行其功能之一第二執行請求時,該估計單元估計整個系統自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一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該第一裝置及該第二裝置之該等功能所需之一第六能量數量;在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該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該第六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發出用於引起該第二裝置執行其功能之一第二控制命令,但在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該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小於該第六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不發出該第二控制命令。
  2. 如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記憶體單元,該第一記憶體單元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一或多筆對應資訊,其中用於識別該目標裝置之一功能之識別資訊、執行該目標裝置之該功能所需之一第三能量數量及該目標裝置執行該功能之一執行時間長度彼此相關聯,其中該估計單元自該第一記憶體單元讀取對應於識別由該執 行請求所請求之一功能之該識別資訊之該第三能量數量及該執行時間長度,且藉由使用所讀取之該執行時間長度及該第三能量數量估計該第二能量數量。
  3. 如請求項2之控制裝置,其中該估計單元估計該第三能量數量及一第四能量數量之總和作為該第二能量數量,該第四能量數量係藉由將一設定電力與該執行時間長度相乘而獲得,該設定電力係預先設定為除執行該目標裝置之該功能所需之電力外之所需電力。
  4. 如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其中在開始執行該目標裝置之該功能之後之一第一時間點,該估計單元估計整個系統自該第一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該目標裝置之該功能所需之一第五能量數量,及在該第一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小於該第五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執行用於減少該系統之電力消耗之一控制。
  5. 如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其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該執行請求之一第二記憶體單元,其中,當第一能量數量小於該第二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將該所接收之執行請求寫入至該第二記憶體單元中而不發出用於引起該目標裝置根據該所接收之執行請求來執行其功能之該控制命令。
  6. 如請求項5之控制裝置,其中在將該執行請求寫入該第一記憶體單元中之後之一第二時間點,該估計單元估計整個系統直至完成根據儲存於該第二記憶體單元中之該執行請求來執行該目標裝置之該功能所需之該第二能量數量,及在該第二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藉由該估計單元在該第 二時間點估計之該第二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發出用於引起該目標裝置根據儲存於該第二記憶體單元中之該執行請求來執行其功能之該控制命令,但在該第二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小於藉由該估計單元在該第二時間點估計之該第二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執行保持該執行請求之一控制而不發出用於引起該目標裝置根據儲存於該第二記憶體單元之該執行請求來執行其功能之該控制命令。
  7. 如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其中該電力供應單元包含:一能量轉換單元,其經組態以將除電外之能量轉換為電能;及一電儲存單元,其經組態以儲存藉由該能量轉換單元轉換之該電能。
  8. 一種控制方法,其包括:估計包含一目標裝置及用於控制該目標裝置之一控制裝置之整個系統直至該目標裝置完成根據針對該目標裝置之一執行請求來執行所請求之其功能所需之一第二能量數量;及在接收該執行請求之一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該第二能量數量時,發出用於引起該目標裝置根據該執行請求來執行其功能之一控制命令,該第一能量數量係供應電力至該系統之一電力供應單元所可供應之一能量數量;且在開始執行一第一目標裝置之該功能之後,當接收用於請求不同於一第一目標裝置之一第二目標裝置執行其功能之一第二執行請求時,該估計單元估計整個系統自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一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該第一裝置及該第二裝置之該等功能所需之一第六能量數量;在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該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該第六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發出用於引起該第二裝置執行其功能之一第二控制命令,但在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該時間點之 第一能量數量小於該第六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不發出該第二控制命令。
  9. 一種包括一電腦可讀媒體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可讀媒體含有引起控制一裝置執行一功能之一控制裝置執行以下動作之一程式:估計包含一目標裝置及用於控制該目標裝置之一控制裝置之整個系統直至該目標裝置完成根據針對該目標裝置之一執行請求來執行所請求之其功能所需之一第二能量數量;及在接收該執行請求之一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該第二能量數量時,發出用於引起該目標裝置根據該執行請求來執行其功能之一控制命令,該第一能量數量係供應電力至該系統之一電力供應單元所可供應之一能量數量;且在開始執行一第一目標裝置之該功能之後,當接收用於請求不同於一第一目標裝置之一第二目標裝置執行其功能之一第二執行請求時,該估計單元估計整個系統自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一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該第一裝置及該第二裝置之該等功能所需之一第六能量數量;在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該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該第六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發出用於引起該第二裝置執行其功能之一第二控制命令,但在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該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小於該第六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不發出該第二控制命令。
  10. 一種用於控制一目標裝置之半導體裝置,其包括:一估計單元,其經組態以估計包含該目標裝置及控制裝置之整個系統直至該目標裝置完成根據針對該目標裝置之一執行請求來執行所請求之其功能所需之一第二能量數量;及 一發出單元,其經組態以在接收該執行請求之一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該第二能量數量時發出用於引起該目標裝置根據該執行請求來執行其功能之一控制命令,該第一能量數量係供應電力至該系統之一電力供應單元所可供應之一能量數量;且在開始執行一第一目標裝置之該功能之後,當接收用於請求不同於一第一目標裝置之一第二目標裝置執行其功能之一第二執行請求時,該估計單元估計整個系統自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一時間點直至完成執行該第一裝置及該第二裝置之該等功能所需之一第六能量數量;在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該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大於該第六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發出用於引起該第二裝置執行其功能之一第二控制命令,但在接收該第二執行請求之該時間點之第一能量數量小於該第六能量數量時,該發出單元不發出該第二控制命令。
TW102110398A 2012-03-23 2013-03-22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半導體裝置 TWI5184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6990 2012-03-23
JP2013053796A JP6113538B2 (ja) 2012-03-23 2013-03-15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1041A TW201401041A (zh) 2014-01-01
TWI518499B true TWI518499B (zh) 2016-01-21

Family

ID=49193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0398A TWI518499B (zh) 2012-03-23 2013-03-22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半導體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04818B2 (zh)
JP (1) JP6113538B2 (zh)
CN (1) CN103324267A (zh)
TW (1) TWI5184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49093A (ja) 2012-01-19 2013-08-01 Toshiba Corp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113538B2 (ja) 2012-03-23 2017-04-12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5677376B2 (ja) 2012-07-06 2015-02-25 株式会社東芝 メモリ制御装置、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ボード
JP5787852B2 (ja) 2012-09-07 2015-09-30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02637B2 (ja) 2012-09-21 2015-10-28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71647B2 (ja) 2013-02-28 2017-02-01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動作状態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54203B2 (ja) 2013-02-28 2016-12-27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デバイス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87662B2 (ja) 2013-02-28 2017-03-01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6116941B2 (ja) 2013-02-28 2017-04-19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5064676A (ja) 2013-09-24 2015-04-09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半導体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84891B2 (ja) 2014-03-12 2017-08-23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半導体チップ、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198061B2 (en) * 2015-09-01 2019-02-05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torage and storage system
TWI775109B (zh) * 2020-07-14 2022-08-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與其電量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97688A (ja) * 1996-03-06 1997-11-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ステムクロック決定装置
JP3013825B2 (ja) * 1997-12-02 2000-02-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装置、入出力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EP1182548A3 (en) 2000-08-21 2003-10-15 Texas Instruments France Dynamic hardware control fo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using task attributes
JP2002312079A (ja) * 2001-04-12 2002-10-25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における給電制御方法
JP2006119916A (ja) * 2004-10-21 2006-05-11 Canon Inc 残電力の有効利用のために、消費電力を自動計測する機器
JP2006185407A (ja) * 2004-12-01 2006-07-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ピーク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539802A (zh) * 2005-04-27 2009-09-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功率控制装置
CN1905307A (zh) * 2005-07-29 2007-01-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省电系统及方法
JP4920995B2 (ja) * 2006-03-03 2012-04-18 エヌイーシーコンピュータテクノ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20080263375A1 (en) 2007-04-23 2008-10-23 Sundstrom Robert J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ctivities In A Battery Powered Device
JP5231869B2 (ja) * 2007-07-02 2013-07-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5529114B2 (ja) * 2008-04-21 2014-06-25 アダプティブ 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 エンタープライジズ インク 計算環境内のエネルギ消費を管理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110109613A1 (en) 2008-07-15 2011-05-1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Mobile device, battery pack, semiconductor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US8250384B2 (en) 2009-01-05 2012-08-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mizer mechanism to increase battery length for mobile devices
US20100257529A1 (en) * 2009-04-06 2010-10-07 Christopher Wilkerson Effici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uming and providing power
US8291422B2 (en) * 2009-05-11 2012-10-16 Bbn Technologies Corp. Energy-aware computing environment scheduler
US8880908B2 (en) * 2009-05-19 2014-11-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uting system with power requirement evaluation
US8200371B2 (en) 2009-06-25 2012-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diction engine to control energy consumption
US20110099507A1 (en) * 2009-10-28 2011-04-28 Google Inc. Displaying a collection of interactive elements that trigger actions directed to an item
JP5440128B2 (ja) * 2009-11-27 2014-03-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節電通知システム、端末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23362B2 (ja) * 2009-12-03 2014-02-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284401B2 (ja) 2011-03-24 2013-09-11 株式会社東芝 動作切替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203583A (ja) 2011-03-24 2012-10-22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340335B2 (ja) 2011-03-24 2013-11-13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5318139B2 (ja) 2011-03-24 2013-10-16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2149738A1 (zh) * 2011-09-14 201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电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JP2013065150A (ja) 2011-09-16 2013-04-11 Toshiba Corp キャッシュメモリ装置、プロセッサ、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5674611B2 (ja) 2011-09-22 2015-02-25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74613B2 (ja) 2011-09-22 2015-02-25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77467B2 (ja) 2011-09-22 2015-09-09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49093A (ja) 2012-01-19 2013-08-01 Toshiba Corp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665777B2 (ja) 2012-01-20 2015-02-04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218672A (ja) 2012-03-14 2013-10-24 Toshiba Corp 状態制御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6113538B2 (ja) 2012-03-23 2017-04-12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25297A (ja) 2013-10-31
US9304818B2 (en) 2016-04-05
TW201401041A (zh) 2014-01-01
JP6113538B2 (ja) 2017-04-12
US20130254773A1 (en) 2013-09-26
CN103324267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8499B (zh)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及半導體裝置
US969677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multi-core processors
US8832530B2 (en) Techniques associated with a read and write window budget for a two level memory system
KR101560860B1 (ko) 전력 소모를 제한하기 위해 비휘발성 메모리에서의 동작들을 동적으로 제어하는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KR100725417B1 (ko) 우선 순위에 따른 플래시 메모리의 연산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US10891062B2 (en) Managing host communication with a regulator in a low power mode
US9110649B2 (en) Storage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WI569209B (zh) 基於電池電荷狀態控制處理器轉換率的技術
US20140173150A1 (en) System on chip,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115091A (zh) 多层级cpu高电流保护
US962597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operation state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WI628538B (zh) 用於功率信號介面的設備、能量管理電路系統及方法
JP20150648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648614B2 (ja) 蓄電装置
WO2017105585A1 (en) Processor core energy management
CN111124096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US961900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aving power
US20170220354A1 (en) Server node shutdown
US1022888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mory access control method
JP6156961B2 (ja) 制御装置、給電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071427A1 (en) Providing deterministic frequency and voltage enhancements for a processor
JP2023044516A (ja) 端末装置
JP2015210546A (ja) 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