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8378B - Light diffusing flakes and the use of this backlight - Google Patents

Light diffusing flakes and the use of this backligh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8378B
TWI518378B TW099144542A TW99144542A TWI518378B TW I518378 B TWI518378 B TW I518378B TW 099144542 A TW099144542 A TW 099144542A TW 99144542 A TW99144542 A TW 99144542A TW I518378 B TWI518378 B TW I5183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ffusing
diffusing sheet
diffusion layer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4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1213A (en
Inventor
Hiroshi Yokota
Shingo Ohsaku
Original Assignee
Kimot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moto Kk filed Critical Kimot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131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1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8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83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光擴散性薄片及使用此之背光
本發明係有關例如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的光擴散性薄片。特別是有關作可發揮作為光擴散性薄片所要求之正面亮度與擴散性之光擴散性薄片及使用此之背光。
近年來,彩色液晶顯示裝置則在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行動電話,PDA,導航裝置,PND,遊戲機,攜帶音樂播放器等各種領域所使用,該彩色液晶顯示裝置係具備液晶單元與背光。作為該背光的構造,知道有將光源藉由擴散板而設置於液晶單元之正下方的正下方型之構造,或者將光源設置於導光板的側面之側光式之構造等。
對於如此之背光係為了使來自光源的光作為均一,於導光板或擴散板之光出射面上,層積光擴散性薄片,其他為了提昇正面亮度而層積棱鏡薄片等之光學構件(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127314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段落號碼0034)。
[欲解決發明之手段]
近年來,在行動電話,PDA等之範圍中,例如成為可視聽行動播放等,可更辨識更高精細影像的環境下。為了作為可辨識如此高精細的影像,具備於液晶顯示裝置之液晶單元之液晶像素係成為有逐漸變小的傾向,而當使用該液晶像素時,比較於以往,來自光源的光的透過率則急遽下降,成為對於正面亮度貧乏的構成。
為了改善有關之正面亮度的下降,而要求背光的高亮度化,對於有關之要求而言,近年來作為光源而使用高亮度LED,將如此之高亮度LED作為光源而加以設計的背光係光源附近的部位與其他的部位,對於亮度容易產生大偏差,在該背光的光出射面之亮度分布則比較於以往,更容易成為不均一,隨之,直接使用自以往所使用之光擴散性薄片中,未能充分擴散來自高亮度LED的光,而亮度分布成為不均一。
另一方面,為了補足擴散性的下降,而單純增加在光擴散性薄片的擴散劑之含有量等之設計時,雖提昇擴散性,但接下來正面亮度則變為貧乏,也就是在要求如近年之高精彩的影像之辨識性的環境下,作為擴散性與正面亮度並存之光擴散性薄片係可說並未充分加以設計之構成。
因此在本發明之的一側面中,提供維持正面亮度之同時,發揮可消解因光源引起之亮度分布不均一之高擴散性之光擴散性薄片及使用此之背光。
[為了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係有關上述之間題點進行銳意研究的結果,經由將擴散層的表面形狀作為特定之構成之時,發現維持正面亮度之同時,發揮高擴散性情況,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係具備擴散層之構成,前述擴散層係具有滿足下記條件1及2,或下記條件3及4之至少一項的表面形狀為特徵。
條件1: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粗度曲線的偏斜度(JIS B0601:2001)作為Rsk時,Rsk則成為負的條件。
條件2: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粗度曲線要素的平均高度(JIS B0601:2001)作為Rc,Rc則成為6.0μm以上的條件。
條件3: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峰值計數(JIS B0601:2001)作為Pc時,Pc則成為150以上的條件。
條件4: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十點平均粗度(JIS B0601:2001)作為Rzjis時,Rzjis則成為12.0μm以上的條件。
在本發明中,擴散層係只滿足條件1及2亦可,而只滿足條件3及4亦可,更且滿足條件1~4之所有亦可。
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係可使用於組裝有光度為1000mcd以上的高亮度LED光源之背光,使用於此用途之情況,與使用以往構成之光擴散性薄片之情況作比較,可作為對於作為背光裝置之正面亮度及光擴散性之平衡優越之構成。
另外,本發明之背光係在至少具備光源,和鄰接配置於前述光源,為了進行導光或擴散的光學板,和配置於前述光學板之光出射側的光擴散性薄片之構成中,前述光擴散性薄片則為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為特徵。作為光源係例如可使用光度為1000mcd以上的高亮度LED光源等之LED光源。
如根據本發明,由將擴散層之表面形狀作為特定之構成,可提供維持作為在以往達成困難之光擴散性薄片所要求之正面亮度同時,發揮可消解因光源引起之亮度分布不均一之高擴散性之光擴散性薄片。
特別是在近年,亦要求液晶顯示裝置之薄型化的要求,當使以往的光擴散性薄片薄型化時,正面亮度與擴散性的平衡則成為更加產生惡化之傾向,但如根據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即使做成薄型化,有關的正面亮度與擴散性之並存有顯著的發揮。
[為了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對於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的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係具備擴散層,其擴散層係表面調整為特定形狀,具體而言,係呈滿足條件1及條件2,以及條件3及4之一方或雙方地調整擴散層之表面形狀。
條件1係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粗度曲線的偏斜度(JIS B0601:2001)作為Rsk時,Rsk則成為負的條件。條件2係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粗度曲線要素的平均高度(JIS B0601:2001)作為Rc,Rc則成為6.0μm以上的條件。條件3係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峰值計數(JIS B0601:2001)作為Pc時,Pc則成為150以上的條件。條件4係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十點平均粗度(JIS B0601:2001)作為Rzjis時,Rzjis則成為12.0μm以上的條件。
然而,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係具備擴散層之構成,但作為該光擴散性薄片之構成,係由擴散層單層所成之構成,或該擴散層層積於支持體上所成之構成亦可。
作為一例之擴散層係具有滿足前述條件1及條件2之表面形狀,而未滿足條件1及條件2之一方的情況,無法得到所期望之表面形狀,其結果,因擴散性成為貧乏之故而並不理想。
作為其他例之擴散層係具有滿足前述條件3及條件4之表面形狀。未滿足條件3及條件4之一方的情況,無法得到所期望的表面形狀,其結果,成為對擴散性貧乏之構成之故,並不理想,更且作為其他例之擴散層係具有滿足前述條件1~4所有的表面形狀。
本發明之擴散層則呈滿足條件1及條件2,以及條件3及4之一方或雙方地加以調整,也就是經由具備特定之二維表面形狀的數值範圍之時,成為凹凸變化急劇之表面形狀,當經由有關的表面形狀時,入射至光擴散性薄片的光則脫出擴散層表面而出射時,使該出射光,可確保經由該擴散層之細微之凸部形狀折射至正面方向同時,亦可折射至各種方向,由此,例如使用如高亮度LED光源之光度高之光源(例如光度1000~2000mcd之構成),亦可作為確保最佳的正面亮度同時,發揮可消解因光源引起之亮度分布不均一之充分之光擴散性之構成。
然而,將對於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的光出射面垂直而切斷時之剖面形狀之概略圖,示於圖1。圖1所示之光擴散性薄片1係如後述地,於支持體3上形成有擴散層2之構成,對於擴散層2中係添加有擴散劑4。
在本發明之擴散層中,條件1之Rsk係從發揮正面亮度的同時,將擴散性作為更佳的觀點,作為-0.2以下為更佳。另外,從防止正面亮度下降之觀點,作為-0.6以上為佳,條件2之Rc,係從防止擴散層變過厚的觀點,作為10μm以下更佳。
條件3之Pc係從發揮正面亮度之同時,將擴散性作為更佳的觀點,作為160以上更佳,另外,從防止正面亮度下降之觀點,作為300以下為佳。條件4之Rzjis係從防止擴散層變過厚的觀點,特別為20μm以下為佳。
本發明之擴散層係可使用例如,黏合劑樹脂,經由2P(Photo-Polymer)法,2T(Thermal-Transformation)法或壓印加工法等之轉印賦形技術而形成。或者,不使用轉印賦形技術而由塗佈‧乾燥由黏合劑樹脂與擴散劑等所成之塗佈液者而形成亦可。如為經由轉印賦形技術之情況,使用具備與本發明之所期望的表面凹凸形狀相補性之凹凸形狀的模具,可轉印賦形本發明之凹凸形狀之故,未使用有關凹凸形狀形成之擴散劑等之粒子而可只由黏合劑樹脂而構成。另一方面,對於未使用轉印賦形技術而經由黏合劑樹脂及擴散劑等所成之塗佈液而形成之情況,經由將擴散劑之平均粒子口徑,粒子口徑分布之變動係數,在擴散層之黏合劑樹脂與擴散劑的比例及擴散層的厚度等設定成後述之適當範圍之時,可實現本發明之所期望之表面凹凸形狀。
作為含於本發明之擴散層之黏合劑樹脂係可使用對於光學透明性優越的樹脂,例如可使用聚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丙烯氨基甲酸乙酯系樹脂,聚酯丙烯酸酯系樹脂,聚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系樹脂,環氧丙烯酸酯系樹脂,氨基甲酸乙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縮醛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密胺系樹脂,酚系樹脂,矽系樹脂等之熱可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離子化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等,此等之中,最佳使用對於耐光性或光學特性優越之丙烯酸系樹脂。
接著,作為擴散劑係除了二氧化矽,粘土,滑石,碳酸鈣,硫酸鈣,硫酸鋇,矽酸鋁,氧化鈦,合成沸石,氧化鋁,綠土等之無機微粒子之其他,可使用苯乙烯樹脂,氨基甲酸乙酯樹脂,苯胍胺樹脂,矽樹脂,丙烯酸樹脂等所成之有機微粒子,此等之中,從提昇亮度性能的觀點,使用有機微粒子為佳,特別是使用丙烯酸樹脂所成之有機微粒子為佳,該擴散劑係不只1種,組合複數種而使用亦可。
擴散劑的形狀,並無特別加以限定,但對於光散性優越之球狀粒子為佳,另外,作為該擴散劑之平均粒子口徑,從容易得到本發明之擴散層的所期望之表面形狀,將光擴散性與正面亮度的性能平衡作為最佳之觀點,作為1~40μm為佳,更且從防止因光擴散層的光漏引起之閃爍之觀點或低成本的觀點,將該擴散劑的平均粒子口徑作為1~20μm更佳。
擴散劑之粒子口徑分布的變動係數係從容易得到本發明之擴散層的所期望之表面形狀之觀點,作為5%~55%程度為佳,而作為10~30%更佳。
對於在本發明之擴散層中的黏合劑樹脂之擴散劑的含有比例係並不能一概說是根據所使用之擴散劑之平均粒子口徑或光擴散層之厚度,但從容易得到本發明之擴散層的所期望之表面形狀,將光擴散性與正面亮度的性能平衡作為最佳之觀點,對於黏合劑樹脂100重量份而言含有100~250重量份擴散劑為佳,更且,從防止因樹脂與微粒子的折射率差引起之透明性的下降之觀點或作為低成本的觀點,作為100~200重量份更為佳。
對於該擴散層中,除了上述之高分子樹脂或擴散劑之其他,亦可添加光聚合開始劑,光聚合促進劑,調平劑‧消泡劑等之界面活性劑,氧化防止劑,紫外線吸收劑等之添加劑。
擴散層的厚度係對於以擴散層單層構成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的情況,作為10~500μm為佳,作為10~250μm更佳,而經由將厚度作為10μm以上之時,將塗膜強度作為充分,另外,可將操作性作為良好,另一方面,經由將厚度作為500μm以下之時,可將擴散層的透明性作為良好,另外,對於於支持體上形成擴散層之情況,從發揮光擴散性能之同時,容易得到本發明之擴散層的表面形狀之觀點,作為5~60μm為佳,而作為7~30μm更佳,然而,擴散層的厚度係指從擴散層的凹凸面的凸部前端至與凹凸面相反面之表面的厚度。
接著,對於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具有支持體的情況,該支持體係可未特別加以限制而使用,例如可使用混合聚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丙烯氨基甲酸乙酯系樹脂,聚酯丙烯酸酯系樹脂,聚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系樹脂,環氧丙烯酸酯系樹脂,氨基甲酸乙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縮醛系樹脂,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密胺系樹脂,酚系樹脂,矽系樹脂,氟素系樹脂,環狀烯烴等1種或2種以上之透明塑料薄膜,其中,作為延伸加工,特別是作為二軸延伸加工之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薄膜則在對於機械性強度或尺寸安定性優越的點而為理想,另外,為了提昇與光擴散層的黏接性,於表面施以電暈放電,以及適當使用設置易黏接層之構成。然而,支持體的厚度係通常10~400μm為佳。
另外,對於與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表面之凹凸面相反側的面,為了防止與其他構件之緊密,施以微墊處理,以及為了使光透過率提昇而施以反射防止處理亦可,更且,經由如以下的塗佈乾燥法之時,設置底漆層或帶電防止層或黏接層亦可。
在此,一般光擴散性薄片的總厚度係通常20~460μm程度,但擴散層如為呈滿足條件1及條件2,以及條件3及4之一方或雙方地加以調整之構成,即使擴散層的厚度為薄,作為光擴散性薄片的總厚為20~80μm程度之薄型的構成,亦發揮優越的正面亮度及擴散性,隨之,在設計自以往謀求光擴散性及正面亮度並存為困難的薄型之光擴散性薄片時,更佳適用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
對於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未使用轉印賦形技術而經由塗佈等而製作之情況,將上述之黏合劑樹脂或擴散劑等之材料溶解於適當的溶媒之擴散層用塗佈液,可經由自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桿塗佈裝置,刮片塗佈裝置,旋塗塗佈裝置,滾塗塗佈裝置,凹版塗佈裝置,澆注式塗佈裝置,模塗佈裝置,噴墨,網版印刷等而塗佈於支持體上,再經由進行乾燥而製作,另外,由從形成擴散層於支持體上之構成,剝離去除該支持體者,亦可製作擴散層單層所成之光擴散性薄片。
如根據以上說明之本發明的光擴散性薄片,在近年之高精細化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環境,亦做成擴散性與正面亮度之並存的構成之故,適合使用在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行動電話,PDA,導航裝置,PND,遊戲機,攜帶音樂播放器等各種領域。
接著,對於具備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之本發明的背光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本發明之背光係至少由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和光源加以構成。在背光中之光擴散性薄片的方向雖無特別加以限制,但理想為凹凸面呈光出射面地使用,背光係採用所謂側光式,所謂正下方形之構成為佳。
側光式之背光裝置係由導光板,和配置於導光板之至少一端部的光源,和配置於導光板之光出射面側的光擴散性薄片加以構成,在此,光擴散性薄片係凹凸面呈光出射面地加以使用為佳,另外,於導光板與光擴散性薄片之間亦可使用稜鏡薄片,由作為如此之構成,可做成對於正面亮度,視野角之平衡優越的背光裝置。
導光板係至少將一個側面作為光入射面,將與此略垂直交叉的一方的面做呈光出射面地加以成形之略平板狀所成之構成,主要選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高透明之樹脂的矩陣樹脂所成,因應必要,添加與矩陣樹脂折射率不同之樹脂粒子亦可,導光板的各面係並非一樣的平面而可作為複雜的表面形狀,設置點圖案等之擴散印刷亦可。
光源係配置於導光板之至少一端部之構成,主要使用冷陰極管,LED光源等,作為光源的形狀係可舉出點狀,線狀,L字狀之構成等。在如此的光源之中,LED光源,特別是使用高亮度LED光源(光度為1000~2000mcd程度之構成)時,取得作為背光裝置之正面亮度及光擴散性的平衡則變為困難,但在如此的情況,經由與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組合之時,可作為對於正面亮度及光擴散性的平衡優越之構成。
對於側光式背光裝置,除了前述之光擴散性薄片,導光板,光源之外,因應目的具備反射板,偏光薄膜,電磁波防護薄膜等。
接著,正下方型之背光裝置係由光擴散性薄片,和依序配置於與光擴散性薄片的光出射面相反側的面之光擴散材料,光源加以構成,在此,光擴散性薄片係凹凸面呈光出射面地使用為佳,另外,於光擴散材料與光擴散性薄片之間亦可使用稜鏡薄片,由作為如此之構成,可做成對於正面亮度,視野角之平衡優越的背光裝置。
光擴散材料係消除光源的圖案之構成,除了乳白色的樹脂板,於對應於光源之部分形成點圖案之透明薄膜(光覆幕)之其他,可單獨或適宜組合於透明基板上具有凹凸之光擴散層之所謂光擴散薄膜等而使用。
光源係可使用與使用在前述側光式之背光裝置之構成同樣的構成,另外,對於正下方型之背光裝置,係除了前述之光擴散性薄片,光擴散材料,光源之外,對應於目的,亦可具備反射板,偏光薄膜,電磁波防護薄膜等。
本發明之背光裝置係至少具備光源,和鄰接於光源加以配置,為了進行導光或擴散的光學板,和配置於光學板之光出射側的光擴散性薄片,作為光擴散性薄片而使用前述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之故,可做成對於正面亮度及光擴散性之平衡優越的構成。
[實施例]
以下,經由實施例更加說明本發明,然而,「份」、「%」係只要未特別顯示,作為重量基準。
1、光擴散性薄片的製作 [實施例1]
在混合攪拌下記配方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之後,於厚度50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薄膜(RUMIRRORT-60:日本Toray公司)所成之支持體上,乾燥厚度呈成為13μm地經由棒塗法加以塗佈‧乾燥而形成光擴散層,得到實施例1之光擴散性薄片。
<實施例1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
‧丙烯聚醇 10份
(ACRYDICA-807:DIC公司)
‧異氰酸酯系硬化劑 2份
(TakenateD110N:三井化學公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真球狀粒子 9份
(平均粒徑8μm,變動係數30%)
‧稀釋溶劑 33份
[實施例2]
將實施例1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變更為下記配方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乾燥之後厚度呈成為12μm地設計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為而得到實施例2之光擴散性薄片。
<實施例2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
‧丙烯聚醇 10份
(ACRYDICA-807:DIC公司)
‧異氰酸酯系硬化劑 2份
(TakenateD110N:三井化學公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真球狀粒子 10份
(平均粒徑8μm,變動係數20%)
‧稀釋溶劑 36份
[實施例3]
將實施例1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變更為下記配方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乾燥之後厚度呈成為18μm地設計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為而得到實施例3之光擴散性薄片。
<實施例3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
‧丙烯聚醇 10份
(ACRYDICA-807:DIC公司)
‧異氰酸酯系硬化劑 2份
(TakenateD110N:三井化學公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真球狀粒子 11份
(平均粒徑10μm,變動係數30%)
‧稀釋溶劑 28份
[實施例4]
將實施例1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變更為下記配方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乾燥之後厚度呈成為27μm地設計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為而得到實施例4之光擴散性薄片。
<實施例4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
‧丙烯聚醇 16份
(ACRYDICA-807:DIC公司)
‧異氰酸酯系硬化劑 3份
(TakenateD110N:三井化學公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真球狀粒子 20份
(平均粒徑19.6μm,變動係數35%)
‧稀釋溶劑 43份
[比較例1]
將實施例1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變更為下記配方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乾燥之後厚度呈成為11μm地設計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為而得到比較例1之光擴散性薄片。
<比較例1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
‧丙烯聚醇 10份
(ACRYDICA-807:DIC公司)
‧異氰酸酯系硬化劑 2份
(TakenateD110N:三井化學公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真球狀粒子 6份
(平均粒徑8μm,變動係數10%)
‧稀釋溶劑 22份
[比較例2]
將實施例1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變更為下記配方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乾燥之後厚度呈成為10μm地設計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為而得到比較例2之光擴散性薄片。
<比較例2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
‧丙烯聚醇 10份
(ACRYDICA-807:DIC公司)
‧異氰酸酯系硬化劑 2份
(TakenateD110N:三井化學公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真球狀粒子 5份
(平均粒徑10μm,變動係數10%)
‧稀釋溶劑 23份
[比較例3]
將實施例1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變更為下記配方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乾燥之後厚度呈成為20μm地設計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為而得到比較例3之光擴散性薄片。
<比較例3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
‧丙烯聚醇 10份
(ACRYDICA-807:DIC公司)
‧異氰酸酯系硬化劑 2份
(TakenateD110N:三井化學公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真球狀粒子 7份
(平均粒徑10μm,變動係數30%)
‧稀釋溶劑 23份
[比較例4]
將實施例1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變更為下記配方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乾燥之後厚度呈成為10μm地設計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為而得到比較例4之光擴散性薄片。
<比較例4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
‧丙烯聚醇 10份
(ACRYDICA-807:DIC公司)
‧異氰酸酯系硬化劑 2份
(TakenateD110N:三井化學公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真球狀粒子 7份
(平均粒徑8μm,變動係數20%)
‧稀釋劑 32份
[比較例5]
將實施例1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變更為下記配方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乾燥之後厚度呈成為11μm地設計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為而得到比較例5之光擴散性薄片。
<比較例5之光擴散層用塗佈液>
‧丙烯聚醇 10份
(ACRYDICA-807:DIC公司)
‧異氰酸酯系硬化劑 2份
(TakenateD110N:三井化學公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真球狀粒子 6份
(平均粒徑8μm,變動係數30%)
‧稀釋溶劑 23份
2、光擴散性薄片之擴散層的二維表面形狀測定
對於實施例1~4及比較例1~3的光擴散性薄片之擴散層表面,使用觸針式表面形狀測定機(SAS-2010 SAU-II:日本明伸工機公司,前端半徑5μm,材質金剛石,測定力0.8mN),各任意測定10處在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粗度曲線的偏斜度Rsk及在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粗度曲線要素之平均高度Rc,得到此等之平均值。將測定結果示於表1。
對於實施例1~3及比較例2,4,5的光擴散性薄片之擴散層表面,使用相同測定機,各任意測定10處在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峰值計數Pc及在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十點平均粗度Rzjis,得到此等之平均值。將測定結果示於表2。
3.背光之製作
接著,將在各例所得到之光擴散性薄片,在3.5英吋的側光式背光(內藏光度1400mcd之LED光源6燈,厚度0.6mm之導光板),由該光擴散性薄片之支持體則呈與該背光之導光板對向地組裝,製作各例之背光。
4.評估 (1)正面亮度
將各例所得到之背光進行點燈,測定如圖2所示之背光5之光出射面的中央附近之P點的正面亮度。將測定結果示於表3,4(單位係「cd/m2」)。
(2)光擴散性(在背光全體之光的均一性)
另外,對於各例所得到之背光,測定在如圖2所示之光源6附近之A~C點(均位置於鄰接之2個光源6之間上)的正面亮度,接著算出PA點間之正面亮度的變位(將A點的正面亮度,除以在P點的正面亮度時之比例),同樣地,算出PB點間的正面亮度之變位,PC點間的正面亮度之變位,算出該3個變位之平均值(在背光全體之光的均一性)。將在A~C點及P點之正面亮度的測定結果示於表2,以及將各PA點間,PB點間,PC點間之變位及其平均值(在背光全體之光的均一性)之算出結果示於表5,6。
從表3及表5的結果,使用實施例1~4的光擴散性薄片之實施例1~4的背光係從在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粗度曲線的偏斜度Rsk為負,粗度曲線要素的平均高度Rc為6.0μm以上之情況,了解到成為確保了正面亮度同時,在前述背光全體之光的均一性高,發揮高擴散性的構成。
另一方面,使用比較例1之光擴散性薄片的比較例1之背光係從該光擴散性薄片的光擴散層的偏斜度Rsk為正,粗度曲線要素的平均高度Rc為不足6.0μm之情況,比較於實施例,成為對於擴散性貧乏之構成。
另外,使用比較例2之光擴散性薄片的比較例2之背光係從該光擴散性薄片的光擴散層的偏斜度Rsk為負,粗度曲線要素的平均高度Rc為不足6.0μm之情況,比較於實施例,成為對於擴散性貧乏之構成。
另外,使用比較例3之光擴散性薄片的比較例3之背光係雖該光擴散性薄片的光擴散層的粗度曲線要素的平均高度Rc為6.0μm以上之構成,但從偏斜度Rsk為正之情況,比較於實施例,成為對於擴散性貧乏之構成。
從表4及表6的結果,使用實施例1~3的光擴散性薄片之實施例1~3的背光係在擴散層之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峰值計數Pc為150以上,十點平均粗度Rzjis為12.0μm以上之情況,成為確保了正面亮度同時,在前述背光全體之光的均一性高,發揮高擴散性的構成。
然而,一般使光擴散性薄片薄型化時,正面亮度與擴散性之平衡有產生惡化之傾向,但實施例1~3的背光,其光擴散性薄片與實施例4之光擴散性薄片進行比較,總厚度均不足70μm,雖為薄型之光擴散性薄片但可確認到對於正面亮度與擴散性之平衡優越之構成。此係實施例1~3之背光係認為因使用滿足本發明之條件1~4所有的條件的實施例1~3之光擴散性薄片。
另一方面,使用比較例2之光擴散性薄片的比較例2之背光係從該光擴散性薄片的光擴散層之峰值計數Pc不足150,且十點平均粗度Rzjis不足12.0μm之情況,比較於實施例,成為對於擴散性貧乏之構成。
另外,使用比較例4之光擴散性薄片的比較例4之背光係從該光擴散性薄片的光擴散層之峰值計數Pc雖為150以上,但十點平均粗度Rzjis不足12.0μm之情況,比較於實施例,成為對於擴散性貧乏之構成。
另外,使用比較例5之光擴散性薄片的比較例5之背光係從該光擴散性薄片的光擴散層之十點平均粗度Rzjis雖為12.0μm以上,但峰值計數Pc不足150之情況,比較於實施例,成為對於擴散性貧乏之構成。
1...光擴散性薄片
2...擴散層
3...支持體
4...擴散劑
5...背光
6...光源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光擴散性薄片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2係補足本發明之評估方法的參考圖。

Claims (4)

  1. 一種光擴散性薄片,其特徵為在具備包含黏合劑樹脂與光擴散劑之擴散層之光擴散性薄片中,前述擴散層係具有滿足下記條件1及2的表面形狀,條件1: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粗度曲線的偏斜度(JIS B0601:2001)作為Rsk時,Rsk則成為負的條件;條件2: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粗度曲線要素的平均高度(JIS B0601:2001)作為Rc,Rc則成為6.0μm以上13.9μm以下的條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光擴散性薄片,其中,前述擴散層之表面形狀係更滿足下記條件3及條件4,條件3: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峰值計數(JIS B0601:2001)作為Pc時,Pc則成為150以上的條件;條件4:將二維表面形狀測定之十點平均粗度(JIS B0601:2001)作為Rzjis時,Rzjis則成為12.0μm以上的條件。
  3. 一種背光,係至少具備:光源;鄰接配置於前述光源,為了進行導光或擴散的光學板;和配置於前述光學板之光出射側的光擴散性薄片,其特徵為前述光擴散性薄片則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光擴散性薄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之背光,其中,前述光源係LED光源。
TW099144542A 2009-12-17 2010-12-17 Light diffusing flakes and the use of this backlight TWI518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5983 2009-12-17
JP2009285982 2009-1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1213A TW201131213A (en) 2011-09-16
TWI518378B true TWI518378B (zh) 2016-01-21

Family

ID=4416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4542A TWI518378B (zh) 2009-12-17 2010-12-17 Light diffusing flakes and the use of this backlight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19085B2 (zh)
JP (1) JP5985187B2 (zh)
KR (1) KR101696005B1 (zh)
CN (1) CN102667539B (zh)
TW (1) TWI518378B (zh)
WO (1) WO20110746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016566D0 (en) * 2010-10-01 2010-11-17 Barco Nv Curved back projection screen
US10288995B2 (en) 2017-06-15 2019-05-14 Esterline Belgium Bvba Aspherical dome display and method of rear proj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0571B2 (ja) 1995-11-06 2006-06-28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拡散性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652527B2 (ja) * 2000-05-16 2011-03-16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拡散性シート
JP2001324607A (ja) * 2000-05-16 2001-11-22 Kimoto & Co Ltd 光拡散性シート
JP2004004417A (ja) * 2002-04-18 2004-01-08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性シート、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030214719A1 (en) * 2002-05-16 2003-11-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Light diffuser containing perimeter light director
US7338699B2 (en) * 2002-10-31 2008-03-04 Tosoh Corporation Island projection-modified par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0442085C (zh) * 2004-03-03 2008-12-10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光控制薄膜及使用了它的背照光装置
KR100955170B1 (ko) * 2004-03-03 2010-04-29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광제어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백라이트 장치
JP2006127798A (ja) * 2004-10-26 2006-05-18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571561B2 (ja) * 2005-09-08 2010-10-27 トーカロ株式会社 耐プラズマエロージョン性に優れる溶射皮膜被覆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02951B2 (ja) * 2005-10-14 2012-12-19 株式会社ジロオコーポレートプラン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1375184B (zh) 2006-01-24 2012-02-22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薄膜与使用该光学薄膜的背光装置
JPWO2008020610A1 (ja) * 2006-08-18 2010-01-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027583B2 (ja) 2006-08-30 2012-09-19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及び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ロール版
US7911701B2 (en) * 2006-08-30 2011-03-22 Hitachi Maxell, Ltd. Micro lens array sheet for use in backlight device and molding roll for manufacturing such micro lens array sheet
CN101583824B (zh) 2007-01-24 2012-03-21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结构
JP2009288732A (ja) * 2008-06-02 2009-12-10 Asahi Kasei Corp 防眩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74648A1 (ja) 2013-04-25
JP5985187B2 (ja) 2016-09-06
KR20120104220A (ko) 2012-09-20
US9519085B2 (en) 2016-12-13
TW201131213A (en) 2011-09-16
CN102667539A (zh) 2012-09-12
WO2011074648A1 (ja) 2011-06-23
US20120257411A1 (en) 2012-10-11
CN102667539B (zh) 2014-11-19
KR101696005B1 (ko) 2017-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8377B (zh) Light diffusing flakes and the use of this backlight
JP6647761B2 (ja) 上用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I474051B (zh) A light diffusing sheet and a backlight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72949B (zh) Side light type backlight device and light diffusion component
TWI442137B (zh) Backlight device
JP5614128B2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594022B (zh) Edge type backlight device and light diffusion member
TWI518378B (zh) Light diffusing flakes and the use of this backlight
JP2010044269A (ja) 光拡散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135220A (ja) 面光源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032868A (ja) レンズシート、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シート、照明装置、電子看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2204136A (ja) 導光板、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353845B1 (ko) 표면이 구조화된 광학시트
KR20090059545A (ko) 광확산판,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2023164344A (ja) 光拡散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情報機器
KR101012341B1 (ko) 광학 적층 필름의 광학 시트
JP5120210B2 (ja) 光拡散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267024B2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256797A (ja) 光路変更シート、光拡散板、光学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WO2012029755A2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09265613A (ja) レンズシート、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