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6243B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6243B
TWI516243B TW101117086A TW101117086A TWI516243B TW I516243 B TWI516243 B TW I516243B TW 101117086 A TW101117086 A TW 101117086A TW 101117086 A TW101117086 A TW 101117086A TW I516243 B TWI516243 B TW I5162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tube
cover
hand
vacuum clea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7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9253A (zh
Inventor
Ryuji Suzuki
Keiichi Fujimori
Toshiko Kiyohar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09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9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6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6243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Description

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強度提高之電動吸塵器。
習知技術中,一般的電動吸塵器,手持操作管安裝在連接於吸塵器本體上之軟管,使用者以握取設置於手持操作管之手柄的狀態進行掃除。例如,提案有藉由使手持操作管具備閉塞區間之形狀來達到提高強度並且提高其操作性之電動吸塵器(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48688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電動吸塵器中,使用者誤將手持操作管由手中放掉的情況時,手持操作管落下至地板,軟管或手持操作管的下部(接近地板之側面)會受強烈之衝擊有導致破損的問題。
本發明的課題為提供不會損害手持操作管的操作性,並且能達到提高強度之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係具備:吸塵器本體、及其一端經由軟管連接於前述吸塵器本體之手持操作管,其特徵為:前述手持操作管係具有把手,該把手係延伸於連接前述軟管之後方,並且具有在其側面視角大致呈三角形形狀的閉塞區間,且前述把手係在與前述軟管之間具備構成前述閉塞區間的一部分之下蓋。
藉由本發明能獲得不會損害手持操作管的操作性,並且能達到提高強度之電動吸塵器。
以下,將佐以圖面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一種實施形態。且,在以下的說明中之前後方向係以吸塵器本體2作為基準,吸塵器本體2吸引之空氣的上游側為前面,下游側為後面。又,在構成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的手持操作管4中之前後上下方向,係在第2圖所示之狀態下,顯示左側為前面(上游側),右側為後面(下游側),在第2圖所示之狀態下,上側為上面,下側為下面。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係具備:吸塵器本體2、軟管3、手持操作管4、延長管5、及吸氣口6而構成。
吸塵器本體2內部係具備:產生吸引力之電動送風機(未圖示)或收容藉由該電動送風機的吸引力而集塵之塵埃 之集塵部等(未圖示)。抽取堆積於被掃除面(地面等)之塵埃時,由吸氣口6抽取塵埃,塵埃藉由延長管5通過手持操作管4之內部,再經由軟管3集塵於吸塵器本體2。
軟管3係表面形成蛇腹形狀之具有可撓性的構件,上游側的端部可旋轉地連接手持操作管4,下游側的端部則自由裝卸地連接吸塵器本體2。
延長管5係以連結外部管5a和內部管5b而構成,且形成可依方便使用者使用而自由地調整長度之伸縮構造。又,延長管5具有解除伸縮時在外部管5a和內部管5b間的卡合狀態之開鎖操作按鈕5c。
吸氣口6係例如由收容與被掃除面(地面等)接觸之旋轉式的刷子(未圖示)之盒6a、及與該盒6a自由旋轉地連結,且和延長管5可裝卸地連接之管部6b等而構成。並且,管部6b以可旋轉至與被掃除面成為平行之角度而連結於盒6a。
如第2圖所示,手持操作管4具有與延長管5(參照第1圖)連接之連接部4a、及供使用者以手握取之手柄部44的把手45。使用者例如如圖所示以手握取手柄部44之狀態下進行掃除。又,把手45係構成為具有在側面視角大致呈三角形(馬刀形狀)的閉塞區間R。且,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構成閉塞區間R之把手45的部位,對軟管3的軸方向正交之方向離的最遠的部位(最高位置)相當於頂點部T(大致頂點部分)。另外,頂點部T係以手指握取進行操作的部分,因此不是點而是以前後方向具有寬度而構成為 佳。
又,在把手45中,設有突出於閉塞區間R之可動板機49,該可動板機49由把手45支撐可大致滑動於前後方向,使用者在握取手柄部44的狀態下,藉由放上食指將可動板機49向後方拉引,作為預定動作前述開鎖操作按鈕5c(參照第1圖)的卡合狀態被解除。例如,使用者藉由一邊以腳壓制吸氣口6,一邊操作可動板機49,即可使延長管5伸縮。因此,使用者無需舉起延長管5(參照第1圖)等,來操作開鎖操作按鈕5c(參照第1圖)。且,藉由將手指從可動板機49分離,可動板機49恢復初始狀態。因此,握取手柄部44操作手持操作管4時,使用者不會錯誤操作可動板機49,另外手不會離開手柄部44所以能安心操作延長管5的伸縮動作。
再者,作為藉由可動板機49的操作之預定動作,不限定於開鎖操作按鈕5c的解除動作,亦可為延長管5和吸氣口6的解除鎖定,另外亦可為手持操作管4和延長管5的解除鎖定,能進行各式各樣的變更。
如第3圖所示,在手持操作管4的上面,手持操作開關46設置於手柄部44的前方。該手持操作開關46係由運轉的開始/停止、吸引力的調整等的複數個按鈕構成。如此般藉由在手柄部44的前方設置手持操作開關46,使得當握取手柄部44操作手持操作管4時,可以防止使用者錯誤操作手持操作開關46。又,在手持操作管4的上面,手持操作開關46的前方設置有用來裝卸延長管5(參照 第1圖)之裝卸按鈕47。
另外,手持操作管4具備收納電動吸塵器1時移除延長管5和手持操作管4後可掛於延長管5的前端或各式各樣的部分之收納鉤48。
又,手持操作管4係藉由後述旋轉管51及包覆旋轉管51之軟管蓋52和軟管3連接,軟管3、旋轉管51及包覆旋轉管軟管蓋52以可對手持操作管4旋轉之方式連接。且,關於該部分的詳細構造留待後述。如此,旋轉管51可旋轉地連接於手持操作管4,所以即使扭轉軟管3,旋轉管51亦會隨其旋轉,因此可防止軟管3的扭轉。
如第4圖所示,手持操作管4具備操作管本體41、上蓋42、和下蓋43,內部包含手持操作開關46用的開關基板46a等。該開關基板46a具備檢測手持操作開關46的按壓操作之複數個觸動開關等。且,在第4圖中,關於手持操作管4內的構造,除了螺絲固定用之構件以外,其餘構件省略圖示。
另外,手持操作管4內部包含用來裝卸延長管5的裝卸按鈕47之第1解除鎖定機構、可動板機49之第2解除鎖定機構等。
第1解除鎖定機構由具備有軸47a之支撐部47b、在支撐部47b的一方以從上蓋42的插通孔42s突出的方式形成之操作部47c、及在另一方形成與延長管5(參照第1圖)卡合之卡合部47d而構成。若操作部47c被按壓操作,則支撐部47b以軸47a作為支點執行蹺板動作後卡合部 47d向上舉起,使得與延長管5的被卡合部(未圖示)之卡合狀態(鎖定)解除。另外,若從操作部47c把手(手指)放開,支撐部47b將藉由未圖示之彈簧構件的彈性力恢復成初始狀態。
第2解除鎖定機構由連結於使用者的手指觸碰的操作部49a之第1桿49b、與該第1桿49b連結之連桿構件49c、及與該連桿構件49c連結之第2桿49d等而構成。且,第2桿49d係藉由延長管5側面的桿(未圖示)連結於開鎖操作按鈕5c(參照第1圖)。若操作部49a被操作,則連桿構件49c藉由第1桿49b而動作,其後再藉由第2桿49d可前後方向移動,使得開鎖操作按鈕5c被解除。另外,藉由從操作部49a把手指放開,操作部49a將利用未圖示之彈簧構件的彈性力恢復成初始狀態(鎖定狀態)。
操作管本體41具備:具有使延長管5(參照第1圖)與旋轉管51(軟管3)連通的流路M1(參照第7圖)之筒狀部41a;及與該筒狀部41a一體地成形,構成前述把手45之本體部41b。
本體部41b係構成為前部位於筒狀部41a之上部,且延伸於連接有軟管3之側(後方)。又,本體部41b係構成為把手45的閉塞區間R存在於比筒狀部41a的後端41a1更後方。
亦即,本體部41b係由:第1傾斜部41b1,從筒狀部41a的前端41a2向後方,朝遠離筒狀部41a(軟管3)之方向傾斜;第2傾斜部41b2,朝接近軟管3之方向傾斜;水 平部41b3,連接第1傾斜部41b1和第2傾斜部41b2,三者一體成形,而構成封閉空間(閉塞區間R)。第1傾斜部41b1及第2傾斜部41b2,在剖面視角上,形成為大致呈朝向內部之凸形狀(參照第8圖),水平部41b3形成為大致呈板狀。
另外,水平部41b3筒狀部係以對41a的流路M1(參照第7圖)、旋轉管51、及軟管3呈平行之方式而形成。又,水平部41b3係在軟管3的外圓周之上方附近,朝前後方向(水平)延伸而形成(參照第2圖)。
另外,本體部41b的後端部41s呈現水平部41b3向後方朝上彎曲之形狀。因此,本體部41b的後端部41s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係位於比水平部41b3更上方之位置。
又,螺轂41c向上突出而形成於本體部41b之第1傾斜部41b1和第2傾斜部41b2的境界部(頂點部T)。另外,在把手本體部41b內,形成螺轂41d(參照第7圖)及螺轂插通孔41e(參照第7圖及第9圖)。
上蓋42大致呈弓形,並且形成為覆蓋從操作管本體41的前端至後端的全體,構成手持操作管4的上面全體。亦即,上蓋42具有沿著本體部41b的第1傾斜部41b1之第1傾斜面42a;及沿第2傾斜部41b2形成之第2傾斜面42b(傾斜面)。又,第1傾斜面42a及第2傾斜面42b,在剖面視角上,氣形成為大致呈朝向上方之凸形狀(參照第8圖)。
如此,由於上蓋42橫跨手持操作管4之全長L1範圍 (參照第4圖)而構成,因此當從上方觀看手持操作管4全體時,上蓋42在途中是無分斷的,可藉由將上蓋42上色或使用含金屬的樹脂施加塗裝以提高設計性。
另外,在上蓋42分別形成:螺絲安裝孔42c,於第1傾斜面42a和第2傾斜面42b的邊界之頂點部T上對應螺轂41c之位置用以插入固定用的螺絲60a;及螺絲安裝孔42d,在第1傾斜面42a用以插入固定用的螺絲60b。供螺絲60a、60b插入之插通孔42c1、42d1(參照第7圖)形成於螺絲安裝孔42c、42d的內部。又,螺轂42e以向下突出之方式形成於上蓋42的內側之後端部。
下蓋43係與把手本體部41b的水平部41b3一起構成閉塞區間R之一部分的構件,重疊配置於水平部41b3下側,且構成為與軟管3及軟管蓋52相對向。
另外,下蓋43係由:水平板部43a,以直線形狀延伸於前後方向(水平方向);及彎曲部43b,在該水平板部43a的後端部以從朝軟管3遠離之方向(向上)彎曲,接續而一體成形。在水平板部43a,向下形成有朝與軟管蓋52相對向的面突出之凸部43c。彎曲部43b的內側形成向上突出之圓筒形狀的螺絲插通部43d。
如第4圖所示,旋轉管51大致呈圓筒形狀,內部形成沿軸方向之直線形狀的流路。又,旋轉管51係在軸方向的前側,以於軸方向上保持間隔的方式形成有一對的環狀之突起部51a、51a,又,在軸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以於軸方向上保持間隔之方式形成有一對的環狀之鍔部51b、 51b。
軟管蓋52係包覆連接旋轉管51和軟管3之卡合部外圍的構件(參照第7圖),其具有大致呈半圓筒形狀的一對的蓋體部52a、52a,蓋體部52a、52a以能組合成圓筒狀之方式構成。又,凹形狀的溝部52a1沿著圓周方向形成於蓋體部52a的前端之內側邊緣部。藉由以鍔部51b、51b所形成之溝和溝部52a1嵌合,使得軟管蓋52被組裝於旋轉管51。且,作為一對蓋體部52a、52a的組裝手段,例如藉由相互可卡合之卡合部(未圖示)構成。藉此,可成為卡合部不露出外部之結構,因此可提高設計性。又,不限定於卡合部,亦可採用螺絲固定、黏著、熔接等各種之方式。
如第5圖所示,形成於下蓋43之凸部43c係從水平板部43a的前端至前後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向下之凸條。且,該凸部43c從前端延伸至與軟管蓋52的後端部52a2之相對向的位置(參照第7圖)。在本實施形態中,軟管蓋52的後端部52a2成為抵接於下蓋43之凸部43c之構造。又,在第5圖(第6圖)中、為了說明之方便以些許分離之狀態來圖示。
如第6圖所示,凸部43c之與軟管蓋52相對向的表面43c2係以沿著軟管蓋52的外圓周面52s的圓弧形狀的方式形成為圓弧狀。且,表面43c2的曲率和外圓周面52s的曲率設定為相同,表面43c2和外圓周面52s構成為以面抵接。
另外,在使用者的手不小心從手持操作管4的手柄44分離,造成手持操作管4落下至地板的情況,因該落下之衝擊軟管蓋52的根部(溝部52a1側邊)將嚴重變形,造成軟管蓋52有破損之虞。但,在本實施形態中,即使軟管蓋52因手持操作管4落下至地面時之衝擊而欲以根部作為支點向把手45側面(向上)變形,也由於軟管蓋52的後端部52a2(外圓周面52s)抵接於下蓋43的凸部43c,所以能將軟管蓋52的變形抑制於最小限度,能防止軟管蓋52破損。因此,不必要為了防止軟管蓋52的變形而以高強度之構件來構成軟管蓋52。又,因下蓋43的凸部43c和與該凸部43c相對向之軟管蓋52的外圓周面52s(參照第6圖)各別形成圓弧狀,且相互以圓弧形狀部分抵接而構成,所以即使因為落下之衝擊而作用於軟管蓋52之力施加於凸部43c,仍可藉由以面抵接來使分散力量,因此能防止凸部43c或軟管蓋52破損。
另外,如第6圖所示,下蓋43的水平板部43a係被安裝為可滑動地插入水平部41b3。亦即,操作管本體41(本體部41b)的水平部41b3,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向下且往內側折返,在剖面視角大致呈C字形狀。並且,下蓋43從水平部41b3的後部插入到水平部41b3,水平板部43a的兩端部43a1、43a1以抵接之狀態可滑動地插入到形成於水平部41b3內的兩端部之凹部41f、41f內。藉此,藉由以水平部41b3和下蓋43構成封閉空間R1,可提高操作管本體41(手持操作管4)之強度。又,藉由使水平部 41b3形成為在剖面視角大致呈C字形狀,且可滑動地組裝下蓋43,使得水平部41b3和下蓋43之接縫變得幾乎無法辨視,達到提高強度同時,亦可提高外觀之設計性。另外,藉由使水平部41b3和下蓋43作成為前述之結構,使得即使軟管蓋52一邊抵接下蓋43一邊旋轉,下蓋43也不會朝寬度方向偏移。
又,如第6圖所示,下蓋43係構成為凸部43c的寬度尺寸W2形成比水平部41b3的寬度尺寸W1短,且凸部43c形成於水平部41b3(下蓋43)的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藉此,在凸部43c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形成由水平部41b3、凸部43c的側面43c1、及軟管蓋52的外圓周面52s所構成之大致呈凹形狀之間隙G。
另外,軟管蓋52為了防止軟管3之扭轉,而被安裝成為可對操作管4(操作管本體41)旋轉,因此若軟管蓋52在使用者持定軟管蓋52的狀態下旋轉,則會有夾到手指或夾入手掌的皮膚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間隙G設定成預定尺寸(例如,5mm)來防止夾入。亦即,若間隙比前述預定尺寸大,則會有使用者的手指會被夾到而感到疼痛,或若間隙比前述預定尺寸小,則會有使用者的手掌的皮膚被夾入而感到疼痛之虞。如此藉由空出預定尺寸(大致5mm)之間隙G於下蓋43的凸部43c之兩側,軟管蓋52不論是左旋轉或右旋轉都能防止夾到手指或夾入手掌的皮膚。
如第7圖所示,旋轉管51係在其外圓周面固裝有軟 管3並且可旋轉地安裝於手持操作管4。又,軟管3藉由未圖示之固持手段固定於旋轉管51,並且藉由未圖示之密封構件確保旋轉管51和軟管3的氣密性。
在筒狀部41a內的構成流路M1之壁面,形成有供旋轉管51的前端抵接之階差部41g,旋轉管51的前端部自由滑動地插入於該階差部41g。又,階差部41g和旋轉管51的前端經由未圖示之密封構件形成不會從手持操作管4和旋轉管51的間隙漏出空氣。
另外,旋轉管51的前部插入操作管本體41的筒狀部41a內,且軟管蓋52的前端面抵接於筒狀部41a的後端41a1。
又,操作管本體41內插入固定銷70,藉由固定銷70的前端插入於形成在突起部51a、51a之間的溝,使得旋轉管51形成不會從操作管本體41脫離。藉此,旋轉管51係和軟管3一體地對手持操作管4旋轉,且軟管蓋52形成與軟管3及旋轉管51一體地旋轉。
另外如第7圖所示,把手45的手柄部44,係形成為斷面高度H1在閉塞區間R之頂點部T成為最薄。附帶一提,手柄部44係使用者以手握取使用之構件,所以手握舒適度依剖面形狀而改變。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設定手柄部44之頂點部T的斷面高度H1為最小的尺寸(例如,大致27mm)來提高使用者的食指部分的手握舒適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手柄部44的寬度W3(參照第8圖)係構成為不論在手柄部44任何位置大致均等。又,手柄 部44的斷面高度H1係形成為比手柄部44的中央部的斷面高度H2及後端部的斷面高度H3薄,斷面高度H3係形成為比斷面高度H2厚。因此,手柄部44係以從頂點部T向手柄末端變粗的方式而構成。如此,因為如高爾夫球桿般小指側邊的握取部分較粗可確實地握取,所以在安裝吸氣口6或延長管5之狀態下握取手柄部44舉起時變得容易舉起。
另外,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操作管本體41和上蓋42以螺絲固定在手柄部44的頂點部T。亦即,藉由從上蓋42的螺絲安裝孔42c插入螺絲60a,再插通螺絲插通孔42c1,將螺絲60a螺合於操作管本體41的螺轂41c,使得上蓋42被固定於操作管本體41之上部。
又,手柄部44之操作管本體41係以厚實之樹脂形成以提高強度。另外,如第8圖所示,在操作管本體41和上蓋42的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藉由一對邊緣部41h、42h插入嵌合而組裝,因此操作管本體41和上蓋42變得不會向寬度方向偏移。又,因藉由將上蓋42固定於操作管本體41,操作管本體41和上蓋42之間形成封閉空間R2,所以可提高手持操作管4之強度。
另外,如第7圖及第9圖所示,操作管本體41、上蓋42、及下蓋43以螺絲固定於手柄部44的後端部。亦即,藉由從下蓋43的螺絲插通部43d插入螺絲60c,再插通螺絲插通孔43d1、操作管本體41的螺絲插通孔41e,螺絲60c螺合於上蓋42的螺轂42e,使得操作管本體41、上蓋 42、及下蓋43的3構件被一同固定。
如此,藉由作成為從下側插入螺絲60c之結構,能提高由上方觀看手持操作管4時之設計性,並且,利用經由螺絲60c將下蓋43固定於操作管本體41能更加提高手持操作管4之強度。尤其,手持操作管4的後端部係彎曲或扭轉手柄部44時最需要強度之部分,藉由同時緊固3構件可提高強度。
另外,使構成手持操作管4之上蓋42及下蓋43和操作管本體41的外觀的形狀卡合是非常的重要,若產生高低差或間隙有令使用者的手感到不適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前述般藉由作成為以螺絲60c緊固3構件構造,能不形成高低差或間隙且確實卡合3構件之形狀,所以能將3構件的間隙最小化。因而,握取手柄部44時不會感到不適且能提高外觀之設計性。
如第7圖所示,在電動吸塵器1中,操作管本體41的筒狀部41a之流路M1、連接於該筒狀部41a之旋轉管51、連接於該旋轉管51之軟管3、軟管蓋52、及下蓋43全部以平行配置而構成。另外,習知技術中,因若筒狀部和旋轉管之間的流路彎曲的話可能造成吸引力的下降,而流動於內部之塵埃會衝撞內壁,所以塵埃附著於內壁之可能性增高。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將筒狀部41a、旋轉管51、及軟管3全部沿中心線Q配置成直線形狀,構成為不存在流路彎曲之部分,所以可以防止電動吸塵器1的吸引力下降,進而能提供吸引力強之電動吸塵器1。又,因為 流動於內部之塵埃衝撞內壁的可能性也少,所以減低塵埃之附著,能抑制流路面積的減少並且能抑制吸引力的下降。
另外,在若手持操作管4具有角度且彎曲,造成使用者誤將手持操作管4落下的情況下,則會有過度的應力施加於軟管或軟管安裝部分,造成軟管或軟管和手持操作管連接之部分破損之虞產生。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筒狀部41a的流路M1、旋轉管51、軟管3、軟管蓋52、及下蓋43全部可平行地配置,使得在手持操作管4落下時,能防止作用過度的應力作用到軟管蓋52的根部部分或旋轉管51的前端部分,又因為能將軟管蓋52之位移量抑制於最小限度,所以能防止軟管3、手持操作管4、旋轉管51、及軟管蓋52之破損。
另外,如第7圖所示,手持操作管4中構成手柄44之第2傾斜部42b具有直線部42b1。且,本實施形態的直線部42b1,如雙向箭頭所示,形成在從手柄44的中央部至手柄末端之範圍。如此,因藉由具有直線部42b1,使得在安裝吸氣口6或延長管5之狀態下握取手柄44舉起時,手掌密接於直線部42b1而能以大面積支撐,所以變得容易舉起,因此能提供使用性良好之電動吸塵器1。
又,如第10(a)圖所示,當掃除與地面的距離較短之床B的下面(或沙發的下面)等的深處時,需要將延長管5降下至與地面大致平行後再操作。此時在筒狀部41a和旋轉管51之側面視角若具有角度且彎曲呈ㄑ字形狀,則軟管3會以被用力按壓之狀態接觸地面造成使用性變差,且 會有因軟管3與地面之摩擦,造成軟管3破損之虞產生。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因掃除較低之床B的下面等的深處時,即使將延長管5降下至與地面大致平行,軟管3亦不會和地面接觸,或即使接觸也僅會產生微小之摩擦力,所以使用性高,軟管3也沒有破損的可能。又,下蓋43或軟管蓋52也全部以平行於中心線Q構成,因此外觀上的凹凸少且能提高設計性。
另外,因為將下蓋43的後端部作成為向上呈彎曲形狀,所以掃除床B的下面等時,不必要握取手柄44的全體來進行操作,如第10圖(b)所示,藉由以食指掛於手柄44的後端的V字形狀的角隅部,而大姆指放於上蓋42,中指的側面則貼於下蓋43,藉由以三根手指來支撐手持操作管4,使得可一邊穩定地握持手持操作管4一邊進行掃除。
如以上說明般,依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因手持操作管4為具備具有閉塞區間R之把手45,而把手45在與軟管3相對向的位置具有構成閉塞區間R的一部分之下蓋43,所以能在與構成閉塞區間R的操作管本體41之間構成封閉空間,因此能達到提高手持操作管4之強度。又,因把手45具備閉塞區間R,所以能防止手持操作管4從使用者的手中脫落且不損害操作性。
另外,若軟管3係對手持操作管4可自由旋轉之構造,則軟管3和手持操作管4之卡合部分為最脆弱且破損的可能性變高。因若軟管3碰撞地面,即對手持操作管4作 用彎曲卡合部分之應力,所以卡合部分變得最容易受損。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在具備旋轉管51和軟管蓋52,且軟管3對手持操作管4可自由旋轉之構造下,因下蓋43的凸部43c抵接於軟管蓋52,所以能達到提高可旋轉地安裝於手持操作管4之軟管安裝部分(軟管蓋52的根部,旋轉管51的前端部等)的強度。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因下蓋43之凸部43c形成於手持操作管4的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在凸部43c的寬度方向的兩側設置防止夾入手指之預定間隙G,所以即可防止可旋轉地安裝於手持操作管4之軟管安裝部分破損,又可防止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的皮膚被夾入旋轉的軟管蓋52。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因下蓋43之凸部43c的表面43c2和軟管蓋52的外圓周面52s的形狀各別形成圓弧形,軟管蓋52的外圓周面52s和下蓋43相互地抵接於圓弧狀部分,所以軟管蓋52分散衝擊於凸部43c時之力量,可防止下蓋43或軟管蓋52等破損。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因具備構成手持操作管4上面之上蓋42,從下蓋43之下側以螺絲插通手持操作管4的操作管本體41而固定下蓋43和上蓋42,所以能夠提高由上面看手持操作管4時外觀之設計性,並且藉由將下蓋43與操作管本體41及上蓋42緊固為一體,能達到提高閉塞區間R的強度。
本發明,不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能以各式各樣的方 式實施。例如,藉由設置下蓋43,雖然軟管3直接接觸操作管本體41的情況變少,但藉由以比操作管本體41的材質更軟之材質製成下蓋43,能防止軟管3的損傷並且能長期地使用電動吸塵器1。
1‧‧‧電動吸塵器
2‧‧‧吸塵器本體
3‧‧‧軟管
4‧‧‧手持操作管
5‧‧‧延長管
6‧‧‧吸氣口
41‧‧‧操作管本體
41a‧‧‧筒狀部
41b‧‧‧把手本體部
41b1‧‧‧第1傾斜部
41b2‧‧‧第2傾斜部
41b3‧‧‧水平部
41c‧‧‧螺轂
42‧‧‧上蓋
42a‧‧‧第1傾斜面
42b‧‧‧第2傾斜面(傾斜面)
42b1‧‧‧直線部
42e‧‧‧螺轂
43‧‧‧下蓋
43a‧‧‧水平板部
43b‧‧‧彎曲部
43c‧‧‧凸部
43c2‧‧‧表面
43d‧‧‧螺絲插通部
44‧‧‧手柄
45‧‧‧把手
46‧‧‧手持操作開關
49‧‧‧可動板機,觸發器
51‧‧‧旋轉管
51a‧‧‧突起部
51b‧‧‧鍔部
52‧‧‧軟管蓋
52a‧‧‧蓋體部
52a1‧‧‧溝部
52a2‧‧‧後端部
52s‧‧‧周圍部
60a,60b,60c‧‧‧螺絲
70‧‧‧固定銷
G‧‧‧間隙
H1,H2,H3‧‧‧斷面高度
M1‧‧‧流路
R‧‧‧閉塞區間R
T‧‧‧頂點部(大致頂點部位)
第1圖係顯示關於本發明的一種實施形態的電動吸塵器之全體的外觀斜視圖。
第2圖係顯示電動吸塵器的手持操作管之外觀側視圖。
第3圖係顯示電動吸塵器的手持操作管之外觀斜視圖。
第4圖係顯示電動吸塵器的手持操作管之外觀斜視圖。
第5圖係顯示手持操作管的下蓋單質之外觀斜視圖。
第6圖係第2圖的A-A之放大剖面圖。
第7圖係顯示電動吸塵器的手持操作管的縱剖圖。
第8圖係第2圖的B-B之放大剖面圖。
第9圖係放大手持操作管的後端部之分解剖面圖。
第10圖係顯示關於本發明的一種實施形態的電動吸塵器之使用狀態(a)為第1的使用狀態,(b)為第2的使用狀態。
3‧‧‧軟管
4‧‧‧手持操作管
41‧‧‧操作管本體
41a‧‧‧筒狀部
41a1‧‧‧筒狀部41a的後端
41b‧‧‧把手本體部
41b3‧‧‧水平部
41c‧‧‧螺轂
41e‧‧‧螺轂插通孔
41d‧‧‧螺轂
41g‧‧‧階差部
42‧‧‧上蓋
42a‧‧‧第1傾斜面
42b‧‧‧第2傾斜面(傾斜面)
42b1‧‧‧直線部
42c‧‧‧螺絲安裝孔
42c1‧‧‧螺絲插通孔
42d‧‧‧螺絲安裝孔
42d1‧‧‧螺絲插通孔
42e‧‧‧螺轂
43‧‧‧下蓋
43a‧‧‧水平板部
43c‧‧‧凸部
43d‧‧‧螺絲插通部
43d1‧‧‧螺絲插通孔
44‧‧‧手柄
45‧‧‧把手
46‧‧‧手持操作開關
46a‧‧‧開關基板
47‧‧‧裝卸按鈕
48‧‧‧收納鉤
49‧‧‧可動板機,觸發器
51‧‧‧旋轉管
51a‧‧‧突起部
51b‧‧‧鍔部
52‧‧‧軟管蓋
52a1‧‧‧溝部
52a2‧‧‧後端部
60a,60b,60c‧‧‧螺絲
70‧‧‧固定銷
H1,H2,H3‧‧‧斷面高度
M1‧‧‧流路
R‧‧‧閉塞區間R
T‧‧‧頂點部(大致頂點部位)
Q‧‧‧中心線

Claims (5)

  1. 一種電動吸塵器,係具備吸塵器本體、及其一端經由軟管連接於前述吸塵器本體之手持操作管,其特徵為:前述手持操作管,係具備:和前述軟管一體地旋轉之旋轉管、覆蓋前述軟管和前述旋轉管之卡合部外周圍,並且與前述軟管及前述旋轉管一體地旋轉之軟管蓋、及延伸於連接有前述軟管之側並且具有在其側面視角上大致呈三角形形狀的閉塞區間之把手,前述把手係在與前述軟管及前述軟管蓋相對向之位置具有構成前述閉塞區間的外輪廓的一部分之下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下蓋具有朝前述軟管側面突出之凸部,前述凸部抵接於前述軟管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下蓋之凸部形成於前述手持操作管的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且在前述凸部的寬度方向之兩側設有預定的間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下蓋之凸部和前述軟管蓋的外圓周面各別構成為圓弧狀,且前述軟管蓋和前述下蓋以各別的圓弧狀部分抵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手持操作管具備構成上面之上蓋,從前述下蓋的下側以螺絲插通前述手持操作管的操作管本體 而固定前述下蓋和前述上蓋。
TW101117086A 2011-06-20 2012-05-14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TWI5162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6021A JP5662879B2 (ja) 2011-06-20 2011-06-20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9253A TW201309253A (zh) 2013-03-01
TWI516243B true TWI516243B (zh) 2016-01-11

Family

ID=47363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7086A TWI516243B (zh) 2011-06-20 2012-05-14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62879B2 (zh)
CN (1) CN102835933A (zh)
TW (1) TWI5162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5700B (zh) * 2013-10-23 2017-06-16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软管组件上的手柄体结构
JP6158120B2 (ja) * 2014-03-12 2017-07-0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CN106175602A (zh) * 2016-08-18 2016-12-07 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手柄
CN114601395A (zh) * 2022-04-13 2022-06-10 深圳市银舍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转动把手和清洁设备及其清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9568A (en) * 1990-06-15 1992-05-05 Rexair, Inc. Handle assembly for a vacuum system cleaning tool
JP2603720Y2 (ja) * 1996-12-05 2000-03-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H11146851A (ja) * 1997-11-17 1999-06-02 Hitachi Ltd 電気掃除機及びその手元ハンドル
GB0000597D0 (en) * 2000-01-13 2000-03-01 Notetry Ltd Hose and wand assembly
JP2002325706A (ja) * 2001-05-07 2002-1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4258730B2 (ja) * 2004-07-13 2009-04-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4613774B2 (ja) * 2005-09-28 2011-0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5118013B2 (ja) * 2008-12-25 2013-0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5933A (zh) 2012-12-26
TW201309253A (zh) 2013-03-01
JP5662879B2 (ja) 2015-02-04
JP2013000437A (ja) 2013-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6243B (zh)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RU2488342C2 (ru) Узел рукоятки для всасывающего узла
JP505519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880189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097898B2 (ja) ハンドリング手段を有す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13000438A (ja) 電気掃除機
JP5662878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325282B2 (ja) 電気掃除機
EP3517013B1 (en) Vacuum cleaner and cleaning device having same
JP4109188B2 (ja) 電気掃除機用管継手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14008303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2268576B1 (ko) 진공청소기
JP4946727B2 (ja) 吸込具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07021056A (ja) 吸込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07021058A5 (zh)
JP2013070839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3017474A (zh) 配备有可拆卸清洁元件的清洁头
JP2009061209A (ja) 吸込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05176873A (ja) 電気掃除機用管継手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18011676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5137684A (ja) 電気掃除機用管継手及び電気掃除機
JP3994528B2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JP6056377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0094372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5161100A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並びに電気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