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9490B - 具有觸控感應功能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觸控感應功能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9490B
TWI509490B TW102101579A TW102101579A TWI509490B TW I509490 B TWI509490 B TW I509490B TW 102101579 A TW102101579 A TW 102101579A TW 102101579 A TW102101579 A TW 102101579A TW I509490 B TWI509490 B TW I5094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group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1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5403A (zh
Inventor
Seung-Heui Jeong
Hyoung-Wook Jang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05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5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9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94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觸控感應功能之顯示裝置
本申請案主張2012年7月17日向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之案號為10-2012-0077785之韓國申請案之優先權及效益,其全部內容藉參照整合於此。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能夠感應觸控之顯示裝置。
觸控螢幕面板目前被廣泛用作智慧手機以及平板電腦之輸入單元。觸控螢幕面板係能夠藉由使用使用者的手指來輸入使用者的指令以啟動顯示裝置之螢幕上所顯示之資訊或內容的選擇。因此,觸控螢幕面板係提供於顯示裝置之前面以將使用者手指之接觸位置轉換為電子訊號。因此,藉接觸位置選擇之接觸指令會被接收作輸入訊號。
由於觸控螢幕面板可取代耦接於影像顯示裝置之其它輸入裝置,像是鍵盤以及滑鼠,因此其使用範圍增加。
實現觸控螢幕面板之方法包含電阻層方法、光感測方法、以及電電容(electro-capacitive)方法。在上述方法中,電電容觸控螢幕面板被廣泛使用,並在手指接觸觸控螢幕面板時,偵測在傳導感應圖型與其它周邊感應圖型或接地電極之間的電容變化,從而 將接觸位置轉換成電子訊號。
電電容觸控螢幕面板普遍地被附加於顯示裝置之外部表面,像是液晶顯示器(LCD)以及有機發光顯示器。然而,由於外加之觸控螢幕面板附加於顯示裝置,因此顯示裝置的整個厚度與製造成本會增加,且因為觸控螢幕面板與顯示面板之間的縫隙,圖案的能見度會減退。
此外,因為顯示裝置驅動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與觸控螢幕面板驅動積體電路係額外提供的,產品不會輕易地彼此相容。因為顯示裝置驅動積體電路與觸控螢幕面板驅動積體電路分別耦接至獨立的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PCB),製造過程複雜且生產成本增加。
此外,最近相較於手指觸控,使筆能夠執行更加細緻或更加準確作業的筆輸入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應用於傳統電電容觸控螢幕面板之筆會藉由內部電池電力供應來產生特殊訊號,而觸控螢幕之感應電極會感應該訊號。然而,由於筆中裝有電池,筆的大小增加,且電池需要被週期性地更換。
所以,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了顯示裝置,其中用以感應電容筆接觸之電磁共振(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EMR)感應器單元係形成於基板之表面,以降低或最小化顯示裝置之厚度並更精準地感應觸控。
本發明之實施例也提出了顯示裝置,其中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與顯示裝置係被耦接至單一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以簡化製照程序並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之實施例也提出了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之頂基板係被用作觸控螢幕面板之基板以減少或最小化顯示裝置之厚度,並改善圖像之能見度。
為了達到前述以及/或是其它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態樣,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了顯示裝置,其包含位於第一基板之顯示區域之複數個像素,以及位於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之電磁共振(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EMR)感應器單元,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包含第一群組線圈與第二群組線圈,第一群組線圈與第二群組線圈層疊,其中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係位於複數個像素之下。
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可更包含位於第一群組線圈之前面上之絕緣層、以及位於第二群組線圈之上的平坦化緩衝層,第一群組線圈可直接在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上,而第二群組線圈可在絕緣層上,並可以橫跨第一群組線圈之方向排列。
複數個像素可位於平坦化緩衝層之上。
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可較第一基板之顯示區域寬。
該第一群組線圈與該第二群組線圈可包含分別被排在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而其中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可包含耦接於接地電力供應器之第一終端,以及耦接於耦接電磁共振積體電路之電磁共振墊單元之第二終端。
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包含一圖案化低電阻有色金屬。
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位於第一基板之底面之屏蔽層。
第一基板可為透明的並可包含具有可撓特性之玻璃基板或材料。
第一基板可包含聚亞醯胺。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具有觸控感應功能的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位於第一基板之顯示區域之複數個像素、耦接至複數個像素並位於在第一基板之顯示區域外框之非顯示區域之訊號線、位於第一基板之頂面與複數個像素之底面之間之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包含第一群組線圈以及第二群組線圈,第一群組線圈與第二群組線圈層疊、電氣耦接至訊號線並位於非顯示區域之一端之驅動墊單元、以及與該驅動墊單元位於同一表面以相鄰於該驅動墊單元,並電氣耦接至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之電磁共振墊單元。
驅動墊單元與電磁共振墊單元可電氣耦接至一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
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可更包含位於第一群組線圈之前面上之絕緣層、以及位於該第二群組線圈上之平坦化緩衝層,第一群組線圈可直接在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上,而第二群組線圈可在絕緣層上,並可以橫跨第一群組線圈之方向排列。
第一群組線圈與第二群組線圈可包含分別在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中之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且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可包含耦接至接地電力供應器之第一終端,以及耦接至接於電磁共振積體電路之電磁共振墊單元之第二終端。
延伸自第一群組線圈與第二群組線圈之第一線與第二線可透過接觸洞以電氣耦接至電磁共振墊單元之墊片。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具有觸控感應功能之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位於第一基板之顯示區域之複數個像素、耦接至複數個像素並位於在第一基板之顯示區域外框之非顯示區域之訊號線、位於第一基板之頂面與該複數個像素之底面間,並包含第一群組線圈與第二群組線圈,第一群組線圈與第二群組線圈層疊之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位於第一基板上以密封第一基板之第二基板,第二基板具有顯示區域與位於第二基板之顯示區域外框的非顯示區域、位於第二基板之顯示區域之複數個感應圖型、耦接至感應圖型,並被設置於第二基板之非顯示區域之複數個感應線、以及位於第二基板之非顯示區域邊緣,以將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相互耦接之密封材料。
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位於第二基板之非顯示區域並重疊密封材料以電氣耦接至該複數個感應線之第一觸控墊單元。
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位於第一基板之非顯示區域之一端以電氣耦接至訊號線之驅動墊單元、位於與驅動墊單元相同之表面並相鄰該驅動墊單元,且電氣耦接至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之電磁共振墊單元,以及位於與驅動墊單元相同之表面並相鄰該驅動墊單元,且電氣耦接至第一觸控墊單元之第二觸控墊單元。
第一觸控墊單元之複數個墊片可透過密封材料中的複數個傳導媒介以電氣耦接至第二觸控墊單元之墊片。
驅動墊單元、電磁共振墊單元,以及第二觸控墊單元電氣耦接至 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
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可更包含位於第一群組線圈之前面上之絕緣層、以及位於第二群組線圈上之平坦化緩衝層,第一群組線圈可直接在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上,且第二群組線圈可位於該絕緣層之上並可被以橫跨第一群組線圈之方向排列。
第一群組線圈與第二群組線圈可包含分別設置於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中之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且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可包含耦接至接地電力供應器之第一終端,以及耦接至耦接於電磁共振積體電路之電磁共振墊單元之第二終端。
延伸自第一群組線圈與第二群組線圈之第一線與第二線可透過接觸洞以電氣耦接至電磁共振墊單元之墊片。
感應圖型可包含由列線(row line)耦接於第一方向中之第一感應單元、用以耦接第一感應單元於第一方向中之第一耦接線、由行線(column line)耦接於第二方向之第二感應單元、以及用以耦接第二感應單元於第二方向中之第二耦接線。
感應圖型可在相同層。
第二感應單元可與第二耦接線整合。
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位於第一耦接線與第二耦接線之橫跨區域之絕緣層。
感應圖型係位於面對第一基板之第二基板之一內表面。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用以感應電容筆之接觸的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係形成於顯示裝置之基板之一表面上,以減低或最小化顯示 裝置之厚度,並更準確地感應觸控。
此外,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與顯示裝置係被耦接於一可撓式印刷電路板,如此一來就有可能簡化製造程序並降低生產成本。
此外,顯示裝置之頂基板亦可被用作為觸控螢幕面板之基板。觸控螢幕面板與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係被分別安裝於顯示裝置之頂部與底部。因此,可能減低或最小化顯示裝置之厚度以改善圖像的能見度,並更準確地感應觸控。
100‧‧‧底基板
112‧‧‧像素
114‧‧‧掃描線
116‧‧‧資料線
118‧‧‧驅動墊單元
119a‧‧‧第一觸控墊單元
119b‧‧‧第二觸控墊單元
120‧‧‧電磁共振墊單元
200‧‧‧頂基板
210‧‧‧黑矩陣
220‧‧‧感應圖型
220a‧‧‧第一感應單位
220a1‧‧‧第一耦接線
220b‧‧‧第二感應單位
220b1‧‧‧第二耦接線
230‧‧‧感應線
240‧‧‧絕緣層
300‧‧‧可撓式印刷電路板
400‧‧‧密封材料
410‧‧‧傳導媒介
500‧‧‧顯示區域
510‧‧‧非顯示區域
600‧‧‧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
602‧‧‧接觸孔
610‧‧‧第一群組線圈
612‧‧‧第一線
614‧‧‧接地線
620‧‧‧絕緣層
630‧‧‧第二群組線圈
632‧‧‧第二線
634‧‧‧接地線
640‧‧‧緩衝層
650‧‧‧屏蔽層
附隨圖示,連同說明書一起,說明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且與說明書之描述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之態樣。
第1圖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平面分解圖;第2A圖與第2B圖係繪示第1圖中所示之實施例之該些墊單元之耦接型式之剖面圖;第3A圖與第3B圖係繪示第1圖中所示之實施例之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之結構的平面圖。
第4圖係繪示沿著依據第3A圖與第3B圖中所示之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底基板之線I~I’之剖面圖;第5圖係繪示說明第1圖所示之實施例之感應圖型之例子的主要部分之放大圖;以及第6圖係繪示沿著第1圖所示之實施例之頂基板之線II~II’之剖面圖。
於以下詳細描述中,僅呈現並描述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且僅為說明之目的。如領域內習知技術者將理解的,所述之實施例得以各種方法修改,而皆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據此,圖示與描述被認為本質上為說明而非限制。另外,當元件被表示為位於其他元件「上」時,其可直接位於其他元件上或可有一或多個中間元件插設於其間的間接地位於其他元件上。另外,當元件被表示為「連接」或「耦接」其他元件時,其可直接地連接或耦接其他元件或有一或多個中間元件插設於其間的間接地連接或耦接其他元件。下文中,相似之參照標號至相似之元件。
下文中,本發明之實施例將藉參照附圖詳細描述。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電磁共振(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EMR)感應器單元係被形成於顯示裝置之底基板之一表面上,而電電容觸控螢幕面板係形成於顯示裝置之頂基板之一表面上,如此一來顯示裝置的整個厚度會被減小或是最小化,並因此可感應被動式電容筆(例如,不具有電池之電容筆)以及/或是手指之接觸或觸控。
依據本實施例,顯示裝置可以是,舉例來說,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顯示器。由於有機發光顯示器具有可撓特性,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有機發光顯示器可被用作顯示裝置。因此,在本實施例之說明中,是以有機發光顯示器為例子。
第1圖係繪示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平面分解圖。第2A圖與第2B圖係繪示第1圖中所示之實施例之墊單元之耦接型式之剖面圖。
本實施例係被運用在觸控螢幕面板與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彼此整合之有機發光顯示器。用以實現觸控螢幕面板之感應圖型與感應線係直接形成於有機發光顯示器之頂基板200之一表面上,而為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之部分的第一群組線圈與第二群組線圈係直接形成於有機發光顯示器之底基板100的一表面上。
在本實施例中,用作有機發光顯示器之封裝基板的頂基板200可由,舉例來說,具有可撓特性的玻璃材料或薄層形成。此外,頂基板200之一表面可以是頂基板之內表面。因此,第1圖所示之頂基板之一表面會對應頂基板之內表面。
上述只是一實施例,而本發明不受以上限制。也就是說,觸控螢幕面板之感應圖型220會形成於頂基板200之外表面上,以及/或可形成於頂基板之內與外表面上。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係被安裝於底基板100上。當包含共振電路之被動式電容筆接觸顯示裝置時,相鄰於接觸位置之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中的線圈會形成磁場。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會感應藉由共振電路與磁場共振而產生之共振頻率,來判斷接觸位置。
依據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結構將藉參照第1圖來詳細說明。
在依據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中,觸控螢幕面板之感應圖型220,以及用以透過第一觸控墊單元119a來將感應圖型220耦接至外部觸控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圖未示)之感應線230會被形成於密封有複數個像素112形成於底基板100之顯示區域500中之底基板100之頂基板200之一表面上。同時由第一群組線 圈(圖未示)與第二群組線圈(圖未示)之層疊結構所實現之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圖未示)會被形成於複數個像素112所形成之底基板100之一表面上。也就是說,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係被直接地形成於底基板100之一表面上,而複數個像素112係被形成於與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交疊之區域上。
在本實施例中,感應圖型220形成於頂基板200之顯示區域500上,感應線230形成於位在顯示區域500之外框上的非顯示區域510上,而用以將頂基板200附加至底基板100之密封材料400塗覆於非顯示區域510之邊緣。
此外,複數個訊號線耦接於形成在底基板100之顯示區域500上之像素112,而訊號線係被配置於非顯示區域510上。
在第1圖中,掃描線114與資料線116係被設置作訊號線。然而,亦可提供用以控制有機發光二極體之發光之發光控制線於像素中。
在本實施例中,該些像素包含為自發光元件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複數個電晶體、以及至少一個電容。
如第1圖所示,訊號線會被耦接至提供於底基板100之非顯示區域510之一端之驅動墊單元118,以接收來自安裝於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300上之外部驅動積體電路之訊號。
此外,第二觸控墊單元119b與電磁共振墊單元120係相鄰地分別位於驅動墊單元118之側表面。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電氣耦接電磁共振墊單元120。形成於頂基板200上之第一觸控墊單元119a電 氣耦接至第二觸控墊單元119b。
藉由第2A圖所示之本實施例,可實現將形成於頂基板200上之第一觸控墊單元119a耦接至形成於底基板100上之第二觸控墊單元119b。也就是說,頂基板上之第一觸控墊單元119a會交疊於密封材料400,而形成第一觸控墊單元119a之複數個墊片透過被提供於密封材料400中之複數個傳導媒介410(舉例來說,傳導球/傳導件)電氣耦接至位於底基板之非顯示區域之一端之第二觸控墊單元119b的墊片。
接下來,如第2B圖所示,在直接形成於底基板100之一表面的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中,從第一群組線圈610所取出之複數個第一線612與從第二群組線圈630所取出之第二線632,係透過接觸孔602電氣耦接至位於底基板100之非顯示區域之一端的電磁共振墊單元120之墊片。
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具有之結構中,直接圖案化於底基板100之一表面上之第一群組線圈610,形成於包含第一群組線圈610之底基板100之前面(例如,在線圈之第一群組610之前面上)上的絕緣層620,形成絕緣層620上以橫跨第一群組線圈610之方向安置之第二群組線圈630,以及形成於第二群組線圈630上以平坦化表面之緩衝層640(例如,平坦化緩衝層640),依序層疊。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之結構將參照第3圖與第4圖詳細說明。
在上述結構中,提供於底基板100之非顯示區域510之一端的該些墊單元,即驅動墊單元118、第二觸控墊單元119b、以及電磁共振墊單元120被電氣耦接至相同的可撓式印刷電路板300。
此外,用以驅動底部基板100之像素區域之複數個像素(圖未示)之驅動積體電路(圖未示)、用以控制頂基板200上之感應圖型220之操作的觸控積體電路(圖未示),以及用以控制底基板之一表面上之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之操作的電磁共振積體電路(圖未示)可安裝於可撓式印刷電路板300上。在本實施例中,驅動積體電路、觸控積體電路以及電磁共振積體電路可藉由獨立的積體電路來實現,或可藉由用以實現全部功能之整合的積體電路來實現。在本實施例中,可撓式印刷電路板300被整合成一個以簡化可撓式印刷電路板之連接與測試程序,來減低或最小化製造程序與生產成本。
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係直接位於顯示裝置之底基板的一表面上。
第3A圖與第3B圖係繪示第1圖中所示之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之結構的平面圖。第3A圖繪示第一群組線圈610之排列類型。第3B圖繪示了第二群組線圈630之排列類型。
第4圖係沿著依據本發明之本實施例之底基板之線I~I’之剖面圖。
首先,參照第3A圖,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之第一群組線圈610被安置於一個方向(例如,X軸方向)。在第一群組線圈610中,其個別之一側係開放的之複數個第一線圈612,以實質上一致之間隔形成於底基板10之上。
第一線圈612的第一終端透過接地線614耦接至外部接地電力供應器GND。第一線圈612之第二終端透過上述之電磁共振墊單元120 耦接至安裝於可撓式印刷電路板300之電磁共振積體電路。當電容筆進行接觸時,最為接近接觸位置之第一群組610線圈中之第一線圈612被選擇,以使電壓(例如,預定位準的電壓)施加至第一線圈612。
在本實施例中,傳送與接收轉換器(圖未示)與耦接至其之多工器(圖未示)被提供於電磁共振積體電路中。在傳送操作期間,對應於所感應之觸控位置之訊號係透過耦接至第二終端與傳送及接收轉換器之第一多工器,傳送至電磁共振積體電路中之控制器。在接收操作期間,可感應電容筆之接觸位置。
同樣地,參照第3B圖,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之第二群組線圈630係被安置於橫跨第一群組線圈610之方向中,也就是說在一個方向中(例如,Y軸方向)。其個別端為開放的之複數個第二線圈632,具有一致的間隔地被形成絕緣層620上。
第二線圈632之第一終端係透過接地線634耦接至外部接地電力供應器GND,而第二線圈632之第二終端係透過上述之電磁共振墊單元120耦接至安裝於可撓式印刷電路板上之電磁共振積體電路。當電容筆進行接觸時,最相鄰接觸位置之第二群組線圈630中之第二線圈632會被選擇,以使電壓(例如,預定位準之電壓)施加於第二線圈。
在本實施例中,傳送與接收轉換器與耦接至其之多工器被提供於電磁共振積體電路中。在傳送操作期間,被感應之觸控位置的訊號透過耦接至第二終端與傳送與接收轉換器之第二多工器,傳送至電磁共振積體電路中之控制器。在接收操作期間,可感應電容 筆之接觸位置。
在這裡,傳送與接收轉換器選擇第一群組線圈610與第二群組線圈630相同之操作模式。
接下來會簡單說明藉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執行之被動式電容筆之觸控感應操作。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會接收來自於提供於電磁共振積體電路內之控制器的訊號以操作。選擇第一群組線圈610與第二群組線圈630中之線圈(例如特定線圈)以誘發電磁效應並產生電子波。
其中提供共振電路之被動式電容筆(圖未示),藉由電子波共振以於實質上(substantially)均勻時間中保持共振頻率,而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接收共振頻率以感應被動式電容筆之接觸位置。
在此,在提供於被動式電容筆中像是RLC(電阻-電感-電容)複雜電路之共振電路中,最大電流在施加之電力供應之特定頻率下流動。共振頻率可能只取出特定頻率之輸出特性。
參照第4圖,依據本實施例之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會具有一結構,其中形成以直接地被圖案化於底基板100之一表面之第一群組線圈610、形成於包含第一群組線圈610之底基板100之前面上(例如,線圈之第一群組610之前面上)的絕緣層620、形成於絕緣層620上以被安置於橫跨第一群組線圈610之方向中的第二群組線圈630、以及形成於第二群組線圈630上以平坦化表面之緩衝層640,係依序層疊。屏蔽層650形成於底基板100之底表面上。
底基板100可由,舉例來說,玻璃或具有可撓特性像是透明材料 之材料形成。舉例來說,像是具有高熱阻抗與化學耐性之透明物質之聚亞醯胺(polyimide,PI)可被用作可撓性材料。
底基板100上之複數個像素112,以及耦接於像素之複數個訊號線,形成於緩衝層640上。
由於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被提供於以頂發射方法操作之有機發光顯示器之底基板100之一表面上,即被提供於複數個像素112之下,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之結構不會妨礙顯示裝置顯示圖像。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形分別來自第一群組線圈610與第二群組線圈630之線圈612與632係藉由圖案化低電阻有色金屬而形成以最大化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之效能。
此外,當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之面積相對較大時,使用者會較容易畫出需要的圖。因此,依據本實施例之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600大於底基板100之顯示區域500。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觸控螢幕面板直接形成於顯示裝置之頂基板200之一表面上。
第5圖係繪示展示第1圖所示之實施例之感應圖型之例子的主要部分之放大圖。第6圖係沿著第1圖所示之實施例之頂基板之線II~II’之剖面圖。
依據本實施例之觸控螢幕面板之結構將會參照第1圖、第5圖、與第6圖詳細說明。
如第5圖所示,感應圖型220包含形成以藉由列線於第一方向(例 如,X軸方向)耦接之複數個第一感應單位220a、用以耦接於第一方向中之第一感應單位220a的第一耦接線220a1、所形成以藉由行線於第二方向(例如,Y軸方向)耦接之第二感應單位220b、以及用以耦接第二方向中之第二感應單位220b的第二耦接線220b1。
第一感應單位220a與第二感應單位220b交錯排列以不相互交疊。第一耦接線220a1與第二耦接線220b1會相互交錯。用以保障穩定度之絕緣層(圖未示)係被插於第一耦接線220a1與第二耦接線220b1之間。
另一方面,該些第一感應單位220a與該些第二感應單位220b係使用透明電極材料像是,舉例來說,銦錫氧化物,分別與第一耦接線220a1與第二耦接線220b整合,或與第一耦接線220a1與第二耦接線220b1分離地形成以電氣耦接。
舉例來說,該些第二感應單位220b係被圖案化以與第二耦接線220b1整合於第二方向中,而該些第一感應單位220a係被圖案化於第二感應單位220b之間以具有獨立圖案,並可藉由在第一感應單位220a之上或下之第一耦接線220a1耦接於第一方向中。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耦接線220a1直接於第一感應單位220a之上方或下方接觸第一感應單位220a以電氣耦接,或可以透過接觸孔直接耦接至第一感應單位220a。
第一耦接線220a1會由透明電極材料像是,舉例來說,銦錫氧化物或不透明的低阻抗材料所形成,如此一來第一耦接線220a1之寬度會防止圖案被注意到。
感應線230係以列為單位電氣耦接至第一感應單位220a與第二感應單位220b以及行線,以將第一感應單位220a與第二感應單位220b透過第一連結墊單元耦接至外部觸控積體電路(圖未示),像是位置偵測電路。
感應線230係被安置於位在圖像被顯示之顯示區域的外框之非顯示區域510中。感應線230之材料選擇的範圍很廣,所以感應線230可由不同於用以形成感應圖形220之透明電極材料的低電阻材料像是,舉例來說,鉬、銀、鈦、銅以及鉬/鋁/鉬形成。
當手指接觸上述之電電容觸控螢幕面板時,依據接觸位置之電容變化透過該些感應線230與第一觸控墊單元119a與第二觸控墊單元119b,從感應圖型220傳送至觸控積體電路(圖未示)。接下來,電容變化會透過觸控積體電路中的X與Y之輸入處理電路被轉為電子訊號,從而感應接觸位置。
此外,第6圖係沿著第1圖所示之實施例之頂基板之線II~II’之剖面圖。參照第6圖,如上所述,形成於頂基板200之顯示區域500上之感應圖型220包含所形成以藉由列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中之列線耦接之第一感應單位220a、用以耦接第一感應單位220a於列方向中之第一耦接線220a1、所形成以藉由行方向中之行線耦接之第二感應單位220b、以及用以耦接第二感應單位220b於行方向中之第二耦接線220b1。絕緣層240插設於第一耦接線220a1與第二耦接線220b1之橫跨區域中。
此外,在位於顯示區域500之外框上的頂基板200之非顯示區域510中,形成黑矩陣(matrix)210,電氣耦接至感應圖型220之感 應線230相對於與黑矩陣交疊之非顯示區域510形成,而形成密封材料400以附加頂基板200至底基板100。
在本實施例中,黑矩陣210會阻止像是形成於非顯示區域510內之感應線之圖型被注意到並形成顯示區域之框架。
雖然本發明之實施例已結合一些例示性實施例而描述,但應理解為本發明不受所述之實施例限制,而是相反地,意圖涵蓋包含於附隨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與範疇內之各種修改及等效配置及其均等物。
100‧‧‧底基板
112‧‧‧像素
114‧‧‧掃描線
116‧‧‧資料線
118‧‧‧驅動墊單元
119a‧‧‧第一觸控墊單元
119b‧‧‧第二觸控墊單元
120‧‧‧電磁共振墊單元
200‧‧‧頂基板
220‧‧‧感應圖型
220a‧‧‧第一感應單位
220b‧‧‧第二感應單位
230‧‧‧感應線
300‧‧‧可撓式印刷電路板
400‧‧‧密封材料
500‧‧‧顯示區域
510‧‧‧非顯示區域

Claims (27)

  1.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複數個像素,位於一第一基板之一顯示區域;以及一電磁共振(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EMR)感應器單元,位於該第一基板之一表面,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包含一第一群組金屬線圈與一第二群組金屬線圈,且該第一群組金屬線圈與該第二群組金屬線圈層疊,其中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係位於該複數個像素之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更包含:一絕緣層,位於該第一群組金屬線圈之一前面;以及一平坦化緩衝層,位於該第二群組金屬線圈上;其中該第一群組金屬線圈係直接位於該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上,且其中該第二群組金屬線圈係位於該絕緣層上,並以橫跨該第一群組金屬線圈之一方向排列。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像素係位於該平坦化緩衝層之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係較該第一基板之該顯示區域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群組金屬線圈與該第二群組金屬線圈包含分別被排在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 向之一第一線圈與一第二線圈,且其中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包含:複數個第一終端,耦接於一接地電力供應器;以及複數個第二終端,耦接於耦接一電磁共振積體電路之一電磁共振墊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包含一圖案化低電阻有色金屬。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位於該第一基板之一底面之一屏蔽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基板為透明並包含具有一可撓特性之一玻璃基板或一材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基板包含聚亞醯胺。
  10. 一種具有觸控感應功能的顯示裝置,其包含:複數個像素,位於一第一基板之一顯示區域;一訊號線,耦接至該複數個像素並位於在該第一基板之該顯示區域外框之一非顯示區域;一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位於該第一基板之一頂面與該複數個像素之一底面之間,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包含一第一群組線圈以及一第二群組線圈,該第一群組線圈與該第二群組線圈層疊;一驅動墊單元,電氣耦接至該訊號線並位於該非顯示區域之一端;以及一電磁共振墊單元,與該驅動墊單元位於同一表面以相鄰於該驅動墊單元,並電氣耦接至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墊單元與該 電磁共振墊單元電氣耦接至一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更包含:一絕緣層,位於該第一群組線圈之一前面上;以及一平坦化緩衝層,位於該第二群組線圈上;其中該第一群組線圈直接位於該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上,且其中該第二群組線圈係位於該絕緣層上,並以橫跨該第一群組線圈之一方向排列。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群組線圈與該第二群組線圈包含分別排在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中之一第一線圈與一第二線圈,且其中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包含耦接至一接地電力供應器之複數個第一終端,以及耦接於耦接一電磁共振積體電路之該電磁共振墊單元之複數個第二終端。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延伸自該第一群組線圈與該第二群組線圈之一第一線與一第二線係透過一接觸洞以電氣耦接至該電磁共振墊單元之複數個墊片。
  15. 一種具有觸控感應功能之顯示裝置,其包含:複數個像素,位於一第一基板之一顯示區域;一訊號線,耦接至該複數個像素並位於在該第一基板之該顯示區域外框之一非顯示區域;一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位於該第一基板之一頂面與該複數個像素之一底面之間,並包含一第一群組線圈與一第二群組線圈,該第一群組線圈與該第二群組線圈層疊; 一第二基板,位於該第一基板上以密封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具有一顯示區域與位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顯示區域外框的一非顯示區域;複數個感應圖型,位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顯示區域;複數個感應線,耦接至該複數個感應圖型,並被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非顯示區域;以及一密封材料,位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非顯示區域之邊緣,以將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相互耦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位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非顯示區域並重疊該密封材料以電氣耦接至該複數個感應線之一第一觸控墊單元。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驅動墊單元,位於該第一基板之該非顯示區域之一端以被電氣耦接至該訊號線;一電磁共振墊單元,位於與該驅動墊單元相同之表面並相鄰該驅動墊單元,且電氣耦接至該電磁共振感應器單元;以及一第二觸控墊單元,位於與該驅動墊單元相同之表面並相鄰該驅動墊單元,且電氣耦接至該第一觸控墊單元。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墊單元之複數個墊片係透過該密封材料中的複數個傳導媒介以電氣耦接至該第二觸控墊單元之複數個墊片。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墊單元、該電磁共振墊單元,以及該第二觸控墊單元電氣耦接至一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磁共振感應器 單元更包含:一絕緣層,位於該第一群組線圈之一前面上;以及一平坦化緩衝層,位於該第二群組線圈上,其中該第一群組線圈係直接位於該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上,且其中該第二群組線圈係位於該絕緣層上並被以橫跨該第一群組線圈之一方向排列。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群組線圈與該第二群組線圈包含分別排在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中之一第一線圈與一第二線圈,且其中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包含耦接至一接地電力供應器之複數個第一終端,以及耦接於耦接一電磁共振積體電路之一電磁共振墊單元之複數個第二終端。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延伸自該第一群組線圈與該第二群組線圈之一第一線與一第二線係透過一接觸洞以電氣耦接至該電磁共振墊單元之複數個墊片。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感應圖型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應單元,由列線耦接於一第一方向;複數個第一耦接線,用以耦接該複數個第一感應單元於該第一方向;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由行線耦接於一第二方向;以及複數個第二耦接線,用以耦接該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於該第二方向。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感應圖型係在相同層。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與該複數個第二耦接線整合。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位於該複數個第一耦接線與該複數個第二耦接線之橫跨區域之一絕緣層。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感應圖型係位於面對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二基板之一內表面。
TW102101579A 2012-07-17 2013-01-16 具有觸控感應功能之顯示裝置 TWI509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77785A KR101391243B1 (ko) 2012-07-17 2012-07-17 터치 인식 기능을 가지는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5403A TW201405403A (zh) 2014-02-01
TWI509490B true TWI509490B (zh) 2015-11-21

Family

ID=47740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1579A TWI509490B (zh) 2012-07-17 2013-01-16 具有觸控感應功能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58398B2 (zh)
EP (1) EP2687963A3 (zh)
JP (1) JP5647202B2 (zh)
KR (1) KR101391243B1 (zh)
CN (1) CN103543898B (zh)
TW (1) TWI5094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1174B2 (en) * 2013-07-01 2016-10-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ddressing two-dimensional signal
KR102193915B1 (ko) * 2014-02-10 2020-1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6164825B (zh) * 2014-03-31 2019-11-0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感测图案的交叉结构的触摸面板
KR101581412B1 (ko) * 2014-04-01 2015-12-30 (주)엔피홀딩스 디지타이저
CN104978056B (zh) * 2014-04-02 2018-08-14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KR102239861B1 (ko) * 2014-11-26 2021-04-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2274576B1 (ko) * 2014-12-31 2021-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TWI803287B (zh) * 2015-03-27 2023-05-2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KR20160150179A (ko) * 2015-06-18 2016-12-29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전자펜용 전원 코일패턴을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용 터치센서와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WO2017045165A1 (zh) * 2015-09-16 2017-03-23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护仪及其显示装置、监护系统
KR102468767B1 (ko) * 2015-12-29 2022-11-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일체형 표시패널
CN205594265U (zh) 2016-05-11 2016-09-2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610710B1 (ko) * 2016-06-10 2023-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80055941A (ko) * 2016-11-16 2018-05-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통합 센서를 갖는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438256B1 (ko) * 2017-06-07 2022-08-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을 갖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8091676B (zh) * 2017-12-14 2022-02-2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456493B1 (ko) * 2017-12-21 2022-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054817B1 (ko) * 2018-02-06 2019-12-12 (주)파트론 터치센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패널
KR101996984B1 (ko) * 2018-03-05 2019-07-08 주식회사 지2터치 터치 기능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신호선 실장 방법
KR102264326B1 (ko) * 2019-05-31 2021-06-14 (주)파트론 터치센서 모듈
KR102195091B1 (ko) * 2019-07-02 2020-12-24 (주)파트론 터치센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패널
KR20210116732A (ko) * 2020-03-12 2021-09-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76400B1 (ko) * 2020-05-06 2022-03-18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Emr 센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20049066A (ko) * 2020-10-13 2022-04-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202403524A (zh) * 2021-01-29 2024-01-16 南韓商希迪普公司 觸控裝置、其之驅動方法及觸控系統
CN116018578A (zh) * 2021-02-02 2023-04-25 株式会社和冠 传感器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73137A1 (ko) * 2021-02-09 2022-08-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 패널 및 디지타이저 패널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20148986A (ko) 2021-04-29 2022-1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인터페이스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8826B (en) * 2003-09-05 2007-10-21 N trig ltd Touch detection for a digitizer
TWI340015B (zh) * 2007-12-21 2011-04-01
TWM425329U (en) * 2011-07-04 2012-03-21 Edamak Corp Magnetic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the modul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2197A (ja) * 2000-12-13 2002-06-26 Kyocera Corp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EP1550105B1 (en) 2002-08-29 2011-05-18 N-Trig Ltd. Transparent digitiser
KR100459230B1 (ko) * 2002-11-14 2004-12-0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터치 패널
CN101261561A (zh) 2003-02-10 2008-09-10 N-特莱格有限公司 数字化器的触摸检测
JP2004272365A (ja) * 2003-03-05 2004-09-3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パネル、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パネル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磁誘導センサ、並びに電子機器
US7755616B2 (en) 2003-03-28 2010-07-13 L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electromagnetic type touch panel
KR100510729B1 (ko) 2003-03-28 2005-08-3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전자기 유도형 터치 패널을 구비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499576B1 (ko) 2003-03-28 2005-07-05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전자기 유도형 터치 패널을 구비한 횡전계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05055030A2 (en) 2003-12-08 2005-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JP2005173709A (ja) * 2003-12-08 2005-06-30 Canon Inc 表示装置
US7924269B2 (en) * 2005-01-04 2011-04-12 Tpo Displays Corp.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s forming the same
JP2006208563A (ja) * 2005-01-26 2006-08-10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48279A (ja) * 2005-07-21 2007-02-22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ディスプレイにデジタイザ入力装置を統合するプロセス
JP4701069B2 (ja) * 2005-10-21 2011-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一体型位置検出装置
JP5268262B2 (ja) 2006-02-24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KR101330214B1 (ko) 2006-07-18 2013-1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5218402B2 (ja) * 2007-05-18 2013-06-26 株式会社セガ デジタイザ機能付液晶表示装置、情報処理用電子機器及びゲーム装置
JP2009116090A (ja) * 2007-11-07 2009-05-28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8482545B2 (en) 2008-10-02 2013-07-09 Wacom Co., Ltd. Combination touch and transducer input system and method
TWI463452B (zh) 2009-04-21 2014-12-01 Ind Tech Res Inst 觸控式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1930133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TWI497157B (zh) * 2009-06-19 2015-08-21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具觸控功能的平面轉換式液晶顯示器
KR101073309B1 (ko) 2009-11-24 2011-10-12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방법
JP5427070B2 (ja) * 2010-03-05 2014-02-26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
KR101178914B1 (ko) * 2010-10-29 2012-09-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평판표시장치
TWI437474B (zh) * 2010-12-16 2014-05-11 Hongda Liu 雙模式觸控感應元件暨其觸控顯示器相關裝置及其觸控驅動方法
JP2012133704A (ja) * 2010-12-24 2012-07-12 Wacom Co Ltd 入力装置
KR101750564B1 (ko) * 2011-01-05 2017-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모듈
JP2012221275A (ja) * 2011-04-11 2012-11-12 Hoside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装置
JP5459795B2 (ja) * 2011-06-06 2014-04-02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8826B (en) * 2003-09-05 2007-10-21 N trig ltd Touch detection for a digitizer
TWI340015B (zh) * 2007-12-21 2011-04-01
TWM425329U (en) * 2011-07-04 2012-03-21 Edamak Corp Magnetic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the modul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58398B2 (en) 2015-10-13
EP2687963A3 (en) 2016-08-10
JP5647202B2 (ja) 2014-12-24
US20140022187A1 (en) 2014-01-23
KR101391243B1 (ko) 2014-05-02
CN103543898B (zh) 2017-06-27
EP2687963A2 (en) 2014-01-22
TW201405403A (zh) 2014-02-01
KR20140010799A (ko) 2014-01-27
CN103543898A (zh) 2014-01-29
JP2014021964A (ja) 2014-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9490B (zh) 具有觸控感應功能之顯示裝置
JP7023904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を含む表示装置
TWI390280B (zh) 觸控面板顯示器與觸控顯示裝置
EP2911043B1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CN103765355B (zh) 柔性电路路由
KR101309862B1 (ko)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US9489094B2 (en) Touch sensing panel
JP5240893B2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表示板及び表示装置
US20130081869A1 (en)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297204B1 (ko) 터치 센서
KR20120130990A (ko) 디지타이저 통합형 디스플레이
WO2009125531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20140313164A1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partially integrated with lcd display
CN107015685B (zh) 集成触摸屏面板的显示装置
KR20120006792A (ko) 회로기판을 이용하여 터치센서 칩에 감지 신호를 전달하는 접촉 감지 패널 및 접촉 감지 장치
KR20150066860A (ko) 터치 센서 일체형 평판 표시장치
KR102388802B1 (ko) 터치표시장치
CN108089358A (zh) 具有操作感应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与其显示装置
KR20200077987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TWI765405B (zh) 具觸控功能的電子裝置
CN113918046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和控制方法
TW201820000A (zh) 具有操作感應功能的液晶顯示面板與其顯示裝置
CN105556437B (zh) 触摸面板
KR20150077092A (ko) 터치스크린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