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2854B - 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 - Google Patents

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2854B
TWI502854B TW097149544A TW97149544A TWI502854B TW I502854 B TWI502854 B TW I502854B TW 097149544 A TW097149544 A TW 097149544A TW 97149544 A TW97149544 A TW 97149544A TW I502854 B TWI502854 B TW I5028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otor structure
motor
magnetic pole
p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9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9798A (en
Inventor
Tai Her Yang
Original Assignee
Tai Her Y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 Her Yang filed Critical Tai Her Yang
Publication of TW200929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9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2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28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2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7Sta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Description

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
本發明為揭示一種其個別磁極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為於習用各種電機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者。
傳統直流或交流迴轉式電機或線型電機,無論是整流子式有刷式電機、無刷式電機、環刷式電機,或同步式電機、異步式電機、或內轉式電機、中間電磁結構轉動式電機、外轉式電機、雙動型電機、三動型電機、多層式電機、多環式電機、線型電機、或直流無刷電機、或變頻式電機、或作為發電機或電動機、或同時作為發電機及電動機功能運轉之電機、或作為電磁效應渦流耦合傳動裝置、或電磁效應渦流制動裝置等電機裝置,皆設有磁極結構,以供產生電磁效應之運作者。
習用磁極結構之構成方式含:
-- 通電繞組激磁式磁極極面設置呈助激或差激之永磁磁極;或
-- 直流或交流電能通電繞組激磁式磁極結構;或
-- 永磁磁極結構。
如圖1所示為傳統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其優點為不需磁場激磁電流,缺失為容易於電機運轉中被逆向激磁使磁力減弱。
本發明為揭示一種其個別磁極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為於習用各種電機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者;其設置方式可為相鄰之個別磁極與磁路所包覆之永磁磁極之極性為相同者;或相鄰之個別磁極與磁路所包覆之永磁磁極之極性為相反者;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藉著其個別磁極與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創新設計,可避免於電機運轉中被逆向激磁而使磁力減弱者。
圖2為本發明應用於其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發明為揭示一種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為於習用各種電機所設置個別磁極與所連結磁路包覆永磁磁極者;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包覆永磁磁極103之方式,為於永磁磁極103與磁極101及磁路102結合後,在永磁磁極103兩異極性磁極之間,形成一側或一側以上由導磁材料構成之磁路,涵蓋於永磁磁極103兩不同極性磁極間,構成至少一側或呈全面性包覆之導磁磁路,以供通過永磁磁極103之部份磁力線,而永磁磁極103仍能在磁極101之極面形成部份磁場強度者,其功能為當電機運轉中若永磁磁極103被逆向激磁時,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仍保有封閉之磁路以維續其磁力線,以增強其抗逆向激磁之特性者。
圖2所示中為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設置供與磁路102共同包覆永磁磁極103之磁極101以構成磁極,磁路102或磁極101為由矽鋼片或鋼、或鐵等習用良好導磁材料,呈一體構成或呈多片疊合所構成、或以導磁性材料之粉末冶金所構成者,磁極101之極面供迎向與其作電磁效應互動之另一電機結構體,磁極101之極面可依需要選擇為呈凹或凸之弧面形、或呈平面形,或進一步依需要選擇極面為具有溝槽或呈凹凸或呈特定幾何形狀者。
圖3為本發明應用於其個別磁極與磁極之頸部磁路段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如圖3中所示,為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中,其個別磁極,進一步可藉由磁極101之頸部磁路段104與磁極101共同包覆永磁磁極103所構成者;而磁路102、磁極之頸部磁路段104或磁極101為由矽鋼片或鋼、或鐵等習用良好導磁材料,呈一體構成或呈多片疊合所構成、或以導磁性材料之粉末冶金所構成者,磁極101之極面供迎向與其作電磁效應互動之另一電機結構體,磁極101之極面可依需要選擇為呈凹或凸之弧面形、或呈平面形,或進一步依需要選擇極面為具有溝槽或呈凹凸或呈特定幾何形狀者。
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供運作於直流或交流電能之迴轉式電機或線型電機,含:整流子式有刷式電機、無刷式電機、環刷式電機,或同步式電機、異步式電機、或內轉式電機、中間電磁結構轉動式電機、外轉式電機、雙動型電機、三動型電機、多層式電機、多環式電機、線型電機、或直流無刷電機、或變頻式電機、以供作發電機、或電動機、或同時作為發電機及電動機功能運轉之電機、或應用電磁效應渦流耦合傳動裝置、或電磁效應渦流制動裝置等電機裝置之功能運作者。
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藉著其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極103之創新設計,可避免於電機運轉中被逆向激磁而使磁力減弱者。
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應用之電機型式包括:
1.為具有內層電機結構及外層電機結構之圓筒型電機,包括由內層電機結構11及外層電機結構12所構成者;如圖4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之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2.為具有內環電機結構、中環電機結構及外環電機結構所套合構成作同軸運轉之同軸三環式電機,包括由內環電機結構21、中環電機結構22及外環電機結構23所構成者;如圖5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3.為具有兩層電機結構所疊合構成作同軸運轉之同軸兩層式盤狀電機,包括由內層盤狀電機結構31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32所構成者;如圖6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兩層式盤狀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之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4.為具有內層電機 結構、中層電機結構及外層電機結構所疊合構成作同軸運轉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包括由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所構成者;如圖7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之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5.為具有呈線型之兩層電機結構所構成作線型耦合之兩層式線型電機,包括由內層線型電機結構51及外層線型電機結構52所構成者;如圖8為本發明應用於兩層式線型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之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6.為具有呈線型之內層電機結構、中層電機結構及外層電機結構所構成作線型耦合之三層式線型電機,包括由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及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所構成者;如圖9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之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以下關於本發明之各種結構型態應用例,包括具有兩件式之電機結構及三件式之電機結構所構成,更多元件之電機結構亦可依同原理構成,不作贅述。
圖10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內層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層電機結構,其面向內層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如圖10所示,為呈圓筒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內層電機結構1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層電機結構12,其面向內層電機結構1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圓筒型電機者。
圖11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層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層電機結構,其面向外層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如圖11所示,為呈圓筒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層電機結構1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層電機結構11,其面向外層電機結構1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圓筒型電機者。
圖12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環電機結構,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12所示,為呈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環電機結構23,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互動,而中環電機結構22與內環電機結構21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圖13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其面向外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13所示,為呈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環電機結構23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其面向外環電機結構2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外環電機結構23作電磁效應互動,而中環電機結構22與內環電機結構21間之電機結構型態,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圖14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內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其面向內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14所示,為呈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內環電機結構2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其面向內環電機結構2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內環電機結構21作電磁效應互動,而中環電機結構22與外環電機結構23間之電機結構型態,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圖15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環電機結構,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15所示,為呈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環電機結構21,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互動,而中環電機結構22與外環電機結構23間之電機結構型態,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圖16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外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16所示,為呈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環電機結構21,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外環電機結構23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其面向外環電機結構2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圖17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內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17所示,為呈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環電機結構23,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內環電機結構2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其面向內環電機結構2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圖18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外環電機結構面向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內環電機結構面向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18所示,為呈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環電機結構23,其面對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環電機結構21,其面對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共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圖19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環電機結構及內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其面向外環電機結構及面向內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19所示,為呈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環電機結構23、及內環電機結構2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其面向外環電機結構23及面向內環電機結構2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內環電機結構21及外環電機結構23作電磁效應互動,共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圖20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內環電機結構及外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以導磁體包覆與內環電機結構及外環電機結構,兩者作雙邊耦合之永磁磁極以構成磁極,並於永磁磁極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結構示意圖;如圖20所示,為呈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雙邊之內環電機結構21及外環電機結構23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供以導磁體包覆永磁磁極103以構成磁極101,並於永磁磁極103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永磁磁極103兩端之磁極經導磁極面,分別與內環電機結構21及外環電機結構23兩者作雙邊耦合,以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於永磁磁極兩端之極面形成導磁極面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圖21為本發明應用於兩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如圖21所示,為呈兩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31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3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為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外層盤狀電機結構32作電磁效應互動者;或亦可為在外層盤狀電機結構32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3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於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內層盤狀電機結構31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兩層式盤狀電機者。
圖22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22所示,為呈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作電磁效應互動,而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與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圖23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23所示,為呈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作電磁效應互動,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與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圖24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24所示,為呈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作電磁效應互動,而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與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圖25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25所示,為呈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作電磁效應互動,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與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圖26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26所示,為呈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共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圖27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27所示,為呈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圖28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兩者供與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28所示,為呈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圖29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供與雙邊之內層盤狀電機結構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盤狀電機結構,其雙邊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29所示,為呈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雙邊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及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之雙邊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圖30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供與雙邊之內層盤狀電機結構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供以導磁體包覆永磁磁極以構成磁極,並於永磁磁極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結構示意圖;如圖30所示,為呈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供與雙邊之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供以導磁體包覆永磁磁極103以構成磁極101,並於永磁磁極103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永磁磁極103兩端之磁極,經導磁極面分別供與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兩者作雙邊耦合,以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於永磁磁極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圖31為本發明應用於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示意圖;如圖31所示,為呈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線型電機結構51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5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外層線型電機結構52作電磁效應互動者;或亦可為在外層線型電機結構52面向內層線型電機結構5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於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內層線型電機結構51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兩層式線型電機者。
圖32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32所示,為呈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作電磁效應互動,而中層盤狀電機結構62與內層盤狀電機結構61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圖33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33所示,為呈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作電磁效應互動,而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與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圖34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34所示,為呈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作電磁效應互動,而中層盤狀電機結構62與外層盤狀電機結構63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圖35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35所示,為呈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面向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作電磁效應互動,而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與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圖36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36所示,為呈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圖37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37所示,為呈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面向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圖38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如圖38所示,為呈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圖39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層線型電機結構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線型電機結構,其兩側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39所示,為呈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兩側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與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圖40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雙邊之外層線型電機結構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供以導磁體包覆永磁磁極以構成磁極,並於永磁磁極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結構示意圖;如圖40所示,為呈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雙邊之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供以導磁體包覆永磁磁極103以構成磁極101,並於永磁磁極103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永磁磁極103兩端之磁極,經導磁極面,分別供與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及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兩者作雙邊耦合,以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於永磁磁極兩端之極面形成導磁極面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前述圖9~40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磁極及磁路包覆之永磁磁極,包括為設置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體、或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體、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體、或其他由三件電機結構體作電磁效應互動之電機結構中之中間電機結構體,其中:供設置永磁磁極103之中間電機結構體可作為電機之靜部或作為電機之動部者;前述圖9~40所述之實施例,其各電機結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磁極之極數,可依需要選擇為相同極數或不同極數者。
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在實際應用時,如前述具有兩個藉電磁效應互動之電機結構組件之圓筒型電機(圖10~11)、或兩層式盤狀電機(圖21)、或兩層式線型電機(圖31)中,供產生發電機功能、或電動機功能、或電磁效應渦流耦合傳動功能、或電磁效應渦流制動功能之兩個互動之電機結構組件,其運作型態包括:
1.其中之一個電機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靜部,另一個電機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動部;或
2.兩電機結構組件皆作為電機之動部。
此項個別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在實際應用時,如前述具有三個藉電磁效應互動之電機結構組件之同軸三環式電機(圖12~20)、或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圖22~30)、或三層式線型電機(圖32~40)、或其他由三件電結構體作電磁耦合效應互動之電機結構中,供產生發電機功能、或電動機功能、或同時作為發電機及電動機功能、或電磁效應之渦流耦合傳動功能、或電磁效應渦流制動功能之三個互動之電機結構組件,其構成功能包括:
1.其中之一個電磁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靜部,其餘兩個電磁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動部;或
2.其中之兩個電磁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靜部,其餘一個電磁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動部;或
3.三個電磁結構組件皆作為電機之動部者。
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如前述圖2~33所述之各項實施例中,設有其個別磁極與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結構組件,以及電磁效應耦合互動之其他電機結構組件,其電機結構及繞組之選擇及佈設方式,為依整個電機總成屬性、輸入電能之性質、控制功能、控制模式及輸出性能之需求而作選定者,依其所具有電磁效應互動特性之選擇,所構成電機總成包括可供運作於直流或交流電能之迴轉式電機或線型電機,含:整流子式有刷式電機、無刷式電機、環刷式電機,或同步式電機、異步式電機、或內轉式電機、外轉式電機、雙動型電機、多層式電機、多環式電機、線型電機、或直流無刷電機、或變頻式電機,以供作發電機、或電動機,或同時作為發電機及電動機功能運轉之電機、或電磁效應渦流耦合傳動裝置、或電磁效應渦流制動裝置等電機裝置之功能運作者。
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個別磁極與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極103之方式舉例如下,包括可選擇以機構扣件裝置作固定或包覆、或以螺絲或螺帽結構鎖固、或以鉚釘鉚固、或以梢及孔結構固定、或以緊迫配合之尺寸及選定幾何形狀嵌固、或以磁路結構夾壓、或以機殼夾壓、或以專屬結構件夾壓、或以黏合材料黏固、熔合、焊合等結合方式包覆永磁磁極103者,或使用其他習用固定永磁磁極103之方式者。
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包覆永磁磁極103之方式,為於磁極101與磁路102結合後,在設置於磁極101之永磁磁極103兩異極性磁極之間,設有至少有一側或一側以上由導磁材料構成之磁路,並列於永磁磁極103涵蓋兩不同極性磁極之一側或多側或全面性包覆,以供通過部份磁力線,但永磁磁極103仍能在磁極101之極面具有原永磁磁極103之部份磁場強度者,其在永磁磁極103涵蓋不同極性磁極之間,並列或包覆設置導磁材料所構成之磁路,以供通過部份磁力線,其目的為當電機運轉中若永磁磁極103被逆向激磁時,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仍保有封閉之磁路以維續其磁力線,以增強其抗逆向激磁之能力者;茲就其各種實施例舉例說明如下:
圖41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41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邊緣設置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置入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者。
圖42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42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邊緣設置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置入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者。
上述圖41及圖42所示實施例,其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103之磁極101,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由導磁性或非導磁性材料製成之護蓋,護蓋之構成含:
1)不設置護蓋;或
2)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為與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等長者;或
3)於由塊狀或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護蓋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
4)由小於磁極101厚度之永磁磁極103置入橫向槽孔,而於橫向槽孔之一端或兩端塞設護蓋或加入填充物者。
圖43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兩端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與磁極同長度之護蓋,供夾持磁極及包覆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43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邊緣,設置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置入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與磁極同長度之護蓋1011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及包覆永磁磁極103者,其所加設置之護蓋,可為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44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與磁極同長度之護蓋,供夾持磁極及包覆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44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邊緣設置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置入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與磁極同長度之護蓋1011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及包覆永磁磁極103者,其所加設之護蓋,可為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45為圖43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磁極兩端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覆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45所示,為圖43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邊緣,設置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置入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1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及包覆永磁磁極103者,護蓋1011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置之護蓋,可為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46為圖44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覆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46所示,為圖44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邊緣設置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置入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1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及包覆永磁磁極103者,護蓋1011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可為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47為圖43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兩端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及包覆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47所示,為圖43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邊緣,設置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置入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1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101及包覆永磁磁極103者,護蓋1011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置之護蓋,可為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48為圖44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及包覆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48所示,為圖44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邊緣設置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置入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1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101及包覆永磁磁極103者,護蓋1011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可為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49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如49圖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者。
圖50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0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者。
圖51為圖49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1所示,為圖49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2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護蓋1012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
圖52為圖50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2所示,為圖50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2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護蓋1012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
圖53為圖49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塊狀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3所示,為圖49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塊狀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2供夾持於塊狀磁極101,護蓋1012並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
圖54為圖50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塊狀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4所示,為圖50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塊狀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2供夾持於塊狀磁極101,護蓋1012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
圖55為圖49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整體呈塊狀磁極之一側或兩側為向磁路方向延伸,供作為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5所示,為圖49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整體呈塊狀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為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並形成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之護蓋1012者。
圖56為圖50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整體呈塊狀之磁極之一側或兩側為向磁路方向延伸,供作為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6所示,為圖50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整體呈塊狀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為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並成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之護蓋1012者。
圖57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7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3,護蓋1013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101及包夾永磁磁極103者,其所加設之護蓋可為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58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8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3,護蓋1013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101及包夾永磁磁極103者,其所加設之護蓋,可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59為圖57所示之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9所示,為圖57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3,護蓋1013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及包夾永磁磁極103者,護蓋1013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可為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60為圖58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60所示,為圖58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3,護蓋1013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及包夾永磁磁極103者,護蓋1013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可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61為圖57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61所示,為圖57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3,護蓋1013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101及包夾永磁磁極103,護蓋1013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可為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62為圖58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62所示,為圖58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3,護蓋1013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101及包夾永磁磁極103,護蓋1013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可由導磁材料或非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63為圖57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一面,設有凹入窩座,供設置永磁磁極,並藉整體呈塊狀之磁極之一側或兩側之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以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63所示,為圖57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一面,設有凹入窩座,供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整體呈塊狀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護蓋1013為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護蓋1013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
圖64為圖58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一面,設有凹入窩座,供設置永磁磁極,並藉整體呈塊狀之磁極之一側或兩側之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以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64所示,為圖58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磁極101與磁路102之一面,設有凹入窩座,供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整體呈塊狀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之護蓋1013為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護蓋1013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
圖65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於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65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4,護蓋1014之長度為由至少涵蓋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至涵蓋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等長者,其所加設之護蓋為由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66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66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4,護蓋1014之長度為由至少涵蓋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至涵蓋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等長者,其所加設之護蓋為由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67為圖65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於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導磁性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67所示,為圖65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4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101,護蓋1014之長度為由至少涵蓋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至涵蓋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並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為由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68為圖66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68所示,為圖66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4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101,護蓋1014之長度為由至少涵蓋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至涵蓋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並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為由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69為圖65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於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導磁性護蓋供夾持於塊狀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如圖69所示,為圖65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4,供夾持於塊狀磁極101,護蓋1014之長度為由至少涵蓋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至涵蓋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並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為由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70為圖66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於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護蓋供夾持於塊狀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70所示,為圖66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4供夾持於塊狀磁極101,護蓋1014之長度為由至少涵蓋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至涵蓋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並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可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為由導磁材料所構成者。
圖71為圖65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整體呈塊狀之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向磁路方向延伸供作為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71所示,為圖65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整體呈塊狀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為向磁路102方向延伸,並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構成護蓋1014,而護蓋1014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
圖72為圖66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整體呈塊狀之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向磁路方向延伸作為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72所示,為圖66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整體呈塊狀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為向磁路102方向延伸,並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構成護蓋1014,而護蓋1014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
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進一步可於其磁極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一側,設有至少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設置相對數目及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磁極之橫向槽孔所包覆之永磁磁極與磁極之極軸具有電機角差,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者;圖73為本發明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其磁極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一側,供包覆與磁極極軸具電機角差之永磁磁極,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73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其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一側,設有至少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設置相對數目及相對形狀之之永磁磁極103,磁極之橫向槽孔所包覆之永磁磁極103與磁極101之極軸具有電機角差,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者。
圖74為本發明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其磁極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一側,供包覆與磁極之極軸具電機角差之永磁磁極,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74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其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一側,設有至少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設置相對數目及相對形狀之之永磁磁極103,磁極之橫向槽孔所包覆之永磁磁極103與磁極101之極軸具有電機角差,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者。
上述圖73及圖74所示之實施例,其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一側,設有至少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設置相對數目及相對形狀之之永磁磁極103,其所包覆之永磁磁極103與磁極101極軸呈電機角差,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之特定結構,亦可依同樣原理設置於盤狀電機結構或線型電機結構;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由導磁性或非導磁性材料製成之護蓋,護蓋之構成含:
(1)不設置護蓋;或
(2)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為與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等長者;或
(3)於由塊狀或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護蓋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
(4)由小於磁極101厚度之永磁磁極103置入橫向槽孔,而於橫向槽孔之一端或兩端塞設護蓋或加入填充物者。
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進一步可於其磁極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兩側,每側設置至少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橫向槽孔之位置與磁極之極軸呈電機角差,供包覆設置相對數目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以形成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者。
圖75為本發明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其磁極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兩側,每側至少設置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之位置與磁極之極軸呈電機角差分佈,供包覆相對數目及形狀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永磁磁極,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75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為於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兩側,每側至少設置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橫向槽孔之位置與磁極101之極軸呈電機角差分佈,供包覆相對數目及形狀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永磁磁極103,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者。
圖76為本發明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其磁極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兩側,每側至少設置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之位置與磁極之極軸呈電機角差分佈,供包覆相對數目及形狀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永磁磁極,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圖76所示,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為於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兩側,每側至少設置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橫向槽孔之位置與磁極101之極軸呈電機角差分佈,供包覆相對數目及形狀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永磁磁極103,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者。
上述圖75及圖76所示之實施例,其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兩側,每側設置至少一個橫向槽孔,供包覆兩個或兩個以上與磁極101極軸呈電機角差分佈之永磁磁極103,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之方式,亦可依同樣原理設置於盤狀電機結構或線型電機結構之磁極101;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由導磁性或非導磁性材料製成之護蓋,護蓋之構成含:
(1)不設置護蓋;或
(2)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為與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等長者;或
(3)於由塊狀或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護蓋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
(4)由小於磁極101厚度之永磁磁極103置入橫向槽孔,而於橫向槽孔之一端或兩端塞設護蓋或加入填充物者。
上述圖41~圖76所示之實施例,為可供應用於兩層式圓筒型電機結構或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之各種包覆永磁磁極103之方式,同樣可應用於兩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及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或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而其加設護蓋之方式及護蓋材料導磁性之選擇亦如前圖41~圖76所示者。
綜合上述,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藉著在其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與傳統將永磁磁極粘貼於極面之方式相比較,具有避免永磁磁極脫落、及避免永磁磁極在運轉中被逆向激磁而使磁力減弱之缺失為特徵。
101...磁極
102...磁路
103...永磁磁極
104...磁極之頸部磁路段
11...圓筒型電機之內層電機結構
12...圓筒型電機之外層電機結構
21...同軸三環式電機之內環電機結構
22...同軸三環式電機之中環電機結構
23...同軸三環式電機之外環電機結構
31...同軸兩層式盤狀電機之內層盤狀電機結構
32...同軸兩層式盤狀電機之外層盤狀電機結構
41...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之內層盤狀電機結構
42...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之中層盤狀電機結構
43...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之外層盤狀電機結構
51...兩層式線型電機之內層線型電機結構
52...兩層式線型電機之外層線型電機結構
61...三層式線型電機之內層線型電機結構
62...三層式線型電機之中層線型電機結構
63...三層式線型電機之外層線型電機結構
1011、1012、1013、1014...護蓋
圖1為傳統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應用於其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應用於其個別磁極與磁極之頸部磁路段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之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兩層式盤狀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之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應用於兩層式線型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之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不含殼體、軸承、扣件、冷卻葉片及不含選擇性設置之導電裝置之主體結構外型簡略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內層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層電機結構,其面向內層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層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層電機結構,其面向外層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環電機結構,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其面向外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內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其面向內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環電機結構,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外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內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外環電機結構面向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內環電機結構面向中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環電機結構及內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其面向外環電機結構及面向內環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20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內環電機結構及外環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以導磁體包覆與內環電機結構及外環電機結構,兩者作雙邊耦合之永磁磁極以構成磁極,並於永磁磁極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結構示意圖。
圖21為本發明應用於兩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23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24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25為本發明用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26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27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盤狀電機結構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28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兩者供與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29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供與雙邊之內層盤狀電機結構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盤狀電機結構,其雙邊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30為本發明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其中供與雙邊之內層盤狀電機結構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盤狀電機結構,供以導磁體包覆永磁磁極以構成磁極,並於永磁磁極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結構示意圖。
圖31為本發明應用於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示意圖。
圖32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線型電機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33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34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內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35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36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中層線型電機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37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外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線型電機結構面向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38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兩者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之結構示意圖。
圖39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外層線型電機結構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線型電機結構,其兩側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與磁路之間包覆永磁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40為本發明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其中供與雙邊之外層線型電機結構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線型電機結構,供以導磁體包覆永磁磁極以構成磁極,並於永磁磁極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結構示意圖。
圖41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42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43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兩端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與磁極同長度之護蓋,供夾持及包覆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44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與磁極同長度之護蓋,供夾持及包覆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45為圖43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磁極兩端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覆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46為圖44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覆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47為圖43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接近磁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兩端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及包覆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48為圖44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接近極面處設有橫向槽孔,供置入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及包覆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49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50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51為圖49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52為圖50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53為圖49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塊狀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54為圖50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塊狀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55為圖49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整體呈塊狀磁極之一側或兩側為向磁路方向延伸,供作為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56為圖50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整體呈塊狀之磁極之一側或兩側為向磁路方向延伸,供作為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57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58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59為圖57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0為圖58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1為圖57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呈塊狀構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可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2為圖58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呈塊狀結構之磁極接近磁路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以供設置永磁磁極,並於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及包夾永磁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3為圖57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一面,設有凹入窩座,供設置永磁磁極,並藉整體呈塊狀之磁極之一側或兩側之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以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4為圖58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接近磁路之一面,設有凹入窩座,供設置永磁磁極,並藉整體呈塊狀之磁極之一側或兩側之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以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5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於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6為本發明應用於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7為圖65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於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導磁性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8為圖66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9為圖65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於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導磁性護蓋供夾持於塊狀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70為圖66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由塊狀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於永磁磁極之一側或兩側設置護蓋供夾持於塊狀磁極,護蓋為向磁路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71為圖65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整體呈塊狀之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向磁路方向延伸供作為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72為圖66所示之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磁極與磁路之間夾設永磁磁極,並藉整體呈塊狀之磁極之一側或兩側向磁路方向延伸作為導磁性護蓋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73為本發明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其磁極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一側,供包覆與磁極極軸具電機角差之永磁磁極,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74為本發明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其磁極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一側,供包覆與磁極之極軸具電機角差之永磁磁極,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75為本發明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外層電機結構,於其磁極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兩側,每側至少設置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之位置與磁極之極軸呈電機角差分佈,供包覆相對數目及形狀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永磁磁極,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76為本發明圓筒型電機結構之內層電機結構,於其磁極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兩側,每側至少設置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之位置與磁極之極軸呈電機角差分佈,供包覆相對數目及形狀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永磁磁極,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之實施例示意圖。
101...磁極
102...磁路
103...永磁磁極

Claims (25)

  1. 一種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為於習用各種電機所設置個別磁極與所連結磁路包覆永磁磁極者;此項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包覆永磁磁極(103)之方式,為於永磁磁極(103)與磁極(101)及磁路(102)結合後,在永磁磁極(103)兩異極性磁極之間,形成一側或一側以上由導磁材料構成之磁路,涵蓋於永磁磁極(103)兩不同極性磁極間,構成至少一側或呈全面性包覆之導磁磁路,以供通過永磁磁極(103)之部份磁力線,而永磁磁極(103)仍能在磁極(101)之極面形成部份磁場強度者,其功能為當電機運轉中若永磁磁極(103)被逆向激磁時,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仍保有封閉之磁路以維續其磁力線,以增強其抗逆向激磁之特性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磁極(101)為設置於個別磁極,供與磁路(102)共同包覆永磁磁極(103)以構成磁極,磁路(102)或磁極(101)為由矽鋼片或鋼、或鐵等習用良好導磁材料,呈一體構成或呈多片疊合所構成、或以導磁性材料之粉末冶金所構成者,磁極(101)之極面供迎向與其作電磁效應互動之另一電機結構體,磁極(101)之極面可依需要選擇為呈凹或凸之弧面形、或呈平面形,或進一步依需要選擇極面為具有溝槽或呈凹凸或呈特定幾何形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個別磁極,進一步可藉由磁極之頸部磁路段(104)與磁極(101)共同包覆永磁磁極(103)所構成者;而磁路(102)、磁極之頸部磁路段(104)或磁極(101)為由矽鋼片或鋼、或鐵等習用良好導磁材料,呈一體構成或呈多片疊合所構成、或以導磁性材料之粉末冶金所構成者,磁極(101)之極面供迎向與其作電磁效應互動之另一電機結構體,磁極(101)之極面可依需要選擇為呈凹或凸之弧面形、或呈平面形,或進一步依需要選擇極面為具有溝槽或呈凹凸或呈特定幾何形狀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呈具有內層電機結構及外層電機結構之圓筒型電機,包括由內層電機結構(11)及外層電機結構(12)所構成者,其特徵為:1)供與內層電機結構(1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層電機結構(12),其面向內層電機結構(1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2)供與外層電機結構(1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層電機結構(11),其面向外層電機結構(1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前述1)、2)項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之圓筒型電機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呈具有內環電機結構及中環電機結構及外環電機結構所套合構成作同軸運轉之同軸三環式電機,包括由內環電機結構(21)、中環電機結構(22)及外環電機結構(23)所構成者,其特徵為:1)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環電機結構(23),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2)供與外環電機結構(23)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其面向外環電機結構(2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3)供與內環電機結構(2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其面向內環電機結構(2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4)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環電機結構(21),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前述1)、2)、3)、4)項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為供包覆永磁磁極(103),而其餘各電機結構體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呈具有內環電機結構及中環電機結構及外環電機結構所套合構成作同軸運轉之同軸三環式電機,包括由內環電機結構(21)、中環電機結構(22)及外環電機結構(23)所構成者,其特徵為:1)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環電機結構(21),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外環電機結構(23)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其面向外環電機結構(2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2)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環電機結構(23),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內環電機結構(21)作電磁效應耦合面之中環電機結構(22),其面向內環電機結構(2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3)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外環電機結構(23),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供與中環電機結構(2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內環電機結構(21),其面向中環電機結構(2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4)供與外環電機結構(2.3)及內環電機結構(2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其面向外環電機結構(23)及面向內環電機結構(2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前述1)、2)、3)、4)項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為供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呈具有內環電機結構及中環電機結構及外環電機結構所套合構成作同軸運轉之同軸三環式電機,包括由內環電機結構(21)、中環電機結構(22)及外環電機結構(23)所構成者,其中供與雙邊之內環電機結構(21)及外環電機結構(23)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環電機結構(22),供以導磁體包覆永磁磁極(103)以構成磁極(101),並於永磁磁極(103)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永磁磁極(103)兩端之磁極經導磁極面,分別與內環電機結構(21)及外環電機結構(23)兩者作雙邊耦合,以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於永磁磁極兩端之極面形成導磁極面之同軸三環式電機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呈具有兩層電機結構所疊合構成作同軸運轉之同軸兩層式盤狀電機,包括由內層盤狀電機結構(31)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32)所構成者;其中內層盤狀電機結構(31)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3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為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外層盤狀電機結構(32)作電磁效應互動者;或亦可為在外層盤狀電機結構(32)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3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於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內層盤狀電機結構(31)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之兩層式盤狀電機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呈具有內層電機結構及中層電機結構及外層電機結構所疊合構成作同軸運轉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 包括由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所構成者;其特徵為:1)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2)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3)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4)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前述1)、2)、3)、4)項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為供包覆永磁磁極(103),而其餘各電機體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作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呈具有內層電機結構及中層電機結構及外層電機結構所疊合構成作同軸運轉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 包括由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所構成者;其特徵為:1)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2)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面向內層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3)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面向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4)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雙邊面向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及面向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作電磁效應耦合之雙邊電磁效應耦合面;前述1)、2)、3)、4)項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為供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呈具有內層電機結構及中層電機結構及外層電機結構所疊合構成作同軸運轉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包括由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所構成者,其中供與雙邊之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盤狀電機結構(42),供以導磁體包覆永磁磁極(103)以構成磁極(101),並於永磁磁極(103)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永磁磁極(103)兩端之磁極,經導磁極面分別供與內層盤狀電機結構(41)及外層盤狀電機結構(43)兩者作雙邊耦合,以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於永磁磁極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之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具有呈線型之兩層電機結構所構成作線型耦合之兩層式線型電機,包括由內層線型電機結構(51)及外層線型電機結構(52)所構成者,其特徵為:內層線型電機結構(51)面向外層線型電機(5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外層線型電機結構(52)作電磁效應互動者;或亦可為在外層線型電機結構(52)面向內層線型電機結構(5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於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供與內層線型電機結構(51)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之兩層式線型電機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具有呈線型之內層電機結構及中層電機結構及外層電機結構所構成作線型耦合之三層式線型電機,包括由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及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所構成者,其特徵為:1)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2)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面向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3)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4)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前述1)、2)、3)、4)項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為供包覆永磁磁極(103),而其餘各電機結構體間之電機結構型態,可依其電磁效應特性之需要選定,進而構成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具有呈線型之內層電機結構及中層電機結構及外層電機結構所構成作線型耦合之三層式線型電機,包括由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及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所構成者,其特徵為:1)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作電磁效應耦合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2)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面向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3)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面向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之電磁效應耦合面;或4)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面向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兩側電磁效應耦合面;前述1)、2)、3)、4)項之電磁效應耦合面,其所設置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為供包覆永磁磁極(103),進而構成個別磁極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包覆永磁磁極(103)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可為具有呈線型之內層電機結構及中層電機結構及外層電機結構所構成作線型耦合之三層式線型電機,包括由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及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所構成者,其中供與雙邊之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及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作電磁效應耦合之中層線型電機結構(62),供以導磁體包覆永磁磁極(103)以構成磁極(101),並於永磁磁極(103)兩端極面形成導磁極面,永磁磁極(103)兩端之磁極,經導磁極面,分別供與內層線型電機結構(61)及外層線型電機結構(63)兩者作雙邊耦合,以作電磁效應互動,進而構成於永磁磁極兩端之極面形成導磁極面之三層式線型電機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磁極及所包覆之永磁式磁極,包括為設置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體、或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體、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體、或其他由三件電機結構體作電磁效應互動之電機結構中之中間電機結構體,其中:供設置永磁磁極(103)之中間電機結構體可作為電機之靜部或作為電機之動部者。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應用結構包括具有兩個藉電磁效應互動之電機結構組件之圓筒型電機、或兩層式盤狀電機、或兩層式線型電機中,供產生發電機功能、或電動機功能、或同時作為發電機及電動機功能、或電磁效應渦流耦合傳動功能、或電磁效應渦流制動功能之兩個互動之電機結構組件,其運作型態包括:1)其中之一個電機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靜部,另一個電機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動部;或2)兩電機結構組件皆作為電機之動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應用包括具有三個藉電磁效應互動之電機結構組件之同軸三環式電機、或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或三層式線型電機、或由其他三件電機結構體作電磁效應互動之電機結構中,供產生發電機功能、或電動機功能、或同時作為發電機及電動機功能、或電磁效應之渦流耦合傳動功能、或電磁效應渦流制動功能之三個互動之電機結構體,其構成功能包括:1)其中之一個電磁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靜部,其餘兩個電磁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動部;或2)其中之兩個電磁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靜部,其餘一個電磁結構組件作為電機之動部;或3)三個電磁結構組件皆作為電機之動部者。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中設有其個別磁極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結構組件,以及電磁效應耦合互動之其他電機結構組件,其電機結構及繞組之選擇及佈設方式為依整個電機總成屬性、輸入電能之性質、控制功能、控制模式及輸出性能之需求而作選定者,依其所具有電磁效應互動特性之選擇,及設置磁極極數之選擇,所構成電機總成包括可供運作於直流或交流電能之迴轉式電機或線型電機,含:整流子式有刷式電機、無刷式電機、環刷式電機,或同步式電機、異步式電機、或內轉式電機、外轉式電機、中間電機結構轉動式電機、雙動型電機、多層式電機、多環式電機、線型電機、或直流無刷電機、或變頻式電機,以供作發電機、或電動機、或同時作為發電機及電動機功能運轉之電機、或電磁效應渦流耦合傳動裝置、或電磁效應渦流制動裝置等電機裝置之功能運作者。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應用於具有內層及外層電機結構之圓筒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時,為於呈塊狀或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邊緣,設置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呈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置入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由導磁性或非導磁性材料製成之護蓋(1011),護蓋(1011)之構成含:1)於呈塊狀或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與磁極同長度之護蓋(1011)供夾持於呈塊狀或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及包覆永磁磁極(103)者;或2)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1)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及包覆永磁磁極(103)者,護蓋(1011)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3)於由塊狀結構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1)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101)及包覆永磁磁極(103)者,護蓋(1011)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4)由小於磁極(101)厚度之永磁磁極(103)置入橫向槽孔,而於橫向槽孔之一端或兩端塞設護蓋或加入填充物者。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應用於具有內層及外層電機結構之圓筒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時,為於呈塊狀或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由導磁性或非導磁性材料製成之護蓋(1012),護蓋(1012)之構成含:1)不設置護蓋;或2)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2)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護蓋(1012)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3)於塊狀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2)供夾持於塊狀磁極(101),護蓋(1012)並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4)於整體呈塊狀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為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並形成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之護蓋(1012)者。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應用於具有內層及外層電機結構之圓筒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時,為於呈塊狀或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磁路(102)之邊緣設有軸向凹口結構,軸向凹口之凹入底面可為呈平面或曲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以供設置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由導磁性或非導磁性材料製成之護蓋(1013),護蓋(1013)之構成含:1)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3),護蓋(1013)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101)及包夾永磁磁極(103)者;或2)於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3),護蓋(1013)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及包夾永磁磁極(103)者,護蓋(1013)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3)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3),護蓋(1013)供夾持於塊狀之磁極(101)及包夾永磁磁極(103),護蓋(1013)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4)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一面,設有凹入窩座,供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整體呈塊狀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護蓋(1014)為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護蓋(1014)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應用於具有內層及外層電機結構之圓筒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時,為於呈塊狀或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夾設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並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加設由導磁性或非導磁性材料構成之護蓋(1014),護蓋(1014)之構成含:1)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4),護蓋(1014)之長度為由至少涵蓋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至涵蓋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等長者,其所加設之護蓋為由導磁材料所構成者;2)於由導磁疊片所構成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4),護蓋(1014)之長度為由至少涵蓋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至涵蓋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並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為由導磁材料所構成者;或3)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1014),供夾持於塊狀磁極(101),護蓋(1014)之長度為由至少涵蓋永磁磁極(103)之兩異極性磁極之間,至涵蓋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並向磁路(102)方向延伸而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其所加設之護蓋為由導磁材料所構成者;或4)於整體呈塊狀構成之磁極(101)與磁路(102)之間,設置依需要選擇幾何形狀之永磁磁極(103),整體呈塊狀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為向磁路(102)方向延伸,並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構成護蓋(1014),而護蓋(1014)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應用於具有內層及外層電機結構之圓筒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時,可於其呈塊狀或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一側,設有至少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設置相對數目及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磁極之橫向槽孔所包覆之永磁磁極與磁極之極軸具有電機角差,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者;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由導磁性或非導磁性材料製成之護蓋,護蓋之構成含:1)不設置護蓋;或2)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為與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等長者;或3)於由塊狀或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護蓋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4)由小於磁極(101)厚度之永磁磁極(103)置入橫向槽孔,而於橫向槽孔之一端或兩端塞設護蓋或加入填充物者。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其應用於具有內層及外層電機結構之圓筒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環式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同軸三層式盤狀電機結構、或應用於兩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或應用於三層式線型電機結構時,進一步可於其呈塊狀或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接近電磁效應耦合面之極軸之兩側,每側設置至少一個橫向槽孔,橫向槽孔可為線形或弧形或所需要之幾何形狀、或為沿電磁效應耦合面呈平行之形狀,供設置相對數目及相對形狀之永磁磁極(103),磁極之橫向槽孔所包覆之永磁磁極與磁極之極軸具有電機角差,以形成所需要磁場之磁力線分佈狀態者;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於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由導磁性或非導磁性材料製成之護蓋,護蓋之構成含:1)不設置護蓋;或2)於永磁磁極(103)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護蓋為與磁極(101)及永磁磁極(103)之合併長度等長者;或3)於由塊狀或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之一側或兩側加設護蓋供夾持於由導磁疊片構成之磁極(101),護蓋為向磁路(102)之方向延伸並可供結合於磁路(102)者;或4)由小於磁極(101)厚度之永磁磁極(103)置入橫向槽孔,而於橫向槽孔之一端或兩端塞設護蓋或加入填充物者。
TW097149544A 2007-12-17 2008-12-17 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 TWI5028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000,692 US8008823B2 (en) 2007-12-17 2007-12-17 Electric machinery of magnetic pole or magnetic circuit wrapped PM magnetic po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9798A TW200929798A (en) 2009-07-01
TWI502854B true TWI502854B (zh) 2015-10-01

Family

ID=40282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9544A TWI502854B (zh) 2007-12-17 2008-12-17 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08823B2 (zh)
EP (1) EP2073346B1 (zh)
JP (1) JP5492407B2 (zh)
CN (1) CN101465567B (zh)
SI (1) SI2073346T1 (zh)
TW (1) TWI5028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337A (zh) * 2018-10-17 2020-04-24 张峻荣 一种直流电机
TWI696333B (zh) * 2018-10-17 2020-06-11 張峻榮 一種直流電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2688B1 (ja) * 2010-07-28 2011-06-01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回転電機、直動電機、および風力発電システム
CN102427318B (zh) * 2011-09-28 2014-09-03 杨伦华 军用战斗机备用发动机
JPWO2015041200A1 (ja) * 2013-09-20 2017-03-02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駆動装置
JP6080734B2 (ja) * 2013-10-02 2017-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及び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CN107659015A (zh) * 2017-10-30 2018-02-02 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贴式永磁转子的隔磁结构
KR102343486B1 (ko) * 2020-10-16 2021-12-31 이승노 고효율 다단 발전기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0091A (ja) * 1998-08-06 2000-02-25 Ebara Corp 回転電機
US6777842B2 (en) * 2001-12-28 2004-08-17 Emerson Electric Co. Doubly salient mach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s in stator teeth
EP1646130A1 (en) * 2004-05-18 2006-04-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tor
US20070090713A1 (en) * 2005-10-26 2007-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ybrid-excited rotating machine, and vehicle with the hybrid-excited rota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8755A (en) * 1958-07-28 1961-01-17 Baermann Max Magnetic motor
US4110645A (en) * 1976-02-23 1978-08-29 Vibrac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FR2511209B1 (fr) * 1981-08-06 1985-08-16 Cem Comp Electro Mec Machine electrique a courant continu, a entrefer cylindrique et a excitation permanente
FR2559321B1 (fr) * 1984-02-06 1986-11-21 Applic Mach Motrices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electrique en basse tension d'une masse tournante de forte inertie et moteur faisant partie de ce dispositif
JP2695332B2 (ja) * 1991-11-26 1997-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界磁形回転子
US5920139A (en) * 1996-03-31 1999-07-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Magnet motor stator
JPH11252836A (ja) * 1998-02-27 1999-09-17 Mitsuba Corp 永久磁石型回転子
US6509664B2 (en) * 2000-01-13 2003-01-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ybrid synchronous machines comprising permanent magnets and excitation windings in cylindrical element slots
EP1193724B1 (en) * 2000-09-18 2010-02-17 Isuzu Motors Limited Eddy current retarder comprising a magnet consisting of an electromagnet and a permanent magnet
JP3755437B2 (ja) * 2001-07-23 2006-03-15 株式会社明電舎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3772819B2 (ja) * 2002-10-08 2006-05-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同軸モータのロータ構造
JP3981669B2 (ja) * 2004-03-02 2007-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駆動システム
JP2006020442A (ja) * 2004-07-02 2006-01-19 Nissan Motor Co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回転子構造
JP2006166626A (ja) * 2004-12-08 2006-06-22 Nissan Motor Co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ロータ構造
JP2006174552A (ja) * 2004-12-14 2006-06-29 Nissan Motor Co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ロータ構造
JP2006230117A (ja) * 2005-02-18 2006-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機子
DE102006009439A1 (de) * 2006-03-01 2007-09-06 Siemens Ag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schubeinrichtung für einen Dauermagneten zwischen Polzahnhälften und entsprechendes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4860794B2 (ja) * 2006-05-29 2012-0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0091A (ja) * 1998-08-06 2000-02-25 Ebara Corp 回転電機
US6777842B2 (en) * 2001-12-28 2004-08-17 Emerson Electric Co. Doubly salient mach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s in stator teeth
EP1646130A1 (en) * 2004-05-18 2006-04-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tor
US20060279166A1 (en) * 2004-05-18 2006-12-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tor
US20070090713A1 (en) * 2005-10-26 2007-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ybrid-excited rotating machine, and vehicle with the hybrid-excited rotating machi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337A (zh) * 2018-10-17 2020-04-24 张峻荣 一种直流电机
TWI696333B (zh) * 2018-10-17 2020-06-11 張峻榮 一種直流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48153A (ja) 2009-07-02
TW200929798A (en) 2009-07-01
JP5492407B2 (ja) 2014-05-14
US8008823B2 (en) 2011-08-30
SI2073346T1 (sl) 2014-11-28
CN101465567B (zh) 2013-08-07
EP2073346A3 (en) 2012-07-18
EP2073346A2 (en) 2009-06-24
US20090152957A1 (en) 2009-06-18
EP2073346B1 (en) 2014-07-09
CN101465567A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2396B (zh) 通電繞組激磁磁極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
TWI502854B (zh) 磁極或磁路包覆永磁磁極之電機
CN101741153B (zh) 电枢铁心、使用了该电枢铁心的电动机、轴向间隙型旋转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EP2058928A2 (en) Electric machinery with a conduction winding excited magnetic poles sandwiched PM magnetic pole
US6441522B1 (en) Electromagnetic apparatus employing high permeability low conductivity element
CN104620003B (zh) 磁力轴承和用于在磁力轴承的芯周围安装铁磁结构的方法
US20060145562A1 (en) A stator structure of an axial gap rotating electrical device
JP2011130598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永久磁石モータ、それに用いるロータ、及びその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EP2058923A2 (en) Electric Machinery of Permeable Polar Face & Magnetic Circuit Sandwiched PM Magnetic Pole
Cros et al. Design of PM brushless motors using iron-resin composite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WO2023276514A1 (ja) 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動機
Lee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stator core composition in transverse flux rotary machine
US20090121572A1 (en) Electric machinery of permeable polar face & magnetic circuit sandwiched PM magnetic pole
TWI492487B (zh) 定子結構
JP2004166354A (ja) モータ
JP6962226B2 (ja) モータ
JP2019140818A (ja) モータ
JPH10257702A (ja) 高性能埋め込み磁石型リラクタンスモータ
JP6939474B2 (ja) モータ
CN113726047A (zh) 一种电机转子及具有其的永磁辅助磁阻电机
CN106575892B (zh) 用于磁阻机的可高极数地构成的转子
JP2004056906A (ja) 同期機
JPS62296756A (ja) 薄型直流モー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