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9764B - Optical fiber detec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fiber detect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9764B
TWI499764B TW103116388A TW103116388A TWI499764B TW I499764 B TWI499764 B TW I499764B TW 103116388 A TW103116388 A TW 103116388A TW 103116388 A TW103116388 A TW 103116388A TW I499764 B TWI499764 B TW I4997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fiber
station
conveyor
det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6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3018A (zh
Inventor
Chien Yi Cheng
Ying Sung Peng
Original Assignee
Mas Autom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 Autom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Mas Automation Corp
Priority to TW103116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9764B/zh
Priority to CN201410209245.5A priority patent/CN105092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9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976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3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018A/zh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Description

光纖檢測裝置
本發明涉及光纖的檢測技術,特別有關於一種光纖檢測裝置。
周知,光纖是由兩個光纖頭之間串接光纖導線所構成,常見被應用在訊號傳輸、光電傳輸等通信領域上。由於,光纖導線是經由光纖頭而連結至所需傳輸訊號的兩個連接埠之間,因此,為了維持光纖導線在傳輸訊號時的品質,光纖頭需進行研磨加工,使光纖頭表面保持平整光滑,但光纖頭表面的研磨加工有時候難以達到理想狀態,例如拋光不理想、有刮痕、表面或邊緣破碎損傷等,會對光纖導線在進行傳輸訊號時造成影響;因此,在光纖頭在進行研磨加工之後,都需要進行檢測作業,來維持光纖導線在進行傳輸訊號時的品質。
目前,光纖的檢測項目大致包含有三維影像檢測、功率檢測及端面檢測等;不過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光纖的檢測作業之前,要先清洗光纖頭,以清除附著於光纖頭表面的粉末,避免對光纖的檢測結果造成影響;上述的三維影像檢測是用來檢測光纖頭是否在研磨的過程中發生表面或邊緣破碎損傷的現象;功率檢測是由光纖導線的其中一端(也就是光纖頭)發射訊號,在另一端接受訊號,來測試光纖導線在傳遞訊號時的功率,以得知光纖導線內是否發生有斷點的現象;端面檢測是用來檢測光纖頭的端面是否平整光滑。然而,目前光纖都是採取人工來進行上述檢測,導致檢測過於耗 時,進而造成光纖研磨後的檢測效率不彰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旨在解決傳統需仰賴人力檢測光纖效率不彰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在提供一種光纖檢測裝置,其技術手段包括:在一機台上佈設一面狀的輸送線,該輸送線導引多個載盤移動,所述多個載盤上定位有一光纖;其中,該輸送線上間隔規劃有一進料區站、一出料區站以及多個分佈於進料區站與出料區站之間的檢測區站,且該輸送線係呈U字形路徑佈設於機台上,所述多個檢測區站係間隔分佈於該U字形路徑的輸送線上。
在進一步實施中,所述多個檢測區站分別配置有一夾持器,該夾持器能夾取載盤上的光纖位移。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出料區站與檢測區站之間配置有一不良品排出站。其中,該不良品排出站活動配置有一夾具,該夾具能夾取輸送線上的載盤位移。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光纖包含一光纖導線,該光纖導線兩端分別形成一光纖頭,所述光纖頭分別容置於一治具內,所述光纖頭分別經由治具定位於載盤上。其中,所述載盤形成有兩準座,所述治具分別經由定位部嵌置於準座,以定位所述光纖頭於載盤上。所述光纖頭朝同一方向定位於載盤上並沿輸送線位移。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載盤上形成有至少一卡置孔,該載盤經由卡置孔定位於輸送線上,該輸送線能帶動載盤位移。其中,該輸送線上設有多個載台,所述載台形成有對應於卡置孔的至少一卡置部,所述多個載台經由卡置部嵌合於卡置孔而帶動載盤位移。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輸送線包含相互平行的一第一輸送器及一第二輸送器,以及連接該第一輸送器及第二輸送器的一第三輸送器,該第一輸送器、第三輸送器及第二輸 送器連接形成U字形路徑佈設於機台上。其中,所述多個載台係分別設於第一輸送器、第二輸送器及第三輸送器上。該第一輸送器、第二輸送器及第三輸送器分別設有一水平驅動器及一垂直驅動器,所述多個載台經由水平驅動器及垂直驅動器帶動而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移動。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輸送線兩側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個能承持載盤的承架。其中所述載台水平移動的距離等於多個承架之間的距離。
在進一步實施中,所述多個檢測區站依序包含一吹氣清潔站、一擦拭清潔站、一三維影像檢測站、一第一功率檢測站、一第二功率檢測站及一端面檢測站。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吹氣清潔站配置有用以清潔光纖頭表面的一噴槍。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擦拭清潔站配置有用以清潔光纖頭表面的一擦拭布。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三維影像檢測站配置有用以檢測光纖頭表面的一影像檢測器。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第一功率檢測站配置有一第一訊號發射器及一第一訊號接收器,該第一訊號發射器對光纖導線一端的光纖頭發射訊號,該第一訊號接收器由光纖導線另一端的光纖頭接收訊號。其中,所述光纖頭包含一第一光纖頭及一第二光纖頭,該第一訊號發射器對第一光纖頭發射訊號,該第一訊號接收器由第二光纖頭接收訊號。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第二功率檢測站配置有一第二訊號發射器及一第二訊號接收器,該第二訊號發射器對光纖導線一端的光纖頭發射訊號,該第二訊號接收器由光纖導線另一端的光纖頭接收訊號。其中,所述光纖頭包含一第一光纖頭及一第二光纖頭,該第二訊號發射器對第二光纖頭發射訊號,該第二訊號接收器由第一光纖頭接收訊號。
在進一步實施中,該端面檢測站配置有用以檢測光纖頭端面的一端面檢測器。
根據上述技術手段,本發明是將光纖定位於載盤上,利用載盤載運光纖而沿輸送線通過多個檢測區站,來進行光纖的檢測作業,取代傳統需仰賴人力來進行光纖的檢測作業,進而達成光纖檢測作業的自動化。此外,該輸送線設計成U字形路徑,相較於一般的直線形路徑來說,具有能減少輸送線所需佔置空間的優點。
以上所述之方法與裝置之技術手段及其產生效能的具體實施細節,請參照下列實施例及圖式加以說明。
1‧‧‧機台
10‧‧‧輸送線
11‧‧‧載台
111‧‧‧卡置部
12‧‧‧輸送器
121‧‧‧第一輸送器
122‧‧‧第二輸送器
123‧‧‧第三輸送器
13‧‧‧水平驅動器
14‧‧‧垂直驅動器
15‧‧‧承架
20‧‧‧載盤
21‧‧‧準座
22‧‧‧柱體
23‧‧‧卡置孔
30‧‧‧光纖
31‧‧‧光纖導線
32‧‧‧光纖頭
321‧‧‧第一光纖頭
322‧‧‧第二光纖頭
33‧‧‧治具
40‧‧‧進料區站
50‧‧‧出料區站
60‧‧‧檢測區站
601‧‧‧夾持器
61‧‧‧吹氣清潔站
611‧‧‧噴槍
62‧‧‧擦拭清潔站
621‧‧‧擦拭布
63‧‧‧三維影像檢測站
631‧‧‧影像檢測器
64‧‧‧第一功率檢測站
641‧‧‧第一訊號發射器
642‧‧‧第一訊號接收器
65‧‧‧第二功率檢測站
651‧‧‧第二訊號發射器
652‧‧‧第二訊號接收器
66‧‧‧端面檢測站
661‧‧‧端面檢測器
70‧‧‧不良品排出站
71‧‧‧夾具
h1‧‧‧距離
X、-X、Y‧‧‧方向
圖1是本發明的動作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的配置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載盤與載台的立體裝配示意圖。
圖4是夾持器的的動作示意圖。
圖5是輸送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側視圖。
圖7、圖9及圖10分別是圖5的動作示意圖。
圖8是圖7的側視圖。
為了詳細說明本發明,請合併參閱圖1及圖2,揭露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的態樣,說明本發明提供的光纖檢測裝置,包括一輸送線10及多個載盤20。其中:該輸送線10是呈面狀佈設於一機台1上,該輸送線10兩端分別規劃有一進料區40站及一出料區站50,該進料區站40及出料區站50之間的輸送線10上佈設有多個檢測區站60,所述多個載盤20能自進料區站40沿輸送線10通過多個檢測區站60到達出料區站50。該載盤20上在實施 上定位有一光纖30,該光纖30經由載盤20的載運沿輸送線10通過多個檢測區站60,利用檢測區站60來對光纖30進行檢測。進一步的說,所述多個檢測區站60分別配置有一夾持器601,該夾持器601能夾取載盤20上的光纖30接受檢測區站60的檢測。
請參閱圖3,說明上述該光纖30在實施上包含一光纖導線31,該光纖導線31兩端分別形成有一光纖頭32,所述光纖頭32在實施上是容置於一治具33內,該治具33可以是由塑膠模製成型,所述光纖頭32分別經由治具33定位於載盤20上,該載盤20在實施上為一平台,該載盤20一側相對形成有兩準座21,該治具33是嵌持於準座21而定位於載盤20上,使所述光纖頭32朝同一方向定位於載盤20並沿輸送線位移,所述同一方向係指使所述光纖頭32相互平行的朝向多個檢測區站的檢測方向(合併參閱圖2及圖3所示)。接著,請參閱圖4,說明當光纖頭32經由載盤20而垂直移動至夾持器601處時,能利用夾持器601夾取光纖頭32水平移動來進行檢測作業。此外,上述載盤20在實施上形成有多支柱體22,所述柱體22是位於兩準座21之間,所述柱體22是當光纖頭32經由治具33定位於準座21上時,用來提供光纖導線31纏繞,以避免光纖導線31在載盤20移動的過程中因與其他物體發生拉扯現象而產生損傷。
請參閱圖2,說明該輸送線10包含有多條輸送器12,所述輸送器12上間隔佈設有多個載台11,該載盤20經由載台11的帶動而沿輸送線10位移。進一步的說,請參閱圖3,說明該載盤20上形成有至少一卡置孔23,在本實施中是以載盤20上形成有兩個卡置孔23為例,說明所述的兩個卡置孔23分別形成於載盤20的雙側,該載台11上形成有對應於卡置孔23的至少一卡置部111,在本實施中,該卡置部111有兩個,為能對應嵌持卡置孔23的柱狀元件,該載台11 是經由卡置部111嵌持於卡置孔23而帶動載盤20於輸送線10上位移。更進一步的說,請參閱圖2,說明所述輸送器12包含相互平行的一第一輸送器121及一第二輸送器122,以及配置於該第一輸送器121及第二輸送器122之間的一第三輸送器123,其中,該第一輸送器121能帶動載盤20由進料區站40朝X方向移動,該第二輸送器122能帶動載盤20朝進料區站50的方向(也就是-X方向)移動,至於第三輸送器123能帶動載盤20由第一輸送器121移動到第二輸送器122(也就是Y方向),藉此,利用第一輸送器121、第三輸送器123及第二輸送器122連接形成U字形路徑,相較於一般的直線形路徑來說,具有能減少輸送線10所需佔置空間的優點。
請合併參閱圖5及圖6,說明該第一輸送器121、第二輸送器122及第三輸送器123在實施上分別設有一水平驅動器13及一垂直驅動器14,所述多個載台11經由水平驅動器13及垂直驅動器14帶動而朝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進行往復移動。進一步的說,該輸送線10兩側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個能承持載盤的承架15,用以提供載台11將載盤20放置於承架15上或者是將放置於承架15上的載盤20抬起。更進一步的說,所述載台11經由水平驅動器13帶動而水平移動的距離等於多個承架15之間的距離h1,使載盤20能經由載台11的載運而於多個承架15之間進行位移,並利用載台11將載盤20抬起,使載盤20上的光纖頭32能接受夾持器601夾持來進行檢測作業。
根據上述配置,請接續參閱圖5至圖10,依序揭示輸送器12的動作解說圖,當載盤20放置於承架15時(如圖5及圖6所示),載台11經由垂直驅動器14的帶動而向上方移動,使載盤20脫離承架15(如圖7及圖8所示),接著,載台11經由水平驅動器13的帶動而向水平方向移動,載盤20經由載台11載運至另一承架15上方(如圖9所示),載台11 向下方移動,將載盤20放置於另一承架15上(如圖10所示)。藉此,利用載台11移動載盤20在多個承架15之間,使載盤20能沿輸送線10進行位移,進而方便於載盤20上的光纖20接受檢測區站60的檢測。
請合併參閱圖1及圖2,說明所述多個檢測區站60在實施上依序包含有一吹氣清潔站61、一擦拭清潔站62、一三維影像檢測站63、一第一功率檢測站64、一第二功率檢測站65及一端面檢測站66。其中,該吹氣清潔站61配置有能提供高壓氣流的噴槍611,當夾持器601夾持光纖頭32移動至吹氣清潔站61時,利用噴槍611提供的高壓氣流將附著於光纖頭32表面的粉末(例如灰塵)加以除去;該擦拭清潔站62配置有能擦拭光纖頭32表面的擦拭布621,該擦拭布621的材質為不織布,當夾持器601夾持光纖頭32移動至擦拭清潔站62時,利用擦拭布621將附著於光纖頭32表面的粉末(例如灰塵)加以除去;該三維影像檢測站63配置有影像檢測器631,當夾持器601夾持光纖頭32移動至三維影像檢測站63時,利用影像檢測器631檢知光纖頭32表面是否在研磨的過程中發生表面或邊緣破碎損傷的現象;該第一功率檢測站64配置有一第一訊號發射器641及一第一訊號接收器642,該第二功率檢測站65配置有一第二訊號發射器651及一第二訊號接收器652,所述光纖頭32在實施上包含一第一光纖頭321及一第二光纖頭322(如圖3所示),該一光纖頭321及第二光纖頭322分別形成於光纖導線31兩端,當夾持器601夾持所述光纖頭32移動至第一功率檢測站64時,該第一功率檢測站64的第一訊號發射器641對準第一光纖頭321發射訊號,該第一訊號接收器642對準第二光纖頭322接收訊號,當夾持器601夾持所述光纖頭32移動至第二功率檢測站65時,該第二功率檢測站65的第二訊號發射器651對準第二光纖頭322發射訊號,該第二訊號接收器652對準第一光纖頭321 接收訊號,藉此,除能由不同方向檢測光纖30在傳遞訊號時的效率外,並能簡化用來進行光纖30功率檢測之檢測器的結構複雜度;該端面檢測站66配置有端面檢測器661,當夾持器601夾持光纖頭32移動至端面檢測站66時,利用端面檢測器661來檢知光纖頭32的端面是否平滑(例如有無刮痕)。
此外,該出料區站50與檢測區站60之間設置有一不良品排出站70,該不良品排出站70活動配置有一夾具71,當光纖30在檢測區站60的檢測結果為不合格時,利用夾具71將輸送線10上載運有不良品光纖30的載盤夾起並放置於不良品排出站70內,以便於對不良品的光纖30進行再次處理(例如研磨)。
以上實施例僅為表達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因此,本發明應以申請專利範圍中限定的請求項內容為準。
1‧‧‧機台
10‧‧‧輸送線
11‧‧‧載台
12‧‧‧輸送器
121‧‧‧第一輸送器
122‧‧‧第二輸送器
123‧‧‧第三輸送器
20‧‧‧載盤
30‧‧‧光纖
40‧‧‧進料區站
50‧‧‧出料區站
60‧‧‧檢測區站
601‧‧‧夾持器
61‧‧‧吹氣清潔站
611‧‧‧噴槍
62‧‧‧擦拭清潔站
621‧‧‧擦拭布
63‧‧‧三維影像檢測站
631‧‧‧影像檢測器
64‧‧‧第一功率檢測站
641‧‧‧第一訊號發射器
642‧‧‧第一訊號接收器
65‧‧‧第二功率檢測站
651‧‧‧第二訊號發射器
652‧‧‧第二訊號接收器
66‧‧‧端面檢測站
661‧‧‧端面檢測器
70‧‧‧不良品排出站
71‧‧‧夾具
X、-X、Y‧‧‧方向

Claims (22)

  1. 一種光纖檢測裝置,包括:在一機台上佈設一面狀的輸送線,該輸送線導引多個載盤移動,所述多個載盤上定位有一光纖;其中,該輸送線上間隔規劃有一進料區站、一出料區站以及多個分佈於進料區站與出料區站之間的檢測區站,且該輸送線係呈U字形路徑佈設於機台上,所述多個檢測區站係間隔分佈於該U字形路徑的輸送線上;其中,該光纖包含一光纖導線,該光纖導線兩端分別形成一光纖頭,所述光纖頭朝同一方向定位於載盤上並沿輸送線位移,所述同一方向係指使所述光纖頭相互平行的朝向所述檢測區站的檢測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所述多個檢測區站分別配置有一夾持器,該夾持器能夾取載盤上的光纖位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出料區站與檢測區站之間配置有一不良品排出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不良品排出站活動配置有一夾具,該夾具能夾取輸送線上的載盤位移。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光纖包含一光纖導線,該光纖導線兩端分別形成一光纖頭,所述光纖頭分別容置於一治具內,所述光纖頭分別經由治具定位於載盤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所述載盤形成有兩準座,所述治具分別經由定位部嵌置於準座,以定位所述光纖頭於載盤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載盤上形成有至少一卡置孔,該載盤經由卡置孔定位於輸送線 上,該輸送線能帶動載盤位移。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輸送線上設有多個載台,所述載台形成有對應於卡置孔的至少一卡置部,所述多個載台經由卡置部嵌合於卡置孔而帶動載盤位移。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輸送線包含相互平行的一第一輸送器及一第二輸送器,以及連接該第一輸送器及第二輸送器的一第三輸送器,該第一輸送器、第三輸送器及第二輸送器連接形成U字形路徑佈設於機台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所述多個載台係分別設於第一輸送器、第二輸送器及第三輸送器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一輸送器、第二輸送器及第三輸送器分別設有一水平驅動器及一垂直驅動器,所述多個載台經由水平驅動器及垂直驅動器帶動而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移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輸送線兩側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個能承持載盤的承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所述載台水平移動的距離等於多個承架之間的距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所述多個檢測區站依序包含一吹氣清潔站、一擦拭清潔站、一三維影像檢測站、一第一功率檢測站、一第二功率檢測站及一端面檢測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吹氣清潔站配置有用以清潔光纖頭表面的一噴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擦拭清潔站配置有用以清潔光纖頭表面的一擦拭布。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三維影像檢測站配置有用以檢測光纖頭表面的一影像檢測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一功率檢測站配置有一第一訊號發射器及一第一訊號接收器,該第一訊號發射器對光纖導線一端的光纖頭發射訊號,該第一訊號接收器由光纖導線另一端的光纖頭接收訊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二功率檢測站配置有一第二訊號發射器及一第二訊號接收器,該第二訊號發射器對光纖導線一端的光纖頭發射訊號,該第二訊號接收器由光纖導線另一端的光纖頭接收訊號。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所述光纖頭包含一第一光纖頭及一第二光纖頭,該第一訊號發射器對第一光纖頭發射訊號,該第一訊號接收器由第二光纖頭接收訊號。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所述光纖頭包含一第一光纖頭及一第二光纖頭,該第二訊號發射器對第二光纖頭發射訊號,該第二訊號接收器由第一光纖頭接收訊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所述之光纖檢測裝置,其中該端面檢測站配置有用以檢測光纖頭端面的一端面檢測器。
TW103116388A 2014-05-08 2014-05-08 Optical fiber detection device TWI499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388A TWI499764B (zh) 2014-05-08 2014-05-08 Optical fiber detection device
CN201410209245.5A CN105092207A (zh) 2014-05-08 2014-05-16 光纤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388A TWI499764B (zh) 2014-05-08 2014-05-08 Optical fiber detec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99764B true TWI499764B (zh) 2015-09-11
TW201543018A TW201543018A (zh) 2015-11-16

Family

ID=54573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6388A TWI499764B (zh) 2014-05-08 2014-05-08 Optical fiber detec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2207A (zh)
TW (1) TWI499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1820A (zh) * 2019-07-26 2019-09-24 吉林大学 光纤组的除尘、监测、送料一体化的设备
CN110471146A (zh) * 2019-08-29 2019-11-19 广州奥鑫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耦合器测试用工装结构件
CN113532812A (zh) * 2020-04-21 2021-10-22 江东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检测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6931U (en) * 2005-11-01 2006-02-01 Jie Shin Technology Co Ltd Winding/retrieving wheel set for the specific cleaner of fiber connector
TW200837337A (en) * 2007-03-15 2008-09-16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Optical power measur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monitoring status of optical fiber contact end
TWM469146U (zh) * 2013-09-11 2014-01-01 Mas Automation Corp 光纖頭研磨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65522A (ko) * 1999-11-17 2002-08-13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광섬유 테스트 및 측정의 자동화 방법 및 기구
CN101294866B (zh) * 2007-04-27 2010-06-02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检查光纤接头端面状态的光功率量测装置
WO2012126963A2 (de) * 2011-03-22 2012-09-27 Gardena Manufacturing Gmbh Bewässerungsgerät mit durchfluss-messeinrichtung
CN202638631U (zh) * 2012-04-10 2013-01-02 天津利瑞洁高压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清洗的旋转喷头
CN103447245B (zh) * 2013-08-15 2015-06-03 新昌县一田工贸有限公司 空心胶囊缺陷检测及缺陷剔除设备
TWM469967U (zh) * 2013-10-15 2014-01-11 Mas Automation Corp 光纖頭清潔裝置
TWM488015U (zh) * 2014-05-08 2014-10-11 Mas Automation Corp 光纖檢測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6931U (en) * 2005-11-01 2006-02-01 Jie Shin Technology Co Ltd Winding/retrieving wheel set for the specific cleaner of fiber connector
TW200837337A (en) * 2007-03-15 2008-09-16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Optical power measur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monitoring status of optical fiber contact end
TWM469146U (zh) * 2013-09-11 2014-01-01 Mas Automation Corp 光纖頭研磨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2207A (zh) 2015-11-25
TW201543018A (zh) 2015-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00948B1 (ko) 소자검사장치
TWI499764B (zh) Optical fiber detection device
CN204835181U (zh) 连接器全自动组装检测生产线
KR102653773B1 (ko) 콜릿 세정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다이 본딩 장치
CN111468433B (zh) 一种镜片检测系统及镜片检测方法
CN104960694A (zh) 一种usb端子检测设备
CN109163885B (zh) 光纤器件的检测方法
TW201723549A (zh) 集成設備
CN111318471B (zh) 一种光模块测试设备
CN110176416B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芯片拾取设备
TWM488015U (zh) 光纖檢測裝置
CN111701890B (zh) 一种色差仪移动测试机构
KR101489373B1 (ko) 반도체 장치용 테스트 핸들러의 트레이 이물질 제거장치
JP6577714B2 (ja) 透明板検査装置及び透明板清掃検査システム
KR102401362B1 (ko) 다이 본딩 장치
KR101098265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포장장치를 이용한 발광 다이오드 연속포장방법
CN209946035U (zh) 一种全自动双通道外观检查机
CN111992509A (zh) 一种ccd移料封装设备
CN109186949B (zh) 检测前梳理模组和光纤器件测试设备
JP2022539709A (ja) ガラス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CN109911583A (zh) 上料机构及其自动测试机
CN1715940A (zh) 可适用不同ic盛装对象的ic检测机
CN111069084A (zh) 一种uv固化检测装置
CN216145355U (zh) 一种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的贴合设备
CN218223565U (zh) 自动检测尺寸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