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4070B - 間隔物及空調墊 - Google Patents

間隔物及空調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4070B
TWI494070B TW096111757A TW96111757A TWI494070B TW I494070 B TWI494070 B TW I494070B TW 096111757 A TW096111757 A TW 096111757A TW 96111757 A TW96111757 A TW 96111757A TW I494070 B TWI494070 B TW I4940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pacer
frame
convex
ri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1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40399A (en
Inventor
Hiroshi Ichigaya
Original Assignee
Seft Dev Lab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ft Dev Lab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ft Dev Lab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40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40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4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40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1/00Attachments for beds, e.g. sheet holders, bed-cover holders;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means in connection with bedsteads or mattresses
    • A47C21/04Devices for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 A47C21/042Devices for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for ventilating or cooling
    • A47C21/044Devices for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for ventilating or cooling with active means, e.g. by using air blowers or liquid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A47C7/72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 A47C7/74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 A47C7/742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for ventilating or cooling
    • A47C7/744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for ventilating or cooling with active means, e.g. by using air blowers or liquid pump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Air Bags (AREA)

Description

間隔物及空調墊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用於確保使空氣在例如就寢者的下面進行流通之空氣流通路的空調墊。
在習知技術中,提出有各種空調墊(如下述專利交獻1、2),用於在夏天熱的時期使就寢者涼爽,在冬天冷的時期使就寢者暖和。本發明者也提出一種這樣的空調墊,其藉由使周圍的空氣與身體平行地流通,而使身體冷卻(國際公開第01/15573號)。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用新案的實開昭55-148458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01/15573號
然而,使周圍的空氣與身體平行地進行流通之習知的空調墊,由於可使風扇小型化,所以可將風扇設置在墊部主體的一部分上。但是,這種習知的空調墊存在這樣的問題,當被載置在例如現有的床上來使用的情況下,因為風扇或用於從風扇向墊部主體送入空氣的連接通風路,而使用於供人就寢的空間變得狹窄。
而且,在習知的空調墊中所使用的間隔物,具有用於確保空氣的流通路的多個突出部。利用該間隔物的習知的墊部,是使突出部的頂端部與身體抵接,而給使用者一種凹凸不平的感覺。因此,在習知的間隔物中,為了抑制這種凹凸不平的感覺,而在突出部的頂端部的上面還設置有 網狀構件。因此,習知的利用間隔物的空調墊,存在構造複雜,隨之製造工程也複雜,而且成本增大之問題。
而且,習知的墊部所使用的間隔物,是在平板狀的底部構件的上面形成突出部,而該形成平板狀的底部構件缺乏柔軟性,所以無法捲起或折疊。因此,使用該習知的間隔物的空調墊也無法進行折疊,在墊部的收納或搬運時存在需要大的空間之問題。
另外,習知的間隔物重量重,所以當像鋪在床上使用的墊部那樣大時,存在移動或收納時的拿取不容易之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於上述問題而形成的,可不使與人抵接的空間狹窄,且一體地設置使空氣流通的風扇之空調墊。
而且,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抑制凹凸不平的感覺,且拿取容易,收納空間小也可使用的空調墊。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關於本發明提供一種空調墊,為一種扁平狀的空調墊,包括:間隔物,其具有凸部以及可撓連結部。其中,凸部包括框狀部、立起部以及立起連結部。立起部的一端是由從前述框狀部立起的形態而形成的柱部、壁部或由柱部和壁部所構成。立起連接部連結前述立起部的另一端。可撓連結部將前述凸部間彼此連結,而且,前述凸部在每1m2 至少形成100個,且前述凸部及前述可撓連結部是一體形成,高3mm~50mm; 薄片部,其具有上薄片和下薄片部,該上薄片部覆蓋前述間隔物的上側,使空氣難以漏出,並具有透濕性,該下薄片部覆蓋前述間隔物的下側,使空氣難以漏出;空調墊的特徵在於,包括:主體部,其正面形狀大致形成四邊形,是與身體直接抵接或通過具有透濕性的其它物體而間接抵接的部分;延長部,其從正面看,是使前述主體部的一邊的一端延長而設置;風扇,其設置在前述延長部上,用於使外部空氣在前述間隔物所確保的空氣流通路中流通;電源部,其對前述風扇供給電源;用於供空氣流通的流通部,其形成於前述薄片部上,位於前述主體部的設置有前述延長部的一側的相反側的端部;而且,前述風扇吸引外部空氣流至前述空氣流通路後再從前述流通部排出到外部,或者,前述風扇從前述流通部吸引外部空氣流至前述空氣流通路中後再從前述風扇排出到外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之空調墊為一種扁平狀的空調墊,包括:間隔物,其用於確保供空氣流通的空氣流通路;薄片部,其具有上薄片部和下薄片部,該上薄片部覆蓋前述間隔物的上側,使空氣難以漏出,並具有透濕性,該下薄片部覆蓋前述間隔物的下側,使空氣難以漏出; 該空調墊的特徵在於,包括:主體部,其正面形狀大致形成四邊形,是與身體直接抵接或通過具有透濕性的其它物體而間接抵接的部分;延長部,其從正面看,是使前述主體部的一邊的一端延長設置;筒狀部,其設置於前述延長部,在筒狀部的周面側形成有供空氣流通的開口部,且在筒狀部的兩端部的至少一個端部安裝有風扇;電源部,其對前述風扇供給電源;用於供空氣流通的流通部,其形成於前述薄片部上,位於前述主體部的設置有前述延長部的一側的相反側的端部;而且,前述風扇使所吸引的外部空氣,從前述筒狀部的前述開口部流往前述空氣流通路後,再從前述流通路排出到外部,或者,前述風扇使從前述流通部所吸引的外部空氣,流到前述空氣流通路中後,再從前述開口部吸引到前述筒狀部內,並從前述風扇排出到外部。
如利用關於本發明的空調墊,則除了作為與身體進行抵接的主體部以外,還具有在主體部的一邊的端部延長設置的延長部,並在該延長部上設置有風扇,所以可不使與身體進行抵接的空間狹窄,而將風扇一體設置在本空調墊上,而且,可將延長部作為連接風扇和主體部的連接流通路使用。而且,如利用本發明的空調墊,則當例如用戶使用時,可迅速地將從所抵接的身體的汗腺所排出的汗液進 行氣化,並通過空氣流通路而排出到外部。
而且,如利用本發明的空調墊,則由於間隔物的框狀部或立起連結部與身體抵接,所以與利用習知的那種間隔物的空調墊不同,不會給使用者以凹凸不平的感覺。而且,本發明的空調墊藉由利用可撓連結部將間隔物的各凸部的框狀部進行連結,而將多個凸部進行連結,所以與利用間隔物構件而將突起部進行連結之習知的間隔物不同,可謀求柔軟性的提高。而且,如利用本發明的空調墊,則藉由利用具有可撓性的可撓連結部將間隔物的各凸部的框狀部進行連結,而使多個凸部一體形成,所以可以凸部為內側而輕鬆地捲成螺旋形進行收納,與習知的墊部相比,可收納在小的收納空間中。另外,本發明的空調墊藉由利用可撓連結部而將間隔物的各凸部的框狀部進行連結,而使間隔物的使用材料的量較利用平板狀的底部構件之習知的間隔物少,因此,可使空調墊的重量減輕。
而且,如利用本發明的空調墊,則藉由使用例如與上述相同的間隔物,可使本空調墊在輕鬆地捲成筒狀部的狀態下,進行搬運或收納,所以拿取變得容易,而且可謀求空間的節省。
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的各項中,所說的與身體直接或通過其它物品間接地進行抵接,意味著並不只是與身體直接抵接的情況,也包括將其它物品例如本發明的空調墊載置在床上使用的情況,和通過市售的床單或床墊等以及內衣等具有透濕性的物體而進行抵接的情況。
以下,參照圖示對用於實施關於本申請的發明之最佳的形態進行說明。首先,對以下所說明之本發明的空調墊中所使用的間隔物進行說明。圖1(a)為本發明的空調墊中所使用之間隔物的概略部分正面圖,圖1(b)為該間隔物的A-A箭頭方向視角的概略部分側面圖,圖1(c)為該間隔物的B-B箭頭方向視角的概略部分側面圖,圖2(a)為間隔物的一個凸部的概略立體圖,圖2(b)為該凸部的C-C箭頭方向視角的概略剖面圖,圖2(c)為圖1(a)所示的間隔物的概略部分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的間隔物10包括多個凸部20和可撓連結部26,其中,可撓連結部26將彼此相鄰的凸部20的框狀部21進行連結。凸部20包括多個框狀部21、立起部22以及立起連結部23,其中,框狀部21是形成在與身體抵接的一側,立起部22是由一端與框狀部21連結並從框狀部21立起形成的2個壁部構成,立起連結部23將立起部22的另一端進行連結。本間隔物10是使形成有框狀部21的一側為與身體抵接的一側,形成有立起連結部23的一側為與床部抵接的一側。框狀部21形成正面形狀略呈正方形的框狀。從該框狀部21的對向的2邊的各邊立起形成的壁部為立起部22。該壁部以向框狀部21的內側傾斜,且越靠近頂端部其寬度越窄的形態而形成錐形狀。而且,在框狀部21的各邊的中央形成有可撓連結部26。本實施形態的多個凸部20和可撓連結部26,是由樹脂例如塑膠而一 體形成。
本實施形態的可撓連結部26用於將彼此鄰接的凸部20的框狀部21和框狀部21進行連結,是由帶狀構件而形成。藉由像這樣將可撓連結部26形成帶狀,可使可撓連結部26保持可撓性。而且,可撓連結部的可撓性可利用形成帶狀時的帶部的寬度或厚度而進行調整。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可撓連結部26是以向立起連結部23一側突出的形態而撓曲形成。這是為了提高可撓連結部26的可撓性,使本間隔物10全體的柔軟性進一步提高。間隔物在用於例如椅子或寢具等上所鋪設的空調墊中的情況下,為了確保人體用空氣流通路(以下也只稱作空氣流通路),需要形成即使加上人體的重量,凸部20也不會塌陷的形態。在本實施形態的間隔物10中,凸部20具有即使加上人體的重量也不會塌陷那樣的強度,另一方面,為了使可撓連結部26容易變形,而利用帶狀構件預先使其撓曲。利用該可撓連結部26連結的本實施形態的凸部20,可一個一個大致獨立地動作,因此,作為間隔物10全體可富於柔軟性。
例如,在將本實施形態的間隔物用於鋪在非常柔軟的沙發等上所使用的空調墊等中的情況下,本實施形態的可撓連結部26最好可不伴隨凸部的變形,而向框狀部一側彎曲180度形成。藉此,間隔物可沿著身體的形狀而自如地進行變形,能夠輕鬆地確保必要的空間。
而且,本間隔物的凸部的框狀部大約為縱15mm×橫15mm×厚0.6mm,凸部的高度約為10mm,相鄰的凸部的 間隔P為25mm。而且,可撓連結部26約為長10mm×寬5mm×厚0.6mm,立起連結部約為縱10mm×橫10mm×厚0.6mm。本發明的間隔物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本間隔物的凸部,只要可在每1m2 至少形成100個,則可為任意的大小。如凸部的數目少於100個,則產生凸部的大小增大,柔軟性喪失之問題,或者如使凸部的大小與本實施形態的大小差不多一樣時,則產生凸部的間隔增大,難以確保空氣進行流通的空間之問題。
而且,框狀部並不限定於4角形,既可為圓形也可為多角形,立起部並不限定於壁部,如框狀部和立起連結部之間保持3mm~50mm的間隔,則可為柱狀的柱部,也可為柱部和壁部的組合。這是因為,如低於3mm,則空氣流通路縮小,風扇的負載增大,另一方面,如高於50mm,則只是間隔物增大,而由間隔物所產生的效果卻沒有變化。另外,立起連結部並不限定為平面,也可呈半圓球狀凸起,在立起部為4根柱部的情況下,也可形成將柱和柱交叉連結的X字狀。
〔第1實施形態〕下面,對利用上述間隔物之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空調墊進行說明。圖3(a)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墊的概略正面圖,圖3(b)為該空調墊的A-A箭頭方向視角的概略擴大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空調墊50包括主體部51和延長部52,其中,主體部51其全體形狀大致形成扁平狀,且正面形狀大致形成長方形狀,延長部52從正面觀察是延長到主體部 51的一邊的端部即足部側的端部而設置。而且,主體部51及延長部52包括間隔物10和薄片部(sheet)53,其中,間隔物10是為了確保用於使空氣進行流通的空氣流通路,薄片部53呈袋狀,是用於收納間隔物10。主體部51為載置身體的部分,是被載置在床部90上的部分。在延長部52的薄片部53的下側薄片(以下也稱下薄片)上,設置有風扇60,用於使外部空氣從足部向頭部進行流通。在主體部51的頭部附近,形成有排出用的流通部54,用於將空氣排出到外部。而且,本實施形態的空調墊50具有控制裝置(為包含本發明的電源部的控制裝置。)71,其進行風扇60的接通.斷開等的操作或控制。
在從正面觀察本空調墊時,風扇60是處於空調墊的長邊方向的端部,被設置在與寬度方向的中央部相對應之延長部的下薄片上。在風扇60的外部空氣吸引口上,設置有于例如周側面上形成有開口部之筒狀的間隔保持部58。這是因為,本實施形態的空調墊因風扇的重量而使延長部52下垂,結果有時風扇會與床部90的側部抵接,或在床部90的高度低的情況下,風扇有時會與地面抵接。如不設置間隔保持部58,則風扇60的外部空氣吸引口會與床部90的側部或地面抵接,使送風量降低。
在薄片部53的上側薄片(以下也稱作上薄片)上,使用在薄片部53內進行流通的空氣難以洩漏到外部之材料,而且使用能夠讓人體所產生的氣體狀的汗透過,並具有透濕性之薄片原料,例如綿布等。另一方面,薄片部53 的下薄片是使用空氣難以洩漏的材料。薄片部53的下薄片可以有透濕性,也可沒有透濕性。本實施形態的間隔物10以凸部20的頂端即立起連結部與下薄片相接,且框狀部21和可撓連結部16與上薄片相接的形態,被配置在薄片部53內。藉此,對於在本實施形態的空調墊的上面躺著的就寢者,不會給予凹凸不平的感覺,使就寢者能夠獲得舒適的睡眠。
風扇60用於使外部空氣在薄片部53內的空氣流通路中進行流通,在本實施形態的情況下,是使所吸引的外部空氣在薄片部53內的空氣流通路中進行流動,並從主體部51中所形成的流通路54排出到外部。在這種情況下,薄片部53內形成正壓。當然,也可從主體部51的流通路54取入外部空氣,並從風扇60將空氣排出到外部。在這種情況下,薄片部53內形成負壓。另外,在任一種情況下,在流通路54中為了減少空氣阻力,最好是設置網狀構件或空氣流通性好的布等。
下面,對本實施形態的空調墊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當在本實施形態的空調墊50上躺下並操作控制部71時,馬達開始旋轉,從而利用風扇60,通過間隔保持部58吸引外部空氣。所吸引的外部空氣是在薄片部53和間隔物10所形成的空氣流通路中,從足部向頭部方向進行流動,並從頭部附近所形成的流通部54向外部排出。使用本空調墊50的就寢者藉由在空氣流通路中所流動的空氣而被冷卻,而且,從就寢者的汗腺所排出的汗透過具有透濕性的 上薄片,而由在空氣流通路中所流動的空氣被排出到外部。亦即,從汗腺排出的汗立即氣化並排出到外部,使就寢者藉由此時的氣化熱而被冷卻,所以可獲得舒適的睡眠。
如利用上述的本實施形態的空調墊,則當風扇60被驅動時,外部氣體受到吸引,藉此而使延長部52產生一些膨脹,使延長部52具有將圓形的風扇的空氣送出口和扁平的空氣流通路平滑地進行連結之緩衝部的機能,換言之,具有空氣積存部的機能。因此,如利用本實施形態,則藉由將風扇所吸引的空氣,通過膨脹的延長部而發送到主體部的空氣流通路中,可使空氣在形成扁平狀的主體部的空氣流通路中,大致均勻地進行流通。而且,主體部51的空氣流通路的寬度,遠遠地大於風扇60的空氣送出口的直徑。因此,通常是也像日本國專利第3419403號所揭示的那樣,為了減少空氣阻力,而設置連接流通路,用於將空氣流通路和風扇順利地進行連結。與此相對,在本實施形態中,延長部52可作為該連接流通路而發揮機能,沒有必要特別地再設置連接流通路。
而且,如利用上述的本實施形態,則可以間隔物10的凸部為內側,將本空調墊50輕鬆地捲起並收納,或進行搬運。而且,本實施形態的空調墊如上所述,間隔物的重量輕,所以空調墊的重量也輕,拿取容易。而且,本實施形態的間隔物是一個一個的凸部獨立地動作,即使將本空調墊鋪在床的上面,床的柔軟性也基本不發生變化,不會損害床的機能。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是形成框狀部與上薄片相接的形態。但是,特別是在作為護理用床使用的時候等,由於在空氣流通路中所流動的空氣和身體的溫度差,有時會使身體過冷。為了防止這種過冷的問題,是在上薄片的上面或上薄片和間隔物之間設置具有透濕性的隔熱構件。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以間隔物凸部的頂端形成與上薄片相接的一側之形態而利用,也可由隔熱構件的緩衝性而吸收凹凸不平的感覺。
〔第2實施形態〕圖4(a)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空調墊的概略正面圖,圖4(b)為該空調墊的B-B箭頭方向視角的概略擴大剖面圖。另外,在圖4(a)中,上薄片的右上角有部分切掉。而且,在圖4(a)、圖4(b)中,控制裝置71與第1實施形態的控制裝置相同,所以為了使圖示簡單化而省略。
第2實施形態的空調墊150與第1實施形態的空調墊的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形態中,是在延長部152上設置筒狀部190,其中,該筒狀部190是在塑膠製的管子上形成多個開口部191,而且,風扇160是安裝在筒狀部190的一端部的內部,另外,在筒狀部的另一端部上,為了不使空氣洩漏而安裝有密封蓋195。其它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所以對與第1實施形態具有相同機能的部分,附上相同的符號或對應的符號,而省略其詳細的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的延長部152的薄片部內,配置有斷面呈圓形的筒狀部190,且延長部152的間隔物10以其端部 與筒狀部190相接的形態進行配置。而且,在本實施形態的情況下,是為了吸引筒狀部內的空氣並排出到外部,而對風扇的馬達進行旋轉控制。因此,雖然空氣流通路內是形成負壓,但在本實施形態的情況下,由於間隔物和筒狀部相接,且使兩者之間不能產生間隙,所以即使空氣流通路的內部形成負壓,上薄片也不會被吸入到間隔物和筒狀部之間而妨礙空氣的流通。
另外,筒狀部並不限定於在塑膠製的管子的周側面上形成多個開口部,也可利用網狀的構件(例如Takiron株式會社的tricarnet,型號H04)而形成。而且,筒狀部的形狀並不限定於圓筒狀,只要為中空的筒狀,例如斷面也可為橢圓狀。另外,筒狀部的長度既可與間隔物的寬度相同,也可較間隔物的寬度短。而且,為了增加送風量,風扇也可設置在筒狀部的兩端部。
本實施形態的薄片部153如圖4(a)、圖4(b)所示,其全體形狀大致形成沒有頭部的開口部之T恤形狀,並具有兩袖部153a、153b。筒狀部190的兩端部以從該兩袖部153a、153b露出到外部的形態而設置在薄片部內。該兩袖部利用例如雙面帶而在筒狀部的兩端部緊密黏接安裝,但未圖示。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兩袖部向筒狀部的安裝方法,並不限定於上述的方法,只要是不使空氣從兩袖部的端部漏出的方法,可為任何一種方法。
如利用本實施形態,則以吸收筒狀部190內的空氣而排出到外部的形態來使風扇進行旋轉,所以筒狀部內形成 負壓。結果使外部空氣從流通部154被吸入,且所吸引的外部空氣在空氣流通路內進行流動,並通過在筒狀部190的側面上所設置的多個開口部191而流入到筒狀部中。另外,也可使風扇進行反向旋轉並將外部空氣利用風扇而送入到筒狀部中,且從多個開口部將外部空氣送入到空氣流通路內。
如利用本實施形態,則延長部形成圓筒狀,所以在將全體捲起並進行收納時,藉由將主體部捲在延長部上,可輕鬆地將全體呈螺旋狀捲起並進行收納。而且,如利用本實施形態,則利用風扇而使空氣流通路內形成負壓,所以不會像使內部為正壓時那樣因風扇而使薄片膨脹,能夠謀求好用感的提高。本實施形態的另外的作用.效果,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另外,在第1、第2實施形態中,向空氣流通路內送入空氣時,或從空氣流通路內吸引空氣時的壓力,都是最大為50Pa(帕斯卡)。這是因為,如壓力大於該值,則空氣會從上薄片漏出,使空氣幾乎不會流通到流通部附近的空氣流通路。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在其要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各樣的變形。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間隔物,是使用圖1(a)~1(c)及圖2(a)~2(c)所示的新間隔物,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間隔物,本實施形態的空調墊的間隔物只要是能夠確保空氣流通路,也可為任何間隔物,例如習知的間隔物。
而且,也可使風扇或密封蓋裝卸自如,並更換風扇的安裝位置。而且,也可取代密封蓋,而採用藉由上薄片或下薄片覆蓋筒狀部的筒端等的方法進行密封。
而且,在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是對將本發明的空調墊載置在床部的上面使用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使例如本空調墊載置在褥墊上,或直接鋪在地面上使用。
而且,例如圖1(a)~1(c)、圖2(a)~2(c)所示的間隔物,在使框狀部與身體抵接配置並使空氣流通路內形成負壓的情況下,如立起連結部的尺寸小,則有時下薄片會被吸入到間隔物的凸部和凸部的間隙中,無法確保必要的風量。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在間隔物和下薄片之間配置網狀的薄片構件,以使下薄片不被吸入到間隔物內。作為這種網狀的薄片構件,可使用網眼的尺寸小於凸部和凸部的間隙,從而不會因風扇的吸引而被吸入到間隔物內的材質,例如可使用Takiron株式會社的tricarnet N-3。
而且,本發明的空調墊並不限定于人就寢時鋪墊使用,在例如人坐在座墊或椅子上等時也可鋪在下面使用。
如以上所說明的,如利用本發明,除了正面形狀形成大致四邊形狀的用於抵接身體的主體部以外,還包括在主體部的一邊的端部延長設置的延長部,並在該延長部上設置風扇,所以不會使用於與身體進行抵接的空間狹窄,能夠將風扇在本空調墊上一體設置,而且,也可將延長部作為連接風扇和主體部的連接流通路使用。因此,本發明能 夠適用為在例如熱的時候鋪在床上等使用的空調墊。
10‧‧‧間隔物
16‧‧‧可撓連結部
20‧‧‧凸部
21‧‧‧框狀部
22‧‧‧立起部
23‧‧‧立起連結部
26‧‧‧可撓連結部
50‧‧‧空調墊
51‧‧‧主體部
52‧‧‧延長部
53‧‧‧薄片部
54‧‧‧流通部
58‧‧‧間隔保持部
60‧‧‧風扇
71‧‧‧控制裝置
90‧‧‧床部
150‧‧‧空調墊
152‧‧‧延長部
153‧‧‧薄片部
153a、153b‧‧‧袖部
154‧‧‧流通路
160‧‧‧風扇
190‧‧‧筒狀部
191‧‧‧開口部
195‧‧‧密封蓋
圖1(a)為本發明的空調墊中所使用的間隔物之概略部分的正面圖,圖1(b)為該間隔物的A-A箭頭方向視角的概略部分側面圖,圖1(c)為該間隔物的B-B箭頭方向視角的概略部分側面圖。
圖2(a)為本發明的空調墊中所使用之間隔物的一個凸部的概略立體圖,圖2(b)為該凸部的C-C箭頭方向視角的概略剖面圖,圖2(c)為圖1(a)所示之間隔物的概略部分立體圖。
圖3(a)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墊的概略正面圖,圖3(b)為該空調墊的A-A箭頭方向視角的概略擴大剖面圖。
圖4(a)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空調墊的概略正面圖,圖4(b)為該空調墊的B-B箭頭方向視角的概略擴大剖面圖。
10‧‧‧間隔物
50‧‧‧空調墊
53‧‧‧薄片部(sheet)
54‧‧‧流通部
58‧‧‧間隔保持部
60‧‧‧風扇
90‧‧‧床部

Claims (8)

  1. 一種間隔物,包括凸部以及可撓連結部,其中該凸部包括:框狀部;立起部,該立起部是由一端從該框狀部立起的形態而形成的柱部或壁部所構成或是由該柱部和該壁部所構成;以及連結至該立起部的另一端的立起連結部;該可撓連結部具有可撓性,是將相鄰的前述凸部的該框狀部間彼此連結,而且是由帶狀構件而形成且互相獨立地形成,而且,前述凸部在每1m2 至少形成100個,且前述凸部及前述可撓連結部是一體形成,且高3mm~50mm,前述凸部互相獨立地形成,且藉由前述凸部確保空氣進行流通的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間隔物,其中,前述框狀部大致形成四角形,前述立起部為從前述框狀部的對向的2邊的各邊所立起之2個壁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間隔物,其中,前述框狀部大致形成四角形,前述立起部為由各個前述框狀部的4根柱部所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間隔物,其中,前述可撓連結部在前述凸部上設有4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 間隔物,其中前述可撓連結部是由前述帶狀構件在前述立起連結部的一側以突出的方式撓曲而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間隔物,其中前述可撓連結部連接於前述框狀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間隔物,其中前述立起部是由前述框狀部以越靠近前述立起連結部越往前述凸部的中心軸傾斜的方式形成。
  8. 一種空調墊,呈扁平狀,該空調墊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間隔物;以及薄片部,具有上薄片部和下薄片部,該上薄片部覆蓋前述間隔物的上側,使空氣難以漏出,並具有透濕性,該下薄片部覆蓋前述間隔物的下側,使空氣難以漏出。
TW096111757A 2006-04-18 2007-04-03 間隔物及空調墊 TWI494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4932 2006-04-18
JP2007002071 2007-0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40399A TW200740399A (en) 2007-11-01
TWI494070B true TWI494070B (zh) 2015-08-01

Family

ID=38624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1757A TWI494070B (zh) 2006-04-18 2007-04-03 間隔物及空調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63806B2 (zh)
CN (1) CN101420889B (zh)
TW (1) TWI494070B (zh)
WO (1) WO20071228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5165A1 (ja) * 2009-02-17 2010-08-26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空調マット
JPWO2016006082A1 (ja) * 2014-07-10 2017-09-07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空気流通式マット
JP2021194188A (ja) * 2020-06-12 2021-12-27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スペーサ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62487A (en) * 1962-08-31 1964-12-22 Phillips Petroleum Co Air-carrying flexible layer for under-body ventilating
US5030501A (en) * 1989-05-31 1991-07-09 Raven Marketing, Inc. Cushioning structure
CN1333664A (zh) * 1999-10-01 2002-01-30 斯福特开发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垫
US20050001461A1 (en) * 2000-07-03 2005-01-06 Caruso Jerome Carmel Seating structure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surface
TW200507780A (en) * 2003-08-19 2005-03-01 Nifco Inc Cush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7633A (en) * 1989-07-25 1990-12-18 Chaffee Robert B Collapsible air bed
AU702397B2 (en) * 1996-10-07 1999-02-18 Jc Associates Co., Ltd. Vehicle seat
JP3306583B2 (ja) * 1997-08-29 2002-07-24 有限会社ジェーシーアソシエイツ 車両用座席
JP3419403B2 (ja) * 1999-08-26 2003-06-23 株式会社セフト研究所 冷却寝具、冷却座布団、冷却マット、冷却椅子、冷却服、並びに冷却靴
JP2005270262A (ja) * 2004-03-24 2005-10-06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寝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62487A (en) * 1962-08-31 1964-12-22 Phillips Petroleum Co Air-carrying flexible layer for under-body ventilating
US5030501A (en) * 1989-05-31 1991-07-09 Raven Marketing, Inc. Cushioning structure
CN1333664A (zh) * 1999-10-01 2002-01-30 斯福特开发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垫
US20050001461A1 (en) * 2000-07-03 2005-01-06 Caruso Jerome Carmel Seating structure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surface
TW200507780A (en) * 2003-08-19 2005-03-01 Nifco Inc Cush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0889B (zh) 2011-04-20
JP5363806B2 (ja) 2013-12-11
CN101420889A (zh) 2009-04-29
JPWO2007122816A1 (ja) 2009-09-03
WO2007122816A1 (ja) 2007-11-01
TW200740399A (en) 200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8285B2 (en) Infla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US8151391B2 (en) Infla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US7908688B2 (en) Portable ventilation system
JP4067034B2 (ja) 人体用スペーサ、人体用空気流通路及び汎用スペーサ
US6779592B1 (en) Cooling futon
ES2826991T3 (es) Soporte del cuerpo con sistema de fluido y método de funcionamiento de éste
US8640281B2 (en) Non-infla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JP2013528776A (ja) 熱電パーソナル・コンフォート制御寝具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7007378A (ja) 温度調整マット
US20030011222A1 (en) Cooling chair
US20180110341A1 (en) Cushion system
TWI494070B (zh) 間隔物及空調墊
JP3169036U (ja) 冷気強制送風式保冷具
WO2001024664A1 (fr) Butee d'espacement destinee a des dispositifs de refroidissement
KR100826793B1 (ko) 열전달편이 배열된 냉온풍 침대
JP2010240258A (ja) 身体冷却用のスペー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調マット
JPH10165259A (ja) 通気性マットレス及び送風パッド
JP2006043333A (ja) ベッド装置
JPH06223U (ja)
JP3246046U (ja) 空調マット
KR102451415B1 (ko) 안마 의자의 통풍 패드 구조체 및 통풍 패드 구조체가 설치된 안마 의자
AU2010101237A4 (en) Elastic human body cooling apparatus
KR101951738B1 (ko) 쿨매트를 이용한 침구
JP3055328U (ja) 通風式エアクッション
KR20100009876U (ko) 송풍수단을 구비하는 매트리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