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9282B - 粉末材料容器及提供有該粉末材料容器的影像形成裝置,以及粉末材料補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粉末材料容器及提供有該粉末材料容器的影像形成裝置,以及粉末材料補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9282B
TWI479282B TW101110876A TW101110876A TWI479282B TW I479282 B TWI479282 B TW I479282B TW 101110876 A TW101110876 A TW 101110876A TW 101110876 A TW101110876 A TW 101110876A TW I479282 B TWI479282 B TW I4792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material
toner
container
cover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0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3525A (en
Inventor
Seiji Terazawa
Tadashi Hayakawa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784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649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238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619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43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3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9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92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68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at one axial en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2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a slidable sealing member, e.g. shut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Description

粉末材料容器及提供有該粉末材料容器的影像形成裝置,以及粉末材 料補充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粉末材料容器,該粉末材料容器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中,如影印機、印表機、傳真機或者具有使用該粉末材料容器功能的多功能單元;該影像形成裝置提供有該粉末材料容器;以及一種粉末材料補充方法,該方法利用該粉末材料容器為影像形成裝置補充粉末材料。
在一種影像形成裝置中,習知的碳粉容器(碳粉瓶)是以可拆卸地方式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而其中該碳粉容器可以為一種包含補充用之碳粉(粉末材料)的管狀粉末材料容器。多數該等管狀碳粉瓶主要包括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和蓋。該容器主體具有開口,該開口形成在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上,該容器主體被配置以使所含碳粉朝向開口傳送。該蓋能覆蓋該容器主體之開口,並形成內部空間(暫時容納空間),其暫時容納經由該開口自容器主體內部提供的碳粉。此外,在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的側面上,該蓋形成排出孔,該排出孔將內部空間內的碳粉排至外部。再者,在該蓋的排出孔上提供擋板元件。當該碳粉容器未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時,該擋板元件使得該蓋的排出孔阻擋於該蓋的外部。如此一來,當該碳粉容器未安裝在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時,該擋板元件可防止碳粉洩露出該排出孔。另一方面,當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時,該擋板元件使該蓋的排出孔開放,從而可從該排出孔排出碳粉瓶內的碳粉,用以補充具有碳粉的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顯影裝置(粉末材料利用單元)。
自容器主體的該開口傳送該容器主體內的碳粉至該蓋的結構可廣泛採用各種結構,例如:一種其中一螺旋型傳送凸出物形成在該容器主體的內壁面上並利用縱向方向作為一旋轉軸旋轉地驅動該容器主體以傳送碳粉的結構;一種其中在該容器主體內部提供一例如傳送螺旋的傳送元件以利用該傳送元件的驅動力傳送碳粉的結構;或者其他不同的習知結構。
在該粉末材料容器中,當內部含有如碳粉的粉末材料的容器處於相對高溫環境(倉庫等)一定時間時,其內所含的粉末材料黏合,從而導致如 碳粉等的粉末材料的流動性降低。更具體地,在上述粉末材料容器中,其中該容器主體為長條形並且一排出孔形成在一蓋上,而該蓋係在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之一端側的開口上,當粉末材料容器儲存在一位置使得其利用該朝下的蓋而豎立時,在該容器主體內堆積較高的粉末材料之重量對該蓋內的粉末材料起作用,使蓋內的粉末材料堅固地黏合。上述情形導致在該蓋側的排出孔被堅固黏合的粉末材料阻擋,當該粉末材料容器被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內以使用該粉末材料容器時,會產生使用影像形成裝置時自該排出孔的粉末材料之補充被阻止的情形,或者產生排出失敗之情形。
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碳粉容器採用可改善該排出失敗之情形的結構。更具體地,當該碳粉容器安裝在具有固定的蓋的影像形成裝置中時,該碳粉容器以其縱向方向作為旋轉軸旋轉,驅動容器本身以傳送容器主體內的碳粉至該蓋。一攪拌元件固定於容器主體的開口處,並且沿著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延伸至該蓋內部。該攪拌元件的頂端被塑形,使得其置於面對該蓋側面內壁的排出孔的入口面之上。利用上述結構,使用該攪拌元件的頂端鬆開已堅固黏合且阻擋排出孔入口面的碳粉,其中該攪拌元件的頂端係利用容器主體的旋轉驅動力來驅動,從而減輕了碳粉的黏合並且防止碳粉從排出孔排出,進而改善因碳粉導致的排出失敗之情形。
目前,作為研究結果,本發明人發現,即使使用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碳粉容器,由碳粉黏合導致排出失敗的問題仍然未被充分抑制。
對應於該蓋側面壁厚的一空間存在於形成在該蓋的側面上的該排出孔內,或者,換句話說,有一空間存在於面對該蓋側面的內壁面的入口面和面對該蓋側面的外壁面的出口面之間。專利檔1中公開的碳粉容器內之攪拌元件的頂端可鬆開阻擋排出孔入口面的碳粉,但是不能鬆開排出孔內黏合之碳粉。當該蓋的側面壁厚足夠薄時,防止碳粉從排出孔排出的排出孔內之碳粉的厚度也較薄,從而使得碰撞產生,而該碰撞不足以產生排出失敗。然而,為了維持該蓋的強度,該蓋的側面需要一定的壁厚用以保護該蓋的強度,因而使得排出孔內黏合的碳粉的厚度變厚,導致排出失敗。
然而,該問題不限於該粉末材料為碳粉的情況。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2006-71762A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粉末材料容器,該粉末材料容器可阻止由粉末容器的排出孔內黏合的粉末材料而導致的排出失敗;一種影像形成裝置,提供有該粉末材料容器;以及一種粉末材料補充方法,利用該粉末材料容器,補充粉末材料至該影像形成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詳述了一種粉末材料容器,包括:一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該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在縱向方向一側上形成一開口,並且設置該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使包含在其內的粉末材料傳向該開口;以及一蓋,其間形成一暫時容納空間,該暫時容納空間在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可傳遞地連接至該容器主體的該開口以暫時容納自該開口傳送的粉末材料,並且該蓋在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一側面上形成一排出孔,該排出孔將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排至外部,該粉末材料容器進一步包括一阻擋元件,該阻擋元件可在阻擋狀態以及非阻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在阻擋狀態時,該阻擋元件阻擋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通過面對該暫時容納空間的該排出孔的入口面,而在非阻擋狀態時,該阻擋元件則不阻擋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通過該排出孔的入口面。
此外,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詳述了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進一步包含一擋板元件,該擋板元件可在一開放位置及一閉合位置間移動,該檔版元件在該開放位置時會使面對該蓋的外壁面之該排出孔的出口面開放,而該擋板元件在該閉合位置時會使該排出孔的出口面被阻擋;其中當該擋板元件位於該開放位置時該阻擋元件處於非阻擋狀態,而當該擋板元件位於該閉合位置時該阻擋元件則處於阻擋狀態。。
再者,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詳述了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其中,配合該擋板元件從開放位置至閉合位置的移動,該阻擋元件從非阻擋狀態變至阻擋狀態,以及配合該擋板材料從開放位置至閉合位置的移動,該擋板元件從阻擋狀態變至非阻擋狀態。
此外,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詳述了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其中該阻擋元件包含一上升部分,該上升部分從擋板元件的內壁面延伸至排出孔的入口面、以及一阻擋部分,該阻擋部分被固定至該 上升部分的一頂端並阻擋該排出孔的入口面,其中配合該擋板元件從開放位置至閉合位置的移動,該阻擋元件的該阻擋部分移至阻擋該排出孔的入口面的阻擋位置,以及配合該擋板元件從閉合位置至開放位置的移動,該阻擋元件的該阻擋部分移至不阻擋該排出孔的入口面的非阻擋位置。
此外,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詳述了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進一步包括一攪拌元件,該攪拌元件攪拌在該蓋中之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
此外,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詳述了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進一步包括一旋轉驅動單元,當受到外部的驅動力時,該旋轉驅動元件旋轉驅動,其中該旋轉驅動單元的旋轉驅動力驅動該攪拌元件以攪拌在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
此外,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詳述了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其中一粉末材料容器可拆卸地安裝至該影像形成裝置,該粉末材料容器包含在影像形成操作時所使用的粉末材料,其中該粉末材料容器係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任一項的粉末材料容器。
此外,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詳述了一種粉末材料補充方法,該方法從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任一項的粉末材料容器補充粉末材料至影像形成裝置的一粉末材料使用單元,而該粉末材料容器被可拆卸地安裝至該影像形成裝置上,其中,在具有處於阻擋狀態的阻擋元件的粉末材料容器被安裝在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中之後,該阻擋元件切換至非阻擋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一阻擋元件被啟動,使其阻擋該蓋的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通過該排出孔的入口面,從而可阻止粉末材料進入該排出孔。因此,可啟動該阻擋元件以阻止粉末材料在該排出孔內黏合。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另外詳述:一種粉末材料容器,包含一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該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在縱向方向一側上形成一開口,並且設置該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使包含在其內的粉末材料傳向該開口;以及一蓋,其間形成一暫時容納空間,該暫時容納空間在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可傳遞地連接至該容器主體的開口以暫時容納自該開口傳送的粉末材料,並且該蓋在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一側面上形成一排出孔,該排出孔將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排至外 部,該粉末材料容器進一步包括一阻擋元件,該阻擋元件可在阻擋狀態以及非阻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在阻擋狀態時,該阻擋元件阻擋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通過面對該暫時容納空間的該排出孔的入口面,而在非阻擋狀態時,該阻擋元件則不阻擋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通過該排出孔的入口面,其中一密封元件用作該阻擋元件,其中該密封元件密封該排出孔的入口面,或者一即將被密封的區域,該區域為相對於入口面該暫時容納空間側上的區域,以及其中當密封該即將被密封的區域時,該密封元件處於阻擋狀態,並且當移出該即將被密封的區域,處於非阻擋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當啟動一密封元件時,使得該密封元件密封該即將被密封的區域,阻擋該蓋的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通過排出孔的入口面,從而可阻止粉末材料進入該排出孔內部。因此,該密封元件可被啟動直至該粉末材料容器開始使用為止,以阻止粉末材料在該排出孔內黏合。然後,當開始粉末材料容器使用時,將密封元件從即將被密封的區域移出,從而解除該密封元件,並且可從排出孔排除該粉末材料容器內含有的粉末材料。
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皆可阻止排出孔內的粉末材料黏合,從而可防止由排出孔內黏合的粉末材料而導致的排出失敗之情形。
以下將對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參照圖示進行詳細描述。相同的代號係與同樣的元件對應,以簡化繁複的解釋過程。
第1圖為顯示根據本實施例的影像形成裝置的概述配置的示意圖。
分別對應於黃色、洋紅色、青色和黑色的粉末材料容器32Y、32M、32C和32K可拆卸地(可替換地)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100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中間傳送單元15排列在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的下部分。分別對應該等顏色的影像產生單元6Y、6M、6C和6K被安裝在一起,使得該等影像產生單元與中間傳送單元15之中間傳送帶8相對。此外,碳粉補充裝置60Y、60M、60C和60K分別排列在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的下部分。然後,包含在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內的碳粉分別 被供應至影像產生單元6Y、6M、6C和6K的顯影裝置(粉末材料利用單元)。
第2圖為顯示對應於黃色之影像產生單元6Y的概述配置的示意圖。
影像產生單元6Y包括光導鼓1Y;充電單元4Y,排列在該光導鼓1Y周圍;顯影裝置5Y(顯影單元);清潔單元2Y;中和單元(未顯示)等。然後,對光導鼓1Y執行一系列影像產生過程(充電、曝光、顯影、傳送和清潔步驟),使得黃色影像形成在光導鼓1Y上。
除了使用的碳粉顏色不同之外,其他三個影像產生單元6M、6C和6K以與黃色對應的影像產生單元6Y相同的方式排列,從而形成對應於各自碳粉顏色的影像。以下,僅解釋對應黃色的影像產生單元6Y,並根據需要省略其他三個影像產生單元6M、6C和6K的解釋。
如第2圖所示,光導鼓1Y由一驅動馬達(未顯示)以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然後,在充電單元4Y的位置處,光導鼓1Y的表面被均勻地充電(充電步驟)。接著,利用自曝光單元7發出的雷射光L的照射位置處的掃描曝光,形成對應於黃色的靜電潛像,其中該光導鼓1Y的表面到達該位置(曝光步驟)。然後,透過該靜電潛像顯影在相對顯影裝置5Y的位置處,形成黃色碳粉影像,其中該光導鼓1Y的表面到達該位置(顯影步驟)。接著,光導鼓1Y上的碳粉影像在相對中間傳送帶8的位置處被傳送至中間傳送帶8和主要傳送偏置輥9Y上,其中該光導鼓1Y的表面到達該位置(第一傳送步驟)。這時,少量未傳送的碳粉仍在光導鼓1Y上。然後,在相對清潔單元2Y的位置處,光導鼓1Y上剩餘之未傳送的碳粉透過清潔片2a被機械式地收集,其中該光導鼓1Y的表面到達該位置(清潔步驟)。最後,光導鼓1Y的表面到達相對中和單元(未顯示)的位置,在該位置處移除光導鼓1Y上剩餘的靜電潛像。如此,完成對光導鼓1Y執行的一系列影像產生過程。
上述的影像產生過程也可在其他影像產生單元6M、6C和6K中,以與黃色影像產生單元6Y相同的方式執行。換句話說,基於影像資訊的雷射光L自排列在影像產生單元的下部分處的曝光裝置7,照射至對應影像產生單元6M、6C和6K的光導鼓上。更具體地,曝光裝置7自光源發射雷射光L,用於經由複數個光學元件將雷射光L照射至光導鼓上,同時使用旋轉驅動 之多角鏡掃描。然後,經由顯影步驟形成在各個光導鼓上的相對應顏色之碳粉影像被傳送至中間傳送帶8上,使得一個影像覆蓋在另一個影像上。如此一來,一彩色影像形成在中間傳送帶8上。
中間傳送單元15包括該中間傳送帶8、四個主要傳送偏置輥9Y、9M、9C和9K、次要傳送備用輥12、多個張力輥、中間傳送清潔單元等。該中間傳送帶8由多個輥元件伸展及支持,並透過一個輥元件12的旋轉驅動依第1圖中箭頭方向不斷移動。該中間傳送帶8夾在四個主要傳送偏置輥9Y、9M、9C和9K與光導鼓1Y、1M、1C和1K之間,從而形成主要傳送夾。然後,與碳粉極性反向之極性的傳送偏置被施加至主要傳送偏置輥9Y、9M、9C和9K。然後,中間傳送帶8依箭頭方向移動,陸續通過各個主要傳送偏置輥9Y、9M、9C和9K的主要傳送夾。因此,光導鼓1Y、1M、1C和1K上的各個顏色的碳粉影像被主要傳送至中間傳送帶8上,使得一個影像覆蓋在另一個影像上。
然後,具有四色之碳粉影像的中間傳送帶8到達與次要傳送輥19相對的位置,其中該等碳粉影像係以一個影像覆蓋在另一個影像上傳送。在該位置處,中間傳送帶8夾在次要傳送備用輥12和次要傳送輥19之間,從而形成次要傳送夾。然後,形成在中間傳送帶8上之四色的碳粉影像被傳送至記錄介質P如複製紙等上,並且被輸送至次要傳送夾之位置,而未被傳送至記錄介質P上之未傳送的碳粉留在原處。接著,中間傳送帶8到達中間傳送清潔單元(未顯示)的位置,並在該位置處收集中間傳送帶8上之未傳送的碳粉。如此一來,完成對中間傳送帶8執行的一系列傳送過程。
記錄介質P自供紙單元26經由供紙輥27、一對註冊輥28等來輸送,其中記錄介質P被輸送至次要傳送夾的位置,而供紙單元26排列在影像形成裝置的下部分處。更具體地,記錄介質P儲存在供紙單元26內,供紙單元26具有覆蓋的多層記錄介質P。然後,當以第1圖中逆時針方向上旋轉驅動供紙輥27時,最上面的記錄介質P被提供往一對註冊輥28的輥之間的位置。輸送至一對註冊輥28的記錄介質P停在停止旋轉驅動的一對註冊輥28的輥夾位置處。然後,旋轉驅動該對註冊輥28,使得在與中間傳送帶8上的彩色影像對準時,該記錄介質P朝向次要傳送夾傳送。如此一來,所需彩色影像被傳送至記錄介質P上。
其上該彩色影像已被傳送至次要傳送夾的位置處之該記錄介質P被傳送至固定裝置20的位置。然後,利用熱和壓力,透過在該位置之固定帶和壓力輥將傳送至表面上的彩色影像固定至該記錄介質P上。然後,該記錄介質P經由出料輥對29的輥間的位置自影像形成裝置100排出。該傳送的介質P連續堆積在堆積單元30上作為輸出影像,其中該傳送的介質通過出料輥對29自影像形成裝置釋放。如此一來,完成影像形成裝置內一系列影像形成過程。
接著,將更為詳細地說明影像產生單元內顯影裝置的配置及操作。
如第2圖所示,顯影裝置5Y包括顯影輥51Y,與光導鼓1Y相對;刮片52Y,與顯影輥51Y相對;兩個輸送螺旋55Y,排列在顯影劑容器53Y和54Y中;濃度檢測感測器56Y,檢測顯影劑內之碳粉濃度等。該顯影輥51Y包括磁鐵和套筒等,該磁鐵固定地安裝在顯影輥51Y內,而該套筒圍繞該磁鐵旋轉。在顯影劑容器53Y和54Y中,包含兩組分顯影劑G,該兩組分顯影劑G包括載體和碳粉。該顯影劑容器54Y經由上部分形成的開口可傳達地連接至碳粉落下及輸送路徑64Y。
該顯影輥51Y的刮片以第2圖中箭頭方向被旋轉驅動。由於該磁鐵形成的磁場,顯影輥51Y上運載的顯影劑G利用刮片的旋轉移至顯影輥51Y上。調節顯影裝置5Y內的顯影劑G,使得顯影劑內碳粉的比例(碳粉濃度)降至預定範圍內。更具體地,包含在碳粉容器32Y內的碳粉經由碳粉補充裝置60Y被補充至顯影劑容器54Y中。以下將詳細描述碳粉補充裝置的配置及操作。
用於補充顯影劑容器54Y的碳粉在兩個顯影劑容器53Y和54Y之間循環,並且經由兩個輸送螺旋55Y與顯影劑G進行混合及攪拌。然後,由於與載體摩擦帶電,顯影劑G內的碳粉黏附至載體,並由於顯影輥51Y上形成的磁力,使得顯影劑G連同載體運載至顯影輥51Y上。運載於顯影輥51Y上之顯影劑G以第2圖中箭頭方向輸送,使得該顯影劑G到達刮片52Y的位置。接著,在優化該位置處的顯影劑G的量之後,顯影輥51Y上的顯影劑G被輸送至相對於光導鼓1Y的位置(顯影區域),並且藉由顯影區域上形成的電場而使該碳粉黏附至光導鼓1Y上形成的潛像。然後,利用套筒的 旋轉,顯影輥51Y上剩餘的顯影劑G到達顯影劑容器53Y的上部分,且顯影劑G在該位置處離開顯影輥51Y。
以下將參見第3圖和第4圖,詳細描述碳粉補充裝置60Y、60M、60C和60K。
根據需要,各個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內的碳粉通過碳粉補充裝置60Y、60M、60C和60K被補充至各個顯影裝置中,其中該等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被安裝在本發明影像形成裝置100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並且依據各個顏色的顯影裝置內之碳粉消耗量,提供各個碳粉顏色至相對應之碳粉補充裝置60Y、60M、60C和60K。除了影像產生過程內使用的碳粉顏色不同之外,四個碳粉補充裝置60Y、60M、60C和60K及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僅解釋對應於黃色的碳粉補充裝置60Y和碳粉容器32Y,並根據需要將省略對應於其他三種顏色的碳粉補充裝置60M、60C和60K及碳粉容器32M、32C和32K之解釋。
當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以第4圖內箭頭Q方向移動以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100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中時,每個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的擋板38移動以使碳粉排出孔W開放,並使碳粉排出孔W與碳粉補充裝置60Y、60M、60C和60K的碳粉補充入口73w可傳達地連接。如此一來,包含在碳粉容器32Y內的碳粉自碳粉排出孔W排出,並且從碳粉補充裝置60Y的碳粉補充入口73w聚集在碳粉槽61Y內。
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Y為常見圓柱形碳粉瓶,主要包括蓋34Y,其被不可旋轉地安置至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以及容器主體33Y,與齒輪33c一體形成(見第6A圖)。固定該容器主體33Y,使其可相對於蓋34Y旋轉,通過驅動單元91(包括驅動馬達、驅動齒輪等)以第3圖內箭頭方向旋轉驅動該容器主體33Y。然後,容器主體33Y本身旋轉,藉由於螺旋形成在容器主體33Y的內周面上的突起物33b(見第5A圖),沿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在第3圖中從左至右輸送包含在該容器主體33Y內的碳粉,進而使得該碳粉從蓋34Y的碳粉排出孔W排出。換句話說,碳粉容器32Y的容器主體33Y係以適當的方式透過驅動單元91被旋轉驅動,使得碳粉被適當地供應至碳粉槽61Y。當達到使用壽命時(當消耗其內所含的幾乎所有碳 粉,導致碳粉容器為空時),可使用新的碳粉容器取代該等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
碳粉補充裝置60Y包括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碳粉槽61Y、碳粉輸送螺旋62Y、攪拌元件65Y、碳粉端感測器66Y、以及驅動單元91等。
碳粉槽61Y排列在碳粉容器32Y的碳粉排出孔W的下部分處,並且在該碳粉槽61Y中,聚集自碳粉容器32Y的碳粉排出孔W排出的碳粉。碳粉槽61Y的下部分連接至碳粉輸送螺旋62Y的上游部分。此外,在碳粉槽61Y的壁面上,設有碳粉端感測器66Y,該碳粉端感測器66Y用於檢測碳粉槽61Y內聚集的碳粉是否達到等於或低於預定量。該碳粉端感測器66Y可以為壓電感測器等。然後,當控制器90透過碳粉端感測器66Y檢測碳粉槽61Y內聚集的碳粉量已達到等於或低於預定量時(當進行碳粉端檢測時),藉由控制器90的控制,驅動單元91(驅動齒輪)持續旋轉驅動該碳粉容器32Y的容器主體33Y一預定時間,為該碳粉槽61Y補充碳粉。再者,如果由碳粉端感測器66Y進行的碳粉端檢測未被解除,即使重複該控制,仍然會判斷該碳粉容器32Y內無碳粉,從而在本影像形成裝置100的顯示單元(未顯示)上就有催促碳粉容器32Y之替換的顯示。
此外,負責預防碳粉槽61Y內聚集的碳粉黏附之攪拌元件65Y設於碳粉槽61Y內之碳粉端感測器66Y附近處。該攪拌元件65Y具有柔性元件設在軸向面上,並且以第3圖中所示之順時針方向旋轉,攪拌碳粉槽61Y內的碳粉。此外,隨著其旋轉週期,攪拌元件65Y之柔性元件的頂端滑動地接觸碳粉端感測器66Y的檢測面,以阻止碳粉黏附至碳粉端感測器的檢測面,導致檢測精度下降的情形。
碳粉輸送螺旋62Y朝斜上方的方向輸送碳粉槽61Y內聚集的碳粉,詳細圖解在此省略。更具體地,該碳粉輸送螺旋62Y從碳粉槽61Y的底部(最低點)輸送碳粉至顯影裝置5Y的頂部。然後,由碳粉輸送螺旋62Y輸送的碳粉通過碳粉下落及輸送路徑64Y自由落下,從而被補充至顯影裝置5Y(顯影劑容器54Y)。
此外,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主要包括用於支持碳粉容器32Y的蓋34Y的蓋接收單元73、用於支持碳粉容器32Y的容器主體33Y的瓶接收單元72(容器主體接收單元)、以及插入口71,作為在安裝碳粉容器32Y的操 作時之插入口。當主體蓋(未顯示)設在本影像形成裝置的側面上(在第1圖中層的垂直方向側面上)時,該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的插入口71被暴露。然後,將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的縱向方向設為水平方向,實施從本影像形成裝置100側面安裝及拆卸該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的操作(利用碳粉容器的縱向方向作為安裝及拆卸的方向的安裝及拆卸操作)。形成該瓶接收單元72,並使得該瓶接收單元72之縱向方向上的長度幾乎等於容器主體33Y的縱向方向的長度。此外,蓋接收單元73被設在瓶接收單元72縱向方向(安裝方向)上一末端側上,同時插入口71被設在瓶接收單元72的縱向方向(安裝方向)上另一端側上。因此,利用碳粉容器32Y的安裝操作,在通過插入口71之後,該蓋34Y暫時滑至瓶接收單元72,然後設至蓋接收單元73內。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RFID天線被設在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的蓋接收單元73上,其中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被安裝在一起,並且可自由安裝及拆卸。如第5A圖所示,該天線用於與作為一電子資訊記憶元件的RFID晶片35通信,該RFID晶片35設在碳粉容器32Y的蓋34Y的一端面上。然後,所需資訊在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的RFID晶片35(電子資訊記憶元件)與本影像形成裝置100的RFID天線之間傳送及接收。互相通信的資訊包括如迴圈數及碳粉容器的生產數量等資訊;如顏色、批號、碳粉體積等資訊;以及使用本影像形成裝置100的歷史資訊。在RFID晶片35中,該等電子資訊設定係在碳粉容器安裝在本影像形成裝置100之前預先儲存。此外,在安裝在本影像形成裝置100之後接收的資訊也儲存在該RFID晶片35中。
參見第5A圖、第6A圖和第7圖,以下將詳細描述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
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Y主要包括容器主體33Y和設於其頭端部分處的蓋34Y。此外,如第7圖所示,碳粉容器32Y提供有攪拌元件33f、蓋密封37、擋板38、擋板密封36、RFID晶片35等。
在容器主體33Y的縱向方向的一端側上,該容器主體33Y設有開口A。此外,齒輪33c設在提供容器主體33Y的開口A的側面上的端側上(頭端部分),其中該齒輪33c與容器主體33Y一體旋轉。當碳粉容器32Y安裝在 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時,容器主體33Y的頭端部分變為安裝操作中的頭側。容器主體33Y內所含的碳粉從開口A排至蓋34Y內的空間(暫時收納空間)。根據需要進行從容器主體33Y至蓋34Y的碳粉輸送(容器主體33Y的旋轉驅動),使得蓋34Y內的碳粉不降至低於預定之水準。
利用容器主體33Y的縱向方向作為旋轉軸,齒輪33c旋轉地驅動容器主體33Y,並且與設於影像形成裝置100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的驅動齒輪嚙合。更具體地,齒輪33c具有放射狀地形成或正交於容器主體33Y的旋轉軸的多個輪齒,並且形成以環繞開口A。然後,該齒輪33c與本影像形成裝置100的驅動齒輪嚙合,齒輪33c的一部分自在蓋34Y內形成的槽口暴露,如第6圖所示。接著,驅動力從驅動齒輪傳送至該齒輪33c,引起容器主體33Y旋轉。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齒輪和齒輪33c為正齒輪。
如第5A圖和第6A圖所示,當執行安裝及拆卸碳粉容器32Y的操作時,在容器主體33Y的開口A對側的端部分處(安裝方向的後端側上),提供握把33d,以使使用者抓牢。當抓牢該握把33d時,使用者將碳粉容器32Y安裝至本影像形成裝置100中(碳粉容器32Y在第5A圖的箭頭方向上移動)。
在碳粉主體33Y的內周面上,設有螺旋形的突起物33b(從外周面側角度看為螺旋形凹槽)。在預定方向上,該螺旋形突起物33b旋轉驅動該容器主體33Y,並自開口A釋放碳粉。該配置的容器主體33Y可透過吹塑連同其周圍面上排列的握把33d和齒輪33c來製造。
此外,如第7圖所示,在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Y中,與容器主體33Y一起旋轉的攪拌元件33f被固定至瓶入口33a(開口A)。該攪拌元件33f為一條形元件,其突至蓋34Y內的凹部,該攪拌元件33f具有攪拌蓋34Y的凹部的碳粉的功能。
此外,容器主體33Y的瓶入口33a被置入至蓋34Y,使其可相對於蓋34Y旋轉。因此,該齒輪33c相對於蓋34Y旋轉。再者,容器主體33Y形成頭部分(齒輪33c的形成位置周圍處)的內直極,使得該內直徑小於含有碳粉的容器主體33Y部分(螺旋形突起物33b的形成位置處)的內直徑。然後,在容器主體33Y的頭部分處,設有泵部分(第7圖中虛線環繞部分),該泵部分之內周面突向內側。然後,經由螺旋形突起物33b隨著容器主體 33Y的旋轉而被傳向開口A的碳粉,經由該泵部分被泵至頭部分之小直徑部分。然後,被泵至頭部分之小直徑部分的碳粉從開口A釋放至蓋34Y的凹部,同時由攪拌元件33f攪拌。
該蓋34Y具有插入部分,該插入部分具有大於凹部的內直徑,該插入部分可插入至容器主體33Y的開口A。在蓋34Y的底部分處(當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時位於下部分的部分),形成碳粉排出孔W用以排出該碳粉,該碳粉自容器主體33Y的開口排出,離開容器32Y並在垂直方向落下(導致碳粉自由落下)。然後,在蓋34Y的底部分具有擋板38,用於開啟及閉合該碳粉排出孔W,使其可在容器主體33Y的縱向方向上(在容器主體33Y的旋轉軸方向上)滑動。該擋板38在從容器主體的頭部分側至容器主體33Y的握把33d側的方向上滑動以開啟碳粉排出孔W,反之,在從容器主體33Y的夾頭33d側至容器主體33Y的頭部分側的方向上滑動以阻擋碳粉排出孔W。與在縱向方向上安裝及拆卸碳粉容器32Y至本影像形成裝置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的操作協作,執行開啟及閉合擋板38的操作(開啟及閉合碳粉排出孔W的操作)。
第8A圖為在容器主體33Y的縱向方向部分切割未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之碳粉容器32Y的蓋34Y時之部分剖視圖。
第9A圖為在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部分切割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之碳粉容器32Y的蓋34Y時之部分剖視圖。
在蓋34Y的上部分(頂部),形成第一孔34a,其從設有RFID晶片35的蓋34Y的端面之縱向方向上突起。根據本影像形成裝置100,第一孔34a為用於定位蓋34Y的主要參數。更具體地,蓋接收單元73的主參數銷73a插入至該蓋34Y的第一孔34a,從而與縱向方向上安裝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的碳粉容器32Y的操作協作嚙合第一孔34a。
此外,在蓋34Y的下部分(底部),形成第二孔34b,其從設有RFID晶片35的蓋34Y的端面之縱向方向上突起,該第二孔34b不達到碳粉排出孔W。根據本影像形成裝置100,該第二孔34b為用於定位蓋34Y的子參數。更具體地,蓋接收單元73的子參數銷73b插入至該蓋34Y的第二孔34b,從而與縱向方向上安裝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的碳粉容器32Y的操作協作嚙合第二孔34b。
利用該配置的兩個孔34a和34b,定位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之蓋34Y。
第一孔34a的孔深(或者縱向方向上主參數銷73a的長度)被設定長於第二孔34b的孔深(或者縱向方向上次參數銷73b的長度)。如此一來,在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之碳粉容器32Y的縱向方向上之安裝操作中,啟動主參數銷73a至第一孔34a的嚙合使其成為主要定位參數,並且啟動子參數銷73b至第二孔34b的嚙合使其成為子定位參數,使得碳粉容器32Y可平滑地安裝至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此外,在縱向方向上延長的第一孔34a設於蓋34Y的頂部分(從未埋藏在碳粉中的部分),使其不影響蓋34Y內碳粉傳送性(移動性)。此外,縱向方向上較短的第二孔34b設於蓋34Y的底部;但可藉由從蓋34Y的端面至碳粉排出孔W的小空間來提供,從而充分演示該子定位標準的功能。
在蓋34Y的端面上,儲存各種電子資訊設定的RFID晶片35設在第一孔34a和第二孔34b之間。配置該RFID晶片35,使其利用安裝在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的蓋34Y,相對蓋接收單元73的天線73e有一預定距離。然後,藉由固定至蓋接收單元73的蓋34Y,該RFID晶片35與天線73e進行非接觸通信(無線通信)。
這裏,在本實施例中,隨著RFID晶片35固定地安裝在第一孔34a(主參數)和第二孔34b(子參數)之間,可精確確定RFID晶片35相對蓋接收單元73的天線73e的位置。因此,可防止由於RFID晶片35相對天線73e(RFID天線)偏移而導致的通信失敗。
目前,當具有朝下的蓋34Y並且內部含有碳粉之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Y在相對高溫環境(倉庫等)下停留一定時間時,蓋34內的碳粉通過容器主體32Y內碳粉的重量而被壓緊,從而黏結。在這種情況下,當安裝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的碳粉容器32Y以使用碳粉容器32Y時,該碳粉會無法從蓋34Y內提供的碳粉排出孔W排出至影像形成裝置。在本實施例中,將碳粉容器32Y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中,之後旋轉驅動容器主體33Y,從而旋轉驅動攪拌元件33f,進而攪拌蓋34Y的凹部(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碳粉以鬆開該碳粉。因此,可防止蓋34Y的腔內碳粉黏結。然而,攪拌元件33f未能達到從凹部B至底部突出的碳粉排出孔W的內空間C,或者面 對蓋34Y的內壁面的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與面對蓋34Y的外壁面的碳粉排出孔W的出口面Cb之間的空間C。因此,即使在碳粉容器32Y安置在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以旋轉驅動該容器主體33Y之後,碳粉排出孔W的內空間C內黏結的碳粉仍然繼續黏結。如果該黏結之碳粉被留下並阻擋該碳粉排出孔W,則該碳粉無法從碳粉排出孔W排出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
第10圖為根據本實施例之擋板38的六面視圖,省略後視圖。
第11圖為根據本實施例之擋板38的分解透視圖。
在本實施例中,擋板38具有阻擋元件,用於阻擋蓋34Y的凹部B內的碳粉通過面對凹部B的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本實施例的阻擋元件包括上升部分38b,其從擋板基板38a的內壁面延伸至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作為用於阻擋面對蓋34Y的外壁面的碳粉排出孔W的出口面Cb的擋板元件;以及遮板38c,作為阻擋部分,固定至上升部分38b的頂端,用以阻擋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如第11圖所示,藉由將突出部分38e置入至定位孔38f來形成擋板38,其中突出部分38e形成在包括擋板基板38a的基板38B上,定位孔38f設於包括上升部分38b和遮板38c的U型元件38A的底面部分(與遮板38c相對的部分)處。
第12圖為當擋板38處於開放位置時自下觀察蓋34Y的透視圖。
在蓋34Y的底部,滑動槽34t形成在其兩側上,該滑動槽34t用於在縱向方向上滑動並移動擋板38,使得擋板38開啟及閉合該碳粉排出孔W。該滑動槽34t為滑動銜接一對軌道38d的槽,在擋板38的擋板基板38a的滑動方向上的每側上形成一軌道。然後,該對軌道38d的軌道與滑動槽34t嚙合,使蓋34Y的滑動槽34t被置於擋板38內該對軌道38d的軌道之間,並且使擋板38沿著縱向方向順著滑動槽34t滑動。
在蓋34Y的底部,擋板密封36黏貼至碳粉排出孔W的出口面Cb邊緣。當擋板38的擋板基板38a被置於阻擋碳粉排出孔W的出口面Cb的閉合位置時,該擋板密封36用於阻止碳粉從碳粉排出孔W的出口面Cb與擋板基板38a之間洩露;該擋板密封36可由泡沫樹脂材料等形成。
第13圖至第15圖為說明擋板閉合結構73d操作連同擋板38的開啟及閉合操作的圖式。
首先,如第13圖所示,在進行開啟擋板38之操作時,設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的蓋接收單元73之第一支持元件73d1接觸蓋34Y的突起物34m,並且在白色箭頭方向上連同安裝碳粉容器32Y的操作。然後,如第14圖所示,隨著白色箭頭方向上碳粉容器32Y的安裝操作進行,蓋34Y的突起物34m推動第一支持元件73d1,使得擋板閉合結構73d圍繞主軸73d3旋轉,並且第二支持元件73d2支持擋板38的擋板基板38a。之後,隨著擋板38接觸蓋接收單元73的碳粉補充入口73w邊緣形成的壁部分,其支援在壁部分與第二支持元件73d2之間,從而調節擋板38的移動且擋板38從不在縱向方向上移動。另一方面,隨著安裝方向上碳粉容器32Y移動進行,擋板38在開口方向上相對於蓋34Y移動。換句話說,如第15圖所示,擋板38相對移至容器主體33Y側,用以開啟碳粉排出孔W。
另一方面,當從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移出碳粉容器32Y時,根據與安裝時之上述步驟相反的步驟,執行操作。更具體地,在進行阻擋擋板38之操作時,在與白色箭頭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出碳粉容器32Y,如第15圖所示,支援擋板38的擋板基板38a的蓋接收單元73的第二支持元件73d2卡住突起物38g,其中突起物38g形成在擋板38的擋板基板38a的側部分上。當前,蓋接收單元73的第一支持元件73d1接觸蓋34Y的突起物34m的側面,使得擋板閉合結構73d不圍繞主軸73d3旋轉。然後,擋板38在碳粉容器32Y的移出方向上繼續移動,同時調節移出方向上移動。如此一來,如第14圖所示,相對於蓋34Y,擋板38在阻擋方向上移動,阻擋碳粉排出孔W。接著,當碳粉排出孔W被阻擋時,蓋接收單元73的第一支持元件73d1與蓋34Y的突起物34m的側面之間的接觸被解除,使擋板閉合結構73d圍繞主軸73d3旋轉。因此,如第13圖所示,進一步執行移出碳粉容器32Y的操作會導致擋板38的突起物38g推動第二支持元件73d2,並且導致擋板閉合結構73d圍繞主軸73d3旋轉。結果,擋板38的突起物38g未卡住第二支持元件73d2,從而可移出碳粉容器32Y。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之影像形成裝置100具有可拆卸安裝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Y、M、C和K為顏色表示字母,以下將省略),該等碳粉容器為粉末材料容器且包含碳粉,其中該碳粉為影像產生操作時 使用的粉末材料。碳粉容器32包括長條型管狀容器主體33,該長條型管狀容器主體33在縱向方向上的一端側上形成開口A並配置使包含在其內的碳粉朝向開口A傳送;以及蓋34,該蓋34具有其內形成的凹部B,該凹部B為一暫時容納空間,其在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可傳遞地連接至容器主體33的開口A,用以暫時容納自開口A傳送的碳粉,該蓋34具有碳粉排出孔W,相對於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該碳粉排出孔W形成在側面上(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為底面的表面),該碳粉排出孔W為排出凹部B內的碳粉至外部的排出孔。然後,具有阻擋元件38b和38c,該等阻擋元件允許在第8A圖所示的阻擋狀態與第9A圖所示的非阻擋狀態之間切換,其中該阻擋狀態是阻擋凹部B內的碳粉通過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該非阻擋狀態是不阻擋凹部內的碳粉通過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如此一來,即使本碳粉容器32在相對高溫環境(倉庫等)下停留一定時間,其中碳粉容器32內含有碳粉且安置使其朝下的蓋34,藉由阻擋元件38b和38c阻擋該碳粉進入碳粉排出孔W的內部空間C,從而可阻止即使使用攪拌元件33f也無法鬆開之碳粉排出孔W的內部空間C內的碳粉黏結。因此,可阻止由於碳粉排出孔W的內部空間C內之碳粉黏結而導致的碳粉排出失敗之情形。
此外,本實施例設有擋板基板38a,其為可在開放位置與閉合位置之間移動的擋板元件,其中在開放位置處,面對蓋34的外壁面的碳粉排出孔W的出口面Cb是開放的,在閉合位置處,阻擋碳粉排出孔W的出口面Cb,並且配置使擋板基板38a位於開放位置時該等阻擋元件38b和38c不被阻擋,以及當擋板基板38a位於閉合位置時該等阻擋元件被阻擋。該結構可使用現有技術常用的擋板基板38a之開啟及閉合操作機制以在阻擋元件38b和38c的開啟及閉合狀態之間切換。
更具體地,本實施例被配置使得阻擋元件38b和38c從非阻擋狀態切換至阻擋狀態時,配合擋板基板38a從開啟狀態至閉合狀態的移動;以及阻擋元件38b和38c從阻擋狀態切換至非阻擋狀態時,配合擋板元件38a從閉合狀態至開啟狀態的移動。如此一來,利用現有技術通用之擋板基板38a的開啟及閉合之操作機制,阻擋元件38b和38c配合擋板基板38a的結構可在阻擋元件38b和38c的阻擋狀態及非阻擋狀態之間切換。
此外,本實施例的阻擋元件包括上升部分38b以及遮板38c,其中該上升部分38b從擋板基板38a的內壁面延伸至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遮板38c作為阻擋部分被固定至上升部分38b的頂端並可阻擋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配置該阻擋元件,使得配合擋板基板38a從開啟位置至閉合位置的移動,阻擋元件的遮板38c移至阻擋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的阻擋位置,並且配合擋板基板38a從閉合位置至開啟位置的移動,而阻擋元件的遮板38c移至未阻擋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的非阻擋位置。如此一來,可簡單實現阻擋元件38b和38c配合擋板基板38a的結構。
此外,本實施例具有攪拌元件33f,該攪拌元件33f攪拌蓋34的凹部B內的碳粉。其可拆卸蓋34的凹部B內之黏結的碳粉,從而可使碳粉流暢地排出。更具體地,本實施例包括齒輪33c作為旋轉驅動單元,利用自外部受到的驅動力旋轉驅動該齒輪33c,本實施例被配置,使得利用齒輪33c的旋轉驅動來驅動攪拌元件33f以攪拌凹部B內的碳粉,從而利用強力的攪拌力鬆開牢固黏結的碳粉。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各個實施例,根據本發明的範圍內各個實施例說明的需要可做不同變化。此外,上述組成元件的數量、位置、形狀等並不限制於各個實施例使用,可另外使用較佳的數量、位置、形狀等實施本發明。
接著,描述表現本發明提議的另一實施例。本實施例與第1圖至第4圖所示的先前實施例相同,本實施例也為有關一種碳粉容器以及一種安裝有該碳粉容器的影像形成裝置的發明,從而可省略重複解釋。
參見第5B圖、第6B圖和第8B圖,以下將詳細描述碳粉容器32Y、32M、32C和32K。
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Y主要包括容器主體33Y和提供在頭部分處的蓋34Y。此外,如第6B圖及第7圖所示,碳粉容器32Y提供有攪拌元件33f;蓋密封37;擋板38;擋板密封36;RFID晶片35;用作密封元件的密封39等。
如第8B圖所示,在容器自身的縱向方向的一端側上,該容器主體33Y設有開口A。此外,齒輪33c設在提供容器主體33Y的開口A的側面上的端側上(頭部分),其中該齒輪33c與容器主體33Y一體旋轉。當碳粉容器32Y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時,容器主體33Y的頭部分為安裝操作中 的頭側。容器主體33Y內所含的碳粉從開口A排至蓋34Y內的凹部(暫時收納空間)。適當地從容器主體33Y輸送該碳粉至蓋34Y(容器主體33Y的旋轉驅動),使得蓋34Y內的碳粉不降至低於預定水準。
利用容器主體33Y的縱向方向作為旋轉軸,齒輪33c旋轉地驅動容器主體33Y,並與設在本影像形成裝置100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處的驅動齒輪嚙合。更具體地,齒輪33c具有放射狀地形成至容器主體33Y的旋轉軸的多個輪齒,該齒輪33c形成以環繞開口A。然後,該齒輪33c與本影像形成裝置100的驅動齒輪嚙合,齒輪33c的一部分在蓋34Y內形成的一槽口暴露。然後,從驅動齒輪傳送驅動力至該齒輪33c,使容器主體33Y旋轉。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齒輪和齒輪33c為正齒輪。
如第5B圖所示,當執行安裝及拆卸碳粉容器32Y的操作時,在容器主體33Y的開口A對側的端部分處(安裝方向的後端側上),設有一握把33d,供使用者抓牢。使用者安裝該碳粉容器32Y至本影像形成裝置100中可抓牢該握把33d(碳粉容器32Y在第5B圖的箭頭方向Q上的移動)。
在碳粉主體33Y的內周面上,設有螺旋形的突起物33b(從外周面側角度看為螺旋形凹槽)。在預定方向上,該螺旋形突起物33b旋轉驅動容器主體33Y,並且自開口A釋放碳粉。該配置的容器主體33Y可通過吹塑連同其周圍面上排列的握把33d和齒輪33c而製造。
此外,在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Y中,如第8圖所示,與容器主體33Y一起旋轉的攪拌元件33f被置入至瓶入口33a(開口A)。該攪拌元件33f為條形元件,其突出至蓋34Y內的凹部,該攪拌元件33f具有攪拌蓋34Y的凹部的碳粉的功能。
此外,容器主體33Y的瓶入口33a被置入至蓋34Y,使其可相對於蓋34Y旋轉。因此,該齒輪33c相對於蓋34Y旋轉。再者,容器主體33Y的頭部分(齒輪33c的形成位置周圍處)形成有一內直徑,該內直徑小於含有碳粉的容器主體33Y(螺旋形突起物33b的形成位置處)的內直徑。然後,在容器主體33Y的頭部分處,具有泵部分,該泵部分之內周面突向內側。接著,藉由螺旋形突起物33b並隨著容器主體33Y的旋轉而被傳向開口A的碳粉,透過該泵部分被泵至頭部分的小直徑部分。然後,被泵至頭 部分的小直徑部分的碳粉從開口A釋放至蓋34Y的凹部,同時由攪拌元件33f攪拌。
蓋34Y具有插入部分,使得其具有大於凹部的內直徑,且該插入部分可插入至容器主體33Y的開口A。在蓋34Y的底部分處(當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時位於下部分的部分),設有碳粉排出孔W用以排出該碳粉,其自容器主體33Y的開口排出,離開容器32Y並在垂直方向落下(導致碳粉自由下落)。然後,在蓋34Y的底部分具有擋板38,用於開啟及閉合該碳粉排出孔W,使其可在容器主體33Y的縱向方向上(在容器主體33Y的旋轉軸方向上)滑動。該擋板38在從容器主體的頭部分側至容器主體33Y的握把33d側的方向上(第8B圖中從右至左)滑動,以開啟碳粉排出孔W,反之,在從容器主體33Y的握把33d側至容器主體33Y的頭部分側的方向上(在第8圖中從左至右)滑動,以阻擋碳粉排出孔W。與在縱向方向上安裝及拆卸碳粉容器32Y至本影像形成裝置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的操作協作,執行開啟及閉合擋板38的操作(開啟及閉合碳粉排出孔W的操作)。
第9B圖為在容器主體33Y的縱向方向上部分切割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之碳粉容器32Y的蓋34Y時之部分剖視圖。
在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Y安裝在本影像形成裝置100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中以啟動使用該碳粉容器32Y之前,密封39被從碳粉容器32Y拉除,其中該密封39係負責密封碳粉容器32Y的蓋34Y內形成的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該密封39為一條形板,其包括長條形的板形元件,如第6B圖和第8B圖所示,排列密封39使其在縱向方向上有一端暴露於容器主體33Y。如第8B圖所示,置於蓋34Y內部的密封39的部分在縱向方向中間回轉,相對於回轉位置縱向方向上另一端側上轉動的外側面藉由黏附等方式被固定至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的邊緣,使其可被拉開。如此一來,該碳粉容器32Y在開始使用之前,該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即將被密封的區域)被密封39密封。
當開始使用碳粉容器32Y時,操作員握緊密封39之暴露部分(縱向方向一端側上的部分),以在從容器主體33Y的握把33d至容器主體33Y的頭部分側的方向上(第8B圖從左至右)拉動,其中該密封39密封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如此一來,密封39的轉動位置在拉出方向上逐步移 動(第8B圖從左至右),使得該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的密封在第8B圖中從左至右逐步解除。然後,該密封39被完全拉出,使得該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的密封被完全解除,導致碳粉排出孔W與蓋34Y內的凹部B可傳遞地連接。然後,碳粉容器32Y被安裝在本影像形成裝置100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中。
在蓋34Y的上部分(頂部)形成第一孔34a,其從設有RFID晶片35的蓋34Y的端面在縱向方向上突起。該第一孔34a為主要參數,用於定位本影像形成裝置100內的蓋34Y。更具體地,蓋接收單元73的主參數銷73a被插入至該蓋34Y的第一孔34a,從而與縱向方向上安裝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的碳粉容器32Y的操作協作嚙合第一孔34a。
此外,在蓋34Y的下部分(底部)形成第二孔34b,其從設有RFID晶片35的蓋34Y的端面在縱向方向上突起,且該第二孔34b不達到碳粉排出孔W。該第二孔34b為用於定位本影像形成裝置100內的蓋34Y的子參數。更具體地,蓋接收單元73的子參數銷73b被插入至該蓋34Y的第二孔34b,從而與縱向方向上安裝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的碳粉容器32Y的操作協作嚙合第二孔34b。
藉由配置的兩個孔34a和34b,進行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蓋34Y的定位。
在此,第一孔34a的孔深(或者縱向方向上主參數銷73a的長度)設定為長於第二孔34b的孔深(或者縱向方向上次參數銷73b的長度)。如此一來,在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之碳粉容器32Y的縱向方向上安裝操作中,啟動主參數銷73a至第一孔34a的嚙合使其成為主定位參數,接著啟動子參數銷73b至第二孔34b的嚙合使其成為子定位參數,並且使該碳粉容器32Y可平滑地安裝至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內。此外,在縱向方向上延長的第一孔34a被設在蓋34Y的頂部分(從未埋藏在碳粉中的部分),使其對蓋34Y內碳粉傳送性(移動性)不產生影響。此外,縱向方向上較短的第二孔34b被設在蓋34Y的底部,並可利用從蓋34Y的端面至碳粉排出孔W位置的小空間而提供,從而充分演示該子定位標準的功能。
在蓋34Y的端面上,第一孔34a和第二孔34b之間設有儲存各種電子資訊設定的RFID晶片35。配置該RFID晶片35,使其利用安裝在碳粉容 器殼體單元70內的蓋34Y,相對蓋接收單元73的天線73e之間具有一預定距離。然後,藉由固定至蓋接收單元73的蓋34Y,RFID晶片35與天線73e進行非接觸通信(無線通信)。
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將RFID晶片35固定地安裝在第一孔34a(主參數)和第二孔34b(子參數)之間,可精確確定RFID晶片35相對蓋接收單元73的天線73e的位置。因此,可防止由於RFID晶片35相對天線73e(RFID天線)偏移而導致的通信失敗。
當具有朝下的蓋34Y並且內部含有碳粉的本實施例的碳粉容器32Y在相對高溫環境(倉庫等)下停留一定時間時,蓋34內的碳粉因為容器主體32Y內碳粉的重量而被壓緊,並且黏結。在這種情況下,當要使用安裝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的碳粉容器32Y時,該碳粉會無法從蓋34Y內提供的碳粉排出孔W排出至影像形成裝置。在該實施例中,將碳粉容器32Y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中,之後旋轉驅動容器主體33Y,從而旋轉驅動攪拌元件33f,進而攪拌蓋34Y的凹部(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碳粉,以鬆開該碳粉。藉此,可防止蓋34Y的凹部內碳粉黏結。然而,攪拌元件33f之長度未抵達從凹部B至底部突出的碳粉排出孔W的內空間C,或者面對蓋34Y的內壁面的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與面對蓋34Y的外壁面的碳粉排出孔W的出口面Cb之間的空間C。因此,即使在碳粉容器32Y被安置在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以旋轉驅動該容器主體33Y之後,碳粉排出孔W的內空間C內黏結的碳粉仍然繼續黏結。如果該黏結之碳粉殘留並阻擋該碳粉排出孔W,則該碳粉無法從碳粉排出孔W排出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此情形仍有待改善。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中具有阻擋元件,用於阻擋蓋34Y的凹部B內的碳粉通過面對凹部B的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該阻擋元件被配置使其可在阻擋蓋34Y的凹部B內的碳粉通過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的阻擋狀態與不阻擋蓋34Y的凹部B內的碳粉通過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的非阻擋狀態之間切換。更具體地,本實施例的阻擋元件為密封39,該密封39為密封元件,用於密封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即將被密封的區域),當密封39密封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時產生阻擋狀態以及當密封39從碳粉排出孔W的入口面Ca移出時產生非阻擋狀態。
第9C圖為本實施例的蓋34Y的分解透視圖。在第9C圖中,未顯示擋板38。
本實施例的蓋34Y包括蓋體34c、以及作為排出孔元件的碳粉排出口34d,其具有碳粉排出孔W,與蓋體34c分離形成。該碳粉排出孔34d形成具有六面形的通孔,該通孔用作碳粉排出孔W。此外,在該碳粉排出孔34d處,形成第二孔34b,當安裝碳粉容器32Y至本影像形成裝置100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時,子參數銷73b插入該第二孔34b。碳粉排出孔34d被固定至提供在蓋體34c處的固定孔,用以使用固定螺絲34f固定至該蓋體34c。透過上述步驟,組裝蓋34Y。
本實施例利用固定螺絲34f將碳粉排出孔34d固定至該蓋體34c;然而,如果不考慮再次利用,可通過黏附等方式將碳粉排出孔34d固定至蓋體34c。
在安裝在蓋體34c之前,密封39通過黏附等方式被固定至碳粉排出孔34的蓋的內側上。更具體地,如第9C圖所示,回轉密封39的縱向方向上的中間位置,相對於回轉位置密封的縱向方向上另一端側上轉動位置的外側面被固定至碳粉排出孔34d的蓋的內側面處(上面顯示)的碳粉排出孔W的邊緣。將固定強度設定至一定程度,使得操作員可利用拉力而簡單地拉出該密封39。
如此一來,碳粉排出孔34d被安裝在蓋體34c中,且密封39被固定至碳粉排出孔34d。將碳粉排出孔34d安裝在蓋體34c中,使密封39的縱向方向上之一端側被置於蓋34Y外。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壓縮密封34e排列在蓋體34c和密封39之間,用以防止蓋34Y內的碳粉洩露至蓋體34c和密封39之間的縫隙。舉例來說,在安裝密封39固定至其的碳粉排出孔34d至蓋體34c之前,壓縮密封34e可通過黏附等方式被固定至蓋體34c。
變化1
以下將詳細描述本實施例之碳粉容器32Y的一變化(以下稱為“變化1”)。
在上述實施例中,密封39的縱向方向上一端側被暴露在外,使其在碳粉容器32Y的縱向方向外側上伸出。在這種情況下,運送或封裝碳粉容器32Y可導致密封39被錯誤拉出。更具體地,當封裝未使用的碳粉容器32Y 在紙板盒等時,密封39的暴露部分卡在紙板盒蓋內,導致該密封39被錯誤地拉出。
第16圖為根據本變化1從斜下方向說明碳粉容器32Y的透視圖。
第17圖為在容器主體33Y的縱向方向上部分切割未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之根據本變化1之碳粉容器32Y的蓋34Y時之部分剖視圖。
第18圖為本變化1的蓋34Y的分解透視圖。在第18圖中,省略擋板38的說明。
在本變化1中,如第17圖所示,密封39的縱向方向上一端側被排列,使其被拉至容器主體33Y的底面側上暴露的位置,並且通過碳粉主體33Y的外壁與蓋34Y的內壁之間的縫隙。在這種情況下,密封39的縱向方向上一端側(暴露部分)被置於碳粉容器32Y的容器主體33Y的側面上,使其不延伸至碳粉容器32Y的縱向方向上外側。因此,相比於密封39的縱向方向上之一端側延伸至碳粉容器32Y的縱向方向外側的結構,降低了運送或封裝碳粉容器32Y引起密封39被錯誤地拉出的危險。
此外,為了確保蓋34Y內的碳粉不洩露在蓋體34c與密封39之間的縫隙,在該縫隙間設有壓縮密封34e;然而,當劇烈拉出密封39時,在密封39的拉出方向上,蓋34Y內的碳粉被拉出,可能導致碳粉飛出碳粉容器32Y外。在上述實施例的結構中,碳粉容器32Y和壓縮密封34e的外部被緊密排列,從而在拉出密封39時,導致碳粉可能飛出碳粉容器32Y外,並且有很高的可能性會發生如操作員被碳粉玷汙之情形。另一方面,在本變化1中,容器主體33Y的外壁和蓋34Y的內壁的縫隙存在於碳粉容器32Y的外部與壓縮密封34e之間。因此,在密封39被拉出時,碳粉不可能飛出碳粉容器32Y外,降低如操作員被碳粉玷汙發生的可能性。
變化2
以下將詳細描述本實施例之碳粉容器32Y的另一變化(以下稱為“變化2”)。
第19圖為說明根據變化2的碳粉容器132Y的分解透視圖。
第20圖為說明碳粉容器132Y的剖視圖。
變化2中的碳粉容器132Y不同於上述實施例以及變化1,因為容器主體133Y與實施例或變化1的蓋134Y結合,並被具有蓋134Y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非旋轉地支持。
參見第19圖和第20圖,相似於實施例和變化1,本變化2的碳粉容器132Y還主要包括容器主體133Y和提供在頭部分處的蓋134Y。在此,與實施例或變化1不同的是,在變化2的碳粉容器132Y中,係利用如黏附(或融合)、鎖住等固定方法將容器主體133Y固定至蓋134Y。換句話說,固定該容器主體133Y,使其不相對於蓋134Y旋轉。
此外,本變化2中的容器主體133Y不同於實施例或變化1中之容器主體,因為在其周邊面上未形成螺旋形突起物。再者,與實施例或變化1不同,在容器主體133Y內未一體形成齒輪33c,齒輪元件142Y和攪拌元件33f被安裝使其可相對於容器主體133Y和蓋134Y旋轉。此外,與實施例或變化1不同,在容器主體內用於包含在傳送容器主體133Y內的碳粉至開口A的傳送元件141Y具有固定至齒輪142Y的一端,並具有由容器主體133Y的下述軸承133e所旋轉支持的另一端。
除了該蓋未旋轉固定至容器主體133Y外,蓋134Y係以與實施例和變化l幾乎相同的方式來配置。此外,對於攪拌元件33f之形狀或功能也以與實施例或變化1幾乎相同的方式配置,除了未固定至容器主體133Y之外,而是由齒輪元件142Y以固定的方式來支持。
在本變化2中,在容器主體133Y的縱向方向另一端側上(在安裝蓋134Y的縱向方向一端側的相對側上,其為影像形成裝置主體100安裝方向的末端部分),還提供握把133d,供使用者執行安裝及拆卸碳粉容器132Y操作時抓牢。容器主體133Y還形成連接內部和外部的通孔,由如聚丙烯或聚乙烯的軟變形樹脂形成的握把133d可拆卸地安裝至該通孔。當補充(或清潔)碳粉時,握把133d從容器主體133Y移出,並且在完成碳粉補充之後,安裝在容器主體133Y上,其中握把133d為在製造或回收時用於補充(或清潔)碳粉容器132Y內的碳粉。
參見第20圖,安裝在容器主體133Y內的傳送元件141Y具有薄柔性攪拌元件141b,該薄柔性攪拌元件141b由如聚酯薄膜等材料形成,黏附至軸向部分141a,並在其相對側上具有攪拌機元件141c。傳送元件141Y的 軸向部分141a在鎖住並固定至攪拌元件33f的旋轉中心處提供的連接部分133g的縱向方向一端側上具有一端部,並在由軸承133e旋轉支持的縱向方向另一端上具有端部(進入容器主體133Y本身的握把133d的根部)。然後,由於容器主體133Y和蓋134Y被碳粉容器殼體單元70非旋轉地支持,當受到來自驅動單元91的驅動力時,攪拌元件33f與齒輪元件142Y旋轉,使得在連接部分133g位置處結合至攪拌元件33f的傳送元件141Y也旋轉。因此,由於傳送元件141Y處之柔性攪拌元件的軸向方向上所提供之傳送力,包含在容器主體133Y內的碳粉被傳送至蓋134Y側,同時透過在傳送元件141Y處之攪拌機元件141c所提供的攪拌力攪拌包含在容器主體133Y內的碳粉。
在縱向方向多個位置處(本變化2中六個位置),傳送元件141Y的柔性攪拌元件141b形成多個切口141d。藉由結合傳送元件141Y的旋轉,柔性攪拌元件141b的尖端(自由端側,未由軸向部分141a支持)滑動地接觸容器主體133Y的內周面,以與適度扭曲及彎曲的柔性攪拌元件141b旋轉,使得包含在容器主體133Y內的碳粉以軸向方向被攪拌並被傳送至第20圖中的右側。結果,在本變化2的碳粉容器132Y中,碳粉以與實施例或變化1相同的方式從蓋134Y的碳粉排出孔W排出。
齒輪元件142Y於此被旋轉地安裝在容器主體133Y中。更具體地,齒輪鎖定部分(一卡扣爪,未顯示)鉤住凸緣,使齒輪元件142Y由容器主體133Y旋轉地支持,其中該齒輪鎖定部分形成在齒輪元件142Y處,使得該凸緣以圍繞容器主體133Y的瓶入口部分133a的外周面運行。
此外,密封材料被設在瓶入口部分133a的邊緣面與齒輪元件142Y之間,用以阻止碳粉洩露出碳粉容器132Y。該密封材料由如聚氨酯泡沫的彈性泡沫材料製成,且該密封材料形成環形,使其可切入瓶入口133a的邊緣面並被黏附至齒輪元件142Y。然後,當齒輪元件142Y被設置至容器主體132Y時,該密封材料被壓至瓶入口部分133a的開口端面,從而確保該等元件之間的密封性。
此外,未固定至蓋134Y的齒輪元件142Y被旋轉地支持至蓋134Y的爪部分。固定齒輪元件142Y至蓋134Y的方法與實施例或變化1所述的固定蓋134Y至容器主體的瓶入口部分33a的方法相同。上述結構使容器主體 133Y和蓋134Y經由齒輪142Y連接。此外,攪拌元件33f安裝在齒輪元件142Y的內徑部分上。再者,如上所述,傳送元件141Y的軸向部分141a(一端上的端部分)連接至攪拌元件33f的連接部分133g。
上述實施例為示例性,從而本發明產生以下模式優勢:
(模式A)
一種粉末材料容器,包括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33、133,該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在縱向方向一側上形成開口A,並且設置該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使包含在其內的粉末材料如碳粉傳向該開口;以及蓋34,其間形成暫時容納空間,其在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可傳遞地連接至容器主體的開口以暫時容納自開口傳送的粉末材料,並且該蓋在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一側面上形成排出孔,如碳粉排出孔W等,該排出孔將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排至外部,該粉末材料容器進一步包括阻擋元件,該阻擋元件可在阻擋狀態與非阻擋狀態之間切換,在阻擋狀態時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被阻擋通過面對暫時容納空間的排出孔的入口面Ca,在非阻擋狀態時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未被阻擋通過排出孔的入口面。密封元件如密封39等用作該阻擋元件,其中該密封元件密封排出孔的入口面或者即將被密封的區域,該區域為相對於入口面暫時容納空間側上的區域。當密封即將被密封的區域時,該密封元件處於阻擋狀態,並且當該密封元件被移出即將被密封的區域,處於非阻擋狀態。
根據上述模式,由於密封元件,即使本粉末材料容器在相對高溫環境(倉庫等)停留一定時間,粉末材料也不進入排出孔的內部空間,其中本粉末材料容器內部存有粉末材料並且該蓋朝下設置,進而可阻止即使使用攪拌元件33f也無法鬆開之粉末材料在排出孔的內部空間內黏結。因此,可阻止由排出孔的內部空間內粉末材料的黏結而導致的粉末材料排出失敗。
(模式B)
在模式A中,在阻擋狀態中,安置包括長條形板形元件的密封元件,使其可在板形元件的縱向方向中間被轉動,並且相對於其轉動處,在板形元件的縱向方向一側上具有一端部以暴露至粉末材料容器外部,並且相對於其轉動處,在板形元件的縱向方向另一端側上轉動的面外部被固定至即將密封的區域,使其可被拉開。
利用操作員抓緊及拉開密封元件的暴露部分的操作,模式B可易於從即將密封的區域拉開密封元件。
(模式C)
在模式B中,該蓋包括蓋體34c、以及排出孔元件,如碳粉排出孔34d等,該排出孔元件具有與蓋體分離形成的排出孔。該蓋被組裝,使轉動的密封元件的外部面被固定至排出孔元件的蓋的內側,之後將排出孔元件安置在蓋體上。
模式C使其可大量生產並僅排列與蓋體分離的排出孔元件。此外,在再回收時,排出孔元件可被替換以完成安裝密封元件至使用的粉末材料容器的操作,從而在再回收時產生安裝密封元件的簡易操作。
(模式D)
在模式A至C的任一個中,排列握把(暴露部分),供操作員於從即將密封的區域移出該密封元件時抓緊該握把,使其從形成容器主體的開口A的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一端側延伸至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外部,並且該密封元件係被配置,使得該密封元件可從朝向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一端側被拉出,進而從即將密封的區域移出該密封元件。
上述模式藉由將該密封元件的握把(暴露部分)排列在可能吸引操作員注意的位置處,可防止由於未移除密封元件就開始使用粉末材料容器之情形。
(模式E)
在模式A至C的任一個中,排列握把(暴露部分),供操作員於從即將密封的區域移出該密封元件時抓緊該握把,使其從形成容器主體的開口的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一端側延伸至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內部,並且該密封元件被配置,使得該密封元件從朝向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另一端側被拉出,其中該另一端側為相對於形成容器主體的開口的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一端側的一側,進而從即將密封的區域移出該密封元件。
如變化1所述,相對於在粉末材料容器的縱向方向上之密封元件的握把(暴露部分)延伸至外部的結構,當運載或封裝粉末材料容器時,模式E降低了錯誤移出密封元件的可能性。
(模式F)
在模式A至E的任一個中,進一步包括擋板元件,如擋板38,該擋板元件可在開放位置與閉合位置之間移動,在該開放位置時該擋板使面對蓋的外壁面的排出孔的出口面Cb開啟,在該閉合位置時則使排出孔的出口面被阻擋。
即使在移出密封元件之後,模式F也可藉由擋板元件阻止粉末材料洩露出排出孔。
(模式G)
在模式A至F的任一個中,進一步包括攪拌元件33f,該攪拌元件攪拌在蓋中之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
利用該攪拌元件,模式G鬆開蓋中暫時容納空間內之黏合的粉末材料。
(模式H)
在模式G中,進一步包括旋轉驅動單元,如齒輪33c、齒輪元件142等,當受到外部的驅動力時,該旋轉驅動元件旋轉驅動,並且該旋轉驅動單元的旋轉驅動力驅動該攪拌元件攪拌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
利用強力的攪拌力,模式G可鬆開堅固黏合的粉末材料。
(模式I)
在一影像形成裝置中,該影像形成裝置可拆卸地安裝至粉末材料容器,該粉末材料容器包含在影像形成操作時使用的粉末材料,且該粉末材料容器可以為模式A至H的任一個中的碳粉容器32。
模式I可實現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其中可預防自粉末材料容器排出粉末材料失敗的情形。
本發明不限於該等實施例(包括變化),因此在本發明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除了該等實施例內所描述的內容外,還可根據需要改變該等實施例。此外,上述組成元件的數量、位置、形狀等不限於該等實施例,從而該等可設定為適於表現本發明的組成。
本申請主張於2011年3月31日提交的日本申請第2011-078430號以及2012年2月7日提交的申請第2012-023809號的優先權,通過引用將其全部結合到本申請中。
1Y、1M、1C、1K‧‧‧光導鼓
2a‧‧‧清潔片
2Y‧‧‧清潔單元
4Y‧‧‧充電單元
5Y‧‧‧顯影單元
6Y、6M、6C、6K‧‧‧影像產生單元
7‧‧‧曝光單元
8‧‧‧中間傳送帶
9Y、9M、9C、9K‧‧‧主要傳送偏置輥
12‧‧‧次要傳送備用輥
15‧‧‧中間傳送單元
19‧‧‧次要傳送輥
20‧‧‧固定裝置
26‧‧‧供紙單元
27‧‧‧供紙輥
28‧‧‧註冊輥
29‧‧‧出料輥對
30‧‧‧堆積單元
32、32Y、32M、32C、32K‧‧‧碳粉容器
33Y‧‧‧容器主體
33a‧‧‧瓶入口部分
33b‧‧‧突起物
33c‧‧‧齒輪
33d‧‧‧握把
33f‧‧‧攪拌元件
34Y‧‧‧蓋
34a‧‧‧第一孔
34b‧‧‧第二孔
34c‧‧‧蓋體
34d‧‧‧碳粉排出孔
34e‧‧‧壓縮密封
34f‧‧‧固定螺絲
34m‧‧‧突起物
34t‧‧‧滑動槽
35‧‧‧RFID晶片
36‧‧‧擋板密封
37‧‧‧蓋密封
38‧‧‧擋板
38A‧‧‧U型元件
38B‧‧‧基板
38a‧‧‧擋板基板
38b‧‧‧上升部分
38c‧‧‧遮板
38d‧‧‧軌道
38e‧‧‧突出部分
38f‧‧‧定位孔
38g‧‧‧突起物
39‧‧‧密封
51Y‧‧‧顯影輥
52Y‧‧‧刮片
53Y、54Y‧‧‧顯影劑容器
55Y‧‧‧輸送螺旋
56Y‧‧‧濃度檢測感測器
60、60Y、60M、60C、60K‧‧‧碳粉補充裝置
61Y‧‧‧碳粉槽
62Y‧‧‧碳粉輸送螺旋
64Y‧‧‧輸送路徑
65Y‧‧‧攪拌元件
66Y‧‧‧碳粉端感測器
70‧‧‧碳粉容器殼體單元
71‧‧‧插入口
72‧‧‧瓶接收單元
73‧‧‧蓋接收單元
73a‧‧‧主參數銷
73b‧‧‧子參數銷
73d‧‧‧擋板閉合結構
73e‧‧‧天線
73d1‧‧‧第一支持元件
73d2‧‧‧第二支持元件
73d3‧‧‧主軸
73w‧‧‧碳粉補充入口
90‧‧‧控制器
91‧‧‧驅動單元
100‧‧‧影像形成裝置
132Y‧‧‧碳粉容器
133Y‧‧‧容器主體
133a‧‧‧瓶入口部分
133d‧‧‧握把
133e‧‧‧軸承
134Y‧‧‧蓋
141a‧‧‧軸向部分
141b‧‧‧攪拌元件
141c‧‧‧攪拌機元件
141d‧‧‧切口
141Y‧‧‧傳送元件
142Y‧‧‧齒輪元件
A‧‧‧開口
B‧‧‧凹部
C‧‧‧碳粉排出孔的內部空間
Ca‧‧‧入口面
Cb‧‧‧出口面
G‧‧‧顯影劑
P‧‧‧記錄介質
W‧‧‧碳粉排出孔
第1圖為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影像形成裝置的概述配置圖;第2圖為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影像形成裝置的影像產生單元的示意圖;第3圖為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影像形成裝置的碳粉補充裝置提供有碳粉容器狀態的示意圖;第4圖為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影像形成裝置的碳粉容器殼體單元與該碳粉容器狀態的示意透視圖;第5A圖為根據一實施例從斜上方說明碳粉容器的透視圖;第5B圖為根據另一實施例從斜上方說明碳粉容器的透視圖;第6A圖為根據一實施例從斜下方說明碳粉容器的透視圖;第6B圖為根據另一實施例從斜下方說明碳粉容器之蓋的透視圖;第7圖為根據一實施例的碳粉容器的分解透視圖;第8A圖為沿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部分切割未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之根據一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蓋時之部分剖視圖;第8B圖為沿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部分切割未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之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蓋時之部分剖視圖;第9A圖為沿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部分切割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內之根據一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蓋時之部分剖視圖;第9B圖為沿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部分切割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之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蓋時之部分剖視圖;第9C圖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碳粉容器的蓋的分解透視圖;第10圖為根據一實施例之蓋內提供的擋板的六面視圖,省略後視圖;第11圖為根據一實施例之擋板的分解透視圖;第12圖為當根據一實施例之擋板處於開放位置時自下觀察該蓋的透視圖;第13圖為說明碳粉排出口開啟以及碳粉容器的擋板銜接碳粉容器殼體單元之擋板閉合結構的狀態說明圖;第14圖為延續第13圖的說明圖;第15圖為延續第14圖的說明圖;第16圖為根據變化1從斜下方向說明碳粉容器的透視圖;第17圖為沿著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部分切割未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 體內之根據變化1之碳粉容器的蓋時之部分剖視圖:第18圖為根據變化1之該蓋的分解透視圖;第19圖為說明根據變化2之碳粉容器的分解透視圖;以及第20圖為說明根據變化2之碳粉容器的剖視圖。
1Y、1M、1C、1K‧‧‧光導鼓
6Y、6M、6C、6K‧‧‧影像產生單元
7‧‧‧曝光單元
8‧‧‧中間傳送帶
9Y、9M、9C、9K‧‧‧主要傳送偏置輥
12‧‧‧次要傳送備用輥
15‧‧‧中間傳送單元
19‧‧‧次要傳送輥
20‧‧‧固定裝置
26‧‧‧供紙單元
27‧‧‧供紙輥
28‧‧‧註冊輥
29‧‧‧出料輥對
30‧‧‧堆積單元
32Y、32M、32C、32K‧‧‧碳粉容器
60Y、60M、60C、60K‧‧‧碳粉補充裝置
70‧‧‧碳粉容器殼體單元
100‧‧‧影像形成裝置
P‧‧‧記錄介質

Claims (15)

  1. 一種粉末材料容器,包括:一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該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在縱向方向一側上形成一開口,並且設置該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使包含在其內的粉末材料傳向該開口;一蓋,其間形成一暫時容納空間,該暫時容納空間在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可傳遞地連接至該容器主體的開口以暫時容納自該開口傳送的粉末材料,並且該蓋在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一側面上形成一排出孔,該排出孔將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排至外部;一阻擋元件,該阻擋元件可在阻擋狀態以及非阻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在阻擋狀態時,該阻擋元件阻擋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通過面對該暫時容納空間的該排出孔的入口面,而在非阻擋狀態時,該阻擋元件則不阻擋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通過該排出孔的入口面;以及一擋板元件,該擋板元件可在一開放位置及一閉合位置間移動,該擋板元件在該開放位置時會使面對該蓋的外壁面之該排出孔的出口面開放,而該擋板元件在該閉合位置時會使該排出孔的出口面被阻擋;其中,當該擋板元件位於該開放位置時該阻擋元件處於非阻擋狀態,而當該擋板元件位於該閉合位置時該阻擋元件則處於阻擋狀態。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其中配合該擋板元件從開放位置至閉合位置的移動,該阻擋元件從非阻擋狀態變至阻擋狀態,以及配合該擋板材料從開放位置至閉合位置的移動,該擋板元件從阻擋狀態變至非阻擋狀態。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其中該阻擋元件包含一上升部分,該上升部分從該擋板元件的內壁面延伸至該排出孔的入口面、以及一阻擋部分,該阻擋部分被固定至該上升部分的一頂端並阻擋該排出孔的入口面,其中配合該擋板元件從開放位置至閉合位置的移動,該阻擋元件的該阻擋部 分移至阻擋該排出孔的入口面的阻擋位置,以及配合該擋板元件從閉合位置至開放位置的移動,該阻擋元件的該阻擋部分移至不阻擋該排出孔的入口面的非阻擋位置。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進一步包括一攪拌元件,該攪拌元件攪拌在該蓋中之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進一步包括一旋轉驅動單元,當受到外部的驅動力時,該旋轉驅動元件旋轉驅動,其中該旋轉驅動單元的旋轉驅動力驅動該攪拌元件攪拌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
  6.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其中一粉末材料容器可拆卸地安裝至該影像形成裝置,該粉末材料容器包含在一影像形成操作時所使用的粉末材料,其中該粉末材料容器係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粉末材料容器。
  7. 一種粉末材料補充方法,該方法從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該粉末材料容器補充一粉末材料至一影像形成裝置的一粉末材料使用單元,其中該粉末材料容器被可拆卸地安裝至該影像形成裝置上,在具有處於阻擋狀態的阻擋元件的粉末材料容器被安裝在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中之後,該阻擋元件切換至非阻擋狀態。
  8. 一種粉末材料容器,包括:一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該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在縱向方向一側上形成一開口,並且設置該長條形管狀容器主體,使包含在其內的粉末材料傳向該開口;一蓋,其間形成一暫時容納空間,該暫時容納空間在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可傳遞地連接至該容器主體的開口以暫時容納自該開口傳送的粉末材料,並且該蓋在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一側面上形成一排出 孔,該排出孔將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排至外部;一擋板元件,該擋板元件可在一開放位置及一閉合位置間移動,該擋板元件在該開放位置時會使面對該蓋的外壁面之該排出孔的出口面開放,而該擋板元件在該閉合位置時會使該排出孔的出口面被阻擋;以及一阻擋元件,該阻擋元件可在阻擋狀態以及非阻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在阻擋狀態時,該阻擋元件阻擋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通過面對該暫時容納空間的該排出孔的入口面,而在非阻擋狀態時,該阻擋元件則不阻擋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通過該排出孔的入口面,其中一密封元件用作該阻擋元件,其中該密封元件密封該排出孔的入口面,或者一即將被密封的區域,該區域為相對於該入口面之該暫時容納空間側上的一區域,以及其中當密封該即將被密封的區域時,該密封元件處於阻擋狀態,並且當移出該即將被密封的區域,處於非阻擋狀態。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其中該密封元件包括有一長條板型元件,該密封元件處在阻擋狀態中,並且該密封元件被安置,使其在該板形元件的縱向方向中間被轉動,並且相對於其轉動處,在該板形元件的縱向方向一側上具有一端部以暴露至粉末材料容器外部,並且相對於其轉動處,在板形元件的縱向方向另一端側上轉動的面外部被固定至即將密封的區域,使其可被拉開。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其中該蓋包括一蓋體以及一排出孔元件,該排出孔元件具有與該蓋體分離形成的該排出孔,其中該蓋被組裝使該轉動的密封元件的一外部面被固定至該排出孔元件的該排出孔的內側,再將該排出孔元件固定在該蓋體上。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其中排列有一握把,當操作員從該即將密封的區域移出該密封元件時抓緊該握把,使得該握把從形成該容器主體的一開口的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之一端側延伸至 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外部,以及其中該密封元件被配置使得朝向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之該一端側拉出該密封元件,從而該密封元件從該即將密封的區域被移出。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其中排列有一握把,當操作員從該即將密封的區域移出該密封元件時抓緊該握把,使得該握把從形成該容器主體的一開口的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之一端側延伸至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內部,以及其中該密封元件被配置使得朝向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之另一端側拉出該密封元件,其中該另一端側為形成該容器主體的該開口的該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一端側的相反側,從而該密封元件從該即將密封的區域被移出。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進一步包括:一攪拌元件,該攪拌元件攪拌在該蓋中之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粉末材料容器,進一步包括:一旋轉驅動單元,當受到外部的驅動力時,該旋轉驅動元件旋轉驅動,其中該旋轉驅動單元的旋轉驅動力驅動該攪拌元件攪拌該暫時容納空間內的粉末材料。
  15.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其中一粉末材料容器可拆卸地安裝至該影像形成裝置,該粉末材料容器包含在一影像形成操作時所使用的粉末材料,其中該粉末材料容器係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粉末材料容器。
TW101110876A 2011-03-31 2012-03-28 粉末材料容器及提供有該粉末材料容器的影像形成裝置,以及粉末材料補充方法 TWI4792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8430A JP5664972B2 (ja) 2011-03-31 2011-03-31 粉体物収納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粉体物補充方法
JP2012023809A JP5861930B2 (ja) 2012-02-07 2012-02-07 粉体物収納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3525A TW201243525A (en) 2012-11-01
TWI479282B true TWI479282B (zh) 2015-04-01

Family

ID=46931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0876A TWI479282B (zh) 2011-03-31 2012-03-28 粉末材料容器及提供有該粉末材料容器的影像形成裝置,以及粉末材料補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07574B2 (zh)
CN (1) CN103562801B (zh)
TW (1) TWI479282B (zh)
WO (1) WO20121337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6357B (zh) * 2016-04-07 2024-02-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930078B2 (ja) 2016-09-15 2021-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19831B2 (ja) 2017-05-18 2021-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IT201900007782A1 (it) * 2019-05-31 2020-12-01 Montefarmaco Otc S P A Tappo erogatore di una sostanza in un contenitore e flacone dotato di tale tappo erogator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1177A (en) * 1993-03-14 1995-08-1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including a cap member having a shutter
US5515143A (en) * 1994-06-17 1996-05-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artridge with seal body capped unit
TW200705140A (en) * 2005-06-07 2007-02-0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11027604A1 (ja) * 2009-09-04 2011-03-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4182A (en) * 1992-03-04 1993-02-02 Michlin Steven B Copier and printer toner hopper sealing device
EP0661609B1 (en) * 1993-12-28 2000-03-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5528349A (en) * 1994-09-28 1996-06-18 Minolta Co., Ltd. Developer container for stably replenishing developer to developing device
JP3628539B2 (ja) 1999-01-25 2005-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
TW517179B (en) * 1999-03-29 2003-01-11 Canon Kk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54521B2 (ja) * 1999-11-29 2008-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US6564029B2 (en) * 2000-09-01 2003-05-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developer supply open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able therewith
JP4573972B2 (ja) * 2000-09-01 201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44045B2 (ja) * 2002-09-30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容器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980755B2 (en) * 2002-09-30 2005-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ycling method for developer supplying unit including the step of driving a feeding member in a direction to feed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supply port to a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portion
JP4047135B2 (ja) * 2002-10-31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の再生産方法
JP4157809B2 (ja) 2003-07-07 2008-10-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23140B2 (ja) 2004-08-31 2010-03-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6B2 (en) 2004-08-16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68331B2 (ja) * 2005-04-27 2009-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332128B (en) 2005-04-27 2010-10-2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80639B2 (ja) * 2005-06-30 2009-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の製造方法
JP4347331B2 (ja) * 2005-11-08 2009-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5250932B2 (ja) * 2006-01-10 2013-07-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WO2007100141A1 (ja) * 2006-02-28 2007-09-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粉体充填装置、粉体充填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983590B2 (en) * 2007-10-02 2011-07-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having shutter for controlling supply of developer therebetween
EP2060955B1 (en) 2007-11-07 2014-04-30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eloper container with sealing mechanism providing enhanced usability
WO2010029826A1 (en) 2008-09-09 2010-03-18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04124B2 (ja) * 2008-09-12 2013-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81910A (zh) * 2009-06-12 2009-11-18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JP5483101B2 (ja) * 2009-09-04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8325B2 (ja) 2009-09-04 2012-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381317A1 (en) * 2010-04-21 2011-10-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85299B2 (ja) * 2010-08-24 2014-09-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7079B2 (ja) * 2010-10-21 2015-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3954B2 (ja) * 2011-06-06 2017-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US8666277B2 (en) * 2012-05-02 2014-03-04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JP6015252B2 (ja) * 2012-08-31 2016-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1177A (en) * 1993-03-14 1995-08-1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including a cap member having a shutter
US5515143A (en) * 1994-06-17 1996-05-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artridge with seal body capped unit
TW200705140A (en) * 2005-06-07 2007-02-0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11027604A1 (ja) * 2009-09-04 2011-03-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801A (zh) 2014-02-05
US20140064795A1 (en) 2014-03-06
CN103562801B (zh) 2016-12-21
TW201243525A (en) 2012-11-01
WO2012133726A1 (en) 2012-10-04
US9207574B2 (en) 2015-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0763B (zh) 碳粉容器及使用該碳粉容器的影像形成系統
JP5772004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659314A1 (en)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226363B (zh) 调色剂贮存器以及显影剂补充装置
JP5495096B2 (ja)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479282B (zh) 粉末材料容器及提供有該粉末材料容器的影像形成裝置,以及粉末材料補充方法
JP5304124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3404B2 (ja) 粉体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9050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9675A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
CN111694247B (zh) 调色剂容器、调色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660378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53061B1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41759A (ja) 粉体収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4972B2 (ja) 粉体物収納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粉体物補充方法
JP5861930B2 (ja) 粉体物収納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64266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79871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2639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59815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49432B2 (ja)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80195A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73387A (ja) 粉体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80152A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ャッタユニット
JP20140925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