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8737B -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 Google Patents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8737B
TWI478737B TW100133287A TW100133287A TWI478737B TW I478737 B TWI478737 B TW I478737B TW 100133287 A TW100133287 A TW 100133287A TW 100133287 A TW100133287 A TW 100133287A TW I478737 B TWI478737 B TW I4787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plasma
circuit
flow rate
pum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3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7011A (en
Inventor
鯰田健一朗
小林英輔
Original Assignee
旭化成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旭化成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旭化成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17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7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8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87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4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 A61M1/3496Plasmapheresis; Leucopheresis; Lymphophere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4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 A61M1/342Adding solutions to the blood, e.g. substitution solutions
    • A61M1/3424Substitution fluid path
    • A61M1/3437Substitution fluid path downstream of the filter, e.g. post-dilution with filt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4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 A61M1/3472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with treatment of the filt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4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 A61M1/3472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with treatment of the filtrate
    • A61M1/3482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with treatment of the filtrate by filtrating the filtrate using another cross-flow filter, e.g. a membrane fil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4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 A61M1/3472Filtering material out of the blood by passing it through a membrane, i.e. hemofiltration or diafiltration with treatment of the filtrate
    • A61M1/3486Biological, chemical treatment, e.g. chemical precipitation; treatment by absorb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01Extra-corporeal circuits in which the blood fluid passes more than once through the treatment unit
    • A61M1/3603Extra-corporeal circuits in which the blood fluid passes more than once through the treatment unit in the same dir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Description

血液淨化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血液淨化裝置及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
目前,於自體免疫疾病或代謝異常疾病等不治之症治療中,廣泛採用血液淨化療法。血液淨化療法中大致有血漿置換療法與直接血液灌洗法(direct hemoperfusion,DHP)。血漿置換療法係於體外自取出之血液中分離血漿成分,並自該血漿成分中將作為病因之液性因子(抗體、發炎性細胞激素等免疫相關物質,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代謝物質,毒性物質)或病毒等去除,從而實現病狀改善之治療方法。
直接血液灌洗法(DHP)(專利文獻1)係直接處理血液,故而難以選擇性地去除血漿中之特定病因物質,故現狀為將去除對象限定於適合細胞性免疫或中毒性藥物等特定之疾病治療。於此方面,血漿置換療法因自血液中分離血漿成分,並自分離之血漿成分中去除病因物質,故而,可選擇性或者非選擇性廣泛地去除血漿成分中之病因物質,因此,適應疾病之範圍亦較廣泛,作為各種不治之症之治療法,認為保險應用。
此處,血漿置換療法中主要有單純血漿置換療法(plasma exchange,PE)、雙重過濾血漿置換療法(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及血漿吸附療法(plasma adsorption,PA)。
單純血漿置換療法(PE)係將利用血漿分離器分離之全部血漿廢棄,而與等量之新鮮凍結血漿進行置換之治療法。雖然由於血漿成分全部廢棄而使血漿成分中之病因物質之去除性能較高,但必需補充大量血漿,且存在感染之風險或低鈣血症等副作用之問題。
相對於此,雙重過濾血漿置換療法(DFPP)或血漿吸附療法(PA)係藉由利用血漿成分分離器、或血漿吸附器對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進行處理而去除病因物質之治療法。由於該等治療法使經處理之血漿成分之大部分不廢棄地回輸至患者,故可大幅度地削減補液量,進而可無需補液,且可降低感染風險或低鈣血症等副作用。
此外,於血漿置換療法中,廣泛使用導管作為血管通路(vascular access)。作為血管通路之方法,有對動脈、靜脈使用針之直接穿刺法、導管留置法等。導管留置法係易於確保血液流量,可長時間留置,進而可用於血漿置換療法之非施行時輸液線確保等複數個用途,故而用於多數設施中。但是,導管插入係限定於擁有專門技術之醫師,且導管之固定或插入部位之清潔、肝素鎖閘(Heparin Lock)等之維持管理較為繁雜,更存在對患者之侵襲性較高之問題。
另一方面,針之直接穿刺係簡便且容易管理,可降低對患者之感染風險與侵襲性,另一方面,存在獲得之血液流量少於導管之缺點。
專利文獻2之血液淨化裝置係為解決因血液流量之低下引起之膜阻塞或凝固之類的問題,而分別於脫血側迴路與還血側迴路內設置血液蓄積部,提昇血漿分離器內之血液流量。又,患者之脫血流量相對於對血漿分離器之輸送量較低,且於血液蓄積部之血液量不足之情形時,可關閉定常線,打開旁路迴路,並一面繼續使血液對血漿分離器進行循環,一面將血液重新蓄積於血液蓄積部,而進行持續之低脫血流量之血漿置換療法。
又,專利文獻3之特定細胞吸附裝置係為以較低之脫血流量提昇特定細胞之吸附選擇性,而設置將吸附器出口側之血液迴饋至入口側之導管及迴饋泵,提昇吸附器內之血液流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1561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1987-24637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7-307280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2之血液淨化裝置係需要時間以將血液蓄積於蓄積部,無法避免施行時間之延長。尤其,於關閉定常線,使用旁路迴路之情形時,該傾向變得更加明顯。施行時間之延長係使患者之束縛時間增加,導致QOL(Quality Of Life,生存質量)顯著下降。又,必需於迴路內設置2個蓄積部,從而存在因充填體積(priming volume)之增加導致患者之身體負荷增大之問題。
又,專利文獻3之特定細胞吸附裝置係直接血液灌洗法(DHP),且分離血漿之機構本身並不存在。直接處理血液之直接血液灌洗法(DHP)係無法去除血漿成分中之多種病因物質,且上述裝置之去除對象限定於血液中之細胞性免疫等之特定物質。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血液淨化裝置,其可藉由在血漿置換療法中,使自檢體取出之血液流量為由侵襲性低之直接穿刺獲得之流量,而一面實現患者之QOL之提昇與治療管理之便利性,一面有效地自血漿成分中去除多種病因物質,且縮短施行時間。
本發明者等人為達成上述目的而進行銳意研究,最終發現一種血液淨化裝置,其包含血液迴路,該血液迴路係使自檢體取出之血液通過脫血側迴路輸送至血漿分離器,且使通過血漿分離器之血液通過還血側迴路回輸至檢體,且上述血液淨化裝置設置有循環迴路,其係連接還血側迴路與脫血側迴路;及循環泵,其係使循環迴路內之血液於脫血側迴路內進行循環;且,於將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一部分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迴路之狀態下,可藉由使還血側迴路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分於脫血側迴路內進行循環,而一面使自檢體取出之血液流量成為低流量,一面有效地自血漿成分中去除病因物質,且縮短施行時間。
即,一個觀點之本發明係一種血液淨化裝置,該血液淨化裝置係包含:血液迴路,其係使自檢體取出之血液通過脫血側迴路輸送至血漿分離器,且使通過血漿分離器之血液通過還血側迴路回輸至檢體;血液泵,其係輸送血液迴路內之血液;循環迴路,其係連接還血側迴路與脫血側迴路;循環泵,其係使循環迴路內之血液於脫血側迴路內進行循環;血漿迴路,其係輸送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血漿泵,其係輸送血漿迴路內之血漿成分;及控制部,其係驅動血液泵及血漿泵,輸送血液迴路內之血液,且於將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一部分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迴路之狀態下,以驅動循環泵,使還血側迴路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分於循環迴路內進行循環並匯流至脫血側迴路之方式控制血液之流動。
根據本發明,可藉由使還血側迴路之血液之一部分於脫血側迴路內進行循環,而使通過血漿分離器之較多含有未處理血漿之血液於血漿分離器內循環地進行再次血漿分離,從而可增加處理血漿之比例。藉此,可獲得高於非循環時之去除效率,從而可顯著縮短施行時間。
亦可使本發明之血液淨化裝置之血漿迴路之特徵在於包含:採漿側迴路,其係將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及還漿側迴路,其係將由血漿成分分離器處理之血漿回輸至還血側迴路。
亦可使本發明之血液淨化裝置之血漿迴路之特徵在於包含:採漿側迴路,其係將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吸附器;及還漿側迴路,其係將由血漿成分吸附器處理之血漿回輸至還血側迴路。
亦可使本發明之血液淨化裝置之特徵在於更包含連接於還血側迴路之補液迴路,且使補液迴路連接於比還血側迴路與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亦可使本發明之血液淨化裝置之還漿側迴路之特徵在於,連接於比還血側迴路與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亦可使本發明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部之特徵在於包含:以使血漿迴路內流動之血漿成分之流量成為脫血側迴路內之血液流量與循環迴路內之循環流量之總和之40%以下、較佳為30%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循環泵、及血漿泵之驅動之機構。
亦可使控制部之特徵在於包含:以使血液流量成為10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之驅動之機構。
亦可使控制部之特徵在於包含:以使血液流量成為7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之驅動之機構。
亦可使控制部之特徵在於包含:以使血液流量成為5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之驅動之機構。
又,其他觀點之本發明係一種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該血液淨化裝置包含:血液迴路,其係使自檢體取出之血液通過脫血側迴路輸送至血漿分離器,且使通過血漿分離器之血液通過還血側迴路回輸至檢體;血液泵,其係輸送血液迴路內之血液;循環迴路,其係連接還血側迴路與脫血側迴路;循環泵,其係使循環迴路內之血液於脫血側迴路內進行循環;血漿迴路,其係輸送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及血漿泵,其係輸送血漿迴路內之血漿成分;且,上述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係驅動血液泵及血漿泵,輸送血液迴路內之血液,並於將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一部分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迴路之狀態下,以驅動循環泵,使還血側迴路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分於循環迴路內進行循環並匯流至脫血側迴路之方式,控制血液之流動。
根據本發明,可藉由使還血側迴路之血液之一部分於脫血側迴路內進行循環,而使通過血漿分離器之較多地含有未處理血漿之血液於血漿分離器內循環地進行再次血漿分離,從而可增加處理血漿之比例。藉此,可獲得高於非循環時之去除效率,從而可顯著縮短施行時間。
亦可為一種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該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係作為血漿迴路,包含採漿側迴路,其將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及還漿側迴路,其將由血漿成分分離器處理之血漿回輸至還血側迴路。
亦可為一種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該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係作為血漿迴路,包含採漿側迴路,其將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吸附器;及還漿側迴路,其將由血漿成分吸附器處理之血漿回輸至還血側迴路。
亦可為一種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該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係更包含連接於還血側迴路之補液迴路,且補液迴路連接於比還血側迴路與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亦可為一種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該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係作為還漿側迴路,連接於比還血側迴路與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亦可使上述各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之特徵在於,以使血漿迴路內流動之血漿成分之流量成為脫血側迴路內之血液流量與循環迴路內之循環流量之總和的40%以下,較佳為30%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循環泵、及血漿泵之驅動。
亦可特徵為以上述血液流量成為10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
亦可特徵為以上述血液流量成為7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
亦可特徵為以上述血液流量成為5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
又,可使本發明之控制方法之特徵在於:包含設定施行基準之步驟,且根據由血液泵之驅動量算出之脫血流量及由血漿泵之驅動量算出之血漿流量,算出維持與已設定之施行基準同等或者達到同等以上之病因物質去除率所需之循環流量,並基於算出之循環流量控制循環泵之驅動量。
該循環流量可為基於下式(1)算出者。
[數1]
[於式(1)中,Qb 係脫血流量(mL/min)、即自檢體取出之每一單位時間之血液量。Qf 係血漿流量(mL/min)、即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每一單位時間之血漿量。Qr 係循環流量(mL/min)、即自還血側迴路通過循環迴路循環於脫血側迴路之每一單位時間之血液量。k係採漿率(-)、即分離之血漿流量相對於輸送至血漿分離器之血液流量(脫血流量與循環流量之和)之比例。a係血漿分離器中之病因物質之透過比率(-)。b係病因物質之淨化比率(-)。z係血液中所占之血漿成分率(%)。A係達到施行基準所需之脫血流量之下限值(mL/min)。]
根據本發明,可藉由使還血側迴路之一部分血液於脫血側迴路內進行循環,而使通過血漿分離器之較多地含有未處理血漿之血液於血漿分離器內循環地進行再次血漿分離,從而可增加處理血漿之比例。藉此,可獲得高於非循環時之去除效率,從而可顯著縮短施行時間。其結果,例如,可以低侵襲之直接穿刺,在與高血液流量之導管留置法相同程度之時間內施行。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構成概略的說明圖。
(第1實施形態)
如圖1所示,血液淨化裝置1A係例如用於單純血漿置換療法(PE)。血液淨化裝置1A係包含:血液迴路20,其係使自檢體100取出之血液通過脫血側迴路2輸送至血漿分離器5,且使通過血漿分離器5之血液通過還血側迴路12回輸至檢體1A;血液泵3,其係輸送血液迴路20內之血液;循環迴路14,其係連接還血側迴路12與脫血側迴路2;循環泵15,其係使循環迴路14內之血液於脫血側迴路2內循環;血漿迴路6A,其係輸送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血漿泵7,其係輸送血漿迴路6A內之血漿成分;廢液迴路41,其係連接於血漿迴路6A;及廢液貯槽42,其係連接於廢液迴路41。再者,第1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A係使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通過血漿迴路6A、及廢液迴路41輸送至廢液貯槽42中被廢棄。
又,血液淨化裝置1A係包含:補液迴路10A,其係將補充用之液體輸送至還血側迴路12;補液泵9,其係輸送補液迴路10A內之液體;及補液袋8,其係連接於補液迴路10A之上游端,蓄積補充用之液體。關於還血側迴路12,為了便於說明本實施形態(以下各實施形態亦相同),而以連接於循環迴路14之接頭(連接部)13為基點,將上游側命名為還血側迴路上游側12a,將下游側命名為還血側迴路下游側12b。補液迴路10A係於還血側迴路上游側12a之任意位置藉由接頭等而連接。又,於還血側迴路12中設置有用以防止混入血液中之空氣或異物等流入至體內的腔室11A。腔室11A可設置於相較補液迴路10A與還血側迴路12之連接部更為下游側之任意位置。再者,關於補充用之液體,雖並無特別限制,但可使用例如所有的血液製劑,尤其,於如本實施形態之單純血漿置換療法中,較佳為使用新鮮凍結血漿。
又,血液淨化裝置1A係包含控制血液之流量或路徑之控制部16。控制部16係包含安裝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等之控制基板或記憶體、及進行各種控制信號之收發的通信模組等,且藉由控制基板按照特定程式進行動作處理,而實現各種功能(例如,流量控制功能)。控制部16係包含藉由有線、或無線而連接於血液泵3、循環泵15、血漿泵7、補液泵9、及未圖示之各種閥之血液泵驅動控制機構16a,且血液泵驅動控制機構16a藉由驅動控制血液泵3、循環泵15、血漿泵7、及補液泵9,而控制血液之流量或路徑。又,控制部16係包含受理由使用者進行之特定輸入操作的受理部16b。受理部16b係例如觸控面板等。
即,控制部16係驅動血液泵3及血漿泵7,輸送血液迴路20內之血液,且於將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一部分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迴路6A之狀態下,以驅動循環泵15,使還血側迴路12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分於循環迴路14內循環並匯流至脫血側迴路2之方式控制血液之流動。
其次,對血液淨化裝置1A之控制方法進行說明。於血液處理時,藉由控制部16而控制血液泵3,將血液迴路20內之血液以特定流量自脫血側迴路2經由血漿分離器5輸送至還血側迴路12。又,血漿泵7受到控制,將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之一部分輸送至血漿迴路6A。進而,循環泵15受到控制,使還血側迴路12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分於循環迴路14內循環後返回脫血側迴路2。
又,控制部16係以使輸送至血漿迴路6A之血漿成分之流量(血漿流量)成為血液泵3之驅動下之脫血側迴路2內之血液流量與循環泵15之驅動下之循環迴路14內之循環流量之總和的40%以下,較佳為30%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3、循環泵15、及血漿泵7之驅動。
又,控制部16亦可以使脫血側迴路2中流動之血液流量成為10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3。進而,更佳為,於利用針直接穿刺獲得之血液流量之觀點中,該血液流量為70 mL/min以下,較佳為50 mL/min以下。又,循環迴路14中流動之循環流量為0 mL/min以上且血液流量與循環流量之總和為血漿分離器5之最大流入量以下之情形自病因物質去除之效率方面而言,較為理想。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A、及血液淨化裝置1A之控制方法之效果進行說明。例如,不包含循環迴路14之血液淨化裝置中,血漿成分之去除效率較低,故為充分之去除而導致施行時間變長,相反地,為了可於短時間內施行,而必需使脫血側迴路之流量增多,因而,解決兩課題極其困難。尤其,於用於血漿置換療法之裝置之情形時,因未經血漿分離器分離而產生未處理之血漿,故而縮短施行時間極其困難。
然而,根據血液淨化裝置1A、及血液淨化裝置1A之控制方法,可藉由使還血側迴路12之血液之一部分於脫血側迴路2內循環,而使因未經血漿分離器5分離而較多地包含未處理之血漿之血液於血漿分離器5內循環地進行再分離,從而可降低未處理血漿之比例。藉此,可獲得高於非循環時之去除效率,且不會使脫血之流量過度地增加(低流量),可顯著縮短施行時間。其結果,可利用低侵襲之直接穿刺,以與高血液流量之導管留置法同等程度之時間施行。
又,補液迴路10A係相較還血側迴路12與循環迴路14之連接部13連接於上游側,故而,可防止循環迴路14中流動之血球成分之濃度(血容比)變得過高,其結果,可有效地防止伴隨循環血液濃縮造成過濾不良,從而可持續地實施穩定之處理。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2,對第2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進行說明。再者,第2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B包含與第1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A相同之要素或構造,故而,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且對實質上相同之要素或構造標註相同之符號,且省略詳細之說明。
如圖2所示,血液淨化裝置1B係用於雙重過濾血漿置換療法(DFPP)。血液淨化裝置1B係包含具有脫血側迴路2及還血側迴路12之血液迴路20、血漿分離器5、血液泵3、循環迴路14、及循環泵15。
進而,血液淨化裝置1B係包含輸送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之血漿迴路6B。血漿迴路6B係包含:採漿側迴路22,其係將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21;血漿泵23,其係將採漿側迴路22內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21;及還漿側迴路24,其係將由血漿成分分離器21處理之血漿成分輸送至還血側迴路12。
進而,血液淨化裝置1B係包含廢液迴路61,其係輸送通過血漿成分分離器21之血漿成分;廢液泵62,其係輸送廢液迴路61內之血漿成分;及廢液貯槽63,其係蓄積由廢液泵62輸送之血漿成分;且,通過血漿成分分離器21之血漿成分係作為廢液蓄積於廢液貯槽63內被廢棄。
即,血液淨化裝置1B係包含採漿側迴路22,其係將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21;還漿側迴路24,其係將由血漿成分分離器21處理之血漿回輸至還血側迴路12;廢液迴路(血漿廢液迴路)61,其係將未經血漿成分分離器21處理而通過之一部分之血漿廢棄;及廢液泵(血漿廢液泵)62,其係輸送血漿廢液迴路51內之血漿;且,血液淨化裝置1B利用該等全部要素進行控制。再者,實質上亦可不使廢液泵(血漿廢液泵)62驅動而於阻斷廢液迴路(血漿廢液迴路)61之狀態下進行控制,於進行此種控制之情形時,稱為所謂的端點過濾。
進而,血液淨化裝置1B係包含補液迴路10B,其係將補充用之液體輸送至還血側迴路12;補液袋51,其係蓄積補充用之液體,及補液泵52,其係輸送補液迴路10B內之液體;且,補液迴路10B係經由還漿側迴路24連接於還血側迴路12。再者,關於補充用之液體,雖無特別限制,但可使用例如所有之血液製劑整體,尤其,於本實施形態之雙重過濾血漿置換療法中,較佳為使用白蛋白製劑。
連接有補液迴路10B之還漿側迴路24係於還血側迴路上游側12a之任意位置藉由接頭等而連接。又,於還血側迴路12中設置有用以防止混入至血液中之空氣或異物等流入至體內的腔室11B。腔室11B可設置於相較還漿側迴路24與還血側迴路12之連接部為下游側之任意位置。
又,血液淨化裝置1B之控制部16係藉由有線、或無線而連接於血液泵3、循環泵15、血漿泵23、補液泵52、廢液泵62、及未圖示之各種閥,且藉由驅動控制血液泵3、循環泵15、及血漿泵23而控制血液之流量或路徑。
即,控制部16係驅動血液泵3及血漿泵23,輸送血液迴路20內之血液,且於將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一部分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迴路6B之狀態下,以驅動循環泵15,使還血側迴路12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分於循環迴路14內循環並匯流至脫血側迴路2之方式,控制血液之流動。
其次,對血液淨化裝置1B之控制方法進行說明。於血液處理時,由控制部16控制血液泵3,使血液迴路20內之血液以特定流量自脫血側迴路2經由血漿分離器5輸送至還血側迴路12。進而,循環泵15受到控制,使還血側迴路12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分於循環迴路14內循環後返回脫血側迴路2。又,血漿泵23受到控制,使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一部分之血漿成分通過採漿側迴路22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21。由血漿成分分離器21處理之血漿成分係通過還漿側迴路24輸送至還血側迴路12。
又,控制部16係以使輸送至血漿迴路6B之血漿成分之流量(血漿流量)成為血液泵3之驅動下之脫血側迴路2內之血液流量與循環泵15之驅動下之循環迴路14內之循環流量之總和的40%以下,較佳為30%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3、循環泵15、及血漿泵23之驅動。
又,控制部16亦可以脫血側迴路2中流動之血液流量成為10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3。進而,更佳為,於由針直接穿刺所獲得之血液流量之觀點中,該血液流量為70 mL/min以下,較佳為50 mL/min以下。又,循環迴路14中流動之循環流量為0 mL/min以上且血液流量與循環流量之總和為血漿分離器5之最大流入量以下之情形自病因物質去除之效率方面而言,較為理想。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B、及血液淨化裝置1B之控制方法,與血液淨化裝置1A、及血液淨化裝置1A之控制方法同樣地,可獲得高於非循環時之去除效率,且可顯著縮短施行時間。其結果,可利用低侵襲之直接穿刺,於與高血液流量之導管留置法為同等程度之時間內施行。
又,於利用血漿分離器5自血液中分離之血漿成分中,包含白蛋白等有用物質。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B,可藉由血漿成分分離器21而選擇性地分離該等有用物質,而且可使分離之有用物質通過還漿側迴路24返回還血側迴路12。
又,由於還漿側迴路24係連接於還血側迴路上游側12a而非連接於還血側迴路12之還血側迴路下游側12b,故而,可防止循環迴路14中流動之血球成分之濃度(血容比)變得過高,其結果,可有效地防止伴隨循環血液之濃縮造成血漿分離器5內之血漿分離不良,從而持續地實施穩定之血漿分離。
同樣地,由於補液迴路10B係經由還漿側迴路24相較還血側迴路12與循環迴路14之連接部13連接於上游側,故而,可防止循環迴路14中流動之血球成分之濃度(血容比)變得過高,其結果,可有效地防止伴隨循環血液之濃縮造成血漿分離器5內之血漿分離不良,從而持續地實施穩定之血漿分離。再者,本實施形態係使補液迴路10B經由還漿側迴路24連接於還血側迴路12,但亦可為不經由還漿側迴路24而直接地連接於還血側迴路12之態樣。
作為血液淨化裝置1B之其他控制方法,亦可停止廢液泵62,而適當阻斷廢液泵62之上游側線。於該情形時,藉由血漿泵23而通過採漿側迴路22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21之血漿成分係實質上全部由中空纖維膜進行處理後回收至還漿側迴路24。即,該控制方法係血液淨化裝置1B之控制方法,該血液淨化裝置1B包含採漿側迴路22,其係將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21;及還漿側迴路24,其係將由血漿成分分離器21處理之血漿回輸至還血側迴路12;且,實質上將廢液迴路51阻斷。
又,血液淨化裝置1B亦可將廢液迴路61連接於採漿側迴路22而構成循環迴路(以下,血漿循環迴路)64(參照圖2之雙點鏈線)。可藉由不使通過血漿成分分離器21內之中空纖維膜內在空間輸送至廢液迴路61之血漿成分成為廢液且再次輸送至採漿側迴路22,而實現高效率之血漿淨化。再者,較佳為,將廢液迴路61之連接部位設為採漿側迴路22中血漿泵23之下游側。該控制方法亦可為如下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該血液淨化裝置包含:採漿側迴路22,其係將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21;還漿側迴路24,其係將由血漿成分分離器21處理之血漿回輸至還血側迴路12;血漿循環迴路64,其係使未經血漿成分分離器21處理而通過之一部分之血漿於採漿側迴路22內進行循環;及血漿循環泵65,其係輸送血漿循環迴路內之血漿。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3,對第3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進行說明。再者,第3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C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A或第2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B相同之要素或構造,因此,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對於實質上相同之要素或構造,標註相同之符號且省略詳細之說明。
如圖3所示,血液淨化裝置1C係用於血漿吸附療法(PA)。血液淨化裝置1C係包含具有脫血側迴路2及還血側迴路12之血液迴路20、血漿分離器5、血液泵3、循環迴路14、及循環泵15。
進而,血液淨化裝置1C係包含輸送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的血漿迴路6C。血漿迴路6C係包含採漿側迴路32,其係將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吸附器31;血漿泵33,其係將採漿側迴路32內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吸附器31;及還漿側迴路34,其係將由血漿成分吸附器31處理後之血漿成分輸送至還血側迴路12。
於還血側迴路12之還血側迴路上游側12a中,設置有接收由血漿成分吸附器31處理之血漿成分的腔室11C,且還漿側迴路34係連接於腔室11C。腔室11C可設置於相較還漿側迴路34與還血側迴路12之連接部為下游側之任意位置。
又,血液淨化裝置1C之控制部16係藉由有線、或無線而連接於血液泵3、循環泵15、血漿泵33、及未圖示之各種閥,且藉由驅動控制血液泵3、循環泵15、血漿泵33或開關控制各種閥,而控制血液之流量或路徑。
即,控制部16係驅動血液泵3及血漿泵33,輸送血液迴路20內之血液,且於將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一部分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迴路6C之狀態下,以驅動循環泵15,使還血側迴路12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分於循環迴路14內循環並匯流至脫血側迴路2之方式,控制血液之流動。
其次,對血液淨化裝置1C之控制方法進行說明。於血液處理時,藉由控制部16而控制血液泵3,使血液迴路20內之血液以特定流量自脫血側迴路2經由血漿分離器5輸送至還血側迴路12。進而,循環泵15受到控制,使還血側迴路12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於循環迴路14內循環後返回脫血側迴路2。又,血漿泵33受到控制,使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一部分之血漿成分通過採漿側迴路32輸送至血漿成分吸附器31。由血漿成分吸附器31處理之血漿成分係通過還漿側迴路34輸送至還血側迴路12。
又,控制部16係以使輸送至血漿迴路6C之血漿成分之流量(血漿流量)成為血液泵3之驅動下之脫血側迴路2內之血液流量與循環泵15之驅動下之循環迴路14內之循環流量之總和的40%以下,較佳為30%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3、循環泵15、及血漿泵33之驅動。
又,控制部16亦可以使脫血側迴路2中流動之血液流量成為10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血液泵3。進而,更佳為,於由針直接穿刺所獲得之血液流量之觀點中,該血液流量為70 mL/min以下,較佳為50 mL/min以下。又,循環迴路14中流動之循環流量為0 mL/min以上,且血液流量與循環流量之總和為血漿分離器5之最大流入量以下之情形自病因物質去除之效率方面而言,較為理想。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C、及血液淨化裝置1C之控制方法,可與血液淨化裝置1A、1B及血液淨化裝置1A、1B之控制方法同樣地,獲得高於非循環時之去除效率,且可顯著縮短施行時間。其結果,可利用低侵襲之直接穿刺,於與高血液流量之導管留置法為同等程度之時間內施行。
以上,一面參照圖1、圖2及圖3,一面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種實施形態。若為本領域從業人員,則自當明確可於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之思想範疇內,可設想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且知悉該等亦勿庸置疑屬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第4實施形態)
其次,作為第4實施形態,對使用上述血液淨化裝置1A~1C進行之進一步之控制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對該其他控制方法之意義進行說明。
於使用上述血液淨化裝置1A~1C進行靜脈穿刺之情形時,存在若提昇脫血側迴路2中流動之血液流量(脫血流量),則因根據患者之血流狀態無法獲得設定之流量,而儘可能將脫血流量控制為較低之情況。又,存在若提昇輸送至血漿迴路6A~6C之血漿成分之流量(血漿流量),則因通過血漿分離器5之血液中之血球成分引起溶血,而儘可能將血漿流量控制為較低之情況。另一方面,於將脫血流量及血漿流量控制為較低之情形時,將導致每一單位時間之病因物質去除率下降。因此,為了達成相對某種施行基準為同等或者同等以上之病因物質去除率,而必需將循環迴路14之循環流量控制為較高。
然而因循環流量之最佳控制範圍係根據脫血流量及血漿流量各自之下降量而變化,因此,於分別單獨控制脫血流量、血漿流量及循環流量之3個流量之情形時,將無法根據脫血流量及血漿流量之下降量適當地控制循環流量,最終,存在招致施行時間延長等之可能性。
對於以上新穎之設想,本發明者經過進一步反覆銳意研究,從而研製出如下之控制方法作為控制系統,即,算出於將脫血流量及血漿流量控制為較低之狀態下,達成與預先設定之施行基準為同等或者同等以上之病因物質去除率所需之循環流量。以下,以利用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B之態樣為例,對該控制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血液淨化裝置1B係包含血液迴路20,其係使自檢體取出之血液通過脫血側迴路2輸送至血漿分離器5,並使通過血漿分離器5之血液通過還血側迴路12回輸至檢體;血液泵3,其係輸送血液迴路20內之血液;循環迴路14,其係連接還血側迴路12與脫血側迴路2;循環泵15,其係使循環迴路14內之血液於脫血側迴路2內進行循環;血漿迴路6B,其係輸送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及血漿泵23,其係輸送血漿迴路6C內之血漿成分。
又,血液淨化裝置1B係包含控制血液之流量或路徑之控制部16。控制部16係包含安裝有CPU、RAM、ROM等之控制基板或記憶體、及進行各種控制信號之收發的通信模組等,且藉由控制基板按照特定程式進行動作處理,而實現各種功能(例如,流量控制功能)。再者,控制部16包含血液泵驅動控制機構16a,且血液泵驅動控制機構16a藉由驅動控制血液泵3、循環泵15、血漿泵23、補液泵52、及廢液泵62,而控制血液之流量或路徑。又,控制部16係包含受理由使用者進行之特定輸入操作的受理部16b。
本實施形態之控制方法係包含基準設定步驟,其係設定施行基準;驅動控制步驟,其係根據由血液泵3之驅動量算出之脫血流量及由血漿泵23之驅動量算出之血漿流量,算出維持與基準設定步驟中設定之施行基準為同等或者同等以上之病因物質去除率所需之循環流量,並基於該算出之循環流量,控制循環泵15之驅動量。再者,施行基準之設定係利用控制部16之受理部16b而進行。
此處,循環流量係基於下式(1)算出。
[數2]
[於式(1)中,Qb 係脫血流量(mL/min)、即自檢體取出之每一單位時間之血液量;Qf 係血漿流量(mL/min)、即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每一單位時間之血漿量;Qr 係循環流量(mL/min)、即自還血側迴路通過循環迴路循環至脫血側迴路之每一單位時間之血液量;k係採漿率(-)、即分離之血漿流量對於輸送至血漿分離器之血液流量(脫血流量與循環流量之和)之比例;a係血漿分離器中之病因物質之透過比率(-);b係血漿成分分離器中之病因物質之淨化比率(-);z係血液中所占之血漿成分率(%);A係達到施行基準所需之脫血流量之下限值(mL/min)]
此處,對上述式(1)追加補充說明。作為血漿分離器5中之病因物質之透過比率之「a」係由下式(2)表示。
[數3]
a =C f /C in  ...(2)
其中,於式(2)中,「Cin 」係輸送至血漿分離器5之血液中之血漿成分中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Cf 」係表示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中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例如,於利用血漿分離器5分離血漿成分時,於病因物質濃度未產生變化之情形時,a=1。另一方面,於分離之血漿成分中完全不含病因物質之情形時,a=0。
作為病因物質之淨化比率之「b」係由下式(3)表示。
[數4]
b =C p /C f  ...(3)
其中,於式(3)中,「Cf 」係表示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成分中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又,「Cp 」係由血漿成分分離器21處理之血漿中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例如,於將由血漿分離器5分離之血漿向血漿成分分離器21輸送進行處理時,當處理之血漿中完全不含病因物質之情形時,b=0。另一方面,於病因物質未於血漿成分分離器21中完全去除,經處理之血漿中之病因物質濃度未產生變化之情形時,b=1。
再者,本實施形態係以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B為例進行說明,因此,將「Cp 」作為由血漿成分分離器21處理之血漿中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進行說明。然而,於使用第1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A,執行同樣之控制方法、即包含設定施行基準之基準設定步驟、及基於算出之循環流量控制循環泵15之驅動量之驅動控制步驟的控制方法之情形時,「Cp 」係補液中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又,於使用第3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C,執行同樣之控制方法、即包含設定施行基準之基準設定步驟、及基於算出之循環流量控制循環泵15之驅動量之驅動控制步驟的控制方法之情形時,「Cp 」係由血漿成分吸附器31處理之血漿中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
作為血液中所占之血漿成分率(%)之「z」係由下式(4)表示。
[數5]
血液係包含含有紅血球或白血球等之血球成分、及含有水、電解質及蛋白質等之血漿成分。通常,將血液中所占之血球成分之比例稱為血容比(Hct)(%),此處,反過來將血液中所占之血漿成分之比例標記為血漿成分率z。
對達到施行基準所需之脫血流量之下限值「A」進行說明。
作為施行基準之一例,對將某種施行條件設定為比較對象之情形進行說明。於設定獲得與某種施行條件(基準脫血流量Qb c 、基準循環流量Qr c 、基準採漿率kc 、基準血漿流量Qf c 、基準施行時間tc )為同等或同等以上之病因物質去除率作為施行基準之情形時,為達成該施行基準,脫血流量Qb 必需大於由下式(5)算出之A。此處算出之A作為施行基準為「設定某種施行條件之情形時」必需之脫血流量之下限值。
[數6]
作為示例,以下,考慮對Hct 40之患者,使用某種病因物質之透過比率、及淨化比率分別為a=1、b=0之血漿分離器5及血漿成分分離器21進行雙重過濾血漿置換治療之情形。於設定為「不延長施行時間,獲得與某種施行條件(基準脫血流量Qb c =100(mL/min)、基準循環流量Qr c =0(mL/min)、基準採漿率kc =0.3、基準血漿流量Qf c =30(mL/min)、tc =100(min))為同等或者同等以上之病因物質去除率」作為施行基準之情形時,A值係如下式(6)般導出。即,此時之脫血流量必需為Qb >A=50(mL/min)。
[數7]
對設定患者血流量(mL)、施行時間(min)、病原因物質去除率(%)作為其他施行基準之情形進行說明。此處,患者血流量係患者體內所占之血液之總量,且由「P」來表示。又,施行時間由「t」表示,病因物質去除率由「d」表示。再者,病因物質去除率係可藉由施行特定時間而自患者體內去除之病因物質之比例,且由下式(7)求得。其中,Cbefore 係施行前之患者血漿成分中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Cafter 係施行後之患者血漿成分中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
[數8]
作為施行基準,於將「對於某患者之患者血流量P(mL)可以施行時間tc (min)將病因物質去除dc (%)」設定為施行基準之情形時,達成該施行基準所需之脫血流量Qb 必需大於由下式(8)算出之A。此處算出之A係「設定患者血流量(mL)、施行時間(min)、病原因物質去除率(%)之情形時」作為施行基準所需之脫血流量之下限值。
作為示例,考慮意圖對於血液量5000mL之患者,施行100min使病因物質濃度減少至50%之情形。為了不延長施行時間而達到上述基準,脫血流量Qb 必需大於由下式(9)算出之A。即,此時之脫血流量必需為Qb >A=34.7(mL/min)。
其次,參照推導式1,對成為算出循環流量時之基準之上述式(1)進行說明。首先,表示導出過程中使用之式(10)、式(11)、式(12)。
於將自患者中以脫血流量Qb (mL/min)取出之血液中之血漿成分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設為Cin (g/dL),將回輸至檢體之血液中之血漿成分所占之病因物質濃度設為Cout (g/dL)之情形時,自患者取出且回輸之過程中之病因物質濃度之變化比率R(-)係由下式(10)表示。
[數11]
再者,式(10)中之「r」係由下式(11)表示。
又,於室體模型(compartment model)中,將具有上述去除性能之血液淨化療法持續時間t(min)之情形時,病因物質去除率d(%)可由下式(12)表示。
可藉由使用上式(10)、(11)、(12)而導出上述不等式(1)。
以下,以設定兩個施行基準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最初之例係設定「獲得與某種施行條件(基準脫血流量Qb c 、基準循環流量Qr c 、基準採漿率kc 、基準血漿流量Qf c 、基準施行時間tc 、病因物質去除率dc )為同等、或者同等以上之病因物質去除率」作為施行基準之情形。於該情形時,達成該施行基準所需之施行條件(脫血流量Qb 、循環流量Qr 、採漿率r、血漿流量Qf 、施行時間t、病因物質去除率 d)可由推導式1所示之式導出。
又,於設定「對於某患者之患者血流量P(mL)以施行時間tc (min)使病因物質去除率達到dc (%)」作為其他施行基準之情形時,達成該施行基準所需之施行條件(脫血流量Qb 、循環流量Qr 、採漿率k、血漿流量Qf 、施行時間t、病因物質去除率d)可由推導式2所示之式導出。
可藉由將上述各施行基準輸入至控制部16,而進行基準設定步驟。進而,基於上述推導式1或推導式2所示之式,算出維持與經設定之施行基準為同等或者同等以上之病因物質去除率所需之循環流量,並基於該算出之循環流量Qr 進行控制循環泵15之驅動量之驅動控制步驟。其結果,即便於將脫血流量及血漿流量控制為較低之情形時,亦可抑制每一單位時間之病因物質去除率之低下,從而可達成相對於某種施行基準為同等或者同等以上之病因物質去除率。
[實施例]
首先,表示關於第2實施形態之實施例(實施例1、2、3、4)及比較例(比較例1、2、3)。
(實施例1)
以下,一面參照圖4一面表示實施例。其中,本發明並非由實施例限定。圖4係表示實施例之血液淨化裝置1M之概略的圖,且對於與上述各實施形態實質上相同之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
(1)血漿分離器之製作
作為血漿分離器5係於內徑330μm、膜厚50μm、孔徑300nm之聚乙烯製中空纖維膜中,使用被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之中空纖維膜作為親水性材料,使該中空纖維膜分別成束,並利用聚氨酯系接著劑將束之兩端固定於聚碳酸酯製容器,製成模組。將生理鹽水填充至該模組後,進行γ線滅菌,製成血漿分離器5。每一模組之有效膜面積為 0.8m2
(2)血漿成分分離器之製作
作為血漿成分分離器21係使用內徑175μm、膜厚40μm、孔徑35nm之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製中空纖維膜,且使該中空纖維膜分別成束,並利用聚氨酯系接著劑將束之兩端固定於聚碳酸酯製容器,製成模組。利用注射用水填充該模組後,利用γ線進行滅菌,製成血漿成分分離器21。每一模組之有效膜面積為2m2
(3)血液淨化裝置之製作
作為血液淨化裝置1M係藉由氯乙烯製管而將血漿分離機構5與血漿成分分離機構16連接,將具有滾軸之收縮部分之氯乙烯製管作為脫血側迴路2、循環迴路14、及採漿側迴路22如圖4所示進行連接。將滾軸泵連接於脫血側迴路2之收縮部分,製成血液泵3,將滾軸泵連接於採漿側迴路22之收縮部分,製成血漿泵7,將滾軸泵連接於循環迴路14之收縮部分,製成循環泵15。
(4)LDL膽固醇去除性能之評價
調整新鮮牛血5L(T.P.6.0±0.5g/dL、Hct 32±2%)。藉由血液淨化裝置1M將於血池(pool)101中加溫至37℃之上述新鮮牛血以血液流量50mL/min、循環流量50mL/min、血漿流量30mL/min(採漿率0.3(-))進行處理。再者,無需驅動補液泵及廢液泵,而使血漿成分分離器21中之處理為全過濾。於任意時間對血池101中之血液及還血側迴路12之出口之血液進行取樣,以3500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 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
LDL膽固醇之透過率係藉由下式(13)而算出。
又,將血池中之LDL膽固醇濃度到達初始濃度之一半為止所需之時間設為施行時間。
結果,1h中之LDL膽固醇透過率為0.54(-),施行時間為137min。顯示出對LDL膽固醇較高之去除性。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製作與實施例1相同之血液淨化裝置1M。使用該血液淨化裝置1M,以血液流量70mL/min、循環流量70mL/min、血漿流量42mL/min(採漿率0.3(-))對加溫至37℃之上述新鮮牛血進行處理。於任意時間對血池101中之血液及還血側迴路12之出口之血液進行取樣,以3500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結果,1hr之LDL膽固醇透過率為0.56(-),且施行時間為112min。顯示出對LDL膽固醇較高之去除性。
(實施例3)
如圖4所示,製作與實施例1相同之血液淨化裝置1M。使用該血液淨化裝置1M,以血液流量100mL/min、循環流量100mL/min、血漿流量60mL/min(採漿率0.3(-))對加溫至37℃之上述新鮮牛血進行處理。於任意時間對血池101中之血液及還血側迴路出口之血液進行取樣,以3500 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並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結果,1hr中之LDL膽固醇透過率為0.59(-),施行時間為63min。顯示出對LDL膽固醇較高之去除性。
(實施例4)
如圖4所示,製作與實施例1相同之血液淨化裝置1M。使用該血液淨化裝置1M,以血液流量50mL/min、循環流量100mL/min、血漿流量45mL/min(採漿率0.3(-))對加溫至37℃之上述新鮮牛血進行處理。於任意時間對血池101中之血液及還血側迴路12之出口之血液進行取樣,以3500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並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結果,1hr中之LDL膽固醇透過率為0.40(-),且施行時間為109min。顯示出對LDL膽固醇較高之去除性。與相同之血液流量之實施例1進行比較,LDL膽固醇透過率較低為0.14,施行時間縮短28min。可藉由提昇循環流量,而進一步減少透過率且縮短施行時間。
(比較例1)
除循環迴路14以外,製作與實施例1相同之血液淨化裝置。使用該血液淨化裝置,以血液流量50mL/min、血漿流量15mL/min(採漿率0.3(-))對加溫至37℃之上述新鮮牛血進行處理。於任意時間對血池中之血液及還血側迴路出口之血液進行取樣,以3500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並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結果,1h中之LDL膽固醇透過率為0.67(-),施行時間為211min。與相同之血液流量之實施例1進行比較,LDL膽固醇之透過率較高為0.13, 施行時間延長74min。
(比較例2)
除循環迴路14以外,製作與實施例1相同之血液淨化裝置。使用該血液淨化裝置,以血液流量70mL/min、血漿流量21mL/min(採漿率0.3(-)),對加溫至37℃之上述新鮮牛血進行處理。於任意時間對血池中之血液及還血側迴路出口之血液進行取樣,以3500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並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結果,1h中之LDL膽固醇透過率為0.70(-),施行時間為148min。與相同之血液流量之實施例2進行比較,LDL膽固醇之透過性較高為0.14,施行時間延長36min。
(比較例3)
除循環迴路14以外,製作與實施例1相同之血液淨化裝置。使用該血液淨化裝置,以血液流量100mL/min、血漿流量30mL/min(採漿率0.3(-)),對加溫至37℃之上述新鮮牛血進行處理。於任意時間對血池中之血液及還血側迴路出口之血液進行取樣,且以3500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並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結果,1h中之LDL膽固醇透過率為0.73(-),且施行時間為100min。與相同之血液流量之實施例3進行比較,LDL膽固醇之透過性較高為0.14,且施行時間延長37min。
將以上結果示於表1。例如,可藉由將比較例1與實施例1及實施例4進行比較,而確認即便於相同之血液流量條件下,可藉由使血液循環,進而藉由提昇循環流量,而降低 LDL-膽固醇透過率,且縮短施行時間。
其次,表示關於第4實施形態之實施例(實施例5、6)及比較例(比較例4、5)。對於包含基準設定步驟、及驅動控制步驟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血液淨化裝置1M進行驗證。
(實施例5)
(1)血漿分離器之製作、(2)血漿成分分離器之製作、(3)血液淨化裝置之製作,因與實施例1中之說明相同,故而省略。
(4)檢體之調整
調整新鮮牛血5L(T.P.6.0±0.5g/dL、Hct 32±2%)。
(5)施行基準及施行條件之設定
此處,將病因物質設定為LDL膽固醇(a=1,b=0.15(1h實驗值))。設定「對於上述檢體(血液量5000mL)以施行時 間120min將病因物質去除50%」作為施行基準。為滿足該施行基準,血液流量Qb 必需為由下式(14)算出之常數A以上。因此,必需為Qb >28.9(mL/min)。
此處,若設定脫血流量Qb =50、採漿率k=0.3,則循環流量Qr 之條件利用上述式(1),以如下式(15)之方式算出。因此,於脫血流量Qb =50、循環流量Qr >64.1、採漿率k=0.3時,可滿足施行基準。
(6)LDL膽固醇去除性能之評價
使於血池101中加溫至37℃之上述新鮮牛血藉由血液淨化裝置1M,以血液流量Qb =50mL/min、循環流量Qr =100mL/min、採漿率k=0.3進行處理。再者,無需驅動補液泵及廢液泵,而使血漿成分分離器21中之處理為全過濾。於任意時間對血池101中之血液進行取樣,且以3500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將血池中之LDL膽固醇濃度到達初始濃度之一半為止所需之時間設為施行時間。
作為結果,施行時間為100min。實施例5中設定之循環 流量Qr 滿足由式(1)求得之條件(循環流量Qr >64.1),於該情形時,可確認能夠確實地達成施行基準(於120min以內,可將血池中之LDL膽固醇濃度降低至初始濃度之一半)。
如圖4所示,製作與實施例5相同之血液淨化裝置1M。使用該血液淨化裝置1M,以血液流量Qb =50mL/min、循環流量Qr =75mL/min、採漿率k=0.3進行處理。再者,無需驅動補液泵及廢液泵,而使血漿成分分離器21中之處理為全過濾。於任意時間對血池101中之血液進行取樣,且以3500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作為結果,施行時間為109min。實施例6中設定之循環流量Qr 滿足由式(1)求得之條件(循環流量Qr >64.1),於該情形時,可確認到能夠確實地達成施行基準(於120min以內,可將血池中之LDL膽固醇濃度降低至初始濃度之一半)。
(比較例4)
如圖4所示,製作與實施例5相同之血液淨化裝置1M。使用該血液淨化裝置1M,以血液流量Qb =50mL/min、循環流量Qr =50mL/min、採漿率k=0.3進行處理。再者,無需驅動補液泵及廢液泵,而使血漿成分分離器21中之處理為全過濾。於任意時間對血池101中之血液進行取樣,且以3500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作為結果,施行時間為131min。比較例4中設定之循環流量Qr 不滿足由式(1)求得之條件(循環流量Qr >64.1),於該情形時,可確認無法確實地達成施行基準 (於120min以內可將血池中之LDL膽固醇濃度降低至初始濃度之一半)。
(比較例5)
如圖4所示,製作與實施例5相同之血液淨化裝置1M。使用該血液淨化裝置1M,以血液流量Qb =50mL/min、循環流量Qr =0mL/min、採漿率k=0.3進行處理。再者,無需驅動補液泵及廢液泵,而使血漿成分分離器21中之處理為全過濾。於任意時間對血池101中之血液進行取樣,且以3500rpm進行10min離心分離,測定上清液中之LDL膽固醇濃度。作為結果,施行時間為215min。比較例5中設定之循環流量Qr 不滿足由式(1)求得之條件(循環流量Qr >64.1),於該情形時,可確認無法確實地達成施行基準(於120min以內,可將血池中之LDL膽固醇濃度降低至初始濃度之一半)。
將以上結果示於表2。例如,可藉由比較實施例5與比較例5,而確認於滿足由式(1)求得之施行條件之情形時,可確實地達成預先設定之施行基準。
如此般,本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1M之控制方法可利用結合患者之狀態而設定之不同之脫血流量Qb 、循環流量Qr 、血漿流量Qf ,實現與作為目標之施行基準同等之治療效果。
因此,無論於例如因高齡患者而無法充分確保脫血流量之情形時,抑或是於例如因溶血風險較高之患者而無法充分確保血漿流量之情形時,均可藉由利用達成與作為目標之施行基準同等之治療效果之脫血流量Qb 、循環流量Qr 及血漿流量Qf 對泵控制,而提供穩定之治療效果。又,施行時間係患者繼續社會生活方面極其重要之要素,於無法充分地確保脫血流量Qb 之狀態下,適當地控制脫血流量Qb 、循環流量Qr 及血漿流量Qf 而獲得與作為目標之施行基準同等之治療效果之控制方法係對患者提供較高之QOL。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之血液淨化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可獲得較高之病因物質去除效率。因此,例如可利用低侵襲之直接穿 刺於與高血液流量之導管留置法為同等程度之時間內施行。又,對於已留置有導管之患者,可縮短施行時間,或提昇治療效果。
1A、1B、1C、1M‧‧‧血液淨化裝置
2‧‧‧脫血側迴路
3‧‧‧血液泵
5‧‧‧血漿分離器
6A、6B、6C‧‧‧血漿迴路
10A、10B‧‧‧補液迴路
11A、11B、11C‧‧‧腔室
12‧‧‧還血側迴路
12a‧‧‧還血側迴路上游側
12b‧‧‧還血側迴路下游側
13‧‧‧接頭(連接部)
14‧‧‧循環迴路
15‧‧‧循環泵
16‧‧‧控制部
16a‧‧‧血液泵驅動控制機構
16b‧‧‧受理部
20‧‧‧血液迴路
21‧‧‧血漿成分分離器
22、32‧‧‧採漿側迴路
23、33‧‧‧血漿泵
24、34‧‧‧還漿側迴路
31‧‧‧血漿成分吸附器
41、61‧‧‧廢液迴路
42、63‧‧‧廢液貯槽
51‧‧‧補液袋
52‧‧‧補液泵
62‧‧‧廢液泵
64‧‧‧血漿循環迴路
65‧‧‧血漿循環泵
100‧‧‧檢體
101‧‧‧血池
圖1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概略之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概略之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概略之圖。
圖4係表示實施例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概略之圖。
1A...血液淨化裝置
2...脫血側迴路
3...血液泵
5...血漿分離器
6A...血漿迴路
7...血漿泵
8...補液袋
9...補液泵
10A...補液迴路
11A...腔室
12...還血側迴路
12a...還血側迴路上游側
12b...還血側迴路下游側
13...接頭(連接部)
14...循環迴路
15...循環泵
16...控制部
16a...血液泵驅動控制機構
16b...受理部
20...血液迴路
41...廢液迴路
42...廢液貯槽
100...檢體

Claims (24)

  1. 一種血液淨化裝置,其係包含:血液迴路,其係使自檢體取出之血液通過脫血側迴路輸送至血漿分離器,且使通過上述血漿分離器之血液通過還血側迴路回輸至上述檢體;血液泵,其係輸送上述血液迴路內之血液;循環迴路,其係連接上述還血側迴路與上述脫血側迴路;循環泵,其係使上述循環迴路內之血液於上述脫血側迴路內進行循環;血漿迴路,其係輸送由上述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血漿泵,其係輸送上述血漿迴路內之血漿成分;及控制部,其係驅動上述血液泵及上述血漿泵,輸送上述血液迴路內之血液,且於將由上述血漿分離器分離之一部分血漿成分輸送至上述血漿迴路之狀態下,以驅動上述循環泵,使上述還血側迴路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分於上述循環迴路內進行循環並匯流至上述脫血側迴路之方式,控制血液之流動。
  2. 如請求項1之血液淨化裝置,其中上述血漿迴路係包含採漿側迴路,其係將由上述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及還漿側迴路,其係將由上述血漿成分分離器處理之血漿回輸至上述還血側迴路。
  3. 如請求項1之血液淨化裝置,其中上述血漿迴路係包含採漿側迴路,其將由上述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吸附器;及還漿側迴路,其將由上述血漿成分吸附器處理之血漿回輸至上述還血側迴路。
  4. 如請求項1之血液淨化裝置,其更包含連接於上述還血側迴路之補液迴路,且上述補液迴路係連接於比上述還血側迴路與上述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5. 如請求項2之血液淨化裝置,其更包含連接於上述還血側迴路之補液迴路,且上述補液迴路係連接於比上述還血側迴路與上述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6. 如請求項2之血液淨化裝置,其中上述還漿側迴路係連接於比上述還血側迴路與上述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7. 如請求項3之血液淨化裝置,其中上述還漿側迴路係連接於比上述還血側迴路與上述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血液淨化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係包含以上述血漿迴路內流動之血漿成分之流量成為上述脫血側迴路內之血液流量與上述循環迴路內之循環流量之總和的40%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血液泵、上述循環泵、及上述血漿泵之驅動的機構。
  9. 如請求項8之血液淨化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係包含以上述血液流量成為10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血液泵之驅動的機構。
  10. 如請求項8之血液淨化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係包含以上述血液流量成為7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血液泵之驅動的機構。
  11. 如請求項8之血液淨化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係包含以上述血液流量成為5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血液泵之驅動的機構。
  12. 一種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係包含下述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血液迴路,其係使自檢體取出之血液通過脫血側迴路輸送至血漿分離器,且使通過上述血漿分離器之血液通過還血側迴路回輸至上述檢體;血液泵,其係輸送上述血液迴路內之血液;循環迴路,其係連接上述還血側迴路與上述脫血側迴路;循環泵,其係使上述循環迴路內之血液於上述脫血側迴路內進行循環;血漿迴路,其係輸送由上述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及血漿泵,其係輸送上述血漿迴路內之血漿成分;上述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係驅動上述血液泵及上述血漿泵,輸送上述血液迴路內之血液,並於將由上述血漿分離器分離之一部分之血漿成分輸送至上述血漿迴路之狀態下,以驅動上述循環泵,使上述還血側迴路中流動之血液之一部分於上述循環迴路內進行循環並匯流至上述脫血側迴路之方式,控制血液之流動。
  13. 如請求項12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血漿迴路係包含採漿側迴路,其將由上述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分離器;及還漿側迴路,其將由上述血漿成分分離器處理之血漿回輸至上述還血側迴路。
  14. 如請求項12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血漿迴路係包含採漿側迴路,其將由上述血漿分離器分離之血漿成分輸送至血漿成分吸附器;及還漿側迴路,其將由上述血漿成分吸附器處理之血漿回輸至上述還血側迴路。
  15. 如請求項12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血液淨化裝置更包含連接於上述還血側迴路之補液迴路,且上述補液迴路係連接於比上述還血側迴路與上述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16. 如請求項13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血液淨化裝置更包含連接於上述還血側迴路之補液迴路,且上述補液迴路係連接於比上述還血側迴路與上述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17. 如請求項13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還漿側迴路係連接於比上述還血側迴路與上述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18. 如請求項14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還漿側迴路係連接於比上述還血側迴路與上述循環迴路之連接部更上游側。
  19. 如請求項12至18中任一項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以上述血漿迴路內流動之血漿成分之流量成為上述脫血側迴路內之血液流量與上述循環迴路內之循環流量之總和的40%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血液泵、上述循環泵、及上述血漿泵之驅動。
  20. 如請求項19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以上述血液流量成為10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血液泵。
  21. 如請求項19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以上述血液流量成為7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血液泵。
  22. 如請求項19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以上述血液流量成為50 mL/min以下之方式,控制上述血液泵。
  23. 如請求項12至16中任一項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包含設定施行基準之步驟,且根據由上述血液泵之驅動量算出之脫血流量、及由上述血漿泵之驅動量算出之血漿流量,算出維持與上述設定之施行基準同等或者達到同等以上之病因物質去除率所需之循環流量,並基於上述算出之循環流量,控制上述循環泵之驅動量。
  24. 如請求項23之血液淨化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循環流量係基於下式(1)算出,[數1] [於式(1)中,Qb 係脫血流量(mL/min)、即自檢體取出之每一單位時間之血液量,Qf 係血漿流量(mL/min)、即由血漿分離器分離之每一單位時間之血漿量,Qr 係循環流量(mL/min)、即自還血側迴路通過循環迴路循環於脫血側迴路中之每一單位時間之血液量,k係採漿率(-)、即分離之血漿流量相對於輸送至血漿分離器之血液流量(脫血流量與循環流量之和)之比例,a係血漿分離器中之病因物質之透過比率(-),b係病因物質之淨化比率(-),z係血液中所占之血漿成分率(%),A係達到施行基準所需之脫血流量之下限值(mL/min)]。
TW100133287A 2010-09-15 2011-09-15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WI478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6886 2010-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7011A TW201217011A (en) 2012-05-01
TWI478737B true TWI478737B (zh) 2015-04-01

Family

ID=45831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3287A TWI478737B (zh) 2010-09-15 2011-09-15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06691A1 (zh)
EP (1) EP2617444B1 (zh)
JP (1) JP5547293B2 (zh)
CN (2) CN103118719A (zh)
CO (1) CO6710919A2 (zh)
MX (1) MX2013002769A (zh)
TW (1) TWI478737B (zh)
WO (1) WO20120361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4653B (zh) * 2014-07-05 2016-09-07 黄昱 一种人工肝及血液净化系统
CN105233357A (zh) * 2015-10-06 2016-01-13 浙江大学 一次性血浆模式分离管路
TWI595897B (zh) * 2016-03-31 2017-08-21 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淨化系統
CN110461389B (zh) * 2017-03-31 2022-02-25 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 血液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脱血不良消除方法
CN107583120B (zh) * 2017-09-20 2024-05-14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一种血浆置换透析吸附系统
CN113769191B (zh) * 2021-08-20 2023-11-07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2783A1 (en) * 2003-03-17 2004-09-23 Walker Kimberly A. Filter and concentrator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blood
WO2010073320A1 (ja) * 2008-12-24 2010-07-01 株式会社Reiメディカル 血液浄化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58370A (en) * 1975-09-26 1979-12-28 Asahi Chemical Ind Blood treating apparatus
US4191182A (en) * 1977-09-23 1980-03-04 Hemotherap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plasmaphersis
JPS55500370A (zh) * 1978-05-25 1980-06-26
JPS62246375A (ja) 1986-04-21 1987-10-27 旭メデイカル株式会社 低流量用血液浄化装置
EP0834329A1 (en) * 1996-09-09 1998-04-08 Kanek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blood
JPH10179732A (ja) * 1996-12-21 1998-07-07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全血処理装置及び全血処理方法
WO2000023140A1 (en) * 1998-10-16 2000-04-27 Mission Medical, Inc. Blood processing system
JP2001087381A (ja) * 1999-09-21 2001-04-03 Inoac Corp 新規体外循環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人工臓器補助システム
JP4156160B2 (ja) 2000-01-25 2008-09-24 株式会社カネカ 直接血液灌流用体液処理器
US20060129082A1 (en) * 2002-08-13 2006-06-15 Jacek Rozga Selective plasma exchange therapy
JP4483230B2 (ja) * 2003-08-27 2010-06-16 東レ株式会社 血漿分離用の膜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血液浄化システム
WO2005074657A2 (en) * 2004-02-02 2005-08-18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Modified organ support devices
DE102004054747A1 (de) * 2004-11-12 2006-05-24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breicherung wenigstens einer Komponente eines fluiden Mediums
JP2007307280A (ja) 2006-05-22 2007-11-29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特定細胞吸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2783A1 (en) * 2003-03-17 2004-09-23 Walker Kimberly A. Filter and concentrator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blood
WO2010073320A1 (ja) * 2008-12-24 2010-07-01 株式会社Reiメディカル 血液浄化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5191A (zh) 2019-03-01
EP2617444A4 (en) 2014-12-24
JPWO2012036169A1 (ja) 2014-02-03
CO6710919A2 (es) 2013-07-15
CN103118719A (zh) 2013-05-22
JP5547293B2 (ja) 2014-07-09
MX2013002769A (es) 2013-08-29
EP2617444A1 (en) 2013-07-24
EP2617444B1 (en) 2020-07-15
US20130206691A1 (en) 2013-08-15
TW201217011A (en) 2012-05-01
WO2012036169A1 (ja) 201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91394A1 (en) Fluid circuit for delivery of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ies
TWI478737B (zh) Blood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US6582385B2 (en) Hemofiltration system including ultrafiltrate purification and re-infusion system
JP6001660B2 (ja) 制御された追従的な容積を有する流路を有する血液透析システム
EP1171178B1 (en) Extracorporeal circuit
EP3416702B1 (en) Airtrap and systems for removing microbubbles from a fluid stream
US11433173B2 (en) System for extracorporeal blood treatment, treatment apparatus, ki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ystem for extracorporeal blood treatment
US9814822B2 (en) Plasma generation with dialysis systems
MXPA06006835A (es) Sistemas y metodos de control de flujo para terapia medica de fluidos.
EP2950843A1 (en) Sodium and buffer source cartridges for use in a modular controlled complaint flow path
US20160375190A1 (en) Peritoneal dialysi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4981434A (zh) 采用批量加工的体外血液处理系统和方法
US9265875B2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blood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disorders wherein a patient's blood plasma is extracorporeally contacted with donor blood or modified donor blood
JP2021509351A (ja) 自己輸血のための出血液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210213189A1 (en) Bloo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WO2021138461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rejection of a transplanted organ in a recipient
EP3834859B1 (en) Bloo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KR102674168B1 (ko) 단일 기관 및 다기관 기능 부전의 이동식 치료를 위한 착용 가능한 모듈형 체외 생명 유지 장치
Idris et al. Medical Devices for Nephrology
CN114423468A (zh) 血液净化装置
WO2011090943A1 (en) Removal of pathological albumin from a subject's plas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