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0281B - 光擴散薄膜及具備其之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擴散薄膜及具備其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0281B
TWI470281B TW97129167A TW97129167A TWI470281B TW I470281 B TWI470281 B TW I470281B TW 97129167 A TW97129167 A TW 97129167A TW 97129167 A TW97129167 A TW 97129167A TW I470281 B TWI470281 B TW I4702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sin
diffusing
diffusing film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29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4882A (en
Inventor
Masanori Hiraishi
Satoshi Suda
Hiroyoshi Kojima
Yoshiki Yakushijin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
Publication of TW200914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4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0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02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5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creating an anisotropic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 i.e. distributing output differently in two perpendicula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4Polymeric or resinous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07Of polycarbonate

Description

光擴散薄膜及具備其之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擴散薄膜、面光源裝置及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等),其係等方向性或異方向性擴散穿透光。
從背面照明顯示面板(液晶顯示模組等)之背光型顯示裝置(或液晶顯示裝置等)中,在顯示面板之背面配設有面光源單元(或背光單元)。另外,由於將相對於顯示面板之照射光作為面光源而予以均一化,並且提高液晶顯示裝置之正面亮度,已使用擴散片或稜鏡片、亮度提高片(反射型偏光板以外)等。另外,於液晶顯示裝置中,也已使用偏光板、相位差板或彩色濾光片等。
更具體而言,例如,習知一種影像顯示區域為平面之面型顯示裝置(平面型顯示裝置),如第1圖所示,具備面型顯示單元(穿透型液晶顯示單元等)5與為了從背面側照明此單元之面光源單元。此面光源單元係具有一個或複數個螢光放電管(冷陰極管)1,於該螢光放電管1之背面側配設有用以反射光之反射板2,於螢光放電管1與顯示單元5之間配設有用以擴散光而均勻照明顯示單元5之擴散板3,於此擴散板3之顯示單元側,積層有稜鏡片4。該顯示單元5為液晶顯示單元之情形下,係藉由依序積層下列構造所形成:第1偏光膜6a、第1玻璃基板7a、在此玻璃基板上所形成的第1電極8a、在此電極上所積層之第1 配向膜9a、液晶層10、第2配向膜9b、第2電極8b、彩色濾光片11、第2玻璃基板7b、及第2偏光膜6b。於如此之顯示裝置中,經由所內藏之螢光放電管(冷陰極管)1而能夠從背面直接照明顯示單元。使用如此棒狀光源(燈泡)之背光式係隨著近年之液晶電視的大型化,於液晶顯示裝置中之重量已變得非常得重。
於使用如此棒狀光源等之燈泡的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中,由於棒狀光源靠近顯示單元,由於顯示單元被加熱,對於擴散片也要求具有耐熱性。習知擴散片係於利用熱可塑性樹脂所構成的基質相中,使利用交聯聚苯乙烯等之球形交聯樹脂珠所構成的球形分散相予以分散的等方向性片等。但是,若基質相及/或分散相之熱安定性為低的時,經由熱收縮而在基質相與分散相之界面生成空隙,薄膜將有變形之情形。因此,將有無法等方向性地擴散來自光源的穿透光之情形。
另外,於該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中,管狀光源之軸線方向與相對於此軸線方向成垂直之方向上的亮度分布不同,由於顯示單元之均勻照明為困難的,所以視野角之擴大為困難的。因此,將具有光學上異方向散射特性的異方向性光擴散片作為擴散片使用,利用異方向性散射特性而使亮度予以均勻化。
再者,習知一種異方向擴散性片,該擴散片係使縱橫比超過1之分散相配向於既定方向而分散於利用熱可塑性樹脂所構成的連續相中。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平11-2706 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擴散薄膜,其係於利用樹脂所構成的連續相中分散具有縱橫比超過1之分散相,也已揭示利用由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及聚碳酸酯系樹脂所選出之複數種樹脂而能夠形成擴散薄膜。於使用棒狀光源等之燈泡的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中,若將如此之異方向性光擴散片朝向管狀光源軸線方向而配置分散相之長軸方向時,即使利用長軸方向與短軸方向上之亮度分布不同的光源,也能夠利用異方向性散射特性而使穿透光之亮度予以均勻化。
於日本專利特開2003-90906號公報公報(專利文獻2)中已揭示:具備利用連續相與分散相所構成的光擴散層之光擴散薄膜中,利用平均縱橫比0.8~1.2之球形分散相粒子與平均縱橫比1.5以上之異方向形狀的分散相粒子構成該分散相。於此專利文獻中,也已揭示:利用由聚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及纖維素衍生物所選出之透明熱可塑性樹脂以構成連續相與異方向形狀之分散相,並利用交聯樹脂以構成球形分散相粒子。
但是,該光學薄膜之耐熱性為低的。因此,不使用導光板,若於溫度高的環境下,從背面直接照明光源之方式(正下方型)的裝置等使用光擴散片時,薄膜將變形,基質相之熱安定性為低的情形下,根據拉伸所伴隨之歪斜,收縮或分散相之形態將改變,光擴散特性也將改變,於是無法 使穿透光之亮度予以均勻化。
還有,習知聚碳酸酯系樹脂係一種耐熱性及透明性高的樹脂。但是,由於聚碳酸酯系樹脂係熔融流動性為低的,利用熔融擠出成形等之熔融成形法,工業上有效製造光擴散薄膜為困難的。另外,由於聚碳酸酯系樹脂與分散相成分之親和性並不高,在與分散相之界面容易生成空隙,均勻形成分散相也為困難的。
另外,如上所述,於使用螢光放電管、擴散板、稜鏡片(進一步必要之情形,稜鏡片之保護膜)等之液晶顯示裝置中,由於零件數目為多的,原材料成本、裝配成本為高的,異物容易混入各零件間,不良率將變高。還有,也考量去除異物,然而裝配成本將變得更高。因而,也期望低成本之液晶顯示裝置。
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01-31774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已揭示一種穿透型光擴散片,其係於利用折射率相互不同之樹脂所構成的海島構造之光擴散片中,島聚合物之平均粒徑為0.5~10μm,海聚合物與島聚合物之比例為70/30~40/60(重量比),片厚度為5~200μm。於此文獻中,也揭示:散射光係指向散射角度5~50°之範圍內擴散。
但是,於此薄膜中,若在顯示裝置之畫面顯示影像時,燈泡影像(起因於燈泡形狀之像,燈泡之存在隱約辨識的影像)必然殘存,顯示之均勻性將降低。另外,若徹底顯示之均一化的話,雖然燈泡影像將減少,但是亮度將顯著降低。
另外,於日本專利特開2003-50306號公報(專利文獻4)中,揭示一種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其係可能將入射光散射至光行進方向之光散射薄膜,於顯示散射角θ與散射光強度F之關係的散射特性F(θ)中,將薄膜之X軸方向的散射特性設為Fx(θ)、將Y軸方向的散射特性設為Fy(θ)時,Fx(θ)與Fy(θ)係顯示隨著散射角θ變成廣角度後而緩慢衰減的圖案,於散射角θ=4~30°之範圍,1.01Fy(θ)/Fx(θ)100:於散射角θ=18°時,1.1Fy(θ)/Fx(θ)20。
但是,於此薄膜中無空隙之發生,為了製作具優越光散射特性之薄膜,相溶化劑之摻合為必須的,片材之調製為困難的。再者,所得的薄膜之光散射特性也不充分。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1-2706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3-90906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1-31774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段落〔0042〕)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3-50306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因而,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光擴散薄膜及其製法與具備其之裝置(面光源裝置或顯示裝置),其係即使於高溫下使用也能夠抑制光擴散特性之變化。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光擴散薄膜及其製 法與具備其之裝置,即使使用流動性與親和性低的聚碳酸酯系樹脂,也能夠均勻形成分散相,使穿透光得以等方向性或異方向性之光擴散。
本發明之再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光擴散薄膜及其製法與具備其之裝置,儘管加以拉伸,即使於高溫下使用,也能夠維持光學上異方向性之光擴散特性。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光擴散薄膜及其製法與具備其之液晶顯示裝置,不使用導光板,即使為直接照明光源方式之顯示裝置,能夠使顯示面上之亮度予以均勻化的同時,也能夠抑制燈泡影像(燈泡影像)之發現。
本發明之另一其他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光擴散薄膜及其製法與具備其之液晶顯示裝置,即使為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也能夠使顯示面上之亮度予以均勻化的同時,並能夠抑制燈泡影像(燈泡像)之發現。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光擴散薄膜及其製法與具備其之液晶顯示裝置,能夠省略配設於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之燈泡前方所配設之擴散板。
本發明之另一其他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光擴散薄膜及其製法與具備其之液晶顯示裝置,不使用具有數毫米厚度之習知擴散板,即使為數十微米單位之薄片,也能夠提高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之亮度。
本發明之另一其他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光擴散薄膜及其製法與具備其之液晶顯示裝置,即使為大型之液晶顯示裝置,也能夠對應於裝置之薄型化,故能夠簡便地製造裝 置。
本發明人等為了達成該課題而鑽研的結果,發現下列事實而完成本發明:若組合特定之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時,即使聚碳酸酯系樹脂缺乏流動性及親和性,也能夠均勻形成分散相,即使於高溫下使用,也能夠抑制光擴散特性之變化,若進一步將具有特定異方向性與光擴散性(散射性或霧度)的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使用於背光型之液晶顯示裝置時,能夠使顯示面上之亮度予以均一化的同時,也能夠抑制燈泡影像之發現。
亦即,本發明之光擴散薄膜,具備連續相為含有聚碳酸酯系樹脂、分散相為含有聚丙烯系樹脂的光擴散層。此光擴散薄膜之光擴散層實質上也可以不含有相溶化劑。另外,連續相之該聚碳酸酯系樹脂也可以為數目平均分子量15,000~25,000之聚碳酸酯系樹脂,於ISO1133(300℃、1.2kg載重)中,聚碳酸酯系樹脂之熔融流動速率可以約為5~30g/10分鐘。分散相之聚丙烯系樹脂可以為二茂金屬觸媒系樹脂(使用二茂金屬觸媒之聚丙烯系樹脂),也可以為聚丙烯系無規共聚物。於JIS K7210(230℃、2.16kg載重)中,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流動速率也可以約為3~20g/10分鐘。光擴散層也可以更含有由抗氧化劑與紫外線吸收劑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分散相可以為使穿透光等方向擴散之球形,也可以為含有平均縱橫比較1為大,而且長軸方向已配向於薄膜之一 定方向的粒子狀分散相,異方向性進行穿透光之光擴散。於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中,粒子狀分散相之短軸平均長度可以約為0.01~10μm,粒子狀分散相之平均縱橫比也可以約為3~20,000。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係一種可以將穿透光散射的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於顯示穿透光之散射角θ與散射光強度F之關係的散射特性F(θ)中,將薄膜之X軸(MD)方向的散射特性設為Fx(θ)、將Y軸(寬度)方向的散射特性設為Fy(θ)時,Fx(θ)與Fy(θ)可以顯示隨著散射角θ成為廣角度後而衰減的圖案,另外,此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也可以具有下列之光散射特性:於散射角θ=4~30°之範圍,1.01Fy(θ)/Fx(θ):於散射角θ=18°時,20<Fy(θ)/Fx(θ)400。此光散射特性係於散射角θ=4~30°之範圍,可以為1.01Fy(θ)/Fx(θ)200;於散射角θ=18°時,也可以為25Fy(θ)/Fx(θ)50。
還有,薄膜之X軸係薄膜之拉伸方向(MD方向或機械方向),Y軸係與MD方向成垂直之方向的寬度方向。另外,光相對於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成垂直射入時,Fx(θ)與Fy(θ)分別顯示散射角θ時之穿透光的散射光強度,y係顯示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主要散射方向,x係顯示在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面內,相對於上述主要散射方向之垂直方向。因而,Fy(θ)係顯示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主要散射方向的散射光強度,Fx(θ)係顯示相對於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上述主要散射方向之垂直方向的散射光強度。另外,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X軸方向通常為粒子狀 分散相之長軸方向,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Y軸方向通常為粒子狀分散相之短軸方向。因此,Fx(θ)係顯示薄膜分散相粒子之長軸方向的散射光強度,Fy(θ)係顯示薄膜粒子狀分散相之短軸方向的散射光強度。
再者,連續相與分散相之比例可以約為連續相/分散相=99/1~50/50(重量比)。
再者,光擴散薄膜可以單獨利用該光擴散層(或單層片)加以構成,也可以利用光擴散層、與在此光擴散層之至少一側面所積層的透明層(透明樹脂層等)加以構成而形成積層片。例如,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也可以利用使穿透光予以異方向性光擴散的異方向性光擴散層,與在此光擴散層之至少一側面所積層的透明層而加以構成。該透明層可以為含有由紫外線吸收劑與光安定劑所選出之至少一種的樹脂層。
光擴散薄膜之厚度並未予以限制,即使厚度為薄的,也顯示高的光擴散性。因此,光擴散層之厚度可以約為3~300μm,光擴散薄膜之總光線穿透率可以約為60%以上。
本發明也包含具備該光擴散薄膜之面光源裝置與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等)。本發明係該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尤其也包含在面光源單元之光射出面側所配設之面光源裝置。
再者,本發明也包含顯示單元、與為了照明此顯示單元之該面光源裝置所構成的穿透型顯示裝置(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等)。尤其,此顯示裝置也可以為利用經排列設置之光 源,從背面直接照明顯示單元的正下方型方式。於此顯示裝置中,光擴散薄膜也可以為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再者,將顯示單元之顯示面的左右方向設為Y軸時,相對於顯示面之Y軸,也可以沿著該光擴散薄膜之Y軸而加以配設。
於此裝置中,能夠利用將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作為用以亮度均一化之擴散膜,藉由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而能夠使射出面予以均一化。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係利用適度之強度以將擴散於顯示面之左右方向,能夠抑制因棒狀光源(燈泡)所造成之顯示亮度變化,能夠消除相當於棒狀光源(燈泡)之部分發光度的燈泡影像。再者,藉由也適度散射於顯示單元之上下方向,防止上下方向上之亮度不均勻性。還有,若異方向性過大時,雖然能夠高度抑制燈泡影像,但是亮度之降低將變大。另一方面,若異方向性過小時,雖然亮度將提高,但是無法充分抑制燈泡影像。
再者,若使用已被適切調整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時,能夠利用一片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以替代習知所使用之擴散片與稜鏡片(必要時,與其保護片)之組合。因而,能夠削減面光源裝置之原材料費、削減裝配加工成本、減低異物混入以外的不良率,面光源裝置之大幅成本減低將能夠達成的同時,也能夠抑制顯示物之亮度提高及燈泡影像。
還有,於本專利說明書中,所謂「薄膜」,不論厚度如何,使用於包含片材之意義。
於本發明中,由於利用聚碳酸酯系樹脂構成基質相(連 續相),利用聚丙烯系樹脂構成分散相,耐熱性為高的,即使高溫下使用,也能夠抑制經歷長期之光擴散特性的變化。另外,儘管使用流動性與親和性低的聚碳酸酯系樹脂,也能夠均勻形成分散相,故能夠等方向性或異方向性地進行穿透光之光擴散。再者,即使拉伸而賦與光學異方向性之光擴散特性,或即使於高溫下使用,也能夠維持光學異方向性之光擴散特性。
再者,於本發明中,若將具有特定異方向性與光擴散性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使用於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時,能夠使顯示面上之亮度予以均一化的同時,也能夠抑制燈泡影像之發現。亦即,根據其適度高的異方向性光散射性,不會浪費來自棒狀光源(螢光燈)之光,因為適度散射在相對於棒狀光源長度方向之垂直方向,所以能夠將亮度降低抑制於最小限度,並且能夠消除被確認管狀光源本身之燈泡影像。尤其,由於耐熱性為高的,不使用導光板,相對於利用管狀光源以直接照明擴散片之正下方型照明方式的顯示裝置,歷經長期間而能夠以均勻的亮度顯示。因而,本發明之薄膜係有用於大型之液晶顯示裝置。另外,能夠省略在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之燈泡前方所配設之擴散板,另外,即使為數十微米單位(約0.2mm)之薄片,也能夠提高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之亮度。再者,即使為大型液晶顯示裝置,也能夠對應於裝置之薄型化,故能夠簡便地製造裝置。亦即,由於本發明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厚度為薄的,利用少的材料而容易製造大面積之液晶顯示裝置。
〔光擴散薄膜〕
本發明之光擴散薄膜,具備連續相(基質相)為含有聚碳酸酯系樹脂、分散相為含有聚丙烯系樹脂的光擴散層,分散相可以為球形,也可以為異方向形狀。
於聚碳酸酯系樹脂中,包含以雙酚類作為基本構造之芳香族聚碳酸酯。例如,雙酚類可列舉:二羥基雙酚等之雙酚類;雙酚A、雙酚F、雙酚AD等之雙(羥芳基)烷類;雙(羥苯基)環己烷等之雙(羥芳基)環烷類;4,4’-二(羥苯基)醚等之二(羥苯基)醚類;4,4’-二(羥苯基)酮等之二(羥苯基)酮類;雙酚S等之二(羥苯基)亞碸類;雙(羥苯基)碸類;9,9-雙(4-羥苯基)茀等之雙酚茀類等。此等雙酚類也可以為C2-4 環氧烷加成物。此等雙酚類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
聚碳酸酯系樹脂可以為共聚合二羧酸成分(脂肪族、脂環族或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酸鹵化物等)之聚酯碳酸酯系樹脂。此等聚碳酸酯系樹脂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較佳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係將雙(羥苯基)C1-6 烷類作為基本構造之樹脂,例如,雙酚A型聚碳酸酯系樹脂。
聚碳酸酯系樹脂之數目平均分子量能夠從約為10,000~50,000(例如,15,000~30,000)之範圍加以選擇,例如,約為12,500~30,000(例如,15,000~25,000),較佳約為17,000~25,000(例如,18,000~22,000)。若聚碳酸酯系樹脂之分子量過小時,薄膜之強度將降低,若分子量過大 時,熔融流動性與分散相之均勻分散性容易降低。若組合該聚碳酸酯系樹脂與特定之聚丙烯系樹脂時,即使不使用相溶化劑,也不會發生空隙,故能夠形成縱橫比高的分散相。
聚碳酸酯系樹脂之熔融流動速率(MFR)係依照ISO1133(300℃、1.2kg載重(11.8N)),例如,能夠從約3~30g/10分鐘(例如,4~20g/10分鐘)之範圍加以選擇,通常約為5~30g/10分鐘(例如,5~15g/10分鐘),較佳約為6~25g/10分鐘(例如,7~20g/10分鐘),進一步更佳約為8~15g/10分鐘(例如,9~12g/10分鐘)。
聚碳酸酯系樹脂之熔點或玻璃轉移溫度,例如,約為130~280℃,較佳約為140~270℃,進一步更佳約為150~260℃。
如此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係於製品目錄中,大多為被分類成「中黏度品」、「低黏度品」、「高流動」之情形。
於形成分散相之聚丙烯系樹脂中,含有聚丙烯(均聚合物)、丙烯與共聚合性單體之共聚物。共聚合性單體可列舉:烯烴類(乙烯之外,還有丁烯、戊烯、庚烯、己烯等之α-C4-10 烯烴等)、(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C1-10 烷酯、(甲基)丙烯酸羥烷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酸酯等)、脂肪酸乙烯酯類(醋酸乙烯等)、二烯類等。此等共聚合性單體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大多為使用此等共聚合性單體之中的α-烯烴類(乙烯、丁烯等)之情形。
於丙烯系共聚物中,丙烯含量大多為80莫耳%以上(80~100莫耳%),較佳為85莫耳%以上,進一步更佳為90莫耳%以上之情形。丙烯系共聚物也可以為嵌段共聚物等。通常大多為無規共聚物之情形。
較佳之聚丙烯系樹脂為聚丙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等。聚丙烯系聚合物大多為聚丙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之情形。
聚丙烯系樹脂可以為使用齊格勒觸媒等之聚合物,較佳為使用二茂金屬觸媒之二茂金屬觸媒系樹脂。該二茂金屬觸媒系樹脂具有分子量分布為狹窄的、低分子量成分及低結晶成分為少的特色。或許因此,即使不使用相溶化劑,也能夠將聚丙烯系樹脂相(分散相)均勻分散於聚碳酸酯系樹脂之基質相中。
於凝膠滲透層析儀(GPC)中,聚丙烯系樹脂之分子量分布,例如,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目平均分子量Mn=1~2.5(例如,1.2~2.3),較佳約為1.3~2(例如,1.5~1.8),通常可以約為1.3~2.5(例如,1.5~2.0)。聚丙烯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例如,可以約為1×104 ~100×104 ,較佳約為2×104 ~75×104 (例如,3×104 ~50×104 ),進一步更佳約為3×104 ~30×104 。另外,於GPC中,分子量10,000以下之低分子量成分的含量,例如,為1體積%以下,較佳為0.5體積%以下,更佳為0.3體積%以下。還有,依照GPC所得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係使用下列裝置:Waters Alliance GPCV-2000、管柱:PL20μm MIXED-A、檢測器:RI、溶劑:鄰二氯苯,能夠於溫度:135℃進行測定。上述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係將單分散聚苯乙烯作為基準物質,經由泛用校正曲線法校正後之聚丙烯換算之值。
例如,依照JIS K7210(230℃、2.16kg載重(21.2N))聚丙烯系樹脂之MFR,例如,約為3~20g/10分鐘,較佳約為4~15g/10分鐘,進一步更佳約為5~10 g/10分鐘。
聚丙烯系樹脂可以為結晶性的,例如,結晶性聚丙烯系樹脂之結晶度約為10~80%,較佳約為20~70%,進一步更佳約為30~60%。聚丙烯系樹脂之熔點(利用微差掃描熱量計DSC之熔解波峰溫度),例如,約為100~140℃,較佳約為110~135℃,進一步更佳約為115~130℃(例如,120~130℃)。聚丙烯系樹脂與構成連續相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之熔點或玻璃轉移溫度之差,例如,約為10~200℃,較佳約為30~150℃,進一步更佳約為50~120℃。
再者,聚碳酸酯系樹脂之該MFR與聚丙烯系樹脂之該MFR的比例,前者/後者=0.8/1~2.5/1(例如,0.9/1~2.3/1),較佳約為1/1~2/1,進一步更佳約為1.2/1~1.7/1。
為了賦與光擴散性,所謂連續相與分散相係以折射率相互不同的成分所構成。例如,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折射率差約為0.001以上(例如,約為0.001~0.3),較佳約為0.01~0.3,進一步更佳約為0.01~0.1。
聚丙烯系樹脂較佳為使用共聚物(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等)或二茂金屬觸媒的二茂金屬系樹脂,尤以二茂金屬 系共聚物特別理想。
若將如此之聚丙烯系樹脂與該聚碳酸酯系樹脂加以組合時,如上所述,實質上即使不含相溶化劑,也不會發生空隙而能夠形成分散相(具有既定縱橫比之分散相等)。
於光擴散層中,按照樹脂之種類或熔融黏度、光擴散性等,例如,連續相與分散相之比例能夠由前者/後者(重量比)=99/1~30/70(例如,95/5~40/60)左右之範圍加以選擇,例如,99/1~50/50(例如,95/5~50/50),較佳為99/1~75/25(例如,93/7~70/30),進一步更佳約為95/5~60/40,尤以約為90/10~75/25特別理想。
若組合該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時,實用上不僅具有熱安定性,於單軸拉伸溫度等之配向處理溫度,分散相容易變形,可以得到異方向性擴散穿透光之薄膜。而且,經由在擠出成形步驟中之拉伸比或單軸拉伸等之配向處理,能夠控制分散相粒子之縱橫比,也能夠容易形成縱橫比大的分散相。再者,由於連續層係以聚碳酸酯系樹脂所構成,也能夠提高耐熱性或抗結塊性。
必要時,光擴散層也可以含有相溶化劑。若使用相溶化劑時,能夠提高連續相與分散相之混合性與親和性,即使配向處理薄膜,也能夠防止缺陷(空隙等之缺陷)之生成,故能夠防止薄膜之透明性降低。再者,能夠提高連續相與分散相之黏著性,即使單軸拉伸薄膜,也能夠減低分散相附著於拉伸裝置。
例如,相溶化劑可列舉:雙噁唑啉化合物、改性基(羧 基、酸酐基、環氧基、噁唑啉基等)所改性之改性烯烴系樹脂、含有二烯或橡膠之聚合物〔例如,經由丁二烯、異戊二烯等之二烯系單體之均聚物、或二烯系單體與共聚物單體(苯乙烯等之芳香族乙烯單體等)之共聚合所得的二烯系共聚物(無規共聚物等);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樹脂)等之二烯系接枝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SB)嵌段共聚物、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氫化(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之二烯系嵌段共聚物或此等之氫化物等〕、該改性基(環氧基等)改性之含有二烯或橡膠之聚合物(該嵌段共聚物等)等。此等相溶化劑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
例如,該二烯系單體係具有共軛二烯可列舉:丁二烯、異戊二烯、1,3-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哌啶(1,3-戊二烯)、3-丁基-1,3-辛二烯、苯基-1,3-丁二烯等之取代基的C4-20 共軛二烯。共軛二烯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此等共軛二烯之中,較佳為丁二烯、異戊二烯。例如,該芳香族乙烯單體可列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對甲基苯乙烯等)、對第三丁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類等。此等芳香族乙烯基單體之中,較佳為苯乙烯。此等單體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
還有,改性係藉由共聚合對應於改性基之單體(例如,羧基改性之情形為(甲基)丙烯酸等含羧基之單體、酸酐基改性之情形為馬來酸酐、酯基改性之情形為(甲基)丙 烯酸系單體、馬來醯亞胺基改性之情形為馬來醯亞胺系單體、環氧改性之情形為(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酸酯等之含環氧基的單體)而能夠進行。另外,環氧改性也可以藉由不飽和雙鍵之環氧化而進行。
相溶化劑通常使用具有與聚合物摻合系之構造樹脂相同或共通成分之聚合物(無規、嵌段或接枝共聚物)、相對於聚合物摻合系之構造樹脂具有親和性的聚合物(無規、嵌段或接枝共聚物)等。
較佳之相溶化劑係未改性或改性之二烯系共聚物,特別是改性嵌段共聚物(例如,已被環氧化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等之環氧化二烯系嵌段共聚物或環氧改性二烯系嵌段共聚物),環氧化二烯系嵌段共聚物不僅透明性為高的,軟化溫度也較高,約為70℃,使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相溶化,能夠均勻分散分散相。
例如,該嵌段共聚物能夠利用共軛二烯嵌段或其部分氫化嵌段與芳香族乙烯嵌段加以構成。於環氧化二烯系嵌段共聚物中,該共軛二烯之雙鍵的部分或全部已被環氧化。例如,芳香族乙烯嵌段與共軛二烯嵌段(或其氫化嵌段)之比例(重量比),前者/後者=5/95~80/20左右(例如,約為25/75~80/20),進一步更佳約為10/90~70/30(例如,約為30/70~70/30),通常約為50/50~80/20。
例如,嵌段共聚物之數目平均分子量能夠從約為5,000~1,000,000,較佳約為7,000~900,000,進一步更佳約為 10,000~800,000之範圍加以選擇。分子量分布〔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數目平均分子量(Mn)之比(Mw/Mn)〕,例如為10以下(約為1~10)、較佳約為1~5。
嵌段共聚物之分子構造可以為直線狀、分枝狀、放射狀或此等之組合。例如,嵌段共聚物之嵌段構造可列舉:單嵌段構造、對嵌段(tereblock)構造等之多嵌段構造、三鏈徑向對嵌段構造、四鏈徑向對嵌段構造等。如此之嵌段構造係將芳香族乙烯嵌段設為X、將共軛二烯嵌段設為Y時,例如,可列舉:X-Y型、X-Y-X型、Y-X-Y型、Y-X-Y-X型、X-Y-X-Y型、X-Y-X-Y-X型、Y-X-Y-X-Y型、(X-Y-)4 Si型、(Y-X-)4 Si型等。
環氧化二烯系嵌段共聚物中之環氧基的比例,並未予以特別限制,例如,環氧乙烷之氧濃度約為0.1~8重量%,較佳約為0.5~6重量%,進一步更佳約為1~5重量%。例如,環氧化嵌段共聚物之環氧當量(JIS K 7236)可以約為300~1,000,較佳約為500~900,進一步更佳約為600~800。
還有,相溶化劑(環氧化嵌段共聚物等)之折射率也可以約略相同於聚丙烯系樹脂之程度(例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折射率差約為0~0.01,較佳約為0~0.005)。
該環氧化嵌段共聚物係藉由習用之環氧化方法,例如,於不活性溶劑中,利用環氧化劑(過氧化物類、氫過氧化物類等)以環氧化該嵌段共聚物,能夠製造二烯系嵌段共聚物(或部分已被氫化之嵌段共聚物)。
相對於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總量,例如,相溶化劑之用量能夠從約為0.1~20重量%,較佳約為0.5~15重量%,進一步更佳約為1~10重量%之範圍加以選擇。還有,如上所述,於本發明中,藉由組合特定之該聚碳酸酯系樹脂與特定之聚丙烯系樹脂,即使不含有相溶化劑,也能夠均勻分散分散相。另外,即使進行單軸拉伸等之配向處理,也無空隙,能夠形成穿透率高的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
於較佳之光擴散薄膜中,連續相、分散相與相溶化劑之比例,例如,如下所示:(1)連續相/分散相(重量比)=99/1~50/50左右,較佳約為97/3~60/40,進一步更佳約為95/5~70/30,尤以約為90/10~80/20。
(2)分散相/相溶化劑(重量比)=100/0~50/50左右,較佳約為99/1~70/30,進一步更佳約為98/2~80/20。
還有,於本發明中,藉由組合該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該聚丙烯系樹脂,即使不含有相溶化劑,也能夠均勻分散分散相。
若以如此之比例使用各成分時,不預先將各成分予以複合化,即使直接熔融混攪各成分之丸粒,也能夠均勻分散分散相,經由單軸拉伸等之配向處理而能夠防止空隙發生,穿透率為高的,能夠得到具有異方向性之光擴散薄膜。
更具體而言,例如,若使用以該比例含有作為連續相之聚碳酸酯系樹脂與作為分散相之聚丙烯系樹脂的樹脂組成 物時,複合化為容易的,僅進行原料之進料,一面複合化,並一面能夠熔融製膜,即使單軸拉伸,也能夠形成無空隙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
還有,只要為不會對光擴散特性造成不良影響之範圍的話,也可以將下列物質作為分散相之成分使用:聚乙烯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芳香族聚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烷二酯、聚萘烷酯等之聚伸烷基芳酯同元聚酯、聚伸烷基芳酯單位之含量為80莫耳%以上之共聚酯、液晶性芳香族聚酯等)、聚醯胺系樹脂(聚醯胺46、聚醯胺6、聚醯胺66等之脂肪族聚醯胺等)等之聚合物、二氧化矽等之無機粒子。
再者,光擴散層也可以含有習用之添加劑,例如,安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熱安定劑、光安定劑等)、可塑劑、抗靜電劑、難燃劑等。
抗氧化劑可列舉:酚系抗氧化劑、氫醌系抗氧化劑、喹啉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等。於酚系抗氧化劑中,較佳為:受阻酚類,例如,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酚)、2,2’-硫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酚)等之烷基酚系抗氧化劑;正十八烷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等之C10-35 烷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等之C2-10 烷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5-甲基-4-羥苯基)丙酸酯〕等之羥基C2-4 烷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甘油三〔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等之羥基C3-8 烷三醇三〔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等之C4-8 烷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N,N’-伸己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醯胺)等之N,N’-C2-10 伸烷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醯胺)等。
於胺系抗氧化劑中,例如,受阻胺類包含:1,2-雙(2,2,6,6-四甲基-4-哌啶氧)乙烷、苯基萘胺、N,N’-二苯基-1,4-苯二胺、N-苯基-N’-環己基-1,4-苯二胺等。
於氫醌系抗氧化劑中,例如,包含:2,5-二第三丁基氫醌等;於喹啉系抗氧化劑中,例如,包含: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羥基喹啉等。另外,於硫系抗氧化劑中,例如,包含:二月桂基硫二丙酸酯、二硬脂醯硫二丙酸酯等。
例如,紫外線吸收劑可列舉:水楊酸苯酯、2,4-二第三丁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等之水楊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3,4,5,6-四氫化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雙(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辛基-3-〔3-第三丁基-4-羥基-(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酯、 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基乙基)酚、2-(2H-苯并三唑-2-基)-6-(1-甲基-1-苯基乙基)-4-(1,1,3,3-四甲基丁基)酚等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2-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等之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2-基)-5-羥苯基與環氧乙烷之反應生成物、2-(2,4-二羥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與2-乙基己基縮水甘油酸酯之反應生成物、2,4-雙〔2-羥基-4-丁氧苯基〕-6-(2,4-二丁氧苯基)-1,3,5-三等之羥苯基三系紫外線吸收劑等。
光安定劑(HALS)可列舉:具有2,2,6,6-四甲基哌啶骨幹、1,2,2,6,6-五甲基-4-哌啶骨幹之化合物,例如,N,N’,N”,N’”-四(4,6-雙(丁基-(N-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胺基)三-2-基)-4,7-二氮雜癸烷-1,10-二胺、癸烷二酸雙(2,2,6,6-四甲基-1-辛氧基-4-哌啶氧基)酯、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3,5-雙(1,1-二甲基乙基)-4-羥苯基〕甲基〕丁基丙二酸酯、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對應於此等二羧酸酯之C4-20 烷二羧酸酯(丙二酸、己二酸等)或芳烴二羧酸酯(鄰苯二甲酸酯等)等。
例如,熱安定劑可列舉:亞磷酸酯系安定劑(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等之三(分枝烷基苯基)亞磷酸酯、雙(烷基芳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等)等之磷系 安定劑(或磷酸酯)、硫系熱安定劑、羥胺系熱安定劑等。
此等安定劑(例如,光安定劑等)可以為低分子量型,也可以為高分子量型。另外,安定劑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成分之形態(例如,抗氧化劑與紫外線吸收劑之組合、紫外線吸收劑與光安定劑之組合、抗氧化劑與紫外線吸收劑與光安定劑之組合等)而使用。相對於構成光擴散層之樹脂成分100重量份,各安定劑之用量大多約為0.01~2.5重量份,較佳約為0.03~2重量份(例如,0.05~1.5重量份),進一步更佳約為0.07~1重量份(例如,0.1~0.7重量份)之情形,通常約為0.07~0.5重量份(例如,0.1~0.3重量份)。更具體而言,相對於樹脂成分100重量份,抗氧化劑可以為0.05~1重量份(例如,0.08~0.3重量份);相對於樹脂成分100重量份,紫外線吸收劑可以約為0.1~2重量份(例如,0.2~0.7重量份);相對於樹脂成分100重量份,光安定劑可以約為0.03~0.5重量份(例如,0.05~0.25重量份)。還有,相對於樹脂成分100重量份,上述安定劑之總量可以為0.05~3重量份(例如,0.1~2重量份),較佳約為0.1~1重量份。再者,併用複數種安定劑之情形,第1安定劑(例如,抗氧化劑)與第2安定劑(例如,紫外線吸收劑)之比例係由前者/後者(重量比)=95/5~10/90(例如,90/10~30/70)左右之範圍加以選擇。
還有,若將組合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複合系予以熔融擠出成形或予以複合化時,逐漸將擠出物之部 分眼垢狀地堆積於模唇(尤其鄰接於模唇開口部之壁部)。此堆積物將成長而與從模唇予以擠出的熔融片相接觸,形成不均勻之片材。因此,無法連續製造均勻之片材與薄膜。如此之情形,若含有該安定劑(例如,抗氧化劑及/或紫外線吸收劑),尤其含有從抗氧化劑及紫外線吸收劑所選出之至少一種(單獨之抗氧化劑、單獨之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及紫外線吸收劑)時,能夠顯著防止該堆積物之生成及其成長,故能夠連續式製造均勻之薄片及薄膜。還有,抗氧化劑及/或紫外線吸收劑,尤其至少抗氧化劑可以於與模唇相接觸的光擴散層中含有,積層構造的光擴散薄膜之情形,可以於積層在光擴散層上之透明樹脂層中含有,也可以於光擴散層及透明樹脂層中含有。光擴散層通常含有從抗氧化劑及紫外線吸收劑所選出之至少一種之情形為多的。
於光擴散層中,分散相之形態下,長軸之平均長度L與短軸之平均長度W之比(平均縱橫比、L/W)可以約為1~1.25之球形,也可以為橄欖球形(旋轉橢圓體等之橢圓體)、扁平體、長方體、纖維狀或線狀物等。分散相之縱橫比通常較1為大(例如,1.01~20,000),例如,約為3~20,000(例如,5~15,000),較佳約為10~12,000(例如,50~10,000),進一步更佳約為100~9,000(例如,200~8,000)。尤其為了提高異方向性,約為10~15,000(例如,100~10,000),進一步更佳約為1,000~9,000(例如,3,000~8,000),如此之分散相粒子之縱橫比越大, 能夠提高異方向性之光散射性。於異方向性進行穿透光之光擴散的光擴散層中,分散相之長軸方向配向於薄膜之既定方向,亦即X軸方向(抽取方向或機械方向)而形成粒子狀分散相。
還有,例如分散相之長軸的平均長度L約為0.1~2,000μm(例如,0.5~1,500μm),較佳約為1~1,200μm(例如,1.5~1,000μm),尤以約為2~900μm(例如,5~800μm)特別理想,通常約為100~1,000μm(例如,300~800μm)。另外,例如分散相短軸之平均長度W約為0.01~10μm(例如,0.02~5μm),較佳約為0.03~5μm(例如,0.05~3μm),進一步更佳約為0.07~1μm(例如,0.1~0.5μm)。
例如配列度之分散粒子的配向係數約為0.34以上(約為0.34~1),較佳約為0.4~1(例如,0.5~1),進一步更佳為約為0.7~1。分散相粒子之配向係數越高,能夠將越高的異方向性賦與散射光。還有,配向係數能夠根據下式而算出:配向係數=(3<cos2 θ>-1)/2 (式中,θ係表示粒子狀分散相之長軸與薄膜X軸之間的角度(長軸與X軸平行之情形,θ=0°)、<cos2 θ>係針對分散相粒子算出的cos2 θ之平均,利用下式予以表示)。
(式中,n(θ)係表示具有所有分散相粒子中之角度θ的分散相粒子之比例(重量百分率))。
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也可以具有擴散光之指向性。亦即,所謂具有指向性,其係意指於異方向擴散光之中,且散射強的方向之中,具有顯示散射強度為極大之角度。擴散光具有指向性之情形,於後述之第5圖之測定裝置中,相對於擴散角度θ,將擴散光強度F作圖時,作圖曲線係於特定角度θ之範圍(除了θ=0°之角度區域)具有極大或肩部(尤其極大等之反曲點)。將指向性賦與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情形,例如,分散相粒子之長軸的平均長度約為10~100μm,較佳約為20~60μm。
光擴散層之厚度可以約為3~500μm(例如,3~300μm),較佳約為5~200μm(例如,10~200μm),進一步更佳約為15~150μm(例如,30~120μm)。
光擴散薄膜可以為單獨之該光擴散層(例如,使穿透光予以異方向性光擴散之異方向性光擴散層)的單層薄膜,也可以利用與在光擴散層(例如,使穿透光予以異方向性光擴散之異方向性光擴散層)之至少一側面所積層之透明層所構成的積層物,透明層並不限於樹脂層,能夠使用各種透明基材(例如,玻璃等)。通常,透明層大多為利用透明樹脂層形成之情形為多的。另外,於具有積層構造之光擴散薄膜中,並不受限於將透明樹脂層積層於光擴散層之一側面,也可以積層於兩面。
透明樹脂層係穿透性高的樹脂,例如,包含:熱可塑性樹脂〔烯烴系樹脂、環狀烯烴系樹脂、含鹵素之樹脂(包含氟系樹脂)、乙烯醇系樹脂、脂肪酸乙烯酯系樹脂、(甲 基)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熱可塑性聚胺甲酸酯樹脂、聚碸系樹脂(聚醚碸、聚碸等)、聚苯醚系樹脂(2,6-二甲苯酚之聚合物等)、纖維素酯類、矽氧烷樹脂(聚二甲基矽氧烷、聚甲基苯基矽氧烷等)、彈性體(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橡膠、胺甲酸酯橡膠、矽氧烷橡膠等之橡膠、熱可塑性彈性體等)等〕、及熱硬化性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樹脂、矽氧烷樹脂等)等。較佳之樹脂係熱可塑性樹脂。透明性高的樹脂也可以為非結晶性樹脂。
例如,烯烴系樹脂可列舉:聚丙烯系樹脂、α-C2-6 烯烴與共聚合性單體之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其鹽(例如,離子鍵單體樹脂)等之共聚物。環狀烯烴系樹脂可列舉:環狀烯烴(降莰烯、二環戊二烯等)之均聚物或共聚物(例如,立體性剛直之三環癸烷等之具有脂環式烴基之聚合物等)、該環狀烯烴與共聚合性單體之共聚物(乙烯-降莰烯共聚物、丙烯-降莰烯共聚物等)等。還有,雖然構成透明樹脂層之聚丙烯系樹脂可以與構成該光擴散層之聚丙烯系樹脂的種類、分子量與其分布、熔融流動速率等不同,但是同種或至少部分之共聚合成分為共通的同系統(或相同的)之樹脂。
含鹵素之樹脂可列舉:鹵乙烯系樹脂(聚氯乙烯、聚氟乙烯等之含鹵素之單體的均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物、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之含鹵素之單體與共聚合性單體之共聚物等)、偏鹵乙烯系樹脂(偏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之含鹵素之亞乙烯基單體與其他單體的共聚合性單體與其他單體之共聚物等)等。
脂肪酸乙烯酯系樹脂可列舉:乙烯酯系單體之均聚物或共聚物(聚醋酸乙烯等)、乙烯酯系單體與共聚合性單體之共聚物(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醋酸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或此等之衍生物。於脂肪酸乙烯酯系樹脂之衍生物中,含有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基縮酫樹脂等。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能夠使用(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均聚物或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系單體與共聚合性單體之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之(甲基)丙烯酸C1-10 烷酯;(甲基)丙烯酸羥基烷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酸酯;(甲基)丙烯腈;三環癸烷等之具有脂環式烴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等。例如,共聚合性單體可列舉:苯乙烯系單體等。此等單體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
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 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樹脂等)等。較佳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列舉: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為主要成分(約為50~100重量%,較佳約為70~100重量%)之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
於苯乙烯系樹脂中,包含:苯乙烯系單體之均聚物或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乙烯基甲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單體與其他聚合性單體((甲基)丙烯酸系單體、馬來酸酐、馬來醯亞胺系單體、二烯類等)之共聚物等。例如,苯乙烯系共聚物可列舉: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樹脂)、苯乙烯與(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之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等。於較佳之苯乙烯系樹脂中,包含:聚苯乙烯、苯乙烯與(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之以苯乙烯與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為主要成分之共聚物〕、AS樹脂、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等。
聚酯系樹脂可列舉:以芳香族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之聚對苯二甲酸C2-4 烷二酯或聚萘二甲酸C2-4 烷二酯等之同元聚酯、芳香C2-4 烷酯單位(聚對苯二甲酸C2-4 烷二酯及/或聚萘二甲酸C2-4 烷二酯單位)作為主要成分(例如,50莫耳%以上,較佳為75~100莫耳%,進一步更佳為80~100莫耳%)而含有之 共聚酯等)等。共聚酯也包含:利用聚羥基C2-4 烷二醇、C6-10 烷二醇、脂環式二醇(環己烷二甲醇、氫化雙酚A等)、雙酚A、雙酚A-環氧烷加成物等)等以取代C2-4 烷二醇之部分的共聚酯;利用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等之非對稱芳香族二羧酸、己二酸等之脂肪族C6-12 二羧酸等以取代芳香族二羧酸之部分的共聚酯。於聚酯系樹脂中也包含:使用聚芳香酯系樹脂、己二酸等之脂肪族二羧酸之脂肪族聚酯、ε-己內酯等內酯之均聚物或共聚物。較佳之聚酯系樹脂,通常為如非結晶性共聚酯(例如,芳香C2-4 烷酯系共聚酯等)等之非結晶性。
聚醯胺系樹脂可列舉:聚醯胺6、聚醯胺66、聚醯胺610、聚醯胺612、聚醯胺11、聚醯胺12等之脂肪族聚醯胺、二羧酸(例如,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己二酸等)及二胺(例如,1,6-己二胺、間二甲苯二胺)之中的至少一種成分為芳香族化合物之聚醯胺(二甲苯二胺己二酸酯(MXD-6)等之芳香族聚醯胺等)等。於聚醯胺系樹脂中,可以為ε-己內酯等內酯之均聚物或共聚物,不限於同元聚醯胺,也可以為共聚醯胺。
聚碳酸酯系樹脂可列舉:與上述同樣之樹脂。還有,構成透明樹脂層之聚碳酸酯系樹脂可以與構成該光擴散層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的種類、分子量、熔融流動速率等不同,若使用同種或骨幹共通的同系統(或相同的)之樹脂時,具有能夠提高與光擴散層之緊貼性的情形。聚碳酸酯系樹脂較佳為以雙酚A等之雙(羥芳基)C1-6 烷作為基本構造 之聚碳酸酯系樹脂。
例如,纖維素酯類可列舉:脂肪族有機酸酯(二醋酸纖維素酯、三酯酸纖維素酯等之醋酸纖維素酯;丙酸纖維素酯、丁酸纖維素酯、醋酸丙酸纖維素酯、醋酸丁酸纖維素酯等之C1-6 有機酸酯等)、芳香族有機酸酯(鄰苯二甲酸纖維素酯、苯甲酸纖維素酯等之C7-12 芳香族羧酸酯);也可以為醋酸-硝酸纖維素酯等之混合酸酯。
構成透明樹脂層之較佳成分中,包含: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等。較佳之透明樹脂層能夠利用聚碳酸酯系樹脂加以構成。於構成透明樹脂層之樹脂中,只要不損害緊貼性或機械特性等,能夠使用構成與該光擴散層之連續相及/或分散相之樹脂相同或不同的樹脂,通常較佳為與連續相之樹脂相同或共通(或同系統)之樹脂。
構成透明樹脂層之透明樹脂係為了提高耐熱性或耐結塊性,較佳為耐熱性樹脂(玻璃轉移溫度或熔點高的樹脂等)、結晶性樹脂等。例如,構成透明樹脂層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或熔點約為130~280℃,較佳約為140~270℃,進一步更佳約為150~260℃。
再者,透明樹脂層也可以含有習用之添加劑,例如,安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熱安定劑、光安定劑等)、可塑劑、抗靜電劑、難燃劑等。尤其,透明層係從安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劑),較佳為從紫外線吸收劑與光安定劑所選出之至少一種成分(單獨之紫外 線吸收劑、單獨之光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及光安定劑),尤以利用含有紫外線吸收劑及光安定劑之樹脂微層以構成特別理想。安定劑能夠使用與上述相同的成分,相對於構成透明樹脂層之樹脂成分100重量份之各安定劑的用量及安定劑的總量能夠從與相對於構成該光擴散層之樹脂成分的比例同樣之範圍加以選擇。另外,併用紫外線吸收劑與光安定劑之情形,二者之比例能夠由前者/後者(重量比)=95/5~50/50(例如,90/10~70/30)左右之範圍加以選擇。
各透明樹脂層之厚度可以與該光擴散層相同的程度,例如,光擴散層之厚度約為3~300μm之情形,透明樹脂層之厚度約為3~150μm加以選擇。光擴散層與各透明樹脂層之厚度比例,例如,光擴散層/透明樹脂層=5/95~99/1左右,較佳約為30/70~99/1左右,進一步更佳約為40/60~95/5。積層薄膜之厚度,例如,約為6~600μm,較佳約為10~400μm,進一步更佳約為20~250μm。
還有,習知已使用具有數毫米厚度之擴散板,於本發明中,不使用如此厚的擴散板,即使為數十微米單位之薄片,也能夠有效進行光擴散,能夠提高顯示裝置之亮度。尤其,若使用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時,即使為具備管狀光源之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也能夠有效提高顯示裝置之亮度。
光擴散薄膜(或光擴散層)之總光線穿透率,例如約為50%以上(例如,50~100%),較佳約為60%以上(例如,60~100%),尤以約為70~95%(例如,75~90%)特別理想。再者,光擴散薄膜(或光擴散層)之霧度值約 為80%以上(例如,80~99.9%),較佳約為90%以上(例如,90~99.8%),進一步更佳約為93~99.5%,尤以約為95~99%特別理想。若總光線穿透率為小的時,亮度容易將降低,若霧度值為小的時,無法使光均勻擴散,將使顯示品質降低。
還有,在光擴散薄膜之表面,於不妨礙光學特性之範圍內,可以塗布矽油等之脫模劑,也可以進行電暈放電處理。再者,在光擴散薄膜中也可以形成向薄膜之X軸方向(分散相之長軸方向)延伸的凹凸部。若形成如此之凹凸部時,能夠將高的異方向性光散射特性賦與薄膜。
第2圖係顯示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單層構造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17係利用折射率相互不同的複數種樹脂予以構成,具有將粒子狀分散相17b分散於連續層17a中之相分離構造(或海島構造)。
第3圖係顯示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另一例的概略剖面圖。於此例中,光擴散薄膜28係具有利用光擴散層27與在此光擴散層之至少一側面所積層的透明樹脂層29所構成的積層構造。另外,光擴散層27係由折射率相互不同的複數種樹脂所構成,具有將粒子狀分散相27b分散於連續層27a中的相分離構造(或海島構造)。於如此積層構造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中,利用透明樹脂層29以保護光擴散層27而能夠防止分散相粒子之脫落或附著,故能夠提高薄膜之耐刮傷性或製造安定性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薄膜之強度或操作性。
第4圖係為了說明光擴散之異方向性的概略圖。如第4圖所示,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7係利用樹脂所構成的連續相37a與分散於此連續相中之異方向性形狀的分散相37b而予以構成。而且,光擴散之異方向性係於顯示散射角θ與散射光強度F之關係的散射特性F(θ)中,將薄膜之X軸方向的散射特性設為Fx(θ)、將與X軸方向成垂直之Y軸方向的散射特性設為Fy(θ)時,散射特性Fx(θ)與Fy(θ)係顯示隨著散射角θ變成廣角度後而光強度緩慢衰減的圖案。另外,於散射角θ=4~30°之範圍,Fy(θ)/Fx(θ)之值為1.01以上,例如,1.01~200,較佳約為1.1~150。再者,於散射角θ=18°時,Fy(θ)/Fx(θ)之值約為超過20、400以下之值(例如,超過20、100以下),較佳約為超過20、80以下,進一步更佳約為超過20、50以下(尤其,21~50)。
若使用具有如此光學特性之本發明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時,相對於棒狀光源之軸線方向,藉由散射於垂直方向之方式來加以配置,能夠將亮度之降低抑制至最小限度而達成棒狀光源本身被辨識之燈泡影像的消除。還有,Fy(θ)/Fx(θ)之值及於散射角θ=18°的Fy(θ)/Fx(θ)之值過大時,雖然能夠抑制燈泡影像之發現,但是亮度之降低為大的;相反的,此等值過小之情形下,雖然能夠抑制亮度之降低,但是將發現燈泡影像。
為了調製如此散射特性之薄膜,構成連續相與分散相之成分(尤其是樹脂)的選定、成形條件:尤其是擠出溫度、 成形後之拉伸比及冷卻溫度為重要的,藉由根據後述之種類及條件以製作薄膜,可以得到具有本發明之光擴散特性的薄膜。
還有,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7之X軸方向,通常為分散相37b之長軸方向。因此,將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X軸方向,朝向相對於面光源單元之管狀光源的軸線方向(Y軸方向)成約略垂直方向而予以配設。還有,相對於面光源單元之管狀光源的軸線方向(Y軸方向),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X軸方向不一定要完全垂直,例如,也可以於角度±15°(例如,±10°、尤其±5°)左右之範圍內朝斜向予以配設。
還有,散射特性F(θ)係使用如顯示於例如第5圖之測定裝置而加以測定。此裝置係具備:為了對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7照射雷射光的雷射光照射裝置(例如,NIHON KAGAKU ENG NEO-20MS)38、與測定穿透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7之雷射光強度的檢測器39。然後,以相對於光擴散薄膜37之面成90°之角度(垂直地)照射雷射光,藉由相對於散射角θ,測定(作圖)經由薄膜所擴散之光的強度(散射光強度)F,能夠求出光散射特性。
於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中,若光散射之異方向性為高的時,能夠更減少既定方向上之散射角度相關性,因此,也能夠更減少亮度之角度相關性。於該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中,相對於顯示面成垂直之角度(90°)設為0°時,超過相對於顯示面之角度20°,即使角度40°以上之角度,也能夠 抑制亮度之降低。
〔光擴散薄膜之製法〕
光擴散薄膜係藉由使構成分散相之樹脂成分分散於構成連續相之樹脂中而能夠調製,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係藉由使構成分散相之樹脂成分予以變形後配向而能夠得到。例如,必要時藉由利用必要之習用方法(例如,熔融摻合法、滾筒法等)以進行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與必要之相溶化劑等之成分的摻合、熔融混合、從T模頭或環狀模頭等擠出以成形薄膜,能夠分散分散相。另外,藉由利用將由作為光散射成分之粒子狀聚丙烯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所構成的組成物塗布於基材(基材薄膜等)上的塗布法、或積層該組成物之積層法、澆鑄法、擠出成形法等習用之薄膜成形法加以成形,也能夠製造光擴散薄膜。通常利用擠出成形法以成形薄膜,調製光擴散薄膜之情形為多的。
還有,具有由光擴散層與在此擴散層之至少一側面所積層的透明樹脂層所構成之積層構造的擴散薄膜,其係藉由進行利用對應光擴散層之成分所構成的樹脂組成物、與對應於透明樹脂層之成分所構成的樹脂組成物之共擠出成形、成膜的共擠出成形法;利用擠出積層以對於預先製作的一側薄層積層另一側薄層的方法;及利用積層分別製作的光擴散層與透明樹脂層之乾式積層法等而能夠形成。
等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也可以藉由下列操作而加以調製:該擠出成形之條件(例如,利用小的拉伸比之抽取, 利用未拉伸處理等之溫和條件的擠出成形等),擠出成形後之薄膜的加熱處理(為了使伴隨擠出而於分散相中所發生的歪斜予以緩和的加熱處理等),將分散相之形態緩和成球形。
於異方向性光擴散層中,分散相之配向處理,例如,能夠利用下列方法等進行:(1)拉伸擠出成形片的同時,也進行製膜的方法;(2)單軸拉伸擠出成形片的方法;(3)組合該(1)之方法與(2)之方法的方法;(4)溶液摻合該各成分,利用澆鑄法以成膜的方法。
例如,熔融溫度可以約為150~270℃,較佳約為200~260℃,進一步更佳約為230~255℃。
為了發現適度之異方向性,本發明之光擴散薄膜較佳於熔融製膜中,拉伸擠出成形片的同時,也進行製膜。為了使既定之異方向性光擴散特性得以發現,調整擠出後之拉伸比係重要的。拉伸比(拉伸倍率)能夠按照擠出機之模頭口徑、樹脂之種類、層構造等,從約1.5~50倍之範圍加以選擇,無法僅憑一種參數加以決定。單層之情形,例如從約4~40倍,較佳約為5~35倍,進一步更佳約為8~30倍(尤其10~25倍)之範圍,使該異方向性之參數成為該範圍內之方式來加以選擇。積層體之情形,由於較單層更具有異方向性提高之傾向,例如,拉伸比可以約為3.5~20倍,較佳約為4~18倍,進一步更佳約為5~16倍(尤其6~15倍)。
根據澆鑄輥等所進行之冷卻溫度,例如可以約為30~ 110℃,較佳約為40~100℃,進一步更佳約為60~90℃。再者,本發明之光擴散薄膜也可以予以拉伸(單軸或雙軸性拉伸,尤其是單軸拉伸)。光擴散薄膜之拉伸倍率能夠因應於分散相之縱橫比而加以選擇,例如,單向上之拉伸倍率可以約為1.1~10倍,較佳約為1.2~5倍,進一步更佳約為1.5~3倍。
於本發明之光擴散薄膜中,根據連續相與分散相之折射率差,穿透光將散射而擴散。尤其,若分散相之縱橫比變大時,能夠進行異方向性光擴散。因此,本發明之光擴散薄膜能夠利用於各種光學用途。例如,即使將等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作為局部性光源使用,也能夠均勻進行來自光源之穿透光的光擴散。尤其,即使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利用亮度上具有異方向性之管狀光源等,也能夠以均勻亮度進行來自光源之穿透光的光擴散。因此,若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之顯示裝置時,能夠均勻照明整個顯示面。因而,本發明之光擴散薄膜作為面光源裝置或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裝置等之影像顯示區域作為平面之面型顯示裝置(平面型顯示裝置))之構造構件為有用的。根據上述之第1圖,若以液晶顯示裝置為例加以說明時,如下所示:
〔液晶顯示裝置〕
於顯示液晶顯示裝置概略之第1圖中,該液晶顯示裝置係由下列構造所構成的:面型顯示單元(穿透型液晶顯示單元或液晶顯示面板等)5,作為具備封入液晶之液晶胞的被照射物;與面光源單元,配設於此顯示單元(或面板) 之背面側,為了照明該顯示單元5。
該面光源單元係具備:管狀光源1,其係位於該顯示單元5之正下方,一個或並列所配設之複數個螢光放電管(冷陰極管)等;與反射板2,其係為了將來自管狀光源1之光反射至前面方向(顯示單元側)後而導入顯示單元5。於該管狀光源1之前方,依序積層而配設有下列構造:在管狀光源1之前方所配置之支撐板(未以圖示);位於此支撐板之射出面側(面光源單元之光射出面側),為了使穿透光予以異方向性光散射之擴散板(例如,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位於此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之顯示面側,剖面三角形之微小稜鏡於既定方向所形成的稜鏡片4。從該管狀光源1之光係經由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使其擴散而予以均勻化的同時,也經由稜鏡片4而向前方聚光,提高亮度而照明顯示單元5。還有,該支撐板係一種為了保護薄膜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所形成的透明板。
還有,該面型顯示單元(液晶顯示單元)5係藉由依序積層第1偏光膜6a、第1玻璃基板7a、在此玻璃基板所形成的第1電極8a、在此電極上所積層的第1配向膜9a、液晶層10、第2配向膜9b、第2電極8b、彩色濾光片11、第2玻璃基板7b與第2偏光膜6b所形成的。
於如此之顯示裝置中,根據所內藏之螢光放電管(冷陰極管)等之管狀光源1而能夠從背面直接照明顯示裝置。因此,使用管狀光源(燈泡)之背光式面光源裝置,隨著近年來液晶電視等之液晶顯示畫面的大型化,於液晶顯示 裝置中之重量將變得極高。
但是,一般而言,來自管狀光源1之射出光的亮度並不均勻,相對於管狀光源1之軸線方向成垂直方向的亮度分布並不均勻。尤其,於顯示單元(液晶顯示單元)5之正下方所配置之管狀光源本身係從顯示面側被辨識,在顯示面上燈泡影像將殘存。因此,即使使用管狀光源,也具有使顯示面上之亮度予以均勻化的必要。尤其,由於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接近管狀光源1,對於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要求經歷長期間具有穩定之光擴散性。
而且,若將該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使用於背光型面光源單元或液晶顯示裝置時,使顯示面上之亮度予以均一化的同時,也能夠抑制燈泡影像之發現。亦即,若將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3配設於使分散相之長軸方向一致於管狀光源1之長軸方向時,根據異方向性光散射性,能夠使來自管狀光源(螢光管)1之光散射在相對於棒狀光源長度方向成垂直方向,一面將亮度之降低抑制於最小限度,並一面使射出面之亮度予以均一化而能夠均勻照明顯示面。另外,經由異方向性光擴散而能夠消除管狀光源1本身被辨識之燈泡影像。再者,即使為數十微米單位(約0.2mm)之薄片,也可以使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上的亮度得以提高。再者,即使為大型之液晶顯示裝置,也能夠對應於裝置之薄型化,故能夠簡便地製造裝置。亦即,本發明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即使厚度為薄的,也能夠以高的亮度均勻照明大面積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面。尤其, 由於連續相與分散相係利用既定之樹脂予以構成,耐熱性為高的,位於接近管狀光源1,即使為高溫下起作用之正下方型面光源單元,經歷長期間也能夠維持既定之異方向性光擴散。
還有,於該液晶顯示裝置中,該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並不受異方向性所限定,也能夠為等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再者,該光學補償薄膜(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等)最好從面光源單元之出光面(光射出面)射出的光路內,亦即,介於面光源單元與顯示單元之間,必要時也可以利用黏著劑而積層於出光面(光射出面)的積層形態下加以配設。更具體而言,光擴散薄膜(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等)最好配設於面光源單元之出光面(光射出面)側或顯示單元之射入面側,也可以配設於面光源單元之射出面與顯示單元之間。還有,必須積層於該面光源單元之射出面。另外,並無組合該稜鏡片或亮度提高片而使用之必要,該稜鏡片係聚集擴散光而有用於照明顯示單元。組合稜鏡片與光擴散薄膜而使用之情形,通常,稜鏡片也可以配設於距離光擴散薄膜之光路下游側。另外,光擴散薄膜也可以組合相位差膜、偏光膜、彩色濾光片等(例如,積層)而使用。
再者,於面光源單元中,管狀光源並無位於顯示單元正下方之必要,也可以位於側部。此情形下,來自側部之管狀光源的光也可以從導光板側部射入,從對向於此導光板中的顯示單元所形成之射出面射出而照明顯示單元。另外,管狀光源之數目並未予以特別限制,能夠因應於顯示 面之大小等而加以選擇。
還有,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X軸方向通常為分散相之長軸方向。因此,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其X軸方向係相對於面光源單元之管狀光源的軸線方向(Y軸方向)成約略垂直方向而予以配設。還有,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X軸方向並無相對於面光源單元之管狀光源的軸線方向(Y軸方向)完全垂直的必要,例如,也可以約於角度±15°(例如,±10°,尤其±5°)之範圍內,朝斜向而加以配設。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之光擴散薄膜,耐熱性為高的,即使於高溫下使用,經歷長期間也能夠抑制光散射特性之變化,經由背光單元(面光源單元)而能夠均勻照明顯示單元。因此,作為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等)或背光型光源裝置(面光源裝置)之構件為有用的。尤其於光源已被配設在顯示單元正下方之正下方型背光單元(面光源單元)中,由於能夠對應於各種畫面尺寸,尤其具有大畫面顯示單元之顯示裝置,適合於作為如大畫面之顯示單元或背光單元的構造構件。顯示單元之畫面尺寸並未予以特別限制,例如,可以約為20吋以上(例如,23~300吋,較佳為30~200吋)。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不受此等實施例所限定。還有,於實施例與比較例所使用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及使用它之面光源裝置的特性係依照下列方法而加以評估:
〔總光線穿透率TT(%)及霧度(%)〕
依照JIS K 7310,使用霧度計(日本電色工業(股份)製之NDH-500)以測定薄膜之總光線穿透率及霧度。
〔縱橫比〕
經由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以觀察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剖面,針對5個分散相粒子以測定分散相粒子之長軸長度與短軸長度,算出加法平均、平均縱橫比。
〔異方向性程度〕
使用第5圖之測定裝置,測定相對於散射角θ之散射光強度F。還有,將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拉伸方向設為X軸方向,將垂直於此方向之方向設為Y軸方向。將作為異方向性程度之θ=18°的R(θ)=Fy(θ)/Fx(θ)之值顯示於表1。
〔面光源裝置之正面亮度的定量評估〕
評估用正下方型光源裝置係改造背面上具有正下方型光源裝置之市售液晶TV(日本三菱電機(股份)、REAL-LCD-H32MX60)而使用。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係使Y方向約略垂直於冷陰極管間之長軸方向,相對於冷陰極管長軸方向而使稜鏡列平行位於其上之方式來配置三角稜鏡。正面亮度係使用亮度計(KONICA MINOLTA(股份)製之LS-110),於短軸方向中心線上等間隔測定100點之亮度後而求出亮度平均值。
〔加熱處理〕
從市售之15吋大小的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卸除液晶胞單元後而分解,於背光部之導光板上所配置之擴散片、稜 鏡片與保護片之中,配置實施例與比較例所得的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以取代保護片,構築未具備液晶胞之背光單元(面光源單元)。於高溫之烘箱中,於70℃加熱此背光單元30分鐘、90℃加熱30分鐘與110℃加熱30分鐘。將提供此等加熱處理之片材以供給下列亮度不均及形狀變化之評估。
〔亮度不均〕
從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卸除的背光單元之中,配置實施例與比較例所得的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以取代保護片,亮燈後而從正面目視背光單元面之亮度不均,依照下列基準加以評估。此亮度不均之試驗係針對初期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及提供該加熱處理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所進行。還有,提供耐熱性試驗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係於加熱後(從烘箱取出隨後)隨即亮燈,大約接近於耐熱性試驗溫度之狀態下,目視觀察亮度不均。
○:無亮度不均。
△:確認些微亮度不均。
×:明顯許多亮度不均。
〔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形狀變化〕
提供該加熱處理之後,放置冷卻,分解背光單元後而取出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根據目視並依照下列基準以評估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形狀變化。
○:無皺紋。
△:確認些微皺紋(皺紋約1~2條)。
×:明顯許多皺紋之發生(皺紋3條以上)。
〔燈泡影像〕
用於亮度不均之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之中,以目視穿透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並依照下列基準以評估是否能夠辨識作為背光用光源所使用之直管狀螢光燈(燈泡)之像(影像)。
○:看不見燈泡影像。
△:看得見些微之燈泡影像。
×:明顯看得見燈泡影像。
實施例1
混合作為構成連續相之樹脂的雙酚A型聚碳酸酯系樹脂(日本三菱工程塑膠(股份)製之「中黏度品IUPILON S-2000」、數目平均分子量18,000~20,000、熔融流動速率9~12g/10分鐘)84重量份、作為構成分散相之樹脂的聚丙烯系樹脂(日本POLYPRO(股份)製之「WINTECH WFX-4」、使用二茂金屬觸媒之丙烯系無規共聚物、熔融流動速率7g/10分鐘)16重量份、抗氧化劑(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JAPAN(股份)、「IR GANOX 1010」)0.1重量份、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CIBA-SPECALITY CHEMICALS(股份)製之「TINUBIN 234」)0.5重量份,使用擠出成形機,樹脂溫度250℃,模頭口徑1.3mm,從模頭熔融後而擠出,將拉伸比(拉伸倍率)設為19倍,利用油溫度調節之3個80℃的澆鑄輥加以冷卻,作成厚度90μm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經由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以觀察剖面後,於此擴散薄膜中,聚丙烯已形成散射子(粒子狀分散相),粒子狀分散相之 形狀係橢圓形(或細長的線狀),短軸之平均長度(厚度)為0.09μm及長軸之平均長度為700μm(縱橫比7800)。
實施例2
為了製作2種3層之光擴散板(將異方向性光擴散層作為中間層,於此中間層之兩面上積層有作為表層之透明樹脂層的光擴散板),表層用樹脂組成物係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日本三菱工程塑膠(股份)製之「IUPILON S-2000」)100重量份、紫外線吸收劑(CIBA-SPECALITY CHEMICALS(股份)製之「TINUBIN 234」)0.5重量份及光安定劑(受阻光安定劑之「KIMASORP 944FD」)0.1重量份,中間層用樹脂組成物係使用作為基質樹脂之聚碳酸酯系樹脂(日本三菱工程塑膠(股份)製之「IUPILON S-2000」)84重量份、作為構成分散相之樹脂的聚丙烯系樹脂(日本POLYPRO(股份)製之「WINTECH WFX-4」)16重量份及抗氧化劑(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JAPAN(股份)、「IRGANOX 1010」)0.1重量份。混合構成各層之樹脂組成物,使用多層擠出成形機,樹脂溫度250℃,模頭口徑1.3mm,從模頭熔融後而共擠出,將拉伸比(拉伸倍率)設為12倍,利用油溫度調節之3個80℃的澆鑄輥加以冷卻,具有2種3層構造,製作厚度110μm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厚度比例=1:3:1)。於此等異方向性擴散薄膜中,於中間層內之聚丙烯系樹脂已形成散射子(粒子狀分散相),粒子狀分散相之形狀係橢圓形(或細長的線狀),短軸之平均長度為0.15μm及長軸之平均長度為700μm(縱橫比4700)。
實施例3~8
為了製作2種3層之光擴散板(將異方向性散射層作為中間層,於此中間層之兩面積層有作為表層之透明樹脂層的光擴散板),表層用樹脂組成物係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日本三菱工程塑膠(股份)製之「IUPILON S-2000」)100重量份及紫外線吸收劑(CIBA-SPECALITY CHEMICALS(股份)製之「TINUBIN 234」)0.5重量份,中間層用樹脂組成物係使用作為基質樹脂之聚碳酸酯系樹脂(日本三菱工程塑膠(股份)製之「IUPILON S-2000」)與作為構成分散相之樹脂的聚丙烯系樹脂(日本POLYPRO(股份)製之「WINTECH WFX-4」)使用顯示於表1之比例。於中間層用樹脂組成物中,添加抗氧化劑(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JAPAN(股份)、「IRGANOX 1010」)0.1重量份。混合構成各層之樹脂組成物,使用多層擠出成形機,樹脂溫度250℃,模頭口徑1.3mm,從模頭熔融後而共擠出,將拉伸比(拉伸倍率)設為12倍,利用油溫度調節之3個80℃的澆鑄輥加以冷卻,具有2種3層構造,製作厚度110μm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厚度比例=1:3:1)。於此等擴散薄膜中,中間層內之聚丙烯系樹脂已形成散射子(粒子狀分散相),粒子狀分散相之形狀係橢圓形(或細長的線狀)。
比較例1
使用作為連續相樹脂之結晶性聚丙烯系樹脂PP(GROUND POLYMER(股份)製之F133、折射率1.503)91重量份、作為分散相樹脂之聚苯乙烯系樹脂GPPS(泛 用聚苯乙烯系樹脂、DAI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GPPS # 30、折射率1.589)7重量份、作為相溶化劑之環氧化二烯系嵌段共聚物(DAI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EPOFRIEND AT202;苯乙烯/丁二烯=70/30(重量比)、環氧當量750、折射率約1.57)1重量份。還有,兩樹脂之折射率差為0.086。
於70℃、約4小時乾燥連續相樹脂與分散相樹脂,利用班伯里混攪機加以混攪,使用多層用擠出機,於約240℃,熔融為了形成中心層之混攪物與為了形成表面層之透明樹脂(聚丙烯系樹脂),從T模頭,以拉伸比約4倍,相對於表面溫度25℃之冷卻輥加以擠出,在中心層60μm之兩面積層各60μm之表面層(透明樹脂層:日本POLYKEM(股份)製之共聚物PP FG-4),製作三層構造之積層片(總厚度180μm)。還有,冷卻輥係使用具有消光面之物,在非冷卻面側使用使表面予以粗面化之橡膠輥,使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兩面予以適度粗面化。
經由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以觀察所得的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中心層後,於該中心層中,分散相為約略球形(縱橫比約為4,長軸長度約12μm,短軸長度約3μm)之形狀予以分散。
比較例2
將進行相同於比較例1之方式而調製的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切成片狀,於高溫烘箱中,於90℃進行8小時之熱處理,得到已被熱處理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
將結果顯示於表1。
於表1中,記號等之意義係如下所示:PC:聚碳酸酯系樹脂;PP:聚丙烯系樹脂;GPPS:聚苯乙烯系樹脂;環氧改性樹脂:環氧化二烯系嵌段共聚物;TT:總光線穿透率(%)。
比較例3
混合作為基質樹脂之聚碳酸酯系樹脂(日本三菱工程塑膠(股份)製之「IUPILON S-2000」)80重量份及作為構成分散相之樹脂的環狀烯烴系樹脂(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製之「TOPAS 6015」)20重量份,使用雙軸擠出機,於280℃進行熔融混攪後而擠出,拉伸共振為大的,無法得到既定之丸粒。
比較例4
除了使用作為基質樹脂之聚碳酸酯系樹脂(日本三菱工程塑膠(股份)製之「IUPILON S-2000」)90重量份及作為構成分散相之樹脂的環狀烯烴系樹脂(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製之「TOPAS 6015」)10重量份之外,進行相同於比較例3之方式,進行熔融混攪後而擠出,拉伸共振為大的,無法得到既定之丸粒。
比較例5
除了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日本三菱工程塑膠(股份)製之「IUPILON S-2000」)20重量份及環狀烯烴系樹脂(TOPAS ADVANCED POLYMERS公司製之「TOPAS 6015」)80重量份之外,進行相同於比較例3之方式,進行熔融混攪後擠出、水冷卻後而得到複合物丸粒。使用擠 出成形機,於樹脂溫度260℃,將此丸粒予以片材成形之後,許多之凝膠將生成,無法得到不均勻之片材。
比較例6
除了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日本三菱工程塑膠(股份)製之「IUPILON S-2000」)75重量份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日本三菱RAYON(股份)「ACRYPET」)25重量份之外,進行相同於比較例3之方式,進行熔融混攪、水冷卻後而得到複合物丸粒。使用擠出成形機,於樹脂溫度260℃,片材成形之後,隨著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之分解,觀察到片材燒焦,無法得到不均勻之片材。
比較例7
將市售之導光板用擴散片((股份)TSUJIDEN製之D123)作為比較例使用。除了燈泡影像未完全消除之外,也確認亮度顯著降低。
實施例9
除了將拉伸比(拉伸倍率)設為8倍之外,進行相同於實施例2之方式而製得厚度160μm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
比較例8
將厚度2mm之市售PC製擴散板(日本筒中塑膠工業(股份)製之OPTOMAX)作為比較例使用。雖然燈泡影像已消除,但是觀察到亮度大幅降低。
實施例10
除了將拉伸比(拉伸倍率)設為3倍、將樹脂溫度設為 280℃、將根據澆鑄輥所進行之冷卻溫度設為120℃之外,進行相同於實施例2之方式而製得厚度160μm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
實施例10
除了將拉伸比(拉伸倍率)設為19倍之外,進行相同於實施例2之方式而製得厚度80μm之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
將比較例7~8及實施例9~11之結果顯示於表2。
從表2之結果可明顯確認:若使用實施例之薄膜時,因為燈泡影像不殘存,高亮度可以得到;若使用比較例之薄膜時,燈泡影像將殘存,或是顯著之亮度降低。
1‧‧‧螢光放電管
2‧‧‧反射板
3‧‧‧擴散板
4‧‧‧稜鏡片
5‧‧‧顯示單元
6a‧‧‧第1偏光膜
6b‧‧‧第2偏光膜
7a‧‧‧第1玻璃基板
7b‧‧‧第2玻璃基板
8a‧‧‧第1電極
8b‧‧‧第2電極
9a‧‧‧第1配向膜
9b‧‧‧第2配向膜
10‧‧‧液晶層
11‧‧‧彩色濾光片
17‧‧‧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
17a‧‧‧連續層
17b‧‧‧粒子狀分散相
27‧‧‧光擴散層
27a‧‧‧連續層
27b‧‧‧粒子狀分散相
28‧‧‧光擴散薄膜
29‧‧‧透明樹脂層
37‧‧‧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
37a‧‧‧連續相
37b‧‧‧粒子狀分散相
38‧‧‧雷射光照射裝置
39‧‧‧檢測器
θ‧‧‧散射角
第1圖係顯示面光源裝置與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第2圖係顯示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第3圖係顯示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另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第4圖係為了說明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之異方向性散射的概略圖。
第5圖係為了說明光散射特性之測定方法的概略圖。
1‧‧‧螢光放電管
2‧‧‧反射板
3‧‧‧擴散板
4‧‧‧稜鏡片
5‧‧‧顯示單元
6a‧‧‧第1偏光膜
6b‧‧‧第2偏光膜
7a‧‧‧第1玻璃基板
7b‧‧‧第2玻璃基板
8a‧‧‧第1電極
8b‧‧‧第2電極
9a‧‧‧第1配向膜
9b‧‧‧第2配向膜
10‧‧‧液晶層
11‧‧‧彩色濾光片

Claims (14)

  1. 一種光擴散薄膜,具備連續相為含有聚碳酸酯系樹脂、分散相為含有聚丙烯系樹脂的光擴散層;該聚碳酸酯系樹脂之數目平均分子量為15,000~25,000,且於ISO1133(300℃、1.2kg載重)中,該聚碳酸酯系樹脂之熔融流動速率為5~30g/10分鐘;該聚丙烯系樹脂為二茂金屬觸媒系無規共聚物,且於JIS K7210(230℃、2.16kg載重)中,該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流動速率為3~20g/10分鐘。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擴散薄膜,其中該光擴散層不含有相溶化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擴散薄膜,其中該光擴散層更含有由抗氧化劑與紫外線吸收劑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擴散薄膜,其中該分散相含有平均縱橫比較1為大,而且長軸方向已配向於薄膜之一定方向的粒子狀分散相,異方向性進行穿透光之光擴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擴散薄膜,其中該粒子狀分散相之短軸平均長度為0.01~10μm,該粒子狀分散相之平均縱橫比為3~20,00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光擴散薄膜,其係可以使入射光向光之行進方向散射的異方向性光擴散薄膜;其中,於顯示散射角θ與散射光強度F之關係的散射特性F(θ)中,將薄膜之X軸(MD)方向的散 射特性設為Fx(θ)、將Y軸(寬度)方向的散射特性設為Fy(θ)時,該Fx(θ)與該Fy(θ)係顯示隨著散射角θ變成廣角度後而衰減的圖案,於該散射角θ=4~30°之範圍,1.01Fy(θ)/Fx(θ);於該散射角θ=18°時,20<Fy(θ)/Fx(θ)40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擴散薄膜,其中於該散射角θ=4~30°之範圍,1.01Fy(θ)/Fx(θ)200;於該散射角θ=18°時,25Fy(θ)/Fx(θ)5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光擴散薄膜,其中該連續相與該分散相之比例,連續相/分散相=99/1~50/50(重量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光擴散薄膜,其中該光擴散層係使穿透光予以異方向性光擴散的異方向性光擴散層,更含有在此光擴散層之至少一側面所積層的透明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光擴散薄膜,其中該透明層係含有由紫外線吸收劑與光安定劑所選出之至少一種的樹脂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光擴散薄膜,其中該光擴散層之厚度為3~300μm,該光擴散薄膜之總光線穿透率為60%以上。
  12. 一種光源裝置,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任一項之光擴散薄膜。
  13. 一種顯示裝置,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任 一項之光擴散薄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顯示裝置,其係利用經排列設置之光源,從背面直接照明顯示單元的正下方型方式。
TW97129167A 2007-08-02 2008-08-01 光擴散薄膜及具備其之裝置 TWI4702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2129 2007-08-02
JP2007335076 2007-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4882A TW200914882A (en) 2009-04-01
TWI470281B true TWI470281B (zh) 2015-01-21

Family

ID=4030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29167A TWI470281B (zh) 2007-08-02 2008-08-01 光擴散薄膜及具備其之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95313A1 (zh)
JP (1) JP5244797B2 (zh)
KR (1) KR101475548B1 (zh)
CN (1) CN101772717B (zh)
DE (1) DE112008002087T5 (zh)
TW (1) TWI470281B (zh)
WO (1) WO20090169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19767A1 (en) * 2009-04-15 2012-02-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JP4623239B1 (ja) * 2009-09-29 2011-02-0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JP3163988U (ja) * 2010-07-30 2010-11-11 ミンテイジ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TWI475723B (zh) * 2010-12-16 2015-03-01 Ind Tech Res Inst 發光元件
TWM417573U (en) * 2010-12-30 2011-12-01 Wistron Corp Lighting penetrating device with appearance of bionic texture
CN106200119B (zh) * 2011-03-29 2020-01-21 东丽株式会社 边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
US8691915B2 (en) 2012-04-23 2014-04-0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Copolymers and polymer blends having improved refractive indices
KR102014827B1 (ko) * 2012-06-12 2019-08-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표시 장치
JP6324311B2 (ja) 2012-07-27 2018-05-16 阪本 順 導光板、光源装置、導光板製造装置および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KR20140026125A (ko) * 2012-08-24 2014-03-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확산판,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927714B1 (en) * 2012-11-29 2020-04-01 Tomoegawa Co., Ltd. Anisotropic optical film
JP6181936B2 (ja) * 2013-02-25 2017-08-16 恵和株式会社 ライトガイ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ライトガイドフィルム、超薄型液晶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携帯型コンピュータ
FR3006092B1 (fr) * 2013-05-23 2016-12-09 Jcdecaux Sa Panneau d'affichage retroeclaire
CN105247411A (zh) * 2013-06-04 2016-01-1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JP6160421B2 (ja) * 2013-10-03 2017-07-12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6424030B2 (ja) * 2014-07-11 2018-11-1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CN104330842A (zh) * 2014-10-22 2015-02-04 上海大学 一种新型的增亮散射膜
CN107077058B (zh) * 2014-10-27 2019-06-14 Agc株式会社 透射型透明屏幕、影像显示系统和影像显示方法
JP6540325B2 (ja) * 2015-01-22 2019-07-10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半透明性延伸フィルム
JP2017027872A (ja) * 2015-07-27 2017-0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6249428A (zh) * 2016-04-11 2016-12-21 台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消光镜片及其制作方法
US20190169376A1 (en) * 2016-06-29 2019-06-06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ethod to Improve Remote Phosphor Optical Properties in Polycarbonate
US10739501B2 (en) * 2016-09-14 2020-08-11 Tomoegawa Co., Ltd. Light diffusion film laminate for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168278A (zh) * 2017-01-05 2019-08-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系统
JP6264493B1 (ja) * 2017-05-19 2018-01-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EP3470892A3 (en) * 2017-10-11 2019-07-17 Agc Inc. Transparent screen
JP6670967B1 (ja) * 2018-09-28 2020-03-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KR101999925B1 (ko) * 2018-09-28 2019-07-12 조만귀 광확산판용 폴리스틸렌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폴리스티렌(ps) 광확산판 제조 방법
KR101980050B1 (ko) * 2018-09-28 2019-05-17 조만귀 광확산판용 폴리프로필렌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프로필렌(pp) 광확산판 제조 방법
WO2020105931A1 (ko) * 2018-11-22 2020-05-28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광학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2022182093A (ja) * 2021-05-27 2022-12-0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樹脂膜、樹脂膜の作成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2405481A (zh) * 2022-01-24 2024-02-01 日商巴川製紙所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型顯示裝置用光擴散膜積層體及使用該積層體的反射型顯示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2847A (ja) * 2000-10-16 2002-04-26 Toray Ind Inc 液晶表示素子用基板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20030156238A1 (en) * 2001-06-01 2003-08-21 Masanori Hiraishi Light diffusion film, surface illuminan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60146228A1 (en) * 2003-06-17 2006-07-06 Isao Sogo Direct back light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ght diffuse plate
JP2006520017A (ja) * 2003-03-12 2006-08-31 エーブリー デニソン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後方投影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1402A (ja) * 1996-10-04 1998-04-28 Gunze Ltd 光拡散性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706A (ja) 1997-06-12 1999-01-06 Daicel Chem Ind Ltd 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H11223711A (ja) * 1998-02-06 1999-08-17 Teijin Ltd 透過光散乱性制御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31774A (ja) 1999-07-21 2001-02-06 Daicel Chem Ind Ltd 透過型光散乱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96114A (ja) * 2000-12-26 2002-07-10 Sumitomo Chem Co Ltd 前方散乱シート、それを含む積層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181794B2 (ja) 2001-06-01 2008-11-19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異方性拡散フィルム
JP2003090906A (ja) 2001-09-18 2003-03-28 Daicel Chem Ind Ltd 異方性拡散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装置
JP2004103335A (ja) * 2002-09-06 2004-04-02 Daicel Chem Ind Ltd 面状光源装置
JP2006251395A (ja) * 2005-03-10 2006-09-21 Daicel Chem Ind Ltd 異方性散乱シート
US8075830B2 (en) * 2006-12-15 2011-12-13 Fina Technology, Inc. Polypropylene blown fil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2847A (ja) * 2000-10-16 2002-04-26 Toray Ind Inc 液晶表示素子用基板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20030156238A1 (en) * 2001-06-01 2003-08-21 Masanori Hiraishi Light diffusion film, surface illuminan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6520017A (ja) * 2003-03-12 2006-08-31 エーブリー デニソン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後方投影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60146228A1 (en) * 2003-06-17 2006-07-06 Isao Sogo Direct back light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ght diffuse pl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44797B2 (ja) 2013-07-24
DE112008002087T5 (de) 2010-06-10
CN101772717A (zh) 2010-07-07
TW200914882A (en) 2009-04-01
KR20100066462A (ko) 2010-06-17
CN101772717B (zh) 2012-09-19
WO2009016975A1 (ja) 2009-02-05
JPWO2009016975A1 (ja) 2010-10-14
KR101475548B1 (ko) 2014-12-22
US20100195313A1 (en) 2010-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0281B (zh) 光擴散薄膜及具備其之裝置
KR100693991B1 (ko) 이방성 광산란 필름
US6917396B2 (en) Light diffusion film, plan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a constant luminance and diffusing a light
US20060204744A1 (en) Anisotropic scattering sheet
EP1329746B1 (en) Anisotropic scattering sheet and its use
TW201013231A (en) Light control sheet and us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TW200903036A (en) Anisotropic diffus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with it
JP2010044320A (ja) 光制御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2001858A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4033700B2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
JP2010044319A (ja) 光制御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4103335A (ja) 面状光源装置
JP4181794B2 (ja) 異方性拡散フィルム
JP4205359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63187B (zh) 光擴散膜及具備彼等之裝置
JP2008065142A (ja) 光拡散シート
JP2006285083A (ja) 光拡散板
WO2009148189A1 (ja) 帯電防止性光拡散板
TW201009397A (en) Light control film and backlight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