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8352B - 在玻璃帶上塑形區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玻璃帶上塑形區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8352B
TWI468352B TW99105721A TW99105721A TWI468352B TW I468352 B TWI468352 B TW I468352B TW 99105721 A TW99105721 A TW 99105721A TW 99105721 A TW99105721 A TW 99105721A TW I468352 B TWI468352 B TW I4683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ribbon
region
glass
belt
poi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05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8498A (en
Inventor
Thierry Luc Alain Dannoux
Limi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In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38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8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8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83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8Means for providing the drawing force, e.g. traction or draw ro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5Forming profiled, patterned or corrugated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7Forming glass sheets combined with thermal conditioning of the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04Changing or regulat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molten glass ribb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Description

在玻璃帶上塑形區域的方法
本發明揭露係關於在玻璃帶上形成區域的方法,該區域將成為自玻璃帶分離出之玻璃板材的邊緣。更特定言之,本發明揭露係關於形成玻璃板材之邊緣的方法,該方法可使用在顯示器裝置的製造中,例如,液晶顯示器(LCD)。
邊緣加工(edge finishing)為生產玻璃板材產品的主要步驟,例如LCD基板的玻璃板材。邊緣加工可包括例如切割、研磨、削平、及拋光。習知邊緣加工方法產生可能損壞玻璃板材表面的玻璃碎片或粒子。此外,習知邊緣切割方法(例如刻劃及斷開)產生尖銳角落邊緣,該尖銳角落邊緣容易損壞。換言之,尖銳邊緣通常含有次微米缺陷,該等次微米缺陷導致實質上較玻璃材料之本質強度低的邊緣強度。若尖銳邊緣經進一步的處理(例如藉由研磨或拋光),甚至因而產生更多粒子,將增加損壞玻璃板材表面的機會。
本發明揭露關於形成玻璃板材之邊緣的方法,該玻璃板材藉由連續玻璃帶生產製程所產生,例如熔合牽引製程、浮式製程(float process)、流孔下引製程(slot-draw process)。該成形邊緣為清潔且堅固的。該等邊緣在玻璃為高溫時成形,且不需要在該邊緣和該玻璃板材表面交會的部分處附近進行研磨、削平、或拋光製程。因此,此舉減少可能污染玻璃板材之表面的粒子量。再者,不需要研磨、削平或拋光製程將減少製造玻璃板材的花費。進一步地說,形成非尖銳之形狀的該等邊緣,且因此相對地不具有導致低邊緣強度的缺陷。
根據一實施例,闡述一種在一玻璃帶上塑形一區域的方法,該玻璃帶包括一軟化點、及一厚度。在該玻璃帶具有小於或等於7x1014 泊之黏度的一位置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致使該玻璃帶的一區域處於該軟化點之溫度或高於該軟化點之溫度;及對該玻璃帶橫跨該區域施加張力,使得在該區域中形成一頸縮區段,其中該頸縮區段的厚度小於該玻璃帶在該區域之各側的厚度。藉由對該玻璃橫跨該區域施加張力(在其中形成頸縮區段),在該緊縮區段之各側的該玻璃表面將保持平直,意即,此等表面將不會發展出光學或物理畸變。在玻璃中避免光學或物理畸變是特別重要的,其中玻璃將使用來作為LCD之製造之基板。鑑於使用在現代顯示器中的像素結構,由於甚至非常小的畸變將導致有缺陷(不合格)的顯示器,畸變成為顯示器製造中的實質考量。
可對該玻璃帶施加能量,致使該玻璃帶之該區域處於軟化點的溫度或高於軟化點的溫度。更特定言之,可對該玻璃帶施加能量,致使該玻璃帶之該區域處於軟化點的溫度或高於軟化點的溫度,且低於液相溫度。例如,可藉由雷射、電漿、微波、火焰、或聚焦紅外線束施加能量。
除了對該玻璃帶施加能量,可對玻璃帶中的該區域施加壓力以協助形成該頸縮區段。可藉由將流體衝擊到該區域上來施加壓力。或者,可藉由將該玻璃帶接觸一機械製頸裝置來施加壓力,例如,一對刀具、拉桿或磨輪。
該頸縮區段的厚度為該帶的厚度之約1/3至約2/3。
選定該區域的溫度及伸張量,以在該頸縮區段與在該區域之各側之該玻璃帶之部分之間形成非尖銳的部分。
當施加張力時,玻璃帶除了在該區域中的黏度可為約1x105 泊至約7x1014 泊。較佳地,黏度可為約1x105.7 泊至約1x108.4 泊。更加地,黏度可為約1x105.7 泊至約1x107.5 泊。
根據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沿著一計畫分離線自一玻璃帶分離出一部分的方法,該玻璃帶包括一軟化點、及一厚度。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沿著該計畫分離線,塑形該帶的一區域;允許該塑形帶冷卻,以達到大於7x1014 泊的黏度;對該冷卻玻璃帶施加一彎曲力矩,以在該頸縮區段將該玻璃帶斷開,且因此沿著該計畫分離線分離該玻璃帶。在該玻璃帶具有小於或等於7x1014 泊之黏度的一處,塑形該帶之該區域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致使該玻璃帶的一區域處於該軟化點之溫度或高於該軟化點之溫度;對該玻璃帶橫跨該區域施加張力,使得在該區域中形成一頸縮區段,其中該頸縮區段的厚度小於該玻璃帶在該區域之各側的厚度。
其他的特徵和優點將在下文的詳細描述中闡述,且在某種程度上自描述中對熟習此技藝者而言將為顯而易見,或可藉由如示範之實施方式及伴隨圖式實施本發明而理解。應了解前述之一般性描述及下文之詳細描述儘為本發明之例示,並意欲如申請專利範圍提供一概述或架構以助於了解本發明之內涵及特徵。
所包括之伴隨圖式以提供本發明原理的進一步了解,且伴隨圖式併入本說明書中並建構為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圖式例示一或多個實施例,且和實施方式一起作為本發明之原理及操作的實例。應了解本發明在此發明書及在圖式中所揭露之多種特徵結構可使用在任何及所有組合當中。
在下列的詳細描述當中,為了例示而非限制目的,闡述範例實施例所揭示的特定細節以提供本發明更徹底的了解。然而,對於熟習此技藝並受惠於本發明之揭示者應了解,本發明可在不背離本文所揭示之特定細節下實施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再者,習知裝置、方法及材料的描述將被省略以免混淆本發明的描述。最後,本文各處所採用的相似參考元件符號代表相似的元件。
本文中的範圍可表示成自「約」一特定值,及/或至「約」另一特定值。當表示成此種範圍,另一實施例包括自該特定值及/或至該另一特定值。相似地,當藉由使用前置詞「約」將數值表示成近似值時,應了解特定值將形成另一實施例。應進一步了解各範圍的一端點與另一端點顯著相關且與另一端點獨立。
本發明揭露係關於形成玻璃板材之邊緣的方法,該玻璃板材藉由連續玻璃帶生產製程所產生,例如熔合牽引製程、浮式製程、流孔下引製程。該成形邊緣為清潔且堅固的。該等邊緣在玻璃為高溫時成形,且不需要在該邊緣和該玻璃板材表面交會的部分處附近進行研磨、削平、或拋光製程。因此,此舉減少可能污染玻璃板材表面的粒子量。再者,形成非尖銳之形狀的該等邊緣,且因此相對地不具有導致低邊緣強度的缺陷。更進一步地說,形成此等邊緣以避免鄰近該等成形邊緣之玻璃帶之表面的光學及物理畸變。可橫過該玻璃帶的中央線來週期性地製造該等成形邊緣,以形成用於板材分離的刻劃線。或者,可在平行延伸該玻璃帶之中央線的一線或多個線來連續地製造該等成形邊緣,以移除珠狀起泡或形成板材的最終尺寸。再更進一步地說,可同時橫過該玻璃帶的中央線及平行該玻璃帶的中央線來製造該等成形邊緣。
第一實施例
第1圖為由熔合下拉製程所形成之玻璃帶20的示意圖。儘管本文以熔合下拉製程作為解釋,熟習此技藝者應容易地了解到本發明所揭露的原理並不因此限定,且可一般地應用至由其他玻璃生產製程(例如,浮式法、流孔下引法、上引法)所產生的玻璃帶、或板材。再者,儘管本文為了易於說明以一玻璃帶作為解釋,本揭露的原理可更廣泛地實施(例如)至玻璃及玻璃-陶瓷材料。
如第1圖所示,一典型熔合製程採用一成形結構(隔離管)10,該成形結構10在模槽12中接收熔融玻璃(未示出)。熔融玻璃流出模槽12且向下流動至成形結構10的相對兩側。該成形結構10包括一根部14,其中在該根部14處,玻璃自該成形結構的兩匯聚側交會在一起以形成帶20。該帶20包括一中央線21,一第一表面22,一第二表面23,及一厚度24(見第2圖)。在離開根部14之後,該帶20向下延伸至其接合拉引滾輪設備30的點上,該拉引滾輪裝置對該帶施加一下拉張力35。第1圖的拉引滾輪設備30包括一軸32以及拉引滾輪34,該軸延伸橫越該帶20,該拉引滾輪34接合該帶20的表面22以將該帶向下牽引。如熟習此技藝者將了解,一相似軸與多個拉引滾輪位於圖上所顯示元件的後方並作用在該帶之表面23上。當該帶向下移動牽引時,該帶隨之冷卻,且玻璃溫度經歷一段變化(其中該帶20的黏度逐漸增加),並經歷黏彈性狀態(其中黏性回應及彈性回應皆為顯著的),且最終表現的像一固體。帶20的位置(其中帶20的黏度經歷黏彈性狀態)在第1圖中以區域40圖示。在區域40下方,玻璃帶20表現的像一固體。在牽引至更下方的一處,一玻璃板材70自該帶20分離出來。
塑形區域
塑形區域沿著一計畫分離線25形成。根據第1圖之實施例,該計畫分離線25垂直該中央線21延伸,且板材70沿著計畫分離線25自該帶20的剩餘部份分離。如第2圖中所示,塑形區域包括一頸縮區段27,以及非尖銳部分29。
頸縮區段27具有一厚度28,該厚度28小於該帶20的厚度24。該厚度28可為厚度24的約1/3至約2/3。若該厚度28小於厚度24的約1/3,頸縮區段27可能提前斷開,意即,該帶可能沿著牽引在存有用以移除板材70之機械設備之前的點就分離。另一方面,厚度28大於厚度24的約2/3可能導致難以自該帶分離出板材70。換言之,將不會有足夠高的局部應力集中而以精確、筆直且可靠的方式將該帶20的多個部分互相分離。
非尖銳部分29在頸縮區段27與該帶20的該等表面22、23之間延伸。非尖銳部分29不具有缺陷。因此,該邊緣具有如該玻璃之本質強度一樣高的強度,而該強度較周邊邊緣角落的強度高出數倍。因此,可減少製造製程的花費,且產生較少可能損壞玻璃之表面22、23的粒子。
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一起提供一脆弱的集中區,玻璃帶20可沿著該集中區以一受控方式斷開。例如,可藉由繞著頸縮區段27彎曲該玻璃板材70,而將玻璃板材70自該帶20分離出來。例如,如第1圖所圖示的方向,可以向上離開紙張平面的方向或向下進入紙張平面的方向施加一作用力,以繞著該計畫分離線25彎曲該板材70。
塑形區域形成的位置:
當玻璃帶20為高溫時,尤其是當玻璃帶處於其對應黏度是小於或等於7x1014 泊之溫度時,形成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此位置將靠近區域40的底部。
該區域40位於成形結構10的下方。成形結構10與區域40之間的間隔可能不同於第1圖中的示意性圖示。同樣地,雖然拉引滾輪設備30係圖示在靠近區域40的頂部,拉引滾輪設備30的位置可自第1圖中的示意圖示而有所變化,意即該位置可高於或低於所圖示的位置。
更一般而言,當玻璃帶20冷卻時,玻璃製成的帶20歷經複雜的結構變化,並不只是在實體尺寸上的變化也產生分子級的變化。當帶20沿著成形結構10、經過區域40、至由帶20分離出板材70之點移動時,藉由小心地控制該帶20的冷卻,可在(例如)成形結構10的根部14處從約50毫米厚之柔韌液體形式達成約半毫米厚之剛性玻璃板材70的變化。
冷卻製程的一部分發生在玻璃經過區域40時,其中該區域40為玻璃帶20的黏度在其中會增加的溫度區域,因此該玻璃帶20呈現永久形狀而影響自帶20切割出之玻璃板材70中的應力量,以及在自該玻璃板材70切割出的次片段(sub-pieces)中之應力量。區域40的位置及溫度將隨著正處理之特定玻璃而變化。一般而言,因為玻璃在區域40內及在區域40上方及區域40下方的行為,區域40在板材70的形狀及應力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當玻璃自高溫冷卻並通過區域40時,該玻璃並未顯示出自似液相至似固相的一突發轉變。取而代之,該玻璃的黏度逐漸增加,並經歷黏彈性狀態(其中黏性回應及彈性回應皆為顯著的),且最終在區域40之下方表現的像一固體。當該玻璃在區域40中經歷此製程時,該玻璃可呈現永久形狀而影響帶20中的應力量,其中該應力量在玻璃板材70中與在自玻璃板材70切割出的次片段中。區域40發生在玻璃帶20具有介於應變點與軟化點之間的一溫度時。玻璃帶20的黏度在應變點為約7x1014 泊,且在軟化點的黏度為約1x107.5 泊。玻璃帶20的溫度在區域40的頂部處小於該軟化點的溫度,且玻璃帶20的黏度對應至約1x108.4 泊。
對任何特定玻璃組成,可由玻璃黏度作為溫度的函數之知識,連同以下知識(1)玻璃牽引速率,(2)玻璃冷卻速率,或特定言之,玻璃冷卻速率基於牽引速率的一近似值,及(3)玻璃在室溫下的楊氏模數,來判定玻璃帶20在區域40上的溫度。
因為玻璃帶20在區域40中的溫度可能改變,討論該位置(用於形成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的黏度較為有用。雖然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形成在玻璃帶具有小於或等於7x1014 泊之黏度之處,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形成在帶20的黏度為可使得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在帶20進一步往下行進時及/或拉引時能保持其相對形狀的一點處。例如,帶20的適當黏度範圍(在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所形成的點處)將在約1x105 泊至約7x1014 泊之間。更佳地,黏度為約1x105.7 泊至約1x108.4 泊,其中1x108.4 泊對應至靠近該區域40但在該區域40的頂部上方處。又較佳地,黏度為1x105.7 泊至1x107.5 泊。一般而言,較佳在一點處形成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其中在該點處任何授與至該帶的應力係藉由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的形成將有時間被退火(也就是,應力將不會在帶20冷卻至涉及彈性狀態的溫度之前嵌入(set into)帶20而存在於該帶20中),意即該點位在區域40下方。
塑形區域如何形成
為了形成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對該帶20施加能量與張力。更特定言之,在局部區域26對該帶施加能量,該局部區域26包圍計畫分離線25,且橫越該區域26施加張力。當對該局部區域26施加足夠能量及張力時,該玻璃將再塑形。
如第1圖的示意性圖示,可使用一能量施加裝置50以對該帶20施加能量51。可週期性地橫越帶20實行施加能量51的步驟以形成一用以自該帶分離出一板材70的刻劃線。
沿著計畫分離線25,對帶20的兩個表面22、23及對較計畫分離線25寬的局部區域26上方施加能量51。一般而言,施加至帶20的能量之量應足以將區域26中帶20的局部溫度自軟化點溫度提升至生產帶20的液相溫度。對各表面22、23,可同時實質地加熱計畫分離線25的整體長度至等於或高於該玻璃之軟化點的溫度,或可相繼地加熱計畫分離線25之長度的多個部分至等於或高於該玻璃之軟化點的溫度。換言之,在後者的例子中,當橫越區域26施加張力時,計畫分離線25的一部分將被加熱至等於或高於該玻璃之軟化點的溫度,且可允許此部分冷卻至低於軟化點的溫度同時將計畫分離線25之後續部份加熱至等於或高於該玻璃之軟化點的溫度。若在玻璃帶20本身已經處在一適當之溫度下(自軟化點溫度至液相溫度)的一點形成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隨後將不須添加能量以致使該區域26達到期望溫度。
能量施加裝置50可為加熱裝置及/或壓力施加裝置,如後文參照第3與4圖之描述。若能量施加裝置50為一加熱裝置,其可包括(例如)雷射、電漿輻射源、微波產生器、可燃氣體燃燒器、或聚焦紅外線束產生器。相應地,能量51則可包括(例如)雷射束、電漿、微波、火焰、或聚焦紅外線束。藉由一個能量施加裝置50施加之能量51可導向該帶20的相對兩表面22、23。或者,可使用兩個不同的能量施加裝置50,各自朝向該帶20的各表面。在任一例子中,施加至帶20之各表面22、23的能量51應導向帶20,使得在各表面22、23上具有實質相同之橫拉及下拉位置的點可實質上同時達到等於或高於該軟化點的溫度。對帶20的各表面,沿著計畫分離線25的長度方向施加能量51。為了沿著計畫分離線25之長度施加能量51,可藉由移動能量51的射束來掃瞄該射束或可移動能量施加裝置50本身。
隨後,橫越區域26施加下拉張力35,其中玻璃的區域26等於或高於其軟化點,帶之局部形狀將改變。換言之,區域26的厚度將局部頸縮以形成頸縮區段27,並形成連接頸縮區段27與該帶20之表面22、23的非尖銳部分29。更特定言之,以上述方式改變帶之局部形狀所需的溫度將取決於施加之張力量。換言之,若使用較大的張力量,可使用較低的局部帶溫度。另一方面,若使用較小的張力量,可使用較高的局部帶溫度。進一步而言,若單靠溫度與張力仍不足以形成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可使用壓力施加裝置以協助形成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
可藉由現有的成形結構對該帶施加張力。如上所述,操作拉引滾輪設備30以對帶20施加下拉張力35。換言之,拉引滾輪34以較玻璃從成形結構10向下自由移動時之速率大的速率向下移動帶20。因此,帶20在鄰近成形結構10之根部14與拉引滾輪設備30之拉引滾輪34之間處於張力狀態。可藉由拉引滾輪34的驅動方式來調整張力量。
第二實施例
以第3-5圖圖示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包括許多相同於描述在第1及2圖中之實施例的元件及操作。因此,對相似元件使用相似參考元件符號,且在此省略此等元件的詳細描述。為了容易表示,在此僅描述不同於第一實施例的特徵結構。本發明例示一種實質平行該中央線21之連續式形成塑形區域的方法。
在此實施例中,拉引滾輪設備30包括軸36,其中該等軸36不會延伸橫越帶20的寬度。取而代之,四個軸36各自具有一拉引滾輪34,該等拉引滾輪34係成對設置於帶20的相對邊緣上。在此組態中,成對的拉引滾輪可相對水平方向傾斜,使得此等成對的拉引滾輪皆對帶20賦予下拉張力35及橫向拉力37。因此,頸縮區段27與非尖銳部分29可沿著實質平行中央線21延伸的兩個計畫分離線25之各者連續地形成。因為帶20之各邊緣的原理、操作、及結構是相似的,將只詳細地描述其中一邊緣。
可在一個位置處形成頸縮區段27與非尖銳部分29,以將帶20之邊緣的增厚珠狀起泡部分從具有期望厚度之品質區分離開。或者,可在一個位置處形成頸縮區段27與非尖銳部分29,以不僅分離該珠狀起泡部分並設定從帶20分離出之板材70的最終尺寸。換言之,在後者的例子中,藉由以板材70之期望尺寸加上一些的一距離將該等頸縮區段27彼此分開安置以考量當板材70冷卻至室溫時板材70的收縮,板材70可被切割成最終尺寸。在此等例子中的任一例子中,頸縮區段27可將珠狀起泡產生的應力與板材的剩餘部份隔離。因此,藉由減少由珠狀起泡賦予至帶20的應力,帶20及自帶20切割的板材70可比前述沒有形成頸縮區段27的例子具有一更平坦的形狀及/或更小的應力。
如第4圖所示,能量施加裝置50可包括加熱裝置52(用以對帶20施加熱53),以及壓力施加裝置54(用以對帶20施加壓力55)。或者可單獨使用加熱裝置或施壓力施加裝置。加熱裝置52可為(例如)以上在第1圖中所述之能量施加裝置50中的任何一種。相似第1圖中之實施例所示之能量施加裝置50,對一計畫分離線27,可使用一或多個加熱裝置52以對帶20之相對兩表面22、23施加熱53。或者,一加熱裝置52可對帶20上之一或多個位置施加熱,其中該等位置可在一表面上,或在相對表面上。熱53係被施加成使得在該等表面22、23上具有實質相同橫拉及下拉位置的該等點達到軟化點的溫度或高於軟化點的溫度。可單獨使用加熱裝置52,或結合壓力施加裝置54。相同地,當玻璃帶20處於足以局部變形的溫度下,但將不具有足夠張力以產生局部化製頸時,可單獨使用壓力施加裝置54而不使用各別的加熱裝置52。當結合使用加熱裝置52與壓力施加裝置54時,首先將使用加熱裝置52以加熱區域26,使得玻璃局部處於等於或高於玻璃之軟化點的溫度。接著,當玻璃仍然處於等於或高於軟化點的溫度時,以實質垂直帶20之表面22、23的方向,對該帶施加壓力55。壓力55的施加有助於形成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
壓力施加裝置可藉由機械製頸裝置或藉由流體的方式來施加壓力。
機械製頸裝置可包括(例如)一對刀具、拉桿或磨輪,該製頸裝置定位於帶20的相對側且可朝向或遠離彼此移動,以沿著計畫分離線夾住該帶。在使用磨輪的例子中,該等磨輪可額外的沿著計畫分離線在該帶上下移動,或橫越該帶的寬度移動。在平行中央線21形成頸縮區段27的例子中,該對刀具、拉桿或磨輪可位在下拉的靜止位置,或為可動的。該對刀具、拉桿或磨輪可具有與非尖銳部分29之期望形狀互補的截面形狀。
流體施加裝置可包括(例如)一對噴嘴,該對噴嘴導向該帶的相對表面22、23。該等噴嘴可為任何適當的組態,例如,具有圓形孔口的噴嘴,或具有長溝槽/線型孔口的噴嘴。該等噴嘴可朝向帶20噴出任何適當的流體。在沿著實質垂直中央線21之計畫分離線25所形成之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的例子中,具有影響面積小於帶之寬度的噴嘴可橫越帶20的寬度移動。或者,可使用具有延伸橫越帶20之寬度之一影響面積的噴嘴。在沿著實質平行中央線21之計畫分離線25所形成之頸縮區段27及非尖銳部分29的例子中,該等噴嘴可位在下拉的靜止位置,或為可動的。
如第5圖所示,在帶20已冷卻至低於區域40的溫度之後,並表現的像固體,可沿著方向60或62對帶施加一作用力,以賦予一彎曲力矩藉此沿著頸縮部分27將帶20的多個部分自彼此分離。
須強調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特別是任何「較佳」實施例,僅為多個實施例的可能實例,且僅為了使本發明的原理能被清楚了解所做的闡釋。可在大體上不悖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的情況下,對本發明上述之多個實施例做出變化與調整。所有此等調整與變化將被包括在本揭示及本發明之範疇內且由隨後申請專利範圍所保護。
例如,雖然本發明揭露為清楚起見以玻璃帶及玻璃板材之術語來說明,本發明揭露的原理亦可應用至玻璃及玻璃-陶瓷材料。
雖然僅圖示一拉引滾輪設備以施加橫向及向下拉力,可使用任何其他適合的裝置以對帶20施加張力,例如,位在牽引中之較高處的冷卻或邊緣滾輪。
例如,本發明可由下列多種非限制態樣及/或實施例來實施:根據一第一態樣,提供一種在玻璃帶上塑形一區域的方法,該玻璃帶包括一軟化點、及一厚度,在該玻璃帶具有小於或等於7x1014 泊之黏度的一位置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致使該玻璃帶的一區域處於該軟化點之溫度或高於該軟化點之溫度;及對該玻璃帶橫跨該區域施加張力,使得在該區域中形成一頸縮區段,其中該頸縮區段的厚度小於該玻璃帶在該區域之各側的厚度。
根據第一態樣中之該方法所提供之一第二態樣,其中致使該玻璃帶之區域處於軟化點或高於軟化點之溫度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藉由雷射、電漿、微波、火焰、或聚焦紅外線束對該玻璃帶施加能量。
根據第一態樣或第二態樣中之任一項之方法所提供的一第三態樣,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對玻璃帶中的該區域施加壓力以協助形成該頸縮區段。
根據第三態樣中之方法所提供的一第四態樣,其中施加壓力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將流體衝擊到該區域上。
根據第三態樣中之方法所提供的一第五態樣,其中施加壓力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將該玻璃帶接觸一機械製頸裝置。
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五態樣中之任一項之方法所提供的一第六態樣,其中該緊縮區段的厚度為該帶的厚度之約1/3至約2/3。
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六態樣中之任一項之方法所提供的一第七態樣,選定該區域的溫度及伸張量,以在該頸縮區段與在該區域之各側上之該玻璃帶之部分之間形成非尖銳的部分。
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七態樣中之任一項之方法所提供的一第八態樣,其中在施加張力的步驟期間,該玻璃帶除了該區域中的黏度為1x105 泊至7x1014 泊。
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七態樣中之任一項之方法所提供的一第九態樣,其中在施加張力的步驟期間,該玻璃帶除了該區域中的黏度為1x105.7 泊至1x108.4 泊。
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七態樣中之任一項之方法所提供的一第十態樣,其中在施加張力的步驟期間,該玻璃帶除了該區域中的黏度為1x105.7 泊至1x107.5 泊。
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十態樣中之任一項之方法所提供的一第十一態樣,其中致使該玻璃帶的該區域處於該軟化點之溫度或高於該軟化點之溫度的步驟包含以下步驟:致使該區域處於自該軟化點溫度至液相溫度的溫度。
根據一第十二態樣,提供一種沿著一計畫分離線自一玻璃帶分離一部分的方法,該玻璃帶包括一軟化點、及一厚度,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沿著該計畫分離線,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塑形該帶的一區域;允許該塑形帶冷卻,以達到大於7x1014 泊的黏度;及對該冷卻玻璃帶施加一彎曲力矩,以在該頸縮區段將該玻璃帶斷開,且因此沿著該計畫分離線分離該玻璃帶。
2-2...切割線
4-4...切割線
5-5...切割線
10...成形結構
12...模槽
14...根部
20...帶
21...中央線
22...第一表面
23...第二表面
24...厚度
25...計畫分離線
27...頸縮區段
28...厚度
29...非尖銳部分
30...拉引滾輪裝置
32...軸
34...拉引滾輪
35...下拉張力
40...區域
50...能量施加裝置
51...能量
52...加熱裝置
53...熱
54...壓力施加裝置
55...壓力
60...方向
62...方向
70...玻璃板材
第1圖為熔合玻璃製造設備及具有一根據範例實施例塑形之玻璃帶的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玻璃帶沿著線2-2切開的截面圖。
第3圖為熔合玻璃製造設備及具有一根據另一範例實施例塑形之玻璃帶的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之玻璃帶沿著線4-4切開的截面圖。
第5圖為第3圖之玻璃帶沿著線5-5切開的截面圖。
2-2...切割線
10...成形結構
12...模槽
14...根部
20...帶
21...中央線
25...計畫分離線
26...局部區域
30...拉引滾輪設備
32...軸
34...拉引滾輪
35...下拉張力
40...區域
50...能量施加裝置
51...能量
70...玻璃板材

Claims (15)

  1. 一種在玻璃帶上塑形一區域的方法,該玻璃帶包括一軟化點、及一厚度,該方法在該玻璃帶具有小於或等於7x1014 泊之黏度的一位置處包含以下步驟:致使該玻璃帶的該區域處於該軟化點之溫度或高於該軟化點之溫度;對該玻璃帶橫跨該區域在向下方向及在橫向方向施加張力,使得在該區域中形成一頸縮區段,其中該頸縮區段的厚度小於該玻璃帶在該區域之各側的厚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致使該玻璃帶的該區域處於該軟化點之溫度或高於該軟化點之溫度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藉由雷射、電漿、微波、火焰、或聚焦紅外線束提供能量至該玻璃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該區域中對該玻璃帶施加壓力,以協助形成該頸縮區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施加壓力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將流體衝擊到該區域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施加壓力的 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將該玻璃帶接觸一機械製頸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該區域中對該玻璃帶施加壓力,以協助形成該頸縮區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施加壓力包括以下步驟:將流體衝擊到該區域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施加壓力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將該玻璃帶接觸一機械製頸裝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頸縮區段的厚度為該帶的厚度之約1/3至約2/3。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選定該區域的溫度及伸張量,以在該頸縮區段與在該區域之各側上之該玻璃帶之部分之間形成非尖銳的部分。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施加張力的步驟期間,該玻璃帶除了該區域中的黏度為1x105 泊至7x1014 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在施加張力的步驟期間,該玻璃帶除了該區域中的黏度為1x105.7 泊至1x108.4 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施加張力的步驟期間,該玻璃帶除了該區域中的黏度為1x105.7 泊至1x107.5 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致使該玻璃帶的該區域處於該軟化點之溫度或高於該軟化點之溫度的步驟包含以下步驟:致使該區域處於自該軟化點溫度至液相溫度的溫度。
  15. 一種沿著一計畫分離線自一玻璃帶分離出一部分的方法,該玻璃帶包括一軟化點、及一厚度,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沿著該計畫分離線,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塑形該帶的一區域;允許該塑形帶冷卻,以達到大於7x1014 泊的黏度;及對該冷卻玻璃帶施加一彎曲力矩,以在該頸縮區段將該玻璃帶斷開,且因此沿著該計畫分離線分離該玻璃帶。
TW99105721A 2009-02-27 2010-02-26 在玻璃帶上塑形區域的方法 TWI468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621209P 2009-02-27 2009-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8498A TW201038498A (en) 2010-11-01
TWI468352B true TWI468352B (zh) 2015-01-11

Family

ID=42666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05721A TWI468352B (zh) 2009-02-27 2010-02-26 在玻璃帶上塑形區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746641B2 (zh)
KR (1) KR20110121651A (zh)
CN (1) CN102414134B (zh)
TW (1) TWI468352B (zh)
WO (1) WO201009930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598B (zh) * 2011-02-28 2016-09-11 康寧公司 熔融抽拉裝置及方法
US20130047671A1 (en) * 2011-08-29 2013-02-28 Jeffrey T. Kohli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glass sheets
US8904822B2 (en) * 2012-11-06 2014-12-09 Corning Incorporated Thickness control of substrates
US9488857B2 (en) 2014-01-10 2016-11-08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an edge of a glass substrate
DE102014106817A1 (de) 2014-05-14 2015-11-19 Schot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Dünnglas-Bands und verfahrensgemäß hergestelltes Dünnglas-Band
JP6403255B2 (ja) * 2014-06-30 2018-10-10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
DE102014110920C5 (de) * 2014-07-31 2023-08-03 Schott Ag Geformter Glasartikel mit vorbestimmter Geometrie
DE102014119064A1 (de) * 2014-12-18 2016-06-23 Schott Ag Glasfilm mit speziell ausgebildeter Kant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sowie dessen Verwendung
JP6388210B2 (ja) * 2014-12-22 2018-09-1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装置及び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方法
WO2021050506A1 (en) * 2019-09-13 2021-03-18 Corning Incorporated Continuous methods of forming glass ribbon using a gyrotron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CN112279499B (zh) * 2020-10-22 2022-06-07 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玻璃带应力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7233A (en) * 1974-01-14 1975-07-29 Gen Electric Arc tube forming process
US4828900A (en) * 1987-12-23 1989-05-09 Ppg Industries, Inc. Discrete glass cutting and edge shaping
US20080066498A1 (en) * 2006-09-20 2008-03-20 Shawn Rachelle Markham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for shape-induced in-plane stresses in glass substrates
TWI317730B (en) * 2005-04-06 2009-12-01 Corning Inc Process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flat sheets of a glass-based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9487A (ja) * 1985-04-03 1986-10-13 Sasaki Glass Kk レ−ザビ−ムによるガラス切断方法
US4704151A (en) * 1985-08-15 1987-11-03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drawing fiber optic coupler
US4749400A (en) * 1986-12-12 1988-06-07 Ppg Industries, Inc. Discrete glass sheet cutting
US4891054A (en) * 1988-12-30 1990-01-02 Ppg Industries, Inc. Method for cutting hot glass
DE4444547C2 (de) * 1994-12-14 1997-02-27 Schott Rohrglas Gmbh Verfahren zum wärmeweichen Trennen von dünnwandigen Glasrohren oder -platten
FR2819505B1 (fr) * 2001-01-12 2003-02-28 Saint Gobain Procede de decoupe des bords d'un ruban continu de verre, dispositif de mise en oeuvre, plateau de verre decoupe selon ce proced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7233A (en) * 1974-01-14 1975-07-29 Gen Electric Arc tube forming process
US4828900A (en) * 1987-12-23 1989-05-09 Ppg Industries, Inc. Discrete glass cutting and edge shaping
TWI317730B (en) * 2005-04-06 2009-12-01 Corning Inc Process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flat sheets of a glass-based material
US20080066498A1 (en) * 2006-09-20 2008-03-20 Shawn Rachelle Markham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for shape-induced in-plane stresses in glass substrat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121651A (ko) 2011-11-07
JP2012519136A (ja) 2012-08-23
TW201038498A (en) 2010-11-01
WO2010099304A3 (en) 2011-01-06
JP5746641B2 (ja) 2015-07-08
WO2010099304A2 (en) 2010-09-02
CN102414134A (zh) 2012-04-11
CN102414134B (zh)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8352B (zh) 在玻璃帶上塑形區域的方法
KR101476596B1 (ko) 유리 리본의 저 에너지 분리 방법
KR102154261B1 (ko) 적층식 강화 유리 기판의 컷팅 방법
JP6128531B2 (ja) 連続的に動いているガラスリボンを局所的に薄化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557418B (zh) 用于切割玻璃带的方法和设备
US8656738B2 (en) Glass sheet separating device
JP4302983B2 (ja) 連続するガラスリボンの縁を切断する方法、該方法を実施する装置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て切断したガラスプレート
US20080110952A1 (en) Sheet separation through fluid impact
TWI624437B (zh) 玻璃片材刻痕器與用於從玻璃片材移除珠狀物的方法
US2018009391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moving edges of a glass ribbon
WO2016057904A1 (en) Thermal barriers to guide glass cutting and prevent crackout
KR20180121672A (ko) 유리 제조 방법들 및 장치
CN103003208A (zh) 用于玻璃带连续成型的设备和方法
JP2019501099A (ja) ガラスウェブ分離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17017454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oring glass sheet
JP5500377B2 (ja) ガラス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21034501A1 (en) Edge defect mitigation using laser based glass separation
KR101906642B1 (ko) 유리 시트를 유리 리본으로부터 분리하기 위해 사용되는 아이소레이터
JP2016124748A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