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5424B - 配線槽連接裝置 - Google Patents
配線槽連接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55424B TWI455424B TW101113820A TW101113820A TWI455424B TW I455424 B TWI455424 B TW I455424B TW 101113820 A TW101113820 A TW 101113820A TW 101113820 A TW101113820 A TW 101113820A TW I455424 B TWI455424 B TW I45542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contactor
- wiring
- connecting device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5—Details, e.g. end pieces or joi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2—Intermediate parts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in parallel, e.g. splitt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到配線槽的端部的配線槽連接裝置。
配線槽連接裝置傳統地用來引導電源到如圖9所示的配線槽100或用來將配線槽電連接在一起。例如,日本專利號4088441(JP4088441B)公開了一種具有圖8所示的結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配線槽連接裝置包括插入配線槽100的端部的連接主體1、一對從連接主體部1向外突出的接觸器2、一對用於彈性地支撐接觸器2的細長扁平導體元件200和一對藉由導體元件200電連接到接觸器2的端子塊4。當連接主體1插入配線槽100時,接觸器2電連接到配線槽100的導體110。
圖8所示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具有其中只有一個接觸器2接觸配線槽100的每個導體110的結構。這帶來了關於接觸可靠性的問題。
鑒於此,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9-283423(JP2009-283423A)提出了一種配線槽連接裝置,其中一對接觸器沿縱向方向並排地佈置,以致獨立地接觸配線槽100的每個導體110。每個接觸器由細長扁平導體元件彈性地支撐並藉由導體元件電連接到端子塊。
利用這種配線槽連接裝置,接觸器在兩個點處接觸每個導體110。這對比於圖8所示的配線槽連接裝置能夠提
高接觸可靠性。
但是,在JP2009-283423A中公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中,沿縱向方向並排地佈置的每個接觸器需要藉由導體元件電連接到端子塊。這引起在連接主體部內電連接點數量的增加,與此成比例可靠性變低。此外,因為接觸器沿縱向方向並排地佈置,所以存在預備大量接觸器的需要。這帶來了增加成本的問題。
鑒於以上,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配線槽連接裝置,其能夠將接觸配線槽的每個導體的點的數量增加到兩個或更多並因此提高電連接的可靠性,同時抑制成本的增加。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配線槽連接裝置,包括:要插入配線槽的端部的連接主體,配線槽具有沿縱向方向在細長槽形芯內佈置在側壁上的導體;保持在連接主體中的接觸器,按照這種方式接觸器能夠從連接主體的相對側表面突出;和使接觸器向外偏置的彈性主體,其中彈性主體在每個接觸器的內側沿縱向方向並排地佈置,並且其中每個接觸器包括一體式形成在其外端的凸接觸部,凸接觸部沿縱向方向佈置。
優選地,每個接觸器可以具有藉由對應彈性主體向外按壓的推動區域,推動區域之間沿縱向方向以一距離佈置,並且其中在沿縱向方向並排地佈置的推動區域中的相對端處存在的推動區域之間的距離設置成小於在沿縱向方向並排地佈置的接觸部中的相對端處存在的接觸部之間的
距離。
優選地,每個接觸器可以具有藉由對應彈性主體向外按壓的推動區域,推動區域之間沿縱向方向以一距離佈置,並且其中沿縱向方向並排地放置的推動區域和沿縱向方向並排地放置的接觸部相對於公共中心線軸向對稱地佈置。
優選地,每個接觸器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內端處的突起部,以便在正交於縱向方向的方向從推動區域延伸。
優選地,連接主體可以具有用於將連接主體固定到配線槽的固定孔,形成固定孔來放置在接觸器的接觸部之間的縱向中點向內。
優選地,每個彈性主體可以由單個葉簧元件形成,並且其中葉簧元件在其縱向相反端處具有U形彎曲部和從彎曲部延伸的彈簧部,彈簧部與推動區域接觸。另外,每個彈性主體可以由兩個或更多個葉簧元件形成,並且其中每個葉簧元件具有U形彎曲部和從彎曲部延伸的彈簧部,彈簧部與對應的推動區域接觸。
優選地,每個彈簧部可以包括從對應彎曲部向內傾斜地延伸的第一部和從第一部向外傾斜地延伸的第二部,第二部具有接觸每個推動區域的末端。
優選地,連接主體可以包括要插入配線槽的芯的兩個末端部,兩個末端部沿縱向方向在連接主體的相反側佈置,並且其中佈置在末端部之一中的接觸器和佈置在另一末端部中的接觸器由柔性電導體彼此電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效果是:將接觸配線槽的每個導體的點的數量增加到兩個或更多並因此提高電連接的可靠性,同時抑制成本的增加。
現在將參照形成其一部分的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圖1示出了按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正像在JP4088441B和JP2009-283423A中公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當使用時本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裝配到配線槽100。其中公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體現為用於供給電能到配線槽100的導體110的饋入蓋。
首先,將詳細說明配線槽100的結構。
如圖9所示,配線槽100是細長管狀元件,其中垂直於縱向方向X的橫截面形成為大致倒U形來具有凸緣。配線槽100包括上壁101、一對從上壁101的相反側端延伸的側壁102和一對從各個側壁102的末端延伸來形成凸緣部的底壁103。在作為凸緣部的底壁103之間的間隙變成開口104,配線槽100的內側和外側穿過開口104彼此相通。配線槽100如此佈置以致開口104能夠面向下。開口104向內的空間變成細長槽形芯105。
導體保持部106形成在側壁102的內表面上來向內突出。導體110被固定到導體保持部106的前端部。佈置導體110來沿縱向方向X延伸。導體110具有細長矩形形狀的線性延伸平面連接表面111,其朝向芯105的內側露出。
導體110的連接表面111佈置在相同高度以致穿過芯105彼此面對。
然後,將詳細說明裝配到配線槽100的本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的結構。
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包括用於容納以下將說明的各個部件的連接主體1。連接主體1分成末端部1a和比末端部1a略寬的底端部1b。末端部1a穿過配線槽100的端部開口插入芯105。一對整體上具有細長扁平狀的接觸器2設置在末端部1a中,以便接觸器2能夠在預定程度內從末端部1a的相對側表面向外突出。
接觸器2電連接到的端子塊4佈置在連接主體1的底端部1b。當連接主體1的末端部1a插入配線槽100的芯105時,每個接觸器2在兩點處彈性地接觸對應的一個導體110。因而接觸器2和導體110一一對應地彼此電連接。
現在將更詳細地說明配線槽連接裝置的各個構造。
在連接主體1的相對側部中,設有接觸器2能夠穿過其突出並收縮的開口。用於阻止接觸器2彼此接觸的間隔壁6形成在連接主體1內來沿縱向方向X延伸。用於接觸接觸器2並向接觸器2施加向外偏置力的彈性主體7佈置在沿橫向方向Y定位在中心的間隔壁6和鄰接間隔壁6的接觸器2之間。
就此而言,橫向方向Y正交於縱向方向X。用來說明連接主體1的縱向方向X與用來解釋配線槽100的縱向方向X一致。
彈性主體7用來獨立地施加彈性力到接觸器2。彈性主體7以多個(在本實施例中以一對)佈置在每個接觸器2內側。形成一對的彈性主體7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佈置來成為單條線。
設計形成一對的彈性主體7來獨立地施加偏置力到接觸器2。在本實施例中,如下所述,形成一對的彈性主體7局部地彼此連接來構成單個元件。
在本實施例中,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佈置的彈性主體7由在其相反端彎曲的葉簧元件10構成。葉簧元件10包括直支撐部11、一對從支撐部11的相反端以U形延伸的彎曲部12和一對從彎曲部12的末端延伸的彈簧部13。
每個彈簧部13包括第一部13a和第二部13b,斜度不同並形成連續延伸的基本山形。第一部13a是從每個彎曲部12的末端向內傾斜地延伸的直的彈性片。第二部13b是從第一部13a的末端向外傾斜地延伸的直的彈性片。第二部13b的末端與目標推動區域P接觸,從而向對應的接觸器2施加彈性偏置力。
換句話說,每個彈性主體7包括支撐部11、彎曲部12和彈簧部13,並具有大致U形。藉由使在縱向方向X彼此鄰接的彈性主體7的支撐部11形成一體來形成一個葉簧元件10。
圖5示出了葉簧元件10的修改例子。在這個修改例子中,每個彈簧部13形成直線形狀。換句話說,修改例子中的葉簧元件10包括直支撐部11、一對從支撐部11的相反
端延伸的U形彎曲部12和一對從彎曲部12的末端朝向彼此延伸的直彈簧部13。修改例子的葉簧元件10的使用能夠使彈性主體7形成單一件。
對比於圖5所示的修改例子的葉簧元件10,具有圖1所示形狀的葉簧元件10提供了在彈簧部13和接觸器2之間的接觸部(推動區域P)的位置能夠容易地穩定的優點和能夠容易地利用減小的位移產生增大的彈性力的優點。
每個接觸器2包括多個(在本實施例中一對)形成在其外端處的凸接觸部20。每個接觸部20具有向外平緩凸出的輪廓並在該輪廓的最外點處接觸(即,點對點接觸)配線槽100的每個導體110(參見圖4A及圖4B)。換句話說,每個接觸器2包括藉由向外擴展在縱向方向X延伸的外邊緣的兩個點形成的一對接觸部20。接觸部20彼此形成為一體。
參照圖2,停靠部21在每個接觸器2的內端處形成彎曲形狀。停靠部21是在平行於厚度方向Z的方向延伸的片狀部。厚度方向Z正交於縱向方向X和橫向方向Y。停靠部21彎曲成L形並設有面向內的平面表面21a。彈性主體7的彈簧部13的末端壓靠在平面表面21a上的不同點。
因此,彈性主體7彈性地向外按壓對應的一個接觸器2,從而造成每個接觸器2的接觸部20彈性地接觸配線槽100的每個導體110。
連接主體1的接觸器2和端子塊4藉由由電線構成的柔性電導體8來彼此電連接。每個電導體8具有機械地和
電性地連接到每個接觸器2的彎曲連接部22的第一端部8a。連接部22藉由將每個接觸器2的更靠近對應端子塊4的端部彎曲成L形來形成,以便在與停靠部21相同的方向上延伸。每個電導體8具有機械地和電性地連接到對應一個端子塊4的第二端部8b。
每個接觸器2具有推動區域P(圖2中的陰影區域),彈性主體7的彈簧部13的末端接觸推動區域P。推動區域P彼此間隔並以與各個彈性主體7的對應關係界定。推動區域P存在於停靠部21的平面表面21a上的兩點處。兩個推動區域P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佈置,其間留有距離D1。
設置在推動區域P之間的距離D1小於在每個接觸器2的接觸部20之間的距離D2。在此所稱在接觸部20之間的距離D2表示在接觸部20的最外點之間沿縱向方向X的距離。
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放置的推動區域P和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放置的接觸部20分別相對於公共中心線C軸對稱地佈置。中心線C是在正交於縱向方向X的方向延伸的虛線(參見圖1)。
在每個接觸器2中,由彈性主體7按壓的推動區域P和與配線槽100的每個導體110彈性接觸的接觸部20分別相對於公共中心線C軸對稱地佈置。設置推動區域P之間的距離D1小於接觸部20之間的距離D2。
利用這種軸對稱佈置,當連接主體1插入並連接到配線槽100時,能夠抑制施加到每個接觸器2的推動區域P
或接觸部20的負載產生偏差。由於推動區域P之間的距離D1設置得小,所以即使當連接主體1以略傾斜狀態連接到配線槽100時(參見圖4B),也能夠盡可能減小施加到推動區域P或接觸部20的負載的偏差。
設置中心線C穿過連接主體1的末端部1a在縱向方向X的中點。利用中心線C的這種設置,當連接主體1以傾斜狀態連接到配線槽100時,能夠抑制施加到推動區域P或接觸部20的負載產生偏差。優選地,兩個接觸器2的接觸部20在縱向方向X之間的中點與末端部1a的縱向尺寸的中點對齊。
在本實施例的每個接觸器2中,在厚度方向Z突出的突起部30設置在形成在每個接觸器2的內端處的停靠部21的縱向中心區域。突起部30具有在厚度方向Z與停靠部21的平面表面21a的中心區域齊平延伸的面向內的平面表面30a(參見圖2)。
每個接觸器2的推動區域P線性地形成來從停靠部21的平面表面21a延伸到突起部30的平面表面30a。換句話說,突起部30從推動區域P沿厚度方向Z延伸。
在不形成突起部30的假想情況下,推動區域P在厚度方向Z的長度等於如圖3所示的L1。但是,在本實施例中,因為突起部30形成在每個接觸器2中,所以推動區域P在厚度方向Z的長度變為等於L2(>L1)。因此,相比於不形成突起部30的情況,當負載如圖3的箭頭F所示施加到每個接觸器2時在每個接觸器2中產生傾斜的可能
性更小。
在這方面,突起部30的突出方向與停靠部21彎曲成L形的方向相反。當負載如箭頭F所示施加到每個接觸器2時,這能夠更有效地抑制每個接觸器2中傾斜的生成。
然後,將參照圖6說明按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那些構造將不詳細說明。現在將詳細說明與第一實施例的那些特徵構造不同的本實施例的特徵構造。
在本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中,用於將連接主體1固定到配線槽100的固定孔50形成在末端部1a的中心區域。在這種連接中,中心區域指在縱向方向X和橫向方向Y上中心地定位的區域。在厚度方向Z上延伸的固定孔50形成在該中心區域。固定螺釘(未示出)插入固定孔50從而將連接主體1固定到配線槽100。
更具體地,具有圓形形狀的固定孔50的中心定位在線段,即,虛線(上述中心線C)的中點處,這線段互連在一個接觸器2的接觸部20之間的中點和在另一接觸器2的接觸部20之間的中點。
按照這種方式,固定孔50定位在各個接觸器2的接觸部20之間的縱向中點向內。因此,即使當連接主體1藉由固定螺釘固定到配線槽100時在連接主體1中產生傾斜,也能夠盡可能抑制在施加到各個接觸部20的負載中產生偏差。
由於固定孔50形成在中心區域,彈性主體7在本實施
例中不形成為單一元件。換句話說,第一實施例的葉簧元件10的支撐部11在固定孔50存在的區域中恰恰分離成兩個元件。
更具體地,每個彈性主體7由彎曲成大致U形的葉簧元件組成。每個彈性主體7包括直的支撐部11、從支撐部11的一端延伸的U形彎曲部12和從彎曲部12的末端延伸的彈簧部13。正像第一實施例,彈簧部13包括形成為連續延伸的基本山形的第一部13a和第二部13b。由於四個推動區域P存在本實施例中,所以四個彈性主體7與推動區域P一一對應地佈置在連接主體1內。
然後,將參照圖7說明按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那些構造將不詳細說明。現在將詳細說明與第一實施例那些不同的本實施例的特徵構造。
在本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中,連接主體1包括沿縱向方向X佈置在相反側的兩個末端部1a並設計為插入配線槽100的芯105。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不是在第一實施例中採用的饋入蓋,而是用於電接合兩個配線槽100的饋入接合物。
在連接主體1內,接觸器2在其中一個末端部1a中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佈置,並且在另一末端部1a中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佈置的接觸器2藉由柔性電導體60分別彼此電連接。
如上所述,按照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
包括要插入具有在細長槽形芯105內沿縱向方向X佈置在側壁102上的導體110的配線槽100的端部內的連接主體1、按照接觸器2能夠從連接主體1的相對側表面突出的方式保持在連接主體1中的接觸器2、和用於向外偏置接觸器2的彈性主體7。彈性主體7在對應接觸器2的內側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佈置。凸接觸部20一體式形成在接觸器2的外端上並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佈置。
利用在前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與配線槽100的每個導體110接觸的點設置為多個。因此能夠穩定在接觸器2和導體110之間的電連接。接觸部20與接觸器2形成為一體。因此,在連接主體1內的電連接僅僅需要相對於接觸器2執行。無需執行電連接到每個接觸部20。這能夠抑制在連接主體1內電連接點的數量的增加,因而維持了電連接的可靠性。由於無需預備大量的接觸器2,能夠減少成本。
在按照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中,每個接觸器2具有由彈性主體7向外按壓的推動區域P。推動區域P相對於每個彈性主體7獨立地設置,其間具有一定距離。存在於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佈置的推動區域P中相對端處的推動區域P之間的距離D1(在在前實施例中一對推動區域P之間的距離)小於存在於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佈置的接觸部20中相對端處的接觸部20之間的距離D2(在前實施例中一對接觸部20之間的距離)。
按照這種方式,每個接觸器2的推動區域P佈置得盡
可能地緊密。因此,即使連接主體1以傾斜狀態插入配線槽100,也能夠抑制施加到推動區域P或接觸部20的負載的偏差生成。
在按照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中,每個接觸器2具有由彈性主體7向外按壓的推動區域P。推動區域P相對於每個彈性主體7獨立地設置,其間具有一定距離。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放置的推動區域P和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放置的接觸部20相對於公共中心線C軸對稱地佈置。
利用這種軸對稱佈置,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在施加到每個接觸器2的推動區域P或接觸部20的負載中產生偏差。
在按照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中,用於在正交於縱向方向X的方向延長推動區域P的突起部30設置在每個接觸器2的內端處。
藉由設置接觸器2的推動區域P的長度盡可能長,能夠抑制當負載施加到每個接觸器2時在每個接觸器2中產生傾斜。
在按照第二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中,形成用於將連接主體1固定到配線槽100的固定孔50,以便位於在接觸器2的接觸部20之間的縱向中點向內。
利用固定孔50的這種佈置,即使當連接主體1藉由擰緊螺釘穿過固定孔50傾斜地固定時,也能夠抑制在施加到各個接觸部20的負載中產生偏差。因而在連接主體1和配線槽100之間的電連接能夠保持穩定。
在按照第一和第三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中,沿縱向方向X並排地佈置的彈性主體7由單個葉簧元件10形成。葉簧元件10在縱向相反端處具有U形彎曲部12和從彎曲部12延伸的彈簧部13。彈簧部13與推動區域P接觸。
藉由使彈性主體7形成單個元件,易於利用有限的空間將彈性主體7容納在連接主體1內側並減少了零件數量。
每個彈簧部13包括從每個彎曲部12向內傾斜地延伸的第一部13a和從第一部13a向外傾斜地延伸的第二部13b。第二部13b的末端與每個推動區域P接觸。
按照這種方式,每個彈簧部13利用彼此斜度不同的第一部13a和第二部13b形成基本山形。這能夠使第二部13b的末端穩定地接觸接觸器2的每個推動區域P。此外,能夠容易地利用減少的位移產生增大的彈性力。
在第三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中,連接主體1包括沿縱向方向X佈置在其相反側的兩個末端部1a並設計為插入配線槽100的芯105。佈置在一個末端部1a中的接觸器2和佈置在另一末端部1a中的接觸器2藉由柔性電導體60彼此電連接。
利用其中具有接觸器2和彈性主體7的末端部設在沿縱向方向X的相反側的配線槽連接裝置,能夠藉由配線槽連接裝置互連兩個配線槽100。配線槽連接裝置具有高的電連接可靠性並因此能夠抑制成本的增加。
雖然利用附圖所示的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這些實施例只代表示意目的。本發明不局限於這些實施例。
例如,用於向每個接觸器2施加偏置力的彈性主體7的數量不限於一對而可以是三個或更多。同樣地,每個接觸器2的接觸部20的數量不限於一對而可以是三個或更多。其他構造的設計能夠在本發明的範圍內任意地改變。也能夠恰當地組合或替代各個實施例的構造。
1‧‧‧連接主體
1a‧‧‧末端部
1b‧‧‧底端部
2‧‧‧接觸器
4‧‧‧端子塊
6‧‧‧間隔壁
7‧‧‧彈性主體
8‧‧‧柔性電導體
8a‧‧‧第一端部
8b‧‧‧第二端部
10‧‧‧葉簧元件
11‧‧‧支撐部
12‧‧‧彎曲部
13‧‧‧彈簧部
13a‧‧‧第一部
13b‧‧‧第二部
20‧‧‧接觸部
21‧‧‧停靠部
21a‧‧‧平面表面
22‧‧‧彎曲連接部
30‧‧‧突起部
30a‧‧‧平面表面
50‧‧‧固定孔
60‧‧‧柔性電導體
D1、D2‧‧‧距離
X‧‧‧縱向方向
Y‧‧‧橫向方向
C‧‧‧中心線
P‧‧‧推動區域
Z‧‧‧厚度方向
F‧‧‧箭頭
L1、L2‧‧‧長度
100‧‧‧配線槽
101‧‧‧上壁
102‧‧‧側壁
103‧‧‧底壁
104‧‧‧開口
105‧‧‧芯
106‧‧‧導體保持部
110‧‧‧導體
111‧‧‧連接表面
200‧‧‧導體元件
圖1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的內部結構的主視圖。
圖2是示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採用的接觸器的透視圖。
圖3是描繪其中接觸器壓靠彈性主體的狀態的透視圖。
圖4A是示出了其中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無傾斜地裝配到配線槽的狀態的示意圖,圖4B是示出了其中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在傾斜狀況下裝配到配線槽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5是示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的主視圖,該裝置設有修改例子的彈簧元件。
圖6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的內部結構的主視圖。
圖7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配線槽連接裝置的內部結構的主視圖。
圖8是示出了傳統的配線槽連接裝置的解釋圖。
圖9是示出了配線槽的透視圖。
1‧‧‧連接主體
1a‧‧‧末端部
1b‧‧‧底端部
2‧‧‧接觸器
4‧‧‧端子塊
6‧‧‧間隔壁
7‧‧‧彈性主體
8‧‧‧柔性電導體
8a‧‧‧第一端部
8b‧‧‧第二端部
10‧‧‧葉簧元件
11‧‧‧支撐部
12‧‧‧彎曲部
13‧‧‧彈簧部
13a‧‧‧第一部
13b‧‧‧第二部
20‧‧‧接觸部
21‧‧‧停靠部
22‧‧‧彎曲連接部
30‧‧‧突起部
D1、D2‧‧‧距離
X‧‧‧縱向方向
Y‧‧‧橫向方向
C‧‧‧中心線
P‧‧‧推動區域
Claims (10)
- 一種配線槽連接裝置,包括:連接主體,要插入配線槽端部,配線槽具有沿縱向方向在細長槽形芯內佈置在側壁上的導體;接觸器,保持在連接主體中,其保持方式使得接觸器能夠從連接主體的相對側表面突出;和彈性主體,使接觸器向外偏置,其中彈性主體在每個接觸器的內側沿縱向方向並排地佈置,並且其中每個接觸器包括在其外端處一體形成的凸接觸部,所述凸接觸部沿縱向方向佈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其中每個接觸器具有藉由對應的彈性主體向外按壓的推動區域,推動區域之間沿縱向方向有一距離,並且其中在沿縱向方向並排地佈置的推動區域中在相對端處存在的推動區域之間的距離被設置成小於在沿縱向方向並排地佈置的接觸部中在相對端處存在的接觸部之間的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其中每個接觸器具有藉由對應的彈性主體向外按壓的推動區域,推動區域之間沿縱向方向有一距離,並且其中沿縱向方向並排地放置的推動區域和沿縱向方向並排地放置的接觸部相對於公共的中心線軸對稱地佈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其中沿縱向方向並排地放置的推動區域和沿縱向方向並排地 放置的接觸部相對於公共的中心線軸對稱地佈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其中每個接觸器包括在其內端處形成的突起部,以從推動區域在與縱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其中連接主體具有用於將連接主體固定到配線槽的固定孔,固定孔被形成為處於在接觸器的接觸部之間的縱向中點向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其中每個彈性主體由單個葉簧元件形成,並且其中葉簧元件在其縱向相反端處具有U形彎曲部和從彎曲部延伸的彈簧部,彈簧部與推動區域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其中每個彈性主體由兩個或更多個葉簧元件形成,並且其中每個葉簧元件具有U形彎曲部和從彎曲部延伸的彈簧部,彈簧部與對應的推動區域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其中每個彈簧部包括從對應的彎曲部向內傾斜地延伸的第一部和從第一部向外傾斜地延伸的第二部,第二部具有與每個推動區域接觸的末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配線槽連接裝置,其中連接主體包括要插入配線槽的芯內的兩個末端部,兩個末端部沿縱向方向佈置在連接主體的相反側,並且其中,佈置在其中一個末端部中的接觸器和佈置在另一末端部中的接觸器由柔性電導體彼此電連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92316A JP5789770B2 (ja) | 2011-04-18 | 2011-04-18 | 配線ダクト接続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51241A TW201251241A (en) | 2012-12-16 |
TWI455424B true TWI455424B (zh) | 2014-10-01 |
Family
ID=4693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13820A TWI455424B (zh) | 2011-04-18 | 2012-04-18 | 配線槽連接裝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47130B2 (zh) |
JP (1) | JP5789770B2 (zh) |
KR (1) | KR101306516B1 (zh) |
CN (1) | CN102751605B (zh) |
DE (1) | DE102012007742B4 (zh) |
FI (1) | FI124290B (zh) |
TW (1) | TWI4554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93705B2 (ja) * | 2011-05-31 | 2015-10-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配線ダクト接続装置 |
US9190790B1 (en) * | 2014-07-10 | 2015-11-17 | Ideal Industr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a bus bar system |
US10188014B2 (en) * | 2014-12-16 | 2019-01-22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 Latching system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17240A (en) * | 1992-12-08 | 1999-06-29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Semiconductor device socket |
US20100055947A1 (en) * | 2008-08-28 | 2010-03-04 | Franklin Phoyeng Fong | Adapter For Line Voltage Trac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234435C2 (de) * | 1971-08-03 | 1983-04-28 | Staff GmbH & Co KG, 4920 Lemgo | Überbrückungsadapter für Stromverteilerschienen |
JPS5438593A (en) * | 1977-08-31 | 1979-03-23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Distribution track |
FR2423074A1 (fr) * | 1978-04-14 | 1979-11-09 | Lampes Sa | Systeme d'accessoires de raccordement pour rail d'alimentation electrique a profil asymetrique |
US5478261A (en) * | 1978-06-14 | 1995-12-26 | Virginia Patent Development Corp. | Modular jack for directly coupling modular plug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 |
JPS5911426Y2 (ja) * | 1978-10-30 | 1984-04-07 |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 配線ダクト用ジヨイント |
JPH02128218U (zh) * | 1989-03-24 | 1990-10-23 | ||
JPH0488441A (ja) | 1990-07-26 | 1992-03-23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記憶装置 |
EP0917253A1 (en) * | 1997-11-17 | 1999-05-19 | Molex Incorporated | Surfac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2001126830A (ja) * | 1999-10-22 | 2001-05-11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配線ダクト接続装置 |
JP4178750B2 (ja) * | 2000-12-22 | 2008-11-12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配線ダクト用電気接続器 |
JP4088441B2 (ja) | 2001-12-26 | 2008-05-21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配線器具、配線装置およびライティングダクト装置 |
JP5081064B2 (ja) * | 2008-05-26 | 2012-11-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配線ダクト接続装置 |
-
2011
- 2011-04-18 JP JP2011092316A patent/JP578977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17 FI FI20125416A patent/FI124290B/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4-17 CN CN201210112430.3A patent/CN102751605B/zh active Active
- 2012-04-18 KR KR1020120040331A patent/KR10130651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4-18 DE DE102012007742.4A patent/DE102012007742B4/de active Active
- 2012-04-18 TW TW101113820A patent/TWI455424B/zh active
- 2012-04-18 US US13/449,556 patent/US864713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17240A (en) * | 1992-12-08 | 1999-06-29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Semiconductor device socket |
US20100055947A1 (en) * | 2008-08-28 | 2010-03-04 | Franklin Phoyeng Fong | Adapter For Line Voltage Trac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51605A (zh) | 2012-10-24 |
US8647130B2 (en) | 2014-02-11 |
TW201251241A (en) | 2012-12-16 |
FI124290B (en) | 2014-06-13 |
US20120264338A1 (en) | 2012-10-18 |
JP2012226920A (ja) | 2012-11-15 |
KR101306516B1 (ko) | 2013-09-09 |
CN102751605B (zh) | 2014-10-29 |
FI20125416L (fi) | 2012-10-19 |
KR20120118442A (ko) | 2012-10-26 |
JP5789770B2 (ja) | 2015-10-07 |
DE102012007742B4 (de) | 2015-08-27 |
DE102012007742A1 (de) | 2012-1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07975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8011219B (zh) | 平坦触头插座 | |
JP6254893B2 (ja) | コネクタ | |
JP5701682B2 (ja) | Led基板用電気的接続装置 | |
US10644420B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ic connector set | |
JP7154782B2 (ja) | 可動コネクタ | |
JP7107708B2 (ja) | コネクタ | |
TWI455424B (zh) | 配線槽連接裝置 | |
JP658067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用端子 | |
US9246259B2 (en) | Joint connector | |
JP2014191882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09070565A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
JP5081064B2 (ja) | 配線ダクト接続装置 | |
TWI445270B (zh) | 配線導管連接裝置 | |
TW201608767A (zh) | 插座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I487228B (zh) | 配線導管連接裝置 | |
US9225111B2 (en) | Joint connector and joint terminal | |
CN113056843B (zh) | 端子座及电线布设单元 | |
JP4053515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3103639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5207354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7041373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12022923A (ja) | 3ピースコネク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