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5768B - 包含丙烯-烯烴-共聚物蠟及奈米碳管之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包含丙烯-烯烴-共聚物蠟及奈米碳管之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5768B
TWI445768B TW098135796A TW98135796A TWI445768B TW I445768 B TWI445768 B TW I445768B TW 098135796 A TW098135796 A TW 098135796A TW 98135796 A TW98135796 A TW 98135796A TW I445768 B TWI445768 B TW I4457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omposition
weight
propylene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5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3290A (en
Inventor
Pirko Kolditz
Gerd Hohner
Original Assignee
Clariant Finance Bv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ariant Finance Bvi Ltd filed Critical Clariant Finance Bvi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33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3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5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57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1/00Compositions of oils, fats or wax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L91/06Waxes
    • C08L91/08Mineral wa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C01B32/16Prepa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22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 C08K7/24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2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06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the change of state being from liquid to solid or vice ver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2/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 C01B2202/04Nanotubes with a specific amount of wa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2/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 C01B2202/20Nanotub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2/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 C01B2202/20Nanotub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1B2202/34L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2/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 C01B2202/20Nanotub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1B2202/36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08K3/041Carbon nano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6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 C08L2207/066LDPE (radical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包含丙烯-烯烴-共聚物蠟及奈米碳管之組成物
本發明有關包含特定丙烯-烯烴-共聚物蠟及奈米碳管(CNT)之組成物,該組成物係為母料、複合物或導電性聚合物形式,及其用於製造導電性聚合物之用途與導體聚合物所製得之物件。
塑膠工業中,習慣使用複合物或母料形式之添加劑。
為了本發明之目的,母料係為包含載體聚合物及添加劑之組成物,其中該添加劑係以較最終應用高之濃度存在於母料中,且該載體聚合物經常不是最終應用之聚合物。添加劑於母料中之較佳濃度以母料總重計係於0.1至90重量%範圍,尤其是1至80重量%。
為了本發明之目的,複合物係為包含聚合物及添加劑之組成物,其中添加劑以最終應用或最終物件所期望之最終濃度存在於該複合物中,且聚合物係為最終應用或最終物件所期望之聚合物,故該複合物僅藉物理性成形方法製成最終應用或最終物件所期望之形狀。
為了本發明之目的,導電性複合物及導電性複合物所製得之最終產物的特徵為表面電阻係數係為10-6 歐姆至1011 歐姆,較佳為10-5 歐姆至1011 歐姆,尤其為0.1歐姆至109 歐姆。
在試樣顯示至少80毫米×120毫米之尺寸或至少110毫米之直徑的情況下,表面電阻係數係根據DIN EN 61340-5-1定義,且根據DIN EN 61340-2-3測量。
在測試試樣未顯示至少80毫米×120毫米之尺寸或未顯示至少110毫米之直徑之情況,表面電阻係數係根據IEC 93測定,扁平試樣之尺寸為60毫米×40毫米且矩形電極尺寸a=40毫米,b=3毫米且g=10毫米,直接於試樣表面上塗刷導電性銀塗料。
含有CNT作為添加劑且用以製造導電性聚烯烴之母料及/或複合物必需滿足以下需求:組成物應具有極低黏度,以產生良好加工性,其應具有高填充量,即高濃度之CNT,且其應可於最終物件中建立所需之電導係數。其他需求有:高熱導係數;在母料之情況下與最終應用或最終物件之聚合物具有良好溶混性及相容性;CNT在母料或複合物中亦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對最終物件之機械及熱性質極小之負面效果,尤其是耐衝擊強度、抗張強度或抗熱變形性。
導電性聚烯烴係用於製造使用於具有高爆炸風險之區域、地區或應用中的物件;此等物件在本發明綜合簡稱為用於防爆之物件。
此外,僅有導電性聚烯烴可藉靜電粉末塗層來著色。為了本發明之目的,此使用領域係稱為靜電粉末塗覆。
此外,導電性聚烯烴係用以製造封裝,此封裝即使帶任何靜電也顯示是極少靜電,且係使用於例如電子組件之封裝。
導電性聚烯烴亦於燃料電池中作為雙極板。
包含聚乙烯(PE)及奈米碳管(CNT)之複合物係揭示於“Polyethylen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Polymer 46(2005),8222 ff。
如前文所提及,已知之組成物未滿足工業界目前的所有需求。仍需要滿足目前需求且尤其具有必要之黏度及填充量的含CNT母料,藉由此母料可使聚烯烴建立必要電導係數。
包含特定丙烯-烯烴-共聚物蠟及CNT之母料令人驚異地顯示改良性質。
本發明之目的係為一種組成物Z,其包含組份A及組份B,其中組份A係為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且組份B係為CNT,該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係由單體丙烯及0.1至50重量%之至少一種式(II)化合物製得,
而Ra 係選自H及未分支或分支C2-18 烷基;重量%係以單體總重計。
較佳,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係由丙烯及0.1至50重量%,更佳為1至40重量%,再更佳為2至30重量%、尤其是為2至20重量%(重量%係各以單體總重(100%)計)之至少一種,較佳1、2或3種,更佳係1種,式(II)化合物製得。
較佳,Ra 係為H,即該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係為丙烯-乙烯-共聚物蠟。
因此,單體丙烯及式(II)化合物之結合量總計達100重量%,重量%係分別以單體之總重(100%)計。
組成物Z較佳係為母料MB或導電性聚合物CP,而導電性聚合物CP較佳係為導電性有機聚合物。
為了本發明之目的,於自導電性聚合物CP製得之模壓板上測得的導電性聚合物CP之填充量-比表面電阻LSSR較佳係低於或等於130,尤佳係低於或等於120;LSSR於各個較佳上限之下限較佳係-15 000,尤佳-10 000,尤其-1000,特別是-100,極特別的為-10。
此外,為了本發明之目的,於自導電性聚合物CP製得之扁平膜上測得的導電性聚合物CP之較佳LSSR係低於或等於530,尤佳係低於或等於400,尤其係低於或等於300,特別是係低於或等於250;LSSR於各個較佳上限之下限較佳係-15 000,尤佳-10 000,尤其-1000,特別是-100,極特別的為-10。
LSSR係藉著將表面電阻(以歐姆測量)絕對值以10為底的對數值乘以導電性聚合物CP之CNT填充量(以重量%計)絕對值的平方而計算得到,該重量%係以導電性聚合物CP之總重計。因此,例如,具有以壓製(壓縮模製)板總重計為3重量%之CNT填充量及1.0*1015 歐姆之表面電阻的壓製(壓縮模製)板具有135之LSSR。
較佳係該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之特徵為窄幅莫耳質量分布,尤其是以二茂金屬催化所合成時。莫耳質量分布之特徵為重量平均莫耳質量(Mw值[克/莫耳])及數量平均莫耳質量(Mn值[克/莫耳])。
較佳,Mn係為500至50 000克/莫耳,更佳為1000至35 000克/莫耳,再更佳為1100至25 000克/莫耳。
較佳,Mw係為1000至14 0000克/莫耳,更佳為1900至100 000克/莫耳,再更佳為2100至70 000克/莫耳。
較佳,Mw除以Mn(下文稱為Mw/Mn值)係為1.0至3.0,更佳為1.5至2.9,再更佳為1.7至2.8;尤其是2.1至2.7;更特別是2.2至2.5;然而若為習用非二茂金屬催化之蠟,則Mw/Mn值至少為3.1且可高達7或8。
可用於製造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之可能觸媒較佳為齊格勒-納塔(Ziegler-Natta)觸媒及二茂金屬觸媒,例如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Vol. A 28,Weinheim 1996,S. 151-152中所提及之觸媒。
丙烯-烯烴-共聚物蠟,較佳丙烯-乙烯-共聚物蠟,亦可藉由適當之高分子量丙烯-烯烴共聚物(較佳丙烯-乙烯共聚物)之熱降解來製造。
較佳,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係為在作為觸媒之二茂金屬存在下製備的蠟。二茂金屬觸媒之特殊能力係在具有選擇性及全新性質形態下用以合成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使用二茂金屬觸媒為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之熔點、黏度及分子量提供特殊的組合。
丙烯-烯烴-共聚物蠟,較佳為二茂金屬丙烯-烯烴-共聚物蠟,較佳係大體或完全非晶形,且可視需要另外加以修飾而使其為極性。為了本發明之目的,大體上係意指多於80重量%,較佳多於90重量%,尤其多於95重量%,特別是多於99重量%,每一情況下之重量%各係以蠟之總重計。
二茂金屬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係使用式(I)二茂金屬化合物製備。
式(I)涵蓋式(Ia)、式(Ib)及式(Ic)之化合物:
在式(I)、(Ia)及(Ib)中,M1 係為週期表IVb、Vb或VIb族之金屬,較佳為鈦、鋯、鉿、釩、鈮、鉭、鉻、鉬、鎢,尤佳鈦、鋯、鉿。
R1 及R2 係相同或相異且彼此獨立地各為氫原子、C1 -C10 -,較佳C1 -C3 -烷基,尤其甲基、C1 -C10 -,較佳C1 -C3 -烷氧基,C6 -C10 -,較佳C6 -C8 -芳基,C6 -C10 -,較佳C6 -C8 -芳基氧基,C2 -C10 -,較佳C2 -C4 -烯基,C7 -C40 -,較佳C7 -C10 -芳基烷基,C7 -C40 -,較佳C7 -C12 -烷基芳基,C8 -C40 -,較佳C8 -C12 -芳基烯基或鹵原子,較佳氯原子。
R3 及R4 係相同或相異且彼此獨立地各為單環或多環烴基,其連同中心原子M1 可形成夾層結構。R3 及R4 較佳係為環戊二烯基、茚基、四氫茚基、苯并茚基或茀基,而基本骨架可帶有額外之取代基或彼此橋連。此外,基團R3 及R4 中之一可為經取代的氮原子,其中R24 具有R17 的定義中之一且較佳係甲基、第三丁基或環己基。
R5 、R6 、R7 、R8 、R9 及R10 係相同或相異且彼此獨立地各為氫原子、鹵原子,較佳氟、氯或溴原子,C1 -C10 -,較佳C1 -C4 -烷基,C6 -C10 -,較佳C6 -C8 -芳基,C1 -C10 -,較佳C1 -C3 -烷氧基,-NR16 2 、-SR16 、-OSiR16 3 、-SiR16 3 或-PR16 2 基團,其中R16 係為C1 -C10 -,較佳C1 -C3 -烷基或C6 -C10 -,較佳C6 -C8 -芳基或當為含Si-或P-基團時,亦可為鹵原子,較佳氯原子,或兩相鄰基團R5 、R6 、R7 、R8 、R9 或R10 與所相連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環。特佳配位體係為具有基本骨架環戊二烯基、茚基、四氫茚基、苯并茚基或茀基之經取代的化合物。
R13 係為
=BR17 、=AlR17 、-Ge-、-Sn-、-O-、-S-、=SO、=SO2 、=NR17 、=CO、=PR17 或=P(O)R17 ,其中R17 、R18 及R19 係相同或相異且彼此獨立地各為氫原子、鹵原子,較佳氟、氯或溴原子,C1 -C30 -,較佳C1 -C4 -烷基,尤其甲基,C1 -C10 -氟烷基,較佳CF3 基團,C6 -C10 -氟芳基,較佳五氟苯基,C6 -C10 -,較佳C6 -C8 -芳基,C1 -C10 -,較佳C1 -C4 -烷氧基,尤其甲氧基,C2 -C10 -,較佳C2 -C4 -烯基,C7 -C40 -,較佳C7 -C10 -芳烷基,C8 -C40 -,較佳C8 -C12 -芳基烯基或C7 -C40 -,較佳C7 -C12 -烷基芳基,或R17 及R18 或R17 及R19 與所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環。
M2 係為矽、鍺或錫,較佳矽或鍺。
R13 較佳係=CR17 R18 、=SiR17 R18 、=GeR17 R18 、-O-、-S-、=SO、=PR17 或=P(O)R17
R11 及R12 係相同或相異且係獨立地具有R17 的定義中之一。
m及n係相同或相異且各為0、1或2,較佳0或1,而m加n係為0、1或2,較佳0或1。
R14 及R15 係相同或相異且係獨立地具有R17 及R18 的定義中之一。
較佳二茂金屬有:
- 二氯雙(1,2,3-三甲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1,2,4-三甲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1,2-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1,3-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1-甲基茚基)鋯,
- 二氯雙(1-正丁基-3-甲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2-甲基-4,6-二-異丙基茚基)鋯,
- 二氯雙(2-甲基茚基)鋯,
- 二氯雙(4-甲基茚基)鋯,
- 二氯雙(5-甲基茚基)鋯,
- 二氯雙(烷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烷基茚基)鋯,
- 二氯雙(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茚基)鋯,
- 二氯雙(甲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正丁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十八烷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五甲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雙(三甲基矽烷基環戊二烯基)鋯,
- 雙環戊二烯基二苄基鋯,
- 雙環戊二烯基二甲基鋯,
- 二氯雙-四氫茚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9-茀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1-(2,3,5-三甲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1-(2,4-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1-(2-甲基-4,5-苯并茚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1-(2-甲基-4-乙基茚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1-(2-甲基-4-異丙基茚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1-(2-甲基-4-苯基茚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1-(2-甲基茚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1-(2-甲基四氫茚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1-茚基鋯,
- 二甲基矽烷基雙-1-茚基二甲基鋯,
- 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1-四氫茚基鋯,
- 二氯二苯基亞甲基-9-茀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二苯基矽烷基雙-1-茚基鋯,
- 二氯伸乙基雙-1-(2-甲基-4,5-苯并茚基)鋯,
- 二氯伸乙基雙-1-(2-甲基-4-苯基茚基)鋯,
- 二氯伸乙基雙-1-(2-甲基四氫茚基)鋯,
- 二氯伸乙基雙-1-(4,7-二甲基茚基)鋯,
- 二氯伸乙基雙-1-茚基鋯,
- 二氯伸乙基雙-1-四氫茚基鋯,
- 二氯茚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亞異丙基(1-茚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亞異丙基(9-茀基)(環戊二烯基)鋯,
- 二氯苯基甲基矽烷基雙-1-(2-甲基茚基)鋯,
以及此等二茂金屬二氯化物之烷基或芳基衍生物。
為活化單一活性中心觸媒系統,使用適當之輔觸媒。適於式(I)二茂金屬之輔觸媒係有機鋁化合物,尤其鋁氧烷,或不含鋁之系統,諸如R20 x NH4-x BR21 4 、R20 x PH4-x BR21 4 、R20 3 CBR21 4 或BR21 3 。此等通式中,x係為1至4,基團R20 係相同或相異,較佳係相同,且彼此獨立地各為C1 -C10 -烷基或C6 -C18 -芳基或兩個基團R20 與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環,且基團R21 係相同或相異,較佳係相同,且彼此獨立地各為C6 -C18 -芳基,其可經烷基、鹵烷基或氟所取代。尤其,R20 係為乙基、丙基、丁基或苯基,且R21 係為苯基、五氟苯基、3,5-雙-三氟甲基苯基、基、二甲苯基或甲苯基。
此外,經常需要第三組份以保持對抗極性觸媒毒之保護性。有機鋁化合物,諸如三乙基鋁、三丁基鋁及其他,以及此等化合物之混合物,適用於此目的。
視製程而定,亦可使用經承載的單一活性中心觸媒。較佳者為其中載體材料及輔觸媒於產物中之殘留含量不超過100ppm的觸媒系統。
二茂金屬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係已知之物質,其可根據EP 0 321 852 A1或EP 0 384 264 A1製備。
較佳二茂金屬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係為丙烯-乙烯-共聚物蠟,且係使用二茂金屬觸媒二氯二甲基矽烷基雙茚基鋯,藉EP 0 384 264 A所記載之方法,尤其類似實施例1至16之方法,使丙烯與乙烯共聚而製備。
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係於精細微粒狀態下使用,較佳係經噴灑或碾磨的狀態,或於顆粒形式下使用。
其他較佳者有接枝丙烯-烯烴-共聚物蠟。較佳接枝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係為經0.5至10重量%順丁烯二酸酐改性之丙烯-烯烴-共聚物蠟,該重量%係以起始物質丙烯-烯烴-共聚物蠟及順丁烯二酸酐之重量和計。
較佳,組份A係包含1、2、3或4種,更佳1或2種,再更佳為1種,丙烯-烯烴-共聚物蠟。
較佳的CNT係單壁奈米碳管(SWCNT)或多壁奈米碳管(MWCNT),以MWCNT較佳。
除非另有指示,否則質量-比表面積係根據ASTM D3037使用藉氮測量之Emmet Teller(BET)吸附法測定;此表面積以下稱為BET表面積。
較佳的CNT具有50至1000米2 /克BET表面積,尤佳係200至600米2 /克,尤其係250至560米2 /克。
較佳者有具有由2至50個碳層構成之壁結構的MWCNT,尤其是3至15個碳層。
較佳的MWCNT具有1至500奈米之平均外徑(定義為數量分布之中央值),尤佳係2至100奈米,尤其係3至60奈米,尤其是為3至20奈米。
有各式各樣用以製造CNT之技術及製程,其根據不同製法或不同觸媒粒子而不同。此點特別導致觸媒於CNT中的殘留量不同。
較佳者有殘留觸媒量為20重量%或更低之CNT,尤佳8重量%或更低,尤其5重量%或更低,特別是3重量%或更低,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CNT總重計。
較佳者有如WO2006/050903 A所揭示之CNT,且可藉此份文件揭示之方法製得。此份文件之揭示內容,尤其是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其中描述所揭示用以製造奈米碳管之方法的技術特色及可藉此方製得之奈米碳管),因此特地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
因此,特佳者為可藉著於不均相觸媒上分解氣體烴而製得之CNT,該不均相觸媒包含Mn、Co及載體材料,而金屬形式之Co及Mn的存在量以活性組份總含量計係2至98莫耳%,且視情況另外含有Mo;特佳者亦有主要直徑為3奈米至150奈米且已使用此觸媒生產之奈米碳管;其中輕烴(諸如脂族物及烯烴)(個別或混合形態)適宜用作為起始物質,且基於觸媒之導入及所形成的奈米碳管和耗竭觸媒之卸料,該製程較佳係連續或分批進行;且觸媒較佳係以其中主要催化活性組份係存在為氧化物(部分或完全還原)或為氫氧化物之形式下導入反應空間內。此製程之其他細節可於WO2006/050903 A之描述中得見。尤其,依此方式製得之此等奈米碳管出乎意料的使得可製造具有低黏度且同時具有高填充量之組成物Z;可於聚烯烴中建立所需之電導係數;且聚烯烴之表面電阻低。
較佳者有使用塗覆有聚烯烴或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之CNT。該塗層較佳係藉原位聚合施加。特佳者有塗覆聚乙烯且塗覆丙烯之MWCNT,尤其是塗覆聚乙烯。
較佳者係使用已藉由將其表面改性或活化而使得較容易分散的CNT。特佳之CNT表面處理係藉由電漿或γ輻射進行,極佳係經電漿處理之MWCNT。
CNT較佳可自公司Mitsui、Arkema、Nanocyl、Thomas Swan & Co Ltd.,CNI且尤其是Bayer Material Science AG取得。
作為組份B,可使用多於1種CNT,較佳1、2或3種,更佳1或2種,再更佳為1種。
較佳,組成物Z係包含0.05至99.95重量%之組份A,0.05至99.95重量%之組份B;更佳,組成物Z係包含0.1至99.9重量%之組份A,0.1至99.9重量%之組份B;再更佳,組成物Z係包含1至99重量%之組份A,1至99重量%之組份B;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總重計。
組成物Z可包含其他物質。
其他物質較佳係選自導電性碳黑及石墨。
較佳導電性碳黑具有根據ASTM D2414測得的吸油值(OAN) 100至500毫升/100克,尤佳為150至400毫升/100克,尤其是170至350毫升/100克。
較佳導電性碳黑具有30至2000米2 /克BET表面積,尤佳是50至1500米2 /克,尤其是60至1250米2 /克。
導電性碳黑可適宜地購自Cabot、Phelps Dodge、Timcal、Degussa及Akzo等公司。
較佳的石墨具有根據DIN 53601測得的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油性為30至300克DBP/100克,尤佳係40至170克DBP/100克,尤其係50至150克DBP/100克。
較佳石墨具有0.1至50米2 /克之BET表面積,尤佳係1至40米2 /克,尤其係1.5至30米2 /克。
天然石墨及合成製得石墨兩者皆可使用。
石墨可適宜地自Timcal,SGL Carbon 或Nationale de Graphite公司取得。
CNT對導電性碳黑之重量比較佳係為1:98至98:1,尤佳係1:19至19:1,尤其是1:9至1:1。
CNT對石墨之重量比較佳係為1:98至98:1,尤佳係1:90至90:1,尤其是1:85至1:1。
較佳係組成物Z含有50至90重量%,更佳為60至85重量%,再更佳為65至80重量%之石墨,重量%在每一情況各基於組成物Z總重。
當使用CNT、碳黑及石墨時,導電性碳黑對石墨之重量比較佳係為1:99至99:1,尤佳係1:40至40:1,尤其係1:20至1:1。
特佳係組成物Z同時含有CNT及石墨。
特佳係組成物Z僅含有CNT且不含石墨且不含碳黑。
組成物Z中組份A對組份B之重量比較佳係1:99至99:1,尤佳為1:90至90:1,尤其是1:85至85:1。
當組成物Z不含石墨且不含碳黑時,組成物Z中組份A對組份B之重量比較佳係1:1至1:50,尤佳係1:1至1:40,尤其是1:1至1:35。
當組成物Z除CNT外另含有石墨及/或碳黑時,組成物Z中組份A對組份B之重量比較佳係1:1至1:99,尤佳係1:1至1:90,尤其是1:1至1:85。
組成物Z較佳含有作為其他物質之組份C,其係一或多種,較佳1、2或3種,更佳係1種分散劑。較佳的分散劑係為C10-30 醇之極性酸酯,尤其C10-30 醇之烷基磺酸酯、新烷氧基鈦酸酯、新烷氧基鋯酸酯、單烷氧基鈦酸酯或單烷氧基鋯酸酯。更佳,組份C係為烷基磺酸鈉,更佳係C10-18 -烷基磺酸鹽。
組份C改良CNT的分散性。
組成物Z適宜地含有作為其他物質之組份D,組份D係為至少一種,較佳1、2、3、4或5種,更佳為1或2種,再更佳為1種,除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以外的極性或非極性蠟。
較佳,組份D係選自聚乙烯蠟、丙烯均聚物蠟、C4-10 1-烯烴之均聚物及乙烯與C4-10 1-烯烴之共聚物。
更佳,組份D係為聚乙烯蠟或丙烯均聚物蠟。
更佳,組份D係選自藉高壓聚合或以齊格勒-納塔觸媒或以二茂金屬觸媒製得之聚乙烯蠟,及以齊格勒-納塔或二茂金屬觸媒製得之丙烯均聚物蠟;更佳係此等類型之蠟具有高於100℃之滴點或軟化點,更佳為110至170℃,再更佳為115至166℃。
組份D之蠟亦可經氧化或接枝。較佳為經氧化聚乙烯蠟,較佳係具有介於5及30毫克KOH/克之間的酸值。較佳,接枝係使用0.5至10重量%順丁烯二酸酐完成,重量%係基於所使用起始物質之總重;更佳,該接枝係於二茂金屬聚乙烯蠟上或於二茂金屬丙烯均聚物蠟上完成。
較佳,若為二茂金屬聚烯烴蠟作為組份D,則Mn係為500至50 000克/莫耳,更佳為1000至35 000克/莫耳,再更佳為1100至25 000克/莫耳。
較佳,若為二茂金屬聚烯烴蠟作為組份D,則Mw係為1000至140 000克/莫耳,更佳為1900至100 000克/莫耳,再更佳為2100至70 000克/莫耳。
較佳,若為二茂金屬聚烯烴作為組份D,則Mw/Mn值較佳係1.0至3.0,更佳為1.5至2.9,再更佳為1.7至2.8;尤其是2.1至2.7;更特別是2.2至2.5。
較佳,若為非二茂金屬聚烯烴蠟作為組份D,則重量平均莫耳質量Mw係於1000至20 000克/莫耳之範圍內且/或數量平均莫耳質量Mn係於500至15 000克/莫耳範圍內。
組份A對組份D之重量比較佳係10:1至1:10,尤佳係4:1至1:4,尤其是3:1至1:3。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為一種組成物Z,其包含組份A及B與組份P,該組份P係為有機聚合物。
較佳,該組份P係選自熱塑性縮聚物、苯乙烯聚合物、聚醯胺、聚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共聚物、聚縮醛、加成聚合物、聚烯烴、聚烯烴共聚物及此等物質之混合物。
組份P較佳係選自熱塑性縮聚物,更佳為熱塑性聚酯,再更佳為聚碳酸酯(PC)、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組份P較佳係選自苯乙烯聚合物,更佳為聚苯乙烯(P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丙烯腈-聚丁二烯-苯乙烯接枝聚合物(ABS)及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
組份P較佳係選自聚醯胺,更佳為聚醯胺46(PA46,聚醯胺6/6t(PA6/6T)、聚醯胺6(PA6)、聚醯胺12(PA12)及聚醯胺6.6(PA6.6)。
組份P較佳係選自聚丙烯酸酯,較佳為聚丙烯酸酯及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更佳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乙烯與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再更佳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組份P較佳係選自聚縮醛,更佳為多聚甲醛(POM)。
組份P及有機聚合物OP係相同或相異且彼此獨立地較佳選自加成聚合物,更佳為聚胺基甲酸酯,再更佳為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TPU)。
組份P較佳係選自聚烯烴及聚烯烴共聚物。
當組成物Z係為導電性聚合物CP時,組份P較佳係聚烯烴或聚烯烴共聚物。
作為組份P之更佳聚烯烴或聚烯烴共聚物係選自
- 聚乙烯(PE),較佳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鏈低密度聚乙烯(LLDPE)、二茂金屬低密度聚乙烯(mLDPE)及二茂金屬直鏈低密度聚乙烯(mLLDPE),
- 聚丙烯(PP),較佳聚丙烯均聚物(PPH)、聚丙烯無規共聚物(PP-R)及聚丙烯嵌段共聚物(PP-嵌段-COPO),
- 聚烯烴塑料,較佳1-辛烯與乙烯之聚合物,及
- PE共聚物,較佳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與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EMA)、乙烯與丙烯酸丁酯之共聚物(EBA)、乙烯與丙烯酸乙酯之共聚物(EEA)、環烯烴共聚物(COC);
更佳係選自
- PE,較佳HDPE、LDPE及LLDPE,
- PP,較佳PPH、PP-R及PP-嵌段-COPO,
- 聚烯烴塑料,較佳1-辛烯與乙烯之聚合物,及
- PE共聚物,較佳EVA及EMA。
組成物Z較佳係包含組份E,組份E係為乙烯與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當欲製得含有選自PC、PBT、PET、PS、SAN、ABS、PA6或PA6.6之聚合物作為組份P的組成物Z時,較佳係使用組份E。組份E為組成物Z與組份P提供較佳相容性。
組成物Z較佳係包含10至100重量%之組份A及B的總和,重量%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當組成物Z係為母料MB時,組成物Z適宜地含有10至100重量%,更佳為50至100重量%,再更佳為70至100重量%、尤其是為95至100重量%(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之組份A及B的總和;更佳組成物Z係由組份A及B組成。
當組成物Z係為母料MB且係不含石墨且不含碳黑時,組成物Z較佳係包含6至97重量%之組份A,3至94重量%之組份B;更佳7.5至95重量%之組份A,5至50重量%之組份B;再更佳25至90重量%之組份A,10至47.5重量%之組份B;尤其55至90重量%之組份A,10至45重量%之組份B;特別55至90重量%之組份A,13至45重量%之組份B;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組成物Z較佳係包含5至99.9重量%之組份P,0.1至95重量%之組份A及組份B的總和;更佳10至90重量%之組份P,10至90重量%之組份A及組份B的總和;再更佳12.5至90重量%之組份P,10至87.5重量%之組份A及組份B的總和;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尤其較佳,組份A、B及P之重量%加起來為100%。
當組成物Z係為導電性聚合物CP且組成物Z係不含石墨且不含碳黑時,組成物Z較佳係包含6.0至45重量%之組份A,0.1至10重量%之組份B,10至93.9重量%之組份P;更佳7.5至45重量%之組份A,0.5至9重量%之組份B,10至92重量%之組份P;再更佳10至35重量%之組份A,1至8重量%之組份B,10至89重量%之組份P;尤其15至35重量%之組份A,2至8重量%之組份B,10至83重量%之組份P;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當組成物Z係為導電性聚合物CP且係包含石墨時,組成物Z係包含較佳2.5至10重量%之組份A;0.1至10重量%之組份B,50至90重量%之石墨;10至47.4重量%之組份P;更佳2.5至10重量%之組份A;0.2至7.5重量%之組份B,60至85重量%之石墨;10至37.3重量%之組份P;再更佳3至9重量%之組份A;0.5至5重量%之組份B,65至80重量%之石墨;10至31.5重量%之組份P;尤其較佳3至9重量%之組份A;0.5至4重量%之組份B,65至80重量%之石墨;10至31.5重量%之組份P;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組成物Z適宜地含有0.1至10重量%,尤佳係0.1至5重量%,尤其是0.5至3重量%之組份C(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組成物Z適宜地含有0.1至70重量%,更佳為5至60重量%,再更佳為15至35重量%之組份D(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當組成物Z係為母料MB時,組成物Z適宜地含有0.5至70重量%,更佳為5至60重量%,再更佳為15至35重量%之組份D(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當組成物Z係為複合物CO時,組成物Z適宜地含有0.1至15重量%,更佳為5至12重量%,再更佳為6至9重量%之組份D(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組成物Z適宜地含有0.1至50重量%,尤佳係10至40重量%,尤其是15至35重量%之組份E(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製造組成物Z之方法,其特徵為組份A及組份B與任何其他組份係彼此物理性混合。
組份之混合可於單一步驟中或於複數個步驟中發生。
作為物理性混合使用之混合設備,可使用習用於塑膠工業之混合設備,較佳係選自擠塑機、捏和機、壓機、射出成型機及葉片式混合機之設備。當組成物Z係為母料MB時,混合設備較佳係為擠塑機、捏和機及/或葉片式混合機。當組成物Z係為導電性聚合物CP時,混合設備較佳係為擠塑機、壓機及射出成型機,尤佳擠塑機。
混合較佳係連續或分批地進行,以連續尤佳,在母料MB之情況下,較佳係藉由擠塑或捏和,以藉由擠塑尤佳,且在導電性聚合物CP之情況下,藉擠塑或射出成形或壓製較佳,擠塑尤佳。
混合較佳係於80至300℃之溫度下進行。
在母料MB之情況下,混合較佳係於80至200℃溫度下進行,尤佳係100至180℃,尤其是110至150℃;在導電性聚合物CP之情況下,混合較佳係於80至300℃之溫度下進行,尤佳係100至280℃。
混合時間較佳係5秒至10小時。
在連續混合之情況下,混合時間較佳係5秒至1小時,尤佳係10秒至15分鐘。
在分批混合之情況下,混合時間較佳係1分鐘至10小時,尤佳係2分鐘至8小時,尤其是2分鐘至5小時,尤其是為2分鐘至1小時,尤佳係2至15分鐘。
在導電性聚合物CP之情況下,組份A及組份B較佳係於母料MB形式下與組份P混合。此外,物理性混合使用母料MB與粒狀組份P之預混物較佳。
本發明另外提供組成物Z製造導電性聚合物CP或作為導電性聚合物CP之用途。
當組成物Z係為母料MB時,組成物Z較佳係用於製造導電性聚合物CP,尤其用以製造導電性聚烯烴。
當組成物Z係為導電性聚合物CP,組成物Z較佳係用以製造導電性聚烯烴或作為導電性聚烯烴。
當組成物Z含有組份E時,組成物Z較佳係用以製造導電性非聚烯烴聚合物或作為導電性非聚烯烴聚合物。
自組成物Z(尤其係自導電性聚合物CP)製造導電性聚烯烴係藉由類似前文製造組成物Z(尤其是導電性聚合物CP)所述的方法,使用類似製程步驟及製程參數進行。
為了本發明之目的,導電性聚合物係具有10-6 歐姆至1011 歐姆,較佳為10-5 歐姆至1011 歐姆,尤其是0.1歐姆至109 歐姆之表面電阻的聚合物。
組成物Z較佳係用於製造或作為導電性聚合物及/或由導電性聚合物製得用於防爆之物件。
組成物Z較佳係用於製造或作為導電性聚合物及/或由導電性聚合物製得之可藉靜電粉末塗覆來著色的物件。
組成物Z較佳係用於製造或作為導電性聚合物,自該導電性聚合物製得極微量(若有的話)靜電負荷之封裝。為了本發明之目的,極微量(若有的話)靜電負荷較佳係意指10-6 歐姆至1011 歐姆,較佳為10-5 歐姆至1011 歐姆,尤其是0.1歐姆至109 歐姆之表面電阻,且靜電放電至原始值之10%的時間係少於或等於2秒。
電負荷係根據DIN EN 61340-5-1定義,且係根據DIN EN 61340-2-1測量。
組成物Z較佳係用於製造或作為導電性聚合物,較佳係導電性聚烯烴,其係用為燃料電池中之雙極板。
此外,組成物Z適於作為聚合物中之添加劑或作為聚合物,尤其用以機械強化及用以增加電導係數,亦作為氣體及能量儲存用的材料,用以著色及作為阻燃劑,作為電極材料或用以製造導體軌道及導電性結構及作為顯示器中之發射物質。組成物Z較佳係為使用於或作為聚合物,用以改善電導係數或熱導係數及機械性質之陶瓷或金屬複合材料,用以製造或作為導電性塗層及複合材料,作為著色劑,使用於電池組、電容器、顯示器(例如平面螢幕顯示器)或磷光體中,作為場效電晶體,作為儲存介質(使用於例如氫或鋰),使用於膜中(例如用以純化氣體),作為觸媒或作為載體材料(例如使用於化學反應中之催化活性組份),使用於燃料電池中,使用於醫藥領域中(例如作為供細胞組織生長控制用之框架),使用於診斷領域中(例如作為標記)且亦使用於化學及物理分析中(例如於原子力顯微鏡中)。
組成物Z可含有其他物質,較佳
- 著色劑,有機及無機染料及顏料可作為著色劑;作為有機顏料,較佳係使用偶氮基或重氮基顏料、經塗覆偶氮基或重氮基顏料或多環型顏料;較佳多環型顏料係為二酮基吡咯并吡咯、酞花青、喹吖酮、苝、二噁嗪、蒽醌、硫靛藍、二芳基或喹啉黃顏料;作為無機顏料,較佳係使用適於著色之金屬氧化物、混合氧化物、鋁硫酸鹽、鉻酸鹽、金屬粉末、珠光效應顏料(雲母)、發光顏料、鈦氧化物、鎘-鉛顏料、鐵氧化物、碳黑、矽酸鹽、鎳鈦酸鹽、鈷顏料或鉻氧化物;
- 填料,諸如二氧化矽、沸石、矽酸鹽,諸如矽酸鋁、矽酸鈉、矽酸鈣、白堊、滑石;
- 輔劑,較佳硬脂酸鹽、發泡劑、晶核形成劑、過氧化物、抗氧化劑;
- 抗靜電劑,較佳甘油硬脂酸酯、甘油單硬脂酸酯、烷基胺、經乙氧基化的烷基胺、烷基磺酸酯、甘油酯或其混合物(摻合物);
- UV吸收劑及受阻胺光安定劑(HALS)化合物、助滑劑、防霧劑、防冷凝劑及/或懸浮安定劑、阻燃劑;抗氧化劑或其他習用塑膠添加劑;
- 或此等物質之混合物。
組成物Z(在母料MB或在導電性聚合物CP兩種形式下皆如此)令人驚異之特徵為可在高CNT填充量下同時得到低黏度;尤其,母料MB可達到高達20重量%,甚至高達25重量%,在許多情況下甚至高達30重量%且有時甚至更多之CNT填充量(重量%係以母料MB總重計),而不會使黏度變差至再也無法生產及加工該母料MB,或完全不形成母料;此外,可在導電性聚烯烴中建立所期望之電導係數及所期望之低表面電阻。高固體含量與低黏度的組合使得將添加劑平價地導入聚合物內之情況成為可能;而且,模具磨損減至最少,且CNT可迅速均質化且均勻地分布。
於組成物Z中,CNT係充分分散。分散之品質係藉光學方法於壓製(壓縮模製)板或薄膜上定性地決定。流動性、衝擊韌性、熱變形溫度(即於負重下撓曲之溫度)及抗張強度亦滿足要求。黏度或流動性係根據DIN ISO 1133測定且表示為熔流速率MFR,衝擊韌性係根據DIN EN ISO 179測定,熱變形溫度(即該於負重下撓曲之溫度)係根據DIN EN ISO 75-1測定,且抗張強度係根據DIN EN ISO 527-1測定。
其他試驗方法:
產物性質係藉以下方法測定,除非另有指示:莫耳質量及莫耳質量分布(即Mw及Mn值)之測定係藉凝膠滲透層析(GPC)根據DIN 55672完成,但係於135℃溫度且於溶劑1,2-二氯苯中,其中蠟完全溶解;使用市售PE標準品進行校正。
滴點之測定係使用Ubbelohde滴點儀器根據DIN 51801/2(℃)進行。
環球式軟化點之測定係根據DIN EN 1427(℃)完成。為準確度計,若描述或申請專利範圍中以整數表示軟化點,則其表示".0 C",例如"130 C"代表"130.0 C";若無另外陳述。
蠟黏度之測定係根據DIN 53018(mPa*s)
密度之測定係根據ISO 1183(克/厘米3 )
鬆密度之測定係藉由DIN EN ISO 60(公斤/米3)
皂化值之測定係藉由ISO 3681(毫克KOH/克)
酸值之測定係藉由ISO 2114(毫克KOH/克)
彈性模數之測定係藉由DIN EN ISO 527-1(MPa)。
測定表面電阻係數之方法SR-1係根據DIN EN 61340-2-3。
測定表面電阻係數之方法SR-2係根據IEC 93。
熔點之測量方法:根據ISO 3146之差示掃描熱量法(DSC)。
於機器上迅速讀出擠塑機之轉矩(以Nm計)及擠塑機頭之熔體壓力(以bar計),此為擠塑機中熔體之黏度或流動性的量度。
所使用之物質:
組份A1:乙烯含量為11至13重量%(以單體總重計)之丙烯-乙烯-共聚物蠟,Mn值為2900,Mw值為6400克/莫耳,Mw/Mn值為2.2克/莫耳且密度為0.86至0.89克/厘米3
組份A2:乙烯含量為8至10重量%(以單體總重計)之丙烯-乙烯-共聚物蠟,Mn值為6700克/莫耳,Mw值為15 500克/莫耳,Mw/Mn值為2.3且密度為0.86至0.89克/厘米3
組份A3:乙烯含量為10至12重量%(以單體總重計)之丙烯-乙烯-共聚物蠟,Mn值為11 200克/莫耳,Mw值為25 200克/莫耳,Mw/Mn值為2.3且密度為0.86至0.89克/厘米3
組份B1:藉由氣體烴以含有Mn、Co及載體材料之不均相觸媒進行分解製得之MWCNT,該觸媒中Co及Mn係以金屬形式存在,以活性組份含量計之量為2至98莫耳%,且視情況另外含有Mo,具有平均外徑(定義為數量分布之中央值)10至16奈米,壁結構係由3至15碳層構成,殘留觸媒量係低於6重量%,長度為1至10微米且鬆密度為150至350公斤/米3
組份B2:合成石墨,根據DIN 53601測量之苯二甲酸丁二酯(DBP)吸油性為52克之DBP/100克及3米2 /克之BET表面積。
組份B3:導電性碳黑,吸油值(OAN)為320毫升/100克且BET表面積>700米2 /克。
組份C1:C12 -C18 -烷基磺酸鈉,活性物質含量以總重計至少90重量%
組份D1:非極性聚乙烯蠟均聚物,使用齊格勒-納塔觸媒製得,黏度為640至660mPa*s(於140℃測量),滴點在117至122℃範圍內),密度為0.92至0.94克/厘米3 (於20℃測量),酸值為0毫克KOH/克,Mn值為1800克/莫耳,Mw值為5600克/莫耳,Mw/Mn值為3.1,且皂化值為0毫克KOH/克。
組份D2:非極性聚丙烯蠟均聚物,使用齊格勒-納塔觸媒製得,黏度為1500至1800mPa*s(於170℃測量),滴點在160至166℃範圍內,密度為0.88至0.90克/厘米3 (於20℃測量),酸值為0毫克KOH/克,Mn值為2500克/莫耳,Mw值為18 000克/莫耳,Mw/Mn值為7.2,且皂化值為0毫克KOH/克。
組份D3:經順丁烯二酸酐改性之聚乙烯二茂金屬聚烯烴蠟,黏度為130至150mPa*s(於140℃測量),滴點為122至125℃,密度為0.97至1.00克/厘米3 ,Mn值為1200克/莫耳,Mw值為3000克/莫耳,Mw/Mn值為2.5且酸值為17至19毫克KOH/克。
組份D4:丙烯均聚物蠟,黏度為1500至2000mPa*s(於170℃測量),軟化點為160至166℃,Mn值為7100克/莫耳,Mw值為19 300克/莫耳,Mw/Mn值為2.7且密度為0.88至0.92克/厘米3
組份E1:乙烯與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含有24重量%之丙烯酸甲酯且密度為0.944克/厘米3 ,熔流速率為2克/10分鐘(於190℃使用2.16公斤砝碼測量)且熔點為91℃
組份P1:聚烯烴塑料(1-辛烯與乙烯之聚合物),密度為0.87克/厘米3 ,熔流速率為450至550克/10分鐘(於190℃使用2.16公斤砝碼測量)且熔點為69至71℃
組份P2:HDPE,密度為0.945克/厘米3 ,MFR為6克/10分鐘(於190℃/21.6公斤測量)且熔點為131℃。
組份P3:HDPE,密度為0.956克/厘米3 ,MFR為30.0克/10分鐘(於190℃/21.6公斤測量)且彈性模數為1250MPa。
組份P4:PPH,密度為0.91克/厘米3 ,MFR為120克/10分鐘(於230℃/2.16公斤測量)且彈性模數為1450MPa。
下文所提及之重量%係以混合物或物件之總重計;份數為重量份數;“Comp.”意指比較例;除非另有陳述。
實施例1
85份之組份A3及15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00至160℃)。得到母料MB1。
實施例2
85份之組份A2及15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60至200℃)。得到母料MB2。
比較例3
85份之組份P1及15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60至200℃)。得到母料MB3。
實施例4
57.5份之組份A3、27.5份之組份E1及15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60至200℃)。得到母料MB4。
比較例5
85份之組份P3及15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220至240℃)。得到母料MB5。
實施例10
73份之組份A1、25份之組份B1及2份之組份C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00至130℃)。得到母料MB10。
實施例11
38份之組份A2、35份之組份D3、25份之組份B1及2份之組份C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00至160℃)。得到母料MB11。
比較例12
58份之組份P2、25份之組份D1、15份之組份B1及2份之組份C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200至220℃)。得到母料MB12。
實施例13
50份之組份A2、25份之組份D4、25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00至160℃)。得到母料MB13。
比較例20
17份之組份P4及83份之組份B2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230-260℃)。得到母料MB20。母料MB20極脆且難以造粒。
比較例21
17份之組份P4、78份之組份B2及5份之組份B3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230-260℃)。得到母料MB21。母料MB21極脆且難以造粒。
實施例22
78份之組份A1、2份之組份C1及20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00-130℃)。得到母料MB22。母料MB22不脆且可輕易造粒。
實施例23
63份之組份A1、15份之組份D3、2份之組份C1及20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00-130℃)。得到母料MB23。母料MB23不脆且可輕易造粒。
比較例25
重複實施例22,唯一差異係使用組份D1取代組份A1。
無法製得母料,因為粉狀物質鬆散地離開模頭,而非條狀擠塑物。
比較例26
重複實施例22,唯一差異係使用組份D2取代組份A1。
無法製得母料,因為粉狀物質鬆散地離開模頭,而非條狀擠塑物。
實施例27
65份之組份A2及35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20至180℃)。得到母料MB27。
實施例28
60份之組份A2及40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20至180℃)。得到母料MB28。
實施例29
55份之組份A2及45份之組份B1於雙螺桿擠塑機上一起均質化(擠塑機溫度:120至180℃)。得到母料MB29。
流動性之測量結果係以熔流速率MFR記錄於表A,且係直接於母料上測量。
母料MB3、5及12極硬且難以分布於聚合物中。
實施例51
20份如實施例1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1於輥磨機(使用雙輥磨機)(Labtech)上與80份之組份P3均質化並混合,且於200℃壓製(壓縮模製)於加熱水力平台壓機上2分鐘,之後冷卻至室溫。
得到壓製(壓縮模製)板20MB1(該名稱意指如實施例1所述般地製得20份母料MB1)。
實施例52,比較例53,實施例54及比較例55
如於實施例50中,如實施例2至5中所述般製得之20份母料MB2至MB5於每一情況下各與80份之組份P3於輥磨機(使用雙輥磨機)(Labtech)上均質化且混合,於200℃壓製(壓縮模製)在加熱水力平台壓機上2分鐘,之後冷卻至室溫。
使用壓製(壓縮模製)板20MB2、20MB3、20MB4及20MB5(名稱類似實施例51)。
比較例61,實施例62,比較例63,實施例64及比較例65
如實施例1至5中所述般製得之30份母料MB1至MB5於每一情況下各與70份之組份P3於輥磨機(使用雙輥磨機)(Labtech)上均質化且混合,於200℃壓製(壓縮模製)在加熱水力平台壓機上2分鐘,之後冷卻至室溫。得到壓製(壓縮模製)板30MB1至30MB5(名稱類似實施例51)。
實施例71,實施例72,比較例73,實施例74及比較例75
如實施例1至5中所述般製得之40份母料MB1至MB5與60份之組份P3於輥磨機(Labtech)上均質化且混合,於200℃壓製(壓縮模製)在加熱水力平台壓機上2分鐘,之後冷卻至室溫。得到壓製(壓縮模製)板40MB1至40MB5(名稱類似實施例51)。
壓製(壓縮模製)板隨後於23℃及50%相對濕度下處理至少24小時。隨後根據SR-2測量表面電阻。
測量結果顯示於表B。
實施例80
30份如實施例10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10與70份之組份P2於轉筒混合器中預先混合,於具有混合區段(溫度:175至190℃)之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中混合並均質化。藉由擠塑經扁平膜模頭得到0.7毫米厚之扁平膜FF10。
實施例81
30份如實施例11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11與70份之組份P2於轉筒混合器中預先混合,於具有混合區段(溫度:175至190℃)之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中混合並均質化。藉由擠塑經扁平膜模頭得到0.7毫米厚之扁平膜FF11。
比較例82
50份如實施例12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12與50份之組份P2於轉筒混合器中預先混合,於具有混合區段(溫度:175至190℃)之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中混合並均質化。藉由擠塑經扁平膜模頭得到0.7毫米厚之扁平膜FF12。
該扁平膜隨後於23℃及50%相對濕度下處理至少24小時。隨後根據SR-1測量表面電阻。
測量結果顯示於表C。
實施例83
30份如實施例13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13與70份之組份P2於轉筒混合器中預先混合,於具有混合區段(溫度:175至190℃)之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中混合並均質化。藉由擠塑經扁平膜模頭得到0.7毫米厚之扁平膜FF13。
比較例90
100份如比較例20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20於具有混合區段(溫度:260至275℃)之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中混合並均質化。藉由擠塑經扁平膜模頭得到1.5毫米厚之板EP20。
實施例91
95份如比較例20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20及5份如實施例22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22於轉筒混合器中預先混合,於具有混合區段(溫度:260至275℃)之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中混合並均質化。藉由擠塑經扁平膜模頭得到1.5毫米厚之板EP21。
實施例92
95份如比較例20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20及5份如實施例23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23於轉筒混合器中預先混合,於具有混合區段(溫度:260至275℃)之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中混合並均質化。藉由擠塑經扁平膜模頭得到1.5毫米厚之板EP22。
比較例93
100份如比較例21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21於具有混合區段(溫度:260至275℃)之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中混合並均質化。藉由擠塑經扁平膜模頭得到1.5毫米厚之板EP23。
實施例94
95份如比較例21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21及5份如實施例22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22於轉筒混合器中預先混合,於具有混合區段(溫度:260至275℃)之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中混合並均質化。藉由擠塑經扁平膜模頭得到1.5毫米厚之板EP24。
實施例95
90份如比較例21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21及10份如實施例22所述般製得之母料MB22於轉筒混合器中預先混合,於具有混合區段(溫度:260至275℃)之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中混合並均質化。藉由擠塑經扁平膜模頭得到1.5毫米厚之板EP25。
班伯里單螺桿擠塑機之轉速在所有實驗中係固定每分鐘80轉。測量結果顯示於表D。
以下表E、F及G列出實施例1至94中所使用組份之概述:

Claims (14)

  1. 一種包含組份A、組份B及組份E之組成物Z,其中組份A係為丙烯-烯烴-共聚物蠟,組份B係為奈米碳管,且組份E係為乙烯與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其中該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係由單體丙烯及0.1至50重量%之至少一種式(II)化合物製得, 其中Ra 係選自H及未分支或分支C2-18 烷基;重量%係以單體總重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Z,其中Ra 係為H。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Z,其中組成物Z含有石墨及任意的導電性碳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Z,其中組成物Z不含石墨且不含碳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Z,其中組成物Z係包含0.05至99.95重量%之組份A,0.05至99.95重量%之組份B;該重量%係以組成物總重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Z,其中組成物Z含有10至100重量%之組份A及B的總和,該重量%係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Z,其中組成物Z含有有機聚合物作為另外之組份P。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組成物Z,其中組份P係選自熱塑性縮聚物、苯乙烯聚合物、聚醯胺、聚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共聚物、聚縮醛、加成聚合物、聚烯烴、聚烯烴共聚物及此等物質之混合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組成物Z,其中組成物Z係包含5至99.9重量%之組份P,0.1至95重量%之組份A及組份B的總和,該組份A及B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之一或多項所定義;該重量%係於每一情況下各以組成物Z之總重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Z,其中組成物Z含有分散劑作為另外之組份C。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Z,其中組成物Z含有至少一種除丙烯-烯烴-共聚物蠟以外之蠟作為組份D。
  12. 一種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定義之組成物Z的方法,其特徵為該組份A及組份B與任何其他組份係彼此物理性混合。
  13.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定義之組成物Z的 用途,其係用於製造導電性聚合物CP或作為導電性聚合物CP。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用途,其中該導電性聚合物係使用於氣體及能量儲存材料中,於導體軌道中,於電極材料中,作為顯示器中之發射物質,使用於複合材料中以改善電導係數或熱導係數及用於導電性塗料。
TW098135796A 2008-11-06 2009-10-22 包含丙烯-烯烴-共聚物蠟及奈米碳管之組成物 TWI445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168509A EP2184324A1 (en) 2008-11-06 2008-11-06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propylene-olefin-copolymer waxes and carbon nanotub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3290A TW201033290A (en) 2010-09-16
TWI445768B true TWI445768B (zh) 2014-07-21

Family

ID=40510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5796A TWI445768B (zh) 2008-11-06 2009-10-22 包含丙烯-烯烴-共聚物蠟及奈米碳管之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491821B2 (zh)
EP (2) EP2184324A1 (zh)
JP (1) JP5389181B2 (zh)
KR (1) KR20110095295A (zh)
CN (1) CN102046729B (zh)
ES (1) ES2624799T3 (zh)
HU (1) HUE032772T2 (zh)
PL (1) PL2352795T3 (zh)
TW (1) TWI445768B (zh)
WO (1) WO20100519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4316B1 (en) * 2008-11-06 2016-08-31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t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ropylene-olefin-copolymer waxes and carbon black
ES2365100T3 (es) * 2008-11-06 2011-09-22 Clariant Finance (Bvi) Limited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oducción de perfiles poliméricos orgánicos.
US20130197122A1 (en) * 2010-03-02 2013-08-01 Total Petrochemicals Research Feluy Nano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homogeneity
EP2426163A1 (de) 2010-09-07 2012-03-07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mer-CNT-Kompositen
US8961834B2 (en) * 2011-03-23 2015-02-2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Carbon nanotube masterbatch,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use in form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US8399724B2 (en) * 2011-03-25 2013-03-19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Vinyl terminated higher olefin copolymers and methods to produce thereof
WO2013107535A1 (en) * 2012-01-20 2013-07-25 Total Research & Technology Feluy Polym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arbon nanotubes
JP5998581B2 (ja) * 2012-03-30 2016-09-28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JP6184056B2 (ja) 2012-04-09 2017-08-23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KR101426448B1 (ko) * 2012-11-09 2014-08-05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나노 복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부재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JP5798136B2 (ja) * 2013-01-25 2015-10-21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EP3284782B1 (en) 2013-09-10 2022-07-27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resin composition, and film produced from same
US9708461B2 (en) 2014-04-02 2017-07-18 Gat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ubber reinforced with carbon nanotubes
JP6453026B2 (ja) 2014-10-09 2019-01-16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6108524A (ja) * 2014-12-04 2016-06-20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導電性樹脂組成物、導電性マスターバッチ、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80835B2 (ja) * 2015-09-14 2020-11-04 片野染革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粉状混合物、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用双極板、及び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CN110325595B (zh) * 2017-02-28 2022-03-1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导电性树脂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及由其得到的成型体
WO2019035730A1 (ru) * 2017-08-18 2019-02-21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Полилайтс"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теплопроводящих полимерных композиций
MX2021009014A (es) 2019-01-29 2021-08-24 Dow Mitsui Polychemicals Co Ltd Composicion de resina y producto moldeado.
WO2020157291A1 (en) * 2019-01-31 2020-08-06 Borealis Ag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arbonaceous structures and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KR20210142143A (ko) 2019-04-26 2021-11-24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성 수지 조성물,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으로부터 얻어지는 성형체
CN112916865A (zh) * 2021-01-22 2021-06-0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利用火焰还原制备碳纳米管负载金属单原子的方法
KR102514631B1 (ko) * 2021-03-08 2023-03-27 주식회사 이루켐 탄소 나노튜브 마스터배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전도성 폴리머 복합체의 제조방법
CN116410626B (zh) * 2021-12-29 2024-06-11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tfe粉末涂料用抗静电剂及防静电etfe粉末涂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5706C3 (de) * 1970-07-18 1975-09-11 Hoechst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xidationsprodukten von Äthylenpolymeren
DE3743321A1 (de) * 1987-12-21 1989-06-29 Hoechst Ag 1-olefinpolymerwachs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DE3904468A1 (de) * 1989-02-15 1990-08-16 Hoechst Ag Polypropylenwachs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DE19729833A1 (de) * 1997-07-11 1999-01-14 Clariant Gmbh Polypropylenwachs
CN1429257A (zh) * 2000-05-12 2003-07-09 科莱恩有限公司 蜡混合物用于涂料的用途
US7022776B2 (en) * 2001-11-07 2006-04-04 General Electric Conductive polyphenylene ether-polyamide composi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 derived therefrom
JP4460858B2 (ja) * 2002-06-28 2010-05-12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成形体
JP2005190933A (ja) * 2003-12-26 2005-07-14 Toyobo Co Ltd 導電性シート
MY145337A (en) * 2004-11-02 2012-01-31 Idemitsu Kosan Co Method of injection compression molding
DE102004054959A1 (de) * 2004-11-13 2006-05-18 Bayer Technology Services Gmbh Katalysator zur Herstellung von Kohlenstoffnanoröhrchen durch Zersetzung von gas-förmigen Kohlenverbindungen an einem heterogenen Katalysator
JP4824414B2 (ja) * 2006-01-20 2011-11-30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用改質剤
WO2007095292A2 (en) * 2006-02-15 2007-08-23 Chaiko David J Polymer composites, polymer nanocomposites and methods
JP2007250207A (ja) * 2006-03-13 2007-09-27 Kyocera Chemical Corp 導電性ワックス、導電性成形材料および導電性成形品
JP5154820B2 (ja) * 2007-04-05 2013-02-27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導電性樹脂組成物
TWI351039B (en) * 2007-05-08 2011-10-21 Ind Tech Res Inst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e composite material
JP5558661B2 (ja) * 2007-05-15 2014-07-23 帝人株式会社 導電性樹脂組成物
ES2365100T3 (es) * 2008-11-06 2011-09-22 Clariant Finance (Bvi) Limited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oducción de perfiles poliméricos orgánicos.
EP2184316B1 (en) * 2008-11-06 2016-08-31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t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ropylene-olefin-copolymer waxes and carbon bl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507587A (ja) 2012-03-29
EP2352795B1 (en) 2017-03-08
WO2010051942A1 (en) 2010-05-14
HUE032772T2 (en) 2017-10-30
CN102046729A (zh) 2011-05-04
US8491821B2 (en) 2013-07-23
CN102046729B (zh) 2013-08-07
TW201033290A (en) 2010-09-16
ES2624799T3 (es) 2017-07-17
US20110193030A1 (en) 2011-08-11
PL2352795T3 (pl) 2017-08-31
EP2184324A1 (en) 2010-05-12
EP2352795A1 (en) 2011-08-10
KR20110095295A (ko) 2011-08-24
JP5389181B2 (ja)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5768B (zh) 包含丙烯-烯烴-共聚物蠟及奈米碳管之組成物
US8741183B2 (en)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propylene-olefin-copolymer waxes and carbon black
EP2184319B1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polymeric profiles
CN104136514B (zh) 使用母料制备导电组合物的方法
JP4460858B2 (ja) 自動車用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成形体
JP4099354B2 (ja) 自動車用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成形体
TW200906947A (en)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metallocene polypropylene waxes and carbon nanotubes
JP2004035622A (ja)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4350501B2 (ja)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