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8515B - Camera module - Google Patents
Camera modul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38515B TWI438515B TW098105684A TW98105684A TWI438515B TW I438515 B TWI438515 B TW I438515B TW 098105684 A TW098105684 A TW 098105684A TW 98105684 A TW98105684 A TW 98105684A TW I438515 B TWI438515 B TW I43851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rel
- housing
- front surface
- shutter
- cov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組裝入譬如攜帶用電子機器等的照相機模組。
近年來提供一些:組裝有照相機模組的行動電話、或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之類的電子機器。
照相機模組具備:透鏡保持構件,該透鏡保持構件是用來保持拍攝光學系統;和拍攝元件,該拍攝元件是用來拍攝被拍攝光學系統所導引的被拍攝體影像;及驅動部,該驅動部用來促使透鏡保持構件沿著拍攝光學系統的光軸移動。(請參考日本特開2007-108597號公報)
為了提高上述照相機模組的附加價值,則提供設有快門部的模組。
換言之,採用C-MOS感測器作為拍攝元件,且在電子機器設有用來照射拍攝輔助光的閃光燈的構造,在促使閃光燈發光而執行拍攝的場合中,C-MOS感測器的讀取動作必須形成全面讀取。
在上述的全面讀取動作中,為了排除閃光燈以外之外部光源的影響,則必須使用機械式快門來取代電子快門。因此,必須設置可達到上述機械式快門之機能的快門部。
傳統上,快門部朝照相機模組的安裝,是在照相機模組與快門部已定位的狀態下,使貫穿設於快門部之螺絲貫穿孔的螺絲,旋鎖於設在照相機模組的螺絲孔。
因為這個緣故,需要螺絲和螺絲孔,而導致零件數量增加及零件形狀的複雜化,就達成照相機模組的低成本化及小型化而言,是極為不利。
本發明是有鑒於上述問題所研發而成的發明,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利於達成低成本化及小型化的照相機模組。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具備:後鏡筒;和前鏡筒,該前鏡筒被組裝於前述後鏡筒的前方,與前述後鏡筒一起形成用來收容拍攝光學系統的收容空間;和蓋,該蓋卡止於前述前鏡筒並卡止於前述後鏡筒,且在前後方向上挾持前述前鏡筒與前述後鏡筒;及快門部,該快門部被安裝固定於前述前鏡筒的前面,前述快門部具備:快門葉片,該快門葉片是用來開閉前述拍攝光學系統的光路;和致動器,該致動器是用來驅動前述快門葉片;及殼體,該殼體用來收容前述快門葉片與前述致動器,並形成前述光路用的開口,前述快門部朝前述前鏡筒之前面的安裝固定,是藉由使設於前述蓋的蓋側卡止部、與設於前述殼體的殼體側卡止部卡止而形成。
因此,根據本發明,由於是藉由使設於蓋的蓋側卡止部、與設於快門部之殼體的殼體側卡止部卡止,而將快門部安裝固定於前鏡筒的前面,故有利於零件數量的削減及零件形狀的單純化,而有利於達成照相機模組的低成本化及小型化。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考圖面進行說明。
第1圖(A)、(B),是顯示裝入有本實施形態之照相機模組20的電子機器的其中一種範例的外觀圖。
第1圖所示的電子機器10為行動電話,具有藉由鉸鏈部12而連結成可搖動的第1、第2框體14、16。
在第1框體14的內面設有液晶顯示面板1402,在第2框體16的內面設有數字鍵或功能鍵之類的操作開關1602。
在第1框體14設有照相機模組20,由照相機模組20所拍攝的影像是顯示於液晶顯示面板1402。
照相機模組20具有用來捕捉被拍攝體影像的拍攝光學系統28,拍攝光學系統28是面向被設於第1框體14的開口1410。
接下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照相機模組20的構造。
第2圖為照相機模組20的立體圖,第3圖、第4圖、第19圖為照相機模組20的分解立體圖,第5圖是第2圖的XX線剖面圖,第6圖為第2圖的YY線剖面圖。
第7圖為照相機模組20的俯視圖,第8圖是第7圖的A箭頭方向視圖,第9圖是第7圖的B箭頭方向視圖,第10圖是第7圖的C箭頭方向視圖,第11圖是第7圖的D箭頭方向視圖,第12圖是第7圖的後視圖。
而在第2圖~第4圖、第7圖~第12圖中,是顯示已從照相機模組20卸下基板56的狀態。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是將被拍攝體側作為前方,並將其相反側作為後方來說明。
如第3圖~第6圖所示,照相機模組20是構成除了上述的拍攝光學系統28之外,還包含:前鏡筒22、後鏡筒24、蓋26、透鏡保持構件30、前彈簧32、後彈簧34、拍攝元件36及驅動部38等。
(前鏡筒22)
前鏡筒22,是被組裝於後鏡筒24,而與後鏡筒24一起形成收容空間S(第5圖、第6圖)的構件。
如第4圖、第5圖、第6圖所示,前鏡筒22是包含周壁40所構成。
周壁40的內表面是被作為「由圓筒面所形成的磁鐵安裝面4002」,周壁40的外表面是形成矩形狀。
前鏡筒22是採用模具使合成樹脂成形所形成。
如第3圖、第4圖所示,周壁40面向後方的後端面,是形成朝向後鏡筒24的配合面4010。
此外,如第4圖所示,從前鏡筒22之周壁40彼此相對的2個外表面的後端兩側,分別突設有2個前側凸部4020。
(後鏡筒24)
後鏡筒24如第3圖~第6圖所示,具有底壁42、及開口44。
底壁42是形成:封閉收容空間S之前述光軸方向後端的矩形,因此,底壁42的前側面是面向收容空間S。
底壁42具有彼此面對的2組邊緣4202、4204,並在各組邊緣4202分別突設有:用來安裝後彈簧34的2個銷46。
沿著底壁42之前側面的4邊緣4202、4204的位置,是形成朝向前鏡筒22之配合面4010的配合面4210。
上述後鏡筒24的配合面4210,如第5圖、第6圖所示,是分別重疊於前鏡筒22的配合面4010。
此外如第4圖所示,從底壁42之其中一個邊緣的兩側,突設有2個後側凸部4220。
開口44是形成於底壁42的中央,並呈現矩形。
(磁鐵48)
驅動部38如第3圖~第6圖所示,是包含磁鐵48與線圈52所構成。
磁鐵48是設成:延伸在以拍攝光學系統28的光軸作為中心的圓周上,在本實施形態中,磁鐵48是由形狀相同的4個磁鐵分割體並列於圓周方向上所構成,且面向線圈52的外周。
在本實施形態中,磁鐵48是被安裝固定在:有效率地將該磁鐵48的磁束導引至線圈52之圓筒壁狀的鍔50的內周面,並透過該鍔50而安裝固定於前鏡筒24的磁鐵安裝面4002。
(線圈52)
第13圖是從前方觀看線圈52的立體圖,第14圖是從後方觀看線圈52的立體圖,第15圖為線圈52的俯視圖,第16圖是第15圖的A箭頭方向視圖,第17圖是第15圖的B箭頭方向視圖,第18圖為線圈52的後視圖。
線圈52,是將捲線捲繞在以拍攝光學系統28的光軸作為中心的圓周上所形成,其外徑是採用較磁鐵48的內徑更小的尺寸所形成。
在線圈52的後端面安裝固定有環狀的線圈承座54,該環狀的線圈承座54在俯視的場合中,具有略同於線圈52的輪廓,且光軸方向的尺寸是採用較線圈52更小的尺寸所形成。
線圈承座54,在錯開180度相位之相對的2位置,朝半徑方向外側突設軸部5402,並在各軸部5402分別捲繞著線圈52之捲線的兩端5202。
(拍攝元件36)
拍攝元件36是用來拍攝被拍攝光學系統28所導引之被拍攝體影像的構件。
如第5圖、第6圖所示,拍攝元件36是被設在矩形板狀之基板56的前面。
在拍攝元件36位於後鏡筒24之開口44內的狀態下,基板56被黏接於後鏡筒24之底壁42的後面,並藉由將覆蓋開口44的光學濾鏡(圖略)黏接於底壁42的前面,而封住拍攝元件36,因此,拍攝元件36被設在後鏡筒24。
(蓋26)
如第2圖、第9圖所示,蓋26具備前面部2602、及側面部2604。
前面部2602呈矩形板狀,是覆蓋前鏡筒22之前側面的構件。
前面部2602在面向拍攝光學系統28的位置形成有開口2606。
側面部2604是分別從前面部2602的4邊緣彎折形成,而覆蓋前鏡筒22及後鏡筒24之4個側部的構件。
在4個側面部2604中相對的1組側面部2604,設有卡合於後鏡筒24之各卡合突起57的卡合溝2608。
藉由使蓋26的各卡合溝2608卡合於各卡合突起57,而將前鏡筒22挾持於蓋26的前面部2602與後鏡筒24的底壁42之間,如此一來使前鏡筒22與後鏡筒24結合。
(透鏡保持構件30)
第20圖是從前方觀看透鏡保持構件30的立體圖,第21圖是從後方觀看透鏡保持構件30的立體圖,第22圖為透鏡保持構件30的俯視圖,第23圖是第22圖的A箭頭方向視圖,第24圖是第22圖的B箭頭方向視圖,第25圖是透鏡保持構件30的後視圖。
第26圖是透鏡保持構件30與線圈52的組裝圖,第27圖是以第26圖的姿勢所組裝之透鏡保持構件30的AA線剖面圖。
透鏡保持構件30如第5圖、第6圖所示,保持著拍攝光學系統28並收容於收容空間S。
如第20圖~第25圖所示,透鏡保持構件30具有筒部3002、及連接筒部3002之前部的環狀前部3003,並在前部3003的中央設有開口3003A。
拍攝光學系統28是含有複數個透鏡群所構成,且收容於筒部3002的內部,並從開口3003A面向前方。
如第20圖、第22圖所示,在前部3003形成有:外徑較筒部3002之外徑更小的鼓出壁部3004,該鼓出壁部3004的周面形成有:延伸於以拍攝光學系統28的光軸作為中心之圓周上的圓筒面3006。
在圓筒面3006的外周,於周方向上保持相等間隔的4個位置,形成4個位在較鼓出壁部3004更後方的前側彈簧抵接面3008,上述的前側彈簧抵接面3008是延伸於與前述光軸直交的平面上。
如第21圖、第25圖所示,在筒部3002的後端形成有:外徑較筒部3002的外徑更小的環狀後側彈簧抵接面3010。
後側彈簧抵接面3010,是在與前述光軸同軸的方向上,延伸於與光軸直交的平面上。
在後側彈簧抵接面3010之外周的筒部3002的後端位置,從在周方向上保持相等間隔的6個位置突設有卡止凸部3012,上述卡止凸部3012的內周面則形成圓筒面3014,該圓筒面3014是延伸在以拍攝光學系統28的光軸作為中心的圓周上。
如第20圖、第22圖、第23圖、第24圖所示,筒部3002的外周面是構成含有:位於前端且延伸成矩形的4個外側面58;和除了該前端以外,剩餘的部份延伸成圓筒面狀的後部圓筒面60。
如第26圖、第27圖所示,在後部圓筒面60如稍後所述地安裝固定有線圈52。
此外,如第20圖、第22圖、第23圖所示,在4個外側面58中之相互面對的2個外側面58與後部圓筒面60交差的位置,分別設有面向前方的弦月狀端面部62。
各端面部62是構成含有:位於兩端的面64;及位在較上述面64更後端的中央面66。
接著,由中央面66、和從中央面66的兩側豎起的側面68、及外側面58構成後述的黏接劑充填用凹部70的一部分。
透鏡保持構件30,是藉由將熔融狀態的合成樹脂從模具的澆口充填入製品模穴而成形,對應於成形時之模具澆口的位置,則如第20圖所示,殘留有澆口部72。
該澆口部72是位在:2個端面部62的其中一個端面部62之中央面66的中央。
在本實施形態中,合成樹脂為聚碳酸酯,且為了確保作為透鏡保持構件30所必需的硬度,在合成樹脂中含有玻璃纖維之類的填充物。
澆口部72是從中央面66突出,其突出方向的前端是形成澆口部72的切斷位置7202,該切斷位置7202,在作用振動或衝擊時,則成為存在於澆口部72的填充物產生粉狀的位置。
(前彈簧32,後彈簧34)
如第5圖、第6圖所示,前彈簧32、後彈簧34構成:被配設於收容空間S,並將透鏡保持構件30支承成可沿著拍攝光學系統28的前述光軸移動的導引機構。
前彈簧32是被配設在前鏡筒22與透鏡保持構件30之間的構件,而後彈簧34則被配在後鏡筒24與透鏡保持構件30之間的構件。
如第3圖所示,前彈簧32、後彈簧34分別是從由具有導電性的金屬材料所形成之寬度小且薄的片狀體形成環狀,而使拍攝光學系統28的光路用開口確保於中央。
更詳細地說明,前彈簧32具有:在內側形成有開口3202的環板部3204;及連接於環板部3204外周的4個支承片3206,並形成可在前述光軸方向上彈性變形。
前彈簧32,其各支承片3206的外周部分是被安裝固定於前鏡筒22的周壁40之前部的四個角落,並在開口3202如第20圖、第22圖所示,貫穿有透鏡保持構件30的筒部3002之鼓出壁部3004的圓筒面3006,並使環板部3204抵接於透鏡保持構件30的4個前側彈簧抵接面3008,而配設於前鏡筒22與透鏡保持構件30之間。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12圖所示,4個支承片3206的外周部分是藉由在前鏡筒22成形時之埋入的嵌入成形,而安裝固定於周壁40之前部的四個角落。
如第3圖、第19圖所示,後彈簧34是由形狀相同的2個彈簧分割體34A所構成。
各彈簧分割體34A具有延伸於半圓上的圓弧部3404。
各彈簧分割體34A的圓弧部3404,是在第21圖、第25圖所示之透鏡保持體30的各卡止凸部3012之圓筒面3014的内側,黏接於後側彈簧抵接面3010。如此一來,在2個圓弧部3404的內側形成開口3402。
如第3圖所示,在圓弧部3404的外周連接有2個支承片3406、3408,並分別在支承片3406、3408形成有孔3410。
因此,各彈簧分割體34A的4個孔3410是被後鏡筒24的銷46所貫穿,而支承片3406、3408之孔3410的周圍部分,則被挾持在前鏡筒22與後鏡筒24之間,如此一來,使後彈簧34被配設於後鏡筒24與透鏡保持構件30之間。
不僅如此,如第3圖所示,在彈簧分割體34A之圓弧部3404的中間部,分別形成有連接片部3420,並將捲繞於「第13圖所示之線圈承座54的2個軸部5402」的線圈52之捲線的兩端5202,錫銲於各連接片部3420。
此外,各彈簧分割體34A之支承片3408的前端部,則形成延伸至線圈52外側的外部連接端子3430。因此,線圈52是透過各彈簧分割體34A而與外部連接端子3430形成電氣性連接。
各外部連接端子3430如第11圖、第19圖所示,分別被挾持在前鏡筒22的2個前側凸部4020、與後鏡筒24的2個後側凸部4220之間,各外部連接端子3430的前端部,則從前側凸部4020與後側凸部4220的前端露出於外部。
因此,一旦透過後彈簧34的2個外部連接端子3430將驅動訊號供給至線圈52的捲線,將從線圈52產生磁場。
接著,藉由線圈52所產生的磁場、及由磁鐵48之磁極所產生的磁場間的相互作用,而在線圈52產生朝前述光軸方向的力量(推力),如此一來,被前彈簧32、後彈簧34所保持的透鏡保持構件30與拍攝光學系統28,則在前述光軸方向上移動,而形成:藉由拍攝光學系統28而成像於拍攝元件36的拍攝面之被拍攝體影像的對焦動作。
因此,藉由磁鐵48與線圈52而構成:使透鏡保持構件30沿著拍攝光學系統28之光軸移動的驅動部38。
(透鏡保持構件30與線圈52的組裝)
接著,針對透鏡保持構件30與線圈52的組裝進行說明。
如第26圖、第27圖所示,使線圈52的前端面向透鏡承座30的後端,而將線圈52安裝於透鏡承座30的後部圓筒面60。
藉由線圈52朝後部圓筒面60的安裝,如第27圖所示,由中央面66、和從中央面66兩側豎起的側面68、和外側面58、及線圈52的內周面,在與拍攝光學系統28之光軸平行的方向上,構成開放狀的黏接劑充填用凹部70。
在本實施形態中,黏接劑充填用凹部70是形成在周方向上保持間隔的2個位置。
接下來,在各黏接劑充填用凹部70中,中央面66是成為「面向與拍攝光學系統28之光軸平行的方向的黏接劑充填用凹部70」的底面。
接下來,澆口部72是位在其中一個黏接劑充填用凹部70的中央面66。
倘若已將線圈52安裝於透鏡承座30的後部圓筒面60,則採用調整夾具,在拍攝光學系統28的光軸方向上,以及與光軸直交的面內執行透鏡承座30與線圈52的定位。
接著,藉由將黏接劑B充填於各黏接劑充填用凹部74,而使透鏡保持構件30的外周部分與線圈52的內周部分形成黏接。
此時,在其中一個黏接劑充填用凹部74,是由黏接劑B將澆口部72埋設於該黏接劑B中。
藉由使黏接劑硬化,而完成線圈52對透鏡保持構件30的安裝。
接下來,將後彈簧24安裝固定於透鏡保持構件30,如此一來,構成了組裝有透鏡保持構件30、後彈簧24、線圈52及線圈承座54的第2單元U 2(第19圖)。
接著,針對照相機模組20的組裝方法進行說明。
如第19圖所示,準備:在前鏡筒22裝入有前彈簧32、磁鐵48及鍔50的第1單元U 1;和如上述所構成的第2單元U 2;及後鏡筒24。
然後,將第2單元U 2組裝於後鏡筒24。詳細地說,是使後鏡筒24的銷46貫穿後彈簧34的孔3410,而使第2單元U 2與後鏡筒24配合。
接下來,將第1單元U1組裝於經上述組裝的組合體(指第2單元U 2與後鏡筒24的組合體)。詳細地說,使透鏡保持構件30的筒部3002之鼓出壁部3004的圓筒面3006貫穿前彈簧32的開口3202,並使環板部3204抵接於透鏡保持構件30的前側彈簧抵接面3008,而使第1單元U 1與第2單元U 2配合。
最後,將蓋26覆蓋於第1單元U 1上,並使其卡合溝2608被卡合突起57所卡合。詳細地說,是使蓋26覆蓋於第1單元U 1的上方,而將前鏡筒22挾持於蓋26的前面部2602與後鏡筒24的底壁42之間。
如此一來,結合第1單元U 1、第2單元U 2及後鏡筒24,而完成照相機模組20。
根據上述的構造,由於使殘存於透鏡保持構件30的澆口部72,位於黏接劑充填用凹部70之底面上的位置,故可藉由充填於黏接劑充填用凹部70的黏接劑B,黏接透鏡保持構件30與線圈52,並將澆口部72埋設於黏接劑B中。
因此,即使裝入有照相機模組20的電子機器10掉落等,而對透鏡保持構件30作用振動或衝擊,也能確實地防止「填充物從澆口部72的切斷位置7202形成粉狀塵埃而脫落」的情形,可消除塵埃附著於拍攝光學系統38的透鏡或拍攝元件36之拍攝面等的問題,有利於達成所拍攝之影像資料的品質提升。
此外,由於可省略習知技術中「塗布黏接劑以覆蓋澆口部的切斷位置,或利用加熱器來熔融」等防止澆口部產生粉塵之特殊的處理步驟,故有利於達成製造成本的削減。
接下來,針對散熱構造進行說明。
雖然拍攝元件36是由CCD或C-MOS感測器等所構成,但拍攝元件36會隨著拍攝動作而發熱。
在拍攝元件36的溫度超過特定溫度的場合中,將導致拍攝元件36的動作無法穩定地執行,或者導致拍攝元件36所形成之拍攝訊號的雜訊成分大增,因此必需有效地防止拍攝元件36的溫度上昇。
因此,本發明是利用鍔50來對拍攝元件36所產生的熱量散熱。
第28圖是用來說明散熱構造之照相機模組20的分解立體圖,第29圖是說明拍攝元件36對照相機模組20之組裝的說明圖,第30圖為照相機模組20的立體圖,第31圖是第30圖的XX線剖面圖。
如第31圖所示,照相機模組20具備:透鏡保持構件30,該透鏡保持構件30是用來保持拍攝光學系統28;和拍攝元件36,該拍攝元件36是用來拍攝由拍攝光學系統28所導引的被拍攝體影像;及驅動部38,該驅動部38可促使透鏡保持構件30沿著拍攝光學系統28的光軸移動。
驅動部38構成包含:線圈52,該線圈52被安裝固定於透鏡保持構件30的外周;和磁鐵48,該磁鐵48面向線圈52的外周;及鍔50,該鍔50被安裝固定於磁鐵48的外周。
鍔50是由磁性材料所形成,而該磁性材料可採用矽鋼、軟鐵、高導磁合金、不鏽鋼等傳統上所熟知的各種磁性材料。
接著,設有:連結拍攝元件36與鍔50,並將拍攝元件36所產生的熱傳達至鍔50的中繼構件80。
如第28圖~第31圖所示,中繼構件80,譬如是一體形成於鍔50。
在本實施形態中,鍔50具有:圓筒狀的本體5002,該圓筒狀的本體5002被安裝固定於磁鐵48的外周;及2個脚片5004,該2個脚片5004是在本體5002之軸方向的端部,從在周方向上保持間隔的2個位置朝本體5002的軸方向延伸,而中繼構件80是由上述的2個脚片5004所構成。
如第29圖、第31圖所示,拍攝元件36是被封入封裝件82。
詳細地說,封裝件82具有:面向拍攝光學系統28的前面、及位於該前面之相反側的後面。
在封裝件82的前面形成有:朝前方呈開放狀的矩形收容凹部8202。
拍攝元件36被安裝固定於收容凹部8202的底面,收容凹部8202的開口是被兼作為光學濾鏡使用的封接玻璃8204所覆蓋,封接玻璃8204是封止於封裝件82的前面。
封裝件82的後面,是被安裝固定於基板56的前面,基板56是透過可撓基板76而連接於圖面中未顯示的訊號處理迴路等。
中繼構件80是連結於鍔50,並結合於封裝件82。
因此,中繼構件80是在夾介著封裝件82的狀態下,連結於拍攝元件36。
根據上述的構造,在拍攝元件36所產生的熱,是從封裝件82透過中繼構件80而傳達至鍔50,並由鍔50所散熱。
因此,由於不必如習知技術般設置散熱器之類的專用散熱構件,便能有效地對拍攝元件36所產生的熱量散熱,故既能達成照相機模組20的低成本化及小型化,又能有利於提高由拍攝元件36所生成之拍攝訊號的品質、及達到拍攝元件36之動作的穩定性。
此外,由於鍔50在透鏡保持部30之半徑方向的外側朝周方向延伸,因此是構成照相機模組20之構件中,能確保最大表面積及體積的構件,據此,就藉由鍔50來獲得充分的散熱效果而言,是非常的有利。
接下來,針對散熱構造的變形例進行說明。
第32圖,是用來說明散熱構造的變形例之照相機模組20的剖面圖。
如第32圖所示,拍攝元件36是被封入封裝件82,而封裝件82是被安裝於基板56上。
中繼構件80是連結於鍔50,並結合於基板56。
詳細地說,安裝有封裝件82之基板56的前面,是在面向中繼構件80的位置形成有錫銲墊5610,而中繼構件80與錫銲墊5610是藉由採用銲錫H的錫銲方式所結合。
而位於封裝件82之前面的封接玻璃8204、與設於基板56之前面的錫銲墊5610,由於是在基板56的厚度方向上離間(分離),故能防止在中繼構件80與錫銲墊5610間的錫銲作業中產生的銲錫球等異物,附著於封接玻璃8204。
因此,中繼構件80是在夾介著基板56與封裝件82的狀態下,連結於拍攝元件36。
根據上述的構造,在拍攝元件36所產生的熱,是從封裝件82傳達至基板56,並更進一步地從基板56透過中繼構件80傳達至鍔50,而由鍔50所散熱。
因此,即使在上述的變形例中,也能達到與前述散熱構造相同的效果。
然而,雖然是針對拍攝元件36被封入封裝件82的場合作說明,但拍攝元件36也可以安裝於基板56。
在該場合中,中繼構件80是連結於鍔50,且結合於基板56。中繼構件80與基板56間的結合,譬如可藉由錫銲來執行。
換言之,中繼構件80是在夾介著基板56的狀態下,連結於拍攝元件36。
在上述的構造中,在拍攝元件36所產生的熱,是從基板56透過中繼構件80傳達至鍔50,而由鍔50所散熱。
因此,可達到與前述散熱構造相同的效果。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要旨進行說明。
如第33圖、第34圖所示,本發明的要旨在於:具備安裝固定於前鏡筒22之前面2202的快門部84。
此外,快門部84具有:圖面中未顯示的1個或複數個快門葉片,該快門葉片是用來開閉拍攝光學系統28的光路;和圖面中未顯示的致動器,該致動器是用來驅動快門葉片;及殼體86,該殼體86是用來收容前述快門葉片與致動器,並形成有前述光路用的開口8610。
此外,快門部84之前鏡筒22朝前面2202的安裝固定,是藉由設在蓋26的蓋側卡止部88、與設於殼體86的殼體側卡止部90間的卡止所達成。
以下作更詳細地說明。
第33圖、第34圖,是用來說明快門部84朝前鏡筒22組裝的分解立體圖,第35圖、第36圖是顯示快門部84已組裝於前鏡筒22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37圖、第38圖,是用來說明屏蔽殼體98朝前鏡筒22組裝的分解立體圖,第39圖是顯示屏蔽殼體98已組裝於前鏡筒22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40圖是用來說明快門部84朝前鏡筒22組裝的剖面圖,第41圖、第42圖是用來說明屏蔽殼體98朝前鏡筒22組裝的剖面圖。
第43圖是組裝有屏蔽殼體98之照相機模組20的剖面圖。
第44圖、第45圖是前鏡筒22的立體圖,第46圖是前鏡筒22朝前彈簧32嵌入成形的說明圖。
採用本發明之前鏡筒22的形狀與蓋26的形狀,與第2圖~第32圖所示的前述實施例有著若干的差異。
從前鏡筒22開始說明,如第33圖、第44圖所示,前鏡筒22具有矩形框狀的前面2202,並在前面2202的四個角落設有:用來定位拍攝光學系統28之光軸方向的定位面2204,此外,在各定位面2204設有:用來執行「與前述光軸直交的面內之定位」的定位孔92。
該定位孔92,是在形成前鏡筒22之際,同時將前彈簧32嵌入成形時所形成的。
換言之,如第46圖所示,在一對模具2、4內形成有前鏡筒22成形用的製品模穴,此時是在前彈簧32的四個角落被一對模具2、4的凸部2A與銷4A所挾持的狀態下,將熔融狀態的合成樹脂注入製品模穴内,而使保持著前彈簧32之4個角落的前鏡筒22成形。
定位孔92,是用來保持前彈簧32之模具4的銷4A所位在的孔,藉由將這樣的孔作為定位孔92來使用,可達到成本的降低。
然而,4個定位孔92中,有3個孔的剖面為圓形,而剩餘的1個的剖面則呈長圓形。
(蓋26)
接下來,針對蓋26進行說明。
如第33圖、第34圖所示,蓋26具有:前面部2602,該前面部2602覆蓋著除了前面2202之四個角落(定位面2204)以外的部分,並在中央設有光路形成用的開口2606;及一對側面部2604,該一對側面部2604是從前面部2602之彼此相對的邊緣朝後方彎折。換言之,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地方不只是4個側面部2604,還具有2個側面部2604。
此外,在各側面部2604設有1個卡止孔(卡合溝)2608,該卡止孔(卡合溝)2608可供後鏡筒24的卡止突起(卡合突起)57卡止。
由蓋26對前鏡筒22與後鏡筒24所形成的挾持是形成:使前面部2602卡止於前面2202,並使設於後鏡筒24的卡止突起57,卡止在設於側面部2604的卡止孔2608。
一對側面部2604具有:沿著前面部2602的彼此相對之邊緣的寬度。
在各側面部2604之寬度方向的兩側分別設有:在由蓋26挾持前鏡筒22與後鏡筒24的狀態下,較前鏡筒22的前面2202(定位面2204)更朝前方突出的突出片2610。
在突出片2610的前端部形成有卡止孔2612。在本實施形態中,上述的蓋側卡止部88,是突出片2610的卡止孔2612。
(快門部84)
接下來,針對快門部84進行說明。
如第33圖所示,殼體86是呈現在光軸方向上厚度甚小的薄板狀,拍攝光學系統28的光路用開口8610,是分別形成於殼體86的前面與後面。
在殼體86的側部設有:可卡止於突出片2610之卡止孔2612的卡止突起8602。在本實施形態中,上述的殼體側卡止部90為卡止突起8602。
如第34圖所示,在蓋側卡止部88與殼體側卡止部90已卡止的狀態下,殼體86具有面向前鏡筒22的前面2202之4個角落的面。
如第34圖、第40圖、第41圖所示,在面向前面2202的4個角落之殼體86的面的4個位置,設有抵接於定位面2204而用來執行前後方向之定位的抵接部94。
在4個位置之中的2處抵接部94,分別併設有定位用突起96。
上述的定位用突起96,如第33圖、第40圖、第41圖所示,插入4個定位孔92中剖面呈圓形的1個孔92A、與剖面呈長圓形的1個孔92B,而形成定位。
在快門部84被安裝固定於被蓋26所挾持的後鏡筒24及前鏡筒22的狀態下,快門部84的殼體86具有「面向前鏡筒22之前面2202的相反方向」的前面8601。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33圖、第43圖所示,在快門部84的殼體86之前面8601的彼此相對的一對邊緣上的中間,分別隆起形成有較殼體86的前面更朝前方突出的凸部8602。
(屏蔽殼體98)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37圖~第39圖所示,更進一步具備屏蔽殼體98,該屏蔽殼體98覆蓋著:在快門部84被安裝固定於被蓋26所挾持之後鏡筒24及前鏡筒22的狀態下的快門部84、前鏡筒22、後鏡筒24。
屏蔽殼體98是由具有電磁遮蔽性及彈性的材料所形成。
具有電磁遮蔽性及彈性的材料可採用:磷青銅、洋銅(nickel silver)、錫、銅、或者對磷青銅等銅合金施以鎳之類的電鍍處理的材料、或者不鏽鋼等具有導電性卻不具磁性的材料。
屏蔽殼體98具有:設有光路形成用開口9806的前面部9802;及從前面部9802的4個邊緣朝後方彎折的4個側面部9804。
此外,在4個側面部9804中相對的一對側面部9804,分別設有2個卡止孔9808。
此外,在後鏡筒24設有卡合於卡止孔9808的卡止突起2402。
因此,如第39圖、第42圖所示,藉由使前面部9802卡止於快門部84之殼體86的前面8601,並使後鏡筒24的卡止突起2402分別卡止在側面部9804的卡止孔9808,而使屏蔽殼體98在覆蓋著快門部84、前鏡筒22、後鏡筒24的狀態下,安裝固定於後鏡筒24。
如第42圖、第43圖所示,在以屏蔽殼體98覆蓋快門部84、前鏡筒22、後鏡筒24的狀態下,屏蔽殼體98之側面部9804的內面是靠近、或接觸於蓋側卡止部88與殼體側卡止部90。
更詳細地說,在以屏蔽殼體98覆蓋快門部84、前鏡筒22、後鏡筒24的狀態下,屏蔽殼體98之側面部9804的内面是靠近蓋側卡止部88。此外,屏蔽殼體98之側面部9804的內面,是接觸於殼體側卡止部90。
此外,在以屏蔽殼體98覆蓋快門部84、前鏡筒22、後鏡筒24的狀態下,快門部84的殼體86,是被屏蔽殼體98朝前鏡筒22的前面2202(定位面2204)彈推。
在本實施形態中,是在屏蔽殼體98的前面部9802抵接於凸部8602,而由該凸部8602促使屏蔽殼體98的前面部9802撓曲的狀態(彈性變形的狀態)下來配設屏蔽殼體98。
更詳細地說,在屏蔽殼體98的配設狀態下,屏蔽殼體98的前面部9802形成彈性變形,而使屏蔽殼體98的前面部9802抵接於凸部8602的部分,位在較前面部9802的其他部分更前方的位置。
接著,藉由上述前面部9802的彈性變形,屏蔽殼體98之側面部9804的內面,靠近或接觸於蓋側卡止部88與殼體側卡止部90,此外,快門部84的殼體86,是被屏蔽殼體98朝前鏡筒22的前面2202彈推。
然後,如第47圖所示,藉由將屏蔽殼體48安裝於後鏡筒24,並利用錫銲將傳達訊號用的可撓基板100電氣性地連接於基板56(第31圖),而完成照相機模組20。
而在第47圖中,圖號21是表示:安裝固定於殼體86的前面而覆蓋快門部84之開口8610的防塵用透明板。
根據以上所說明的本實施形態,藉由使設於蓋26的蓋側卡止部88、與設於殼體86的殼體側卡止部90卡止,而將快門部84安裝固定於前鏡筒22的前面2202,故不需要用來安裝快門部84的螺絲和螺絲孔。
因此,有利於零件數量的削減及零件形狀的單純化,而有利於照相機模組的低成本化及小型化。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是將成形前鏡筒22時,由挾持前彈簧32之模具4的銷4A所形成的孔,作為用來安裝快門部84的定位孔92來使用,因此無需設置定位用的專用零件,或者設置定位用的零件形狀,有利於確保「與拍攝光學系統28之光軸直交的平面内的快門部84」的定位精度。
藉由確保上述快門部84在與光軸直交的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可確實地防止以下的情形產生:因光束的一部分被快門部84的快門葉片所遮蔽而衍生的光暈(vignetting)、及因光束的一部分被快門葉片的邊緣部所反射而衍生的亮度不均(陰影),而有利於提高被拍攝元件36所拍攝的影像品質。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是藉由使屏蔽殼體98之側面部9804的内面靠近或接觸於蓋側卡止部88和殼體側卡止部90,而防止蓋26與後鏡筒24間的卡合脫離,故有利於提高照相機模組20的耐衝擊性。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是利用屏蔽殼體98之前面部9802的彈性變形,將快門部84的殼體86朝前鏡筒22的前面2202(定位面2204)彈推,故能更穩固地連結快門部84與前鏡筒22及後鏡筒24,而更有利於提高照相機模組20的耐衝擊性。
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是針對採用屏蔽殼體98將快門部84的殼體86朝前鏡筒22的前面2202(定位面2204)彈推的場合進行說明,但亦可不採用屏蔽殼體98,而是設置「藉由抵接於前蓋26的方式而將快門部84的殼體86朝前鏡筒22的前面2202(定位面2204)彈推」的簧片。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是針對具有快門部84的照相機模組20進行說明,但在構成不具有快門部84之照相機模組20的場合中,只需採用如第48圖所示之「省略了蓋側卡止部88」的蓋構件來作為蓋26即可。
因此,只要準備:具有蓋側卡止部88、和不具有蓋側卡止部88之2個種類的蓋來作為蓋26,便能簡單地組裝:具有快門部84、和不具有快門部84的2種照相機模組20。
因此,相較於在前鏡筒22形成有用來安裝快門部84之安裝構造的場合,由於不必製造「形成有前述安裝構造、和未形成有前述安裝構造」之2個種類的前鏡筒22,且不必對應於2個種類的前鏡筒22而各自準備「組裝前鏡筒22與後鏡筒24時所使用」的夾具,故有利於製造成本的削減。
(比較例)
接下來,針對比較例進行說明。
第49圖是用來說明將比較例的快門部84朝前鏡筒22組裝的分解立體圖,第50圖是顯示已將快門部84組裝於前鏡筒22之狀態的立體圖。在以下的說明中,與本實施形態相同的部份、構件則標示相同的圖號來說明。
如第49圖所示,在比較例的照相機模組20′中,前鏡筒22具有:2個卡止爪2220、和1個定位突起2222、和安裝用的螺絲孔2224、及形成於螺絲孔2224周圍的抵靠面2226。
在快門部84的殼體86設有:被前述2個卡止爪2220所貫穿的2個卡止孔8620;和設在各卡止孔8620的卡止面8622;和卡合著前述定位突起2222之圖面中未顯示的定位孔;和被螺絲N所貫穿的螺絲貫穿孔8624;及形成於螺絲貫穿孔8624周圍的抵靠面8626。
然後,在令前鏡筒22的各卡止爪2220貫穿快門部84之2個卡止孔8620的狀態下,被卡止面8622所卡止,且使前鏡筒22的定位突起2222貫穿快門部84的前述定位孔,更藉由抵靠於抵靠面2226、8626,而形成快門部84在拍攝光學系統28的光軸、及直交於光軸的平面內對前鏡筒22的定位。
在該狀態下,藉由將已貫穿螺絲貫穿孔8624的螺絲N旋鎖於螺絲孔2224,而形成快門部84對前鏡筒22的安裝。
在上述習知的照相機模組20′中,不僅需要螺絲孔2224及螺絲N來作為將快門部84定位安裝於前鏡筒22的構造,還必須在前鏡筒22設置卡止爪2220,且在快門部84的殼體86設置卡止孔8620、卡止面8622,由於零件的數量增加,且零件形狀變得複雜化,因此不利於低成本化及小型化。
相對與上述的狀況,根據本實施形態的照相機模組20,由於可省略上述的螺絲孔2224及螺絲N等,故能大幅地削減零件數量。
此外,由於不必在前鏡筒22設置卡止爪2220等,而有利於前鏡筒22之形狀的單純化,相較於比較例,明顯有利於低成本化及小型化。
此外,雖然在本實施形態中,是針對裝入有照相機模組20的電子機器10為行動電話的場合來說明,但是本發明的拍攝裝置可廣泛地應用於譬如PDA、筆記型電腦之類的行動資訊裝置,或者數位靜態攝影機、攝錄像機等的各種電子機器。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是針對「驅動部是由:安裝固定於透鏡保持部的線圈、及安裝固定於後鏡筒24的磁鐵所構成,也就是所謂的動圈式(moving coil type)」的場合進行說明。但即使是在「驅動部是由:安裝固定於透鏡保持部的磁鐵、及安裝固定於後鏡筒24的線圈所構成,也就是所謂的可動磁鐵式」的場合,本發明同樣可以適用。
2...模具
2A...凸部
4...模具
4A...銷
10...電子機器
12...鉸鏈部
14...第1框體
16...第2框體
20...照相機模組
20′...照相機模組
21...透明板
22...前鏡筒
24...後鏡筒
26...蓋
28...拍攝光學系統
30...透鏡保持構件
32...前彈簧
34...後彈簧
34A...彈簧分割體
36...拍攝元件
38...驅動部
40...周壁
42...底壁
44...開口
46...銷
48...磁鐵
50...鍔
52...線圈
54...線圈承座
56...基板
57...卡止突起(卡合突起)
58...外面
60...後部圓筒面
62...端面部
64...面
66...中央面
68...側面
70...黏接劑充填用凹部
72...澆口部
76...可撓基板
80...中繼構件
82...封裝件
84...快門部
86...殼體
88...蓋側卡止部
90...殼體側卡止部
92...定位孔
92A...圓形剖面的孔
92B...長圓形剖面的孔
94...抵接部
96...定位用突起
98...屏蔽殼體
100...可撓基板
1402...液晶顯示面板
1410...開口
1602...操作開關
2202...前面
2204...定位面
2220...卡止爪
2222...定位突起
2224...螺絲孔
2226...抵靠面
2402...卡止突起
2602...前面部
2604...側面部
2606...開口
2608...卡止孔(卡合溝)
2610...突出片
2612...卡止孔
3002...筒部
3003...前部
3003A...開口
3004...鼓出壁部
3006...圓筒面
3008...前側彈簧抵接面
3010...後側彈簧抵接面
3012...卡止凸部
3014...圓筒面
3202...開口
3204...環板部
3206...支承片
3402...開口
3404...圓弧部
3406...支承片
3408...支承片
3410...孔
3420...連接片部
3430...外部連接端子
4002...磁鐵安裝面
4010...配合面
4020...前側凸部
4202...邊緣
4204...邊緣
4210...配合面
4220...後側凸部
5002...本體
5004...脚片
5202...捲線的兩端
5402...軸部
5610...錫銲墊
7202...切斷位置
8202...收容凹部
8204...封接玻璃
8601...前面
8602...凸部
8610...開口
8620...卡止孔
8622...卡止面
8624...貫穿孔
8626...抵靠面
9802...前面部
9804...側面部
9806...開口
9808...卡止孔
B...黏接劑
H...銲錫
N...螺絲
S...收容空間
U1...第1單元
U2...第2單元
第1圖:(A)、(B)是顯示裝入有本實施形態之照相機模組20的電子機器之其中一例的外觀圖。
第2圖:是照相機模組20的立體圖。
第3圖:是照相機模組20的分解立體圖。
第4圖:是照相機模組20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是第2圖的XX線剖面圖。
第6圖:是第2圖的YY線剖面圖。
第7圖:是照相機模組20的俯視圖。
第8圖:是第7圖中的A箭頭方向視圖。
第9圖:是第7圖中的B箭頭方向視圖。
第10圖:是第7圖中的C箭頭方向視圖。
第11圖:是第7圖中的D箭頭方向視圖。
第12圖:是第7圖的後視圖。
第13圖:是從前方觀看線圈52的立體圖。
第14圖:是從後方觀看線圈52的立體圖。
第15圖:是線圈52的俯視圖。
第16圖:是第15圖中的A箭頭方向視圖。
第17圖:是第15圖中的B箭頭方向視圖。
第18圖:是線圈52的後視圖。
第19圖:是照相機模組20的分解立體圖。
第20圖:是從前方觀看透鏡保持構件30的立體圖。
第21圖:是從後方觀看透鏡保持構件30的立體圖。
第22圖:是透鏡保持構件30的俯視圖。
第23圖:是第22圖中的A箭頭方向視圖。
第24圖:是第22圖中的B箭頭方向視圖。
第25圖:是透鏡保持構件30的後視圖。
第26圖:是透鏡保持構件30與線圈52的組裝圖。
第27圖:是以第26圖的姿勢所組裝之透鏡保持構件30的AA線剖面圖。
第28圖:是用來說明散熱構造之照相機模組20的分解立體圖。
第29圖:是用來說明拍攝元件36朝照相機模組20組裝的說明圖。
第30圖:是照相機模組20的立體圖。
第31圖:是第30圖的XX線剖面圖。
第32圖:是用來說明散熱構造之變形例的照相機模組20的剖面圖。
第33圖:是用來說明快門部84朝前鏡筒22組裝的分解立體圖。
第34圖:是用來說明快門部84朝前鏡筒22組裝的分解立體圖。
第35圖:是顯示快門部84已組裝於前鏡筒22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36圖:是顯示快門部84已安裝於前鏡筒22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37圖:是用來說明屏蔽殼體98朝前鏡筒22組裝的分解立體圖。
第38圖:是用來說明屏蔽殼體98朝前鏡筒22組裝的分解立體圖。
第39圖:是顯示屏蔽殼體98已組裝於前鏡筒22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40圖:是用來說明快門部84朝前鏡筒22組裝的剖面圖。
第41圖:是用來說明屏蔽殼體98朝前鏡筒22組裝的剖面圖。
第42圖:是用來說明屏蔽殼體98朝前鏡筒22組裝的剖面圖。
第43圖:是已組裝著屏蔽殼體98之照相機模組20的剖面圖。
第44圖:是前鏡筒22的立體圖。
第45圖:是前鏡筒22的立體圖。
第46圖:是前彈簧32朝前鏡筒22嵌入成形的說明圖。
第47圖:是顯示照相機模組20之組裝完成狀態的立體圖。
第48圖:是不具快門部84之照相機模組20的立體圖。
第49圖:是用來說明比較例的快門部84朝前鏡筒22組裝的分解立體圖。
第50圖:是顯示快門部84已組裝於前鏡筒22之狀態的立體圖。
22...前鏡筒
24...後鏡筒
26...蓋
28...拍攝光學系統
57...卡合突起
84...快門部
86...殼體
88...蓋側卡止部
90...殼體側卡止部
92...定位孔
92A...圓形剖面的孔
92B...長圓形剖面的孔
2204...定位面
2602...前面部
2604...側面部
2608...卡合溝
2610...突出片
2612...卡止孔
8601...前面
8602...凸部
8610...開口
Claims (9)
- 一種照相機模組,具備:後鏡筒;和前鏡筒,該前鏡筒被組裝於前述後鏡筒的前方,與前述後鏡筒一起形成用來收容拍攝光學系統的收容空間;和蓋,該蓋卡止於前述前鏡筒並卡止於前述後鏡筒,且在前後方向上挾持前述前鏡筒與前述後鏡筒;及快門部,該快門部被安裝固定於前述前鏡筒的前面,前述快門部具有:快門葉片,該快門葉片是用來開閉前述拍攝光學系統的光路;和致動器,該致動器是用來驅動前述快門葉片;及殼體,該殼體用來收容前述快門葉片與前述致動器,並形成有前述光路用的開口,前述快門部朝前述前鏡筒之前面的安裝固定,是藉由使設於前述蓋的蓋側卡止部、與設於前述殼體的殼體側卡止部卡止而形成;前述前鏡筒的前面呈矩形框狀,前述蓋具有:前面部,該前面部覆蓋前述前鏡筒的前面的除了四個角落以外的部分,並在中央設有開口;及一對側面部,該一對側面部是從前述前面部之彼此相對的邊緣朝後方彎折,由前述蓋對前述前鏡筒與前述後鏡筒所形成的挾持,是使前述前面部卡止於前述前面,並使設於前述後鏡筒的卡止突起,卡止於設在前述側面部的卡止孔所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照相機模組,其中 前述一對側面部,具有沿著前述前板部的彼此相對之邊緣的寬度,在前述各側面部之寬度方向的兩側分別設有:在由前述蓋挾持著前述前鏡筒與前述後鏡筒的狀態下,較前述前鏡筒的前面更朝前方突出的突出片,在前述突出片的前端部形成有卡止孔,在前述殼體設有:可卡止於前述突出片之前述卡止孔的卡止突起,前述蓋側卡止部,是前述突出片的前述卡止孔,前述殼體側卡止部,是前述卡止突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照相機模組,其中在前述蓋側卡止部與前述殼體側卡止部已卡止的狀態下,前述殼體具有面向前述前鏡筒的前述前面之4個角落的面,在前述殼體面向前述前面之4個角落的面之4個位置中的2個位置,設有定位用突起,在前述前面設有定位孔,該定位孔可供前述突起插入,而執行前述殼體在與前述拍攝光學系統之光軸直交的面內的定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照相機模組,其中在前述蓋側卡止部與前述殼體側卡止部已卡止的狀態下,前述殼體具有面向前述前鏡筒的前述前面之4個角落的面,在前述殼體面向前述前面之4個角落的面的4個位 置,設有抵接於前述前面而執行前後方向之定位的抵接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照相機模組,其中在前述蓋側卡止部與前述殼體側卡止部已卡止的狀態下,前述殼體具有面向前述前鏡筒的前述前面之4個角落的面,在前述殼體面向前述前面之4個角落的面的4個位置,設有抵接於前述前面而執行前後方向之定位的抵接部,在前述4個位置中的2處前述抵接部,分別併設有定位用突起,在前述前面設有定位孔,該定位孔可供前述突起插入,而執行前述殼體在與前述拍攝光學系統之光軸直交的面內的定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5項所記載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更進一步具備:透鏡保持部,該透鏡保持部用來保持拍攝光學系統並收容於前述收容空間;及彈簧,該彈簧是被配設成靠近前述收容空間之前述前鏡筒的前面,而將前述透鏡保持部朝後方彈推,前述彈簧是嵌入成形於前述前鏡筒,前述定位孔,是前述前鏡筒成形時用來保持前述彈簧之模具的銷所位在的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照相機模組,其中 更進一步具備屏蔽殼體,該屏蔽殼體是用來覆蓋:在前述快門部被安裝固定於被前述蓋所挾持之前述後鏡筒與前述前鏡筒的狀態下的前述快門部、前述前鏡筒、前述後鏡筒,在前述快門部被安裝固定於被前述蓋所挾持之前述後鏡筒與前述前鏡筒的狀態下,前述快門部的前述殼體具有:面向與前述前鏡筒之前面相反方向的前面,前述屏蔽殼體是藉由:卡止於前述快門部之前述殼體的前述前面,且卡止於前述後鏡筒的方式所配設,前述屏蔽殼體,是靠近或接觸於前述蓋側卡止部及前述殼體側卡止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更進一步具備屏蔽殼體,該屏蔽殼體是用來覆蓋:在前述快門部被安裝固定於被前述蓋所挾持之前述後鏡筒與前述前鏡筒的狀態下的前述快門部、前述前鏡筒、前述後鏡筒,在前述快門部被安裝固定於被前述蓋所挾持之前述後鏡筒與前述前鏡筒的狀態下,前述快門部的前述殼體具有:面向與前述前鏡筒之前面相反方向的前面,前述屏蔽殼體是藉由:卡止於前述快門部之前述殼體的前述前面,且卡止於前述後鏡筒的方式所配設,前述快門部的前述殼體,是被前述屏蔽殼體朝前述前鏡筒的前述前面彈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所記載的照相機模組, 其中在前述快門部的前述殼體之前述前面的中間部,設有較該前面的兩側部朝前方突出的凸部,前述屏蔽殼體具有面向於前述快門部的前述殼體之前述前面的前面部,前述屏蔽殼體朝前述快門部的前述殼體之前述前面的卡止,是藉由前述屏蔽殼體的前面抵接於前述凸部所形成,在前述屏蔽殼體之配設狀態下的前述屏蔽殼體的前面部呈現彈性變形,而使抵接於前述凸部之前述屏蔽殼體的前面部的部分,位在較其他前面部的部分更前方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74703A JP5169361B2 (ja) | 2008-03-21 | 2008-03-21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47008A TW200947008A (en) | 2009-11-16 |
TWI438515B true TWI438515B (zh) | 2014-05-21 |
Family
ID=41090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105684A TWI438515B (zh) | 2008-03-21 | 2009-02-23 | Camera module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92931B2 (zh) |
EP (1) | EP2256547A4 (zh) |
JP (1) | JP5169361B2 (zh) |
KR (1) | KR20100126176A (zh) |
CN (1) | CN101689010B (zh) |
BR (1) | BRPI0903890A2 (zh) |
RU (1) | RU2496128C2 (zh) |
TW (1) | TWI438515B (zh) |
WO (1) | WO20091163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48369B2 (ja) * | 2008-05-27 | 2013-02-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4639260B2 (ja) | 2008-08-28 | 2011-02-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KR101128931B1 (ko) * | 2010-08-11 | 2012-03-27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JP2012074510A (ja) * | 2010-09-28 | 2012-04-12 | Panasonic Corp | 電子機器 |
JP2012113186A (ja) * | 2010-11-26 | 2012-06-14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TWI491161B (zh) * | 2010-12-09 | 2015-07-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致動器及具有該致動器之相機模組 |
CN106878594B (zh) | 2010-12-09 | 2020-09-01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照相机模块 |
TWI484726B (zh) * | 2010-12-10 | 2015-05-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致動器、採用該致動器之相機模組及便攜式電子裝置 |
WO2012116302A2 (en) * | 2011-02-24 | 2012-08-30 | Flextronics Ap, Llc | Autofocus-zoom camera module integrating liquid crystal device as high speed shutter |
KR101093738B1 (ko) * | 2011-05-04 | 2011-12-19 | (주)차바이오앤디오스텍 | 소형화 및 경량화가 가능한 렌즈 구동 장치 |
KR101825747B1 (ko) * | 2011-06-07 | 2018-02-05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의 조립 방법 |
KR101301432B1 (ko) * | 2011-10-17 | 2013-08-2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카메라모듈 |
US9210311B2 (en) * | 2012-04-06 | 2015-12-08 | Htc Corporation | Camera module for portable device |
TWI510078B (zh) * | 2012-04-30 | 2015-11-21 | Wah Hong Ind Corp | 相機系統 |
KR101911909B1 (ko) * | 2012-05-09 | 2018-10-25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KR101936386B1 (ko) * | 2012-05-09 | 2019-01-0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JP5780405B2 (ja) * | 2013-03-25 | 2015-09-16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US9258467B2 (en) * | 2013-11-19 | 2016-02-09 | Stmicroelectronics Pte Ltd. | Camera module |
KR101485742B1 (ko) * | 2014-09-17 | 2015-01-29 | 주식회사 정진넥스텍 | 휴대 단말기 카메라모듈용 렌즈프레임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07850751B (zh) | 2015-07-29 | 2022-06-24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设备、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
TWI560484B (en) * | 2015-09-10 | 2016-12-01 | Tdk Taiwan Corp | Insert molde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
KR102356805B1 (ko) * | 2015-09-18 | 2022-01-2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JP6683463B2 (ja) * | 2015-12-03 | 2020-04-22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羽根駆動モジュール及び該羽根駆動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撮像ユニット並びに撮像機器 |
CN206489314U (zh) * | 2016-07-18 | 2017-09-12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驱动机构以及具有镜头驱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
CN115561947A (zh) * | 2016-07-18 | 2023-01-03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驱动机构以及具有镜头驱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
EP3410687B1 (en) * | 2017-05-30 | 2019-12-25 | Veoneer Sweden AB | Camera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method of using,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camera module |
US10264165B2 (en) | 2017-07-11 | 2019-04-16 | Hand Held Products, Inc. | Optical bar assemblies for optical systems and isolation damping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
CN110398876A (zh) * | 2018-04-25 | 2019-11-01 |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承载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及光学投影模组 |
KR102079759B1 (ko) * | 2018-10-19 | 2020-02-20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KR102069858B1 (ko) * | 2019-01-02 | 2020-01-29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EP3722857A1 (en) | 2019-04-10 | 2020-10-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
CN111866237B (zh) | 2019-04-30 | 2022-06-0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弹出式摄像模组和终端 |
KR102193773B1 (ko) * | 2020-01-17 | 2020-12-22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KR102177696B1 (ko) * | 2020-02-14 | 2020-11-11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KR102384415B1 (ko) * | 2020-02-14 | 2022-04-0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US12052482B2 (en) * | 2020-03-31 | 2024-07-30 |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 Camera module |
CN113534575A (zh) * | 2020-04-21 | 2021-10-22 | 晋城三赢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KR102532809B1 (ko) * | 2020-11-05 | 2023-05-1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KR102449920B1 (ko) * | 2020-11-06 | 2022-09-30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JP2023016235A (ja) * | 2021-07-21 | 2023-02-02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羽根駆動装置 |
CN113566978A (zh) * | 2021-07-23 | 2021-10-29 | 杭州微影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热成像快门及红外热成像装置 |
CN113824833A (zh) * | 2021-08-04 | 2021-12-21 | 东莞市金锐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画质调节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A (en) * | 1841-03-16 | Improvement in the mode of harvesting grain | ||
US2003A (en) * | 1841-03-12 | Improvement in horizontal windivhlls | ||
JP2756286B2 (ja) * | 1988-11-30 | 1998-05-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メラ |
JP3655865B2 (ja) * | 2001-10-31 | 2005-06-02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WO2004001907A1 (en) * | 2002-06-21 | 2003-12-31 | Molex Incorporated | High-density, impedance-tuned connector having modular construction |
JP4117680B2 (ja) * | 2003-09-05 | 2008-07-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装置の生産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用いられるシールドケース構成用ケース |
JP2005275375A (ja) * | 2004-02-24 | 2005-10-06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2005338659A (ja) * | 2004-05-28 | 2005-12-08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05352046A (ja) * | 2004-06-09 | 2005-12-22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2737017Y (zh) * | 2004-09-23 | 2005-10-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3765825B1 (ja) | 2004-10-18 | 2006-04-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撮像装置、撮像機器及びレンズ位置の調整方法 |
JP4923535B2 (ja) * | 2005-01-27 | 2012-04-25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ユニット |
JP4517297B2 (ja) | 2005-10-17 | 2010-08-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
JP4702612B2 (ja) * | 2005-10-17 | 2011-06-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4618507B2 (ja) * | 2005-10-28 | 2011-01-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
TWM293571U (en) * | 2006-03-01 | 2006-07-01 | Jess Link Products Co Ltd | Socket device |
JP2007240996A (ja) * | 2006-03-09 | 2007-09-20 | Kyocera Corp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とそ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JP4495741B2 (ja) * | 2006-10-04 | 2010-07-07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3132575U (ja) * | 2007-04-02 | 2007-06-14 | 一品國際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
US7499231B2 (en) * | 2007-04-25 | 2009-03-03 | E-Pin International Tech Co., Ltd. | Auto-focus lens module |
TWI363923B (en) * | 2007-10-17 | 2012-05-11 | Altek Corp | Metal shell, lens module structure having the sam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
-
2008
- 2008-03-21 JP JP2008074703A patent/JP516936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1-20 RU RU2009143005/28A patent/RU2496128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1-20 EP EP09721379A patent/EP225654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1-20 US US12/601,042 patent/US869293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1-20 CN CN2009800003717A patent/CN1016890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1-20 KR KR1020097024169A patent/KR2010012617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9-01-20 WO PCT/JP2009/050724 patent/WO200911631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1-20 BR BRPI0903890-6A patent/BRPI0903890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2-23 TW TW098105684A patent/TWI43851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0903890A2 (pt) | 2015-06-30 |
RU2496128C2 (ru) | 2013-10-20 |
EP2256547A4 (en) | 2011-08-31 |
CN101689010A (zh) | 2010-03-31 |
JP2009229770A (ja) | 2009-10-08 |
US8692931B2 (en) | 2014-04-08 |
EP2256547A1 (en) | 2010-12-01 |
US20100157137A1 (en) | 2010-06-24 |
KR20100126176A (ko) | 2010-12-01 |
RU2009143005A (ru) | 2011-05-27 |
CN101689010B (zh) | 2013-01-23 |
JP5169361B2 (ja) | 2013-03-27 |
TW200947008A (en) | 2009-11-16 |
WO2009116310A1 (ja) | 2009-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38515B (zh) | Camera module | |
JP4946921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4844829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5338025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2008111876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2010002718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KR101455124B1 (ko) | 촬상 센서 패키지를 구비한 촬상장치 | |
JP2016015617A (ja) | 撮像装置 | |
KR20150092867A (ko) | 카메라 모듈 | |
JPWO2007096992A1 (ja) |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 |
JP2014192826A (ja) | 撮像装置 | |
JP7161472B2 (ja) | 撮像装置 | |
US9063392B2 (en) | Imaging unit | |
JP2009169382A (ja) | レンズ支持体、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 |
JP2008111868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 |
JP2011018080A (ja) | 固体撮像素子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 |
JP5125799B2 (ja)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9212950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JP2014081517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CN110703402A (zh) |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及这些的制造方法 | |
JP2006067147A (ja) | 固体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