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8562B - Novel 9,9-diaryl derivative and it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Novel 9,9-diaryl derivative and it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8562B
TWI418562B TW100137261A TW100137261A TWI418562B TW I418562 B TWI418562 B TW I418562B TW 100137261 A TW100137261 A TW 100137261A TW 100137261 A TW100137261 A TW 100137261A TW I418562 B TWI418562 B TW I4185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chemical formula
positions
solution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7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5738A (zh
Inventor
Hui Ting Wang
Min Sheng Chen
jing wen Y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01372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85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15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5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8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8562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新穎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及其應用之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新穎9,9-二芳香基茀(9,9-diaryl fluorene)衍生物,及利用其作為有機材料層使用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裝置。
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主動發光、高對比、無視角限制、回應速度快等優點,被視為是下一世代的顯示器。OLED元件包含陰、陽二極及有機層,有機層由電洞傳輸材料、電子傳輸材料及發光材料所組成。9,9-二芳香基茀類衍生物因結構具剛性,使其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及量子效率,所以常被使用作為OLED的有機層材料。
舉例來說,台灣第554029號專利及美國第6586120號專利揭示了具有電洞傳輸能力的茀化合物,可作為電洞傳輸材料之用途。美國第6479172號專利揭示一系列茀化物可作為放光元件之發光層材料。歐洲第1400578號專利及台灣第200819415號專利公開案均揭示以芳胺基修飾之茀化物,該茀化物可作為電洞傳輸及電洞注入層之用途。歐洲第2091094號專利公開案揭示一系列含有烯類不飽和雙鍵修飾之茀化物,該茀化物可作為電洞注入層及電子注入層,且該類化合物具有純藍光發光之材料特性。中國第100567359號專利揭示聚(9,9-二取代基-3,6-芴)與聚(9,9-二取代基-2,7-芴)相比,三、六位取代基修飾之芴聚合物的能帶間隙較寬,可作為發紫外光之電致發光材料。J. Am. Chem. Soc. 2008 ,130,12477 .中提及雙(2,4,6-三甲基苯基)硼烷基或雙(甲苯基)胺基取代之含茀化合物可做為螢光化學感測器,其對於氟離子有較佳的選擇性,但於文獻中並未提及將該類化合物實際應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領域中,即無相關發光元件測試數據。美國第2008/0241518號專利公開案與美國第2008/0238307號專利公開案分別揭示一系列膦氧化物應用於電子傳輸層或發光層中。Chem. Mater. 2006 ,18,2389 .中提及一具有膦氧化物取代基修飾之茀化物,其成膜性佳有利於元件的製作,可作為發光層主體(host)材料。Chem. Mater. 2009 ,21,1017 .及Adv. Funct. 2009 ,19,2834 .中均提及一具有拉電子基膦氧化物修飾及推電子基胺基修飾之雙極性茀化物,此類文獻材料與FIrpic(雙(4,6-二氟苯基吡啶)吡啶甲酸銥(III))共蒸鍍所製作的薄膜,表現出藍色放光特性。J. Mater. Chem. 2009 ,19,5940 .中提及一膦氧化物修飾之茀化物應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電子傳輸層中,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成膜性及穩定的結構型態。
在上述專利文獻報導中,茀衍生物廣泛應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領域中。有鑑於此,本發明進行材料結構的設計,開發一系列新的9,9-二芳香基茀有機材料,其可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裝置之有機材料層使用,並表現出優異的電子傳輸特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之有機材料,並將其應用於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之技術領域中,因此該裝置中至少選用一種本發明前述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作為有機材料層使用,其於元件測試中表現出優異的電子傳輸特性。
本發明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係如下式(1)所表示者:
式(1)中,R1 ~R14 分別選自於氫、OH、NH2 、NO2 、CN、C1~6 烷氧基、C1~10 烷基、C1~20 氟化烷基、C2~10 烯基、C2~10 炔基、C6~20 芳香基、C6~20 氟化芳香基或C4~20 雜環芳香基;X1 和X2 係選自下式(2)~(4)所表示之任一結構:
其中,R15 ~R21 分別選自於C1~10 烷基、C1~20 氟化烷基、C6~20 芳香基、C6~20 氟化芳香基或C4~20 雜環芳香基。
參考圖1,為一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之結構示意圖,其中,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主要包括一陽極70、一有機發光層(EML)50和一陰極10。陽極70是由在一玻璃基板80上所鍍上的一層透明可導電的氧化銦錫(ITO)層所構成。陰極10為例如由鋁(Al)所組成之金屬層。有機發光層50和陽極70之間包括一電洞傳輸層(HTL)60。有機發光層50和陰極10之間包括一電子注入層(EIL)20、一電子傳輸層(ETL)30及一電洞阻擋層(HBL)40。
底下將以實施例具體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系列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將其應用於OLED元件的測試。本發明之實施例旨在協助對本發明內容的瞭解,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對其作各種更動與變化,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施例,合成一系列的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並將其應用於OLED元件的測試。
當X1 、X2 為雙(2,4,6-三甲基苯基)硼烷基並取代位置於2、7位時,此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之化學式如下:
當X1 、X2 為雙(2,4,6-三甲基苯基)硼烷基並取代位置於3、6位時,此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之化學式如下:
當X1 、X2 為二苯基膦基並取代位置於2、7位時,此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之化學式如下:
當X1 、X2 為二苯基膦基並取代位置於3、6位時,此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之化學式如下:
當X1 、X2 為二苯基膦苯基亞胺基並取代位置於2、7位時,此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之化學式如下:
當X1 、X2 為二苯基膦(2,4,6-三甲基)苯基亞胺基並取代位置於2、7位時,此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之化學式如下:
當X1 、X2 為二苯基膦苯基亞胺基並取代位置於3、6位時,此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之化學式如下:
當X1 、X2 為二苯基膦(2,4,6-三甲基)苯基亞胺基並取代位置於3、6位時,此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之化學式如下:
以下對本發明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作詳細說明。
(化合物1的合成)
取2.67克(9.96毫莫耳)雙(2,4,6-三甲基苯基)氟化硼(dimesitylboron fluoride)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10毫升四氫呋喃(Tetrahydrofuran,THF)。另取2克(3.98毫莫耳)2,7-二溴-9,9-二對甲苯基-9H-茀(2,7-dibromo-9,9-di-p-tolyl-9H-fluorene)及磁石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20毫升四氫呋喃。將裝有2,7-二溴-9,9-二對甲苯基-9H-茀的反應瓶置於-75℃的低溫槽中,以針筒抽取5.73毫升(9.16毫莫耳)正丁基鋰(n-butyllithium,n-BuLi)緩慢滴入反應瓶中,持續攪拌1個小時。之後將含有雙(2,4,6-三甲基苯基)氟化硼的溶液以針筒緩慢滴入置於-75℃低溫槽的反應液中,添加完畢後,將反應溫度回復至室溫,並反應18個小時。反應結束後,加入氯化鈉飽和食鹽水約20毫升,以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EA)萃取有機層,將有機層減壓濃縮去除溶劑後,利用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及己烷(Hexane)再結晶,即可得到白色固體2,7-雙(2,4,6-三甲基苯基)硼烷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2,7-bis(dimesitylboryl)-9,9-di-p-tolyl-9H-fluorene)(產率86.1%)。
(化合物2的合成)
取2.67克(9.96毫莫耳)雙(2,4,6-三甲基苯基)氟化硼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10毫升四氫呋喃。另取2克(3.98毫莫耳)3,6-二溴-9,9-二對甲苯基-9H-茀(3,6-dibromo-9,9-di-p-tolyl-9H-fluorene)及磁石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20毫升四氫呋喃。將裝有3,6-二溴-9,9-二對甲苯基-9H-茀的反應瓶置於-75℃的低溫槽中,以針筒抽取5.73毫升(9.16毫莫耳)正丁基鋰緩慢滴入反應瓶中,持續攪拌1個小時,之後將含有雙(2,4,6-三甲基苯基)氟化硼的溶液以針筒緩慢滴入置於-75℃低溫槽的反應液中,添加完畢後,將反應溫度回復至室溫,並反應18個小時。反應結束後,加入氯化鈉飽和食鹽水約20毫升,以乙酸乙酯萃取有機層,將有機層減壓濃縮去除溶劑,利用二氯甲烷及己烷再結晶,即可得到白色固體3,6-雙(2,4,6-三甲基苯基)硼烷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3,6-bis(dimesitylboryl)-9,9-di-p-tolyl-9H-fluorene)(產率88.3%)。
(化合物3的合成)
取5克(9.96毫莫耳)2,7-二溴-9,9-二對甲苯基-9H-茀及磁石置於25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50毫升四氫呋喃。將反應瓶置於-75℃的低溫槽中,以針筒抽取14毫升(22.41毫莫耳)正丁基鋰緩慢滴入反應瓶中,持續攪拌1個小時。之後取4.395克(19.92毫莫耳)二苯基氯化膦(Chlorodiphenyl phosphine)溶液以針筒緩慢滴入置於-75℃低溫槽的反應液中,添加完畢後,將反應溫度緩慢回復至室溫,並反應18個小時。反應結束後,加入甲醇約20毫升並攪拌30分鐘,以真空系統將溶劑抽乾,得黃白色固體。將黃白色固體以二氯甲烷溶解,並通過矽藻土(Celite)將鹽類去除。以二氯甲烷及甲醇再結晶,即可得到白色結晶2,7-雙(二苯基膦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2,7-bis(diphenylphosphino)-9,9-di-p-tolyl-9H-fluorene)(產率93.4%)。
(化合物4的合成)
取5克(9.96毫莫耳)3,6-二溴-9,9-二對甲苯基-9H-茀及磁石置於25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50毫升四氫呋喃。將反應瓶置於-75℃的低溫槽中,以針筒抽取14毫升(22.41毫莫耳)正丁基鋰緩慢滴入反應瓶中,持續攪拌1個小時。之後取4.395克(19.92毫莫耳)二苯基氯化膦溶液以針筒緩慢滴入置於-75℃低溫槽的反應液中,添加完畢後,將反應溫度緩慢回復至室溫,並反應18個小時。反應結束後,加入甲醇約20毫升並攪拌30分鐘,以真空系統將溶劑抽乾,得黃白色固體。將黃白色固體以二氯甲烷溶解,並通過矽藻土將鹽類去除。以二氯甲烷及甲醇再結晶,即可得到白色固體3,6-雙(二苯基膦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3,6-bis(diphenylphosphino)-9,9-di-p-tolyl-9H-fluorene)(產率90.6%)。
(化合物5的合成)
取NaNO2 (1037.7毫克,15.04毫莫耳)、NaN3 (1368.7毫克,21.05毫莫耳)、苯胺(aniline)(1377.39毫克,14.79毫莫耳)分別置於各自的燒杯中。首先,取12M HCl 6毫升稀釋至10毫升的H2 O中,並逐滴加入於裝有苯胺的燒杯中並同時以玻棒攪拌約5分鐘。將反應移置冰浴下,下述反應槽須維持在0至5℃內,將已秤好之NaNO2 溶於約6毫升H2 O中,等到完全溶解,將NaNO2 水溶液逐滴加入反應液中,溶液由淺黃色溶液漸漸轉為橘黃色混濁溶液,持續攪拌20分鐘。此時,須測試溶液中之酸鹼值,應為強酸性pH=1~3。以NaHCO3 逐滴加入黃色混濁溶液,並調節酸鹼值至pH=6~7左右,結束調整酸鹼值後,攪拌10分鐘。將已秤好的NaN3 溶於約9毫升的水溶液中,使之完全溶解,並逐滴加入橘黃色混濁溶液,在0至5℃的溫度條件下持續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測試溶液中酸鹼值,須維持在pH=7左右,以乙醚萃取,得到有機層,再以H2 O將有機層萃取三次,洗去過多的鹽類。以減壓旋轉濃縮機將乙醚抽乾,即可得到深紅色油狀產物苯基疊氮化合物(phenyl azide)(產率81.6%)。
取0.667克(5.6毫莫耳)苯基疊氮化合物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4毫升四氫呋喃。另取2克(2.8毫莫耳)2,7-雙(二苯基膦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化合物3)及磁石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30毫升四氫呋喃。以針筒抽取苯基疊氮化合物溶液並緩慢滴入含有2,7-雙(二苯基膦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溶液的反應瓶中,添加完畢後,於減壓條件下攪拌約2小時。為防止溶劑被抽乾,回至常壓,以油泡(oil bubble)洩壓,再持續攪拌約81小時。反應結束後,利用真空系統將溶劑抽乾,以少量的乙腈(acetonitrile)洗去油狀物,即可得到黃色固體之化合物5(產率67.1%)。
(化合物6的合成)
取NaNO2 (1037.7毫克,15.04毫莫耳)、NaN3 (1368.7毫克,21.05毫莫耳)、2,4,6-三甲基苯胺(2,4,6-trimethyl aniline)(2000毫克,14.79毫莫耳)分別置於各自的燒杯中。首先,取12M HCl 6毫升稀釋至10毫升的H2 O中,並逐滴加入於裝有2,4,6-三甲基苯胺的燒杯中並同時以玻棒攪拌約5分鐘。將反應移置冰浴下,下述反應槽須維持在0至5℃內,將已秤好之NaNO2 溶於約6毫升H2 O中,等到完全溶解,將NaNO2 水溶液逐滴加入反應液中,溶液由淺黃色溶液漸漸轉為鮮黃色混濁溶液,持續攪拌20分鐘。此時,須測試溶液中之酸鹼值,應為強酸性pH=1~3。以NaHCO3 逐滴加入黃色混濁溶液,並調節酸鹼值至pH=6~7左右,結束調整酸鹼值後,攪拌10分鐘。將已秤好的NaN3 溶於約9毫升的水溶液中,使之完全溶解,並逐滴加入黃色混濁溶液,在0至5℃的溫度條件下持續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測試溶液中酸鹼值,須維持在pH=7,以乙醚萃取,得到有機層,再以H2 O將有機層萃取三次,洗去過多的鹽類。以減壓旋轉濃縮機將乙醚抽乾,即可得到深紅色油狀產物2,4,6-三甲基苯基疊氮化合物(mesityl azide)(產率85.2%)。
取0.902克(5.6毫莫耳)2,4,6-三甲基苯基疊氮化合物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5毫升四氫呋喃。另取2克(2.8毫莫耳)2,7-雙(二苯基膦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化合物3)及磁石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30毫升四氫呋喃。以針筒抽取2,4,6-三甲基苯基疊氮化合物溶液並緩慢滴入含有2,7-雙(二苯基膦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溶液的反應瓶中,添加完畢後,於減壓條件下攪拌約2小時。為防止溶劑被抽乾,回至常壓,以油泡洩壓,再持續攪拌約65小時。反應結束後,利用真空系統將溶劑抽乾,以少量的乙腈洗去油狀物,即可得到黃色固體之化合物6(產率65.4%)。
(化合物7的合成)
取NaNO2 (1037.7毫克,15.04毫莫耳)、NaN3 (1368.7毫克,21.05毫莫耳)、苯胺(1377.39毫克,14.79毫莫耳)分別置於各自的燒杯中。首先,取12M HCl 6毫升稀釋至10毫升的H2 O中,並逐滴加入於裝有苯胺的燒杯中並同時以玻棒攪拌約5分鐘。將反應移置冰浴下,下述反應槽須維持在0至5℃內,將已秤好之NaNO2 溶於約6毫升H2 O中,等到完全溶解,將NaNO2 水溶液逐滴加入反應液中,溶液由淺黃色溶液漸漸轉為橘黃色混濁溶液,持續攪拌20分鐘。此時,須測試溶液中之酸鹼值,應為強酸性pH=1~3。以NaHCO3 逐滴加入黃色混濁溶液,並調節酸鹼值至pH=6~7左右,結束調整酸鹼值後,攪拌10分鐘。將已秤好的NaN3 溶於約9毫升的水溶液中,使之完全溶解,並逐滴加入橘黃色混濁溶液,在0至5℃的溫度條件下持續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測試溶液中酸鹼值,須維持在pH=7左右,以乙醚萃取,得到有機層,再以H2 O將有機層萃取三次,洗去過多的鹽類。以減壓旋轉濃縮機將乙醚抽乾,即可得到深紅色油狀產物苯基疊氮化合物(產率81.6%)。
取0.667克(5.6毫莫耳)苯基疊氮化合物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5毫升四氫呋喃。另取2克(2.8毫莫耳)3,6-雙(二苯基膦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化合物4)及磁石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30毫升四氫呋喃。以針筒抽取苯基疊氮化合物溶液並緩慢滴入含有3,6-雙(二苯基膦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溶液的反應瓶中,添加完畢後,於減壓條件下攪拌約2小時。為防止溶劑被抽乾,回至常壓,以油泡洩壓,再持續攪拌約68小時。反應結束後,利用真空系統將溶劑抽乾,以少量的乙腈洗去油狀物,即可得到黃白色固體之化合物7(產率68.3%)。
(化合物8的合成)
取NaNO2 (1037.7毫克,15.04毫莫耳)、NaN3 (1368.7毫克,21.05毫莫耳)、2,4,6-三甲基苯胺(2000毫克,14.79毫莫耳)分別置於各自的燒杯中。首先,取12M HCl 6毫升稀釋至10毫升的H2 O中,並逐滴加入於裝有2,4,6-三甲基苯胺的燒杯中並同時以玻棒攪拌約5分鐘。將反應移置冰浴下,下述反應槽須維持在0至5℃內,將已秤好之NaNO2 溶於約6毫升H2 O中,等到完全溶解,將NaNO2 水溶液逐滴加入反應液中,溶液由淺黃色溶液漸漸轉為鮮黃色混濁溶液,持續攪拌20分鐘。此時,須測試溶液中之酸鹼值,應為強酸性pH=1~3。以NaHCO3 逐滴加入黃色混濁溶液,並調節酸鹼值至pH=6~7左右,結束調整酸鹼值後,攪拌10分鐘。將已秤好的NaN3 溶於約9毫升的水溶液中,使之完全溶解,並逐滴加入黃色混濁溶液,在0至5℃的溫度條件下持續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測試溶液中酸鹼值,須維持在pH=7,以乙醚萃取,得到有機層,再以H2 O將有機層萃取三次,洗去過多的鹽類。以減壓旋轉濃縮機把乙醚抽乾,即可得到深紅色油狀產物2,4,6-三甲基苯基疊氮化合物(產率85.2%)。
取0.902克(5.6毫莫耳)2,4,6-三甲苯基疊氮化合物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5毫升四氫呋喃。另取2克(2.8毫莫耳)3,6-雙(二苯基膦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化合物4)及磁石置於100毫升的雙頸瓶中,在氮氣環境下加入30毫升四氫呋喃。以針筒抽取2,4,6-三甲苯基疊氮化合物溶液並緩慢滴入含有3,6-雙(二苯基膦基)-9,9-二對甲苯基-9H-茀溶液的反應瓶中,添加完畢後,於減壓條件下攪拌約2小時。為防止溶劑被抽乾,回至常壓,以油泡洩壓,再持續攪拌約27小時。反應結束後,利用真空系統將溶劑抽乾,以少量的乙腈洗去油狀物,即可得到淡黃色固體之化合物8(產率67.8%)。
(應用例)
底下提出數個不同之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的應用實例,並進行元件性質測試,該等測試結果能顯現本發明之材料具有發展性。測試結果列於下列各表中。各元件中所使用之材料名稱縮寫如下:
●NPB:N,N'-雙(萘-1-基)-N,N'-雙(苯基)聯苯胺(N,N'-Bis(naphthalen-1-yl)-N,N'-bis(phenyl)-benzidine)
●Ir(ppy)3 :叁(2-苯基吡啶)銥(Tris(2-phenylpyridine)iridium)
●CBP:4,4'-雙(9-咔唑)聯苯(4,4'-Bis(9-carbazolyl)-1,1'-biphenyl)
●BCP: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鄰二氮雜菲(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
●Bphen:4,7-二苯基-1,10-啡啉(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
實施例1
元件一
陽極:一銦錫氧化物設置於玻璃基板上(厚度120奈米)
電子注入層:LiF(厚度0.3奈米)
電洞傳輸層:NPB(厚度40奈米)
發光層:客體材料Ir(ppy)3 及主體材料CBP(厚度30奈米)
電洞阻擋層:BCP(厚度5奈米)
電子傳輸層:化合物1(厚度25奈米)
陰極:Al(厚度100奈米)
元件二
陽極:一銦錫氧化物設置於玻璃基板上(厚度120奈米)
電子注入層:LiF(厚度0.3奈米)
電洞傳輸層:NPB(厚度40奈米)
發光層:客體材料Ir(ppy)3 及主體材料CBP(厚度30奈米)
電洞阻擋層:BCP(厚度5奈米)
電子傳輸層:化合物2(厚度25奈米)
陰極:Al(厚度100奈米)
元件三
陽極:一銦錫氧化物設置於玻璃基板上(厚度120奈米)
電子注入層:LiF(厚度0.3奈米)
電洞傳輸層:NPB(厚度50奈米)
發光層:客體材料Ir(ppy)3 及主體材料CBP(厚度25奈米)
電洞阻擋層:BCP(厚度8奈米)
電子傳輸層:化合物3(厚度25奈米)
陰極:Al(厚度100奈米)
元件四
陽極:一銦錫氧化物設置於玻璃基板上(厚度120奈米)
電子注入層:LiF(厚度0.3奈米)
電洞傳輸層:NPB(厚度50奈米)
發光層:客體材料Ir(ppy)3 及主體材料CBP(厚度25奈米)
電洞阻擋層:BCP(厚度8奈米)
電子傳輸層:化合物4(厚度25奈米)
陰極:Al(厚度100奈米)
測試結果於下表1中:
實施例2
元件五
陽極:一銦錫氧化物設置於玻璃基板上(厚度120奈米)
電子注入層:LiF(厚度0.3奈米)
電洞傳輸層:NPB(厚度50奈米)
發光層:客體材料Ir(ppy)3 及主體材料CBP(厚度25奈米)
電洞阻擋層:BCP(厚度8奈米)
電子傳輸層:Bphen(厚度25奈米)
陰極:Al(厚度100奈米)
元件六
陽極:一銦錫氧化物設置於玻璃基板上(厚度120奈米)
電子注入層:LiF(厚度0.3奈米)
電洞傳輸層:NPB(厚度50奈米)
發光層:客體材料Ir(ppy)3 及主體材料CBP(厚度25奈米)
電洞阻擋層:BCP(厚度8奈米)
電子傳輸層:化合物6(厚度25奈米)
陰極:Al(厚度100奈米)
測試結果列於下表2中:
目前一般商業化之電子傳輸層材料為Bphen,比較該化合物(元件五)與本發明中之化合物6(元件六)做為電子傳輸層之功效,由實驗測試結果表2顯示出於相同亮度下,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6做為電子傳輸層的元件六具有較高的元件效率。
實施例3
元件七
陽極:一銦錫氧化物設置於玻璃基板上(厚度120奈米)
電子注入層:LiF(厚度0.3奈米)
電洞傳輸層:NPB(厚度40奈米)
發光層:客體材料Ir(ppy)3 及主體材料化合物1(厚度30奈米)
電洞阻擋層:BCP(厚度5奈米)
電子傳輸層:Bphen(厚度25奈米)
陰極:Al(厚度100奈米)
元件八
陽極:一銦錫氧化物設置於玻璃基板上(厚度120奈米)
電子注入層:LiF(厚度0.3奈米)
電洞傳輸層:NPB(厚度40奈米)
發光層:客體材料Ir(ppy)3 及主體材料化合物2(厚度30奈米)
電洞阻擋層:BCP(厚度5奈米)
電子傳輸層:Bphen(厚度25奈米)
陰極:Al(厚度100奈米)
測試結果列於下表3中: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之新穎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可單獨作為有機發光二極體之有機材料層使用。此等材料可以被用來做為具備指示元件用、電子照相機、發光光源、顯示器、記錄光源、讀寫光源、信號板、光學聯絡裝置或照明等之發光裝置。
10...陰極
20...電子注入層(EIL)
30...電子傳輸層(ETL)
40...電洞阻擋層(HBL)
50...發光層(EML)
60...電洞傳輸層(HTL)
70...陽極
80...基板
圖1為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10...陰極
20...電子注入層(EIL)
30...電子傳輸層(ETL)
40...電洞阻擋層(HBL)
50...發光層(EML)
60...電洞傳輸層(HTL)
70...陽極
80...基板

Claims (11)

  1. 一種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具有式(1)所表示之構造: 式(1)中,R1 ~R14 分別選自於氫、OH、NH2 、NO2 、CN、C1~6 烷氧基、C1~10 烷基或C1~20 氟化烷基;X1 和X2 係選自下式(2)~(4)所表示之任一結構: 其中,R15 ~R21 分別選自於C1~10 烷基、C1~20 氟化烷基、C6~20 芳香基、C6~20 氟化芳香基或C4~20 雜環芳香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其中,X1 和X2 分別位於2、7位置且為雙(2,4,6-三甲基苯基)硼烷基,而具有以下化學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其 中,X1 和X2 分別位於3、6位置且為雙(2,4,6-三甲基苯基)硼烷基,而具有以下化學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其中,X1 和X2 分別位於2、7位置且為二苯基膦基,而具有以下化學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其中,X1 和X2 分別位於3、6位置且為二苯基膦基,而具有以下化學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其 中,X1 和X2 分別位於2、7位置且為二苯基膦苯基亞胺基,而具有以下化學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其中,X1 和X2 分別位於2、7位置且為二苯基膦(2,4,6-三甲基)苯基亞胺基,而具有以下化學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其中,X1 和X2 分別位於3、6位置且為二苯基膦苯基亞胺基,而具有以下化學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其 中,X1 和X2 分別位於3、6位置且為二苯基膦(2,4,6-三甲基)苯基亞胺基,而具有以下化學式:
  10.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其特徵為:在一對電極之間包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該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係使用作為該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之有機層材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9,9-二芳香基茀衍生物係使用作為該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之電子傳輸層材料。
TW100137261A 2011-10-14 2011-10-14 Novel 9,9-diaryl derivative and it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TWI418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7261A TWI418562B (zh) 2011-10-14 2011-10-14 Novel 9,9-diaryl derivative and it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7261A TWI418562B (zh) 2011-10-14 2011-10-14 Novel 9,9-diaryl derivative and it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738A TW201315738A (zh) 2013-04-16
TWI418562B true TWI418562B (zh) 2013-12-11

Family

ID=4880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7261A TWI418562B (zh) 2011-10-14 2011-10-14 Novel 9,9-diaryl derivative and it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856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92801A1 (en) * 2008-10-14 2010-04-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2,5-linked polyfluorene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O2010044940A2 (en) * 2008-10-14 2010-04-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2,5-linked polyfluorene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US7781540B2 (en) * 2004-07-15 2010-08-24 Osaka Gas Co., Lt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81540B2 (en) * 2004-07-15 2010-08-24 Osaka Gas Co., Lt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s thereof
US20100092801A1 (en) * 2008-10-14 2010-04-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2,5-linked polyfluorene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O2010044940A2 (en) * 2008-10-14 2010-04-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2,5-linked polyfluorene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738A (zh) 201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41819B2 (ja) ヘテロレプティックイリジウムカルベン錯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デバイス
TWI601735B (zh) 銥金屬錯合物及使用其的有機電激發光裝置
CN102770981B (zh) 有机场致发光元件
TWI415921B (zh) 藍色螢光化合物及使用該化合物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KR102249279B1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Xu et al. Novel light-emitting ternary Eu3+ complexes based on multifunctional bidentate aryl phosphine oxide derivatives: tuning photo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toward bright electroluminescence
Liu et al. Novel iridium (III) complexes bearing dimesitylboron groups with nearly 100% phosphorescent quantum yields for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TWI773930B (zh) 有機化合物及使用其的有機電激發光組件
TW201309696A (zh) 延遲螢光材料及使用其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KR20150082101A (ko) 유기 전계발광 물질 및 소자
TW201718614A (zh) 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裝置
KR20140076522A (ko) 유기전계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4886870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KR20140070450A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2443357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 물질 및 디바이스
KR102148870B1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TW201305183A (zh) 新穎化合物及使用其之有機裝置
WO2006080785A1 (en) Red phosphors with high luminus efficiency and display device containing them
KR20150042388A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110077173A (ko) 적색 인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KR20210048458A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Lin et al. Rational design of chelated aluminum complexes toward highly efficient and thermally stable electron-transporting materials
TWI480279B (zh) Novel carbazol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for their applications
KR20140034711A (ko) 이형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1968353B1 (ko) 1,2,4,5-치환 페닐 유도체와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