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5798B - Oxidation tank, seawater treatment unit and seawater desulfurization system - Google Patents
Oxidation tank, seawater treatment unit and seawater desulfurization system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15798B TWI415798B TW98136345A TW98136345A TWI415798B TW I415798 B TWI415798 B TW I415798B TW 98136345 A TW98136345 A TW 98136345A TW 98136345 A TW98136345 A TW 98136345A TW I415798 B TWI415798 B TW I41579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water
- sulfur
- oxidation tank
- tank
- pip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25—Regeneration of liquid absorb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01D53/1481—Removing sulfur dioxide or sulfur triox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06—Layout of treatment pla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2/00—Absorbents, i.e. solvents and liquid materials for gas absorption
- B01D2252/10—Inorganic absorbents
- B01D2252/103—Water
- B01D2252/1035—Sea wa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01D53/50—Sulfur oxides
- B01D53/501—Sulfur oxides by treating the gases with a solution or a suspension of an alkali or earth-alkali or ammonium compound
- B01D53/502—Sulfur oxides by treating the gases with a solution or a suspension of an alkali or earth-alkali or ammonium compound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solution or suspens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1—Sulfur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8—Seawater, e.g. for desalin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18—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purification of gaseous efflu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0—Energy recover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215/00—Preventing emissions
- F23J2215/20—Sulfur; Compound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219/00—Treatment devices
- F23J2219/40—Sorption with wet devices, e.g. scrub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900/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or purifying combustion fumes; Treatment of fumes or ashes
- F23J2900/15041—Means for absorbing SOx using seawa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散氣管的氧化槽、海水處理裝置及海水脫硫系統,上述散氣管對工業燃燒設備中所排出之廢氣中之硫氧化物等硫份之脫硫所用之海水中供給空氣。
近年來,併設有海水淡水化設備之火力發電廠出現增加傾向。又,為除去因燃燒煤等化石燃料而產生之廢氣中所含之硫份,而設置脫硫裝置。就發電廠等因需要大量之冷卻水而大多建於面向大海之場所、以及使脫硫處理之運轉成本抑制得較低等觀點而言,利用海水作為吸收液來進行脫硫之海水脫硫備受關注。
與石灰-石膏法相比,使用海水作為該吸收液之排煙脫硫裝置成本較低,故被用於火力發電廠等。又,由於鍋爐之蒸汽冷凝器中使用大量海水來作為冷卻水,故而,自上述蒸汽冷凝器中排出且經加熱的海水排液之一部分被供給至脫硫裝置,進行廢氣中之SO2
之去除。
圖26中表示先前之使用海水之海水處理裝置之一例。圖26係簡略表示具備先前之使用海水之海水處理裝置之海水脫硫系統之構成的圖。如圖26所示,先前之使用海水之海水脫硫系統100包括:鍋爐12,其藉由未圖示之燃燒器而使經預熱的空氣11燃燒;集塵裝置14,其將於鍋爐12中進行熱交換後排出之廢氣13中之煤塵除去;以及海水脫硫氧化處理裝置101,其使海水15吸收廢氣13中之硫份從而進行脫硫,並對高濃度含有所生成之硫份之吸硫海水16A進行水質還原處理。該海水脫硫氧化處理裝置101包括:排煙脫硫吸收塔20,其使海水15吸收廢氣13中之SO2
,並以亞硫酸(H2
SO3
)及硫酸(H2
SO4
)進行回收;以及氧化槽102,其對高濃度含有自該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所排出之硫份之吸硫海水16A進行水質還原處理。
並且,將自鍋爐12中所排出之廢氣13用作蒸汽產生用之熱源,並使用所產生之蒸汽來驅動蒸汽渦輪機之發電機,從而進行發電。
廢氣13輸送到未圖示之排煙脫硝裝置中進行脫硝之後,再輸送到集塵裝置14中,將廢氣13中之煤塵除去。然後,藉由誘引式抽風機21,將經集塵裝置14除塵後之廢氣13供給至排煙脫硫吸收塔20內。
於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藉由泵24而將使用泵23自海洋22中所汲取之海水15中之一部分用作海水15A,進行廢氣13中之硫份之脫硫。即,使化石燃料燃燒而產生之廢氣13中,以SO2
等之形態含有作為硫氧化物(SOX
)之硫份。海水脫硫係於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使廢氣13與經由海水供給管線L1所供給之海水15A進行氣液接觸,產生如下述式所示之反應,使海水15A吸收廢氣13中之以SO2
等之形態所含有的硫氧化物(SOX
)等之硫份,從而進行脫硫。
SO2
+H2
O→HSO3 -
+H+
…(1)
由於海水15A與廢氣13之氣液接a觸會產生H+
,故使海水15A與廢氣13進行氣液接觸後之海水15A中亞硫酸氫離子(HSO3 -
)之濃度會上升,並且pH值因H+
之游離而降低。接著,吸收大量硫份而產生之吸硫海水16A之pH值達到3~6左右。再者,所謂吸硫海水,係指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吸收有硫份之海水之流下液。
並且,經排煙脫硫吸收塔20脫硫之淨化氣體25通過淨化氣體排出管線L2而自煙囪26釋放至大氣中。吸硫海水16A經由吸硫溶液排出管線L3而自排煙脫硫吸收塔20排出。
自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所排出之吸硫海水16A在釋放至海洋22或者再利用之前,必須降低作為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學需氧量)成分之亞硫酸之濃度,並使pH值及溶氧濃度上升。因此,含有高濃度硫份之吸硫海水16A將經由吸硫海水排出管線L3而供給至氧化槽102中,且於該氧化槽102之入口上游側,藉由第一海水分支管線L4而使由海水供給管線L1所供給之海水15之一部分混合稀釋為第一稀釋用海水15B。又,將氧化槽102中混合有吸硫海水16A與第一稀釋用海水15B之海水作為吸硫海水16B。
使該吸硫海水16B之pH值上升,防止氧化槽102中之SO2
之再擴散,同時自氧化用空氣吹風機28經由散氣管103,將空氣29自氧化空氣用噴嘴30供給至氧化槽102內,使其與吸硫海水16B進行氣液接觸,從而產生如下述式所示之反應,並使pH值及溶氧濃度上升。又,將使吸硫海水16B與空氣29氣液接觸後之海水作為吸硫海水16C。
HSO3 -
+1/2O2
→SO4 2-
+H+
…(2)
HCO3 -
+H+
→CO2
(g)+H2
O …(3)
CO3 2-
+2H+
→CO2
(g)+H2
O …(4)
其後,藉由第二海水分支管線L5,來將剩餘之海水15作為第二稀釋用海水15C,於氧化槽102之下游側混合稀釋於吸硫海水16C中,進行水質還原。將利用第二稀釋用海水15C使吸硫海水16C稀釋而成之溶液成為水質還原海水31。並且,經水質還原之水質還原海水31自氧化槽102排出後,作為海水排液而經由海水排出管線L6排出至海洋22中。
如此,先前之海水脫硫系統100為防止氧化槽102中SO2
之再擴散以及提高pH值,而於氧化槽102中將吸硫海水16A與第一稀釋用海水15B混合稀釋,並對吸硫海水16B進行曝氣處理,藉此將吸硫海水16B中之亞硫酸離子(HSO3 -
)氧化從而使其無害化,同時提高溶氧濃度而成為吸硫海水16C,進而將吸硫海水16C稀釋,提高吸硫海水16C之pH值,製成水質還原海水31後,排出至海洋22(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5)。
又,於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如下技術:於構成散氣管103之管之一部分設置複數個孔,使氧化槽102內之吸硫海水16B與由散氣管103所供給之空氣29接觸。
又,於專利文獻5中揭示有如下技術:於散氣管103之表面上設置多孔性膜,使氧化槽102內之吸硫海水16B與由設置於散氣管103之表面上之上述多孔性膜所供給的空氣29接觸。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05577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12547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8-155195號公報
專利文獻4:美國專利第496054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5:美國專利第7044453號說明書
此處,由於氧化槽102必須對供給至氧化槽102內之大量之吸硫海水16A進行氧化處理,因此,必須對氧化槽102內相應地供給大量之空氣,導致氧化設備費、動力費等成本增高。因此,迫切期望一種能夠使氧化槽102內由散氣管103所供給之空氣29與氧化槽102內之吸硫海水16B均有效地接觸的氧化處理設備。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以提供一種能夠對海水脫硫所用之海水有效地供給空氣之氧化槽、海水處理裝置及海水脫硫系統為課題者。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之第1發明係一種氧化槽,其特徵在於,其具有對吸硫溶液供給空氣之散氣管,且實施上述吸硫溶液之水質還原處理,上述吸硫溶液係使廢氣中之硫份與海水接觸進行海水脫硫而產生者,且,上述氧化槽中,於上述散氣管側設置有使上述吸硫溶液流入之流入口、以及使與上述散氣管所供給之上述空氣接觸之上述吸硫溶液流出的流出口,上述散氣管包含供給上述空氣之本管、以及自該本管延伸之通氣管,該通氣管包含與上述本管連結且沿一方向延伸之支管、以及與該支管連結且沿與上述支管不同之方向延伸之複數個岔管,上述岔管配設為與上述吸硫溶液之流動方向大致正交。
第2發明係如第1發明之氧化槽,其中上述岔管包含管本體、以及覆蓋該管本體之表面之多孔性膜。
第3發明係如第1或第2發明之氧化槽,其中上述岔管為平板,且上述岔管之長度方向之形狀係為使上述岔管之兩端之形狀為矩形或圓弧狀者。
第4發明係如第1或第2發明之氧化槽,其中上述岔管之相對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圓形。
第5發明係如第1至第4發明中任一發明之氧化槽,其以特定間隔配置有兩個以上之上述通氣管。
第6發明係如第5發明之氧化槽,其並列地配置複數個上述通氣管彼此,且該等上述岔管彼此偏置。
第7發明係如第6發明之氧化槽,其中於一方之上述岔管之間,交替地嵌入鄰接之他方之上述散氣管之上述岔管進行配設。
第8發明係如第5至第7發明中任一發明之氧化槽,其設置有間隔板,該間隔板將上述氧化槽之上述散氣管彼此之間隔開。
第9發明係如第5至第7發明中任一發明之氧化槽,其設置有擋牆,該擋牆配設於上述氧化槽之上述散氣管彼此之間。
第10發明係如第1至第9發明中任一發明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第11發明係一種海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排煙脫硫裝置,其使廢氣中之硫份與海水接觸來進行清洗;以及如第1至第10發明中任一發明之氧化槽。
第12發明係一種海水脫硫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鍋爐;蒸汽渦輪機,其將自上述鍋爐中所排出之廢氣用作蒸汽產生用之熱源,並且利用所產生之蒸汽來驅動發電機;蒸汽冷凝器,其回收上述蒸汽渦輪機中所凝聚之水並使之進行循環;排煙脫硝裝置,其進行自上述鍋爐中所排出之廢氣之脫硝;集塵裝置,其除去上述廢氣中之煤塵;第11發明之海水處理裝置;以及煙囪,其將上述排煙脫硫裝置中經脫硫之淨化氣體排出至外部。
根據本發明,使設置於氧化槽上用以供給空氣之散氣管包含供給空氣之本管、以及自本管而延伸之通氣管,並使該通氣管包含與本管連結且沿一方向延伸之支管、以及與該支管連結且沿與上述支管不同之方向延伸之複數個岔管,且將岔管配設為與吸硫溶液之流動方向大致正交,上述氧化槽對藉由使廢氣中之硫份與海水接觸進行海水脫硫而產生之吸硫溶液進行水質還原處理。因此,可藉由使吸硫海水之流動方向與通氣管之長度方向大致正交,而使液流容易產生紊流,從而可使由通氣管所供給之空氣與吸硫海水有效接觸,故可進而促進吸硫海水之氧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發明並非由該實施形態而限定者。又,下述實施形態之構成要素包含業者可易於設想者、或者實質上相同者。
參照圖式,對應用使用有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之海水脫硫系統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應用使用有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之海水脫硫系統之構成的概略圖,圖2係簡略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之構成的概略圖,圖3係表示通氣管之構成之圖。於圖中,對與上述圖26所示之裝置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1所示,應用使用有本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之海水脫硫系統40包括:鍋爐12,其藉由未圖示之燃燒器,使由空氣預熱器(air preheater,AH)41所預熱之空氣11燃燒;蒸汽渦輪機44,其將自鍋爐12所排出之廢氣13用作蒸汽產生用之熱源,並且使用所產生之蒸汽42來驅動發電機43;蒸汽冷凝器46,其回收該蒸汽渦輪機44中所凝聚之水45並使之進行循環;排煙脫硝裝置47,其進行鍋爐12中所排出之廢氣13之脫硝;集塵裝置14,其除去自鍋爐12中所排出之廢氣13中之煤塵;海水脫硫氧化處理裝置48,其使用海水15,對廢氣13中之硫份進行海水脫硫,並對高濃度含有因海水脫硫而生成之硫份之吸硫海水16A進行水質還原處理;以及煙囪26,其將藉由海水脫硫氧化處理裝置48而使廢氣13脫硫之淨化氣體25排出至外部。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謂吸硫海水係指於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吸收有硫份之海水之流下液。
自外部所供給之空氣11藉由強制送風機49而輸送至空氣預熱器41中進行預熱。未圖示之燃料與藉由空氣預熱器41而預熱之空氣11被供給至上述燃燒器中,使上述燃料於鍋爐12中進行燃燒,以產生用以驅動蒸汽渦輪機44之蒸汽42。又,本實施形態中所用之未圖示之燃料係由例如油箱等所供給。
將鍋爐12內燃燒而產生之廢氣13輸送至排煙脫硝裝置47。此時,廢氣13與自蒸汽冷凝器46中所排出之水45進行熱交換,從而用作產生蒸汽42之熱源,所產生之蒸汽42將驅動蒸汽渦輪機44之發電機43。接著,使蒸汽渦輪機44中所凝聚之水45再次返回鍋爐12中,進行循環。
然後,自鍋爐12中所排出且導入至排煙脫硝裝置47中之廢氣13於排煙脫硝裝置47內進行脫硝,並於空氣預熱器41中與空氣11進行熱交換之後,被輸送至集塵裝置14,將廢氣13中之煤塵除去。接著,由集塵裝置14除塵之廢氣13藉由誘引式抽風機21而被供給至排煙脫硫吸收塔20內。此時,廢氣13於熱交換器50中與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經脫硫而排出之淨化氣體25進行熱交換之後,被供給至排煙脫硫吸收塔20內。又,廢氣13亦可不於熱交換器50中與淨化氣體25進行熱交換,而是直接供給至排煙脫硫吸收塔20內。
海水脫硫氧化處理裝置48包括:排煙脫硫吸收塔20,其使廢氣13中之硫氧化物(SOX
)脫硫反應變成亞硫酸(H2
SO3
),並且使廢氣13中之硫份與海水15之一部分之海水15A接觸進行清洗;第一氧化槽51-1,其將自該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所排出之吸硫海水16A中之硫份氧化並且使其脫羧,進行水質還原;海水供給管線L1,其將海水15供給至排煙脫硫吸收塔20內;吸硫海水排出管線L3,其將吸硫海水16A排出至第一氧化槽51-1內;第一海水分支管線L4,其將海水15之一部分作為第一稀釋用海水15B而供給至第一氧化槽51-1之上游側;以及第二海水分支管線L5,其將海水15之一部分作為第二稀釋用海水15C而供給至第一氧化槽51-1之下游側。
於本實施形態中,係將海水15中輸送至排煙脫硫吸收塔20內之海水作為海水15A,將供給至第一氧化槽51-1之上游側之海水作為第一稀釋用海水15B,並將供給至第一氧化槽51-1之下游側之海水作為第二稀釋用海水15C。
於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係使用自海洋22中所汲取之海水15,對廢氣13中所含之硫份進行海水脫硫。於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使廢氣13與經由海水供給管線L1而供給之海水15A進行氣液接觸,使海水15A吸收廢氣13中之硫份,從而進行海水脫硫。
又,將自海洋22所汲取之海水15係將蒸汽冷凝器46中進行熱交換後所排出之排海水即海水15之一部分作為海水15A,藉由泵24而輸送至排煙脫硫吸收塔20內,用於海水脫硫,但亦可直接使用自海洋22所汲取之海水15。
又,由於在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藉由海水脫硫而使海水15A與廢氣13氣液接觸而產生之H+
游離於海水15A中,故海水15A之pH值降低,使得吸硫海水16A中吸收有大量之硫份。
又,自海水供給管線L1中使海水15之一部分作為第一稀釋用海水15B,經由第一海水分支管線L4輸送至第一氧化槽51-1之上游側,並於第一氧化槽51-1中將吸硫海水16A與第一稀釋用海水15B進行混合、稀釋。將利用第一稀釋用海水15B混合、稀釋該吸硫海水16A而成之海水作為吸硫海水16B。藉此,可使吸硫海水16B之pH值上升,並且可藉由降低SO2
分壓來防止SO2
之散發。
又,於第一氧化槽51-1中,自氧化用空氣吹風機28經由散氣管52,將空氣29送入第一氧化槽51-1內,並於第一氧化槽51-1內使硫份與空氣29接觸,藉此產生氧化反應及脫羧反應。
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51-1係包含對藉由使廢氣13中之硫份與海水15A接觸進行海水脫硫而產生之吸硫海水16A中供給空氣29之散氣管52,並對吸硫海水16A進行水質還原處理,且,第一氧化槽51-1於散氣管52側設置有使吸硫海水16B流入之流入口53、以及使與自散氣管52所供給之空氣29接觸之吸硫海水16C流出的流出口54,散氣管52包含供給空氣29之本管61、以及自本管61而延伸之通氣管62,通氣管62包含與本管61連結且沿一方向延伸之支管62a、以及與支管62a連結且沿與支管62a不同之方向延伸之複數個岔管62b,岔管62b配設為與吸硫海水16B之流動方向大致正交。又,通氣管62係以本管61為軸而左右對稱地配置。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流入口53設置於流入板55上,該流入板55係設置於第一氧化槽51-1之本體51a內之吸硫海水16B之供給側,而流出口54設置於流出板56上,該流出板56係設置於第一氧化槽51-1之本體51a內之吸硫海水16B之排出側。
再者,於圖2中,符號57表示連結支管62a彼此之閥。
又,圖3係表示通氣管之構成之圖。如圖3所示,散氣管52之岔管62b係包含管本體64、以及覆蓋該該管本體64之表面之多孔性腹65者,且於該管本體64之表面上設置有複數個孔66。
又,圖4係表示圖3中之符號A部分之局部放大圖,圖4係多孔性膜之表面之局部放大圖。如圖4所示,於多孔性膜65之表面存在有微細孔67,且供給至通氣管62之岔管62b之內部之空氣29,可經由管本體64之表面上所設置之複數個孔66而自多孔性膜65之微細孔67供給至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吸硫海水16B。
因此,可自整個岔管62b中供給空氣29,故可進而有效地對吸硫海水16B中供給空氣29,從而可更促進吸硫海水16B中之亞硫酸氫離子(HSO3 -
)之氧化反應。
又,通氣管62包含與本管61連結且沿一方向延伸之支管62a、以及連結於支管62a且沿與支管62a不同之方向延伸之複數個岔管62b,岔管62b配設為與吸硫海水16B之流動方向大致正交,故而,可使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吸硫海水16B之液流中易於產生紊流。所以,可使自通氣管62之孔66所噴出之空氣29與吸硫海水16B之接觸效率提高,從而可更促進吸硫海水16B中之亞硫酸氫離子之氧化反應。
又,如圖4所示,多孔性膜65之表面之孔66之直徑例如較好的是0.9mm以上且1.1mm以下之範圍,更好的是0.95mm以上且1.05mm以下之範圍,進而好的是1mm左右。其原因在於,能夠穩定存在於海水中之孔66之最小氣泡直徑約為1mm左右,若孔66之大小例如大於1.1mm,則岔管62b之每一單位通氣量之氣液接觸面積將變小,導致氧溶解之效率降低。另一方面,若孔66之大小例如小於0.9mm,則岔管62b之壓力損失將上升,從而難以增加氣液接觸面積。
又,作為多孔性膜65之材質,較好的是彈性體,就生產性、加工性之方面而言較好的是橡膠製。作為具體的橡膠製之材料可應用公知者,故可應用EPDM(Ethylene-propylene terpolymer,乙烯-丙烯三共聚物)、矽氧橡膠、聚胺基甲酸酯、氯丁二烯橡膠、腈橡膠、氟橡膠、以及全氟化彈性體等。其中,就強度等之方面而言較好的是EPDM。
又,散氣管52係以本管61為中心於其兩側設置有通氣管62。由於以本管61為中心於其兩側設置有通氣管62,故可將空氣29穩定地供給至通氣管62之末端之岔管62b為止。由此,若使用本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51-1所包含之散氣管52,則與僅於本管61之任一方之單側設置通氣管62之情形相比,可更穩定地將空氣29供給至通氣管62之末端為止。因此,可使來自通氣管62之空氣29比先前更穩定地與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吸硫海水16B進行接觸。
又,由於散氣管52係由包含本管61及通氣管62之管狀部材所構成,故可容易地製造散氣管52,並且可容易地設置於第一氧化槽51-1上。
又,如圖3所示,通氣管62係為圓筒狀管,且通氣管62之岔管62b之長度方向之形狀為長方形,且通氣管62之相對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圓形。相對於此,先前作為空氣供給設備,例如使用的是平板狀之板型散氣管、或大致橢圓形狀之扁平型平板狀之散氣管等。
如本實施形態般,可藉由使用使岔管62b之長度方向之形狀為長方形且使岔管62b之相對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圓形狀之岔管62b,而與自先前所使用之平板狀之板型散氣管、或大致橢圓形狀之扁平型平板狀之散氣管之空氣供給設備相比,更狹窄地配置通氣管62上所設置之複數個岔管62b彼此之間隔D。因此,於圖2中,雖然使岔管62b彼此之間隔D較大,但可使間隔D變窄至岔管62b彼此不相接之程度為止。
於本實施形態中,最好的是,使複數個岔管62b彼此各自之間隔D為400mm以上且1000mm以下,較好的是450mm以上且490mm以下,更好的是470mm左右。由於通氣管62係設置固定於海水中,故處於海水流動中之通氣管62將受到來自海水之力,並抵抗海水之流速,使得通氣管62周圍之海水之流動紊亂。因此,若岔管62b彼此之間隔較小,則位於下游側之岔管62b將由於位於上游側之岔管62b而使海水流動之紊流情況減少,導致流路阻力降低,故可降低設備成本、運轉成本。其原因在於,即使岔管62b彼此之間隔D小於400mm,位於上游側之岔管62b雖不會成為位於下游側之岔管62b之流路阻力,但維護性亦會降低。又,其原因在於,若岔管62b彼此之間隔D大於1000mm,則岔管62b彼此之間隔D將產生裕度,使得海水流動之紊流情況加劇,導致流路阻力增大。
由於可藉由狹窄地配置複數個岔管62b彼此之間隔D,來增加可設置於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岔管62b之數量,故與如平板狀之板型散氣管、或大致橢圓形狀之扁平型平板狀之散氣管之先前之空氣供給設備相比,可增加自散氣管52供給至吸硫海水16B的空氣量。
又,由於可增加第一氧化槽51-1內之每一單位面積之岔管62b之設置數,故可更容易使吸硫海水16B之液流紊亂,從而可增加自岔管62b之多孔性膜65之微細孔67所供給之空氣29與吸硫海水16B之接觸效率。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使岔管62b之長度方向之形狀為長方形之矩形者,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使用使岔管62b之兩端之形狀為圓弧狀者。作為圓弧狀,存在有例如岔管62b之兩端之形狀呈圓弧之矩形、圓形或者橢圓形等。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自岔管62b之多孔性膜65對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吸硫海水16B中供給空氣29,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於岔管62b之長度方向上設置複數個氧化空氣用噴嘴。
進而,亦可於與岔管62b正交之方向上進而設置階梯狀設置且供給空氣29之管,該管亦與岔管62b相同,設置有多孔性膜65,並自多孔性膜65之微細孔67,對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吸硫海水16B中供給空氣29。或者,亦可於與岔管62b正交之方向上進而階梯狀設置之管上,設置氧化空氣用噴嘴,並自該氧化空氣用噴嘴對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吸硫海水16B中供給空氣29。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於支管62a之表面上設置複數個孔,並自支管62a對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吸硫海水16B中供給空氣29。此時,為對所有通氣管62供給空氣29,而對自氧化用空氣吹風機28供給至通氣管62之支管62a內之空氣29的壓力進行調整。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第一氧化槽51-1之相對向之壁面上設置著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圖5、圖6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如圖5、圖6所示,亦可於第一氧化槽51-1之與設置有流入口53之壁面相鄰接之任一壁面側上設置流出口54。
進而,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亦可不設置於構成第一氧化槽51-1之壁面上,而是例如於第一氧化槽51-1之任一壁面之上部設置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此時,吸硫海水16B亦可自第一氧化槽51-1之任一壁面之上部使吸硫海水16B流入至作為流入口之第一氧化槽51-1內,並於使吸硫海水16B流出之側之壁面上設置泵,汲取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吸硫海水16B。
於第一氧化槽51-1之上部設置流入口及流出口來作為開口部之方法,與於第一氧化槽51-1之壁面上設置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之情形相比,更易於設置較大之流入口及流出口。因此,於第一氧化槽51-1內因易於以較大範圍形成吸硫海水16B之流動,故可使不產生吸硫海水16B流動之區域難以出現。
進而,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中之任一方可設置於第一氧化槽51-1之壁面上,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中之另一方可設置於第一氧化槽51-1之壁面之上部,使吸硫海水16B流入第一氧化槽51-1內,並使用例如泵等,將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吸硫海水16C排出。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第一氧化槽51-1內以與吸硫海水16B之流動方向正交之方式配設有岔管62b,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圖7係表示通氣管之構成之一例之圖。如圖7所示,亦可以沿著自流入口53流入之吸硫海水16B之流入方向,相對支管62a為例如45°以上且未達90°之方式,傾斜配設岔管62b。又,圖8係表示通氣管之構成之其他一例之圖。如圖8所示,亦可於沿著流出至流出口54之吸硫海水16C之流出方向,相對支管62a為例如45°以上且未達90°之範圍內傾斜配設岔管62b。若如此般使岔管62b相對支管62a以特定角度傾斜設置,則可將自岔管62b中所供給之空氣29更有效地供給至吸硫海水16B中。
並且,藉由於第一氧化槽51-1中進行吸硫海水16B中之亞硫酸氫離子(HSO3 -
)之氧化反應、脫羧酸反應,而使吸硫海水16B得以水質還原,並作為吸硫海水16C自流出板56之流出口54排出。
又,自海水供給管線L1使海水15之一部分作為第二稀釋用海水15C,經由第二海水分支管線L5輸送至第一氧化槽51-1之下游側,並對吸硫海水16C中混合第二稀釋用海水15C,從而進一步稀釋吸硫海水16C。
繼而,吸硫海水16C中混合第二稀釋用海水15C而進一步稀釋之水質還原海水31經由海水排出管線L6,作為海水廢液排出至海洋22。藉此,可使水質還原海水31之pH值上升,並且可減少COD,從而使水質還原海水31之pH值、COD以可進行海水排放的等級進行排放。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51-1,其包含對吸硫海水16B中供給空氣29之散氣管52、以及吸硫海水16B之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散氣管52包含供給空氣29之本管61、以及自本管61而延伸之通氣管62,通氣管62包含與本管61連結且沿一方向延伸之支管62a、以及與支管62a連結且沿與支管62a不同之方向延伸之複數個岔管62b,岔管62b配設為與吸硫海水16B之流動方向大致正交。可藉由使吸硫海水16B之流動方向與通氣管62之岔管62b大致正交,而使液流容易產生紊流,從而可提高自通氣管62中所供給之空氣29與吸硫海水16B之接觸效率,因此可使空氣29與吸硫海水16B有效接觸,從而可進一步促進吸硫海水16B之氧化。
又,通氣管62之岔管62b包含管本體64以及覆蓋該管本體64之表面之多孔性膜65,且將供給至通氣管62內部之空氣29自多孔性膜65之微細孔67,供給至第一氧化槽51-1內之吸硫海水16B中,因此可自整個通氣管62中供給空氣29。故可更有效地對吸硫海水16B中供給空氣29。
根據如此般應用使用有本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51-1之海水脫硫氧化處理裝置48之海水脫硫系統40,可使自通氣管62中所供給之空氣29與吸硫海水16B有效接觸,從而可進一步促進吸硫海水16B之氧化。因此,可使水質還原海水31之pH值上升至接近海水為止,滿足水質還原海水31之pH值之排水基準(pH值6.0以上),從而可對海洋進行排放或者進行再利用,並且可降低氧化設備之成本,實現低成本化。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就於排煙脫硫吸收塔20中將第一氧化槽51-1用於海水脫硫以進行海水處理之海水處理裝置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第一氧化槽51-1可用於因自例如各種產業之工廠、大型、中型火力發電廠等發電廠、電力事業用大型鍋爐或一般產業用鍋爐等所排出之廢氣中所含之硫氧化物進行海水脫硫而產生之吸硫海水中的硫份除去。
其次,參照圖式,就應用使用有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之海水脫硫系統進行說明。
海水脫硫系統之構成與應用使用有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的海水脫硫系統相同,故省略關於海水脫硫系統之整體構成之說明,而僅對本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加以說明。對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相同的構成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圖9係簡略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之構成的概略圖。
如圖9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51-2A包含兩個散氣管52-1、52-2,散氣管52-1包含本管61及通氣管62-1,散氣管52-2包含本管61及通氣管62-2。通氣管62-1包含支管62a-1及岔管62b-1,通氣管62-2包含支管62a-2及岔管62b-2。又,於岔管62b-1、62b-2之表面上設置有多孔性膜65(參照圖3、圖4)。
即,如圖9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51-2A係使散氣管52-1、52-2隔開特定間隔並列配置於與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者。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支管62a-1、62a-2係共用本管61,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於支管62a-1、62a-2之每一個上分別設置本管61。
如本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51-2A般,將兩個散氣管52-1、52-2隔開特定間隔並列配置於與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藉此可更有效地自岔管62b-1、62b-2各自之多孔性膜65之微細孔67中,對第二氧化槽51-2A內之吸硫海水16B供給空氣29。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係於第二氧化槽52-2A之相對向之壁面上設置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圖10、圖11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如圖10、圖11所示,亦可於第二氧化槽51-2A之與設置有流入口53之壁面相鄰接之任一壁面側上設置流出口54。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51-2A中,係使兩個通氣管62-1、62-2之岔管62b-1、62b-2以等間隔同行地配置於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上,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圖12係簡略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如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51-2B並列地配置兩個通氣管62-1、62-2彼此,且其等之岔管62b-1、62b-2彼此偏置。即,本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51-2B設置為將圖9所示之第二氧化槽51-2A之岔管62b-1、62b-2之任一方或兩方之位置沿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偏移,並使岔管62b-2位於岔管62b-1彼此之間。
可藉由使岔管62b-1、62b-2彼此偏置,而自岔管62b-1、62b-2各自之多孔性膜65之微細孔67對第二氧化槽51-2B內之吸硫海水16B中更有效地且無不規則地均勻供給空氣29。
又,於第二氧化槽51-2B之相對向之壁面上設置有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圖13、圖14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如圖13、圖14所示,亦可於第二氧化槽51-2B之與設置有流入口53之壁面相鄰接之任一壁面側上設置流出口54。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51-2A、51-2B中,散氣管52-1、52-2係並列地設置於與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散氣管52-1、52-2於與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亦可隔開特定間隔並列設置3個以上。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51-2A、51-2B中,散氣管52-1、52-2係設置一組於支管62a-1及62a-2之軸方向上,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散氣管52-1、52-2之任一方或兩方亦可於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上設置兩組以上。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散氣管52-1、52-2亦可於與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及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兩者上隔開特定間隔設置兩組以上。
其次,參照圖式,就應用使用有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之第三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的海水脫硫系統進行說明。
海水脫硫系統之構成與應用使用有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的海水脫硫系統相同,故省略海水脫硫系統之整體構成之說明,而僅對本實施形態之第三氧化槽加以說明。對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及上述第二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相同的構成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其重複說明。
圖15係簡略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之第三氧化槽之構成的概略圖。
如圖1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三氧化槽51-3係梳齒狀地配置有兩個通氣管62-1、62-2之岔管62b-1、62b-2彼此,且於一方之通氣管62-1之岔管62b-1彼此之間,交替地嵌入配設有鄰接之他方之通氣管62-2之岔管62b-2。
如本實施形態之第三氧化槽51-3般,可藉由於一方之通氣管62-1之岔管62b-1彼此之間交替地嵌入配設鄰接之他方之通氣管62-2之岔管62b-2,而經由岔管62b-1、62b-2,自多孔性膜65之微細孔67對第三氧化槽51-3內之吸硫海水16B中更有效地且無不規則地均勻且高密度地供給空氣29。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第三氧化槽51-3之相對向之壁面上設置有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圖16、圖17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如圖16、圖17所示,亦可於第三氧化槽51-3之與設置有流入口53之壁面相鄰接之任一壁面側上設置流出口54。
其次,參照圖式,就應用使用有本發明第四實施形態之第四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的海水脫硫系統進行說明。
海水脫硫系統之構成與應用使用有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的海水脫硫系統相同,故省略海水脫硫系統之整體構成之說明,而僅對本實施形態之第四氧化槽加以說明。對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至上述第三實施形態之第三氧化槽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其重複說明。
圖18係簡略表示本發明第四實施形態之第四氧化槽之構成之概略圖,圖19係圖18之A-A剖面圖。
如圖18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四氧化槽51-4設置有將兩個散氣管52-1、52-2彼此之間隔開之間隔板68。
即,本實施形態之第四氧化槽51-4設置有兩個散氣管52-1、52-2,且於沿本體51a之軸方向而設置之散氣管52-1、52-2彼此之間包含間隔板68。又,於兩個散氣管52-1、52-2中自本管61-1、61-2分別供給有空氣29。
如本實施形態之第四氧化槽51-4般,可藉由於兩個散氣管52-1、52-2彼此之間設置間隔板68,而使輸送至本體51a內之吸硫海水16B通過各散氣管52-1、52-2上,從而可使上述吸硫海水16B與自岔管62b-1、62b-2各自之多孔性膜65之微細孔67中供給至第四氧化槽51-4內之吸硫海水16B中的空氣29長時間地進行氣液接觸,故可確實地對吸硫海水16B中供給空氣29。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第四氧化槽51-4中,係藉由間隔板68來隔開兩個散氣管52-1、52-2,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根據設置於本體51a內之散氣管之數量,於各散氣管彼此之間設置間隔板68。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介隔間隔板68,於兩側如圖9所示之第二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51-2A般使散氣管52-1、52-2於與支管62a-1、62a-2軸方向相正交之方向上並列地隔開特定間隔設置兩個以上。又,亦可使介隔間隔板68而設置於兩方之散氣管52-1、52-2之各自之數量不同。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散氣管52-1、52-2亦可於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上隔開特定間隔配置兩個以上。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第四氧化槽51-4中,通氣管62-1、62-2之岔管62b-1、62b-2彼此同行地配置為沿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位於相同之位置上,但亦可如圖12所示之第二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51-2B般,使岔管62b-1、62b-2彼此偏置配置。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第四氧化槽51-4之同一壁面側設置有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圖20、圖21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如圖20、圖21所示,亦可於第四氧化槽51-4之與設置有流入口53之壁面相鄰接之任一壁面側上設置流出口54。
其次,參照圖式,就應用使用有本發明第五實施形態之第五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的海水脫硫系統進行說明。
海水脫硫系統之構成與應用使用有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的海水脫硫系統相同,故省略海水脫硫系統之整體構成之說明,而僅對本實施形態之第五氧化槽加以說明。對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至上述第四實施形態之第四氧化槽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其重複說明。
圖22係簡略表示本發明第五實施形態之第五氧化槽之構成的概略圖,圖23係圖22之A-A剖面圖。
如圖2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五氧化槽51-5係於散氣管52-1~散氣管52-4與散氣管52-5~散氣管52-8之間設置有擋牆69者。
即,如圖2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五氧化槽51-5係介隔擋牆69而於單側設置有四個散氣管52-1~52-4者。散氣管52-1、52-2係隔開特定間隔並列地配置於與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又,岔管62b-1、62b-2彼此偏置。又,散氣管52-3、52-4亦與散氣管52-1、52-2同樣,係隔開特定間隔並列地配置於與支管62a-3、62a-4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且岔管62b-3、62b-4彼此偏置。又,散氣管52-5~散氣管52-8與散氣管52-1~52-4同樣,介隔擋牆69配置於相反側。散氣管52-5、52-6係隔開特定間隔並列地配置於與支管62a-5、62a-6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且岔管62b-5、62b-6彼此偏置。又,散氣管52-7、52-8亦隔開特定間隔並列地配置於與支管62a-7、62a-8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且岔管62b-7、62b-8彼此偏置。
又,自本管61-1對兩個散氣管52-1、52-2供給空氣29,自本管61-2對兩個散氣管52-3、52-4供給空氣29,自本管61-3對兩個散氣管52-5、52-6供給空氣29,自本管61-4對兩個散氣管52-7、52-8供給空氣29。
又,散氣管52-1~52-4、及散氣管52-5~52-8係於擋牆69之單側分別設置四個,但並不限定於此,可根據氧化槽之大小,適當地調整設置散氣管之數量。
如本實施形態之第五氧化槽51-5般,可藉由於散氣管52-1~散氣管52-4與散氣管52-5~散氣管52-8之間設置擋牆69,而如圖23所示,使擋牆69之兩側產生對流,故可更使吸硫海水16B與空氣29有效地進行氣液接觸。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第五氧化槽51-5中,於散氣管52-1、52-2之與支管62a-1、62a-2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對每兩個散氣管52-1、52-2設置擋牆69,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於各散氣管52-1、52-2之每一個中設置擋牆69。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與第五氧化槽51-5同一壁面上設置有流入口53及流出口54,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圖24、圖25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如圖24、圖25所示,亦可於第五氧化槽51-5之與設置有流入口53之壁面相鄰接之任一壁面側上設置流出口54。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氧化槽可用於對海水中有效地供給空氣,且適合在用於海水脫硫之對含有硫份之海水中供給空氣的氧化槽中使用。
11...空氣
12...鍋爐
13...廢氣
14...集塵裝置
15、15A...海水
15B...第一稀釋用海水
15C...第二稀釋用海水
16A~16C...吸硫海水
20...排煙脫硫吸收塔
21...誘引式抽風機
22...海
23、24...泵
25...淨化氣體
26...煙囪
27...氧化槽流入海水
28...氧化用空氣吹風機
29...空氣
31...水質還原海水
40...海水脫硫系統
41...空氣預熱器(AH)
42...蒸汽
43...發電機
44...蒸汽渦輪機
45...水
46...蒸汽冷凝器
47...排煙脫硝裝置
48...海水脫硫氧化處理裝置
49...強制送風機
50...熱交換器
51-1...第一氧化槽
51-2A、51-2B...第二氧化槽
51-3...第三氧化槽
51-4...第四氧化槽
51-5...第五氧化槽
51a...本體
52、52-1~52-8...散氣管
53...流入口
54...流出口
55...流入板
56...流出板
57...閥
61、61-1~61-4...本管
62、62-1、62-2...通氣管
62a、62a-1~62a-8...支管
62b、62b-1~62b-8...岔管
64...管本體
65...多孔性膜
66...孔
67...微細孔
68...間隔板
69...擋牆
L1...海水供給管線
L2...淨化氣體排出管線
L3...吸硫海水排出管線
L4...第一海水分支管線
L5...第二海水分支管線
L6...海水排出管線
圖1係表示應用使用有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之海水處理裝置之海水脫硫系統之構成的概略圖;
圖2係簡略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第一氧化槽之構成的概略圖;
圖3係表示通氣管之構成之圖;
圖4係表示圖3中之符號A之部分之局部放大圖;
圖5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6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7係表示通氣管之構成之一例之圖;
圖8係表示通氣管之構成之其他一例之圖;
圖9係簡略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之第二氧化槽之構成的概略圖;
圖10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11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12係簡略表示第二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13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14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15係簡略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之第三氧化槽之構成的概略圖;
圖16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17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18係簡略表示本發明第四實施形態之第四氧化槽之構成的概略圖;
圖19係圖18之A-A剖面圖;
圖20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21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22係簡略表示本發明第五實施形態之第五氧化槽之構成的概略圖;
圖23係圖22之A-A剖面圖;
圖24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
圖25係簡略表示氧化槽之其他構成之概略圖;及
圖26係簡略表示先前之海水脫硫系統之構成之圖。
16B、16C...吸硫海水
29...空氣
51-1...第一氧化槽
51a...本體
52...散氣管
53...流入口
54...流出口
55...流入板
56...流出板
57...閥
61...本管
62...通氣管
62a...支管
62b...岔管
D...間隔
Claims (27)
- 一種氧化槽,其特徵在於,其具有對吸硫溶液供給空氣之散氣管,且實施上述吸硫溶液之水質還原處理,上述吸硫溶液係使廢氣中之硫份與海水接觸進行海水脫硫而產生者,且上述氧化槽中,於上述散氣管側設置有使上述吸硫溶液流入之流入口、以及使與上述散氣管所供給之上述空氣接觸之上述吸硫溶液流出的流出口,上述散氣管包含供給上述空氣之本管、以及自該本管而延伸之通氣管,該通氣管包含與上述本管連結且沿一方向延伸之支管、以及與該支管連結且沿與上述支管不同之方向延伸之複數個岔管,上述岔管配設為與上述吸硫溶液之流動方向大致正交,複數個岔管彼此各自之間隔為400mm以上且1000mm以下。
- 如請求項1之氧化槽,其中上述岔管包含管本體、以及覆蓋該管本體之表面之多孔性膜。
- 如請求項1之氧化槽,其中上述岔管為平板,且上述岔管之長度方向之形狀係為使上述岔管之兩端之形狀為矩形或圓弧狀者。
- 如請求項2之氧化槽,其中上述岔管為平板,且上述岔管之長度方向之形狀係為使上述岔管之兩端之形狀為矩 形或圓弧狀者。
- 如請求項1氧化槽,其中上述岔管之相對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圓形。
- 如請求項2之氧化槽,其中上述岔管之相對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圓形。
-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氧化槽,其以特定間隔配置有兩個以上之上述通氣管。
- 如請求項7之氧化槽,其並列地配置著複數個上述通氣管彼此;且該等上述岔管彼此偏置。
- 如請求項8之氧化槽,其中於一方之上述岔管之間,交替地嵌入鄰接之他方之上述散氣管之上述岔管進行配設。
- 如請求項7之氧化槽,其設置有間隔板,該間隔板將上述氧化槽之上述散氣管彼此之間隔開。
- 如請求項8之氧化槽,其設置有間隔板,該間隔板將上述氧化槽之上述散氣管彼此之間隔開。
- 如請求項9之氧化槽,其設置有間隔板,該間隔板將上述氧化槽之上述散氣管彼此之間隔開。
- 如請求項7之氧化槽,其設置有擋牆,該擋牆配設於上述氧化槽之上述散氣管彼此之間。
- 如請求項8之氧化槽,其設置有擋牆,該擋牆配設於上述氧化槽之上述散氣管彼此之間。
- 如請求項9之氧化槽,其設置有擋牆,該擋牆配設於上述氧化槽之上述散氣管彼此之間。
-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 如請求項7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 如請求項8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 如請求項9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 如請求項10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 如請求項11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 如請求項12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 如請求項13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 如請求項14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 如請求項15之氧化槽,其中上述海水係自蒸汽冷凝器中所排出之排液。
- 一種海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排煙脫硫裝置,其使廢氣中之硫份與海水接觸進行清洗;以及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氧化槽。
- 一種海水脫硫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鍋爐;蒸汽渦輪機,其將自上述鍋爐中所排出之廢氣用作蒸汽產生用之熱源,並且利用所產生之蒸汽來驅動發電機;蒸汽冷凝器,其回收上述蒸汽渦輪機中所凝聚之水並使之進行循環;排煙脫硝裝置,其進行自上述鍋爐中所排出之廢氣之脫硝;集塵裝置,其除去上述廢氣中之煤塵;如請求項26之海水處理裝置;以及煙囪,其將上述排煙脫硫裝置中經脫硫之淨化氣體排出至外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87546A JP5754877B2 (ja) | 2009-03-31 | 2009-03-31 | 酸化槽、海水処理装置及び海水脱硫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34973A TW201034973A (en) | 2010-10-01 |
TWI415798B true TWI415798B (zh) | 2013-11-21 |
Family
ID=42827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8136345A TWI415798B (zh) | 2009-03-31 | 2009-10-27 | Oxidation tank, seawater treatment unit and seawater desulfurization system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415718A4 (zh) |
JP (1) | JP5754877B2 (zh) |
CN (1) | CN102361825B (zh) |
CL (1) | CL2011002425A1 (zh) |
MY (1) | MY166535A (zh) |
SA (1) | SA110310071B1 (zh) |
TW (1) | TWI415798B (zh) |
WO (1) | WO20101133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52670B4 (de) * | 2009-11-12 | 2017-10-05 | Sartorius Stedim Biotech Gmbh | Begasungsvorrichtung für Bioreaktoren |
CN103688031B (zh) * | 2011-07-01 | 2018-03-27 | 彭斯干 | 一种优化内燃机排气背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EP2578544B1 (en) * | 2011-10-07 | 2018-12-12 |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eatment of effluent from seawater flue gas scrubber |
JP2013208605A (ja) * | 2012-03-30 | 2013-10-1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海水脱硫酸化処理装置及び海水排煙脱硫システム |
JP5991664B2 (ja) * | 2012-05-25 | 2016-09-14 | 三菱重工環境・化学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排煙脱硫システム |
CN102728192A (zh) * | 2012-07-06 | 2012-10-17 | 安徽金森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湿式脱硫氧化装置 |
JP6313945B2 (ja) * | 2013-09-30 | 2018-04-18 |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海水脱硫用散気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海水脱硫装置、並びに水質改善方法 |
CN103585878A (zh) * | 2013-11-27 | 2014-02-19 | 丁华声 | 一种脱硫塔浆池脉冲悬浮装置 |
JP6441660B2 (ja) * | 2014-03-17 | 2018-12-19 |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 除害機能付真空ポンプ |
JP6285773B2 (ja) * | 2014-03-28 | 2018-02-28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排ガス処理装置の排水処理方法 |
CN104815523B (zh) * | 2015-04-01 | 2017-01-04 | 东北大学 | 一种海水脱硫系统 |
CN104815543B (zh) * | 2015-04-01 | 2017-09-22 | 东北大学 | 一种海水脱硫循环系统及脱硫方法 |
US9630864B2 (en) | 2015-06-17 | 2017-04-25 |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 Seawater plant with inclined aeration and mixed auto recovery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76609B (en) * | 2004-08-20 | 2007-03-21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Sea water treatment method and sea water treatment system |
TW200920700A (en) * | 2007-07-24 | 2009-05-1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Aeration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6764A (zh) * | 1972-05-06 | 1974-01-21 | ||
JPS59213495A (ja) * | 1983-05-20 | 1984-12-03 | Kurita Water Ind Ltd | 水の処理方法 |
US4960546B1 (en) | 1989-04-19 | 1996-04-09 | Environmental Dynamics Inc | Diffuser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waste water aeration systems |
US5160714A (en) * | 1991-04-08 | 1992-11-03 | Ari Technologies, Inc. | Continuous autocirculation, multiple zone mass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H04338286A (ja) * | 1991-05-14 | 1992-11-25 | Nitto Denko Corp | 散気管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チューブ |
JPH06285326A (ja) * | 1993-04-05 | 1994-10-11 | Chiyoda Corp | 排煙脱硫方法と排煙脱硫装置 |
JP3498402B2 (ja) * | 1995-02-06 | 2004-02-16 |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 脱硫装置 |
US6497402B2 (en) * | 2001-03-30 | 2002-12-24 | Environmental Dynamics, Inc. | Diffuser mounting system for aeration of liquids |
US7044453B2 (en) | 2004-01-08 | 2006-05-16 | Environmental Dynamics, Inc. | Membrane diffuser with uniform gas distribution |
JP4446309B2 (ja) * | 2005-11-01 | 2010-04-07 | 日本環境企画株式会社 | 海水による排ガス脱硫装置 |
EP1960088A1 (de) * | 2006-12-23 | 2008-08-27 | Lentjes GmbH | Belüf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rauchgasreinigungsvorrichtung |
JP5324747B2 (ja) * | 2007-02-21 | 2013-10-23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泡回収装置及び泡回収システム |
JP5199585B2 (ja) * | 2007-02-21 | 2013-05-15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排煙脱硫装置 |
EP1967253A1 (de) * | 2007-03-09 | 2008-09-10 | Enviroserv Gmbh | Waschturm |
JP5351393B2 (ja) * | 2007-07-10 | 2013-11-27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流体の混合流路構造及び混合方法 |
JP5330658B2 (ja) * | 2007-07-24 | 2013-10-30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レーション装置 |
-
2009
- 2009-03-31 JP JP2009087546A patent/JP5754877B2/ja active Active
- 2009-07-23 MY MYPI2011004451A patent/MY166535A/en unknown
- 2009-07-23 CN CN2009801582492A patent/CN10236182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7-23 WO PCT/JP2009/063196 patent/WO201011333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7-23 EP EP09842687.7A patent/EP241571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10-27 TW TW98136345A patent/TWI41579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
- 2010-01-23 SA SA110310071A patent/SA110310071B1/ar unknown
-
2011
- 2011-09-30 CL CL2011002425A patent/CL2011002425A1/es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76609B (en) * | 2004-08-20 | 2007-03-21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Sea water treatment method and sea water treatment system |
TW200920700A (en) * | 2007-07-24 | 2009-05-1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Aeration apparatus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郭琮貴,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原水濁度變化對高速膠凝平板式污泥毯澄清池處理效能影響之探討,2006年07月。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61825A (zh) | 2012-02-22 |
WO2010113335A1 (ja) | 2010-10-07 |
SA110310071B1 (ar) | 2014-06-25 |
EP2415718A1 (en) | 2012-02-08 |
CN102361825B (zh) | 2013-05-22 |
MY166535A (en) | 2018-07-10 |
CL2011002425A1 (es) | 2012-07-06 |
JP5754877B2 (ja) | 2015-07-29 |
JP2010234334A (ja) | 2010-10-21 |
EP2415718A4 (en) | 2014-08-06 |
TW201034973A (en) | 2010-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15798B (zh) | Oxidation tank, seawater treatment unit and seawater desulfurization system | |
JP5259964B2 (ja) | 海水排煙脱硫システム | |
JP5773687B2 (ja) | 海水排煙脱硫システム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 |
CN109432936A (zh) | 烧结烟气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 |
JP2007263078A (ja) | 船舶用排煙処理装置及び船舶用排煙処理方法 | |
TWI488682B (zh) | Seawater desulfurization system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
WO2016186038A1 (ja) | 海水脱硫排水の水質改質装置及び海水排煙脱硫システム | |
CA2466686A1 (en) | Exhaust gas treatment system | |
JP2012115764A (ja) | 海水脱硫装置の排水水路及び海水排煙脱硫システム | |
TWI531538B (zh) | Oxidation tank, seawater desulfurization system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
WO2017069044A1 (ja) | 硫黄吸収溶液の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 |
JP5437151B2 (ja) | 排煙脱硫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酸素燃焼装置と方法 | |
JP2010240624A (ja) | 排煙脱硫装置及び排ガス処理方法 | |
WO2010131327A1 (ja) | 海水排煙脱硫装置及び脱硫海水の処理方法 | |
EP2851344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awater foam control | |
JP2008302345A (ja) | 排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 |
WO2012023299A1 (ja) | エア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海水排煙脱硫装置、エアレーション装置の運転方法 | |
JP2012236146A (ja) | エア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海水排煙脱硫装置 | |
WO2013176018A1 (ja) | 排煙脱硫システム | |
JP4719117B2 (ja) | 排ガス処理方法 | |
WO2012017567A1 (ja) | エア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海水排煙脱硫装置、エアレーション装置の加湿方法 | |
CN210009815U (zh) | 基于氧化法和凝并吸收脱除NOx、SOx、Hg的装置 | |
JP5535824B2 (ja) | エア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海水排煙脱硫装置 | |
JP2008155195A (ja) | 燃焼排ガス浄化設備の曝気装置 | |
KR20190105999A (ko) | 미스트 제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습식배연 탈황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