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4851B - 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顯示模組以及其固定方式 - Google Patents

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顯示模組以及其固定方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4851B
TWI414851B TW98132795A TW98132795A TWI414851B TW I414851 B TWI414851 B TW I414851B TW 98132795 A TW98132795 A TW 98132795A TW 98132795 A TW98132795 A TW 98132795A TW I414851 B TWI414851 B TW I4148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at plate
back frame
fixing member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2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1870A (en
Inventor
You Min Wang
Chih Liang Pan
Yu Yu Chen
Te Hen Lo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8132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485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11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1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4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4851B/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顯示模組以及其固定方式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與顯示模組,尤指一種用於固定平面顯示器之電路板之框架組,以及應用該框架組之顯示模組。
具有高解析度彩色螢幕的平面顯示器已經逐漸廣泛應用於筆記型電腦,而一般薄型筆記型電腦之平面顯示器係利用冷陰極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是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來作為背光源。在利用發光二極體作為背光源之平面顯示器中,最常見的作法係將發光二極體焊接於一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並且利用螺絲將印刷電路板鎖固於背光模組之背框(back plate)上。由於印刷電路板必須與背框緊密貼合,方能使發光二極體所發散之熱量順利傳導至背框,以確保發光二極體不會發生過熱損壞的問題。
請參閱第1圖,第1圖係繪示先前技術之薄型筆記型電腦的電路板12組裝於背框14的組合圖。首先將薄型筆記型電腦使用的面板16與電路板12(安裝用於驅動面板16的電路)送入組裝產線後,將電路板12與鐵件背框14以螺絲18對準對應的螺孔20、22鎖住固定,藉以避免電路板12朝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偏移。最後再用膠帶(Tape)貼附於電路板12上以保護兼固定電路板12。此種方式的優點是組裝容易,但缺點則是需要多鎖附2顆以上的螺絲,不僅增加了製造成本,更延長了組裝工時而降低了生產效率,甚至在鎖附多個螺絲時,容易發生漏鎖螺絲的現象。即使僅少量的螺絲未鎖附至印刷電路板上,亦會使得印刷電路板無法平整地鎖固至背框上。此外更難以確保每個螺絲鎖固至電路板上時,對於電路板施力之一致性。如此造成了產品品質下降,導致良率降低。
因此,如何穩固且有效率地將印刷電路板平整地固定至背框上,實為目前亟待研究之一重要課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便於固定平面顯示器之電路板之框架組以及應用該框架組之顯示模組,以解決先前技術的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模組,其包含一背框、複數個固定件、一顯示面板,以及一電路板。該背框包含一底面以及位於該底面端緣之一側邊。複數個固定件鄰近該背框之該側邊,且自該背框之該側邊向外延伸,每一固定件包含一平板、一連結部以及一第一凸出部。該平板連接該背框之該側邊且朝遠離該側邊的方向延伸。該連結部連接該平板且朝遠離該平板的方向延伸。該第一凸出部連接該連結部且朝遠離該連結部的方向延伸,其中該平板與該第一凸出部有一高度差。該顯示面板設置於該背框中,並為該側邊所圍繞。該電路板則電性連接於該顯示面板且設置於該等固定件上,該電路板包含複數個第一定位部,每一該第一定位部分別對應於各該固定件,該電路板係夾置於該平板與該第一凸出部之間,且該連結部穿過該電路板之該第一定位部。
本發明又提出一種框架組,其包含一背框、一電路板以及複數個固定件。該背框包含一底面以及位於該底面端緣之一側邊。該等固定件鄰近該背框之該側邊,且自該背框之該側邊向外延伸,每一固定件包含一平板、一連結部與第一凸出部。該平板連接該背框之該側邊且朝遠離該側邊的方向延伸。該連結部連接該平板且朝遠離該平板的方向延伸。該第一凸出部連接該連結部且朝遠離該連結部的方向延伸,其中該平板與該第一凸出部有一高度差。該電路板設置於該等固定件上,該電路板包含複數個第一定位部,每一該第一定位部分別對應於各該固定件,該電路板係夾置於該平板與該第一凸出部之間,且該連結部穿過該電路板之該第一定位部。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將一電路板組裝於一背框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框架,該框架包含一背框和複數個固定件,每一固定件係自該背框之一側邊向外延伸,每一固定件包含自該側邊向外延伸之一平板、自該平板向遠離該平板的方向延伸之一連結部、以及自該連結部朝遠離該連結部的方向延伸之一第一凸出部;提供一電路板,其包含複數個第一定位部;將該電路板以垂直於該背框的角度放置,使得每一第一定位部穿過對應的該第一凸出部;以及將該電路板以朝該平板的方向轉動,使得該電路板貼合於該固定件之該平板上。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明可用以實施之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頂」、「底」、「水平」、「垂直」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顯示模組100之分解圖。顯示模組100包括一背光模組150、一電路板110、一顯示面板120以及一框架140。背光模組150設置於框架140內並位於顯示面板120下方,其係用來產生背光以供顯示面板120顯示影像。電路板110與顯示面板120之間設有一訊號連接介面112,訊號連接介面112可以是軟性電路板或是其它導電介面,用來將電路板110提供的控制訊號傳送至顯示面板120。背光模組150包含反射板156、導光板158、光學膜片組154及光源(如冷陰極射線管或發光二極體)152所組成。導光板158上設置光學膜片組154,光學膜片組154包括擴散膜片及稜鏡片,該擴散膜片與稜鏡片之作用在於修正光源152射出的光線方向及擴散角度,使光集中於要求的方向,該擴散膜片對於破壞全反射的光學結構,亦具有覆蓋的作用,而稜鏡片則具正面提高亮度的效果。光源152之一側包覆有反射器155,反射器155主要為增加光線之利用率。光源152產生的光線經過反射板156、導光板158和光學膜片組154等元件處理後會穿透顯示面板120,使得顯示面板120上的畫素依據電路板110所傳遞的控制訊號產生不同灰階而產生影像。
請參閱第3A以及3B圖,第3A和3B圖分別係繪示框架140以及電路板110組成之框架組。框架140包含一背框142與複數個固定件144。背框142包含一底面1422以及位於底面1422端緣之一側邊1424,其中側邊1424係自底面1422之端緣向上延伸。複數個固定件144鄰近背框142之側邊1424,且自背框1422之側邊1424向外延伸,較佳的是,固定件144係與背框142一體成形,但不限於此,固定件144亦可與背框142以連接件(圖未示)相組合或者是固定件144勾設於背框142之側邊。此外,側邊1424於相對於固定件144之位置具有一缺口1445,缺口1445的高度可略大於訊號連接介面112的厚度,但不限於此。缺口1445的目的係用來於電路板110平躺於背框142上時,訊號連接介面112可穿過缺口1445而連接至顯示面板120。每一固定件144包含一平板1442、一連結部1444以及一第一凸出部1446。平板1442連接背框1422之側邊1424且朝遠離側邊1424的方向延伸。連結部1444連接平板1422且朝遠離平板1422的方向延伸,且連結部1444與平板1442間的角度例如大致呈90度。第一凸出部1446連接連結部1444且朝遠離連結部1444的方向延伸,而連結部1444與第一凸出部1446間的角度例如大致呈90度。平板1422與第一凸出部1446有一高度差h1。固定件144更可包括第二凸出部1448設置於平板上1442。電路板110於對應第一凸出部1446之處分別包含一第一定位部1102,於對應第二凸出部1448之處分別包含一第二定位部1104,其中第一定位部1102以及第二定位部1104可均為開孔,所以第一凸出部1446可穿過第一定位部1102,且第二凸出部1148可穿過第二定位部1104。
請一併參閱第4圖、第5圖以及第6圖,第4圖係本發明組裝背框142以及電路板110之流程圖,第5圖係繪示電路板110組裝於背框142之第一階段之示意圖,第6圖係第5圖沿剖面線5-5’之剖面圖。首先,提供框架140,框架140包含背框142與固定件144(步驟400),以及提供利用訊號連接介面112連接的電路板110與顯示面板120(步驟402)。接著將電路板110以約略垂直於背框142的角度放置,使得每一第一定位部1102穿過對應的第一凸出部1446(步驟404)。
接下來請一併參閱第4圖和第7-10圖,第7圖係繪示電路板110組裝於背框142之第二階段之示意圖,第8圖係第7圖沿剖面線7-7’之剖面圖。第9圖係繪示電路板110組裝於背框142之第三階段之示意圖,第10圖係第9圖沿剖面線9-9’之剖面圖。而後,將電路板110以朝平板1442的方向轉動,也就是朝箭頭A的方向旋轉,使得連結部1444穿過電路板110之第一定位部1102(步驟406)。當電路板110平置於背框142上時,電路板110貼合於固定件144之平板1442上,且電路板110係夾置於平板1442與第一凸出部1446之間。由於第一凸出部1446與連結部1444形成一種卡勾結勾,使得穿過第一定位部1102的第一凸出部1146勾住電路板110,使電路板110不易自Z方向產生位移而脫離背框142。同時,再配合第二定位部1104穿過自平板1442凸出的第二凸出部1448,使得電路板110不易自X方向和Y方向產生位移而脫離背框142。
最後,請一併參閱第4圖和第11圖,第11圖係繪示將膠帶160貼上電路板110。為了保護並更好地固定電路板110,可將膠帶160貼附於電路板110上(步驟408)。
此背框142之材質例如為金屬材質,用以提供足夠之支撐力,避免顯示模組100因受到外力作用而彎曲,確保電路板110不會發生翹曲的現象。組成框架140的固定件144與背框142可為一體成形之結構,可降低製造成本。
上述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述之框架組與應用其之顯示模組,係利用設置多個固定件於背框上,以及形成多個定位部於電路板上之方式,即可達到固定電路板於背框上之效果。避免了鎖固多個螺絲造成組裝工時之增加,且避免了漏鎖螺絲或是螺絲施力不均,造成電路板不平整的問題。其優點在於:1.由於僅需簡易地設置多個固定件於背框上,並且於電路板上形成相應之多個定位部,即可將電路板穩固且平整地固定於背框上,可避免因為開發複雜模具導致成本增加的問題。2.僅需將此些固定件穿過此些定位部,並將電路板於背框上推移一距離以便卡合於此些固定件,係可簡便快速地進行電路板的固定。3.由於每一固定件係對應穿過每一定位部,使得電路板固定至背框上之後,不會發生滑動的現象。4.藉由多個固定件卡接電路板,可使電路板完整貼合於背框,保持電路板的平整性,進而提昇產品品質及良率。
雖然本發明已用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薄型筆記型電腦
12...電路板
14...背框
16...面板
18...螺絲
100...顯示模組
110...電路板
120...顯示面板
140...框架
150...背光模組
158...導光板
154...光學膜片組
152...光源
155...反射器
156...反射板
142...背框
112...訊號連接介面
1445...缺口
1422...底面
1424...側邊
1442...平板
1444...連結部
1448...第二凸出部
1446...第一凸出部
1102...第一定位部
1104...第二定位部
160...膠帶
第1圖係繪示先前技術之薄型筆記型電腦將電路板組裝於背框的組合圖。
第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顯示模組之分解圖。
第3A和3B圖分別係繪示框架以及電路板組成之框架組。
第4圖係本發明組裝背框以及電路板之流程圖。
第5圖係繪示電路板組裝於背框之第一階段之示意圖。
第6圖係第5圖沿剖面線5-5’之剖面圖。
第7圖係繪示電路板組裝於背框之第二階段之示意圖。
第8圖係第7圖沿剖面線7-7’之剖面圖。
第9圖係繪示電路板組裝於背框之第三階段之示意圖。
第10圖係第9圖沿剖面線9-9’之剖面圖。
第11圖係繪示將膠帶貼上電路板。
120‧‧‧顯示面板
142‧‧‧背框
112‧‧‧訊號連接介面
1422‧‧‧底面
1442‧‧‧平板
1448‧‧‧第二凸出部
1446‧‧‧第一凸出部
1104‧‧‧第二定位部

Claims (20)

  1. 一種框架組,其包含:一背框,包含一底面以及位於該底面端緣之一側邊;至少一固定件,鄰近該背框之該側邊,且自該背框之該側邊向外延伸,其中每一固定件包含:一平板,連接該背框之該側邊且朝遠離該側邊的方向延伸,一連結部,連接該平板且朝遠離該平板的方向延伸;以及一第一凸出部,連接該連結部且朝遠離該連結部以及該平板的方向延伸,其中該平板與該第一凸出部有一高度差,以使該固定件形成一類Z字型之結構;以及一電路板,設置於該等固定件上,該電路板包含複數個第一定位部,每一該第一定位部分別對應於各該固定件,該電路板係夾置於該平板與該第一凸出部之間,且該連結部穿過該電路板之該第一定位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框架組,其中該平板係平行於該背框之該底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框架組,其中該固定件另包含一第二凸出部設置於該平板上,該電路板於對應該第二凸出部之處另包含一第二定位部,且該第二凸出部穿過該第二定位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框架組,其中該連結部與該平板間的角度大致呈90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框架組,其中該連結部與該第一凸出部間 的角度大致呈90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框架組,其中,該側邊於相對於該固定件之位置具有一缺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框架組,其另包含一膠帶,貼附於該電路板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框架組,其中,該背框與該等固定件係一體成形。
  9. 五種顯示模組,包含:一背框,包含一底面以及位於該底面端緣之一側邊;至少一固定件,鄰近該背框之該側邊,且自該背框之該側邊向外延伸,其中每一固定件包含:一平板,連接該背框之該側邊且朝遠離該側邊的方向延伸;一連結部,連接該平板且朝遠離該平板的方向延伸;以及一第一凸出部,連接該連結部且朝遠離該連結部以及該平板的方向延伸,其中該平板與該第一凸出部有一高度差,以使該固定件形成一類Z字型之結構;一顯示面板,設置於該背框中,並為該側邊所圍繞;以及一電路板,電性連接於該顯示面板且設置於該等固定件上,該電路板包含複數個第一定位部,每一該第一定位部分別對應於各該固定件,該電路板係夾置於該平板與該第一凸出部之間,且該連結部穿過該電路板之該第一定位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模組,更包含一訊號連接介面電性 連接於該顯示面板及該電路板,該側邊相對於該固定件具有一缺口,該訊號連接介面穿過該缺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模組,更包含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背框內並位於該顯示面板下方,其中該背光模組為該底面以及該側邊所圍繞。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平板係平行於該背框之該底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固定件另包含一第二凸出部設置於該平板上,該電路板於對應該第二凸出部之處另包含一第二定位部,且該第二凸出部穿過該第二定位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連結部與該平板間的角度大致呈90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連結部與該第一凸出部間的角度大致呈90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另包含一膠帶,貼附於該電路板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框架組,其中,該背框與該等固定件係一體成形。
  18. 一種將一電路板組裝於一框架之方法,其包含:提供一框架,該框架包含一背框以及至少一固定件,每一固定件係自該背框之一側邊向外延伸,每一固定件包含自該側邊向外延伸之一平板、自該平板向遠離該平板的方向延伸之一連結部、以及自該連 結部朝遠離該連結部以及該平板的方向延伸之一第一凸出部,以使該固定件形成一類Z字型之結構;提供一電路板,其包含複數個第一定位部;將該電路板以垂直於該背框的角度放置,使得每一第一定位部穿過對應的該第一凸出部;以及將該電路板以朝該平板的方向轉動,使得該電路板貼合於該固定件之該平板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方法,於該電路板貼合於該固定件之該平板上後更包含:將一膠帶貼附於該電路板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固定件另包含一第二凸出部設置於該平板上,該電路板於對應該第二凸出部之處另包含一第二定位部,當該電路板以朝該平板的方向轉動後,該第二凸出部穿過該第二定位部。
TW98132795A 2009-09-28 2009-09-28 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顯示模組以及其固定方式 TWI414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2795A TWI414851B (zh) 2009-09-28 2009-09-28 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顯示模組以及其固定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2795A TWI414851B (zh) 2009-09-28 2009-09-28 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顯示模組以及其固定方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1870A TW201111870A (en) 2011-04-01
TWI414851B true TWI414851B (zh) 2013-11-11

Family

ID=4490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2795A TWI414851B (zh) 2009-09-28 2009-09-28 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顯示模組以及其固定方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48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9270B1 (en) 2013-11-12 2015-05-26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0673B (zh) * 2013-02-18 2016-0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模組
CN104869781A (zh) * 2014-02-25 2015-08-2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92704U (en) * 2005-12-28 2006-06-21 Wintek Corp Connecting apparatus for light source circuit board of display monitor
TW200712652A (en) * 2005-09-23 2007-04-0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Mounting structure of the optical film for the backlight module
TW200937078A (en) * 2008-02-26 2009-09-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ixing circuit board of backlight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2652A (en) * 2005-09-23 2007-04-0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Mounting structure of the optical film for the backlight module
TWM292704U (en) * 2005-12-28 2006-06-21 Wintek Corp Connecting apparatus for light source circuit board of display monitor
TW200937078A (en) * 2008-02-26 2009-09-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ixing circuit board of backlight modu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9270B1 (en) 2013-11-12 2015-05-26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1870A (en) 201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4036B (zh) 彎曲型液晶顯示裝置
JP5403579B2 (ja) 面状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83055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019444B2 (en)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5298191B2 (ja) 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09010300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8226434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amp socket thereof
TWI383201B (zh)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之電路板之固定方法
KR20070002552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커버버툼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다이오드백라이트어셈블리와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JP2008096950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US792439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KR10172926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 장치
TWI472833B (zh) 顯示裝置
CN113589585B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TWM485425U (zh) 平面顯示器
TWI289281B (en) Fixing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I64300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2010177076A (ja) タンデム型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414851B (zh) 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顯示模組以及其固定方式
JP2011180287A (ja) 表示装置
WO2013191051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926808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3191047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216944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070000855A (ko) 빛 샘 방지수단을 가지는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