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0280B - 金屬錯合物 - Google Patents

金屬錯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0280B
TWI410280B TW096113047A TW96113047A TWI410280B TW I410280 B TWI410280 B TW I410280B TW 096113047 A TW096113047 A TW 096113047A TW 96113047 A TW96113047 A TW 96113047A TW I410280 B TWI410280 B TW I4102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s
phosphinomethyl
gold
butylphosphinomethyl
st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3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44756A (en
Inventor
Graham Ronald Eastham
Neil Tindale
Original Assignee
Lucite Int U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ite Int Uk Ltd filed Critical Lucite Int Uk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44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44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0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02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7/00Metallocenes
    • C07F17/02Metallocenes of metals of Groups 8, 9 or 10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36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reaction with carbon monoxide or formates
    • C07C67/3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reaction with carbon monoxide or formates by addition to an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6Palladium compounds
    • C07F15/0066Palladium compounds without a metal-carbon link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金屬錯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可用於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之羰基化作用之安定金屬錯合物,及其製備。
本發明亦關於摻入此種錯合物之新穎觸媒系統。
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利用一氧化碳,於醇或水,及包含第6、8、9或10族金屬例如鈀,與膦配位體,例如烷基膦、環烷基膦、芳基膦、吡啶基膦或二齒合膦之觸媒系統存在下之羰基化作用,已被描述於許多歐洲專利與專利申請案中,例如EP-A-0055875、EP-A-04489472、EP-A-0106379、EP-A-0235864、EP-A-0274795、EP-A-0499329、EP-A-0386833、EP-A-0441447、EP-A-0489472、EP-A-0282142、EP-A-0227160、EP-A-0495547及EP-A-0495548。特定言之,EP-A-0227160、EP-A-0495547及EP-A-0495548係揭示二齒合膦配位體,其係提供能夠達成高反應速率之觸媒系統。在磷原子間之C3烷基橋基係在EP0495548中被舉例為伴隨著磷上之第三丁基取代基。
WO 96/19434係接著揭示具有經取代芳基橋基之二齒合膦化合物之特定組群,其可提供需要極少或不需要補充之顯著地安定觸媒;此種二齒合觸媒之使用會導致顯著地高於先前所揭示者之反應速率;及在高轉化率下產生極少或無雜質。
WO 01/68583係揭示當使用於高碳烯類時,及當於外部添加之非質子性溶劑存在時,關於與WO 96/19434相同方法之速率。
EP0495548B1係給予採用C3橋接之膦1,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丙烷之醋酸乙烯酯羰基化作用之實例。所引用之速率為每莫耳Pd每小時200莫耳產物,且其結果為丙酸酯1與2-乙醯氧基甲酯之生產,其比例為40:60(線性:分枝狀)。
WO 98/42717係揭示對EP0495548中所使用之二齒合膦之改質,其中一或兩個磷原子係被併入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中,其中一或多個碳原子係被雜原子("2-PA"基團)置換。實例包括乙烯、丙烯及一些高碳末端與內部烯烴之多種烷氧羰基化作用。此外,亦揭示醋酸乙烯酯之氫甲醯化作用,獲得10:1之分枝狀:線性產物比例。值得注意的是,並未揭示醋酸乙烯酯之烷氧基或羥基-羰基化作用。
WO 03/070370係將WO 98/42717之陳述內容延伸至具有WO 96/19434中所揭示類型之1、2個經取代芳基橋基之二齒合膦。所揭示之適當烯烴受質係包括數種具有不同取代基之類型。值得注意的是,乙烯基酯類並未被提及,無論是一般性地或特別地。
WO 04/103948係描述兩種上文類型之配位體橋基可用於丁二烯羰基化作用,而WO 05/082830係描述WO 04/103948之一項選擇,其中三級碳取代基係於個別磷原子上不同。
雖然如此,所有上文系統均需要在小心控制之條件下,自配位體與金屬或金屬化合物,製造金屬配位錯合物,因配位體-金屬錯合物在空氣中不安定。但是,安定金屬化合物之使用係提供觸媒中毒之可能來源,或至少是呈金屬陰離子及/或鹽形式之廢品。於時間上,已提供金屬安定來源之此作用劑,係蓄積於觸媒系統中,且必須被週期性地移除。本發明係藉由提供一種具有可容易處理副產物之安定觸媒金屬錯合物,以解決此項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方面,係提供金屬錯合物MLn Xm ,其中M為第8、9或10族之金屬,L為配位體,X為鹵根、HCO3 、NO3 、CO3 2- 或羧酸根,n為等於或小於金屬配位數之數目,m為1或2,且等於金屬之氧化狀態。
為避免疑惑,本文中對第8、9或10族金屬之指稱,應被採取以包括現代週期表命名法中之第8、9及10族。所謂"第8、9或10族"一詞,吾人較佳係選擇譬如Ru、Rh、Os、Ir、Pt及Pd之金屬。此金屬較佳係選自Ru、Pt及Pd。此金屬更佳為Pd。
典型上,數目n係在1-6之間,更典型上為1-4,尤其是1或2,更尤其是2。尤佳金屬錯合物為其中氨基已被移除者。已令人驚訝且合宜地發現,當在與金屬錯合期間進一步加熱二氫碳酸鹽錯合物時,這是可能的。已發現在加熱後,二氫碳酸鹽錯合物可於內部重排,以產生碳酸銨鹽與二齒合碳酸鹽物種。這會有利地產生金屬錯合物MLn X,其中X為二齒合碳酸鹽配位體,且M、L及n均定義於本文中。
配位體L較佳為膦,因此錯合化合物為膦。膦可為單齒合或二齒合膦。三級膦為較佳,且除了本文中一般性地具有式(I)-(V)者以外,可選自三苯膦;2,2'-雙[雙(3,5-二甲基苯基)膦基]-1,1'-聯萘;1,4-雙[雙(3,5-二甲基苯基)膦基]丁烷;1,2-雙[雙(3,5-二甲基苯基)膦基]乙烷;雙[雙(3,5-二甲基苯基)膦基]甲烷;1,3-雙[雙(3,5-二甲基苯基)膦基]丙烷;2,2'-雙[雙(3,5-雙三氟甲基苯基)膦基]-1,1'-聯萘;1,4-雙[雙(3,5-雙三氟甲基苯基)膦基]丁烷;1,3-雙[雙(3,5-雙三氟甲基苯基)膦基]丙烷;1,2-雙[雙(3,5-雙三氟甲基苯基)膦基]乙烷;三(第三-丁基)膦;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苯;2,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聯苯;1,4-雙(二-第三-丁基膦基)丁烷;1,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丙烷;1,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丙烷;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乙烷;1,1'-雙(二-第三-丁基膦基)二環戊二烯鐵;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烷;1,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參(對-甲苯基)膦;參(鄰-甲苯基)膦;三環己基膦;1,2-雙(二環己基膦基)苯;2,2'-雙(二環己基膦基)聯苯;1,4-雙(二環己基膦基)丁烷;1,3-雙(二環己基膦基)丙烷;1,2-雙(二環己基膦基)乙烷;1,1'-雙(二環己基膦基)二環戊二烯鐵;1,1'-雙(二異丙基膦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異丙基膦基)苯;1,3-雙(二異丙基膦基)丙烷;1,2-雙(二異丙基膦基)乙烷;1,4-雙(二甲基膦基)丁烷;1,3-雙(二甲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甲基膦基)苯;2,2'-雙(二甲基膦基)聯苯;1,3-雙(二甲基膦基)丙烷;1,2-雙(二甲基膦基)乙烷;1,1'-雙(二甲基膦基)二環戊二烯鐵;1,4-雙(二甲基膦基)丁烷;1,2-雙(二-苯基膦基甲基)苯;1,3-雙(二乙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乙基膦基)苯;2,2'-雙(二乙基膦基)聯苯;1,3-雙(二乙基膦基)丙烷;1,2-雙(二乙基膦基)乙烷;1,1'-雙(二苯基膦基)二環戊二烯鐵;及1,1'-雙(二乙基膦基)二環戊二烯鐵。
尤佳為當配位體L為二齒合膦配位體時,更尤其是式(I)、(II)、(III)、(IV)或(V)之二齒合膦配位體,其將更特別地被詳述於本文。此外,如上文所陳述,關於此點之特佳二齒合膦配位體為ML-LX,其中L-L為二齒合膦配位體,M為金屬,且X為二齒合碳酸鹽。關於此點,尤佳金屬為鈀。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方面,係提供一種用於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之羰基化作用之方法,其包括使該化合物於具有活性氫譬如羥基來源之共反應物與觸媒系統存在下,與一氧化碳反應,該觸媒系統係衍生自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之金屬錯合物。
此種錯合物係有利地(1)無重質蓄積,(2)無空氣敏感性,及(3)降低之觸媒製備時間。
1.無重質蓄積在Pd(0)產生系統中,譬如Pd(dba)觸媒系統,dba為無害配位體。其係在鈀零先質之安定化作用上扮演一項角色,但未具有催化作用上之功能。採用磺酸之觸媒之活化作用,會導致dba之釋出至處理溶液中。在反應器中之濃度會蓄積,且最後,需要觸媒循環流之滌洗,以停止蓄積程度達到其對製程具有有害作用之點。合併之鈀配位體鹽(特別是重碳酸鹽、碳酸鹽、醋酸鹽及乳酸鹽)不會在以適當酸譬如磺酸活化時產生重質成份。最佳選擇,意即重碳酸鹽與碳酸鹽會在活化作用時產生CO2 與水,此兩者不會在所設想到之可能程度下干擾此製程化學。
2.無空氣敏感性在任何滿刻度方法設計中,將需要一種觸媒製備系統,其中配位體係在被餵至反應器之前,與鈀鹽及酸合併。在上文所提及先前技藝方法中之膦配位體,在溶液中係極端地具空氣敏感性,因此為避免膦之不想要氧化作用,需要高度地經脫氣之溶劑。氧自有機溶劑之有效移除,降至亞ppm程度係為所需要,且後續分析在大規模下為一項挑戰。本發明之合併配位體鈀鹽不具空氣敏感性,且可被溶解於較不嚴密地經脫氣之溶劑中。
3.降低之觸媒製備時間Pd(0)產生系統,譬如Pd(dba)觸媒系統,其錯合作用與活化作用係花費大約48小時。在此製程之最初24小時期間,有自由態配位體存在,且系統對氧化作用很敏感。採用本發明之合併鈀配位體鹽之觸媒溶液,可僅只是經由使錯合物在MeP/MeOH中漿化,並添加適當酸譬如磺酸,而在1-2小時內產生。於此方法中形成之觸媒物種係與由Pd(dba)觸媒系統所形成者相同。
亦已發現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係比相當金屬dba錯合物較具空氣安定性,且亦以催化活性狀態存在,然而金屬dba錯合物係呈非催化性氧化狀態。關於先前技藝觸媒之一項問題,是必須在經脫氣溶劑存在下,個別地添加膦配位體至反應室中。膦配位體係為高度地空氣敏感性,故於連續製程中所使用之溶劑必須事先被完全地脫氣,以致使膦不會在金屬錯合作用之前被氧化。若膦配位體被氧化,則配位體變得不活性,且將不會錯合至金屬以形成活性觸媒。藉由形成本發明之安定錯合物,因此在工業方法中,於觸媒利用上,可避免此等附加步驟。
根據本發明之進一步方面,係提供一種觸媒系統,其能夠使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羰基化,該觸媒系統包含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之金屬錯合物。
供本發明觸媒系統用之適當酸類係為熟練技術人員所已知者。適當酸類包括硝酸;硫酸;低碳烷酸(至高達C12 )酸類,譬如醋酸與丙酸;磺酸類,譬如甲烷磺酸、氯磺酸、氟基磺酸、三氟甲烷磺酸、苯磺酸、萘磺酸,甲苯磺酸,例如對-甲苯磺酸,第三-丁基磺酸,及2-羥基丙烷磺酸;經磺酸化之離子交換樹脂(包括低酸含量磺酸樹脂),過鹵酸,譬如過氯酸;鹵化羧酸類,譬如三氯醋酸與三氟醋酸;正磷酸;膦酸,譬如苯膦酸;及衍生自路易士酸與Broensted酸類間之交互作用之酸類。
在烷氧羰基化反應中,該酸可具有於18℃下之水溶液中度量之pKa小於4,更佳係小於3。適當酸類包括前文所列示未經取代羧酸鹽以外之酸類。
在羥羰基化反應中,該酸可具有於18℃下之水溶液中度量之pKa小於6,更佳係小於5。適當酸類包括前文所列示之酸類。
在一項特佳具體實施例中,於羥羰基化反應中之酸可衍生自羧酸。羧酸較佳為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之任何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30 有機化合物,更佳為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之任何C1至C16有機化合物。此酸之pKa,於18℃下之水溶液中度量,較佳係大於約2。於18℃下之水溶液中度量之pKa,較佳係小於約5.0。有機化合物可被下列之一或多個取代:羥基,C1 -C4 烷氧基,例如甲氧基;胺,或鹵化物基團,例如Cl、I及Br。適當羧酸類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甲酸、經取代之苯甲酸、醋酸、丙酸、戊酸、丁酸、環己基丙酸、2,3或4-戊烯酸、己二酸或壬酸。
可被使用於羥羰基化反應中之適當立體位阻羧酸類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立體位阻之苯甲酸類,包括例如C1 -C4 烷基取代之苯甲酸類,例如2,6-二甲基苯甲酸或2,4,6-三甲基苯甲酸。其亦包括羥基取代之苯甲酸類,例如間-與對羥苯甲酸,及其他經取代之苯甲酸類,例如2,6-二氟苯甲酸或2,4,6-三溴苯甲酸。
用於烷氧羰基化作用之特佳酸促進劑,係為前文所列示之磺酸類與經磺酸化之離子交換樹脂。可使用之低含量酸離子交換樹脂,較佳係提供反應中之SO3 H/Pd比例之程度低於35莫耳/莫耳,更佳係低於25莫耳/莫耳,最佳係低於15莫耳/莫耳。藉由該樹脂所提供SO3 H濃度之典型範圍,係在1-40莫耳/莫耳Pd之範圍內,更典型上為2-30莫耳/莫耳Pd,最典型上為3-20莫耳/莫耳Pd。
在羥羰基化反應中,溶劑較佳可為具有pKa低於5,更佳為具有pKa大於3而低於5之酸。適當酸溶劑可選自前文所列示之酸類,更佳為低碳烷(至高達C12 )酸類,譬如醋酸與丙酸,最佳為醋酸。
在烷氧羰基化反應中,所存在酸之量對觸媒系統之催化行為並不重要。酸對第8、9或10族金屬或化合物之莫耳比可為1:1至500:1,較佳為2:1至100:1,而特別是3:1至30:1。較佳情況是,酸對第8、9或10族金屬之比例較佳為至少1:1莫耳(H )/莫耳(C2+ ),且較佳為低於至少5:1莫耳(H )/莫耳(C2+ ),更佳情況是,此比例為至少2:1,且較佳為低於至少3:1;最佳情況是,約2:1比例為較佳。所謂H 係意指活性酸性位置之量,因此1莫耳單鹽基性酸係具有1莫耳H ,然而1莫耳二鹽基性酸係具有2莫耳H ,而三鹽基性酸類等,應據此解釋。同樣地,所謂C2+ 係意指具有2 陽離子性電荷之金屬之莫耳數,因此對M 離子,金屬陽離子之比例應據此調整。例如,M 陽離子應被取為每莫耳M 具有0.5莫耳C2+
在羥羰基化反應中,所存在酸之量對觸媒系統之催化行為並不重要。酸對第8、9或10族金屬/化合物之莫耳比可為1:1至10000:1,較佳為2:1至1000:1,而特別是3:1至100:1。
在烷氧羰基化反應中,二齒合配位體對酸之比例較佳為至少1:2莫耳/莫耳(H ),而二齒合配位體對第8、9或10族金屬之比例較佳為至少1:1莫耳/莫耳(C2+ )。配位體較佳係超過金屬莫耳/莫耳(C2+ ),且較佳係超過與酸之1:2莫耳/莫耳(H )比例。過量配位體是有利的,因配位體本身可充作鹼,以緩衝反應中之酸含量,且防止受質之降解。另一方面,酸之存在會使反應混合物活化,且改良整體反應速率。
在羥羰基化反應中,二齒合配位體對酸之比例較佳為至少1:2莫耳/莫耳(H ),而二齒合配位體對第8、9或10族金屬之比例較佳為至少1:1莫耳/莫耳(C2+ )。配位體較佳係超過金屬莫耳/莫耳(C2+ )。過量配位體可為有利的,因配位體本身可充作鹼,以緩衝反應中之酸含量,且防止受質之降解。另一方面,酸之存在會使反應混合物活化,且改良整體反應速率。
根據本發明之進一步方面,係提供一種用於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之羰基化作用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使該化合物於包含羧酸較佳為芳族羧酸之溶劑系統,觸媒系統,及選用之氫來源存在下,與一氧化碳及具有活性氫之共反應物反應,該觸媒系統包含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之金屬錯合物。
本發明之共反應物可為具有可移動氫原子,且能夠作為親核劑在催化條件下與二烯反應之任何化合物。共反應物之化學性質係決定所形成產物之類型。特別有利之共反應物為水,因此羥羰基化作用為尤佳。但是,其他共反應物亦可行,且可為有利的,譬如羧酸、醇、氨或胺、硫醇或其組合。若共反應物為水,則所獲得之產物將為不飽和羧酸。在羧酸類之情況中,產物為不飽和酐。對於醇共反應物,羰基化作用之產物為酯。
同樣地,使用氨(NH3 ),或一級或二級胺,R81 NH2 或R82 R83 NH,將產生醯胺,而使用硫醇R81 SH,將產生硫酯。在上文定義之共反應物中,R81 、R82 及/或R83 係表示烷基、烯基或芳基,其可為未經取代,或可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芳基或Het,其中R19 至R30 均定義於本文中,及/或被一或多個氧或硫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
若採用氨或胺類,則少部份共反應物將與存在於反應中之酸反應,以形成醯胺與水。因此,在氨或胺-共-反應物之情況中,水係存在。
羧酸共反應物較佳係具有與二烯反應物相同之碳原子數,加上一。
較佳胺共反應物係每分子具有1至22個,更佳係具有1至8個碳原子,而二胺共反應物-每分子具有2-22個,更佳為2至10個碳原子。胺類可為環狀、部份環狀、醯基、飽和或不飽和(包括芳族)、未經取代或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芳基、烷基、Het,其中R19 至R30 均如本文定義,及/或被一或多個(較佳係低於總共4個)氧、氮、硫、矽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或其混合物。
硫醇共反應物可為環狀、部份環狀、醯基、飽和或不飽和(包括芳族)、未經取代或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芳基、烷基、Het,其中R19 至R30 均如本文定義,及/或被一或多個(較佳係低於總共4個)氧、氮、硫、矽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或其混合物。較佳硫醇共反應物為脂族硫醇類,每分子具有1至22個,更佳為具有1至8個碳原子,與脂族雙硫醇類,每分子具有2-22個,更佳為2至8個碳原子。
若共反應物會與酸反應,則酸對共反應物之量應經選擇,以致使適當量之自由態酸存在。一般而言,超過共反應物之大的多餘酸為較佳,此係由於提高之反應速率所致。
於本發明此方面中所使用之羧酸可為任何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30 化合物,其另外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更佳為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之任何C1 至C16 化合物。該酸之pKa,於稀水溶液中,在18℃下度量,較佳係大於約2。該pKa於稀水溶液中,在18℃下度量,較佳係低於約6。適當羧酸類之實例包括: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12 烷酸類,譬如醋酸,丙酸類、丁酸類、戊酸類、己酸類、壬酸類;C1 -C12 烯酸類,譬如丙烯酸類,譬如丙烯酸,丁烯酸類,譬如甲基丙烯酸,戊烯酸類、己烯酸類及庚烯酸類;乳酸;在可能之情況下,其可全部為線性或分枝狀、環狀、部份環狀或非環狀,且除了其可被雜原子插入之外,可為未經取代或被一或多個其他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芳基、烷基、雜原子(較佳為氧)、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或-CF3 ,其中R19 -R28 均如本文定義。特佳羧酸為羰基化反應之酸產物。
於羰基化反應譬如羥羰基化反應中所使用之芳族羧酸,較佳為任何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30 芳族化合物,譬如以苯基、萘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茚基、吡啶基及吡咯基為基礎,且具有至少一個與芳族環結合之羧酸基者,更佳為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之任何C1 至C16 芳族化合物。該酸之pKa,於稀水溶液中,在18℃下度量,較佳係大於約2。該pKa於稀水溶液中,在18℃下度量,較佳係低於約6,更佳係低於5。
羧酸基係意謂-COOH基團,且其可直接連接至芳族環之環狀環原子,但亦可連接至對該環之α或β碳,更佳為無論是連接至α碳或直接至該環,最佳為直接連接至該環。
芳族化合物可被下列之一或多個取代:烷基;芳基;羥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胺基,或鹵基,例如F、Cl、I及Br。
羧酸之芳族環可在任何可採用之氮原子上被取代。芳族環較佳係經單-或二-取代。適當芳族羧酸類之實例包括苯甲酸類;萘甲酸類;及環戊二烯酸類,特佳者為經取代之芳族酸類,包括例如C1 -C4 烷基取代之苯甲酸類,譬如2,4,6-三甲基苯甲酸或2,6-二甲基苯甲酸,以及鄰-甲基苯甲酸(2-甲基苯甲酸)、2-硝基苯甲酸、6-氯基-2-羥甲基苯甲酸、4-胺基苯甲酸、2-氯基-6-羥苯甲酸、2-氰苯甲酸、3-氰苯甲酸、4-氰苯甲酸、2,4-二羥基苯甲酸、3-硝基苯甲酸、2-苯基苯甲酸、2-第三-丁基苯甲酸、2-萘甲酸、1-萘甲酸、2,4-二甲基苯甲酸、3-甲基苯甲酸、3,5-二甲基苯甲酸、4-羥苯甲酸、2-氟苯甲酸、3-丙氧基苯甲酸、3-乙氧基苯甲酸、2-丙氧基苯甲酸、2,2-二苯基丙酸、2-甲氧基苯基醋酸、鄰-茴香酸、間-茴香酸、4-第三-丁基苯甲酸及2-乙氧基苯甲酸。
除了帶有羧酸之基團以外,芳族羧酸較佳係僅被一個基團取代。烷基較佳係取代羧酸之芳族環。尤佳化合物為鄰-甲基苯甲酸。
較佳情況是,當溶劑系統包含如上文定義之羧酸(較佳為芳族羧酸)時,亦使用至少一種共溶劑。適當共溶劑包括本文中所提及之非質子性溶劑。
本發明亦關於金屬錯合物,特別是貴金屬膦錯合物之製備。
貴金屬β-二酮酸鹽,譬如乙醯基丙酮酸鈀(II),係被使用於許多化學方法中,作為觸媒或作為觸媒系統之成份。乙醯基丙酮酸鈀(II)已被製自氯化鈀(II)。例如,GB-A-1475834係描述一種方法,其包括使PdCl2 或錯合四氯鈀酸鹽溶解於鹽酸中,使所形成之溶液與至少化學計量之乙醯丙酮反應,將混合物攪拌至透明溶液,然後藉由逐漸添加鹼金屬氫氧化物水溶液,將pH從7調整至8,分離出已沉澱之乙醯基丙酮酸Pd(II),及將其洗滌與乾燥。
本發明之方法係提供一種製備金屬錯合物之方法,其並未使用金屬二氯化物作為起始物質。由於MCl2 通常係藉由煆燒/還原成金屬海綿而製自胺化物,接著與氯及鹽酸反應,故使用本發明方法係避免此等額外處理步驟,且具有環境利益。
本發明之一項目的,係為提供一種製備貴金屬錯合物譬如貴金屬膦之替代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進一步方面,係提供一種製備金屬錯合物MLn Xm 之方法,其中M為金屬原子,L為配位體,X為鹵根、HCO3 、NO3 、CO3 2- 或羧酸根,n為等於或小於金屬配位數之數目,m為0、1或2,且等於金屬之氧化狀態,其包括使金屬M之胺化物與錯合化合物反應。
當M為鈀時,其可為Pd(II)或Pd(0)。因此,在鈀錯合物生產之情況中,m為2或0。
金屬胺化物可為離子性化合物。於此情況中,陰離子較佳係選自鹵根(較佳為氯根)、重碳酸根、碳酸根、羧酸根(例如醋酸根、乳酸根或檸檬酸根)或硝酸根。適當鈀胺化物包括Pd(NH3 )2 Cl2 、Pd(NH3 )4 (HCO3 )2 、Pd(NH3 )4 (CH3 CO2 )2 、Pd(NH3 )4 (NO3 )2 。Pd(NH3 )2 Cl2 、Pd(NH3 )4 (HCO3 )2 及Pd(NH3 )4 (CH3 CO2 )2 為特佳金屬胺化物。
特佳為Pd(NH3 )4 (HCO3 )2 與如本文定義之配位體之反應,譬如下文所提出之二齒合配位體。於一項較佳反應中,係使二齒合配位體在適當溶劑譬如甲醇中,與Pd(NH3 )4 (HCO3 )2 錯合物反應,並加熱數小時,典型上超過2小時,而低於12小時,更典型上為4-8小時。此經延長之加熱會造成二齒合碳酸鹽形成,伴隨著氨之釋出,典型上為碳酸氫銨。此碳酸氫銨可伴隨著所要金屬錯合物之沉澱作用而被留在溶液中,或可藉由水洗或萃取而被移除,因為碳酸氫銨可溶於水中。有利的是,已發現關於此種金屬錯合物之TON上之改良,且這可能是由於氨不存在於最後金屬錯合物中所致。
如本文所提及,在本發明之一組具體實施例中,二齒合膦配位體係具有通式(I) 其中:Ar為橋接基團,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部份基團,磷原子係在可採用之相鄰碳原子上連結至該基團;A與B各獨立表示低碳次烷基;K、D、E及Z為芳基部份基團(Ar)之取代基,且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5 R26 、SR27 、C(O)SR27 或-J-Q3 (CR13 (R14 )(R15 )CR16 (R17 )(R18 ),其中J表示低碳次烷基;或選自K、Z、D及E之兩個相鄰基團,與彼等所連接之芳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另一個苯環,其係視情況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氫、低碳烷基、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5 R26 、SR27 或C(O)SR27 ;R13 至R18 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較佳係各獨立表示低碳烷基、芳基或Het;R19 至R27 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R1 至R12 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較佳係各獨立表示低碳烷基、芳基或Het;Q1 、Q2 及Q3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磷、砷或銻,而在後述兩種情況中,對上文膦或磷之指稱係據此修改,其中Q1 與Q2 兩者較佳係表示磷,更佳為所有Q1 、Q2 及Q3 (當存在時)均表示磷。
適當地,本發明之二齒合膦較佳應能夠二齒合配位至第VIB族或第VIIIB族金屬或其化合物,更佳係至較佳之鈀。
當K、D、E或Z表示-J-Q3 (CR13 (R14 )(R15 ))CR16 (R17 )(R18 )時,個別K、D、E或Z較佳係於芳基碳上,鄰近A或B所連接之芳基碳,或若非如此相鄰,則係鄰近本身表示-J-Q3 (CR13 (R14 )(R15 ))CR16 (R17 )(R18 )之其餘K、D、E或Z基團。
在此具體實施例內之二齒合配位體之特定但非限制性實例係包括下列: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第三-戊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萘。雖然如此,此項技藝中之熟練人員將明瞭在未偏離本發明之範圍下,其他二齒合配位體可被設想到。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Ar"或"芳基"術語係包括五-至十-員,較佳為六-至十員碳環狀芳族基團,譬如苯基與萘基,除了K、D、E或Z以外,該基團係視情況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芳基、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視情況經取代或封端,如下文定義)、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7 、C(O)SR27 或C(S)NR25 R26 ,其中R19 至R27 各獨立表示氫、芳基或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視情況經取代或封端,如下文定義)。再者,芳基部份基團可為經稠合之多環狀基團,例如萘、次聯苯基或茚。
所謂式I化合物中之"第VIB族或第VIIIB族之金屬"一詞,吾人係將一些金屬包括在內,譬如Cr、Mo、W、Fe、Co、Ni、Ru、Rh、Os、Ir、Pt及Pd。金屬較佳係選自Ni、Pt及Pd。金屬更佳為Pd。為避免疑惑,本文中對第VIB或VIIIB族金屬之指稱,應被採取為包括現代週期表命名法中之第6、8、9及10族。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Het"一詞係包括四-至十二-員,較佳為四-至十-員環系統,該環含有一或多個雜原子,選自氮、氧、硫及其混合物,且該環可含有一或多個雙鍵,或在特性上為非芳族、部份芳族或全芳族。環系統可為單環狀、雙環狀或經稠合。本文中所確認之各"Het"基團係視情況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酮基、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視情況經取代或封端,如下文定義)、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7 、C(O)SR27 或C(S)NR25 R26 ,其中R19 至R27 各獨立表示氫、芳基或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視情況經取代或封端,如下文定義)。因此,"Het"一詞係包括一些基團,譬如視情況經取代之一氮四圜基、四氫吡咯基、咪唑基、吲哚基、呋喃基、唑基、異唑基、二唑基、噻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三唑基、噻三唑基、嗒基、嗎福啉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六氫吡啶基、吡唑基及六氫吡基。在Het上之取代可在Het環之碳原子上,或在適當情況下,在一或多個雜原子上。
"Het"基團亦可呈N氧化物之形式。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低碳烷基"一詞係意謂C1 至C10 烷基,且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及庚基。除非另有指明,否則當有足夠碳原子數時,烷基可為線性或分枝狀,飽和或不飽和,環狀、非環狀或部份環狀/非環狀,及/或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或封端,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7 、C(O)SR27 、C(S)NR25 R26 、芳基或Het,其中R19 至R27 各獨立表示氫、芳基或低碳烷基,及/或被一或多個氧或硫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10 ,R11 ,R12 ,R13 ,R14 ,R15 ,R16 ,R17 ,R18 ,R19 ,R20 ,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K,D,E及Z可表示且芳基與Het可被其取代之低碳烷基或烷基,當有足夠碳原子數時,可為線性或分枝狀,飽和或不飽和,環狀、非環狀或部份環狀/非環狀,及/或被一或多個氧或硫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及/或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7 、C(O)SR27 、C(S)NR25 R26 、芳基或Het,其中R19 至R27 各獨立表示氫、芳基或低碳烷基。
同樣地,"低碳次烷基"一詞,其A、B及J(當存在時)係表示在式I化合物中,當於本文中使用時,係包括C1 至C10 基團,其係在基團之至少兩個位置上結合至其他部份基團,而在其他情況下係以如"低碳烷基"之相同方式定義。
上文所提及之基團可被其取代或封端之鹵基,係包括氟基、氯基、溴基及碘基。
在本文化學式之化合物含有烯基之情況下,亦可發生順式(E)與反式(Z)異構現象。本發明係包括任何本文定義之化學式之化合物之個別立體異構物,及在適當情況下,為其個別互變異構形式,以及其混合物。非對映異構物或順式與反式異構物之分離可藉習用技術達成,例如藉由其中一種化學式之化合物或其適當鹽或衍生物之立體異構混合物之分級結晶、層析或H.P.L.C。其中一種化學式之化合物之個別對掌異構物亦可製自相應之光學上純中間物,或藉由解析,譬如使用適當對掌性載體,藉由其相應外消旋物之H.P.L.C.,或藉由其相應外消旋物與適當光學活性酸或鹼之反應所形成之非對映異構物鹽之分級結晶,按適當方式。
所有立體異構物均被包含在本發明方法之範圍內。
熟諳此藝者應明瞭的是,式I化合物可充作配位體,其係在本發明觸媒系統之形成中,與第VIB族或第VIIIB族金屬或其化合物配位。典型上,第VIB族或第VIIIB族金屬或其化合物係配位至式I化合物之一或多個磷、砷及/或銻原子。
R1 至R18 較佳係各獨立表示低碳烷基或芳基。R1 至R18 更佳係各獨立表示C1 至C6 烷基、C1 -C6 烷基苯基(其中苯基係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或苯基(其中苯基係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R1 至R18 又更佳係各獨立表示C1 至C6 烷基,其係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R1 至R18 最佳係各表示未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及環己基。
替代或另外,基團R1 至R3 、R4 至R6 、R7 至R9 、R10 至R12 、R13 至R15 或R16 至R18 之每一個,可一起獨立地形成環狀結構,譬如1-正基或1-正二烯基。複合基團之其他實例包括在R1 -R18 之間所形成之環狀結構。或者,一或多個此等基團可表示配位體所連接之固相。
在本發明之一項特佳具體實施例中,R1 ,R4 ,R7 ,R10 ,R13 及R16 各表示相同之低碳烷基、芳基或Het部份基團,如本文定義,R2 ,R5 ,R8 ,R11 ,R14 及R17 各表示相同之低碳烷基、芳基或Het部份基團,如本文定義,且R3 ,R6 ,R9 ,R12 ,R15 及R18 各表示相同之低碳烷基、芳基或Het部份基團,如本文定義。R1 ,R4 ,R7 ,R10 ,R13 及R16 更佳係各表示相同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或環己基;R2 ,R5 ,R8 ,R11 ,R14 及R17 各獨立表示相同之C1 -C6 烷基,如上文定義;且R3 ,R6 ,R9 ,R12 ,R15 及R18 各獨立表示相同之C1 -C6 烷基,如上文定義。例如:R1 ,R4 ,R7 ,R10 ,R13 及R16 各表示甲基;R2 ,R5 ,R8 ,R11 ,R14 及R17 各表示乙基;且R3 ,R6 ,R9 ,R12 ,R15 及R18 各表示正-丁基或正-戊基。
在本發明之一項尤佳具體實施例中,各R1 至R18 基團係表示相同之低碳烷基、芳基或Het部份基團,如本文定義。各R1 至R18 較佳係表示相同之C1 至C6 烷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及環己基。各R1 至R18 最佳係表示甲基。
在式I化合物中,各Q1 、Q2 及Q3 (當存在時)較佳為相同。各Q1 、Q2 及Q3 (當存在時)最佳係表示磷。
在式I化合物中,A、B及J(當存在時)較佳係各獨立表示C1 至C6 次烷基,其係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例如被低碳烷基。A、B及J(當存在時)所表示之低碳次烷基較佳係未經取代。A、B及J可獨立表示之特佳低碳次烷基係為-CH2 -或-C2 H4 -。各A、B及J(當存在時)最佳係表示相同之低碳次烷基,如本文定義,特別是-CH2 -。
在式I化合物中,當K、D、E或Z不表示-J-Q3 (CR13 (R14 )(R15 ))CR16 (R17 )(R18 )時,K、D、E或Z較佳係表示氫、低碳烷基、苯基或低碳烷基苯基。K、D、E或Z更佳係表示氫、苯基、C1 -C6 烷基苯基或C1 -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及己基。K、D、E或Z最佳係表示氫。
在式I化合物中,當K、D、E及Z和彼等所連接之芳基環之碳原子一起並未形成苯環時,K、D、E及Z較佳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苯基或低碳烷基苯基。K、D、E及Z更佳係各獨立表示氫、苯基、C1 -C6 烷基苯基或C1 -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及己基。K、D、E及Z又更佳係表示相同取代基。其最佳係表示氫。
在式I化合物中,當K、D、E或Z不表示-J-Q3 (CR13 (R14 )(R15 ))CR16 (R17 )(R18 ),且K、D、E及Z和彼等所連接之芳基環之碳原子一起並未形成苯環時,各K、D、E及Z較佳係表示相同基團,選自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如本文定義;特別是氫或C1 -C6 烷基(更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尤其是氫。
在式I化合物中,當K、D、E及Z中之兩個和彼等所連接之芳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苯環時,則苯環較佳係視情況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芳基、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視情況經取代或封端,如下文定義)、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7 、C(O)SR27 或C(S)NR25 R26 ,其中R19 至R27 各獨立表示氫或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視情況經取代或封端,如本文定義)。苯環更佳係不被任何取代基取代,意即其僅帶有氫原子。
較佳式I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其中:A與B各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至C6 次烷基;K、D、Z及E各獨立表示氫、C1 -C6 烷基、苯基、C1 -C6 烷基苯基或-J-Q3 (CR13 (R14 )(R15 ))CR16 (R17 )(R18 ),其中J表示未經取代之C1 至C6 次烷基;或K、D、Z及E中之兩個和彼等所連接之芳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苯環,其係視情況被一或多個選自低碳烷基、苯基或低碳烷基苯基之取代基取代。
R1 至R18 各獨立表示C1 至C6 烷基、苯基或C1 至C6 烷基苯基。
進一步較佳之式I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其中:A與B兩者均表示-CH2 -或C2 H4 ,特別是CH2 ;K、D、Z及E各獨立表示氫、C1 -C6 烷基苯基或C1 -C6 烷基或-J-Q3 (CR13 (R14 )(R15 ))CR16 (R17 )(R18 ),其中J係與A相同;或K、D、E及Z中之兩個和彼等所連接之芳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R1 至R18 各獨立表示C1 至C6 烷基;又進一步較佳之式I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其中:R1 至R18 為相同,且各表示C1 至C6 烷基,特別是甲基。
又進一步較佳之式I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其中:K、D、Z及E各獨立選自包括氫或C1 至C6 烷基,特別是其中各K、D、Z及E表示相同基團,尤其是其中各K、D、Z及E表示氫;或K表示-CH2 -Q3 (CR13 (R14 )(R15 ))CR16 (R17 )(R18 ),且D、Z及E各獨立選自包括氫或C1 至C6 烷基,特別是其中D與E兩者表示相同基團,尤其是其中D、Z及E表示氫。
尤佳之特定式I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其中:各R1 至R12 為相同,且表示甲基;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K、D、Z及E為相同,且表示氫。
在又進一步具體實施例中,經連接至Q1 及/或Q2 之至少一個(CRx Ry Rz )基團,意即CR1 R2 R3 、CR4 R5 R6 、CR7 R8 R9 或CR10 R11 R12 ,可替代地以基團(Ad)表示,其中:Ad各獨立表示視情況經取代之金鋼烷基或會徽烷基,經由其三級碳原子之任一個結合至磷原子,該選用取代係藉由一或多個取代基,選自氫、低碳烷基、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5 R26 、SR27 或C(O)SR27 ;或經連接至任一個或兩個Q1 及/或Q2 或Q3 (若存在時)之兩個(CRx Ry Rz )基團係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亦稱為2-磷-金鋼烷基(2-PA-基團))或其衍生物,如後文更特別地定義者,或形成下式之環系統 其中R49 與R54 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或芳基;R50 至R53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且Y表示氧、硫或N-R55 ;且R55 ,當存在時,係表示氫、低碳烷基或芳基。
在此項具體實施例中,式I可被表示為:(Ad)S (CR7 R8 R9 )T Q2 -A-(K,D)Ar(E,Z)-B-Q1 (Ad)U (CR1 R2 R3 )V 其中Ar、A、B、K、D、E及Z,Q1 、Q2 及Q3 ,以及R1 至R27 均如前文定義,惟K、D、E及Z可表示-J-Q3 (Ad)W (CR13 (R14 )(R15 )X ,代替-J-Q3 (CR13 (R14 )(R15 ))CR16 (R17 )(R18 ),且Ad係如上文定義,S & U=0,1或2,其條件是S+U≧1;T & V=0,1或2,其條件是T+V≦3;W & X=0,1或2。
除了前文所指出關於R1 至R18 ,Q1 至Q3 ,A、B、J(當存在時)、K、D、E或Z,R19 至R27 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以外,其全部均同樣地適用於其中至少一個(Ad)基團存在之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下述亦適用。
進一步較佳之式I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其中:A與B兩者均表示-CH2 -或-C2 H4 -,特別是-CH2 -;K、D、Z及E各獨立表示氫、C1 -C6 烷基苯基或C1 -C6 烷基或-J-Q3 (Ad)W (CR13 (R14 )(R15 ))X ,其中J係與A相同;或K、D、E及Z中之兩個和彼等所連接之芳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R1 至R3 、R7 至R9 及R13 至R1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C1 至C6 烷基,且經連接至Q1 與Q2 之(Ad)基團總數為≧3,意即S+U≧3,而W與X=0、1或2。
又進一步較佳之式I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其中:R1 至R3 、R7 至R9 及R13 至R15 (當存在時)為相同,且各表示C1 至C6 烷基,特別是甲基,而經連接至Q1 與Q2 之(Ad)基團總數為≧3,意即S+U≧3。
又進一步較佳之式I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其中:K、D、Z及E各獨立選自包括氫或C1 至C6 烷基,特別是其中各K、D、Z及E表示相同基團,尤其是其中各K、D、Z及E表示氫;或K表示-CH2 -Q3 (Ad)W (CR13 (R14 )(R15 )X ,且D、Z及E各獨立選自包括氫或C1 至C6 烷基,特別是其中D與E兩者表示相同基團,尤其是其中D、Z及E表示氫,其中W與X=0、1或2。
尤佳之特定式I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其中:各R1 至R3 ,與R7 至R9 係為相同,且表示甲基,或經連接至Q1 與Q2 之(Ad)基團總數為2,意即S+U=2;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K、D、Z及E為相同,且表示氫。
尤佳之特定式I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其中Ad係於各情況中,在相同位置上接合至Q1 或Q2 。較佳情況是,S≧1,且U≧1,更佳情況是,S=2,且U≧1,或反之,最佳情況是,S & U=2,其中S為經連接至Q2 之(Ad)基團數目,而U為經連接至Q1 之(Ad)基團數目。
在此項具體實施例內之二齒合配位體之特定但非限制性實例係包括下列: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3,5-二甲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5-第三-丁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1,2雙(1-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1-(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會徽烷基膦基甲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磷-金鋼烷基-P-甲基)苯、1-(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2-(磷-金鋼烷基-P-甲基)苯、1-(第三-丁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及1-[(P-(2,2,6,6,-四-甲基膦烷-4-酮)膦基甲基)]-2-(磷-金鋼烷基-P-甲基)苯,其中"磷-金鋼烷基"係選自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或2-磷-1,3,5-三(三氟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雖然如此,此項技藝中之熟練人員將明瞭在未偏離本發明之範圍下,其他二齒合配位體可被設想到。
如本文所提及,在又另一組具體實施例中,二齒合膦配位體係具有通式(II) 其中:A1 與A2 ,以及A3 、A4 及A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低碳次烷基;K1 係選自包括氫、低碳烷基、芳基、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7 )R28 、-SR29 、-C(O)SR30 、-CF3 或-A3 -Q3 (X5 )X6 ;D1 係選自包括氫、低碳烷基、芳基、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7 )R28 、-SR29 、-C(O)SR30 、-CF3 或-A4 -Q4 (X7 )X8 ;E1 係選自包括氫、低碳烷基、芳基、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7 )R28 、-SR29 、-C(O)SR30 、-CF3 或-A5 -Q5 (X9 )X10 ;或D1 與E1 兩者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苯環:X1 表示CR1 (R2 )(R3 )、會徽烷基或金鋼烷基,X2 表示CR4 (R5 )(R6 )、會徽烷基或金鋼烷基,或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IIIa之環系統 X3 表示CR7 (R8 )(R9 )、會徽烷基或金鋼烷基,X4 表示CR10 (R11 )(R12 )、會徽烷基或金鋼烷基,或R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 X5 表示CR13 (R14 )(R15 )、會徽烷基或金鋼烷基,X6 表示CR16 (R17 )(R18 )、會徽烷基或金鋼烷基,或X5 與X6 和彼等所連接之Q3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5 與X6 和彼等所連接之Q3 一起形成式IIIc之環系統 X7 表示CR31 (R32 )(R33 )、會徽烷基或金鋼烷基,X8 表示CR34 (R35 )(R36 )、會徽烷基或金鋼烷基,或X7 與X8 和彼等所連接之Q4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7 與X8 和彼等所連接之Q4 一起形成式IIId之環系統 X9 表示CR37 (R38 )(R39 )、會徽烷基或金鋼烷基,X10 表示CR40 (R41 )(R42 )、會徽烷基或金鋼烷基,或X9 與X10 和彼等所連接之Q5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9 與X10 和彼等所連接之Q5 一起形成式IIIe之環系統 且在此又進一步具體實施例中,Q1 與Q2 以及Q3 、Q4 及Q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磷、砷或銻;M表示第VIB或VIIIB族金屬或其金屬陽離子;L1 表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茚基或芳基;L2 表示一或多個配位體,其每一個係獨立選自氫、低碳烷基、烷基芳基、鹵基、CO、P(R43 )(R44 )R45 或N(R46 )(R47 )R48 ;R1 至R18 與R31 至R42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鹵基或Het;R19 至R30 與R43 至R48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R49 、R54 及R5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或芳基;R50 至R53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Y1 、Y2 、Y3 、Y4 及Y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氧、硫或N-R55 ;n=0或1;且m=0至5;其條件是,當n=1時,則m等於0,而當n等於0時,則m不等於0。
在式II化合物中,當K1 表示-A3 -Q3 (X5 )X6 ,且E1 表示-A5 -Q5 (X9 )X10 時,則D1 較佳係表示-A4 -Q4 (X7 )X8
在此項具體實施例中,R1 至R18 與R31 至R42 ,當存在時,較佳係各獨立表示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C1 -C6 烷基苯基(其中苯基係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三氟甲基或苯基(其中苯基係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R1 至R18 與R31 至R42 ,當存在時,又更佳係各獨立表示氫,C1 至C6 烷基,其係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三氟甲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R1 至R18 與R31 至R42 ,當存在時,又更佳係各獨立表示氫,未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或苯基,其係視情況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未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或OR19 ,其中R19 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R1 至R18 與R31 至R42 ,當存在時,更佳係各獨立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及環己基,尤其是甲基。R1 至R18 與R31 至R42 ,當存在時,最佳係各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及環己基,尤其是甲基。
替代或另外,一或多個基團R1 至R3 、R4 至R6 、R7 至R9 、R10 至R12 、R13 至R15 、R16 至R18 、R31 至R33 、R34 至R36 、R37 至R39 或R40 至R42 (當存在時)和彼等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可獨立地形成環狀烷基結構,譬如1-正基或1-正二烯基。
替代或另外,一或多個基團R1 與R2 、R4 與R5 、R7 與R8 、R10 與R11 、R13 與R14 、R16 與R17 、R31 與R32 、R34 與R35 、R37 與R38 或R40 與R41 (當存在時)和彼等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可獨立地形成環狀烷基結構,較佳為C5 至C7 環狀烷基結構,譬如環己基與環戊基,且R3 ,R6 ,R9 ,R12 ,R15 ,R18 ,R33 ,R36 ,R39 及R42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三氟甲基或芳基,如上文定義,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與氫,尤其是未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
在一項尤佳具體實施例中,各R1 至R18 與R31 至R42 ,當存在時,不表示氫。適當地,此種排列係意謂Q1 ,Q2 ,Q3 ,Q4 及Q5 個別結合至X1 至X10 之碳原子,其未帶有氫原子。
較佳情況是,R1 ,R4 ,R7 ,R10 ,R13 ,R16 ,R31 ,R34 ,R37 及R40 (當存在時)各表示相同之取代基,如本文定義;R2 ,R5 ,R8 ,R11 ,R14 ,R17 ,R32 ,R35 ,R38 及R41 (當存在時)各表示相同之取代基,如本文定義;且R3 ,R6 ,R9 ,R12 ,R15 ,R18 ,R33 ,R36 ,R39 及R42 (當存在時)各表示相同之取代基,如本文定義。
R1 ,R4 ,R7 ,R10 ,R13 ,R16 ,R31 ,R34 ,R37 及R40 (當存在時)更佳係各表示相同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或環己基或三氟甲基;R2 ,R5 ,R8 ,R11 ,R14 ,R17 ,R32 ,R35 ,R38 及R41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相同之C1 -C6 烷基,如上文定義,或三氟甲基;且R3 ,R6 ,R9 ,R12 ,R15 ,R18 ,R33 ,R36 ,R39 及R42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相同之C1 -C6 烷基,如上文定義,或三氟甲基。例如:R1 ,R4 ,R7 ,R10 ,R13 及R16 (當存在時)各表示甲基;R2 ,R5 ,R8 ,R11 ,R14 及R17 各表示乙基(當存在時);且R3 ,R6 ,R9 ,R12 ,R15 及R18 (當存在時)各表示正-丁基或正-戊基。
在一項尤佳具體實施例中,各R1 至R18 與R31 至R42 基團(當存在時)係表示相同之取代基,如本文定義。各R1 至R18 與R31 至R42 基團較佳係表示相同之C1 至C6 烷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及環己基,或三氟甲基。各R1 至R18 與R31 至R42 基團最佳係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金鋼烷基一詞係意謂可在位置1或2上個別結合至Q1 ,Q2 ,Q3 ,Q4 及Q5 之金鋼烷基。三環并[3.3.1.1.{3,7}]癸基係為金鋼烷基之系統名稱,適當地,Q1 ,Q2 ,Q3 ,Q4 及Q5 可個別結合至一或兩個三環并[3.3.1.1.{3,7}]癸基之1位置或2位置。Q1 與Q2 以及Q3 、Q4 及Q5 ,當存在時,較佳係結合至一或多個金鋼烷基之三級碳。適當地,當金鋼烷基表示未經取代之金鋼烷基時,Q1 與Q2 以及Q3 、Q4 及Q5 (當存在時),較佳係結合至一或多個三環并[3.3.1.1{3,7}]癸基之1位置,意即金鋼烷基之碳原子未帶有氫原子。
除了氫原子之外,金鋼烷基可視情況包含一或多個取代基,選自低碳烷基、-OR19 、-OC(O)R20 、鹵基、硝基、-C(O)R21 、-C(O)OR22 、氰基、芳基、-N(R23 )R24 、-C(O)N(R25 )R26 、-C(S)(R27 )R28 、-CF3 、-P(R56 )R57 、-PO(R58 )(R59 )、-PO3 H2 、-PO(OR60 )(OR61 )或-SO3 R62 ,其中R19 、R20 、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低碳烷基、氰基及芳基均如本文定義,且R56 至R62 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
適當地,當金鋼烷基被一或多個如上文定義之取代基取代時,高度較佳取代基包括未經取代之C1 至C8 烷基、-OR19 、-OC(O)R20 、苯基、-C(O)OR22 、氟基、-SO3 H、-N(R23 )R24 、-P(R56 )R57 、-C(O)N(R25 )R26 及-PO(R58 )(R59 )、-CF3 ,其中R19 表示氫、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或苯基,R20 ,R22 ,R23 ,R24 ,R25 ,R26 各獨立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R56 至R53 、R56 各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或苯基。
適當地,除了氫原子之外,金鋼烷基可包含至高10個如上文定義之取代基,較佳為至高5個如上文定義之取代基,更佳為至高3個如上文定義之取代基。適當地,除了氫原子之外,當金鋼烷基包含一或多個如本文定義之取代基時,各取代基較佳為相同。較佳取代基為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與三氟甲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譬如甲基。高度較佳金鋼烷基僅包含氫原子,意即金鋼烷基未被取代。
當超過一個金鋼烷基存在於式III化合物中時,各金鋼烷基較佳為相同。
所謂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一詞,吾人係意指藉由X1 與X2 伴隨著彼等所連接之Q2 之組合所形成之2-磷-金鋼烷基,藉由X3 與X4 伴隨著彼等所連接之Q1 之組合所形成之2-磷-金鋼烷基,藉由X5 與X6 伴隨著彼等所連接之Q3 之組合所形成之2-磷-金鋼烷基,藉由X7 與X8 伴隨著彼等所連接之Q4 之組合所形成之2-磷-金鋼烷基,及藉由X9 與X10 以及彼等所連接之Q5 之組合所形成之2-磷-金鋼烷基,其中Q1 ,Q2 ,Q3 ,Q4 及Q5 係在金鋼烷基之2-位置上,其中其係形成一個完整部份,且各Q1 ,Q2 ,Q3 ,Q4 及Q5 係表示磷。
除了氫原子之外,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於本文中稱為2-磷-金鋼烷基)可視情況包含一或多個取代基。適當取代基包括如本文關於金鋼烷基所定義之取代基。高度較佳取代基包括低碳烷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尤其是甲基,三氟甲基,-OR19 ,其中R19 係如本文定義,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或芳基,及4-十二基苯基。當2-磷-金鋼烷基包含超過一個取代基時,各取代基較佳為相同。
2-磷-金鋼烷基較佳係在1、3、5或7位置之一或多個上,被如本文定義之取代基取代。2-磷-金鋼烷基更佳係在各1、3及5位置上被取代。適當地,此種排列係意謂2-磷-金鋼烷基之磷原子,係結合至未具有氫原子之金鋼烷基骨架中之碳原子。2-磷-金鋼烷基最佳係在各1、3、5及7位置上被取代。當2-磷-金鋼烷基包含超過1個取代基時,各取代基較佳為相同。尤佳取代基為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與三氟甲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譬如甲基。
2-磷-金鋼烷基較佳係在2-磷-金鋼烷基骨架中包含2-磷原子以外之其他雜原子。適當之其他雜原子包括氧與硫原子,尤其是氧原子。2-磷-金鋼烷基更佳係在6、9及10位置上包含一或多個其他雜原子。2-磷-金鋼烷基又更佳係在各6、9及10位置上包含另一個雜原子。當2-磷-金鋼烷基在2-磷-金鋼烷基骨架中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其他雜原子時,各其他雜原子最佳為相同。尤佳之2-磷-金鋼烷基,其可視情況被一或多個如本文定義之取代基取代,其係在2-磷-金鋼烷基骨架之各6、9及10位置上包含氧原子。
如本文定義之高度較佳2-磷-金鋼烷基包括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及2-磷-1,3,5-三(三氟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金鋼烷基最佳係選自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或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
當超過一個2-磷-金鋼烷基存在於式III化合物中時,各2-磷-金鋼烷基較佳為相同。
"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一詞之上文定義係同樣地適用於當此基團存在於式I中時,但其中在式III中之Xn ,意即X1 、X2 、X3 ...X10 ,係在式I中表示CRx Ry Rz ,意即CR1 R2 R3 ,...CR16 R17 R18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會徽烷基一詞係意謂可個別被結合至Q1 ,Q2 ,Q3 ,Q4 及Q5 之會徽烷基(亦稱為二金鋼烷基)。Q1 與Q2 以及Q3 、Q4 及Q5 ,當存在時,較佳係被結合至會徽烷基之三級碳原子之一。適當地,當會徽烷基為未經取代時,Q1 與Q2 以及Q3 、Q4 及Q5 (當存在時)較佳係被結合至一或多個會徽烷基之1-位置。
除了氫原子之外,會徽烷基可視情況包含一或多個取代基。適當取代基係包括如本文關於金鋼烷基所定義之取代基。高度較佳取代基包括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與三氟甲基。會徽烷基最佳為未經取代,且僅包含氫原子。
當超過一個會徽烷基存在於式III化合物中時,各會徽烷基較佳為相同。
在式IIIa、IIIb、IIIc、IIId或IIIe之一或多個環系統存在於式III化合物中之情況下,R50 至R53 較佳係各獨立表示低碳烷基、芳基或Het,該基團係視情況經取代及/或封端,如本文定義。此種排列係意謂式IIIa至IIIe之環系統之Q2 ,Q1 ,Q3 ,Q4 及Q5 ,係個別地未被結合至帶有氫原子之碳原子。R50 至R53 又更佳係各獨立表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較佳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視情況被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取代之苯基,或OR19 ,其中R19 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R50 至R53 又更佳係各表示如本文定義之相同基團,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尤其是甲基。
在式IIIa至IIIe之一或多個環系統存在於式III化合物中之情況下,R49 與R54 較佳係各獨立表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較佳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視情況被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取代之苯基,或OR19 ,其中R19 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三氟甲基或氫。R49 與R54 更佳係表示如本文定義之相同基團,尤其是氫。
在式IIIa至IIIe之一或多個環系統存在於式III化合物中之情況下,Y1 至Y5 較佳為相同。各Y1 至Y5 最佳係表示氧。在式IIIa至IIIe之超過一個環系統存在於式III化合物中之情況下,各此種環系統較佳為相同。
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施例包括以下,其中: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且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金鋼烷基,X3 表示CR7 (R8 )(R9 ),且X4 表示金鋼烷基;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會徽烷基,X3 表示CR7 (R8 )(R9 ),且X4 表示會徽烷基;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CR4 (R5 )(R6 ),且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或2-磷-金鋼烷基;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金鋼烷基,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或2-磷-金鋼烷基;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會徽烷基,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或2-磷-金鋼烷基;X1 至X4 各獨立表示金鋼烷基;X1 至X4 各獨立表示會徽烷基;X1 與X2 各獨立表示金鋼烷基,且X3 與X4 各獨立表示會徽烷基;X1 與X3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且X2 與X4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X1 與X2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X3 表示CR7 (R8 )(R9 ),且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與X2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X3 表示CR7 (R8 )(R9 ),且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與X2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且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或2-磷-金鋼烷基;X1 與X2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且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或2-磷-金鋼烷基;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IIIa之環系統,且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且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本發明之高度較佳具體實施例包括以下,其中: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且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金鋼烷基,X3 表示CR7 (R8 )(R9 ),且X4 表示金鋼烷基;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會徽烷基,X3 表示CR7 (R8 )(R9 ),且X4 表示會徽烷基;X1 至X4 各獨立表示金鋼烷基;X1 至X4 各獨立表示會徽烷基;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IIIa之環系統,且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且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較佳情況是,在式III化合物中,X1 係與X3 相同,且X2 係與X4 相同。更佳情況是,X1 係與X3 及X5 、X7 及X9 (當存在時)相同,且X2 係與X4 及X6 、X8 及X10 (當存在時)相同。又更佳情況是,X1 至X4 為相同。X1 至X4 最佳係與各X6 至X10 (當存在時)相同。
較佳情況是,在式III化合物中,X1 與X2 表示相同取代基,X3 與X4 表示相同取代基,X5 與X6 (當存在時)表示相同取代基,X7 與X8 (當存在時)表示相同取代基,且X9 與X10 (當存在時)表示相同取代基。
在式III化合物中,K1 較佳係表示-A3 -Q3 (X5 )X6 、氫、低碳烷基、-CF3 、苯基或低碳烷基苯基。K1 更佳係表示-A3 -Q3 (X5 )X6 、氫、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未經取代之苯基、三氟甲基或C1 -C6 烷基苯基。
在一項特佳具體實施例中,於式III化合物中之K1 係表示氫。
在一項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其中K1 不表示氫,K1 係表示-A3 -Q3 (X5 )X6 。較佳情況是,X5 係與X3 或X1 相同,且X6 係與X2 或X4 相同。更佳情況是,X5 係與X3 及X1 兩者相同,且X6 係與X2 及X4 兩者相同。-A3 -Q3 (X5 )X6 又更佳係與無論是-A1 -Q2 (X1 )X2 或-A2 -Q1 (X3 )X4 相同。-A3 -Q3 (X5 )X6 最佳係與-A1 -Q2 (X1 )X2 及-A2 -Q1 (X3 )X4 兩者相同。
K1 在式III化合物中最佳係表示氫。
較佳情況是,在式III化合物中,D1 表示-A4 -Q4 (X7 )X8 、氫、低碳烷基、CF3 、苯基或低碳烷基苯基,且E1 表示-A5 -Q5 (X9 )X10 、氫、低碳烷基、CF3 、苯基或低碳烷基苯基,或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苯環。更佳情況是,D1 表示-A4 -Q4 (X7 )X8 、氫、苯基、C1 -C6 烷基苯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及己基,或CF3 ;E1 表示-A5 -Q5 (X9 )X10 、氫、苯基、C1 -C6 烷基苯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及己基,或-CF3 ;或D1 與E1 兩者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苯環,其係視情況被一或多個選自苯基、C1 -C6 烷基苯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之基團取代。
適當地,當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苯環時,金屬M或其陽離子係連接至茚基環系統。
在一項特佳具體實施例中,於式III化合物中之D1 係表示氫。
在一項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其中D1 不表示氫,D1 係表示-A4 -Q4 (X7 )X8 。較佳情況是,X8 係與X4 或X2 相同,且X7 係與X1 或X3 相同。更佳情況是,X8 係與X4 及X2 兩者相同,且X7 係與X1 及X3 相同。-A4 -Q4 (X7 )X8 又更佳係與無論是-A1 -Q2 (X1 )X2 或-A2 -Q1 (X3 )X4 相同。-A4 -Q4 (X7 )X8 最佳係與-A2 -Q1 (X3 )X4 及-A3 -Q3 (X5 )X6 (若存在時)兩者相同。
在一項特佳具體實施例中,於式III化合物中之E1 係表示氫。
在一項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其中E1 不表示氫,E1 係表示-A5 -Q5 (X9 )X10 。較佳情況是,X10 係與X4 或X2 相同,且X9 係與X1 或X3 相同。更佳情況是,X10 係與X4 及X2 兩者相同,且X9 係與X1 及X3 相同。-A5 -Q5 (X9 )X10 又更佳係與無論是-A1 -Q2 (X1 )X2 或-A2 -Q1 (X3 )X4 相同。-A5 -Q5 (X9 )X10 最佳係與-A1 -Q2 (X1 )X2 及-A2 -Q1 (X3 )X4 ,以及-A3 -Q3 (X5 )X6 及-A4 -Q4 (X7 )X8 (若存在時)兩者相同。
在式III化合物中,當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並未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苯環時,各K1 、D1 及E1 較佳係表示相同取代基。
在一項替代較佳具體實施例中,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
式III化合物之高度較佳具體實施例包括以下,其中:K1 、D1 及E1 為如本文定義之相同取代基,特別是其中K1 、D1 及E1 表示氫;K1 表示氫,且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K1 表示如本文定義之-A3 -Q3 (X5 )X6 ,且D1 與E1 兩者均表示H;K1 表示如本文定義之-A3 -Q3 (X5 )X6 ,且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K1 表示-A3 -Q3 (X5 )X6 ,D1 表示-A4 -Q4 (X7 )X8 ,且E1 表示-A5 -Q5 (X9 )X10
尤佳之式III化合物包括以下,其中D1 與E1 兩者均表示氫,或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特別是其中D1 與E1 兩者均表示氫之化合物。
在式III化合物中,A1 與A2 以及A3 、A4 及A5 (當存在時)較佳係各獨立表示C1 至C6 次烷基,其係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例如被低碳烷基。適當地,A1 與A2 以及A3 、A4 及A5 (當存在時)可包含對掌性碳原子。A1 至A5 可表示之低碳次烷基較佳係未經取代。A1 至A5 可獨立表示之特佳低碳次烷基為-CH2 -或-C2 H4 -。各A1 與A2 以及A3 、A4 及A5 (當存在時)最佳係表示如本文定義之相同低碳次烷基,特別是-CH2 -。
在式III化合物中,各Q1 與Q2 以及Q3 、Q4 及Q5 (當存在時)較佳為相同。各Q1 與Q2 以及Q3 、Q4 及Q5 (當存在時)最佳係表示磷。
熟諳此藝者應明瞭的是,式III化合物可充作配位體,其係在本發明觸媒系統之形成中,會與第VIB族或第VIIIB族金屬或其化合物配位。典型上,第VIB族或第VIIIB族金屬或其化合物係配位至式III化合物之一或多個磷、砷及/或銻原子。應明瞭的是,式III化合物可被廣義地稱為"金屬烷二烯圜"。
適當地,當n=1,且L1 表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或茚基時,式III化合物可含有無論是兩個環戊二烯基環、兩個茚基環或一個茚基與一個環戊二烯基環(其每一個環系統可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中所述)。此種化合物可被稱為"夾層化合物",因金屬M或其金屬陽離子係被兩個環系統夾在其間。個別環戊二烯基及/或茚基環系統,相對於彼此可實質上共平面,或其可相對於彼此為傾斜(常被稱為彎曲金屬烷二烯圜)。
或者,當n=1,且L1 表示芳基時,本發明化合物可含有無論是一個環戊二烯基或一個茚基環(其每一個環系統可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中所述),與一個芳基環,其係視情況如本文定義經取代。適當地,當n=1,且L1 表示芳基時,則如本文定義之式III化合物之金屬M係典型上呈金屬陽離子形式。
在本發明之一項特佳具體實施例中,於式III化合物中,n=1,L1 係如本文定義,且m=0。
在式III化合物中,當n=1時,L1 較佳係表示環戊二烯基、茚基或芳基環,該環之每一個係視情況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氫、低碳烷基、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7 )R28 、-SR29 、-C(O)SR30 、-CF3 或二環戊二烯鐵基(藉此術語,吾人係意謂L1 可表示之環戊二烯基、茚基或芳基環,係直接結合至二環戊二烯鐵基之環戊二烯基環),其中R19 至R30 均如本文定義。更佳情況是,若L1 可表示之環戊二烯基、茚基或芳基環係經取代,則其較佳係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鹵基、氰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其中R19 ,R20 ,R21 ,R22 ,R23 及R24 各獨立表示氫或C1 -C6 烷基。又更佳情況是,若L1 可表示之環戊二烯基、茚基或芳基環係經取代,則其較佳係被一或多個選自未經取代C1 -C6 烷基之取代基取代。
當n=1時,L1 較佳係表示環戊二烯基、茚基、苯基或萘基,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環戊二烯基、茚基、苯基或萘基較佳係未經取代。L1 更佳係表示環戊二烯基、茚基或苯基,該環之每一個係未經取代。L1 最佳係表示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
或者,當n=0時,本發明化合物僅含有一個環戊二烯基或茚基環(該環系統之每一個可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中所述)。此種化合物可被稱為"半夾層化合物"。當n=0時,則m較佳係表示1至5,以致使式III化合物之金屬M具有18電子計數。換言之,當式III化合物之金屬M為鐵時,由配位體L2 所貢獻之電子總數典型上為五個。
在本發明之特佳替代具體實施例中,於式III化合物中,n=0,L2 係如本文定義,且m=3或4,特別是3。
當在式III化合物中,n等於零,且m不等於零時,L2 較佳係表示一或多個配位體,其每一個係獨立選自低碳烷基、鹵基、-CO、-P(R43 )(R44 )R45 或-N(R46 )(R47 )R48 。L2 更佳係表示一或多個配位體,其每一個係獨立選自未經取代之C1 至C4 烷基,鹵基,特別是氯基,-CO、-P(R43 )(R44 )R45 或-N(R46 )(R47 )R48 ,其中R43 至R48 係獨立選自氫,未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或芳基,譬如苯基。
適當地,在式III化合物中之金屬M或其金屬陽離子,典型上係結合至環戊二烯基環、茚基環(若存在時)之環戊二烯基部份基團、芳基環(若存在時)及/或配位體L2 (若存在時)。典型上,環戊二烯基環或茚基環之環戊二烯基部份基團係顯示與金屬之五絡結合模式;但是,在環戊二烯基環或茚基環之環戊二烯基部份基團與金屬間之其他結合模式,譬如三絡配位,亦被本發明之範圍所包含。
最佳情況是,在式III化合物中,n=1,m=0,且L1 係定義於本文中,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
M較佳係表示第VIB或VIIIB族金屬。換言之,關於金屬M之總電子計數為18。
在式III化合物中,M較佳係表示Cr、Mo、Fe、Co或Ru或其金屬陽離子。M又更佳係表示Cr、Fe、Co或Ru或其金屬陽離子。M最佳係選自第VIIIB族金屬或其金屬陽離子。尤佳之第VIIIB族金屬為Fe。雖然如本文定義之金屬M可呈陽離子性形式,但其較佳係基本上未帶有殘留電荷,此係由於與如本文定義之L1 及/或L2 配位所致。
尤佳之式III化合物包括以下,其中:(1)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其中各R1 至R12 係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特別是其中各R1 至R12 為相同,尤其是其中各R1 至R12 表示未經取代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K1 、D1 及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表示CR13 (R14 )(R15 ),且X6 表示CR16 (R17 )(R18 );各R1 至R18 係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特別是其中各R1 至R18 為相同,尤其是其中各R1 至R18 表示未經取代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3)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表示CR13 (R14 )(R15 ),且X6 表示CR16 (R17 )(R18 );各R1 至R18 係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特別是其中各R1 至R18 為相同,尤其是其中各R1 至R18 表示未經取代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4)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其中各R1 至R12 係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特別是其中各R1 至R12 為相同,尤其是其中各R1 至R12 表示未經取代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K1 表示氫或C1 -C6 烷基,特別是氫;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5)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E1 表示-CH2 -Q5 (X9 )X10 ,其中X9 表示CR37 (R38 )(R39 ),且X10 表示CR40 (R41 )(R42 );各R1 至R12 與R37 至R42 係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特別是其中各R1 至R12 與R37 至R42 為相同,尤其是其中各R1 至R12 與R37 至R42 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5 各表示磷;D1 與K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6)X1 表示CR1 (R2 )(R3 ),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表示CR13 (R14 )(R15 ),且X6 表示CR16 (R17 )(R18 );D1 表示-CH2 -Q4 (X7 )X8 ,其中X7 表示CR31 (R32 )(R33 ),且X8 表示CR34 (R35 )(R36 );E1 表示-CH2 -Q5 (X9 )X10 ,其中X9 表示CR37 (R38 )(R39 ),且X10 表示CR40 (R41 )(R42 );各R1 至R18 與R31 至R42 係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特別是其中各R1 至R18 與R31 至R42 為相同,尤其是其中各R1 至R18 與R31 至R42 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Q3 ,Q4 及Q5 各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7)X1 、X2 、X3 及X4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4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K1 、D1 及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8)X1 、X2 、X3 及X4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4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6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9)X1 、X2 、X3 及X4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4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6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10)X1 、X2 、X3 及X4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4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K1 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11)X1 、X2 、X3 及X4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D1 表示-CH2 -Q4 (X7 )X8 ,其中X7 與X8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E1 表示-CH2 -Q5 (X9 )X10 ,其中X9 與X10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10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Q3 ,Q4 及Q5 各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12)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K1 、D1 及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13)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和彼等所連接之Q3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14)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和彼等所連接之Q3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15)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K1 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16)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和彼等所連接之Q3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D1 表示-CH2 -Q4 (X7 )X8 ,其中X7 與X8 和彼等所連接之Q4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E1 表示-CH2 -Q5 (X9 )X10 ,其中X9 與X10 和彼等所連接之Q5 一起表示2-磷-金鋼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Q3 ,Q4 及Q5 各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17)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IIIa之環系統,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其中Y1 與Y2 兩者均表示氧,R50 至R53 係獨立選自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且R49 與R54 表示氫;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K1 、D1 及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被稱為puc),而m=0。
(18)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IIIa之環系統,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其中Y1 與Y2 兩者均表示氧,R50 至R53 係獨立選自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且R49 與R54 表示氫;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和彼等所連接之Q3 一起形成式IIIc之環系統,其中Y3 表示氧,R50 至R53 係獨立選自氫、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且R49 與R54 表示氫;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C1 -C6 烷基,特別是氫;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19)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IIIa之環系統,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其中Y1 與Y2 兩者均表示氧,R50 至R53 係獨立選自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且R49 與R54 表示氫;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和彼等所連接之Q3 一起形成式IIIc之環系統,其中Y3 表示氧,R50 至R53 係獨立選自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且R49 與R54 表示氫;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0)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IIIa之環系統,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其中Y1 與Y2 兩者均表示氧,R50 至R53 係獨立選自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且R49 與R54 表示氫;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K1 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1)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IIIa之環系統,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其中Y1 與Y2 兩者均表示氧,R50 至R53 係獨立選自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且R49 與R54 表示氫;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和彼等所連接之Q3 一起形成式IIIc之環系統,其中Y3 表示氧,R50 至R53 係獨立選自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且R49 與R54 表示氫;D1 表示-CH2 -Q4 (X7 )X8 ,其中X7 與X8 和彼等所連接之Q4 一起形成式IIIc之環系統,其中Y3 表示氧,R50 至R53 係獨立選自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且R49 與R54 表示氫;E1 表示-CH2 -Q5 (X9 )X10 ,其中X9 與X10 和彼等所連接之Q5 一起形成式IIIe之環系統,其中Y5 表示氧,且R50 至R53 係獨立選自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CF3 ,而R49 與R54 表示氫;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Q3 ,Q4 及Q5 各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2)X1 、X2 、X3 及X4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4 表示相同之會徽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K1 、D1 及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3)X1 、X2 、X3 及X4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4 表示相同之會徽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6 表示相同之會徽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4)X1 、X2 、X3 及X4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4 表示相同之會徽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6 表示相同之會徽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5)X1 、X2 、X3 及X4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4 表示相同之會徽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K1 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6)X1 、X2 、X3 及X4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與X6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D1 表示-CH2 -Q4 (X7 )X8 ,其中X7 與X8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E1 表示-CH2 -Q5 (X9 )X10 ,其中X9 與X10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至X10 表示相同之會徽烷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Q3 ,Q4 及Q5 各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7)X1 與X3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與X3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X2 表示CR4 (R5 )(R6 ),且X4 表示CR10 (R11 )(R12 ),其中各R4 ,R5 ,R6 ,R10 ,R11 及R12 係獨立表示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特別是其中各R4 至R6 與R10 至R12 為相同,尤其是其中各R4 至R6 與R10 至R12 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K1 、D1 及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8)X1 與X3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與X3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X3 及X5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X2 表示CR4 (R5 )(R6 ),X4 表示CR10 (R11 )(R12 ),X6 表示CR16 (R17 )(R18 ),其中各R4 至R6 、R10 至R12 及R16 至R18 係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特別是其中各R4 至R6 、R10 至R12 及R16 至R18 為相同,尤其是其中各R4 至R6 、R10 至R12 及R16 至R18 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為相同,且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29)X1 與X3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與X3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K1 表示-CH2 -Q3 (X5 )X6 ,其中X5 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X3 及X5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X2 表示CR4 (R5 )(R6 ),X4 表示CR10 (R11 )(R12 ),X6 表示CR16 (R17 )(R18 ),其中各R4 至R6 、R10 至R12 及R16 至R18 係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特別是其中各R4 至R6 、R10 至R12 及R16 至R18 為相同,尤其是其中各R4 至R6 、R10 至R12 及R16 至R18 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Q2 及Q3 各表示磷;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30)X1 與X3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尤其是其中X1 與X3 表示相同之金鋼烷基;X2 表示CR4 (R5 )(R6 ),且X4 表示CR10 (R11 )(R12 ),其中各R4 ,R5 ,R6 ,R10 ,R11 及R12 係獨立表示C1 -C6 烷基或三氟甲基,特別是其中各R4 至R6 與R10 至R12 為相同,尤其是其中各R4 至R6 與R10 至R12 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甲基;A1 與A2 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K1 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氫;D1 與E1 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苯環;M表示Fe;n=1,且L1 表示環戊二烯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而m=0。
在此項具體實施例(II)內之二齒合配位體之特定但非限制性實例係包括下列:1,2-雙-(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羥甲基-2-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羥甲基-2,3-雙-(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3-參-(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環己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異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環戊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乙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異丙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甲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1,3,5,7-四甲基-6,9,10-三氧-2-磷-金鋼烷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雙碘化甲烷、1,2-雙(二羥基甲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α,α-(P-(2,2,6,6,-四甲基膦烷-4-酮))二甲基二環戊二烯鐵及1,2-雙-(二-1,3,5,7-四甲基-6,9,10-三氧-2-磷-金鋼烷基甲基))苯。雖然如此,此項技藝中之熟練人員將明瞭在未偏離本發明之範圍下,其他二齒合配位體可被設想到。
如本文所提及,在本發明之又另一組具體實施例中,配位體L為通式(III)之二齒合配位體(III)X1 (X2 )-Q2 -A-R-B-Q1 -X3 (X4 )其中:A與B均如後文關於式(IV)之定義;R表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部份基團,Q1 與Q2 原子係在可採用之相鄰環狀碳原子上連結至該基團;基團X1 、X2 、X3 及X4 均如後文關於式(IV)之定義;Q1 與Q2 均如後文關於式(IV)之定義。
在上式(III)中,除非另有指明,否則基團X1 、X2 、X3 及X4 ;A與B;及Q1 或Q2 均如本文關於式(IV)之定義。
環烷基部份基團較佳係具有3至高達20個環原子,更佳為4至高達18個環原子,最佳為4至高達12個環原子,且尤其是5至8個環原子,並可為單環狀或多環狀。環原子可為碳或雜原子,其中於本文對雜之指稱係為指硫、氧及/或氮。典型上,環烷基部份基團具有2至高達20個環碳原子,更佳為3至高達18個環碳原子,最佳為3至高達12個環碳原子,且尤其是3至8個環碳原子,可為單環狀或多環狀,且可以或可以不被一或多個雜原子插入。典型上,當環烷基部份基團為多環狀時,其較佳為雙環狀或三環狀。就該相鄰環碳原子為飽和而論,如本文定義之環烷基部份基團可包含不飽和鍵結,且應據此明瞭對不飽和環烷基部份基團之指稱。所謂環原子係意指形成環狀骨架部份之原子。
環烷基部份基團,除了可被雜原子插入之外,可為未經取代或被一或多個其他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芳基、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視情況經取代或封端,如下文定義)、雜原子(較佳為氧)、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或-CF3 ,其中R19 -R28 均如已於本文中關於下文式(IV)所定義者。
環烷基部份基團可選自環己基、環戊基、環丁基、環丙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三環癸基、六氫吡啶基、嗎福啉基、正基、異正基、正烯基、異正烯基、雙環并[2,2,2]辛基、四氫呋喃基、二氧陸圜基、O-2,3-亞異丙基-2,3-二羥基-乙基、環戊酮基、環己酮基、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環己二烯基、環丁烯基、環戊烯酮基、環己烯酮基、金鋼烷基、呋喃、哌喃、1,3二氧陸圜、1,4二氧陸圜、奧辛(oxocene)、7-氧雙環并[2.2.1]庚烷、五亞甲基硫化物、1,3二硫陸圜、1,4二硫陸圜、呋喃酮、內酯、丁內酯、哌喃酮、琥珀酐、順式與反式1,2-環己烷二羧酐、戊二酐、四氫吡咯、六氫吡、咪唑、1,4,7三氮環壬烷、1,5,9三氮環癸烷、硫代嗎福啉、噻唑啶、4,5-二苯基-環己基、4或5-苯基-環己基、4,5-二甲基-環己基、4或5-甲基環己基、1,2-十氫萘基、2,3,3a,4,5,6,7,7a-八氫-1H-茚-5,6-基、3a,4,5,6,7,7a-六氫-1H-茚-5,6-基、1,2或3甲基-3a,4,5,6,7,7a-六氫-1H-茚-5,6-基、三亞甲基正烷基、3a,4,7,7a-四氫-1H-茚-5,6-基、1,2或3-二甲基-3a,4,5,6,7,7a-六氫-1H-茚-5,6-基、1,3-雙(三甲基矽烷基)-3a,4,5,6,7,7a-六氫-3H-異苯并呋喃。
在此組具體實施例中之特佳組合包括以下,其中:-(1)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表示CR1 (R2 )(R3 ),且X2表示CR4 (R5 )(R6 );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R表示順式-環己基。
(2)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R表示順式-環戊基。
(3)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R表示順式-環己基。
(4)X1 、X2 、X3 及X4 表示金鋼烷基;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R表示順式-環己基。
又進一步較佳之式(III)化合物包括以下,其中:R1 至R12 為烷基且為相同,而每一個較佳係表示C1 至C6 烷基,特別是甲基。
尤佳之特定式(III)化合物包括以下,其中:各R1 至R12 為相同,且表示甲基;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R表示4,5二甲基-順式-1,2-環己基。
式III之適當二齒合配位體之實例為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環己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環戊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環丁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丁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己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戊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丁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戊烷;及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丁烷,及在對掌異構物為可能之情況下,係包括前文之所有順式對掌異構物。
基橋接配位體之實例包括:- (2-外向,3-外向)-雙環并[2.2.1]庚烷-2,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 (2-內向,3-內向)-雙環并[2.2.1]庚烷-2,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
經取代配位體之實例包括: 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 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2,4,5四甲基環己烷 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3,6二苯基環己烷 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 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環己烷 順式-5,6-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3-雙(三甲基矽烷基)-3a,4,5,6,7,7a-六氫-1,3H-異苯并呋喃。
熟諳此藝者應明瞭的是,式(I)、(II)、(III)、(IV)或(V)化合物可充作配位體,其會與第8、9或10族金屬化合物配位,以形成金屬錯合物,供使用於本發明中。典型上,第8、9或10族金屬係配位至式(I)、(II)、(III)、(IV)或(V)化合物之一或多個磷、砷及/或銻原子。
如本文所提及,在本發明之又另一組具體實施例中,配位體L為通式(IV)之二齒合配位體(IV)X1(X2)-Q2 -A-R-B-Q1 -X3(X4)其中:A與B各獨立表示低碳次烷基;R表示環狀烴基結構,具有至少一個非芳族環,Q1 與Q2 原子係在該至少一個環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上連結至該環,且該環係在該至少一個環之至少一個其他非相鄰環原子上被至少一個取代基取代;其中對該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各相鄰環原子並未被取代,以經由另一個相鄰環原子至該至少一個環中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或經由鄰近該另一個相鄰原子但在該至少一個環外側之原子,形成其他3-8原子環結構;基團X1、X2、X3及X4係獨立表示單價基團,至高達30個原子,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原子,或X1與X2及/或X3與X4一起形成至高40個原子之二價基團,具有至少兩個三級碳原子,其中各該單價或二價基團係經由該至少一個或兩個三級碳原子個別接合至適當原子Q1 或Q2 ;且Q1 與Q2 各獨立表示磷、砷或銻。
所謂另一個非相鄰環原子一詞,係意指環中之任何其他環原子,其並未鄰近Q1 與Q2 原子所連結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任一個。
有利的是,本發明中R基團之環結構係藉由避免環結構或橋基涉及緊鄰該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環原子或鄰近此種相鄰原子之非環原子,而防止過度剛性。令人驚訝的是,本發明人已發現將剛性引進環結構中太接近活性位置是不利的,且相較於經過更緊鄰環中之剛性,而經過較可撓性之立體影響(藉由適當環取代所提供),係發現有利作用。與不可撓曲之環剛性比較,這可由於藉立體影響所提供之相對較可撓性限制所致。此種可撓性立體限制可允許進來之金屬原子採取最有利之交互作用位置,其將被接近該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進一步環剛性所拒絕。因此,自本發明此方面所排除者,係為在鄰近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環原子上之正基類型橋基,或其類似基團,譬如1,8按樹腦基。此等結構會引進過多剛性至接近活性位置之環中。
因此,鄰近該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環原子本身可經取代,只要其不會形成如本文定義之其他相鄰環結構之一部份即可。適當取代基可在其他情況下選自關於本文中所定義之至少一個其他非相鄰環原子所界定者。
為避免疑惑,對鄰近該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環原子或其類似基團之指稱,並不意欲指稱該兩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本身之一。以下述作為實例,經由環上之位置1接合至Q1 原子,且經由環上之位置2接合至Q2 原子之環己基環,具有如定義之兩個該其他非相鄰環原子在環位置4與5上,與至該可採用環原子之兩個相鄰環原子在位置3與6上。
非芳族環一詞係意謂Q1 與Q2 原子個別經由B與A所連結之至少一個環為非芳族,且芳族應被廣義地解釋為不僅包括苯基類型結構,而且包括具有芳香性之其他環,譬如在二環戊二烯鐵基之環戊二烯基環中所發現者,但在任何情況中,並未排除在此非芳族至少一個環上之芳族取代基。
對本文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之指稱,應被取為包括任一個或多個不飽和C-C鍵結,譬如在烯類、炔類、經共軛與未經共軛之二烯類、官能性烯類等之中所發現者。
在該至少一個其他非相鄰環原子上之取代基可經選擇,以促進較大安定性,而非在環狀烴基結構中之構形之剛性。因此,取代基係經選擇,以具有適當大小以阻止或降低非芳族環構形變化之速率。此種基團可獨立選自低碳烷基、芳基、het、雜基、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或-CF3 ,更佳為低碳烷基或雜基,最佳為C1 -C6 烷基。在該至少一個環中有兩個或更多個該其他非相鄰環原子之情況下,其可各獨立地經取代,如本文所詳述。因此,在兩個此種其他非相鄰環原子經取代之情況下,取代基可合併而形成其他環結構,譬如3-20原子環結構。此種其他環結構可為飽和或不飽和、未經取代或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基、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或封端,如本文定義)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Het,其中R19 至R30 各獨立表示氫、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低碳烷基,及/或被一或多個(較佳係低於總共4個)氧、氮、硫、矽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或其混合物。
特佳之其他非相鄰環原子取代基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苯基、酮基、羥基、巰基、胺基、氰基及羧基。當兩個或多個其他非相鄰環原子經取代時,特佳取代基為x,y-二甲基、x,y-二乙基、x,y-二丙基、x,y-二-異丙基、x,y-二苯基、x,y-甲基/乙基、x,y-甲基/苯基、飽和或不飽和環戊基、飽和或不飽和環己基、1,3取代或未經取代之1,3H-呋喃基、未經取代之環己基、x,y-酮基/乙基、x,y-酮基/甲基,在單環原子上之二取代亦被設想到,典型上為x,x-低碳二烷基。更典型之取代基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或酮基,最典型上為甲基或乙基或酮基,最典型上為甲基;其中x與y代表在該至少一個環中之原子位置。
該環狀烴基結構之進一步取代較佳係不在該Q1 與Q2 原子所連結之可採用相鄰碳原子上。環狀烴基結構可在該至少一個環之一或多個該其他環原子上被取代,但較佳係在1、2、3或4個此種環原子上被取代,更佳為1、2或3個,最佳係在該至少一個環之1或2個此種環原子上。經取代之環原子可為碳或雜基,但較佳為碳。例如,在環原子之環中,其中Q1 與Q2 原子係個別連結至環原子1與2,取代較佳係在一或多個位置4至n-1,意即在6員環(位置6為n)中之位置4及/或5,在七員環中之位置4、5及/或6,及僅在5員環中之位置4等。
當在該至少一個環上有兩個或多個取代基時,其可會合以形成另一個環結構,除非於本文中被排除。但是,經連接至該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相鄰環原子之取代基,較佳係完全不會與在另一個該相鄰環上之取代基會合以形成其他環結構,因為此等可使得活性位置太剛性。
在該至少一個環上之可採用相鄰位置處被A與B取代之環狀烴基結構,較佳係關於有關聯之環狀鍵結與A及B取代基,具有順式構形。
環狀烴基結構較佳係具有5至高達30個環原子,更佳為4至高達18個環原子,最佳為4至高達12個環原子,且當為單環狀時,尤其是5至8個環原子,而於任何情況下可為單環狀或多環狀。環原子可為碳或雜基,其中本文對雜基之指稱係指硫、氧及/或氮。典型上,環狀烴基結構具有2至高達30個環碳原子,更佳為3至高達18個環碳原子,最佳為3至高達12個環碳原子,且當為單環狀時,尤其是3至8個環碳原子,而於任何情況下可為單環狀或多環狀,並可以或可以不被一或多個雜原子插入。典型上,當環狀烴基結構為多環狀時,其較佳為雙環狀或三環狀。就Q1 與Q2 原子所連結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為飽和而論,如本文定義之環狀烴基結構可包括不飽和鍵結,且應據此明瞭對不飽和環狀烴基結構之指稱。所謂環原子係意指形成環狀骨架一部份之原子。
環狀烴基結構,除了可被雜原子插入且接受本文定義之外,可為飽和或不飽和。
環狀烴基結構可選自4及/或5低碳烷基環己烷-1,2-二基、4低碳烷基環戊烷-1,2-二基、4,5及/或6低碳烷基環庚烷-1,2-二基、4,5,6及/或7低碳烷基環辛烷-1,2-二基、4,5,6,,7及/或8低碳烷基環壬烷-1,2-二基、5及/或6低碳烷基六氫吡啶烷-2,3-二基、5及/或6低碳烷基嗎福啉烷-2,3-二基、O-2,3-亞異丙基-2,3-二羥基-乙烷-2,3-二基、環戊-酮-3,4-二基、環己酮-3,4-二基、6-低碳烷基環己酮-3,4-二基、1-低碳烷基環戊烯-3,4-二基、1及/或6低碳烷基環己烯-3,4-二基、2及/或3低碳烷基環己二烯-5,6-二基、5低碳烷基環己烯-4-酮-1,2-二基、金鋼烷基-1-2-二基、5及/或6低碳烷基四氫哌喃-2,3-二基、6-低碳烷基二氫哌喃-2,3-二基、2-低碳烷基1,3二氧陸圜-5,6-二基、5及/或6低碳烷基-1,4-二氧陸圜-2,3-二基、2-低碳烷基五亞甲基硫化物4,5-二基、2-低碳烷基-1,3-二硫陸圜-5,6-二基、2及/或3-低碳烷基1,4-二硫陸圜-5,6-二基、四氫-呋喃-2-酮-4,5-二基、δ-戊內酯4,5-二基、γ-丁內酯3,4-二基、2H-二氫哌喃酮5,6-二基、戊二酐3,4-二基、1-低碳烷基四氫吡咯-3,4-二基、2,3二低碳烷基六氫吡-5,6-二基、2-低碳烷基二氫咪唑-4,5-二基、2,3,5及/或6低碳烷基-1,4,7-三氮環壬烷-8,9-二基、2,3,4及/或10低碳烷基-1,5,9-三氮環癸烷6,7-二基、2,3-二低碳烷基硫代嗎福啉-5,6-二基、2-低碳烷基-噻唑啶-4,5-二基、4,5-二苯基-環己烷-1,2-二基、4及/或5-苯基-環己烷-1,2-二基、4,5-二甲基-環己烷-1,2-二基、4或5-甲基環己烷-1,2-二基、2,3,4及/或5低碳烷基-十氫萘-8,9-二基、雙環并[4.3.0]壬烷-3,4-二基、3a,4,5,6,7,7a-六氫-1H-茚-5,6-二基、1,2及/或3甲基-3a,4,5,6,7,7a-六氫-1H-茚-5,6-二基、八氫-4,7-甲烷基-茚-1,2-二基、3a,4,7,7a-四氫-1H-茚-5,6-二基、1,2及/或3-二甲基-3a,4,5,6,7,7a-六氫-1H-茚-5,6-二基、1,3-雙(三甲基矽烷基)-3a,4,5,6,7,7a-六氫-3H-異苯并呋喃-5,6-二基。
一些典型結構係示於下文,其中R'、R"、R'''、R""等係以如上文該至少一個其他非相鄰環原子上之取代基之相同方式定義,但亦可為氫,或若直接連結至雜原子,則表示雜原子為未經取代,且可為相同或不同,而其中至少一個R'原子不為氫,或若直接連結至雜原子,則表示雜原子為未經取代。對磷(未示出)之二基亞甲基鏈結係示於各情況中。
於本文結構中,在可能有超過一種立體異構形式之情況下,所有此種立體異構物均為所意欲。但是,在該至少一個環之至少一個其他非相鄰環原子上之至少一個取代基,較佳係在相關於A及/或B原子之反式方向上延伸,意即在環之相反側面上朝外延伸。
此環狀烴基結構較佳係與A及B結合成為順式-1,2-環狀烴基結構,或於任何情況中,相關於A與B個別所連接之兩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間之鍵結呈順式。
典型上,基團X1 表示CR1 (R2 )(R3),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且X4 表示CR10 (R11 )(R12 ),其中R1 至R12 表示低碳烷基、芳基或het。
特佳者為當有機基團R1 -R3 、R4 -R6 、R7 -R9 及/或R10 -R12 ,或者,R1 -R6 及/或R7 -R12 ,當與其個別三級碳原子結合時,形成複合基團時,其係至少如第三-丁基一樣具立體位阻。關於此點,立體位阻係如在CMasters之"均相過渡金屬催化作用-一種溫和技藝",由Chapman與Hall出版,1981之第14頁及其後文中所討論者。此等立體基團可為環狀、部份環狀或非環狀。當為環狀或部份環狀時,該基團可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或飽和或不飽和。環狀或部份環狀基團較佳可在環狀結構中含有(包括三級碳原子)C4 -C34 ,更佳為C8 -C24 ,最佳為C10 -C20 碳原子。環狀結構可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芳基或Het,其中R19 至R30 各獨立表示氫、芳基或低碳烷基,及/或被一或多個氧或硫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
特定言之,當為環狀時,X1 、X2 、X3 及/或X4 可表示會徽烷基、正基、1-正二烯基或金鋼烷基,或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Q2 -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1a之環系統
同樣地,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可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Q1-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可形成式1b之環系統
或者,一或多個基團X1 、X2 、X3 及/或X4 可表示配位體所連接之固相。
特佳者為當X1 、X2 、X3 及X4 ,或X1 與X2 伴隨著其個別Q2 原子,及X3 與X4 伴隨著其個別Q1 原子為相同時,或當X1 與X3 為相同,然而X2 與X4 為不同但與彼此相同時。
R1 至R12 各獨立表示低碳烷基、芳基或Het;R19 至R30 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且可被一或多個氧、硫、矽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或其混合物;R49 、R54 及R5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或芳基;R50 至R53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低碳烷基、芳基或Het;Y1 ,Y2 ,Y3 ,Y4 及Y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氧、硫或N-R55 ,其中R55 表示氫、低碳烷基或芳基。
R1 至R12 較佳係各獨立表示低碳烷基或芳基。R1 至R12 更佳係各獨立表示C1 至C6 烷基、C1 -C6 烷基苯基(其中苯基係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或苯基(其中苯基係視情況如本文定義之芳基被取代)。R1 至R12 又更佳係各獨立表示C1 至C6 烷基,其係視情況如本文定義之烷基被取代。R1 至R12 最佳係各表示未經取代之C1 至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及環己基,尤其是甲基。
在本發明之一項特佳具體實施例中,R1 、R4 、R7 及R10 各表示相同之低碳烷基、芳基或Het部份基團,如本文定義,R2 、R5 、R8 及R11 各表示相同之低碳烷基、芳基或Het部份基團,如本文定義,且R3 、R6 、R9 及R12 各表示相同之低碳烷基、芳基或Het部份基團,如本文定義。更佳情況是,R1 、R4 、R7 及R10 各表示相同之C1 -C6 烷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或環己基;R2 、R5 、R8 及R11 各獨立表示如上文定義之相同C1 -C6 烷基;且R3 、R6 、R9 及R12 各獨立表示如上文定義之相同C1 -C6 烷基。例如:R1 、R4 、R7 及R10 各表示甲基;R2 、R5 、R8 及R11 各表示乙基;且R3 、R6 、R9 及R12 各表示正-丁基或正-戊基。
在本發明之一項尤佳具體實施例中,各R1 至R12 基團表示相同之低碳烷基、芳基或Het部份基團,如本文定義。當為烷基時,各R1 至R12 較佳係表示相同之C1 至C6 烷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及環己基。各R1 至R12 更佳係表示甲基或第三-丁基,最佳為甲基。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在式I化合物中,A與B所表示之"低碳次烷基"一詞包括C1 至C10 基團,其可在基團之兩個位置上結合,藉以將基團Q1 或Q2 連接至R基團,而在其他方面係以如下文"低碳烷基"之相同方式定義。雖然如此,亞甲基係為最佳。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低碳烷基"或"烷基"術語係意謂C1 至C10 烷基,且包括甲基、乙基、乙烯基、丙基、丙烯基、丁基、丁烯基、戊基、戊烯基、己基、己烯基及庚基。除非另有指明,否則烷基,包括低碳烷基,當有足夠碳原子數時,可為線性或分枝狀(特佳分枝狀基團包括第三-丁基與異丙基),飽和或不飽和,環狀、非環狀或部份環狀/非環狀,未經取代、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或封端,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Het,其中R19 至R30 各獨立表示氫、鹵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低碳烷基,或在R21 之情況中,為鹵基、硝基、氰基及胺基,及/或被一或多個(較佳係低於4個)氧、硫、矽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或其混合物。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Ar"或"芳基"術語包括五-至十-員,較佳為五或六至十員碳環狀芳族或擬芳族基團,譬如苯基、環戊二烯基與茚基陰離子及萘基,此等基團可未經取代或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基、低碳烷基(此基團本身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或封端,如本文定義)、Het(此基團本身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或封端,如本文定義)、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或C(S)NR27 R28 ,其中R19 至R30 各獨立表示氫、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基或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或封端,如本文定義),或在R21 之情況中,另外為鹵基、硝基、氰基或胺基。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烯基"一詞係意謂C2 至C10 烯基,且包括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及己烯基。除非另有指明,否則當有足夠碳原子數時,烯基可為線性或分枝狀,飽和或不飽和,環狀、非環狀或部份環狀/非環狀,未經取代、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或封端,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Het,其中R19 至R30 均如上文關於烷基之定義,及/或被一或多個(較佳係低於4個)氧、硫、矽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或其混合物。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炔基"一詞係意謂C2 至C10 炔基,且包括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及己炔基。除非另有指明,否則當有足夠碳原子數時,炔基可為線性或分枝狀,飽和或不飽和,環狀、非環狀或部份環狀/非環狀,未經取代、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或封端,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Het,其中R19 至R30 均如上文關於烷基之定義,及/或被一或多個(較佳係低於4個)氧、硫、矽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或其混合物。
"次烷基"、"芳烷基"、"烷芳基"、"次芳基烷基"術語或其類似術語,於相反資訊不存在下,應被取為根據上文"烷基"之定義,就所關切基團之烷基或alk(烷)部份而言。
上文Ar或芳基可藉由一或多個共價鍵連接,但應明瞭對"次芳基"或"次芳基烷基"或其類似基團之指稱,係為兩個共價鍵連接,而在其他方面均如上文Ar或芳基之定義,就所關切基團之次芳基部份而言。對"烷芳基"、"芳烷基"或其類似基團之指稱,應被取為對上文Ar或芳基之指稱,就所關切基團之Ar或芳基部份而言。
上文所提及基團可被其取代或封端之鹵基包括氟基、氯基、溴基及碘基。
當於本文中使用時,"Het"一詞包括四-至十二-員,較佳為四-至十-員環系統,該環含有一或多個雜原子,選自氮、氧、硫及其混合物,且該環含有無、一或多個雙鍵,或在特性上可為非芳族、部份芳族或全芳族。此環系統可為單環狀、雙環狀或經稠合。本文中所確認之各"Het"基團可為未經取代或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鹵基、氰基、硝基、酮基、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或封端,如本文定義)、-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或-C(S)N(R27 )R28 ,其中R19 至R30 各獨立表示氫、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基或低碳烷基(該烷基本身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或封端,如本文定義),或在R21 之情況中,為鹵基、硝基、胺基或氰基。因此,"Het"一詞包括一些基團,譬如視情況經取代之一氮四圜基、四氫吡咯基、咪唑基、吲哚基、呋喃基、唑基、異唑基、二唑基、噻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三唑基、噻三唑基、嗒基、嗎福啉基、嘧啶基、吡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六氫吡啶基、吡唑基及六氫吡基。在Het上之取代可在Het環之碳原子上,或於適當情況下,在一或多個雜原子上。
"Het"基團亦可呈N氧化物之形式。
雜基一詞,當於本文中指出時,係意謂氮、氧、硫或其混合物。
金鋼烷基、會徽烷基、正基或1-正二烯基,除了氫原子之外,可視情況包含一或多個取代基,選自低碳烷基、-OR19 、-OC(O)R20 、鹵基、硝基、-C(O)R21 、-C(O)OR22 、氰基、芳基、-N(R23 )R24 、-C(O)N(R25 )R26 、-C(S)(R27 )R28 、-SR29 、-C(O)SR30 、-CF3 、-P(R56 )R57 、-PO(R58 )(R59 )、-PO3 H2 、-PO(OR60 )(OR61 )或-SO3 R62 ,其中R19 -R30 、低碳烷基、鹵基、氰基及芳基均如本文定義,且R56 至R62 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
適當地,當金鋼烷基、會徽烷基、正基或1-正二烯基被一或多個如上文定義之取代基取代時,高度較佳取代基包括未經取代之C1 至C8 烷基、-OR19 、-OC(O)R20 、苯基、-C(O)OR22 、氟基、-SO3 H、-N(R23 )R24 、-P(R56 )R57 、-C(O)N(R25 )R26 及-PO(R58 )(R59 )、-CF3 ,其中R19 表示氫、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或苯基,R20 ,R22 ,R23 ,R24 ,R25 ,R26 各獨立表示氫或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R56 至R59 各獨立表示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或苯基。在一項特佳具體實施例中,取代基為C1 至C8 烷基,更佳為甲基,譬如在1,3二甲基金鋼烷基中所發現者。
適當地,金鋼烷基、會徽烷基、正基或1-正二烯基,除了氫原子之外,可包含至高10個如上文定義之取代基,較佳為至高5個如上文定義之取代基,更佳為至高3個如上文定義之取代基。適當地,當金鋼烷基、會徽烷基、正基或1-正二烯基,除了氫原子之外,包含一或多個如本文定義之取代基時,各取代基較佳為相同。較佳取代基為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與三氟甲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譬如甲基。高度較佳金鋼烷基、會徽烷基、正基或1-正二烯基係僅包含氫原子,意即金鋼烷基、會徽烷基、正基或1-正二烯基並未被取代。
當超過一個金鋼烷基、會徽烷基、正基或1-正二烯基存在於式I化合物中時,各此種基團較佳為相同。
2-Q2 (或Q1 )-三環并[3.3.1.1.{3,7}]癸基(為方便起見,於後文稱為2-間-金鋼烷基,其中2-間-金鋼烷基為對Q1 或Q2 為砷、銻或磷原子之指稱,意即2-砷-金鋼烷基及/或2-銻-金鋼烷基及/或2-磷-金鋼烷基,較佳為2-磷-金鋼烷基),除了氫原子之外,可視情況包含一或多個取代基。適當取代基包括如本文關於金鋼烷基所定義之取代基。高度較佳取代基包括低碳烷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尤其是甲基,三氟甲基,-OR19 ,其中R19 係如本文定義,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或芳基,及4-十二基苯基。當2-間-金鋼烷基包含超過一個取代基時,各取代基較佳為相同。
2-間-金鋼烷基較佳係在1、3、5或7位置之一或多個上被如本文定義之取代基取代。2-間-金鋼烷基更佳係在各1、3及5位置上被取代。適當地,此種排列係意謂2-間-金鋼烷基之Q原子係結合至未具有氫原子之金鋼烷基骨架中之碳原子。2-間-金鋼烷基最佳係在各1、3、5及7位置上被取代。當2-間-金鋼烷基包含超過1個取代基時,各取代基較佳為相同。尤佳取代基為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與鹵烷基,特別是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譬如甲基,與經氟化之C1 -C8 烷基,譬如三氟甲基。
2-間-金鋼烷基較佳係表示未經取代之2-間-金鋼烷基,或被一或多個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取代基取代之2-間-金鋼烷基,或其組合。
2-間-金鋼烷基較佳係在2-間-金鋼烷基骨架中包含2-Q原子以外之其他雜原子。適當其他雜原子包括氧與硫原子,尤其是氧原子。2-間-金鋼烷基更佳係在6、9及10位置上包含一或多個其他雜原子。2-間-金鋼烷基又更佳係在各6、9及10位置上包含另一個雜原子。當2-間-金鋼烷基在2-間-金鋼烷基骨架中包含兩個或多個其他雜原子時,各其他雜原子最佳為相同。尤佳之2-間-金鋼烷基,其可視情況被一或多個如本文定義之取代基取代,係在2-間-金鋼烷基骨架之各6、9及10位置上包含氧原子。
2-間-金鋼烷基較佳係在2-間-金鋼烷基骨架中包含一或多個氧原子。
如本文定義之高度較佳2-間-金鋼烷基包括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及2-磷-1,3,5-三(三氟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金鋼烷基最佳係選自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或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
當超過一個2-間-金鋼烷基存在於式I化合物中時,各2-間-金鋼烷基較佳為相同。
2-間-金鋼烷基可藉由熟諳此藝者所習知之方法製成。適當地,某些2-磷-金鋼烷基化合物可得自Cytec Canada公司,Canada。同樣地,式I等之相應2-間-金鋼烷基化合物可得自相同供應商,或藉由類似方法製成。
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施例包括以下,其中: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1a之環系統; 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金鋼烷基,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金鋼烷基,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1a之環系統; 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金鋼烷基,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會徽烷基,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會徽烷基,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X3 與X4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X3 與X4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1a之環系統; X3 與X4 係獨立表示金鋼烷基,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X1 、X2 、X3 及X4 表示金鋼烷基;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可形成式1b之環系統 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1a之環系統; X3 與X4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可形成式1b之環系統 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X3 與X4 係獨立表示會徽烷基,且X1 表示CR1 (R2 )(R3 ),而X2 表示CR4 (R5 )(R6 );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可形成式1b之環系統 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
本發明之高度較佳具體實施例包括以下,其中: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尤其是其中R1 -R12 為甲基。
較佳情況是,在式IV化合物中,X3 係與X4 相同,及/或X1 係與X2 相同。
在本發明中之特佳組合包括以下,其中:-(1)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經連結至環位置1與2上之R基團;R表示1,2順式-5,6-二甲基環己基。
(2)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經連結至環位置1與2上之R基團;R表示1,2-順式-5-甲基環戊基。
(3)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經連結至環位置1與2上之R基團;R表示1,2順式-5,6-二甲基環己基。
(4)X1 、X2 、X3 及X4 表示金鋼烷基;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經連結至環位置1與2上之R基團;R表示1,2順式-5,6-二甲基環己基。
在式I-V化合物中,A與B較佳係各獨立表示C1 至C6 次烷基,其係視情況經取代,如本文定義,例如被低碳烷基取代。A與B表示之低碳次烷基較佳為未經取代。A與B可獨立表示之特佳低碳次烷基為-CH2 -或-C2 H4 -。各A與B最佳係表示如本文定義之相同低碳次烷基,特別是-CH2 -。
又進一步較佳之式I-V化合物包括以下,其中:R1 至R12 為烷基且相同,而每一個較佳係表示C1 至C6 烷基,特別是甲基。
尤佳之特定式(IV)化合物包括以下,其中:各R1 至R12 為相同,且表示甲基;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R表示4,5二甲基-順式-1,2-環己基。
式IV之適當二齒合配位體之實例為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5-甲基環戊烷;而在對掌異構物為可能之情況下,係包括前文之所有順式對掌異構物。
經取代配位體之其他實例包括:- 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 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2,4,5-四甲基環己烷 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3,6-二苯基-4,5-二甲基-環己烷 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己烷 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環己烷 順式-5,6-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3-雙(三甲基矽烷基)-3a,4,5,6,7,7a-六氫-1,3H-異苯并呋喃。
在又另一組具體實施例中,配位體L為通式(V)之二齒合配位體 其中:A與B係如式(IV)中所確認;R表示烴基芳族結構,具有至少一個芳族環,Q1 與Q2 係經由個別連結基團各連結至該環,在該至少一個芳族環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上,且該環係在芳族結構之一或多個其他芳族環原子上被一或多個取代基Yx 取代;其中在芳族結構上之取代基Yx ,具有氫以外之原子總數X=1-n ΣtYx ,以致X=1-n ΣtYx ≧4,其中n為取代基Yx 之總數,而tYx 表示在特定取代基Yx 上,氫以外之原子總數;基團X1 、X2 、X3 及X4 均如式(IV)中之定義;且Q1 與Q2 均如式(IV)中之定義。
已發現上文新穎二齒合配位體在羰基化反應中具有令人驚訝地經改良之安定性。典型上,關於羰基化反應,尤其是羥基-或烷氧基-羰基化作用之轉換數(TON)(金屬之莫耳數/產物之莫耳數),係接近或大於在相同條件下反應之1,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丙烷之轉換數,更佳係大於在相同條件下反應之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此種條件較佳係在連續反應中,但批次反應亦將受益。
典型上,當有超過一個取代基Yx 時,後文亦簡易地稱之為Y,任兩個可位在芳族結構之相同或不同芳族環原子上。較佳係有≦10個Y基團,意即n為1至10,更佳係有1-6個Y基團,最佳為1-4個Y基團,在芳族結構上,而尤其是1、2或3個取代基Y基團在芳族結構上。經取代之環狀芳族原子可為碳或雜基,但較佳為碳。
X=1-n ΣtYx 較佳係在4-100之間,更佳為4-60,最佳為4-20,尤其是4-12。
較佳情況是,當有一個取代基Y時,Y係表示一種至少如苯基一樣具立體位阻之基團,而當有兩個或多個取代基Y時,其係各如苯基一樣具立體位阻,及/或合併以形成比苯基更具立體位阻礙之基團。
本文所謂具立體位阻,無論是就後文所述之基團R1 -R12 或取代基Y而論,吾人係意指此術語正如立即為熟諳此藝者所明瞭之情況,但為避免任何疑惑,比苯基更具立體位阻之術語,可被取為意謂當PH2 Y(表示基團Y)係根據下文條件以八倍過量與Ni(0)(CO)4 反應時,具有比PH2 Ph較低之取代度(DS)。同樣地,對於比第三-丁基更具立體位阻之指稱,可被取為與PH2 t-Bu等作比較之DS值之指稱。若兩個Y基團正被比較,且PHY1 並未比參考物更具立體位阻,則應將PHY1 Y2 與該參考物比較。同樣地,若三個Y基團正被比較,且PHY1 或PHY1 Y2 並未已被測定為比標準物更具立體位阻,則應比較PY1 Y2 Y3 。若有超過三個Y基團,則其應被取為比第三-丁基更具立體位阻。
就本發明而論,本文立體阻礙係被討論於CMasters之"均相過渡金屬催化作用-一種溫和技藝",由Chapman與Hall出版,1981之第14頁及其後文上。
Tolman("於零價鎳上之磷配位體交換平衡.關於立體作用之主要角色",美國化學學會期刊,92,1970,2956-2965)已推斷主要決定Ni(O)錯合物安定性之配位體之性質係為其大小,而非其電子特性。
為測定基團Y之相對立體位阻,可將用以測定DS之Tolman方法使用在欲按上文所述測定之基團之磷類似物上。
將Ni(CO)4 之甲苯溶液以八倍過量之磷配位體處理;CO被配位體之取代係藉由紅外光譜中之羰基伸縮振動追蹤。使溶液在密封管件中,藉由在100°下加熱64小時而達成平衡。於100°下再進一步加熱74小時,不會顯著地改變該光譜。然後,測定該已達成平衡溶液之光譜中之羰基伸縮譜帶之頻率與強度。取代度可半定量地估計自相對強度,且假設譜帶之消光係數均具有相同數量級。例如,在P(C6 H11 )3 之情況中,Ni(CO)3 L之A1 譜帶與Ni(CO)2 L2 之B1 譜帶係具有大約相同強度,因此估計取代度在1.5下。若此實驗未能區別個別配位體,則二苯基磷PPh2 H或二-第三-丁基磷應視情況與PY2 H相當物作比較。又再者,若其亦未能區別配位體,則PPh3 或P(t Bu)3 配位體應視情況與PY3 作比較。此種進一步實驗術可能需要會完全地替代Ni(CO)4 錯合物之小配位體。
基團Y亦可藉由參考其圓錐體角度而被定義,就本發明而論,其可被定義為以芳族環之中點為中心之圓柱形圓錐體之頂點角度。所謂中點係意指在環平面中與環狀環原子等距離之點。
至少一個基團Y之圓錐體角度,或兩個或多個Y基團之圓錐體角度之總和,較佳為至少10°,更佳為至少20°,最佳為至少30°。圓錐體角度應根據Tolman之方法{C.A.Tolman Chem.Rev.77,(1977),313-348}度量,惟圓錐體之頂點角度現在係以芳族環之中點為中心。Tolman圓錐體角度之此種經修改用法,已被使用於其他系統中,以度量立體作用,譬如在環戊二烯基鋯乙烯聚合觸媒中者(分子催化期刊:化學188,(2002),105-113)。
取代基Y係經選擇為具有適當大小,以提供關於Q1 與Q2 原子間之活性位置之立體位阻。但是,並不知道取代基是否會防止金屬離開,引導其進入途徑,一般性地提供更安定催化確認,或以其他方式作用。
當Y表示-SR90 R91 R92 時,其中S表示Si、C、N、S、O或芳基,而R90 R91 R92 係如後文定義,發現一種特佳配位體。各Y及/或兩個或多個Y基團之組合,較佳係至少如第三-丁基一樣具立體位阻。
更佳情況是,當只有一個取代基Y時,其係至少如第三-丁基一樣具立體位阻,然而在有兩個或多個取代基Y之情況下,若被視為單一基團,則其係各至少如苯基一樣具立體位阻,且至少如第三-丁基一樣具立體位阻。
當S為芳基時,R90 、R91 及R92 較佳係獨立為氫、烷基、-BQ3 -X3 (X4 )(其中B、X3 及X4 均如本文定義,且Q3 係如上文Q1 或Q2 之定義)、磷、芳基、次芳基、烷芳基、次芳基烷基、烯基、炔基、het、雜基、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CF3 、-SiR71 R72 R73 或烷基磷。
於本文中所指稱之R19 -R30 可獨立一般性地選自氫、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烷基,此外,R21 可為硝基、鹵基、胺基或硫基。
當S為Si、C、N、S或O時,R90 、R91 及R92 較佳係獨立為氫、烷基、磷、芳基、次芳基、烷芳基、芳烷基、次芳基烷基、烯基、炔基、het、雜基、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CF3 、-SiR71 R72 R73 或烷基磷,其中R90 -R92 之至少一個不為氫,且其中R19 -R30 均如本文定義;而R71 -R73 係如R90 -R92 之定義,但較佳為C1 -C4 烷基或苯基。
S較佳為Si、C或芳基。但是,N、S或O亦可較佳作為一或多個Y基團,以合併方式或在多個Y基團之情況中。為避免疑惑,因氧或硫可為二價,故R90 -R92 亦可為未共用對。
除了基團Y以外,芳族結構較佳可為未經取代,或當可能時,係被基團進一步取代,取代基選自Y(在非芳族環原子上)、烷基、芳基、次芳基、烷芳基、芳烷基、次芳基烷基、烯基、炔基、het、雜基、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CF3 、-SiR71 R72 R73 或烷基磷,其中R19 -R30 均如本文定義,且在Y或符合第一方面之Y定義之基團之情況中,連接係為對芳族結構之非環狀芳族原子;而R71 -R73 係如R90 -R92 之定義,但較佳為C1 -C4 烷基或苯基。此外,該至少一個芳族環可為金屬烷二烯圜錯合物之一部份,例如,當R為環戊二烯基或茚基陰離子時,其可形成金屬錯合物之一部份,譬如二環戊二烯鐵基、二環戊二烯釕基、二環戊二烯鉬基或茚基相當物。
於本發明之內文中,此種錯合物應被認為是芳族結構,因此當其包含超過一個芳族環時,取代基Yx 可在與Q1 和Q2 原子所連結者相同之芳族環或此結構之其他芳族環上。例如,在金屬烷二烯圜之情況中,取代基Yx 可在金屬烷二烯圜結構之任一個或多個環上,且其可與Q1 和Q2 所連結之環相同或不同。
可被如本文定義之基團Y取代之適當金屬烷二烯圜類型配位體,係為熟練人員所已知,且被廣泛地定義於WO 04/024322中。關於此種芳族陰離子之特佳Y取代基係為當S為Si時。
但是,一般而言,當S為芳基時,此芳基可進一步為未經取代,或除了R90 、R91 、R92 以外,被關於上文芳族結構所定義之任何其他取代基取代。
於本發明中之更佳Y取代基可選自第三-烷基或第三-烷基芳基,譬如-第三-丁基或2-苯基丙-2-基、-SiMe3 、-苯基、烷基苯基-、苯基烷基-,或膦基烷基-,譬如膦基甲基。
當S為Si或C,且一或多個R90 -R92 為氫時,R90 -R92 之至少一個較佳應為足夠龐大,以獲得所需要之立體位阻,且此種基團較佳為磷,膦基烷基-,帶有三級碳之基團,譬如-第三-丁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或三級矽烷基。
烴基芳族結構較佳係具有(包括取代基)5至高達70個環原子,更佳為5至40個環原子,最佳為5-22個環原子,尤其是若非金屬烷二烯圜錯合物,則為5或6個環原子。
芳族烴基結構較佳可為單環狀或多環狀。環狀芳族原子可為碳或雜基,其中本文對雜基之指稱,係指稱硫、氧及/或氮。但是,Q1 與Q2 原子較佳係連結至該至少一個芳族環之可採用相鄰環碳原子。典型上,當環狀烴基結構為多環狀時,其較佳為雙環狀或三環狀。在芳族結構中之其他環本身可以或可以不為芳族,且應據此明瞭芳族結構。如本文定義之非芳族環狀環可包含不飽和鍵結。所謂環原子係意謂形成環狀骨架部份之原子。
較佳情況是,橋接基團-R(YX )n ,無論是進一步經取代,或者,較佳係包含低於200個原子,更佳係低於150個原子,更佳係低於100個原子。
所謂芳族結構之一個其他芳族環原子一詞,係意謂在芳族結構中之任何其他芳族環原子,其並非Q1 或Q2 原子經由連結基團所連結之至少一個芳族環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
如上文所提及,在該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任一側上之緊接相鄰環原子較佳為未經取代。以下述作為實例,經由環上之位置1接合至Q1 原子,且經由環上之位置2接合至Q2 原子之芳族苯環,較佳係具有在環位置4與5上取代之一或多個該其他芳族環原子,及對未在位置3與6上取代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兩個緊接相鄰環原子。但是,這僅為較佳取代基排列,且例如在環位置3與6上之取代為可能的。
芳族環一詞係意謂Q1 與Q2 原子個別經由B與A所連結之至少一個環為芳族,且芳族較佳應被廣義地解釋為不僅包括苯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吡咯基、吡啶基類型結構,而且是具有芳香性之其他環,譬如在具有能夠於環中自由移動之去定域化π電子之任何環中所發現者。
較佳芳族環係在環中具有5或6個原子,但具有4n+2個π電子之環亦為可能,譬如[14]七圜烯、[18]七圜烯等。
芳族烴基結構可選自4及/或5第三-烷基苯-1,2-二基、4,5-二苯基-苯-1,2-二基、4及/或5-苯基-苯-1,2-二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二基、4或5-第三-丁基苯-1,2-二基、2,3,4及/或5第三-烷基-萘-8,9-二基、1H-茚-5,6-二基、1,2及/或3甲基-1H-茚-5,6-二基、4,7-甲烷基-1H-茚-1,2-二基、1,2及/或3-二甲基-1H-茚-5,6-二基、1,3-雙(三甲基矽烷基)-異苯并呋喃-5,6-二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二基、4-膦基甲苯-1,2-二基、4-(2'-苯基丙-2'-基)苯-1,2-二基、4-二甲基矽烷基苯-1,2-二基、4-二-第三-丁基、甲基矽烷基苯-1,2-二基、4-(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苯-1,2-二基、4-第三-丁基矽烷基-苯-1,2-二基、4-(三-第三-丁基矽烷基)-苯-1,2-二基、4-(2'-第三-丁基丙-2'-基)苯-1,2-二基、4-(2',2',3',4',4'-五甲基-戊-3'-基)-苯-1,2-二基、4-(2',2',4',4'-四甲基-3'-第三-丁基-戊-3'-基)-苯-1,2-二基、4-(或1')第三-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二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二-第三-丁基、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第三-丁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三-第三-丁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2'-第三-丁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2',2',3',4',4'五甲基-戊-3'-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4-(或1')(2',2',4',4'-四甲基-3'-第三-丁基-戊-3'-基)-二環戊二烯鐵-1,2-二基。
如上文所提及,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於芳族結構之其他芳族環原子上,可以有兩個或多個該Y及/或非Y取代基。該兩個或多個取代基可視情況合併以形成其他環結構,譬如環脂族環結構,尤其是當在鄰近環狀芳族原子上時。
此種環脂族環結構可為飽和或不飽和,橋接或未橋接,被烷基、如本文定義之Y基團、芳基、次芳基、烷芳基、芳烷基、次芳基烷基、烯基、炔基、het、雜基、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SR29 、-C(O)SR30 、-C(S)N(R27 )R28 、-CF3 、-SiR71 R72 R73 或膦基烷基取代,其中當存在時,R90 -R92 之至少一個不為氫,且其中R19 -R30 均如本文定義;而R71 -R73 係如R90 -R92 之定義,但較佳為C1 -C4 烷基或苯基,及/或被一或多個(較佳係低於總共4個)氧、氮、硫、矽原子或被矽烷基或二烷基矽基插入,或其混合物。
此種結構之實例包括六氫吡啶、吡啶、嗎福啉、環己烷、環庚烷、環辛烷、環壬烷、呋喃、二氧陸圜、烷基取代之DIOP、2-烷基取代之1,3二氧陸圜、環戊酮、環己酮、環戊烯、環己烯、環己二烯、1,4二硫陸圜、六氫吡、四氫吡咯、硫代嗎福啉、環己烯酮、雙環并[4.2.0]辛烷、雙環并[4.3.0]壬烷、金剛烷、四氫哌喃、二氫哌喃、四氫硫代哌喃、四氫-呋喃-2-酮、δ戊內酯、γ-丁內酯、戊二酐、二氫咪唑、三氮環壬烷、三氮環癸烷、噻唑啶、六氫-1H-茚(5,6-二基)、八氫-4,7-甲烷基-茚(1,2-二基)及四氫-1H-茚(5,6-二基),其全部可為未經取代或如本文關於芳基之定義經取代。
但是,無論是形成合併之基團或以其他方式,較佳情況是,在Q1 與Q2 經由該連結基團所連結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任一側上之緊接相鄰芳族環原子係較不優先地經取代,而當芳族結構包含超過一個芳族環時,較佳取代係在該至少一個芳族環上之別處,或在芳族結構中之別處,且應據此明瞭經合併Y取代基之較佳位置。
在表示基團X3 與X4 或X1 與X2 且伴隨著Q1 或Q2 原子之上文式1a與1b中,基團Y1 或Y2 應個別被基團YY1 或YY2 取代。
YY1 與YY2 ,當存在時,係各獨立表示氧、硫或N-R55 ,其中R55 表示氫、烷基或芳基。
在本發明中,式V之特佳組合係包括以下,其中:-(1)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經連結至環位置1與2上之R基團;R表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二基。
(2)X3 表示CR7 (R8 )(R9 ),X4 表示CR10 (R11 )(R12 ),X1 表示CR1 (R2 )(R3 ),且X2 表示CR4 (R5 )(R6 );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經連結至環位置1與2上之R基團;R表示4-第三-丁基-苯-1,2-二基。
(3)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且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2-磷-金鋼烷基;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經連結至環位置1與2上之R基團;R表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二基。
(4)X1 、X2 、X3 及X4 表示金鋼烷基;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Q1 與Q2 兩者均表示磷,經連結至環位置1與2上之R基團;R表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二基。
尤佳之特定式V化合物包括以下,其中:各R1 至R12 為相同,且表示甲基;A與B為相同,且表示-CH2 -;R表示4-第三-丁基-苯-1,2-二基或4-(三甲基矽烷基)-苯-1,2-二基。
適當二齒合配位體之實例為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苯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第三-丁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第三-丁基苯。
適當二齒合二環戊二烯鐵類型配位體之實例為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
本發明式V配位體之經選擇結構係包括:-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3,6-二苯基-4,5-二甲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 5,6-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3-雙-三甲基矽烷基-1,3-二氫異苯并呋喃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3,6-二苯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4'-第三丁基苯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第三-丁基甲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第三-丁基矽烷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3,6-二甲基-4,5-二苯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3,4,5,6-四苯基苯 氯化4-(1-{3,4-雙-[(二-第三-丁基-次膦酸基)-甲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甲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4'-氯羰基-苯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膦基甲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萘基丙-2'-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3',4'-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3-(2',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5-(2'-第三丁基-4',5'-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基)苯
在上文實例中,通式(V)配位體之結構,一或多個帶有X1 -X4 三級碳之基團,第三-丁基,經連接至Q1 及/或Q2 基團,磷,可被適當替代基團置換。較佳替代基團為金鋼烷基、1,3-二甲基金鋼烷基、會徽烷基、正基或1-正二烯基,或X1 與X2 一起及/或X3 與X4 一起,伴隨著該磷,形成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譬如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或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
在大部份式(I)-(V)具體實施例中,較佳情況是,X1 -X4 基團或合併之X1 /X2 與X3 /X4 基團或相等式(I)基團係為相同,但其亦可有利地使用不同基團,以在此等經選擇之配位體中且一般性地在本發明中,環繞活性位置產生不對稱性。
Q2 較佳為磷,且Q1 較佳係獨立為磷。
二齒合配位體較佳為二齒合膦、胂或配位體,較佳為膦配位體。
本發明之鈀錯合物可作為預觸媒用於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之羰基化作用中。關於本發明之非乙烯系特定方面之適當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係為具有每分子2至50個碳原子之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或其混合物。適當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可具有每分子一或多個經隔離或共軛之不飽和鍵結。較佳者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又更佳者為具有至多18個碳原子之化合物,又更佳為至多16個碳原子,再一次更佳化合物係具有至多10個碳原子。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可進一步包含官能基或雜原子,譬如氮、硫或氧化物。實例包括羧酸類、酯類或腈類作為官能基。在一項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為烯烴或烯烴之混合物。此種烯烴可經由與一氧化碳,及在適當情況下針對線性羰基化作用產物,具有高區域選擇性之共反應物反應而被轉化。適當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包括乙炔、甲基乙炔、丙基乙炔、丁二烯、乙烯、丙烯、丁烯、異丁烯、戊烯、戊烯腈類,戊烯酸烷酯類,譬如3-戊烯酸甲酯類,戊烯酸類(譬如2-與3-戊烯酸)、醋酸乙烯酯、辛烯類。
特佳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為乙烯、醋酸乙烯酯、丁二烯、戊烯酸烷酯類、戊烯腈類、戊烯酸類(譬如3戊烯酸)、乙炔及丙烯。
尤佳者為乙烯、醋酸乙烯酯、丁二烯及戊烯腈類。
金屬錯合物製造反應較佳係在20℃至120℃範圍內之溫度下進行,更佳為20℃至90℃,尤其是50℃至80℃。反應溫度較佳係被保持低於分解溫度,因此當已知金屬膦會在上文所予之溫度範圍內分解時,反應溫度應被保持至少10℃(且較佳為至少20℃)低於該分解溫度。
在金屬錯合物之製造中,錯合化合物較佳係以化學計量過量存在於反應混合物中。在反應混合物中之錯合化合物之量較佳係經計算,以提供超過化學計量反應所需要量之至少10%莫耳過量,更佳為至少50%過量,尤其是至少90%。當配位體L為膦時,吾人係較優先使用10-25%過量之膦。當鈀在產物鈀錯合物之形成中被還原時,此還原可藉錯合化合物達成,且一些過量之錯合化合物較佳係可用於反應混合物中,以達成此還原。
金屬錯合物製造反應可於溶劑存在下進行。當使用水作為溶劑時,溶液之pH值可經控制。金屬胺化物在溶劑中之濃度,較佳係相當於每升溶液5-25克Pd。反應混合物之pH值較佳係經調整,並保持在2至7之範圍內。可將緩衝溶液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替代溶劑包括醇類(例如甲醇、乙醇、丙醇、變性酒精)、乙腈、四氫呋喃、甲苯,脂族酯類,譬如醋酸乙酯,及酮類,譬如甲基乙基酮。當錯合化合物為膦時,係需要有機溶劑。
反應物可以任何適當順序添加,但在本發明之較佳方法中,係將金屬胺化物放置在反應容器中,伴隨著溶劑(若使用時)、鹼(若使用時)及緩衝溶液(若使用時),若必要則加熱,然後添加錯合化合物。
反應可持續30分鐘至數小時期間,但通常係在約四小時內完成。於完成後,將產物金屬錯合物藉任何適當方法自反應混合物分離,該方法係依產物之物理形式而定。
本發明之觸媒系統可均相地或非均相地使用。此觸媒系統較佳係均相地使用。
在本文化學式之化合物含有如所定義之烯基或環烷基部份基團之情況下,亦可發生順式(E)與反式(Z)異構現象。本發明包括本文所定義任何化學式化合物之個別立體異構物,及在適當情況下,為其個別互變異構形式,以及其混合物。非對映異構物或順式與反式異構物之分離可藉由習用技術達成,例如藉由其中一種化學式之化合物之立體異構物混合物或其適當鹽或衍生物之分級結晶、層析或H.P.L.C。其中一種化學式之化合物之個別對掌異構物亦可製自相應之光學上純中間物,或藉由解析,譬如使用適當對掌性載體,藉由其相應外消旋物之H.P.L.C.,或藉由其相應外消旋物與適當光學活性酸或鹼反應所形成之非對映異構物鹽之分級結晶,按適當方式。
所有立體異構物均被包含在本發明方法之範圍內。
熟諳此藝者應明瞭的是,式(I)-(V)化合物可充作配位體,其會與第8、9或10族金屬或其化合物配位,以形成化合物,供使用於本發明中。典型上,第8、9或10族金屬或其化合物係配位至式(I)化合物之一或多個磷、砷及/或銻原子。
如上文所提及,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之羰基化作用之方法,其包括使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於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觸媒化合物存在下,與一氧化碳及羥基來源譬如水或烷醇接觸。
適當地,羥基之來源包括具有羥基官能基之有機分子。具有羥基官能基之有機分子較佳可為分枝狀或線性,且包括烷醇,特別是C1 -C30 烷醇,包括芳基烷醇,其可視情況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烷基、芳基、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7 R28 、SR29 或C(O)SR30 ,如本文定義。高度較佳烷醇為C1 -C8 烷醇,譬如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異丁醇、第三-丁醇、正-丁醇、酚及氯基癸醯基醇。雖然單烷醇類為最佳,但亦可利用多烷醇類,較佳係選自二-八醇類,譬如二醇類、三醇類、四醇類及糖類。典型上,此種多烷醇類係選自1,2-乙二醇、1,3-丙二醇、甘油、1,2,4-丁三醇、2-(羥甲基)-1,3-丙二醇、1,2,6-三羥基己烷、異戊四醇、1,1,1-三(羥甲基)乙烷、壬糖、花楸糖、半乳糖及其他糖類。較佳糖類包括蔗糖、果糖及葡萄糖。尤佳烷醇類為甲醇與乙醇。最佳烷醇類為甲醇。
醇之量並不重要。一般而言,係使用超過欲被羰基化受質量之量。因此,醇亦可充作反應溶劑,惟若需要,亦可使用個別溶劑。
應明瞭的是,反應之最終產物係至少部份藉由所使用之烷醇來源所決定。例如,甲醇之使用會產生其相應之甲酯。反之,水之使用會產生其相應之酸類。因此,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添加基團-C(O)OC1 -C30 烷基或芳基或-C(O)OH越過乙烯系不飽和鍵結之合宜方法。
在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之方法中,一氧化碳可以純式使用,或以惰性氣體稀釋,譬如氮、二氧化碳,或稀有氣體,譬如氬。少量氫,典型上低於5體積%,亦可存在。
於液相反應媒質中,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對羥基來源之比例(體積/體積)可在寬廣範圍之間改變,且適當地在於1:0.1至1:10之範圍內,較佳係在2:1至1:2之間,及至高達大為過量之烷醇或水,當後者亦為反應溶劑時,譬如至高達100:1過量之烷醇或水。但是,若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在反應溫度下為氣體,則其可在較低含量下存在於液相反應媒質中,譬如在對羥基來源之比例為1:20,000至1:10下,更佳為1:10,000至1:50,最佳為1:5000至1:500。
於羰基化方法中所使用之本發明觸媒之量並不重要。當第8、9或10族金屬於液相羰基化反應媒質中之量較佳係在每莫耳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10-7 至10-1 之範圍內,更佳為10-6 至10-2 ,最佳為10-5 至10-2 莫耳時,可獲得良好結果。
適當地,雖然對本發明並非必須,但如本文定義之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之羰基化作用,可在一或多種非質子性溶劑中進行。適當溶劑包括酮類,例如甲基丁基酮;醚類,例如甲苯醚(甲基苯基醚)、2,5,8-三氧壬烷(二乙二醇二甲醚)、乙醚、二甲基醚、四氫呋喃、二苯基醚、二異丙基醚,及二乙二醇之二甲基醚;酯類,例如醋酸甲酯、己二酸二甲酯、苯甲酸甲酯、苯二甲酸二甲酯及丁內酯;醯胺類,例如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四氫吡咯酮及二甲基甲醯胺;亞碸類與碸類,例如二甲亞碸、二-異丙基碸、環丁碸(四氫噻吩-2,2-二氧化物)、2-甲基環丁碸、二乙碸、四氫噻吩1,1-二氧化物及2-甲基-4-乙基環丁碸;芳族化合物,包括此種化合物之鹵基變型,例如苯、甲苯、乙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氯苯、鄰-二氯苯、間-二氯苯:烷類,包括此種化合物之鹵基變型,例如己烷、庚烷、2,2,3-三甲基戊烷、二氯甲烷及四氯化碳;腈類,例如苯甲腈與乙腈。
極適當者為在298.15 K與1 x 105 Nm-2 下具有介電常數低於50之數值,更佳係在3至8範圍內之非質子性溶劑。於本文中,關於特定溶劑之介電常數,係以其正常意義使用,表示具有該物質作為電介質之容電器電容,對具有真空用於電介質之相同容電器電容之比例。關於常用有機液體介電常數之數值,可參閱一般參考書籍,譬如由David R.Lide等人編著,且由CRC出版社在1995年出版之化學與物理手冊,第76版,且經常被引用,關於約20℃或25℃之溫度。意即約293.15K或298.15K,與大氣壓力,意即約1 x 105 Nm-2 ,或可容易地使用所引用之轉換因數,被轉換成該溫度與壓力。若對於特定化合物沒有可取得之文獻數據,則介電常數可容易地使用已建立之物理-化學方法度量。
液體介電常數之度量可容易地藉由各種感測器進行,譬如浸沒探針、流通探針及杯型探針,經連接至各種儀錶,譬如可得自Holtsville,N.Y.之Brookhaven儀器公司(例如BI-870型)與Princeton,N.J.之Scientifica公司(例如850與870型)者。為達比較之一致性,對於特定過濾系統之所有度量較佳係在實質上相同試樣溫度下進行,例如利用水浴。一般而言,物質之經度量介電常數將於較低溫度下增加,而於較高溫度下降低。落在本文任何範圍內之介電常數,可根據ASTM D924測定。
但是,若對於使用何種技術以測定介電常數有疑惑,則應使用具有1-200 ε範圍設定之Scientifica 870型介電常數儀錶。
例如,甲苯醚之介電常數為4.3(在294.2 K下),乙醚之介電常數為4.3(在293.2 K下),環丁碸之介電常數為43.4(在303.2 K下),戊酸甲酯之介電常數為5.0(在293.2 K下),二苯基醚之介電常數為3.7(在283.2 K下),己二酸二甲酯之介電常數為6.8(在293.2 K下),四氫呋喃之介電常數為7.5(在295.2 K下),壬酸甲酯之介電常數為3.9(在293.2 K下),甲基-第三-丁基醚之介電常數為4.34(在293 K下),二氧陸圜之介電常數為2.21(在298 K下),甲苯之介電常數為2.38(在298 K下),及乙腈之介電常數為37.5(在298 K下)。此等介電數值係取自化學與物理手冊,並給予度量之溫度。較佳非質子性溶劑為甲苯醚。
於烷醇存在下,非質子性溶劑係藉由反應產生,因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一氧化碳及烷醇之酯羰基化產物係為非質子性溶劑。
此方法可在過量非質子性溶劑中進行,意即在非質子性溶劑對烷醇之比例(v/v)為至少1:1下。此比例範圍較佳為1:1至10:1,而更佳為1:1至5:1。此比例(v/v)範圍最佳為1.5:1至3:1。
儘管前述,反應較佳係於任何外部添加之非質子性溶劑不存在下進行,意即於並非藉由反應本身所產生之非質子性溶劑不存在下。
或者,可使用質子性共溶劑。質子性共溶劑可包括其他羧酸或醇。適當質子性共溶劑包括熟諳此藝者所已知之習用質子性溶劑,譬如水,低碳醇類,例如甲醇、乙醇及異丙醇,以及一級與二級胺類。
在羥羰基化作用期間,質子性溶劑之存在亦為較佳。質子性溶劑可包括羧酸或醇。亦可採用非質子性與質子性溶劑之混合物。
所謂質子性共溶劑係意指帶有可給予氫離子之任何溶劑,譬如經連接至如在羥基中之氧或如在胺基中之氮者。所謂非質子性共溶劑係意指一種既不供給亦不接受質子之溶劑類型。
可將氫添加至羰基化反應中,以改良反應速率。當使用時,適當含量之氫可以0.1與20%體積/體積一氧化碳間之比例,更佳為1-20%體積/體積一氧化碳,更佳為2-15%體積/體積一氧化碳,最佳為3-10%體積/體積一氧化碳。
本發明之觸媒化合物可充作"非均相"觸媒或"均相"觸媒,較佳為均相觸媒。
所謂"均相"觸媒一詞,吾人係意指一種觸媒,意即本發明之化合物,其並未經擔體化,而僅只是與羰基化反應之反應物(例如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含有羥基之化合物及一氧化碳)混合或當場形成,較佳係在如本文所述之適當溶劑中。
所謂"非均相"觸媒一詞,吾人係意指一種觸媒,意即本發明之化合物,其係被攜帶在擔體上。
因此,根據進一步方面,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用於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之羰基化作用之方法,如本文定義,其中此方法係以包含擔體之觸媒進行,較佳為不溶性擔體。
擔體較佳係包括聚合體,譬如聚烯烴、聚苯乙烯,或聚苯乙烯共聚物,譬如二乙烯基苯共聚物,或熟諳此藝者已知之其他適當聚合體或共聚物;矽衍生物,譬如經官能基化之矽石、聚矽氧或聚矽氧橡膠;或其他多孔性微粒子材料,例如無機氧化物與無機氯化物。
擔體材料較佳為多孔性矽石,其具有在10至700平方米/克範圍內之表面積,在0.1至4.0 cc/克範圍內之總孔隙體積,及在10至500微米範圍內之平均粒子大小。更佳情況是,表面積係在50至500平方米/克之範圍內,孔隙體積係在0.5至2.5 cc/克之範圍內,且平均粒子大小係在20至200微米之範圍內。最期望的是,表面積係在100至400平方米/克之範圍內,孔隙體積係在0.8至3.0 cc/克之範圍內,且平均粒子大小係在30至100微米之範圍內。典型多孔性擔體材料之平均孔隙大小係在10至1000之範圍內。較佳係使用具有平均孔隙直徑為50至500之擔體材料,而最期望為75至350。一般可能特別期望使該矽石在100℃至800℃任何位置之溫度下,脫水3至24小時。
擔體可適當地為可撓性或堅硬擔體,不溶性擔體係以本發明方法之化合物,藉熟諳此藝者所習知之技術塗覆及/或浸漬。
或者,使本發明方法之化合物固定至不溶性擔體之表面,視情況經由共價鍵,且排列係視情況包括雙官能性間隔劑分子,以將化合物與不溶性擔體隔開。
本發明化合物可藉由促進存在於配位體中之官能基,例如芳族結構之取代基,與存在於或先前被插入擔體中之補充反應性基團之反應,而被固定至不溶性擔體之表面。擔體之反應性基團與本發明化合物之補充取代基之組合,係提供非均相觸媒,其中本發明化合物與擔體係經由鏈結譬如醚、酯、醯胺、胺、脲、酮基連結。
使本發明方法之化合物連結至擔體之反應條件之選擇,係依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與擔體之基團而定。例如,可採用試劑,譬如碳化二亞胺、1,1’-羰基二咪唑,及方法,譬如利用混合酐類,還原胺化作用。
根據進一步方面,本發明係提供本發明任何方面之方法或配位體觸媒組合物之用途,其中觸媒係被連接至擔體。
此外,二齒合膦可經由至少一個橋基取代基,橋接基團R,連結基團A或連結基團B,結合至適當聚合體基材,例如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較佳可經由苯基之3、5或6個環狀碳結合至聚苯乙烯,而得固定之非均相觸媒。
所使用配位體之量可在寬廣範圍內改變。當添加過量二齒合配位體時,二齒合配位體之存在量較佳係致使所存在二齒合配位體之莫耳數對所存在第8、9或10族金屬之莫耳數為1至50,例如1至15,且特別是每莫耳金屬1至10莫耳。配位體對第8、9或10族金屬之莫耳:莫耳範圍更佳係在1:1至20:1之範圍內,最佳係在1:1至10:1或甚至1:1至1.5:1之範圍內。合宜地,應用此等低莫耳比之可能性係為有利的,因其會避免使用過量配位體,且因此使此等通常很昂貴化合物之消耗降至最低。適當地,本發明之觸媒係在其當場使用於羰基化反應中之前,於個別步驟中製成。
合宜地,本發明之方法可經由使如本文定義之第8、9或10族金屬錯合物溶於適當溶劑中進行,譬如前文所述之烷醇類或非質子性溶劑之一(特佳溶劑為特定羰基化反應之酯或酸產物,例如對於醋酸乙烯酯羰基化作用為丙酸2-乙醯氧基甲酯或丙酸3-乙醯氧基甲酯,或對於乙烯羰基化作用為丙酸甲酯)。
一氧化碳可於反應中為惰性之其他氣體存在下使用。此種氣體之實例包括氫、氮、二氧化碳,及稀有氣體,譬如氬。
反應產物可藉任何適當方式自其他成份分離。但是,本發明方法之一項優點是形成顯著較少之副產物,藉以降低對於產物最初分離後進一步純化之需求。另一項優點是含有觸媒系統之其他成份可被再循環及/或再使用於進一步反應中,伴隨著最少新觸媒之補充。
一項特別優點是金屬陰離子不存在於HCO3 與CO3 2- 之情況中,其係以CO2 與水被釋出。
羰基化作用較佳係在-30至170℃間之溫度下進行,更佳為-10℃至160℃,最佳為20℃至150℃。尤佳溫度係為選自40℃至150℃之間者。有利地,羰基化作用可在適當溫度下進行,特別有利的是能夠在室溫(20℃)下進行該反應。
當操作低溫羰基化作用時,羰基化作用較佳係在-30℃至49℃之間進行,更佳為-10℃至45℃,又更佳為0℃至45℃,最佳為10℃至45℃。尤佳為10至35℃之範圍。
羰基化作用較佳係在0.80 x 105 N.m-2 -90 x 105 N.m-2 間之CO分壓下進行,更佳為1 x 105 N.m-2 -65 x 105 N.m-2 ,最佳為1-50 x 105 N.m-2 。尤佳者為5至45 x 105 N.m-2 之CO分壓。
低壓羰基化作用較佳係亦被設想到。當操作低壓羰基化作用時,羰基化作用較佳係在0.1至5 x 105 N.m-2 間之CO分壓下進行,更佳為0.2至2 x 105 N.m-2 ,最佳為0.5至1.5 x 105 N.m-2
對於羰基化作用之延續時間沒有特殊限制,惟在商業上可接受之時間比例上之羰基化作用,係明顯地較佳。在批次反應中之羰基化作用可在至高48小時內發生,更典型上係在至高24小時內,而最典型上係在至高12小時內。典型上,羰基化作用係歷經至少5分鐘,更典型上為至少30分鐘,最典型上為至少1小時。在連續反應中,此種時間比例係明顯地無關聯,且連續反應可繼續,只要在觸媒需要補充之前,TON為商業上可接受即可。
本發明之觸媒系統較佳係於液相中構成,該液相可由一或多種反應物,或利用適當溶劑形成。
安定化化合物伴隨著觸媒系統之使用,亦可有利於改良已自觸媒系統損失之金屬之回收。當在液態反應媒質中利用此觸媒系統時,此種安定化化合物可幫助第8、9或10族金屬之回收。
因此,觸媒系統較佳係在液態反應媒質中包含已溶於液體載劑中之聚合體分散劑,該聚合體分散劑係能夠使液體載劑內之觸媒系統之第8、9或10族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粒子之膠態懸浮液安定化。
液態反應媒質可為反應用之溶劑,或可包含一或多種反應物或反應產物本身。呈液體形式之反應物與反應產物可與溶劑或液體稀釋劑溶混或溶於其中。
聚合體分散劑係可溶於液態反應媒質中,但不應以不利於反應動力學或熱傳遞之方式顯著地增加反應媒質之黏度。分散劑在液體媒質中,於溫度與壓力之反應條件下之溶解度不應太大以致顯著地妨礙分散劑分子之吸附於金屬粒子上。
聚合體分散劑係能夠使液態反應媒質內之第8、9或10族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粒子之膠態懸浮液安定化,以致使由於觸媒降解之結果所形成之金屬粒子係呈懸浮被保持在液態反應媒質中,且伴隨著液體自反應器排放,供再生及視情況再使用於製造其他數量之觸媒。金屬粒子於正常情況下係具有膠體尺寸,例如在5-100毫微米平均粒子大小之範圍內,惟較大粒子可在一些情況中形成。聚合體分散劑之部份係被吸附至金屬粒子之表面上,然而分散劑分子之其餘部份係藉由液態反應媒質保持至少部份經溶劑化合,且依此方式,使該經分散之第8、9或10族金屬粒子安定化,以防止沉降於反應器之壁上或在反應器死空間中,及防止形成金屬粒子之黏聚物,其可藉由粒子之碰撞而生長,且最後凝聚。粒子之一些黏聚即使在適當分散劑存在下亦可能發生,但當分散劑類型與濃度達最佳化時,則此種黏聚應在相對較低含量下,且黏聚物僅可鬆散地形成,以致其可被打碎,而粒子係藉由攪拌再分散。
聚合體分散劑可包括均聚物或共聚物,包括聚合體,譬如接枝共聚物與星形聚合體。
聚合體分散劑較佳係具有足夠酸性或鹼性官能基,以實質上使該第8、9或10族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膠態懸浮液安定化。
所謂實質上安定化係意指第8、9或10族金屬自溶液相之沉澱作用係實質上被避免。
供此目的用之特佳分散劑包括酸性或鹼性聚合體,包括羧酸類、磺酸類、胺類及醯胺類,譬如聚丙烯酸酯類,或雜環,特別是氮雜環,經取代之聚乙烯基聚合體,譬如聚乙烯基四氫吡咯酮,或前述之共聚物。
此種聚合體分散劑之實例可選自聚乙烯基四氫吡咯酮、聚丙烯醯胺、聚丙烯腈、聚乙烯亞胺、聚甘胺酸、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3-羥丁酸)、聚L-白胺酸、聚L-甲硫胺酸、聚L-脯胺酸、聚L-絲胺酸、聚L-酪胺酸、聚(乙烯基苯磺酸)與聚(乙烯基磺酸)、經醯基化之聚乙烯亞胺。適當經醯基化之聚乙烯亞胺係被描述於BASF專利公報EP1330309 A1與US 6,723,882中。
聚合體分散劑較佳係併入酸性或鹼性部份基團,無論是懸垂或在聚合體主鏈內。酸性部份基團較佳係具有低於6.0之解離常數(pKa ),更佳係低於5.0,最佳係低於4.5。鹼性部份基團較佳係具有鹼解離常數(pKb )為低於6.0,更佳係低於5.0,而最佳係低於4.5,pKa 與pKb 係在25℃下於稀水溶液中度量。
適當聚合體分散劑,除了可在反應條件下溶於反應媒質中以外,係含有至少一個酸性或鹼性部份基團,無論是在聚合體主鏈內或作為懸垂基團。吾人已發現併入酸與醯胺部份基團之聚合體,譬如聚乙烯基四氫吡咯酮(PVP),與聚丙烯酸酯,譬如聚丙烯酸(PAA),係特別適合。適用於本發明之聚合體之分子量係依反應媒質之性質與其中聚合體之溶解度而定。吾人已發現於正常情況下平均分子量係低於100,000。平均分子量較佳係在1,000-200,000之範圍內,更佳為5,000-100,000,最佳為10,000-40,000,例如當使用PVP時,Mw較佳係在10,000-80,000之範圍內,更佳為20,000-60,000,而在PAA之情況中,係在1,000-10,000之譜。
分散劑在反應媒質內之有效濃度,應對欲被使用之各反應/觸媒系統進行測定。
經分散之第8、9或10族金屬可自移離反應器之液流回收,例如藉過濾,然後無論是被棄置,或經處理供再使用作為觸媒或其他應用。在連續方法中,液流可經過外部熱交換器循環,且在此種情況中,可合宜地在此等循環裝置中將鈀粒子用之濾器定位。
聚合體:金屬質量比,以克/克表示,較佳係在1:1與1000:1之間,更佳係在1:1與400:1之間,最佳係在1:1與200:1之間。聚合體:金屬質量比,以克/克表示,較佳為至高1000,更佳為至高400,最佳為至高200。
應明瞭的是,在本發明第一方面中所提出之任何特徵可被認為是本發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或其他方面之較佳特徵,而反之亦然。
本發明不僅延伸至新穎錯合物,而且是摻入此種錯合物之新穎觸媒系統。
根據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及其催化活性之產生,係被描述於下述非限制性實例中,且參照圖1。
實例1
使四胺化物二(碳酸氫)鈀與1莫耳當量之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在回流下懸浮於甲醇中6小時。鹼性氣體(咸認是氨)係在反應期間釋出。將產物在室溫下濾出並乾燥。使此產物自熱甲醇再結晶,且結晶係藉由單晶X-射線繞射進行特徵鑒定。產物係經確認為Pd(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CO3 ).2CH3 OH(參閱圖1)。藉由標準潮濕化學分析,經乾燥之產物含有18.82% Pd,其係與化合物之確認為Pd(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CO3 )一致。亦獲得藉由紅外線光譜學之進一步支持性確認。
實例2
使四胺化物二(碳酸氫)鈀與1莫耳當量之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在回流下懸浮於甲醇中6小時。鹼性氣體(咸認是氨)係在反應期間釋出。將產物在室溫下濾出並乾燥。藉由標準潮濕化學分析,產物含有15.95% Pd,其係與化合物之確認為Pd(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CO3 )一致。亦獲得藉由紅外線光譜學之進一步支持性確認。
實例3
使四胺化物二(碳酸氫)鈀與1莫耳當量之1,2-雙(二-3,5,di甲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在回流下懸浮於甲醇中6小時。鹼性氣體(咸認是氨)係在反應期間釋出。將產物在室溫下濾出並乾燥。藉由標準潮濕化學分析,產物含有9.60% Pd,其係與化合物之確認為Pd(1,2-雙((二-3,5,di甲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CO3 )一致。亦獲得藉由紅外線光譜學之進一步支持性確認。
實例4
使四胺化物二(碳酸氫)鈀與1莫耳當量之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在回流下懸浮於甲醇中6小時。鹼性氣體(咸認是氨)係在反應期間釋出。將產物在室溫下濾出並乾燥。藉由標準潮濕化學分析,產物含有17.72% Pd,其係與化合物之確認為Pd(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CO3 )一致。亦獲得藉由紅外線光譜學之進一步支持性確認。
觸媒測試 試驗錯合物1
用於觸媒測試之溶液係按下述,使用標準Schlenk管線技術製成。在氮滌氣手套箱中,將10.58毫克(L-L)PdCO3 (1.45*10-5 莫耳)錯合物(L-L)=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與5當量之膦配位體(L-L)(7.25*10-5 莫耳)稱重置於500毫升圓底燒瓶中。然後,將燒瓶轉移至Schlenk管線中。接著,使鈀錯合物與過量配位體溶於125毫升經脫氣之丙酸甲酯中,接著為175毫升經脫氣之丙酸甲酯/甲醇混合物(50重量%甲醇,50重量%丙酸甲酯)。甲烷磺酸(MSA)420微升之添加,與下文比較試驗1與2比較,係在遠較短期間內完成觸媒溶液之製備。此外,酸之添加會釋出二氧化碳氣體與水,其不會污染反應系統。溶液之最後組成為大約70重量%丙酸甲酯,30重量%甲醇。
將催化溶液添加至經預抽氣之熱壓鍋中,並加熱至100℃。然後,將熱壓鍋以高於蒸氣壓之8巴乙烯加壓,獲得在100℃下之10.2巴總壓力。接著,將熱壓鍋藉由添加從10升儲槽所裝填之CO:乙烯(1:1氣體),加壓至12.2巴。調節閥係確保熱壓鍋之壓力,在整個反應中經過得自10升儲槽之氣體之恒定注射,被保持在12.2巴下。將儲槽之壓力以及反應器溫度在整個3小時反應期間記入日誌。
於任一反應中之任何時點下所產生之莫耳數,係藉由假設理想氣體行為與關於丙酸甲酯之100%選擇性,計算自儲槽壓力上之降低,其允許獲得反應TON與速率。其結果係示於表1中。
試驗錯合物2
用於觸媒測試之溶液係按關於實例配位體1,使用標準Schlenk管線技術製成。在氮滌氣手套箱中,將16.73毫克(L-L)PdCO3 (1.45*10-5 莫耳)錯合物(L-L)=1,2-雙(二-1-(3,5-二甲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與5當量之膦配位體(L-L)(7.25*10-5 莫耳)稱重置於500毫升圓底燒瓶中。然後,將燒瓶轉移至Schlenk管線。接著,使鈀錯合物與過量配位體溶於125毫升經脫氣之丙酸甲酯中,接著為175毫升經脫氣之丙酸甲酯/甲醇混合物(50重量%甲醇,50重量%丙酸甲酯)。甲烷磺酸(MSA)420微升之添加,與下文比較試驗1與2比較,係在遠為較短期間內完成觸媒溶液之製備。此外,酸之添加會釋出二氧化碳氣體與水,其不會污染反應系統。溶液之最後組成為大約70重量%丙酸甲酯,30重量%甲醇。
將催化溶液添加至經預抽氣之熱壓鍋中,並加熱至100℃。然後,將熱壓鍋以高於蒸氣壓之8巴乙烯加壓,獲得在100℃下之10.2巴總壓力。接著,將熱壓鍋藉由添加從10升儲槽所裝填之CO:乙烯(1:1氣體),加壓至12.2巴。調節閥係確保熱壓鍋之壓力,在整個反應中經過得自10升儲槽之氣體之恒定注射,被保持在12.2巴下。將儲槽之壓力以及反應器溫度在整個3小時反應期間記入日誌。
於任一反應中之任何時點下所產生之莫耳數,係藉由假設理想氣體行為與關於丙酸甲酯之100%選擇性,計算自儲槽壓力上之降低,其允許獲得反應TON與速率。其結果係示於表1中。
使用Pd(dba)之比較試驗錯合物1
用於觸媒測試之溶液係使用標準Schlenk管線技術製成。在氮滌氣手套箱中,將7.8毫克Pd2 dba3 (1.45*10-5 莫耳)與6當量之膦配位體1(L-L)=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8.7*10-5 莫耳)稱重置於500毫升圓底燒瓶中。然後,將燒瓶轉移至Schlenk管線。接著,使配位體與鈀溶於125毫升經脫氣之丙酸甲酯中。為幫助錯合作用,故使鈀與配位體首先溶於丙酸甲酯中,並攪拌45分鐘期間,然後添加其他溶劑至溶液中。這允許中性三角形平面狀Pd(0)錯合物[Pd(配位體)(dba)]之當場形成。
於錯合後,使175毫升丙酸甲酯/甲醇混合物(50重量%甲醇,50重量%丙酸甲酯)脫氣,並添加至燒瓶中。甲烷磺酸(MSA),420微升之添加,係完成觸媒溶液之製備。但是,dba仍然存在於系統中。溶液之最後組成為大約70重量%丙酸甲酯,30重量%甲醇。
將催化溶液添加至經預抽氣之熱壓鍋中,並加熱至100℃。然後,將熱壓鍋以高於蒸氣壓之8巴乙烯加壓,獲得在100℃下之10.2巴總壓力。接著,將熱壓鍋藉由添加從10升儲槽所裝填之CO:乙烯(1:1氣體),加壓至12.2巴。調節閥係確保熱壓鍋之壓力,在整個反應中經過得自10升儲槽之氣體之恒定注射,被保持在12.2巴下。將儲槽之壓力以及反應器溫度在整個3小時反應期間記入日誌。
於任一反應中之任何時點下所產生之莫耳數,係藉由假設理想氣體行為與關於丙酸甲酯之100%選擇性,計算自儲槽壓力上之降低,其允許獲得反應TON與速率。其結果係示於表1中。
使用Pd(dba)之比較試驗2
用於觸媒測試之溶液係使用標準Schlenk管線技術製成。在氮滌氣手套箱中,將7.8毫克Pd2 dba3 (1.45*10-5 莫耳)與6當量之膦配位體2(L-L)=1,2-雙(二-1-(3,5-二甲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8.7*10-5 莫耳)稱重置於500毫升圓底燒瓶中。然後,將燒瓶轉移至Schlenk管線。接著,使配位體與鈀溶於125毫升經脫氣之丙酸甲酯中。為幫助錯合作用,故使鈀與配位體首先溶於丙酸甲酯中,並攪拌45分鐘期間,然後添加其他溶劑至溶液中。這允許中性三角形平面狀Pd(0)錯合物[Pd(配位體)(dba)]之當場形成。
於錯合後,使175毫升丙酸甲酯/甲醇混合物(50重量%甲醇,50重量%丙酸甲酯)脫氣,並添加至燒瓶中。甲烷磺酸(MSA),420微升之添加,係完成觸媒溶液之製備。但是,dba仍然存在於系統中。溶液之最後組成為大約70重量%丙酸甲酯,30重量%甲醇。
將催化溶液添加至經預抽氣之熱壓鍋中,並加熱至100℃。然後,將熱壓鍋以高於蒸氣壓之8巴乙烯加壓,獲得在100℃下之10.2巴總壓力。接著,將熱壓鍋藉由添加從10升儲槽裝填之CO:乙烯(1:1氣體),加壓至12.2巴。調節閥係確保熱壓鍋之壓力,在整個反應中經過得自10升儲槽之氣體之恒定注射,被保持在12.2巴下。將儲槽之壓力以及反應器溫度在整個3小時反應期間記入日誌。
於任一反應中之任何時點下所產生之莫耳數,係藉由假設理想氣體行為與關於丙酸甲酯之100%選擇性,計算自儲槽壓力上之降低,其允許獲得反應TON與速率。其結果係示於表1中。
於上文批次實例中,配位體係以對金屬之6當量比例添加,然後,酸係以對金屬之450當量比例添加。使用此種大過量之酸,無需使系統達成平衡,且金屬將容易地在兩種系統中被氧化。
但是,在連續方法中,此種大過量之酸並不可維持,且將造成對反應器與管件之腐蝕。同樣地,配位體為昂貴商品,且大過量之此種配位體將增加連續工業方法之支出。使用遠為較低含量之配位體,關於dba為基礎之系統,錯合物之平衡將花費更長時間,然而本發明系統將達到快速平衡。同樣地,在連續系統中使用較少酸,係意謂金屬從Pd(0)至Pd(II)氧化狀態之遠為較長氧化期間。在本發明之系統中,金屬已呈活性氧化狀態,故不需要達成平衡。因此,觸媒製備之第二階段亦利用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而急驟地被加速。
讀者之注意力係針對與有關本申請案之本專利說明書同時或在其之前提出之所有論文與文件,且其係與本專利說明書一起開放給大眾檢閱,且所有此種論文與文件之內容均併於本文供參考。
於本專利說明書(包括任何隨文所附之請求項、摘要及附圖)中所揭示之所有特徵,及/或經如此揭示之任何方法或製程之所有步驟可以任何組合方式合併,惟其中至少一些此種特徵及/或步驟為相互排外性之組合除外。
於本專利說明書(包括任何隨文所附之請求項、摘要及附圖)中所揭示之各特徵,可被充作相同、相當或類似目的之替代特徵置換,除非另有明確地陳述。因此,除非另有明確地陳述,否則所揭示之各特徵僅為一般性系列之相當或類似特徵之一項實例。
本發明並不受限於前文具體實施例之細節。本發明係延伸至本專利說明書(包括任何隨文所附之請求項、摘要及附圖)中所揭示特徵之任何新穎者或任何新穎組合,或至經如此揭示之任何方法或製程之步驟之任何新穎者或任何新穎組合。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之分子圖。

Claims (16)

  1. 一種金屬錯合物MLn Xm ,其中M為第8、9或10族之金屬,L為如下所示之式(I)、(II)、(III)、(IV)或(V)之二齒合膦配位體,X為HCO3 - 或CO3 2- ,n為等於或小於金屬配位數之數目,m為1或2,且係等於金屬之氧化狀態: 其中:Ar為橋接基團,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部份基團,磷原子係在可採用之相鄰碳原子上連結至該基團;A與B各獨立表示低碳次烷基;K、D、E及Z為芳基部份基團(Ar)之取代基,且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5 R26 、SR27 、C(O)SR27 或-J-Q3 (CR13 (R14 )(R15 )CR16 (R17 )(R18 ),其中J表示低碳次烷基;或選自K、Z、D及E之兩個相鄰基團,與彼等所連接之芳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另一個苯環,其係視情況被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選自氫、低碳烷基、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5 R26 、SR27 或C(O)SR27 ; R13 至R18 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較佳係各獨立表示低碳烷基、芳基或Het;R19 至R27 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R1 至R12 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較佳係各獨立表示低碳烷基、芳基或Het;Q1 、Q2 及Q3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磷、砷或銻,而在後述兩種情況中,對上文膦或磷之指稱係據此修改;通式(II) 其中:A1 與A2 ,以及A3 、A4 及A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低碳次烷基;K1 係選自包括氫、低碳烷基、芳基、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7 )R28 、-SR29 、-C(O)SR30 、-CF3 或-A3 -Q3 (X5 )X6 ;D1 係選自包括氫、低碳烷基、芳基、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7 )R28 、-SR29 、-C(O)SR30 、-CF3 或 -A4 -Q4 (X7 )X8 ;E1 係選自包括氫、低碳烷基、芳基、Het、鹵基、氰基、硝基、-OR19 、-OC(O)R20 、-C(O)R21 、-C(O)OR22 、-N(R23 )R24 、-C(O)N(R25 )R26 、-C(S)(R27 )R28 、-SR29 、-C(O)SR30 、-CF3 或-A5 -Q5 (X9 )X10 ;或D1 與E1 兩者和彼等所連接之環戊二烯基環之碳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苯環:X1 表示CR1 (R2 )(R3 )、二金剛烷基或金鋼烷基,X2 表示CR4 (R5 )(R6 )、二金剛烷基或金鋼烷基,或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1 與X2 和彼等所連接之Q2 一起形成式IIIa之環系統 X3 表示CR7 (R8 )(R9 )、二金剛烷基或金鋼烷基,X4 表示CR10 (R11 )(R12 )、二金剛烷基或金鋼烷基,或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3 與X4 和彼等所連接之Q1 一起形成式IIIb之環系統 X5 表示CR13 (R14 )(R15 )、二金剛烷基或金鋼烷基,X6 表示CR16 (R17 )(R18 )、二金剛烷基或金鋼烷基,或X5 與X6 和彼等所連接之Q3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5 與X6 和彼等所連接之Q3 一起形成式IIIc之環系統 X7 表示CR31 (R32 )(R33 )、二金剛烷基或金鋼烷基,X8 表示CR34 (R35 )(R36 )、二金剛烷基或金鋼烷基,或X7 與X8 和彼等所連接之Q4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7 與X8 和彼等所連接之Q4 一起形成式IIId之環系統 X9 表示CR37 (R38 )(R39 )、二金剛烷基或金鋼烷基,X10 表示CR40 (R41 )(R42 )、二金剛烷基或金鋼烷基,或X9 與X10 和彼 等所連接之Q5 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2-磷三環并[3.3.1.1.{3,7}]癸基或其衍生物,或X9 與X10 和彼等所連接之Q5 一起形成式IIIe之環系統 且在此又進一步具體實施例中,Q1 與Q2 以及Q3 、Q4 及Q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磷、砷或銻;M表示第VIB或VIIIB族金屬或其金屬陽離子;L1 表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戊二烯基、茚基或芳基;L2 表示一或多個配位體,其每一個係獨立選自氫、低碳烷基、烷基芳基、鹵基、CO、P(R43 )(R44 )R45 或N(R46 )(R47 )R48 ;R1 至R18 與R31 至R42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鹵基或Het;R19 至R30 與R43 至R48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R49 、R54 及R5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或芳基;R50 至R53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氫、低碳烷基、芳基或Het;Y1 、Y2 、Y3 、Y4 及Y5 ,當存在時,各獨立表示氧、硫或N-R55 ;n=0或1;且m=0至5; 其條件是,當n=1時,則m等於0,而當n等於0時,則m不等於0;通式(III)X1 (X2 )-Q2 -A-R-B-Q1 -X3 (X4 )其中:A與B均如後文關於式(IV)之定義;R表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部份基團,Q1 與Q2 原子係在可採用之相鄰環狀碳原子上連結至該基團;基團X1 、X2 、X3 及X4 均如後文關於式(IV)之定義;Q1 與Q2 均如後文關於式(IV)之定義;通式(IV)X1(X2)-Q2 -A-R-B-Q1 -X3(X4)其中:A與B各獨立表示低碳次烷基;R表示環狀烴基結構,具有至少一個非芳族環,Q1 與Q2 原子係在該至少一個環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上連結至該環,且該環係在該至少一個環之至少一個其他非相鄰環原子上被至少一個取代基取代;其中對該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之各相鄰環原子並未被取代,以經由另一個相鄰環原子至該至少一個環中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或經由鄰近該另一個相鄰原子但在該至少一個環外側之原子,形成其他3-8原子環結構;基團X1、X2、X3及X4係獨立表示單價基團,至高達30個原子,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原子,或X1與X2及/或X3與X4 一起形成至高40個原子之二價基團,具有至少兩個三級碳原子,其中各該單價或二價基團係經由該至少一個或兩個三級碳原子個別接合至適當原子Q1 或Q2 ;且Q1 與Q2 各獨立表示磷、砷或銻; 其中:A與B係如式(IV)中所確認;R表示烴基芳族結構,具有至少一個芳族環,Q1 與Q2 係經由個別連結基團各連結至該環,在該至少一個芳族環之可採用相鄰環原子上,且該環係在芳族結構之一或多個其他芳族環原子上被一或多個取代基Yx 取代;其中在芳族結構上之取代基Yx ,具有氫以外之原子總數X=1-n ΣtYx ,以致X=1-n ΣtYx ≧4,其中n為取代基Yx 之總數,而tYx 表示在特定取代基Yx 上,氫以外之原子總數;基團X1 、X2 、X3 及X4 均如式(IV)中之定義;且Q1 與Q2 均如式(IV)中之定義。
  2. 如請求項1之金屬錯合物,其中Q1 及Q2 兩者表示磷。
  3. 如請求項1之金屬錯合物,其中存在Q3 且Q1 、Q2 及Q3 均代表磷。
  4. 如請求項1之金屬錯合物,其中該膦係選自包括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第三-戊基膦基甲基)苯、 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3,5-二甲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5-第三-丁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1,2-雙(1-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1-(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二金剛烷基膦基甲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磷-金鋼烷基-P-甲基)苯、1-(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2-(磷-金鋼烷基-P-甲基)苯、1-(第三-丁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及1-[(P-(2,2,6,6,-四-甲基膦烷-4-酮)膦基甲基)]-2-(磷-金鋼烷基-P-甲基)苯,其中"磷-金鋼烷基"係選自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或2-磷-1,3,5-三(三氟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1,2-雙-(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羥甲基-2-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羥甲基-2,3-雙-(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3-參-(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環己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異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環戊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乙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異丙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甲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1,3,5,7-四甲基-6,9,10-三氧-2-磷-金鋼烷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雙碘化甲烷、1,2-雙(二羥基甲基膦 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α,α-(P-(2,2,6,6,-四甲基膦烷-4-酮))二甲基二環戊二烯鐵及1,2-雙-(二-1,3,5,7-四甲基-6,9,10-三氧-2-磷-金鋼烷基甲基))苯;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 -{3.3.1.1[3.7]}癸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環己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環戊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環丁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 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丁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 -{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己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戊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丁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丁烷;(2-外向,3-外向)-雙環并[2.2.1]庚烷-2,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內向,3-內向)-雙環并[2.2.1]庚烷-2,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 三氧-金鋼烷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 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 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苯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第三-丁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 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 鋼烷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全氟(2-膦 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第三-丁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 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 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 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 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 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 -{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 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及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金屬錯合物,其中該金屬M包括貴金屬,選自Ru、Rh、Os、Ir、Pt及Pd。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金屬錯合物,其中該金屬M包括Ru、Pt或Pd。
  7. 一種能夠使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羰基化之觸媒系統,其包含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金屬錯合物。
  8. 如請求項7之觸媒系統,其中該金屬M包括貴金屬,選自Ru、Rh、Os、Ir、Pt及Pd。
  9. 如請求項7之觸媒系統,其中該金屬M包括Ru、Pt或Pd。
  10. 一種製備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金屬錯合物之方法,其包括使金屬M之胺化物與錯合化合物反應。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金屬M包括貴金屬,選自Ru、Rh、Os、Ir、Pt及Pd。
  12.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金屬M包括Ru、Pt或Pd。
  13. 如請求項10-1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膦係選自包括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第三-戊基膦基甲 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3,5-二甲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1,2-雙(二-5-第三-丁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1,2-雙(1-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1-(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二金剛烷基膦基甲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磷-金鋼烷基-P-甲基)苯、1-(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2-(磷-金鋼烷基-P-甲基)苯、1-(第三-丁基金鋼烷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苯及1-[(P-(2,2,6,6,-四-甲基膦烷-4-酮)膦基甲基)]-2-(磷-金鋼烷基-P-甲基)苯,其中"磷-金鋼烷基"係選自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或2-磷-1,3,5-三(三氟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1,2-雙-(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羥甲基-2-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羥甲基-2,3-雙-(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3-參-(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環己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異丁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環戊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乙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異丙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甲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1,3,5,7-四甲基-6,9,10-三氧-2-磷-金鋼烷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甲胺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雙碘 化甲烷、1,2-雙(二羥基甲基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膦基甲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α,α-(P-(2,2,6,6,-四甲基膦烷-4-酮))二甲基二環戊二烯鐵及1,2-雙-(二-1,3,5,7-四甲基-6,9,10-三氧-2-磷-金鋼烷基甲基))苯;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三 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5-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環己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環戊烷;順式-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環丁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 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丁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 -{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己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戊烷;順式-1-(2-磷-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環丁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己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戊烷;順式-1,2-雙-全氟(2-磷-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丁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己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戊烷;順式-1,2-雙-(2-磷-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環丁烷;(2-外向,3-外向)-雙環并[2.2.1]庚烷-2,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內向,3-內向)-雙環并[2.2.1]庚烷-2,3-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 三氧-金鋼烷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 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苯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 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苯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苯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三甲基矽烷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第三-丁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二-金鋼烷基膦 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 鋼烷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2'-苯基丙-2'-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第三-丁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全氟(2-膦 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2'-苯基丙-2'-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苯;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第三-丁基苯;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 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 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 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苯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雙-(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三甲基矽烷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 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P,P-金鋼烷基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 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金鋼烷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 -{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第三-丁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膦基甲基-1,3,5-三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2-(二金鋼烷基膦基甲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全氟(2-膦基甲基-1,3,5,7-四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 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2'-苯基丙-2'-基)二環戊二烯鐵;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5-(二-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及1,2-雙-(2-膦基甲基-1,3,5,7-四(三氟-甲基)-6,9,10-三氧三環并{3.3.1.1[3.7]}癸基)-4-(或1')第三-丁基二環戊二烯鐵。
  14. 如請求項10-1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錯合化合物在反應混合物中之量係經計算,以提供超過化學計量反應所需要量至少10%之莫耳過量。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反應係於溶劑存在下進行。
  16. 一種用於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之羰基化作用之方法,其包括使該化合物於羥基之來源與觸媒系統存在下,與一氧化碳反應,該觸媒系統包含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金屬錯合物。
TW096113047A 2006-04-13 2007-04-13 金屬錯合物 TWI410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0607494.2A GB0607494D0 (en) 2006-04-13 2006-04-13 Metal complex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44756A TW200744756A (en) 2007-12-16
TWI410280B true TWI410280B (zh) 2013-10-01

Family

ID=36571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3047A TWI410280B (zh) 2006-04-13 2007-04-13 金屬錯合物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8445711B2 (zh)
EP (1) EP2007703B1 (zh)
JP (1) JP5583965B2 (zh)
KR (2) KR20140070592A (zh)
CN (1) CN101448773B (zh)
BR (1) BRPI0710504A2 (zh)
CA (1) CA2646403C (zh)
ES (1) ES2452722T3 (zh)
GB (1) GB0607494D0 (zh)
MY (1) MY156409A (zh)
RU (1) RU2470028C2 (zh)
TW (1) TWI410280B (zh)
WO (1) WO2007119079A1 (zh)
ZA (1) ZA20080800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6113B2 (en) 2008-07-04 2014-08-26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novel carbonylation ligands and catalyst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ligands
US8969560B2 (en) 2010-01-05 2015-03-03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novel carbonylation ligands and catalyst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ligands
US9040445B2 (en) 2004-02-18 2015-05-26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Catalyst system
US9334227B2 (en) 2005-11-17 2016-05-10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US9809611B2 (en) 2006-12-02 2017-11-07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Carbonylation ligands and their use in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516197A (ja) 2003-07-03 2007-06-21 ルーサイト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ユーケー リミテッド エチレン性不飽和化合物のヒドロホルミル化方法
GB0411951D0 (en) 2004-05-28 2004-06-30 Lucite Int Uk Ltd Carbonylation of ester
GB0516556D0 (en) 2005-08-12 2005-09-21 Lucite Int Uk Ltd Improved catalyst system
GB0607494D0 (en) 2006-04-13 2006-05-24 Lucite Int Uk Ltd Metal complexes
EP2116550B1 (de) * 2008-05-07 2010-07-14 Umicore Galvano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Komplexen des Palladium(hydrogen) carbonats mit Aminliganden
US9018387B2 (en) * 2010-06-11 2015-04-28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Complexes of imidazole ligands
EP2969202A4 (en) * 2013-03-11 2016-11-30 Univ Rutgers METAL ORGANO CATALYSIS FOR ASYMMETRIC CONVERSIONS
JP2013189715A (ja) * 2013-06-06 2013-09-26 Umicore Galvanotechnik Gmbh Pd電解質浴およびPd−Ni電解質浴
CN103450280B (zh) * 2013-08-14 2016-05-18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二水合醋酸四氨合钯(ii)的一步法合成方法
WO2017135897A1 (en) * 2016-02-02 2017-08-10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 catalyst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alkenes
WO2018175332A1 (en) * 2017-03-18 2018-09-27 Qatar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 Science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Metal-catalyzed alkoxycarbonylation of a lactone
US11026483B2 (en) 2017-04-04 2021-06-08 Randall Alley Stretch fastener
EP3502084B1 (de) * 2017-12-21 2020-02-12 Evonik Operations GmbH Verfahren zur direkten umsetzung von diisobuten zu einer carbonsäure
EP3502081B1 (de) * 2017-12-21 2020-07-01 Evonik Operations GmbH Verfahren zur pd-katalysierten hydroxycarbonylierung von diisobuten: verhältnis 3,5,5-trimethylhexansäure/h2o
EP3502085B1 (de) * 2017-12-21 2020-03-11 Evonik Operations GmbH Verfahren zur direkten umsetzung von alkenen zu carbonsäuren
CN111871461A (zh) * 2020-04-30 2020-11-03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海胆状钴基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4773A (en) * 2002-08-10 2004-04-01 Lucite Int Uk Ltd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1204A (en) * 1962-02-09 1964-04-28 Grace W R & Co Novel diquaternary aminophosphonium compounds
US3564020A (en) * 1968-07-17 1971-02-16 Union Oil Co Preparation of angelica lactone
US4245115A (en) * 1977-09-14 1981-01-13 Mobil Oil Corporation Selective carbonylation of olefinically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using palladium-arsine or -stibine catalysts
US4377708A (en) 1977-10-14 1983-03-22 Monsanto Company Hydrocarboxylation of vinyl alkanoates
EP0055875B1 (en) 1981-01-06 1986-08-20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maatschappij B.V.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olefins
US4500727A (en) 1981-03-23 1985-02-19 Kuraray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methyl lactate
US4504684A (en) 1982-01-06 1985-03-12 The Standard Oil Company Metal coordination polymers as hydroformylation and hydrogenation catalysts
FR2530266B1 (fr) 1982-07-13 1985-07-12 Comp Generale Electricite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s acides arylacetiques et arylpropioniques
CA1231346A (en) 1982-09-30 1988-01-12 Eit Drent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olefi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with a palladium catalyst
ATE49010T1 (de) * 1983-04-06 1990-01-15 Shell Int Researc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ketonen.
CA1247640A (en) 1983-08-29 1988-12-28 James D. Burrington Alkoxycarbonylation or carbonylation with co and organic hydroxyl compound
NL8403035A (nl) * 1984-10-05 1986-05-01 Shell Int Research Werkwijze ter bereiding van polyketonen.
IN166314B (zh) * 1985-08-29 1990-04-07 Shell Int Research
GB8531624D0 (en) * 1985-12-23 1986-02-05 Shell Int Research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GB8605034D0 (en) 1986-02-28 1986-04-09 Shell Int Research Carbonylation of compounds
GB2195117B (en) 1986-09-16 1990-10-31 Agency Ind Science Techn Process for direct carbonylation of hydrocarbons
KR880007426A (ko) 1986-12-24 1988-08-27 오노 알버어스 팔라듐 촉매를 사용한 올레핀형 불포화 화합물의 카르보닐화 방법
GB8705699D0 (en) 1987-03-11 1987-04-15 Shell Int Research Carbonylation of olefi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GB8719886D0 (en) 1987-08-22 1987-09-30 British Petroleum Co Plc Carboxylic acid esters/acids
US4960949A (en) 1988-12-22 1990-10-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Low pressure rhodium catalyzed hydroformylation of olefins
KR0148012B1 (ko) 1989-03-03 1998-08-17 오노 알버어스 신규한 포스핀으로 구성되는 촉매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아세틸렌형 또는 올레핀형 불포화화합물의 카르보닐화방법
KR0144567B1 (ko) 1989-03-03 1998-07-15 오노 알버어스 카르보닐화촉매시스템
US5103043A (en) 1989-03-03 1992-04-07 Shell Oil Company Carbonylation catalyst system
US5099062A (en) 1989-03-03 1992-03-24 Shell Oil Company Carbonylation catalyst and process
US4950703A (en) * 1989-05-15 1990-08-21 Shell Oil Company Stabilized carbonmonoxide-olefin copolymer compositions
GB9002491D0 (en) 1990-02-05 1990-04-04 Shell Int Research Carbonylation catalyst system
GB9014724D0 (en) 1990-07-03 1990-08-22 Shell Int Research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pha,beta-olefi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US5179225A (en) 1990-02-05 1993-01-12 Shell Oil Company Carbonylation catalyst system
CA2034971A1 (en) 1990-02-05 1991-08-06 Eit Drent Carbonylation catalyst system
CA2055628A1 (en) 1990-12-03 1992-06-04 Eit Drent Carbonylation process and catalyst composition
GB9026211D0 (en) 1990-12-03 1991-01-16 Shell Int Research Carbonylation process
ES2077337T3 (es) 1991-01-15 1995-11-16 Shell Int Research Procedimiento para la carbonilacion de olefinas.
DE69210054T2 (de) 1991-01-15 1996-12-12 Shell Int Research Carbonylierung von Olefinen
GB9105211D0 (en) 1991-03-12 1991-04-24 Shell Int Research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kanedioic acid derivatives
BE1004336A3 (fr) 1991-01-15 1992-11-03 Analis Sa Procede de separation et de quantification de l'hemoglobine glycosylee hb a1c.
AT394735B (de) 1991-01-16 1992-06-10 Chem Fab Jos Ant Zezi Ges M B Mittel zum entfernen der oberflaechenschutzschicht fabriksneuer fahrzeuge od. dgl.
GB9111583D0 (en) 1991-05-30 1991-07-24 Shell Int Research Carbonylation catalyst system
EP0499329B1 (en) * 1991-02-15 1994-05-04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maatschappij B.V. Carbonylation catalyst system
US5258546A (en) 1991-05-30 1993-11-02 Shell Oil Company Carbonylation catalyst system
US5247064A (en) * 1991-08-06 1993-09-21 Shell Oil Company Polymerization of co/olefin with p bidentate ligand
US5245098A (en) 1992-01-21 1993-09-14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non-conjugated diolefins
EP0577205B1 (en) 1992-06-29 1997-10-08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maatschappij B.V. Carbonyl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US5350876A (en) * 1992-06-29 1994-09-27 Shell Oil Company Carbonyl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US5436356A (en) 1993-02-09 1995-07-25 Shell Oil Company Carbonylation process
EP0612758B1 (de) 1993-02-26 2003-04-09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errocenyldiphosphine als Liganden für homogene Katalysatoren
JP2600112B2 (ja) * 1994-11-02 1997-04-16 工業技術院長 含ケイ素高分子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ATE179178T1 (de) 1994-11-29 1999-05-15 Lonza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optisch aktiver metallocenylphosphine
GB9425911D0 (en) * 1994-12-22 1995-02-22 Ici Plc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olefins and catalyst system for use therein
US5495041A (en) 1995-02-22 1996-02-27 Dsm N.W.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pentenoate ester
EP0729969B1 (de) 1995-02-24 2000-08-16 Novartis AG Silylierte Ferrocenyldiphosphine, an anorganische oder polymere organische Träger gebundene silylierte Ferrocenyldiphosphine sowie Metallkomplexe davon, ihre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US5719313A (en) * 1995-03-16 1998-02-17 Shell Oil Company Carbonylation catalyst system and a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acet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DE69603466T2 (de) 1995-04-11 1999-11-18 Novartis Ag Dihalogenierte ferrocen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S5567856A (en) * 1995-05-30 1996-10-22 Hoechst Celanese Corporation Synthesis of and hydroformylation with fluoro-substituted bidentate phosphine ligands
WO1998001457A1 (en) 1996-07-10 1998-01-15 Novartis Ag Functionalized ferrocenyldiphosphines, a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US5710344A (en) 1996-11-08 1998-01-2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to prepare a linear aldehyde
US6489506B2 (en) 1997-03-19 2002-12-03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palladium and phosphine ligand catalyzed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e
GB9705699D0 (en) 1997-03-19 1997-05-07 Ici Plc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e
US6156934A (en) 1997-03-26 2000-12-05 Shell Oil Company Diphosphines
DE69800968T2 (de) * 1997-04-07 2002-03-28 Dsm Nv Katalysatorsystem für carbonilierung
US6184391B1 (en) 1997-04-15 2001-02-06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epsilon caprolactones and/or hydrates and/or esters thereof
DE19721601A1 (de) 1997-05-23 1998-11-26 Hoechst Ag Polybetain-stabilisierte, Palladium-haltige Nanopartikel,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sowie daraus hergestellte Katalysatoren zur Gewinnung von Vinylacetat
GB9717059D0 (en) 1997-08-13 1997-10-15 Ici Pl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sphine compound
DE19745904A1 (de) 1997-10-17 1999-04-22 Hoechst Ag Polymerstabilisierte Metallkolloid-Lösunge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Katalysatoren für Brennstoffzellen
GB9722733D0 (en) 1997-10-29 1998-10-28 Ici Plc Production of esters
DE19754304A1 (de) 1997-12-08 1999-06-10 Hoechst Ag Polybetain-stabilisierte Platin-Nanopartikel,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für Elektrokatalysatoren in Brennstoffzellen
EP0967015B1 (de) 1998-06-19 2005-01-12 Degussa AG Verwendung von Ferrocenylliganden zur katalytischen enantioselektiven Hydrierung
US6337406B1 (en) 1998-08-21 2002-01-08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Asymmetric catalysis based on chiral phospholanes and hydroxyl phospholanes
US5962732A (en) * 1998-12-17 1999-10-0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3-pentenoic acid from butadiene using a nickel catalyst
DE19952348A1 (de) 1998-12-19 2000-06-21 Degussa Liganden und Komplexe zur enantioselektiven Hydrierung
GB9918229D0 (en) 1999-08-04 1999-10-06 Ici Plc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etal-compound catalysed processes
EP1214328B1 (en) 1999-09-20 2006-05-03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Chiral phosphines,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thereof and uses thereof in asymmetric reactions
US6258979B1 (en) 1999-11-22 2001-07-10 Henri Kagan Chiral ferrocene phosphines active in asymmetric catalysis
MY127358A (en) * 2000-03-14 2006-11-30 Shell Int Research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MY133839A (en) 2000-03-14 2007-11-30 Shell Int Research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pentenenitrile
TWI266760B (en) 2000-03-20 2006-11-21 Kvaerner Process Tech Lt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pane-1,3-diol
DE10023470A1 (de) 2000-05-12 2001-11-15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ldehyden
MY127093A (en) * 2000-05-17 2006-11-30 Lucite Int Uk Ltd Bidentate ligands useful in catalyst systems
DE10037961A1 (de) 2000-07-27 2002-02-07 Aventis Res & Tech Gmbh & Co Neue Phosphanliganden, deren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in katalytischen Reaktionen
DE10048874A1 (de) 2000-09-29 2002-04-11 Basf Ag Katalysator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Carbonylierung
DE10060313A1 (de) * 2000-12-04 2002-06-13 Basf Ag Verfahren zur Carbonylierung von Pentensäure und deren Derivate
EP1341751B1 (en) 2000-12-11 2007-03-21 INVISTA Technologies S.à.r.l. Process for making 5-cyanovaleric acid or adipic acid
DE10228293A1 (de) * 2001-07-28 2003-02-13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ialkylketonen
US20030105348A1 (en) 2001-11-19 2003-06-05 Bunel Emilio E. Process for making 5-cyanovaleric acid, adipic acid or dimethyl adipate
CA2476736C (en) 2002-02-19 2012-06-05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an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 and catalyst therefore
TWI301481B (en) 2002-08-10 2008-10-01 Lucite Int Uk Ltd A catalyst system
GB0228018D0 (en) 2002-11-30 2003-01-08 Lucite Int Uk Ltd Carbonylation of ester
US20040115475A1 (en) * 2002-08-14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romatic methylidene compound, methylstyrul compoun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roduction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CN1681591B (zh) 2002-09-12 2012-04-18 卢西特国际英国有限公司 催化剂体系
JP5039280B2 (ja) * 2002-09-12 2012-10-03 ルーサイト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ユーケー リミテッド 1,2−ビス−(ホスフィノアルキル)フェロセン配位子を有する触媒系
CA2500095C (en) 2002-09-26 2011-10-18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Process for the hydroformylation of an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
WO2004072088A2 (en) * 2003-02-14 2004-08-26 Takasag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hosphine compound, intermediate, palladium-complex, and use thereof
WO2004103948A1 (en) 2003-05-22 2004-12-02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a conjugated diene
JP2007516197A (ja) 2003-07-03 2007-06-21 ルーサイト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ユーケー リミテッド エチレン性不飽和化合物のヒドロホルミル化方法
GB0403592D0 (en) * 2004-02-18 2004-03-24 Lucite Int Uk Ltd A catalyst system
KR20060129489A (ko) 2004-02-26 2006-12-15 셀 인터나쵸나아레 레사아치 마아츠샤피 비이부이 에틸렌계 또는 아세틸렌계 불포화 화합물의 카르보닐화방법
GB0411951D0 (en) * 2004-05-28 2004-06-30 Lucite Int Uk Ltd Carbonylation of ester
SE527991C2 (sv) 2004-12-07 2006-08-01 Glow Ab Vattenrenare med UV-lampa och filter samt demonterbara delar
WO2006084892A2 (en) 2005-02-11 2006-08-17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dicarboxylic acid
WO2006084893A1 (en) * 2005-02-11 2006-08-17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a conjugated diene to a dicarboxylic acid
GB0516556D0 (en) 2005-08-12 2005-09-21 Lucite Int Uk Ltd Improved catalyst system
KR20080077201A (ko) * 2005-11-17 2008-08-21 루사이트 인터내셔널 유케이 리미티드 에틸렌성 불포화 화합물의 카르보닐화
JP2009530403A (ja) 2006-03-21 2009-08-27 イエール・ユニバーシテイ 芳香族化合物とアンモニアまたは金属アミドとの反応からのアリールアミンの合成法
GB0607494D0 (en) 2006-04-13 2006-05-24 Lucite Int Uk Ltd Metal complexes
GB2437250C (en) * 2006-04-18 2012-08-15 Iti Scotland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condition of livestock
GB0625518D0 (en) 2006-12-21 2007-01-31 Lucite Int Uk Ltd Carbonyl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TWI473785B (zh) 2007-06-01 2015-02-21 Bp Chem Int Ltd 使用金屬螯配位體催化劑用於醋酸之生產的羰基化方法
GB0713624D0 (en) * 2007-07-13 2007-08-22 Lucite Int Uk Ltd Improved solvent for catalys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4773A (en) * 2002-08-10 2004-04-01 Lucite Int Uk Ltd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k A. Andrews, George L. Gould, Wim T. Klooster, Kristina S. Koenig, and Eric J. Voss, Inorg. Chem., 35 (1996)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0445B2 (en) 2004-02-18 2015-05-26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Catalyst system
US9802185B2 (en) 2004-02-18 2017-10-31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Catalyst system
US9334227B2 (en) 2005-11-17 2016-05-10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US9809611B2 (en) 2006-12-02 2017-11-07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Carbonylation ligands and their use in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US8816113B2 (en) 2008-07-04 2014-08-26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novel carbonylation ligands and catalyst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ligands
US8969560B2 (en) 2010-01-05 2015-03-03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novel carbonylation ligands and catalyst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ligands
US9381503B2 (en) 2010-01-05 2016-07-05 Lucite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novel carbonylation ligands and catalyst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ligan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7238407A1 (en) 2007-10-25
CN101448773B (zh) 2015-02-11
KR101531050B1 (ko) 2015-06-23
KR20090009860A (ko) 2009-01-23
MY156409A (en) 2016-02-26
ES2452722T3 (es) 2014-04-02
TW200744756A (en) 2007-12-16
EP2007703B1 (en) 2013-12-18
US8445711B2 (en) 2013-05-21
EP2007703A1 (en) 2008-12-31
RU2470028C2 (ru) 2012-12-20
CA2646403A1 (en) 2007-10-25
KR20140070592A (ko) 2014-06-10
US20090312561A1 (en) 2009-12-17
JP2009533409A (ja) 2009-09-17
WO2007119079A1 (en) 2007-10-25
BRPI0710504A2 (pt) 2012-06-05
CA2646403C (en) 2014-11-18
ZA200808000B (en) 2009-12-30
RU2008144698A (ru) 2010-05-20
JP5583965B2 (ja) 2014-09-03
CN101448773A (zh) 2009-06-03
GB0607494D0 (en) 200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0280B (zh) 金屬錯合物
JP7116127B2 (ja) エチレン性不飽和化合物のカルボニル化方法、新規なカルボニル化配位子およびこのような配位子を組み込んだ触媒系
US9334227B2 (en)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TWI415682B (zh) 經改良之催化劑系統
US20100197958A1 (en)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an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 and a catalyst system
US8816113B2 (en) Process for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novel carbonylation ligands and catalyst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ligands
US20100022799A1 (en) Carbonyl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US9809611B2 (en) Carbonylation ligands and their use in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JP2015214551A (ja) 改良されたカルボニル化プロセス
AU2007238407B2 (en) Metal complexes for use in the carbonylation of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