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3371B - 網狀物之編織方法 - Google Patents

網狀物之編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3371B
TWI403371B TW99145001A TW99145001A TWI403371B TW I403371 B TWI403371 B TW I403371B TW 99145001 A TW99145001 A TW 99145001A TW 99145001 A TW99145001 A TW 99145001A TW I403371 B TWI403371 B TW I4033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member
wire
base
rotating
mes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45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6074A (en
Inventor
Chung Pi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hung Ping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 Ping Chen filed Critical Chung Ping Chen
Priority to TW99145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3371B/zh
Priority to CN201110170661.5A priority patent/CN1025350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26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6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3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3371B/zh
Priority to ZA2014/00385A priority patent/ZA201400385B/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27/00Making wire network, i.e. wire nets
    • B21F27/02Making wire network, i.e. wire nets without additional connecting elements or material at crossings, e.g. connected by knitting
    • B21F27/06Manufacturing on twister-gear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Looms (AREA)

Description

網狀物之編織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編織方法,特別是關於一種網狀物之編織方法。
請參照第1至3圖所示,習用編織物之編織方法係透過如中華民國公告第252370號「石籠金屬網專用機之改良」及中華民國公告第291714號「石籠網編織機改良」新型專利所述之編織機進行製作。該編織機主要係包含有一編織單元1。該編織單元1係包含一底座組11、數個編織孔12、數個轉動件組13及一驅動件14。該底座組11係由一第一底座11’及一第二底座11”所共同構成,且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於相抵接處分別具有一第一抵接面111’及一第二抵接面111”;各該編織孔12係分別由一第一半孔12’及一第二半孔12”所共同構成,該數個第一半孔12’設置於該第一底座11’之第一抵接面111’,該數個第二半孔12”設置於該第二底座11”之第二抵接面111”,使得相對位之第一半孔12’(12a’、12b’、12c’)及第二半孔12”(12a”、12b”、12c”)共同構成該編織孔12;各該轉動件組13係分別可轉動地設置於各該編織孔12內,且各該轉動件組13係分別穿設有二穿線孔131;各該轉動件組13係分別由一第一轉動件13’(13a’、13b’、13c’)及一第二轉動件13”(13a”、13b”、13c”)所共同構成,各該第一轉動件13’及第二轉動件13”分別穿設有一第一穿線孔131’及一第二穿線孔131”,以分別供一線材3、3a、3b穿過;該驅動件14係用以帶動該些轉動件組13產生轉動,例如,其係於該轉動件組13之外周緣設置齒紋,並於該驅動件14上設置相對應之齒紋,以帶動該轉動件組13產生轉動。
該編織機較佳係另包含一捲收單元2並列於該編織單元1之一側,該捲收單元2係透過一動力單元驅動,以供捲收編織完成之網狀物。
請參照第2及3圖所示,習用網狀物編織方法係先於各該穿線孔131分別穿設一線材3,該線材3之一端穿過該穿線孔131後係朝向該捲收單元2延伸,並受該捲收單元2持續捲拉。以第3圖中之第一轉動件13a’、13b’、13c’及第二轉動件13a”、13b”、13c”為例進行後續說明。
請參照第3~5圖所示,接著,利用該驅動件14驅動該些轉動件組13產生整數圈之轉動,例如,兩圈或三圈,使得該第一轉動件13a’及第二轉動件13a”經過整數圈之轉動後,仍將分別位於原來所處之第一半孔12’及第二半孔12”內,而透過該捲拉單元2持續捲拉,便可獲得如第4圖所示第一排之數個並列之絞繞部3w。
請參照第5~7圖所示,接著,使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分別沿著該第一抵接面111’及第二抵接面111”產生相對位移,以第1圖為例,係使該第一底座11’產生相對向右(第一方向)之位移,使得各該第一半孔12a’係向右位移至與該第二半孔12b”共同形成一編織孔12,而該第一轉動件13a’與該第二轉動件13b”共同位於同一編織孔12內。如此,便可如第6圖所示,使各該絞繞部3w兩側分別延伸一段延伸部3x,例如,該第一轉動件13a’之右移將使得該絞繞部3w向右延伸形成延伸部3x’。
請參照第7~9圖所示,接著,再透過該驅動件14驅動該些轉動件組13產生整數圈之轉動後,便可進一步製作出第二排之絞繞部3y。
請再參照第9~11圖所示,接著再使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沿著該第一抵接面111’及第二抵接面111”產生相對位移,以第11圖為例,係使該第一底座11’產生相對向左之位移,使得各該第一半孔12’係向左位移至與原來之第二半孔12”共同形成一編織孔12,而該第一轉動件13a’與原來之第二轉動件13a”共同位於同一編織孔12內。如此,便可如第10圖所示,使各該絞繞部3y再次向兩側分別延伸一段延伸部3z。例如,該第一轉動件13a’之左移將使得該絞繞部3y向左延伸形成延伸部3z’。
如此,透過使該轉動件組13轉動整數圈後,再使該些第一轉動件13’與第二轉動件13”平移產生錯位,再使該轉動件組13轉動整數圈,再使該些第一轉動件13’與第二轉動件13”平移回原來位置,...重複該些步驟,各該線材3便會形成如第12圖所示往復重複S形之縱向延伸,而編織形成一網狀物。
然而,該習知網狀物編織方法所製成之網狀物,若其中一線材3斷裂,將形成如第12圖所示長條狀之大型破孔,使得該網狀物所包覆圍繞之物品將容易由該大型破孔漏出。因此具有整體結構強度不佳以及容易形成大型破孔之缺點。
基於上述原因,其有必要進一步改良上述習用網狀物之編織方法。
本發明目的乃改良上述缺點,以提供一種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以避免產生大型破孔為目的。
本發明次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以提升網狀物之整體結構強度。
根據本發明的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係包含:一穿線步驟,將數個第一線材分別穿過一第一轉動件,並將數個第二線材分別穿過一第二轉動件;一第一錯位步驟,將該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由一原位狀態產生錯位平移至一錯位狀態,使得該第一線材及第二線材各沿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一第一轉動步驟,將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共同轉動奇數個半圈,使得該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共同絞繞形成絞繞部;一第二錯位步驟,將該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產生錯位平移而由該錯位狀態回復至該原位狀態,使得該第一線材及第二線材仍沿其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一第二轉動步驟,將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共同轉動奇數個半圈,使得該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絞繞形成絞繞部;及一重複步驟,重新進行該第一錯位步驟至該第二轉動步驟,直至由該些延伸部及絞繞部所構成之網狀物的尺寸達一預定大小為止。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本發明之網狀物編織方法所使用之編織機係與習用網狀物編織方法所使用之編織機(如第1至3圖所示)相同。
請參照第1至3圖所示,本發明所使用之編織機主要係包含有一編織單元1。該編織單元1係包含一底座組11、數個編織孔12及數個轉動件組13。該底座組11係由一第一底座11’及一第二底座11”所共同構成,且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於相抵接處分別具有一第一抵接面111’及一第二抵接面111”,使得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係可沿著該第一抵接面111’及第二抵接面111”產生相對位移。其中,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係透過一動力單元進行驅動使其產生相對位移。
各該編織孔12係分別由一第一半孔12’及一第二半孔12”所共同構成,該數個第一半孔12’係選擇等距設置於該第一底座11’之第一抵接面111’,該數個第二半孔12”係選擇等距設置於該第二底座11”之第二抵接面111”,使得相對位之第一半孔12’(12a’、12b’、12c’)及第二半孔12”(12a”、12b”、12c”)共同構成該編織孔12。
各該轉動件組13係分別可轉動地設置於各該編織孔12內,舉例而言,該些轉動件組13較佳係受一驅動件14帶動而產生轉動。各該轉動件組13係分別穿設有二穿線孔131;各該轉動件組13係分別由一第一轉動件13’(13a’、13b’、13c’)及一第二轉動件13”(13a”、13b”、13c”)所共同構成,且該第一轉動件13’及第二轉動件13”係彼此相對位地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底座11’與第二底座11”,且相對位之第一轉動件13’及第二轉動件13”係可共同轉動;該第一轉動件13’及第二轉動件13”分別穿設有一第一穿線孔131’及一第二穿線孔131”,以分別供線材3穿過,舉例而言,該些第一穿線孔131’係分別供第一線材3a穿過,該些第二穿線孔131”及分別供第二線材3b穿過。
該編織機較佳係另包含一捲收單元2並列於該編織單元1之一側,該捲收單元2係透過一動力單元驅動,以供捲收編織後之網狀物。
請參照第13圖所示,本發明之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係包含一穿線步驟S1、一第一錯位步驟S2、一第一轉動步驟S3、一第二錯位步驟S4、一第二轉動步驟S5及一重複步驟S6。
請參照第1至3圖所示,本發明之穿線步驟S1係藉由如前述之編織機,並將數條第一線材3a及第二線材3b分別穿過該第一轉動件13’及第二轉動件13”。更詳言之,該些第一線材3a之一端係分別穿過該些第一轉動件13’之第一穿線孔131’,該些第二線材3b之一端係分別穿過該些第二轉動件13”之第二穿線孔131”,且該第一線材3a及第二線材3b並受牽引向遠離該編織單元1之方向延伸,例如,本實施例該些線材3(3a、3b)之一端係受該捲收單元2牽引拉伸。以第3圖為例,於此將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相對位置之關係定義為一原位狀態。此時,該第一轉動件13a’、13b’、13c’係分別對位於該第二轉動件13a”、13b”、13c”,且該第一轉動件13a’、13b’、13c’係分別位於該第一半孔12a’、12b’、12c’內,該第二轉動件13a”、13b”、13c”係分別位於該第二半孔12a”、12b”、12c”內。為方便後述,於此將通過該第一轉動件13a’之第一穿線孔131’的第一線材3a定義為線材3a’,於第14圖中係以粗線表示。
請參照第3、14及15圖所示,本發明之第一錯位步驟S2係控制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由一原位狀態產生錯位平移至一錯位狀態,使得該第一線材3a及第二線材3b分別沿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31。更詳言之,透過使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分別沿著該第一抵接面111’及第二抵接面111”產生錯位平移,舉例而言,如第15圖所示,該第一底座11’係朝向右邊平移,該第二底座11”係朝向左邊平移,因此,該第一轉動件13a’將會向右平移,直至與相鄰之第二轉動件13b”對位而共同形成一轉動件組13;相同地,該第一轉動件13b’將會向右平移,直至與相鄰之第二轉動件13c”共同對位形成另一轉動件組13;...依此類推。如此,由於該第一轉動件13’及第二轉動件13”之錯位,且該線材3持續受該捲收單元2引拉,該線材3將會如第16圖所示形成分別向右(第一方向)及向左(第二方向)分叉之延伸部31a、31b。例如,該第一線材3a’係隨著該第一轉動件13a’向右平移,而形成一朝右延伸之延伸部31a’;該些第二線材3b係隨著該第二轉動件13”向左平移,而形成一朝左延伸之延伸部31b。
請參照第15至17圖所示,本發明之第一轉動步驟S3係將各該轉動件組13轉動奇數個半圈,使得該第一線材3a與第二線材3b絞繞形成絞繞部32。更詳言之,完成該第一錯位步驟S2後,如第15圖所示,該第一轉動件13a’係與該第二轉動件13b”分別位於第一半孔12a’及第二半孔12b”。接著進行此第一轉動步驟S3,使各該轉動件組13轉動奇數個半圈。以第17圖為例,本實施例係透過該驅動件14驅動該些各該轉動件組13轉動奇數個半圈,例如,使該第一轉動件13a’係與該第二轉動件13b”共同構成之轉動件組13逆時針轉動5個半圈(2.5圈),旋轉後將使得該第一轉動件13a’與該第二轉動件13b”位置互調,而分別位於相對位之第二半孔12b”及第一半孔12a’內。如此,便可使得在該錯位狀態時,該些第一轉動件13’由原來所處之第一底座11’的第一半孔12’內,透過旋轉奇數個半圈而移動至相對位之第二底座11”的第二半孔12”內。藉此,便可如第16圖中,由該延伸部31a、31b產生數個並列之絞繞部32、32’。
請參照第17至19圖所示,本發明之第二錯位步驟S4係使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產生相反方向之錯位平移而回復至該原位狀態,使得該第一線材3a及第二線材3b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33a、33b。更詳言之,再透過使該第一底座11’向左,而該第二底座11”向右產生相反方向之錯位平移,而回復至該原位狀態。以第19圖為例,該第一轉動件13a’隨著該第二底座11”向右平移,而與另一第二轉動件13c”分別位於相對位之第一半孔12b’及第二半孔12b”內。如此,將如第18圖所示,使得該絞繞部32再次向左右兩側延伸形成第二層之延伸部33。例如,該第一線材3a’於該絞繞部32’之後將會再次向右(第一方向)延伸形成該延伸部33a’;該第二線材3b於該絞繞部32之後將會再次向左(第二方向)延伸形成該延伸部33b。
請參照第19至21圖所示,本發明之第二轉動步驟S5係將各該轉動件組13轉動奇數個半圈,使得該第一線材3a與第二線材3b絞繞形成絞繞部34。更詳言之,完成該第二錯位步驟S4後,如第19圖所示,該第一轉動件13a’係與該第二轉動件13c”分別位於該第二半孔12b”及第一半孔12b’。接著進行此第二轉動步驟S5,使各該轉動件組13轉動奇數個半圈,以第21圖為例,本實施例係透過該驅動件14驅動該些各該轉動件組13轉動奇數個半圈,例如,該第一轉動件13a’係與該第二轉動件13c”共同構成之轉動件組13將順時針轉動5個半圈(2.5圈),旋轉後將使得該第一轉動件13a’與該第二轉動件13c”位置互調,而分別位於相對位之第一半孔12b’及第二半孔12b”內。如此,便可使得在原位狀態時,該些第一轉動件13’由原來所處之第二底座”的第二半孔12”內,透過旋轉奇數個半圈而移動至對位之第一底座11’的第一半孔12’內。藉此,便可如第20圖中,由該延伸部33a、33b產生數個並列之絞繞部34、34’。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轉動步驟S3與該第二轉動步驟S5中之轉動件組13的轉動方向是可選擇以相同或相反進行轉動。該第一轉動步驟S3與該第二轉動步驟S5較佳係以相反方向轉動,以透過相反轉動方向絞繞該些線材3,以形成結構強度更佳之網狀物結構。
請參照第21至第23圖所示,本發明之重複步驟S6係重新進行該第一錯位步驟S2,直至所編織成之網狀物的尺寸達一預定大小為止。更詳言之,例如第23圖再進行第一錯位步驟S1,便可如第22圖進一步獲得另一層之延伸部35、35a、35a’、35b。如此重複循環進行前述第一錯位步驟S2至該第二轉動步驟S5,穿過該些第一穿線孔131’之第一線材3a將會逐漸向右延伸,穿過該些第二穿線孔131”之第二線材3b將會逐漸向左延伸,而可獲得如第22圖所示線材3a、3b呈斜向交錯編織而成之網狀物。
請參照第24圖所示,透過本發明之網狀物編織方法所編織而成之網狀物,即使有向右延伸之第一線材3a產生斷裂,由於該網狀物係以交錯編織而成,因此仍有數條向左延伸之線材3b可供維持網狀物之結構,使得該網狀物之最大破孔尺寸僅為兩個網目大小,並不會產生大尺寸之破孔,因此可提升網狀物之整體結構強度。
綜上所述,可本發明先透過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產生錯位至錯位狀態後,將各該轉動件組13轉動奇數個半圈,使得位於同一編織孔12內之第一轉動件13’及第二轉動件13”可對換位置,再將該第一底座11’及第二底座11”復位至原位狀態,再使各該轉動件組13轉動奇數個半圈...,依此類推,透過如此之循環,將使得將該第一轉動件13’及第二轉動件13”持續分別朝右、左平移,而編織出前述具高結構強度之網狀物。因此,本發明確實可提升網狀物之結構強度。
請參照第25圖所示,本發明之網狀物編織方法於完成該穿線步驟S1後,亦可先進行該第一轉動步驟S3後,再進行該第一錯位步驟S2;接著進行該第二轉動步驟S5後,再進行該第二錯位步驟S4,步驟與前述相同,於此不再贅述。如此循環進行該些步驟,相同可達成如前述形成交錯編織之網狀物,因此本發明之網狀物編織方法並不限於先進行該第一錯位步驟S2或第一轉動步驟S3,僅需使轉動奇數個半圈之步驟及錯位步驟交錯進行即可。
本發明之網狀物編織方法,該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係各朝一預定之單一方向,且持續與相交之另一線材進行交錯編織,因此本發明所編織之網狀物在使用時,若有其中一線材產生斷裂,由於該網狀物係以交錯編織而成,因此仍有數條向另一方向之延伸線材可供維持網狀物之結構,使得該網狀物之最大破孔尺寸僅為兩個網目大小,並不會產生大尺寸之破孔,因此本發明具有可以避免產生大型破孔效果之功效。
再且,本發明所編織之網狀物,由於可以避免產生大型破孔,因此本發明具有可以提升網狀物之整體結構強度效果之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編織單元
11‧‧‧底座組
11’‧‧‧第一底座
11”‧‧‧第二底座
111’‧‧‧第一抵接面
111”‧‧‧第二抵接面
12‧‧‧編織孔
12’、12a’、12b’、12c’‧‧‧第一半孔
12”、12a”、12b”、12c”‧‧‧第二半孔
13‧‧‧轉動件組
13’、13a’、13b’、13c’‧‧‧第一轉動件
13”、13a”、13b”、13c”‧‧‧第二轉動件
131’‧‧‧第一穿線孔
131”‧‧‧第二穿線孔
14‧‧‧驅動件
2‧‧‧捲收單元
3‧‧‧線材
3a‧‧‧第一線材
3a’‧‧‧第一線材
3b‧‧‧第二線材
3w‧‧‧絞繞部
3x、3x’‧‧‧延伸部
3y‧‧‧絞繞部
3z、3z’‧‧‧延伸部
31、31a、31a’、31b‧‧‧延伸部
32、32’‧‧‧絞繞部
33、33a、33a’、33b‧‧‧延伸部
34、34’‧‧‧絞繞部
35、35a、35a’、35b‧‧‧延伸部
第1圖:習知編織機之結構圖。
第2圖:習知編織機之穿線後之示意圖。
第3圖:習知編織機之穿線後另一視角之示意圖。
第4圖:習知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
第5圖:習知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之另一視角之作動示意圖。
第6圖:習知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
第7圖:習知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之另一視角之作動示意圖。
第8圖:習知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
第9圖:習知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之另一視角之作動示意圖。
第10圖:習知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之作動示意圖。
第11圖:習知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之另一視角之作動示意圖。
第12圖:習知網狀物之編織方法所製程網狀物之破孔示意圖。
第13圖:本發明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之流程圖。
第14圖:本發明之第一錯位步驟之作動示意圖。
第15圖:本發明之第一錯位步驟之另一視角作動示意圖。
第16圖:本發明之第一轉動步驟之作動示意圖。
第17圖:本發明之第一轉動步驟之另一視角作動示意圖。
第18圖:本發明之第二錯位步驟之作動示意圖。
第19圖:本發明之第二錯位步驟之另一視角作動示意圖。
第20圖:本發明之第二轉動步驟之作動示意圖。
第21圖:本發明之第二轉動步驟之另一視角作動示意圖。
第22圖:本發明重新進行第一錯位步驟之作動示意圖。
第23圖:本發明重新進行第一錯位步驟之另一視角作動示意圖。
第24圖:本發明之網狀物之編織方法所製得之網狀物之破孔示意圖。
第25圖:本發明之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之另一流程圖。

Claims (7)

  1. 一種網狀物之編織方法,係包含:一穿線步驟,係將數個第一線材分別穿過一第一轉動件,並將數個第二線材分別穿過一第二轉動件;一第一錯位步驟,控制一第一底座及一第二底座由一原位狀態錯位平移至一錯位狀態,使得該第一線材及第二線材各沿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一第一轉動步驟,將該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共同轉動奇數個半圈,使得該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共同絞繞形成絞繞部;一第二錯位步驟,將該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產生錯位平移而由該錯位狀態回復至該原位狀態,使得該第一線材及第二線材仍沿其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一第二轉動步驟,將該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共同轉動奇數個半圈,使得該第一線材與第二線材絞繞形成絞繞部;及一重複步驟,重新進行該第一錯位步驟至該第二轉動步驟,直至由該些延伸部及絞繞部所構成之網狀物的尺寸達一預定大小為止。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狀物之編織方法,其中係依序進行該穿線步驟、第一錯位步驟、第一轉動步驟、第二錯位步驟、第二轉動步驟及重複步驟。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狀物之編織方法,其中係依序進行該穿線步驟、第一轉動步驟、第一錯位步驟、第二轉動步驟、第二錯位步驟及重複步驟。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狀物之編織方法,其中該第一線材及第二線材之一端係受牽引而遠離該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狀物之編織方法,其中該第二錯位步驟中,該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係以與該第一錯位相反之錯位方向進行錯位平移而回復至該原位狀態。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狀物之編織方法,其中該第一轉動步驟與該第二轉動步驟中之轉動方向係為相同。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網狀物之編織方法,其中該第一轉動步驟與該第二轉動步驟中之轉動方向係為相反。
TW99145001A 2010-12-21 2010-12-21 網狀物之編織方法 TWI403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45001A TWI403371B (zh) 2010-12-21 2010-12-21 網狀物之編織方法
CN201110170661.5A CN102535004B (zh) 2010-12-21 2011-06-23 网状物的编织方法
ZA2014/00385A ZA201400385B (en) 2010-12-21 2014-01-17 Net knitt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45001A TWI403371B (zh) 2010-12-21 2010-12-21 網狀物之編織方法
CN201110170661.5A CN102535004B (zh) 2010-12-21 2011-06-23 网状物的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6074A TW201226074A (en) 2012-07-01
TWI403371B true TWI403371B (zh) 2013-08-01

Family

ID=46342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45001A TWI403371B (zh) 2010-12-21 2010-12-21 網狀物之編織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35004B (zh)
TW (1) TWI403371B (zh)
ZA (1) ZA2014003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3419B (zh) * 2014-02-21 2016-02-24 长兴德裕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连锁断裂网的编制结构
CN103993420B (zh) * 2014-02-21 2017-06-16 长兴德裕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结承重网及其编织方法
CN107138656A (zh) * 2017-06-01 2017-09-08 定州市精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六角丝网编织机的织网结构
CN107805884A (zh) * 2017-12-12 2018-03-16 翟魁元 一种六角网自动控制高效编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286123A (zh) * 2018-04-16 2018-07-17 宁波百厚网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pet)六边形网的编织方法及其编织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2908A (en) * 1954-08-24 1958-04-02 Otto Schmi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exagonal mesh wire netting with inter-twisted wires
CN2139485Y (zh) * 1992-10-17 1993-08-04 翁贤椿 石笼金属网制造机
TW552170B (en) * 1999-02-02 2003-09-11 Fatzer Ag Wire netting for a gravel screen or for protecting a soil surface layer, as well as a process and a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it
JP2006026739A (ja) * 2005-06-16 2006-02-02 Rima Kk 亀甲金網
CN201376063Y (zh) * 2009-03-05 2010-01-06 江阴市申龙化轻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六边形金属丝拧网机自动停纬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0813148A (zh) * 1908-06-20 1909-06-17 Andrew William Storey
IT1222239B (it) * 1988-05-04 1990-09-05 Davide Pasini Manufatto a rete esagonale con almeno un filo intermedio scorrevole rispetto alle spire su di esso formate e metodo per la sua produzione
CN2642428Y (zh) * 2003-05-23 2004-09-22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织网机的正反拧拧丝机构
KR100538090B1 (ko) * 2004-12-02 2005-12-22 전완진 개량형 개비온 철망의 제조방법
CN101824826B (zh) * 2009-03-04 2012-05-30 冈展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状物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2908A (en) * 1954-08-24 1958-04-02 Otto Schmi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exagonal mesh wire netting with inter-twisted wires
CN2139485Y (zh) * 1992-10-17 1993-08-04 翁贤椿 石笼金属网制造机
TW552170B (en) * 1999-02-02 2003-09-11 Fatzer Ag Wire netting for a gravel screen or for protecting a soil surface layer, as well as a process and a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it
JP2006026739A (ja) * 2005-06-16 2006-02-02 Rima Kk 亀甲金網
CN201376063Y (zh) * 2009-03-05 2010-01-06 江阴市申龙化轻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六边形金属丝拧网机自动停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5004B (zh) 2014-10-22
CN102535004A (zh) 2012-07-04
ZA201400385B (en) 2015-05-27
TW201226074A (en) 201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3371B (zh) 網狀物之編織方法
CN104426304A (zh) 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JP5032872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横編された編地
AU2011371382B2 (en) Net knitting method
JP2015108413A (ja) グランドパッキン
JP2016146727A (ja) 捻り形成装置
JP2010518264A5 (zh)
JP6518608B2 (ja)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US20120186081A1 (en) Method of forming flat conductor wire for use in cage-shaped distributed winding coil and forming apparatus of the wire
JP7093877B1 (ja) 4交接点編織の紐編機
JP2015010284A (ja) ポケット付編地の編成方法
TWI444513B (zh) 編織平台以及三維編織機
CN113481654B (zh) 一种耐高温复合材料容器预制体的织造方法
CN102747535B (zh) 基于空间群*对称性的三维编织工艺方法及其工艺设备
JP2010004721A5 (zh)
TWI583842B (zh) 編織工具、編織工具之轉子及編織機
JP7093878B1 (ja) 2交接点編織の紐編機
JP4834057B2 (ja) 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014165991A5 (zh)
JP2020133064A5 (zh)
JPH0340849A (ja) 袋編み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55134A (ja) 防護用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TWI848414B (zh) 繩帶
JP2022180839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JP2012132107A (ja) 立体編地の編成方法と立体編地及びパイプのカ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