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2402B - 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 - Google Patents

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2402B
TWI402402B TW99122929A TW99122929A TWI402402B TW I402402 B TWI402402 B TW I402402B TW 99122929 A TW99122929 A TW 99122929A TW 99122929 A TW99122929 A TW 99122929A TW I402402 B TWI402402 B TW I4024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steel frame
steel
support member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2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2521A (en
Inventor
Mao Hsuan Su
Original Assignee
Lu Fo G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 Fo Ga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 Fo G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TW99122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240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02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2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2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2402B/zh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Description

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
本發明係關於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尤指一種得以降低金屬建築物之內部燥熱高溫之綠色建築結構,並於發生火警時,得以延長建築物之塌陷時間,讓內部人員得以具備充足時間逃離,以減少人員與財產損害之防火建築創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
習知以金屬建築,如圖1所示,係於H鋼構1之上方設置第一鋼板10,於第一鋼板10之上方設有岩棉11,再於前述第一鋼板10上方設置第二鋼板12,且於第二鋼板12上方設有第一鋼架13,之後,再於第一鋼架13上方設平板式鋼板14以共同組成綠色建築物之結構,惟該習知者,第一鋼架與第二鋼板之間缺少排熱空間,建築物平時受到日光照射所生之熱氣,會向下滲透到建築物之內部,造成悶熱感,當發生火災時,雖然得藉由第一鋼板拉引H鋼構1,延長塌陷時間,但於第一層鋼板因未受到高溫而產生之背面高溫,無法被適時排除,造成第二層鋼板與第一鋼架亦受到高溫之傳導而迅速受熱,能夠支撐建築物不塌陷之時間,約僅30分鐘左右,無法超越該防火時效再延長防火時效,提供更為健康與安全之綠色建築物。
如圖2所示,為第二種習知者,係設有鋼樑1A,於鋼樑1A上方設有第一鋼架13A,再於第一鋼架13A之上方設有隱藏式之第一鋼板11A,於第一鋼板11A之峰部110A上方則設有基座16A,基座15A係直接夾置於前述第一鋼板11A之峰部110A上方(如圖2A),最終再利用該基座15A以為複數上層遮陽板16A固設,亦即,該基座15A僅是作為上層遮陽板16A之設置,並無法提供任何防火或藉由上層遮陽板16A對於第一鋼架13A產生任何拉引之力量,因此,該結構僅能提供外牆裝飾效果,並無法提升建築物之防火效果。
為此,本發明者,針對前述習知金屬建築之問題,加以研究,而發明本案。
本發明之目的,乃在提供一種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尤指一種可提高防火時效之金屬建築,平時可阻絕外部溫度進入建築物中,發生火災時,得迅速排除鋼板溫度,延長建築物塌陷之時間,讓內部人員得以迅速疏散逃離,減少人員與財物損失之綠色建築創新。
本發明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主要係以撐高件決定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架之間隔距離而形成之散熱空間,並利用該散熱空間以形成自然排熱之效果,讓金屬鋼板建造而成之建築物,平時得以阻絕熱氣進入建築物內部,但如發生火警時,則可讓第一鋼板所生之熱氣被迅速排除,減少第二鋼架產生高溫,得以延長第二鋼板塌陷之時間,避免建築物快速塌陷,以減少建築物內人員與財產損害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
如此,為使 貴審查員可充份了解本發明,茲依附圖式解說如下:如圖3及4所示,為本發明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之實施例(一),本實施例(一),包含:第一鋼架2,可被固設於支撐樑A之上方,其中支撐樑A得為鋼構或鋼筋混擬土之結構RC樑或鋼骨混擬土結構之SRC樑,支撐樑A為構成金屬建築物之主要結構體,並應至少具備防火1小時以上之特性,前述第一鋼架2並與支撐樑A形成交叉設置狀,至於前述第一鋼架2可為C型鋼;或E型鋼;或H型鋼;或Z型鋼組成,端視實際需求而定。如圖11所示,則是由前述支撐樑A取代第一鋼架2,亦即本發明亦可不設第一鋼架2,至於其餘構造則與各實施例相同。
第一鋼板3,設複數峰部30,以浪型或其他形狀之成型鋼板均無妨,前述第一鋼板3並與前述第一鋼架2為交叉設置狀(如圖3-10);或將第一鋼板3直接設置於前述支撐樑A之尚方,形成多種結構變化(如圖11)。
撐高件4,如圖3及4得與前述第一鋼板3為同向設置;或如圖6之實施例三及圖7之實施例四為交叉設置狀,撐高件4設第一結合部40,得以栓設元件400將前述撐高件4之第一結合部40與前述第一鋼板3、第一鋼架2栓設結合;或銲接結合均無不可,且前述栓設元件400得栓設於第一鋼板3之平面(如圖3)或峰面(如圖6及7)均無不可,於第一結合部40上方並設直立部41,前述直立部41之高度可隨建築物之需求而自由調整(如圖5),即可改變散熱空間或通風層7之空間,前述撐高件4位於直立部41上方並設第二結合部42,第二結合部42得為平面(如圖3);或斜面(如圖5之實施例二);或不設第二結合部(如圖7)均可。
前述撐高件4A,亦可如圖8-11之實施例五-八所示,設有第一結合部40A,前述第一結合部40A設有結合槽400A,利用前述第一結合部40A之結合槽400A以覆蓋於前述第一鋼板3峰部30之上方,並以栓設元件400將撐高件4A之第一結合部40A、第一鋼板3之峰部30與第一鋼架2栓設之(如圖8),或如前述,栓設元件400得將前述撐高件4A之第一結合部40A與前述第一鋼板3、第一鋼架2栓設結合(如圖9);或利用前述第一結合部40A之結合槽400A直接扣合第一鋼板3峰部30之上方,不需以栓設元件栓設亦無不可(如圖10及11);於前述第一結合部40A上方設直立部41A,前述直立部41A係由前述第一結合部之上延伸部401A與第二結合部42A之下延伸部420A以栓設元件410A結合而成(如圖9-11),而第二結合部42A,則可與前述第二鋼架5以栓設元件50栓固之;或如圖9,前述直立部41A亦可由前述第一結合部40A之兩側向上延伸而形成複數,並於直立部41A頂端形成複數之第二結合部42A。或如圖10及11,前述第二結合部42A亦可形成立體狀態。
第二鋼架5,可為C型鋼;或E型鋼;或H型鋼;或Z型鋼組成,端視實際需求而定。可以栓設元件50將前述第二鋼架5與前述撐高件4、4A之第二結合部42、42A固設(如圖3-6),以於第一鋼板3與第二鋼架5之間形成散熱空間或通風層7,讓前述散熱空間或通風層7可作為氣流流通或熱氣排除之空間,降低第一鋼板3之背襯溫度,提供涼爽之金屬綠色建築;或以栓設元件50將第二鋼架5與前述撐高件4之直立部41、41A直接固設,均無不可,前述第二鋼架5並與前述第一鋼板3形成交叉設置狀;而前述第二鋼架5與前述第一鋼架2為同方向設置,且第二鋼架5之設置長度並較前述第一鋼架2為長或相等;目的乃是藉由第二鋼架5得以對第一鋼架2產生適當之拉引力量,延長第一鋼架之塌陷時間,提高防火時效。
複合板6,被鋪設於前述第二鋼架5之上方,前述複合板6設防火層60,於防火層60上方再設平面鋼板61或其他形狀之鋼板,均無不可,當然亦可以太陽能板設置,作為太陽能發電或加熱之用途。
如此,得以前述撐高件4、4A決定前述第一鋼板3與第二鋼架5之間隔距離而形成之散熱空間7,利用前述散熱空間7形成自然排熱通風之功能,讓綠色金屬建築物,平時得以阻絕日光照射於複合板6與第二鋼架5所產生之熱氣進入建築物內部,但如發生火警時,則可讓第一鋼架2與第一鋼板3所生之高溫熱氣經由散熱空間7被迅速排除,即可降低第一鋼板3之背面溫度,直接減少前述第二鋼架5所產生之高溫,再利用第二鋼架5拉引第一鋼架2或支撐樑(如圖11),即可得延長第二鋼架5之塌陷時間,避免金屬建築物受到高溫時快速倒塌,得讓建築物內人員具備充足時間逃離火場,並降低人員與財產損害之綠色金屬建築結構,可提高綠色建築之普及率。
再,前述支撐樑A、第一鋼架2、第一鋼板3、撐高件4及第二鋼架5之結合關係,可再參閱圖12及13所示,其中第二鋼架5與第一鋼架2之間,位於最邊側亦設有撐高件4,且該撐高件4並係設置於支撐樑A知上方,如此,得藉由支撐樑A、第一鋼架2、撐高件4及第二鋼架5間之互相牽引,增大結構強度,並如有火災發生時,得以延長支撐樑A及第一鋼架2變形塌陷之時間,得以超越建築法規定之防火1小時以上之標準,讓綠色金屬建築物真正符合建築安全之結構,為本案之組成。
2...第一鋼架
A...支撐樑
3...第一鋼板
30...峰部
4...撐高件
40...第一結合部
400...栓設元件
41...直立部
42...第二結合部
4A...撐高件
40A...第一結合部
400A...結合槽
401A...上延伸部
41A...直立部
410A...栓設元件
42A...第二結合部
420A...下延伸部
5...第二鋼架
50...栓設元件
6...複合板
60...防火層
61...平面鋼板
7...散熱空間或通風層
圖1是第一種習知之立體視圖。
圖2是第二種習知之剖視圖。
圖2A是第二種習知之放大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之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之立體視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二)之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三)之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四)之剖視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五)之剖視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六)之剖視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七)之剖視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八)之剖視圖。
圖12是本發明之撐高件與對應元件之第一種結合關係之俯視圖。
圖13是本發明之撐高件與對應元件之第一種結合關係之俯視圖。
2...第一鋼架
A...支撐樑
3...第一鋼板
30...峰部
4...撐高件
40...第一結合部
400...栓設元件
41...直立部
42...第二結合部
5...第二鋼架
50...栓設元件
6...複合板
60...防火層
61...平面鋼板
7...散熱空間或通風層

Claims (19)

  1. 一種防火金屬鋼板結構,至少包含:第一鋼架,固設於支撐樑上方,並與支撐樑形成交叉設置狀;第一鋼板,與前述第一鋼架為交叉垂直狀;撐高件,設第一結合部得與前述第一鋼架、第一鋼板栓設固定,前述撐高件設第二結合部,於前述第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之間設直立部,前述第二結合部得以與第二鋼架結合,並於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架之間形成散熱空間或通風層;第二鋼架,固設於前述撐高件之第二結合部,並與前述第一鋼板形成交叉設置狀;第二鋼架與前述第一鋼架為同方向設置;複合板,設於前述第二鋼架上方,前述複合板並設防火層,於防火層上方設鋼板;如此,得以前述撐高件改變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架所形成之散熱空間或通風層,並利用前述散熱空間或通風層形成自然排熱之效果或將熱氣排除,再利用第二鋼架拉引第一鋼架,得以延長第一鋼架之變形塌陷時間,避免建築物快速塌陷,以減少建築物內人員與財產損害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第二鋼架之設置長度並較前述第一鋼架為長或相等。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得與第一鋼板為同向設置。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得與第一鋼板為交叉設置狀。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之第一結合部得與第一鋼板、第一鋼架栓設結合。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得栓設於第一鋼板之平面或峰面。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之直立部高度可隨建築物之需求而調整,以改變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架之間所形成散熱空間或通風層。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之第二結合部得為平面;或斜面。
  9. 一種防火金屬鋼板結構,至少包含:第一鋼架,固設於支撐樑上方,並與支撐樑形成交叉設置狀;第一鋼板,與前述第一鋼架為交叉垂直狀;撐高件,設第一結合部得與前述第一鋼架、第一鋼板栓設固定,前述撐高件設直立部,前述直立部得以與第二鋼架結合,並於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架之間形成散熱空間或通風層;第二鋼架,固設於前述撐高件之直立部,並與前述第一鋼板形成交叉設置狀;第二鋼架與前述第一鋼架為同方向設置;複合板,設於前述第二鋼架上方,前述複合板設防火層,防火層上方設鋼板;如此,得以前述撐高件改變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架所形成之散熱空間或通風層,並利用前述散熱空間或通風層形成自然排熱之效果或將熱氣排除,再利用第二鋼架拉引第一鋼架,得以延長第一鋼架之變形塌陷時間,避免建築物快速塌陷,以減少建築物內人員與財產損害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
  10.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第二鋼架之設置長度並較前述第一鋼架為長或相等,第二鋼架之設置長度並較前述第一鋼架為長或相等
  11.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9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之第一結合部設結合槽,利用前述結合槽覆蓋於第一鋼板之峰部上方。
  1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9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之第一結合部之結合槽得直接扣合第一鋼板之峰部。
  1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9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所設之直立部,係由第一結合部之上延伸部與第二結合部之下延伸部結合而成。
  1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9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之直立部可由第一結合部兩側向上延伸而形成複數。
  1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9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之第二結合部可為複數。
  1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9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之第二結合部為立體狀。
  1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9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撐高件之第二鋼架與前述第一鋼架為同方向設置,第二鋼架之長度並較前述第一鋼架為長或相等。
  1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9項所述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其中複合板得以太陽能板取代之。
  19. 一種防火金屬鋼板結構,至少包含:第一鋼板,固設於支撐樑上方,並與支撐樑形成交叉設置狀;撐高件,設第一結合部,於前述第一結合部設結合槽,前述結合槽得直接扣合第一鋼板之峰部,前述撐高件設第二結合部,於前述第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之間設直立部,前述第二結合部得與第二鋼架結合,並於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架之間形成散熱空間或通風層;第二鋼架,固設於前述撐高件之第二結合部;複合板,設於前述第二鋼架上方,前述複合板並設防火層,於防火層上方設鋼板;如此,得以前述撐高件改變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架所形成之散熱空間或通風層,並利用前述散熱空間或通風層形成自然排熱之效果或將熱氣排除,再利用第二鋼架拉引支撐樑,得以延長支撐樑之變形塌陷時間,避免建築物快速塌陷,以減少建築物內人員與財產損害之防火金屬鋼板結構。
TW99122929A 2010-07-13 2010-07-13 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 TWI402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22929A TWI402402B (zh) 2010-07-13 2010-07-13 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22929A TWI402402B (zh) 2010-07-13 2010-07-13 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2521A TW201202521A (en) 2012-01-16
TWI402402B true TWI402402B (zh) 2013-07-21

Family

ID=46756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22929A TWI402402B (zh) 2010-07-13 2010-07-13 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24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0166B (zh) * 2014-05-09 2016-09-21 坴賦佳金屬有限公司 金屬建材結構創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4413A (en) * 2004-07-29 2006-02-01 Lu Fo Ga Engineering Co Ltd Fire-resistant steel plate (Ⅰ)
TW200821441A (en) * 2006-11-14 2008-05-16 Lu Fo Ga Engineering Co Ltd Fireproof metal plate
TWM343692U (en) * 2008-05-23 2008-11-01 San-Lang Chenfu Ventilation structure for rooftop
TWM381645U (en) * 2009-12-16 2010-06-01 Poly Vigor Entpr Co Ltd Thermal insulated roof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4413A (en) * 2004-07-29 2006-02-01 Lu Fo Ga Engineering Co Ltd Fire-resistant steel plate (Ⅰ)
TW200821441A (en) * 2006-11-14 2008-05-16 Lu Fo Ga Engineering Co Ltd Fireproof metal plate
TWM343692U (en) * 2008-05-23 2008-11-01 San-Lang Chenfu Ventilation structure for rooftop
TWM381645U (en) * 2009-12-16 2010-06-01 Poly Vigor Entpr Co Ltd Thermal insulated roof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2521A (en) 2012-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ow et al. Effect of cavity depth on smoke spreading of double-skin façade
JP6106282B2 (ja) 鉄道車両
TWI402402B (zh) 防火金屬鋼板結構(八)
CN108661232A (zh) 基于轻质混凝土复合外墙板一体化围护结构
JP3204131U (ja) 冷凍・冷蔵倉庫の外壁構造
TW200933008A (en) Fire-proof compound steel plate
KR101785607B1 (ko) 차열 방화문
JP2010255194A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外断熱建物の外壁構造
WO2012099063A1 (ja) 耐火構造および建築物
JP2012117234A (ja) 被覆シート付き不燃性内装パネル及びその取付け構造
JP2013117089A (ja) 床コンクリートのひび割れ抑制構造
TWI402400B (zh) 防火金屬鋼板結構(七)
CN206220809U (zh) 可改善热变形的防火门组成结构
CN107386506A (zh) 复合框架幕墙板
TWI700413B (zh) 金屬建築防火屋頂系統(一)
TW200821441A (en) Fireproof metal plate
CN209082800U (zh) 一种建筑吊顶结构
TWI471477B (zh) 隱藏式鋼板結構(一)
TWM521095U (zh) 預鑄式牆板結構
JP5937815B2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の外壁断熱構造
CN207582724U (zh) 一种高强度轻质保温墙体
CN202483060U (zh) 一种防火纤维水泥围墙压力板的安装结构
KR20150115701A (ko) 건물의 외벽 단열마감재
TW200813306A (en) Fireproof metal plate
JP2004257189A (ja) 多重構造の壁面部材を持つ軽量盛土構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