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0201B - Manufacture of glass plates - Google Patents

Manufacture of glass plat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0201B
TWI400201B TW100135487A TW100135487A TWI400201B TW I400201 B TWI400201 B TW I400201B TW 100135487 A TW100135487 A TW 100135487A TW 100135487 A TW100135487 A TW 100135487A TW I400201 B TWI400201 B TW I4002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ng
glass sheet
glass
plate
c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5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3250A (en
Inventor
Hiroyuki Kariya
Nobuhiro Maeda
Original Assignee
Avanstrat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nstrate Inc filed Critical Avanstrate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21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3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2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5/00Melting in furnaces; Furnaces so far 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lass manufacture
    • C03B5/16Special features of the melting process; Auxilia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lass-melting furnaces
    • C03B5/235Heating the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7Forming glass sheets combined with thermal conditioning of the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5/00Melting in furnaces; Furnaces so far 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lass manufacture
    • C03B5/16Special features of the melting process; Auxilia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lass-melting furnaces
    • C03B5/18Stirring devices; Homogenisation
    • C03B5/183Stirring devices; Homogenisation using thermal means, e.g. for creating convection curr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Description

玻璃板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玻璃板之製造方法。
以往,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之一,係使用一種下引(down draw)法。在下引法中,從成形體溢流(over flow)之熔融玻璃係分流並沿著成形體之側面流下。其次,熔融玻璃係在成形體之下端部合流以成形為玻璃板。成形後之玻璃板,係一邊往下方搬送一邊進行徐冷。徐冷步驟中,玻璃板係從黏性區經黏彈性區往彈性區轉變。
使用下引法之玻璃板之製造裝置中,一般而言不接觸任何物地冷卻從成形體離開後之玻璃板的空間即徐冷區,係藉由隔熱板區隔成複數個徐冷空間。隔熱板係為了抑制徐冷空間之間的熱移動,以將各徐冷空間之環境氣氛溫度控制成所欲之溫度曲線(temperature profile)而配置。此處,所欲之溫度曲線係指在徐冷區之各徐冷空間於玻璃板不會產生畸變之溫度分布。亦即,藉由隔熱板玻璃板係一邊往下方搬送一邊在各徐冷空間調節成所欲之溫度。因此,隔熱板在將玻璃板徐冷來成形畸變較少之玻璃板上係至為重要。
然而,在徐冷區徐冷之玻璃板的厚度,一般而言係寬度方向兩端部大於寬度方向中央部。因此,如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88005號公報)所揭示般,在以一片板成形之一對隔熱板挾持玻璃板的情況下,至少,必須將一對隔熱板之間之間隙的大小設定成玻璃板之厚度最厚的寬度方向兩端部不會接觸隔熱板的程度。然而,此間隙愈大則由於透過此間隙在徐冷空間之間愈易於進行熱交換,因此會產生難以將各徐冷空間之環境氣氛溫度控制成所欲之溫度曲線的問題。
以此方式,以往已進行一種藉由隔熱板將徐冷區區隔成複數個徐冷空間以進行熱管理的技術。
另一方面,近年來在液晶顯示裝置用玻璃基板,對玻璃之板厚偏差、或翹曲、畸變等所要求之規格(品質)卻漸趨嚴格。
如上述般,在以下引法製造玻璃板的情況下,為了減低畸變,預先在各徐冷空間已設計有所欲之溫度曲線,並以呈現所設計之溫度曲線的方式,進行環境氣氛之熱管理。
為了滿足近年來嚴格之要求規格,必須提高所設計之溫度曲線的精度,因而必須提高熱管理之精度。
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一種在利用下引法製造玻璃板時,改善成可提高熱管理之精度的玻璃板製造裝置、以及提高熱管理之精度來製造玻璃板的方法。
更具體而言,係提供一種可藉由提高熱管理之精度來抑制玻璃板之畸變的玻璃板製造方法、使用該玻璃板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玻璃板、以及可抑制玻璃板之畸變的玻璃板製造裝置。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88005號公報
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係在成形體使熔融玻璃分流流下之後,在合流點使其合流以將玻璃板成形,並使其往垂直方向下方流下。此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中,係於玻璃板之行進方向,設置藉由隔熱板分割成複數個之室。又,此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中,係依該室分別設置控制室溫度之加熱器,以相對於玻璃板之行進方向逐漸使溫度下降。又,隔熱板係配置成與玻璃板相對向,隔熱板其對向面則與玻璃板之板厚變動對應的形狀,以使玻璃板與隔熱板之間隔實質上均勻。
利用下引法之玻璃板之製造步驟中,徐冷成形後之玻璃板的空間即徐冷區之環境氣氛溫度,最好係從上方朝向下方呈所欲之溫度曲線。因此,徐冷區一般而言係藉由板狀之隔熱構件區隔成積層於垂直方向的複數個徐冷空間。藉此,各徐冷空間之環境氣氛溫度即控制成所欲之溫度曲線。
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中,係在徐冷區之複數個高度位置,於玻璃板之厚度方向兩側設置一對隔熱構件,各隔熱構件則由第1隔熱板及第2隔熱板所構成。又,可使第1隔熱板及第2隔熱板之至少1個移動於玻璃板之厚度方向(水平方向),以盡可能縮小隔熱構件與玻璃板之間的間隙。例如,較與厚度較大之玻璃板之寬度方向兩端部相對向之一對第2隔熱板40間的間隙,縮小厚度較小之玻璃板之寬度方向中央部相對向之一對第1隔熱板之間的間隙。藉此,由於可縮小一對隔熱構件之間之間隙的開口面積,因此可盡可能抑制相鄰之徐冷空間之間的熱移動。因此,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中,由於各徐冷空間之環境氣氛溫度可控制成所欲之溫度曲線,因此藉由將玻璃板徐冷即可將畸變較少之玻璃板予以成形。
又,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隔熱板其對向面係呈與玻璃板之板厚變動對應的形狀,以使玻璃板與隔熱板之間隔接近。藉由此隔熱板,由於更有效地縮小玻璃板與隔熱板之間之間隙的開口面積,因此可更有效地抑制相鄰之徐冷空間之間的熱移動。
又,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玻璃板其板厚係兩端部較中央部厚。
又,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隔熱板具有對應玻璃板之中央部與兩端部且獨立之各構件。
又,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各構件係對玻璃板離開接近。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在利用下引法製造玻璃板時,改善成可提高熱管理之精度的玻璃板製造裝置、以及提高熱管理之精度來製造玻璃板的方法。
更具體而言,可提供一種可抑制玻璃板之畸變的玻璃板製造方法、使用該玻璃板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玻璃板、以及可抑制玻璃板之畸變的玻璃板製造裝置。
(1) 整體構成
首先,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玻璃板製造裝置100的概略構成加以說明。如圖1所示,玻璃板製造裝置100係由熔解槽200、澄清槽300、以及成形裝置400所構成。在熔解槽200中,係熔解玻璃之原料以生成熔融玻璃。在熔解槽200所生成之熔融玻璃係送往澄清槽300。在澄清槽300中,係進行熔融玻璃所含有之氣泡的除去。在澄清槽300除去氣泡後之熔融玻璃則送往成形裝置400。在成形裝置400中,係藉由溢流下引(over flow down draw)法,從熔融玻璃連續地成形玻璃板G。然後,所成形之玻璃板G係被徐冷再切斷成既定大小之玻璃板。玻璃板係作為液晶顯示器或電漿顯示器等之平板顯示器的玻璃基板使用。
其次,針對成形裝置400之詳細構成加以說明。
(2) 成形裝置之詳細構成
成形裝置400,係由成形體10、間隔構件20、冷卻輥30、隔熱構件40a,40b,…、送給輥50a,50b,…、以及溫度控制單元60a,60b,…所構成。又,成形裝置400,如圖2及圖3所示,係具有較間隔構件20上方之空間即成形體收容部410、間隔構件20正下方之空間即成形區42a、以及成形區42a之下方的空間即徐冷區420。徐冷區420則具有複數個徐冷空間42b,42c,…。成形區42a、徐冷空間42b、徐冷空間42c、…,係依此順序從垂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積層。
(2-1) 成形體
成形體10,如圖2所示,係具有大致楔狀之剖面形狀的構件。成形體10係以大致楔狀之尖端位於下端的方式,配置在成形體收容部410。如圖3所示,於成形體10之上端面係形成有槽12。槽12係形成於成形體10之長邊方向。於槽12之一方的端部,係設有玻璃供給管14。槽12係形成為從設有玻璃供給管14之一方的端部,隨著接近另一方之端部而逐漸變淺。
(2-2) 間隔構件
間隔構件20係配置在成形體10之下端附近的板狀隔熱材。間隔構件20係配置成其下端之高度位置為從成形體10之下端之高度位置到達成形體10之下端起至50mm下方之高度位置為止的範圍。間隔構件20,如圖2所示,係配置於玻璃板G之厚度方向兩側。間隔構件20,係藉由間隔成形體收容部410與成形區42a,而抑制從成形體收容部410往成形區42a之熱移動。間隔構件20係位置為預先經調節並配置成玻璃板G與間隔構件20之間的間隔為10mm~50mm。
藉由屬隔熱材之間隔構件20來間隔成形體收容部410與成形區42a,係為了在形體收容部410與成形區42a,分別針對空間內之溫度,以兩空間彼此不會互相影響的方式進行溫度控制之故。例如,在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之製造中,係為了將形體收容部410保持於1200~1300℃或其以上之溫度環境氣氛,將下部空間保持於400~700℃(例如,600~700℃)之溫度環境氣氛之故。
例如,在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之製造中,在上部空間保持於1200℃~1300℃或其以上之溫度環境氣氛,係為了將熔融玻璃形成為低黏度之狀態,使熔融玻璃擴展於成形體10之表面以形成「潤濕」狀態,而可防止在成形體10之表面上熔融玻璃流之寬度的縮小之故。
另一方面,例如,在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之製造中,將下部空間保持於400~700℃(例如,600℃~700℃)之溫度環境氣氛,係為了藉由成形體10在熔融玻璃流合流之後,立即迅速地降低溫度以提高黏度,藉此抑制因作用於熔融玻璃之表面張力所造成之熔融玻璃之寬度方向的收縮之故。
(2-3) 冷卻輥
冷卻輥30,係在成形區42a配置於間隔構件20之附近。冷卻輥30係配置在玻璃板G之厚度方向兩側。
(2-4) 隔熱構件
隔熱構件40a,40b,…,係在徐冷區420配置於冷卻輥30之下方且配置於玻璃板G之厚度方向兩側的板狀隔熱材。隔熱構件40a,40b,…,係藉由間隔較間隔構件20下方之空間,而形成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42c,…。例如,如圖2所示,隔熱構件40a係形成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隔熱構件40b則形成徐冷空間42b及徐冷空間42c。隔熱構件40a,40b,…係抑制上下空間之間的熱移動。例如,隔熱構件40a係抑制成形區42a與徐冷空間42b之間的熱移動,隔熱構件40b則抑制徐冷空間42b與徐冷空間42c之間的熱移動。
各隔熱構件40a,40b,…係由第1隔熱板40a1,40b1,…、第2隔熱板40a2,40b2,…、以及第2隔熱板40a3,40b3,…所構成。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係分別接近配置於第1隔熱板40a1,40b1,…之玻璃板G厚度方向的兩端。例如,隔熱構件40b中,如圖4及圖5所示,第2隔熱板40b2及第2隔熱板40b3係相鄰配置於第1隔熱板40b1之玻璃板G厚度方向的兩端。第1隔熱板40a1,40b1,…係以樑等固定配置。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係配置成可沿著玻璃板G之厚度方向移動。藉由使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移動,即可調節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與玻璃板G之間的距離。
本實施形態中,係以玻璃板G與隔熱構件40a,40b,…之間的間隔成為10mm~50mm的方式,預先固定第1隔熱板40a1,40b1,…之位置,並且調節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之位置。
(2-5) 送給輥
送給輥50a,50b,…係在徐冷區420配置於玻璃板G之厚度方向兩側。送給輥50a,50b,…係分別配置於徐冷空間42b,42c,…。例如,送給輥50a係配置於徐冷空間42b,送給輥50b則配置於徐冷空間42c。
(2-6) 溫度控制單元
溫度控制單元60a,60b,…,係分別配置於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42c,…,以測量並控制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42c,…之環境氣氛溫度。溫度控制單元60a,60b,…,係控制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42c,…之環境氣氛溫度,以使玻璃板G附近之環境氣氛溫度於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形成既定溫度分布(以下,稱為「溫度曲線(temperature profile」)。
(3) 動作
(3-1)
針對以成形裝置400成形玻璃板G之過程加以說明。
在熔解槽200生成且在澄清槽300除去氣泡後之熔融玻璃,係送至成形裝置400之成形體收容部410。在成形體收容部410中,係透過玻璃供給管14供給熔融玻璃至成形體10之槽12。儲留於槽12且溢流之熔融玻璃,係分流至成形體10之短邊方向,一邊沿著成形體10之兩側面一邊流下。流下後之熔融玻璃,係在成形體10之下端部合流。合流後之熔融玻璃,係連續地形成為板狀之玻璃板G並往下方流下。
在成形體收容部410成形後之玻璃板G,係送至成形區42a及徐冷區420。
玻璃板G係藉由徐冷區420之送給輥50a,50b,…拉下。藉由送給輥50a,50b,…拉下之玻璃板G,係藉由位於其上游側之成形區42a之周速設定成較送給輥50a,50b,…還慢且經冷卻的金屬製冷卻輥30,僅挾持其兩端附近,利用玻璃板G本身之表面張力、以及因送給輥50a,50b,…所形成之往下方的張力,某程度抑制其板幅所欲產生之收縮。
在成形區42a及徐冷區420中,係藉由溫度控制單元60a,60b,…控制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42c,…之溫度曲線。具體而言,測量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42c,…之環境氣氛溫度,再以達成既定溫度曲線的方式,控制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42c,…之環境氣氛溫度。
具體而言,在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42c,…中,在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藉由設置成既定溫度曲線,即可將玻璃板G之板厚均勻化,以減低翹曲、畸變。
例如,為了減低畸變,在成形體收容部410及成形區42a成形之玻璃板G,較佳為在徐冷區420均勻地徐冷。
又,在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42c,…中,在玻璃板G之流動方向,藉由設置成既定溫度曲線,即可減低玻璃板G之熱收縮率。
(3-2)
針對使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沿著玻璃板G之厚度方向移動的過程加以說明。圖6係作為一例俯視挾持在徐冷區420徐冷之玻璃板G之一對隔熱構件40b的圖。以下,雖針對隔熱構件40b加以說明,不過此說明亦可適用於各隔熱構件40a,40b,…。
為了抑制徐冷空間42b,42c之間的熱移動,最好盡可能縮小隔熱構件40b與玻璃板G之間的間隙。然而,在徐冷區420徐冷之玻璃板G係具有寬度方向之兩端部鼓起的剖面形狀。本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將第1隔熱板40b1以對應玻璃板G之厚度盡可能接近玻璃板G的方式加以固定,並且以使第2隔熱板40b2,40b3對應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兩端部之形狀盡可能接近玻璃板G的方式移動。亦即,藉由對應玻璃板G之剖面形狀,調節第2隔熱板40b2,40b3之位置,而盡可能縮小隔熱構件40b與玻璃板G之間的間隙。具體而言,調節第2隔熱板40b2,40b3之位置,使與厚度較小之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中央部相對向之一對第1隔熱板40b1之間的間隙,小於與厚度較大之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兩端部相對向之一對第2隔熱板40b2,40b3之間的間隙。藉此,即可縮小一對隔熱構件40b之間之間隙的開口面積。
(特徵)
(4-1)
本實施形態之玻璃板製造裝置100中,各隔熱構件40a,40b,…係由第1隔熱板40a1,40b1,…、第2隔熱板40a2,40b2,…、以及第2隔熱板40a3,40b3,…所構成。第1隔熱板40a1,40b1,…係固定配置,第2隔熱板40a2,40b2,…與第2隔熱板40a3,40b3,…則配置成可移動於水平方向。
在徐冷區420徐冷之玻璃板G的厚度,係在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不同。一般而言,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兩端部的厚度,係較寬度方向中央部的厚度還大。第1隔熱板40a1,40b1,…係配置成與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中央部的表面相對向。第2隔熱板40a2,40b2,…與第2隔熱板40a3,40b3,…則分別配置成與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兩端部的表面相對向。第1隔熱板40a1,40b1,…係對應玻璃板G之厚度預先固定,第2隔熱板40a2,40b2,…與第2隔熱板40a3,40b3,…則對應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兩端部的形狀而移動。具體而言,第2隔熱板40a2,40b2,…與第2隔熱板40a3,40b3,…係於水平方向調節位置,以盡可能縮小第2隔熱板40a2,40b2,…與第2隔熱板40a3,40b3,…和玻璃板G之間的間隙。藉此,由於可盡可能縮小一對隔熱構件40a,40b,…之間之間隙的開口面積,因此可有效率地抑制相鄰之成形區42a及徐冷空間42b,42c,…之間的熱移動。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玻璃板製造裝置100中,由於各徐冷空間42b,42c,…之環境氣氛溫度可控制成所欲之溫度曲線,因此可有效地將玻璃板徐冷。亦即,本實施形態之玻璃板製造裝置100中,可抑制玻璃板之畸變。
(5) 變形例
(5-1) 變形例A
本實施形態中,雖已針對具備使用溢流下引法成形玻璃板G之成形裝置400的玻璃板製造裝置100加以說明,不過玻璃板製造裝置100亦可具備有使用流孔下引(slot down draw)法成形玻璃板之成形裝置。
(5-2) 變形例B
本實施形態中,成形裝置400雖具備有隔熱構件40a,40b,…,不過亦可進一步具備有控制供給至成形體10之熔融玻璃之流量的玻璃流量控制機構,以使成形之玻璃板G的厚度一定。
本變形例中,係藉由測量在成形裝置400成形之玻璃板G的重量,算出供給至成形體10之熔融玻璃的流量。玻璃流量控制機構係在所算出之熔融玻璃的流量偏離設定量之範圍的情況下,變更設置於成形裝置400之未圖示之熔融玻璃供給管的溫度,藉此控制熔融玻璃的流量。例如,玻璃流量控制機構係在熔融玻璃之流量低於設定量之範圍之下限值的情況下,提高熔融玻璃供給管的溫度。藉此,由於熔融玻璃供給管內之熔融玻璃的黏度即降低,因此供給至成形體10之熔融玻璃的流量便增加。反之,玻璃流量控制機構係在熔融玻璃之流量高於設定量之範圍之上限值的情況下,降低熔融玻璃供給管的溫度。藉此,由於熔融玻璃供給管內之熔融玻璃的黏度即上升,因此供給至成形體10之熔融玻璃的流量便減少。此處,就變更熔融玻璃供給管之溫度的方法而言,例如可舉將電流流至熔融玻璃供給管使其通電以使熔融玻璃供給管發熱,藉此控制熔融玻璃供給管之溫度的方法。以此方式,玻璃流量控制機構係藉由調節熔融玻璃供給管之溫度,而控制供給至成形體10之熔融玻璃的流量。因此,本變形例中,由於可將熔融玻璃之流量保持於一定,所以可使成形之玻璃板G的厚度或寬度一定。
(5-3) 變形例C
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C中,雖已針對具備隔熱構件40a,40b,…及玻璃流量控制機構之成形裝置400加以說明,不過亦可使用雖未具備隔熱構件40a,40b,…但具備玻璃流量控制機構之成形裝置以成形玻璃板G。
(5-4) 變形例D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所示,第2隔熱板40a2,40b2,…與第2隔熱板40a3,40b3,…,雖分別相鄰配置於第1隔熱板40a1,40b1,…之玻璃板G寬度方向的兩端,不過如圖7所示,第2隔熱板40a2,40b2,…與第2隔熱板40a3,40b3,…,亦可分別配置成一部分與第1隔熱板40a1,40b1,…之玻璃板G寬度方向的兩端部重疊。
(5-5) 變形例E
本實施形態中,雖第1隔熱板40a1,40b1,…係固定配置,而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則配置成可沿著玻璃板G之厚度方向移動,不過只要第1隔熱板40a1,40b1,…、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之至少1個,係配置成可沿著玻璃板G之厚度方向移動即可,例如,亦可第2隔熱板40a2,40b2,…為固定配置,而第1隔熱板40a1,40b1,…則配置成可移動。
(5-6) 變形例F
本實施形態中,隔熱構件40a,40b,…雖分別由第1隔熱板40a1,40b1,…、第2隔熱板40a2,40b2,…、以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之3片隔熱板所構成,不過隔熱構件40a,40b,…亦可由5片或7片等更多之隔熱板構成。
本變形例中,係可對應玻璃板G之剖面形狀,更詳細地變更隔熱構件40a,40b,…之形狀。藉此,可更縮小隔熱構件40a,40b,…與玻璃板G之間的間隙,而可更有效率地抑制相鄰之徐冷空間42b,42c,…之間的熱移動。因此,本變形例中,可更有效率地抑制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的收縮。
(5-7) 變形例G
本實施形態中,隔熱構件40a,40b,…雖分別由第1隔熱板40a1,40b1,…、第2隔熱板40a2,40b2,…、以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之3片隔熱板所構成,不過同樣地間隔構件20亦可由複數個板狀之零件構成,而且配置成一部分之零件可移動於玻璃板G之厚度方向。
本變形例中,係可對應經成形體收容部410送至下方之玻璃板G的剖面形狀,變更間隔構件20之形狀。例如,為了盡可能縮小間隔構件20與玻璃板G之間的間隙,而使構成間隔構件20之一部分的零件移動於玻璃板G之厚度方向。藉此,可抑制與間隔構件20相鄰之成形體收容部410與徐冷空間42a之間的熱移動。因此,本變形例中,即可更有效率地抑制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的收縮。
(5-8) 變形例H
本實施形態中,隔熱構件40a,40b,…雖分別由第1隔熱板40a1,40b1,…、第2隔熱板40a2,40b2,…、以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之3片隔熱板所構成,不過亦可由對應玻璃板G之板厚變動的1片間隔板構成。
(5-9) 變形例I
本實施形態中,隔熱構件40a,40b,…雖分別由第1隔熱板40a1,40b1,…、第2隔熱板40a2,40b2,…、以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之3片隔熱板所構成,而且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係配置成與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兩端部的表面相對向,不過如圖6所示,由於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係配置成超過玻璃板G之寬度,因此玻璃板G未流下之部分係成為被一對第2隔熱板40a2,40b2,…(或者,第2隔熱板40a3,40b3,…)之端面挾持的空間。因此,第2隔熱板40a2,40b2,…及第2隔熱板40a3,40b3,…亦可進一步由2片之隔熱小板構成,以減低此空間。
本變形例中,如圖8所示,隔熱構件140a(以下,關於其他隔熱構件亦相同)係由1片之第1隔熱板140a1與2片之第2隔熱板140a2,140a3所構成,而且第2隔熱板140a2係進一步由第1隔熱小板140a21與第2隔熱小板140a22所構成,而且第2隔熱板140a3係進一步由第1隔熱小板140a31與第隔熱2小板140a32所構成。在第2隔熱板140a2中,第1隔熱小板140a21係與第2隔熱小板140a22連結於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又,第1隔熱小板140a21係與第1隔熱板140a1連結於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亦即,第1隔熱小板140a21係配置在第1隔熱板140a1與第2隔熱小板140a22之間。關於第2隔熱板140a3,亦與第2隔熱板140a2同樣地,第1隔熱小板140a31係配置在第1隔熱板140a1與第2隔熱小板140a32之間。
本變形例中,如圖8所示,第2隔熱板140a2,140a3之第1隔熱小板140a21,140a31,係配置成與玻璃板G之寬度方向兩端部的表面相對向。又,第2隔熱板140a2,140a3之第2隔熱小板140a22,140a32之一方,則配置成與另一方之第2隔熱小板140a22,140a32相對向。具體而言,一對第2隔熱小板140a22(或者,一對第2隔熱小板140a32),係以彼此之端面為接觸之狀態、或彼此之端面為非常地接近之狀態配置。藉此,由於可更有效地縮小一對隔熱構件140a與玻璃板G之間之間隙的開口面積,因此可更有效率地抑制相鄰之徐冷空間42b,42c,…之間的熱移動。
本發明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係可抑制玻璃板之畸變。
10...成形體
12...槽
14...玻璃供給管
20...間隔構件
30...冷卻輥
40a,40b,…...隔熱構件
40a1,40b1,…...第1隔熱板
40a2,40b2,…...第2隔熱板
40a3,40b3,…...第2隔熱板
42a...成形區
42b,42c,…...徐冷空間
50a,50b,…...送給輥
60a,60b,…...溫度控制單元
100...玻璃板製造裝置
200...熔解槽
300...澄清槽
400...成形裝置
410...成形體收容部
420...徐冷區
G...玻璃板
圖1係玻璃板製造裝置的概略構成圖。
圖2係成形裝置的剖面概略構成圖。
圖3係成形裝置的側面概略構成圖。
圖4係隔熱構件的上面概略圖。
圖5係隔熱構件的側面概略圖。
圖6係俯視挾持玻璃板之一對隔熱構件時的概略圖。
圖7係變形例D中隔熱構件的側面概略圖。
圖8係變形例I中隔熱構件的上面概略圖。
10...成形體
12...槽
20...間隔構件
30...冷卻輥
40a,40b,…...隔熱構件
42a...成形區
42b,42c,…...徐冷空間
50a,50b,…...送給輥
400...成形裝置
410...成形體收容部
420...徐冷區
G...玻璃板

Claims (5)

  1. 一種玻璃板之製造方法,係在成形體使熔融玻璃分流流下之後,在合流點使其合流以將玻璃板成形,並使其往垂直方向下方流下,其特徵在於:於該玻璃板之行進方向,設置以隔熱板分割成複數個之室,並以對該玻璃板之行進方向依序使溫度下降之方式就各該室分別設置控制室溫度之加熱器;該隔熱板係配置成與該玻璃板相對向,該隔熱板其對向面則與該玻璃板之板厚變動對應的形狀,以使該玻璃板與該隔熱板之間隔實質上均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隔熱板其對向面係呈與該玻璃板之板厚變動對應的形狀,以使該玻璃板與該隔熱板之間隔接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玻璃板其板厚係兩端部較中央部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隔熱板具有對應該玻璃板之中央部與兩端部且獨立之各構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各構件係對該玻璃板離開接近。
TW100135487A 2010-09-30 2011-09-30 Manufacture of glass plates TWI400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3087 2010-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250A TW201213250A (en) 2012-04-01
TWI400201B true TWI400201B (zh) 2013-07-01

Family

ID=458932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0452A TWI519492B (zh) 2010-09-30 2011-09-30 Manufacture of glass plates
TW100135487A TWI400201B (zh) 2010-09-30 2011-09-30 Manufacture of glass plates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0452A TWI519492B (zh) 2010-09-30 2011-09-30 Manufacture of glass plate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26694B2 (zh)
JP (2) JP5023242B2 (zh)
KR (2) KR101196574B1 (zh)
CN (2) CN102596828B (zh)
TW (2) TWI519492B (zh)
WO (1) WO20120437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3241B2 (ja) * 2010-09-30 2012-09-12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US20130133370A1 (en) * 2011-11-28 2013-05-30 Olus Naili Boratav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adiative heat loss from a forming body in a glass forming process
CN103842304B (zh) * 2012-09-28 2016-10-19 安瀚视特控股株式会社 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基板制造装置
JP5768082B2 (ja) * 2013-03-27 2015-08-26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板製造装置
JP6285180B2 (ja) * 2013-12-27 2018-02-28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KR101798305B1 (ko) * 2014-04-30 2017-11-15 아반스트레이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판의 제조 장치
JP6489783B2 (ja) * 2014-09-30 2019-03-27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基板の製造装置
CN107108308B (zh) * 2014-12-19 2020-04-28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玻璃带的装置
JP6742593B2 (ja) * 2015-01-05 2020-08-1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支持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445141B2 (ja) * 2015-03-30 2018-12-26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642798B2 (ja) * 2016-03-14 2020-02-1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EP3504166B1 (en) 2016-08-24 2021-05-05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manufacturing methods
JP6708968B2 (ja) * 2016-11-11 2020-06-10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板ガラス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4826A (ja) * 1991-10-31 1993-05-21 Hoya Corp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JPH1053426A (ja) * 1996-08-02 1998-02-24 Hoya Corp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0376498C (zh) * 2003-05-23 2008-03-26 Hoya株式会社 玻璃物品的缓冷方法,玻璃物品的加热方法,玻璃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热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91247A (en) * 1948-12-17 1954-10-12 Union Des Verreries Mecaniques Process of and apparatus for drawing glass into sheet form
JP2572444B2 (ja) * 1988-11-30 1997-01-16 ホーヤ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DE10229344B4 (de) * 2001-06-29 2011-02-17 Asahi Glass Co., Ltd. Apparat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dünnem Flachglas
US7681414B2 (en) * 2001-08-08 2010-03-23 Corning Incorporated Overflow downdraw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918183B2 (ja) * 2006-09-29 2012-04-18 Hoya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ガラス製品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EP2455346B1 (en) * 2009-07-13 2016-01-13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Glass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4826A (ja) * 1991-10-31 1993-05-21 Hoya Corp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JPH1053426A (ja) * 1996-08-02 1998-02-24 Hoya Corp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0376498C (zh) * 2003-05-23 2008-03-26 Hoya株式会社 玻璃物品的缓冷方法,玻璃物品的加热方法,玻璃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热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45068A (ko) 2012-05-08
CN103102059A (zh) 2013-05-15
CN102596828A (zh) 2012-07-18
JP2012211079A (ja) 2012-11-01
JP5848673B2 (ja) 2016-01-27
TW201213250A (en) 2012-04-01
JPWO2012043773A1 (ja) 2014-02-24
JP5023242B2 (ja) 2012-09-12
TWI519492B (zh) 2016-02-01
KR101196574B1 (ko) 2012-11-01
KR101644671B1 (ko) 2016-08-01
US20130067958A1 (en) 2013-03-21
US8826694B2 (en) 2014-09-09
WO2012043773A1 (ja) 2012-04-05
TW201328994A (zh) 2013-07-16
KR20130048190A (ko) 2013-05-09
CN103102059B (zh) 2015-10-21
CN102596828B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201B (zh) Manufacture of glass plates
TWI414492B (zh) Manufacture of glass plates
KR101326978B1 (ko) 글래스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TWI414493B (zh) Glass plate making device and glass plate cooling method
TWI605022B (zh) Glass substrate for display
CN107735369B (zh) 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基板制造装置
JP6597953B2 (ja) 板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板ガラス製造方法
WO2022131205A1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