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4476B - 利用識別碼建立通信 - Google Patents

利用識別碼建立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4476B
TWI394476B TW097144436A TW97144436A TWI394476B TW I394476 B TWI394476 B TW I394476B TW 097144436 A TW097144436 A TW 097144436A TW 97144436 A TW97144436 A TW 97144436A TW I394476 B TWI394476 B TW I3944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code
access point
access
access terminal
ty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4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9823A (en
Inventor
Gavin B Horn
Parag A Agashe
Rajat Prakash
Rajarshi Gupta
Masato Kitazoe
Nathan E Tenny
Oronzo Flore
Ravi Palanki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46702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39447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39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9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4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44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hand-off failure or rej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使用識別碼建立通信
本申請案大體而言係關於通信且更具體言之,但非排他地,係關於解決與通信節點相關聯之混淆。
根據35 U.S.C.§119規定主張優先權
本申請案主張以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之權利及優先權:2007年11月16日申請且經指派代理人檔案號碼072326P1之共同擁有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0/988,646號;2008年6月6日申請且經指派代理人檔案號碼081769P1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059,654號;2008年6月19日申請且經指派代理人檔案號碼081869P1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074,114號;2008年6月23日申請且經指派代理人檔案號碼081893P1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074,935號;該等臨時專利申請案中之每一者之揭示內容藉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交叉參照有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涉及名為「解決節點識別碼混淆(RESOLVING NODE IDENTIFIER CONFUSION,)」且經指派代理人檔案號碼072326之同時申請且共同擁有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2/269,666號,該案之揭示內容藉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引言
無線通信系統經廣泛部署以為多個使用者提供各種類型之通信(例如,語音、資料、多媒體服務等)。隨著對高速率及多媒體資料服務之要求迅速增長,存在實施具有增強效能之有效且強健通信系統的挑戰。
為了補充習知行動電話網路基地台(例如,巨集小區),可部署小涵蓋基地台(例如,安裝於使用者家中)以向行動單元提供更強健之室內無線涵蓋。該等小涵蓋基地台通常被稱為存取點基地台、家用NodeB或毫微微小區。通常,該等小涵蓋基地台經由DSL路由器或電纜數據機而連接至網際網路及行動操作者之網路。
實務上,可能存在部署於給定區域中(例如,在給定巨集小區之涵蓋區域內)的相對大量之基地台(例如,毫微微小區)。在此種狀況下,需要用於識別此等基地台以使得網路中之其他節點可與此等基地台通信之有效技術。
本揭示案之樣本態樣之概述如下。應理解,對本文中之術語態樣的任何參考皆可指代本揭示案之一或多個態樣。
本揭示案在一些態樣中涉及解決與節點識別碼相關聯之混淆。舉例而言,可在網路內界定有限數目之節點識別碼以使得網路中之一個以上節點(例如,存取點)可經指派同一識別碼。因此,當存取終端機自源節點交接至目標節點時,可出現關於目標節點之身份之混淆。本文中描述用於解決該混淆之各種技術。
在一些態樣中,待交接至目標節點之存取終端機可藉由擷取與目標節點相關聯之唯一識別碼而解決與目標節點有關之混淆。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終端機將此唯一識別碼發送至起始交接操作之源節點。在其他實施例中,存取終端機使用唯一識別碼來起始交接操作。
存取終端機可經組態以偵測混淆。在一些狀況下,存取終端機自主地偵測混淆。舉例而言,存取終端機可監視與所接收之信號相關聯之識別碼且產生指示多個節點正使用同一識別碼之量測報告。
作為另一實例,可將一信號臨限值指派給已經識別為可能經受混淆之識別碼的集合。接著可使用此臨限值來觸發更唯一之識別碼之擷取或觸發源節點處之混淆判定操作。
在一些狀況下,存取終端機回應於請求而偵測混淆。舉例而言,源節點可週期性地向存取終端機發送請求存取終端機經由量測報告發送混淆相關資訊的訊息。
存取點可經組態以偵測混淆。舉例而言,存取點可基於相鄰者發現、交接請求中所識別之目標節點或所接收之組態資訊而偵測混淆。在偵測到混淆後,存取點可向存取終端機發送請求存取終端機擷取唯一識別碼以解決混淆之訊息。在一些狀況下,此訊息可指導存取終端機使用唯一識別碼來起始交接操作。
當存取終端機直接存取目標節點時,亦可使用混淆解決方法。舉例而言,在存取終端機於用於存取終端機之資源藉由目標節點擷取之前建立與目標節點之通信的情況下,存取終端機可將用於源節點之唯一識別碼發送至目標節點。以此方式,甚至在由源節點所使用之節點識別碼可能混淆時,目標節點亦可擷取來自源節點之適當資源。
將在以下之實施方式及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中描述本揭示案之此等及其他樣本態樣。
下文中描述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應顯而易見,可以多種形式來體現本文中之教示,且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特定結構、功能或兩者僅僅為代表性的。基於本文中之教示,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可獨立於任何其他態樣來實施且此等態樣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可以各種方式進行組合。舉例而言,可使用本文中所闡述之態樣中之任何數目個態樣來實施一裝置或實踐一方法。此外,可使用除了或不同於本文中所闡述之態樣中之一或多者的其他結構、功能性或結構與功能性來實施此裝置或實踐此方法。此外,一態樣可包含一請求項之至少一要素。
圖1說明樣本通信系統100(例如,通信網路之一部分)中之若干節點。出於說明之目的,將在彼此通信之一或多個存取終端機、存取點及網路節點之情況下描述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然而,應瞭解,本文中之教示可適用於使用其他術語(例如,基地台、使用者設備等)參考的其他類型之裝置或其他類似裝置。
系統100中之存取點為可安裝於相關聯之地理區域內或可貫穿相關聯之地理區域漫遊之一或多個無線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102)提供一或多個服務(例如,網路連接性)。舉例而言,在各種時間點,存取終端機102可連接至存取點104、存取點1-N(藉由存取點106及108及相關聯之省略號表示的)之集合中之任一者或存取點110。存取點104-110中之每一者可與一或多個網路節點(出於便利起見,藉由網路節點112表示)通信以促進廣域網路連接性。該等網路節點可採取各種形式,諸如一或多個無線電及/或核心網路實體(例如,組態管理器、行動性管理實體,或某一其他合適網路實體)。
系統100中之每一存取點經指派第一類型之識別碼(在本文中稱作節點識別碼)。在各種實施例中,此識別碼可包含(例如)實體小區識別碼("PCID")、偽隨機數("PN")偏移或擷取導頻。通常,在給定系統中界定固定量(例如,504)之節點識別碼。在此種狀況下,當存取點之數目超過節點識別碼之數目時,可出現混淆。圖1說明此情況之簡單實例,其中存取點106及存取點110均經指派"識別碼1"。
當存取終端機102在系統100內漫遊時,存取終端機102可能自一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04)交接至另一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10)。將存取終端機102交接至存取點110之決策可基於存取終端機102是否正接收來自存取點110之特別強之信號。此處,存取終端機102借助於與來自存取點110之信號相關聯(例如,嵌入彼等信號內)之節點識別碼來識別彼等信號。為了實現交接,將由源存取點104(存取終端機當前連接至之存取點)維護之各種資訊轉移至目標存取點110。在混淆不存在之情況下,此可經由使用與存取點110相關聯之節點識別碼("識別碼1")來實現。然而,當混淆確實存在時(如圖1之實例中的),存取點104不能夠判定應將資訊發送至存取點106還是存取點110。
為了解決諸如此混淆之混淆,存取終端機102及/或存取點104經組態以偵測混淆且判定與存取點110相關聯之第二類型之識別碼。在一些態樣中,第二類型之識別碼包含唯一識別碼。舉例而言,第二類型之識別碼相比第一類型之識別碼可為較大區域內唯一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類型之識別碼貫穿操作者之網路可為唯一的。在各種實施例中,此唯一識別碼可包含(例如)全球小區識別碼("GCI")、存取節點識別碼("ANID")、扇區識別碼、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或唯一地識別網路內之存取點110之某一其他識別碼。
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終端機102包括混淆偵測器114,其可偵測系統100中之節點之間的實際的或可能的混淆。在偵測到混淆後,存取終端機102(例如,唯一識別碼控制器116)可擷取唯一識別碼。舉例而言,存取終端機102可監視由存取點110廣播的包括唯一識別碼之信號。在偵測到混淆後,存取終端機102亦可向存取點104通知該混淆及/或唯一識別碼。
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點104包括混淆控制器118,其可偵測系統100中之節點之間的實際的或可能的混淆。舉例而言,混淆控制器118可自主地偵測混淆或,在自存取終端機102接收到混淆之指示後,混淆控制器118可採取其他步驟來判定是否存在混淆。在偵測到混淆之情況下,存取點104可請求存取終端機102擷取唯一識別碼。
一旦如上文所論述解決了混淆,存取點104(例如,交接控制器120)便可基於該唯一識別碼而起始交接操作。以此方式,可將存取終端機102有效地交接至所要目標存取點。如下文將描述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終端機102(例如,藉由交接控制器之操作(未圖示))可基於唯一識別碼而起始交接操作(例如,一旦其解決混淆)。
上文所描述之混淆可在如圖2中所展示之網路200中發生,其中一些存取點提供巨集涵蓋且其他存取點提供較小涵蓋。此處,巨集涵蓋區域204可由(例如)通常被稱作巨集小區網路或廣域網路("WAN")之大區域蜂巢式網路(諸如,3G網路)的巨集存取點來提供。此外,較小涵蓋區域206可由(例如)通常被稱作區域網路("LAN")之基於住宅或基於建築物之網路環境的存取點來提供。當存取終端機("AT")在此網路內移動時,存取終端機在特定位置中可由提供巨集涵蓋之存取點來伺服,同時存取終端機在其他位置處可由提供較小區域涵蓋之存取點來伺服。在一些態樣中,較小區域涵蓋存取點可用於提供遞增容量增長、建築物內涵蓋及不同服務,所有此等均導致更強健之使用者經歷。
在本文中之描述中,提供相對大區域上之涵蓋之節點(例如,存取點)可被稱作巨集節點,而提供相對小區域(例如,住宅)上之涵蓋之節點可被稱作毫微微節點。應瞭解,本文中之教示可適用於與其他類型之涵蓋區域相關聯之節點。舉例而言,微微節點可提供小於巨集區域且大於毫微微區域之區域上的涵蓋(例如,商業建築物內之涵蓋)。在各種應用中,可使用其他術語來參考巨集節點、毫微微節點或其他存取點類型之節點。舉例而言,巨集節點可經組態為或被稱作存取節點、基地台、存取點、eNodeB、巨集小區等。又,毫微微節點可經組態為或被稱作家用NodeB、家用eNodeB、存取點基地台、毫微微小區等。在一些實施例中,節點可與一或多個小區或扇區相關聯(例如,經劃分成一或多個小區或扇區)。與巨集節點、毫微微節點或微微節點相關聯之小區或扇區分別可被稱作巨集小區、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
在圖2之實例中,界定若干追蹤區域202(或路由區域或位置區域),該等區域中之每一者包括若干巨集涵蓋區域204。此處,與追蹤區域202A、202B及202C相關聯之涵蓋之區域藉由粗線來描繪輪廓且巨集涵蓋區域204藉由六邊形來表示。如上文所提及,追蹤區域202亦可包括毫微微涵蓋區域206。在此實例中,毫微微涵蓋區域206中之每一者(例如,毫微微涵蓋區域206C)經描繪為在一或多個巨集涵蓋區域204(例如,巨集涵蓋區域204B)內。然而,應瞭解,毫微微涵蓋區域206可不完全位於巨集涵蓋區域204內。又,可於一給定追蹤區域202或巨集涵蓋區域204內界定一或多個微微或毫微微涵蓋區域(未圖示)。
在大量諸如毫微微及微微節點之存取點定位於給定區域內的部署(例如,密集城市部署)中,此等存取點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可經指派同一節點識別碼。舉例而言,在巨集涵蓋區域204A中,毫微微涵蓋區域206A及206D可經指派同一識別碼。在此種狀況下,可發生節點識別碼混淆(例如,PCID混淆),因為在存取終端機之伺服存取點附近的多個相鄰節點通告同一節點識別碼。舉例而言,在圖1中,存取點106及110可包含經由各別廣播導頻信號通告"識別碼1"之毫微微節點或微微節點。此外,此等存取點中之兩者可在當前伺服存取終端機102之存取點104(例如,巨集存取點)附近。在此種狀況下,存取點104可知曉存取點106與110兩者且,因此,當指示至藉由"識別碼1"識別之存取點之交接時,可出現混淆。
一般而言,本文中所描述之混淆解決技術可適用於任何類型之節點。然而,在許多部署中,將計劃給定區域中之巨集存取點以使得將不存在與至巨集存取點之交接相關聯的混淆。在該等狀況下,本文中所教示之混淆解決技術可適用於網路中之任何非巨集節點。該等非巨集節點可包括(例如)以非計劃方式部署之節點。如上所敘述,該等非巨集節點可包括毫微微節點(例如,由個體部署的)以及操作者部署的低功率毫微微節點。又,如下文將更詳細論述的,可以某種方式來限制節點(例如,限制存取)。因此,本文中所教示之混淆解決技術可適用於受限制之節點(例如,與封閉用戶群相關聯之節點)。
記住上文之概述,將參看圖3-圖13來描述根據本文中之教示的可用於解決混淆之各種技術。簡言之,圖3說明可用於存取點或存取終端機中之若干組件且圖4-圖13之流程圖涉及用於解決混淆之各種技術。
出於說明目的,可將圖4-圖13之操作(或本文中所論述或教示之任何其他操作)描述為由特定組件(例如,系統100之組件及/或圖3中所展示之組件)來執行。然而,應瞭解,此等操作可由其他類型之組件來執行且可使用不同數目之組件來執行。亦應瞭解,在給定實施例中可能不使用本文中所描述之操作中之一或多者。
圖3說明可併入諸如存取終端機102及存取點104之節點中以執行如本文中所教示之混淆解決操作的若干樣本組件。所描述之組件亦可併入通信系統中之其他節點中。舉例而言,系統中之其他節點可包括類似於對於存取終端機102及存取點104所描述之彼等組件的組件以提供類似功能性。給定節點可含有所描述組件中之一或多者。舉例而言,存取終端機可含有使得存取終端機能夠在多個頻率上操作及/或經由不同技術通信的多個收發器組件。
如圖3中所展示的,存取終端機102及存取點104可分別包括用於與其他節點通信之收發器302及304。收發器302包括用於發送信號(例如,訊息)之發射器306及用於接收信號(例如,包括進行對導頻信號之搜尋)之接收器308。收發器304包括用於發送信號之發射器310及用於接收信號之接收器312。
存取終端機102及存取點104亦包括可結合如本文中所教示之混淆解決操作而使用的其他組件。舉例而言,存取終端機102及存取點可分別包括用於管理與其他節點之通信(例如,發送及接收訊息/指示)且用於提供如本文中所教示之其他相關功能性的通信控制器314及316。存取終端機102及/或存取點104可分別包括用於偵測混淆且用於提供如本文中所教示之其他相關功能性的混淆偵測器318及320。存取終端機102及/或存取點104可分別包括用於管理(例如,選擇、擷取、請求等)節點識別碼且用於提供如本文中所教示之其他相關功能性的識別碼控制器322及324。下文描述圖3之其他組件的樣本操作。
出於便利起見,在圖3中將存取點104及存取終端機102展示為包括可在下文結合圖4-圖13所描述之各種實例中使用的組件。實務上,在給定實例中可能不使用所說明組件中之一或多者。作為一實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終端機102可不包含混淆偵測器318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點104可不包括混淆偵測器320。
現參看圖4及圖5,在一些態樣中,可藉由結合交接或其他操作而指定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例如,ANID、GCI等)之使用來解決與第一類型之識別碼(例如,PN偏移、PCID等)相關聯之混淆。
此方案可(例如)在連接至巨集存取點之存取終端機啟動對附近毫微微節點(例如,家用毫微微節點)之搜尋時使用。當存取終端機偵測到來自毫微微節點之信號時,存取終端機可自該信號獲得第一類型之識別碼(例如,導頻ID、扇區ID、PCID等)。若所接收信號強度高於臨限值及/或存取終端機經授權以存取所發現之毫微微節點時(例如,存取點列於存取終端機之較佳漫遊清單中),存取終端機可將此存取點添加至存取終端機之有效集。
自巨集存取點為此毫微微節點進行路由開放的第一存取終端機將在巨集存取點處建立第一類型之識別碼與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例如,ANID、GCI等)之間的一映射。此處,在自存取終端機接收到第二類型之識別碼後,巨集存取點可開始彼毫微微節點之相鄰者發現。
巨集涵蓋中具有第一類型之同一識別碼的後續毫微微節點之存在將導致巨集存取點判定存在使用第一類型之共同識別碼之多個存取點(亦即,偵測到關於此識別碼之混淆)。此處,巨集存取點可自(例如)相鄰者發現或藉由自已發現混淆之存取終端機接收訊息而發現此等其他毫微微節點之存在。無論何時巨集存取點接收到包括經受混淆之識別碼之訊息(例如,路由開放),其接著可總是請求第二類型之識別碼。當自存取終端機接收到第二類型之識別碼時,巨集存取點可開始彼毫微微節點之相鄰者發現。
此外,作為最佳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終端機可根據預設而發送具有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之訊息。舉例而言,當存取終端機為其家用毫微微節點發送路由開放或其他訊息時,其可總是使用第二類型之識別碼。
最初參看圖4,如藉由步驟402表示的,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04)自存取終端機接收訊息,其中該訊息係針對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識別之節點(例如,諸如存取點110之目標節點)。舉例而言,如上文所論述的,存取終端機可接收包括PN偏移之路由開放請求或包括某一其他類型之識別碼之某一其他類型之訊息。應瞭解,此訊息可採取各種形式。舉例而言,在各種實施例中,訊息可包含用於設置資源以用於交接之訊息、交接請求、有效集添加請求、干擾管理傳訊、信號強度量測報告或用於保存至少一資源之訊息。
如藉由步驟404表示的,存取點判定另一節點是否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存取點可以各種方式來偵測該混淆。舉例而言,如上文所論述的,存取點可自一或多個存取終端機接收指示由相鄰節點使用之識別碼的訊息。在一些狀況下,存取點可進行相鄰者發現且判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節點使用相同識別碼。在一些狀況下,存取點可接收指示哪些識別碼正由存取點之相鄰者使用的組態資訊(例如,自如藉由圖1中之節點112表示的組態管理器)。在一些狀況下,步驟404之操作可包含判定識別碼是否為由存取點維護之識別碼的清單。如本文中所論述的,識別碼之此清單可包含(例如)不保證免除混淆之識別碼、可能經受混淆之識別碼,或已經判定經受混淆之識別碼。在一些態樣中,識別碼之清單可包含識別碼值之一範圍。
如藉由步驟406及408表示的,若未偵測到混淆,則存取點可基於第一節點識別碼而執行適當操作(例如,交接操作)。
如藉由步驟410表示的,若偵測到混淆,則存取點向存取終端機發送一訊息,該訊息指定該終端機將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例如,ANID)來建立與該節點之通信。此訊息可採取各種形式。舉例而言,訊息可包含指導存取終端機使用不同識別碼之拒絕訊息(例如,路由開放拒絕)。
如藉由步驟412表示的,存取點接著可自存取終端機接收包括第二節點識別碼之訊息。存取點可基於第二節點識別碼而執行適當操作(例如,交接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可涉及將包括第二節點識別碼之訊息穿隧至目標節點。
在一些態樣中,圖4之操作涉及經由回載保存資源以用於交接操作(例如,結合有效集添加操作)。此外,因為經受混淆之節點在一些態樣中可能受限制(例如,限制用於關聯或以如下文中所論述之某一其他方式限制),所以此等操作亦可涉及保存資源以用於受限制之節點。
圖5在一些態樣中涉及指定使用非混淆識別碼以建立與節點之通信。在一些態樣中,此等操作可能與圖4之一些操作互補。
如藉由步驟502表示的,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102)選擇將訊息傳輸至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識別之目標節點。如上文在步驟402中所提及的,可經由相關聯之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04)而發送此訊息。
如藉由步驟504表示的,存取終端機判定另一節點是否可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可以各種方式來作出此判定。如上文所論述的,存取終端機可能已向存取點104發送使用第一節點識別碼之訊息且自存取點104接收指示存在混淆(且指定第二節點識別碼之使用)之訊息。在一些狀況下,此判定可涉及試圖與目標節點通信及自目標節點接收指示通信未經授權之訊息。因為由於節點識別碼混淆而使得用於存取終端機之上下文經發送至不同於吾人所欲之目標節點的節點,所以可接收到此拒絕訊息。又,存取終端機可基於其自相鄰存取點所接收的指示由彼等存取點使用之識別碼的信號而識別混淆。
如藉由步驟506及508表示的,若未偵測到混淆,則存取終端機可使用第一節點識別碼來建立與目標節點之通信。
如藉由步驟510表示的,若偵測到混淆,則存取終端機可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來建立與目標節點之通信。
此外,如藉由步驟512表示的,可組態存取終端機以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來建立與目標節點之通信。舉例而言,可在存取終端機偵測到混淆之後以此方式來組態存取終端機。或者,如本文中所論述的,存取終端機可根據預設而發送第二節點識別碼。
圖6在一些態樣中涉及保存非巨集節點之節點識別碼空間(例如,PCID空間)之一子集以簡化混淆解決方法。以此方式,接收來自該子集之識別碼之節點可容易地判定混淆可能或很有可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子集包含與經指定為並非免除混淆之存取點相關聯的指定值之集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子集包含與封閉用戶群(例如,如下文所論述的)相關聯之指定值的集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子集包含與至少一指定類型(例如,節點類型)之存取點相關聯的指定值之集合。此指定類型可涉及(例如)以下各項中之一或多者:傳輸功率、涵蓋區域,或中繼能力。
如藉由步驟602表示的,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102)接收節點識別碼之清單。此清單可包含(例如)上文所論述之節點識別碼之子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自通告該清單之伺服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04)接收此清單。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存取點或一些其他存取點(例如,經由相鄰者清單資訊)可通告在存取目標存取點時將使用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例如,GCI)的指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自追蹤經指派來自清單之識別碼的之節點之所保存集合的組態管理器(例如,網路節點112)接收此清單。
如藉由步驟604表示的,存取終端機判定用於與目標存取點通信之第一識別碼。舉例而言,如本文中所論述的,可經由導頻信號或某一其他合適信號而接收此識別碼。
如藉由步驟606表示的,存取終端機可判定(例如,自主地)是否使用第二識別碼(例如,GCI)來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在一些態樣中,此判定可基於第一識別碼(例如,藉由判定第一識別碼之類型)。舉例而言,若在步驟604所獲得之識別碼處於在步驟602所獲得之清單上,則存取終端機可擷取第二識別碼。此處,擷取第二識別碼可包含監視含有第二識別碼之其他信號(來自目標存取點)。作為一實例,目標存取點可以不如目標存取點藉以廣播第一識別碼之間隔頻繁的間隔廣播第二識別碼。
如藉由步驟608表示的,存取終端機可傳輸包含第二識別碼之訊息以建立與目標存取點之通信。此訊息在各種情況下可採取各種形式。舉例而言,訊息可包含信號強度量測訊息、無線電資源報告,或交接請求。在典型實施例中,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102)在存取終端機向其伺服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04)發送之量測報告中包括相關聯之PCID及GCI值。此外,如下文結合圖7所描述的,在特定環境下,存取終端機可將此資訊發送至目標存取點。
如藉由步驟610表示的,當接收到此資訊時,伺服存取點可使用GCI值起始交接程序。因此,伺服存取點將在目標小區處設置資源且向存取終端機發送交接命令。
圖7在一些態樣中涉及選擇待提供至目標存取點之識別碼,其中該識別碼與源存取點相關聯。舉例而言,在存取終端機在無先前交接準備之情況下直接存取目標存取點的狀況下,存取終端機可使用源存取點之GCI。在此狀況下,當存取終端機存取目標存取點時,存取終端機可包括源存取點之GCI。此情形允許目標存取點解決關於源存取點之身份的任何混淆。目標存取點接著可自適當源存取點取得用於存取終端機之上下文,且完成交接。在圖7之步驟704-708中描述此等操作。
如藉由步驟704表示的,存取終端機選擇與源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04)相關聯之識別碼(例如,諸如PCID之第一識別碼及諸如GCI之第二識別碼)的集合中之識別碼(例如,GCI)。在一些態樣中,以與上文結合圖6所論述之方式類似之方式,第二識別碼之選擇可基於第一識別碼是否 在所接收之識別碼(例如,經指定為並非免除混淆,基於存取點之節點類型等)的清單中。如上文所提及,在一些態樣中,第二識別碼之選擇可基於與源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04)之通信之丟失。
如藉由步驟706表示的,當存取終端機建立與目標存取點之通信時,存取終端機將選定識別碼傳輸至目標存取點。舉例而言,存取終端機可在連接請求訊息中包括源存取點之GCI。
如藉由步驟708表示的,目標存取點接著可使用選定識別碼來建立與源存取點之通信及/或自源存取點獲得組態資訊。以此方式,目標存取點可獲得存取終端機之上下文資訊以完成交接。
圖8在一些態樣中涉及存取點及/或存取終端機可結合偵測及解決節點識別碼混淆而執行之操作。在一些態樣中,此等操作與上文結合圖5所描述之操作互補。
如藉由步驟802表示的,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04)判定複數個節點是否使用同一識別碼,其中該識別碼為第一類型(例如,PCID)。如上文所提及,存取點可基於量測報告、相鄰者發現及所接收之訊息而偵測該混淆。
如藉由步驟804及806表示的,若未偵測到混淆,則存取點可繼續正常操作。舉例而言,存取點可基於經由量測報告而接收之第一類型之識別碼而判定是否執行交接。
如藉由步驟808表示的,若偵測到混淆,則存取點可發出請求以獲得與經受混淆之第一類型之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識別碼。舉例而言,若經由來自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102)之量測報告而接收到經受混淆之PCID,則存取點可向存取終端機發送請求以擷取與PCID相關聯之GCI。存取終端機接著可(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的擷取GCI。
如藉由步驟810表示的,存取點接著可自存取終端機接收包括GCI之回應。因為混淆現在將得到解決(例如,在存取點處),所以在步驟812處,可(例如,由存取點)使用所接收之GCI來起始交接操作。
圖9A及圖9B在一些態樣中涉及將臨限值用於觸發唯一識別碼(例如,GCI)之擷取。在一些狀況下,存取終端機可自主地判定何時擷取唯一識別碼;亦即,不由另一節點(例如,存取點)指導而進行此操作。
如藉由步驟902表示的,存取終端機可接收第一類型之識別碼的所界定集合(例如,上文所描述之節點識別碼之清單)。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由伺服存取點(例如,由識別碼控制器324)或某一其他節點來界定及/或提供此資訊。舉例而言,伺服存取點可識別經受或可能經受混淆之所有PCID識別碼,且將此等識別碼之清單供應至存取終端機。
如藉由步驟904表示的,存取終端機亦可接收與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相關聯的臨限值。舉例而言,此臨限值可指定觸發由存取終端機進行之GCI擷取的所接收之信號的臨限信號強度值。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由伺服存取點(例如,由臨限值控制器334)或某一其他節點來界定及/或提供此臨限值。舉例而言,可將此臨限值界定為比觸發交接操作之所接收信號強度臨限值低(例如,低幾dB)。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臨限值指定為自目標存取點信號強度之相對偏移,或指定為來自目標存取點之載波干擾比("C/I")值之絕對臨限值。
如藉由步驟906表示的,在某一時間點,存取終端機將接收與第一類型之識別碼相關聯的信號。如藉由步驟908表示的,存取終端機(例如,比較器330)可判定所接收之識別碼是否在識別碼之清單中。此外,存取終端機(例如,信號處理器332,其可實施於接收器308中或結合接收器308操作)判定步驟906所接收之信號的所接收信號強度是否大於等於臨限值。
如藉由步驟910及912表示的,若不滿足步驟908之準則,則存取終端機可繼續監視來自相鄰存取點之信號。
如藉由步驟914表示的,若滿足步驟908之準則,則存取終端機擷取與在步驟906所接收之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例如,GCI)。如上文所論述的,此操作可涉及監視具有特定週期性之廣播信號。
如藉由步驟916表示的,存取終端機(例如,報告產生器328)將包括在步驟906及910所擷取之識別碼及相關聯之信號(例如,在步驟906所接收之信號)的所接收信號強度的訊息發送至存取點。可在於步驟910擷取唯一識別碼之後就或在某一其他時間發送此訊息。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量測報告中發送此資訊。舉例而言,一旦所接收之信號(例如,來自目標存取點)的所接收信號強度超過交接臨限值,就可發送此報告。
如藉由步驟918表示的,因為任何混淆現在將得到解決,所以存取點(例如,交接控制器326)基於此訊息中所提供的識別碼及所接收信號強度而判定是否起始交接操作。如本文中所論述的,若指示交接操作,則存取點將使用唯一識別碼來準備目標存取點且向存取終端機發送交接命令。
在一些態樣中,圖9之方案證明為在高行動性環境中有利。舉例而言,因為可在目標存取點之信號強度對於待需要之交接足夠強之前讀取GCI,所以此方案可提供較快交接。
圖10A及圖10B在一些態樣中涉及一方案,在該方案中,存取終端機將超過臨限值(例如,GCI臨限值)之信號之接收報告給存取點。在此狀況下,存取點可判定混淆是否可能,且若混淆可能,則指導存取終端機擷取唯一識別碼(例如,GCI)。此處,步驟1002-1012之操作可分別類似於步驟902-912之操作。
然而,若在步驟1010滿足標準,則在步驟1014,存取終端機將包括在步驟1006所擷取之識別碼及相關聯之信號的所接收信號強度的訊息發送至存取點。可在於步驟1006處擷取識別碼之後就或在某一其他時間發送此訊息。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量測報告中發送此資訊。
如藉由步驟1016表示的,存取點基於所接收之資訊而判定混淆是否很有可能。舉例而言,此判定可基於多個節點是否使用同一識別碼。此外,此判定可視情況基於包括此識別碼之任何所偵測之信號的所接收信號強度。
如藉由步驟1018及1020表示的,若未偵測到混淆,則存取點可繼續正常操作。舉例而言,存取點可基於經由量測報告而接收之第一類型之識別碼而判定是否執行交接。
如藉由步驟1022表示的,若偵測到混淆,則存取點將請求存取終端機擷取與經受混淆之識別碼相關聯之唯一識別碼(例如,GCI)的訊息發送至存取終端機。如藉由步驟1024表示的,存取終端機接著可如本文中所論述的擷取識別碼且將識別碼發送至存取點(例如,經由量測報告)。
如藉由步驟1026及1028表示的,存取點藉此解決混淆且基於唯一識別碼及所接收信號強度(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的)而判定是否起始交接。
圖11在一些態樣中涉及由存取終端機進行之衝突偵測(例如,自主偵測)。詳言之,此方案涉及提供具有衝突資訊之量測報告的存取終端機。
如藉由步驟1102表示的,存取終端機針對第一類型之給定識別碼偵測衝突。舉例而言,基於所監視之導頻信號或其他合適信號,存取終端機可判定多個存取點使用同一PCID,如本文中所論述的。
如藉由步驟1104表示的,存取終端機可視情況擷取與衝突已被指示之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例如,GCI)。再次,可如上文所論述的來執行此操作。
如藉由步驟1106表示的,存取終端機發送一量測報告,該量測報告包括用於衝突已被指示之識別碼的多個項。舉例而言,若兩個存取終端機使用PCID值12,則量測報告可包括對應於PCID值12之兩個單獨項。此外,量測報告可視情況包括與此等項中之每一者相關聯的唯一識別碼(例如,GCI)。
圖12在一些態樣中涉及由存取終端機進行之自主衝突偵測。詳言之,此方案涉及在偵測到衝突時發送量測報告之存取終端機。
如藉由步驟1202表示的,存取終端機針對第一類型之給定識別碼偵測衝突。如上文,存取終端機可基於所監視之導頻信號或其他合適信號而判定多個存取點使用同一PCID,如本文中所論述的。
在一些態樣中,可基於至少兩個節點是當前正使用此同一識別碼還是最近使用了該同一識別碼來指示衝突之偵測。舉例而言,若存取終端機當前正自使用同一PCID之多個存取點接收同步或導頻信號,則可指示一衝突。此外,若存取終端機在所界定之時段(例如,最後10秒)內自多個存取點接收到同步或導頻信號,則可指示一衝突。在特定條件下,可將此時段設定為零(例如,對於非常快速移動之存取終端機)。又,若存取終端機在與所界定數目之交接(例如,最後四個交接)相關聯的時段上自多個存取點接收到同步或導頻信號,則可指示一衝突。此後者方案可有利地允許發送報告之緩慢移動的存取終端機涵蓋所要地理區域。換言之,此方案允許在較寬地理區域上重複節點識別碼之偵測。
如藉由步驟1204表示的,存取終端機可視情況擷取與衝突已被指示之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例如,GCI)。再次,可如上文所論述的來執行此操作。
如藉由步驟1206表示的,若在步驟1202處偵測到衝突,則存取終端機發送量測報告。此外,量測報告可視情況包括與此等項中之每一者相關聯的唯一識別碼(例如,GCI)。
圖13在一些態樣中涉及在請求後提供衝突報告之存取終端機。如藉由步驟1302表示的,存取終端機接收對衝突報告之請求。舉例而言,網路可週期性地請求存取終端機發送具有衝突資訊之量測報告。此請求可指定衝突資訊被請求之一或多個識別碼(例如,PCID)。此識別碼可為請求節點(例如,伺服存取點)之識別碼。或者,此請求可包括通配識別碼,其中請求存取終端機報告所有所偵測之衝突。如藉由步驟1304表示的,存取終端機監視來自相鄰存取點之信號且在可適當時偵測衝突(步驟1306)。如藉由步驟1308表示的,若在步驟1306處偵測到衝突,則存取終端機發送衝突報告。在存取終端機不具有任何衝突資訊之情況下,存取終端機可藉由"無事件"訊息來回應或可不提供任何回應。應瞭解,在不同實施例中,可以各種方式來組合圖11-圖13之操作中之一或多者。
如上文所提及,本文中之教示可在使用巨集存取點及毫微微節點之網路中加以實施。圖14及圖15說明可在此網路中部署存取點之方式之實例。圖14以簡化之方式說明可由對應存取點1404(例如,存取點1404A-1404G)來服務無線通信系統1400之小區1402(例如,巨集小區1402A-1402G)的方式。此處,巨集小區1402可對應於圖2之巨集涵蓋區域204。如圖14中所展示的,存取終端機1406(例如,存取終端機1406A-1406L)可隨時間而分散於貫穿系統之各種位置處。每一存取終端機1406可視(例如)存取終端機1406是否為作用中的及其是否在軟交接而在給定時刻在前向鏈路("FL")及/或反向鏈路("RL")上與一或多個存取點1404通信。經由使用此蜂巢式方案,無線通信系統1400可在大地理區域上提供服務。舉例而言,巨集小區1402A-1402G中之每一者可涵蓋鄰域中之幾個區塊或鄉村環境中之幾平方英里。
圖15說明可在網路環境(例如,系統1400)內部署一或多個毫微微節點之方式之實例。在圖15之系統1500中,多個毫微微節點1510(例如,毫微微節點1510A及1510B)安裝於相對小之區域涵蓋網路環境中(例如,一或多個使用者住宅1530中)。每一毫微微節點1510可經由DSL路由器、電纜數據機、無線鏈路或其他連接性構件(未圖示)而耦接至廣域網路1540(例如,網際網路)及行動操作者核心網路1550。
毫微微節點1510之所有者可預訂經由行動操作者核心網路1550而提供之諸如3G行動服務之行動服務。此外,存取終端機1520可能夠在巨集環境與較小區域涵蓋(例如,住宅)網路環境兩者中操作。換言之,視存取終端機1520之當前位置而定,存取終端機1520可由與行動操作者核心網路1550相關聯之巨集小區存取點1560來伺服或由毫微微節點1510(例如,駐留於對應使用者住宅1530內之毫微微節點1510A及1510B)之集合中之任一者來伺服。舉例而言,當用戶在其家外時,用戶可由標準巨集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560)來伺服且當用戶在其家附近或家內時,用戶可由毫微微節點(例如,節點1510A)來伺服。此處,毫微微節點1510可與舊版存取終端機1520回溯相容。
毫微微節點1510可部署於單一頻率上或,在替代例中,部署於多個頻率上。視特定組態而定,單一頻率或多個頻率中之一或多者可與由巨集存取點(例如,存取點1560)使用之一或多個頻率重疊。
在一些態樣中,無論何時至較佳毫微微節點(例如,存取終端機1520之家用毫微微節點)之連接性可能,均可組態存取終端機1520以連接至該較佳毫微微節點。舉例而言,無論何時存取終端機1520A在使用者之住宅1530內,均可希望存取終端機1520A僅與家用毫微微節點1510A或1510B通信。
在一些態樣中,若存取終端機1520在巨集蜂巢式網路1550內操作而不駐留於其最佳網路(例如,如在較佳漫遊清單中所界定的)上,則存取終端機1520可使用較佳系統重選("BSR")繼續搜尋最佳網路(例如,較佳毫微微節點1510),此可涉及用以判定較佳系統當前是否可用之可用系統之週期性掃描,及用以與該等較佳系統相關聯之後續努力。藉由擷取項,存取終端機1520可限制對特定頻帶及頻道之搜尋。舉例而言,可週期性地重複最佳系統之搜尋。在發現較佳毫微微節點1510後,存取終端機1520選擇毫微微節點1510以駐留(camp)於其涵蓋區域內。
在一些態樣中可限制毫微微節點。舉例而言,給定毫微微節點可僅向特定存取終端機提供特定服務。在具有所謂的限制(或封閉)關聯之部署中,給定存取終端機可僅由巨集小區行動網路及毫微微節點(例如,駐留於對應使用者住宅1530內之毫微微節點1510)之所界定集合來伺服。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限制節點以不向至少一節點提供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傳訊、資料存取、登錄、傳呼或服務。
在一些態樣中,受限制之毫微微節點(其亦可被稱作封閉用戶群家用NodeB)為向受限制之存取終端機之規定集合提供服務的毫微微節點。必要時可臨時或永久地擴展此集合。在一些態樣中,可將封閉用戶群("CSG")界定為共用存取終端機之共同存取控制清單的存取點(例如,毫微微節點)之集合。一區域中之所有毫微微節點(或所有受限制之毫微微節點)在上面操作之頻道可被稱作毫微微頻道。
各種關係因此可存在於給定毫微微節點與給定存取終端機之間。舉例而言,自存取終端機之觀點看,開放毫微微節點可指代不具有限制關聯之毫微微節點(例如,毫微微節點向任何存取終端機允許存取)。受限制之毫微微節點可指代以某種方式受限制(例如,限制用於關聯及/或登錄)之毫微微節點。家用毫微微節點可指代存取終端機經授權以存取及操作之毫微微節點(例如,為一或多個存取終端機之所界定集合提供永久存取)。客戶毫微微節點可指代存取終端機臨時經授權以存取或操作之毫微微節點。異型毫微微節點可指代除了可能的緊急情形(例如,911呼叫)之外存取終端機未經授權以存取或操作之毫微微節點。
自受限制之毫微微節點之觀點看,家用存取終端機可指代經授權以存取受限制之毫微微節點的存取終端機(例如,存取終端機永久有權存取毫微微節點)。客戶存取終端機可指代臨時有權存取受限制之毫微微節點的存取終端機(例如,基於截止期限、使用時間、位元組、連接計數或某一其他準則(criterion或criteria)而受限制)。異型存取終端機可指代除了可能的緊急情形(例如,911呼叫)之外不具有存取受限制之毫微微節點之許可的存取終端機(例如,不具有向受限制之毫微微節點登錄之憑證或許可的存取終端機)。
出於便利起見,本文中之揭示內容描述毫微微節點情況下的各種功能性。然而,應瞭解,對於較大涵蓋區域,微微節點可提供相同或類似之功能性。舉例而言,微微節點可受限制,家用微微節點可經界定用於給定存取終端機等。
本文中之教示可在各種類型之通信器件中加以實施。在一些態樣中,可在可部署於可同時支援用於多個無線存取終端機之通信之多重存取通信系統中的無線器件中實施本文中之教示。此處,每一終端機可經由前向鏈路及反向鏈路上之傳輸而與一或多個存取點通信。前向鏈路(或下行鏈路)指代自存取點至終端機之通信鏈路,且反向鏈路(或上行鏈路)指代自終端機至存取點之通信鏈路。可經由單輸入單輸出系統、多輸入多輸出("MIMO")系統或某一其他類型之系統而建立此通信鏈路。
出於說明目的,圖16描述在基於MIMO之系統800之情況下可在無線器件中使用的樣本通信組件。系統1600使用多個(N T 個)傳輸天線及多個(N R 個)接收天線用於資料傳輸。由N T 個傳輸天線及N R 個接收天線形成之MIMO頻道可分解成N s 個獨立頻道,該等頻道亦被稱作空間頻道,其中N S min{N T ,N R }。N S 個獨立頻道中之每一者對應於一維度。若利用由多個傳輸天線及接收天線產生之額外維度,則MIMO系統可提供改良之效能(例如,較高輸送量及/或較大可靠性)。
系統1600可支援分時雙工("TDD")及分頻雙工("FDD")。在TDD系統中,前向鏈路傳輸與反向鏈路傳輸係在同一頻率區域上以使得互反性原理允許自反向鏈路頻道估計前向鏈路頻道。此使得當多個天線在存取點處可用時存取點能夠提取前向鏈路上之傳輸波束形成增益。
系統1600包括無線器件1610(例如,存取點)及無線器件1650(例如,存取終端機)。在器件1610處,自資料源1612提供許多資料流之訊務資料至發射("TX")資料處理器1614。
在一些態樣中,經由各別傳輸天線傳輸每一資料流。TX資料處理器1614基於經選擇用於每一資料流之特定編碼方案來格式化、編碼及交錯彼資料流之訊務資料以提供經編碼之資料。
每一資料流之經編碼之資料可使用OFDM技術與導頻資料一起經多工。導頻資料通常為以已知方式處理之已知資料型樣且可在接收器系統處用以估計頻道回應。接著基於經選擇以用於每一資料流之特定調變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而調變(亦即,符號映射)彼資料流之經多工之導頻及經編碼之資料以提供調變符號。可藉由由處理器1630所執行之指令來判定每一資料流之資料速率、編碼及調變。資料記憶體1632可儲存由處理器1630或器件1610之其他組件使用的程式碼、資料及其他資訊。
接著將所有資料流之調變符號提供至TX MIMO處理器1620,TX MIMO處理器1620可進一步處理該等調變符號(例如,對於OFDM)。TX MIMO處理器1620接著將N T 個調變符號流提供至N T 個收發器("XCVR")1622A至1622T。在一些態樣中,TX MIMO處理器1620將波束形成權重應用於資料流之符號及應用於天線(自該天線傳輸符號)。
每一收發器1622接收並處理各別符號流以提供一或多個類比信號,且進一步調節(例如,放大、濾波及增頻轉換)該等類比信號以提供適合於在MIMO頻道上傳輸之經調變之信號。接著分別自N T 個天線1624A至1624T傳輸來自收發器1622A至1622T之N T 個經調變之信號。
在器件1650處,所傳輸之經調變之信號由N R 個天線1652A至1652R接收且來自每一天線1652之所接收之信號經提供至各別收發器("XCVR")1654A至1654R。每一收發器1654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及降頻轉換)各別所接收之信號,數位化經調節之信號以提供樣本,且進一步處理該等樣本以提供對應的"所接收之"符號流。
接收("RX")資料處理器1660接著接收來自N R 個收發器1654之N R 個所接收之符號流且基於特定接收器處理技術處理該等符號流,以提供N T 個"所偵測之"符號流。RX資料處理器1660接著解調變、解交錯並解碼每一所偵測之符號流以恢復資料流之訊務資料。由RX資料處理器1660進行之處理與由器件1610處之TX MIMO處理器1620及TX資料處理器1614執行之處理互補。
處理器1670週期性地判定將使用哪個預編碼矩陣(在下文所論述的)。處理器1670用公式表示包含一矩陣索引部分及一秩值部分之反向鏈路訊息。資料記憶體1672可儲存由處理器1670或器件1650之其他組件使用之程式碼、資料及其他資訊。
反向鏈路訊息可包含關於通信鏈路及/或所接收之資料流的各種類型之資訊。反向鏈路訊息接著由TX資料處理器1638(其亦接收來自資料源1636之許多資料流的訊務資料)處理,由調變器1680調變,由收發器1654A至1654R調節,且傳輸回至器件1610。
在器件1610處,來自器件1650之經調變之信號由天線1624接收,由收發器1622調變,由解調變器("DEMOD")1640解調變,且由RX資料處理器1642處理以提取由器件1650傳輸之反向鏈路訊息。處理器1630接著判定使用哪個預編碼矩陣用於判定波束形成權重,接著處理經提取之訊息。
圖16亦說明通信組件可包括執行如本文中所教示之混淆控制操作的一或多個組件。舉例而言,混淆控制組件1690可與處理器1630及/或器件1610之其他組件協作以如本文中所教示的將信號發送至另一器件(例如,器件1650)/自另一器件(例如,器件1650)接收信號。類似地,混淆控制組件1692可與處理器1670及/或器件1650之其他組件協作以將信號發送至另一器件(例如,器件1610)/自另一器件(例如,器件1610)接收信號。應瞭解,對於每一器件1610及1650,所描述之組件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的功能性可由單一組件來提供。舉例而言,單一處理組件可提供混淆控制組件1690及處理器1630之功能性且單一處理組件可提供混淆控制組件1692及處理器1670之功能性。
本文中之教示可併入各種類型之通信系統及/或系統組件中。在一些態樣中,本文中之教示可用於能夠藉由共用可用系統資源(例如,藉由指定頻寬、傳輸功率、編碼、交錯等中之一或多者)而支援與多個使用者之通信的多重存取系統中。舉例而言,本文中之教示可適用於以下技術中之任一者或組合: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多載波CDMA("MCCDMA")、寬頻CDMA("W-CDMA")、高速封包存取("HSPA"、"HSP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DMA")系統、單載波FDMA("SC-FDMA")系統、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系統,或其他多重存取技術。使用本文中之教示之無線通信系統可經設計以實施一或多個標準,諸如IS-95、cdma2000、IS-856、W-CDMA、TDSCDMA及其他標準。CDMA網路可實施諸如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cdma2000或某一其他技術之無線電技術。UTRA包括W-CDMA及低碼片速率("LCR")。cdma2000技術涵蓋IS-2000、IS-95及IS-856標準。TDMA網路可實施諸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之無線電技術。OFDMA網路可實施諸如演進UTRA("E-UTRA")、IEEE 802.11、IEEE 802.16、IEEE 802.20、快閃OFDM等之無線電技術。UTRA、E-UTRA及GSM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之部分。本文中之教示可實施於3GPP長期演進("LTE")系統、超行動寬頻("UMB")系統及其他類型之系統中。LTE為UMTS之使用E-UTRA之版本。雖然可能使用3GPP術語來描述本揭示案之特定態樣,但應理解,本文中之教示可適用於3GPP(Re199、Re15、Re16、Re17)技術,以及3GPP2(IxRTT、1xEV-DO RelO、RevA、RevB)技術及其他技術。
本文中之教示可併入多種裝置(例如,節點)中(例如,實施於其內或由其來執行)。在一些態樣中,根據本文中之教示而實施之節點(例如,無線節點)可包含存取點或存取終端機。
舉例而言,存取終端機可包含、經實施為或被稱為使用者設備、用戶台、用戶單元、行動台、行動體、行動節點、遠端台、遠端終端機、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者代理、使用者器件,或某一其他術語。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終端機可包含蜂巢式電話、無接線電話、會話起始協定("SIP")電話、無線區域迴路("WLL")台、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連接能力之掌上型器件,或連接至無線數據機之某一其他合適之處理器件。因此,本文中所教示之一或多個態樣可併入電話(例如,蜂巢式電話或智慧型電話)、電腦(例如,膝上型電腦)、攜帶型通信器件、攜帶型計算器件(例如,個人資料助理)、娛樂器件(例如,音樂器件、視訊器件,或衛星無線電)、全球定位系統器件或經組態以經由無線媒體而通信之任何其他合適之器件中。
存取點可包含、經實施為或被稱為NodeB、eNodeB、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基地台("BS")、無線電基地台("RBS")、基地台控制器("BSC")、基地收發台("BTS")、發器功能("TF")、無線電收發器、無線電路由器、基礎服務集("BSS")、擴展服務集("ESS"),或一其他類似術語。
在一些態樣中,節點(例如,存取點)可包含用於通信系統之存取節點。此存取節點可經由至網路(例如,諸如網際網路或蜂巢式網路之廣域網路)之有線或無線通信鏈路而提供(例如)用於或至該網路之連接性。因此,存取節點可使得另一節點(例如,存取終端機)能夠存取網路或具有某一其他功能性。此外,應瞭解,該等節點中之一者或兩者可為攜帶型的或(在一些狀況下)相對非攜帶型的。
又,應瞭解,無線節點可能夠以非無線方式(例如,經由有線連接)傳輸及/或接收資訊。因此,如本文中所論述之接收器及傳輸器可包括適當通信介面組件(例如,電力或光學介面組件)以經由非無線媒體來通信。
無線節點可經由基於或以其他方式支援任何合適之無線通信技術之一或多個無線通信鏈路通信。舉例而言,在一些態樣中,無線節點可與網路相關聯。在一些態樣中,網路可包含區域網路或廣域網路。無線器件可支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諸如本文中所論述之彼等無線通信技術、協定或標準之多種無線通信技術、協定或標準(例如,CDMA、TDMA、OFDM、OFDMA、WiMAX、Wi-Fi等)中的一或多者。類似地,無線節點可支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多種對應調變或多工方案中之一或多者。無線節點可因此包括適當組件(例如,空中介面)以使用上述或其他無線通信技術建立一或多個無線通信鏈路及經由一或多個無線通信鏈路通信。舉例而言,無線節點可包含具有相關聯之發射器及接收器組件之無線收發器,相關聯之發射器及接收器組件可包括促進無線媒體上之通信之各種組件(例如,信號產生器及信號處理器)。
本文中所描述之組件可以多種方式來實施。參看圖17-圖21,裝置1700、1800、1900、2000及2100經表示為一系列相關功能區塊。在一些態樣中,可將此等區塊之功能性實施為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組件之處理系統。在一些態樣中,可使用(例如)一或多個積體電路(例如,ASIC)之至少一部分來實施此等區塊之功能性。如本文中所論述的,積體電路可包括處理器、軟體、其他相關組件,或其某一組合。亦可以如本文中所教示之某一其他方式來實施此等區塊之功能性。在一些態樣中,圖17-圖21中之虛線區塊中之一或多者為可選的。
裝置1700、1800、1900、2000及2100可包括可執行上文關於各種圖所描述之功能中之一或多者的一或多個模組。舉例而言,接收構件1702、訊息接收構件1806、請求接收構件1906、信號接收構件2012或接收構件2108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接收器及/或通信控制器。識別判定構件1704或相同識別碼判定構件1902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混淆偵測器。訊息發送構件1706、識別碼發送構件1802、識別碼界定構件1808、識別碼判定構件1908、類型判定構件2004、第二識別碼判定構件2006或識別碼選擇構件2104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識別碼控制器。發送構件1708或傳輸構件2008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傳輸器及/或通信控制器。臨限值發送構件1804或臨限值界定構件1810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臨限值控制器。報告發送構件1904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報告產生器。第一識別碼判定構件2002、識別碼使用構件2010、通信構件2102或傳輸構件2106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通信控制器。信號強度判定構件2014可對應於(例如)如本文中所論述之信號處理器及/或接收器。
應理解,本文中使用諸如"第一"、"第二"等指定對元件之任何參考通常不限制彼等元件之量或次序。更確切地說,此等指定在本文中可用作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元件或元件之多個例項之間區別的便利方法。因此,對第一及第二元件之參考並不意謂彼處僅可使用兩個元件或第一元件必須以某種方式先於第二元件。又,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元件之集合可包含一或多個元件。此外,用於描述或申請專利範圍中的"A、B或C中之至少一者"之形式的術語意謂"此等元件中之A或B或C或任何組合"。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使用多種不同技術中之任一者來表示資訊及信號。舉例而言,可藉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組合來表示可能貫穿上述描述而參考之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及碼片。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進一步瞭解,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所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構件、電路及演算法步驟中之任一者可經實施為電子硬體(例如,可使用源編碼或某一其他技術來設計之數位實施例、類比實施例或該兩者之組合)、併有指令之各種形式之程式或設計碼(為便利起見,其在本文中可被稱作"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組合。為了清楚地說明硬體與軟體之此互換性,上文已大體在功能性方面描述了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將該功能性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視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上之設計約束而定。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針對每一特定應用以變化之方式實施所描述之功能性,但該等實施決策不應被解釋為會引起偏離本揭示案之範疇。
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可在積體電路("IC")、存取終端機或存取點內實施或由積體電路("IC")、存取終端機或存取點來執行。IC可包含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之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電力組件、光學組件、機械組件或其任何組合,且可執行駐留於IC內、IC外部或IC內與IC外部之程式碼或指令。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可為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亦可將處理器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該組態。
應理解,任何所揭示之過程中之步驟的任何特定次序或階層為樣本方法之實例。應理解,可基於設計偏好而重新配置該等過程中之步驟的特定次序或階層同時保持在本揭示案之範疇內。隨附之方法項以樣本次序呈現各種步驟之要素,且並不意謂限於所呈現之特定次序或階層。
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若以軟體來實施,則可將該等功能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或在電腦可讀媒體上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與通信媒體(包括促進電腦程式自一處至另一處之轉移的任何媒體)兩者。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作為實例且並非限制,該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載運或儲存所要程式碼且可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又,將任何連接適當地稱為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而自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軟體,則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包括在媒體之定義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學光碟、數位化通用光碟(DVD)、軟性磁碟及藍光(blu-ray)光碟,其中磁碟通常磁性地再現資料,而光碟藉由雷射光學地再現資料。上述之組合亦應包括在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總之,應瞭解,電腦可讀媒體可實施於任何合適之電腦程式產品中。
鑑於上文內容,在一些態樣中,一第一通信方法包含:接收針對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識別之節點之訊息;判定另一節點是否藉由該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及作為該判定之結果而發送指定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建立與節點之通信的訊息。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操作中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一通信方法:判定另一節點是否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包含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指定之小區識別碼;第二節點識別碼唯一地識別節點;第一節點識別碼在第一區域中為唯一的,且第二節點識別碼在大於第一區域之第二區域中為唯一的;該訊息包含交接請求、干擾管理傳訊、信號強度量測報告或用於保存至少一資源之訊息;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接收針對該節點之另一訊息,其中該另一訊息包含第二節點識別碼,及將該另一訊息穿隧至節點;該判定包含:進行相鄰者發現,或判定是否在識別碼之清單中找到第一識別碼;識別碼之該清單包含一範圍;該訊息包含第一節點識別碼之指示,且該判定包含比較該指示與節點識別碼指示之清單;節點識別碼指示之該清單包含對於一區域中之一個以上節點而言共同的節點識別碼,且節點識別碼係經由另一訊息或經由相鄰者發現而接收;第一節點識別碼包含實體小區識別碼、導頻識別碼或偽隨機數序列,且第二節點識別碼包含小區全球識別碼、存取網路識別碼或扇區識別碼;該節點包含存取點;該節點包含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該節點經限制以不為至少一其他節點提供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傳訊、資料存取、登錄、傳呼或服務。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接收器,其經組態以接收針對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識別之節點之訊息;混淆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判定另一節點是否藉由該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及識別碼控制器,其經組態以作為該判定之結果而發送指定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以建立與節點之通信的訊息。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接收針對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識別之節點之訊息的構件;用於判定另一節點是否藉由該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的構件;及用於作為該判定之結果而發送指定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以建立與節點之通信之訊息的構件。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接收針對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識別之節點之訊息;判定另一節點是否藉由該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及作為該判定之結果而發送指定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以建立與節點之通信的訊息。
在一些態樣中,一第二通信方法包含:選擇將訊息傳輸至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識別之節點;判定另一節點是否可藉由該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及基於該判定而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來建立與節點之通信。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各項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二通信方法:第二節點識別碼唯一地識別節點;第一節點識別碼在第一區域中為唯一的,第二節點識別碼在大於第一區域之第二區域中為唯一的;該訊息包含交接請求、干擾管理傳訊、信號強度量測報告或用於保存至少一資源之訊息;該判定包含接收指示另一節點是否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之訊息;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傳輸包含用於建立通信之第一節點識別碼之指示的訊息,其中該判定包含接收對訊息之回應,該回應指定將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來建立通信;該判定包含:試圖與另一節點通信;及自另一節點接收指示通信未經授權之訊息;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將第二節點識別碼用於建立與節點之通信的後續嘗試;第一節點識別碼包含實體小區識別碼、導頻識別碼或偽隨機數序列,且第二節點識別碼包含小區全球識別碼、存取網路識別碼或扇區識別碼;該節點包含存取點;該節點包含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該節點經限制以不為至少一其他節點提供以下各項之至少一者:傳訊、資料存取、登錄、傳呼或服務。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通信控制器,其經組態以選擇將訊息傳輸至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識別之節點;及混淆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判定另一節點是否可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其中該通信控制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基於該判定而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來建立與節點之通信。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選擇將訊息傳輸至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識別之節點的構件;用於判定另一節點是否可藉由該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的構件;及用於基於該判定而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來建立與節點之通信的構件。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選擇將訊息傳輸至藉由第一節點識別碼識別之節點;判定另一節點是否可藉由該第一節點識別碼來識別;及基於該判定而使用第二節點識別碼來建立與節點之通信。
在一些態樣中,一第三通信方法包含:判定用於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一識別碼;判定第一識別碼之類型;及基於第一識別碼之類型而判定用於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二識別碼。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三通信方法:該判定第一識別碼之類型包含接收指示另一節點是否藉由第一識別碼來識別之訊息;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將第二識別碼用於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的後續嘗試;該判定第一識別碼之類型包含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第一類型之相同小區識別碼;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發送一量測報告,該量測報告包含用於相同小區識別碼之複數個項;第一識別碼包含與存取點相關聯之實體小區識別碼、與存取點相關聯之偽隨機數偏移或與存取點相關聯之擷取導頻,且第二識別碼包含與存取點相關聯之全球小區識別碼、與存取點相關聯之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或唯一地識別網路內之存取點之識別碼;調用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以避免在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時藉由使用第一識別碼而以其他方式將引起的混淆;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係基於第一識別碼之值是否為指定值之集合中之一者;指定值之該集合與經指定為並非免除混淆之存取點相關聯;指定值之該集合與封閉用戶群相關聯;指定值之該集合與至少一指定類型之存取點相關聯;該至少一指定類型涉及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功率、涵蓋區域及中繼能力;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自另一存取點接收指定值之集合之清單;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包含結合信號強度量測訊息、無線電資源報告或交接請求而傳輸第二識別碼;將第二識別碼傳輸至起始至該存取點之交接之另一存取點;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將訊息傳輸至使用第二識別碼之存取點;該存取點包含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該存取點伺服受限制之至少一存取終端機之集合。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通信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判定用於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一識別碼;及識別碼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基於第一識別碼而判定用於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二識別碼。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判定用於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一識別碼的構件;及用於基於第一識別碼而判定用於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二識別碼的構件。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判定用於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一識別碼;及基於第一識別碼而判定用於建立與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二識別碼。
在一些態樣中,一第四通信方法包含:與第一存取點通信;選擇與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識別碼的集合中之一識別碼;及當建立與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將選定識別碼傳輸至第二存取點。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四通信方法:該識別碼之選擇係基於與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節點類型;識別碼之該集合包含第一識別碼及第二識別碼,且選定識別碼包含第二識別碼;第一識別碼包含與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實體小區識別碼、與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偽隨機數偏移或與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擷取導頻,且第二識別碼包含與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全球小區識別碼、與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或唯一地識別網路內之第一存取點之識別碼;選擇第二識別碼以避免在建立與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藉由使用第一識別碼而可能引起的混淆;識別碼之選擇係基於第一識別碼之值是否為指定值之集合中之一者;指定值之該集合與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相關聯:經指定為並非免除混淆之存取點、封閉用戶群及至少一指定類型之存取點;該至少一指定類型涉及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功率、涵蓋區域及中繼能力;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自第一存取點接收指定值之集合之清單;結合連接請求而傳輸選定識別碼;藉由與第一存取點之通信之丟失而觸發識別碼之選擇;由第二存取點來使用選定識別碼以建立與第一存取點之通信及/或自第一存取點獲得組態資訊;第一存取點包含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第一存取點伺服受限制之至少一存取終端機之集合。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通信控制器,其經組態以與第一存取點通信;及識別碼控制器,其經組態以選擇與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識別碼的集合中之一識別碼;其中該通信控制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建立與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將選定識別碼傳輸至第二存取點。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與第一存取點通信之構件;用於選擇與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識別碼的集合中之一識別碼的構件;及用於在建立與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將選定識別碼傳輸至第二存取點的構件。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與第一存取點通信;選擇與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識別碼的集合中之一識別碼;及在建立與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將選定識別碼傳輸至第二存取點。
在一些態樣中,一第五通信方法包含: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第一類型之相同小區識別碼;及基於該判定而發送對與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的請求。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五通信方法: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實體小區識別碼,且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全球小區識別碼;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接收指示該等小區中之一者使用將引起混淆之小區識別碼的量測報告;該判定係基於指示由該等小區使用之小區識別碼之相鄰者發現;該判定係基於指示由該等小區使用之小區識別碼的所接收之訊息;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接收對該請求之回應,其中該回應包含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及使用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起始交接;該等小區包含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該方法係由基地台來執行。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混淆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判定第一小區及第二小區是否使用第一類型之相同小區識別碼;及識別碼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該判定而發送對與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的請求。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判定第一小區及第二小區是否使用第一類型之相同小區識別碼的構件;及用於基於該判定而發送對與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的請求的構件。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判定第一小區及第二小區是否使用第一類型之相同小區識別碼;及基於該判定而發送對與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的請求。
在一些態樣中,一第六通信方法包含:接收與小區識別碼相關聯之信號;判定小區識別碼是否為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中的一者;判定信號之信號強度是否大於或等於與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在小區識別碼為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中之一者且信號強度大於或等於該臨限值時擷取與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識別碼之小區識別碼;及發送包含所擷取之小區識別碼之訊息。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六通信方法: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實體小區識別碼,且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全球小區識別碼;該所界定集合包含所有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一子集,且該所界定集合識別可經指派給另一小區之涵蓋區域內之多個小區的小區識別碼;小區識別碼之擷取包含自傳輸該信號之小區接收小區識別碼;該訊息包含量測報告;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作為發送訊息之結果而接收用於執行至與所擷取之小區識別碼相關聯之小區的交接的命令;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無線接收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及臨限值;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識別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該方法係由存取終端機來執行。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接收器,其經組態以接收與小區識別碼相關聯之信號;比較器,其用於判定小區識別碼是否為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中的一者;信號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判定信號之信號強度是否大於或等於與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識別碼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在小區識別碼為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中之一者且信號強度大於或等於該臨限值時擷取與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識別碼之小區識別碼;及傳輸器,其經組態以發送包含所擷取之小區識別碼之訊息。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接收與小區識別碼相關聯之信號的構件;用於判定小區識別碼是否為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中的一者的構件;用於判定信號之信號強度是否大於或等於與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的構件;用於在小區識別碼為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中之一者且信號強度大於或等於該臨限值時擷取與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識別碼之小區識別碼的構件;及用於發送包含所擷取之小區識別碼之訊息的構件。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接收與小區識別碼相關聯之信號;判定小區識別碼是否為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中的一者;判定信號之信號強度是否大於或等於與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在小區識別碼為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中之一者且信號強度大於或等於該臨限值時擷取與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識別碼之小區識別碼;及發送包含所擷取之小區識別碼之訊息。
在一些態樣中,一第七通信方法包含:將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發送至節點;將與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發送至節點,其中該臨限值係用於判定是否擷取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及自節點接收包含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中之一者的訊息。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七通信方法: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實體小區識別碼,且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全球小區識別碼;該所界定集合包含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超集的一子集,且該所界定集合識別可經指派給另一小區之涵蓋區域內之多個小區的小區識別碼;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界定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之界定包含識別使用第一類型之共同小區識別碼之複數個相鄰小區;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界定該臨限值;該訊息包含量測報告;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指導節點執行至與第二類型之所接收之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小區之交接;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識別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該方法係由基地台來執行。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識別碼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將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發送至節點;臨限值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將與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發送至節點,其中該臨限值係用於判定是否擷取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及接收器,其經組態以自節點接收包含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中之一者的訊息。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將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發送至節點的構件;用於將與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發送至節點的構件,其中該臨限值係用於判定是否擷取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及用於自節點接收包含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中之一者的訊息的構件。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將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發送至節點;將與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發送至節點,其中該臨限值係用於判定是否擷取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及自節點接收包含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中之一者的訊息。
在一些態樣中,一第八通信方法包含:接收包含第一類型之指定小區識別碼之訊息;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該指定小區識別碼;及基於該判定而發送對與指定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的請求。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八通信方法: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實體小區識別碼,且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全球小區識別碼;該訊息進一步包含來自使用指定小區識別碼之該等小區中之第一者的第一信號之接收信號強度的第一指示,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基於接收信號強度之第一指示及來自使用指定小區識別碼之該等小區中之第二者的第二信號之接收信號強度的第二指示判定小區識別碼混淆是否可發生,且該請求之發送進一步基於小區識別碼混淆是否可發生之判定;將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發送至發送訊息之節點,將與小區識別碼之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發送至節點,其中該臨限值係用於判定是否擷取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該所界定集合包含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超集的一子集,且該所界定集合識別可經指派給另一小區之涵蓋區域內之多個小區的小區識別碼;該訊息包含量測報告;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指導節點執行至與第二類型之所接收之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小區之交接;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識別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該方法係由基地台來執行。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接收器,其經組態以接收包含第一類型之指定小區識別碼之訊息;混淆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該指定小區識別碼;及識別碼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該判定而發送對與指定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的請求。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接收包含第一類型之指定小區識別碼之訊息的構件;用於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該指定小區識別碼之構件;及用於基於該判定而發送對與指定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的請求的構件。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接收包含第一類型之指定小區識別碼之訊息;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該指定小區識別碼;及基於該判定而發送對與指定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的請求。
在一些態樣中,一第九通信方法包含: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第一類型之相同小區識別碼;及發送包含用於該等相同小區識別碼之複數個項之量測報告。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九通信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判定與相同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且量測報告進一步包含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實體小區識別碼,且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全球小區識別碼;該判定包含自複數個小區接收信號,且該等信號包含相同小區識別碼;該等小區包含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該方法係由存取終端機來執行。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混淆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及量測報告產生器,其經組態以發送包含用於該等相同小區識別碼之複數個項之量測報告。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之構件;及用於發送包含用於該等相同小區識別碼之複數個項之量測報告的構件。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及發送包含用於該等相同小區識別碼之複數個項之量測報告。
在一些態樣中,一第十通信方法包含: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及基於該判定而發送量測報告。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十通信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接收對混淆資訊之請求;量測報告係回應於該請求而發送,且包含該判定之指示;該等相同小區識別碼包含實體小區識別碼;該等小區包含同步信號及/或導頻信號當前正接收自之小區;該等小區包含同步信號及/或導頻信號在所界定之時段期間所接收自之小區;該等小區包含同步信號及/或導頻信號在與所界定數目之交接相關聯的時段期間所接收自的小區;相同小區識別碼為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判定與相同小區識別碼相關聯的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且量測報告進一步包含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實體小區識別碼,且第二類型之小區識別碼包含全球小區識別碼;該判定包含自複數個小區接收信號,且該等信號包含相同小區識別碼;該等小區包含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該方法係由存取終端機來執行。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混淆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及量測報告產生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該判定而發送量測報告。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之構件;及用於基於該判定而發送量測報告之構件。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及基於該判定而發送量測報告。
鑑於上述內容,在一些態樣中,一第十一通信方法包含:接收對混淆資訊之請求;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及回應於該請求而發送訊息,其中該訊息包含該判定之指示。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以下各項中之至少一者亦可適用於第十一通信方法:相同小區識別碼包含實體小區識別碼;對混淆資訊之請求涉及指定小區識別碼;訊息係作為該複數個小區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之判定的結果而發送;該請求包含對量測報告之請求;該訊息包含量測報告;該等小區包含毫微微小區或微微小區;該方法係由存取終端機來執行。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接收器,其經組態以接收對混淆資訊之請求;混淆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及傳輸器,其經組態以回應於該請求而發送訊息,其中該訊息包含該判定之指示。
在一些態樣中,一用於通信之裝置包含:用於接收對混淆資訊之請求的構件;用於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之構件;及用於回應於該請求而發送訊息之構件,其中該訊息包含該判定之指示。
在一些態樣中,一電腦程式產品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電腦進行以下動作之程式碼:接收對混淆資訊之請求;判定複數個小區是否使用相同小區識別碼;及回應於該請求而發送訊息,其中該訊息包含該判定之指示。
在一些態樣中,對應於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及第十一通信方法之上述態樣中之一或多者的功能性可(例如)在使用如本文中所教示之結構之裝置中加以實施。此外,電腦程式產品可包含經組態以引起電腦提供對應於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及第十一通信方法之上述態樣中之一或多者的功能性的程式碼。
提供所揭示之態樣之前述描述以使得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製造或使用本揭示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顯而易見對此等態樣之各種修改,且可在不偏離本揭示案之範疇之情況下將本文中所界定之一般原理應用於其他態樣。因此,本揭示案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展示之態樣,而應符合與本文中所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的最寬泛範疇。
100...通信系統
102...存取終端機/存取點
104...存取點
106...存取點
108...存取點
110...存取點
112...網路節點
114...混淆偵測器
116...唯一識別碼控制器
118...混淆控制器
120...交接控制器
200...網路
202...追蹤區域
202A...追蹤區域
202B...追蹤區域
202C...追蹤區域
204...巨集涵蓋區域
204A...巨集涵蓋區域
204B...巨集涵蓋區域
206...較小涵蓋區域/毫微微涵蓋區域
206A...毫微微涵蓋區域
206C...毫微微涵蓋區域
206D...毫微微涵蓋區域
302...收發器
304...收發器
306...發射器
308...接收器
310...發射器
312...接收器
314...通信控制器
316...通信控制器
318...混淆偵測器
320...混淆偵測器
322...識別碼控制器
324...識別碼控制器
326...交接控制器
328...報告產生器
330...比較器
332...信號處理器
334...臨限值控制器
1400...無線通信系統
1402...巨集小區
1402A-1402G...巨集小區
1404...存取點
1404A-1404G...存取點
1406...存取終端機
1406A-1406L...存取終端機
1500...系統
1510...毫微微節點
1510A...毫微微節點
1510B...毫微微節點
1520...存取終端機
1520A...存取終端機
1520B...存取終端機
1530...使用者住宅
1540...廣域網路
1550...行動操作者核心網路/巨集蜂巢式網路
1560...巨集小區存取點
1600...系統
1610...無線器件
1612...資料源
1614...傳輸("TX")資料處理器
1620...TX MIMO處理器
1622...收發器
1622A至1622T...收發器("XCVR")
1624...天線
1624A至1624T...天線
1630...處理器
1632...資料記憶體
1636...資料源
1638...TX資料處理器
1640...解調變器("DEMOD")
1642...RX資料處理器
1650...無線器件
1652...天線
1652A至1652R...天線
1654...收發器
1654A至1654R...收發器("XCVR")
1660...接收("RX")資料處理器
1670...處理器
1672...資料記憶體
1680...調變器
1690...混淆控制組件
1692...混淆控制組件
1700...裝置
1702...接收構件
1704...識別判定構件
1706...訊息發送構件
1708...發送構件
1800...裝置
1802...識別碼發送構件
1804...臨限值發送構件
1806...訊息接收構件
1808...識別碼界定構件
1810...臨限值界定構件
1900...裝置
1902...相同識別碼判定構件
1904...報告發送構件
1906...請求接收構件
1908...識別碼判定構件
2000...裝置
2002...第一識別碼判定構件
2004...類型判定構件
2006...第二識別碼判定構件
2008...傳輸構件
2010...識別碼使用構件
2012...信號接收構件
2014...信號強度判定構件
2100...裝置
2102...通信構件
2104...識別碼選擇構件
2106...傳輸構件
2108...接收構件
圖1為經組態以解決混淆之通信系統之若干樣本態樣的簡化方塊圖;
圖2為說明無線通信之涵蓋區域的簡化圖;
圖3為可執行以指定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之使用的操作之若干樣本態樣的流程圖;
圖4為可用於通信節點中之組件之若干樣本態樣的簡化方塊圖;
圖5為可執行以判定是否使用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來與節點通信的操作之若干樣本態樣的流程圖;
圖6為可執行以基於識別碼之清單判定是否使用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來與節點通信的操作之若干樣本態樣的流程圖;
圖7為可執行以解決源節點之混淆的操作之若干樣本態樣的流程圖;
圖8為可執行以判定是否請求第二類型之識別碼之擷取的操作之若干樣本態樣的流程圖;
圖9A及圖9B為可執行以觸發存取終端機擷取第二類型之識別碼的操作之若干樣本態樣的流程圖;
圖10A及圖10B為可執行以觸發存取終端機擷取第二類型之識別碼的操作之若干樣本態樣的流程圖;
圖11為可結合偵測混淆之存取終端機而執行的操作之若干樣本態樣的流程圖;
圖12為可結合偵測混淆之存取終端機而執行的操作之若干樣本態樣的流程圖;
圖13為可結合在請求後提供混淆報告之存取終端機而執行的操作之若干樣本態樣的流程圖;
圖14為無線通信系統之簡化圖;
圖15為包括毫微微節點之無線通信系統的簡化圖;
圖16為通信組件之若干樣本態樣的簡化方塊圖;及
圖17-圖21為經組態以如本文中所教示解決混淆之裝置的若干樣本態樣的簡化方塊圖。
根據慣例,諸圖式中所說明之各種特徵可能未按比例繪製。因此,出於清晰起見,可能將各種特徵之尺寸任意地擴大或減小。此外,出於清晰起見,可能簡化諸圖式中之一些圖式。因此,諸圖式可能不描繪給定裝置(例如,器件)或方法之所有組件。最後,類似參考數字貫穿本說明書及諸圖可用於表示類似特徵。
100...通信系統
102...存取終端機/存取點
104...存取點
106...存取點
108...存取點
110...存取點
112...網路節點
114...混淆偵測器
116...唯一識別碼控制器
118...混淆控制器
120...交接控制器

Claims (70)

  1. 一種用於一存取終端機之通信方法,其包含:藉由該存取終端機判定一用於建立與一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一識別碼;藉由該存取終端機判定該第一識別碼之一類型;及基於該第一識別碼之該類型而藉由該存取終端機判定用於建立與該存取點之通信之一第二識別碼,其中該存取終端機自主地判定何時由一外部節點擷取不具指令之該第二識別碼。
  2. 如請求項1之通信方法,其中該第一識別碼之該類型之該判定包含接收一指示另一節點是否藉由該第一識別碼來識別之訊息。
  3. 如請求項1之通信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判定該第一識別碼之該類型之後傳輸一包含用於建立該通信之該第一識別碼之一指示的訊息,其中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包含接收對該訊息之一指定將使用該第二識別碼來建立該通信之回應。
  4. 如請求項1之通信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判定該第二識別碼之後使用該第二識別碼以建立與該存取點之通信。
  5. 如請求項1之通信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接收一與該第一識別碼相關聯之信號;該類型之該判定包含判定該第一識別碼是否為一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一所界定集合中的一者; 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判定該信號之一信號強度是否大於或等於一與小區識別碼之該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且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包含在該第一識別碼為小區識別碼之該所界定集合中之一者且該信號強度大於或等於該臨限值時擷取與該第一識別碼相關聯的一第二類型識別碼之一小區識別碼。
  6. 如請求項5之通信方法,其中:該所界定集合包含該第一類型之所有小區識別碼之至少一者;且該所界定集合識別可經指派給另一小區之一涵蓋區域內之多個小區的一小區識別碼。
  7. 如請求項1之通信方法,其中:該第一識別碼包含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實體小區識別碼、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偽隨機數偏移,或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擷取導頻;且該第二識別碼包含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全球小區識別碼、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或一唯一地識別一網路內之該存取點之識別碼。
  8. 如請求項1之通信方法,其中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係基於該第一識別碼之一值是否為指定值之一集合中之一者。
  9. 如請求項8之通信方法,其中指定值之該集合與經指定為並非免除混淆之存取點相關聯。
  10. 如請求項8之通信方法,其中指定值之該集合與至少一指定類型之存取點相關聯。
  11. 如請求項10之通信方法,其中該至少一指定類型涉及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功率、涵蓋區域,及中繼能力。
  12. 一種用於通信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包含:一通信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在該存取終端機處判定一用於建立與一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一識別碼;及一識別碼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在該存取終端機處判定該第一識別碼之一類型,且進一步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識別碼之該類型而在該存取終端機處判定用於建立與該存取點之通信之一第二識別碼,其中該存取終端機自主地判定何時由一外部節點擷取不具指令之該第二識別碼。
  13. 如請求項12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第一識別碼之該類型之該判定包含接收一指示另一節點是否藉由該第一識別碼來識別之訊息。
  14. 如請求項12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傳輸器,該傳輸器經組態以傳輸一包含用於建立該通信之該第一識別碼之一指示的訊息,其中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包含接收對該訊息之一指定將使用該第二識別碼來建立該通信之回應。
  15. 如請求項12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通信控制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之後使用該第二識 別碼以建立與該存取點之通信。
  16. 如請求項12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存取終端機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接收器,其經組態以接收一與該第一識別碼相關聯之信號;該類型之該判定包含判定該第一識別碼是否為一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一所界定集合中的一者;該存取終端機裝置進一步包含一信號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判定該信號之一信號強度是否大於或等於一與小區識別碼之該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且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包含在該第一識別碼為小區識別碼之該所界定集合中之一者且該信號強度大於或等於該臨限值時擷取與該第一識別碼相關聯的一第二類型識別碼之一小區識別碼。
  17. 如請求項16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所界定集合包含該第一類型之所有小區識別碼之至少一者;且該所界定集合識別可經指派給另一小區之一涵蓋區域內之多個小區的一小區識別碼。
  18. 如請求項12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第一識別碼包含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實體小區識別碼、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偽隨機數偏移,或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擷取導頻;且該第二識別碼包含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全球小區識別碼、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或一 唯一地識別一網路內之該存取點之識別碼。
  19. 如請求項12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係基於該第一識別碼之一值是否為指定值之一集合中之一者。
  20. 如請求項19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指定值之該集合與經指定為並非免除混淆之存取點相關聯。
  21. 如請求項19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指定值之該集合與至少一指定類型之存取點相關聯。
  22. 如請求項21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指定類型涉及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功率、涵蓋區域,及中繼能力。
  23. 一種用於通信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包含:用於在該存取終端機處判定一用於建立與一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一識別碼的構件;用於在該存取終端機處判定該第一識別碼之一類型的構件;及用於基於該第一識別碼之該類型而在該存取終端機處判定用於建立與該存取點之通信之一第二識別碼的構件,其中該存取終端機自主地判定何時由一外部節點擷取不具指令之該第二識別碼。
  24. 如請求項23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第一識別碼之該類型之該判定包含接收一指示另一節點是否藉由該第一識別碼來識別之訊息。
  25. 如請求項23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傳輸 一包含用於建立該通信之該第一識別碼之一指示的訊息的構件,其中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包含接收對該訊息之一指定將使用該第二識別碼來建立該通信之回應。
  26. 如請求項23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在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之後使用該第二識別碼以建立與該存取點之通信的構件。
  27. 如請求項23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存取終端機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接收一與該第一識別碼相關聯之信號的構件;該類型之該判定包含判定該第一識別碼是否為一第一類型之小區識別碼之一所界定集合中的一者;該存取終端機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判定該信號之一信號強度是否大於或等於一與小區識別碼之該所界定集合相關聯之臨限值的構件;且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包含在該第一識別碼為小區識別碼之該所界定集合中之一者且該信號強度大於或等於該臨限值時擷取與該第一識別碼相關聯的一第二類型識別碼之一小區識別碼。
  28. 如請求項27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所界定集合包含該第一類型之所有小區識別碼之至少一者;且該所界定集合識別可經指派給另一小區之一涵蓋區域內之多個小區的一小區識別碼。
  29. 如請求項23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 該第一識別碼包含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實體小區識別碼、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偽隨機數偏移,或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擷取導頻;且該第二識別碼包含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全球小區識別碼、一與該存取點相關聯之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或一唯一地識別一網路內之該存取點之識別碼。
  30. 如請求項23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係基於該第一識別碼之一值是否為指定值之一集合中之一者。
  31. 如請求項30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指定值之該集合與經指定為並非免除混淆之存取點相關聯。
  32. 如請求項30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指定值之該集合與至少一指定類型之存取點相關聯。
  33. 如請求項32之存取終端機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指定類型涉及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功率、涵蓋區域,及中繼能力。
  34.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一存取終端機以:在該存取終端機處判定一用於建立與一存取點之通信之第一識別碼;在該存取終端機處判定該第一識別碼之一類型;及基於該第一識別碼之該類型而在該存取終端機處判定用於建立與該存取點之通信之一第二識別碼,其中該存取終端機自主地判定何時由一外部節點擷取不具 指令之該第二識別碼。
  35. 如請求項34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第一識別碼之該類型之該判定包含接收一指示另一節點是否藉由該第一識別碼來識別之訊息。
  36. 如請求項34之電腦可讀取媒體,進一步包含用於引起該電腦傳輸一包含用於建立該通信之該第一識別碼之一指示的訊息的程式碼,其中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包含接收對該訊息之一指定將使用該第二識別碼來建立該通信之回應。
  37. 如請求項34之電腦可讀取媒體,進一步包含用於引起該電腦在該第二識別碼之該判定之後使用該第二識別碼以建立與該存取點之通信的程式碼。
  38. 一種通信方法,其包含:與一第一存取點通信;選擇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識別碼的一集合中之一識別碼;及在建立與一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將該選定識別碼傳輸至該第二存取點。
  39. 如請求項38之通信方法,其中該識別碼之該選擇係基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節點類型。
  40. 如請求項38之通信方法,其中:識別碼之該集合包含一第一識別碼及一第二識別碼;且該選定識別碼包含該第二識別碼。
  41. 如請求項40之通信方法,其中: 該第一識別碼包含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實體小區識別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偽隨機數偏移,或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擷取導頻;且該第二識別碼包含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全球小區識別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或一唯一地識別一網路內之該第一存取點之識別碼。
  42. 如請求項40之通信方法,其中選擇該第二識別碼以避免在建立與該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可能藉由使用該第一識別碼而以其他方式引起的混淆。
  43. 如請求項40之通信方法,其中該識別碼之該選擇係基於該第一識別碼之一值是否為指定值之一集合中之一者。
  44. 如請求項43之通信方法,其中指定值之該集合與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相關聯:經指定為並非免除混淆之存取點、一封閉用戶群,及至少一指定類型之存取點。
  45. 如請求項44之通信方法,其中該至少一指定類型涉及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功率、涵蓋區域,及中繼能力。
  46. 如請求項43之通信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自該第一存取點接收指定值之該集合之一清單。
  47. 如請求項38之通信方法,其中藉由與該第一存取點之通信之一丟失來觸發該識別碼之該選擇。
  48. 一種用於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一通信控制器,其經組態以與一第一存取點通信;及一識別碼控制器,其經組態以選擇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識別碼的一集合中之一識別碼;其中該通信控制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建立與一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將該選定識別碼傳輸至該第二存取點。
  49. 如請求項48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碼之該選擇係基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節點類型。
  50. 如請求項48之裝置,其中:識別碼之該集合包含一第一識別碼及一第二識別碼;且該選定識別碼包含該第二識別碼。
  51. 如請求項50之裝置,其中:該第一識別碼包含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實體小區識別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偽隨機數偏移,或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擷取導頻;且該第二識別碼包含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全球小區識別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或一唯一地識別一網路內之該第一存取點之識別碼。
  52. 如請求項50之裝置,其中該第二識別碼經選擇以避免在建立與該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可能藉由使用該第一識別碼而以其他方式引起的混淆。
  53. 如請求項50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碼之該選擇係基於該第一識別碼之一值是否為指定值之一集合中之一者。
  54. 如請求項53之裝置,其中指定值之該集合與由以下各項 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相關聯:經指定為並非免除混淆之存取點、一封閉用戶群,及至少一指定類型之存取點。
  55. 如請求項5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指定類型涉及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功率、涵蓋區域,及中繼能力。
  56. 如請求項53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接收器,該接收器經組態以自該第一存取點接收指定值之該集合之一清單。
  57. 如請求項48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碼之該選擇係藉由與該第一存取點之通信之一丟失來觸發。
  58. 一種用於通信之裝置,其包含:用於與一第一存取點通信之構件;用於選擇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識別碼的一集合中之一識別碼的構件;及用於在建立與一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將該選定識別碼傳輸至該第二存取點的構件。
  59. 如請求項58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碼之該選擇係基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節點類型。
  60. 如請求項58之裝置,其中:識別碼之該集合包含一第一識別碼及一第二識別碼;且該選定識別碼包含該第二識別碼。
  61. 如請求項60之裝置,其中:該第一識別碼包含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實體小 區識別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偽隨機數偏移,或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擷取導頻;且該第二識別碼包含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全球小區識別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或一唯一地識別一網路內之該第一存取點之識別碼。
  62. 如請求項60之裝置,其中該第二識別碼經選擇以避免在建立與該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可能藉由使用該第一識別碼而以其他方式引起的混淆。
  63. 如請求項60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碼之該選擇係基於該第一識別碼之一值是否為指定值之一集合中之一者。
  64. 如請求項63之裝置,其中指定值之該集合與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相關聯:經指定為並非免除混淆之存取點、一封閉用戶群,及至少一指定類型之存取點。
  65. 如請求項6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指定類型涉及由以下各項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功率、涵蓋區域,及中繼能力。
  66. 如請求項63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用於自該第一存取點接收指定值之該集合之一清單的構件。
  67. 如請求項58之裝置,其中該識別碼之該選擇係藉由與該第一存取點之通信之一丟失來觸發。
  68.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引起一電腦進行以下動作 之程式碼:與一第一存取點通信;選擇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識別碼的一集合中之一識別碼;及在建立與一第二存取點之通信時將該選定識別碼傳輸至該第二存取點。
  69. 如請求項68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識別碼之該選擇係基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節點類型。
  70. 如請求項68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識別碼之該集合包含一第一識別碼及一第二識別碼;該第一識別碼包含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實體小區識別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偽隨機數偏移,或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擷取導頻;該第二識別碼包含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全球小區識別碼、一與該第一存取點相關聯之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或一唯一地識別一網路內之該第一存取點之識別碼;且該選定識別碼包含該第二識別碼。
TW097144436A 2007-11-16 2008-11-17 利用識別碼建立通信 TWI3944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8864607P 2007-11-16 2007-11-16
US5965408P 2008-06-06 2008-06-06
US7411408P 2008-06-19 2008-06-19
US7493508P 2008-06-23 2008-06-23
US12/269,676 US9648493B2 (en) 2007-11-16 2008-11-12 Using identifiers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9823A TW200939823A (en) 2009-09-16
TWI394476B true TWI394476B (zh) 2013-04-21

Family

ID=40467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4436A TWI394476B (zh) 2007-11-16 2008-11-17 利用識別碼建立通信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Link
US (2) US9648493B2 (zh)
EP (3) EP2490480B1 (zh)
JP (1) JP5341100B2 (zh)
KR (2) KR101291095B1 (zh)
CN (2) CN103686697B (zh)
AU (2) AU2008322522B2 (zh)
BR (1) BRPI0819810B8 (zh)
CA (3) CA2822520C (zh)
DK (1) DK2235982T3 (zh)
ES (2) ES2660620T3 (zh)
HK (1) HK1151669A1 (zh)
HU (1) HUE035396T2 (zh)
IL (2) IL205783A (zh)
MX (1) MX2010005366A (zh)
MY (1) MY154611A (zh)
PL (1) PL2235982T3 (zh)
PT (1) PT2235982E (zh)
RU (1) RU2528422C2 (zh)
TW (1) TWI394476B (zh)
WO (1) WO200906505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01155B2 (en) 2006-10-23 2016-03-29 T-Mobile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ccess point functionality and configuration
US9055511B2 (en) * 2007-10-08 2015-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sioning communication nodes
US9167505B2 (en) 2007-10-08 2015-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775096B2 (en) 2007-10-08 2017-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terminal configuration and access control
US9326253B2 (en) * 2007-11-15 2016-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blanking
US9648493B2 (en) * 2007-11-16 2017-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identifiers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US20090132674A1 (en) * 2007-11-16 2009-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lving node identifier confusion
US8761032B2 (en) * 2007-11-16 2014-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reuse based control channels
US8504091B2 (en) * 2008-02-01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99705B2 (en) * 2008-02-01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enhanced pilot measurement reports
WO2009120137A1 (en) * 2008-03-25 2009-10-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a physical cell identity (pci) of a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radio. cell
US9107239B2 (en) 2008-04-07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fine control channels using reserved resource blocks
US8675537B2 (en) * 2008-04-07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BSFN subframes to send unicast information
PL2289271T3 (pl) 2008-06-06 2014-01-31 Hmd Global Oy Dostęp do sieci z wyborem komórki
US9094880B2 (en) * 2008-06-19 201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terminal assisted node identifier confusion resolution using a time gap
US8989138B2 (en) * 2008-07-15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emto nodes
US8743858B2 (en) 2008-07-15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emto cells
US8885635B2 (en) 2008-07-17 2014-11-11 T-Mobile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provisioning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a subscriber identifier
US8619545B2 (en) 2008-07-17 2013-12-31 T-Mobile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provisioning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based on landline telephone detection
GB2478447B (en) * 2008-09-04 2012-01-18 Ip Acces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a conn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487516B2 (en) 2008-12-17 2013-07-16 At&T Mobility Ii Llc Scanning of wireless environment in a femto-based home macro sector
US8270431B2 (en) * 2008-12-17 2012-09-18 At&T Mobility Ii Llc Femto-based home macro sector and associated scanning operation
US9585142B2 (en) 2008-12-26 2017-02-28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US8532694B2 (en) 2008-12-30 2013-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ace authorization scheme
US8705440B2 (en) * 2009-01-15 2014-04-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searching
KR20100088855A (ko) * 2009-02-02 2010-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매크로 및 펨토 셀들을 가지는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의 측정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US8320344B2 (en) 2009-02-27 2012-11-27 T-Mobile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providing a missing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US8484457B2 (en) 2009-03-10 2013-07-09 T-Mobile Usa, Inc. Method of securely pairing devices with an access point for an IP-based wireless network
US8666417B2 (en) 2009-03-16 2014-03-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inguishing cells with the same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
GB2469309B (en) * 2009-04-08 2011-02-23 Ip Access Ltd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synchronising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42707B2 (en) * 2009-05-18 2013-09-24 Airvana Llc Multi-carrier system selection
EP2257106B1 (en) * 2009-05-29 2011-07-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obile assisted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20100311407A1 (en) * 2009-06-08 2010-12-09 Motorola, Inc. Resolving conflicting physical cell identif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85291B2 (en) * 2009-06-10 2013-02-26 Airvana Llc Mobility in a wireless enterprise network
JP4815512B2 (ja) * 2009-06-29 2011-11-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在圏方法、移動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EP2468041B1 (en) * 2009-08-17 2019-04-1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for handing over a user equipment connected to a base station from the base station to a femto access point
GB2472791A (en) 2009-08-17 2011-02-23 Nec Corp A base station operable to maintain cell history data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O2011040763A2 (ko) * 2009-09-29 2011-04-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링크 셋업 방법 및 장치
US8948097B2 (en) * 2009-09-30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23905B2 (en) * 2009-09-30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US8634362B2 (en) * 2009-10-01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s for multi-user MIMO communication
US9432164B2 (en) 2009-10-15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ma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573940B1 (ko) * 2009-11-06 2015-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매크로 셀들과 소형 셀들을 포함하는 오버레이 네트워크에서 셀 운영 방법 및 시스템.
EP2326127B1 (en) * 2009-11-18 2017-11-15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signals transferred by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10065825A (ko) * 2009-12-10 2011-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첩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GB2482183B (en) * 2010-07-23 2013-03-27 Sca Ipla Holdings In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 and unicast communication
US20120071190A1 (en) * 2010-09-21 2012-03-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Base stations and radio devices
US9241003B2 (en) * 2010-12-15 2016-01-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uthenticating an entity through use of a global identity of the entity that serves as a proxy for one or more local identities of the entity
US9113368B2 (en) * 2011-03-25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intaining neighbor cell list
US9161239B2 (en) * 2011-04-06 2015-10-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Network access point management
EP2727400B1 (en) 2011-06-30 2017-08-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over in relation to cell identity ambiguity
US9392439B2 (en) 2011-07-20 2016-07-12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ing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US9992605B2 (en) * 2011-07-20 2018-06-05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ing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US20130143555A1 (en) * 2011-12-02 2013-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access terminal handover in view of access point physical layer identifier confusion
EP2982181A1 (en) 2013-04-03 2016-02-1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for cell discovery
CN105393627B (zh) * 2013-05-20 2019-05-28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促进改善的接入以实现高效小区变更的方法和设备
US9198013B2 (en) * 2013-05-21 2015-11-24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Identifying base station types
RU2632211C2 (ru) * 2013-08-09 2017-10-03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Первая и вторая базовые станции и способы, выполняемые в них
EP3061273B1 (en) * 2013-10-24 2020-06-17 Convida Wireless, LLC Service covera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EP3085154A4 (en) * 2013-12-20 2017-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control
US9253705B1 (en) * 2014-02-07 2016-02-02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Resolving handover in presence of coverage area identifier conflict
WO2015146910A1 (ja) * 2014-03-24 2015-10-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US10390233B2 (en) * 2014-05-23 2019-08-2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requency band sharing amongst cells
US9319258B2 (en) 2014-09-19 2016-04-19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dentifying Wi-Fi signals for spatial reuse
GB2543348A (en) * 2015-10-16 2017-04-19 Virtuosys Ltd Dynamic router functionality in cellular networks
GB2543347A (en) 2015-10-16 2017-04-19 Virtuosys Ltd Dynamic router functionality in cellular networks
GB2543346A (en) 2015-10-16 2017-04-19 Virtuosys Ltd Dynamic router functionality in cellular networks
GB2543349A (en) 2015-10-16 2017-04-19 Virtuosys Ltd Application server for dynamic edge router functionality in cellular networks
KR102362043B1 (ko) * 2016-01-05 2022-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8702588B (zh) * 2016-02-04 2021-08-13 吉欧平台有限公司 用于解决异构网络中的物理小区标识混淆的系统和方法
US11064414B1 (en) * 2016-02-08 2021-07-13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Handover target selection based on latency
CN108377532B (zh) * 2016-11-16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连接方法、控制面节点以及用户设备
US10506482B2 (en) * 2017-05-12 2019-12-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sioning physical signals and channels for mobile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8232572A1 (en) * 2017-06-19 2018-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 NODE RAN FLEXIBLE
JP2021013052A (ja) * 2019-07-03 2021-02-04 Haps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Haps通信システムのフィーダリンクにおけるフォワードリンク通信の干渉検知及び干渉抑制
EP3959928A4 (en) * 2019-09-13 2023-08-16 Aalyria Technologies, Inc. INTERCELLULAR TRANSFER COORDINATION FOR LARGE SURFACE COVERAGE
US11464073B2 (en) * 2021-02-11 2022-10-04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Automatic deployment of wireless or wired networks through clustering of gateways and tunneling of data traffic to the gateway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8959191A (en) 1990-10-23 1992-05-20 Omnipoi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US5345467A (en) * 1991-07-10 1994-09-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CDMA cellular hand-off apparatus and method
ZA931077B (en) 1992-03-05 1994-01-04 Qualcomm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message collision between mobile stations simultaneously accessing a base station in a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0656708A1 (en) * 1993-12-03 1995-06-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transmiss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updated encryption key between two users
EP0709983B1 (en) * 1994-10-26 2001-06-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using network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673259A (en) 1995-05-17 1997-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ommunications channel for data services
US5722073A (en) * 1996-02-21 1998-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signal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having maho
US6061337A (en) * 1996-12-02 2000-05-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DMA handoff using telemetry to determine the need for handoff and to select the destination cell site
US6044272A (en) * 1997-02-25 2000-03-28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Mobile assisted handoff system and method
US6334052B1 (en) 1997-03-07 2001-1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bscription-based mobile station idle mode cell selection
US6032047A (en) 1997-08-26 2000-0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changing BCCH carrier frequency without disturbing ongoing call traffic
US6044069A (en) 1997-10-29 2000-03-28 Conexant Systems, In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mobile station
US6873612B1 (en) 1997-10-30 2005-03-2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synchronous operation of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E516296C2 (sv) 1997-11-21 2001-12-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för cellidentifiering i ett cellulärt mobilkommunikationssystem
US6201969B1 (en) * 1998-06-02 2001-03-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 of handoff in CDMA cellular systems
US7876729B1 (en) 1998-07-20 2011-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system base station handover
US6353602B1 (en) 1998-08-07 2002-03-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DMA base station assisted soft handoff
EP1112642A2 (en) 1998-09-11 2001-07-04 Sharewav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omputer network
US7596378B1 (en) 1999-09-30 2009-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mode handling in a hybrid GSM/CDMA network
JP4172098B2 (ja) 1999-02-25 2008-10-2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セルラー式通信システム
US6553230B1 (en) 1999-04-16 2003-04-2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oft handoff between cells of large differing radii
US6253083B1 (en) * 1999-07-21 2001-06-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for providing wireless access Ho
EP1107637A1 (en) 1999-12-07 2001-06-13 Motorola Semiconducteurs S.A.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frequency hopping on the control channel
US6751460B2 (en) 1999-12-07 2004-06-1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ell reselection for supporting efficiently 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US6522881B1 (en) 2000-03-08 2003-02-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006428B2 (en) 2000-07-19 2006-02-28 Ipr Licensing, Inc. Method for allowing multi-user orthogonal and non-orthogonal interoperability of code channels
SE0004326D0 (sv) * 2000-11-24 2000-11-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JP4105090B2 (ja) 2001-08-25 2008-06-18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近傍情報及び公示伝送時間を利用する無衝突伝送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3912118B2 (ja) 2002-01-21 2007-05-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制御局
US7961682B2 (en) * 2002-04-11 2011-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ff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different protocol revisions in a CDMA system
US7096030B2 (en) 2002-06-28 2006-08-22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location-dependent applications on mobile devices
US6839542B2 (en) 2002-07-22 2005-01-04 Motorola, Inc. Virtual dynamic cellular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coordinate information
US7319876B2 (en) 2002-08-26 2008-01-15 Qualcom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equipment identity information in providing location service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4140459A (ja) 2002-10-15 2004-05-13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を実行可能な電子機器および同電子機器で用いられる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7873015B2 (en) 2002-10-18 2011-01-18 Kineto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gistering an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subscriber with a network controller
US7477920B2 (en) * 2002-10-25 2009-01-13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and integrating a radio base station into an existing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full bi-directional roaming and handover capability
US8400979B2 (en) 2003-01-07 2013-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ward link handoff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OFDM forward link and CDMA reverse link
GB2398704B (en) 2003-02-21 2005-07-06 Toshiba Res Europ Ltd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in ad hoc networks
US7310518B2 (en) * 2003-05-30 2007-12-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erving roaming mobiles with incorrectly programmed identifiers
US7418273B2 (en) 2003-06-19 2008-08-2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adio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62126C (zh) 2003-07-01 2006-06-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局域网的越区切换方法
KR100547805B1 (ko) 2003-08-30 2006-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소프터 핸드오프를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역방향 링크 결합 장치 및 방법
CN1839643A (zh) 2003-09-24 2006-09-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移动站
EP1678972B1 (en) * 2003-10-01 2009-08-26 Actix Limited Call tracking systems
US7212821B2 (en) * 2003-12-05 2007-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ffs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S2334133T3 (es) 2004-02-06 2010-03-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spaso entre una red celular y una red de acceso a radio no autorizada que utiliza un identificador unico para todos los puntos de acceso.
KR100827105B1 (ko) 2004-02-13 2008-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속 레인징을 통한 빠른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KR101084113B1 (ko) 2004-03-05 2011-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의 핸드오버에 적용되는 서비스 정보 전달 방법
US7126470B2 (en) * 2004-03-31 2006-10-24 Harris Corporation Wireless ad-hoc RFID tracking system
GB2413462A (en) 2004-04-23 2005-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Optimisation
KR20050104191A (ko) 2004-04-28 2005-1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세스 포인트간의 핸드오버를 지원 또는 수행하는 방법및 장치
RU2351073C2 (ru) 2004-06-07 2009-03-27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bwa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й способ
US7272123B2 (en) 2004-09-13 2007-09-18 Nextel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ff processing
KR20060044126A (ko) 2004-11-11 2006-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프리앰블 생성 및 셀검출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06061671A1 (en) * 2004-12-08 2006-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handover of mobile stations out of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networks
US7089006B2 (en) * 2004-12-08 2006-08-08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switching between calls when handing off a mobile station out of a WLAN
JP4940548B2 (ja) 2004-12-17 2012-05-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局
US7848782B2 (en) 2005-02-02 2010-12-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network resource plann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574209B2 (en) 2005-04-13 2009-08-11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ally obtaining neighborhood information
US20060280141A1 (en) 2005-06-08 2006-12-14 Mcbeath Sean 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aring a unique identifier among a plurality of receivers
GB0514438D0 (en) 2005-07-15 2005-08-17 Ip Access Ltd Cellular radio tellecommunication handover system
DE202005021930U1 (de) * 2005-08-01 2011-08-0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aseroptische Auskoppelkabel und vorverbundene Baugruppen mit Toning-Teilen
ES2421921T3 (es) 2005-10-04 2013-09-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ontrol de acceso en una red de acceso por radio que tiene estaciones base de pico
US9210651B2 (en) 2005-10-27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otstrap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58629B2 (en) 2005-11-01 2013-0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initiated measurement gap request
CN1980463B (zh) 2005-11-29 201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上下文的管理方法
US20070135147A1 (en) 2005-12-12 2007-06-14 Declerck Daniel J Long code mask collision mitigation on networks using pseudo ESNs
CN101346906B (zh) * 2005-12-23 2013-10-16 Lg电子株式会社 随机接入过程处理方法
US20070153728A1 (en) 2005-12-30 2007-07-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cell-switch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795046B2 (ja) 2006-02-15 2011-10-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周辺セル情報報知方法
US20070213067A1 (en) 2006-03-09 2007-09-13 Patrick L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ndoffs within a macrocell
US7603124B2 (en) * 2006-03-09 2009-10-13 Alcatel-Lucent Usa Inc.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a neighbor set for a base station
DE102006015044A1 (de) 2006-03-31 2007-10-1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von Endgeräten über paketvermittelte Mobilfunknetze
US7613444B2 (en) * 2006-04-28 2009-1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uilding of monitored set
US8412274B2 (en) 2006-06-08 2013-04-02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
US7916675B2 (en) 2006-06-20 2011-03-2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erim discontinuous reception/transmission
JP2008005074A (ja) 2006-06-21 2008-01-10 Nec Corp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JP2008022368A (ja) * 2006-07-13 2008-01-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通話切り替え方法
US20080076425A1 (en) 2006-09-22 2008-03-27 Amit Khetawa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US8064401B2 (en) * 2006-07-14 2011-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pedited handoff
CN100428830C (zh) 2006-08-08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邻区干扰抑制方法及基站节点
KR101206181B1 (ko) 2006-08-17 2012-1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접속 방법 및 랜덤 액세스 접속 방법
JP4848890B2 (ja) 2006-08-23 2011-12-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基地局
JP4713434B2 (ja) 2006-09-29 2011-06-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及び管理装置
FR2907302A1 (fr) 2006-10-17 2008-04-18 France Telecom Procede et systeme de mobilite personnalisee par l'utilisateur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WO2008049131A2 (en) 2006-10-20 2008-04-24 T-Mobile Usa, Inc. Two stage mobile device geographic location determination
EP2060130A4 (en) 2006-10-31 2010-03-10 Kineto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MITTING TRANSMISSION FOR FEMTOCELLS
JP2008118227A (ja) 2006-11-01 2008-05-22 Nec Corp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ハンドオーバ再接続方法
CN104244367B (zh) * 2006-11-22 2017-12-22 沃达方集团有限公司 电信网络和装置
US9532399B2 (en) 2006-11-30 2016-12-27 Kyocera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to a multi-mod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P1928194A1 (en) 2006-12-01 2008-06-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UPE relocation for route optimization during handover between neighbouring network areas
GB2444756B (en) 2006-12-12 2009-02-11 Motorola Inc A radio access network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US7835740B2 (en) 2006-12-18 2010-11-16 Alcatel-Lucent Usa Inc. Establishing cell codes for picocells within a macrocell
CN100464612C (zh) 2007-01-22 2009-02-25 协同智迅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控制信道跳频功能的数字集群通信方法
GB2446193B (en) 2007-01-30 2009-03-11 Motorola Inc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27643B (zh) * 2007-02-28 2013-06-19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邻接小区的自配置和优化
WO2008113373A1 (en) * 2007-03-16 2008-09-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ell identity information at handover
US8072953B2 (en) 2007-04-24 2011-12-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ome Node-B identification and access restriction
US8027681B2 (en) 2007-06-05 2011-09-27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llow hand-off from a macrocell to a femtocell
KR101356844B1 (ko) 2007-07-10 2014-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 내에서 비콘 스케줄링을 이용하여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US8265033B2 (en) 2007-08-13 2012-09-1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 handover
US8559952B2 (en) * 2007-08-14 2013-10-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utomated and seamless change of reporting cell identity
US8588759B2 (en) * 2007-08-14 2013-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ll identifier conflict avoidance
US8121089B2 (en) 2007-08-22 2012-02-21 Cellco Partnership Femto-BTS RF access mechanism
US8098597B2 (en) 2007-08-24 2012-0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AS-based configuration for UMB Femto devices
RU2476008C2 (ru) * 2007-10-01 2013-02-20 Моторола Мобилити, Инк. Способ для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временного идентификатора запроса ресурсов для доступа к целевой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US9363770B2 (en) 2007-10-05 2016-06-07 Ipcomm Automatic provisioning of handoff parameters for femtocell
GB2454647B (en) 2007-10-05 2010-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937936B2 (en) 2007-10-05 2015-01-20 Via Telecom Inc. Acquir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with a femtocell
US8089942B2 (en) 2007-10-09 2012-01-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ignal measurement
US8811334B2 (en) 2007-10-12 2014-08-19 Alcatel Lucent Methods for idle registration and idle handoff in a femto environment
US9173148B2 (en) 2007-10-12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node for wireless handoff
EP2206369B1 (en) 2007-10-29 2016-10-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 method for neighbor set selection for handover in a home access environment
US20090132674A1 (en) 2007-11-16 2009-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lving node identifier confusion
US9648493B2 (en) 2007-11-16 2017-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identifiers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US9264976B2 (en) 2007-11-16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amble design for a wireless signal
US9014155B2 (en) 2007-11-19 2015-04-21 Rajarshi Gupta Access point configuration schemes
CA2706641C (en) 2007-11-26 2014-01-2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Local network access using public cells
US8265006B2 (en) 2007-12-31 2012-09-11 Intel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preamble) structure for mobile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 systems
EP2229793A1 (en) * 2008-01-07 2010-09-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dentification of unique cell identity for building neighbour cell relation
EP2079263A1 (en) 2008-01-11 2009-07-1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ccess point resele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379550B2 (en) 2008-01-31 2013-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cation based femtocell device configuration and handoff
US8355725B2 (en) 2008-02-08 2013-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od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90219888A1 (en) 2008-02-29 2009-09-03 Yong Ch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nection Handoff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090270092A1 (en) * 2008-04-28 2009-10-2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for Assisting a Wireless Device to Find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s
US20090270098A1 (en) 2008-04-29 2009-10-29 Gallagher Michael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Registration in a Voice over Long Term Evolution via Generic Access
US8626223B2 (en) 2008-05-07 2014-01-07 At&T Mobility Ii Llc Femto cell signaling gating
US20090312024A1 (en) 2008-06-13 2009-12-17 Fujitsu Limited Seamless Handover Between Macro Base Stations and Publicly Accessible Femto Base Stations
US9094880B2 (en) 2008-06-19 201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terminal assisted node identifier confusion resolution using a time gap
US20100008235A1 (en) * 2008-07-11 2010-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and resolving conflicting use of a node identifier
US8743858B2 (en) 2008-07-15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emto cells
US8989138B2 (en) 2008-07-15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emto nodes
US8379512B2 (en) * 2008-09-18 2013-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identifier mapping to resolve access point identifier ambiguity
US8457074B2 (en) 2009-08-17 2013-06-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measurement reporting
EP2727400B1 (en) * 2011-06-30 2017-08-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over in relation to cell identity ambiguity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57bis R3-071947 (http://www. 3gpp.org/ftp/tsg_ran/WG3_Iu/TSGR3_57bis/docs/R3-071947.zip ) 2007/10/11 *
3GPP TSG-SA5 (Telecom Management) S5-71484 (http://www. 3gpp.org/ftp/tsg_sa/wg5_tm/TSGS5_55/Docs/S5-071484.zip) 2007/08/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04492B1 (ko) 2012-11-27
HUE035396T2 (en) 2018-05-02
PL2235982T3 (pl) 2012-11-30
HK1151669A1 (zh) 2012-02-03
IL205783A0 (en) 2010-11-30
IL237455A0 (en) 2015-04-30
KR20120089277A (ko) 2012-08-09
CA2822520A1 (en) 2009-05-22
MY154611A (en) 2015-07-15
KR20100087387A (ko) 2010-08-04
RU2012131741A (ru) 2014-01-27
AU2012203285B2 (en) 2013-06-06
EP2235982B1 (en) 2012-06-27
ES2390527T3 (es) 2012-11-13
RU2528422C2 (ru) 2014-09-20
DK2235982T3 (da) 2012-10-08
AU2008322522A1 (en) 2009-05-22
CN101911769A (zh) 2010-12-08
CA2705860A1 (en) 2009-05-22
AU2008322522B2 (en) 2012-05-17
CN103686697A (zh) 2014-03-26
CA2705860C (en) 2017-02-21
EP2490480A1 (en) 2012-08-22
CA2860309A1 (en) 2009-05-22
BRPI0819810B1 (pt) 2020-04-07
PT2235982E (pt) 2012-09-26
IL205783A (en) 2015-05-31
US10433160B2 (en) 2019-10-01
JP5341100B2 (ja) 2013-11-13
CA2860309C (en) 2015-06-23
CN103686697B (zh) 2018-01-12
WO2009065053A2 (en) 2009-05-22
EP2235982A2 (en) 2010-10-06
IL237455A (en) 2016-09-29
US9648493B2 (en) 2017-05-09
AU2012203285A1 (en) 2012-06-21
BRPI0819810B8 (pt) 2020-06-09
BRPI0819810A2 (pt) 2015-05-26
US20150140993A1 (en) 2015-05-21
WO2009065053A3 (en) 2009-09-17
CN101911769B (zh) 2014-10-22
JP2011504690A (ja) 2011-02-10
TW200939823A (en) 2009-09-16
EP2490480B1 (en) 2015-04-22
US20090132675A1 (en) 2009-05-21
CA2822520C (en) 2016-10-25
KR101291095B1 (ko) 2013-08-01
EP2557845A1 (en) 2013-02-13
MX2010005366A (es) 2010-07-28
EP2557845B1 (en) 2017-12-27
ES2660620T3 (es) 2018-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4476B (zh) 利用識別碼建立通信
TWI400973B (zh) 解決節點識別碼混淆
JP5562950B2 (ja) アクセス端末により支援されるノード識別子混同解決
AU2013224736B2 (en) Using identifiers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