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1812B - 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1812B
TWI391812B TW099119768A TW99119768A TWI391812B TW I391812 B TWI391812 B TW I391812B TW 099119768 A TW099119768 A TW 099119768A TW 99119768 A TW99119768 A TW 99119768A TW I391812 B TWI391812 B TW I3918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liding
sliding plate
cas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9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7945A (en
Inventor
Shin-Ichi Kob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filed Critical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ublication of TW201107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7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1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18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本發明係一適合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進一步詳細說明,係為使可攜式電子設備之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在不碰觸到該第二殼體情況下,使其相對於第一殼體朝水平方向滑動開啟之開闔裝置。
過去,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係相對於上表面具有如按鍵之操作部的第一殼體,使同樣上表面具有如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部的第二殼體相對滑動,以作出第二殼體覆蓋住第一殼體上表面之閉闔狀態、及露出第一殼體上表面之開啟狀態。如日本特開2008-103989號公開公報所記載係為習知技術。
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開闔裝置,在閉闔相對於第一殼體呈開啟狀之第二殼體的情況下雖非如此,但將第二殼體從相對於第一殼體的閉闔狀態開啟時,因需觸碰到第二殼體的顯示部才能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滑動,故產生無論如何都容易弄髒顯示部的問題,且若顯示部係如液晶顯示裝置時,一旦直接用手指碰觸則容易造成其故障。最近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顯示部都傾向為大且薄片狀,故有必要盡早解決此一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即使不碰觸第二殼體特別是顯示部,亦可使該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滑動開啟。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開闔裝置,使上表面具有操作部之第一殼體及上表面具有顯示部之第二殼體,相對水平方向滑動連結,以作出該第二殼體覆蓋住該第一殼體上表面之閉闔狀態、及露出該第一殼體上表面之開啟狀態,且包含有一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滑動之操作滑動手段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殼體下表面,利用該操作滑動手段進行滑動操作時,朝開啟方向滑動之開闔滑動手段。
此時,本發明之結構係為,該操作滑動手段包含有一相對於該第一殼體之主板可滑動操作之操作滑動板,該開闔滑動手段包含有一運用彈性手段以相對於該主板進行開闔滑動之開闔滑動板,其中第二殼體朝該開闔滑動板設置的同時,藉由該操作滑動板的滑動操作使該開闔滑動板朝開啟方向滑動,爾後該開闔滑動板即自動朝開啟方向滑動。
本發明之該操作滑動板透過導引栓與該開闔滑動板之彎曲導引溝卡合以滑動,該開闔滑動板因第一殼體側之導引栓與其自身之導引溝卡合以朝開闔方向滑動,而主彈性手段係彈性設置於該開闔滑動板、以及卡合滑動於該彎曲導引溝的導引栓之間,且該彎曲導引溝設有一凹部,用以卡止與該彎曲導引溝卡合滑動之導引栓。
本發明之結構係為,該操作滑動手段包含有一運用次彈性手段以相對於該第一殼體之主板操作滑動之操作滑動板,該開闔滑動手段包含有一運用主彈性手段以相對於該主板開闔滑動之開闔滑動板,其中第二殼體朝該開闔滑動板設置的同時,藉由該操作滑動板的滑動操作使該開闔滑動板朝開啟方向滑動,爾後該開闔滑動板即自動朝開啟方向滑動。
本發明之該次彈性手段及主彈性手段,係作用於該操作滑動板及該開闔滑動板,以使該操作滑動板及該開闔滑動板從各自固定的滑動位置朝開啟方向及閉闔方向滑動推進。
本發明之該開闔滑動板設有一彎曲導引溝,當藉由該操作滑動手段使該開闔滑動板朝開啟方向滑動時,用以與該操作滑動板之導引栓卡合。
本發明具有一大蓋體介於該開闔滑動板及該第二殼體間。
由此,本發明可構成一具有上述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本發明係根據上述所構成,藉由一隻手拿著第一殼體,另一隻手滑動操作部材,以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朝開啟方向滑動,爾後第二殼體即自動相對於第一殼體朝開啟方向滑動開啟,故即使不碰觸到第二殼體的顯示部,亦可使該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開啟,閉闔時只要將第二殼體上側的側端部朝原位推回,則即使不碰觸到第二殼體的顯示部,亦可使其相對於第一殼體閉闔。
以下有關本發明之開闔裝置適合用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係為相對於上表面具有如按鍵之操作部的第一殼體,將同樣於上表面具有如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部的第二殼體,從相互重疊狀態中,滑動第二殼體以露出第一殼體上表面之操作部者。以下根據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使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之口袋型電腦的情況,然此僅為一舉例,本發明之開闔裝置除口袋型電腦外,亦適用於電子辭典、遊戲機、行動電話等可攜式電子設備,另,亦可作為使用此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圖1至圖10係本發明之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之一實施例,適用於該實施例1如口袋型電腦之可攜式電子設備1的開闔裝置A,係使上表面具有操作部2a之第一殼體2及同樣於上表面具有顯示部3a之第二殼體3,相對水平方向滑動連結,以作出該第二殼體3覆蓋住該第一殼體2上表面之閉闔狀態、以及露出該第一殼體2上表面之開啟狀態,且包含有一相對於該第一殼體2滑動之操作滑動手段4、以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殼體3下表面,利用該操作滑動手段4進行滑動操作時,朝開啟方向滑動之開闔滑動手段5。
於第一殼體2右側端部設有一未被第2殼體3覆蓋之手持部2b,其係隆起為與第2殼體3成同一高度。該手持部2b具有此凸起,在持住後述之操作部材以使得進行第2殼體3之開啟動作時較易操作,但若無亦可手持第一殼體2以開啟。
操作滑動手段4係由一主板7、一操作滑動板8、一操作部材6、一次彈性手段10以及一第二導引栓18所構成;主板7設置於第一殼體2後部上表面略呈L字狀、操作滑動板8可相對於該主板7滑動、操作部材6之上表面設有該操作滑動板8以使該操作部材6相對於第一殼體2之導引部2h朝左方滑動、次彈性手段10如蛇型彈簧,係彈性設置於主板7及操作滑動板8間、第二導引栓18設置於操作滑動板8且與開闔滑動板9之彎曲導引溝19卡合。
進一步詳細來說,主板7使設置於自身的複數個安裝凸部7a,插入設置於第一殼體2上表面操作部2a之其餘空間的複數個凸部安裝孔2c,以固定於第一殼體2。由兩根一組及單一根組成的第一導引栓13a、13b.13c,以固定間隔前後設置於該主板7之複數個安裝孔7b,且該第一導引栓13a、13b.13c與一對長短不同之導引長孔8a、8b卡合以使操作滑動板8朝左右方向滑動。又,於第一殼體2設置用以使第一導引栓13a、13b.13c暫留之暫留孔2d,然其非必要。又且,操作滑動板8以各第一導引栓13a、13b.13c分別於其上側安裝墊圈14及於下側安裝滾軸15,藉由各滾軸15與導引長孔8a、8b卡合,使第一導引栓13a、13b.13c流暢地滑動。另,因操作滑動板8之邊部8c使主板7及操作滑動板8間有固定空隙。
次彈性手段10由如扁平狀之蛇型彈簧構成,其一端部10a朝安裝於主板7之插通孔7c的安裝栓16設置以可旋轉,他端部10b經由安裝栓17朝操作滑動板8之安裝孔8d設置以可旋轉。另,元件符號為2g者係為安裝栓16的暫留孔。
第二導引栓18藉由其端部朝操作滑動板8之安裝孔8e鉚接而安裝,且因該鉚接端暫留於主板7之暫留長孔7f。該第二導引栓18設有墊圈18a及朝彎曲導引溝19卡合之滾軸18b。彎曲導引溝19係由彎曲部19a及直線部19b所形成。如圖5所示,在開闔裝置A實際安裝於可攜式電子設備1時,操作部材6上表面覆蓋有一小蓋體25。
開闔滑動手段5係由一開闔滑動板9以及一主彈性手段11所構成,且第二殼體3隔著大蓋體12安裝於開闔滑動板9;開闔滑動板9係由各自成對之第3導引栓20a、20b及第四導引栓21a、21b分別安裝於主板7之安裝孔7d、7d‧7e、7e,且與滑動導引溝9a、9b卡合;主彈性手段11係彈性設置於第三導引栓20a及開闔滑動板9間。滑動導引溝9a、9b以固定間隔設置於開闔滑動板9兩側,第一殼體2設有用以使第三導引栓20a、20b及第四導引栓21a、21b暫留之暫留孔2e、2e‧2f、2f。第三導引栓20a、20b及第四導引栓21a、21b安裝於主板7之安裝孔7d、7d‧7e、7e。又,第三導引栓20a、20b及第四導引栓21a、21b,與第一導引栓13a、13b‧13c同樣裝設有墊圈22及滾軸23,以使開闔滑動板9可流暢滑動。
主彈性手段11如卷弦彈簧,其一端部11a藉由安裝栓24安裝於開闔滑動板9得以旋轉,他端部11b安裝於一對第三導引栓20a、20b中之第三導引栓20a頭部的周溝20c,因而得以旋轉。
大蓋體12係用以保護安裝於第二殼體3側之未以圖式表示之電路基板,其係覆蓋在開闔滑動板9上面,與開闔滑動板9一同安裝於第二殼體3下面。此外,用以安裝之安裝螺釘的圖式則省略之。
於開闔滑動板9略中央部,元件標號為9c者係為用以設置安裝栓24之安裝孔。另,元件標號為9d之角孔,係為電性連接第一殼體2間未以圖式表示之電線的插通孔。
以下針對實施例1之開闔裝置A的作用加以說明。
如圖1A所示,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閉闔且呈相互重疊狀態時,第二殼體3亦覆蓋於操作部材6上面。如圖2所示,操作滑動手段4之各第一導引栓13a、13b.13c分別位於導引長孔8a、8b左端部側之始端部,第二導引栓18則位於彎曲導引溝19之彎曲部19a的始端部。第三導引栓20a及第四導引栓21a分別位於滑動導引溝9a、9b上端部側之始端部。因此,該閉闔狀態,由次彈性手段10的輔助彈力及主彈性手段11透過安裝栓24使開闔滑動板9朝閉闔方向推出的動作以穩定保持閉闔狀態。又,導引長孔8a、滑動導引溝9a、9b的第一導引栓13a、13b及第三導引栓20a、20b、第四導引栓21a、21b分別以兩根呈現,係為了防止操作滑動板8及開闔滑動板9於滑動時脫落。
從閉闔狀態中,一手(右手)拿手持部2b,另一手(左手)握住操作滑動手段4之操作部材6的前後方向,如圖1B所示,朝圖中左方向拉出,在此同時操作滑動板8向左方滑動,在第一導引栓13a、13b.13c到達導引長孔8a、8b終端後停止。該停止狀態,因次彈性手段10變位,運用推壓力以保持操作滑動板8依其作用方向朝左方滑動之狀態。
當操作滑動板8朝左方滑動,因第二導引栓18被引入彎曲導引溝19之彎曲部19a內,且第三導引栓20a、20b及第四導引栓21a、21b被引入滑動導引溝9a、9b內,開闔滑動板9接受朝開啟方向滑動的力量,而使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如圖1C及圖3所示,略朝前方開啟。
如此一來,配合開闔滑動板9的移動,以第三導引栓20a為支點迴轉之主彈性手段11的作用方向改變,並藉由該彈力透過安裝栓24將開闔滑動板9朝開啟方向推出,故該開闔滑動板9即自動朝開啟方向滑動,使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開啟。
即,如圖1D及圖4所示,第二導引栓18及第三.四導引栓20a、20b.21a、21b被引入開闔滑動板9之彎曲導引溝19及滑動導引溝9a、9b內,而該開闔滑動板9在第二導引栓18及第三.四導引栓20b、21b滑動至開闔滑動板9其下端側的終端部時可在彎曲導引溝19及滑動導引溝9a、9b內滑動,而使得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開啟進而能操作其操作部2a。
如圖4所示,第2殼體3處於全開位置時,因主彈性手段1藉由安裝栓24將開闔滑動板9朝開啟方向推出,故第二殼體3自然維持開啟狀態而非閉上。
另,即使不使用操作滑動手段4亦可進行第二殼體3之開啟操作。在此情況下,將第二殼體3朝開啟方向推出,開闔滑動板9藉由第二導引栓18被引入彎曲導引溝19之彎曲部19a,使操作滑動板8不斷朝圖中左方滑動開啟,當第二導引栓18從彎曲部19a至直線部19b時,藉由主彈性手段11的彈力,開闔滑動板9朝開啟方向推出滑動,而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自動開啟。
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呈全開狀態後欲閉闔時,以手將第二殼體3的開啟側端部朝原位推回,則以先前開啟時相反的動作闔上:第二導引栓18到達固定位置後,即,來到彎曲導引溝19的彎曲部19a時,操作滑動手段4之操作滑動板8被拉往圖中右方且與操作部材6一同朝右方滑動,隨著第二殼體3的閉闔操作回到原位。第二殼體3回到原閉闔位置時,第二導引栓18從彎曲導引溝19的彎曲部19a的位置上,因次彈性手段10及主彈性手段11的作用方向改變,使第二殼體3藉由次彈性手段10及主彈性手段11的彈力自動回到原位。
回到原位閉闔狀態之第二殼體3,藉由主彈性手段11的彈力及次彈性手段10彈力的輔助,穩定保持其閉闔狀態。
即,次彈性手段10透過操作滑動板8改變其作用方向以穩定保持操作部材6操作前及操作後的狀態,而於此同時為穩定保持開闔滑動板9的閉闔位置及開啟位置,亦發揮輔助主彈性手段11之效果。
圖11至圖18係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其他實施例。該實施例2之可攜式電子設備30雖亦為口袋型電腦,然與實施例1相同非限定於此。實施例2之開闔裝置B,係使上表面具有操作部33a及手持部33b之第一殼體33以及上表面具有顯示部34a之第二殼體34,相對水平方向滑動連結,以作出該第二殼體34覆蓋住該第一殼體33上表面之閉闔狀態、以及露出該第一殼體33上表面之開啟狀態,且包含有一相對於該第一殼體33滑動之操作滑動手段31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殼體34下表面之開闔滑動手段32,其利用該操作滑動手段31進行滑動操作時,朝開啟方向滑動。因,另,亦可作為使用此開闔裝置B之可攜式電子設備30。
實施例2之開闔裝置B包含有一操作滑動手段31及開闔滑動手段32,且與實施例1之開闔裝置A相同,不需要碰觸到第二殼體34之顯示部34a,僅藉由操作滑動手段31即可使該第二殼體34相對於第一殼體33開啟,且可用手推動已開啟之第二殼體34的開啟端側以闔上。
然而,操作滑動手段31及開闔滑動手段32之具體構成有其差異性。即,操作滑動手段31之操作滑動板35使設立於第一殼體33之主板36的一對第一導引栓37a、37b與一導引長孔35a卡合,又,操作滑動板35並無如實施例1之彈性設置於主板及操作滑動板間的次彈性手段。開闔滑動手段32之彎曲導引溝38設置於開闔滑動板39略中央部,滑動導引溝39a、39b則設置於開闔滑動板39兩側部。又,於操作滑動板35設有用以使第三導引栓47b暫留之暫留長孔35b。又且,基於與實施例1相同理由設有邊部35c,元件標號為35d者係為用以安裝第二導引栓41之安裝孔。另,於主板36元件標號為36a、49、50者,係為第一導引栓37a、37b及第三導引栓47a、47b和第四導引栓48a、48b之安裝孔,而於第一殼體33元件標號為33e者,分別係為第一導引栓37a、37b及第三導引栓47a、47b和第四導引栓48a、48b之暫留孔。
彈性手段係利用大小不一的彈簧,大型的主彈性手段40呈複數個卷弦彈簧連結而成的形狀,其一端部40a設置於與彎曲導引溝38卡合且被安裝於操作滑動板35之第二導引栓41以可旋轉迴旋,而他端部40b為可沿開闔滑動板39之固定栓42旋轉迴旋。因此,該大型主彈性手段40致力於賦予向開闔滑動板39滑動推進力。
另一個由卷弦彈簧所形成之小型彈性手段43的一端部43a設置於第二導引栓41以可旋轉迴旋,該彈性手段43之他端部43b透過安裝栓44c,設置於開闔滑動板39之電線插通用角孔39c附近之可開闔的遮閉蓋44。該遮閉蓋44係為平面且略呈U字狀,其兩側部之導引溝44a、44b與開闔滑動板39之導引栓52a、52b卡合。又,如圖14所示,第一導引栓37a、37b、第二導引栓41、第三導引栓47a、47b和第四導引栓48a、48b設置有如實施例1所示之墊圈37c、37d.41b.47c、47d和48c、48d以及滾軸37e、37f.41c.47e、47f‧48e、48f。其作用與實施例1相同。又,操作部材46如實施例1,可朝第一殼體33之導引部33c左右方向滑動,其上面亦如實施例1,覆蓋有一小蓋體46a。
此外,於第一殼體33設有如實施例1之凸部安裝孔33d,其用以於主板36安裝複數個未以圖式表示之安裝凸部36b。
以下針對實施例2之開闔裝置B的作用加以說明。
如圖11所示,大型主彈性手段40,當第二殼體34呈閉闔狀態時,因其一側部與停止栓45抵接而壓縮為平面角環狀,使開闔滑動板39朝第二殼體34的開啟方向滑動推進,而如圖13所示,因第二導引栓41與彎曲導引溝38之彎曲部38a的始端部之凹部38c卡合,而限制住開闔滑動板39朝開啟方向滑動。又,根據此構成,即使以手動方式將第二殼體34朝開啟方向推出,由於第二導引栓41不會從凹部38c脫離故無法以手動打開。
於該實施例2之開闔裝置B,藉由使操作滑動手段31之操作部材46朝圖中左側拉推,可進行第二殼體34相對於第一殼體33之開啟動作,經由該操作第二導引栓41從彎曲導引溝38之凹部38c脫離並滑動導引至彎曲部38a,因而使開闔滑動板39朝開啟方向滑動。因第二導引栓41從彎曲導引溝38內之彎曲部38a滑動導引至直線部38b, 改變大型主彈性手段40的作用方向,再藉由該彈力使開闔滑動板39滑動,從而使第二殼體34相對於第一殼體33自動開啟。接著,第三導引栓47b和第四導引栓48b與開闔滑動板39之滑動導引溝39a、39b終端部抵接後停止開啟動作。為維持該開啟狀態並加強大型主彈性手段40的彈力,開闔滑動板39設有按壓彈簧部材51。該按壓彈簧部材51並未以圖式表示,然可清楚得知其設置於第四導引栓48b側部。即,因按壓彈簧部材51的彈性片51a與第三導引栓47b抵接,使開闔滑動板39朝開啟方向推出,故可維持第二殼體34的開啟狀態。又,該按壓彈簧部材51亦扮演疏通開闔滑動板39及操作滑動板35間之角色。
開闔滑動板39朝第二殼體34的開啟方向滑動時,彈性手段43使遮閉蓋44滑動因而從第二殼體34裏側不會看到角孔39c。當欲闔上開啟狀態的第二殼體34時,該遮閉蓋44朝反方向滑動解除角孔39c之封閉狀態,以避免妨礙未以圖式表示之電線。
如上所述,該實施例2之開闔裝置B與實施例1之開闔裝置A相比,可省略實施例1的次彈性手段,再者,因彎曲導引溝38改置於開闔滑動板39中央部,使大型主彈性手段40可變換彈簧形狀藉以小型化。又,第二殼體34的開啟操作,僅限由操作滑動手段31之操作部材46進行,以手動方式並無法開啟第二殼體34。
又,不論係上述實施例1或2,操作部材6及46於第二殼體3及34閉闔時並不具備機能,然若彎曲導引溝19、38呈如傾斜狀或S狀,則操作部材6及46可於第二殼體3及34閉闔時發揮功能。
本發明如上所述,從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互相重疊狀態,藉由運作操作部材,不碰觸第二殼體的表示部即可使第二殼體朝水平方向滑動並露出第一殼體的上表面,特別是適合做為口袋型電腦、電子字典、遊戲機、行動電話等,其第二殼體上表面具有表示部之可攜式電子設備的滑動式開闔裝置。
A、B...開闔裝置
1、30...可攜式電子設備
2、33...第一殼體
2a、33a...操作部
2b、33b...手持部
2c、33d...凸部安裝孔
2d、2e、2f、2g、33e...暫留孔
2h、33c...導引部
3、34...第二殼體
3a、34a...顯示部
4、31...操作滑動手段
5、32...開闔滑動手段
6、46...操作部材
7、36...主板
7a、36b...安裝凸部
7b、7d、7e、8d、8e、9c、35d、36a、49、50...安裝孔
7f、35b...暫留長孔
7c...插通孔
8、35...操作滑動板
8a...導引長孔(長)
8b...導引長孔(短)
8c、35c...邊部
9、39...開闔滑動板
9a、9b、39a、39b...滑動導引溝
9d、39c...角孔
10...次彈性手段
10a、11a‧40a、43a...一端部
10b、11b‧40b、43b...他端部
11、40...主彈性手段
12...大蓋體
13a、13b、13c、37a、37b...第一導引栓
14、18a、22、37c、37d、41b、47c、47d、48c、48d...墊圈
15、18b、23、37e、37f、41c、47e、47f、48e、48f...滾軸
16、17、24、44c...安裝栓
18、41...第二導引栓
19、38...彎曲導引溝
19a、38a...彎曲部
19b、38b...直線部
20a、20b、47a、47b...第三導引栓
20c...周溝
21a、21b、48a、48b...第四導引栓
25、46a...小蓋體
35a...導引長孔
38c...凹部
42...固定栓
43...彈性手段
44...遮閉蓋
44a、44b...導引溝
45...停止栓
51...按壓彈簧部材
51a...彈性片
52a、52b...導引栓
圖1係用以說明使用本發明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於操作開闔時之動作,圖1A係閉闔狀態之斜視圖。
圖1B係用以說明使用本發明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於操作開闔時之動作,圖1B係操作滑動手段於操作狀態時之斜視圖。
圖1C係用以說明使用本發明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於操作開闔時之動作,圖1C係顯示第二殼體藉由操作滑動手段開始進行開啟動作之斜視圖。
圖1D係用以說明使用本發明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於操作開闔時之動作,圖1D係第二殼體呈全開狀態之斜視圖。
圖2係本發明之開闔裝置於進行開闔操作前內部構造之斜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開闔裝置於進行開闔動作時內部構造之斜視圖。
圖4係本發明之開闔裝置於結束開啟動作時內部構造之斜視圖。
圖5係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6係用以安裝本發明開闔裝置之次彈性手段一端部及他端部之安裝栓的正面圖。
圖7係用以安裝本發明開闔裝置之主彈性手段一端部之安裝栓的正面圖。
圖8係用以安裝本發明開闔裝置之主彈性手段他端部之第二導引栓的正面圖。
圖9係安裝於本發明開闔裝置之主板的安裝凸部之正面圖。
圖10係本發明開闔裝置之滾軸的正面圖。
圖11係本發明開闔裝置之其他實施例內部構造的斜視圖。
圖12係用以說明如圖11所示的開闔裝置之動作的斜視圖。
圖13係如圖11所示的開闔裝置之彎曲導引溝的一部分擴大平面圖。
圖14係如圖11所示的開闔裝置之分解斜視圖。
圖15係如圖11所示的開闔裝置之固定栓的正面圖。
圖16係安裝如圖11所示的開闔裝置之大型彈性手段端部之導引栓的正面圖。
圖17係如圖11所示的開闔裝置之操作滑動板的斜視圖。
圖18係如圖11所示的開闔裝置之遮閉蓋的斜視圖。
B...開闔裝置
31...操作滑動手段
32...開闔滑動手段
33...第一殼體
33a...操作部
33b...手持部
33c...導引部
33d...凸部安裝孔
33e...暫留孔
34...第二殼體
34a...顯示部
35...操作滑動板
35a...導引長孔
35b...暫留長孔
35c...邊部
35d、36a、49、50...安裝孔
36...主板
36b...安裝凸部
37a、37b...第一導引栓
37c、37d、41b、47c、47d、48c、48d...墊圈
37e、37f、41c、47e、47f、48e、48f...滾軸
38...彎曲導引溝
38a...彎曲部
38b...直線部
39...開闔滑動板
39a、39b...滑動導引溝
39c...角孔
40...主彈性手段
40a、43a...一端部
40b、43b...他端部
41...第二導引栓
42...固定栓
43...彈性手段
44...遮閉蓋
44a、44b...導引溝
45...停止栓
46...操作部材
46a...小蓋體
47a、47b...第三導引栓
48a、48b...第四導引栓
51...按壓彈簧部材
51a...彈性片
52a、52b...導引栓

Claims (7)

  1. 一種開闔裝置,係使上表面具有操作部之一第一殼體及上表面具有顯示部之一第二殼體,相對水平方向滑動連結,以作出該第二殼體覆蓋住該第一殼體上表面之閉闔狀態及露出該第一殼體上表面之開啟狀態,其包含有:一操作滑動手段,係相對於該第一殼體滑動;以及一開闔滑動手段,係設置於該第二殼體下表面,利用該操作滑動手段進行滑動操作時,朝開啟方向滑動,其中,該操作滑動手段包含有一操作滑動板,係相對於該第一殼體之主板操作滑動;該開闔滑動手段包含有一開闔滑動板,係運用主彈性手段以相對於該主板開闔滑動,其中第二殼體朝該開闔滑動板設置時,藉由該操作滑動板的滑動操作使該開闔滑動板朝開啟方向滑動,爾後該開闔滑動板即自動朝開啟方向滑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闔裝置,其中該操作滑動板透過導引栓與該開闔滑動板之彎曲導引溝卡合以滑動,該開闔滑動板因第一殼體側之導引栓與其自身之導引溝卡合以朝開闔方向滑動,其中主彈性手段彈性設置於該開闔滑動板及卡合滑動於該彎曲導引溝的導引栓之間,且該彎曲導引溝設有一凹部,用以卡止與該彎曲導引溝卡合滑動之導引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闔裝置,其中該操作滑動手段包含有一操作滑動板,係運用次彈性手段以 相對於該第一殼體之主板操作滑動;該開闔滑動手段包含有一開闔滑動板,係運用主彈性手段以相對於該主板開闔滑動,其中第二殼體朝該開闔滑動板設置的同時,藉由該操作滑動板的滑動操作使該開闔滑動板朝開啟方向滑動,爾後該開闔滑動板即自動朝開啟方向滑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闔裝置,其中該次彈性手段及主彈性手段,係作用於該操作滑動板及該開闔滑動板,以使該操作滑動板及該開闔滑動板從各自固定的滑動位置朝開啟方向及閉闔方向滑動推進。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闔裝置,其中於該開闔滑動板設有一彎曲導引溝,當藉由該操作滑動手段使該開闔滑動板朝開啟方向滑動時,用以與該操作滑動板之導引栓卡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闔裝置,其中於該開闔滑動板及該第二殼體間係介有一大蓋體。
  7. 一種可攜式電子設備,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5項任一項所述之開闔裝置。
TW099119768A 2009-06-18 2010-06-17 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TWI3918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5772A JP5244034B2 (ja) 2009-06-18 2009-06-18 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開閉装置を用いた携帯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7945A TW201107945A (en) 2011-03-01
TWI391812B true TWI391812B (zh) 2013-04-01

Family

ID=43370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9768A TWI391812B (zh) 2009-06-18 2010-06-17 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244034B2 (zh)
KR (1) KR101156268B1 (zh)
CN (1) CN101931672B (zh)
TW (1) TWI39181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24402A (en) * 2006-11-21 2008-06-01 Benq Corp Mobile phone
KR100872024B1 (ko) * 2008-05-26 2008-12-09 (주)쉘-라인 개인휴대단말기
US7507044B2 (en) * 2005-09-19 2009-03-24 Noki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7928B2 (ja) * 1998-04-16 2008-04-23 木下 良平 容積可変型のキーボード装置
JP2002362602A (ja) * 2001-06-08 2002-12-1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蓋体の開放装置
JP2003298699A (ja) * 2002-03-29 2003-10-17 Nec Corp スライド型携帯電話機
KR100747300B1 (ko) * 2005-10-28 2007-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자동식 슬라이딩 타입 이동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7044B2 (en) * 2005-09-19 2009-03-24 Noki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0824402A (en) * 2006-11-21 2008-06-01 Benq Corp Mobile phone
KR100872024B1 (ko) * 2008-05-26 2008-12-09 (주)쉘-라인 개인휴대단말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04179A (ja) 2011-01-06
KR20100136419A (ko) 2010-12-28
JP5244034B2 (ja) 2013-07-24
KR101156268B1 (ko) 2012-06-13
TW201107945A (en) 2011-03-01
CN101931672A (zh) 2010-12-29
CN101931672B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7501B1 (ko) 후면 키패드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JP2009033750A (ja) スライディング及びローテーション複合メカニズムとこれを採用した携帯用電子機器
JP2005286994A (ja) スライド型携帯電話機用モジュール
JP6480990B2 (ja) 電子機器
WO2011065472A1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TWI502313B (zh) 用來支撐顯示模組於支撐座上之支撐機構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JP2009171072A (ja) 携帯機器のスライド機構及び携帯機器
JP2859254B1 (ja) 電池収納構造
US8164890B2 (en) Sliding and tilting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391812B (zh) 開闔裝置及使用該開闔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TWI384834B (zh) Mobile machine sliding mechanism and action machine
US8332001B2 (en) Sliding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2296354B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235940B1 (ko) 소형 전자기기의 개폐 장치 및 소형 전자기기
JP5466930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KR100997242B1 (ko) 슬라이딩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휴대용 기기
KR100810220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단자 커버 개폐장치
JP5566273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5466931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KR20060110960A (ko) 휴대 단말기의 배터리 커버 록킹장치
KR101006046B1 (ko) 휴대용 통신단말기를 개폐하기 위한 슬라이드 조립체
JP2012093955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KR100713375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슬라이딩 모듈
KR20100029412A (ko) 슬라이딩 힌지 장치
KR101277209B1 (ko) 전자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