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1780B - A radiant linear resin composition and filter - Google Patents

A radiant linear resin composition and fil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1780B
TWI391780B TW95105332A TW95105332A TWI391780B TW I391780 B TWI391780 B TW I391780B TW 95105332 A TW95105332 A TW 95105332A TW 95105332 A TW95105332 A TW 95105332A TW I391780 B TWI391780 B TW I3917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monovalent
meth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5105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36387A (en
Inventor
Tatsuyoshi Kawamoto
Masashi Arai
Kazuhiro Kobayashi
Ryu Matsumoto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36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36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1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17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5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or components in so far 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thographic processes or materials used therefor
    • G03F7/0007Filters, e.g. additive colour filters; Components for display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32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 G03F7/033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the binders being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Description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濾光器
本發明係有關適用於製造透光型或反射型彩色液晶裝置、彩色印像管元件用等之濾光器的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其調製方法,以及由該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濾光器及具備該濾光器之彩色液晶顯示裝置。
已知使用著色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形成濾光器之方法如,於基板上或形成所需圖型之遮光層的基板上,形成著色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塗膜後,介由具有所需圖型之圖罩照射放射線(以下稱為「曝光」),再以鹼顯像液顯像而溶解去除未曝光部,其後使用淨化烤箱或熱板進行後加熱而得各色畫素之方法(參考特開2000-329929號公報及專利3639859號說明書)。
近年來因形成濾光器用於基板尺寸大型化,而將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塗佈方法由使用中央滴液型之旋塗方法,改為塗佈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用之液突出部較小口徑的縫隙噴嘴之方法。因後者之縫隙噴嘴方法的液突出部口徑較小較窄,故塗佈後噴嘴前端四周多半殘留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因此數次乾燥後塗佈時之乾燥異物會落入濾光器上,而明顯降低濾光器之品質,故一般於塗佈前今以洗淨溶劑噴洗噴嘴前端。但該方法無法有效防止乾燥異物落入濾光器而降低品質,係降低製品合格率之重大要因。
為了解決該問題,近年來要求濾光器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對洗淨溶劑具有較高洗淨性,即,既使乾燥後對洗淨溶劑具有較高溶解性。
又,近年來隨著對具備濾光器之液晶顯示裝置要求長壽命化,而逐步加強要求防止濾光器〝烙印〞之能力。
〝烙印〞係指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不良,即畫面出現本來未顯示之畫像,或於未來顯示畫像上重疊出現黑或白霧之現象。推斷該現象之起因為,液晶中帶電荷之不純物擴散至液晶內,而使液晶分子配向用所施加之電位差無法保持一定時間,且最近得知該不純物除了製造液晶分子時所產生之物外,還有由所得濾光器中溶出之物。
對於該現象已知如特開2000-329929號公報所揭示,提高顏料純度具有效果,但不純物可能來自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中顏料以外之成份,故僅提高顏料純度無法充分解決該問題。
近年來隨著對製造濾光器時之高製品合格率要求,而加速需求不會〝烙印〞之濾光器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的開發。
發明之揭示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可以高製品合格率形成無〝烙印〞之濾光器用的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另一目的為,提供該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調製方法。
本發明又一目的為,提供由該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無烙印之濾光器,及備有該濾光器之彩色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優點可由第一,一種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含有(A)著色劑、(B)鹼可溶性樹脂、(C)多官能性單體及(D)感放射線性自由基發生劑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中,(B)鹼可溶性樹脂為,經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之活性自由基聚合而得,且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至45,000的樹脂而達成。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優點可由第二,一種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含有(A)著色劑、(B)鹼可溶性樹脂、(C)多官能性單體及(D)感放射線性自由基發生劑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中,(B)鹼可溶性樹脂為,構成其之聚合物鏈之至少一末端具有後述式(i)所示之基或式(ii)所示之基,且以凝膠滲透色譜法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至45,000而達成。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優點可由第三,一種上述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調製方法,其特徵為,(A)著色劑為顏料,於溶劑中存在分散劑下將該顏料粉碎混合、分散而得顏料分散液後,再混合(B)鹼可溶性樹脂、(C)多官能性單體及(D)感放射線性自由基發生劑而達成。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優點可由第四,一種濾光器用之上述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以下稱為「濾光器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而達成。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優點可由第五,一種濾光器,其係由濾光器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而達成。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優點可由第六,一種具備上述濾光器之彩色液晶顯示裝置而達成。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下面將詳細說明本發明。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 -(A)著色劑-
本發明所使用之著色劑並無特別限制,可為顏料、染料或天然色等。因濾光器要求具有高純度且高透光性之發色及耐熱性,故以顏料為佳,特佳為有機顏料或碳黑。
該有機顏料如,彩色索引中歸類為顏料之化合物,具體例如下列彩色索引(C.I.)編號之物。
C.I.顏料黃12、C.I.顏料黃13、C.I.顏料黃14、C.I.顏料黃17、C.I.顏料黃20、C.I.顏料黃24、C.I.顏料黃31、C.I.顏料黃55、C.I.顏料黃83、C.I.顏料黃93、C.I.顏料黃109、C.I.顏料黃110、C.I.顏料黃138、C.I.顏料黃139、C.I.顏料黃150、C.I.顏料黃153、C.I.顏料黃154、C.I.顏料黃155、C.I.顏料黃166、C.I.顏料黃168、C.I.顏料黃211;C.I.顏料橘5、C.I.顏料橘13、C.I.顏料橘14、C.I.顏料橘24、C.I.顏料橘34、C.I.顏料橘36、C.I.顏料橘38、C.I.顏料橘40、C.I.顏料橘43、C.I.顏料橘46、C.I.顏料橘49、C.I.顏料橘61、C.I.顏料橘64、C.I.顏料橘68、C.I.顏料橘70、C.I.顏料橘71、C.I.顏料橘72、C.I.顏料橘73、C.I.顏料橘74;C.I.顏料紅1、C.I.顏料紅2、C.I.顏料紅5、C.I.顏料紅17、C.I.顏料紅31、C.I.顏料紅32、C.I.顏料紅41、C.I.顏料紅122、C.I.顏料紅123、C.I.顏料紅144、C.I.顏料紅149、C.I.顏料紅166、C.I.顏料紅168、C.I.顏料紅170、C.I.顏料171、C.I.顏料紅175、C.I.顏料紅176、C.I.顏料紅177、C.I.顏料紅178、C.I.顏料紅179、C.I.顏料紅180、C.I.顏料紅185、C.I.顏料紅187、C.I.顏料紅202、C.I.顏料紅206、C.I.顏料紅207、C.I.顏料紅209、C.I.顏料紅214、C.I.顏料紅220、C.I.顏料紅221、C.I.顏料紅224、C.I.顏料紅242、C.I.顏料紅243、C.I.顏料紅254、C.I.顏料紅255、C.I.顏料紅262、C.I.顏料紅264、C.I.顏料紅272;C.I.顏料紫1、C.I.顏料紫19、C.I.顏料紫23、C.I.顏料紫29、C.I.顏料紫32、C.I.顏料紫361、C.I.顏料紫38;C.I.顏料藍15、C.I.顏料藍15:3、C.I.顏料藍15:4、C.I.顏料藍15:6、C.I.顏料藍60、C.I.顏料藍80;C.I.顏料綠7、C.I.顏料綠36;C.I.顏料褐23、C.I.顏料褐25;C.I.顏料黑1、C.I.顏料黃7。
該有機顏料中較佳為,C.I.顏料黃83、C.I.顏料黃139、C.I.顏料黃138、C.I.顏料黃150、C.I.顏料黃180、C.I.顏料紅177、C.I.顏料紅254、C.I.顏料藍15:3、C.I.顏料藍15:4、C.I.顏料藍15:6、C.I.顏料綠7、C.I.顏料綠36、C.I.顏料紫23、C.I.顏料藍60或C.I.顏料藍80。
上述有機顏料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或有機顏料及碳黑混合使用。
本發明可以適當方法調製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所使用之著色劑為顏料時較佳以,溶劑中存在分散劑下,例如使用珠輾機、輥輾機等將顏料粉碎混合、分散而得顏料分散液後,加入後述之(B)成份、(C)成份、(D)成份及必要時追加之溶劑、後述其他添加劑混合之方法調製。
調製顏料分散液用之分散劑如,陽離子系、陰離子系、非離子性或兩性等適當分散劑,但以含有具胺基甲酸乙酯鍵之化合物(以下稱為「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的分散劑為佳。
該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如式R-NH-COO-R’(式中R及R’為脂肪族、脂肪族或芳香族之1價或多價有機基,且該多價有機基可鍵結於其他具有胺基甲酸乙酯鍵之基或其他基)所示。即,胺基甲酸乙酯鍵係存在於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中之親油性基及/或親水性基上,或存在於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之主鏈及/或支鏈,或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中存在1個以上該鍵。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中存在2個以上胺基甲酸乙酯鍵時,鍵結各個胺基甲酸乙酯鍵之基可相同或相異。
該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如,二異氨酸酯及/或三異氰酸酯與單末端具有羥基之聚酯及/或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酯的反應生成物。
上述二異氰酸酯如,苯-1,3-二異氰酸酯、苯-1,4-二異氰酸酯等苯二異氰酸酯;甲苯-2,4-二異氰酸酯、甲苯-2,5-二異氰酸酯、甲苯-2,6-二異氰酸酯、甲苯-3,5-二異氰酸酯等甲苯二異氰酸酯;1,2-二甲苯-3,5-二異氰酸酯、1,2-二甲苯-3,6-二異氰酸酯、1,3-二甲苯-2,4-二異氰酸酯、1,3-二甲苯-2,5-二異氰酸酯、1,3-二甲苯-4,6-二異氰酸酯、1,4-二甲苯-2,5-二異氰酸酯、1,4-二甲苯-2,6-二異氰酸酯等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等之其他芳香族二異氰酸酯等。
上述三異氰酸酯如,苯-1,2,4-三異氰酸酯、苯-1,2,5-三異氰酸酯、苯-1,3,5-三異氰酸酯等苯三異氰酸酯;甲苯-2,3,5-三異氰酸酯、甲苯-2,3,6-三異氰酸酯、甲苯-2,4,5-三異氰酸酯甲苯-2,4,6-三異氰酸酯等甲苯三異氰酸酯;1,2-二甲苯-3,4,5-三異氰酸酯、1,2-二甲苯-3,4,6-三異氰酸酯、1,3-二甲苯-2,4,5-三異氰酸酯、1,3-二甲苯-2,4,6-三異氰酸酯、1,3-二甲苯-4,5,6-三異氰酸酯、1,4-二甲苯-2,3,5-三異氰酸酯、1,4-二甲苯-2,3,6-三異氰酸酯等二甲苯三異氰酸酯等之其他等芳族三異氰酸酯等。
該二異氰酸酯及三異氰酸酯可各自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又,單末端具有羥基之聚酯及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酯如,單末端或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己內酯、單末端或兩末端具有羥基之戊內酯、單末端或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丙內酯等單末端或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內酯;單末端或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單末端或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單末端或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縮合系聚酯系。
該單末端具有羥基之聚酯及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酯可各自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本發明之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較佳為,芳香族二異氰酸酯與單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內酯及/或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內酯的反應生成物,特佳為甲苯二異氰酸酯與單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己內酯及/或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內酯的反應生成物。
該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之具體例如,商品名Disperbyk 161、Disperbyk 170以上為比肯密(BYK)公司製)、EFKA(耶夫卡(EFKA)公司製)、提斯潘(楠本化成(股)製)等系列之物。
本發明之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以GPC測定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5,000至50,000,更佳為7,000至20,000。
上述胺基甲酸乙酯系分散劑可單獨或二種以上混合使用。
又,可使用(甲基)丙烯基系單體之(共)聚合物所形成的(甲基)丙烯基系分散劑。
該(甲基)丙烯基系分散劑之具體例如,商品名Disperbyk 2000、Disperbyk 2001(以上為比肯密(BYK)公司製)等。
該(甲基)丙烯基系分散劑可單獨使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調製顏料分散劑時,分散劑之使用量對顏料100重量份較佳為100重量份以下,又以0.5至100重量份為佳,更佳為1至70重量份,特佳為10至50重量份。此時分散劑之使用量超過100重量份時,恐損害顯像性等。
又,調製顏料分散液用之溶劑如,後述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液狀組成物所列舉的溶劑例。
調製顏料分散劑時,溶劑使用量對顏料100重量份較佳為500至1,000重量份,更佳為700至900重量份。
調製顏料分散液係使用珠輾機時,例如可使用直徑0.5至10mm之玻璃珠或二氧化鈦珠等,較佳於利用冷卻水等進行冷卻的同時,將顏料、溶劑及分散劑所形成之顏料混合液混合及分散。
此時之珠填充率較佳為輾容量之50至80%,顏料混合液之注入量較佳為輾容量之20至50%。又,處理時間較佳為2至50小時,更佳為2至25小時。
又,使用輥輾機調製時,例如可使用3座輥輾機或2座輥輾機等,較佳於利用冷卻水等進行冷卻的同時處理顏料混合液。
此時輥間距較佳為10 μ m以下,剪斷力較佳為108 dyn/秒,處理時間較佳為2至50小時,更佳為2至25小時。
-(B)鹼可溶性樹脂-
本發明之鹼可溶性樹脂為,經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之活性自由基聚合而得,且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至45,000的樹脂(以下稱為「樹脂(B)」)。
樹脂(B)較佳為,對(A)顏料具有黏合劑作用,且製造濾光器時對顯像步驟所使用之顯像液,特別是鹼顯像液具有可溶性之物。該樹脂(B)如,具有酸性官能基,例如羧基、羧酸酐基、苯酚性羥基等及/或醇性羥基(以下統稱該酸性官能基及醇性羥基為「鹼可溶性官能基」)1種以上之樹脂,較佳為具有酸性官能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與其他可共聚合之不飽和化合物的共聚物(以下稱為「鹼可溶性共聚物」)。
該鹼可溶性共聚物較佳如,含有(b1)不飽和羧酸及/或不飽和羧酸酐(以下統稱為「不飽和化合物(b1)」),與(b2)其他可共聚合之不飽和化合物(以下稱為「不飽和化合物b2」)之單體混合物的共聚物(以下稱為「鹼可溶性共聚物(I)」)。
不飽和化合物(b1)如,(甲基)丙烯酸、巴豆酸、α-氯丙烯酸、肉桂酸等不飽和單羧酸;馬來酸、馬來酸酐、富馬酸、衣康酸、衣康酸酐、檸康酸、檸康酸酐、中康酸等不飽和二羧酸或其酐;3價以上不飽和多價羧酸或其酐;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鈦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等2價以上之多元羧酸的-[(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酯;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等兩末端具有羧基及羥基之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等。
該不飽和化合物(b1)中特佳為,(甲基)丙烯酸、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不飽和化合物(b1)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其次不飽和化合物(b2)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o-羥基苯乙烯、m-羥基苯乙烯、p-羥基苯乙烯、o-羥基-α-甲基苯乙烯、m-羥基-α-甲基苯乙烯、p-羥基-α-甲基苯乙烯、p-苯乙烯磺酸、o-乙烯基甲苯、m-乙烯基甲苯、p-乙烯基甲苯、p-氯苯乙烯、o-甲氧基苯乙烯、m-甲氧基苯乙烯、p-甲氧基苯乙烯、o-乙烯基苄基甲基醚、m-乙烯基苄基甲基醚、p-乙烯基苄基甲基醚、o-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醚、m-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醚、p-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醚等芳香族乙烯化合物;茚、1-甲基茚等茚;N-苯基馬來醯亞胺、N-o-羥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m-羥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p-羥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o-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m-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po-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o-甲氧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m-甲氧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p-甲氧基苯基馬來醯亞胺等N-(取代)芳基馬來醯亞胺,或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等N-位取代馬來醯亞胺;聚苯乙烯、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聚-n-丁基(甲基)丙烯酸酯、聚矽氧烷等聚合物分子鏈之單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大單體(以下單稱「大單體」);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丙基(甲基)丙烯酸酯、i-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丁基(甲基)丙烯酸酯、i-丁基(甲基)丙烯酸酯、sec-丁基(甲基)丙烯酸酯、t-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3-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4-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2-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三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二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異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三環[5.2.1.02 , 6 ]癸烷-8-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3-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等不飽和羧酸酯;2-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甲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甲基胺基丙基丙烯酸酯、2-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甲基胺基丙基丙烯酸酯、3-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二甲基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不飽和羧酸胺基烷基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不飽和羧酸縮水甘油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安息香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乙烯基甲醚、乙烯基乙醚、烯丙基縮水甘油醚等其他不飽和醚;(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氰化亞乙烯酯等氰化乙烯化合物;(甲基)丙烯醯胺、α-氯丙烯醯胺、N-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不飽和醯胺;1,3-丁二烯、異戊二烯、氯戊二烯、異戊二烯磺酸等脂肪族共軛二烯等。
該不飽和化合物(b2)中較佳為,苯乙烯、大單體、N-位取代馬來醯亞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等。大單體中又以聚苯乙烯大單體、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大單體特佳,N-位取代馬來醯亞胺中又以N-苯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特佳。
上述不飽和化合物(b2)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更具體之鹼可溶性共聚物(I)較佳如,含有(甲基)丙烯酸、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及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群中所選出至少1種之不飽和化合物(b1),與聚苯乙烯大單體、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大單體、N-苯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及甘油-(甲基)丙烯酸酯群中所選出至少1種之不飽和化合物(b2),且依情形另含有苯乙烯、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苯基(甲基)丙烯酸酯群中所選出至少1種之不飽和化合物(b2)的單體混合物之共聚物(以下稱為「含羧基共聚物(I-1)」。
更具體之鹼可溶性共聚物(I-1)較佳如,含有以(甲基)丙烯酸酯為必須成份,且依情形另含有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之不飽和化合物(b1),與聚苯乙烯大單體、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大單體、N-苯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及縮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群中所選出至少1種之不飽和化合物(b2),且依情形另含有苯乙烯、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苯基(甲基)丙烯酸酯群中所選出至少1種之不飽和化合物(b2)的單體混合物之共聚物(以下稱為「含羧基共聚物(I-2)」)。
含羧基共聚物(I-2)之具體例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大單體/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大單體/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大單體/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大單體/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N-苯基馬來醯亞胺/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N-苯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N-苯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苄基(甲基)丙烯酸丙三醇單(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苯基馬來醯亞胺/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苯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苯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等。
又,含羧基共聚物(I-1)之具體例如,(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N-苯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大單體/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大單體/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羥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大單體/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大單體/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N-苯基馬來醯亞胺/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N-苯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酯-(甲基)丙烯酸酯/N-苯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苯基馬來醯亞胺/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苯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苯基馬來醯亞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等、樹脂(B)中具有鹼可溶性官能基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聚合比率,對全部不飽和化合物較佳為1至100重量%,更佳為5至30重量%,特佳為10至30重量%。具有酸性官能基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聚合比率低於1重量%時,會傾向降低所得樹脂對鹼顯像液之溶解性。
又,鹼可溶性共聚物中具有鹼可溶性官能基之不飽和化合物的共聚合比率,對全部不飽和化合物較佳為1至40重量%,更佳為5至30重量%,特佳為10至30重量%。具有酸性官能基之不飽和化合物的共聚合比率低於1重量%時,會傾向降低所得鹼可溶性共聚物對鹼顯像液之溶解性,又超過40重量%時,令過度提高所得鹼可溶性共聚物對鹼顯像液之溶解性,恐損害圖型形狀等。
下面將說明製造樹脂(B)用之活性自由基聚合。
樹脂(B)可由,溶劑中存在生成活性自由基用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系下,對具有酸性官能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又以同時對其他可共聚合之不飽和化合物進行活性自由基聚合而得。
活性自由基聚合時,所使用之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為具有恐造成羧基等活性自由基失活之官能基的化合物時,為了使成長末端不失活,必要時需將例如因酯化等而受保護再聚合的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中之該官能基脫保護,可得樹脂(B)。
使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活性自由基聚合的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系如,Georges們所提案之TEMPO系(參考(M.K.Georges,R.P.N.Veregin,P.N.Kazmaier,G.K.Hamer,Macromolecules,1993,Vol.26,p.2987)、Matyjaszewski們所提案之溴化銅及含溴酯化合物組合而得之系(參考Matyjaszewski,K.Coca,S.Gaynor,G.wei,M.Woodworth,B.E.Macromolecules,1997,Vol.30,p.7348)、Hamasaki們所提案之四氯化碳及釕(II)錯合物組合而得之系(參考(Hamasaki,S.Kamigatito,M.Sawamoto,M.Macromolecules,2002,Vol.35,p.2934),或專利3639859號說明書、特表2002-500251號公報及特表2004-518773號公報所揭示,具有大於0.1之鏈移動定數的硫羰基化合物及自由基引發劑組合而得之系等。
適用於活性自由基聚合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可因應所使用的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種類,由不會使成長末端之活性自由基失活的系中適當選擇,但就考量聚合效率及非金屬系等較佳為,分子量控制劑用硫羰基硫化合物及自由基引發劑之組合物。
有關該硫羰基硫化合物及自由基引發劑之組合物曾詳細記載於專利3639859號說明書、特表2002-500251號、特表2004-518773號公報之外、亦詳細記載於下述文獻。
專利3639859號說明書、特表2002-500251號公報、特表2004-518773號公報、特表2002-508409號公報所記載,存在硫羰基硫化合物及自由基引發劑下使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活性自由基聚合時,可得分子量分布較窄之無規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又,所得之無規共聚物及嵌段共聚物可導入官能基,因此該共聚物可使用於水性凝膠(參考特表2002-512653號公報)、光阻(參考特表2003-527458號公報)、表面活性劑(參考專利3634843號說明書)等用途。
本發明之樹脂(B)較佳如,構成用聚合物鏈之至少單方末端具有下列式(i)所示之基(以下稱為「末端基(i)」),或式(ii)所示之基(以下稱為「末端基(ii)」)的樹脂(以下稱為「樹脂(B1)」)。
[式(i)中,Z1 為氫原子、氯原子、羧基、氰基、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OR、-SR、-N(R)2 、-OC(=O)R、-C(=O)OR、-C(=O)N(R)2 、-P(=O)]OR)2 、-P(=O)(R)2 或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且各R相互獨立為碳數1至18之烷基、碳數2至18之鏈烯基、碳數6至18之1價芳香族烴基或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18的1價雜環式基,又該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及R可各自被取代]。
[式(ii)中,Z2 為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m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m價基、來自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雜環式化合物之m價基或具有聚合物鏈之m價基,又該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m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m價基及來自合計原子數3至20之雜環式化合物的m價基可各自被取代,m為2以上之整數]。
構成樹脂(B1)之聚合物鏈僅為1個時,可於聚合物鏈之任何一方末端鍵結束端基(i),且另一末端鍵結末端基(i)、末端基(ii)或鏈停止基。該「鏈停止基」係依活性自由基聚合時之反應條件而定的基,當聚合物鏈鍵結末端基(ii)時,該末端基(ii)中末鍵結聚合物鏈的(m-1)個鍵結手(S-)可鍵結鏈停止基。又,鏈停止基可為後述之式(1)中的R1 或式(2)中的R2
另外構成用聚合物鏈為2個以上時,聚合物鏈之單方末端可鍵結於末端基(ii),而使樹脂(B1)具有支鏈構造,且聚合物鏈之另一末端可鍵結末端基(i)、末端基(ii)或鏈停止基。當聚合物鏈另一末端鍵結束端基(ii)時,該末端基(ii)中未鍵結聚合物鏈的(m-1)個鍵結手(S-)可鍵結末端基(i)、末端基(ii)或鏈停止基。又,該鏈停止基可為後述之式(1)中的R1 或式(2)中的R2
式(i)中,Z1 之可被取代的碳數1至20之烷基、可被取代的碳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可被取代之R及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較佳如,各自對應後述式(1)中Z1 所列舉之基。
式(ii)中Z2 之來自可被取代的碳數1至20之鏈烷的m價基、來自可被取代的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m價基、來自可被取代的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雜環式化合物之m價基,及具有聚合物鏈之m價基較佳如,各自對應後述式(2)中Z2 所列舉之基。
樹脂(B1)例如可由,以下列式(1)或式(2)所示之硫羰基硫化合物為分子量控制劑經活性自由基聚合之步驟而得。又,活性自由基聚合時較佳為使用自由基引發劑。
[式(1)中,Z1 之定義同上述式(i),p為1以上之整數,又p=1時R1 為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OR、-SR、-N(R)2 或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且各R相互獨立為碳數1至18之烷基、碳數2至18之鏈烯基、碳數6至18之1價芳香族烴基或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18的1價雜環式基,p≧2時R1 為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p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p價基、來自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雜環式化合物之p價基或具有聚合物鏈之p價基,又,該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p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p價基及來自合計原子數3至20之雜環式化合物的p價基可各自被取代]。
[式(2)中,Z2 及m之定義同上述式(ii),R2 為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OR、-SR、-N(R)2 或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且各R相互獨立為碳數1至18之烷基、碳數2至18之鏈烯基、碳數6至18之1價芳香族烴基或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18的1價雜環式基,又該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及R可各自被取代]。
式(1)中,Z1 之碳數1至20的烷基如,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ec-丁基、t-丁基、n-戊基、1,1-二甲基丙基、新戊基、n-己基、n-庚基、n-辛基、1,1-二甲基-3,3-二甲基丁基、n-壬基、n-癸基、n-十二烷基、n-十四烷基、n-十六烷基、n-十八烷基、n-二十烷基等。
又,Z1 之碳數6至20的1價芳香族烴基如,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9-蒽基、苄基、α-甲基苄基、α,α-二甲基苄基、苯乙基等。
Z1 之碳原子及雜項原子的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如,環氧基、氮雜環丙烷基、2-呋喃基、3-呋喃基、2-四氫呋喃基、3-四氫呋喃基、1-吡咯基、2-吡咯基、3-吡咯基、1-吡咯烷基、2-吡咯烷基、3-吡咯烷基、1-吡唑基、2-吡唑基、3-吡唑基、2-四氫吡喃基、3-四氫吡喃基、4-四氫吡喃基、2-噻唑基、3-噻唑基、4-噻唑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哌啶基、3-哌啶基、4-哌啶基、2-嗎啉基、3-嗎啉基等。
又,Z1 之-OR、-SR、-N(R)2 、-OC(=O)R、-C(=O)OR、-C(=O)N(R)2 、-P(=O)(OR)2 及-P(=O)(R)2 中R之碳數1至18的烷基、碳數6至18之1價芳香族烴基或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18的1價雜環式基如,Z1 所列舉之碳數1至20的烷基、碳數6至20之價芳香族烴基或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中,碳數至合計原子數為18以下之基。
又,該R之碳數2至18的鏈烯基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5-己烯基等。
上述對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及R的取代基如,羥基、羧基、羧酸鹽基、磺酸基、磺酸鹽基、異氰酸酯基、氰基、乙烯基、環氧基、矽烷基及鹵原子,或可由Z1 中-OR、-SR、-N(R)2 、-OC(=O)R、-C(=O)OR、-C(=O)N(R)2 、-P(=O)(OR)2 、-P(=O)(R)2 及R中碳數1至18的烷基、碳數2至18之鏈烯基、碳數6至18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18的1價雜環式基所列舉之基中適當選擇。又,取代衍生物中可存在1個以上或1種以上該取代基。但以取代衍生物中取代基之合計碳數至合計原子數不超過20為佳。
又,Z1 之具有聚合物鏈的1價基如,具有乙烯、丙烯等α-烯烴;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化合物;氟乙烯、氯乙烯、偏氯乙烯等鹵化乙烯;乙烯醇、烯丙醇等不飽和醇;乙酸乙烯酯、乙酸烯丙酯等不飽和醇酯;(甲基)丙烯酸、p-乙烯基安息香酸等不飽和羧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n-丙酯、(甲基)丙烯酸i-丙酯、(甲基)丙烯酸n-丁酯、(甲基)丙烯酸t-丁酯、(甲基)丙烯酸n-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腈、偏二氰乙烯等不飽和腈;丁二烯、異戊二烯等共軛二烯等之不飽和化合物1種以上所形成的加聚系聚合物鏈之1價基,或具有末端可醚化之聚環氧乙烷、末端可醚化之聚環氧丙烷等聚醚、聚酯、聚醯胺、聚醯亞胺等聚加系聚合物鏈、聚縮合系聚合物鏈等之1價基。具有該聚合物鏈之1價基中,該聚合物鏈可直接鍵結於式(1)中硫羰基之碳原子上,或介由例如-CH2 -COO-、-C(CH3 )(CN)CH2 CH2 -COO-等鍵結手鍵結於式(1)中硫碳基之碳原子上。此時可理解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係包含該鍵結手。
式(1)中複數存在之Z1 可相同或相異。
式(1)中p=1時,R1 為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OR、-SR、-N(R)2 或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且該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及R可各自被取代。
該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OR、-SR、-N(R)2 及其取代衍生物或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如,各自對應上述Z1 所列舉之基。R1 (但p=1)之具有聚合物鏈的1價基中,該聚合物鏈可直接鍵結於式(1)中之硫原子上,或介由例如-CH2 -COO-、-C(CH3 )(CN)CH2 CH2 -COO-等鍵結手鍵結於式(1)中之碳原子上。此時可理解同上述Z1 之情形。
又,上述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如,環戊基、環己基、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等。
對該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的取代基例如可由,上述Z1 中對碳數1至20的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及R之取代基所列舉的基中適當選擇。又,取代衍生物中可存在1個以上或1種以上該取代基。但以取代衍生物中取代基合計碳數至合計原子數不超過20為佳。
又,p≧2時R1 為,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烯的p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p價基、來自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雜環式化合物之p價基或具有聚合物鏈之p價基,該來自鏈烷之p價基、來自芳香族烴之p價基及來自合計原子數3至20之雜環式化合物的p價基可各自被取代。
上述碳數1至20之鏈烷如,甲烷、乙烷、丙烷、n丁烷、i-丁烷、n-戊烷、i-戊烷、新戊烷、n-己烷、n-庚烷、n-辛烷、n-壬烷、n-癸烷、n-十二烷、n-十四烷、n-十六烷、n-十八烷、n-二十烷等。
上述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如,苯、1,4-二甲基苯(此時例如1,4-位之各甲基的碳原子係鍵結於式(1)中之硫原子上)、1,2,4,5-四甲基苯(此時例如1,2,4,5-位之各甲基的碳原子係鍵結式(1)中之硫原子上)、1,2,4,5,6-六甲基苯(此時例如1,2,4,5,6-位之各甲基的碳原子係鍵結於式(1)中之硫原子上)、1,4-二-i-丙基苯(此時例如1,4-位之各i-丙基的2-位碳原子係鍵結於式(1)中之硫原子上)、萘、蒽基等。
又,上述合計原子數3至20之雜環式化合物如,茂烷、氮雜環丙烷、呋喃、四氫呋喃、吡咯、吡咯烷、吡唑、四氫吡喃、噻烷、吡啶、哌啶、嗎啉等。
上述對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p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p價基及來自合計原子數3至20之雜環式化合物的p價基之取代基例如可由,上述Z1 中對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及R的取代基所列舉之基中適當選擇。又,取代衍生物中可存在1個以上及1種以上該取代基。但以取代衍生物中取代基之合計碳數至合計原子數不超過20為佳。
另外賦予R1 之p價基的聚合物鏈如,上述Z1 中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所列舉的加聚系聚合物鏈、聚加系聚合物鏈及聚縮合系聚合物鏈。R1 之具有聚合物鏈的p價基中,該聚合物鏈可直接鍵結於式(1)之硫原子上,或介由例如-CH2 -COO-、-C(CH3 )(CN)CH2 CH2 -COO-等鍵結手鍵結於式(1)之硫原子上。此時可理解同上述Z1 之情形。
又,式(2)中賦予Z2 之m價基的碳數1至20之鏈烷如,上述賦予R1 之p價基的碳數1至20之鏈烷所列舉的化合物。
賦予Z2 之m價基的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如,上述賦予R1 之p價基的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所列舉的化合物。
賦予Z2 之m價基的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雜環式化合物如,上述賦予R1 之p價基的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雜環式化合物所列舉之化合物。
Z2 中對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m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m價基及來自合計原子數3至20之雜環式化合物的m價基之取代基例如可由,上述Z1 中對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及R的取代基所列舉之基中適當選擇。又,取代衍生物中可存在1個以上及1種以上該取代基。但以取代衍生物中取代基之合計碳數至合計原子數不超過20為佳。
又,賦予Z2 之m價基的聚合物鏈如,上述Z1 中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所列舉的加聚系聚合物鏈、聚加系聚合物鏈及聚縮系聚合物鏈。該Z2 之具有聚合物鏈的m價基中,聚合物鏈可直接鍵結於式(2)中之硫羰基的碳原子上,或介由例如-CH2 -COO-、-C(CH3 )(CN)CH2 CH2 -COO-等鍵結手鍵結於式(2)中之硫羰基的硫原子上。此時可理解同上述Z1 之情形。
式(2)中,R2 之碳數1至20的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OR、-SR、-N(R)2 、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及其取代衍生物如,各自對應上述Z1 之基所列舉的基。R2 之具有聚合物鏈的1價基中,該聚合物鏈可直接鍵結於式(2)之硫原子上,或介由例如-CH2 -COO-、-C(CH3 )(CN)CH2 CH2 -COO-等鍵結手鍵結於式(2)之碳原子上。此時可理解同上述Z1 之情形。
又,R2 之碳數3至20的1價脂環族烴基及其取代衍生物如,上述R1 (但p=1)之碳數3至20的1價脂環族烴基及其取代衍生物所列舉的基。
式(2)中複數存在之R2 可相同或相異。
式(2)中,Z2 與-C(=S)-S-R2 之間的連結部分為脂肪族碳原子時,Z2 中係以脂肪族碳原子鍵結-C(=S)-S-R2 ,該連結部分為芳香族碳原子時,Z2 中係以芳香族碳原子鍵結-C(=S)-S-R2 ,又該連結部分為硫原子時,-SR所示之Z2 中係以硫原子鍵結-C(=S)-S-R2
本發明特佳之硫羰基硫化合物的具體例如,下列式(3)至(22)所示之化合物等。
該硫羰基硫化合物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本發明進行活性自由基聚合時,硫羰基硫化合物可併用其他分子量控制劑,例如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t-十二基硫醇等1種以上。
活性自由基聚合所使用之自由基引發劑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一般自由基引發劑,例如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等偶氮化合物;苯醯過氧化物、月桂醯過氧化物、1,1’-雙(t-丁基過氧)環己烷、t-丁基過氧化三甲基乙酸酯等有機過氧化物;過氧化氫;該過氧化物與還原劑所形成之氧化還原系引發劑等。
該自由基引發劑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活性自由基聚合所使用之溶劑可為不使活性自由基失活之物,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丙二醇-甲基醚、丙二醇-乙基醚等丙二醇-烷基醚;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等(聚)烷二醇烷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丙二醇二乙基醚等(聚)烷二醇二烷基醚;四氫呋喃等其他之醚;甲基乙基酮、環己酮、2-庚酮、3-庚酮等酮;二丙酮醇(即,4-羥基-4-甲基戊烷-2-酮)、4-羥基-4-甲基己烷-2-酮等酮醇;乳酸甲酯、乳酸乙酯等乳酸烷酯;2-羥基-2-甲基丙酸乙酯、羥基乙酸乙酯、2-羥基-3-甲基丁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乙氧基乙酸乙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丙酸酯、乙酸乙酯、乙酸n-丙酯、乙酸i-丙酯、乙酸n-丁酯、乙酸i-丁酯、甲酸n-戊酯、乙酸i-戊酯、丙酸n-丁酯、丁酸乙酯、丁酸n-丙酯、丁酸i-丙酯、丁酸n-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n-丙酯、乙醯乙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2-羰基丁酸乙酯等其他之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等。
上述溶劑中就作為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用時之各成份的溶解性、顏料分散性、塗佈性等觀點較佳為,丙二醇一甲基醚、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一乙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環己酮、2-庚酮、3-庚酮、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丙酸酯、乙酸n-丁酯、乙酸i-丁酯、甲酸n-戊酯、乙酸i-戊酯、丙酸n-丁酯、丁酸乙酯、丁酸i-丙酯、丁酸n-丁酯、丙酮酸乙酯等。
上述溶劑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活性自由基聚合時,硫羰基硫化合物之使用量對全部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100重量份較佳為0.1至50重量份,更佳為0.2至16重量份。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之使用量對全部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100重量份較佳為0.1至50重量份,更佳為0.1至20重量份。
聚合溫度較佳為0至150℃,更佳為50至120℃。聚合時間較佳為10分鐘至20小時,更佳為30分鐘至6小時。
樹脂(B)之Mw(該Mw為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至45,000,較佳為3,000至20,000,特佳為4,000至10,000。
又,樹脂(B)之Mw/Mn(該Mn為以GPC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數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至2.0,更佳為1至1.7,特佳為1至1.4。
使用具有上述所定之Mw,較佳為具有上述特定之Mn及/或Mw/Mn的鹼可溶性樹脂時,可得顯像性優良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而形成圖型邊緣銳利之畫素,且顯像時未曝光部之基板上、遮光層上不易生成殘渣、污染、殘膜等,及對有機溶劑具有較高洗淨性,因此製造濾光器時不會產生乾燥異物而可提高製品合格率,且可有效防止濾光器〝烙印〞。
本發明之樹脂(B)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本發明中,樹脂(B)之使用量對(A)顏料100重量份較佳為10至1,000重量份,更佳為20至500重量份。此時樹脂(B)之使用量低於10重量份時,例如會降低鹼顯像性,及易使未曝光部之基板上或遮光層上產生污染及殘膜,又超過1,000重量份時,相對地會降低顏料濃度,而難達成薄膜用色濃度之目的。
-(C)多官能性單體
本發明之多官能性單體為,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單體。
該多官能性單體如,乙二醇、丙二醇等烷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聚合度為1度以上之聚乙二醇、聚合度為1度以上之聚丙二醇等聚烷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等3價以上之多價醇的(甲基)丙烯酸酯及其二羧酸改性物;聚酯、環氧樹脂、胺基甲酸乙酯樹脂、醇酸樹脂、聚矽氧烷樹脂、螺烷樹脂等低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兩末端具有羥基之乳-1,3-丁二烯、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異戊二烯、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己內酯等兩末端具有羥基之聚合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三[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膦酸酯等。
上述多官能性單體中又以3價以上之多價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及其二羧酸改性物為佳,具體例較佳如,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又以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可具有較高之畫素強度、優良之畫素表面平滑性,且未曝光之基板上及遮光層上不易產生污染、殘膜等而特佳。
上述多官能性單體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本發明中,多官能性單體之使用量對樹脂(B)100重量份較佳為5至500。重量份,更佳為20至300重量份。此時多官能性單體之使用量低於5重量份時,會傾向降低畫素之強度及表面平滑性,又超過500重量份時會傾向例如降低鹼顯像性,及易使未曝光部之基板上或遮光層上產生污染、殘膜等。
本發明可同時使用多官能性單體及具有1個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單官能性單體。
該單官能性單體如,上述鹼可溶性共聚物(I)所列舉之不飽和單體(b1)及不飽和單體(b2),以及N-乙烯基琥珀醯酵亞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酞醯亞胺、N-乙烯基-2-哌啶酮、N-乙烯基-ε-己內醯胺、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咪唑啉、N-乙烯基吲哚、N-乙烯基吲哚滿、N-乙烯基苯并咪唑、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哌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嗎啉、N-乙烯基吩噁嗪等N-乙烯基含氮雜環式化合物、N-(甲基)丙烯醯基嗎啉、及市售品之M-5300、M-5400、M-5600(以上為東亞合成(股)製)等。
上述單官能性單體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單官能性單體之使用率對多官能性單體及單官能性單體合計量較佳為90重量%以下,更佳為50重量%以下。此時單官能性單體之使用率超過90重量%時,會傾向降低畫素強度及表面平滑性。
-(D)感放射線性自由基發生劑-
本發明之感放射線性自由基發生劑(以下單稱「自由基發生劑」)為,以可視光線、紫外線、遠紫外線、電子線、X線等放射線進行曝光時,可產生開啟上述(C)多官能性單體及必要時使用之單官能性單體聚合用的自由基之化合物。
該自由基發生劑如,乙醯苯化合物、二咪唑化合物、三嗪化合物、苯偶因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α-二酮化合物、多核醌化合物、呫噸酮化合物、二偶氮化合物等。
本發明之自由基發生劑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但本發明之自由基發生劑較佳為,乙醯苯化合物、二咪唑化合物及三嗪化合物群中所選出至少1種。
本發明中,自由基發生劑之使用量對(C)多官能性單體或其與單官能性單體合計100重量份較佳為0.01至80重量份,更佳為1至60重量份。此時自由基發生劑之使用量低於0.01重量份時,曝光硬化將不足而難得到畫素圖型配置於一定方位之濾光器,又超過80重量份時易傾向,顯像時所形成之畫素由基板脫落。
本發明之較佳自由基發生劑中,乙醯苯之具體例如,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基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1、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2-辛二酮、1-[4-(苯基硫基)苯基]-2-(o-苯醯肟)等。
該乙醯苯化合物中特佳為2-甲基-1-[4-(甲基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酮-1、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1、1,2-辛二酮、1-[4-(苯基硫基)苯基]-2-(o-苯醯肟)等。
上述乙醯苯化合物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本發明所使用之自由基發生劑為乙醯苯化合物時,其使用量對(C)多官能性單體或其與單官能性單體合計100重量份,較佳為0.01至80重量份,更佳為1至60重量份,特佳為1至30重量份。此時乙醯苯化合物之使用量低於0.01重量份時,曝光硬化將不足而難得到畫素圖型配置於一定方位之濾光器,又超過80重量份時易傾向,顯像時所形成之畫素由基板脫落。
又,上述二咪唑化合物之具體例如,2,2’-雙(2-氯苯基)-4,4’,5,5’-四(4-乙氧基羰基苯基)-1,2’-二咪唑、2,2’-雙(2-溴苯基)-4,4’,5,5’-四(4-乙氧基羰基苯基)-1,2’-二咪唑、2,2’-雙(2-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2,2’-雙(2,4-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2,2’-雙(2,4,6-三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2,2’-雙(2-溴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2,2’-雙(2,4-二溴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2,2’-雙(2,4,6-三溴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等。
該二咪唑化合物中較佳為,2,2’-雙(2-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坐、2,2’-雙(2,4-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2,2’-雙(2,4,6-三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等,特佳為2,2’-雙(2,4-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
上述二咪唑化合物對溶劑可具有優良溶解性,且不會生成未溶解物、析出物等異物,又敏感度高既使以較少能量進行曝光也可充分硬化,且未曝光部不會產生硬化反應,因此曝光後之塗膜可明顯區分對顯像液不溶性之硬化部份,及對顯像液具有高溶解性之未硬化部,故可形成無凹割狀之畫素圖型配置於一定方位的高精細濾光器。
上述二咪唑化合物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本發明所使用之自由基發生劑為二咪唑化合物時,其使用量對(C)多官能性單體或其與單官能性單體合計100重量份,較佳為0.01至40重量份,更佳為1至30重量份,特佳為1至20重量份。此時二咪唑化合物之使用量低於0.01重量份時,曝光硬化將不足而難得畫素圖型配置於一定方位之濾光器,又超過40重量份時易傾向,顯像時所形成之畫素由基板脫落及畫素表面之膜粗糙。
本發明所使用之自由基發生劑為二咪唑化合物時可併用下列供氫物,而更進一步改良敏感度故為佳。
該「供氫物」係指,對曝光時由二咪唑化合物產生之自由基,可供給氫之化合物。
本發明之供氫物較佳為下列所定義之硫醇化合物、胺化合物等。
該硫醇化合物係由,以苯環或雜環為母核,且具有1個以上,較佳為1至3個,更佳為1至2個直接鍵結於母核之巰基的化合物(以下稱為「硫醇供氫物」)所形成。
該胺化合物係由,以苯環或雜環為母核,且具有1個以上,較佳為1至3個,更佳為1至2個直接鍵結於母核之胺基的化合物(以下稱為「胺供氫物」)所形成。
又,上述供氫物可同時具有巰基及胺基。
下面將更具體說明供氫物。
硫醇供氫物可各自具有1個以上之苯環或雜環,或同時具有苯環及雜環。具有2個以上該環時可形成或不形成縮合環。
又,硫醇供氫物具有2個以上巰基時,至少殘存1個游離巰基之條件下,殘餘1個以上之巰基可受烷基、芳烷基或芳基取代,又殘存1個游離巰基之條件下,可具有介由伸烷基等2價有機基鍵結2個硫原子之構造單位,或以二硫化物形態鍵結2個硫原子之構造單位。
另外硫醇供氫物中巰基以外之部分可受羧基、烷氧基羰基、取代烷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取代苯氧基羰基、脂基等取代。
上述硫醇供氫物之具體例如,2-巰基苯并噻唑、2-硫醇苯并噁唑、2-巰基苯并咪唑、2,5-二巰基-1,3,4-噻二唑、2-巰基-2,5-二甲基胺基吡啶等。
該巰醇供氫物中又以2-巰基苯并噻唑、2-巰基苯并噁唑為佳,特佳為2-巰基苯并噻唑。
又,胺供氫物可各自具有1個以上之苯環或雜環,或同時具有苯環及雜環。具有2個以上該環時,可形成或不形成縮合環。
胺供氫物中1個以上之胺基可受烷基或取代烷基取代,又胺基以外之部分可受羧基、烷氧基羰基、取代烷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取代苯氧基羰基、腈基等取代。
上述胺供氫物之具體例如,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4-二乙基胺基乙醯苯、4-二甲基胺基苯丙酮、乙基-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酯、4-二甲基胺基安息香酸、4-二甲基胺基苯甲胺等。
該胺供氫物中又以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為佳,特佳為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
另外自由基發生劑為二咪唑化合物以外時,該胺供氫物具有增感劑作用。
本發明中,供氫物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1種以上之硫醇供氫物及1種以上之胺供氫物組合使用時,顯像時不易由基板脫落且可形成高畫素強度及敏感度之畫素而為佳。
硫醇供氫物及胺供氫物之組合具體例如,2-巰基苯并噻唑/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2-巰基苯并噻唑/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2-巰基苯并噁唑/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2-巰基苯并噁唑/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等。較佳之組合為,2-巰基苯并噻唑/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2-巰基苯并噁唑/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特佳之組合為,2-巰基苯并噻唑/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
組合硫醇供氫物及胺供氫物時,硫醇供氫物對胺供氫物之重量比較佳為1:1至1:4,更佳為1:1至1:3。
本發明中併用供氫物及二咪唑化合物時,供氫物使用量對(C)多官能性單體或其與單官能性單體合計100重量份較佳為0.01至40重量份,更佳為1至30重量份,特佳為1至20重量份。此時供氫物之使用量低於0.01重量份時,會傾向降低敏感度之改良效果,又超過40重量份時易傾向,顯像時所形成之畫素由基板脫落。
又,上述三嗪化合物之具體例如,2,4,6-三(二氯甲基)-s-三嗪、2-甲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2-(5-甲基呋喃-2-基)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2-(呋喃-2-基)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2-(4-二乙基胺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4-甲氧基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4-乙氧基苯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4-n-丁氧基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等具有鹵甲基之三嗪化合物。
該三嗪化合物中特佳為,2-[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
上述三嗪化合物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本發明所使用之自由基發生劑為三嗪化合物時,其使用量對(C)多官能性單體或其與單官能性單體合計100重量份較佳為0.01至40重量份,更佳為1至30重量份,特佳為1至20重量份。此時三嗪化合物之使用量低於0.01重量份時,曝光硬化將不足而難得到畫素圖型配置於一定方位之濾光器,又超過40重量份時易傾向,顯像時所形成之畫素由基板脫落。
-其他添加劑-
本發明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係以上述(A)至(D)成份為必須成份,但必要時可另含其他添加劑。
其他添加劑如,玻璃、氧化鋁等填充劑;聚乙烯醇、聚(氟烷基丙烯酸酯)類等高分子化合物;非離子系表面活性劑、陽離子系表面活性劑、陰離子系表面活性劑;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密合促進劑;2,2-硫雙(4-甲基-6-t-丁基苯酚)、2,6-二-t-丁基苯酚等防氧化劑;2-(3-t-丁基-5-甲基-2-羥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烷氧基二苯甲酮等紫外線吸收劑;聚丙烯酸鈉等防凝聚劑等。
調製液狀組成物
本發明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一般係添加溶劑調製成液狀組成物。
該溶劑可由,能分散或溶解構成感放射線性組成物用之(A)至(D)成份及其他添加劑,且不與該成份反應之具有適當揮發性之物中適當選用。
該溶劑如,丙二醇一甲基醚、丙二醇一乙基醚等丙二醇一烷基醚;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等(聚)烷二醇烷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丙二醇二乙基醚等(聚)烷二醇二烷基醚;四氫呋喃等其他醚;甲基乙基酮、環己酮、2-庚酮、3-庚酮等酮;二丙酮醇(即4-羥基-4-甲基戊烷-2-酮)、4-羥基-4-甲基己烷-2-酮等酮醇;乳酸甲酯、乳酸乙酯等乳酸烷基酯;2-羥基-2-甲基丙酸乙酯、羥基乙酸乙酯、2-羥基-3-甲基丁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乙氧基乙酸乙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丙酸酯、乙酸乙酯、乙酸n-丙酯、乙酸i-丙酯、乙酸n-丁酯、乙酸i-丁酯、甲酸n-戊酯、乙酸i-戊酯、丙酸n-丁酯、丁酸乙酯、丁酸n-丙酯、丁酸i-丙酯、丁酸n-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n-丙酯、乙醯乙酸甲酯、乙醯乙酸甲酯、2-羥基丁酸乙酯及其他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等。
該溶劑中就溶解性、顏料分散性、塗佈性等觀點較佳為丙二醇一甲基醚、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一甲醚乙酸酯、丙二醇一乙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環己酮、2-庚酮、3-庚酮、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丙酸酯、乙酸n-丁酯、乙酸i-丁酯、甲酸n-戊酯、乙酸i-戊酯、丙酸n-丁酯、丁酸乙酯、丁酸i-丙酯、丁酸n-丁酯、丙酮酸乙酯等。
上述溶劑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又,上述溶劑可併用苄基乙基醚、二-n-己基醚、丙酮基丙酮、異佛爾酮、己酸、辛酸、1-辛醇、1-壬醇、苄醇、乙酸苄酯、安息香酸乙酯、草酸二乙酯、馬來酸二乙酯、γ-丁內酯、碳酸乙烯、碳酸丙烯、乙二醇-苯基醚乙酸酯等高沸點溶劑。
該高沸點溶劑可單獨使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
溶劑之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制,就所得液狀組成物之塗佈性,安全性等觀點較佳為,使組成物除去溶劑之各成份的合計濃度為5至50重量%,特佳為10至40重量%之量。
濾光器之形成方法
下面將說明使用本發明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形成本發明之濾光器的方法。
形成濾光器之方法一般至少包含下列(1)至(4)步驟。
(1)於基板上形成本發明濾光器用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塗膜的步驟。
(2)將至少部分之該塗膜曝光的步驟。
(3)將曝光後之塗膜顯像的步驟。
(4)顯像後將塗膜熱處理(以下稱為「後加熱」)之步驟。
下面將依序說明該步驟。
-(1)步驟-
首先於基板表面上,必要時以畫分形成畫素部分之方式形成遮光層後,將例如含有紅色顏料之濾光器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上,再預烤蒸發溶劑而形成塗膜。
該步驟所使用之基板如,玻璃、矽、聚碳酸酯、聚酯、芳香族聚醯胺、聚醯胺聚亞胺、聚醯亞胺、聚醚碸、或環狀烯烴之開環聚合物及其加氫物等。
又,可依希望對該基板進行矽烷偶合劑等之藥品處理等離子處理、離子修正、濺射、氣相反應法、真空蒸鍍等適當之前處理。
將液狀組成物塗佈於基板時,可採用回轉塗佈,即利用旋塗機塗佈、流延塗佈、滾軸塗佈、縫隙噴嘴塗佈等適當塗佈法。本發明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既使乾燥後,對洗淨溶劑仍具有高溶解性,故適合以縫隙噴嘴塗佈。
預烤之條件較佳為70至110℃下2至4分鐘。
塗佈厚度,即去除溶劑之膜厚較佳為0.1至10 μm,更佳為0.2至8.0 μm,特佳為0.2至6.0 μm。
-(2)步驟-
其次例如介由具有適當圖型之圖罩,對所形成至少部分之塗膜進行曝光。
該步驟所使用之放射線可為,可視光線、紫外線、遠紫外線、電子線、X線等。但以波長190至450nm之放射線為佳。
放射線之曝光量較佳為10至10,000J/m2
-(3)步驟-
接著較佳為使用鹼顯像液,將曝光後之塗膜顯像,再溶解去除塗膜未曝光部以形成圖型。
該鹼顯像液較佳如,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四甲基銨氫氧化物、膽鹼、1,8-二氮雜二環-[5.4.0]-7-十二烯、1,5-二氮雜二環-[4.3.0]-5-壬烯等水溶液。
又,鹼顯像液中可適當添加例如甲醇、乙醇等水溶性有機溶劑或表面活性劑等。鹼顯像後較佳為進行水洗。
適用之顯像處理法為,淋浴顯像法、噴霧顯像法、浸漬顯像法、盛液顯像法等。
顯像條件較佳為常溫下5至300秒。
-(4)步驟-
其後將顯像後之塗膜後加熱,可得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所形成的畫素圖型配置於一定方位之基板。
後加熱條件較佳為180至230℃下20至40分鐘。
所形成之畫素膜厚較佳為0.5至5.0 μm,更佳為1.5至3.0 μm。
又,上述(1)至(4)步驟中重覆使用含有綠色或藍色顏料之濾光器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的各液狀組成物時,可於同一基板上形成綠色之畫素圖型及藍色之畫素圖型,因此可於基板上形成紅色、綠色及藍色三原色之畫素圖型配置於一定方位的著色層。但本發明之各色畫素圖型的形成順序並非限於該順序。
濾光器
本發明之濾光器係由本發明之濾光器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
本發明之濾光器例如極適合使用於透光型或反射型之彩色液晶顯示裝置、彩色印像管元件、彩色傳感器等。
彩色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彩色液晶顯示裝置為,具備本發明之濾光器。
本發明之彩色液晶顯示裝置可具有適當構造。例如於不同於配置薄膜晶體(TFT)之驅動用基板的另一基板上形成濾光器後,介由液晶層對向配置驅動用基板及形成濾光器之基板的構造,或於配置薄膜晶體(TFT)之驅動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濾光器後,介由液晶層對向配置形成ITO(錫膠氧化銦)電極之基板的構造。後者之構造可格外提升開口率,故具有可得到明亮且高精細之液晶顯示元件的優點。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II)
又,含有(A)顏料、(B)鹼可溶性樹脂、(C)多官能性單體及(D)感放射線性自由基發生劑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中,(B)鹼可溶性樹脂為,Mw低於1,000之成份的含有率為0至30重量%,Mw1,000至10,000之成份的含有率為50至100重量%,較佳為70至100重量%,更佳為90至100重量%,Mw超過10,000且45,000以下之成份的含有率為0至45重量%,Mw超過45,000之成份的含有率為0至5重量%,且樹脂全體之Mw為1,000至10,000,較佳為2,000至8,000的樹脂(以下稱為「樹脂(ii)」)時,該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以下稱為「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II)」)可使用於形成濾光器。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II)之(A)成份、(C)成份及(D)成份例如可同本發明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所使用的上述(A)成份、(C)成份及(D)成份,又,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II)中可添加本發明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所列舉的其他添加劑,且一般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II)係添加本發明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所列舉的溶劑調製成液狀組成物。
樹脂(ii)例如可由,含有上述不飽和單體(b1)及不飽和單體(b2)之單體混合物自由基聚合後,再以使用2種以上極性不同之有機溶劑的再沈澱法精製之方法(以下稱為「精製方法」)等而得。
下面將說明精製方法。
製造樹脂(ii)用之自由基聚合法並無特別限制,可以常法實施。
聚合用之溶劑對下列再沈澱法為良溶劑時,聚合後之共聚物可直接或調整濃度後,以聚合物溶液形態供給精製處理,或由聚合所得之聚合物溶液以常法分離出共聚物,再以固體狀供給精製處理。
自由基聚合後所得之共聚物可以使用2種以上極性不同之有機溶劑的再沈澱法精製。即,必要時以過濾或離心分離法等,由共聚物之良溶劑中的溶液去除不溶之不純物後,注入大量例如為共聚物溶液體積之5至10倍量的沈澱劑(弱溶劑)中,使共聚物再沈澱精製。此時殘留於共聚物溶液中之不純物中,可溶於沈澱劑之不純物會以液相殘留,而由共聚物分離。
該再沈澱法所使用之良溶劑/沈澱劑的組合物如,二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n-己烷、甲基乙基酮/n-己烷、二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n-庚烷、甲基乙基酮/n-庚烷等。
將共聚物再沈澱時較佳為,激烈攪拌沈澱劑下儘可能少量分批加入共聚物溶液,如此可將混入沈澱內之不純物量抑制於最小量。又,重覆數次再沈澱處理可提高純度,而非常細無法過濾之沈澱物可以離心分離法等分離。
又,必需更嚴密精製時,所使用之再沈澱法較佳為分別沈澱法。即,將共聚物溶解於良溶劑中,細心改變溶劑條件例如溶劑種類、組成及溫度下逐次沈澱溶質之共聚物,而僅以不同溶解度畫分複數區而分取共聚物。該方法普通係將沈澱劑加入共聚物溶液中。另外一定溫度下可依序改變良溶劑及沈澱劑之組成即良溶劑之混合比,或良溶劑混合比一定之情形下可改變溫度。使用該方法可有效率分取分子量範圍狹窄之共聚物。以分別沈澱法分取之共聚物的各畫分區可因應各自之Mw值,將1個或複數畫分區濃縮乾燥而以固體狀收取。
又,由上述再沈澱法取得之共聚物,必要時可以吸附.親和性色譜儀或透析法等精製。
樹脂(ii)之Mw較佳為600至10,000,更佳為1,200至8,000。
又,樹脂(ii)之Mw/Mn較佳為1至2.0,更佳為1至1.7,特佳為1至1.4。
使用具有上述特定之Mw,較佳為具有上述特定之Mn及/或Mw/Mn的樹脂(ii)時,可得顯像性良好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II),因此可形成具有銳利之圖型邊緣的畫素,且顯像時未曝光部之基板上及遮光層上不易產生污染、殘渣及殘膜等,又可對有機溶劑具有高洗淨性,故製造濾光器時不會產生乾燥異物而可實現高製品合格率,及有效防止濾光器〝烙印〞。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II)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樹脂(ii)。
上述所得之本發明的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可以高製品合格率形成無〝烙印〞之濾光器,且適合以縫隙噴嘴塗佈。
又,本發明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適用於製造CCD用濾光器。
下面將以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本發明非限於該實施例。
下列各合成例所得之樹脂的Mw及Mn係以下列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測定。
裝置:GPC-101(照和電工(股)製)。
柱:結合GPC-KF-801、GPC-KF-802、GPC-KF-803及GPC-KF-804使用。
移動相:含磷酸0.5重量%之四氫呋喃。
比較合成例1
將2,2’-偶氮雙異丁腈10重量份及二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400重量份放入備有攪拌機之燒瓶中,再加入甲基丙烯酸30重量份、N-苯基馬來醯亞胺31.2重量份、苄基甲基丙烯酸酯20重量份、苯乙烯18.8重量份及分子量控制劑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10重量份,以氮取代後緩緩攪拌下將反應溶液升溫至80℃,保持該溫度下聚合3小時。其次將反應溶液升溫至100℃後,追加2,2’-偶氮雙異丁腈2重量份,再持續聚合1小時,得樹脂溶液(固體成份濃度=20.1重量%)。該樹脂之Mw=5,000,Mw/Mn=3.6。稱該樹脂為「樹脂(b-1)」。
合成例1至20
依表1所示之量將2,2’-偶氮雙異丁脂2重量份、分子量控制劑之上述式(3)至(22)各自所示化合物,及二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200重量份放入備有冷卻管、攪拌機之燒瓶中,再加入甲基丙烯酸30重量份、N-苯基馬來醯亞胺31.2重量份、苄基甲基丙烯酸酯20重量份及苯乙烯18.8重量份,以氮取代後緩緩攪拌下將反應溶液升溫至80℃,保持該溫度下聚合3小時。其次將反應溶液升溫至100℃後,追加2,2’-偶氮雙異丁腈1重量份,再持續聚合1小時,得表1所示樹脂(B-1)至樹脂(B-20)之各溶液。所得各樹脂之固體成份、Mw及Mw/Mn之值如表1所示。
評估電壓保持率 比較例1
利用鑽石精細輾機(商品名,三菱馬里亞(股)製)之珠輾機(珠直徑1.0mm),將(A)顏料用之C.I.顏料紅254及C.I.顏料黃139至50/50(重量比)混合物40重量份、分散劑用之disperbyk 2001 10重量份及溶劑用之3-乙氧基丙酸乙酯100重量份所形成的混合液混合及分散12小時,得顏料分散液。
其次混合該顏料分散液100重量份、鹼可溶性樹脂之樹脂(b-1)70重量份、(C)多官能性單體用之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80重量份、(D)自由基發生劑用之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150重量份及溶劑用之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1,000重量份,得液狀組成物(r-1)。
接著使用旋塗機將液狀組成物(r-1)塗佈於表面形成防止鈉離子溶出之SiO2 膜後蒸鍍一定形狀之電極的鹼玻璃基板上,90℃之淨化烤箱中預烤10分鐘後,形成膜厚2.0 μm之塗膜。
其後使用高壓水銀燈,不介由光罩下利用含有365nm、405nm及436nm之各波長的放射線以5,000J/m2 之曝光量將塗膜曝光後,將該基板浸漬於23℃之0.04重量%氫氧化鉀水溶液所形成之顯像液中,1分鐘顯像後以超純水洗淨再風乾,接著以250℃後加熱30分鐘使塗膜硬化,而於基板上形成紅色畫素。該畫素之膜厚為1.60 μm。
以混合0.8mm玻璃珠之密封劑貼合該形成畫素之基板蒸鍍一定形狀之ITO電極的基板後,注入美路庫製液晶MLC6608(商品名),得液晶單元。
其後將液晶單元放入60℃之恒溫層中,再以東陽鐵庫尼製液晶電壓保持率測定系統VHR-1A型(商品名)測定液晶單元之電壓保持率。此時之施加電壓為5.5V方形波,測定周波數為60Hz。該電壓保持率係指(16.7毫秒後之液晶單元電位差/0毫秒下施加之電壓)的值,結果如表2所示。
液晶單元之電壓保持率為90%以下時,液晶單元無法將16.7毫秒之時間及施加電壓保持於一定水準,而意味液晶無法充分配向。因此具備使用該液狀組成物形成之濾光器的液晶顯示裝置易提升〝烙印〞情形。
以上結果如表2所示。
實施例1至20
除了各自以樹脂(B-1)至樹脂(B-20)70重量份取代樹脂(b-1)外,其他同比較例1各自調製液狀組成物(R-1)至(R-20),其次同比較例1製作液晶單元再測定電壓保持率,結果均為92%。因此具備使用液狀組成物(R-1)至(R-20)形成之濾光器的液晶顯示裝置不易產生〝烙印〞情形。以上結果如表2所示。
上述係評估使用紅色顏料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又,使用藍色、綠色、黃色及黑色顏料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的結果相同。
比較合成例2
將2,2’-偶氮雙異丁腈2.5重量份及二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200重量份放入備有冷卻管、攪拌機之燒瓶中,再加入甲基丙烯酸30重量份、N-苯基馬來醯亞胺31.2重量份、苄基甲基丙烯酸酯20重量份、苯乙烯18.8重量份及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鏈移動劑)3重量份,以氮取代後緩緩攪拌下將反應溶液升溫至80℃,保持該溫度下聚合3小時。其次將反應溶液升溫至100℃之後,追加2,2’-偶氮雙異丁腈0.5重量份,再持續聚合1小時,得樹脂溶液(固體成份濃度=33.2重量%)。該樹脂之Mw=14,000,Mw/Mn=2.1。稱該樹脂為「樹脂(b-2)」。
浸漬試驗 比較例2
利用旋塗機將液狀組成物(r-1)塗佈於表面形成防止鈉離子溶出之SiO2 膜的直徑4英寸鹼玻璃基板上,再放置於23℃之淨化室內12小時,乾燥後形成塗膜。
其次將該基板浸漬於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100cc中,2分鐘後完全溶解塗膜。
實施例21至40
除了各自以液狀組成物(R-1)至(R-20)取代液狀組成物(r-1)外,其他同比較例2於鹼玻璃基板上形成塗膜。
接著將該基板浸漬於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100cc中,2分鐘後完全溶解塗膜。
比較例3
除了以樹脂(b-2)70重量份取代樹脂(b-1)外,其他同比較例1調製液狀組成物(r-2)。其次除了以液狀組成物(r-2)取代液狀組成物(r-1)外,其他同比較例2於鹼玻璃基板上形成塗膜。
接著將該基板浸漬於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100cc中,2分鐘後未完全溶解塗膜,且觀察液中含有大量異物。
塗佈試驗 比較例4
利用東京應化工業(股)製縫隙噴嘴方式濾光器用塗佈裝置TR63210S-CL(商品名),將液狀組成物(r-1)塗佈於表面形成防止鈉離子溶出之SiO2 膜的鹼玻璃基板上,再置於常溫下1小時,乾燥後形成塗膜。
其次以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吹風洗淨縫隙噴嘴後,再利用TR63210S-CL將液狀組成物(r-1)塗佈於新的鹼玻璃基板上,結果再度形成之塗膜上未發生異物可塗佈。
實施例41至60
除了各自以液狀組成物(R-1)至(R-20)取代液狀組成物(r-1)外,其他同比較例4進行塗佈試驗,結果再度形成之塗膜上未發生異物可塗佈。
比較例5
除了以液狀組成物(r-2)取代液狀組成物(r-1)外,其他同比較例4進行塗佈試驗,結果再度形成之塗膜上發生異物而無法形成合適之塗膜。

Claims (8)

  1. 一種濾光器用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A)著色劑、(B)鹼可溶性樹脂、(C)多官能性單體及(D)感放射線性自由基發生劑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B)鹼可溶性樹脂為,經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之活性自由基聚合製造而得,且以凝膠滲透色譜法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至45,000;並且,(B)鹼可溶性樹脂為,構成其之聚合物鏈的至少一末端具有下列式(i)所示之基或下列式(ii)所示之基; [式(i)中,Z1 為氫原子、氯原子、羧基、氰基、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OR、-SR、-N(R)2 、-OC(=O)R、-C(=O)OR、-C(=O)N(R)2 、-P(=O)(OR)2 、-P(=O)(R)2 或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且各R相互獨立為碳數1至18之烷基、碳數2至18之鏈烯基、碳數6至18之1價芳香族烴基或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18的1價雜環式基,又,該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及R可各自被取代] [式(ii)中,Z2 為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m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m價基、來自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雜環式化合物之m價基或具有聚合物鏈之m價基,又,該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m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m價基及來自合計原子數3至20之雜環式化合物的m價基可各自被取代,m為2以上之整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其中(B)鹼可溶性樹脂以凝膠滲透色譜法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數平均分子量為Mn時,其Mw/Mn之比為1至2.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其中(B)鹼可溶性樹脂為,含有(b1)不飽和羧酸及/或不飽和羧酸酐及(b2)其他不飽和化合物之單體混合物的共聚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其中(B)鹼可溶性樹脂係經由以下列式(1)或式(2)所示之硫羰基硫化合物為分子量控制劑,將聚合性不飽和化合物經由活性自由基聚合之步驟製造的樹脂; [式(1)中,Z1 之定義同上述式(i),p為1以上之整數,又p=1時R1 為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碳數6至20的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OR、-SR、-N(R)2 或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且各R相互獨立為碳數1至18之烷基、碳數2至18之鏈烯基、碳數6至18之1價芳香族烴基或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18的1價雜環式基,p≧2時R1 為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p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p價基、來自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雜環式化合物之p價基或具有聚合物鏈之p價基,又,該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R、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p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p價基及來自合計原子數3至20之雜環式化合物的p價基可各自被取代] [式(2)中,Z2 及m之定義同上述式(ii),R2 為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OR、-SR、-N(R)2 或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且各R相互獨立為碳數1至18之烷基、碳數2至18之鏈烯基、碳數6至18之1價芳香族烴基或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18的1價雜環式基,又,該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3至20之1價脂環族烴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及R可各自被取代]。
  5. 一種濾光器用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A)著色劑、(B)鹼可溶性樹脂、(C)多官能性單體及(D)感放射線性自由基發生劑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B)鹼可溶性樹脂為,構成其之聚合物鏈的至少一末端具有上述式(i)所示之基或上述式(ii)所示之基,且以凝膠滲透色譜法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至45,000;並且,(B)鹼可溶性樹脂為,構成其之聚合物鏈的至少一末端具有下列式(i)所示之基或下列式(ii)所示之基; [式(i)中,Z1 為氫原子、氯原子、羧基、氰基、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碳原子及雜 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1價雜環式基、-OR、-SR、-N(R)2 、-OC(=O)R、-C(=O)OR、-C(=O)N(R)2 、-P(=O)(OR)2 、-P(=O)(R)2 或具有聚合物鏈之1價基,且各R相互獨立為碳數1至18之烷基、碳數2至18之鏈烯基、碳數6至18之1價芳香族烴基或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18的1價雜環式基,又,該碳數1至20之烷基、碳數6至20之1價芳香族烴基、合計原子數3至20之1價雜環式基及R可各自被取代] [式(ii)中,Z2 為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m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m價基、來自碳原子及雜項原子之合計原子數3至20的雜環式化合物之m價基或具有聚合物鏈之m價基,又,該來自碳數1至20之鏈烷的m價基、來自碳數6至20之芳香族烴的m價基及來自合計原子數3至20之雜環式化合物的m價基可各自被取代,m為2以上之整數]。
  6.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何1項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的調製方法,其特徵為,(A)著色劑為顏料,又,於溶劑中存在分散劑下將該顏料粉碎而混合分散後,將所得之顏料分散液混合(B)鹼可溶性樹脂、(C)多 官能性單體及(D)感放射線性自由基發生劑。
  7. 一種濾光器,其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5項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
  8. 一種彩色液晶顯示裝置,其為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濾光器。
TW95105332A 2005-02-18 2006-02-17 A radiant linear resin composition and filter TWI391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41566 2005-02-18
JP2005281264A JP4923496B2 (ja) 2005-02-18 2005-09-28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36387A TW200636387A (en) 2006-10-16
TWI391780B true TWI391780B (zh) 2013-04-01

Family

ID=36916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5105332A TWI391780B (zh) 2005-02-18 2006-02-17 A radiant linear resin composition and filte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923496B2 (zh)
KR (1) KR101299290B1 (zh)
CN (1) CN101124518A (zh)
TW (1) TWI391780B (zh)
WO (1) WO20060882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13358B1 (ko) * 2005-09-08 2012-12-17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감방사선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컬러 필터
JP2008089741A (ja) * 2006-09-29 2008-04-17 Jsr Corp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8089732A (ja) * 2006-09-29 2008-04-17 Jsr Corp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5056025B2 (ja) * 2007-01-22 2012-10-24 Jsr株式会社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5114979B2 (ja) * 2007-03-13 2013-01-09 Jsr株式会社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2008242081A (ja) * 2007-03-27 2008-10-09 Jsr Corp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5298653B2 (ja) * 2007-07-06 2013-09-25 Jsr株式会社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4946748B2 (ja) * 2007-09-14 2012-06-06 Jsr株式会社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5184226B2 (ja) * 2008-06-26 2013-04-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黒色硬化性組成物、固体撮像素子用遮光性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固体撮像素子。
NZ594255A (en) 2009-01-23 2013-09-27 Commw Scient Ind Res Org RAFT polymerisation
TWI422631B (zh) * 2011-06-30 2014-01-11 Everlight Chem Ind Corp 黑色樹脂組成物、黑色矩陣及遮光層
JP6057120B2 (ja) * 2012-08-03 2017-01-1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感光性エレメント、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TWI675907B (zh) 2015-01-21 2019-11-01 日商Jsr股份有限公司 固體攝像裝置
JP7108412B2 (ja) * 2017-04-13 2022-07-2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ラジカル重合性重合体および該ラジカル重合性重合体を含んでなる樹脂組成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515181A (ja) * 1996-07-10 2000-11-14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リビング特性を持つ重合
JP2001013313A (ja) * 1999-06-29 2001-01-19 Jsr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3295432A (ja) * 2002-03-29 2003-10-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染料含有ネガ型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2263A (ja) * 1997-10-02 1999-08-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4561101B2 (ja) * 2003-03-06 2010-10-13 Jsr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650638B2 (ja) * 2004-05-06 2011-03-16 Jsr株式会社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スペーサー、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KR101213358B1 (ko) * 2005-09-08 2012-12-17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감방사선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컬러 필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515181A (ja) * 1996-07-10 2000-11-14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リビング特性を持つ重合
JP2001013313A (ja) * 1999-06-29 2001-01-19 Jsr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3295432A (ja) * 2002-03-29 2003-10-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染料含有ネガ型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88224A1 (ja) 2006-08-24
TW200636387A (en) 2006-10-16
JP4923496B2 (ja) 2012-04-25
KR101299290B1 (ko) 2013-08-26
CN101124518A (zh) 2008-02-13
JP2006259680A (ja) 2006-09-28
KR20070103036A (ko) 2007-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1780B (zh) A radiant linear resin composition and filter
CN101528693B (zh) 肟酯系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性组合物、滤色器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1134278B1 (ko) 감방사선성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I444762B (zh) 著色層形成用敏輻射線性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彩色液晶顯示元件
TW201518294A (zh) 肟酯光起始劑
KR20100009489A (ko) 착색층 형성용 감방사선성 조성물, 컬러 필터 및 컬러 액정 표시 소자
TWI411878B (zh) Sensitive radiation linear resin composition and color filter
JP5663823B2 (ja)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4893327B2 (ja)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WO2009113275A1 (ja)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TWI457612B (zh) 感射線樹脂組成物以及彩色濾光片
JP5109678B2 (ja)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TWI485515B (zh) 著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及使用該組合物的彩色濾光片
TW200930777A (en) Radiation-sensitive composition for a red color filter, color filter and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5234532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欠陥修復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欠陥の修復方法
TWI431417B (zh) 形成著色層用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彩色濾光片
JP2010262027A (ja) 着色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TW200830043A (en) Radiation 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and color filter
TWI444768B (zh) 感放射線性組成物之用途、彩色濾光片及彩色液晶顯示元件
JP2011117986A (ja) 緑色画素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2008089741A (ja)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KR102012524B1 (ko)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및 표시장치
JP2008242081A (ja)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2008233751A (ja)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2010066467A (ja)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