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1766B - 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以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以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1766B
TWI391766B TW98112549A TW98112549A TWI391766B TW I391766 B TWI391766 B TW I391766B TW 98112549 A TW98112549 A TW 98112549A TW 98112549 A TW98112549 A TW 98112549A TW I391766 B TWI391766 B TW I3917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electrode
scan line
pixel electrod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12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7441A (en
Inventor
Chia Chiang Hsiao
Pei Chun Liao
Li Chih Hsu
Chih Wen Chen
Chia Yu Lee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8112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176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37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7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1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1766B/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Description

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以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以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且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低色偏(low color washout)顯示效果的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以及具有此畫素結構的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顯示器例如包括以下幾種平面顯示器: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Display,OLED)、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以及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
現今,市場上對於液晶顯示器的性能要求是朝向高對比、快速反應與廣視角等特性發展,而目前能夠達成廣視角要求的技術例如包括有多域垂直配向(MVA)、多域水平配向(MHA)、扭轉向列加視角擴大膜(TN+film)及橫向電場形式(IPS)。
雖然透過上述所列之技術的液晶顯示器可以達到廣視角的目的,但是其所存在的色偏(color washout)現象仍存在許多改善空間。一般而言,所謂的色偏指的是當使用者以不同的觀賞角度在觀看液晶顯示器所顯示的影像畫面時,使用者會看見不同色彩階調的影像畫面。舉例來說,假若使用者站在以較為偏斜的角度(例如60度)在觀看液 晶顯示器所顯示的影像畫面時,其所看見的影像畫面之色彩階調會偏白於站在正視之角度(亦即90度)所看見的影像畫面之色彩階調。
本發明提出一種畫素結構,可改善液晶顯示器的色偏現象。
本發明又提出一種畫素結構的驅動方法,可利用上述畫素結構以獲得低色偏的顯示效果。
本發明再提出一種顯示器的驅動方法,使用具有上述畫素結構的顯示器,可改善色偏問題並避免液晶老化。
本發明提出一種畫素結構,包括第一掃描線、第二掃描線、資料線、第一開關元件、第二開關元件、第一畫素電極、第一補償電極、第二畫素電極、第二補償電極以及電容電極。第一掃描線以及第二掃描線彼此平行排列。資料線與第一掃描線與第二掃描線交越。第一開關元件與第一掃描線以及資料線電性連接。第二開關元件與第一掃描線以及資料線電性連接。第一畫素電極與第一開關元件電性連接。第一補償電極與第一畫素電極電性連接,並且與第一掃描線重疊以形成第一補償電容。第二畫素電極與第二開關元件電性連接。第二補償電極與第二畫素電極電性連接,並且與第二掃描線重疊以形成第二補償電容。電容電極與第一畫素電極以及第二畫素電極重疊。當開啟第一掃描線時,第一畫素電極產生第一饋通電壓,第二畫素電極產生第二饋通電壓,且第一饋通電壓大於第二饋通電 壓。當同時開啟第一掃描線與第二掃描線時,第一畫素電極產生第三饋通電壓,第二畫素電極產生第四饋通電壓,且第四饋通電壓大於第三饋通電壓。
本發明又提出一種顯示器之畫素結構的驅動方法,此畫素結構如上所述,而此驅動方法包括:於顯示器顯示一畫面時,當第一畫素電極與第二畫素電極的電壓值高於電容電極的電壓值時,開啟第一掃描線;以及當第一畫素電極與第二畫素電極的電壓值低於電容電極的電壓值時,同時開啟第一掃描線以及第二掃描線。
本發明再提出一種顯示器的驅動方法。首先,提供顯示器,其包括多個行列排列、如上所述的畫素結構。接著,於顯示器上顯示第一畫面時,奇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被輸入第一極性資料訊號,且偶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被輸入第二極性資料訊號;而在顯示器上顯示第二畫面時,奇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被輸入第二極性資料訊號,且偶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被輸入第一極性資料訊號。其中,當顯示器分別顯示第一畫面以及第二畫面、且多個畫素結構的第一畫素電極與第二畫素電極的電壓值高於電容電極的電壓值時,則開啟多個畫素結構的第一掃描線。當顯示器分別顯示第一畫面以及第二畫面、且多個畫素結構的第一畫素電極與第二畫素電極的電壓值低於電容電極的電壓值時,則同時開啟多個畫素結構的第一掃描線以及第二掃描線。
基於上述,本發明所提出的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可透過補償電極的設計搭配不同條件下的掃描線開啟模 式,使畫素結構中的子畫素對電容電極具有不同的電壓差,因此可改善大視角時的色偏現象,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此外,本發明所提出之顯示器的驅動方法,由於可使用線反轉(line inversion)的方式驅動具有上述畫素結構的顯示器,因此在改善色偏的同時還可避免液晶老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顯示器100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器100為使用線反轉(line inversion)驅動方法的液晶顯示器。顯示器100包含顯示面板102、掃描線驅動晶片110、資料線驅動晶片120、m條互相平行的掃描線(111、112、…、11m)以及n條互相平行的資料線(121、122、…、12n),其中m和n均為正整數。顯示面板102包含多個行列排列的畫素結構104。掃描線驅動晶片110電性連接至掃瞄線111、112、…、11m,以分別致能(enable)掃瞄線111、112、…、11m。資料線驅動晶片120電性連接資料線121、122、…、12n,以分別提供資料訊號(未繪示)至資料線121、122、…、12n。
圖2為顯示器100之畫素結構104的簡單示意圖。圖2所繪示的畫素結構104僅顯示出顯示器100之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的一畫素結構,並且省略繪示顯示介質以及對向基板上的元件。請參照圖2,在此,僅以圖1中相對位 於第一掃描線111、第二掃描線112以及資料線121處之畫素結構104為例,以使本實施例之說明易於理解。
簡言之,畫素結構104包括第一掃描線111、第二掃描線112、資料線121、第一開關元件131、第二開關元件132、第一畫素電極141、第一補償電極161、第二畫素電極142、第二補償電極162以及一電容電極150。第一掃描線111以及第二掃描線112彼此平行排列。資料線121與第一掃描線111與第二掃描線112交越。第一開關元件131與第一掃描線111以及資料線121電性連接。而第二開關元件132也與第一掃描線111以及資料線121電性連接。第一畫素電極141與第一開關元件131電性連接。第一補償電極161與第一畫素電極141電性連接,並且與第一掃描線111重疊以形成第一補償電容。第二畫素電極142與第二開關元件132電性連接。第二補償電極162與第二畫素電極142電性連接,並且與第二掃描線112重疊以形成第二補償電容。另外,電容電極150與第一畫素電極141以及第二畫素電極142重疊。
特別是,由於畫素結構104具有第一補償電極161以及第二補償電極162的設置,因此第一畫素電極141與第二畫素電極142可透過本發明的驅動方式而具有不同的電壓。更詳細而言,當開啟第一掃描線111時,第一畫素電極141產生第一饋通電壓,且第二畫素電極142產生第二饋通電壓,且第一饋通電壓大於第二饋通電壓。接著,當同時開啟第一掃描線111與第二掃描線112時,第一畫素 電極141產生第三饋通電壓,第二畫素電極142產生第四饋通電壓,且第四饋通電壓大於第三饋通電壓。
上述圖2所繪示的結構為本發明之畫素結構的簡單示意圖。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畫素結構104的佈局及其驅動方式如下。
圖3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畫素結構的上視示意圖。圖4A為圖3之畫素結構中,a-a’的剖面示意圖。圖4B為圖1之畫素結構中,b-b’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畫素結構包括第一掃描線111、第二掃描線112、資料線121、第一開關元件231、第二開關元件232、第一畫素電極241、第一補償電極261、第二畫素電極242、第二補償電極262以及電容電極270。
進一步來看,在畫素結構中,第一掃描線111與第二掃描線112彼此平行排列,而資料線121與第一掃描線111與第二掃描線112交越。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資料線121位於第一畫素電極241以及第二畫素電極242之間。
第一開關元件231與第一掃描線211以及資料線121電性連接,而第二開關元件232也與第一掃描線111以及資料線121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開關元件231與第二開關元件232例如是第一薄膜電晶體231及第二薄膜電晶體232。詳言之,第一薄膜電晶體231的閘極(未標示)為第一掃描線211的一部份,且第一薄膜電晶體231還具有源極231s與汲極231d。而類似地,第二薄膜電晶體232的閘極(未標示)亦為第一掃描線211的一部份,且第二 薄膜電晶體232具有源極232s與汲極232d。此外,第一薄膜電晶體231與第二薄膜電晶體232還各自具有半導體層及歐姆接觸層(未繪示),然,本領域具有相關知識者當可理解薄膜電晶體的結構及驅動方式,故在此不再贅述。
請同時參照圖3及圖4A,更詳細地說,上述畫素結構位於基板202上,且畫素結構還包括第一接觸窗251以及第二接觸窗252。第一畫素電極241透過第一接觸窗251與第一薄膜電晶體231電性連接,且第二畫素電極242透過第二接觸窗252與第二薄膜電晶體232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例之畫素結構中,第一補償電極261與第一薄膜電晶體231的汲極231d相連,並屬於同一金屬層。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補償電極261亦可是由第一畫素電極241或其他材料所構成。類似地,第二補償電極262與第二薄膜電晶體232的汲極232d相連,並屬於同一金屬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補償電極262亦可由第二畫素電極241、或其他材料所構成。
由於第一畫素電極241是透過第一接觸窗251而與第一薄膜電晶體231的汲極231d電性連接,而第一補償電極261又與第一薄膜電晶體231的汲極231d相連,因此第一補償電極261會與第一畫素電極241電性連接。特別是,第一補償電極261會與第一掃描線111重疊,以形成第一補償電容C1。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補償電容C1是由第一補償電極261、第一掃描線111以及夾於兩者之間的閘絕緣層G所構成。
另外,請同時參照圖3及圖4B,由於第二畫素電極242透過第二接觸窗252而與第二薄膜電晶體232的汲極232d電性連接,且第二補償電極262與第二薄膜電晶體232的汲極232d相連,因此第二補償電極262會與第二畫素電極242電性連接。特別是,第二補償電極262會與第二掃描線112重疊,以形成第二補償電容C2。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補償電容C2是由第二補償電極262、第二掃描線112以及夾於兩者之間的閘絕緣層G所構成。
簡單地說,在畫素結構中,第一接觸窗251電性連接第一畫素電極241、第一薄膜電晶體231的汲極231d以及第一補償電極261,而第二接觸窗252電性連接第二畫素電極242、第二膜電晶體232的汲極232d以及第二補償電極262。
此外,畫素結構還具有電容電極270,而電容電極270與第一畫素電極241以及第二畫素電極242重疊。電容電極270位於第一畫素電極241與第二畫素電極242的下方,並且與第一掃描線111及第二掃描線112平行設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第一薄膜電晶體231的汲極231d與閘極之間具有第一閘極-汲極電容Cgd1,而第二薄膜電晶體232的汲極232d與閘極之間具有第二閘極-汲極電容Cgd2。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閘極-汲極電容Cgd1與第一補償電容C1的加總等於第二閘極-汲極電容Cgd2與第二補償電容C2的加總。如此,可使資料線221左右兩側的寄生電容相等,因此可避免資料線221 兩側發生串音(crosstalk)的問題。
以下將說明顯示器100的驅動方法。
圖5A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顯示器100在第一畫面F1時的示意圖。圖5B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顯示器100在第二畫面F2時的示意圖。圖6A為對應圖5A中對於其中一畫素結構104的掃描線開啟\關閉波形示意圖。圖6B為對應圖5B中對於其中一畫素結構104的掃描線開啟\關閉波形示意圖。圖7A為對應圖6A的畫素電極電壓V對應於時間t的示意圖。圖7B為對應圖6B的畫素電極V電壓對應於時間t示意圖。
請先參照圖5A及圖5B,一般而言,線反轉(line inversion)驅動方法是當顯示器100顯示第一畫面F1時,奇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會被輸入第一極性資料訊號,且偶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會被輸入第二極性資料訊號。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畫面F1時,奇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會被輸入正極性資料訊號,且偶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會被輸入負極性資料訊號,如圖5A所示。接下來,當顯示器100顯示第二畫面F2時,奇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則被輸入第二極性資料訊號,且偶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被輸入第一極性資料訊號。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畫面F2時,奇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會被輸入負極性資料訊號,且偶數列的多個畫素結構會被輸入正極性資料訊號,如圖5B所示。因此,第一極性資料訊號以及第二極性資料訊號互為相反。
請同時參考圖3、圖5A、圖6A及圖7A,以下之驅動 方法將以對應第一與第二掃描線111、112以及第一資料線121之畫素結構104為例來說明,也就是圖5A虛線所示的畫素結構104。當於顯示器100顯示第一畫面F1,此畫素結構104將會被輸入第一極性資料訊號(例如是正極性)。因此,當顯示器100顯示第一畫面F1,開啟控制畫素結構104的掃描線111之後,畫素結構104內的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41、242被輸入的電壓值會大於電容電極270的電壓值Vcom
接著,當掃描訊號消失時,薄膜電晶體會被關閉,但是電荷仍會保留在畫素的儲存電容上,因此可使得畫素電極仍會持續保持固定電壓。不過,此時畫素電極所維持的電壓值與當薄膜電晶體導通時畫素電極的電壓值相比,會有一差距。此種現象種為饋通效應(Feed-Through Effect),而此一電壓值的差距被稱為饋通電壓(Feed-Through Voltage)。饋通電壓可表示為:VFT=[CGD/(CLC+CST+CGD)]×△VG (1)
其中,方程式(1)內的CLC為液晶電容,CST為畫素儲存電容,CGD為薄膜電晶體之閘極與汲極間之電容,△VG則為掃瞄配線在開啟(on)與關閉(off)薄膜電晶體時的電壓差。
由上述饋通電壓的說明可知,當第一掃描線111由開啟到關閉時,第一畫素電極241會產生第一饋通電壓VFT1而使第一畫素電極241的電壓VP1產生一壓降,如圖7A所示。在此同時,第二畫素電極242會產生第二饋通電壓 VFT2而使第二畫素電極242的電壓VP2產生一壓降。特別是,在此時,因第一畫素電極241會同時受到第一閘極-汲極電容Cgd1以及第一補償電容C1的影響,而第二畫素電極242僅受到第二閘極-汲極電容Cgd2的影響,因此第一饋通電壓VFT1會大於第二饋通電壓VFT2。也就是,第一畫素電極241的電壓VP1的壓降會大於第二畫素電極242的電壓VP1的壓降。如此一來,第一畫素電極241與電容電極270之間的電壓差△VP1會小於第二畫素電極242與電容電極270之間的電壓差△VP2。而由於在單一畫素結構104中,第一畫素電極241與電容電極270之間的電壓差△VP1與第二畫素電極242與電容電極270之間的電壓差△VP2有所差異,因此便能改善顯示器的色偏(color washout)現象。
接著,當顯示器100顯示第二畫面F2時,請參考圖3、圖4B、圖6B及圖7B,畫素結構104會被輸入第二極性資料訊號(例如是負極性)。因此,當顯示器100顯示第二畫面F2,開啟控制畫素結構104的掃描線111之後,畫素結構104內的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41、242被輸入的電壓值會小於電容電極270的電壓值Vcom
類似地,當掃描訊號消失時,畫素結構104之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41、242也會產生饋通電壓。然而,因在第二畫面時F2時,畫素結構104內的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241、242被輸入的電壓值會小於電容電極270的電壓值Vcom。因此,在第二畫面F2時對於畫素結構104是同時開 啟第一掃描線111與第二掃描線112,也就是同時開啟控制畫素結構104本身的掃描線以及下一條掃描線。如圖6B所示,即同時開啟第一掃描線111與第二掃描線112。特別是,第一掃描線111在第一個時間區間會先由開啟到關閉,然第二掃描線112自第一時間區間開啟之後直到第二時間區間結束才關閉,這是因為第二掃描線112在第二時間區間是要對其所控制的畫素結構產生控制之用。
更詳細而言,當顯示器100顯示第二畫面F2,且第一掃描線111由開啟到關閉時,由於第一補償電極電容C1以及第一閘極-汲極電容Cgd1的影響,第一畫素電極241會產生第三饋通電壓VFT3,也就是第一畫素電極241的電壓VP3會產生如圖7B所示的壓降。如此一來,第一畫素電極241與電容電極270之間的電壓差為△VP3。另外,由於第一掃描線111以及第二掃描線112是同時由開啟轉為關閉,因此第二畫素電極242會受第二閘極-汲極電容Cgd2以及第二補償電極電容C2的影響,第二畫素電極242會產生第四饋通電壓VFT4,而使第二畫素電極242的電壓VP4會產生如圖7B所示的壓降。如此一來,第二畫素電極242與電容電極270之間的電壓差為△VP4
換言之,在顯示器100顯示第二畫面F2的時間內,畫素結構104的第二畫素電極242在接受第二極性資料訊號(例如負極性)後,會經歷第一掃描線211由開啟到關閉所造成的壓降,以及第二掃描線212由開啟到關閉所造成的壓降。此處第一掃描線111、與第二掃描線112由開啟 到關閉所造成第二畫素電極242壓降的總和,即為圖7B所示的第四饋通電壓VFT4。尤其是,第四饋通電壓VFT4會大於第三饋通電壓VFT3。因此,第一畫素電極241與電容電極270之間的電壓差△VP3會小於第二畫素電極242與電容電極270的電壓差△VP4。同樣地,由於在單一畫素結構104中,第一畫素電極241與電容電極270之間的電壓差△VP3與第二畫素電極242與電容電極270之間的電壓差△VP4有所差異,因此便能改善顯示器的色偏(color washout)現象。
上述之驅動方法是以單一畫素結構104為例來說明。然而,對於顯示器上的所有畫素結構而言,在第一畫面F1的時間內,奇數列的畫素結構會被輸入第一極性訊號(正極性訊號),因此奇數列的畫素結構的驅動方法即與上述圖5A虛線所示的畫素結構104的驅動方法相同。而在第一畫面F1當時,被輸入第二極性訊號(負極性訊號)的偶數列的畫素結構,其驅動方法則如同圖5B虛線所示的畫素結構104相同,請參照上述說明。
類似地,當顯示器100顯示第二畫面F2時,奇數列的畫素結構會被輸入第二極性訊號(負極性訊號)S2,其驅動方法皆與上述圖5B虛線所示的畫素結構104相同。而在第二畫面F2當時,偶數列的畫素結構會被輸入第一極性訊號(正極性訊號)S1,其驅動方法則與上述圖5A虛線所示的畫素結構104相同,請參照上述說明。
由上述可知,當以上述驅動方式驅動顯示器100時,由於在畫素結構中,第一畫素電極241與電容電極270的 電壓差△VP1會小於第二畫素電極242與電容電極270的電壓差△VP2,因此,對應於第一畫素電極241與第二畫素電極242所設置的液晶分子(未繪示)會有不同的偏轉角度,因而色偏問題可藉此獲得改善。此外,上述的顯示器100及其驅動方法,由於不需額外增加掃描線及資料線的數目,即可在畫素結構104中分區使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程度的偏轉,因此在改善色偏的同時,還可維持顯示器100的開口率不變。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的畫素結構具有補償電極的設計,當搭配本發明的畫素結構的驅動方法時,可使畫素結構中的子畫素分別具有不同的電壓值以造成液晶分子不同程度的偏轉,因此可改善大視角時的色偏。此外,本發明的顯示器的驅動方法,由於可使用線反轉的方式驅動具有上述畫素結構的顯示器,因此在改善色偏的同時還可避免液晶老化、延長使用壽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器
102‧‧‧顯示面板
104‧‧‧畫素結構
110‧‧‧掃描線驅動晶片
111、112、…、11m‧‧‧掃瞄線
111‧‧‧第一掃描線
112‧‧‧第二掃描線
121、122、…、12n‧‧‧資料線
120‧‧‧資料線驅動晶片
202‧‧‧基板202
231‧‧‧第一開關元件、第一薄膜電晶體
231s、232s‧‧‧源極
231d、232d‧‧‧汲極
232‧‧‧第二開關元件、第二薄膜電晶體
241‧‧‧第一畫素電極
242‧‧‧第二畫素電極
251‧‧‧第一接觸窗
252‧‧‧第二接觸窗
261‧‧‧第一補償電極
262‧‧‧第二補償電極
270‧‧‧電容電極
C1‧‧‧第一補償電容
C2‧‧‧第二補償電容
Cgd1‧‧‧第一閘極-汲極電容
Cgd2‧‧‧第二閘極-汲極電容
F1‧‧‧第一畫面
F2‧‧‧第二畫面
VFT1‧‧‧第一饋通電壓
VFT2‧‧‧第二饋通電壓
VFT3‧‧‧第三饋通電壓
VFT4‧‧‧第四饋通電壓
VP1、VP3‧‧‧第一畫素電極電壓
VP2、VP4‧‧‧第二畫素電極電壓
Vcom‧‧‧電容電極電壓
S1‧‧‧第一極性資料訊號
S2‧‧‧第二極性資料訊號
t‧‧‧時間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顯示器100的示意圖。
圖2為顯示器100之畫素結構104的簡單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畫素結構的上視示意圖。
圖4A為圖3之畫素結構中,a-a’的剖面示意圖。
圖4B為圖3之畫素結構中,b-b’的剖面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顯示器100在第一畫面F1時的示意圖。
圖5B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顯示器100在第二畫面F2時的示意圖。
圖6A為對應圖3A的掃描線開啟\關閉波形示意圖。
圖6B為對應圖3B的掃描線開啟\關閉波形示意圖。
圖7A為對應圖4A的畫素電極電壓V對應於時間t的示意圖。
圖7B為對應圖4B的畫素電極V電壓對應於時間t示意圖。
111‧‧‧第一掃描線
112‧‧‧第二掃描線
121‧‧‧資料線
231‧‧‧第一開關元件、第一薄膜電晶體
232‧‧‧第二開關元件、第二薄膜電晶體
231s、232s‧‧‧源極
231d、232d‧‧‧汲極
241‧‧‧第一畫素電極
242‧‧‧第二畫素電極
251‧‧‧第一接觸窗
252‧‧‧第二接觸窗
261‧‧‧第一補償電極
262‧‧‧第二補償電極
270‧‧‧電容電極
C1‧‧‧第一補償電容
C2‧‧‧第二補償電容
Cgd1‧‧‧第一閘極-汲極電容
Cgd2‧‧‧第二閘極-汲極電容

Claims (12)

  1. 一種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一掃描線以及一第二掃描線,彼此平行排列;一資料線,與該第一掃描線與該第二掃描線交越;一第一開關元件,其與該第一掃描線以及該資料線電性連接;一第二開關元件,其與該第一掃描線以及該資料線電性連接;一第一畫素電極,其與該第一開關元件電性連接;一第一補償電極,其與該第一畫素電極電性連接,並且與該第一掃描線重疊以形成一第一補償電容;一第二畫素電極,其與該第二開關元件電性連接;一第二補償電極,其與該第二畫素電極電性連接,並且與該第二掃描線重疊以形成一第二補償電容;以及一電容電極,其與該第一畫素電極以及該第二畫素電極重疊,其中當開啟該第一掃描線時,該第一畫素電極產生一第一饋通電壓,該第二畫素電極產生一第二饋通電壓,且該第一饋通電壓大於該第二饋通電壓,當同時開啟該第一掃描線與第二掃描線時,該第一畫素電極產生一第三饋通電壓,該第二畫素電極產生一第四饋通電壓,且該第四饋通電壓大於該第三饋通電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資料線位於該第一畫素電極以及該第二畫素電極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開關元件與該第二開關元件分別為一第一薄膜電晶體以及一第二薄膜電晶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薄膜電晶體的汲極與該第一補償電極連接,該第二薄膜電晶體的汲極與該第二補償電極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畫素結構,更包括:一第一接觸窗,其電性連接該第一畫素電極、該第一薄膜電晶體的汲極以及該第一補償電極;以及一第二接觸窗,其電性連接該第二畫素電極、該第二膜電晶體的汲極以及該第二補償電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薄膜電晶體的汲極與閘極之間具有一第一閘極-汲極電容,該第二薄膜電晶體的汲極與閘極之間具有一第二閘極-汲極電容,且該第一閘極-汲極電容與該第一補償電容的加總等於該第二閘極-汲極電容與該第二補償電容的加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畫素結構,其中該電容電極位於該第一與第二畫素電極的下方,並且與該第一與第二掃描線平行設置。
  8. 一種顯示器之畫素結構的驅動方法,該畫素結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該驅動方法包括:於一顯示器顯示一畫面時,當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第二畫素電極的電壓值高於該電容電極的電壓值時,開啟該第一掃描線;以及 當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第二畫素電極的電壓值低於該電容電極的電壓值時,同時開啟該第一掃描線以及該第二掃描線。
  9. 一種顯示器的驅動方法,包括:提供一顯示器,其包括多個行列排列的畫素結構,每一畫素結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於該顯示器上顯示一第一畫面時,奇數列的該些畫素結構被輸入一第一極性資料訊號,且偶數列的該些畫素結構被輸入一第二極性資料訊號;於該顯示器上顯示一第二畫面時,奇數列的該些畫素結構被輸入該第二極性資料訊號,且偶數列的該些畫素結構被輸入該第一極性資料訊號;其中,該顯示器分別顯示該第一畫面以及該第二畫面時,當該些畫素結構的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第二畫素電極的電壓值高於該電容電極的電壓值時,則開啟該些畫素結構的該第一掃描線;以及當該些畫素結構的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第二畫素電極的電壓值低於該電容電極的電壓值時,則同時開啟該些畫素結構的該第一掃描線以及該第二掃描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驅動方法,其中該第一極性資料訊號以及該第二極性資料訊號互為相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驅動方法,其中當開啟該第一掃描線時,該第一畫素電極產生一第一饋通電壓,該第二畫素電極產生一第二饋通電壓,且該第一饋通 電壓大於該第二饋通電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驅動方法,其中當同時開啟該第一掃描線與第二掃描線時,該第一畫素電極產生一第一饋通電壓,該第二畫素電極產生一第二饋通電壓,且該第一饋通電壓小於該第二饋通電壓。
TW98112549A 2009-04-15 2009-04-15 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以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TWI391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12549A TWI391766B (zh) 2009-04-15 2009-04-15 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以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12549A TWI391766B (zh) 2009-04-15 2009-04-15 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以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7441A TW201037441A (en) 2010-10-16
TWI391766B true TWI391766B (zh) 2013-04-01

Family

ID=44856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12549A TWI391766B (zh) 2009-04-15 2009-04-15 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以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91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5000B (zh) * 2013-02-19 2015-10-21 Innolux Corp 液晶面板
CN103995406A (zh) * 2013-02-19 2014-08-2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
TWI574093B (zh) * 2016-07-04 2017-03-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單元及顯示面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9541A1 (en) * 2004-12-24 2006-06-29 Casio Computer Co., Ltd.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914967A (en) * 2007-09-28 2009-04-01 Innolux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ubstrat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9541A1 (en) * 2004-12-24 2006-06-29 Casio Computer Co., Ltd.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914967A (en) * 2007-09-28 2009-04-01 Innolux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ubstrat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7441A (en) 201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2823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US836299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81712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701520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data bus lines and auxiliary capacitance bus lines both extend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US20090102824A1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179489B2 (en) Display device
JP534200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230497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each pixel divided into sub pixels for improved view angle characteristic
JP2006184737A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H0996839A (ja) トランジスタマトリクス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5384633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ユニット、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WO2011048843A1 (ja) 表示装置
CN101520583B (zh) 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US2010004588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405014B (zh) 液晶顯示器及其驅動方法
WO2019192082A1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JP4178977B2 (ja)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並びに、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H112837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TWI391766B (zh) 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以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US911150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same
JPWO201110857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38470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7156013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US2024002968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5292848A (ja) トランジスタマトリクス装置の駆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