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1103B - Concealed zipper buckle components and hidden zipper - Google Patents

Concealed zipper buckle components and hidden zipp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1103B
TWI391103B TW098122137A TW98122137A TWI391103B TW I391103 B TWI391103 B TW I391103B TW 098122137 A TW098122137 A TW 098122137A TW 98122137 A TW98122137 A TW 98122137A TW I391103 B TWI391103 B TW I3911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fastening element
tape holding
tape
shaped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2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9594A (en
Inventor
Masayoshi Kojim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29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9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1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11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8Stringers arranged side-by-side when fastened, e.g. at least partially superposed stri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及隱藏式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在沿著一對鏈布之一端緣安裝之扣結元件(以下有時僅簡稱為元件)之嚙合時,由布帶表面看不見嚙合元件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及將該元件列設於曲折成U字狀之鏈布之元件安裝緣部之隱藏式拉鏈。
以往,使用於此種隱藏式拉鏈之扣結元件係藉由合成樹脂之射出成型或鋅合金等之壓鑄等沿著在鏈布之一端緣設有芯繩部之元件安裝緣部被裝定。
使用於此隱藏式拉鏈之元件具有縱剖面呈大致U字形狀,形成於其一端之元件之嚙合部向鏈布之內側被裝定。在此狀態下,將安裝元件之鏈布之元件安裝緣部翻折成U字狀而以熱裝置等固定形狀後,將滑件插通於元件列,藉以獲得隱藏式拉鏈。
但,在此種隱藏式拉鏈中,一般,元件在嚙合狀態時,由鏈布之兩側向布帶寬度方向施加拉伸應力時,在左右之鏈布間會產生間隙而可由布帶表面側看到嚙合狀態之元件,故有不能確保隱蔽性之問題。
因此,為消除此問題,例如在日本實公昭52-10483號公報(專利文獻1)或日本新型專利申請第2598345號公報(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中,在縱剖面U字狀之元件之開放端之一端設有嚙合部。此嚙合部具有布帶固著側之板狀部、一體形成於與該板狀部之布帶固著側相反面之頸部、及由該頸部向元件之開放端側前方延設之嚙合頭部,在前述板狀部之排除頸部之卡合面與前述頸部及嚙合頭部之周面之間形成可與相對方之嚙合部裝卸之嚙合空間。此等專利文獻1及2所揭示之裝定元件之隱藏式拉鏈係在滑動滑件而嚙合左右之元件時,可藉由前述卡合面限制元件向布帶表面之移動,故可獲得無偏位之穩定之嚙合狀態。又,即使張力作用於布帶寬度方向,前述卡合面也可防止元件布帶表面側之旋動,並可防止在左右之鏈布間產生間隙而使元件露出拉鏈表面。
如此,對隱藏式拉鏈特別要求之功能不僅在所需之張力作用於布帶寬度方向時,確保元件之嚙合難以鬆脫之嚙合強度,而且在於具有不會由左右之鏈布間看到元件之隱蔽性。然而,近年來,適用隱藏式拉鏈之製品極為多樣化。即,不限於歷來之各種衣服類或皮包類,其用途已擴及例如汽車或火車、航空器等之座椅用椅套等各種製品。
具體而言,例如將隱藏式拉鏈適用於汽車之椅套之情形等,由於通常椅套形成比緩衝體之外形尺寸更小,對元件嚙合時或處於嚙合狀態之隱藏式拉鏈,在左右拉鏈繫條會有強的拉伸應力施加至布帶長度方向及寬方向。但,以往之隱藏式拉鏈受到如上述之強的拉伸應力時,左右鏈布間容易產生間隙,或發生元件之嚙合鬆脫之缺失。
又,尤其在上述專利文獻1及2所記載之隱藏式拉鏈中,也難以承受扭轉力或推壓力等,例如縫合在衣物等之隱藏式拉鏈受到扭轉力或推壓力之情形,有元件之嚙合部容易發生變形或破損,不能承受長期使用之問題。
尤其,前述專利文獻1之元件係構成在左右元件嚙合時,嚙合部之各部側面彼此會密接,故在曲折扣鏈之際,扣鏈帶有僵直性而欠缺柔軟性,故也有不能圓滑施行曲折操作之缺失。另一方面,前述專利文獻2之元件在左右元件嚙合時,僅以相對方之元件之前後卡合面支持嚙合頭部之布帶長度方向之兩端角部,左右鄰接之相對方之元件之卡合面彼此並未密接,故雖容易施行拉鏈之長側方向之曲折操作,但因嚙合頭部係由元件之基部(主體)經由粗度狹小之頸部伸出,故有嚙合頭部或頸部容易發生變形或破損之缺失。
為消除此問題,依照日本特開2007-151839號公報(專利文獻3),有人提案一種隱蔽性及嚙合強度優異,布帶寬度方向受到拉伸應力,左右鏈布間也不會產生間隙,且受到扭轉力或推壓力等,也不會發生變形或破損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
專利文獻1:日本實公昭52-1048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新型專利申請第2598345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151839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3所提案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係包含:C字狀基部,其係抱持芯繩部;平板狀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部,其係由該C字狀基部之各前端大致平行地向同一方向延伸,在其各對向面具有夾持鏈布之側緣部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面;及嚙合部,其係一體地形成於前述C字狀基部之前端及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述第2布帶夾持面相反側之背面。該嚙合部係具有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述背面一體化之頸部、由該頸部越過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端面而突出之嚙合頭部、及由前述C字狀基部之前端面所構成之肩部。另外,位於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述背面而排除前述頸部之平面係構成卡合面。其特徵的構成在於將前述第1布帶夾持部之前端面形成比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端面更寬幅,更好為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述卡合面形成對前述嚙合部之嚙合頭部之上面,由該卡合面之基端向前端形成向上傾斜之傾斜面。
由於包含此特徵的構成,在左右元件之嚙合部彼此嚙合之際,一方元件之嚙合頭部一面被相對方之卡合面導引而向下方被下推,一面滑動至嚙合位置,同時在元件嚙合時,可使前述第1布帶夾持部之前端面由左右推壓鏈布之面積比以往之情形更為增大,可在左右元件間由兩側穩定地推壓鏈布,故隱藏式拉鏈即使受到拉伸應力,也可有效防止左右鏈布間產生間隙,可確保隱藏式拉鏈之優異的穩蔽性。
然而,此種隱藏式拉鏈呈現對如上述之多樣的領域之適用的擴大,其結果,如上述專利文獻3所示,在裝定於製品之隱藏式拉鏈受到扭轉力或推壓力之情形,原本可提高元件彼此之嚙合強度與元件隱蔽性,嚙合頭部或頸部難以發生變形或破損,但卻有可能因適用領域,而發生僅依賴以往之規定概念無法應付該領域特有之要求之事例。
例如,近年來,許多汽車用座椅已逐漸趨向裝定氣囊裝置。如此在裝定氣囊裝置之座椅用之椅套中,並非如以往般僅以座椅椅套包覆座椅就算完事,通常在外觀上雖維持與以往同樣之椅套形狀,但因有必要在萬一發生事態促使氣囊裝置作動時瞬間且圓滑地使氣囊向座椅外之特定方向膨脹展開,故座椅用椅套之展開部也必須在受到氣囊之膨脹壓之瞬間迅速且確實地展開。
因此,以往在包覆裝定氣囊裝置之座椅椅套之展開部使用脆弱的線或塑膠零件,在受到氣囊之膨脹壓之瞬間可迅速且確實地展開。但使用此種脆弱的線或塑膠零件之情形,容易損及汽車用座椅之美觀,尤其使用脆弱的線時,在座椅椅套之展開部之表皮背面有必要縫上低伸縮性布料,不但增加座椅製造上之複雜性,也容易導致作業上及材料上之成本的增加。又,使用脆弱的塑膠零件之情形,椅套之展開部展開時,塑膠零件會斷裂而容易使其斷裂碎片向周邊飛濺。
依據此情況時,尤其重要的是:安裝於裝定有氣囊裝置之汽車等之座椅之椅套之展開部在通常時要確保外觀上之美觀,且在氣囊裝置作動時,在氣囊膨脹展開之同時,椅套之展開部也要迅速地展開,另外,並被要求能以合理的成本製作該椅套之前述展開部。
為應付此等要求,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活用上述隱藏式拉鏈之優點,並彌補其缺點而保持作為裝定有氣囊裝置之汽車用座椅之椅套之良好美觀,在氣囊裝置作動時可使椅套之展開部迅速且圓滑地展開之隱藏式拉鏈。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扣結元件之最主要特徵在於:作為基本的構成,其係包含:C字狀基部,其係抱持芯繩部;平板狀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部,其係由該C字狀基部之各前端大致平行地向同一方向延伸,在其各對向面具有夾持鏈布之側緣部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面;及嚙合部,其係一體地形成於前述C字狀基部之前端及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述第2布帶夾持面相反側之背面間而構成;該嚙合部係具有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述背面一體化之頸部、由該頸部越過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端面而延伸之嚙合頭部及由前述C字狀基部之前端面所構成之肩部而構成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述背面與相對方之前述嚙合頭部係形成以前述C字狀基部之中心為中心而容易相對地旋動之形狀。
又,依據理想之態樣,對前述頸部之布帶長度方向之前後寬度尺寸W2與前述嚙合頭部之布帶長度方向之前後伸出寬度W1之比值W2/W1為0.55~0.75。
在包含此構成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中,上述容易相對地旋動之形狀之代表性的態樣在於:將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述第2布帶夾持面相反側之背面之排除前述頸部之卡合面形成使由該卡合面之C字狀基部側之基端至可局部地與相對方之扣結元件之嚙合頭部之頂點部面接觸之中間部平行於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下表面之平面,並以前述中間部為起點形成向上方屈曲至前端之屈曲面。又,前述屈曲面之前述起點係以在與相對方扣結元件之嚙合時之相對方扣結元件之嚙合頭部之前端部附近較為理想。另外,前述屈曲面只要係向上傾斜之傾斜面或向下方膨脹而之彎曲面即可。
又,依據另一代表性的態樣,前述容易相對地旋動之形狀係形成為將前述嚙合頭部之前端稜線部倒角之倒角部。作為前述倒角部,只要係形成為向嚙合頭部之前端部傾斜之傾斜面或彎曲面即可。
依據又另一代表性的態樣,作為前述容易相對地旋動之形狀,也可採用使前述嚙合頭部之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側相反側之表面向前端上方之上傾斜面或凸狀之彎曲面之形狀。
本發明之第2基本的構成之隱藏式拉鏈之特徵在於:沿著一對鏈布之元件安裝緣部以特定間隔列設有上述扣結元件,在將前述鏈布之元件安裝緣部翻折成大致U字狀之狀態下,將滑件插通於前述扣結元件所構成。
發明之效果
在裝定有氣囊裝置之汽車用座椅之椅套之展開部採用上述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時,氣囊裝置之氣囊開始膨脹而其膨脹壓由隱藏式拉鏈之內側起作用並意圖鬆脫扣結元件之嚙合時,互相分離之方向之力(橫拉力)會作用於左右之鏈布互相離開之方向,即布帶寬度方向。此橫拉力起作用時,處於嚙合狀態之扣結元件彼此在以其嚙合頭部為中心由C字狀基部之各前端大致平行地向同一方向延伸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部中,以使各鏈布本體側之第1布帶夾持部互相分離之方式以扣結元件之嚙合頭部為中心旋動而意圖由相對方之嚙合頭部鬆脫。
然而,在如上述專利文獻1~3所記載之以往之隱藏式拉鏈用元件中,其卡合部之嚙合強度過大而不容易鬆脫,進一步施加氣囊之強大之膨脹壓時,扣結元件彼此會一面維持嚙合狀態,一面將意圖以扣結元件之嚙合頭部為中心而旋動之不當力量施加至鏈布之寬度方向,常導致扣結元件之嚙合頭部或第2布帶夾持部破裂,其破裂碎片向周邊飛濺,不僅延遲氣囊之膨脹展開時間,且破裂碎片容易直接擊傷乘客。
本發明人等曾透過各種實驗致力於探究以往此種扣結元件之破裂原因何在。其結果,獲悉:在以往之扣結元件中,嚙合之扣結元件彼此之嚙合頭部之嚙合面與相對方之上述第2布帶夾持部之嚙合部側之卡合面之間之面接觸(面卡合)之面積過大,意圖鬆脫扣結元件彼此之嚙合之嚙合頭部之前端部會一面在相對方之卡合面上滑動,一面阻止以嚙合頭部為中心之旋動動作,使嚙合頭部與相對方之卡合面強力地相推壓,終於導致嚙合頭部及/或第2布帶夾持部之破裂。
因此,在本發明中,藉由採用上述特徵的構成,使前述嚙合頭部之旋動動作更為容易,一面在通常狀態時確保所需之嚙合強度,一面在氣囊裝置作動時,使氣囊之膨脹展開力作用於座椅展開部之瞬間,容易解除嚙合狀態。其結果,在氣囊裝置作動時,使氣囊之膨脹展開動作不會發生時間的延遲,且不會發生扣結元件之破壞。本發明之上述橫拉力以在60~200N/2.54cm之範圍為宜。小於60N/2.54cm時,嚙合強度過低,扣結元件之嚙合會簡單地鬆脫。超過200N/2.54cm時,氣囊之膨脹展開時間之延遲較多,且會頻頻發生扣結元件之破壞。又,扣結元件之破裂強度也會因其使用材質而有大的差異。例如PBT或POM之硬度雖高,但脆性大而容易破裂,但例如PA因脆度低,故難以破裂。
在本發明中,前述頸部之布帶寬度方向之前後寬度尺寸W2與前述嚙合頭部之同樣布帶寬度方向之前後方向之伸出寬度W1之比值W2/W1小於0.55時,與相對方之扣結元件之嚙合強度會增高,大於0.75時,與相對方之扣結元件之嚙合強度會極端變低,兩者均不耐實用。
如此,在左右之扣結元件之通常嚙合時,相對方之扣結元件之嚙合頭部之前端部局部地與第2布帶夾持部之嚙合部側之卡合面之平坦面面接觸而處於卡合狀態。現在,假設氣囊開始膨脹而意圖使扣結元件分離之強力的拉力作用於左右之鏈布時,例如前述卡合面之平坦面部分與前端部分卡合之相對方之扣結元件之嚙合頭部之前端部分會向連續於平坦面之屈曲面移動而使嚙合頭部相對地旋動,故容易由前述卡合面鬆脫。其結果,在氣囊之展開膨脹時,可使嚙合頭部與相對方之卡合面之卡合順利鬆脫,不需要對嚙合頭部與卡合面作用超過所需之力,可打開扣結元件,且氣囊也容易展開。藉此,不會引起扣結元件之破裂,且氣囊也無時間延遲地在適切之時間膨脹展開。
藉由將前述屈曲面之前述起點設置在與相對方扣結元件之嚙合時之相對方扣結元件之嚙合頭部之前端部附近,前述屈曲面在扣結元件之通常嚙合時,氣囊之開始膨脹展開時之強大的膨脹壓作用於處在嚙合狀態之扣結元件而使其轉移至解除嚙合狀態時,可圓滑地實現嚙合解除,而不會有過大之負擔施加至彼此之嚙合元件。
又,將前述嚙合頭部之前端稜線部倒角,或使前述嚙合頭部之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側相反側之表面彎曲成向前端上方傾斜之上傾斜面或凸狀,也可使嚙合頭部容易相對地旋動而容易由前述卡合面鬆脫。
具有此等構成之扣結元件對於沿著一對鏈布之元件安裝緣部以特定間隔列設,且將前述鏈布之元件安裝緣部翻折成大致U字狀之隱藏拉鏈,特別有效。
以下,列舉實施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詳細說明有關實施本發明用之最佳型態。
實施例1
圖1係由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扣結元件之整體之元件露出側所視之立體圖,圖2係該扣結元件由元件隱蔽側所視之立體圖,圖3係該扣結元件之側面圖。又,圖4係該扣結元件之嚙合狀態之側面圖,圖5係表示左右之鏈布之橫拉力作用於該嚙合扣結元件而解除嚙合時之狀態之側面圖。圖6係圖5之要部放大剖面圖。
扣結元件1係形成有裝定鏈布22之布帶側緣部之布帶側緣部裝定溝10之整體呈大致U字狀,包含:C字狀基部2,其係抱持鏈布22之芯繩部25;平板狀之第1布帶夾持部3及第2布帶夾持部4,其係由C字狀基部2之各前端大致平行地被延設;及嚙合部5,其係一體化於接觸與第2布帶夾持部4之布帶夾持面11相反側之背面之卡合面12側。第1布帶夾持部3與第2布帶夾持部4係對C字狀基部2,大致微向第1布帶夾持部側傾斜而大致微向斜上方豎起。其結果,布帶側緣部裝定溝10也整體地向同方向(以下稱為上方)傾斜。
在本實施例之扣結元件1中,設有在C字狀基部2之上下方向之大致中心部抱持芯繩部25之圓形抱持孔14,由此圓形抱持孔14向斜上方形成有上述布帶側緣部裝定溝10。又,在此雖省大致圖示,但在布帶側緣部裝定溝10之大致中央,例如也可形成如前述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連結第1布帶夾持部3與第2布帶夾持部4之連結部。藉由設置此種連結部,可使扣結元件1牢固地固著於鏈布22之特定處。
一體化於第2布帶夾持部4之卡合面12側之嚙合部5係具有呈長圓形狀之嚙合頭部6、中間細狀之頸部7、及由C字狀基部2之一部分前端部所形成之肩部8。卡合面12係分別配置在頸部7及肩部8之左右兩側,由肩部8延伸至嚙合頭部6,對頸部7及肩部8伸出成簷狀。前述嚙合頭部6係越過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卡合面12而向外側延伸。在前述嚙合頭部6、頸部7、肩部8及卡合面12之間形成嚙合空間。在本實施例中,最主要特徵在於第2布帶夾持部4,特別是其卡合面12之形狀。
卡合面12如圖1~圖3所示,延伸至由構成布帶側緣部裝定溝10之基端部之上述圓形抱持孔14之連通部至嚙合頭部6之間,但其形狀並非如上述專利文獻1及2所記載之單純之同一平面,而係在前述連結部與嚙合頭部6之間之中間部12c,由水平面12a被切換成上傾斜面12b。前述中間部12c如圖4所示,在與相對方之扣結元件1之嚙合時,相當於足以僅使相對方之嚙合頭部6之前端部分大致微與前述水平面12a局部地面接觸之部位。在此,使相對方之嚙合頭部6之前端部分大致微與水平面12a面接觸,係為了在扣結元件彼此嚙合時,可藉由來自外部之推升力使各扣結元件1不能簡單地向上下方向移動,而在隱藏式拉鏈之通常嚙合時,不容易引起嚙合裂開之故。
由卡合面12之前述中間部12c至前端之上傾斜面12b具有不會對嚙合元件彼此施加過大之負擔而可圓滑地實現由圖4所示之扣結元件1之通常嚙合時轉移至未圖示之氣囊之開始膨脹展開時之強大的膨脹壓作用於處在嚙合狀態之扣結元件1時之圖5所示之解除嚙合狀態之功能。
即,扣結元件1彼此之通常嚙合時,圖4所示,不過是相對方之嚙合頭部6之前端部分大致微面接觸於左右之扣結元件1之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水平面12a。此面接觸之面積可由扣結元件1之大小加以變更,不能一概而定,但本發明之隱藏式拉鏈21例如在適用於安裝於裝定有氣囊裝置之車輛用之座椅之未圖示之椅套時,或通常之拉力作用於使左右之鏈布22互相離開之方向時、及對處於嚙合狀態之扣結元件1之上推力等外力發揮作用時,也只要具有以相對方之第2布帶夾持部4之水平面12a推壓扣結元件1而可維持其嚙合姿勢使其不走樣之充分之面積即可。
依據本實施例,在與上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端部16直角相交之嚙合頭部6之上面13(圖2),以連結前述前端部16與嚙合頭部上面13之方式配設有在平面視上呈矩形狀,在側面視上呈直角三角形狀之補強部9。在本實施例之扣結元件1中,如前所述,經由細的頸部7設置嚙合頭部6,且使嚙合頭部上面13與前端部16直角相交,故嚙合部5之強度雖令人擔心,但藉由設置前述補強部9,可充分確保嚙合部5之強度,例如,在強的扭轉力或推壓力等施加至處於嚙合狀態之扣結元件1之情形,也可防止嚙合部5之變形或破損。又,因在平面視上呈矩形狀,故可補強嚙合頭部6之上面整體,即使氣囊之強大之膨脹壓起作用,也可充分承受其壓力,不容易破損。又,此補強部9如圖9所示,也可在平面視上不形成矩形狀,而將整體形成三角錐形狀。
另外,在本實施例之頸部7及嚙合頭部6之與第2布帶夾持部側相反側之面,即在與形成前述補強部9之面相反側之表面(下表面),如圖1~圖3所示,形成有向嚙合頭部6之前端彎曲之彎曲面6a。又,也可取代彎曲面6a而形成向嚙合頭部之前端而向上傾斜之上傾斜面。藉由形成彎曲面6a或上傾斜面,可使嚙合頭部6之上下方向之壁厚向嚙合頭部6之前端逐次減少。此係為了在橫拉力作用於左右之鏈布22時,例如如圖5所示,使扣結元件1本身以位於C字狀基部2之中心之芯繩部25為中心而容易向鏈布22之橫拉力方向旋動之故。
假設,在扣結元件1處於圖4所示之通常之嚙合狀態時之隱藏式拉鏈21,例如未圖示之氣囊裝置作動而氣囊開始膨脹展開,其強大之膨脹壓作用於各扣結元件1時,處於嚙合狀態之扣結元件1會在瞬間轉移至圖5所示之嚙合解除狀態。即,藉由氣囊開始膨脹時之膨脹壓,強力之拉力作用於左右之鏈布22之分離方向,使左右之扣結元件1分別以芯繩部25為中心而迅速向鏈布22之橫拉力方向旋動。此時,大致微面接觸於第2布帶夾持部4之水平面12a之相對方之嚙合頭部6之前端部分會在前述水平面12a滑動而瞬間轉移至連續於水平面12a之上傾斜面12b,在與上傾斜面12b保持點接觸狀態而被上傾斜面12b導引而可毫無阻力地移動。
如此,嚙合頭部6之前端部分轉移至上傾斜面12b時,嚙合頭部6之前端部分會被上傾斜面12b導引而容易毫無阻力地滑動,各扣結元件1以其中心部之芯繩部25為中心而迅速向鏈布22之拉力方向旋動,故容易施解除各扣結元件1之嚙合。扣結元件1旋轉時,即使設於嚙合頭部6之下表面之彎曲面6a與上傾斜面12b相面對,也可確保較寬之彎曲面6a與上傾斜面12b之間之間隙,可避免旋轉時彎曲面6a與上傾斜面12b相干擾。
其結果,氣囊裝置作動時,氣囊之膨脹壓產生之過大力量不會施加至第2布帶夾持部4及嚙合部5,故扣結元件1不會破裂。附帶言之,相對於專利文獻1~3所記載之隱藏式拉鏈之展開所需之橫拉力超過250N/2.54cm,本發明之橫拉力可以較低之力60~200N/2.54cm展開。
圖12係表示此第1實施例之變形例。依據此變形例,並未使前述水平面12a與前述上傾斜面12b屈曲而連續,即不將水平面12a與上傾斜面12b之屈曲切換部之中間部12c形成屈曲面,而可將上傾斜面12b形成為向連續於水平面12a之下方膨出之彎曲面。
實施例2
圖6係表示有關本發明之扣結元件之第2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扣結元件1之主要部之構造亦與上述第1實施例實質上並無變化。本實施例之特徵的構成在於規定扣結元件1之嚙合頭部6與頸部7之相對的尺寸關係之點。因此,在以下之說明中,在實質上對應於上述第1實施例之部分之名稱及符號,使用同一之名稱及符號。
如圖6所示,扣結元件1之嚙合部5具有在平面視上呈橢圓形之嚙合頭部6、與由該嚙合頭部6之長徑部在中央變細而向C字狀基部2之前端面之肩部8延伸並連結於該肩部8之頸部7。依據此第2實施例,假設嚙合頭部6之嚙合方向(同圖之上下方向)之最大寬度尺寸為W1,頸部7之同方向之最小寬度尺寸為W2時,將對前述最大寬度尺寸W1之前述最小寬度尺寸W2之比值W2/W1規定於0.55~0.75之範圍。此比值W2/W1小於0.55時,頸部7之細化過大而使扣結元件彼此之橫拉強度增高,氣囊裝置之作動也不容易解除嚙合,且過大之負荷會施加至嚙合周邊部而容易損壞。W2/W1超過0.75時,頸部7之細化過小而使扣結元件彼此之橫拉強度過弱,在氣囊裝置未作動時,扣結元件彼此之嚙合也會簡單地鬆脫。
在本實施例中,扣結元件1之材質使用POM,前述比值W2/W1設定於0.69,其扣結元件彼此之橫拉強度為100N/2.54cm,與W2/W1之值0.48之同一材質所構成之通常之扣結元件之橫拉強度250N/2.54cm相比時,呈現強度1/5之低值。本實施例之橫拉強度100N/2.54cm之值在氣囊裝置作動時,也可減少未圖示之椅套之展開部之爆開阻力,且在通常之使用中,呈現可維持扣結元件之嚙合之強度。
實施例3
圖7及圖8係表示隱藏式拉鏈用之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之扣結元件與其旋動時之狀態。
在本實施例,異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例之處在於:相對於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與相對方之第2布帶夾持部4之卡合面12面接觸之相對方之嚙合頭部6之上面13(圖2之上面)係形成平面,且該上面13與長圓狀之周側面互相正交;在本實施例中,如圖7及圖8所示,使前述嚙合頭部6之至少前端部之稜線部分正交於嚙合方向而形成倒角部6b。作為倒角部6b,可列舉彎曲面,但如圖13所示,也可為向嚙合頭部6之前端傾斜之傾斜面。又,在上述實施例中,將由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卡合面12之基端至途中形成為水平面12a,由該途中向前端形成上傾斜面12b,但在本實施例中,在形成前述倒角部6b之同時,將前述卡合面12之基端至前端形成為同一水平面12a。
本實施例由於採用前述構成,在扣結元件1彼此之通常嚙合時,如圖7所示,左右之扣結元件1之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水平面12a與相對方之嚙合頭部6之排除倒角部6b之近半部之表面呈現面接觸。此面接觸之面積因扣結元件1之大小或所要求之嚙合強度之大小而異,不能一概而定,但本發明之隱藏式拉鏈21例如在適用於安裝於裝定有氣囊裝置之車輛用之座椅之未圖示之椅套時,或在作用於使左右之鏈布22互相離開之方向之通常之拉力、及對處於嚙合狀態之扣結元件1之上推力等外力發揮作用時,也只要具有以相對方之第2布帶夾持部4之水平面12a推壓扣結元件1而可維持其嚙合姿勢使其不走樣之充分之面積即可。
現在,假設在扣結元件1處於圖7所示之通常之嚙合狀態時之隱藏式拉鏈21,例如未圖示之氣囊裝置作動而氣囊開始膨脹展開,其強大之膨脹壓作用於各扣結元件1時,在本實施例中,也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例同樣地,處在嚙合狀態之扣結元件1會在瞬間轉移至圖8所示之嚙合解除狀態。即,藉由氣囊開始膨脹時之膨脹壓,強力之拉力作用於左右之鏈布22之分離方向,使左右之扣結元件1分別向鏈布22之拉力方向旋動。此時,原先與第2布帶夾持部4之水平面12a廣泛面接觸之相對方之嚙合頭部6之前端之倒角部6b可無障礙地在相對方之卡合面12上旋轉而如圖8所示,使扣結元件1以C字狀基部2之中心部為中心而圓滑地向鏈布22之拉立方向旋動而解除嚙合之扣結元件1之嚙合。
又,在以上之說明中,雖個別地說明第1~第3實施例,但在本發明中,也可適宜地組合此等之實施例。例如,在第2實施例中,可組合第1實施例,或形成第1實施例之上傾斜面12b,並也可在嚙合頭部之上面前端部形成倒角部6b。另外,雖省大致圖示,但也可取代前述倒角部6b,而形成上傾斜面。此情形,為了在與水平面12a面接觸之相對方之嚙合頭部6之上面13之間確保所需之接觸面積,只要使上傾斜面12b之起點之卡合面12之中間部大致微向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端側位移即可。又,例如,也可將第1~第3實施例之特徵的構成全部加以組合。
將包含有此構成之扣結元件1在一對鏈布22之各元件安裝緣部以特定間隔列設而形成圖9所示之拉鏈繫條23後,如圖4所示,在將鏈布22之元件安裝緣部側翻折成大致U字狀之狀態下,將滑件24插通於扣結元件1之元件列而獲得如圖9所示之隱藏式拉鏈21。在此,圖10係本實施例之隱藏式拉鏈21由布帶表面側所視之平面圖,圖9係該隱藏式拉鏈21由布帶背面側所視之背面圖。
有關扣結元件1對鏈布22之安裝,可利用以往一般使用之手段進行,例如可藉由將鏈布22合成樹脂射出成型為鏈布22之元件安裝緣部,而將具有特定形狀之合成樹脂製之扣結元件1裝定於鏈布22。此情形,作為扣結元件1之材質之合成樹脂,例如可使用聚縮醛、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尼龍等。又,此外,也可藉由施行銅合金、鎳合金、鋁等之壓鑄,而將金屬製之扣結元件1裝定於鏈布22。
使用此扣結元件1所獲得之隱藏式拉鏈21如圖4所示,係利用扣結元件1之圓形抱持孔14抱持鏈布22之芯繩部25,並以扣結元件1之第1布帶夾持部3與第2布帶夾持部4夾持鏈布22之元件安裝緣部。
又,鏈布22係在第1布帶夾持部3之前端被翻折成大致U字狀,使滑件24滑動而使安裝於左右之鏈布22之扣結元件1彼此嚙合,藉以如圖4所示,使鏈布22之翻折成大致U字狀之折邊端面26彼此密貼。藉此,可使隱藏式拉鏈21由鏈布22之表面側看不見嚙合狀態之扣結元件1。
此隱藏式拉鏈21由於將扣結元件1之C字狀基部2之第1布帶夾持部3側之後端部彎曲面及第2布帶夾持部4側之後端部彎曲面之第1外周面18及第2外周面19分別形成圓筒面,故在滑件24滑動時,可抑制扣結元件1與滑件24之干擾而可獲得良好之滑動特性,且可進一步獲得如以下之效果。
例如,使滑件24滑動而使左右之扣結元件1嚙合之際,向外側之拉伸應力作用於左右之鏈布22之情形,如圖11之假想線所示,扣結元件1有可能以對滑件24之扣結元件通路27傾斜之姿勢進入。此情形,在扣結元件1通過滑件24之扣結元件通路27之際,扣結元件1之第2外周面19會接觸於滑件24之下板29,且第1外周面18接觸於滑件24之倒L字狀之凸緣30而向滑件24之後口側滑動。此際,藉由滑件24之扣結元件通路27內之形狀,使第2外周面19接觸於滑件24之下板29,且使第1外周面18接觸於滑件24之凸緣30,而使扣結元件1在扣結元件通路27內旋動,可使扣結元件1之姿勢傾倒成如圖12之實線所示之適於嚙合之姿勢。
即,依據本實施例之隱藏式拉鏈21,即使在扣結元件1處於以不適合於傾斜嚙合之姿勢進入滑件24之扣結元件通路27之狀況下,也可在扣結元件通路27內藉由使扣結元件1之姿勢傾倒而使左右之扣結元件1確實嚙合,且可獲得確保穩定之嚙合狀態之優點。
尤其在本實施例中,如前所述,扣結元件1之第2外周面19具有大於第1外周面18之曲率半徑。即,如上所述,使扣結元件1在滑件24內旋動而傾倒成適合於嚙合之姿勢之情形,第2外周面19與滑件接觸之範圍變得比第1外周面18寬。因此,由於第2外周面19具有大於第1外周面18之曲率半徑,可圓滑地施行扣結元件1在扣結元件通路27內之旋動,故可有效且穩定地使扣結元件1傾倒。
1...扣結元件
2...C字狀基部
3...第1布帶夾持部
4...第2布帶夾持部
5...嚙合部
6...嚙合頭部
6a...彎曲面
7...頸部
8...肩部
9...補強部
10...布帶側緣部裝定溝
11...布帶夾持面
12...卡合面
12a...水平面
12b...上傾斜面
13...嚙合頭部上面
14...圓形抱持孔
15...第1布帶夾持部之前端部
16...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端部
18...第1外周面
19...第2外周面
21...隱藏式拉鏈
22...鏈布
23...拉鏈繫條
24...滑件
25...芯繩部
26...折邊端面
27...扣結元件通路
30...凸緣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扣結元件由背面側所視之立體圖;
圖2係該扣結元件由表面側所視之立體圖;
圖3係該扣結元件之側面圖;
圖4係表示裝定該扣結元件之本發明之隱藏式拉鏈之通常之嚙合狀態之部分側面圖;
圖5係表示布帶橫拉力作用於本發明之隱藏式拉鏈時之嚙合解除狀態之部分側面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之扣結元件之背面圖;
圖7係表示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之扣結元件之通常之嚙合狀態之一部分剖面圖;
圖8係表示布帶橫拉力作用時之該扣結元件之嚙合狀態之一部分剖面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隱藏式拉鏈之一部分之背面圖;
圖10係表示該隱藏式拉鏈之一部分之表面圖;
圖11係說明將扣結元件導入拉鏈之扣結元件通路內時之扣結元件之姿勢變化之動態說明圖;
圖12係表示上述第1實施例之變形例由背面側所視之部分立體圖;及
圖13係表示上述第3實施例之變形例之扣結元件之部分側面圖。
1...扣結元件
2...C字狀基部
3...第1布帶夾持部
4...第2布帶夾持部
5...嚙合部
6...嚙合頭部
6a...彎曲面
7...頸部
8...肩部
9...補強部
10...布帶側緣部裝定溝
11...布帶夾持面
12...卡合面
12a...水平面
12b...上傾斜面
13...嚙合頭部上面
14...圓形抱持孔
15...第1布帶夾持部之前端部
16...第2布帶夾持部之前端部
18...第1外周面
19...第2外周面

Claims (8)

  1. 一種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該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1)之特徵在於其係包含:C字狀基部(2),其係抱持芯繩部(25);平板狀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部(3,4),其係由該C字狀基部(2)之各前端起大致平行地向同一方向延伸,在其各對向面具有夾持鏈布(22)之側緣部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面;及嚙合部(5),其係一體地形成於前述C字狀基部(2)之前端及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第2布帶夾持面相反之側之背面;該嚙合部(5)係具有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背面一體化之頸部(7)、由該頸部(7)越過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端面(16)而延伸之嚙合頭部(6)及由前述C字狀基部(2)之前端面所構成之肩部(8);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背面卡合面(12)與相對方之前述嚙合頭部(6)係形成可以前述C字狀基部(2)之中心為中心而容易相對地旋動之形狀;其中前述容易相對地旋動之形狀係形成為將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第2布帶夾持面相反側之背面之除前述頸部(7)以外之卡合面(12),形成為由該卡合面(12)之C字狀基部(2)側之基端起至中間部(12c)係平行於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下表面之水平面(12a),且以前述中間部(12c)為起點起至前端係向上方屈曲之屈曲面。
  2. 如請求項1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其中前述屈曲面之前述起點係在與相對方扣結元件(1)之嚙合時之相對方扣結元件(1)之嚙合頭部(6)之前端部附近。
  3. 如請求項2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其中前述屈曲面係連續於水平面(12a)而向上傾斜之上傾斜面(12b)。
  4. 如請求項2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其中前述屈曲面係向下方膨脹而彎曲之彎曲面。
  5. 一種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該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1)之特徵在於其係包含:C字狀基部(2),其係抱持芯繩部(25);平板狀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部(3,4),其係由該C字狀基部(2)之各前端起大致平行地向同一方向延伸,在其各對向面具有夾持鏈布(22)之側緣部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面;及嚙合部(5),其係一體地形成於前述C字狀基部(2)之前端及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第2布帶夾持面相反之側之背面;該嚙合部(5)係具有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背面一體化之頸部(7)、由該頸部(7)越過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端面(16)而延伸之嚙合頭部(6)及由前述C字狀基部(2)之前端面所構成之肩部(8);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背面卡合面(12)與相對方之前述嚙合頭部(6)係形成可以前述C字狀基部(2)之中心為中心而容易相對地旋動之形狀;其中前述容易相對地旋動之形狀係形成為將前述嚙合頭部(6)之前端稜線部倒角之倒角部(6b)所構成。
  6. 一種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該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1)之特徵在於其係包含:C字狀基部(2),其係抱持芯繩部(25);平板狀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部(3,4),其係由該C字狀基部(2)之各前端起大致平行地向同一方向延 伸,在其各對向面具有夾持鏈布(22)之側緣部之第1及第2布帶夾持面;及嚙合部(5),其係一體地形成於前述C字狀基部(2)之前端及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第2布帶夾持面相反之側之背面;該嚙合部(5)係具有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背面一體化之頸部(7)、由該頸部(7)越過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端面(16)而延伸之嚙合頭部(6)及由前述C字狀基部(2)之前端面所構成之肩部(8);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之前述背面卡合面(12)與相對方之前述嚙合頭部(6)係形成可以前述C字狀基部(2)之中心為中心而容易相對地旋動之形狀;其中前述容易相對地旋動之形狀係形成為使前述嚙合頭部(6)之與前述第2布帶夾持部(4)側相反之側之表面向前端上方傾斜之上傾斜面或凸狀彎曲之彎曲面(6a)之形狀。
  7. 5、6中任一項之隱藏式拉鏈用之扣結元件,其中相對於前述頸部(7)之嚙合方向之最小寬度尺寸W2之前述嚙合頭部(6)之嚙合方向之最大寬度尺寸W1之比值W2/W1為0.55~0.75。
  8. 一種隱藏式拉鏈,其特徵在於沿著一對鏈布(22)之元件安裝緣部以特定間隔並列設置有如請求項1、5、6中任一項之複數個前述扣結元件(1),在將前述鏈布(22)之元件安裝緣部翻折成大致U字狀之狀態下,將滑件(24)插通於前述扣結元件(1)而構成。
TW098122137A 2009-02-05 2009-06-30 Concealed zipper buckle components and hidden zipper TWI391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1969 WO2010089870A1 (ja) 2009-02-05 2009-02-05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9594A TW201029594A (en) 2010-08-16
TWI391103B true TWI391103B (zh) 2013-04-01

Family

ID=4254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2137A TWI391103B (zh) 2009-02-05 2009-06-30 Concealed zipper buckle components and hidden zipp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01255B2 (zh)
CN (1) CN102307491B (zh)
TW (1) TWI391103B (zh)
WO (1) WO20100898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9205B (zh) * 2012-06-27 2016-01-2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牙及采用该拉链牙的拉链
CN103181658B (zh) * 2013-03-27 2016-02-1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隐形拉链的制作工艺
US9918527B2 (en) 2016-03-31 2018-03-20 Ykk Corporation Concealable slide fastener
WO2018122914A1 (ja) * 2016-12-26 2018-07-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5644570A (zh) * 2022-10-20 2023-01-31 华福森服饰(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链牙及拉链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8278A (en) * 1976-04-05 1978-03-14 Textron Inc. Slide fastener
US20070209170A1 (en) * 2006-03-07 2007-09-13 Mark Davies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47320B (nl) * 1970-02-14 1975-10-15 Lysta As Ritssluiting.
JPS557129Y2 (zh) * 1974-07-29 1980-02-18
JP2006320642A (ja) * 2005-05-20 2006-11-30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チエン
JP4689454B2 (ja) * 2005-12-06 2011-05-25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及び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8278A (en) * 1976-04-05 1978-03-14 Textron Inc. Slide fastener
US20070209170A1 (en) * 2006-03-07 2007-09-13 Mark Davies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01255B2 (ja) 2014-05-21
CN102307491A (zh) 2012-01-04
JPWO2010089870A1 (ja) 2012-08-09
CN102307491B (zh) 2014-04-09
TW201029594A (en) 2010-08-16
WO2010089870A1 (ja) 201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1103B (zh) Concealed zipper buckle components and hidden zipper
KR100662965B1 (ko) 긴급 개방 설비를 갖는 지퍼 고정구
WO2015049999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451366B2 (ja) クリップ
EP2199159B1 (en) Buckle device for seatb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325658A1 (en) ISOFIX Trim Retainer
US10328828B2 (en) Hooking structure for seat
US20120151719A1 (en) Slider for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US7426772B2 (en) Fastener element and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TW200948299A (en) Slide fastener
JP2004298641A (ja) ファスナー
US9027994B2 (en) Locking structure for skin terminals of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locking structure
JP4126595B2 (ja) 車両内装部材のシートベルト支持構造
US8108974B2 (en) Closure for joining at least two pieces of material
US9015909B2 (en) Slide fastener
WO2011016123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0325400A (zh) 用于将排列珠紧固到紧固件条带的工具
WO2011148475A1 (ja)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EP1543739B1 (en)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
US11472369B2 (en) Anchor device
JP656185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997244A (zh) 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
WO2023157960A1 (ja) クリップ、アセンブリ及び方法
JP699264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カバー
JP5169673B2 (ja) 乗員拘束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