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9783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9783B
TWI359783B TW98100931A TW98100931A TWI359783B TW I359783 B TWI359783 B TW I359783B TW 98100931 A TW98100931 A TW 98100931A TW 98100931 A TW98100931 A TW 98100931A TW I359783 B TWI359783 B TW I3597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quake
vibration
long
period
comparis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0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6437A (en
Inventor
Tomoyuki Hamada
Koichi Miyata
Akihiro Omiya
Masayuki Shigeta
Yuji Sekiy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Mito Eng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Mito Eng Kk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46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6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9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9783B/zh

Link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Description

1359783 9月2 g修(更)正替換頁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爲防止板塊邊界地震之海溝型地震等所引起 之長週期地震動(週期爲數秒至十幾秒之表面波)所導致 之災害的地震防災系統,尤其最適合於在產生長週期地震 動時使升降機安全地停止之系統。 【先前技術】 近年來,由於對內陸活斷層所產生之內陸地震,到達 距離震源相當遠處之地域引起長週期地震動之巨大板塊邊 界地震,人們要求提出盡量減少地震對超高層建築物,長 大橋梁,石油儲槽等之災害之對策。 尤其是在升降機中,可以根據地震產生時所發送之緊 急地震快報依據建築物之位置預測地震波之最大加速度, 以管制乘籠之運轉,此種技術記載於例如專利文獻1。 另外,爲了根據地震資訊以更高精密度評估推定位置 之地震強度,有一種技術,由地震的震源位置與等級( magnitude)依據距離衰減式來預測,例如專利文獻2所 記載。 此外,爲了更精確感測因長期週期地震動或強風所引 起之主繩索(rope)等之長尺物之振動,有一種技術可在 建築物上部設置振動感測器,並根據其訊號預測運算主繩 索之擺動回應,例如專利文獻3所記載。 [專利文獻1]特開2007- 1 6 1 378號公報 -5- 1359783 100. 9. 2 3 年月曰修(更)正替換頁 [專利文獻2]特開2007-71707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7-331901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擬解決的課題] 相對於一般地震之內陸地震之主要震動之到達後時間 之經過之同時,大致上所有之週期成分會衰減,海溝型地 震中由於長的週期成分,地盤會共振而使長週期地震持續 數分鐘。另外,由於海溝型之強大地震所引起之搖晃在震 源附近之區域具有,引起短週期與長週期之寬頻帶強震動 ,或以幾乎不衰減之震度傳達距離震源遙遠的地域,或在 大都市的積層盆地地域大大增強之性質。 因此,如上述先前技術所述,若僅根據地震波預測最 大加速度,或由地震位置以及等級以距離衰減式來預測地 震強度,或以振動感測器感測長週期地震是無法明確區別 通常一般的地震(內陸地震)與扳塊邊界地震。亦即,發 生於建築物所在地之比較鄰近之地震中所有的週期成分會 變大,即使通常的地震且較無危險性的地震會被判定爲長 週期地震;而對於發生於遠方的長週期地震由於起始階段 搖晃小而無法判定爲長週期地震,或由於無法判定被大力 增幅而已經成爲危險的狀態,而延遲危險之判定。 此外,通常升降機具備有地震感測器以供地震時安全 停止,但是爲檢測出長週期地震而降低設定値時,由於危 險性少之小地震或人爲的振動而往往發生錯誤操作以致降 -6-
1359783 低服務性能,故不符實用。 本發明之目的在解決上述先前技術之問題,早期確實 檢測出對建築物或升降機之運行構成真正危險之地震以防 止災害。另一目的在於使危險性與地震之檢測之對應關係 更加一致,尤其是盡量在起始階段判定長週期地震之發生 ,特別是升降機之情形下,謀求安全性與服務性能之兩立 [解決問題之手段] 爲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爲一種地震防災系統,係用 於接收發生地震時所發送之至少包括震源位置,規模(等 級)之資訊之緊急地震快報以進行乘籠之管制運轉,其中 具備:振動計,設置於裝設有上述升降機之建築物中,用 於計測由於地震所產生之加速度或位移,震度之至少一種 當做振動;收訊終端機,用於接收上述緊急地震快報;以 及比較基準値計算手段,用於計算根據接收之上述緊急地 震快報之震源位置與由上述建築物之位置到震源之距離, 設定到震源之距離越大比較基準値越小;藉由比較上述被 計測之振動與上述比較基準値以控制上述升降機之運行。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將到震源之距離越大,比較基準値設得 越小,而利用在建築物所測得之振動與比較基準値控制升 降機之運行,因此可以早期特定真正具有危險性之長週期 1359783 100年9月2 §修⑻正替換頁 地震俾安全停止升降機。從而可以無損服務性,在建築物 之共振振動之危險性增加之前階段謀求升降機之安全。 【實施方式】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圖1表示升降機之地震防災系統,振動計(振動計測 手段)2係設置於裝設升降機1的建築物之最底層等處, 而用於計測地震之振動。具體地說,以加速度感測器或地 震儀爲理想。另外,長週期振動成分擷出手段3由振動計 測手段2所計測之訊號擷出長週期(數秒至十多秒)之振 動成分8 地震資訊取得手段4係用於取得有關所發生地震之資 訊的手段,係使用即時接收緊急地震快報等地震發生後立 刻發送之資訊的收訊終端機,例如網際網路線路或衛星通 訊,地上波數位廣播,有線電視用電纜線路等各種通訊媒 體的收訊終端機。所接收的地震資訊包括表示地震的震源 位置之緯度、經度、深度、表示地震規模之等級與地震之 發生時刻。 長週期振動成分之比較基準値計算手段5係用於計算 判定已發生之地震是否爲長週期地震的比較基準値(長週 期振動成分)》 比較手段6係用於比較比較基準値與長週期振動成分 擷出手段3所擷出之長週期振動成分之大小。管制運轉控 制手段7根據比較結果控制升降機1之管制運轉。長週期 -8 - 1359783 1〇象9月2身修(更)正雜頁 振動成分擷出手段3,長週期振動成分之比較基準値計算 手段5,以及比較手段6宜與管制運轉控制手段7共同構 成爲升降機控制盤內所具有微處理器上之程式。 其次參照圖2與圖3說明長週期地震動之判定。 圖2之1 00與1 02係由觀測地點離開相同程度之處所 所發生之地震之加速度波形,1〇〇爲一般的地震,102爲 伴隨長週期地震動之地震。101與103係由各地震加速度 波形利用過濾(filtering )處理法擷出長週期成分之波形 。如圖所示,發生長週期地震時,由於地盤的共振現象, 隨著時間的經過,長週期的振動會被增幅。該增幅效果在 地震的比較起始階段也可以看到,若比較圖1 04與1 05部 分,以發生長週期地震動時之105 —方,其長週期成分較 大。 圖3所示之圖表之曲線106爲表示由一般地震之觀測 點到震源之距離以及地震之起始階段之長週期成分之大小 之關係的模式圖。一般地震之長週期成分比發生長週期地 震時1 07,距離震源(遠方)之地點A成爲小値,惟距離 震源近的地點B成爲相同的大小。但是,因爲一般地震的 長週期成分不致伴隨地盤的共振,因此,隨著時間的經過 而衰減,不致伴隨長週期地震之危險性。從而,僅由地震 之起始階段之長週期成分之大小是不易判定長週期地震之 危險性β 另一方面,如果知道到達震源之距離,即可如圖3之 106所示之曲線,槪略預測一般地震的起始階段之長週期 -9- 1359783 牟9月2 i修(更)正替換頁 成分之大小。 而且若觀測到比一般地震所預測之長週期成分之大小 更大之長週期成分,即可判定正發生長週期地震。亦即, 即使在圖3之地點B時,若所觀測之長週期成分之大小比 一般地震時更大108之値時,即判定爲長週期地震,否則 即判定爲一般的地震》從而若到達震源距離相對應的判定 基準値成爲大距離,則藉由降低判定基準値即可正確判定 長週期地震之產生。 其次要參照圖4、圖5與圖6說明升梅機之地震防災 裝置之細節與操作。 圖4表示長週期振動成分擷出手段3之詳細構造例。 10爲有關建築物之振動特性之參數(parameter ),爲建 築物的固有振動週期或可以指定該週期之建築物高度等之 資訊。1 1爲濾波手段,係用於由振動計測手段2所求得 之地震的振動訊號(加速度、速度)擷出含有建築物之固 有振動週期之週期成分。亦即,以建築物之固有振動週期 爲中心之帶通濾波器(Band pass filter),或使含有固有 振動週期之長週期成分通過之低通濾波器爲理想。 圖5表示長週期振動成分之比較基準値計算手段5之 詳細構造例。20爲震源距離計算手段,係用於由地震資 訊取得手段4所取得之震源位置之緯度、經度、深度與建 築物之所在地之緯度、經度算出到達震源之距離。21爲 計算長週期成分之大小之手段,係由20所算出之到達震 源之距離與以地震資訊取得手段4所取得之地震級數算出 -10-
1359783 —般地震中之長週期成分之大小。具體地說,例如可利用 下列數式算出。 [數式1] logA=aM+blogL …(數式 1) 其中,L爲到達震源之距離,Μ爲地震之級數,a與 b係由所算出之週期成分來決定之參數,A爲週期成分之 大小。a與b也可以爲選定與建築物之固有振動週期相對 應之參數者。此外,有關參數a與b雖然有各種推算方法 ,惟也可以例如由各種一般地震中之震源距離與各週期成 分之大小有關之資料統計計算出。 比較基準値設定手段22係針對21所算出之長週期成 分之大小,將計算式(數式1 )所估計之預測誤差之差距 (margin )做爲補償(offset )加入以設定比較基準値。 另外,縱使震源位置非常遙遠,雖有長週期地震產生,而 其振動非常小,且爲危險性低的級數時,即無判定爲長週 期地震之必要,因此在比較基準値低於特定値時,也可以 爲在特定値補償上述來設定者。 圖6表示比較手段6與管制運轉控制手段7之操作細 節。圖6所示之一連串操作係在地震資訊取得手段4收到' 有關新產生之地震之資訊的階段所執行者。首先,比較手 段6比較長週期振動成分擷出手段3所擷出之振動成分與 長週期振動成分之比較基準値計算手段5所算出之比較基 準値,若長週期振動成分比比較基準値大,即對管制運轉 -11 - 1359783 __. |1ϋ〇. 9. 2 3 . 年月日修(更)正替換頁 控制手段7發出管制控制開始之指令(s 1) ^ 管制運轉控制手段7 —接到管制控制開始之指令時, 即由地震資訊取得手段4所取得之震源位置與地震發生時 刻之資訊算出猶豫時間(S2 )。該項猶豫時間係由長週期 地震所引起之建築物之共振現象至升降機的繩索類達到危 險的振動級數(level )時之預估時間,而以下述步驟算出 〇 利用模擬法(simulation )等事先求得由發生長週期 地震至繩索類達到危險的振動級數時之平均時間》實際上 發生長週期地震時,係以下面算式算出由地震之主振動到 達建築物起算之經過時間Te。 [數式2]
Te=Tc-To—...(數式 2)
Vs 其中,To爲地震之發生時刻,Tc爲現在之時刻,Vs 爲地震的主振動(S波)之傳播速度,L爲到達震源之距 離。而由到達危險的振動級數(level )的平均時間減去上 述經過時間Te來算出猶豫時間。 其次,若猶豫時間比使升降機在現在的乘籠位置停止 於最靠近之樓層所需要之時間T1爲短時,即立刻停止升 降機(S3、S4 )。若猶豫時間比T1長,而比現在乘籠位 置停止於安全樓層所需要之時間T2爲短時,即停止於最 靠近之樓層(S5、S6 )。猶豫時間比T2長時,即停止於 安全樓層。 -12-
1359783 所謂安全樓層係指因長週期地震而建築物劇烈搖晃時 可以將升降機之災害抑制於最小之乘籠的位置,例如只要 選定建築物之固有振動週期與繩索類之固有振動週期成爲 不一致之繩索長度的乘籠位置即可。 圖7爲表示利用升降機之地震防災裝置開始管制運轉 控制之時間圖(Timing chart )。在地震的長週期成分 110超越依到達震源之距離所設定之比較基準値112之時 間點1 1 3時開始管制控制。相對於此,繩索類之振動1 1 1 由於與長週期成分之共振而慢慢增加振幅,而在115之時 間點超越危險振幅1 1 4。因此,若在檢測或預測繩索類之 振動以停止升降機時,即在1 1 5的時間點開始管制控制。 但是在圖2所說明的例子中,可以在僅比圖7中1 1 6 所示之時間早的階段開始管制控制,因此,可以安全地停 止升降機。 在上述例子中,係以地震資訊之收訊爲觸發(trigger )以進行長週期地震之判定處理者,惟如圖8所示,也可 以爲振動計測手段2所計測之振動超越特定値做爲觸發以 進行長週期地震之判定處理者。 地震資訊取得手段4中應裝設地震資訊之記憶手段’ 俾經常記憶所接收之最新地震資訊。若振動計測手段2所 計測之振動(加速度)超越設定値,即檢查記憶於地震資 訊取得手段之地震資訊,若被記億之地震資訊爲距離現在 時刻特定時間內所發生者,即利用該地震資訊執行根據比 較基準値與長週期振動成分之比較之長週期地震之判定處 -13- 1359783 _____^ 100: 9^,2 3 年月8修(更)正替換頁 理(S10、Sll、S12)。而在比較基準値與長週期振動成 分之比較結果判定爲長週期地震時,即開始管制運轉控制 (S13、S14)。若無在特定時間內發生之地震時,或未被 判定爲長週期地震時,則繼續通常之運轉(S15)。 至於S10中之設定値係被設定爲例如連在遠方發生之 地震也可以感測到之非常低的設定値。另外,S 1 1之特定 時間則設成可包含在遠方發生之地震到達建築物爲止之時 間値。 管制運轉控制手段7也可以爲由比較手段6發出管制 控制開始之指令的階段,不管猶豫時間立刻使升降機停止 於最靠近樓層。 此外,長週期振動成分擷出手段3係用於將振動計測 手段2所計測之加速度訊號積分而得到速度訊號者;長週 期振動成分之比較基準値計算手段5也可以爲用於計算一 般地震之振動速度之比較基準値者。另外,該等進一步也 可以用於求得位移訊號者與算出振動之位移的比較基準値 者。此爲長週期的地震之搖晃有明顯出現於速度或位移之 性質,因此容易檢測出來。 若在進行比較基準値與長週期振動成分之比較當中發 生另一地震,並接收到該地震資訊時,則只有在由該地震 資訊算出之比較基準値小於現在之比較基準値時才變更比 較基準値,否則應保持現狀之比較準値。如此一來,即在 新近發生一般地震時,也可以正確檢測出遠方的地震所引 起之長週期地震。 -14 - 1359783 1()$ 9月21|·(更)正替換頁 振動計測手段2也可以設置於建築物之中間樓層或最 高層。此時,比較基準値計算手段5所算出之比較基準値 係加入在建築物之振動之增幅效果之値來計算。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升降機之地震防災 裝置之構造圖。 圖2爲表示地震之加速度波形與長週期成分之波形圖 〇 圖3爲表示到達一般地震之震源的距離與長週期成分 之大小關係之模式圖。 圖4爲表示一實施形態之長週期振動成分擷出手段之 詳細構造圖。 圖5爲表示一實施形態之比較基準値計算手段之詳細 構造圖。 圖6爲表示一實施形態之比較手段與管制運轉控制手 段之操作流程圖。 圖7爲表示利用升降機之地震防災裝置開始管制運轉 控制之計時圖。 圖8爲說明將一實施形態之振動計測手段之訊號做爲 觸發之地震防災裝置運行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升降機 -15- 1359783 100年9月2 §修(更)正替換頁 2 :振動計(振動計測手段) 3:長週期振動成分擷出手段 4:收訊終端機(地震資訊取得手段) 5 :比較基準値計算手段 6 :比較手段 7 :管制運轉控制手段 100:地震之加速度波形 101 :地震之加速度波形 102 :地震之加速度波形 103 :地震之加速度波形 104 :地震之加速度波形 105 :地震之加速度波形 1 06 :圖表曲線 1 0 7 :圖表曲線 1 0 8 :圖表曲線 10 :參數 1 1 :濾波手段 20 :震源距離計算手段 2 1 :長週期成分計算手段 22 :比較基準値設定手段 110 :地震的長週期成分 1 1 3 :時間點 1 1 2 :比較基準値 -16-

Claims (1)

1359783 ____ . 年9月2 §修(更)正替換頁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升降機之地震防災系統,係用於接收發生地 震時所發送之至少包含震源位置,規模(等級( magnitude))之資訊的緊急地震快報,並進行乘籠之管 ' 制運轉;其特徵爲具備: 振動計,設置於裝設有上述升降機之建築物中,並將 由地震所發生之加速度或移位,震度之至少任一種計測爲 振動: 收訊終端機,用於接收上述緊急地震快報;以及 比較基準値計算手段,用於算出由所接收之上述緊急 地震快報之震源位置與上述建築物之位置到震源之距離, 並使到達上述震源之距離越大,長週期振動成分之比較基 準値越小;並且 藉由比較上述被計測之振動與上述比較基準値以控制 上述升降機之運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升降機之地震防災系統 ,其中將上述被計測之振動過瀘處理俾與上述長週期振動 成分之比較基準値比較。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升降機之地震防災系統 ,其中上述被計測之振動係根據有關上述建築物之振動特 性之參數而被過瀘處理,而與上述長週期振動成分之比較 基準値比較。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升降機之地震防災系統 ,其中上述長週期振動成分之比較基準値係根據一般地震 •17- 1359783 100年9月2 !修(更)正替換頁 的上述振動之大小爲基準來決定。 5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升降機之地震防災系統 ,其中上述長週期振動成分之比較基準値係根據一般地震 之上述振動之長週期成分大小爲基準來決定。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升降機之地震防災系統 ,其中上述被計測之振動成爲大於上述長週期振動成分之 比較基準値時,上述升降機被迫停止於最近之樓層。 -18 -
TW98100931A 2008-04-25 2009-01-12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for elevator TW20094643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4762A JP4597211B2 (ja) 2008-04-25 2008-04-25 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防災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6437A TW200946437A (en) 2009-11-16
TWI359783B true TWI359783B (zh) 2012-03-11

Family

ID=41281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0931A TW200946437A (en) 2008-04-25 2009-01-12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for elevato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97211B2 (zh)
CN (1) CN101565143B (zh)
TW (1) TW20094643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61790A1 (ja) * 2010-06-24 2011-12-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システム
TW201219744A (en) * 2010-11-04 2012-05-16 Zhi-Xin Hu making use of non-invasive approach to place at least one sensor to the relevant position of the bridge foundation base to calculate the depth of bridge foundation base
CN104379481B (zh) * 2012-07-04 2016-09-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CN102998693B (zh) * 2012-11-27 2017-04-26 广州市寰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检测报警装置
JP2016069112A (ja) * 2014-09-29 2016-05-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地震時仮復旧運転装置
JP6520436B2 (ja) * 2015-06-11 2019-05-2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6202050B2 (ja) * 2015-06-25 2017-09-27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717390B2 (ja) * 2017-01-17 2020-07-01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自動復旧システム
CN108813782A (zh) * 2018-07-01 2018-11-16 钟冬妹 一种掩埋自救辅助呼吸头盔
CN109343108B (zh) * 2018-10-11 2020-04-1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体育场馆室外场地应急避难即时使用情况预测控制方法
WO2021176705A1 (ja) * 2020-03-06 2021-09-10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管制システム
WO2022013928A1 (ja) * 2020-07-13 2022-01-20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停止予測システム
CN112850405B (zh) * 2020-12-31 2022-10-25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mems系统的电梯轿厢振动管理系统
CN114093132B (zh) * 2021-11-24 2023-06-23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基于地震预警信息和地震开关的电梯地震紧急处置方法
JP7315051B1 (ja) 2022-02-25 2023-07-26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3014B2 (ja) * 2006-06-01 2012-07-11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
CN101233065B (zh) * 2006-08-29 2011-06-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JP4910578B2 (ja) * 2006-09-06 2012-04-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時管制運転装置
JP4607083B2 (ja) * 2006-09-28 2011-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横揺れ検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6437A (en) 2009-11-16
JP4597211B2 (ja) 2010-12-15
CN101565143A (zh) 2009-10-28
JP2009263086A (ja) 2009-11-12
CN101565143B (zh) 201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9783B (zh)
JP5922411B2 (ja) 地盤に埋設された基礎構造物の状態をモニタリ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JP6314359B2 (ja) 鉄道橋固有振動数の変化量評価方法
JP2007217082A (ja) 大型建築物のための長周期地震動感知システム
JP501804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横揺れ検出装置
EP3341287B1 (en) Going on location feasibility taking into account off-shore location ocean conditons
JP5372879B2 (ja) 地震防災システム
JP2000186984A (ja) 橋脚の異常検知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8077104A (ja) 建物健全度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建物健全度評価方法
JP2008081290A5 (zh)
JP2010210334A (ja) 橋脚洗掘判定方法及び橋脚基礎の健全性評価システム
JP6450631B2 (ja) 層間変位計測システム、層間変位計測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14958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Fernandes et al.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ing strategies applied to kashiwazaki-kariwa nuclear power plant case-study
JP2008081290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横揺れ検出装置
Athanasiou Dynam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Augusta hybrid base isolated building using data from full scale push and sudden release tests
JP5591157B2 (ja) 構造物における地震および風の観測システム
JP6746348B2 (ja) 建築物の層剛性を同定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5760268B2 (ja) 地震動継続時間予測システム
JP2003278140A (ja) 地盤の飽和度測定方法および液状化防止方法
JP499250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横揺れ検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管制運転装置
JP5042872B2 (ja) 高架橋のリアルタイム地震被害推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6069112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地震時仮復旧運転装置
JP6850615B2 (ja) 耐震補強設計支援装置、耐震補強設計手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200284A (ja) 地震検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