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886 (1) 九、發明說明 ' 【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 • 本發明是關於釣魚時用的浮力背心、或救生衣等的身 _ 體裝設體。 ' 【先前技術】 以往’作爲水上的救生工具,例如有稱作救生衣的身 • 體裝設體。在這種身體裝設體,需要當緊急救命時具有預 定的浮力’爲了得到這種浮力,而具備有:藉由充塡氣體 而膨脹的氣囊、以及固體形式的浮力構件(例如,參照專 利文獻1)。追種身體裝設體,是夾克形式的,在夾克主 體(外裝體)的左右前身部所分別設置的收容部,收容著 以氣密材料所形成的氣囊部’該氣囊部,是以背側後頸部 所設的連通路連通著。而浮力構件則是縫製在身後部所設 的收容部。 ® 在使用氣囊的身體裝設體,通常在空氣還未進入到氣 囊之前是扁平的狀態’當要救命時,則操作在身體裝設體 .所附設的氣體充塡器的操作部,將氣體送入到氣囊,或者 在其他情況’使用者自己來吹附設在身體裝設體的充塡器 ,來將氣體送入到氣囊。以這種方式將氣體送入到氣囊, 則氣囊的體積會膨脹’會與浮力構件一同得到所需要的浮 力。 可是在上述習知的身體裝設體,氣囊僅是收容於夾克 主體的收容部。於是,例如因爲周圍環境存在有岩石,而 -4 - (2) 1343886 讓氣囊受損的話,氣囊內的氣體會漏掉,而無法得到所需 要的浮力。而爲了保護氣囊不會因爲岩石而受損,有一種 ' 身體裝設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是設置有保護構 •件,該保護構件是配置成:相對於身體在前方及後方是面 . 向氣囊的外側。而在這種情況,兼用浮力構件來作爲保護 構件,而得到所需要的浮力。 [專利文獻1 ] Φ 日本實開平02-143296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曰本實開昭62-87999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在將保護構件配置成相對於身體在前方及後方面向氣 囊的外側的身體裝設體,當使氣囊膨脹時,相對於身體的 ® 側方並沒有保護氣囊的部分。可是,從氣囊扁平時充塡氣 體’而體積膨脹的救命時是特別容易受損的,這種僅將保 護構件配置成面向氣囊的外側的身體裝設體,並不能從側 方來保護氣囊,而具有在救命時可靠度較低的技術課題。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要提供一種,藉由確實地保護 氣囊,而可靠度高的身體裝設體。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身體裝設體’是具備有:位於身體胸部或身 -5 - (3) (3)1343886 體背部的至少其中一方,並且藉由充塡氣體而讓體積膨脹 ,而具有浮力的氣密性的氣囊、以及用來保護該氣囊,固 體形式且具有彈性的保護構件;該保護構件,是具有:從 身體朝前後方向遠離的方向的外側來覆蓋氣囊的第一覆蓋 部 '以及從該第一覆蓋部朝側方延長,當氣囊的體積膨脹 時,從側方覆蓋該氣囊的第二覆蓋部。 在上述構造,氣囊是藉由保護構件的第一覆蓋部,來 保護相對於前後方向外側的受損情形,當氣囊的體積膨脹 時,藉由第二覆蓋部來保護來自於左右方向外側的受損情 形。 本發明的身體裝設體,是設置有:藉由充塡氣體讓體 積膨脹而具有浮力的氣密性的氣囊 '以及保護該氣囊,固 體形式且具有彈性的保護構件;上述氣囊,是一體地具備 有:分別位於身體的左右的胸部的左右的胸氣囊部、分別 位於身體的左右的肩部,而分別連通於上述左右的胸氣囊 部的左右的肩氣囊部、以及位於身體的背部,而連通於上 述左右的肩氣囊部之間的背氣囊部;上述保護構件,是具 有:從朝前後方向離開身體的方向的外側覆蓋上述各氣囊 部的第一覆蓋部、以及從第一覆蓋部朝側方延長,當氣囊 的體積膨脹時,從身體的左右方向外側覆蓋該氣囊的第二 覆蓋部。 在上述構造中,左右的胸氣囊部、左右的肩氣囊部、 背氣囊部,是藉由保護構件的第一覆蓋部,來保護來自於 前後方向外側的損傷情形,當各氣囊部的體積膨脹時,藉 -6 - (4) (4)1343886 由第二覆蓋部來保護來自於左右方向外側的損傷情形。 本發明的身體裝設體,第一覆蓋部,是形成爲:當朝 向氣囊的外側時,較氣囊的面積更寬廣的面積。藉由將第 一覆蓋部形成爲較氣囊的面積更寬廣的面積,則能夠防止 當氣囊的體積膨脹時,氣囊會單獨地浮起。 本發明的身體裝設體,背氣囊部,與左右的肩氣囊部 相比,在背側具有較寬的寬度,第二覆蓋部,是被設置在 :與左右的肩氣囊部、及背氣囊部對應的位置。在身體的 肩部’在上方或側方都沒有受到保護。於是,在磯釣而釣 者在水面時,容易因爲岩石等而受損的是左右的肩氣囊部 或背氣囊部。若因爲岩石而讓肩氣襄部或背氣囊部受損的 話,則氣囊內部的氣體會漏掉,而無法得到浮力。因此, 藉由將第二覆蓋部’配置在:與左右的肩氣囊部、及背氣 囊部對應的位置,則能夠確實地予以保護。 本發明的身體裝設體,是設置有··用來外裝氣囊及保 護構件的外裝體’在該外裝體所形成的收容部,是重疊收 容著上述氣囊及保護構件。 本發明的收容部’是經由在身後部的上部所設置的連 續部,從右前身部連續形成到左前身部,在外裝體,是沿 著收容部的形狀’經由身後部的上部,從右前身部起,到 左前身部形成開口部’設置有用來開閉該開口部的開閉手 段。 本發明的身體裝設體,氣囊與保護構件,是經由裝卸 手段,設置成可互相自由裝卸。藉由該構造,則能將氣囊 (6) (6)1343886 藉由本發明,即使當氣囊膨脹時,也能保護其來自於 外側的損傷情形’而能防止由於受損而讓氣體從氣囊漏掉 ,藉由確實地保護氣囊’而能提供可靠度較高的身體裝設 體。 【實施方式】 以下,以適合磯釣時所使用的浮力背心爲例,來說明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身體裝設體。第1圖是浮力背心的全 體正面圖’第2圖是將浮力背心的右前身部打開的圖面, 第3圖是省略外裝體而顯示氣囊及保護構件的安裝狀態的 立體圖。在該第2圖,是將第1圖所記載的口袋等予以省 略。 浮力背心1,是具有:外裝體2、收容於該外裝體2 的氣囊3、用來保護該氣囊3的保護構件5'用來將氣體 (使用二氧化碳)自動地噴出到氣囊3內的氣體充塡裝置 6、以及用來以人口將氣體吹入到氣囊3內的充塡管7。這 種浮力背心1,當救命時’需要具有預定的浮力,而同時 具有:以其形狀而原先就具有浮力的保護構件5、以及藉 由讓體積膨脹而具有浮力的氣囊3’來確保具有上述預定 的浮力。 浮力背心1,當穿在身體Η時’具有讓手腕H1穿過 的手腕開口 8,該手腕開口 8,具有將相當於腋下Η2及腋 下下方部分(肋骨部分)的區域予以開放的形狀。外裝體 2,是具有左前身部10'右前身部11、身後部12。外裝體 9 - (7) 1343886 2 ’具有:連續於左右的前身部1 〇、丨i與身核 部14。左右的前身部10、11,是具有腹部 . IOB’左右的前身部10、U與身後部12,是 • 而連續著。外裝體2’是具有:將右前身部] • 12作成一體的腰腋下部15。在左右的前身部 部1 0A、胸部1 0B、肩部1 4 ’是依照該順序形 窄。 • 在左右前身部10、11的高度方向中間部 面部,是藉由拉鏈20可開閉地設置有:用來 口袋16、17。左前身部10'及右前身部11的 、24彼此,是藉由縫裝在前交接部23、24的 而可自由接合分離。在腰腋下部15,是縫裝著 。而作爲從前交接部23、24到其上部的內襯 著拉鏈22縫裝有具有伸縮性的布料29。這是 3的體積膨脹時’能夠允許其體積膨脹用的。 • 在外裝體2,是形成有:用來收容氣囊3 3的保護構件5的收容部25。該收容部25,是 部1 0、1 1 ’涵蓋到肩部1 4、及身後部1 2的上 續部(相當於身體的肩胛骨的區域),而形成 Μ 這種收容部25,是將外裝體2的表面材料26 27’在其左右前身部丨〇、η的周緣部、肩部 、身後部12的周緣部、及身後部12的高度方 ’予以縫裝而形成。藉由這種方式,則形成了 於左右的前身部10、11、肩部14、身後部12 部12的肩 ΙΟΑ與胸部 經由肩部1 4 I 1與身後部 10 、 11 ,腹 成爲逐漸變 及下部的前 收容釣具的 前交接部23 其他拉鏈2 1 :網狀的布料 材料,是沿 :爲了當氣囊 及保護氣囊 從左右前身 部也就是連 爲U字型。 及內襯材料 1 4的周緣部 向途中部分 :涵蓋連續 的收容部2 5 -10 - (8) (8)1343886 。作爲收容部25的內襯材料27,是使用尼龍織物等的保 護布料,來保護氣囊3。在身後部12之中的較收容部25 更下方的區域(相當於較肩胛骨區域更下方處)部分,是 使用網狀布料3 0。 在外裝體2的內襯材料27,形成有:收容部25的開 口 33。該開口 33 ’是形成爲:從前交接部23、24的緣側 的途中部起’涵蓋到腹部10A、胸部10B、肩部14及身後 部1 2的上緣部。該開口 33可藉由拉鏈22而開閉。在開 口 33的緣部,是沿著開口 3 3縫裝著下阻擋部3 4 ^ 第4圖,是顯示氣囊、氣體充塡裝置、充塡管及保護 構件的一部分的正面圖,第5圖是將其裝設於身體的正面 圖’第6圖是從第4圖的A— A剖面觀察的視圖,第7圖 是掛在身體的肩上的狀態的氣囊及保護構件的側面圖,第 8圖是同剖面圖,第9圖是氣囊膨脹時的側面剖面圖,第 10圖是俯視剖面圖’第11圖是顯示保護構件的第二覆蓋 部及氣囊的安裝狀態的正面剖面圖,第12圖是顯示氣體 充塡裝置的安裝狀態的正面圖,第13圖是側面剖面圖, 而第4圖’是以實線來表示氣囊3,以假想線來表示抬起 保護構件5及氣囊3的狀態。在第5圖則相反,是以假想 線來表示氣囊3 ’以實線來表示保護構件5。 參照這些圖面’氣囊3’是用藉由充塡上述氣體讓其 體積膨脹’而具有浮力的能確保氣密性的材料,例如以聚 氯乙烯、尼龍織物上實施聚氨酯塗覆處理的材料,藉由在 前後接合兩枚氣囊體40、40而將周緣融接所形成。氣囊3 -11 - 1343886 Ο) ,是一體地具備有:從身體Η的腹部分別位於左右的胸部 的左右的胸氣囊部41、42、分別位於身體的左右的肩部 Η3,而分別連通於左右的胸氣囊部41、42的左右的肩氣 囊部43、44、以及位於身體Η的背部Η4,而連通於左右 的肩氣囊部4 3、4 4之間的背氣囊部4 5。左右的肩氣囊部 4 1、42,是分別經由肩氣囊部43、44,而一體地形成於背 氣囊部45,以各個氣囊部41、42、43、44、45所形成的 浮力產生用空間,是連通在一起。 保護構件5,是以:由使用乙烯一醋酸氯乙烯、聚氯 乙烯、聚乙烯等的發泡體所形成而本身具有浮力的固體形 式的浮力體5Α、以及將其外周用由耐龍織物或聚酯織物 等所構成的薄袋體46所覆蓋的雙重構造。浮力體5Α,是 容易撓曲而具有彈性(可撓性)。 左右的胸氣囊部41、42之中的下部41a、42a的區域 ,當穿在身體Η時,是大致在前面部從左右覆蓋著腹部, 且分別具有可將側腹部覆蓋至中途部的左右寬度。左右的 胸氣囊部41、42之中的上部41b、4 2b,是作成缺口讓其 身體Η的左右外側彎曲而成爲逐漸變窄的形狀且到達肩氣 囊部44、43。肩氣囊部43、44,是具有覆蓋身體Η的僧 帽肌的程度的左右寬度。 上述氣體充塡裝置6,是配置在右邊的胸氣囊部42之 中的上部4 2b。充塡管7是配置在左邊的胸氣囊部41之中 的上部41b。氣體充塡裝置6,是具有:長方體的充塡裝 置主體47、螺裝於該充塡裝置主體47的上面部的氣體鋼 -12- (10) (10)1343886 瓶48、用來操作充塡裝置47內的沒有圖示的驅動部的驅 動動作的操作柄5 0 '使該操作柄5 0繞著支軸5 1轉動的繩 索體52、以及非轉動地保持著操作柄50的保持銷53。在 將氣體充塡裝置6安裝於氣囊3的狀態,支軸51是位於 充塡裝置主體47的下部且相對於身體Η的外方側。操作 柄50的與繩索體52的連結部50b,是位在較支軸5 1更上 方側。充塡裝置主體47,是經由連通路54而與右邊的胸 氣囊部42連通,該連通路54的基端部,是連結(連通) 於充塡裝置主體47,連通路54的前端是插入於右邊的胸 氣囊部42,經由安裝構件54a而被固定在胸氣囊部42。 氣體會通過該連通路54,從右邊的胸氣囊部42充塡到氣 親3全體,氣囊3的體積膨脹而具有浮力。 充塡管7,藉由將管體主體7a的基部插入到左邊的胸 氣嚢部41的上部41b,來將管體主體7a連通到胸氣囊部 41,在胸氣囊部41的內側,經由安裝部7b而被安裝於胸 氣囊部41之中的上部41b。在管體主體7a的前端,是設 置有可自由裝卸的蓋子7c。使用者在緊急時,可將該蓋子 7c卸下,將空氣從左邊的胸氣囊部41吹入,讓空氣進入 到氣囊3全體,而賦予氣囊3浮力。浮力背心在平常使用 時,在氣囊3沒有封入氣體(空氣),而是讓氣囊3與保 護構件5以重疊的狀態可自由裝卸地收容於收容部2 5。 特別是用來安裝充塡裝置主體47的上部,當將浮力 背心〗(氣囊3 )穿在身體Η時,最好是在鎖骨S的下方 ,且在身體Η的腋下部Η2的上方的位置。該位置,因爲 -13- (11) (11)1343886 當進行磯釣時,即使釣者的身體怎麼動作,該部分也不容 易造成妨礙(減少異物造成的不舒服的感覺)。 保護構件5,是具有:從朝前後方向(胸背方向)離 開身體Η的方向的外側覆蓋氣囊3的第一覆蓋部55、以 及從第一覆蓋部55朝身體左右方向延長,當氣囊3的體 積膨賬時,從身體Η的左右方向外側(左右兩肩方向外側 )覆蓋氣囊3的第二覆蓋部56。 第一覆蓋部55’是由:將氣囊3的胸氣囊部41、42 予以覆蓋的胸氣襄覆蓋部57、58、將氣囊3的左右的肩氣 囊部43、44予以覆蓋的肩氣囊覆蓋部60、61、以及用來 覆蓋背氣囊部45的背氣囊覆蓋部62而構成爲一體。也就 是說,第一覆蓋部55,是具有:當其重疊相對向於氣囊3 的上述外側時,沿著氣囊3的槪略的形狀。並且,是形成 爲:當其重疊相對向於氣囊3的上述外側時,較氣襄3更 寬廣的面積。特別是用來覆蓋胸氣囊部41、42的胸氣囊 覆蓋部57、58的左右寬度,是被設定爲:與其他的覆蓋 部60、61、62相比,與氣囊部41、42、43、44、45的差 異較大。藉由將第一覆蓋部55形成爲較氣囊3更寬廣的 面積,則能確實保護氣囊3。尤其是由於胸氣囊部41' 42 的面積大於其他氣囊部分,所以藉由將與其對應的胸氣囊 覆蓋部57、58作得較大,則能保護胸氣囊部41、42的體 積膨脹情形。 第二覆蓋部56,是設置成:相對於肩氣囊部43、44 及背氣囊部4 5可朝側方突出。第一覆蓋部55與第二覆蓋 -14- (12)1343886 部5 6的交界部,是經由縫裝上述袋體4 6的縫裝吾丨 分離開來,在第一覆蓋部55與第二覆蓋部56,分 有個別的浮力體55A、55B。如第10圖及第11圖 第二覆蓋部56,平常(在氣體尙未充塡於氣囊3的 使用狀態)是覆蓋著肩氣囊部43、44及背氣囊部 這種情況,藉由在縫裝部63彎折而覆蓋成讓第二 5 6位於人體Η側。氣囊3及保護構件5是左右對 ,所以在第10圖及第11圖,是表示左右其中一方 上圖號。 第二覆蓋部56,在以縫裝部63爲中心沒有彎 長的狀態(第3圖、第4圖、第5圖),是形成爲 致相同寬度延長至,身體Η的肩部之中的從鎖骨S 相當於三角肌的部分,肩胛骨的外側區域周邊。並 第二覆蓋部56,在相當於身體Η的肩頂部的部分 成有與上述縫裝部63垂直相交的方向的其他縫裝若 藉由在第二覆蓋部56的前側與後側分離,在第二 5 6的前側與後側設置個別的浮力體。藉由拉動操作 52,則能將氣體從氣體充塡裝置6充塡到氣囊3。 時而將氣體充塡到氣囊3時,氣囊3的體積會膨脹 保持於人體Η處而朝外側突出。當氣囊3的體積膨 第二覆蓋部56,在收容部25以外裝體2限制移動 覆蓋部56會一邊撓曲一邊從人體Η朝向側方遠離 著氣囊3的體積膨脹,會成爲以縫裝部63爲中心 擴張的狀態,從外側覆蓋著肩氣囊部43、44及背 ;63而 別內裝 所示, 平常的 4 5 »在 覆蓋部 稱形狀 ,而附 折而伸 ••以大 周邊到 且,在 ,是形 Κ 64 . 覆蓋部 繩索體 當緊急 成從被 脹時, ,第二 ,伴隨 朝外側 氣囊部 -15 - (13) 1343886 4 5,來予以保護。 ' 即使氣囊3的體積膨脹,而如上述第二覆蓋部56從 • 外側覆蓋肩氣囊部43、44及背氣囊部45的狀態,在第一 •覆蓋部55與第二覆蓋部56的袋體46的交界部設置有縫 β 裝部63,由於袋體46很薄,所以第二覆蓋部56可相對於 ’ 第一覆蓋部55自由進行動作。並且,在相當於身體Η的 肩頂部的部分,設置有與上述縫裝部63垂直相交方向的 φ 其他的縫裝部64 1藉由在第二覆蓋部5 6的前側與後側分 離,則可在第二覆蓋部5 6的前側與後側互相自由進行動 作。則第二覆蓋部56可相對於第一覆蓋部55自由進行動 作,且使第二覆蓋部56的前側與後側互相成爲自由的狀 態,則緊急時雖然穿著浮力背心1,能夠有效地盡量不會 對手腕的動作造成負擔,或讓第二覆蓋部56不會難以動 作,且能保護氣囊3不會與障礙物產生衝突,而能確保氣 囊3的所需要的浮力。 Φ 於是,這種第二覆蓋部56,最好具有:即使氣囊3的 體積膨脹,也至少能從側方覆蓋左右的肩氣囊部43、44 的面積或寬度。可是’讓第二覆蓋部56對於第一覆蓋部 55可進行自由動作,且藉由讓第二覆蓋部56的前側與後 側互相成爲自由的狀態’而能防止:對手腕的動作造成負 . 擔、或讓第二覆蓋部56導致不舒服的情形。 在該實施方式的浮力背心〗,在外裝體2設置有收容 部25,將氣囊3及保護構件5收容於收容部25,在磯釣 時穿著使用的平常的狀態’在氣囊3並未充塡氣體’氣嚢 -16 - (14)1343886 3是扁平的形狀。而藉由將氣體充塡到氣囊3 的體積會膨脹,而此時氣囊3是在收容部25 脹,則不會露出於外部。而在氣囊3的體積膨 的同時,收容部25也會變形,氣囊3,會成爲 裝體2保護的狀態。 而當緊急時,如上述讓氣體或空氣進入到 氣囊3的體積膨脹時,身體Η是在水面。此時 Η1是位於身體Η的腋下的側方,而當氣襄3 時,容易保護到左右的胸氣囊部41、42。相對 在身體Η的肩部Η3部分,上方或側方都沒有 是,在磯釣而釣者在水面時,由於浮力背心1 所以朝向水面上方上浮的力量會產生作用,而 Η離開。一般來說,容易會因爲岩石等而受損 肩氣囊部43、44或背氣囊部45。而若肩氣囊若 背氣囊部45因爲岩石而受損的話,則氣囊3 體會漏掉,而無法得到浮力。氣囊3當其體積 未注入氣體的情況相比,會受損傷的面積是變: 可是,在該實施方式,是使保護構件5的 囊3的面積,特別是將第二覆蓋部56,設置成 氣囊覆蓋部60 ' 61及背氣囊覆蓋部62可朝側 延長突出,則即使當氣囊3的體積膨脹時,藉 地覆蓋左右的肩氣囊部43、44或背氣囊部45 能保護肩氣囊部43、44或背氣囊部45使其免 於外部側方的損傷。於是,當使用浮力背心1 內,氣囊3 內讓體積膨 脹(變形) 首先藉由外 氣囊3,而 ,通常手腕 的體積膨脹 的,特別是 保護到。於 具有浮力, 容易從人體 的是左右的 43、44 或 的內部的氣 膨脹時,與 k 了。 面積大於氣 :相對於肩 方大幅度地 由賦予充分 的面積,則 於受到來自 時,特別是 -17- (15) (15)1343886 緊急時能提高其可靠度。 當氣囊3的體積膨脹而具有浮力時’若僅將氣囊3收 容於收容部25的話’則藉由其浮力會成爲讓氣囊3單獨 浮起的狀態。可是’重疊於氣囊3而將保護構件5作成藉 由裝卸手段而不會脫離的構造,而使保護構件5的面積大 於氣囊3的面積,特別是藉由將第二覆蓋部5 6設置成, 相對於肩氣囊覆蓋部60、6 1及背氣囊覆蓋部62朝側方大 幅度地延長突出,則可避免氣囊3單獨浮起的狀態。 左右的胸氣囊部41、42之中的下部41a、42a的區域 ,當穿著於身體Η時,是在大致前面部從左右覆蓋腹部, 且覆蓋到側腹部的途中部,而在腹部的後方則沒有連續的 構造。以這種方式並不設置在腹部的後方具有浮力的部分 ,藉由以背氣囊部4 5在背側對身體Η施加浮力,則可在 水面保持身體安全的漂浮姿勢,也就是說,在水面可採取 讓身體Η的頭部側浮起的姿勢。而藉由將左右的胸氣囊部 41、42作成在腹部的後方沒有連續的構造,這樣可減少成 本,並且即使當氣囊3的體積膨脹時,仍能使浮力背心1 的腋下部分合適於人體Η。而以左右的肩氣囊部43、44 來將左右的胸氣囊部41、42與背氣囊部45連通,而讓氣 囊3作成一體,則不需要設置複數的氣體充塡裝置6。 在第一覆蓋部55的右側的胸氣囊覆蓋部58,形成有 :插通於氣體充塡裝置6的連通路54的缺口部65。該缺 口部65,是位於較第二覆蓋部56的更下方,且形成爲相 對於胸部氣囊部5 7、5 8的側部的緣部大致垂直相交的方 -18 - (16) (16)1343886 向。該缺口部65’也是以袋體46的一部分所覆蓋。當將 保護構件5重疊於氣囊3時’在氣體充塡裝置6的充塡裝 置主體47與氣囊3之間,插入保護構件5,將連通路54 插通於缺口部6 5。藉此’則在身體η經由氣囊3及保護 構件5’來配置氣體充塡裝置6。 設置有:用來使氣囊3與保護構件5裝卸自如地重疊 的裝卸手段6 6。作爲該裝卸手段6 6,例如使用:在氣囊3 與保護構件5 (袋體46 )的接合面彼此所安裝的複數的鉤 子等。該鉤子70的配置方式,例如最好是在氣囊3與 保護構件5的周緣角落部或周緣中途設置有複數處。並且 ’設置有:用來將保護構件5裝卸於外裝體2的收容部25 的裝卸手段6 7。作爲該裝卸手段67,例如使用:在形成 收容部25的布料與保護構件5 (袋體46 )的接合面所安 裝的複數的鉤子71等。而這些鉤子7〇、71,例如藉由改 變互相的著色,讓使用者不會弄錯,則能將氣囊3與保護 構件5彼此、或保護構件5與外裝體2安裝在一起。 氣囊3與保護構件5,在藉由裝卸手段66而重疊安裝 的狀態’是與氣體充塡裝置6、及充塡管7 —起收容於收 容部25。此時,操作拉鏈22將開口 33解開,將氣囊3與 保護構件5放置於收容部25,並且藉由裝卸手段67的鉤 子71將保護構件5保持於收容部25,藉由將拉鏈22關閉 ,則能將氣囊3與保護構件5,確實地保持於收容部25。 當將拉鏈22開閉時,在開口 3 3的緣部是沿著開口 8縫裝 著下阻擋部34,所以可避免拉鏈22夾到位於開口 33側的 -19- (17) (17)1343886 氣囊3而讓其受損的情況。並且,氣囊是扁平的且其形狀 並不固定,而保護構件5具有固體形式的浮力構件而容易 保持形狀,所以藉由將氣囊3與保護構件5作成一體,則 容易將氣囊3收容於收容部25,而讓作業性提昇。 當由於磯釣所使用的餌料而弄髒浮力背心1而要清洗 時,最好不要在將氣囊3及保護構件5收容於收容部25 的狀態來進行,需要將氣囊3與保護構件5從收容部25 卸下。在該情況’則操作拉鏈2 2將開口 3 3開放,於保護 構件5將裝卸手段67的鉤子7 1卸下,則能容易地將氣囊 3及保護構件5從收容部25卸下。在使氣囊3與保護構件 5分離的情況’藉由將裝卸手段6 6的鉤子7 0卸下,則能 容易地進行。即使在更換氣囊3或保護構件5的情況,同 樣能夠容易地將鉤子7 0、7 I卸下。 在從外裝體2的左前身部1〇的上部到身後部12,而 且從右前身部1 1的上部到身後部丨2的部分,是使用具有 多方向的伸縮性的伸縮性布料72,例如織入了氯丁二烯或 聚氨酯橡膠的織物。藉由在左前身部10的上部設置伸縮 性布料72 ’使伸縮性布料72朝向充塡管7,且藉由將伸 縮性布料72設置在右前身部η的上部,而使伸縮性布料 7 體 裝置 61 — 當穿上浮力背心1時,充塡管7或氣體充塡裝置6, 剛好相對於身體Η朝前方突出。而若在與充塡管7或氣體 充塡裝置6相對向的部分設置缺乏伸縮性的布料的話,會 由於身體Η的動作且由於布料,而因爲充塡管7或氣體充 -20 - (18) 1343886 塡裝置6按壓身體Η,而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可是,藉 ' 由在與充塡管7或氣體充塡裝置6相對向的部分配置具有 • 伸縮性的伸縮性布料72,則會隨著充塡管或氣體充塡裝置 , 6的形狀而伸縮,而吸收掉按壓身體Η的力量,所以即使 , 有充塡管7或氣體充塡裝置6這樣硬質的異物位於身體Η ^ 的前方,也能有效地抑制因爲其存在所造成的不舒服的感 覺。 φ 在伸縮性布料72 ' 73的表面側的稱作反射件的反射 構件74,爲了不妨礙伸縮性布料7 2、7 3的伸縮性,而縫 裝在左右的前身部10、11的緣部。藉由這種反射構件74 的光線反射,則能強調出使用者(身體Η )的存在,而成 爲外觀性優異的浮力背心1。 在外裝體2(形成收容部25的表面材料)的一部分, 也就是在浮力背心1的腕部通過的開口 8的緣部,在位於 腋下部Η2的稍下方的邊部,形成有切口部75。用來使氣 ® 體充塡裝置6的操作柄50繞著支軸51周圍轉動的繩索體 52,是從上述切口部75導出,在其前端連結有:當拉下 » 繩索體52時讓使用者掌握的掌握部76。藉由從該切口部 , 75的位置將繩索體52導出,而可得到如下述的作用效果 〇 氣體充塡裝置6,如上述在較鎖骨S的更下方,且位 於較身體Η的腋下Η2更上方,所以在繩索體52、操作柄 5 0、及支軸5 1的關係,拉動操作繩索體52時的力量的作 用點,與將氣體充塡裝置6配置在例如身體Η的背部等方 -21 - (19) (19)1343886 式相比,是在較近的位置。藉由縮短從發力點到作用點的 距離,則能減少途中妨礙繩索體5 2移動的情形,所以以 該部分,能減少拉動操作繩索體5 2的操作力,而能容易 拉動操作繩索體5 2。 操作柄50的支軸51,在充塡裝置主體47的下部,且 位於身體Η的中心的外側部位,是操作使其朝向在第! 2 圖的逆時鐘方向轉動,例如當拉動操作繩索體52時,握 住掌握部7 6而將手腕Η 1自然地伸展,繩索體5 2的拉動 操作方向Ρ是成爲接近於橫方向的狀態,而可拉動操作讓 其方向朝向:接近於相對於操作柄50的主體50a垂直相 交的方向。因此,當使操作柄5 0轉動時,藉由以用來非 轉動地保持住操作柄5 0的保持銷5 3,來負荷拉動操作力 ,則能夠以較小的拉動操作力來破壞該保持銷5 3,則救命 時能容易且確實地驅動氣體充塡裝置6,而能夠提升浮力 背心1的可靠度。 並且切口部75的位置,是在即使使用者不能目視確 認到掌握部76,而只要彎曲手腕H2的話就能容易摸到的 位置,藉由在該位置設置掌握部76,則緊急時能容易地探 索到掌握部76,而能拉動操作繩索體52。 將收容部25設置在外裝體2,將氣囊3及保護構件5 收容於收容部25,而在磯釣時平常穿著使用的狀態,氣體 並沒有充塡到氣囊,於是氣囊3是扁平的形狀,且氣囊3 ’僅由:左右的胸氣囊部41、42、左右的肩氣囊部43、 44、以及背氣囊部45所構成,保護構件5,僅由:第一覆 -22- (20) (20)1343886 蓋部5 5、及第二覆蓋部5 6所構成,作成儘可能較小的面 積的氣囊3及保護構件5。因此由側腹部起其後方部分, 能夠僅由外裝體2的布料所構成。也就是說,即使氣溫較 高的釣魚環境’也能防止使用者感覺到太悶熱。而以網狀 布料來構成身後部1 2的下部,所以能夠有效地避免感覺 太悶熱的狀態。 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是將氣囊3與保護構件5作成 可自由裝卸的構造,可是並不限於此,也能夠將氣囊3與 保護構件5設置成一體的組件,作成藉由裝卸手段而將該 組件可裝卸於收容部25。並且,雖然沒有更換、清洗等的 維修性’而當然可以將一體地設置有氣囊3與保護構件5 的組件’ 一體地安裝於收容部25。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氣囊3與保護構件5是作成 外裝於外裝體2的浮力背心〗,而並不限於此,即使是將 氣囊3與保護構件5作成一體的形式的浮力背心也可適用 。而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第二覆蓋部56是設置於肩 氣囊覆蓋部60、61及背氣囊覆蓋部62,而並不限於此, 如果可能的話’也可考慮將其設置在左右的胸氣囊部41、 42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浮力背心的全體正 面圖。 第2圖是打開該浮力背心的右前身部的圖面。 -23- (21) Γ343886 第3圖是省略該外裝體而表示氣囊及保護構件的安裝 狀態的立體圖。 ' 第4圖是表示該氣囊、氣體充塡裝置、充塡管、及保 » 護構件的一部分的正面圖。 , 第5圖是將浮力背心穿在身體的正面圖。 第6圖是從第4圖的A— A剖面觀察的視圖。 第7圖是掛在身體的肩上的狀態的氣囊及保護構件的 φ 側面圖。 第8圖是同剖面圖。 第9圖是氣囊膨脹時的側面剖面圖。 第1 0圖是俯視剖面圖。 第11圖是顯示保護構件的第二覆蓋部及氣囊的安# 狀態的正面剖面圖。 第12圖是顯示氣體充塡裝置的安裝狀態的正面圖。 第1 3圖是側面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 1 :浮力背心 2 :外裝體 3 :氣囊 5 :保護構件 6 :氣體充墳裝置 55 :第一覆蓋部 56 :第二覆蓋部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