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8836C - 身体穿用体 - Google Patents

身体穿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8836C
CN100488836C CNB2005100929447A CN200510092944A CN100488836C CN 100488836 C CN100488836 C CN 100488836C CN B2005100929447 A CNB2005100929447 A CN B2005100929447A CN 200510092944 A CN200510092944 A CN 200510092944A CN 100488836 C CN100488836 C CN 10048883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covering part
human body
health
protec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929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0052A (zh
Inventor
木村阳子
白石万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740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0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88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883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8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 B63C9/11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covering the torso, e.g. harnesses
    • B63C9/125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covering the torso, e.g. harnesses having gas-filled compartments
    • B63C9/1255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covering the torso, e.g. harnesses having gas-filled compartments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1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for aquatic activities, e.g. with buoyancy aids
    • A41D13/012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for aquatic activities, e.g. with buoyancy aids with buoyancy a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cean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身体穿用体,其能够切实保护气囊,可靠性高。其具有:气密性的气囊(3)、和保护构件(5),其为固体形式且具有弹性,用于保护该气囊(3),气囊(3)一体具有:左、右胸气囊部(41、42),其分别位于身体的左、右胸部;左、右肩气囊部(43、44),其分别位于身体的左、右肩部,并分别与左、右胸气囊部(41、42)连通;背气囊部(45),其位于身体的背部,使左、右肩气囊部(43、44)之间连通,保护构件(5)包括:第一覆盖部(55),其从外侧覆盖各气囊部;第二覆盖部(56),其从该第一覆盖部(55)沿侧方延长,并在气囊(3)体积膨胀时从身体的左右外方覆盖气囊(3)。

Description

身体穿用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救生马甲或救生衣等身体穿用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水上的救生工具,例如有称为救生衣的身体穿用体。这种身体穿用体必须能在紧急救生时提供规定的浮力。为了得到这种浮力,有的身体穿用体具有通过填充气体而膨胀的气囊、和固体形式的浮力件(例如,参照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平02—143296号)。该身体穿用体为夹克式,在夹克主体(外装体)的左右前身大片上分别设置的收纳部中收纳着由气密性材料形成的气囊部,各气囊部经由设置于背侧衣领颈部的连通路连通。另外,浮力构件被缝入设置于后身大片上的收纳部。
使用气囊的身体穿用体通常处于气囊中无空气的扁平状态,在救生时,通过用操作附设在身体穿用体上的气体填充器的操作部,或者根据情况,由使用者自己来吹附设在身体穿用体上的填充器,从而把气体送入气囊。于是,由于气体被充入气囊,所以气囊体积膨胀,再加上浮力构件的作用而使身体穿用体得到必要的浮力。
然而,上述以往的身体穿用体中,气囊只是收纳于夹克主体的收纳部中。因此,例如若由于周围环境中存在岩石等物而损伤了气囊,则气囊内的气体漏出,因而得不到必要的浮力。因此为了保护气囊不受岩石等的伤害,曾经提出一种身体穿用体,在相对于身体位于前、后方设置保护构件,成面贴着气囊外侧状配置。(例如,参照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62—87999号)。在该情况下,还兼用浮力件作为保护构件以获得必要的浮力。
发明内容
然而,在相对于身体位于前、后方,成面贴着气囊外侧状配置配置保护构件的身体穿用体中,当气囊膨胀后相对于身体位于侧方的气囊没有受到保护。加之气囊在充入气体后体积膨胀用于救生时,比处于扁平状态时更容易受损,所以仅成面贴着气囊外侧状配置保护构件的身体穿用体无法从侧方保护气囊,从而引起了救生时可靠性低这一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身体穿用体,其能够切实保护气囊,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身体穿用体具有:气密性的气囊,其位于身体胸部或背部的至少一方,且通过填充气体而体积膨胀从而得到浮力;保护构件,其为固体形式且具有弹性,用于保护该气囊,该保护构件包括:第一覆盖部,其从沿前后方向离开身体的方向的外侧覆盖气囊;第二覆盖部,其从该第一覆盖部沿身体侧方延长,并在气囊体积膨胀时从侧方覆盖该气囊。
在上述结构中,保护构件的第一覆盖部保护气囊不受来自前后方向外方的损伤,当气囊的体积膨胀时,第二覆盖部保护其不受来自左右方向外方的损伤。
本发明的身体穿用体具有:气密性的气囊,其通过填充气体而体积膨胀从而得到浮力;保护构件,其为固体形式且具有弹性,用于保护该气囊,上述气囊一体具有:左、右胸气囊部,其分别位于身体的左、右胸部;左、右肩气囊部,其分别位于身体的左、右肩部,并分别与上述左、右胸气囊部连通;背气囊部,其位于身体的背部,使上述左、右肩气囊部之间连通,上述保护构件包括:第一覆盖部,其从沿前后方向离开身体的方向的外侧覆盖上述各气囊部;第二覆盖部,其从该第一覆盖部沿身体侧方延长,并在气囊体积膨胀时从侧方覆盖该气囊。
在上述结构中,保护构件的第一覆盖部保护左、右胸气囊部、左、右肩气囊部、背气囊部不受来自前后方向外方的损伤,当各气囊部的体积膨胀时,第二覆盖部保护其不受来自左右方向外方的损伤。
在本发明的身体穿用体中,在与气囊的外方相对时,第一覆盖部的面积比气囊的面积宽。由此,通过使第一覆盖部的面积比气囊的面积宽,能够防止气囊体积膨胀时单独浮起。
在本发明的身体穿用体中,与左、右肩气囊部相比,背气囊部在背侧具有较宽的宽度,第二覆盖部设置在对应于左、右肩气囊部和背气囊部的位置上。身体的肩部分的上方和侧方都没有保护。因此,当在钓鱼场所等,钓鱼者位于水面上等时,可以说比较容易被岩石等损坏的地方是左、右肩气囊部和背气囊部。且当肩气囊部或背气囊部被岩石等损坏后,气囊内部的气体漏出,无法获得浮力。因此,通过将第二覆盖部配置于与左、右肩气囊部和背气囊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能够切实地对该位置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的身体穿用体上设置了外装体,用于外装气囊和保护构件,形成于该外装体上的收纳部中重叠收纳上述气囊和保护构件。
本发明的收纳部经由设置于后身大片上部的连续部,从右前身大片到左前身大片上连续形成,在外装体上,沿着收纳部的形状,经由后身大片的上部,从右前身大片到左前身大片上形成开口,并设置开闭该开口的开闭机构。
在本发明的身体穿用体中,气囊和保护构件相互间经由拆装机构而设置为可自由拆装状。采用该结构,可将气囊和保护构件分离,从而能够易于进行气囊和保护构件的维护。
在本发明的身体穿用体中,开闭机构为拉链,在开口的缘部设置了带状的下垫,其在拉链的内侧覆盖气囊。当开闭拉链时,可由该下垫保护气囊免受损伤。
在本发明的身体穿用体中,在外装体上设置了沿收纳部的带状的伸缩材料。采用该结构,气囊体积膨胀时,外装体能够沿气囊的体积膨胀而变形,从而容许该体积膨胀。
在本发明的身体穿用体中,用于向气囊中充气的气体填充装置经由连通路与该气囊连通,在保护构件的第一覆盖部上形成了缺口,供连通路穿过,通过使连通路穿过缺口,气体填充装置可经由保护构件的第一覆盖部而设置于气囊的外侧。
采用该结构,气体填充装置可经由保护构件而配置于气囊上,因此当身体穿用体穿着于身体上时,由于有保护构件位于身体穿着体与气囊之间,所以不会令使用者感到不便。另外,在穿上身体穿用体时,气体填充装置为相对于身体朝向前方突出的状态。而且,通过在与气体填充装置相对的部分上配置富含伸缩性的伸缩性材料,可根据气体填充装置的形状伸缩并吸收推压身体的力,因此即使气体填充装置这一硬质的异物处于身体的前面,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由其存在而产生的不便感。
采用本发明,即使在气囊体积膨胀时也能保护其不受来自外方的损伤,因此能够防止因损伤而产生气体从气囊中漏出的情况,从而可提供一种能够切实保护气囊,因而可靠性高的身体穿用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救生马甲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打开了该救生马甲的右前身大片的图。
图3是省略该救生马甲的外装体来表示气囊和保护构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该救生马甲的气囊、气体填充装置、填充管和保护构件局部分的主视图。
图5是将该救生马甲穿在身体上的主视图。
图6是图4的A-A剖面向视图。
图7是呈挂在身体的肩上的状态的气囊和保护构件的侧视图。
图8是该救生马甲的剖面图。
图9是该气囊膨胀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10是该救生马甲的俯视剖面图。
图11是表示保护构件的第二覆盖部和气囊的安装状态的正视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气体填充装置的安装状态的正视图。
图13是该气体填充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以可有效用于垂钓等的救生马甲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身体穿用体进行说明,图1是救生马甲的整体主视图,图2是打开了救生马甲的右前身大片的图,图3是省略外装体来表示气囊和保护构件的穿着状态的立体图。在该图2中,省略了图1中有表示的衣袋等。
救生马甲1具有外装体2、收纳在该外装体2中的气囊3、用于保护气囊3的保护构件5、用于向气囊3内自动喷出气体(使用二氧化碳)的气体填充装置6、用于由人口向气囊3内吹入空气的填充管7。这种救生马甲1在救生时必须有一定的浮力,合并以其原有的形状预先赋予浮力的保护构件5、和通过体积膨胀而赋予浮力的气囊3来确保前述一定的浮力。
救生马甲1具有胳膊通过开口8,当救生马甲1穿着在身体H上时,该胳膊通过开口8用于供胳膊H1通过,该胳膊通过开口8具有开放相当于肋H2和肋下部分(肋骨部分)的区域的形状。外装体2具有左前身大片10、右前身大片11、后身大片12。外装体2具有连接左右的前身大片10、11和后身大片12的肩部14。左右的前身大片10,11具有腹部10A和胸部10B,左右的前身大片10,11和后身大片12经肩部14连接。另外,外装体2具有使右前身大片11和后身大片12成为一体的腰肋部15。在左右的前身大片10,11中,腹部10A、胸部10B、肩部14被形成为按该顺序宽度逐渐变窄状。
另外,在左、右前身大片10,11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和下部的前表面上设置衣袋16,17,其可凭借拉链20而自由开闭,用于收纳钓具等。另外左前身大片10和右前身大片11的前合部23,24相互间可凭借缝在前合部23,24上的另外的拉链21而自由关闭。在腰肋部15上缝着网状布料。作为从前合部23,24直至其上部的里子,沿拉链22缝着具有伸缩性的布料29。这是为了在气囊3体积膨胀时容许它的体积膨胀。
在外装体2上形成收纳部25,用于收纳气囊3和保护气囊3的保护构件5。该收纳部25从左、右前身大片10,11遍及到肩部14和作为后身大片12上部的连接部(相当于身体的肩胛骨的区域)而形成为U字形。这样的收纳部25,通过在左、右前身大片10,11的周缘部、肩部14的周缘部、后身大片12的周边部和后身大片12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分缝合外表26和里子27来形成外装体2。这样一来便形成了遍及左、右前身大片10,11、肩部14、后身大片12的收纳部25。作为收纳部25的里子27采用尼龙织品等保护布料来保护气囊3。后身大片12上比收纳部25靠下方的区域(相当于肩胛骨相应区域的下方)部分采用网状布料30。
在外装体2的里子27上形成了通往收纳部25的开口33。该开口33被形成为从前合部23,24的边缘侧的中间遍及腹部10A、胸部10B、肩部14和后身大片12的上缘部状。该开口33能由拉链22开闭。在开口33的边缘部沿开口33缝着下垫34。
图4是表示气囊、气体填充装置、填充管和保护构件局部的主视图,图5是将救生马甲穿着在身体上的主视图,图6是沿图4中A-A线的剖面向视图,图7是呈挂在身体的肩上的状态的气囊和保护构件的侧视图,图8是该救生马甲的剖面图,图9是气囊膨胀时的侧视剖面图,图10是该救生马甲的俯视剖面图,图11是表示保护构件的第二覆盖部和气囊的安装状态的正视剖面图,图12是表示气体填充装置的安装状态的正视图,图13是该气体填充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另外在图4中,用实线表示气囊3且用假想线表示保护构件5和气囊3隆起的状态。在图5中,相反地用假想线表示气囊3而用实线表示保护构件5。
参照这些图,用可以确保气密性的材料,例如,聚氯乙烯、在尼龙织品上涂敷聚氨脂涂料的材料等形成气囊3,通过填充前述气体,使体积膨胀从而得到浮力,通过前后对齐并熔接周缘来形成两个气囊体40,40。气囊3一体地具有从身体H的腹部起分别位于左、右胸部的左、右胸气囊部41,42;分别位于身体的左、右肩部H3上且分别与左、右胸气囊部41、42连通的左、右肩气囊部43,44,位于身体H的背部H4上且与左、右肩气囊部43,44连通的背气囊部45。左、右的胸气囊部41,42相互间经肩气囊部43,44与背气囊部45形成为一体,从而使由各个气囊部41、42、43、44、45形成的浮力产生用空间相互连通。
保护构件5是双重结构,包括:固体形式的浮力体5A,其由采用了乙酸氯乙烯酯、聚氯乙烯、聚乙烯等的发泡体形成,且具有其自身浮力;薄的袋体46,其由尼龙织物或聚酯织物等构成,并覆盖该浮力体5A的外周。浮力体5A被赋予容易挠曲的弹性(柔性)。
关于左、右的胸气囊部41、42之中的下部41a,42a的区域的左右宽度的描述如下:在穿在身体H上时,可在大致前表面上从左右方向覆盖腹部,且能覆盖到侧腹部的中间。左、右的胸气囊部41,42之中的上部41b,42b被切成窄宽度形状,并一直到肩气囊部43,44,从而成为身体H的左、右外侧弯曲状。肩气囊部43,44具有覆盖身体H的僧帽筋(后背筋肉的一部分,由于其大小范围大致与天主教的圣方济会托钵僧所佩戴的头巾大小相当因而得名)大小的左右宽度。
前述气体填充装置6配置在右胸气囊部42的上部42b。填充管7配置在左胸气囊部41的上部41b内。气体填充装置6具有长方体状的填充装置主体47、旋接在该填充装置主体47的上表面上的气瓶48、在填充装置主体47内用于操作未图示的驱动部的驱动的操作杆50、使该操作杆50绕支轴51转动的绳索52、把操作杆50保持为非转动状态的保持销53。在将气体填充装置6安装在气囊3上的状态下,支轴51位于填充装置主体47的下部且比身体H的中心更位于外方侧的位置上。与操作杆50的绳索52连接的连接部50b位于比支轴51更靠近上方侧的位置上。填充装置主体47经由连通路54而与右胸气囊部42连通,该连通路54的底端部与填充装置主体47连接(连通),连通路54的前端插入右胸气囊部42内并经由安装构件54a而固定在右胸气囊部42上。气体通过该连通路54而从右胸气囊部42填充到气囊3整体中,气囊3体积膨胀从而得到浮力。
在前述填充管7上,通过把管主体7a的基部插入左胸气囊部41的上部41b内,使管主体7a与胸气囊部41连通,在胸气囊部41的内侧,经安装部7b安装在胸气囊部41中的上部41b。在管主体7a的前端设置可自由拆装的盖7c。使用者在非常时期取下该盖7c并从左胸气囊部41吹入空气,可以使空气进入气囊3整体,将浮力赋予气囊3。在通常使用救生马甲1时,在气囊3里没有充入气体(空气),气囊3以与保护构件5重叠的状态并以可自由拆卸的方式收纳在收纳部25内。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在把救生马甲1(气囊3)穿在身体H上时,安装填充装置主体47的上部最好处于比锁骨S更位于下方且比身体H的肋H2更位于上方的位置上。该位置是进行垂钓等时不会轻易妨碍到钓鱼者活动身体(异物引起的不便感少)的部分。
保护构件5具有第一覆盖部55和第二覆盖部56,该第一覆盖部55从沿前后方向(胸背方向)离开身体H的方向的外侧覆盖气囊3,上述第二覆盖部56从第一覆盖部55沿身体左右方向延长,并在气囊3体积膨胀时从身体H的左右方向外侧(左右两肩方向外侧)覆盖气囊3。
第一覆盖部55由覆盖气囊3的左、右胸气囊部41,42的胸气囊覆盖部57,58;覆盖气囊3的左、右的肩气囊部43,44的肩气囊覆盖部60,61;覆盖背气囊部45的背气囊覆盖部62一体地构成。即,当第一覆盖部55与气囊3的前述外侧重合并相对时,其具有沿着气囊3的大致形状的形状。另外,在与气囊3的外侧重合并相对时,该第一覆盖部55的面积比气囊3的面积宽。特别是覆盖胸气囊部41,42的胸气囊覆盖部57,58的左右宽度与气囊部41、42的左右宽度之间的差值要大于其他的覆盖部60,61的左右宽度与气囊部、43、44、45的左右宽度之间的差值。这样,由于把第一覆盖部55的面积形成为比气囊3的面积宽,所以可对气囊3进行可靠保护。特别是,由于胸气囊部41,42的面积比其他的气囊部分大,所以通过增大与此相对应的胸气囊覆盖部57,58,可伴随胸气囊部41,42的体积膨胀进行保护。
第二覆盖部56被设置成可相对于肩气囊部43,44和背气囊部45朝着侧方突出状。第一覆盖部55和第二覆盖部56的分界部沿缝着前述袋体46的缝纫部63分离,在第一覆盖部55和第二覆盖部56内分别内装另外的浮力体55A,55B。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覆盖部56在常态(在气囊3中未填充气体的通常使用状态)下覆盖肩气囊部43,44和背气囊部45。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缝纫部63处折叠,第二覆盖部56覆盖气囊3时位于人体H侧。由于气囊3和保护构件5是左右对称的形状,所以在图10和图11中只表示左右之中的一方并标注标号。
第二覆盖部56在不以缝纫部63为中心折曲而伸长的状态(图3、图4、图5)下,在身体H的肩部之中,特别是从锁骨S边到相当于三角筋的部分、肩胛骨的外侧区域边的部位,以大致相同的宽度进行延长。另外,在第二覆盖部56中,在相当于身体H的肩顶部的部分上形成与前述缝纫部63正交的方向的另一个缝纫部64,由于第二覆盖部56分离成前侧和后侧,所以在第二覆盖部56的前侧和后侧上分别设置浮力体。另外,通过拉动绳索52,从气体填充装置6向气囊3中填充气体。这样一来,在非常时期,当气体被填充在气囊3内时,由于气囊3被保持在人体H上,所以进行向外侧鼓出(膨胀)那样的体积膨胀。当气囊3体积膨胀时,第二覆盖部56在收纳部25内并被外装体2限制移动,所以第二覆盖部56挠曲并离开人体而朝向侧方向分离,伴随气囊3的体积膨胀,成为以缝纫部63为中心向外侧扩展的状态,从外侧覆盖肩气囊部43,44和背气囊部45并进行保护。
另外,即使在气囊3体积膨胀,如上述那样第二覆盖部56从外侧覆盖肩气囊43,44和背气囊部45的状态下,也由于在第一覆盖部55和第二覆盖部56的袋体46的分界部上设置了缝纫部63,而且袋体46很薄,所以第二覆盖部56可以相对于第一覆盖部55进行自由的动作。另外,由于在相当于身体H的肩顶部的部分上设置了与前述缝纫部63正交的另一个缝纫部64,并把第二覆盖部56分离成前侧和后侧,所以第二覆盖部56的前侧和后侧可以相互进行自由的动作。这样一来,由于第二覆盖部56可以相对于第一覆盖部55进行自由的动作,而且使第二覆盖部分56的前侧和后侧成为相互间相对自由的状态,所以即使在非常时期穿着救生马甲1,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对胳膊的动作增加负担或者因第二覆盖部56的存在而使动作困难,而且可避免保护气囊3与障碍物碰撞,从而可以确保气囊3提供必要的浮力。
因此,这样的第二覆盖部56,最好具有必要的面积和宽度,使得即使在气囊3的体积膨胀时至少也能从侧面覆盖肩气囊部43,44。即使如此,由于第二覆盖部56可相对于第一覆盖部55进行自由的动作,而且使第二覆盖部56的前侧和后侧成为相互间相对自由的状态,所以可以有效地抑制对胳膊的动作增加负担和因第二覆盖部56的存在产生的不便感觉。
在本实施方式的救生马甲1上,在外装部2上设置收纳部25,把气囊3和保护构件5收纳在收纳部25内,在钓鱼等情况下穿用时所处的通常状态下,在气囊3内不填充气体,气囊3为扁平的形状。而且,通过把气体填充在气囊3内,气囊3体积膨胀,但这时气囊3仅在收纳部25内体积膨胀,而并不露出到外部。而且,在气囊3体积膨胀(变形)的同时,收纳部25也变形,气囊3首先由外装部2保护。
然而在非常时期,如上述那样,当气体或者空气进入气囊3并使气囊3体积膨胀时,身体H处于水面上。这时,在身体H的主体侧方通常是胳膊H1,在气囊3体积膨胀时,左右的胸气囊部41、42易被保护。与此相反,特别在身体H的肩H3部分上,在上方和在侧方都没有保护的物体。因此,当在钓鱼场所、钓鱼者处于水面上时,由于救生马甲1有浮力,所以其在向水面上方浮起的力的作用下容易脱离人体H。而且,可以说一般情况下易受岩石等损伤的是左、右肩气囊部43,44和背气囊部45。当背气囊部43,44或背气囊部45被岩石等损伤时,气囊3的内部的气体泄漏,从而得不到浮力。另外,与气体未注入的场合相比,气囊3在体积膨胀时易受损伤的面积变大。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保护构件5的面积比气囊3的面积大,特别是相对于肩气囊覆盖部60,61和背气囊覆盖部62而言,可设置第二覆盖部56使其能向侧方进行较大突出延长,所以即使在气囊3体积膨胀时也有充分覆盖左右的肩气囊部43、44和背气囊部45的面积,所以可以保护肩气囊部43,44和背气囊部45免受来自外部侧方的损伤。因此,在使用救生马甲1的时,尤其是其非常时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另外,在气囊3体积膨胀而得到浮力时,如果只有气囊3被收纳在收纳部25内,则容易成为因其浮力而造成气囊3单独上浮的状态。但是,通过把与气囊3重叠的保护构件5做成凭借拆装机构的作用而不会脱离的结构,而且把保护构件5的面积做成比气囊3的面积大,特别是可设置第二覆盖部56,使其相对于肩气囊覆盖部60,61和背气囊覆盖部62能向侧方突出延长较大,所以可以避免气囊3单独上浮的状态。
当救生马甲1穿在身体H上时,左、右胸气囊部41,42之中的下部41a,42a的区域由大致前表面部从左、右覆盖腹部,且覆盖侧腹部局部,做成在腹部的后方不连续的结构。这样一来,由于未在腹部的后方设置赋予浮力的部分,只由背气囊部45在背侧对身体H赋予浮力,所以可以使水面上的身体H保持安全、良好的浮力姿势,即,在水面上使身体H的头部侧上浮的姿势。另外,由于将左、右胸气囊部41、42做成在腹部的后方不连续的结构,所以可以降低该部分的成本,且即使在气囊3的体积膨胀时也可以使救生马甲1的肋部分与人体H配合。另外,由于用左、右肩气囊部43,44连通左、右胸气囊部41,42和背气囊部45从而使气囊3成为一体,所以不需要设置多个气体填充装置6。
在第一覆盖部55的右侧的胸气囊覆盖部58上形成了缺口65,供气体填充装置6的连通路54穿过。该缺口65位于比第二覆盖部56更靠下方的位置上,形成在与胸气囊覆盖部57,58的侧部的边缘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该缺口65也被袋体46局部覆盖。在使保护构件5与气囊3重叠时,使连通路54穿过缺口65,使得保护构件5插入气体填充装置6的填充装置主体47和气囊3之间。这样一来,气体填充装置6经由气囊3和保护构件5而配置在身体H上。
设置了拆装机构66,用于使气囊3和保护构件5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重合。作为该拆装机构66,例如可采用安装在气囊3和保护构件5(袋体46)的彼此重合的面上的多个钩70。配置该钩70时,例如最好在气囊3和保护构件5的周缘角部或周边中途设置于多处。另外还设置了拆装机构67,用于相对于外装体2的收纳部25拆装保护构件5。作为该拆装机构67例如采用多个钩71等,其安装在形成收纳部25的布料和保护构件5(袋体46)重合的面上。其中,例如可通过对这些钩70,71着上不同颜色,从而在将气囊3和保护构件5之间以及将保护构件5安装在外装体2上时使使用者不至于迷惑(出错)。
气囊3和保护构件5在凭借拆装构件66重合后安装在一起的状态下,与气体填充装置6和填充管7一起收纳在收纳部25内。这时,操作拉链22来解开开口33,当把气囊3和保护构件5放置在收纳部25内,并凭借拆装机构67的钩71将保护构件5留在收纳部25内,通过关闭拉链22,可将气囊3和保护构件5有效保持在收纳部25内。在进行拉链22的开闭时,由于下垫34沿开口8缝制在开口33的缘部,所以可以避免被拉链22夹住而损伤处于开口侧的气囊3。另外,虽然气囊3是扁平的且其形状不固定,但保护构件5具有固体形式的浮力体,从而易于保持形状,所以通过把气囊3和保护构件5做成一体,可以容易地把气囊3收纳在收纳部25内,从而可以提高作业性。
在救生马甲1被用于钓鱼等的饵料等弄污而进行洗涤的场合,由于不宜把气囊3和保护构件5原封不动地收纳在收纳部25内进行洗涤,所以必须把气囊3和保护构件5从收纳部25中取出。在该场合,通过操作拉链22来打开开口33,使拆装机构67的钩71与保护构件5脱开,可以容易地从收纳部25中取出气囊3和保护构件5。气囊3和保护构件5的分离可通过取下拆装机构66的钩70而容易地进行。在更换气囊3和保护构件5时,也同样可通过取下钩70、71而容易地进行。
在从外装体2的左前身大片10的上部到后身大片12,另外从右前身大片11的上部到后身大片12的部分上,使用在多方向上富有伸缩性的伸缩性布料72,例如采用织入了氯丁二烯或聚氨酯橡胶的织品等。这样,通过分别在左前身大片10的上部和右前身大片11的上部设置伸缩布料72,可使伸缩布料72朝向填充管7、和气体填充装置6的结构。
在穿上身体穿用体1时,填充管7或气体填充装置6为相对于身体H朝向前方突出的状态。而且,若在与填充管7或气体填充装置6相对的部分上设置缺乏伸缩性的材料,则随着身体H的动作,该材料会使填充管7或气体填充装置6推压身体H,由此会产生不便的感觉。但是,通过在与填充管7或气体填充装置6相对的部分上配置富含伸缩性的伸缩性材料72,其可根据填充管7或气体填充装置6的形状伸缩并吸收推压身体H的力,所以即使填充管7或气体填充装置6这一硬质的异物处于身体H的前面,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由其存在而产生的不便感。
其中,在伸缩布料72、73的表侧,被称为反射体的反射材料被缝纫在左右的前身大片10,11的边缘部上,且其不妨碍伸缩布料72、73的伸缩性。通过这种反射材料的光反射,救生马甲1既可突出提示使用者的(身体H)的存在,又外观优良。
在外装体2(形成收纳部25的外表)的局部,即救生马甲1的胳膊通过开口8的缘部,在位于肋H2的略微下方的边上形成切口75。然后将能够操作气体填充装置6上的操作杆50绕支轴51转动的绳索52从前述切口75中导出,在其顶端连接着拉动绳索52时使用者所握住的握部76。通过从这样的切口75的位置导出绳索52,能得到下面的作用效果。
由于气体填充装置6如上述那样位于锁骨S的下方且身体H的肋H2的上方的位置上,所以就绳索52、操作杆50和支轴51的关系而言,与把气体填充装置6配置在例如身体H的背上等的场合相比,气体填充装置6配置在上述位置上时拉绳索52时力的作用点位置较近。这样由于缩短了从发力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在中途妨碍绳索52的移动的因素变少,所以可以减少拉动该部绳索52的操作力,易于拉动绳索52。
另外,操作杆50的支轴51位于填充装置主体47的下部且身体H的中心的外方侧部位上,在图12中进行操作使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例如在拉动绳索52时,通过握住握部76并使胳膊H1不受强迫地朝着自然的方向伸出,可使绳索52的拉动方向P成为接近横向的状态,从而可以朝着与垂直于操作杆50的主体50a的方向接近的方向进行拉绳操作。因此,在使操作杆50转动时,通过使拉动操作力作用在把操作杆50保持为不转动状态的保持销53上,可以用小的拉动操作力使该保持销53破坏,可以在救生时容易且更可靠地驱动气体填充装置6,从而可以提高救生马甲1的可靠性。
另外,切口75的位置即使使用者不能用目视确认,只要弯曲胳膊H2就能摸到,由于在该位置上设置了握部76,所以在非常时期可以容易地摸到握部76并进行拉动绳索52的操作。
在外装体2上设置收纳部25,把气囊3和保护构件5收纳在收纳部25内,在垂钓等时刻穿用的通常的状态下,在气囊3内不填充气体,因此气囊3是扁平的形状,而且气囊3只由左右的胸气囊部41,42、左右的肩气囊43,44和背气囊部45构成,保护构件5只由第一覆盖部55和第二覆盖部56构成,所以做成了面积尽可能小的气囊3和保护构件5。因此,从侧腹开始的后方部分可以只用外装体2的布料构成。即,即使在气温高的时候进行垂钓,也可以减少使用者的酷暑难耐的感觉。特别是由于用网状布料构成后身大片12的下部,所以可以更有效地避免酷热的感觉。
在上述实施例中,把气囊3和保护构件5是可自由拆装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把气囊3和保护构件5做成套件设置成一体,由拆装机构将该套品以可拆装的方式收纳在收纳部25内。另外,不用说也可以做成把一体地设置了气囊3和保护构件5的套件一体地安装在收纳部25内,虽然其不具有更换和洗涤等维护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气囊3和保护构件5外装于外装体2上而制成救生马甲1,但也不限于此,也可以把气囊3和保护构件5做成一体。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覆盖部56设置在肩气囊覆盖部60,61和背气囊覆盖部62上,但不局限于此,如果可能,也可以考虑设置在左、右的胸气囊部41,42上。

Claims (10)

1.一种身体穿用体,具有:气密性的气囊,其位于身体胸部或背部的至少一方,且通过填充气体而体积膨胀从而得到浮力;保护构件,其为固体形式且具有弹性,用于保护该气囊,其特征在于,该保护构件包括:第一覆盖部,其从沿前后方向离开身体的方向的外侧覆盖气囊;第二覆盖部,其从该第一覆盖部沿身体侧方延长,并在气囊体积膨胀时从侧方覆盖该气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穿用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密性的气囊一体具有:左、右胸气囊部,其分别位于身体的左、右胸部;左、右肩气囊部,其分别位于身体的左、右肩部,并分别与上述左、右胸气囊部连通;背气囊部,其位于身体的背部,使上述左、右肩气囊部之间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身体穿用体,其特征在于,第二覆盖部设置在对应于左、右肩气囊部和背气囊部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体穿用体,其特征在于,在与气囊的外方相对时,第一覆盖部的面积比气囊的面积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穿用体,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外装体,用于外装气囊和保护构件,形成于该外装体上的收纳部中重叠收纳上述气囊和保护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身体穿用体,其特征在于,收纳部经由设置于后身大片上部的连续部,从右前身大片到左前身大片上连续形成,在外装体上,沿着收纳部的形状,经由后身大片的上部,从右前身大片到左前身大片上形成开口,并设置开闭该开口的开闭机构。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身体穿用体,其特征在于,气囊和保护构件相互间经由拆装机构而设置为可自由拆装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身体穿用体,其特征在于,开闭机构为拉链,在开口的缘部设置了带状的下垫,其在拉链的内侧覆盖气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身体穿用体,其特征在于,在外装体上设置了沿收纳部的带状的伸缩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穿用体,其特征在于,用于向气囊中充气的气体填充装置经由连通路与该气囊连通,在保护构件的第一覆盖部上形成了缺口,供连通路穿过,通过使连通路穿过缺口,气体填充装置可经由保护构件的第一覆盖部而设置于气囊的外侧。
CNB2005100929447A 2004-08-24 2005-08-24 身体穿用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8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3749A JP4454435B2 (ja) 2004-08-24 2004-08-24 身体装着体
JP243749/2004 2004-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0052A CN1740052A (zh) 2006-03-01
CN100488836C true CN100488836C (zh) 2009-05-20

Family

ID=36092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294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836C (zh) 2004-08-24 2005-08-24 身体穿用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454435B2 (zh)
KR (1) KR100656078B1 (zh)
CN (1) CN100488836C (zh)
TW (1) TW20062432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4435B2 (ja) 2004-08-24 2010-04-21 株式会社シマノ 身体装着体
JP4834534B2 (ja) * 2006-12-18 2011-12-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浮力材付き釣り用上着のポケット構造
KR102499772B1 (ko) * 2021-06-02 2023-02-14 대한민국 신체착용식 부력 구명장치
KR102457489B1 (ko) * 2021-07-05 2022-10-20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구명동의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7999U (zh) 1985-11-22 1987-06-05
JPS62181497U (zh) * 1986-05-12 1987-11-18
KR900001012Y1 (ko) * 1987-04-10 1990-02-10 김동훈 부력옷
JPH02143296U (zh) * 1989-04-28 1990-12-05
JPH038094U (zh) * 1989-06-12 1991-01-25
NZ280127A (en) 1995-09-29 1998-09-24 Hutchwilco Ltd Flotation device comprises buoyancy panels shaped to conform to body contours of wearer and connected together to form a vest
JP4454435B2 (ja) 2004-08-24 2010-04-21 株式会社シマノ 身体装着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50584A (ko) 2006-05-19
KR100656078B1 (ko) 2006-12-08
CN1740052A (zh) 2006-03-01
TW200624328A (en) 2006-07-16
TWI343886B (zh) 2011-06-21
JP2006062383A (ja) 2006-03-09
JP4454435B2 (ja) 201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03646A (en) Expedition jacket
JP4344482B2 (ja) 防護服
EP3383208B1 (en) Dual-jacket assembly
CN100488836C (zh) 身体穿用体
JP2000185109A (ja) 緊急用エア―バック付緩衝胴衣具
CN100551773C (zh) 身体穿用体
US20140213128A1 (en) Inflatable swim vest
US20120244766A1 (en) Life jacket
EP2755888B1 (en) A diving dry suit having zippered front compression flaps
CN107042880B (zh) 一种军用救生衣
US6279162B1 (en) Safety protection garment
KR20140055214A (ko) 구명대 방탄조끼
US4563157A (en) Cold-proof water-proof garment
AU2021204431A1 (en) Improved Watersports Garment
US4017926A (en) Life-saving garment
KR102144461B1 (ko) 구명기능을 갖는 작업복
WO2015011629A9 (en) Clothing with inflation system
NO137230B (no) Redningsvest samt fremgangsm}te ved fremstilling av denne
KR101003179B1 (ko) 폴리우레탄 에어셀 시트를 이용한 부력 방탄복
JPS6350247Y2 (zh)
US1853386A (en) Swimming suit
JP3014077U (ja) 救命衣
US7118437B1 (en) Flotation collar
CN110997477A (zh) 带有集成的袖筒的救生衣
JPS621408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