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8379B -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 Google Patents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8379B
TWI338379B TW095135466A TW95135466A TWI338379B TW I338379 B TWI338379 B TW I338379B TW 095135466 A TW095135466 A TW 095135466A TW 95135466 A TW95135466 A TW 95135466A TW I338379 B TWI338379 B TW I3383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co
semiconductor wafer
layer
semiconductor
contac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35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1549A (en
Inventor
Andreas Ploessl
Ralph Wirth
Original Assignee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filed Critical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0721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1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8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83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93Wafer bonding; Removal of the growth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 H01L33/42Transpar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light reflecting structure, e.g. semiconductor Bragg refl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Photo Coupler, Interrupter, Optical-To-Optical Conver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33837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一種光電半導體晶片。 【先前技術】 歐洲專利EP 0 905 797 A2提出一種輻射發射半導體 晶片,這種輻射發射半導體晶片具有以磊晶成長方式在成 長基底上成長出的半導體鍍層系統。由於成長基底通常會 將在半導體鍍層系統內產生的電磁輻射吸收掉一部分,因 此歐洲專利EP 〇 905 7 97 A2建議另外用一種接合物將磊 晶成長出的半導體鍍層系統固定在另外一個載體上,然後 將成長基底去除掉。歐洲專利EP 0 905 797 A2建議以會吸 收半導體晶片產生的輻射的金屬或半絕緣的矽作爲製作另 外一個載體的材料,以及以一種黏膠或焊劑作爲接合物。 如果是以一種會吸收半導體晶片產生的輻射的材料來 製作另外一個載體,例如金屬或矽,則由於部分輻射會被 吸收的關係,導致半導體晶片的工作效率變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輻射效率很高、而且又容易 製造的光電半導體晶片。 採用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特徵的光電半導體晶 片即可達到上述目的。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13項的內 容爲本發明的各種有利的改良方式及實施方式。 從正面發出電磁輻射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具有: 一個半導體鍍層系統,此半導體鍍層系統具有一個 1338.379 可以產生電磁輻射的活性區: --一個先在他處製作再設置在半導體鍍層系統上的 TCO支撐基底,此TCO支撐基底係以透明導電氧化物爲材 料製成,其作用爲支撐半導體鍍層系統。 簡寫爲”TCO”的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是一種透明的導電材料,TCO通常是一 種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鋅、氧化錫、氧化鎘、氧化鈦、 氧化銦、氧化銦錫(ITO)。除了由兩種原子構成的金屬氧化 物外(例如ZnO、Sn02、Ιη203),常用的TCO還包括由三種 原子構成的金屬氧化物,例如Zn2Sn04、CdSn03、ZnSn03' MgIn2〇4、Galn03、Ζη2Ιιΐ2〇5、In4Sii3〇i2,也可以將不同的透 明導電氧化物混合成TCO。此外,TCO不一定要符合一定 的化學計量成分,也可以對TCO進行p型摻雜或η型摻雜。 由於TCO具有導電性,因此具有TCO支撐基底的光電 半導體晶片的一個優點是可以經由TCO支撐基底形成導電 連接。 此外,由於TCO可以讓半導體晶片發出的輻射通過, 因此TCO支撐基底的另外一個優點是不會吸收(或是只吸 收很小一部分)半導體晶片在運轉狀態下在鍍層系統內產 生的輻射。因此具有TCO支撐基底的半導體晶片的幅射效 率會高於具有會吸收輻射的基底(例如磊晶成長的成長基 底)的半導體晶片,以及具有不能讓輻射通過的其他載體的 半導體晶片。 半導體晶片的有效輻射產生區最好具有一個ρη接 1338379 面、一個雙異質結構、以及一個產生輻射用的單量子井結 構(SQW-結構)或一個多量子井結構(MQW-結構)。此處所使 用的”量子井結構”一詞並未指出量子化的維度’也就是說 • 量子井結構可包含量子槽、量子線、量子面、量子點以及 這些結構的任意組合。專利 WO 0W3 9282、US 5,831,277、US 6,172,382 B1、以及 US 5,684,309 都有關於 MQW結構(多量子井結構)的說明。 φ 例如可以用一種III/V-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作爲構成半 導體鍍層系統的主要成分,例如一種氮化物化合物半導體 材料、一種磷化物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或是一種砷化物化 合物半導體材料。 此處所謂”以氮化物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作爲主要成分” 是指半導體鍍層系統至少有一部分具有氮化物/III-化合物 半導體材料’而且其通式最好是AlnGamIn Un_mN,其中 OSngl’OSmSl’ n + m$丨。當然這種材料的實際成分並 φ 不是—定必須完全符合這個通式,而是可以另外含有不至 於對AlnGamIn ^^„>1材料的物理特性造成太大影響的—種或 數種摻雜物質或是其他成分。爲了簡化起見,以上的通式 僅含有構成這種材料的晶格的重要成分(Al、Ga、In、N), 即使這些成分有一小部分可以被其他的物質取代。 同樣的,所謂’’以磷化物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作爲主要成 分”是指半導體鍍層系統至少有—部分具有磷化物/ιπ_κ 合物半導體材料,而且其通式最好是AUGamIn,其中 OSnSl,OSmSl, n + mgi。當然這種材料的實際成分並 1338379 不是一定必須完全符合這個通式,而是可以另外 於對A 1 nG a mI n i_n.mP材料的物理特性造成太大影響 數種摻雜物質或是其他成分。爲了簡化起見,以 . 僅含有構成這種材料的晶格的重要成分(Al、Ga、 即使這些成分有一小部分可以被其他的物質取代 同樣的’和”以氮化物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作 分”及”以磷化物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作爲主要成分, φ 謂的”以砷化物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作爲主要成分” 體鍍層系統至少有一部分具有砷化物/ΠΙ_化合物 料’而且其通式最好是AlnGamIn un—mAs,其中〇 OSmSl,n + mSl。當然這種材料的實際成分並 必須完全符合這個通式,而是可以另外含有: AlnGamIn y-mAs材料的物理特性造成太大影響的— 摻雜物質或是其他成分。爲了簡化起見,以上的 有構成這種材料的晶格的重要成分(Al、Ga、In φ 使這些成分有一小部分可以被其他的物質取代。 依據本發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TCO支 射係數小於半導體鍍層系統的折射係數。TCO支 折射係數通常明顯小於半導體鍍層系統的折射 多。TCO支撐基底的折射係數最好是小於或等於 導體鍍層系統的折射係數最好是大於或等於3。 些情況下’半導體鍍層系統的折射係數也可以是 或等於2.2至小於或等於3之間,例如當構成半 系統的主要成分是一種氮化物化合物半導體材料 含有不至 的一種或 上的通式 In、P), 〇 爲主要成 ’一樣,所 是指半導 半導體材 ^ η ^ 1 > 不是一定 不至於對 種或數種 通式僅含 、A s),即 撐基底折 撐基底的 係數小很 2,而半 不過在某 介於大於 導體鍍層 時》 1338379 TCO支撐基底的折射係數明顯小於半導體鍍層系統的 折射係數的優點是,在活性區內產生並照射在TCO支撐基 底與半導體鍍層系統的臨界面上的電磁輻射大部分此臨界 1 面上就已經被反射回半導體鍍層系統內,而不會進入TCO 支撐基底。 依據本發明的另外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TCO支撐基 底是以直接接合(direct bonding)、擴散接合(diffusion φ bonding)、或是黏合的方式被固定在半導體鍍層系統上。 和黏合方法不同的是,直接接合及擴散接合是一種無 縫隙的接合方法。直接接合是使接合物的接合面彼此接 觸’以利用接合面之間的弱交互作用(例如凡得瓦爾力)或 是形成氫鍵橋將彼此接合在一起。對接合面進行加熱處理 可以提高接合面對彼此的黏附力。 擴散接合與直接接合的主要區別是對接合面的粗糙度 的要求。 φ 使用直接接合時,接合面必須足夠平坦及光滑,也就 是說接合面的糙度値(rms)最好是小於或等於lnm,以便使 接合面在彼此接觸時所產生的交互作用的能量大到足以使 接合面產生彈性彎曲,而使接合面整個緊密的接合在一 起。接合面的電抗會決定這種原子間的接觸是否能夠形成 強度足夠的化學鍵(共價鍵、離子鍵、金屬鍵)。如果在接 合面之間形成的化學鍵太弱,可以用加熱方式提高接合面 對彼此的黏附力。 擴散接合對接合面的表面糙度的要求比較低》擴散接 1338379 合通常只要求接合面的糙度値(rms)最大不要超過〇.4μπι即 可,但是需要加熱及加壓才能在接合面之間達到強度足夠 的接合。進行擴散接合時,最好是加熱至大於或等於0.5 倍同系溫度至大於或等於0.8倍同系溫度之間,所謂同系 溫度是指接合面材料的熔點(以絕對溫度(Κ)表示),以及最 好是加壓至接合面材料的流變壓力。 採用無縫隙的接合方法(例如直接接合或擴散接合)的 一個優點是不需使用塡縫料(例如黏膠),因此不會對半導 體晶片造成污染。在半導體晶片的製造過程中,如果是使 用無縫隙的接合方法,在完成接合工作後,通常可以用高 於以黏膠將TCO支撐基底黏在半導體鍍層系統上的接合方 法更高的溫度進行後續的製造過程。採用無縫隙的接合方 法的另外一個優點是半導體晶片的耐熱性及耐化學腐蝕性 都不會受限於塡縫料(例如黏膠)的耐熱性及耐化學腐蝕 性。採用無縫隙的接合方法的另外一個優點是在某些情況 下可以進一步擴大半導體晶片的應用領域,以及使製造完 成的半導體晶片有更多的加工可能性 > 例如將半導體晶片 以焊接方式安裝在熱阻抗很低的鉑片上。 相較於無縫隙的接合方法,有使用塡縫料(例如黏膠) 的接合方法的一個優點是其接合過程通常比較簡單,成本 也比較低。此外,塡縫料的使用也有助於消除接合面的不 平坦性。另外一個優點是,由於使用無縫隙的接合方法通 常都必須對半導體鍍層系統進行加熱及/或加壓處理,因此 半導體鍍層系統(尤其是活性區)受損的風損很大,而有使 -10- 1338379 用塡縫料的接合方法則沒有這個顧慮。 如果是以黏膠將TCO支撐基底固定在半導體鍍層系統 上’則最好是使用一種具有導電性的黏膠,以便讓半導體 晶片可以經由TCO支撐基底與其他區域形成導電連接,例 如與鉑片上的線路或外殻上的導電接觸區形成導電連接。 另外一種可行的方式是使用一種電絕緣的黏膠,例如 雙苯并環丁烯(BCB)»雙苯并環丁烯的優點包括適用於許多 不同的半導體製程、半導體本體部分發射出的輻射對雙苯 并環丁烯(BCB)具有很高的透射率、以及完全不會因爲氧化 而變黃(或只是略微變黃)。 爲了經由電絕緣的黏膠(例如雙苯并環丁烯)在接合面 之間形成導電連接,因此黏膠層的厚度須薄到可以讓接合 面彼此可以經由接合面上的突起(粗糙處)形成直接接觸。 爲了改善在這種實施方式中TCO支撐基底及半導體鍍層結 構之間的導電接觸,可以另外在接合面上設置局部金屬觸 點,而且最好是在以黏膠接合時能夠讓位於兩個接合面上 的這些金屬觸點彼此碰觸。利用這種方法通常可以順利的 將表面糙度至少達到若干nm的接合面接合在一起。 本發明的另外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是在半導體鍍層系 統及TCO支撐基底之間設置一個以TCO材料製作的TCO 層。在採用無縫隙的接合方法時,這個TCO層可以使接合 面的粗糙度變小。例如可以先將TCO層設置在半導體鍍層 系統上,然後以化學機械法將TCO層要接合的表面拋光。 在計算TCO層的厚度時必須將表面拋光造成的材料損耗計 1338379 算進去。TCO層的厚度應介於大於等於50nm至小於等於 ΙΟμηι之間,且最好是介於大於等於50nm至小於等於2μιη 之間。 此外’ TCO層也可以作爲接觸層,以改善半導體鍍層 系統及TCO支撐基底之間的導電接觸,因此作爲接觸層的 TCO層本身最好具有適當的電阻特性。例如可以利用磊晶 成長法、濺鍍法、蒸鍍法、或是溶膠凝膠法來形成這個作 爲接觸層的TCO層。 此外,除了 TCO層外,還可以在半導體鍍層系統及TC0 支撐基底之間另外設置一個TCO接觸層。這個TCO接觸層 也是由TCO材料製成,其作用是改善半導體鍍層系統及 TCO支撐基底之間的導電接觸,因此這個TCO接觸層本身 最好具有適當的電阻特性。同樣的,也可以利用磊晶成長 法、濺鍍法、蒸鍍法、或是溶膠凝膠法來設置這個TCO接 觸層。 同樣的,TCO接觸層的厚度也是應介於大於等於50 nm 至小於等於ΙΟμιη之間,且最好是介於大於等於50nm至小 於等於2μηι之間。 TCO接觸層及TCO層也可以含有摻雜物質,而且最好 是一種η型摻雜物質,例如Al、B' Ga、In、Si、Ge、Ti' Zr、或是Hf。關於n型摻雜物質的說明可以參閱文獻”新 的 η 型透明導電氧化物(New n-type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s)’’(T. Minami,MRS Bulletin,2000 年 8 月)。 此外,TCO接觸層也可以是由一個以上的層所構成。 -12- 1338379 例如,由一個η型摻雜層(這個層最好是直接與TCO支撐 基底接觸)及一個η型摻雜的橫向導電層(這個層最好是直 接與半導體鍍層系統接觸)構成TCO接觸層,而且η型摻 雜層的摻雜濃度高於η型摻雜的橫向導電層。 TCO接觸層的厚度也是應介於大於等於50nm至小於 等於ΙΟμιη之間,且又以介於大於等於50nm至小於等於 2μιη之間之間爲佳,但最好是大於等於Ιμηι至小於等於 5 μ m之間。 由於可以利用適當的離析沉積方法(例如濺銨)將TCO 層及/或TCO接觸層沉積在半導體鍍層系統上,因而在沉積 層與及半導體材料之間形成導電接觸,因此利用TCO層及 /或TCO接觸層通常可以達到改善TCO支撐基底及半導體 鍍層系統之間的導電接觸的效果。將TCO支撐基底及TCO 層或TCO接觸層接合在一起並在TCO支撐基底及TCO層 或TCO接觸層之間形成良好的導電接觸通常要比直接將半 導體鍍層系統及TCO支撐基底接合在一起並在半導體鍍層 系統及TCO支撐基底之間形成良好的導電接觸要簡單很 多0 本發明的另外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是在半導體鍍層系 統的活性區及半導體晶片的背面(也就是背對半導體晶片 正面的那個面)之間設置一個能夠反射半導體晶片發出的 電磁輻射的反射層,而且這個反射層最好是剛好設置在半 導體鍍層系統及TCO支撐基底之間。這個反射層能夠改善 從半導體晶片朝TCO支撐基底的方向發射的電磁輻射被反 -13- 1338379 射回半導體鍍層系統的情況,因此可以提高半導體晶片的 輻射效率。 這個反射層可以是由一個以上的層所構成’也可以只 是一種覆蓋部分面積或橫向的結構。 —種特別有利的方式是以一種簡稱爲”DBR反射鏡”的 分佈式佈拉格反射鏡作爲反射層。DBR反射鏡具有一系列 的鍍層,這些鍍層是依折射係數的高低交錯排列。DBR反 射鏡主要是將垂直照射在其正面上的輻射反射回去。如果 TCO支撐基底的折射係數小於與其相接的半導體鍍層系統 的折射係數,則斜射在半導體材料與TCO支撐基底的交界 面上的會被反射回這個交界面,而垂直照射在這個交界面 上的輻射則會消失。因此,設置在半導體鍍層系統的活性 區及TCO支撐基底之間的DBR反射鏡對於提高半導體晶 片的輻射效率特別有效。 此外還可以在半導體晶片的背面設置一個金屬層以取 代設置在半導體鍍層系統的活性區及TCO支撐基底之間的 反射層,或是除了在半導體晶片的背面設置這個金屬層 外,同時也保留設置在半導體鍍層系統的活性區及TCO支 撐基底之間的反射層。和前面提及的設置在半導體鍍層系 統的活性區及TCO支撐基底之間的反射層一樣,這個金屬 層一方面也會將輻射導引到半導體晶片的正面上,因而提 高半導體晶片的輻射效率。另一方面這個金屬層通常也能 夠改善半導體晶片背面與導電黏膠或焊接層之間的導電接 觸’此處提及的導電黏膠及焊接層通常是用來將製造好的 -14- 1338379 半導體晶片安裝到外殻或鉑片上° 此外,最好是將半導體晶片的正面粗糙化°將半導體 晶片的正面粗糙化可以減少輻射在半導體晶片表面上的多 重反射,因此能夠改善半導體晶片的輻射輸出°除了將半 導體晶片的正面粗糕化·外’還有其他能夠改善半導體晶片 的輻射輸出的加工方式’例如將半導體晶片的正面加工成 側向尺寸小於或等於半導體晶片的輻射波長的—種週期性 結構》 半導體晶片最好還具有一個以TCO材料製作的電流擴 散層,這個電流擴散層係設置在半導體鍍層系統面對半導 體晶片的正面的那個面上。電流擴散層的作用是將從正面 流入半導體晶片的電流由側向盡可能均勻的分配到半導體 鍍層系統(尤其是產生輻射的活性區)內。這樣做的好處是 可以在相同的電流量下提高半導體晶片的輻射效率,以及 使半導體晶片的輻射特性曲線變得更均勻。以TCO材料製 作電流擴散層的好處是電流擴散層的厚度會明顯小於以半 導體材料製作的電流擴散層的厚度。此外,以TCO材料製 作的電流擴散層吸收的半導體晶片的輻射會明顯少於以對 半導體晶片的輻射具有較高吸收率的材料(例如金屬)製作 的電流擴散層吸收的半導體晶片的輻射。 在本發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半導體晶片的正 面具有一個導電的鍵合點(Bo ndp ad),以便能夠在半導體晶 片的正面形成導電接觸。半導體晶片可以利用一條鍵合線 經由這個導電的鍵合點與外殼的接線或鉑片上的接線形成 1338379 導電連接。 【實施方式】 以下以配合第1圖至第4圖顯示的4種實施方式對本 發明的內容與特徵做進一步的說明。 相同或相同作用的元件在所有的圖式及實施方式中均 以相同的元件符號標示。以上圖式中的元件並非按比例尺 繪製,有時爲了便於說明或理解而將某些元件或部位(例如 鏟層的厚度)繪製得特別大。 在第1圖顯示的實施方式中’半導體晶片具有一個在 η型邊設有一個電流擴散層(2)的半導體鍍層系統(I)、一個 η型披覆層(3)、一個活性區(4)、一個ρ型披覆層(5)、以及 一個ρ型接觸層(6)。活性區(4)位於ρ型披覆層(5)及η型 披覆層(3)之間;η型披覆層(3)位於活性區(4)及半導體晶片 發射出輻射的正面(7)之間;Ρ型披覆層(5)位於活性區(4) 及半導體晶片的背面(8)之間。Ρ型接觸層(6)係設置在ρ型 披覆層(5)的面對半導體晶片的背面(8)的那個面上,而電流 擴散層(2)則是設置在η型披覆層(3)的面對半導體晶片輻 射的射出方向的那個面上。電流擴散層(2)上另外有一個位 於正面上的導電鍵合點(9),導電鍵合點(9)的指狀觸頭(未 在圖式中繪出)從側向通過半導體晶片的正面(7)向外延 伸,而且可以在導電鍵合點(9)上設置一條鍵合線,其作用 是使半導體晶片能夠與外殻的一個導電區或鉑片形成導電 接觸。另外一種可行的方式是不必在半導體晶片的正面設 置鍵合線也可以形成導電接觸,例如可以利用一個導電層 -16- 1338379 使半導體晶片的正面(7)與外殻的一個導電區或鉑片形成 導電接觸。 在P型接觸層(6)面對半導體晶片的背面(8)的那一個 面上設有一個TCO接觸層(13)。TCO接觸層(13)係以無縫 隙的接合方式(例如擴散接合或直接接合)與一個TCO支撐 基底(10)接合在一起。TCO支撐基底(10)是以一種TCO材 料製成,因此具有導電性,而且能夠讓半導體晶片發出的 輻射通過。製作TCO接觸層的材料不必一定要與製作TCO 支撐基底的材料是同一種材料。 半導體鍍層系統(1)的主要成分最好是一種磷化物化 合物半導體材料。活性區(4)最好是以未經摻雜的InGaAlP 製成,厚度爲介於l〇〇nm至Ιμιη之間,並在半導體晶片運 轉時能夠產生位於可見光的黃色至紅色頻譜範圍的電磁輻 射。η型披覆層(3)含有η型摻雜的ΙηΑΙΡ,ρ型披覆層(5) 含有p型摻雜的ΙηΑΙΡ。η型披覆層(3)及p型披覆層(5)的 厚度都是介於200nm至Ιμιη之間。ρ型接觸層(6)含有高濃 度ρ型接雜的AlGaAs,厚度爲介於50nm至200nm之間。 電流擴散層(2)是以InGaAlP或AlGaAs製成,厚度最好是 介於Ιμιη至ΙΟμιη之間。TCO接觸層(13)是以一種TCO材 料製成,例如以摻雜2%鋁(Α1)的氧化鋅製成,厚度爲介於 50nm 至 200nm 之間。 如前面已提及的,負責產生輻射的活性區(4)最好具有 一個pn結、一個雙重雜結構、以及一個單量子井結構或多 量子井結構。η型披覆層(3)及ρ型披覆層(5)的任務是限制 1338379 載流子的移動範圍。p型接觸層(6)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在 TCO接觸層(13)及半導體鍍層系統(1)之間形成一個更好的 導電接觸(最好是具有電阻特性),並藉由電流擴散層(2)將 ' 經由正面上的鍵合點(9)流入半導體晶片的電流由側向盡 可能均勻的分配到半導體鍍層系統(1)(尤其是產生輻射的 活性區(4))內。 本實施方式是先以磊晶成長的方式在一個GaAs基底上 φ 成長出半導體鍍層系統(1)。接著在P型接觸層(6)面對半導 體晶片的背面(8)的那一個面上形成一個TCO接觸層(13), 例如可以利用磊晶成長法、濺鍍法、蒸鍍法、或是溶膠凝膠 法來設置TCO接觸層(13)。德國專利DE 197 19 162 A1的 說明書,以及 L. Spanhel et al.,“Semiconductor Clusters in So 1 -Ge 1 Process: Quantized Aggregation, Gelation and Crystal Growth in Concentrated ZnO Colloids, J. Am.
Chem. Soc. (1991),1 1 3, 2826-2 83 3 ”都有關於以溶膠凝膠法 φ 來設置TCO接觸層的說明。 接著利用擴散接合法將一個TCO支撐基底(10)設置在 TC0接觸層(13)上,例如設置一個以ZnO或IT0製成且厚 度爲50μιη至200μπι之間的TC0支撐基底(10)。此過程是 TCO支撐基底(10)與TC0接觸層(13)的接合面彼此接觸, 並進行若干小時的加熱及加壓處理(加熱至1 075 °C至 1 5 25°C,加壓至接合面材料的流變壓力),以便在TC0接 觸層(13)及TCO支撐基底(10)之間形成強度足夠的擴散接 合。一種有利的方式是另外在TCO接觸層(13)及TCO支撐 -18- 1338379 基底(ίο)之間形成一個導電連接》 在完成TCO支撐基底(10)後,接著將成長基底磨薄或 整個去除掉,例如以硏磨及/或選擇性的濕式化學腐蝕法將 成長基底磨薄或整個去除掉。 由於半導體鍍層系統(1)的折射係數(n(InGaAlP約爲 3.5))及丁(:〇支撐基底(10)的折射係數(11(211〇約爲1.85))不 同,因此在製造如第1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時,在 半導體鍍層系統(1)的活性區(4)內產生並照在半導體鍍層 系統(1)及TCO支撐基底(10)的交界面上的輻射會被反射回 到半導體鍍層系統(1)內。 和如第1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不同的是,如第 2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的正面(7)有經過粗糙化處 理,例如以腐蝕方式將正面(7)粗糙化。將半導體晶片的正 面(7)粗糙化有助於改善半導體晶片向外界的輻射輸出,這 是因爲發生在半導體本體部分及外界的交界面上的多重反 射通常會減低輻射損耗。 此外,如第2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的背面(8)具 有一個金屬層(14),其作用爲改善半導體晶片背面(8)與導 電黏膠或焊接層之間的導電接觸,此處提及的導電黏膠及 焊接層通常是用來將製造好的半導體晶片安裝到外殼或鉑 片上。此外,金屬層(14)也會將在半導體鍍層系統(1)內產 生的輻射反射回到半導體鍍層系統(1 )內。例如可以用金或 鋁作爲製作金屬層(14)的材料。 和如第1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不同的是,如第 -19- 1338379 2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並沒有TCO接觸層(13),而 是具有一個TCO層(15)。製作TCO層(15)和TCO支撐基底 (10)的TCO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ΖηΟ»在如第2圖之實施 方式的半導體晶片中,TCO支撐基底(10)與TCO層(15)是 以直接接合的方式接合在一起。使用直接接合方式的一個 先決條件是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必須小於或等於1 ηιη。如 果不能符合這個要求,應先對接合面進行硏磨處理。如果 φ 必須硏磨TCO層(15),則在設計TCO層(15)的厚度時,應 將因硏磨造成的厚度損耗考慮進去。 如果TCO支撐基底(10)及TCO層(15)的接合面的表面 粗糙度符合前面提及的小於或等於lnm的要求,則可以將 二者的接合面直接接觸,並進行加熱處理若干小時(加熱到 3 00 °C至l〇〇〇°C之間),以便在TC0支撐基底(10)及TC0層 (15)之間形成強度足夠的直接接合。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 通常會在TC0接觸層(13)及TC0支撐基底(10)之間形成導 φ 電連接。此外,在接合時除了進行加熱處理外,還可以另 外將壓力提高到約20bar的程度,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加壓 處理並非一定必要。 此處必須指出的是,TCO層(1 5)不只可以被用來取代 TCO接觸層(13),而且也可以在有TCO層(15)的情況下另 外設置一個TCO接觸層(13),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TCO 接觸層(13)設置在p型接觸層及TC0層(15)之間,或是將 TCO接觸層(13)設置在TCO層(15)之間及TCO支撐基底 (10)之間。 -20- 1338379 此外’也可以對接合面施以高濃度摻雜,例如摻雜一 種本說明書前面提及的η型摻雜物質,以便改善TCO支撐 基底(10)及半導體鍍層系統(1)之間的導電連接》 和如第1圖及第2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不同的 是,如第3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具有一個反射層, 也就是設置在Ρ型披覆層(5)及ρ型接觸層(6)之間的一個 DBR反射鏡(11)。DBR反射鏡(11)具有一系列的鍍層(在本 實施方式中共有10至20個鍍層),這些鍍層是依折射係數 的高低交錯排列。在如第3圖的實施方式中,爲了讓DBR 反射鏡反射位於可見光的黃色至紅色頻譜範圍的電磁輻 射,最好是以AlGaAs或AlGalnP作爲製作DBR反射鏡的 主要成分,在這種情況下只需改變DBR反射鏡各個鍍層的 A1及Ga含量就可以使鍍層依折射係數的高低交錯排列。 .此外,和如第1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不同的 是,如第3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具有一個設置在 TCO接觸層(13)及TCO支撐基底(10)之間的黏膠層(16)。 黏膠層(16)含有一種導電的黏膠’而且這種黏膠最好是能 夠讓半導體晶片發出的輻射通過。 另外一種可行的方式是利用一種電絕緣的黏膠(例如 雙苯并環丁烯(BCB))將半導體鍍層系統(1)固定在TCO支 撐基底(10)上。在這種情況下,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至少 要有若干nm。在這種實施方式中,黏膠層(16)應薄到只有 在接合面的表面突起之間含有黏膠的程度’而接合面的表 面突起則是彼此直接接觸,因而能夠在表面突起之間形成 -21- 1338379 導電連接。 如果是以一種電絕緣的黏膠(例如雙苯并環丁烯 (BCB))將半導體鍍層系統(1)固定在TCO支撐基底(10)上, - 則可以用離心塗佈的方式將一層很薄的黏膠塗在要合的一 個或兩個接合面上,然後再將這兩個接合面彼此接觸,使 其接合在一起。接合過程中施加的壓力可以將多餘的黏膠 從側邊擠壓出來,這樣就可以使黏膠層(1 6)薄到如上一段 φ 所述只有在接合面的表面突起之間含有黏膠的程度,而接 合面的表面突起則是彼此直接接觸,因而能夠在表面突起 之間形成導電連接。 和如第1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不同的是,如第 4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具有一個由高摻雜濃度的 AlGaAs構成的η型接觸層(12)。這個厚度介於50nm至20 0η 間的η型接觸層(12)係設置在η型披覆層(3)面對半導體晶 片的正面(7)的那一個面上。從半導體鍍層系統(1)的方向看 φ 過去’ η型接觸層(12)連接一個以TCO材料製成且厚度介 於200nm至Ιμιη之間的η型邊電流擴散層(2)。爲了改善η 型接觸層(12)及以TCO材料製成的η型邊電流擴散層(2)之 間的導電接觸,可以在這兩個層之間設置若干接觸點(未在 圖式中繪出),例如由Au/Ge製成的接觸點。 和如第1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一樣的是,如第 4圖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晶片也具有一個設置在p型接觸 層(6)及TC0支撐基底(1〇)之間的以TC0材料製成的TC0 接觸層(13)。TCO接觸層(13)和TCO支撐基底(1〇)並不是 -22 - 1338379 一定要以相同的材料製成。設置TCO接觸層(13)有助於改 善TCO支撐基底(1〇)及半導體鍍層系統(1)之間的導電連 接。可以利用直接接合或擴散接合的方式將TC0支撐基底 (10)固定在半導體鍍層系統(1)上。另外一種可行的方式是 利用黏膠將TCO支撐基底(1〇)固定在半導體鍍層系統(1) 上。 本專利登記主張德國專利登記1 02006023 6 8 5.8及 1 02005 04669 1 .5 的優先權。 本發明的範圍並非僅限於以上所舉的實施方式。每一 種新的特徵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特徵的所有組合方式(尤 其是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特徵的所有組合方式)均屬於 本發明的範圍,即使這些特徵或特徵的組合方式未在本說 明書之說明部分或實施方式中被明確指出。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一個斷面示意圖。 第2圖: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一個斷面示意圖。 第3圖: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一個斷面示意圖。 第4圖··本發明的第四種實施方式的一個斷面示意圖。 【元件符號說明】 1 半導體鍍層系統 2 電流擴散層 3 η型披覆層 4 活性區 5 Ρ型披覆層 -23 - · 1338379 6 P型接觸層 7 半導體晶片的正面 8 半導體晶片的背面 9 正面上的鍵合點 1〇 支撐基底 11 DBR反射鏡 12 η型接觸層
13 TCO接觸層 14 金屬層 15 TCO 層 16 黏膠層
-24-

Claims (1)

  1. 第95 1 3 5 4 6 6號「光電半導體晶片」專利案 (20 1 0年6月8日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種光電半導體晶片,在運轉狀態下,這種光電半導體 晶片的正面(7)會發射出電磁輻射,這種光電半導體晶片 具有: 個半導體鍵層系統(1),此半導體鏟層系統(1)具有一 個可以產生電磁輻射的活性區(4); 一個先在他處製作再設置在半導體鍍層系統(1)上的 TC ◦支撐基底(10)’此TCO支撐基底(10)係以透明導 電氧化物(TCO)爲材料製成,其作用爲支撐半導體鍍層 系統(1),及 --一個位於半導體鍍層系統(1)及TCO支撐基底(10)之間 的TCO接觸層(13),此TCO接觸層(13)形成半導體鍍 層系統(1)及TCO支撐基底(10)之間的導電接觸,且TCO 接觸層(13)係以透明導電氧化物爲材料製成,其中TCO 接觸層(1 3)的厚度介於大於等於50nm至小於等於ΙΟμιη 之間, 及其中 TCO 支撐基底(1 〇)是以直接接合(direct bonding)、或擴散接合(diffusion bonding)的方式被 設置在TC0接觸層(13)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TCO接 觸層(13)含有一種η型摻雜的摻雜物質,其中該摻雜物質 爲 Al、Β、Ga、In、Si、Ge、Ti、Zr、或 Hf。 1.338379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TC0接 觸層(13)具有一個直接與TCO支撐基底(10)接觸的η型摻 雜層及一個直接與半導體鍍層系統(1)接觸的η型摻雜的 橫向導電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η型摻 雜層的摻雜度高於橫向導電層的摻雜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TCO 接觸層(13)的厚度介於大於等於1 μιη至小於等於5μπι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在 半導體鍍層系統(1)的活性區(4)及TCO支撐基底(10)之 間設置一個能夠將半導體晶片發出的電磁輻射反射回去 的反射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以DBR 反射鏡(1 1 )的分佈式佈拉格反射鏡作爲反射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在半 導體晶片的背面(8)上有一個金屬層(14)。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具有一個 能夠反射半導體晶片發出的輻射的金屬層(1 4)。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正 面(7 )有經過粗糙化處理。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在 半導體鍍層系統(1)面對半導體晶片的正面(7)的那個面 上設有一個以TCO材料製作的電流擴散層(2)。 1338379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1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半導體鍍層系統 電流擴散層 η型披覆層 活性區 Ρ型披覆層 Ρ型接觸層 半導體晶片的正面 半導體晶片的背面 正面上的鍵合點 支撐基底 TCO接觸層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TW095135466A 2005-09-29 2006-09-26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TWI33837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46691 2005-09-29
DE102006023685A DE102006023685A1 (de) 2005-09-29 2006-05-19 Optoelektronischer Halbleiterchip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1549A TW200721549A (en) 2007-06-01
TWI338379B true TWI338379B (en) 2011-03-01

Family

ID=37781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35466A TWI338379B (en) 2005-09-29 2006-09-26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158995B2 (zh)
EP (1) EP1929551B1 (zh)
JP (1) JP2009510737A (zh)
KR (1) KR20080068831A (zh)
DE (1) DE102006023685A1 (zh)
TW (1) TWI338379B (zh)
WO (1) WO2007036198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72804B2 (en) 2008-02-29 2014-07-0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0881B (zh) 2006-12-11 2014-11-11 Univ California 透明發光二極體
EP2174351A1 (en) * 2007-07-26 2010-04-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ght emitting diodes with a p-type surface
DE102008019268A1 (de) 2008-02-29 2009-09-0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DE102008032318A1 (de) * 2008-03-31 2009-10-0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r Halbleiterchip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DE102009007625A1 (de) * 2008-11-14 2010-05-20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bundsubstrat für einen Halbleiterchip
WO2011074407A1 (en) * 2009-12-18 2011-06-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957440B2 (en) * 2011-10-04 2015-02-17 Cree,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with low packaging fa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6580A (en) 1993-03-19 1994-12-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Wafer bonding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layers
US5724376A (en) * 1995-11-30 1998-03-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ransparent substrate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s fabricated by semiconductor wafer bonding
US5684309A (en) 1996-07-11 1997-11-04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Stacked quantum well aluminum indium gallium nitride light emitting diodes
KR100660152B1 (ko) 1997-01-09 2006-12-21 니치아 카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질화물반도체소자
US5831277A (en) 1997-03-19 1998-11-03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II-nitride superlattice structures
DE19719162C2 (de) 1997-05-06 2001-02-08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 leitenden ZnO enthaltenden Schicht auf einem Substrat
DE59814431D1 (de) 1997-09-29 2010-03-2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Halbleiterlichtquelle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DE19955747A1 (de) 1999-11-19 2001-05-2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ische Halbleitervorrichtung mit Mehrfach-Quantentopf-Struktur
JP5231701B2 (ja) * 2000-02-15 2013-07-10 オスラム オプト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ズ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放射線を発する半導体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277240B1 (de) * 2000-04-26 2015-05-20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ichtmittierenden Halbleiterbauelements
TW513820B (en) 2001-12-26 2002-12-11 United Epitax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EP2262007B1 (en) * 2002-01-28 2016-11-23 Nichia Corporation Nitride semiconductor element with supporting substrate
TW567618B (en) * 2002-07-15 2003-12-21 Epistar Corp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adhesive reflection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787496B2 (ja) * 2002-08-28 2011-10-05 モクストロニ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ハイブリッドビーム堆積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それによって作製された半導体デバイス
US7041529B2 (en) * 2002-10-23 2006-05-09 Shin-Etsu Handotai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565957B (en) 2002-12-13 2003-12-11 Ind Tech Res Inst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061065B2 (en) * 2003-03-31 2006-06-13 National Chung-Hsing University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7274000B2 (en) 2003-07-11 2007-09-25 Lincoln Global, Inc. Power source for high current welding
US20050173724A1 (en) 2004-02-11 2005-08-11 Heng Liu Group III-nitride based LED having a transparent current spreading layer
TW200528536A (en) * 2003-12-19 2005-09-01 Showa Denko Kk Boron-containing polymer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288486B (en) * 2004-03-17 2007-10-11 Epistar Corp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232604B (en) 2004-07-23 2005-05-11 Supernova Optoelectronics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etal reflection layer for gallium nitride based light-emitting diode
TWI280039B (en) 2004-09-03 2007-04-21 Teco Image Sys Co Ltd Light reflecting structure
TWI240443B (en) * 2004-12-17 2005-09-21 South Epitaxy Corp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02006028692B4 (de) 2006-05-19 2021-09-0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Elektrisch leitende Verbindung mit isolierendem Verbindungsmediu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72804B2 (en) 2008-02-29 2014-07-0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29551A2 (de) 2008-06-11
JP2009510737A (ja) 2009-03-12
TW200721549A (en) 2007-06-01
WO2007036198A3 (de) 2007-05-24
US20100264434A1 (en) 2010-10-21
EP1929551B1 (de) 2018-06-27
WO2007036198A2 (de) 2007-04-05
DE102006023685A1 (de) 2007-04-05
US8158995B2 (en) 2012-04-17
KR20080068831A (ko) 200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8379B (e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CN104409588B (zh) 半导体发光元件
Yonkee et al. Silver free III-nitride flip chip light-emitting-diode with wall plug efficiency over 70% utilizing a GaN tunnel junction
TW550834B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289944B (en) Light-emitting-diode-element with a light-emitting-diode-chip
US8895332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chip with high light extrac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352437B (e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TW563262B (en) Light emitting diodes including modifications for submount bond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JP5315070B2 (ja) 化合物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
CN101515614B (zh) 半导体发光元件
TWI413278B (zh)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TWI305425B (zh)
US20070012937A1 (en) High-brightness light emitting diode having reflective layer
KR20070083214A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126211A (en) Improved high reflectivity mirror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TW200915603A (en) Light-emitting chip device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TW201145611A (en) Luminous diode chip
TW200908369A (en)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108465A (en) Contact for a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1616150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318664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1144321A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387347A1 (en) Infrared led element
JP6911061B2 (ja) 性能の改善されたコンポーネント及びコンポーネント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TW201212283A (en)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emitting diode lam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