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5425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5425B
TWI305425B TW093131987A TW93131987A TWI305425B TW I305425 B TWI305425 B TW I305425B TW 093131987 A TW093131987 A TW 093131987A TW 93131987 A TW93131987 A TW 93131987A TW I305425 B TWI305425 B TW I3054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emiconductor
layer
film
semiconductor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31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20266A (en
Inventor
Shiro Takeda
Hitoshi Murofushi
Original Assignee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20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0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5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54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93Wafer bonding; Removal of the growth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3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0405, H01L21/0445, H01L21/06, H01L21/16 and H01L21/18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42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01L33/46Reflective coating, e.g. dielectric Bragg reflector

Description

1305425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包含由例如 AlGaAs系、AlGalnP系、
GaN系等半導體所構成的發光層之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 造方法。 【先前技術】 藉由AlGalnP系化合物半導體形成發光層即活性層之 習知典型的半導體發光元件具有:由GaAs構成的支持基 板;和含有配置於該支持基板上之發光所需的複數 AlGalnp系化合物半導體層之主半導體區域。AlGalnP系 化合物半導體對於GaAs支持基板可較良好地磊晶成長。 然而,GaAs支持基板,在包含於半導體區域之發光 層所發出之光的波長區域的光吸收係數極高。因此,大多 數從發光層放射至支持基板側的光,會被GaAs支持基板 吸收,而無法獲得具有高發光效率的發光元件。 就防止上述GaAs支持基板所導致之光吸收,以提昇 發光效率的方法而言,已知有在上述基本構造的半導體發 光元件中,於GaAs等支持基板上,令含發光層的主半導 體區域磊晶成長後,去除GaAs支持基板後,在含發光層 的主半導體區域,黏貼由例如GaP所構成的光透過性基 板,接著,在該光透過性基板的下面,形成具有光反射性 之電極的方法。然而,設置該光透過性基板和光反射性電 極的構造具有:因含發光層之主半導體區域和光透過性基 -4- (2) 1305425 板之界面的電阻’使得陽極電極和陰極電極之間的順向電 壓變得較大之缺點。 用以解決上述缺點的方法係揭示於日本特開2〇〇2_ 2 1 74 5 0號公報(以下,稱爲專利文獻丨)。亦即,上述專 利文獻1中揭示有:在含發光層之主半導體區域的下面側 於歐姆性優良的反面’將反射性低的A u G e G a合金層分散 地形成’並以反射性優良的A1等金屬反射膜覆蓋AuGeGa 合金層的下面、與含有沒有被其覆蓋之發光層的主半導體 區域之下面兩者’接著,在該金屬反射膜,貼設由例如具 導電性之矽所構成的導電性支持基板》對於AI所構成.之 金屬反射膜的半導體區域之歐姆接觸性較差。然而, AuGeGa合金層對於例如AlGalnP等半導體區域及光反射 膜,形成較良好的歐姆接觸。因此,若根據該構造,可使 陽極電極和陰極電極之間的順向電壓降低。 再者,可使從發光層放射至導電性支持基板側的光, 藉由A1所構成的金屬反射膜良好地反射。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發光元件,在經過製 造製程(process )之各種熱處理步驟的過程中,有時金屬 反射膜及AuGeGa合金層和與其鄰接的主半導體區域之間 會產生反應,且其界面的反射率會降低。因此’無法以所 期待的高良率生產發光效率高的半導體發光元件。又,歐 姆接觸用的AuGeGa合金屬係分散地形成於主半導體區域 的下面,故無法令發光效率和順向電壓兩者充分地滿足。 亦即,若將歐姆接觸用之AuGeGa對於半導體區域下面的 -5- (3) 1305425 比例增大的話,則順向電壓會降低’另一方面’ A1反射膜 面積的減少會使反射量降低’進而導致發光效率降低。因 此,習知技術中,難以同時改善發光效率和順向電壓兩 者。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 002 — 2 1 74 5 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此,本發明的課題爲無法獲得高發光效率的半導體 發光元件。 [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半導體發光元件的特徵 具備: 半導體區域’其具有用以發光的複數半導體層,且具 有用以取出光的一邊主面和該一邊主面之相反側的另一邊 主面;和 第1電極’其與配置於上述半導體區域之一邊主面側 的半導體層電性連接;和 光透過膜’其與上述半導體區域的另一邊主面整體形 成歐姆接觸’且具有導電性,且對於上述半導體區域產生 的光具有透過性且具有lOnn^i μ m之厚度;和 金屬光反射膜’其係以覆蓋上述光透過膜之方式配 置’且具有將上述半導體區域產生的光予以反射的功能; -6- (4) 1305425 和 第2電極,其對於上述光透過膜或上述金屬光反射膜 電性連接; 前述光透過膜乃由可抑制前述半導體區域與前述金屬 光反射膜之合金化的材料所成,於前述半導體區域與前述 金屬光反射膜間,僅配置前述光透過膜。 本發明之半導體發光元件不僅是完成的發光元件,亦 可爲中間製品的發光晶片。 上述半導體區域以由3 — 5族化合物半導體構成爲 佳。 又,露出於上述半導體區域之上述另一邊主面的半導 體層,以由含砷(As )之化合物半導體構成爲佳。含砷化 鎵(GaAs)、砷化錫鎵(AlGaAs).等砷(As)的化合物 半導體,得以良好地與光透過膜形成低電阻性接觸。結 果,可更確實地獲得低動作電壓。 上述光透過膜以由具有光透過性的金屬氧化物構成爲 佳。 理想的狀態下,上述光透過膜是從:Ik 〇3 (即氧化 銦或三氧化二銦)和Sn〇2 (即氧化錫或二氧化錫)的混 合物(以下,稱爲IT0 )、摻雜鋁的氧化鋅(Ζη0 )(以 下,稱爲ΑΖΟ )、摻雜氟的氧化錫(Sn〇2 )(以下,稱爲 FTO ) 、ZnO (即氧化鋅)、SbO (即氧化錫或_氧化 錫)、ZnSe(即綷硒)、以及GaO (即氧化鎵)中選擇至 少一種所構成。由這些材料所構成的光透過膜得以良好地 (5) 1305425 與金屬反射膜及半導體區域形成低電阻性接觸,同時光透 過性優良且得以抑制光的衰減,並可將半導體區域產生的 光良好地導入金屬光反射膜側及其相反的方向,且得以良 好地抑制金屬光反射膜的金屬朝半導體區域側擴散之功 能。 上述光透過膜以具有l〇nm〜Ιμπι的厚度爲佳。具有 1 〇nm以上的厚度之光透過膜,具有得以抑制金屬光反射 膜和半導體區域的反應(即半導體和金屬的相互擴散)之 功能,且得以防止在這些構造的界面形成光吸收較大的合 金層。又,若將上述光透過膜的厚度限制在1 μιη以下的 話,則上述光透過膜之光的衰減會變少,且可提昇外部量 子效率。 上述金屬光反射膜以含有由鋁(Α1)、銀(Ag)、金 (Au )及銅(Cu )中選擇至少一種的層爲佳。由此等金屬 膜形成的金屬光反射膜,在其與光透過膜的界面,形成良 好的光反射面。亦即,由A1膜及Ag膜所構成的金屬光反 射膜,對於短波長至長波長之波長區域較廣的可視光,具 有良好的反射特性。又,由Cu膜及Au膜所構成的金屬反 射膜,對於波長較長的可視光,具有良好的反射特性。 上述半導體發光元件又以具有與上述金屬光反射膜結 合的導電性支持基板爲佳。若上述半導體發光元件具有導 電性支持基板時,則上述半導體區域、上述光透過膜及上 述金屬光反射膜可達成穩定的機械支持。 上述第2電極以與上述導電性支持基板結合,且介著 (6) 1305425 上述導電性支持基板和上述金屬光反射膜,與上述光透過 膜電性連接爲佳。因此,上述第2電極的形成可容易進 行。 上述半導體區域以具有露出於上述另一邊主面的接觸 層爲佳。又,上述接觸層的厚度T及折射率n,以如次決 定爲佳: T = ( 2m + 1 ) X ( λ/ 4ηι ) 土λ/ 8ηι
ni= (n2xn3) 1/2x0.8 〜(n2xn3) 1/2xl.2 在此,m是0或1或2之任一値 n2是上述光透過膜的折射率 n3是上述光半導體區域中,與上述接觸層連接之層的 折射率 λ是從上述半導體區域所發出之光的波長。
此外,表示上述ΙΜ之式子中的〜是乃至的意思。因 此,表示上述的式子意味:上述接觸層之折射率!12較 理想的値爲(η2χη3 ) 1κ 2χ0.8 乃至(η2χη3 )丨,2xl.2。 若將接觸層的厚度Τ和折射率ηι以上述式子所示之 方式設定的話,則可防止光透過膜和金屬光反射膜之間反 射的光,在接觸層和光透過膜的界面進行全反射。結果, 可將在光透過膜和金屬光反射膜之界面反射的光,良好地 導入半導體區域的一邊主面側。 用以製造上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的方法以具備下列步驟 -9 - (7) 1305425 爲佳: 準備半導體基板的步驟;和 形成半導體區域的步驟,而該半導體區域在半導體基 板上具有用以發光的複數半導體層’且具有用以取出光的 —邊主面和該一邊主面之相反側的另一邊主面;和
形成光透過膜的步驟,而該透過膜與上述半導體區域 的另一邊主面形成歐姆接觸,且具有導電性’且對於上述 半導體區域產生的光具有透過性;和 將金屬光反射膜形成於上述光透過膜上的步驟,而該 金屬光反射膜具有將上述半導體區域產生的光予以反射之 功能;和 將具有導電性的支持基板接合於上述金屬光反射膜的 步驟;和 去除上述半導體基板的步驟;和
形成與上述半導體區域之一邊主面側的半導體層連接 的第1電極之步驟;和 在上述支持基板形成第2電極的步驟。藉此方式,可 容易地形成上述半導體發光元件。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發光元件乃具有以下之效果。 配置於上述半導體區域和上述金屬光反射膜之間且具 有導電性的光透過膜’係與上述半導體區域及上述金屬光 反射膜兩者形成歐姆接觸,且得以抑制上述半導體區域和 -10- (8) 1305425 上述金屬光反射膜的合金化,故相較於習知令金屬光反射 膜與半導體區域直接接觸的情況,可構成更優良的光反射 面。再者,光透過膜的光吸收比習知的 AuGeGa合金屬 少。因此,可將從半導體區域放射至金屬光反射膜側的 光,良好地返回光半導體區域的另一邊主面側,且可使外 部發光效率增大。 與上述專利文獻1的半導體發光元件相比較,可令供 金屬光反射膜歐姆接觸之區域的面積增大。因此,若使歐 姆接觸區域的面積增大的話,則發光時之電流通路的電阻 變小,順向.電壓降低,電力損失減少,發光效率得以提 昇。 枏較於前述專利文獻1之半導體發光元件,可增大金 屬光反射膜歐姆連接範圍之面積。如此,增大歐姆連接範 圍之面積時,發光時之電流通路的阻抗變小,順方向電壓 會下降,電力損失會變小,提升發光效率。 本發明之半導體發光元件不包含前述專利文獻1之分 散配置之AuGeGa合金層、及相當於中華民國專利 TW5 5 62 5 3 (美國專利6 8 69 820)之格子或網狀之Au-Be,或 Au-Zn或Cr-Au所成歐姆連接金屬者。因此,本發明之光 透過膜乃於半導體範圍之另一方之主面整體,歐姆性接 觸。結果,對於本發明之半導體發光元件之半導體範圍之 另一方之主面的光透過膜之歐姆接觸面積乃較前述專利文 獻1及前述中華民國專利TW5 5 62 5 3 (美國專利68 69820)爲 大,可減少在於半導體發光元件施加順方向電壓時之第1 -11 - (9) 1305425 之電極和第2之電極間的阻抗。 本發明之半導體發光兀件不包含前述專利文獻1之分 散配置之 AuGeGa合金層、及相當於中華民國專利 TW556253(美國專利6869820)之格子或網狀之Au-Be,或
Au-Zn或Cr-Au所成歐姆連接金屬者之故,金屬光反射膜 之平坦性則較前述專利文獻 1及前述中華民國專利 TW556253(美國專利6869820)爲佳。 本發明之半導體發光元件不包含前述專利文獻1之分 散配置之 AuGeGa合金層、及相當於中華民國專利 TW5.5 625 3 (美國專利6869 820)之格子或網狀之Au-Be,或 Au-Zn或Cr-Au所成歐姆連接金屬者之故,由於不設置此 等部分,製造工程則相形簡化。 光透過膜之厚度爲l〇nm〜Ιμπι之故,可良好達成金屬 光反射膜和半導體範圍間之合金化之抑制,及光透過膜之 光衰減之減低之兩者。即,使光透過膜之膜度成爲1 Onm 以上時,可良好抑制光反射膜與半導體區域之合金化。 又,使光透過膜之厚度限制在1#πι以下時,光透過膜之 光衰減會變小,可提升將光取出至外部的效率。 本發明之半導體發光元件中,於半導體區域與金屬光 反射膜間,根據本發明僅配置光透過膜。爲此’從半導體 區域入射至金屬光射膜之光衰減、及在金屬光反射膜反 射,回到半導體區域之光線的衰減爲少,因此半導體發光 元件光取出效率爲高。 【實施方式】 -12- (10) 1305425 繼之,參照第1圖至第3圖,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形 之半導體發光元件(即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實施例1 如第1圖槪略地表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丨之雙異質 (double hetero)接合型發光元件}是由:發光所需的半 導體區域2;和根據本發明的光透過膜3;和金屬光反射 膜4;和第1及第2接合金屬層5、6;和導電性矽支持基 板7’和作爲第1電極的陰極電極8;和作爲第2電極的 陽極電極9所構成。 半導體區域2是由:p (磷)或n (氮)或As (砷) 等5族兀素;和從A1 (鋁)、Ga (鎵)、:[η (銦)、Β (棚)等中選擇1個或複數個3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導體所 構成’亦可稱爲主半導體區域或發光半導體基板。第1圖 之實施例的半導體區域2具有一邊主面η和另一邊主面 12’並且從一邊主面u朝向另—邊主面12具有依序配置 的η型(第丨導電型)第1輔助層13、和η型第2輔助層 14、和亦可稱爲η型覆蓋層或第1導電型半導體層的η型 半導體層15、和亦可稱爲發光層的活性層16、和亦可稱 爲Ρ型(第2導電型)覆蓋層或第2導電型半導體層的ρ 型半導體層17、和ρ型第3輔助層18、和ρ型接觸層 19。 雙異質接合型發光二極體的半導體區域2中,進行發 光最重要的部分是η型半導體層15、和活性層16、和ρ -13- (11) 1305425 型半導體層17。因此,可將半導體區域2之η型第1輔助 層13、和η型第2輔助層14、和ρ型第3輔助層18、和 Ρ型接觸層19全部省略或省略一部分。不是雙異質接合型 的情況下,也可將活性層1 6省略,因此,半導體區域2 只要至少包括η型半導體層15和ρ型半導體層17即可。 該發光元件1是以可將從活性層16發出的光從半導 體區域2的一邊主面1 1側取出之方式構成。 繼之,詳細說明發光元件1的各部位。 配置於η型半導體層15和ρ型半導體層17之間的活 性層1 6,是由3 - 5族化合物半導體所構成。理想的情況 下,該3— 5族化合物半導體是可用化學式AlxGayInmP 表示的材料,在此X、y是可滿足OSxSl、OSySl、 x+ySl的數値。然而,亦可將活性層16藉由 AlxGayIni_x_yN等其他的3— 5族化合物半導體來構成。 本實施形態中,雖沒有在活性層中添加導電型決 定雜質。但是,亦可以低於ρ型覆蓋層17的濃度在活性 層16中添加ρ型雜質、或者亦可以低於η型半導體層15 的濃度在活性層16中添加η型雜質。此外,第1圖中’ 爲了將圖示簡化,活性層16是以單一層來表示,然而實 際上具有眾所周知的多重量子井(MQW : Multi-Quantum-Well )構造、或單一量子井(SQW : Single-Quantum-Well )構造。 配置於活性層16 —邊側的η型半導體層15’是由添 加有η型雜質(例如S i )的3 - 5族化合物半導體所構 -14- (12) 1305425 成。理想的1η況下,該3 - 5族化合物半導體是可 式AlxGayIni — x- yP表示的材料,在此χ、^是可滿 gl、OSySl、0芸x+ygl的數値。爲了將活性層 發出的光良好地取出外部,η型半導體層的A1 具有大於活性層1 6之A1比例X的値,以〇 .丨$至 佳,0.2至0.4更爲理想。又’ Ga的比例y以〇 〇5 爲佳,〇_1至0.3最佳。n型半導體層ls之n型雜 度以5xl017cm— 3以上爲佳。^型半導體層15的能 (band gap )亦大於活性層1 6的能帶間隙。 此外’ n型半導體層15亦可藉由AixGayini_x 其他的3- 5族化合物半導體來構成。 配置於活性層12另一邊側的p型半導體層 添加有P型雜質(例如Zn)的3—5族化合物半導 成。理想的情況下,該3 - 5族化合物半導體是可 式AlxGayIni-x-yP表不的材料,在此X、y是可滿, 蕊1、OSySl、0客X+ySl的數値。爲了將活性層 發出的光良好地取出外部,p型半導體層17的 A1 具有大於活性層1 6之A1比例X之値,以設定在 0.5的範圍爲佳。p型半導體層17的p型雜質濃度 定爲例如5xl017cm_ 3以上。p型半導體層17的能 亦大於活性層1 6的能帶間隙。 此外,P型半導體層亦可藉由AlxGayIni_x 其他的3 - 5族化合物,半導體來構成。 配置於η型半導體層15上的第2輔助層14, 用化學 足OS X :16所 比例X 0.45 爲 至 0 _ 3 5 質的濃 帶間隙 -yN等 %是由 體所構 用化學 足0各X 16所 比例X 0 · 1 5 至 ,乃決 帶間隙 -yN等 亦可稱 -15- (13) 1305425 爲電流擴散層或緩衝層,其主要具有提昇順向電流的分布 均勻性之功能。亦即,第2輔助層14從垂直於半導體區 域2之一邊主面11的方向觀察,具有可將電流擴散至陰 極電極8之外周側的功能。此外,該第2輔助層14具有 將活性層1 6所產生的光擴散至元件的外周側而取出的作 用。本實施例1的第2輔助層14是由η型GaAs所構成。 然而,第2輔助層14亦可藉由GaAs以外的例如GaP、 GaxIn! - XP、AlxGai-xAs、GaN、GaxIni-χΝ、或 AlxGai- XN等n型的其他3-5族化合物半導體來構成。 配置於第2輔助層14上的η型第1輔助層13,亦可 稱爲η型接觸層,主要具有使陰極電極8的歐姆接觸變良 好的功能,再者,亦具有作爲後述之發光元件製造步驟之 蝕刻的擋止件之功能。 該第1輔助層13是由可用例如化學式 AUGaylm-x — yP表示的3-5化合物半導體中添加η型雜 質所構成,在此x、y是可滿足〇SxSl、〇SySl、〇Sx + y S 1之數値。 此外,第1輔助層13亦可藉由AUGayln,- x - yN等其 他的3- 5族化合物半導體來構成。 與p型半導體層17鄰接配置的第3輔助層18,亦可 稱爲電流擴散層或緩衝層,其主要具有可提昇順向電流分 布之均勻性的功能。亦即,第3輔助層I 8從垂直於半導 體區域2之一邊主面11的方向觀察,具有可將電流擴散 至陰極電極8之外周側的功能。第3輔助層18是由p型 -16- (14) 1305425
GaP (磷化鎵)或p型GaN等其他的3 — 5族化合物半導 體所構成。 與第3輔助層18鄰接配置的p型接觸層19,是露出 於半導體區域2之另一邊主面12的半導體層,其係用以 獲致依據本發明之光透過膜3良好的歐姆接觸而設置者。 該P型接觸層19以由含As的3— 5族化合物半導體構成 爲佳。本實施例中乃使用P型GaAs (砷化鎵),然而並 不限.定於此,可使用P型AlGaAs、p型GaN、p型AlGaN 等其他的3-5族化合物半導體。 當接觸層19的厚度爲T、折射率爲ηι、光透過膜3 的折射率爲n2、第3輔助層1 8的折射率爲n3、從活性層 16發出之光的波長爲λ時,接觸層19的厚度T及折射率 ΙΜ以可滿足下列條件之方式決定爲佳。 T = ( 2m + 1 ) χ(λ/4ηι) 土λ/8ηι 在此,m是0或1或2之任一値。 η丨=(n2xn3) 1/2 x〇.8 〜(n2xn3) 1/2χ1.2 將接觸層〗9的厚度T和折射率n!如上所述地設定 時,可防止在光透過膜3和金屬光反射膜4之間反射的 光,在接觸層19和光透過膜3的界面產生全反射。結 果,可將在光透過膜3和金屬反射膜4之界面反射的光, -17- (15) 1305425 良好地導入半導體區域2的一邊主面1 1側。 光透過膜3具有導電性,且對於半導體區域2所產生 的光具有透過性,並且與半導體區域2的另一邊主面12 即P型接觸層19的整體形成歐姆接觸。該光透過膜3是 以對於半導體區域2所產生之光的透過率大於半導體區域 2之透過率的材料形成。該光透過率膜3的透過率以6〇% 以上爲佳。光透過膜3在半導體區域2及金屬光反射膜4 之間’是以沒有產生或只有產生合金化部分或相互擴散部 分的材料及方法形成。較理想的光透過膜3材料是金屬氧 化物或金屬化合物,更理想的材料從例如ΙΤ〇、ΑΖ.0、 FTO、ZnO > SnO > ZnSe及GaO中選擇至少—種,又,最 理想的材料是ITO。又,較理想的光透過膜3形成方法是 激鑛或 CVD (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或蒸鍍。 光透過膜3的厚度以1 〇nm至Ιμπι爲佳。當光透過膜 3的厚度爲10nm以上時,可良好地控制金屬光反射膜4 和半導體區域2的合金化。又,將光透過膜3的厚度限制 在1 μιη以下時,光透過膜3之光的衰減變少,可提昇外部 量子效率。雖然光透過膜3以形成於半導體區域2之另一 邊主面12的整面最爲理想,然而亦可形成於另一邊主面 12之50至1〇〇%的範圍。 金屬光反射膜4具有用以反射半導體區域2所產生之 光的I力能,且以覆蓋光透過膜3整面的方式配置。理想的 情況下’該金屬光反射膜4是以含有從鋁(Α1 )、銀 (Ag)、金(Au)、及銅(Cu)選擇的至少一種金屬、 -18- (16) 1305425 或從銘(A1)、銀(Ag)、金(Au)、及銅(Cu)選擇 的至少一種金屬的合金形成。本實施例中,是藉由對成本 有利的鋁(A1 ),形成金屬光反射膜4。雖然金屬光反射 膜4形成於光透過膜3的整面是最理想的情況,然而亦可 形成於光透過膜3或另一邊主面12之50至100%的範 圍。爲了獲得充分的光反射功能,金屬光反射膜4以形成 0.05μιη至Ιμιη的厚度爲佳。 爲了將半導體區域2、光透過膜3及金屬反射膜4予 以機械地保護且支持,導電性支持基板7係介著第1及第 2接合金屬層5、6與金屬光反射膜4結合。第丨接合金屬 層5是由例如金(Au )所構成,且以覆蓋金屬光反射膜4 之方式形成。第2接合金屬層6是由例如金(Au )所構 成,且以覆蓋導電性支持基板7之方式形成。第1及第2 接合金屬層5、6是藉由熱壓接法相互結合。本實施例 中,使用添加有導電型決定雜質且具有300 μηι厚度的矽基 板,作爲導電性支持基板7。矽基板具有廉價且加工容易 的優點。 作爲第1電極的陰極電極8是由金屬層所構成,其與 半導體區域2的一邊主面11即第1輔助層13的中央形成 歐姆接觸。因此’半導體區域2之一邊主面11之沒有形 成陰極電極8的部分是光取出面。此外,陰極電極8亦可 藉由ΙΤΟ等光透過性電極和銲墊電極的組合構成。又,陰 極電極8亦可與從η型第1輔助層13和第2輔助層14和 第2輔助層15選擇的任一位置連接。 -19- (17) 1305425 作爲第2電極的陽極電極9是形成於矽支持基板7的 下面整體。若設置金屬支持基板取代矽支持基板7的話’ 則該金屬支持基板可作爲陽極電極,故可省略第1圖的陽 極電極9。 製造第1圖的半導體發光元件1時,首先形成半導體 區域2。亦即,準備第2圖所示之由例如GaAs所構成的 半導體基板 1〇,使用習知之 MOCVD (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裝置,在 GaAs 半導體基板 10上,依序令η型第1輔助層13、η型第2輔助層14、η 型半導體層15、活性層16、ρ型半導體層17、ρ型第3輔 助層18、ρ型接觸層19磊晶成長,而獲得半導體區域2。 繼之,藉由濺鍍或CVD或蒸鍍等,令ΙΤΟ被覆於ρ 型接觸層19的露出主面整體,而形成光透過膜3,接著, 在光透過膜3上形成由Α1構成的金屬光反射膜4,其後, 形成由Au構成的第1接合金屬層5。 在第2圖所示之由含雜質的Si基板所構成的支持基 板7的、邊主面,準備將Au所構成的第2接合金屬層6 予以真空蒸鍍之構成,接著,令第1及第2金屬接合層 5、6加壓接觸,實施3 00 °C以下溫度的熱處理,令Au彼 此擴散,以此方式,令第1及第2金屬接合層5、6貼 合,將伴隨有光透過膜3、金屬光反射膜4、與第1接合 金屬層5的半導體區域2及伴隨有第2接合金屬層6的支 持基板7 —體化。 繼之,透過蝕刻去除GaAs所構成的半導體基板10。 -20- (18) 1305425 因此,可獲得伴隨有光透過膜3、金屬光反射膜4、及第1 接合金屬層5的半導體區域2。此外,Ga As所構成之半導 體基板的去除,亦可在將伴隨第2接合金屬層6之支 持基板7結合於第1接合金屬層5前先進行。 然後,形成第1圖之陰極電極8及陽極電極9,而完 成半導體發光元件。 本實施例具有如次之效果。 (1) 由於在金屬光反射膜4和半導體區域2之間, 形成具有導電性的光透過膜3,故在製造製程(process) 的各種熱處理步驟中,可阻止或抑制金屬反射膜4和半導 體區域2之間所產生的合金化反應。若產生合金化部分的 話,反射率會降低,然而,本實施形態中不會發生此種問 題。因此,可容易且高良率地生產具有高發光效率的發光 元件。 (2) 由於光透過膜3是利用濺鑛或CVD或蒸鑛等方 式,令金屬氧化物被覆而形成者,故可在對於金屬光反射 膜4及半導體區域2,合金化反應受到抑制或阻止的狀態 下形成歐姆接觸。因此’光透過膜3之歐姆接觸部分的光 吸收變少且電阻變小,可抑制發光效率的降低及動作電壓 的增大。 (3) 由於光透過膜3及金屬光反射膜4,係與半導體 區域2的另一邊主面12的實質全部相對,故歐姆接觸面 積變大,因此在半導體發光元件施加順向電壓時,可使陽 極電極9和陰極電極8之間的電阻減少。 -21 - (19) 1305425 (4) 將接觸層19設置於半導體區域2之另一邊主 面12的實質全部,故與將接觸層19部分地設置之上述專 利文獻1的半導體發光元件相比較,半導體區域2之另一 邊主面1 2的平坦性變好,且可良好地達成矽支持基板7 的貼合。 (5) 由於不需將接觸層19部分地設置’故不需用以 將接觸層1 9部分地設置之圖案,因此製造步驟可簡化。
實施例2 繼之,參照第3圖,.說明根據實施例2的半導體發光 元件la。然而,第3圖中,與第1圖及第2圖共通的部 分,係附上相同的參照符號,以省略說明。
第3圖的半導體發光元件la除了設置變形的半導體 區域2a和變形的支持基板7a,且改變陽極電極9的連接 位置外,其餘部分係以相同於第1圖的方式形成。第3圖 之變形的半導體區域2a相當於從第1圖的半導體區域1 省略第1及第3輔助層13、18和p型接觸層19的構成。 因此,作爲第1電極的陰極電極8,係連接於與第1圖之 第2輔助層14具相同構成之電流擴散層14的主面。支持 基板7a及光透過膜3及金屬光反射膜4是以具有從半導 體區域2a朝橫向突出的部分之方式形成。陽極電極9直 接與光透過膜3連接。此外,金屬光反射膜4直接與支持 基板7a結合。支持基板7a爲了提高放熱性,故以熱傳導 性良好的金屬材料形成。 -22- (20) 1305425 第3圖的半導體發光元件ia中’對於半導體區域2a 的另一邊主面]2,亦介著光透過膜3結合金屬光反射膜 4,故可獲得與第1圖之實施例1相同的效果。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亦可進行如次的變 形。 (1)當半導體區域2或2a的機械強度充足時,可省 略第1圖及第3圖的支
持基板7或7a。此時,金屬光反射層4具有作爲陰極 電極的功能。 (2 )半導體區域2或2a之各層13、14、15、17 ' 1 8、1 9的導電型係可與實施例相反。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表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丨之半導體發光元件 的剖面圖。 第2圖是表示第〗圖之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階段狀 態之剖面圖。 第3圖表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2之半導體發光元件的 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la半導體發光元件 2、 2a半導體區域 3光透過膜 4金屬光反射層 -23- 1305425 5、6第1及第2接合金屬層 7矽支持基板 8陰極電極 9陽極電極 15 η型半導體層 1 6活性層 17 ρ型半導體層
13、14、18第1、第2及第3輔助層 19歐姆接觸層
-24-

Claims (1)

  1. (1) 1305425 十、申請專利範圍 1·—種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徵爲具備: 半導體區域,其具有用以發光的複數半導體層,且具 有用以取出光的一邊主面和該一邊主面之相反側的另一邊 主面;和 第1電極,其與配置於上述半導體區域之一邊主面側 的半導體層電性連接;和 光透過膜,其與上述半導體區域的另一邊主面之整體 形成歐姆接觸,且具有導電性,且對於上述半導體區域產 生的光具有透過性且具有lOnm〜l/zni之厚度;和 金屬光反射膜,其係以覆蓋上述光透過膜之方式配 置’且具有將上述半導體區域產生的光予以反射的功能; 和 第2電極,其對於上述光透過膜或上述金屬光反射膜 電性連接; 前述光透過膜乃由可抑制前述半導體區域與前述金屬 光反射膜之合金化的材料所成,於前述半導體區域與前述 金屬光反射膜間,僅配置前述光透過膜。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 露出於上述半導體區域之上述另一邊主面的半導體層是由 含有砷(As )的化合物半導體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 上述光透過膜是由具有光透過性的金屬氧化物所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 -25- (2) 1305425 上述光透過膜是由從氧化銦和氧化錫的混合物(ITO )、 摻雜鋁的氧化鋅(AZO )、摻雜氟的氧化錫(FTO )、 ZnO、SnO、ZnSe及GaO中選擇至少一種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 上述金屬光反射膜是含有從Al、Ag、Au及Cu中選擇至 少一種的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 復具有與上述金屬光反射膜結合的導電性支持基板。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 上述第2電極與上述導電性支持基板結合,且介著上述導 電性支持基板和上述金屬光反射膜,與上述光透過膜電性 連接。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 上述半導體區域具有露出於上述另一邊主面的接觸層, 上述接觸層的厚度T及折射率m係決定如次: T = ( 2 m + 1 ) X ( \ / 4 η 1 ) ±λ/8ηι ηι= (n2xn3) 1/2χ〇.8 〜(ii2xn3) 1/2χ1.2 在此,m是0或1或2之任一値 n2是上述光透過膜的折射率 n3是上述光半導體區域中與上述接觸層連接之層的折 射率 λ是從上述半導體區域所發出之光的波長。 9. 一種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具備下 列步驟: -26- (3) 1305425 準備半導體基板的步驟;和 形成半導體區域的步驟’該半導體區域在半導體基板 上具有用以發光的複數半導體層,且具有用以取出光的一 邊主面和該一邊主面之相反側的另一邊主面;和 形成光透過膜的步驟,該透過膜與上述半導體區域的 另一邊主面之整體形成歐姆接觸,且具有導電性,且對於 上述半導體區域產生的光具有透過性且具有l〇nm〜1/zm 之厚度,且由可抑制前述半導體區域與後述金屬光反射膜 之合金化的材料所成; 將金屬光反射膜直接形成於上述光透過膜上的步驟, 該金屬光反射膜具有將上述半導體區域產生的光予以反射 之功能;和 將具有導電性的支持基板接合於上述金屬光反射膜的 步驟;和 去除上述半導體基板的步驟;和 形成與上述半導體區域之一邊主面側的半導體層連接 的第1電極之步驟;和 在上述支持基板形成第2電極的步驟。 1305425 七、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1 )圖 (二) 、本代袅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 1半導體發光元件 2半導體區域 3光透過膜 4金屬光反射層 5、6第1及第2接合金屬層 7矽支持基板 8陰極電極 9陽極電極 11 一邊主面 1 2另一邊主面 15 η型半導體層 1 6活性層 17 ρ型半導體層 13、14、18第1、第2及第3輔助層 19歐姆接觸層 八、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
TW093131987A 2003-11-21 2004-10-21 Semiconductor luminous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TW20052026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92944 2003-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0266A TW200520266A (en) 2005-06-16
TWI305425B true TWI305425B (zh) 2009-01-11

Family

ID=34587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31987A TW200520266A (en) 2003-11-21 2004-10-21 Semiconductor luminous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87933B2 (zh)
CN (1) CN100420046C (zh)
TW (1) TW20052026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7849B2 (en) 2001-07-17 2006-06-27 Lg Electronics Inc. Diode having high brightness and method thereof
US6949395B2 (en) 2001-10-22 2005-09-27 Oriol, Inc. Method of making diode having reflective layer
US7148520B2 (en) 2001-10-26 2006-12-12 Lg Electronics Inc. Diode having vertical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299914B (en) * 2004-07-12 2008-08-11 Epistar Corp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transparen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layer and omni directional reflector
CN100372137C (zh) * 2005-05-27 2008-02-27 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 具有上下电极结构的铟镓铝氮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225510B2 (ja) * 2005-07-06 2009-02-1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化合物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53770B (en) * 2005-07-11 2006-04-21 Univ Nat Central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0736623B1 (ko) * 2006-05-08 2007-07-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수직형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615789B2 (en) * 2006-05-09 2009-11-10 SemiLEDs Optoelectronics Co., Ltd. Vertical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structure
DE102006035627A1 (de) * 2006-07-31 2008-02-07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LED-Halbleiterkörper
WO2008047923A1 (fr) * 2006-10-20 2008-04-24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diode émettrice de lumière à semi-conducteur à base de nitrure
DE102008024517A1 (de) 2007-12-27 2009-07-0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trahlungsemittierender Körp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rahlungsemittierenden Körpers
KR101438812B1 (ko) * 2008-01-16 2014-09-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사 구조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발광 장치
CN101222015B (zh) * 2008-01-19 2010-05-12 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具有其的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515859A (ja) * 2008-03-26 2011-05-19 ラティス パワー (チアンシ)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高反射性オーム電極を有する半導体発光デバイス
CN101257076B (zh) * 2008-03-27 2011-03-23 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JP2010080817A (ja) * 2008-09-29 2010-04-08 Hitachi Cable Ltd 発光素子
JP5304662B2 (ja) * 2009-02-18 2013-10-02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KR101064068B1 (ko) * 2009-02-25 2011-09-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의 제조방법
JP2010278112A (ja) * 2009-05-27 2010-12-09 Hitachi Cable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
FR2953328B1 (fr) * 2009-12-01 2012-03-30 S O I Tec Silicon On Insulator Tech Heterostructure pour composants electroniques de puissance, composants optoelectroniques ou photovoltaiques
KR101047652B1 (ko) 2009-12-18 2011-07-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453949B (zh) * 2009-12-30 2014-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發光二極體製作方法
TWI408732B (zh) * 2010-12-23 2013-09-11 Nat Univ Chung Hsing The epitaxial structure with easy removal of the sacrificial lay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3137809A (zh) * 2011-12-05 2013-06-05 联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电流扩散结构的发光二极管与其制造方法
CN103383982A (zh) * 2012-05-03 2013-11-06 联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的电极接触结构
US20160284957A1 (en) * 2015-03-23 2016-09-29 Toshiba Corporation REFLECTIVE CONTACT FOR GaN-BASED LEDS
US11201261B2 (en) * 2017-02-17 2021-12-14 Dowa Electronics Materials Co., Ltd. Deep ultraviolet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444744B2 (ja) * 2020-09-15 2024-03-0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灯具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1255A (en) * 1992-05-12 1994-09-27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Of Raleigh Inverted integrated heterostructure of group II-VI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including epitaxial ohmic contact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US6222207B1 (en) * 1999-05-24 2001-04-24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Diffusion barrier for increased mirror reflectivity in reflective solderable contacts on high power LED chip
JP2002217450A (ja) 2001-01-22 2002-08-02 Sanken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22063B2 (en) * 2001-03-28 2003-02-18 Epitech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iode
TW541710B (en) * 2001-06-27 2003-07-11 Epistar Corp LED having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869820B2 (en) * 2002-01-30 2005-03-22 United Epitaxy Co., Ltd. High efficiency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0266A (en) 2005-06-16
US7087933B2 (en) 2006-08-08
CN1619850A (zh) 2005-05-25
US20050110037A1 (en) 2005-05-26
CN100420046C (zh) 2008-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5425B (zh)
US11616172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frosted semiconductor layer
KR100631840B1 (ko) 플립칩용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JP3972216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039864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TW531902B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JP4644193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4164689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5277372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5050748A1 (ja) 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35793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45038A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8218878A (ja) GaN系LED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08282851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1144321A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43074A (ja) 3族窒化物系発光ダイオード
KR20090111862A (ko) 광전 반도체칩 및 이러한 반도체칩을 위한 접촉 구조의 형성 방법
US20230317888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20120052656A (ko) 3족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WO2007027035A1 (en)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9510736A (ja) 光電半導体素子
KR100762000B1 (ko) 고휘도 질화물계 반도체 발광소자
KR101309258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8010546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523556A (ja) 超格子を用いたiii−p発光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