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9580B - Preparation of acrylic acid - Google Patents

Preparation of acrylic aci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9580B
TWI309580B TW092100094A TW92100094A TWI309580B TW I309580 B TWI309580 B TW I309580B TW 092100094 A TW092100094 A TW 092100094A TW 92100094 A TW92100094 A TW 92100094A TW I309580 B TWI309580 B TW I3095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bilizer
weight
melt
butyl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0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301711A (en
Inventor
Hammon Ulrich
Schroder Jurgen
Original Assignee
Basf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5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583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0211712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17121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Ag filed Critical Basf Ag
Publication of TW200301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1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9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95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7/00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57/02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with only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unsaturation
    • C07C57/03Monocarboxylic acids
    • C07C57/04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51/50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4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67/62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1309580 ⑴ 玖、發明說明 (發明說明應敘明:發明简之技術領域、先前技術、内容、實施方式及圖翔單說明) 技術领域 本發明係關於分級冷凝包含丙締酸之熱氣體混合物之方 法。 先前技術 DE-A 197 40 253與2〇〇2年8月5曰之德國專利申請案號 102 35 847.8 ’揭示—種得自催化氣相氧化以獲得丙晞酸之反 應混合物’可經由使其向上通入具有分離内部構件之塔中 ’並藉由冷卻’冷凝出可凝結成份而進行分級冷凝。 於後述方法(圖1)中,較佳係以下述方式使塔安定化: 藉由水溶性齡性化合物,較佳為氫醌單甲基醚,使上層 塔區域安定化。安定劑係以稀酸中之溶液,添加至回流液 流中,或添加至驟冷回路中。 其餘塔區域係藉由酚嘧畊在丙晞酸中之0.1-1重量%溶液 安定化’其係被添加至其中丙烯酸濃度為5_15%,而水濃度 為80-95%之塔區域中。所添加之量係經測定,其方式係致使 丙烯酸顧份(中沸物餾份,液流7)中之酚,塞畊含量為 10-1000 ppm ’ 較佳為 5〇_5〇〇ppm。 該所述方法之—項缺點是水溶性酚性化合物’特別是氫 醌單甲基鍵,在稀酸中只有有限溶解度,該稀酸係以低沸 物餾份存在,且係作為溶劑使用。這會造成需要大量安定 劑溶液。 另一項缺點是有效但節制地水溶性之安定劑酚p塞畊不能 被計量加入上層塔區域中,由於該處有高水濃度。只有稀 -6- (2) 1309580 酸或丙烯酸可作為酚嘧畊之溶劑使用。其他溶劑會攜帶外 來物質至系統中,因此是不期望的《酚噻„井實質上不溶於 稀酸中。若欲使用丙缔酸作為溶劑1所使用之丙婦酸會 在稀酸中損失。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一項目的係為提供製備丙缔酸之方法,其中酚 雀。井亦可在高水濃度區域中’作為安定劑使用。 吾人已發現此項目的係藉由一種分級冷凝熱氣體混合物 之方法達成,該混合物除了丙烯酸之外,含有至少一種其 他可凝結成份在塔中,於至少安定劑存在T,該方法包括 以熔融體計量加入至少一部份該至少一赫&、 / !文足劑。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係一般性地按下述進行: 可使用之熱氣體混合物,包括氣體混合物,譬如由^展 類、-婦類、-燒醇類及/或噍酸類及/或其先質,藉已知 方法之催化氣相氧化以獲得丙埽酸所形成之反應氣體混合 物…希、丙燒及丙缔趁係特別有利地用於製備丙缔酸。 但是’供丙婦酸用之可使用起始化合物,亦包括用以在義 相氧化期間首先形成實紅3起始化合物作為中間物者。^ 烯酸可直接製自丙烷。當使用 „ 优用丙烷作為起始物質時,其可 藉已知催化氧化物氫化作用、的相备办、 脫虱万法轉化,獲得丙埽/ 催化 丙…物亦包括精煉廢二 可使用之丙埽/ 视τ匕括精煉廠丙埽(約7〇%丙埽 裂解器㈣(約95%㈣與5%丙垸卜當丙 =或 被使用於製備㈣料,w係充作稀釋用氣體 1309580
(3) 應物。丙烯酸之製備一般係以下述方式進行,以在所選擇 之反應條件了為惰性之氣體,譬如氮(N2)、C02、飽和Ci -c6-烴類及/或水蒸汽,稀釋起始氣體,並使彼等在與氧(02) 或含氧氣體之混合物中,於高溫(習用上為2〇〇至45〇π )以及 視情況在高壓下,通過過渡金屬(例如含Μ〇、V、w及/或 Fe)混合之氧化物觸媒上方,且以氧化方式使彼等轉化成丙 缔酸。此等反應係於例如一或多個步騾中進行。 所形成之反應氣體混合物’除了所要之酸以外,含有二 級成份,譬如未轉化之丙晞趁及/或丙烯、水蒸汽、一氧 化碳、二氧化碳、氮、氧、醋酸、丙酸、甲駿,其他醛類 及順丁烯二酸或順丁烯二酐。通常’此反應氣體混合物, 於各情況中以總反應氣體混合物為基準,係包含1至30重 量%丙烯酸、〇·〇ΐ至1重量%丙烯及〇.〇5至1重量%丙燁醛、 0.05至10重量%氧、0.01至3重量%酷酸、〇.〇1至2重量%丙 酸、0.05至1重量%甲醛' 0,05至2重量%其他醛類、〇.〇1至0.5 重量%順丁晞二酸與順丁缔二肝’而其餘部份係包含惰性 稀釋劑氣體。惰性稀釋劑氣體包栝特別是飽和Ci -c6-烴類 ,譬如甲烷及/或丙烷,以及水蒸汽、碳氧化物及氮。因 此,此種氣體混合物’除了主要以中沸物餾份冷凝之標的 成份丙烯酸以外,係包含位在高沸物與低沸物範圍中之其 他化合物,以及不可凝結餾份。中沸物餾份基本上由一些 成份所組成,於丙烯酸之情況中,其在大氣壓力下具有沸 點在例如120至180°C之溫度間隔内,特別是在有價值產物 之約+/- 10°C之範圍内,意即對丙稀酸為約131至151。(:。 1309580
(4) 反應氣體混合物可被間接冷卻,例如使用熱交換器,其 係為熟諳此藝者本質上已知的,且未受到限制,或被直接 冷卻,例如使用驟冷,且較佳係藉由直接冷卻。 廷可無論是於塔之底部區域中,或者與該塔隔離,在如 圖1至5中所示之個別裝置IV中達成。於此情況中’來自管 線1 ,具有溫度200至400 C,欲被凝結之熱氣體混合物,通 常係於驟冷器IV中,冷卻到100至18〇β(:之溫度,並經由管線 2餵入塔之底部區域u中。冷卻劑(來自&之未蒸發高沸物 餾份)係經由管線3,再循環至騾冷器IV中,以冷卻該熱氣 體混合物。 在一特定具體實施例中’來自Ia與Ib之高沸物餾份可個 別地再循環至驟冷器中(圖2,液流3與液流3a)。特佳係未 使用熱交換器,直接餵入來自I.b之高沸物餾份至裝置IV ( 圖2 ’液流3a)。 來自回路III/IV十一部份冷卻劑,通常為〇 5至5重量%, 以側流中冷凝液之100重量%為基準,可自製程排放(液流4) 。在丙烯酸製備之情況中’此液流通常具有下列組成: 10-40重量% 丙烯酸
I 10-40重量% 二丙埽酸 5-15重量% 順丁埽二酸/順丁烯二奸 1- 3重量% 苯甲酸 2- 6重量% 鄰苯二甲酸/鄰苯二甲肝 其餘部份: 安定劑、聚合丙烯酸 '丙烯酸之較 高分子量Michael加成產物(三、四丙 1309580
(5) 烯酸等) 排放可指處置,例如藉由焚燒’或可使經排放之 ^ 受例如熱及/或催化處理’例如為了離解高沸物 〜曰的, 可將其經移除之解離產物,在任何所要之點餵回根據本發 明之製程中。 Λ 可使用之騾冷裝置IV包括所有先前技藝已知供此工員目的 使用之裝置(例如噴霧冷卻器' Venturi洗氣器、泡塔或其他 具有嘴霧表面之裝置),且較佳係使用Venturi洗氣器或噴霧 '冷卻器。 驟冷液體之間接冷卻或加熱,可使用任何習用熱傳遞器 或熱交換器達成。較佳為管束熱交換器、塔板熱交換器或 空氣冷卻器。離開熱父換器hi之後’驟冷液體之溫度通常 為70至200。(:,,經常為100至15〇°C。可使用之冷卻劑包括供適 當·空氣冷卻器肉之玄風1 ’及供其他冷卻裝置用之冷卻液體 ’特別是水β 依分離工作而定’亦可在未使用熱交換器111下進行(圖3 與圖4)。 被通入裝有内部構件之蒸館塔最底層區域Ia中之經冷卻 產物氣體混合物,係藉分級冷凝而被分離成一或多種低沸 物' 中沸物及高滞物館份,其係經由個別塔區段上之側流 取出物而被移除° 於塔中之操作麼力一般為0.5至5巴(絕對),經常為0.5至3 巴(絕對),而在許多情况中為〇.5至2巴(絕對)。 可使用之塔内部構件’原則上包括所有習用内部構件, Ϊ309580
(6) 特別是淺盤、填料及/或泡狀填料。在淺盤中,軲 ^ 佳為泡
軍盤、篩盤、閥盤、Thormann盤及/或雙流動盤。A /、裂上, 於盤式塔中之淺盤總數為20至80,較佳為50至80。 增加其他冷卻回路至塔之可能性亦存在。為達 π丨。目的, 利用收集盤自塔抽離液體,利用適當熱交換器使 ,' " t液體冷 卻’並將已冷卻之液體餵回塔中,高於取出點 7 中^ 衣尔於圖 您明喉的是,適當稀釋劑亦可使用於熱交換器 /令卻 冷系統III/IV中。可使用之稀釋劑包括在反應條件 、 P 惰 之極性溶劑,於大氣壓力下具有180°c與320。〇間泛.at 〜·那點與 點。較佳為乙基己酸、二苯基醚、壬基酚及二 ’、 基甲酶 。此稀釋劑可藉由已排放高沸物餾份(液流4)之蒸餾 而被回收,及再循環。若‘必*,可將市售分散輔助劑^ 至熱交換器/冷卻驟冷系統III/IV中之高沸物餾份内j ^、 用之分散輔助劑可為陰離子性'陽離子性或非離子陡可 於取底層塔區域(la,低於高沸物取出點之區域)中, 實上/又有高沸物之凝結(惟在任何經冷卻橋上除外)。 可有利地使經排放之驟冷液體(液流4)接受熱及/或催 =作用,以離解此等有價值產物,其可解離心其起 ρ貝,例如丙婦酸寡聚物成為丙烯酸單體,以已知方式 仃j解離產物可有利地被引回驟冷器或塔中。 、佳係使已排放之驟冷液體(洛.,* 技私為+ 缸(履狐4)接梵熱處理。熱處 吊係在Π0至·。C,及300至9〇〇毫巴 間血刑 t 1刀卜進仃。滯留 一型上為1至10小時。在移除後, 防傻解離產物可有利地 -11- 1309580 (7). 引回驟冷器或塔中。滯留時間較佳係由解離殘留物之黏度 決足,以致使解離殘留物在輸出溫度下保持可泵送。特佳 係於規則間隔下排放解離殘留物,並將其以1〇至3〇%適當 稀釋劑稀釋,例如甲醇。經稀釋之解離殘留物之傾點通常 為 20 至 50°C。 於側流中,以中滩物抽離之粗製丙烯酸(液流5),除了丙 埽酸之外,大致上包含 〇_1至2重I % 低碳·幾酸類’例如醋酸 0.5至5重量% 水 0.05至1重量% 低分子量越類
I 0.01至1重量% 順丁晞二酸及/或順丁缔二奸 1至500 ppm重量比 安定劑 於各情況中,以粗製丙烯酸之重量為基準。 以中沸物餾份抽離之粗製丙烯酸(液流5)可無論是直接被 酯化’或為達進一步純化之目的’係被銀至結晶化步驟, 同時於此情況中,所形成之母液係有利地以回流被银回拔 中(低於中沸物餾份之取出點,液流6)。 進行此種結晶化步驟通常無需添加溶劑,特別是無+ .恭 知有機溶劑。欲被採用之結晶方法並未受到限。 印」。結化 作用可連續地或以分批方式進行,在_或多個步驟中, 到幾乎任何所要程度之純度。若需要,可在 _ 杜〜晶化作用之 月,將水添加至欲藉由結晶化作用以被純化之 ..不且I丙晞酸 中(高達10重量%或更多,較佳為高達5重量γ, 丙晞酸量為基準)》此種添加有助於移除低 - R敗頰,例如 -12- 1309580 (8) 醋酸,其係被包含在粗製丙婦酸中作為副產物,因其係於 水存在下,被併入丙晞酸結晶中,達輕微程度。水之存在 亦會降低結晶器中之結垢傾向。 依分離工作而定,使用以中沸物餾份抽離之一部份粗製 丙烯酸,於塔區段Lb中作為另一種回流物(液流6)之可能 性亦存在。 塔之低沸物餾份可被間接冷卻,例如使用熱交換器,其 係為熟晴此藝者本質上已知的’且未受到限制,或被直接 冷卻’例如使用驟冷’且較佳係藉由直接冷卻。 冷卻可與塔隔離’在個別裝置中進行(參閱圖5),或者, 如圖1中所示,在塔之頂部區域I.d中進行。於此情況中, 通常係將得自塔區域I.d之已凝結低沸物館份(液流7)引進50 至100°C溫度下之冷卻器II中。 已凝結低沸物顧份之間接冷卻,可使用任何習用熱傳遞 器或熱交換器達成。較佳為管束熱交換器、塔板熱交換器 或空氣冷卻器》離開熱交換器II後,已凝結之低-冻物餾份 之溫度,通常為20至60°C,經常為20至35°c。可使用之冷卻 劑包括供適當空氣冷卻器用之空氣,及供其他冷卻裝置用 之冷卻液體,特別是水。 應明瞭的是,為達整合熱系統之目的’低沸物餾份之凝 結熱,甚至可於結晶化步辱中充全或部份用於溶解丙締酸 結晶’或用於蒸發反應器上游之液體丙烯,以產生含熱雨 烯酸之氣體混合物。 低沸物餾份(液流7,稀酸)可部份再循環至塔頂(液流8) -13-
1309580 (9) ,部份作為塔區段I.c之回流使用(液流9),及部份被排放( 液流10)。在丙缔酸製備之情況中,其大致上包含: 80-95重量% 水 2-15重量% 醋酸 1-5重量% 丙婦酸 0.05-1重量% 低竣醛類(例如丙烯醛、曱醛) 被再循環至塔頂之低沸物餾份部份,通常係加以控制, 其方式係致使塔之分離用内部構件之均勻氣體與液體裝填 量,及最適宜物質分離,得以確保。較佳係使用”形態”溫 度控制:為達此目的,三個溫度度量點(獲得其相應之溫 度ΤΙ、T2及T3)係被設定在經標示溫度或濃度跳躍之區域 中。得自此三個溫度度量點之值,例如(Tl-2xT2+T3),可作 為塔回流量使用。傳導性控制亦可代替”形態”溫度控制。 有利的是,低沸物亦可被凝結於外部騾冷器V (圖5)中, 其係以稀酸操作。原則上,此驟冷系統亦可經配置成關於 驟冷系統IV所述者。 產物氣體混合物之不可凝結成份(氮、氧、丙烷、丙烯 或異丁烷、異丁烯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係在塔頂 上排放(氣流11),或較佳係視情況於純化後,至少部份再 循環至氣相氧化作用中,作為回路氣體。特佳係將氣流11 加熱,高於蒸餾塔頂部溫度4至10°C ·,此係防止可能凝結在 廢氣或回路氣體管件中。 於塔底部之溫度典型上為90至130°C,而頂部溫度通常為50 至10(TC,經常為60至70°C。 -14- 1309580
(ii) 種中沸物及至少一種低沸物餘份,可具有一種冷卻裝置於 塔之下方區段中’以凝結高沸物餾份,及一種冷卻裝置在 塔頂,以凝結低沸物餾份。經凝結之餾份係自塔之個別區 段抽離,較佳係經由側流取出點或收集盤。依高沸物、中 沸物及低沸物餾份中之成份數而定,可提供多個側流取出 點。然後,可使經由側流取出點抽離之餾份,接受其他純 化步驟,例如络餾或提取分離程序或結晶化作用,依二級 成份之性質與所要成份之純度而定。在本發明之一項較佳 具體實施例中,係提供高沸物取出點、低沸物取出點及i 或2個中沸物取出點。 存在於塔中之壓 、力 係依不可凝結成份之量而定,且一 般為0.5 5絕對巴’、给常為〇 5_3絕對巴,而在許多情況中為 、^巴$足確實操作條件,譬如溫度與壓力,-或多個 、卻裝置之連接與排列,用以抽離所要餾份之側流取出點 《排列’ ^度與塔直徑之選擇,塔中分離内部構件/淺 ’數目與間隔’或分離塔内部構件之類型,可由熟諳此 藝者,以習用於此領域中之實驗為基冑,並取決於分離工 作而測得。 高沸物餾份之側 處,其設計並未受 多個兩滞物取出點 溢流裝置。 流取出點,係被裝載在塔之最低收集盤 到限制。若需要,多個收集盤亦可用於 ’其除了最低收集盤之外,可具有適當 根據本發日3 士 、 w 士 " 万法可有利地於本質上已知之丙烯酸安定 劑存在下進行。 -16- 1309580 (12)
對本文件之目的而言,安定劑係為會延遲及/或抑制丙 烯酸聚合作用之化合物。 可使用安定劑之實例包括酚性化合物、胺類、硝基化合 物、磷或硫化合物、羥基胺類、N-氧基類及某些無機鹽, 以及其可能之混合物,於分子氧存在或不存在下。 , 較佳安定劑為譬如驗11塞p井、N-氧基類或齡'性化合物。 N-氧基類(硝醯基或N-氧基化合物,具有至少一個>N-0 · - * 基團)係包括例如4-羥基-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N-氧基、4-酮 φ 基-2,2,6,6-四曱基τν氮ρ比症-Ν-氧基、4-乙酸氧基-2,2,6,6-四曱基 六氫吡啶-N-氧基、2,2,6,6-四甲基六氫吡啶-N-氧基或3-酮基-2,2,5,5-四甲基四氫p比洛-N-氧基。 酚性化合物之實例,包括烷基酚類,例如鄰-,間-或對-
甲酚(甲基酚)、2-第三-丁基-4-甲基酚、6-第三-丁基-2,4-二甲 酚、2,6-二-第三-丁基-4-甲基酚、2_第三-丁基酚、4-第三-丁基 齡、2,4-二-第二-丁基酿'、2-曱基-4-矛二-丁基盼、4-弟二-丁基 -2,6-二甲酚或2,2'-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4-甲基酚)、4,4’-苯基 酚、3,4-亞甲二氧基二酚(芝麻醇)、3,4-二曱酚、氫醌、兒茶 酚(1,2-二羥基苯)、2-(Γ-甲基環己-Γ-基)-4,6-二甲酚、2-或4-(Γ-苯基乙-Γ-基)紛、2-第三-丁基-6-甲基酚、2,4,6-參-第三-丁基酚 、2,6-二-第三-丁基酚、2,4-二-第三-丁基酚、4-第三丁基酚、 壬基酚[11066-49-2]、辛基酚[140-66-9]、· 2,6-二甲酚、雙酚 A、 雙酚F、雙酚B、雙酚C、雙酚S、3,3',5,5’-四溴雙酚A、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得自BASFAG之Koresin®、3,5-二-第三-丁 基-4-羥基苯甲酸甲酯、4-第三-丁基兒茶酚、2-羥基芊醇'2- -17- 1309580
(13) 甲氧基-4-甲基酚、2,3,6-三甲紛、2,4,5-三甲酚、2,4,6-三甲酚、
2-異丙酚、4-異丙酚、6-異丙基-間-甲酚、丙酸正·十八基^-(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醋、丨,1,3·參(2_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 苯基)丁烷、1,3,5-三甲基_2,4,6-參(3,5_二-第三-丁基-4-羥苄基)苯 、異三聚氰酸1,3,5-參(3,5_二-第三-丁基-4-羥苄基)酯、異三聚 氰酸1,3,5-參(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醯氧基乙酯、異三 聚氰酸1,3,5-參(2,6-二甲基冬羥基-4-第三_丁基苄基)酿或肆 (3,5-二-第三-丁基_4_羥苯基)丙酸]異戊四醇基酯、2,6_二_第三_ 丁基·4_二甲胺基甲基齡、6-第二-丁基_2,4_二硝基酚,得自
CibaSpezialitatenchemie 之 Irganox®565 ' 1141、1192、1222 及 1425,3 (3'5' 二-第三-丁基-4'-#呈苯基)丙酸十八基酯、_第三·丁基_4,_ 輕苯基)丙酸十六基醋、3-(3’,5'-二-第三_丁基_4,_娌苯基)丙酸 酯 '雙[(3',5,-二-第三-丁基-4,-經苯基)丙酸]3_硫_丨,5•戊二醇酯 雙[(3’,5’-二-第三-丁基_4,-羥苯基)丙酸]4,8_二氧 '比十一烷二 酯、雙[(31-第三-丁基-4'-羥基_5,-甲基苯基)丙酸]4,8_二氧_U1_
烷一醇雙[(3,5_一 -第二-丁基-4'-羥苯基)丙酸]i,9_壬烷 醇酿、I,7-庚烷二胺雙[3-(3,,5|_二-第三叮基{羥苯基)_丙酿座 、U-甲燒二胺雙[3-(3|,5,-二-第三-丁基本經笨基)_丙酿胺]、 (3|,5,-二-第三-丁基_4,_經苯基)丙酸酿耕、3_(3·,5,_二甲基卓經 基)丙酸醯肼、雙(3-第=_丁 ς r 又I弟—丁基-5_乙基_2羥基苯小基)甲烷、 (3,5-一 -弟二-丁基-4-¾基苯+基)甲,卢 ^ ^ & )τ灰、雙[3-(1,-甲基環己-Γ-Ι 5-甲基-2-禮基苯-1-基]-甲燒、馨η筮_ J Τ ^雙(3-罘三-丁基-2-幾基-5-甲基苯 基)甲燒、1,1-雙(5-第三-丁基_4_庐某 ^ h•丞~2-曱基笨-1-基)乙烷、雙 弟二-丁基-4-¾基-2-甲某笑1 if \ r* _ 〒I丰-1-基)石瓦趟、雙(3·第三·丁基·2_羥; -18- 1309580 (14)
5-甲基苯-1-基)硫醚、1,1-雙(3,4-二甲基-2-羥基苯-1-基)-2-甲基丙 烷、U-雙(5-第三-丁基-3-甲基-2-羥基苯-1-基)丁烷、1,3,5-參[Γ-(3”,5”_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Γ-基)甲基-Γ-基]-2,4,6-三曱苯、 1,1,4-參(5'-第三-丁基-4’-羥基-2’-甲基苯-Γ-基)丁烷,胺基酚類, 例如對-胺基酚,亞硝基酚類,例如對-亞硝基酚或對-亞硝 基-鄰-甲酚,烷氧基酚類,例如2-甲氧基酚(癒創木酚、兒 茶酚單甲基醚)、2-乙氧基酚、2-異丙氧基酚、4-甲氧基酚 (氫醌單甲基醚)、單-或二-第三-丁基-4-曱氧基酚、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曱苯醚、3-經基-4-甲氧基苯甲醇、2,5-二曱 氧基-4-羥基苄醇(喜林嘉(syringa)醇)、4-羥基-3-甲氧基苯甲醛 (香草醛)、4-羥基-3-乙氧基苯甲醛(乙基香草醛)、3-羥基-4-甲氧基苯甲醛(異香草醛)、1-(4-羥基-3-甲氧苯基)乙酮(加大 麻素)、丁香酚、二氫丁香酚或異丁香酚,母育酚類,例 如α-,沒-,7-,及ε-母育紛,母育酿·、<2-母育驗氫S昆,及2,3-二氫-2,2-二曱基-7-羥基苯并呋喃(2,2-二甲基-7-羥基香豆烷), 醌類與氫醌類,譬如氫醌、2,5-二-第三-丁基氫醌、2-甲基-對-氫醌、2,3-二甲基氫醌、三甲基氫醌、4-甲基兒茶酚、第 三-丁基氫醌、3-甲基兒茶酚' 苯醌、2-甲基-對-氫醌、2,3-二甲基氫醌、三甲基氫醌、3-甲基兒茶酚、4-甲基兒茶酚 、第三-丁基氫醌、4-乙氧基酚、4- 丁氧基酚、氫醌單芊基 醚、對-苯氧基酚、2-甲基氫醌、2,5-二-第三-丁基氫醌、四 甲基-對-苯醌、1,4-環己烷二酮-2,5-二羧酸二乙酯、苯基-對-苯醌、2,5-二甲基-3-芊基-對-苯醌、2-異丙基-5-甲基-對-苯醌( 百里香醌)、2,6-二異丙基-對-苯醌、2,5-二曱基-3-羥基-對-苯 -19- 1309580 ι , (15) 1 醌、2,5-二羥基-對-苯醌、嗯貝靈、四羥基-對-苯醌、2,5-二 曱氧基-1,4-苯醌、2-胺基-5-甲基-對-苯醌、2,5-聯苯基胺基-1,4-苯醌、5,8-二羥基-1,4-莕醌、2-苯胺基-1,4-莕醌、蒽醌、N,N-二 甲基啕哚苯胺、Ν,Ν-二苯基-對-苯醌二亞胺、1,4-苯醌二肟 、木醋醌、3,3’-二-第三-丁基-5,5'-二甲基二苯醌、對-薔薇色 酸(玫紅酸)、2,6-二-第三-丁基-4-苯亞甲基苯醌、2,5-二-第三-戊基氫醌。 芳族胺之實例為Ν,Ν-二苯胺,而苯二胺之實例為Ν,ΙΦ-二 烷基對苯二胺,其中烷基可各獨立含有1至4個碳原子,且 為直鏈或分枝狀,羥胺之實例為Ν,Ν-二乙基羥胺,磷化合 物之實例包括三苯膦、亞磷酸三苯酯或亞磷酸三乙酯,硫 化合物之實例為苯硫醚,而無機鹽之實例包括銅、錳、鈽 、鎳及鉻之過氯化物、二硫胺基甲酸鹽、硫酸鹽、柳酸鹽 及醋酸鹽。 較佳為酚嘍畊、對-胺基酚、對-亞硝基酚、2-第三-丁基 酚、4-第三-丁基酚、2,4-二-第三-丁基酚、2-甲基-4-第三-丁基 酚、4-第三-丁基-2,6-二甲酚、氫醌或氫醌單甲基醚,以及 醋酸錳(II)、碳酸鈽(III)及醋酸鈽(III),而特佳為酚噻畊、對 -胺基酚、對-亞硝基酚、2-第三-丁基酚、4-第三-丁基酚、2,4_ 二-第三-丁基酚、2-甲基-4-第三-丁基酚、4-第三-丁基-2,6-二 甲酚、氫醌或氫醌單曱基醚。 極特佳為氫醌單曱基醚,及氫醌單甲基醚與酚11塞畊之混 合物。 其中添加安定劑之方式,並未受到限制。各被添加之安 -20- 1309580
(16) 疋劑可個別地或以混合物添加,在適當溶劑中呈液體形式 或王溶解形式,且溶劑本身可為安定劑。 例如’安定劑可在適當調配物中,於塔中之任何所要點 處添加至外部冷卻回路,或至適當回流液流中。較佳係 將其直接添加至塔中,或至外部冷卻回路中。 當使用多種安定劑之混合物時,其可獨立在上文提及之 不同s十量點,或相同計量點引進。 當使用多種安定劑之混合物時,其亦可獨立溶解於不同 溶劑中* t定劑在塔中之濃度,對各個別物質而言,可為1至 lOOOOppm ’較佳為10至5〇〇〇ppm,更佳為3〇至25〇〇ppm,且特 別是 50 至 1500 ppm。 -較佳係以下述方式使塔安定化: 上層塔區域係藉由至少一種酚性化合物安定化,較佳為 氮目昆單甲基酸。根據本發明,安定劑係以熔融體添加至塔 區段I.c义上方部份(圖!,液流12),較佳係在最上方淺盤處 ’及/或至驟冷回路I.d/Π (未示出)中,在50_2500 ppm,較佳 為200-1500Ppm之濃度下,以其中安定劑被計量加入之液流 為基準。 較佳為安定劑混合物,其中具有低熔點,例如低於12〇t: ’較佳係低於100 C,更佳係低於got;,且特別是低於6〇°C之 至少一種安定劑之熔融體,係充作具有高熔點,例如高於 120°C,較佳係高於140°C,更佳係高於l6〇t,且特別是高於18〇 °C之至少一種安定劑之溶劑。
1309580 (17) .特佳係使至少一種其他安定劑,更佳為紛屢17井,溶於溶 融體中,濃度為1-20重量%,較佳為5-10重量%,以熔融體 為基準。 應明瞭的是,可將水溶性安定劑以水溶液另外計量個別 加入塔區段I_c之上方部份中,或至驟冷回路I.d/II中。 其餘塔區域可藉由酚嘧畊在丙烯酸中之0.1-1.5重量%溶液 安定化,且較佳係將其添加於其中丙烯酸濃度為5-20%, 較佳為12-18%,且水濃度為40-95%,較佳為40至60%之塔區 域中(液流13)。所添加之量係經測定,其方式係致使丙烯 酸鶴份(中ί弗物顧份,液流5)中之盼4 p井含量為10-1000 ppm ,較佳為 50-500 ppm。 所提及之”上方塔區域”係為高於其中丙烯酸與水係以所 指出濃度存在之塔區域之區域。 安定劑溶液或安定劑熔融體可使用泵計量加入。對安定 劑熔融體而言,較佳為加壓接受器。例如,可直接迫使氫 醌單甲基醚/酚噻畊熔融體,從熔解與接收容器,經由調 節閥,進入塔中。為達此目的,將適當氣體,例如含氮氣 體,譬如氮、空氣或空氣/氮混合物,注入容器中,並加 壓至所要之壓力。較佳為2至10巴之壓力。特佳係使用緩 衝容器,當熔解與接收容器被裝滿時,其會接收安定劑之 供應。此容器、閥、泵或管件可各被些微加熱,以預防熔 融體固化。 於其中使氧化反應之熱產物氣體混合物冷卻至l〇〇-18〇°C之 驟冷器IV,通常不需要其他安定化作用。 -22- (18) 13〇958〇
於塔中被節制性地潤濕之表面, 霧 霧 部 用 一般係以安定化液體噴 。較佳係以被抽離收集盤之— 、 , . 部份液體(例如液流5)噴 ’南於收集盤’以提供其額外、 外潤濕作用。特佳係噴洒一 份回流液,低於收集盤,對著 、下側,以提供其潤濕作 物’特別是氫|昆單甲 100°C熔解溫度時,高 畊在稀酸中之低溶解 導致酚噻畊在上方塔 必須視為令人驚訝的是,酚性化人 基趟,係為酚噻畊之良好溶劑。 嘆到 達約20%酚噻畊可被溶解,儘管紛嗔 度’根據本發明之安定化作用,不I 區域中之固體沉積物或堵塞。 本發明亦提供熔融體,其包含 a)至少一種酚性化合物, b)酚嘍啩,及 c)视情況選用之至少一種:仙古 '仏 y 裡兵他有效作為安定劑之化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典型熔融體,具有下列組成: a) . 60-99重量% ’較佳為8〇_95%,且更佳為9〇 95%, b) · 1-20重量%,較佳為5-15% ’且更佳為5-10%,及 C) : 0-20重量%,較佳為0-15%,更佳為0-5%,且最佳為0%, 其中之總和總是等於100重量%。 此種’这融體較佳為其中c)係選自包括上文列舉之N_氧基 化合物與無機鹽,更佳為N_氧基化合物。 此種溶融體特佳為其中酚性化合物a)係選自包括上文列 舉之齡'性化合物,最佳係選自包括對-胺基酚、對-亞硝基 紛、2_第三-丁基酚、4-第三-丁基酚、2,4-二-第三-丁基酚、2- -23- (19) 1309580
甲基_4_第三-丁基酚 單甲基醚。特別是 4_第三-丁基·2,6_二甲酚、氫醌及氫醍 化合物a)為氫醌單甲基醚。 根據本發明橡 為具有80°C或較 者。 融體之熔點,一般為1〇〇r或更低, 低熔點者’且極特佳為具有6〇t或較 而較佳 低熔點 本發明亦提供根據本發明之熔融體,在製備乙烯系不飽 和化合物之方法中用於使其安定化之用途,該化合物例二 苯乙烯、丙烯腈、醋酸乙缔酯、氯乙烯、丁二缔、異戊二 缔或氯丁二稀’較佳為I尖乙烯系不飽和羰基化合物,譬 如丙烯酸、甲基丙缔酸、丙埽醛、異丁烯醛、巴豆酸、順 丁晞一酸、順丁埽二酐、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曱酯、 丙缔酸乙酿' 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2_乙基己酯,更佳為丙 烯酸、甲基丙缔酸、丙烯醛或順丁埽二酐,最佳為丙缔酸 或甲基丙烯酸,且特別是丙埽酸。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有助於丙烯酸之更經濟可行處理,其 方式是減少與製備安定劑批料有關聯之費力,以及改良上 万塔區域中之安定化作用’其會導致較高產率與塔之較長 運轉時間,因此減少停歇時間β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精餾分離物質混合物之方法,該 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種可聚合化合物,於包含至少一種酚性 安定劑之安定劑組合物存在下,其中係將安定劑組合物以 溶融體計量加入精餾單元中。 可聚合化合物為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較佳為可藉自由 基聚合機制聚合之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實例包括(甲基) •24- 1309580 (20) 丙烯酸與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醇類之酯類,例如(甲基)丙 烯酸曱酯、(曱基)丙烯酸乙酯、(曱基)丙烯酸正-丁酯及(曱 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例如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不飽和腈類,例如丙烯腈與甲基丙埽腈 ,α,/3-乙烯系不飽和醛類,例如丙烯醛與異丁烯醛,乙烯 基酯類,例如醋酸乙烯酯與丙酸乙烯酯,_化乙烯系不飽 和化合物,例如氯乙埽與二氯亞乙缔,共輛不飽和化合物 ,例如丁二烯、異戊二烯及氯丁二烯,單不飽和化合物, 例如乙烯、丙烯、1- 丁烯、2- 丁烯及異丁烯,環狀單不飽 和化合物,例如環戊埽、環己埽及環十二烯,Ν-乙埽基甲 醯胺、烯丙基醋酸、乙烯基醋酸,具有3至8個碳原子之單 乙烯系不飽和羧酸類,以及其水溶性鹼金屬、鹼土金屬或 銨鹽,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締酸、二甲基丙晞酸、乙基 丙烯酸、順丁烯二酸、曱基順丁烯二酸、甲基丙二酸、巴 豆酸、反丁烯二酸、曱基反丁烯二酸與分解烏頭酸、順丁 晞二酸、Ν-乙稀基四氫ρ比洛酮,Ν-乙晞基内醯胺類,例如 Ν-乙缔基己内醯胺,Ν-乙烯基-Ν-烷基-羧醯胺或Ν-乙婦基羧 臨胺’例如Ν-乙稀'基乙酿胺、Ν-乙稀基-Ν-曱基甲酿胺及Ν-乙烯基-Ν-甲基乙醯胺,乙烯基醚類,例如甲基乙烯基醚、 乙基乙晞基醚、正-丙基乙烯基醚、異丙基乙晞基醚、正-丁基乙烯基醚、第二-丁基乙烯基醚、異丁基乙烯基醚、 第三-丁基乙烯基醚與4-羥丁基乙烯基醚及乙烯膦酸,以 及其混合物。 較佳為(甲基)丙烯酸酯類、乙烯基芳族化合物、鹵化乙 -25- 1309580
(21) 缔系不飽和化合物、單乙烯系不飽和羧酸類及乙烯基醚類 ’特佳為(甲基)丙缔酸酯類、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及單乙烯 系不飽和羧酸類,極特佳為(甲基)丙晞酸酯類與單乙烯系 不飽和幾酸類’且特別是單乙缔系不飽和羧酸類。 包含可聚合成份之物質混合物,係為其中在室溫(25°C )下 為液體之成份中有至少5〇重量%為可聚合成份者,較佳為 至少60重量%,更佳為至少乃重量%,最佳為至少85重量 % ’且特別是至少90重量%。 精鶴分離可意謂實質氣態進料之分級冷凝’或實質液體 進料之蒸餾。此精餾分離可於分離塔中達成,其具有例如 1至150個理論上板,較佳為2至12〇個,更佳為5至1〇〇個, 最佳為10至80個’且特別是2〇至5〇個理論上板。 此等精館單元具有本質上已知之設計,且具有習用内部 構件。可使用之塔内部構件,原則上包括任何常用内部構 件’例如淺盤、結構化填料及/或傾倒填料。在淺盤中, 較佳為模式軍盤、篩盤、閥盤、抓〇rmann盤及/或雙流動盤 ,而在傾倒填料中,較佳為具有環、旋管、鞍狀物、拉西 環、Intos環或Pall環、Berl或Intalox鞍狀物、Top-Pak等,或編 織物。 精餘單元通常具有至少一個習用設計之冷凝器,例如直 接或間接冷凝器’較佳為管件或塔板熱交換器或驟冷冷卻 器,而蒸餾單元另外具有至少一個習用設計之蒸發器,例 如管束、塔板、薄膜或降膜蒸發器。 底部與頂部之溫度與壓力係依欲被分離之可聚合化合物 -2(5- (23) (23)1309580
文疋劑組合物係包含例如至少一種上文引述之酚性化A 物較佳為對-胺基酚、對-亞硝基酚、2_第三_ 丁基 第三-丁基酚、24 一筮一丁复 土 、4· 2,4—一弟二-丁基齡、2_甲基-4-第三-丁基紛、4_ 基_,6-—甲酚、氫醌或氫醌單曱基醚, 三-丁基酚、4筮-τ甘 為2-第 罘二-丁基酚、2,4-二-第三-丁基酚、厶甲基时 ---丁基' 齡"、4-第二 —田 Λ/、 M- ttct 弟一-2,6-一甲酝、虱自w或氫g昆單甲基趟, 以定劑組合物最佳係包含上文引述之根據本發明緣融= 之-’而特別是,此安定劑組合物係為上文 : 發明熔融體之一。 (根據本 此安定劑組合物可以熔融體,於精餾單元中,在任 要之點計量加A 4 A 4. 可所
,b d。 ‘加入,包括連接至其上之管線與裝置,例如A 漩态 '蒸發器或真空單& ’而較佳係將其計量加入塔之’ 半部(以分離内部構件之數目為基準),特佳係將其 j 入上方—八、 夏知 二刀足—處,極特佳係將其計量加入上方四分之 ::而特:是加入上方十分之—冑,尤其是於最上方^ 在另項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係將熔融態安定劑 物添加至回流液流中,並與其—起餵入塔之上方區段中。。 、本文件中報告之ppm與百分比數值,除非另有述 否則係指ppm重量比與重量百分比。 ’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係藉由下塊實例說明: 發明實例(圖5): 卩均相地催化疋氣相氧化作用係於2贼下獲得產物 物(液流D,具有下列組成: 匕合 -28 - 1309580
(25) 於190°C及500毫巴壓力下進行。將解離殘留物以25重量%甲 醇稀釋’並棄置。收集解離餾出物,並連續引進驟冷回 (III/IV)中。使34克/小時解離餾出物再循環。解離鶴出物~ 含0.5-1.0重量%氫自昆單甲基醚,且不必另外被安定化。 將已冷卻至121°C溫度之產物氣體混合物,引進收集般下 方之分離塔(塔區域la)中。 此塔為具有45個雙流動與40個泡罩盤之盤式技^ ·戈般 上方之淺盤,係被設計成另一個收集盤。將168〇克/小時 粗製丙缔酸’在101°C之溫度_ .下’經由此淺盤排放,並具有 下列組成(液流5): 丙烯酸 97重量% 醋酸 0.6重量% 丙酸 640 ppm重量比 糠醛 0_4重量% 順丁烯二酐 0.14重量% 苯甲醛 550 ppm重量比 水 1.5重量% 回流,引進淺盤 將此粗製丙烯酸引進懸浮液結晶器中。 此外’將620克/小時粗製丙烯酸以另_ 15中。 在塔頂,抽離氣態混合物,並使其在噴霧冷卻器(v)中, 接受部份冷凝。將基本上包含5.5重量%丙埽酸、52重量% 醋酸及85重量%水之482克/小時所形成之稀酸,在3〇c>c溫 度下,再循壤至塔頂中(液流9)。連續抽離114克/小時稀 -30- 1309580 (26)
酸(液流10)。 將紛嘧°井在氫醌單甲基醚中之5重量%溶液,以熔融體( 在60°C溫度下)’於0.5克/小時之速率下,引進驟冷回路中 (液流12)。 將酚嘍啫在丙烯酸中之〇·5重量%溶液,於18克/小時之 速率下’引進分離塔之第47個淺盤中(液流13)。 結晶器為一種攪拌容器(3升容量),裝有螺旋揽拌器。使 結βθ熱經由容器之夹套移除。溶液之平衡溫度為9j°c。將春 結晶化作用所造成之懸浮液(固含量約3〇重量% ),在離心 機上,於2000ipm(離心機直徑3〇〇毫米)與旋轉時間丨分鐘下 ’分批分離成結晶與母液。然後,將結晶以已溶解(先經 洗滌)之結晶(134克/小時),於2〇〇〇 下,洗滌1分鐘β將 母液與洗滌液一起再循環至分離塔之第15個淺盤(液流6)。 經洗滌結晶(537克/小時)之分析,獲得下列組成: 丙埽酸 99.7重量% 醋酸 0.14重量% 丙酸 230 ppm重量比 順丁烯二酐 72 PPm重量比 糠醛 210 ppm重量比 苯甲醛 28 ppm重量比 水 〇_11重量% 甚至在1200小時之運轉時間後,所述之分離裝置仍顯示 可忽略之聚合體形成。 比較實例 -31 -

Claims (1)

  1. 公告本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分級冷凝熱氣體混合物之方法,該混合物除了丙烯 酸之外,含有至少一種其他可凝結成份在塔中,於至少 一種安定劑存在下,該方法包括以溶融體計量加入至少 一部份該至少一種安定劑。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具有熔點低於120 °C之至少一種安定劑之熔融體,係作為具有熔點高於120 °C之至少一種安定劑之溶劑使用。 3. —種熔融體,其包含 a) 至少一種紛性化合物, b) 驗噻畊,及 c) 視情況至少一種其他有效作為安定劑之化合物。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熔融體,其中a)係選自包括對 -胺基酚、對-亞硝基酚、2-第三-丁基酚、4-第三-丁基酚 、2,4-二-第三-丁基酚、2-甲基-4-第三-丁基酚、4-第三-丁基 -2,6-二曱酚、氫醌及氫醌單曱基醚。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熔融體,其具有下列組成: a) : 60-99 重量 %, b) : 1-20重量%,及 c) : 0-20 重量 %, 其中其總和總是等於100重量%。'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係將根 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5項中任一項之熔融體,引進上方 塔區域中,而酚嘍畊係進入其餘塔區域中。 1309580 申請專利範圍續i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該熱氣體混合物 係在與塔隔離之裝置中冷卻。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係使至少一種排 放之液流接受熱及/或催化處理。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係於分子氧存在下 進行。
    10. —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5項中任一項之熔融體在 製程中使乙烯系不飽和化合物安定化之用途。 11. 一種精鶴分離物質混合物-之方法,該混合物包括至少一 種可聚合化合物,於包括至少一種紛性安定劑之安定劑 組合物存在下,該方法包括將安定劑組合物以熔融體計 量加入精顧單元中。
    -2-
TW092100094A 2002-01-09 2003-01-03 Preparation of acrylic acid TWI30958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83A DE10200583A1 (de) 2002-01-09 2002-01-09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DE2002117121 DE10217121A1 (de) 2002-04-17 2002-04-17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1711A TW200301711A (en) 2003-07-16
TWI309580B true TWI309580B (en) 2009-05-11

Family

ID=26010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0094A TWI309580B (en) 2002-01-09 2003-01-03 Preparation of acrylic acid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7109328B2 (zh)
EP (1) EP1465857B1 (zh)
JP (1) JP4309764B2 (zh)
KR (1) KR100939387B1 (zh)
CN (1) CN100381416C (zh)
AT (1) ATE463476T1 (zh)
AU (1) AU2003205563A1 (zh)
BR (1) BR0306677B1 (zh)
DE (1) DE50312587D1 (zh)
MY (1) MY135762A (zh)
TW (1) TWI309580B (zh)
WO (1) WO2003057657A1 (zh)
ZA (1) ZA200406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07609A1 (de) * 2003-07-11 2005-01-27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Thermisches trennverfahren zur abtrennung wenigstens eines (meth)acrylmonomere angereichert enthaltenden stoffstroms
US7351312B1 (en) * 2003-12-17 2008-04-01 Uop Llc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 and process therefor
KR100999428B1 (ko) * 2006-01-20 2010-12-09 니폰 쇼쿠바이 컴파니 리미티드 (메타)아크릴산의 제조 방법
JP5368673B2 (ja) * 2006-01-20 2013-12-1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メタ)ア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DE102010053187A1 (de) * 2010-12-03 2012-06-06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Ölwaschkolonne
BR112013022304B1 (pt) 2011-03-11 2020-01-28 Lg Chemical Ltd método de recuperação contínua de ácido (met)acrílico
CN110099891B (zh) * 2016-12-21 2022-06-10 巴斯夫欧洲公司 通过蒸馏将纯丙烯酸2-乙基己酯或纯丙烯酸2-丙基庚酯从相应的粗丙烯酸烷基酯中分离的方法
DE102017211435A1 (de) * 2017-07-05 2019-01-10 Evonik Röhm Gmbh Verfahren zum kontinuierlichen Lösen eines Feststoffes in einem Reaktionsmedium
CN111686477B (zh) * 2020-06-30 2022-07-29 聊城鲁西聚酰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己内酰胺萃取液洗涤塔、系统及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22709B1 (en) * 1991-07-12 1996-08-21 UNIROYAL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merization inhibitors for acrylic acids and esters
US5322960A (en) * 1993-04-15 1994-06-21 Nippon Shokubai Co., Ltd. Method for inhibiting polymerization of (meth) acrylic acid and esters thereof
JP2725593B2 (ja) * 1993-04-15 1998-03-11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メタ)アクリル酸およびそのエステルの重合防止方法
SG49028A1 (en) * 1994-01-25 1998-05-18 Sumitomo Chemical Co A method fo inhibiting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compound and polymerization inhibitor used therein
JP3312639B2 (ja) 1994-09-01 2002-08-1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メタ)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の重合防止剤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メタ)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の重合防止方法
DE19740253A1 (de) * 1997-09-12 1999-03-18 Basf Ag Verfahren zur fraktionierten Kondensation eines heißen Gasgemisches mit einem hohen Anteil nicht kondensierbarer Komponenten
JP2001348359A (ja) * 2000-06-06 2001-12-18 Nippon Shokubai Co Ltd (メタ)アクリル酸およびそのエステルの重合防止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DE10064641A1 (de) 2000-12-22 2002-06-27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CN1274742C (zh) * 2002-03-13 2006-09-13 R·T·范德比尔特公司 低变黄烧焦抑制剂组合物
DE10235847A1 (de) 2002-08-05 2003-08-28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35762A (en) 2008-06-30
BR0306677B1 (pt) 2013-04-09
AU2003205563A1 (en) 2003-07-24
TW200301711A (en) 2003-07-16
ATE463476T1 (de) 2010-04-15
WO2003057657A1 (de) 2003-07-17
KR100939387B1 (ko) 2010-01-28
EP1465857A1 (de) 2004-10-13
JP2005514417A (ja) 2005-05-19
CN1622931A (zh) 2005-06-01
CN100381416C (zh) 2008-04-16
BR0306677A (pt) 2004-12-07
JP4309764B2 (ja) 2009-08-05
KR20040079411A (ko) 2004-09-14
US7109328B2 (en) 2006-09-19
ZA200406285B (en) 2005-10-26
DE50312587D1 (de) 2010-05-20
US20050143604A1 (en) 2005-06-30
EP1465857B1 (de) 201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9991B2 (en) Preparation of acrylic acid
JP4410934B2 (ja) アクリル酸及び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JP2001226320A (ja) アクリル酸の捕集方法およびアクリル酸の精製方法
JP2012232996A (ja) (メタ)ア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JP5368673B2 (ja) (メタ)ア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TWI309580B (en) Preparation of acrylic acid
JP4410935B2 (ja) アクリル酸および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を製造する方法
JP3992643B2 (ja) (メタ)アクリル酸および/またはそのエステルの蒸留方法
US20230174452A1 (en) Method for breaking down michael adducts contained in a fluid f and formed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acrylic acid
JP2000254403A (ja) 蒸気分散装置を有する精製装置
US7300555B2 (en) Method for the rectifying separation of liquids containing (meth)acrylic monomers in a rectification column
US20050113605A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reduced water content (meth)acrylic acid
US7476299B2 (en) Vessel for easily polymerizable compound
TW200846314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crylic acid
TWI337996B (en) Rectificative separation of an acrylic acid-containing liquid
US7119224B2 (en) Preparation of (METH) acrylic acid and (METH) acrylic esters
JP4192465B2 (ja) (メタ)アクリル酸類製造時の副生物の分解方法
JP2001520213A (ja) (メタ)ア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US20040031674A1 (en) Workup of (meth)acrylic acid and (meth)acrylic esters
US20080128263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crylic acid
US2023025004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easily polymerizable compound
TWI357894B (en)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ylic acid from liquid
DE10238145A1 (de) Verfahren zur Aufarbeitung von (Meth)acrylsäure und (Meth)Acrylsäureestern
DE10200583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DE10217121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