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8807B - Fuel container, fuel residual amount measurement device, and fuel residual amount measurement method - Google Patents

Fuel container, fuel residual amount measurement device, and fuel residual amount measurement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8807B
TWI308807B TW094144598A TW94144598A TWI308807B TW I308807 B TWI308807 B TW I308807B TW 094144598 A TW094144598 A TW 094144598A TW 94144598 A TW94144598 A TW 94144598A TW I308807 B TWI308807 B TW I3088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ontainer
tracking
liquid
residual amou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44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33294A (en
Inventor
Yasunari Kabasawa
Yoshihisa Suda
Takahiro Osada
Kouji Nishimura
Toshimi Kamitani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Mitsubishi Penci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661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0095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406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182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Mitsubishi Pencil Co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33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33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8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88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H01M8/04208Cartridges, cryogenic media or cryogenic reservoi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18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liquid-charged or electrolyte-charged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612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from 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
    • H01M8/0618Reforming processes, e.g. autothermal, partial oxidation or steam reform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13088.07 燃料的燃料容器,而且有關 燃料殘餘量量測方法。 人電腦、數位相機、手錶、 t a n c e )、電子筆記本等之小 展。在電子機器之電源上, 一次電池,或鎳-鎘蓄電池、 二次電池。可是’從能源之 及二次電池時,未必有效地 「替代一次電池及二次電池, 1號公報所示,積極地硏究、 燃料電池。 虎公報所記載之燃料電池 板夾持於燃料極和空氣極之 醇等液體燃料和水的混合液 成。在燃料容器形成排出α, 料容器變成空’更換爲新的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收容液體 於量測此液體燃料之殘餘量的 【先前技術】 近年來,手機、筆記型個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 型電子機器有驚人的進步、發 使用鹼性乾電池、錳乾電池等 鎳-氫蓄電池、鋰離子電池等 利用效率的觀點驗證一次電池 利用能源。因而,在今日,爲] 例如如在日本特開2 0 0 1 - 9 3 5 5 開發可實現高能源利用效率之 在日本特開2001-93551 § 由:燃料電池本體,將電解質 間而成;及燃料容器,收容甲 而且和燃料電池本體連接;構 從該排出口供給混合液。若燃 燃料容器即可。 【發明内容】 【發明要解決之課題】 可'是,雖然希望量測位於 餘量’但是爲了量測液體燃料 燃料容器內之液體燃料的殘 之殘餘量’需要檢測燃料容 I30&807, » - « .器內之液體燃料的感測器。將在日本特開2001 — 93551號公 報所記載之燃料電池裝載於如上述所示之小型電子機器的 丨同況,因以各種姿勢、方向使用電子機器及燃料容器,位 於燃料容器內之液體燃料因應於燃料容器之姿勢而流至各 種位置’所以用感測器無法檢測燃料容器內之液體燃料, 亦無法量測燃料容器內之液體燃料的殘餘量。 因此’爲解決上述之問題點,本發明之目地在於提供 種燃料容器及燃料殘餘量量測方法,可容易地量測液體 % 燃料的殘餘量。 【解決課題之方式】 爲解決上述之課題,本發明之燃料容器,具備以下之 • 構件: . 具有燃料排出口之容器本體; 充塡於該容器本體之內部空間的液體燃料; ' 追蹤體,和該液體燃料之末端的至少一部分接觸;及 介於該追蹤體和該液體燃料之間,能以光學方式進行 % 檢測之固體狀的追蹤輔助構件。 在本發明之燃料容器,具有以下之構件: 容器本體,收容液體燃料,並形成用以向外部排出該 液體燃料之燃料排出口;及 被檢測物,在該容器本體內將該液體燃料的後端密封。 在本發明之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具備以下之構件: 收容部,用以收容燃料容器,而該燃料容器具備用以 在容器本體內將液體燃料之後端密封的被檢測物;及 位置檢測裝置,用以量測該被檢測物之位置。 1308807 、 在本發明之燃料殘餘量量測方法,用以量測燃料容器 之液體燃料的殘餘量,其特徵爲: 該燃料容器具備有:追蹤體,係和充塡於具有燃料排 出口之該容器本體的內部空間之該液體燃料的末端之至少 一部分接觸;及介於該追蹤體和該液體燃料之間,能以光 學方式進行檢測之固體狀的追蹤輔助構件;且 檢測該追蹤輔助構件之位置。 若依據本發明,因隨著液體燃料之排出或減少而和液 φ 體燃料之容器本體未接觸的末端之位置移動而且追蹤體及 追蹤輔助構件亦隨著移動,所以藉由檢測追蹤輔助構件之 位置可量測液體燃料的殘餘量。 . 【實施方式】 . 以下,使用圖式說明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但,在 以下所述之實施形態,雖然爲了實施本發明而附加在技術 ' 上較佳之各種限定,但是發明之範圍未限定爲以下的實施 形態及圖示例。 # 第1圖係在應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燃料容器1之四 個視圖。第1 A圖係正視圖,第1 B圖係上視圖,第1 C圖係 後視圖’第1 D圖係左側視圖。第2圖係表示所分解之燃料 容器1的正面、上面及右側面之立體圖。第3圖係沿著第 1圖所示切割線m —瓜之箭號方向的剖面圖,第4圖係沿 著第1圖所示切割線IV — IV之箭號方向的剖面圖,第5圖 係沿著第1圖所示切割線V — V之箭號方向的剖面圖,第 6圖係沿著第1圖所示切割線V! _ vi之箭號方向的剖面 圖。在第6圖將燃料容器1之前部放大表示。 1308807 如第1圖~第6圖所示,燃料容器1具備有:具有內部 空間的容器本體2 ;前側內蓋構件5 ’封閉容器本體2之前 側開口;前側外蓋構件6 ’和前側內蓋構件5之前面重疊; 及後蓋構件8 ’封閉容器本體2之後側開口。 容器本體2設置成大致長方體箱形,容器本體2之前 後開口。 將和容器本體2之左右側面平行的間隔壁2 1設置於容 器本體2內,將和上面及底面平行的間隔壁22設置於容器 本體2內,將圓管形之管部23、24和間隔壁22成一體形 成。在從正面看的情況,間隔壁2 1位於左右方向的中間, 間隔壁22位於上下方向的中間,間隔壁2 1對間隔壁22成 十字形交叉,管部23位於間隔壁21的左方,管部24位於 間隔壁22的右方。管部23及管部24朝向前後延伸,管部 23及管部24在前後開口。 利用間隔壁2 1將容器本體2的內部空間分成上下,利 用間隔壁22將容器本體2的內部空間分成左右,利用間隔 壁2 1及間隔壁22將容器本體2的內部空間劃分成4個燃 料收容空間2 5〜2 8。利用管部2 3在其內側形成空間2 9,利 用管部2 4在其內側形成空間3 0。因此,將容器本體2之內 部空間劃分成6個空間2 5〜3 0。如此,藉由將間隔壁2 1、 2 2設置於容器本體2內,可補強容器本體2,外力作用於 容器本體2,容器本體2亦難變形。 管部23之內徑•外徑在長度方向係一樣,管部24之 內徑•外徑在長度方向亦係一樣,管部23之內徑•外徑和 管部24之內徑•外徑相等。因此,空間29之體積•開口 1308807. 面積和空間3 0之體積•橫向截面積相等,空間2 5〜2 8之體 積•開口面積都相等。 間隔壁2 1、2 2及管部2 3、2 4和容器本體2之左右側 面、上面及底面成一體形成。容器本體2之全部或―部分 對光學感測器感光檢測之波長區域的光透射性高,對可見 光係透明較佳。在容器本體2上,雖然可列舉樹脂、玻璃、 陶器、磁器等,但是在考慮不透氣性、製造時•組立時之 費用降低及製造的容易性等之情況,可列舉具有上述之特 φ 性之聚丙烯、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合樹脂 '聚丙 稀腈、尼龍、玻璃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 聚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聚氯化乙烯等之單 - 獨或兩種以上的樹脂之混合物、或者由含有在該樹脂或樹 脂之混合物的表面塗佈鋁 '矽、鑽石碳(DLC)者之單層構 • 造、雙層構造以上的多層構造構成者。在多層構造的情況, 只要至少一層由氣體遮蔽性良好的樹脂構成,剩下的層即 使是氣體遮蔽性低、而只要是一般的樹脂,在實用上亦無 問題。 又’在燃料收容空間2 5〜2 8內各自配置追蹤輔助構件 7 5〜7 8 ’將燃料收容空間2 5〜2 8各自利用追蹤輔助構件 7 5 ~ 7 8劃分成前側的區域和後側的區域。追蹤輔助構件 75〜78係爲了配合追蹤體15~18作成既定之密度而內部爲 中空之板狀的構件,係無流動性的固體。追蹤輔助構件 7 5〜78之至少一部分係和後述之液體燃料丨丨相異的顏色, 尤其係彩色較佳,係不透明更佳,對可見光區域之光具有 高反射性者更佳。在追蹤輔助構件7 5〜7 8之材質上,例如 1308807, κ 可列舉由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合樹脂、聚丙烯腈、 尼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 polyvi 11 ylidene chloride、聚氯化乙烯、各種橡膠等構成 者。 在從正面看的情況,追蹤輔助構件75~78之外緣形狀 各自和燃料收容空間2 5〜2 8之開口形狀相似,追蹤輔助構 件7 5〜7 8之面積各自係燃料收容空間2 5 ~ 2 8之開口面積的 50%以上較佳,係8 0- 9 9%以上更佳。追蹤輔助構件75、77 φ 利用管部23朝向前後方向導引,而追蹤輔助構件76、78 利用管部24朝向前後方向導引。 前側內蓋構件5將後面的一部分嵌入容器本體2的前 . 側開口,前側內蓋構件5之後面和間隔壁2 1、間隔壁22 及管部23、24之前端面密接,而利用前側內蓋構件5將空 ' 間2 5〜3 〇的前側開口封閉。在前側內蓋構件5之前面凸設 . 圓筒形之短管頭部5 1、5 2,在短管頭部5 1、5 2各自形成空 氣排出口 5 3、水排出口 5 4。空氣排出口 5 3從短管頭部5 1 φ 之頂上部貫穿至前側內蓋構件5的後面爲止,水排出口 54 從短管頭部52之頂上部貫穿至前側內蓋構件5的後面爲 止。而且’空氣排出口 5 3和空間2 9連接,水排出口 5 4和 空間3 0連接。 在空氣排出口 53嵌入用以阻止流體從容器本體2內通 過空氣排出口 53後往容器本體2外之流動的止回閥41,而 在水排出口 54嵌入用以阻止流體從容器本體2內通過空氣 排出口 5 3後往容器本體2外之流動的止回閥42。藉由設置 止回閥41、42,而在未使用燃料容器1時即使外力作用於 1308807. κ 容器本體2流體亦不會不必要地從容器本體2內向外流出。 在此,第7圖係拆掉前側外蓋構件6之狀態的正視圖。 如桌7圖所7F;,在係前側內蓋構件5之前面的中央部,凹 設圓形的凹部59’在凹部59的周圍形成4個連通孔55~58。 連通孔5 5 ~ 5 8從前側內蓋構件5之前面貫穿至後面爲止, 連通孔5 5 ~ 5 8在後側各自和燃料收容空間2 5 ~ 2 8相通。在 連通孔55~58之中’連通孔55之開口面積最小,連通孔56 之開口面積第二小’連通孔5 7之開口面積第三小,連通孔 # 58之開口面積最大。此外,因這些連通孔55〜58係圓孔, 直徑之大小亦按照連通孔58、連通孔57、連通孔56、連通 孔5 5之順序。 , 如第1圖〜第6圖所示’前側外蓋構件6和前側內蓋構 . 件5的前面重疊’前側外蓋構件6之後面和前側內蓋構件 5之目ij面密接。在係則側外蓋構件6之前面的中央部,凸 ' 設圓筒形之短管頭部61,而在短管頭部61形成燃料排出口 62。燃料排出口 62從短管頭部6 1之頂上部貫穿至前側外 φ 蓋構件6的後面爲止’燃料排出口 62和凹部59相通。尤 其’如第6圖所示,燃料排出口 62之後側開口 6 3擴開, 該開口 63的面積比凹部59的面積大’凹部59之周圍的連 通孔55 ~58匯流而和燃料排出口 62之後側開口 63相通。 如第2圖、第6圖所示’在燃料排出口 62嵌入用以阻 止流體從後側開口 6 3通過燃料排出口 6 2而往燃料排出口 62之前側開口的流動之止回閥43。藉由設置止回閥43,而 流體不會從後側開口 6 3往燃料排出口 62之前側開口流出。 此外’止回閥4 1 ~ 4 3係將具有彈性之材料形成鴨嘴形 I308S07, 之鴨嘴閥,止回閥41 ~43成爲使其鴨嘴形的前端朝向容器 本體2的內側之狀態。在止回閥4 1 ~4 3之材質上’可列舉 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合樹脂、聚丙嫌腈、尼龍、 玻璃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 polyvinylidene chloride、聚氯化乙烯等合成樹脂、天然 橡膠、異戊二烯橡膠、丁二烯橡膠、1、2 —聚丁二烯橡膠、 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腈橡膠、丁基橡膠、 乙烯-丙烯橡膠、氯磺酸化聚乙烯、壓克力橡膠' φ epichlorohydrin橡膠、多硫化橡膠、矽橡膠、氟橡膠、 氨基甲酸乙脂橡膠等橡膠、合成橡膠。 如第2圖所示,在前側外蓋構件6形成貫穿孔65、66, . 如第1圖~第5圖所示,短管頭部51插入貫穿孔65並從前 側外蓋構件6的前面向前方突出,而短管頭部52插入貫穿 ' 孔66並從前側外蓋構件6的前面向前方突出。 - 後蓋構件8將其前面的一部分嵌入容器本體2的後側 開口,後蓋構件8之前側內面與間隔壁2 1、間隔壁2 2及管 φ 部23、24之後端面分開。在後蓋構件8之前側內面的中央 部凸設圓筒形之短管頭部8 1 ’在短管頭部8 1形成壓力調整 孔82。壓力調整孔82從短管頭部8 1之頂上部貫穿至後蓋 構件8的後面爲止。短管頭部8 1之頂上亦和間隔壁2 1及 間隔壁22之後端面分開,壓力調整孔82和燃料收容空間 2 5〜2 8及空間3 0連通。 在壓力調整孔8 2嵌入用以阻止流體從容器本體2內通 過壓力調整?L 8 2後往容器本體2外之流動的止回閥8 3。本 止回閥8 3因應於需要設置或不設置都可。在設置止回閥8 3 -12- 1308807, d __ 、 的情況,作成將具有彈性之材料形成鴨嘴形之鴨嘴閥較 佳,設成使其鴨嘴形的前端朝向容器本體2的內側之狀態 即可。在止回閥83之材質上’可列舉聚乙烯醇、乙烯•乙 烯醇共聚合樹脂、聚丙烯腈、尼龍、玻璃紙、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 polyviny lidene chloride、聚氯化乙烯等合成樹脂、天然橡膠、異戊二烯 橡膠、丁二烯橡膠、1、2 —聚丁二烯橡膠、苯乙烯—丁二 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腈橡膠、丁基橡膠、乙烯—丙稀 橡膠、氯搞酸化聚乙嫌、壓克力橡膠、epichlorohydrin 橡膠、多硫化橡膠、矽橡膠、氟橡膠、氨基甲酸乙脂橡膠 等橡膠、合成橡膠。 . 在後蓋構件8之前側內面的壓力調整孔8 2之左方,凸 設圓筒形之短管頭部84形成空氣引入孔85。空氣引入孔 • 8 5從短管頭部8 4之頂上部貫穿至後蓋構件8的後面爲止。 . 又’短管頭部84嵌入管部83之後側開口,空氣引入孔85 和管部8 3之空間2 9連通。 φ 空氣引入孔8 5之後側開口擴開成矩形,空氣過濾器8 6 嵌入空氣引入孔85’利用空氣過濾器86封閉空氣引入孔 85 = 在容器本體2的燃料收容空間2 5之中的比追蹤輔助構 件7 5更前方收容液體燃料】丨,在比液體燃料u更後方收 容由對液體燃料1 1親和性低之液體、溶膠或凝膠構成的追 蹤體1 5,利用追蹤體1 5封閉燃料收容空間2 5。利用追蹤 體1 5將燃料收容空間2 5劃分成比追蹤體1 5更前方的區域 和比追蹤體15更後方的區域。而且,因追蹤體η〜18埋設 1308807 追蹤輔助構件75~ 75〜78和容器本體2之間隙,液體燃料
7 5之後部浸泡於追蹤體1 5。 關於燃料收容空間26〜28亦和燃料收容空間25 —樣 收容液體燃料12〜14 利用追蹤體16~18封閉液體燃料 2〜14 ’而追蹤輔助構件75〜78位於液體燃料i2~i4和追蹤 體1 6〜1 8之間。 液體燃料1 1 ~ 1 4係種類相同之無色透明的液體,例如 爲甲醇,但是亦可使用其他的醇類、汽油等含氫的化合物。 又’在燃料容器1之使用前’液體燃料n〜14之收容量都 相同。 在管部24內收容無色透明的水31。在管部24內之比 水31更後方收容由液體 '溶膠或凝膠構成的追蹤體3 2, 並利用追蹤體3 2封閉管部24。在比追蹤體3 2更前側利用 水31充塡’水31和追蹤體32接觸,而利用追蹤體32將 水3 1密封。 追蹤體1 5〜1 8係隨著來自燃料排出口 6 2之液體燃料 11 ~ 1 4的排出所引起之液體燃料1 1 ~丨4的後方末端之移 動,各自在保持和液體燃料1 1〜1 4之界面的狀態朝向液體 燃料1 1〜1 4側移動者,防止液體燃料1 1〜1 4之漏出•蒸發, 而且防止空氣向液體燃料11~14侵入。追蹤體32係隨著水 3 1之消耗而在和水3 1接觸之狀態移動者,防止水3 1之漏 出•蒸發,而且防止空氣向水31侵入。 1308807 追蹤體1 5 ~ 1 8係對液體燃料1 1〜1 4之親和性低,對液 體燃料11〜14不會溶解而且不會擴散者,表面能量比液體 燃料1 1〜1 4更低者更佳。追蹤體3 2係對水3 1之親和性低’ 對水3 1不會溶解而且不會擴散者,表面能量比水3 1更低 者更佳。 追蹤體15〜18、32具有剪應力(或剪切速度)增大時外 表應力減少之結構黏性流體(異常黏性流體)的性質。 在追蹤體15~18、32上,可使用聚乙二醇、聚酯、聚 φ 丁烯、流動性石蠟、主軸油、其他的礦物油類、二甲矽油、 甲苯矽油、其他的矽油類、脂肪族金屬肥皂、變性黏土、 矽膠、碳精、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其他的合成彈性體、 及這些材料的組合。又,亦可將藉由在這些材料添加溶劑 等而增加黏生者用作追蹤體15〜18、32。 - 如此’追蹤體1 5〜1 8無間隙地將液體燃料1 1 ~ 1 4密封, - 因具有適當的黏性,擺動燃料容器1、或使姿勢傾斜,亦 因持續保持其形狀、位置,追蹤輔助構件75〜78之位置亦 φ 各自一直持續地位於追蹤體1 5 ~ 1 8和液體燃料1 1 ~ 1 4之 間。因此’因液體燃料1丨~丨4之殘餘量愈少,追蹤輔助構 件75〜78愈靠近燃料排出口 62側,即前側外蓋構件6側; 而液體燃料11〜14之殘餘量愈多,追蹤輔助構件75〜78愈 靠近後蓋構件8側’藉由檢測在容器本體2內之追蹤輔助 構件75〜78的位置’可量測液體燃料丨丨~14之殘餘量。 如以上所示構成的燃料容器1,裝在如第8圖所示之 內藏燃料電池等的電子機器9丨,利用在本電子機器9 1所 設置之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量測燃料容器1內之液體燃料 -15- 1308807. 的殘餘量。 本電子機器91係攜帶型之電子機器,尤其係筆記型個 人電腦。電子機器91具備有:下筐體92,內藏由Cpu、RAM、 ROM、及其他的電子元件所構成之運算處理電路,而且具備 鍵盤94 ;及具有液晶顯示器95的上筐體93。下筐體92和 上筐體9 3利用合葉結合’如將上筐體9 3和下筐體9 2重疊 而能以使鍵盤94和液晶顯不器95相向之狀態折疊般構成。 第9圖係表示電子機器91之底面及右側面的立體圖。 鲁 如桌9圖所不’從下筐體9 2之右側面到底面,凹設用以安 裝燃料容器1之安裝部96。在朝向該安裝部96之右方的 壁面’凸設空氣引入管97、燃料引入管98及水引入管99。 • 空氣引入管97、燃料引入管98及水引入管99各自對應於 , 燃料容器1之空氣排出口 53、燃料排出口 62及水排出口 ' 54,安裝成使燃料容器1之前面朝向左並使燃料容器丨朝 - 向左滑至安裝部96時,空氣引入管97、燃料引入管98及 水引入管99各自插入空氣排出口 53、燃料排出口 62及水 •排出口 54。因而,空氣引入管97插入止回閥41,燃料引 入管98插入止回閥43,水引入管99插入止回閥42。因而, 谷器本體2內之液體燃料n ~丨4通過燃料引入管9 8而供給 電子機器91,外部的空氣通過空氣過濾器86而被吸入管 部23,又,通過空氣引入管而供給電子機器9 i。 如以上所示,因將燃料排出口 62、空氣排出口 Η及水 排出口 54設置於同—個面,藉由—次簡單之安裝操作,而 可將空氣引入管97、燃料引入管9δ及水引入管99同時插 入空氣排出口 53、燃料排出口 62及水排出口 54。因而, 1308807. . 可易於進行燃料容器1之安裝操作。 說明在電子機器9 1所設置之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燃 料殘餘量量測裝置具備由投光元件和感光元件構成的感測 器105 ~ 108,感測器1 05- 1 08在容器本體2之外側和容器本 體2另外地設置。感測器1 〇 5〜1 0 8在各自對應於燃料收容 空間25〜28之前部的位置在安裝部96之壁面露出。感測器 105係檢測追蹤輔助構件75位於燃料收容空間25之前端側 者,感測器1 06係檢測追蹤輔助構件76位於燃料收容空間 % 26之前端側者,感測器1 〇7係檢測追蹤輔助構件77位於燃 料收容空間27之前端側者,感測器1 08係檢測追蹤輔助構 件78位於燃料收容空間28之前端側者。 - 藉由將水3 1供給電子機器9 1,管部24之水3 1減少, 隨著在追蹤體3 2發生剪應力,追蹤體3 2的黏性係數降低, • 隨著水3 1之消耗,追蹤體3 2在和水3 1之後端側液面接觸 . 之狀態追蹤該液面。
藉由將液體燃料1 1 ~ 1 4供給電子機器9 1,液體燃料 11~14減少下去時,隨著在追蹤體15〜18發生剪應力,追 蹤體1 5 ~ 1 8的黏性係數降低,隨著液體燃料1 1〜1 4之消耗, 追蹤體1 5〜1 8在和液體燃料1 1〜1 4之後端側液面接觸之狀 態追蹤該液面。追蹤輔助構件75〜78亦隨著液體燃料1 1〜14 之消耗而邊和液體燃料Π~14及追蹤體15~18接觸,邊追 蹤液體燃料1 1 ~ 1 4之後端側液面。如此,因追蹤輔助構件 75 ~78位於追蹤體1 5〜18和液體燃料1 1〜14之間,燃料收容 空間25~28之開口面積大,而且追蹤體15〜18追蹤液體燃 料1 1〜1 4,可保持液體燃料1 1〜1 4之密閉狀態。 1308807. . 液體燃料11〜14及水31減少時,雖然比追蹤體15〜18、 追蹤體3 2後側之空間的體積增大,但是在設置止回閥8 3 的情況’因打開止回閥83而供給該空間空氣,所以該空間 總是保持大致大氣壓。又’若未設置止回閥83,就一直保 持大氣壓。此時’亦可從壓力調整孔82進行送氣或加壓。 雖然液體燃料11 ~ 1 4從燃料收容空間2 5〜2 8流向凹部 5 9,但是在本凹部5 9合流而以混合之狀態從燃料排出口 62 供給電子機器91。在此’因連通孔55~58之開口面積相異, Φ 每單位時間之液體燃料1 1〜1 4的減少量亦相異。即,因開 口面積大小之順序爲連通孔5 8、連通孔5 7、連通孔5 6及 連通孔55 ’殘餘量減少之速度快的順序爲燃料收容空間28 - 之液體燃料1 4、燃料收容空間2 7之液體燃料1 3、燃料收 容空間2 6之液體燃料1 2及燃料收容空間2 5之液體燃料 - 11° - 因而’在追蹤輔助構件75~78之中,追蹤輔助構件78 最快位於燃料收容空間28之前端側,追蹤輔助構件77第 φ 二快位於燃料收容空間27之前端側,追蹤輔助構件76第 三快位於燃料收容空間2 6之前端側,追蹤輔助構件7最慢 位於燃料收容空間2 5之前端側。 医1此’在感測器105〜108之中,感測器108最快檢測 到追縱輔助構件7 8,感測器1 07第二快檢測到追蹤輔助構 件7 7 ’感測器1 〇 6第三快檢測到追蹤輔助構件7 6,感測器 1 05最晚檢測到追蹤輔助構件77。因而,可掌握燃料容器1 內之液體燃料整體的殘餘量。即,在感測器105-108都未 測胃@ ‘丨青況,在燃料容器1內具有充分的液體燃料整 -18- 1308807. 體,感測器1 0 8、感測器1 0 7、感測器1 0 6按照本順序檢測 到時,可掌握液體燃料整體的殘餘量逐漸減少下去,在感 測器丨05檢測到之時刻可掌握液體燃料整體的殘餘量幾乎 沒有。 電子機器91之運算處理電路具有根據感測器105 ~ 108 之檢測信號檢測液體燃料的殘餘量並使液晶顯示器9 5顯 示該殘餘量之功能即可。即,電子機器9 1之運算處理電路 在從感測器105~108都未輸入檢測信號的情況使液晶顯示 φ 器9 5顯示液體燃料係滿載之狀態,而在從感測器1 〇 8輸入 檢測信號的情況使液晶顯示器95顯示液體燃料之殘餘量 爲滿載的3 / 4,在從感測器1 〇7輸入檢測信號的情況使液晶 • 顯示器9 5顯示液體燃料之殘餘量爲滿載的丨/ 2,在從感測 器1 06輸入檢測信號的情況使液晶顯示器9 5顯示液體燃料 ' 之殘餘量爲滿載的1 / 4 ’在從感測器1 05輸入檢測信號的情 - 況使液晶顯示器9 5顯示液體燃料用完。 燃料容器1內之液體燃料11~14用完後,從電子機器 % 9 1拆下本燃料容器1後,將新的燃料容器1安裝於電子機 器91即可。因將感測器1〇5〜1〇8設置於電子機器91,更換 爲新的燃料容器丨’亦可量測新的燃料容器丨內之液體燃 料1 1〜1 4的殘餘量,因在燃料容器丨未設置感測器,能以 低費用製造燃料容器丨。又’若將液體燃料n〜丨4小心地 充塡於用π的燃料容器1 ’可再利用該燃料容器1。 如此,隨著液體燃料整體的殘餘量減少而在燃料收容 二間2 5〜2 8之追蹤輔助構件7 5〜7 8的位置偏移,因感測器 1 0 5 1 0 8各自檢測之,所以可多階段地掌握液體燃料整體的 1308807. 殘餘量資訊,因而可預測電子機器9 1之可動作時間或燃料 容器1之更換時期,不會因突然液體燃料整體的殘餘量無 而電子機器91陷於無法動作。 隨著本燃料容器1之使用,空氣過濾器86逐漸阻塞。 可是,因空氣過濾器86安裝於燃料容器1,藉由燃料容器 1之更換而可連空氣過濾器86亦一起更換。因而,不必特 意檢查空氣過濾器86。 在電子機器91內藏如第10圖所示之發電單元901,發 φ 電單元90 1係使用燃料容器1之液體燃料1 1〜1 4發電者, 如第19A圖或第19B圖所示構成。在第10A圖、第10B圖 之任一種情況都在液體燃料1 1〜1 4之例子上列舉甲醇。 . 在第10A圖的情況,發電單元901由氣化器902、改質 器903、一氧化碳除去器904及燃料電池905構成。 — 利用栗供給發電單元90 1液體燃料1 1〜1 4及水3 1而混 - 合。然後,將液體燃料1 1 ~ 1 4和水3 1之混合液最初供給氣 化器902。在氣化器902,將所供給之混合液加熱而氣化, φ 變成燃料和水的混合液。將在氣化器902所產生之混合氣 供給改質器903。 在改質器903,從氣化器902所供給之混合氣產生氫氣 及二氧化碳。具體而言,如化學反應式(1 )所示,混合氣利 用觸媒反應而產生氫氣及二氧化碳。 CHb〇H + H2〇-^ 3H2 + CO2 (1) 在改質器903,亦有甲醇和水蒸汽未完全改質成氫氣及 二氧化碳的情況,在此情況,如化學反應式(2 )所示,甲醇 和水蒸汽反應而產生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 -20- 1308807 · 2CH3〇H + H2〇-» 5H2+ CO +CO2 (2) 將在改質器903所產生之混合氣供給一氧化碳除去器 904 ° 在一氧化碳除去器904’將從改質器903供給之混合氣 所含的一氧化碳選擇性氧化而從混合氣中除去一氧化碳。 具體而言,從改質器903所供給之混合氣之中特別地選擇 的一氧化碳和利用泵從燃料容器1之空氣排出口 5 3所送入 的空氣中之氧氣利用觸媒反應而產生二氧化碳。 • 2C0+ 〇2— 2C〇2 (3) 然後,將混合氣從一氧化碳除去器904供給燃料電池 905之燃料極。 . 在燃料電池905之燃料極,如電化學反應式(4 )所示, 從一氧化碳除去器904所供給的混合氣之中的氫氣受到燃 • 料極之觸媒的作用而分解成氫離子和電子。在此,氫離子 - 通過燃料電池905之固態高分子電解質膜等電解質膜後向 空氣極傳導’並利用燃料極取出電子。燃料電池9〇5之電 • 解質膜,因在從一氧化碳除去器904所供給之氫氣到達燃 料電池905之前預先利用燃料容器丨之管部24內所收容的 水3 1加濕,所以發電時所產生的氫離子和電解質所含的水 水合’因可提高電解質膜的離子傳導性,所以在氫氣體到 達燃料電池905時’電解質膜易傳導從氫氣體所產生的氫 離子。 3H2-^ 6H + + 6e ~ (4) 利用水將i氣從燃料容器1之空氣排出口 53送入燃料 電池905之空氣極。然後,如電化學反應式(5 )所示,空氣 -21- 1308807- 中的氧氣、通過固態高分子電解質膜之氫離子 應,而產生水,作爲副產生物。 6H + + 3/2〇2 + 6e' 3Η:0 (5) 如以上所示,藉由在燃料電池905產生該I 示之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將作爲所產生 水、二氧化碳、空氣等的混合.氣向外部排出。 在第1 0B圖的情況,發電單元90 1由氣化: 料電池9 0 7構成。 利用泵將液體燃料1 1〜1 4及水3 1供給發電 混合。該混合液在氣化器9 0 6氣化,而變成甲 的混合氣。將在氣化器906所產生之混合氣供 907之燃料極。 在燃料電池907之燃料極,如電化學反應 ' 使從氣化器906所供給的混合氣受到燃料極之 . 而分解成氫離子和電子及二氧化碳。氫離子通 子電解質膜後向空氣極傳導,並利用燃料極取 φ 料電池907之電解質膜,因在從燃料容器1所 燃料12~ 14之其中之一到達燃料電池907之前 料容器1之管部24內所收容的水31加濕,所 產生的氫離子和電解質所含的水水合,因可提 的離子傳導性,所以在液體燃料1 2〜1 4之其中 料電池907時,電解質膜易傳導氫離子。 CH3〇H + H2〇— C〇2 + 6H. + 6e_ (6) 將利用泵從燃料容器1之空氣排出口 5 3戶 送入燃料電池907之空氣極。然後,如電化學 電子反
〔4 )、( 5 )所 之產生物的 器9 0 6和燃 單元901而 醇和水蒸汽 給燃料電池 式(6 )所示, 觸媒的作用 過固態高分 出電子。燃 供給的液體 預先利用燃 以發電時所 高電解質膜 之一到達燃 送入之空氣 ί應式(7 )所 -22- 1308807. _ 示’空氣中的氧氣、通過固態高分子電解質膜之氫離子及 利用燃料極所取出的電子反應,而產生水。 6H + + 3/2〇2 + 6e" 3ΗζΟ (7) 如以上所示,藉由在燃料電池9 0 7產生該(6 )、( 7 )所 示之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將作爲所產生之產生物的 水、二氧化碳、空氣等的混合氣向外部排出。 雖然在發電單元9 0 1之起始動作時使用燃料容器1所 收容的水3 1 ’但是在燃料容器1內的水3 1用完的情況,將 % 燃料電池905、907所產生的水送入氣化器902、9 0 6。 在將本發電單元9 0 1設置於電子機器9 1的情況,燃料 容器1對電子機器91自由拆裝,利用在發電單元901所產 ' 生的電能使電子機器9 1動作。 - 此外’本發明未限定爲上述實施之形態,亦可在未超 出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進行各種改良及設計變更。 ' 例如,雖然在容器本體2內將液體燃料之收容空間劃 分成4個燃料收容空間2 5 ~ 2 8,但是亦可劃分成2個,亦 % 可劃分成3個’此外’亦可劃分成5個以上。又,亦可作 成使燃料收容空間2 5 ~ 2 8之容積彼此相異,隨著液體燃料 之殘餘量減少而挪移追蹤輔助構件75〜78之位置,使多階 段地量測殘餘量。 又’雖然連通孔5 5〜5 8之開口面積全部相異,但是亦 可其中有的開α面積相同。即,只要多個連通孔55〜58之 中至少一個的開口面積和其他的開口面積相異即可。 又,在燃料收容空間2 5 ~ 2 8和連通孔5 5 ~ 5 8,雖然一個 連通孔和一個空間連通’但是亦可多個連通孔和一個空間 -23- 1308807 . -. 連通。在多個連通孔連通的情況,考慮多個連通孔之總開 口面積。 追蹤輔助構件亦可作成爲了易被感測器檢測而僅使側 面之顏色或光反射率和液體燃料的相異。 第1 1圖係應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燃料殘餘量量測 裝置所具備之燃料容器201的立體圖,第12圖係燃料容器 201之分解立體圖。第13圖係朝向燃料容器20丨之寬度方 向Y看通過燃料容器201之沿著長度方向X之中心線l而 ^ 且和燃料容器2 0 1之厚度方向Z平行的剖面之端視圖,第 14圖係係朝向燃料容器201之厚度方向z看通過燃料容器 2 0 1之沿著長度方向X之中心線L而且和燃料容器2 〇 1之 寬度方向Y平行的剖面之端視圖。 本發明之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係,在將燃料容器2 〇 1 - 之內部所收容之液體燃料2 1 4供給燃料電池時,亦可檢測 . 燃料容器201內之液體燃料214的殘餘量之裝置。首先, 說明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所具備之燃料容器2〇丨的構造。 φ 如第n圖~第1 4圖所示,燃料容器2 0 1具備大致長方 體开^之谷器本體202,在容器本體202安裝各種構件。容器 本體202係其內側爲中空的矩形管狀者,容器本體2〇2之 即端及後後開口,在朝向長度方向X看容器本體202的情 況容器本體2 0 2形成矩形框形。 容器本體202利用大致透明構件形成。又,容器本體 202對係用作光檢測構件之後述的感測器3〇〇之感光元件 的光電二極體300b之感光靈敏度高的波長區域之光顯示透 射性,例如最好是對可見光具有透光性,此外,在考慮不 -24- 1308807- 透氣性、製造時•組立時之費用降低及製造的容易性等之 情況,可列舉由含有聚丙烯、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 聚合樹脂、聚丙烯腈、尼龍、玻璃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聚碳酸醋、聚苯乙稀、polyvinylidene chloi. ide、 聚氯化乙烯等之至少一種以上的樹脂之單層構造或雙層以 上的多層構造構成者較佳。在多層構造的情況,只要至少 一層由具有上述之特性(透氣度)的樹脂構成,剩下的層係 未具有上述之特性的樹脂,在實際使用上亦無問題。又, φ 對未特別要求透光性之部位,列舉有色或透光性低之合成 樹脂製、玻璃等。 在容器本體202內設置空氣管209及水收容管210。空 . 氣管2〇9及水收容管210係沿著且跨越容器本體202之長 度方向X。 - 將前蓋構件2〇3嵌入容器本體202之前端側的開口, - 利用前蓋構件20 3封閉容器本體202之前端側的開口。又, 將後蓋構件2 0 4嵌入容器本體2 〇 2之後端側的開口,利用 • 後蓋構件204封閉容器本體202之後端側的開口,而形成 利用容器本體202和蓋構件4所隔開的空間2 1 6。 在前蓋構件2 0 3之前側外面2 〇 3 a鑽和燃料電池本體接 合之多個排出口’即燃料排出口 231、空氣排出口 232及水 排出口 233。在前蓋構件20 3之中央部形成燃料排出口 231 ’將水排出口 2 3 3、燃料排出口 231及空氣排出口 232 按照本順序沿著燃料谷器2 〇 1之寬度方向γ排成—直線。 燃料排出口 231及空氣排出口 23 2從前蓋構件2〇3之 後側內面向前側外面203a貫穿,將位於前蓋構件2 0 3的外 -25- 1308807 • 面203a之燃料排出口 231及空氣排出口 232各自的周圍凸 設成乳頭形。水排出口 2 3 3雖然亦從前蓋構件2 0 3之內面 向外面203a貫穿,但是將水排出口 233的周圍設置成平 坦。在前蓋構件203的後側內面之對應於燃料排出口 231 的部位設置收容後述之止回閥205的收容部24 5。在前蓋 構件2 0 3的後側內面之對應於空氣排出口 2 3 2的部位設置 收容後述之止回閥206而且握持空氣管209之前端的收容 部24 6。又’在前蓋構件203的後側內面之對應於水排出 # 口 233的部位設置收容水收容管210之前端的收容部247。 在燃料排出口 231之收容部245嵌入用以阻止流體通 過燃料排出口 231而從容器本體202內不必要地往容器本 - 體202之外面流動的止回閥205。具體而言,止回閥205 係形成鴨嘴形之鴨嘴閥,止回閥205以使其鴨嘴形的前端 - 朝向容器本體202的內側之狀態嵌入燃料排出口 23 1。在止 - 回閥205,預先設置在後述之燃料引入管264(圖示於第1 6 圖)插入時將容器本體202之內和外連通的插入孔之構造亦 φ 可,藉由插入燃料引入管264才形成插入孔之構造亦可。 在預先設置插入孔的情況,壓力作用於容器本體202的內 部時,因在插入孔的周圍力朝向關閉插入孔之方向作用, 流體不會從插入孔不必要地向容器本體202之外洩漏。 在空氣排出口 232之收容部246嵌入用以阻止流體通 過空氣排出口 232而從容器本體202內不必要地往容器本 體202之外面流動的止回閥206。具體而言,止回閥206 係形成鴨嘴形之鴨嘴閥,止回閥206以使其鴨嘴形的前端 朝向容器本體202的內側之狀態嵌入空氣排出口 232。在止 -26- 1308807. 回閥206,預先設置在後述之空氣引入管265 (圖示於第16 圖)插入時將容器本體202之內和外連通的插入孔之構造亦 可,藉由插入空氣引入管265才形成插入孔之構造亦可。 在預先設置插入孔的情況,壓力作用於容器本體2 0 2的內 部時,因在插入孔的周圍力朝向關閉插入孔之方向作用, 流體不會從插入孔不必要地向容器本體202之外洩漏。 在後蓋構件204鑽壓力調整口 241及空氣引入口 242。 在和燃料排出口 231相向之位置形成壓力調整口 241,而在 φ 和空氣排出口 232相向之位置形成空氣引入口 242。 壓力調整口 24 1從後蓋構件204之內面向外面204b貫 穿。如第13圖、第15圖所示,在壓力調整口 241嵌入用 . 以阻止流體通過本壓力調整口 241而從容器本體202之內 往外流動的止回閥2 1 1。具體而言,止回閥2 1 1係形成鴨嘴 ' 形之鴨嘴閥,止回閥2 1 1以使其鴨嘴形的前端朝向容器本 . 體202的內側之狀態嵌入壓力調整口 241。此外,第15圖 係在和第1 3圖相同之剖面將後蓋構件2 0 4側放大之剖面 φ 圖。在止回閥211,預先設置將容器本體202之內和外連通 的插入孔,本插入孔設置於後蓋構件204,和在厚度方向 開口之排氣孔204b連通。在止回閥211,壓力作用於容器 本體2 0 2的內部亦因在插入孔的周圍力朝向關閉插入孔之 方向作用,流體不會從插入孔不必要地向容器本體2 0 2之 外洩漏。反之,因應於後述之在容器本體202內所儲存之 液體燃料214的量在容器本體202減少而發生之負壓,設 定成空氣從容器本體202之外經由插入孔進入,以緩和容 器本體202內外之壓力差。 -27-
1308807. 如第12圖、第!4圖所示’空氣引入口 242從後蓋構 件204之內面向外面貫穿,在後蓋構件2〇4之外面,凹設 空氣引入口 242的周圍。在此凹設之部分嵌入空氣過濾器 208嵌入空氣引入孔85,利用空氣過濾器2〇8容許來自容 器本體202之外的空氣進入後述之空氣管209內,而且封 閉空氣引入孔242’以免來自容器本體202之外的麈埃進入 空氣管209內。 空氣管209之後端部插入本空氣引入口 242。本空氣管 2 09之前端部插入在空氣排出口 232之收容部246,空氣管 209架設於前蓋構件203和後蓋構件204之間。在空氣管 209之後端部的後方有空氣過濾器208,在空氣管209之前 端部的前方有止回閥206。又,空氣管209貫穿後述之係無 流動性的固體之追蹤輔助構件21 8。 如第11圖、第12圖、第14圖及第16圖所示,在前 蓋構件2 0 3之水排出口 2 3 3,將水收容管210如貫穿般插 入,而收容部2 4 7將水收容管2 1 0握持成前端部比前蓋構 件203之外面更向外突出。在位於後蓋構件204之內面並 和水排出口 2 3 3相向的位置形成握持部243,安裝成握持部 243握持水收容管210之後端部。因而,將水收容管210 架設於前蓋構件20 3和後蓋構件204之間。此外,在後蓋 構件204之內面所設置之握持部243在和水收容管210之 後端面嵌合的位置設置4個間隙244,因經由間隙244而水 收容管2 1 0之後端面側的空間2 1 7和空間2 1 6連通,未封 閉水收容管2 1 0的後側開口。 如第1 2圖、第1 4圖所示,在水收容管210內之水排 -28- 1308807. • 出口 233側的靠前端部,嵌入用以阻止流體從水收容管2 1 0 內向其端部開口流動之止回閥207。具體而言,止回閥207 係形成鴨嘴形之鴨嘴閥,止回閥207以使其鴨嘴形的前端 朝向後蓋構件204側之狀態嵌入水收容管2 1 0。在止回閥 211,預先設置在後述之水引入管266(圖示於第16圖)插入 時將容器本體202之內和外連通的插入孔之構造亦可,藉 由插入水引入管266才形成插入孔之構造亦可。在預先設 置插入孔的情況,壓力作用於容器本體202的內部時,因 % 在插入孔的周圍力朝向關閉插入孔之方向作用,流體不會 從插入孔不必要地向容器本體202之外洩漏。 止回閥205、206、207及21 1使用對水 '空氣、液體 . 燃料2 1 4無反應性或溶解性、難劣化之具有撓性•彈性的 材料較佳,在其材質上,可列舉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 — 共聚合樹脂、聚丙烯腈、尼龍、玻璃紙、聚對苯二甲酸乙 - —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缔、polyvinylidene chloride、 聚氯化乙烯等合成樹脂、天然橡膠、異戊二烯橡膠、丁二 φ 烯橡膠、1、2-聚丁二烯橡膠、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膠 '氯 丁二烯橡膠、腈橡膠、丁基橡膠、乙烯一丙烯橡膠、氯磺 酸化聚乙烯、壓克力橡膠、epichlorohydr in橡膠、多硫 化橡膠、矽橡膠' 氟橡膠、氨基甲酸乙脂橡膠等橡膠、彈 性體。 如第12圖所示,空氣管209及水收容管210貫穿係無 流動性的固體之追蹤輔助構件218。追蹤輔助構件218係中 空板狀之構件的被檢測物,在其左右兩側形成用以插入空 氣管209及水收容管210之2個貫穿孔218a、218a。從方 -29-
1308807. 向X所看到之貫穿孔2 1 8 a、2 1 8 a的形狀,和各自從方向X 所看到之空氣管209及水收容管2 1 0相似,而且設計成比 空氣管209及水收容管2 1 0更大。又,追蹤輔助構件2 1 8 受到這些空氣管209及水收容管2 1 0引導而沿著方向X可 移動。又,在從方向X看的情況,追蹤輔助構件21 8之外 緣形狀和容器本體202之開口的內緣形狀相似,追蹤輔助 構件218插入容器本體202內。在從方向X看的情況,最 好追蹤輔助構件218之面積係容器本體202之開口面積的 5 0%以上,更好是80~ 9 5%以上。 追蹤輔助構件2 1 8之至少一部分係有色,尤其進行白 色系之著色者較佳,以對後述之作爲感光元件的光電二極 體3 00b之感光靈敏度高的波長區域之例如可見光區域的光 高度反射,例如可列舉由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合樹 脂、聚丙烯腈、尼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 聚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聚氯化乙烯、各種 橡膠等構成者。當然,若感光元件之感光靈敏度高的波長 區域之光係紅色的波長區域,進行紅色之著色較佳。又, 亦可爲了提高反射率而使追蹤輔助構件218之表面覆膜如 發出金屬光澤的構件。 又’亦可在追蹤輔助構件2 1 8附加發出感光元件之感 光靈敏度高的波長區域之光的螢光材料,並將後述之感光 元件設定成發出激發本螢光材料之波長區域的光。 在容器本體202的內部空間之中的比追蹤輔助構件 2 1 8更前方收容液體燃料2 1 4。在容器本體202的內部空間 之中的比追蹤輔助構件2 1 8更後方,收容含有對液體燃料 -30- 1308807. • 2 1 4親和性低之液體、溶膠或凝膠之至少—種的追蹤體 215。爲了使追蹤體215介入追蹤輔助構件218和容器本體 2 0 2之間的間隙’將在容器本體2 0 2的內部空間之比追蹤體 2 1 5及追蹤輔助構件2 1 8更前方的區域隔開成利用追蹤體 215及追蹤輔助構件218封閉。而且,在本前方的區域密封 成液體燃料2 1 4不會洩漏。 在水收容管210內收容水212。在水收容管210內之 比水212更後方收容由液體、溶膠或凝膠構成的追蹤體 ^ 213,並利用追蹤體213封閉水收容管210。在比追蹤體213 更前側利用水2 1 2充塡’水2 1 2和追蹤體2 1 3接觸,而利 用追蹤體213將水212密封。而且,水收容管210內之中 _ 的比追蹤體2 1 3更後方的空間和比追蹤體2 1 3更後方的空 間連通。 追蹤體2 1 5係隨著液體燃料2 1 4之消耗所引起的液體 . 燃料2 1 4之後端界面的移動,在和液體燃料2 1 4接觸的狀 態移動,以靠近液體燃料2 1 4者,防止液體燃料2 1 4之漏 φ 出•蒸發,而且防止空氣向液體燃料214侵入。追蹤體213 係隨著水2 1 2之消耗所引起的液體燃料2 1 4之後端界面的 移動,在和水2 1 2接觸的狀態移動,以靠近液體燃料2 1 4 者,防止水212之漏出•蒸發,而且防止空氣向水212侵 入。 追蹤體2 1 5係對液體燃料2 1 4之親和性低,對液體燃 料2 1 4不會溶解而且不會擴散者,表面能量比液體燃料2 1 4 更低者更佳。追蹤體2 1 3係對水2 1 2之親和性低,對水2 1 2 不會溶解而且不會擴散者,表面能量比水212更低者更佳。 1308807. , 追蹤體213、215具有剪應力(或剪切速度)增大時外表 應力減少之結構黏性流體(異常黏性流體)的性質。 在追蹤體213、215上,可使用聚乙二醇、聚酯、聚丁 烯、流動性石蠟、主軸油 '其他的礦物油類 '二甲矽油、 甲苯矽油、其他的矽油類、脂肪族金屬肥皂、變性黏土、 矽膠、碳精、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其他的合成彈性體、 及這些材料的組合。又,亦可將藉由在這些材料添加溶劑 等而增加黏生者用作追蹤體2 1 3、2 1 5。 φ 由這種構造構成的燃料容器201在包裝後出貨時,因 可將別的構件一起包覆成不透氣,生產力佳。 如以上所示構¥的燃料容器20 1,裝在如第丨7圖、第 . 18圖及第19圖所示之內藏燃料電池等的電子機器260A, 利用在本電子機器2 6 0A所設置之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量 - 測燃料容器20 1內之液體燃料的殘餘量。 . 電子機器260A係攜帶型之電子機器,尤其係筆記型個 人電腦。電子機器260A具備有:第一筐體306,具有顯示 φ 部3。3 ;及第二筐體3〇8,具有輸入部3〇7 ;第一筐體306 和第二筐體3 08利用合葉構造連結。 又’在第二筐體308設置自由收容燃料容器201之收 容部1 0 9,在收容部1 〇 9,各自對應於燃料容器2 0 1之燃料 排出口 231、空氣排出口 232及水排出口 233之安裝槽26卜 262及263露出。在安裝槽261、262及263,各自將、燃 料引入管264、空氣引入管265及水引入管266設置成突出。 顯示部3 0 3由背光型液晶面板或E L顯示面板等構成, 根據從控制所輸入之電氣信號進行畫面顯示,顯示文字資 -32- 1308807. 訊或影像等。 輸入部3 07具備功能鍵、數字鍵及文字輸入鍵等各種 按鍵,對向第二筐體308之外部突出之按鍵進行按壓操作 時’藉由按鍵彈性變形而使按鍵內部之可動接點和基板上 之固定接點可接觸分離地接觸,而輸出電氣信號。 筆記型個人電腦260A之控制部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運算元件及記憶體等儲存元件構成,和 電腦所讀入之軟體協力動作而進行所入之電氣信號的加工 或運算。 將燃料容器201之前蓋構件203的外面203a朝向筆記 型個人電腦260A之收容部109往箭號C方向插入時,燃料 排出口 231嵌入安裝槽261,空氣排出口 232嵌入安裝槽 262’水收容管210之前端部的水排出口 233嵌入安裝槽 26 3。同時,燃料引入管264插入燃料排出口 23 1並利用燃 料引入管264使止回閥205打開,空氣引入管265插入空 氣排出口 232而使止回閥206打開,水引入管266插入水 排出口 2 3 3而使止回閥207打開。 在燃料容器201收容於筆記型個人電腦260A之狀態, 最好是將空氣過濾器208設定成從筆記型個人電腦260A的 側面露出’而不向筆記型個人電腦2 6 0 A的側面及下方突出 之形狀。 拆下時藉由朝向和C方向反向地拉出燃料容器2 0 1 , 可拆下燃料容器201。 說明在這種電子機器2 6 0 A所設置之燃料殘餘量量測 裝置。如第1 9圖及第2 1 A圖所示’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具 -33- 1308807.
備多個感測器3 00和控制感測器3 0 0之控制電路,多個感 測器300在容器本體202之外側和容器本體202另外地設 置。多個感測器300如和容器本體202之在第21A圖的左 側面相向般在形成收容部1 0 9之壁面露出,按照既定之間 隔設置多個。感測器3 0 0具備發光二極體3 0 0 a,向燃料容 器201照射光h v ;及光電二極體3 00b,接收光h ^被追蹤 輔助構件2 1 8所反射的反射光h ^。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檢 測到插入燃料容器20 1時,多個發光二極體3 00 a每隔既定 時間發光。此時,在燃料容器20 1的長度方向X之位於燃 料容器201內之追蹤輔助構件218的位置按照燃料容器201 之液體燃料2 1 4的殘餘量。即,液體燃料2 1 4之殘餘量愈 多則愈接近後蓋構件204,而愈少則愈接近前蓋構件20 3。 在此,在液體燃料2 1 4之殘餘量充分的情況,如第2 1 A 圖所示,雖然在靠近後蓋構件204之感測器3 00,從追蹤 輔助構件218反射發光二極體300a之光hv ,光電二極體 3 00 b接收本反射光h v後向控制電路輸出感光強度信號, 但是在除此以外的感測器300,各自之光電二極體300b無 法充分地接收各自之發光二極體300a的光hy。依此方式 控制電路比較或判定各感測器3 00之光電二極體300b的感 光強度,而檢測追蹤輔助構件2 1 8之位置,進而液體燃料 2 1 4之殘餘量。 將水2 1 2供給燃料電池,在由燃料電池構成之發電單 元291起動時作爲發電時之氫離子的載具。將燃料容器201 安裝於電子機器2 6 0 A後,將利用小型流體泵2 7 0從安裝槽 2 6 3所取入的水2 1 2經由閥2 7 1供給發電單元2 9丨。因將水 -34- 1308807, • 212供給電子機器260A,水收容管210內之水212減少, 隨著,在追蹤體213發生剪應力,追蹤體213以和水212 之後端側液面接觸的狀態追蹤該液面。 又,燃料容器20 1內之液體燃料2 1 4被發電單元29 1 取入而減少時,如第21B圖所示,追蹤體215及追蹤輔助 構件2 1 8被拉,以保持接觸和液體燃料2 1 4之界面的狀態。 因而’在燃料容器201內在追蹤體215及追蹤輔助構件218 所隔開之前側的區域,因用液體燃料2 1 4無間隙地充滿, φ 液體燃料214到達燃料排出口 231而和電子機器260A或燃 料容器201之姿勢無關,可易於將液體燃料214取入電子 機器260A。此外,利用空氣管209及水收容管210將追蹤 - 輔助構件2 1 8之移動方向限制爲僅在燃料容器20 1之長度 方向X,液體燃料2 1 4之後端界面亦不會顯著傾斜。 ' 在此狀態,雖然在燃料容器201之長度方向X的中央 - 側之感測器3 0 0,發光二極體3 0 0 a之光h v被追蹤輔助構 件218反射後,光電二極體300b接收本反射光hv ,而向 φ 控制電路輸出感光強度信號,但是在除此以外的感測器 300,各自之光電二極體300b無法充分地接收各自之發光 二極體300a的光h V。依此方式控制電路檢測追蹤輔助構 件2 1 8之位置,進而液體燃料2 1 4之殘餘量。 此外’多個發光二極體3 00a不是一直發光,而是定期 且同步地發光,但是爲了避免因相鄰之感測器3 00的光電 二極體3 00 b接收既定之位置的發光二極體3 00 a之光h 所引起之追蹤輔助構件2 1 8的反射光h y而判斷錯誤的殘 餘量,亦可對各感測器300逐個稍微挪移發光的時序,以 -35- 1308807. . 使發光二極體3 00 a之發光期間不重疊。在此情況’按照接 近前蓋構件203之順序或接近後蓋構件204之順序使感測 器3 00發光,在某感測器300之感光強度超過設想在感測 器3 0 0之中和追蹤輔助構件2 1 8的位置比其他的感測器3 0 0 相對地最接近之臨限値的情況,因在此時刻可量測追蹤輔 助構件218的位置,亦可不進行以後之感測器3 00的發光 二極體300a之發光動作及光電二極體300b之接收動作。 又,使全部之發光二極體300a發光,從位於感光強度 φ 最強之感測器3 00的位置和其感光強度及各自和該感測器 3 00之兩側相鄰的感測器300之位置和其感光強度將相鄰 之感測器3 0 0間的識別位置細分成多個位置,亦可判定追 . 蹤輔助構件2 1 8之位置。藉著依此方式進行,能以比感測 器3 00之個數更多的階段檢測液體燃料214之殘餘量。 ' 利用小型流體泵268從安裝槽26 1所取入的液體燃料 . 214經由閥269供給發電單元291。在發電單元291設置改 質器的情況,在改質起動時流體栗272取入水2 1 2之一部 φ 分並經由閥27 3供給混合器274,和經由閥269所供給之液 體燃料2 1 4 —起混合,而產生如後述所示之改質反應。 電子機器2 60A之運算處理電路具有根據多個感測器 3 00之檢測信號檢測液體燃料214的殘餘量並使顯示部303 顯示該殘餘量之功能即可。即,電子機器260A之運算處理 電路在從感測器3 0 0之任一個都未輸入檢測信號的情況使 顯示部303顯示液體燃料2 1 4係滿載之狀態。又,在從其 中一個感測器3 00輸入檢測信號的情況,從和輸入此檢測 信號的感測器3 00對應之追蹤輔助構件218的位置檢測液 -36-
1308807 . 體燃料2 1 4之殘餘量,並使顯示部3 0 3顯示。 若燃料容器201內之液體燃料214的殘餘量: 達更換時期爲止,從電子機器260Α拆下燃料容器 新的燃料容器201安裝於電子機器2 60Α即可。因磨 設置於燃料容器20 1內,所以更換爲新的燃料容| 可量測新的燃料容器20 1內之液體燃料2 1 4的殘 感測器3 0 0未設置於燃料容器2 0 1,能以比將感ί 設置於燃料容器201者更低的費用製造。 在電子機器260Α內藏如第20圖所示之發電 發電單元291如第20Α圖或第20Β圖所示構成。 20Α圖、第20Β圖之任一種情況都在液體燃料21 上列舉甲醇,但是亦可使用其他的酒精類、汽油 元素的化合物。 在第20Α圖所示之改質型的燃料電池單元之 電單元291由氣化器292、改質器293、一氧化碳择 及燃料電池295構成。 將用上述混合器274所混合之液體燃料214 的混合液,首先供給氣化器292。在氣化器292, 的混合液加熱而氣化,變成燃料和水的混合氣。 器292所產生的混合氣供給改質器293 » 在改質器293,從氣化器292所供給之混合秦 及二氧化碳。具體而言,如化學反應式(8)所示’ 用觸媒反應而產生氫氣及二氧化碳。 CH3〇H + H2〇-^ 3H2 + CO2 (8) 在改質器293,亦有甲醇和水蒸汽未完全改 咸少至到 丨201 ,將 $測器3 0 0 蓉20 1,亦 餘量,因 _JJ 器 300 單元291, 雖然在第 4之例子 等含有氫 情況,發 誇去器294 和水2 1 2 將所供給 將在氣化 ,產生氫氣 混合氣利 成氫氣及 -37- 1308807. 二氧化碳的情況’在此情況’如化學反應式(9 )所示,甲醇 和水蒸汽反應而產生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 2CH3〇H + H2〇— 5H2+ CO +CO2 (9) 將在改質器2 9 3所產生之混合氣供給一氧化碳除去器 294 ° 在一氧化碳除去器2 9 4 ’將從改質器2 9 3供給之混合氣 所含的一氧化碳選擇性氧化而從混合氣中除去一氧化碳。 具體而言’從改質器2 9 3所供給之混合氣之中特別地選擇 φ 的一氧化碳和從泵2 7 6所供給之空氣中的氧氣利用觸媒反 應而產生二氧化碳。泵276之氧氣供給量係由感測器279 所檢測,基於感測器2 7 9之資訊而由控制電路適度地控制 泵276之開閉。 2C〇+〇2—>2C〇2 (10) - 然後’將混合氣從一氧化碳除去器2 9 4供給燃料電池 295之燃料極。 在燃料電池295之燃料極,如電化學反應式(1 1 )所示, φ 從一氧化碳除去器294所供給的混合氣之中的氫氣受到燃 料極之觸媒的作用而分解成氫離子和電子。氫離子通過燃 料電池295之固態高分子電解質膜等電解質膜後向空氣極 傳導,並利用燃料極取出電子。燃料電池295之電解質膜, 因在從一氧化碳除去器294所供給之氫氣到達燃料電池 295之前預先利用燃料容器201之水收容管210內的水212 加濕’所以發電時所產生的氫離子和電解質所含的水水 合’因可提高電解質膜的離子傳導性,所以在氫氣到達燃 料電池295時,電解質膜易傳導從氫氣所產生的氫離子。 -38-
1308807 . 3H2— 6H + + 6e_ (11) 從閥277將空氣送入燃料電池295之空氣極。 如電化學反應式(12)所示,空氣中的氧氣、通過固 子電解質膜之氫離子及電子反應,而產生水,作爲 物。 6H + + 3/2〇2 + 6e' 3H2〇 (12) 利用感測器2 80檢測在閥277之氧氣的供給量 控制電路根據來自感測器2 8 0之資訊適當地控制閥 開閉。 如以上所示,藉由在燃料電池295產生上述(1 1 所示之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將作爲所產生之 的水、二氧化碳、空氣等的混合氣經由閥283向外音 又,空氣過瀘器208和因該化學反應而消耗之 成正比地被粒子阻塞下去。空氣過濾器208愈被粒二 空氣泵275對空氣之吸力愈降低,反應效率可能降 是,因在燃料容器201安裝空氣過濾器208,所以藉 過濾器208之更換可亦同時更換空氣過濾器208。B 空氣過濾器20 8只要具有使配合一個燃料容器201 入之液體燃料2 1 4的量之氧氣量通過的集塵性能即 即,因亦可不採用可將配合多個燃料容器20 1內所 液體燃料214的量之氧氣量集塵之空氣過濾器,所 型化’又因如此不要求在長期間具有高集塵性能, 網孔比較粗的空氣過濾器,可高效率地取入氧氣, 氣栗275不會施加過大的負載。而且,因空氣過爐 取入燃料容器20 1之液體燃料2 1 4所需的空氣並不 然後, 態高分 副產生 ,利用 277之 )' (12) 產生物 5排出。 氧氣量 F阻塞, 低。可 由空氣 自而,因 內所裝 可, 裝入之 以可小 可應用 而對空 器208 會被粒 -39- 1308807. . 子阻塞,所以空氣泵2 7 5可不必爲了阻塞時亦具 吸力而將構造大型化’在空氣泵27 5之動力源上 單元291所發電之電力的情況,可提高在發電單 發電的電力之中供給外部電器等負載的電力之比 低發電單元2 9 1發電所需之電力的比例。 在第2 0 B圖所示之直接燃料型的燃料電池單 況,發電單元291由氣化器296和燃料電池297 在該混合器274所混合之液體燃料2 1 4和水 φ 合液在氣化器2 9 6氣化氣化,而變成甲醇和水蒸 氣。將在氣化器296所產生之混合氣供給燃料電 燃料極。 . 在燃料電池297之燃料極,如電化學反應式( 使從氣化器2 9 6所供給的混合氣受到燃料極之觸 而分解成氫離子和電子及二氧化碳。氫離子通過 _ 子電解質膜後向空氣極傳導,並利用燃料極取出 燃料電池29 7之電解質膜,因在從燃料容器 φ 給的液體燃料2 1 4之其中之一到達燃料電池297 利用燃料容器2 0 1之水收容管2 1 0內所收容的水 所以發電時所產生的氫離子和電解質所含的水水 提高電解質膜的離子傳導性,所以在液體燃料2 料電池297時,電解質膜易傳導氫離子。 C Η 3 Ο H + Η 2 〇—C 〇 2 + 6 Η+ + 6 e — (13) 從閥277將空氣送入燃料電池297之空氣極 如電化學反應式(14)所示,空氣中的氧氣、通過 子電解質膜之氫離子及利用燃料極所取出的電子 有空氣的 使用發電 元291所 例,並降 元之情 構成。 2 1 2之混 汽的混合 池29 7之 1 3 )所示, 媒的作用 固態高分 電子。 201所供 之前預先 2 1 2加濕, 合,因可 1 4到達燃 。然後, 固態高分 反應,而 -40- 1308807 . _ 產生水。 6H + + 3/2〇2 + 6e ' 3H2〇 (14) 如以上所示’藉由在燃料電池297產生該(丨3 )、( i 4 ) 所示之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將作爲所產生之產生物 的水、二氧化碳、空氣等的混合氣經由閥283向外部排出。 此外’在直接燃料型的燃料電池單元之發電單元2 9丨,未 必需要氣化器2 9 6,又若預先將水和液體燃料混合,以水 和液體燃料的混合溶液封入燃料容器20 1內即可。此時, φ 當然在混合溶液之後端界面設置追蹤體2 1 5和追蹤輔助構 件2 1 8。因此,在此情況未必需要第丨7圖所示之水2丨2、 追蹤體213、安裝槽26 3、小型流體泵270、閥271、泵272、 . 閥27 3及混合器274。 發電單元291係改質型、直接燃料型之任一種,雖然 ' 都在發電單元291之發電的初期位置時使用燃料容器201 . 所收容的水2 1 2,但是亦可在初期位置以後,如化學反應 式(12)或(14)所示利用泵272將在發電時發電單元291所 φ 產生的水再供給發電單元29 1,用作如化學反應式(1 2 )或 (1 4 )所示之左邊的反應系之水’或者亦可利用該水及燃料 容器201所收容的水212之雙方。而且,將發電單元291 所產生的如上述所示未再利用之剩餘的水經由閥2 8 2向外 部排出。 在將本發電單元291設置於手機、筆記型個人電腦、 數位相機、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電子筆 記本等之電子機器本體的情況,對電子機器本體將燃料容 器201安裝成自由拆裝’而電子機器本體利用發電單元291 -41- 1308807 - 所產生之電能動作。 以上,若依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設置成在電子機器 260A之收容部1 〇9的壁面露出之多個感測器300,因藉由 向追蹤輔助構件2 1 8照射光,檢測光反射量的變化,而在 光學上檢測追蹤輔助構件2 1 8之移動位置,所以不必如以 往般藉由目視確認液體燃料2 1 4之殘餘量,即使液體燃料 2 1 4係無色透明,亦可良好地檢測。 又,因以光學式檢測追蹤輔助構件2 1 8之移動位置, # 所以暫時拆下後再安裝於電子機器亦藉由再在檢測追蹤輔 助構件2 1 8之移動位置,可掌握液體燃料2 1 4之殘餘量。 此外,因多個感測器3 00未設置於容器本體202的內 部’燃料容器20 1之構造變得單純而易製造,可使液體燃 料2 1 4對燃料容器20 1的充塡量變大。又,可用作消耗品, ' 並可低費用化。此外,對於生產者方面而言亦易於回收再 . 利用。 此外,本發明未限定爲上述之實施形態,亦可在不超 % 出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改良及設計變更。 例如,在上述之實施形態,雖然作成將多個感測器300 配置成僅和燃料容器2 0 1之左側面相向,但是如第2 2 B圖 所示’亦可將多個感測器300以既定間隔設置於收容部1 09 之底面’而配置成不僅和燃料容器20 1之左側面相向,而 且亦和燃料容器20 1之上面相向。在此情況,用多個感測 器300之中的其中一個感測器3 00接收追蹤輔助構件218 之反射光’並將該所接收之感測器3 00的位置檢測爲追蹤 輔助構件2 1 8之位置。如此,藉由對燃料容器2 0 1多面地 -42- 1308807 . 佈置感測器3 0 0,因感測器3 0 0比較大亦可配置多個感測 器3 00,可精密地掌握液體燃料214之殘餘量,可更高精 度地檢測液體燃料2 1 4之殘餘量。 此外,如第2 2 C圖所示’亦可將沿著燃料容器2 〇 1之 長度方向由光電二極體之感光元件排成一列而成的線感測 器300Α設置於收容部109之壁面,使和燃料容器201之右 側面相向。在此情況,用多個感光元件之中的其中一個感 光元件接收追蹤輔助構件218的反射光,並將該所接收之 φ 感光元件的位置檢測爲追蹤輔助構件2 1 8之位置。在使用 之感測器300、線感測器3 00Α上,具體而言,可列舉CCD 型之線感測器或C 一 MOS型的線感測器。又,例如,若對燃 . 料容器201之深度預先形成100個感光元件,能以1 / 1〇〇 之刻度掌握液體燃料2 1 4的殘餘量。 • 又,線感測器300Α之配置地點,亦可設於收容部1〇9 . 之底面使與燃料容器201之上面對向配置。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雖然燃料容器201係近似長方體 φ 形,最好是設計成在用光學感測器檢測時易將感測器和追 蹤輔助構件2 1 8之距離設定成定値,但是只要可充分地感 測追蹤輔助構件2 1 8,未限定如此,亦可係圓筒形等其他的 形狀。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雖然將追蹤輔助構件2 1 8作爲 對感測器300之被檢測物,但是亦可將追蹤體21 5作爲對 感測器300之被檢測物。此時,爲了感測器3 00可將追蹤 體2 1 5和液體燃料2 1 4區別,最好是對追蹤體2 1 5進行變 成和液體燃料2 1 4相異之感光度的處理,例如進行白色系 -43- 1308807 . 列等反射率比較高之有色的處理。此外,當然亦可將追蹤 體215及追蹤輔助構件218雙方作爲對感測器3〇〇之被檢 測物。 【圖式簡單說明】 第 第 第 面圖 1圖係燃料容器1之四個視圖。 2圖係燃料容器1之分解立體圖。 3圖係沿著第1圖所示切割線HI _ m之箭號方向的 〇 第4圖係沿著第1圖所示切割線w w之箭號方向的 剖面圖。 $ 5圖係沿著第1圖所示切割線v 一 v之箭號方向的 剖面圖。 $ 6圖係沿著第1圖所示切割線奶一刃之箭號方向的 剞面圖。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7圖係燃料容器1之正視圖。 8圖係電子機器91之立體圖。 9匱1係電子機器91之立體圖。 10圖係發電單元901之方塊圖。 1 1圖係燃料容器2〇1之立體圖。 12圖係燃料容器20〗之分解立體圖。 視圖 1 3圖係燃料容器20 1之沿著中心線L剖開的面之端 第1 4圖係燃料容器20 1之沿著中心線L剖開的面之端 視圖。 $ 1 5圖係將後蓋構件2 0 4放大之剖面圖。 -44- 1308807 第1 6圖係燃料容器201和電子機器260A之連接構造 的槪略圖。 第17圖係流體控制單元2 6 7、發電單元291及燃料容 器201之方塊圖。 第1 8圖係筆記型個人電腦26〇a之槪略立體圖。 第1 9圖係燃料容器201及筆記型個人電腦260A之槪 略立體圖。 第20圖係發電單元291之方塊圖。 > 第2 1 A圖係表示靠近後蓋構件204之感測器300檢測 '液體燃料214之殘餘量的槪略圖,第21B圖係表示中央之 感測器3 0 〇檢測液體燃料2 1 4之殘餘量的槪略圖。 第22A圖係表示燃料容器201和多個感測器300之配 置關係的立體圖,第22B圖係表示燃料容器2〇1和從兩個
方向檢測之多個感測器3〇〇之配置關係的立體圖,第22C 圖係表示燃料容器201和線感測器3 00A之配置關係的立體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燃料容器 2 容器本體 5 前側內蓋構件 6 -前側外蓋構件 8 後蓋構件 21-22 間隔壁 23 〜24 管部 25 〜28 燃料收容空間 -45- 1308807 .
29- -30 空 間 4 1" -43 止 回 閥 5 1 短 管 頭 部 52 短 管 頭 部 53 空 氣 排 出 口 54 水 排 出 Ρ 55- -58 連 通 孔 59 凹 部 61 短 管 頭 部 62 燃 料 排 出 □ 65 β- 穿 孔 66 貫 穿 孔 75- -78 追 蹤 輔 助 構件 8 1 短 管 頭 部 82 壓 力 調 整 孔 83 止 回 閥 84 短 管 頭 部 85 空 氣 引 入 孔 -46-

Claims (1)

1308 月修(k)正本 第94144598號「燃料容器、燃料殘餘量測定裝置及燃料殘 餘量測定方法」專利申請案 ( 2008年11月26日修正) 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燃料容器,具 有燃料排出 塡於該容器 蹤體,和該 具 充 追 及 介 行檢測 2.如申請 構件之 3 ·如申請 該 設 和該燃 在 件。 4.如申請 該 設 和該燃 在 件。 備以下之構件: 口之容器本體; 本體之內部空間的液體燃料; 液體燃料之末端的至少一部分接觸; 於該追蹤體 之固體狀的 專利範圍第 至少一部分 專利範圍第 內部空間被 置多個連通 料排出口連 該多個燃料 專利範圍第 內部空間被 靉多個連通 料排出口連 該多個燃料 和該液體燃料之間,能以光學方式進 追蹤輔助構件。 1項之燃料容器,其中,該追蹤輔助 具有和該液體燃料相異的顏色。 1項之燃料容器,其中: 劃分成多個燃料收容空間; 孔,用以使該多個燃料收容空間各自 通; 收容空間之名·個1設置該追蹤輔助構 2項之燃料容器,其中: 劃分成多個燃料收容空間; 孔’用以使該多個燃料收容空間各自 通; 收容空間之各個設置該追蹤輔助構 1308807.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燃料容器’其中,該多個連通 孔之中的至少一個連通孔之開口面積和其他的連通孔之 中的至少一個之開口面積相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燃料容器’其中’該多個連通 孔之中的至少一個連通孔之開口面積和其他的連通孔之 中的至少一個之開口面積相異。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燃料容器’其中’該多個連通 孔之開口面積每個都相異。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燃料容器,其中,該多個連通 孔之開口面積每個都相異。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燃料容器,其中, 該液體燃料係無色透明。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燃料容器,其中, 更具備含有水的儲水部。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燃料容器,其中,更具備含有 水的儲水部。 1 2 . —種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具備以下之構件: 收容部’用以收容燃料容器,而該燃料容器具備用 以在容器本體內將液體燃料之後端密封的被檢測物;及 位置檢測裝置,量測該被檢測物之位置。 1 3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其中, 該位置檢測裝置具備檢測該被檢測物之反射光的光檢測 裝置。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其中, 該被檢測物對該光檢測裝置之感光度高的波長區域係顯 1308807 · 示反射性。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2至μ項中任一項的燃料殘餘量量 測裝置,其中’該位置檢測裝置具備向該被檢測物照射 光之照射裝置。 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其中, 該照射裝置每隔既定時間照射光。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燃料殘餘量量測裝置,其中, 該位置檢測裝置具備多個感測器,而該多個感測器各自 具備向該被檢測物照射光之照射裝置及檢測該被檢測物 之反射光的光檢測裝置,又,該多個感測器各自之照射 裝置照射的時機相異。 1 8 . —種燃料殘餘量量測方法,用以量測燃料容器之液體燃 料的殘餘量, 該燃料容器具備有:追蹤體,係和充塡於具有燃料 排出口之該容器本體的內部空間之該液體燃料的末端之 至少一部分接觸;及介於該追蹤體和該液體燃料之間, 能以光學方式進行檢測之固體狀的追蹤輔助構件; 檢測該追蹤輔助構件之位置°
TW094144598A 2004-12-17 2005-12-16 Fuel container, fuel residual amount measurement device, and fuel residual amount measurement method TWI30880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66119A JP4700959B2 (ja) 2004-12-17 2004-12-17 燃料容器及び燃料残量測定方法
JP2005040654A JP4718201B2 (ja) 2005-02-17 2005-02-17 燃料容器及び燃料残量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33294A TW200633294A (en) 2006-09-16
TWI308807B true TWI308807B (en) 2009-04-11

Family

ID=36407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44598A TWI308807B (en) 2004-12-17 2005-12-16 Fuel container, fuel residual amount measurement device, and fuel residual amount measurement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20569B2 (zh)
EP (1) EP1825550B1 (zh)
KR (1) KR100875562B1 (zh)
HK (1) HK1110151A1 (zh)
TW (1) TWI308807B (zh)
WO (1) WO2006064976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9390B (zh) * 2010-03-24 2013-12-11 Ememory Technology Inc 電池裝置之剩餘容量與剩餘使用時間的估算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47537B4 (de) 2006-10-07 2024-05-16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Position eines Stopfens einer Ampulle für ein Arzneimittel in einem medizinischen Gerät sowie deren Verwendung, ein entsprechendes medizinisches Gerät sowie Herstellung eines medizinischen Geräts
KR100749425B1 (ko) * 2006-11-03 2007-08-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연료 전지용 물 공급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연료 전지시스템, 및 물 공급 방법
EP2413409B1 (de) * 2010-07-30 2015-11-25 Truma Gerätetechnik GmbH & Co. KG Zentrale Medienversorgungseinheit für Reformer-Brennstoffzellen-Systeme
US10613006B1 (en) 2018-09-24 2020-04-07 Mustang Sampling, LLC. Liquid vaporiz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881A (ja) 1991-07-29 1993-02-09 Ricoh Co Ltd 印刷装置
DE19913977C2 (de) 1999-03-18 2001-11-22 Mannesmann Ag Kraftstoffbehälter
JP3668069B2 (ja) 1999-09-21 2005-07-06 株式会社東芝 燃料電池用液体燃料収容容器および燃料電池
CN1543685B (zh) 2001-07-18 2010-04-28 特拉维夫大学未来技术发展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质子传导膜和改进的水和燃料管理的燃料电池
JP4155021B2 (ja) 2002-02-28 2008-09-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発電型電源及び電子機器
JP3748417B2 (ja) * 2002-03-29 2006-02-22 株式会社東芝 直接型液体燃料燃料電池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105245B2 (en) * 2002-07-03 2006-09-12 Neah Power Systems, Inc. Fluid cell system reactant supply and effluent storage cartridges
JP3858840B2 (ja) 2003-03-19 2006-12-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燃料容器
TWI258885B (en) 2003-09-25 2006-07-21 Casio Computer Co Ltd Electricity generating, fuel package and fuel residue measuring device
US7489859B2 (en) * 2003-10-09 2009-02-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uel storage devices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DK1432286T3 (da) 2004-01-12 2011-02-21 Phonak Ag Høreapparat med brændstofcel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9390B (zh) * 2010-03-24 2013-12-11 Ememory Technology Inc 電池裝置之剩餘容量與剩餘使用時間的估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86134A (ko) 2007-08-27
EP1825550A2 (en) 2007-08-29
HK1110151A1 (en) 2008-07-04
US20060151495A1 (en) 2006-07-13
US8820569B2 (en) 2014-09-02
TW200633294A (en) 2006-09-16
WO2006064976A2 (en) 2006-06-22
EP1825550B1 (en) 2014-06-25
WO2006064976A3 (en) 2006-10-19
KR100875562B1 (ko) 2008-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8807B (en) Fuel container, fuel residual amount measurement device, and fuel residual amount measurement method
JP4862452B2 (ja) 発電モジュール
US7918132B2 (en)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fuel package, and remaining fuel amount measuring device
JP4718201B2 (ja) 燃料容器及び燃料残量測定装置
KR20050027041A (ko) 연료 탱크
TW200414586A (en) Module and fuel package
WO2005045975A1 (ja) 燃料電池用燃料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燃料電池
JP4846403B2 (ja) 燃料容器
KR100875561B1 (ko) 연료 용기
JP4449385B2 (ja) 発電装置及び燃料貯留モジュール
JP4846229B2 (ja) 流体容器
JP4096854B2 (ja) 燃料残量測定装置
JP2006168807A (ja) 燃料容器及び燃料残量測定方法
JP2005293894A (ja) 燃料電池用燃料容器、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気機器用燃料電池、および携帯電気機器
JP4924448B2 (ja) 燃料残量測定装置
JP4720759B2 (ja) 燃料容器、燃料電池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211711B2 (ja) 発電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157365A (ja) 燃料電池ユニット
JP5194824B2 (ja) 発電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305609A (ja) 液体残量検出装置、燃料電池、液体残量検出方法及び液体残量検出プログラム
JP2009123430A (ja) 発電システム
KR20070031356A (ko) 연료 전지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