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7755B - Transmission gear with variable pulley - Google Patents

Transmission gear with variable pulle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7755B
TWI297755B TW094118717A TW94118717A TWI297755B TW I297755 B TWI297755 B TW I297755B TW 094118717 A TW094118717 A TW 094118717A TW 94118717 A TW94118717 A TW 94118717A TW I297755 B TWI297755 B TW I2977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torque
cam
bel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8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3669A (en
Inventor
Tsukada Yoshiaki
Ozeki Takashi
Nakamura Kazuhiko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546228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29775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13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3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7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77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52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 F16H55/56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of which the bearing parts are relatively axially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61/66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61/6627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torque transmitting capability of the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Pulleys (AREA)

Description

1297755 Ή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_本^明係有關於具備變更皮帶之捲掛半徑的可變皮帶 輪的傳動裝置,該傳動裝置係裝配於例如車輛等之皮帶式 變速裝置。 【先前技術】 作為具備可變皮帶輪的傳動裝置,例如專利文獻丨所揭 不的二輪機車用之皮帶式自動變速機,係具備:驅動皮帶 輪,其藉由引擎被旋轉驅動;從動皮帶輪,其被驅動連結 於驅動連結在後輪的旋轉軸;皮帶,其搭掛於該二皮帶輪 •上;彈簧,其使繫緊皮帶之方向的彈撥力作用於從動皮帶 .輪的活動皮帶輪半體上;以及扭矩凸輪機構,其將對應自 皮f傳輸至攸動皮帶輪的輸入扭矩的大小,並繫緊皮帶方 向的推力施加於活動皮帶輪半體。從動皮帶輪的活動皮帶 輪半體能滑動地支持於可與旋轉軸一體旋轉的固定皮帶 鲁輪半體。又,扭矩凸輪機構係由設於活動皮帶輪半體的活 動側凸輪部、以及設於經常與固定皮帶輪半體一體旋轉的 離心式離合器的驅動板的固定側凸輪部所構成。 而且,扭矩凸輪機構於從動皮帶輪與旋轉軸間的扭矩變 化時,利用固定皮帶輪半體與活動皮帶輪半體間發生的相 對旋轉產生推力,藉該推力,朝繫緊皮帶方向移動活動皮 、帶輪半體,增加從動皮帶輪對皮帶的繫緊力,並增加作用 ‘於皮帶的側壓。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 0-318342號公報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1297755 η~~— 询…月Ρ日修(更)正替換頁
【發明内容】 ~2006 1 〇 N0V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替换真 於上述習知技術中,由於在從動皮帶輪與旋轉軸間的扭 矩k化日寸移動活動皮帶輪半體的推力係根據固定皮帶輪 半體與活動皮帶輪半體的相對旋轉而獲得,故藉由此相對 旋轉,於皮帶與固定皮帶輪半體及活動皮帶輪半體之間抵 抗摩擦力發生滑動。因此,皮帶與從動皮帶輪間的輸入扭 鲁矩的傳輸效率降低。 又,輸入扭矩雖然二分為傳輸至固定皮帶輪半體的第工 扭矩部分、及傳輸至活動皮帶輪半體的第2扭矩部分,但 由於僅有輸入扭矩中的第2扭矩部分(為輸入扭矩的大致 1/ 2之大小)起作用,扭矩凸輪機構所產生推力的大小成 為對應此第2扭矩部分的大小,故難以增大推力。而且, 若推力小,扭矩變化時對皮帶的繫緊力量即變小,難以大 幅減少皮帶與從動皮帶輪間的滑動。 • 進一步地,於扭矩凸輪機構所產生的推力小的情況下, 為獲得自二皮帶輪半體施加所需大小侧壓於皮帶上所必 需的繫緊力,以確保自皮帶至從動皮帶輪的輸入扭矩的良 好傳輸效率,必須加大作用於活動皮帶輪半體之彈簧的彈 只荷載。然而,若將彈簧荷載設定增大,於捲掛半徑的變 更範圍中不需要如此大的必要繫緊力的部分,繫緊力、連 帶著作用於皮帶的侧壓將會變得過大。 又由於為使固定皮帶輪半體與旋轉軸一體旋轉而與設 於固定皮帶輪半體的驅動板連結的連結部,位於在軸向上 326Vmt\94\94118717\94118717(#^)-l 6 1297755 ::與扭矩凸輪機構相同的位置,故該 軸向距離變大,固定皮帶輪半體的扭曲變大,結 動皮贡輪至旋轉軸的輸入扭矩的攸 的傳輸響應性降低。 交文大輪入扭矩 至2明係有鑑於此種情事而形成者,中請專利範園第! J、所載發明的目的在於謀得於傳 變皮帶輪與旋轉轴之間的扭矩變化時,自皮帶朝^ 丨=輪入扭矩的傳輸效率及傳輸響應性的提高。而I,; :專利範圍第3、6項所载發明的進—步 “申明專利耗圍弟4、5、7項所载發明 =的進:步在於’於具有扭矩凸輪機構的傳動裝置中, θ 自可文皮咿輪至旋轉軸的輸入扭矩的傳輸響應性。 (解決問題之手段) 申明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發明為一種傳動裝置,係具 備·可雙皮帶輪,其由第1滑輪及帛2滑輪構成;旋轉軸, 广被驅動連結於上述可變皮帶輪;以及推力產生手段,其 根據自上述第1滑輪及上述第2滑輪所爽持的皮帶傳輸至 上述可义皮V輪的輸入扭矩,產生對應透過上述可變皮帶 輪傳輸的作動扭矩的軸向推力;上述推力產生手段於上述 可又皮▼輪與上述旋轉軸間的扭矩變化時,藉上述推力, 朝繫緊上述皮帶的方向移動上述第1滑輪及上述第2滑輪 中至少任一方;者,其特徵為,上述第1滑輪及上述第2 滑輪係不能相對旋轉,且透過上述推力產生手段被驅動連 結於上述旋轉軸。 3Π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_12/94118 1297755 2咖1 0麵 替换頁 1即丨月π日修(更)正替換頁 1此’由於m 2滑輪不能相對旋轉,故於扭H 化時,作動產生朝繫緊皮帶方向移動第丨、第2滑輪中至 少任一方的推力的推力產生手段的作動扭矩,將根據透過 不能相對旋轉的第卜» 2滑輪二者傳輸的輸入扭矩。因 此相車又於為了使第1滑輪及第2滑輪相對旋轉,作動扭 矩透過第1滑輪及第2滑輪的-方所傳輸的習知扭矩凸輪 機構所產生的推力,可增加推力產生手段所產生的推力, #故於扭矩變化時,可增加第1、第2滑輪中至少任一方朝 繫緊皮帶方向(以下稱「繫緊方向」)移動時的繫緊力,並 =此可增加作用於皮帶的侧壓,將大幅減少扭矩變化時皮 -帶與第1、第2滑輪間的滑動。又,由於在推 、軸向地朝繫緊方向移動第卜第2滑輪中至少任一方之 際:第卜第2滑輪一體旋轉,使第卜f 2滑輪毋須相 對旋轉’故不會發生皮帶與第卜第2滑輪間的滑動。 申μ專利*圍第2項所載發明係於巾請專利範圍第2項 所載傳動#置中’上述作動扭矩係組合上述輸入扭矩中傳 輸至上述第1滑輪的第1扭矩部分與上述輸入扭矩中傳輸 至上述第2滑輪的第2扭矩部分的扭矩。 據此’由於作動扭矩係組合透過第卜第2滑輪所傳輸 的第卜第2扭矩部分的扭矩’亦即成為輸人扭矩的整體, 故可使作動扭矩的大小與輸入扭矩的大小相等。因此,相 車乂於僅第1帛2扭矩部分的任―方、亦即以輸人扭矩的 -部分作為作動扭矩而作動的習知扭矩凸輪機構所產生 的推力,可增加推力產生手段所產生的推力。 ^26\mmm\94m717\94U8717m^yi 8 ' ........ Ρ> ί I月丨g日修(更)正替換頁 1297755 2006 ! 〇ι〇ν 替換頁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載發明^申 替= 旋=Τ:Γ上述第1滑輪及上述第2滑輪進行相對 上件、以及接觸上述第1凸輪元件並傳輸 扭矩部分及上述第2扭矩部分之—個第2凸輪元 件所構成的扭矩凸輪機構者。 同 據此’由於分別透過第卜第2滑輪傳輸的第卜第2 •扭矩部分被傳輸至構成扭矩凸輪機構之一個第2凸輪元 件故了減少構成扭矩凸輪機構的零件數。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載發明係於中請專利範圍第2或 :項所载傳動震置中,上述第i滑輪與上述第2滑輪藉結 口手段結合成不能相對旋轉,上述結合手段係由分別設於 上述第1滑輪及上述帛2滑輪、且相互嵌合的帛J栓槽及 第2栓槽所構成。 據此,藉由第1、第2栓槽的相互嵌合,第丨、第2滑 •輪可在能相對地軸向移動之狀態下,不能相對旋轉地旋 轉。又,由於對應第1、第2栓槽的軸向寬度,第!、第 2滑輪涵盍較廣範圍結合著,而相較於第1 '第2滑輪能 相對疑轉的情況,第1、第2滑輪的個別扭曲剛性提高, 故為了第1、第2滑輪的扭曲將減少自可變皮帶輪經扭矩 凸輪機構傳輸至旋轉軸的輸入扭矩的傳輸滯後。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載發明係於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 所載傳動裝置中,上述結合手段含有配置於上述第1栓槽 與上述第2栓槽間、並使上述第1栓槽與上述第2栓槽間 9 326纖檔\94\94118717\94118717(替換)-1
:1297755 k ,. 2006 i q 备01/ I Mil月10日修(更 在周向上之間隙減少的隔件 據此,由於第卜第2检槽間的周向 少,故第1、第2滑笋扃A U 的間隙猎隔件減 分、W 在轴向上的相對移動變得平滑,脾 減少仗扭矩變化時推力產生 千:將 後、到可變皮帶輪藉推力繫緊皮帶為止的二輪:= 力對皮帶的繫緊響應性。 後亚美南推 Η申f專利範圍第6或7項所载發明係於申請專利範圍第 4或5項所載傳動裝置中, 圍弟 繁1诉於这上遽弟2凸輪疋件係設於上述 第^月輪及上述弟2滑輪之一滑輪上。 據此’由於分別經由第卜第2滑輪傳輪㈣卜 ==在:·手段而合成後,傳輸至設於-滑輪的 ^ 70 故第2凸輪元件的構造變得簡單。 所圍第8項所載發明係於中請專利範圍第3項 ::傳動衣置中’上述第i凸輪元件係設於具有被驅動連 …於上述旋轉軸的連結部,並能與上述旋轉轴一體旋轉的 旋轉構件上,上述第2凸輪元件係設於上述第i滑輪及上 述第2滑輪中的上述第2滑輪上,上述第uf輪係沿上述 轴向配置於較上述連結部更靠近上述皮帶處,上述第i滑 輪及上述第2滑輪係藉結合手段,於較上述連結部更靠近 上述皮帶的位置,結合成不能相對旋轉。 據此,由於第1滑輪在轴向上配置成較連結部更靠近皮 帶,故第1滑輪的軸向寬度變小,第i滑輪的扭曲剛性提 咼,亚由於藉第1、第2滑輪設於較連結部更靠近皮帶的 、、、口 δ手#又挺尚第1、第2滑輪的扭曲剛性,故因第1、第 326V總檔\94\94118717\94118717(替換> 1 10 ·_ 1297755
2006 i 0 NOV 替換頁 2滑輪的扭曲而減少自可變皮帶輪經扭矩凸輪機構傳輸至 旋轉軸的輸入扭矩的傳輸滯後。又由於分別經由第1、第 2滑輪傳輸的第1、第2扭矩部分在透過結合手段合成後, 傳輸至設於一滑輪的第2凸輪元件,故第2凸輪元件的構 造簡化。 (發明效果)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發明,可發揮以下效果。 籲亦即,由於藉增加的皮帶繫緊力,大幅減少扭矩變化時第 1與第2滑輪間的滑動,故提高扭矩變化時自皮帶至可變 皮帶輪的輸入扭矩的傳輸效率及傳輸響應性。又由於亦在 ’推力產生手段朝繫緊方向移動第1、第2滑輪的至少一方 、之際,不會發生皮帶與第1、第2滑輪間的滑動,故在此 方面,亦提高自皮帶至可變皮帶輪的輸入扭矩的傳輸效 率。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載發明,由於可使作動扭矩 的大小與輸入扭矩的大小相同,故藉增加的皮帶繫緊力, 將發揮與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載發明相同的效果Y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載發明,除了引用的申請專 利範圍所載發明的效果外,亦發揮以下效果。亦即,由於 減少構成扭矩凸輪機構的零件數,故簡化傳輸第丨、第2 扭矩部分的扭矩凸輪機構。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載發明,除了引用的申&專 =範圍所載發明的效果外,亦發揮以下效果。亦即 早構造’構成可在第卜第2滑輪能相對軸向移動狀態下, 326\|®^\94\94118717\94118717(#^)-1 11 • 1297755
P年丨丨月β日修(更)正替換頁 2006 1 〇 NOV ---------------------------------------------------------------------^ 替換頁 不能相對旋轉地旋轉的結合手段。又由於藉第1、第2才八 槽’減少自可變皮帶輪經扭矩凸輪機構傳輸至旋轉軸的輸 入扭矩的傳輸滯後,故於具有扭矩凸輪機構的傳動裝置 中,提南自可變皮帶輪至旋轉軸的輸入扭矩的傳輸塑應 十生。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載發明,除了引用的申請專 利範圍所載發明的效果外,亦發揮以下效果。亦即,=於 提高推力對纟帶的繫緊響應性,故提高自纟帶至可變皮二 輪的輸入扭矩的傳輸響應性。 f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所載發明,除了引用的 請專利範圍所載發明的效果外,亦發揮以下效果。亦艮 由於第2凸輪元件的構造簡單,故傳輸第卜第2扭矩P 分的扭矩凸輪機構更為簡化。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载發明,除了引 利範圍所載發明的效果外,亦發揮以下效果。亦g ,明寻 減少自可變皮帶輪經扭矩凸輪機構傳輸至:二於 扭矩的傳輸滯後,故於具有扭矩凸輪機構的傳c 提兩自可變皮帶輪至旋轉軸的輸人扭矩的傳輸響’ 由於第2凸輪元件的構造簡單,故傳輸第上曰二又 分的扭矩凸輪機構更為簡化。 扭矩部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至圖7,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離。 機==81 之傳動裝_載於作為車輛的碎 機車之作為構成傳動糸統的皮帶式變速裝置的V皮帶^ 326^,1^94^4118717^4118717(¾¾)^ 12 1297755 自動變速裝置τ。將制於二輪機車 至作為驅動輪的後輪w的 & 之力力傳輸 電動機i起構成二輪機車的動=元係與引擎E、及 單元以保持於車架的柜轴為中心,::;二且’該動力 持。 ϋ上下方向能搖動地支 ::機車的屬於主原動機的引擎Ε :二::;引擎,具備-引擎本體,係由:缸筒= /:公在錢動地嵌合;汽缸頭2,其連結於 之、 鈿。卩,以及曲柄箱3,其連結於缸 構成。透過連桿6連結於活塞5的:部;所 的左右方向配置,透過_對主軸承7= 1及曲柄箱3。 付必文符於缸同 自=箱3向左方突出的曲柄“㈣^ 伸:收容變速裝置T的傳動室22内,於第丨 絲變速MT的驅動皮帶輪25、發動離合器8以及將 •冷郃空氣導入傳動室22内的冷卻風扇9。另—方面,於 自曲柄箱3向右方突出的曲柄軸4的第2軸端部4b上安 裝導入冷卻交流發電機1G的轉子及散熱器n的冷卻 冷卻風扇1 2 〇 於汽缸頭2形成有沿汽缸軸線方向對向活塞5的位置的 燃燒室13、將在吸氣裝置所具備之汽化器中形成的混合 氣導入燃燒室13的吸氣孔、以及以來自燃燒室丨3的燃燒 氣體作為廢氣並將其導入排氣裝置的排氣孔,並進一步安 裝面臨燃燒室13的點火栓14。於藉汽缸頭2以及與^汽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 12/94118717 13 • 1297755 ::頁2結合的缸頭蓋]5所形成的動閥室内, :動啟閉上述吸氣孔的吸氣闊以及啟閉上述排: 氣閥的動閥穿:晉彳β 〃 勺排 力閲衣置!6。動閥裝置16具備能旋 2的凸輪轴⑽,該凸輪轴】仏藉具料時鏈17 = 動機構,以曲柄轴4的旋轉速度的1/2旋轉驅動。 臂㈣又Γ中凸輪轴16a的吸氣凸輪及排氣凸輪分別透過搖 同f排氣㈣搖臂_ ’與曲柄軸4的旋轉 二1既疋蚪序啟閉作動上述吸氣閥及上述排氣們 二輪機車具備作為辅助原動機的電動機Μ。電動機。 由具有作為發電機之機能的發電電動機所匕 與被驅動連結於後輪w的浐屮 m 傻铷w的輸出軸29 一體旋 以及固定於後述傳動箱2!的第4箱的定子線 且,為了於例如二輪機車笋重力日士 J^古士于綠圈18b。而 動力,帝動施m $或加速k等協助引擎E的 =电動枝i 8將旋轉驅動輸出軸2 9 車 電動機18作為發電機,將透過輪出轴2;= > 後輪W的運動能量轉換成電能並回收。 傳輸的 自引擎E的左方至後方配& m T , ^ 、得重力系統具備變速 衣置τ、由具有離心配重8a的離心式離合:义迷 動離合器8、單向離合器19、 °°斤構成的舍 成傳動室22的傳動箱21。 、、、’ 、、置2〇、以及形 傳動箱21具備結合於汽& 箱部分21a、結合於第! 八。ι相3的左部的第1 乐丄相部分2ia的左部的穿〇 ^ 、 21b、結合於第1箱部分21a & 4的弟2箱部分 …、以及結合於第2箱二::權部的第3箱部分 相#训的後部並覆蓋電動機1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14 .1297755 的第4箱部分21 d。而b 21a、21b、21d步成的種於由第卜第2、第4箱部分 速裝=動室22的第1 t22〇收容變 電則,於:第 密地與第1室22aP門LL a、21c所形成並油 最終減速裳置2()。的傳動室22的第2室22b中收容 幹25、^置T具備.曲柄軸4,其構成驅動軸;驅動皮帶 係透過發動離合器8可—體旋轉地被驅 為可變皮帶輪;輸出軸29,其能旋轉地支 的、lf /目$ 77 21 a及第3箱部分21c,構成作為旋轉軸 、砰ά,被動皮帶輪3〇,其能透過單向離合器19 一體 旋^也被驅動連結於輸出轴29,作為可變皮帶輪;無端 皮=6’其由搭掛於驅動皮帶輪25及被動皮帶輪3〇的V 型皮:所構成;驅動側變更手段’其變更驅動皮帶輪25 中皮π 26的捲掛半徑;以及被動侧變更手段,其變更被 ^力皮帶輪30中皮帶26的捲掛半徑。 驅動皮帶輪25係由不能相對旋轉地結合於發動離合器 8的輸出部8b的固定滑輪25a、以及不能相對於該固定滑 輪25a旋轉並可軸向移動的活動滑輪25b所構成,為變更 固定滑輪25a與活動滑輪25b所夾持之皮帶26的捲掛半 徑’藉上述驅動側變更手段變更固定滑輪25a及活動滑輪 25b的軸向相對位置的可變皮帶輪。又,後述之被動皮帶 輪30亦係由固定滑輪31及活動滑輪32所構成,為變更 固定滑輪31與活動滑輪32所夾持之皮帶26的捲掛半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15 • 1297755 徑,藉上述被動側變更手段變更固定滑輪 32的軸向相對位置的可變皮帶輪。 及活動π輪 尚且,於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軸向係指 ^皮帶輪25的旋轉中心線L1(亦為曲柄軸4的旋: 皮帶輪30的旋轉中心線L2延伸的方向, 二 =事先說明下’徑向係以旋轉中心線L2為中心的 罕田射万向。 二’有關於驅動梅25 ’係藉由具備能一體旋轉 =、〜於活動滑輪25b的凸輪板27a、以及配置於活動严 2:25:f凸輪板Wa間並能藉離心力移動的複數配重“ 饥的上述驅動側變更手段響應曲柄軸*的旋轉速度a 二5 動活動滑輪咖,而變更驅動皮; 30,传葬由:捲掛+徑;同時,有關於被動皮帶輪 自皮變更手段響應皮帶26的張力以及 傳輸至被動皮帶輪30的輸入扭矩(以下稱為「輸 .皮奸」3二!輸出軸29移動活動滑輪32 ’而變更被動 ,輪30中皮帶26的捲掛半徑, 應引擎E的引擎旋轉速度而自動並無段地變广連比對 :二::器19具備以一體旋轉之方式與後述凸輪 入入部的内部元件19"-體旋轉之方式與 29結合的作為輸出部的外部元件⑽ ==部元件19a與外部元件m間之作為離合器元件 正二古二子19C °滾子19C為傳輸屬於被動皮帶輪30的 轉方向的旋轉方向R(參照圖5、目6)上之旋轉至輸出 312XP/發日織鴨(辦)淋 12/94118717 ·-1297755 〜 ㈣月;2咖 ί〇_ ~軸29,進行内部"郵替換買 及切斷。 兀件19a與外部lEi^igb間扭矩的傳輸 機構的ί由為輸出轴29所驅動連結的作為減速 -體23所構成’*輪列23被驅動連結於經常以 體旋轉之方式與後輪W連結的車軸24。 而且,藉由煥焯宕 運動的活塞5而==生的燃燒壓力所驅動而往復 τ變速並傳輸至輪_29=柄轴4的旋轉,藉變速裝置 列23傳輸至車轴24,^進Γ步自輸出軸29透過齒輪 動。 爰輪W错曲柄軸4的動力而旋轉驅 明參照圖2〜圖7’進—步以被動皮帶輪30為中心加以說 =2,於軸向移動受到限制的狀態 ==轉地支持^ 的凸綾V ·、、具備有.具有皮帶26所接觸的接觸面咖 a ’以及配置於輪出軸29的外侧,盥凸绫Ή 套筒31b。徑向配置於輸出轴⑼緣^ 止輸_轴向移動的圓;狀 的移動’藉該轴承34限制固定滑輪 活==:?向移動地支持於固定編的 活動/月輪32其作為第2滑輪,係具備有·· 接觸且軸向對向於接觸面31al的接觸面 32a,·以及同軸配置於套何3ib a的凸緣 奮问训的外側,與凸緣32a成為 326V總檔\94\94118717\94118717(替換)-1 17 1297755 2〇〇6 {0 NOV 替換買 iJ年丨丨月丨17日修(更)正替換頁 厂體的圓筒狀套筒32b。於此,不能相對旋轉包含因根據 後述結合手段36的構造所發生之不可避免的間隙的存 在’而僅略微相對旋轉的情況。 人一併參照圖3、圖4,固定滑輪31及活動滑輪32藉結 合手段36以活動滑輪32不能相對於固定滑輪31旋轉方 式相互結合,並可軸向移動。結合手段36由設於固定滑 輪31的套筒31b内周的作為第!結合元件的第i栓槽37、 •设於活動滑*32的套筒32b内周的作為第2結合元件的 第:栓槽38、以及配置於第"全槽37與第2栓槽⑽間 的複數個之(於本實施形態中$ 6個)隔件39所構成。而 且’ =2栓槽38具有與套筒32b的軸向寬度大致相等的 軸向見度,二栓槽37、38於超過套筒31b的轴向寬度1 /2的軸向範圍内,並且於套筒3肋的軸向寬度的大致全 體中’呈經常地嵌合狀態。 參照圖2,固定滑輪31的套筒仙及活動滑輪32的套 筒32b的各個全體係配置於軸向較後述凸輪體51的連結 各隔件39係減少第卜第2栓槽37、38間的周向間隙 .及徑向間隙的構件’且係對第2栓槽38的複數栓槽突條 38a,覆蓋各栓槽突條38a全體的蓋狀構件❾因此,由具 有任意截面形狀(於本實施形態中為具有方形截面形 狀)(參照圖3)的栓槽所構成的第1、第2栓槽37、38透 過隔件3M目互嵌合。而且,為了使二滑輪3卜%的轴向 相對移動平滑,隔件39以由低摩擦係數的材料所構成的 構件或為低摩擦係數的材料所被覆的構件構成較佳。 326\總檔\94\94118717\94118717(替換)-1 18 • 1297755 •邰51b更靠近皮帶26處,進一步地,套筒抑及套筒挪 的各個全體或大致全體係配置於轴向較凸輪體51更靠近 Μ % ^並且’固定滑輪31及活動滑輪32於對應被 動皮帶輪30中之皮帶26的捲掛半徑變更範圍s(參照圖 )的活動滑輪32的軸向移動範圍的全部範圍中,在較連 結部训及凸輪體51更靠近皮φ26的位置,藉結合手段 36結合。尚且,於圖2中,構成限定變更範圍S的皮帶 26的最大捲掛半徑及最小捲掛半徑的活動滑輪犯的位置 瞟係分別以實線及二點鏈線顯示。 上述被動侧變更手段均係為軸向繫緊皮帶%,產生使 活動滑輪32與固定滑輪31相互接近的力量的手段,由作 =彈撥手段的彈簧4〇、以及作為推力產生手段的扭矩凸 輪機構50所構成。而且,藉由彈㈣所產生的彈撥力及 扭矩凸輪機構50所產生的推力F,為確保自皮帶%至被 輪3G之輸人扭矩的良好傳輸效率,形成有被動皮 輪30將皮帶26軸向繫緊的繫緊力。 坪黃40以對應相對於構成皮帶26的最大捲掛半徑的活 = 置的軸向位置所增加的大小,使軸向繫緊皮 τ纟餐緊方向A的彈撥力作用於活動滑輪32。圓筒狀 壓縮線_簧所構成㈣簧4G配置於能—體旋轉地結合 於輸出轴2 9的凸輪體5!與活動滑輪3 2的凸緣3 2 a間, 呈插入套筒32b外側的狀態。彈簧4G之—端部透過位於 弹黃40内側之具有圓筒狀導引部41 於凸輪體51的頸環部51a,另一端部嵌入形成於凸緣: 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 12/94118717 19 '1297755 的圓環狀溝槽,保持於該凸緣32a。 輸幾構50藉根據輸入扭矩透過被動皮帶輪30傳 til以IT「作動扭矩」)而作動,產生對應 並使二ϋ 帶26的軸向推力F(參照圖6), 使推力F作用於活動滑輪32。 於if而Γ扭矩凸輪機構50由一體設在轴向直列配置 =皮π輪30 ϋ同軸配置於輸 旋轉構件的凸輪體51之一個一卜側的屬於同狀 >活動滑輪32並與第丨凸_元 广件52、以及設於 件53所構成。 輪凡件52接觸的-個第2凸輪元 一併參照圖5、圖6,朝盥繫腎方& 4 4 動藉單向離合器19的内部元、2方向〇反的方向的移 係具有構成保持彈箸= 及以經常-體旋龍w f ㈣環部51a,以 19a的連結部51b ; ::該:輪體51於内部元件 >向内方設有第U輪元;;2 ^相對於保持部仏在徑 '由栓槽所構成的連結 第〗凸輪元件52由等間;二動二㈣ 個)之凸輪元件向/置的複數個(於此為3 51, ,R v 所構成,以屬於凸輪體51的頸3fAp
51a —部分的突出部5H , 7負衣口P 各凸輪元件52a。而且,於久’ 7成樹脂模塑形成 2凸輪元件53的心 、°凸輪70件52a巾’具有與第 …牛53的凸輪面53c(參照圖4 接觸部_由合成樹㈣形:又 於周向鄰接的凸輪元件叨 机又, 千52a的周向間設置構成後述凸輪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ΐ7 20 12.97755 凡件53a進入的空間的貫通孔51e。 ^照圖2、圖4、圖6,與活動滑輪32 一體成形的第2 的山兀件53由活動滑輪32的套筒32b之靠近凸輪體51 趴而邛中’口周向等間隔設置的複數個(於此為3個)之凸 ^件咖所構成。分別與三個凸輪元件他接觸的3個 ^件53a A別具有自上述端部軸向呈鑛齒狀突出,並 53(/。應的凸輪面他接觸之由螺旋面所構成的凸輪面 口上述’以對應作動扭矩之大小的大小,將繫緊方向A 、隹力F作用於活動滑輪32的扭矩凸輪機構5(),係在被 動皮帶輪30與輸出車由29間發生扭矩變化時(以下稱為扭 矩變化)時’藉該推力F朝繫緊方向A移動活動滑輪32。 、具體而言,此扭矩變化於二輪機車的發動·加速時或常 速:進中等通過後輪w作用於輸出軸29的荷載扭矩增加 ^情況下’或於引擎E的加速旋轉時等被動皮帶輪3〇的 鲁方疋轉速度增加,並於輸入扭矩減少之情況下等,相對於作 ,在被動皮帶輪30的輸入扭矩,發生作用在輸出軸“的 荷載扭矩相對地變大。 而且,由於在扭矩凸輪機構5〇中,若如圖6中_點鏈 線所不般,於第2凸輪元件53佔據被動皮帶輪3〇(參照 圖2)中皮帶26成最大捲掛半徑狀態下的第2凸輪元件μ 的位置(圖6中實線所示)、與被動皮帶輪3〇中皮帶%成 最小捲掛半徑狀態下的第2凸輪元件53的位置(圖6中二 點鏈線所示)間的位置時發生扭矩變化,以結合手段36(參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 I.—. 1月陶修(更)正§^1 料丨 以97755 lfr〜丨.一 —一 照圖。結合的固定滑輪“^^!,=7 ,於凸輪…輸出軸29朝:;=藉作動扭矩, 弟2凸輪元件53相對疋轉方向只相對旋轉,故 對旋轉’藉由第!凸輪元件52=牛52朝旋轉方向“目 產生推力卜此推力F可使活動二2=件_^ 固::輪二’此時,二滑輪31、3;繫緊=近 固疋滑輪31及活動滑輪犯 ;50、凸輪體51及單向離人哭 凸輪枝構 同時τ… 9被驅動連結於輸出軸29, ^二::機構50所限定的範圍内相對於凸輪 脰51及輸出軸29相對旋轉。 凸輪 用來形成作動扭矩凸輪機構5。的作動扭 矩’係二分為傳輸至固定滑輪31的第u矩部分及傳輸 ^舌動滑輪32的第2扭矩部分。而且,作動扭矩係組合 輸入扭矩中傳輸至固定滑輪31的第i扭矩部分與傳輸至 活動滑輪32的第2扭矩部分的扭矩,亦即輸入扭矩整體。 因此’於第1扭矩部分透過構成結合手段36的第卜第2 才王軋37 38傳輸至活動滑輪32,於活動滑輪32與第2 扭矩部分合成後’亦即於第i、第2扭矩部分合而為一之 後,通過活動滑輪32傳輸至第2凸輪元件53。而且,於 具有對應輸入扭矩大小的作動扭矩係與輸入扭矩間具有 隨著第1、第2扭矩部分的增加而增加的相關關係,因此, 推力F與作動扭矩及輸入扭矩間具有隨著作動扭矩的增 加,亦即輸入扭矩的增加而增加的相關關係。 因此,如圖7所示,扭矩凸輪機構50產生的推力F較 22 326V總檔\94\94118717\94118717(替換)-1 -1297755 —........................... 2006 1 0 HOV 替換買 丨丨月卜丨修(吏} —. „ 晒 J 均 以輸入扭矩中僅傳輸活動滑輪32的扭矩部分(為輸入扭 矩的一部分,輸入扭矩的大致丨/2大小。)形成作動扭矩 的習知扭矩凸輪機構所產生的推力更為增加。因此,可減 小彈簧40的彈撥力在屬於彈簧的彈撥力與推力ρ之和的 繫緊力中所佔的比例,可較習知技術更大幅減小此彈撥 力。而且,防止於捲掛半徑的變更範圍S中,亦即於變速 比(亦為減速比)的變更範圍s中,發生相對於上述必要繫 _緊力過大的繫緊力,隨著捲掛半徑(變速比)減少繫緊力的 過剩部分。 其次,針對如上述構成的實施形態作用及效果加以說 明。 " 於變速裝置τ中,由於藉由固定滑輪31與活動滑輪32 不能相對旋轉,並透過扭矩凸輪機構50被驅動連結I輸 出軸29,使固定滑輪31與活動滑輪32不能相對旋轉, 故於扭矩變化時作動產生朝繫緊方向A移動活動滑輪32 ,推力F的扭矩凸輪機構50的作動扭矩,係根據透:不 能相對旋轉的固定滑輪31及活動滑輪32二者傳輸的輸入 扭矩,為了使固定滑輪與活動滑輪相對旋轉,可較作動扭 矩透過活動滑輪傳輸的習知扭矩凸輪機構產生的推力,增 加扭矩凸輪機構5 0所產生的推力。 —而且,由於藉由此時的作動扭矩係輸入扭矩中傳輸至固 定滑輪?1的帛1扭矩部分與輸入扭矩中傳輸至活動滑輪 32的第2扭矩部分合成的扭矩,作動扭矩成為透過固定滑 輪31及活動滑輪32傳輸的第丨、第2扭矩部分合成的扭 326纖檔\94\94118717\94118717(替換)-1 23 ?坪丨ί月卜日修(¾正替換頁 1297755 2刪1 〇晴 替换頁 ^㈣成為輸人扭矩整體’從而,可使作動扭矩的大·小 〃輸入扭矩的大小相等,故可較僅以第1、第2扭矩部分 m 方、亦即以輸入扭矩的一部分作為作動扭矩作動的 白知扭矩凸輪機構,增加扭矩凸輪機才籌50所產生的推力F。
^此,可於扭矩變化時增加活動滑輪32朝繫緊方向A 胃之除對皮帶26的繫緊力,從而增加作用於皮帶26的 :壓’大幅減少扭矩變化時的皮帶26與固定滑輪3ι及活 動滑輪32間的滑動。 =果,提高扭矩變化時自皮帶26至被動皮帶輪3〇 丑矩的傳輸效率及傳輸響應性。又,亦於扭矩凸輪 5〇二繫緊方向A移動活動滑輪32之際,固定滑輪3ι盘 ’動滑輪32 一體旋轉,毋須相對旋轉二滑輪”、3 :„26與滑輪3卜32間的滑動,於此方 nr皮f 26至被動皮帶輪3〇的輸入扭矩的傳輸效率。 而且’藉由提高輸人扭矩對被動皮帶輪3()的傳輪效 =輸響應性’提高對應駕驶者的油門操作等引擎e 出操作的二輪機車的響應性,增進駕 _ §l 耗性能。 曰進駕駛感’且提高行駛油 又由於藉由扭矩凸輪機構50產生的推 凸輪機構產生的推力F更為增加,可減小彈二:= 二=緊:中所佔比例,可較習知技術本身更大幅: 弹抵力,故防止於捲掛半徑的變更範圍s 上述必要繫緊力過大的繫緊力。 X目對於 由於藉由扭矩凸輪機構5。由能與輸出轴29 一體旋轉並 326\|§it\94\94118717\94118717(#^)-1 24 pM⑺丨()日修(更)正替換頁 -1297755 2006 1 9 DIOV 替換頁 =相對於D定滑輪3〗第i凸輪元件 以及接觸第1凸輪元件52並傳輸第i扭矩部分及第 部分的一個第2凸輪元件53所構成,分別透過固 =31與活動滑輪3 2傳輸的第!、第2扭矩部分被傳 :冓成扭矩凸輪機構50之一個第2凸輪元件Μ,從而 構成扭矩凸輪機構5〇的零件數,故簡化傳輸第卜 弟2扭矩部分的扭矩凸輪機構5〇。 •固定滑輪31及活動滑輪32藉結合手段%結合成不能 ^對旋轉,結合手段36由分別設於固定滑輪31及活動滑 輪32並相互嵌合的第丨栓槽37及第2栓槽⑽所構成。 由於藉由第卜第2栓槽37、38的相互嵌合,二滑輪31、 32可在能軸向相對移動狀態下,不能相對旋轉地=轉, 故藉簡單構造構成二滑輪3卜32在能轴向相對移動狀態 下不★能相對旋轉地旋轉的結合手段。又,由於藉由對應第 二、第2栓槽37、38的軸向寬度,涵蓋較大範圍,具體而 •言’於超過固定滑輪31的套筒31b的軸向寬度的1/2的 軸向範圍,並於活動滑輪32的套筒3訃的軸向寬度的大 =全體,固定滑輪31與活動滑輪32結合,相較於被動皮 帶輪的固定滑輪及活動滑輪可相對旋轉情況,提高二滑輪 31、32的個別滑輪的扭曲剛性,從而,因二滑輪μ、犯 的扭曲而減少自被動皮帶輪3〇經扭矩凸輪機構5〇傳輸至 輸出軸29的輸入扭矩的傳輸滯後,故於具有扭矩凸輪機 構50的變速裝置T中,提高自被動皮帶輪3〇至輸出軸 29的輸入扭矩的傳輸響應性。 326V總檔\94\94118717\94118717(替換)· 1 25 ••1297755 2〇〇6 1 0 NOV 替換買 IΓ年π月卜日修(更)正替換頁 由於藉由結合手段rij栓样37 ♦结替換〕 槽38間、減少第1栓槽37與第2栓槽38;的周2 : =件39’喝39減少第"全槽37與第2栓心門 間隙’故活動滑輪32相對於固定滑輪31的:向4: 夕平穩,並由於減少自扭矩變化時扭矩 動到错推力F被動皮帶輪30繫緊皮帶26為止 對皮帶26的繫緊響應性,故提高自皮㈣至被 動皮▼輪30的輸入扭矩的傳輸響應性。 八有低摩擦係數的零件所構成,使活動滑輪32的移動 f平穩’更為提高對皮帶26的繫緊響應性及
傳輸響應性。 W 況由於藉由第2凸輪元件53設在屬於被動皮帶輪3〇之二 滑輪中一滑輪的活動滑輪32,分別透過固定滑 : 動滑輪32傳輸的p、第2扭矩部分在透過結合手= =成後,傳輸至設於活動滑輪32的第2凸輪元件53,故 第2凸輪元件53的構造變得簡單,傳輸第丨、第2扭矩 部分的扭矩凸輪機構5〇更為簡化。 第1凸輪元件52設於具有被驅動連結於輸出軸29的連 結部51b ,並能與輸出軸29 —體旋轉的凸輪體51上,第 2凸輪兀件53設於活動滑輪32,固定滑輪31的套筒3lb 配置於軸向較連結部51b更靠近皮帶26處,固定滑輪31 及活動滑輪32於較連結部51b更靠近皮帶26的位置藉結 合手段36結合成不能相對旋轉。由於固定滑輪31配置於 軸向較連結部51b更靠近皮帶26處,從而固定滑輪31的 326聰檔 \94\94118717\94118717(替換)-1 26 1297755 、筒 的輪向覓度變小,固定滑輪31的扭曲剛性增高, 並由於一滑輪31、32藉設於較連結部51b更靠 處的結合手段36提高二清輪31、32的扭曲剛性皮; ::滑輪31、32的扭曲而減少自被動皮帶輪3〇經扭矩凸 冓5 0傳輸至輸出軸2 9的輸入扭矩的傳輸滯後,故於 =扭矩凸輪機構5〇的變速裝置τ中,提高自被動皮帶 ^ 至輪出軸29的輸入扭矩的傳輸響應性。 而且,藉由固定滑輪31的套筒31b及活動滑輪32的套 :、32b的個別全體或大致全體配置於軸向較凸輪體51更 罪近皮帶26處,使各套筒31b、32b的軸向寬度更小,二 滑輪31、32的扭曲剛性更為提高。 &以下針對變更上述實施形態的一部分的構造之實施形 悲’就變更的構造加以說明。 構成結合手段36的第1、第2結合元件由銷、以及設 有供该銷插入的溝槽或長孔的構件所構成。 着,輪版51可為與輸出軸29 —體旋轉的個別構件,例如 與早向離合器19的内部元件19a 一體成形,於此情況下, 凸輪體51的連結部51b係相對於第1凸輪元件52,為於 與皮帶26相反側的部分。 一於扭矩凸輪機構5〇中,第卜第2凸輪元件52、53中 凸輪元件可為抵接另一凸輪元件的凸輪面的滾子。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僅屬於被動皮帶輪30的第1、 卜/月輪中/月輪的活動滑輪3 2可軸向移動,不過,亦 可上述第1、第2滑輪的至少一滑輪能軸向移動,亦即,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_12/94ιι87ι7 27
1297755 —〜
^ Ίΐ^( I nl〇 n g-(i::·:. ;;: ^lj 2006 i 〇 NOV 滑輪二者可=滑輪移動。而且,於上述第丨、第2 設置的個:況下’扭矩凸輪機構可由對應各滑輪 们別扭矩凸輪機構成。令“ 一個第1凸鈐;从” 1 π 〇輪機構由 第1凸幹元:Γ 個第2凸輪元件所構成,或由二個 奸輪7"件及二個第2凸輪元件所構成。 定、::t=t設於固定滑輪及活動滑輪之-滑輪上,固 网活動滑輪之另一滑輪不透過上述一 結合於兮笛9 TL Μ - α輪而直接 9 、以 凸輪元件,第i、第2扭矩部分於第 元件合成,形成作動扭矩。 刀於第2凸輪 軸一體旋轉地與由曲柄軸4以外的旋轉 =的驅動軸結合,被動皮帶輪3G亦可—體旋轉地 ./、由輸出軸29以外的旋轉軸所構成的被動軸結合。又, 之傳動裝置可為v皮帶式自動變速裝置以外的皮 速裝置,進-步亦可為使綠二輪機車以外的車輛 或車輛以外的傳動裝置。 #【圖式簡單說明】 i圖1係於本發明適用的二輪機車所具備之V皮帶式自動 變速裝置的動力單元中’主要含有汽缸軸線及曲柄軸、驅 動皮帶輪、被動皮帶輪之各旋轉中心的截面的剖面圖。 圖2係圖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 ” 圖3係圖2的111 一 I π線剖面圖。 圖4(A)係活動皮帶輪之圖2的iv箭視圖,(β)係(A)的 B — B線剖面圖。 ,、 ' 圖5(A)係凸輪體之圖2的V箭視圖,(B)係(^的Β—β 326V總檔\94\94118717\94118717(替換)-1 28 • 1297755 線剖面圖。 ® 6係圖1的變速裝置所具備之扭矩凸輪機構的展開 圖’且係有關被動皮帶輪及凸輪體的圖5(A)的VI-VI線 剖面圖。 心圖^顯示圖1的變速裳置所具備之扭矩凸輪機構及彈 動皮帶輪的推力及彈撥力、被動皮帶輪作 俜 …、力、與被動皮帶輪中皮帶的捲掛半徑的關 係’亚顯示習知技術中推力、彈撥力:卜,的關 ί控的關係的圖表。 繫緊力、與捲掛半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缸筒 汽缸頭 曲柄箱 曲柄轴 4a 4b 弟1軸端部 第2軸端部 活塞 6 連桿 7 主轴承 8 發動離合器 8a 離心配重 8b 輸出部 9 冷卻風扇 10 交流發電機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29 • 1297755 11 散熱器 12 冷卻風扇 13 燃燒室 14 點火栓 15 缸頭蓋 16 動閥裝置 16a 凸輪軸 16b 搖臂 • 17 定時鏈 18 電動機 18a 轉子 18b 定子線圈 19 單向離合器 19a 内部元件 19b 外部元件 19c 滾子 —20 最終減速裝置 21 傳動箱 21a 第1箱部分 21b 第2箱部分 21c 第3箱部分 21d 第4箱部分 22 傳動室 22a 第1室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30 * 1297755 22b 第2室 23 齒輪列 24 車轴 25 驅動皮帶輪 25a 固定滑輪 25b 活動滑輪 26 無端皮帶 27a 凸輪板 27b 配重滾子 29 輸出軸 30 被動皮帶輪 31 固定滑輪 31a 凸緣 31al 接觸面 31b 套筒 32 活動滑輪 ’32a 凸緣 32al 接觸面 32b 套筒 33、34 軸承 35 限制構件 36 結合手段 37 第1栓槽 38 第2栓槽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31 * 1297755 38a 栓槽突條 39 隔件 40 彈簧 41 導引構件 41a 導引部 50 扭矩凸輪機構 51 凸輪體 51a 頸環部 _51b 連結部 51c 保持部 51d 突出部 51e 貫通孔 52 第1凸輪元件 52a 凸輪元件 52b 接觸部 52c 凸輪面 第2凸輪元件 53a 凸輪元件 53c 凸輪面 A 繫緊方向 E 引擎 F 推力 U、L2 旋轉中心線 R 旋轉方向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32 •1297755
w 變更範圍 變速裝置 後輪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33

Claims (1)

  1. 2006 1 0 _ 替换頁 :1297755 ㈣…, 曰修(更)止香換頁 十、申請專利範園·· .-種傳動裝置,係具備:可變皮帶輪,其由第^滑 輪及第2滑輪所構成;旋轉轴,其被驅動連結於上述可變 皮帶輪;以及推力產生手段,其根據自上述第wf輪及上 述第2滑輪所夾持的皮帶傳輸至上述可變皮帶輪的輸入 扭矩,產生對應透過上述可變皮帶輪傳輸的作動扭矩的轴 向推力;上述推力產生手段於上述可變皮帶輪與上述旋轉 φ軸間的扭矩變化時,藉上述推力,朝繫緊上述皮帶的方向 移動上述第1滑輪及上述第2滑輪中至少任一方者,其 徵為, 、 • 上述第1滑輪及上述第2滑輪不能相對旋轉,同時,透 -過上述推力產生手段被驅動連結於上述旋轉軸。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傳動裝置,其中,上述作動 扭矩係組合上述輸入扭矩中傳輸至上述第丨滑輪的 矩部分、與上述輸入扭矩中傳輸至上述第2滑輪的第2扭 鲁矩部分的扭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傳動裝置,其中,上述推力 產生手段係由可與上述旋轉軸一體旋轉並可相對於上述第 1滑輪及上述第2滑輪進行相對旋轉的第丨凸輪元件、以 及接觸上述第1凸輪元件並傳輸上述第丨扭矩部分及上述 第2扭矩部分之丨件第2凸輪元件所構成的扭矩凸輪機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傳動裝置,其中,上述 第1滑輪與上述第2滑輪藉結合手段結合成不能相對旋 轉,上述結合手段由分別設於上述第丨滑輪及上述第2滑 326纖檔_4118717\94118717(替換)-1 34 * 1297755 5並=的第槽及第2拾槽所構成。 手=:置專:ΐ二第4項之傳動裝置,,上述結合 3另配置於上述第】栓槽盥 上述第1栓槽盥i、f Μ /、 技軋間,並減少 6…之述弟2栓槽間的周向間隙的隔件。 .如申μ專利範圍第4項之傳動 凸輪元件係設於上述第卜況於“ /、中’上述第2 上。 上以1滑輪及上述第2滑輪之一滑輪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馨凸輪元件係設於上述第1 上0 項之傳動裝置,其中,上述第2 滑輪及上述第2滑輪之一滑輪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傳動裝置,其中,上述第1 2輪二件係設於具有被驅動連結於上述旋轉軸的連結 。,亚旎與上述旋轉軸一體旋轉的旋轉構件上,上述第2 凸輪兀件設於上述第i滑輪及上述第2滑輪中的上述第2 ⑺輪,上述第1滑輪沿上述軸向配置於較上述連結部更靠 •近上述皮帶處’上述第1滑輪及上述第2滑輪藉結合手 段,於較上述連結部更靠近上述皮帶的位置,結合成不能 相對旋轉。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35 • 1297755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2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18 電動機 18a 轉子 18b 定子線圈 19 單向離合器 19a 內部元件 19b 外部元件 19c 滾子 21d 第4箱部分 26 無端皮帶 29 輸出轴 30 被動皮帶輪 31 固定滑輪 31a 凸緣 31al 接觸面 31b 套筒 32 活動滑輪 32a 凸緣 32al 接觸面 32b 套筒 33、34 軸承 35 限制構件 37 第1栓槽 38 第2栓槽 38a 栓槽突條 39 隔件 40 彈簧 41 導引構件 41a 導引部 50 扭矩凸輪機構 51 凸輪體 51a 頸環部 51b 連結部 51c 保持部 51e 貫通孔 52 第1凸輪元件 52a 凸輪元件 53 第2凸輪元件 53a 凸輪元件 A 繫緊方向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無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12/94118717 4
TW094118717A 2004-08-27 2005-06-07 Transmission gear with variable pulley TWI29775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9301A JP4620985B2 (ja) 2004-08-27 2004-08-27 可変プーリを備える伝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3669A TW200613669A (en) 2006-05-01
TWI297755B true TWI297755B (en) 2008-06-11

Family

ID=35462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8717A TWI297755B (en) 2004-08-27 2005-06-07 Transmission gear with variable pulley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630455A3 (zh)
JP (1) JP4620985B2 (zh)
KR (1) KR100677691B1 (zh)
CN (1) CN100464092C (zh)
BR (1) BRPI0503622B1 (zh)
TW (1) TWI2977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87930B2 (en) 2017-06-20 2019-11-26 Team Industries, Inc. Drive clutch a CVT
JP6668394B2 (ja) * 2018-01-24 2020-03-1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プーリ装置
JP7339909B2 (ja) * 2020-03-23 2023-09-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従動プーリ装置
WO2023171241A1 (ja) * 2022-03-11 2023-09-14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プーリ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9015Y1 (zh) * 1967-03-27 1973-03-09
US3616706A (en) * 1968-05-18 1971-11-02 Yamaha Motor Co Ltd Transmission device of a sheave drive type
JPS4719430Y1 (zh) * 1968-05-18 1972-07-03
US3931872A (en) * 1974-06-13 1976-01-13 Aspro, Inc. Reversible overrunning clutch with automatic shift control and friction reducing means
DE2629279C3 (de) * 1976-06-30 1979-12-13 Gebr. Claas Maschinenfabrik Gmbh, 4834 Harsewinkel Stufenlos regelbares Keilriemengetriebe
JPS57171155A (en) * 1981-04-10 1982-10-21 Toyota Motor Corp Pressure applying device of movable pulley in stepless speed changer
FR2658892B1 (fr) * 1990-02-23 1995-02-10 Ibc Europ Sarl Poulie menee d'une transmission a vitesse variable.
DE4329735A1 (de) * 1993-09-03 1995-03-09 Daimler Benz Ag Lenkspinde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JPH0861449A (ja) * 1994-08-16 1996-03-08 Inasaka Haguruma Seisakusho:Kk 変速装置
JP3188824B2 (ja) * 1995-06-30 2001-07-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Vベルト式変速機
JP3412741B2 (ja) * 1997-05-15 2003-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Vベルト自動変速機
US6379274B1 (en) * 1999-11-29 2002-04-30 Cvtech R & D Inc. Driven pulley
JP2001355712A (ja) * 2000-06-12 2001-12-26 Yaskawa Electric Corp 可変径プーリ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無段変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20985B2 (ja) 2011-01-26
BRPI0503622B1 (pt) 2019-04-09
JP2006064121A (ja) 2006-03-09
KR100677691B1 (ko) 2007-02-02
EP1630455A2 (en) 2006-03-01
TW200613669A (en) 2006-05-01
CN1740588A (zh) 2006-03-01
BRPI0503622A (pt) 2006-04-11
CN100464092C (zh) 2009-02-25
EP1630455A3 (en) 2007-08-22
KR20060050343A (ko) 2006-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22483B2 (en) Twin clutch
US7621263B2 (en) Supercharger drive system
US20100224149A1 (en) Timing chain drive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electric motor
US7178497B2 (en) Inertial torque reaction management with selectively engageable counter rotating component
TWI297755B (en) Transmission gear with variable pulley
TWI264503B (en) Unidirectional clutch
CN106461014A (zh) 具有互锁隔离器的扭转减震器
US20050221927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of engine
TWI308614B (en) Stroke-variable engine
WO2007116220A1 (en) Transmission systems
US7252067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EP2151603A1 (en) Power unit and motorcycle with the same
EP2151607A1 (en) Stepp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with the same
WO2005035292A1 (ja) 自動二輪車および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36439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430089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EP2151600B1 (en) Stepp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otorcycle with the same
US8161932B2 (en) Moped transmission
JP5513323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EP2151605B1 (en) Stepp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with the same
US10012298B2 (en) Torque converter for manual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3210080A5 (zh)
JP2005226721A (ja) バランサ機構
JPH04209924A (ja) 内燃機関の補機部品駆動装置
TW200537045A (en) Power unit for scooter motorcy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