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5974B - Battery - Google Patents
Battery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285974B TWI285974B TW094139980A TW94139980A TWI285974B TW I285974 B TWI285974 B TW I285974B TW 094139980 A TW094139980 A TW 094139980A TW 94139980 A TW94139980 A TW 94139980A TW I285974 B TWI285974 B TW I28597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casing
- wall
- battery
- casing
- battery pack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4—Gastight accumulators
- H01M10/345—Gastight metal hydride accum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 Dry Shavers And Clippers (AREA)
- Air Bag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Description
128597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含有與於2004年12月20日在日本專利局申請的日 本專利申請案第JP 2004-367325號有關的内容,本文以引用 的方式將其全部内容併入。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經調適以可裝卸的方式載入電子裳置 的電池。 【先前技術】 • 已知包括容納一或多個電池組之外殼的電池並揭露於日 本公開專利案第2002_245993號。在該專利文件揭露的電池 中’外殼係分成兩個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其個別地具有 將兩個外殼連結一起的接合部分。連結薄壁係設於該等外 殼之一外殼的接合部分,致使其在外殼的厚度位置方向中 突出。同時,連結凹處係設於該等外殼之另一外殼的接合 部分,致使連結薄壁在兩個外殼的接合部分互相接合時插 入連結凹處。在連結部分互相接合的狀態中,連結薄壁與 ® 連結凹處係藉由超音波熔接而連結一起。 【發明内容】 在兩個外殼係依此方式藉由超音波熔接而連結一起的電 池中,如果在其接合部分因局部偏斜或其類似物而變形時 熔接外殼,將無法確實地執行熔接。因此,如何防止兩個 外殼之接合部分的可能變形很重要。 最好能夠提供確實地將兩個分隔外殼互相熔接的電池。 根據本發明的一項具體實施例,將電池配置如下:提供 105162.doc 1285974 連結薄壁及連結凹處’且將突出壁設於外表面位在連結凹 處e又於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之一之外側的位置,使其沿著 連結凹處延伸。 尤其,根據本發明的一項具體實施例,電池包括外殼及 容納於外殼中的電池組。該外殼在電池組的厚度位置方向 中係分成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具有 著其周圍形成以互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第一外殼及第二 外殼之一外殼的接合部分具有形成以沿著其周 圍延伸及在 度位置方向中突出的連結薄壁。第—外殼及第二外殼之 另一外殼的接合部分具有形成以沿著其周 圍延伸以在第一 外设及第二外殼之接合部分互相接合的狀態中接收插入其 中之連結薄壁的連結凹處。連結薄壁及連結薄壁在第一外 殼及第二外殼的接合部分互相接合時插入其中的連結凹處 係藉由溶接而連結一起。該另一外殼具有按沿著連結凹處 l伸的方式形成於其位於連結凹處外側之外表面之位置的 突出壁。 在電池中,提供連結薄壁及連結凹處,此外,還提供突 出壁,其係形成於第一外殼及第^外殼之一外殼之外表面 的位置,言亥夕卜表面係位於按沿著連結凹處延伸#方式設於 f -外殼及第二外殼之_外殼之連結凹處的外侧。因此, 田第一外设及第二外殼的接合部分在熔接用型架接觸突出 壁之末端的狀態中藉由超音波溶接而連結-起時,由於夾 甜的接觸面接觸具有高剛性之突出壁的端面,因此可確實 地固持夾鉗之接觸面和突出壁之端面的接觸,並防止第一 105162.doc 1285974 外殼及第二外殼之接合部分的變形。因此,可以確實地熔 接兩個分隔的外殼。 【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首先參考圖1至5,其中顯示套用本發明的電池。所示電 池2係以可裝卸的方式載入如電子裝置的電池容納室。電池 2包括:容納兩個電池組40的外殼1〇、從外殼10曝露出的連 接器30、將電池組40固持於外殼1〇中的固持部件5〇、導電 板60、及印刷電路板70。 外殼1 〇具有平坦化之矩形板的形式,在本具體實施例中 已經平坦化且如平面所見具有矩形形狀。 外殼10在電池組40的厚度位置方向中係分成當作第二外 殼的上方外殼12及當作第一外殼的下方外殼。上方外殼 12及下方外设14係透過連結薄壁1420及連結凹處1220而連 結一起。 上方外设12及下方外殼14具有設於其周圍以互相接合的 接合部分1201及1401。 外设1 〇係以平坦化矩形板的形式形成,其具有:在厚度 方向中位於相對端的上方壁面10C及下方壁面1〇D、一對位 於具有尺寸大於厚度之寬度方向之相對端的左右側壁 10E、及位於在前後方向中具有尺寸大於寬度之長度之相對 端的前方側壁10A及後方側壁l〇B。請注意,外殼1〇的左右 方向如從外殼10向前所見的左右方向所示。 下方外殼14具有:如平面所見之矩形形狀的下方壁面 105162.doc 1285974 10D,其面對電池組40在厚度位置方向中之相對面的一面; 從下方壁面10D之次要侧垂直地延伸的前方側壁10A及後 方側壁10B ;及一對從下方壁面10D之主要侧垂直地延伸的 一對左右側壁10E。 上方外殼12具有:如平面所見之矩形形狀的上方壁面 10C,其面對電池組40在厚度位置方向中之相對面的另一 面;從上方壁面10C之次要側垂直地延伸的前方側壁1 〇a及 後方側壁10B ;及一對從上方壁面10C之主要側垂直地延伸 的一對左右側壁10E。 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的前方側壁10A具有形成於其 中的開口 3206,以從中露出連接器30。強化連接器30的連 接器壁面部分32係在開口 3206的周圍形成。 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的接合部分1201與1401係以側 壁10A、10B、及10E的末端形成。 參考圖33,連結薄壁1420係在下方外殼14的接合部分 1401上形成。尤其,連結薄壁1420係形成於下方外殼丨斗的 内側部分上,在下方外殼14之接合部分1401的位置上,在 各侧壁10E的末端留下端面1401A。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端 面1401A係以平面形成。 連結凹處1220係形成於上方外殼12的内側部分上,在上 方外殼12之接合部分1201的位置上,在上方外殼12的外側 部分留下側壁10E的端面1201A。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端面 1201A係以平面形成。 參考圖31,位於矩形形狀之兩個主要側的連結薄壁142〇 105162.doc -10- 1285974 具有因切割頗接近次要側(頗接近侧壁10E)之矩形形狀之 位置(也就是說,在頗接近前方側壁10A與後方側壁10B之矩 形形狀的位置)的連結薄壁1420所形成的切割部分1421。 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係連結一起,致使其接合部分 1201與1401互相接合,並藉由超音波熔接來熔接連結薄壁 M20與安裝連結薄壁1420的連結凹處1220。
參考圖7與33,突出壁1002係設於上方外殼12位於連結凹 處1220之外侧之外表面的位置,致使其在寬度位置方向中 向外突出並沿著連結凹處1220延伸。在本具體實施例中, 一對突出壁1002係形成於上方外殼12對應於矩形形狀之兩 個主要側之侧壁1 〇E的位置,也就是說,形成於左右側壁1 〇E 的位置,致使其以沿著左右側壁l〇E延伸之方向的相等高度 延伸。 此外’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在連結薄壁142〇係插入連結 凹處1220和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的接合部分12〇1與 1401係互相接合且互相溶接的狀態中,留在上方外殼丨之之
側壁10E之末端的端面14〇lA及留在上方外殼12之侧壁10E 之末端的端面1201A係在電池組40的厚度位置方向中彼此 隔開’及突出壁1002位於下方壁面l〇D側面的位置比側壁 10E留在上方外殼12之末端的端面14〇1A接近下方壁面 10D 〇 防止鬆脫的切割部分1004係形成各突出壁1002在延伸方 向中的中間部分。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切割部分1〇〇4係形 成於各突出壁1002頗接近前方側壁i〇A的位置。 105162.doc -11 - 1285974 在將電池2插入電池容納室時,將以設於雷从a y 又%電池各納室的嚙 合溝槽(未顯示)嚙合突出壁1002,以在厚度位 卞又m罝方向中將電 池2置於電池容納室。 此外’在將電池2插入電池容納室及連接器3〇與電子襄置 侧面連接器區段係彼此耦合的狀態中,以可雜& ^ 擇放的方式嚙 合設於電池容納室之防止鬆脫的凸出物(未顯示)和切割部 分1004,以穩定電池2的載入狀態。 此外,停止壁1006係在鼓起的狀態中形成於兩個側壁 中各側壁頗接近後方側壁10B的、位置。停止壁1〇〇6係連接至 突出壁10 0 2,致使電池的後方側壁丨〇 B無法插入電子裝置的 電池容納室並當作防止反插壁。 此外,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複數個凸出物15係形成於上 方外殼12之上方壁面l〇C之内面及下方外殼14之下方壁面 10D之内面的不同位置上。電池組4〇係藉由凸出物丨5而固持 於外殼10中。 此外,在本具體實施例中,位移部分1210係形成於上方 外殼12的上方壁面10C,致使其在超過相對於上方壁面i〇c 在寬度位置方向中接近相對側的其餘部分之長度位置方向 之總長度的寬度位置方向中,在上方壁面1〇c的中央部分向 上位移。同時,另一個位移部分1211係形成於下方外殼14 的下方壁面10D,致使其在超過相對於下方壁面丨〇D在寬度 位置方向中接近相對側的其餘部分之長度位置方向之總長 度的寬度位置方向中,在下方壁面1〇D的中央部分位移。間 隙1212與1213係形成於位移部分121〇與1211的内面和容納 105162.doc -12- 1285974 於外殼10中之電池組40的上表面4002與下表面4004之間, 致使其在電池組40因充電膨脹時吸收膨脹。 參考圖1至6,連接器30係設於外殼10的前方侧壁10A,致 使其向前突出。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連接器30係設於前方 側壁10A在寬度位置方向中頗接近右端的位置並在寬度位 置方向中延伸。 連接器30在前方側壁i〇A之厚度位置方向中的位置係參 考左右側壁10E和上方壁面l〇C或下方壁面10D相對之突出 壁1002的表面來決定。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突出壁1〇〇2和 下方壁面10D相對的壁面ι〇〇2Α參照連接器30在厚度位置 方向中的位置。 參考圖3A至3C及9,連接器30具有在前方側壁ι〇Α的長度 位置方向中鼓起的通道形連接器壁面區段32。連接器3〇具 有置放於連接器壁面部分32之内側上的端子形成部件36及 連接至電池組4〇的接觸區段33(圖27)。 連接器壁面區段32係提供可強化連接器30且具有··一對 在寬度位置方向中彼此隔開且在厚度位置方向中延伸的垂 直壁面3202,及在頗接近上方壁面10C之位置的寬度位置方 向中延伸且在厚度位置方向中互連垂直壁面32〇2之末端部 分的橫向壁面3204。 垂^壁面3202及橫向壁面遍共同定義在長度位置方向 中(向刖)開啟且在厚度位置方向中從相對端的表面之間開 啟至另一面(向下)的空間3206。 >考圖4與9,端子形成部件36係以如合成樹脂材料的絕 105162.doc -13 - 1285974 緣材料製成且置放於開啟的空間3206中。 端子形成部件36具有複數個溝槽36〇2,該等溝槽係按在 長度位置方向(向前)中開啟及在厚度位置方向中延伸的方 式在寬度位置方向中按彼此隔開的關係形成。溝槽36〇2係 形成致使其開啟至下方壁面1 〇D。 現在’說明電池2的内部結構。 首先,參考圖25A與25B說明電池組40〇在本具體實施例 中的各電池組40係形成為充電式電池組,如鋰離子電池組 或鎳氫電池組。 電池組40具有平坦化矩形板之形式的護套筒42,其具 有·以導電金屬材料製成且位在厚度位置方向之相對端的 矩形形狀上表面4002與下表面4004,及四個互連上表面 4002與下表面4004的側面4006。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護套 筒42係以其上鍍鎳的鋼製材料形成。 電池組40的正端子44係以突出的方式形成於四個側面 4006之一上,致使其和護套筒42隔離。尤其,以非導電材 料製成及具有矩形截面的鼓起部分係以突出的方式形成於 側面4006上,及鼓起部分的端面當作正端子料。此外,護 套筒42在設置正端子44之位置以外的其餘位置係形成為電 池組40的負端子46。 參考圖16至18及21,固持部件5〇包括第一電池容納區段 50A及第二電池容納區段5〇B,以在電池組4〇按平面圖之矩 形形狀並置的狀態中容納兩個電池組4〇。 固持部件50係以非導電的彈性材料製成且具有:第一侧 105162.doc -14- 1285974
面薄片5 1、第二側面薄片52、第三側面薄片53、第四側面 薄片5 4、及邊緣薄片5 6。第一側面薄片5 1係等在容納於第 一電池容納區段50A之電池組40之護套筒42對應於如平面 所見之矩形形狀之次要側的侧面4006。第二侧面薄片52係 裝在電池組40之護套筒42對應於如平面所見矩形形狀之主 要側之一的側面4006。第三側面薄片53係裝在電池組40之 護套筒42對應於平面圖之矩形形狀之另一主要側的侧面 4006。第四側面薄片54係置放於兩個電池組40之護套筒42 的相對側面4006之間。邊緣薄片56從四個侧面薄片51、52、 53、及54的邊緣突出並裝在位移至邊緣之電池組4〇之護套 筒42的上表面4002與下表面4004之一(在本具體實施例為 下表面4004)的位置。 參考圖16與17,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將兩個電池組4〇容 納在第一電池容納室50A及第二電池容納室50B中,致使容 納於第一電池容納區段50A之電池組40的正端子44面對第 二側面薄片52,及容納於第二電池容納區段50B之電池組4〇 的正端子44面對第三側面薄片53。 請注意,為了便於說明,以下將容納於第一電池容納區 段50A的電池組40稱為「第一電池組40A」,將容納於第二 電池容納區段50B的電池組40稱為「第二電池組40B」。 參考圖19與21,第一側面薄片5 1係形成致使其在第一電 池組40 A之護套筒42之側面4006之一的總長度之上延伸。 參考圖16與19,按鼓起的方式在第一側面薄片51的表面 上形成用於附著於印刷電路板70的肋條5 102。因此,印刷 105162.doc • 15· 1285974 電路板70係透過肋條51〇2而附著於第一側面薄片5i,致使 其沿著第一侧面薄片5 1延伸。 參考圖19、20A、及20B,將連接器30安裝於印刷電路板 70上。印刷電路板70具有:正極的導電部分72、負極的導 電部分74、及在印刷電路板上形成之中點的導電部分%, 以分別連接至正極的接觸薄片34、負極的接觸薄片34、及 連接器30之中點的接觸薄片34。 連接器30係設置致使其透過開口 32〇6從外殼丨〇的前方側 壁10A向前突出。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連接器3〇係設於前方 侧壁10 A在寬度位置方向中頗接近右側端的位置,致使其在 寬度位置方向中延伸。 連接器30在前方側壁10A之厚度位置方向中的位置係參 考左右侧壁10E和上方壁面10C或下方壁面1〇D相對之突出 壁1002的表面來決定。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突出壁1〇〇2和 下方壁面10D相對的壁面丨002A參照連接器3〇在厚度位置 方向中的位置。 參考圖3A至3C,連接器30具有:以如合成樹脂材料之絕 緣材料製成的端子形成部件3 6及併入端子形成部件3 6且連 接至電池組40的接觸薄片部分33(圖27)。 參考圖26至28,端子形成部件36具有··按照和下方壁面 10D的相對關係置放的下表面361〇、按照和上方壁面Μ。的 相對關係置放的上表面3612、連結至印刷電路板7〇的背面 3614、及面對外殼10前方的正面3616。 複數個溝槽3602係在端子形成部件36之寬度位置方向 105162.doc -16 - 1285974 中,按彼此隔開的關係從正面3616形成至下表面3610,並 在厚度位置方向中延伸。溝槽3602也開啟至上表面3612, 如圖26與28所示。尤其,溝槽3602開啟至上表面3612的寬 度大於開啟至正面3616及下表面3610的寬度。 此外,如圖28所示,複數個凹處3618係形成於上表面3612 及下表面3610的背面3614上,致使這些凹處個別地連接至 溝槽3602。 接觸區段3 3係以複數對在寬度位置方向中按隔開關係並 置的接觸薄片34形成,致使各對接觸薄片34在寬度位置方 向中彼此相對且為向前及向下開啟。在本具體實施例中, 接觸薄片34係置放致使其形成端子形成部件36之溝槽36〇2 的側面。 各對接觸薄片34係整體設於以導電材料製成的彈性接觸 形成部件35上,如圖28至30所示。 接觸形成部件35具有:一對彼此相對的接觸薄片34、互 連接觸薄片34的基座部分35 02、從基座部分35 02延伸的第 一延伸部分3504、及從第一延伸部分3504之末端垂直地延 伸的第二延伸部分3506。 參考圖28,裝配接觸形成部件35的一對接觸薄片34及基 座部分3502,致使其從端子形成部件36的上表面3612上方 插入溝槽3602,直到將基座部分35〇2裝入溝槽36〇2並將第 一延伸部分3504及第二延伸部分3506插入端子形成部件36 之上表面36 12與背面3614之對應的凹處3618。 在位於背面3614之凹處3618的第二延伸部分35 06,將依 105162.doc -17- 1285974 此方式使接觸形成料35附著於端子形成料36的連接器 3〇焊接至印刷電路板7〇的導體部分。 請注意,在接_成料35併人端子形成部件36的狀態 中’按隔開關係從凹處3618的底面置放各接觸形成部件35 的第一延伸部分3504及第二延伸部分35〇6。 因此,在配對側連接器80耦合至連接器3〇及從連接器3〇 移除時’如圖30所示,也就是說,在配對側連接器8〇的各 接觸薄片82係插入於連接器3〇的一對接觸薄片“之間及從 >其間移除時,施加於連接器3〇的力為第一延伸部分35〇4的 彈性所吸收,因而此力不至於施加於將第二延伸部分35〇6 焊接至印刷電路板7〇的位置。 因此,即使定位精確性在印刷電路板7〇上安裝連接器3〇 時出現偏差,亦可有利地減少或消除可能意外施加於連接 器30或印刷電路板7〇的力。 因此,可以有利地使用在印刷電路板7〇上安裝連接器3〇 _ 時可能受到定位精確性偏差波及的流動焊接。使用回焊焊 接時,和具有從中突出之引線且以手動操作焊接而具有大 佔用面積的連接器相比,連接器3〇可使用可安裝於平面且 具有小佔用面積的連接器。因此,可減少印刷電路板70的 大小,因而減少電池2的大小。 形成控制電路的LSI與電子零件係安裝於印刷電路板 上。控制電路具有以下功能:透過用於連接器3〇之資料通 仏的接觸薄片34,在電子裝置的控制區段之間傳輸及接收 電池2的特性資料與識別資訊;及透過導電部分72、74、及 105162.doc -18 - 1285974 76監督電池組40的輸出電壓、輸出電流等 參考圖17與2卜第二側面薄片52係在其一端連接至第一 侧面薄片51且係形成致使其在第—電池組似之護套筒ο 的側面4006之一的總長度之上延伸,並向上延伸至第二電 池組40B頗接近第四側面薄片54的側面4〇〇6。第二側面薄片 52係在其一端頗後面的部分連接至第四側面薄片54的末端 部分。 1
在第二側面薄.片52上,在第二側面薄片52的延伸方向, 按隔開關係形成用於和導電板6〇嚙合的第二嚙合凹處52〇2 與第三嚙合凹處5204。 此外,在頗接近第一側面薄片51的第二嚙合凹處52〇2形 成開口 5206,致使第一電池組4〇A的正端子私可從中突出。 請注意,第三嚙合凹處5204係形成具有可將正端子44裝入 開口 5206的大小。 參考圖16與21,第三侧面薄片53係和第一侧面薄片51分 開形成且沿著第一電池組4〇A及第二電池組4〇B之護套筒 42的侧面4006之一延伸。第三側面薄片53係在其中間部分 連接至第四侧面薄片54的末端部分。 請注意,第二側面薄片52及第三側面薄片53係按彼此隔 開一段距離的關係來置放,此距離對應於包括電池組4〇之 正‘子44之侧面4006的尺寸及和側面4〇〇6相對之側面4006 的尺寸之間的尺寸。因此,在將電池組4〇插入第一電池容 納室5 0 A及第二電池容納室5 〇B時,個別地將第二侧面薄片 52及第三側面薄片53裝在電池組40之護套筒42的側面 105162.doc -19- 1285974 4006 〇 在第_側面薄片53和第四侧面薄^ Μ隔開的部分,形成 許第電池組4〇3的正端子44從中突出的開口 53〇2。開口 5302係I成具有允許將正端子44安裝於開口 5搬中的大 小 〇 此外,用於和導電板6㈣合的第—嗔合凹處53G4係形成 於第三側面薄片53上。 參考圖is與21 ’第四侧面薄片54係配置成可裝在電池組 4〇不包括正端子44和第一側面薄片5 1之側面4006的兩個側 面上。 和第一側面薄片51—樣,第四側面薄片54係形成可在電 池組40的總長度之上延伸。 參考圖16與19,邊緣薄片56從四個側面薄片5卜52、53、 及洲邊緣突出,且具有可將其裝在頗接近第—電池組4〇A 及第二電池組40B之下表面4004之邊緣之位置上的寬度。 從第四側面薄片54之邊緣突出的邊緣薄片%具有在其中 間部分在延伸方向中形成的開口 56〇4。 此外,邊緣薄片57係形成於第四側面薄片54的中間部 分,致使其係裝在兩個電池組4〇彼此相鄰之上表面4〇〇2 邊緣。 、 请注意,邊緣薄片56係按矩形架構形狀形成,致使其沿 著第一電池組40A之下表面4004的四侧延伸。因此,下表面 4004係透過四個邊緣薄片56之中央的開口 56〇2,曝露於除 了四個邊緣部分的部分。此外,第二電池組4〇B的下表面 105162.doc -20- 1285974 4004係曝露於第三側面薄片53之邊緣薄片56及第四侧面薄 片54之邊緣薄片56以外的部分。 尤其’當第一電池組40A及第二電池組40B容納於固持部 件50中時,第一電池組4〇A及第二電池組4〇B的上表面 係在以下位置的所有部分開啟··裝有邊緣薄片57及雖然邊 緣薄片56存在但下表面4〇〇4仍具有從中形成切割部分以允 許中央部分從中曝露的位置,致使在電池組4〇因其充電而 膨脹時允許此膨脹。 此外,第一電池組40A及第二電池組4〇B係透過固持部件 5〇未形成邊緣薄片56的部分插入第一電池容納室5〇a及第 二電池容納室50B及從中移除。 導電板60包括:正端子連接薄板6〇A,以互連彼此電串連 之兩個電池組40的正端子44和連接器3〇 ;及負端子連接薄 板60B,以互連彼此電_連之兩個電池組仰的負端子μ和連 接器30。 正端子連接薄板60A及負端子連接薄板6〇B均以導電材 料形成。 正端子連接薄板60A包括:置放於第三側面薄片53所在之 侧面上的第一薄板61與第二薄板62、及置放於第二側面薄 片52所在之側面上的第三薄板63。 尤其’正端子連接薄板60A包括:連接至第二電池組權 U端—薄板61、附著於第-薄板61且連接至第 -電池組之負端子46的第二薄板62、及連結至第一電池 組40A之正端子似連接至印刷電路板7()之導電部分_ 105162.doc -21· 1285974 第三薄板63。 第一薄板61具有通過連接至第四側面薄片54之邊緣薄片 56之上且在連接至第三側面薄片53之邊緣薄片%之上延伸 的延伸部分6102,及兩個從延伸部分6102一端垂直地延伸 以連結至第二電池組4〇b之正端子44的正端子連結彎曲架 6104。第一薄板61進一步具有··兩個在第二薄板62之上從 延伸部分6102之中間部分垂直地延伸的薄板連結彎曲架 6106、及從延伸部分61 〇2之另一端垂直地延伸且連接至^ 刷電路板70之中點之導電部分76的導電部分連結彎曲架 6108。 第一薄板61的兩個正端子連結彎曲架61〇4之一係藉由熔 接而連結至第二電池組40B的正端子44。 提供兩個此類正端子連結彎曲架6丨〇 4及兩個此類薄板連 結彎曲架6106的原因是,其可在電池組4〇交換時僅設定彎 曲部分之一及切割該一彎曲部分,致使能夠使用其餘的彎 曲部分。 第一薄板61的導電部分連結彎曲架61〇8係藉由熔接而連 結至印刷電路板70之中點的導電部分76。因此,在本具體 實施例中,可以利用正端子連接薄板6〇A的零件在彼此連接 之兩個電池組40中各電池組的正端子44與負端子46和印刷 電路板70之導電部分76的連結位置供應電位,致使印刷電 路板70的控制電路可監督兩個電池組4〇的輸出電壓或輸出 電流。 第二薄板62係置放致使其一部分在第一電池組4〇八在第 105162.doc •22- 1285974 二側面薄片53不存在之位置之側面4006的總長度之上延 伸,而其餘部分則在第三側面薄片53上延伸且和第三側面 薄片53的第一喃合凹處〇4喃合。 第二薄板62包括··兩個以金屬材料製成的薄板62〇2及插 入薄板6202之間的熱阻器62〇4。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熱阻 器6204係以PTC(正溫度係數)熱阻器形成。pTC熱阻器具有 呈現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加之正特性的抵抗值。因此,pTc 熱阻器具有隨著其中過多電流突然增加而抑制電流之正特 性的抵抗值,藉此保護併入電池組4〇與電池2的電子裝置。 以一個置放於另一個之上之金屬製成之薄板62〇2之一與 熱阻器6204所形成之增加厚度的部分在第—電池組4〇a之 第三側面薄片53不存在的侧面4〇〇6上延伸,及第二薄板以 位置接近第-側面薄片51的末端部分係藉由溶接而連結至 第-電池組40A的側面4_,也就是說,連結至第一電池組 40A的負端子46。 此外,第二薄板62沿著第三側面薄片53之第一續合凹處 5304延伸的部分僅以單—薄板_2形成且和第—喊合凹處 5 3 04唾合。 上述兩個薄板連結彎曲架6106係置放於第二薄板62和第 鳴:凹處53G4喊合的部分上,及薄板連結弯曲架㈣6之 一係藉由熔接而連結至第二薄板Q。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在第二薄板62和第—嗔合凹處· 喃合的狀態中,形成正端子連接後 一 ★ y 運接,專板60A的第一薄板61及第 二薄板62係位在和護套_ 姑 ㈣42裝有弟三側面薄片53之側面 105162.doc • 23 - 1285974 4006之方向垂直的方向中。因此,可以很簡單的方式穿配 第一薄板61與第二薄板62。 此外,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在第二薄板62和第一喷人凹 處5304嚙合且兩個薄板連結彎曲架6106係置放於第-薄板 62上的狀態中,薄板連結彎曲架6106之表面的位置和第二 側面薄片53在形成第一嚙合凹處53〇4之部分以外之部分或 在低於第三側面薄片53之表面之位置的表面齊平。因此, 可以微型化由固持部件50所固持及具有裝配其中之導電板 60之電池組40的單元。 參考圖11,第三薄板63具有:在第二侧面薄片52之第二 鳴合凹處5202的總、長度之上延伸且置放可覆蓋開口 a%的 延伸部分6302,及從延伸部分63〇2之一端垂直地延伸且連 接至印刷電路板70之正極之導電部分72的導電部分連結彎 曲架 6304。 在第二喊合凹處簡之上,㈣部分63_在延伸方向
中頗接近末端部分的位置上連結至第—電池組40Α之正端 子44頗接近末端部分的位置(在和第-侧面薄片5!隔開的 侧面上頗接近正端子44之末端部分的位置)。為何將延伸部 分6302接合至頗接近正端子44之末端部分之位置的原因 疋,在父換電池組40時,可切割連結部分,以將延伸部分 6302之新的末端部分連 认从里 刀連,,°至正&子44頗接近另一末端部分 的位置。 在本具體實施例 鳴合的狀態令,第 中在第二薄板63和第二嚙合凹處5202 三薄板63係位在和護套筒42裝有第二側 105162.doc -24- 1285974 面薄片52之側面4006垂直的方向中。 此外,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在第三薄板63和第二嗜合凹 處5202嚙合的狀態中,第三薄板63的表面係位在和第二侧 面薄片52除了形成第二嚙合凹處52〇2之位置之表面的相同 平面或位在低於第二侧面薄片52之表面的位置。 導電部分連結彎曲架6304係藉由熔接而連結至印刷電路 板7〇之正極的導電部分72。 因此,第二電池組40B的正端子44、第一電池組4〇A的負 端子46、第一電池組40A的正端子44、及連接器3〇係藉由正 端子連接薄板60A而彼此連接。 參考圖11與19,負端子連接薄板6〇B包括置放於第二側面 薄片52所在之側面的第四薄板64與第五薄板&。 尤其,負端子連接薄板60B包括:連接至第二電池組4〇b 之負端子46的第四薄板64,及附著於第四薄板料且連接至 印刷電路板70之導電部分74的第五薄板65。 第四薄板64的一部分在第二電池組4〇B之側面4〇〇6的總 長度之上k伸。第四薄板64的其餘部分係在第二側面薄片 5之上L伸且和第二側面薄片52的第三嚙合凹處5204嚙 合0 和第,薄板62一樣,第四薄板64包括:兩個以金屬材料 製成的:板64〇2,及插入薄板64〇2之間的熱阻器64〇4。在 本八體只苑例中,和熱阻器62〇4—樣,熱阻器6404係以上 述PTC熱阻器形成。 、 置放於另一個之上之金屬薄板6402與熱阻器6404 105162.doc •25- 1285974 所形成之增加厚度的部分在第二電池組4〇B之第二側面薄 片52不存在的側面4006上延伸,及第四薄板64位置遠離第 一側面薄片5 1的末端部分係藉由熔接而連結至第二電池組 40B的側面4006,也就是說,連結至第二電池組4〇B的負端 子 46。 、 此外,第四薄板64沿著第二側面薄片52之第三嚙合凹處 5204延伸的部分僅以單一薄板64〇2形成且和第三嚙合凹處 5 2 0 4唾合。 第五薄板65包括:通過連接至第四側面薄片“之邊緣薄 片56之上且在連接至第二側面薄片52之邊緣薄片%上延伸 的延伸部分6502、兩個從延伸部分65〇2之一端垂直地延伸 且此夠被連結至第四側面薄片54的薄板連結彎曲架Μ"、 及從延伸部分6 5 G 2之另-端垂直地延伸且連接至印刷電路 板70之導電部分74的導電部分連結彎曲架μ%。 第五薄板65的兩個薄板連結彎曲架6504之一係連結至第 四薄板64藉由熔接位在第三嚙合凹處兄⑽之上的部分°。 為何提供兩個此類薄板連結彎曲架6504的原因是,可以 僅使用彎曲部分之一並在交換電池組4〇時切割該一彎曲部 分,以使用其餘的彎曲部分。 第五薄板65的導電部分連結f曲架㈣6係藉由溶接而連 結至印刷電路板7〇的導電部分74。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在第四薄板64和帛三嗔合 〇4 鳴合的狀態中,形成負端子連接薄板_的第四薄板64及第 五薄板65係位在和護套筒42裝有第二側面薄片52之側面 105162.doc -26- 1285974 侧垂直的方向巾。因此,可讀簡單时式裝配第四薄 板64與第五薄板65。 此外,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在第四薄板64和第三嚙合凹 處5204嚙合及將兩個薄板連結彎曲架65〇4置放於第四薄板 64上的狀態中,薄板連結彎曲架65〇4的表面係位在和第二 側面薄片52除了形成第三喷合凹處遍之位置之表面的: 同平面或位在低於第二側面薄片52之表面的位置。因此, 可以微型化由固持部件5〇所固持及具有裝配其中之導電板 60之電池組40的單元。 依此方式提供固持部件50時,電池組4〇係由固持部件5〇 所固持且彼此隔離,及導電板6〇係藉由固持部件5〇沿著固 挤邛件50置放,且導電板6〇係和電池組4〇隔離。因此,和 使用絕緣紙或雙面膠以確保電池組間之隔離的替代性外殼 相比時’可預期電池組的彼此固丨、電池組與導電板間的 隔離、電池2的微型化,並可顯著減少零件數量,此外還可 簡化裝配。因此,可以減少成本。 此外,在提供固持部件50時,在裝配電池2後,可在導電 板60位在固持部件50上時利用第一至第三嚙合凹處兄⑼、 5202、及5204置放導電板6〇。因此,如果在電池組⑽為固 持部件50所固持的狀態中,如使用型架或其類似物將印刷 電路板70設在及置放於第一側面薄片5丨的正面部分,則可 利用第一至第二嚙合凹處53〇4、52〇2、及52〇4將導電板60 认在及置放於固持部件5 0上。因此,可在設置印刷電路板 70及導電板60的狀態中執行熔接,這對簡化裝配很有利。 105162.doc -27- 1285974 此外,在提供固持部件5〇時,由於第一電池容納室 及第二電池容納室5〇B的各電池組4〇除了上表面4〇〇2及下 表面4004的周圍部分之外均為開啟,因此即使上表面侧 及下表面4004的中央部分鼓起而在電池組4〇或其類似物充 電後增加厚度,仍可吸收厚度增加。此外,由於固持部件 50不存在於鼓起之上表面4〇〇2及下表面4〇〇4的中央部分, 因而可以有效地利用外殼1〇之内面及電池組4〇間的間隙 1212及1213。這在試著防止電池2之外殼1〇在厚度位置方向 中鼓起時很有利。 此外,互連第二電池組4〇B之正端子44及第一電池組4〇A 之負端子46的正端子連接薄板6〇A係形成包括通過連接至 第四側面薄片54之邊緣薄片56之位置的第一薄板61。互連 第二電池組40B之負端子46及印刷電路板70之導電部分74 的負端子連接薄板60B係形成包括通過邊緣薄片56連接至 第四侧面薄片54之位置的第一薄板61及第五薄板65。例 如,即使電池2係置放於容器中且在厚度位置方向中變形, 仍可減少施加於正端子連接薄板6〇A及負端子連接薄板 60B之連結部分的外力,這在試著防止連接失敗時很有利。 現在,將說明外殼10的裝配。 本具體實施例中的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係藉由超音 波熔接而連結一起。因此,將說明用於超音波熔接的炼接 用型架200。 參考圖35至37,其中顯示熔接用型架200,其包括:台座 210、角狀物220、及兩個夾鉗23 0。 105162.doc -28- 1285974 口座210具有平坦的接收面212,其上置放下方外殼μ的 下方壁面。 角狀物220具有兩個平坦的接觸面222,其在沿著長度位 置方向的寬度位置方向中,在相對侧附近和上方外殼12之 上方壁面的部分接觸。從接觸面222將超音波振盪施加於上 方外殼12的上方壁面。 各夾鉗230具有用於和上方外殼12之突出壁1〇〇2接觸的 接觸面232。參考圖37 ,接觸面232具有··用於和長度位置 方向中突出壁1002之中央部分接觸的平坦部分234、連接至 平坦部分234之相對端且在其隨著平坦部分234的距離增加 而和大出壁1002隔開之方向中彎曲的彎曲部分236、及用於 互連平坦部分234及彎曲部分236的連接部分238。 現在,將說明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的熔接。 為固持部件50所固持且具有導電板6〇及印刷電路板7〇裝 配其中之電池組40的單元係容納於下方外殼14的内側,及 在此狀態中’下方外殼14的下方壁面係置放於台座210的接 收面212上,如圖35所示。 接著’在下方外殼14上安裝上方外殼12且將其側壁10E 引導向下,如圖33所示,及將下方外殼14之連結薄壁142〇 的末端插入上方外殼12的連結凹處1220,且上方外殼12及 下方外殼14的接合部分為互相接合。 在此狀態中,以預定壓力將角狀物22〇的接觸面222裝在 上方外设12的上方壁面上,如圖35所示,以建立夾鉗230 之接觸面232和上方外殼12之突出壁1〇〇2接觸的狀態。 105162.doc -29- 1285974 在此狀態中,下方外殼14的切割部分1421係位在夾鉗230 對應於連接部分238之接觸面232的位置上。 接著,以超音波振盪驅動角狀物220,以從角狀物220的 接觸面222將超音波振盪施加於上方外殼12上。 因此,上方外殼12之連結凹處1220及下方外殼14之連結 薄壁1420彼此接觸的位置經振盪以生熱,因而熔化連結凹 處1220及連結薄壁1420且使其彼此熔接,如圖34所示。
請注意,雖然夾鉗230的彎曲部分236係和突出壁1002的 端面隔開,但由於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對應於彎曲部 分23 6之側壁10E的相對端係連接至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 14的前方側壁10A及後方側壁10B且分別為前方侧壁10A及 後方側壁10B所強化,因此側壁10E在延伸方向中的相對側 部分在寬度位置方向中不會向外變形。 在完成熔接後,角狀物220之上方外殼12的壓力及夾鉗 230和突出壁1002的接觸將會抵消,然後即可從熔接用型架 200移除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彼此整合的外殼10。 根據本具體實施例,連結薄壁1420係設於下方外殼14的 接合部分1401,連結凹處1220係設於上方外殼12的接合部 分1201,及突出壁1002係設於側壁10E位於連結凹處1220 之外側之外表面的位置,致使突出壁沿著連結凹處1220延 伸0 因此,當在熔接用型架200和突出壁1002之末端接觸的狀 態中藉由超音波熔接將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的接合部 分1201及1401連結一起時,由於夾鉗230的接觸面232接觸 105162.doc -30- 1285974 具有剛性高於側壁10E之突出壁1002的端面,因此可以維持 夾鉗230之接觸面232及突出壁1002之端面間的接觸。因 此,可以防止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之接合部分1201及 1401的變形,並確實地執行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的熔 接。 此外,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在連結薄壁1420係插入連結 凹處1220且上方外殼12及下方外殼14的接合部分1201及 1401互相接合的狀態中,突出壁1〇〇2位於下方壁面10D側面 的位置係位於相對於側壁10E留在上方外殼12上之末端之 端面1401A的下方壁面10D側面。因此,上方外殼12之側壁 10E之端面1201A及下方外殼14之側壁10E之端面1401A間 的間隙為突出壁1002所覆蓋。因此,即使間隙大小沿著外 殼1〇的長度位置方向改變,但由於間隙為突出壁1〇〇2所隱 藏’因此不會損及外殼10的精美外觀。 此外,切割部分1421係形成於具有對應於如移除連結薄 壁1420之平面所見之矩形形狀之主要側之大尺寸之長度的 連結薄壁1420上。因此,可以限制連結凹處122〇及連結薄 壁1420在熔接時被熔化之部分的量。因此,可以抑制從接 合部分1201及1401溢出至外殼1〇之内外的過多材料(鑄模 屑片)。因此,可以防止從外殼1〇流出的過多材料損及外殼 1〇精美外觀的此類情況。 此外,在超音波熔接中,連結凹處122〇及連結薄壁142〇 在熔接位置之部分對應於夾鉗23〇之接觸面232之連接部分 238的里可旎變成大於其他溶接位置之部分的量,因而可能 105162.doc -31 - 1285974 發生容易出現過多材料從接合部分1201及1401溢出的現 象。然而,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由於下方外殼14的切割部 分1421係位於對應於夾鉗230之接觸面232之連接部分238 的位置,因而可進一步有效地防止出現過多材料。因此, 可以防止過多材料溢出外殼10之外而損及外殼10之精美外 觀的此類情況。 此外,在如以具有精細凸出物及凹陷的凸出面形成外殼 10之前方侧壁10A、後方側壁10B、上方壁面10C、下方壁 面10D、及兩個側壁10E的外表面時,如果夾钳230接觸壁 面之位置的接觸面23 2執行超音波熔接,將損及凸出面。然 而’由於炎钳230之接觸面232接觸突出壁1〇〇2的端面,因 此不會損及凸出面,因而不可能損及精美外觀。此外,由 於突出壁1002的端面在將電池2載入電池容納室時是一個 滑動面’因此即使其為夾鉗230的接觸面232所損,也看不 出有任何損壞。 雖然已利用特定方式來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 但是此類的說明僅供解說用途,並且應明白可進行各種變 更及修改,而不會脫離下列申請專利範圍的精神及範疇。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之電池的透視圖; 圖2A為電池的平面圖; 圖2B為從圖2A之前號B所不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2C為從圖2A之箭號C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2D為從圖2A之前號D所不方向所見的圖式; 105162.doc -32- 1285974 圖2E為從圖2D之箭號E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2F為從圖2E之箭號F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3A為電池的正面立視圖; 圖3B為從圖3A之箭號B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3C為從圖3A之箭號C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4為從前方傾斜向上方向中所見之電池的透視圖; 圖5為從傾斜向上方向中所見之上下顛倒狀態之電池的 透視圖; 圖6為電池的截面圖; 圖7為電池之上方外殼的透視圖; 圖8為電池之下方外殼的透視圖; 圖9為電池之連接器區段的截面圖; 圖10為移除外殼之電池之電池組區段的透視圖; 圖11為移除外殼之電池之電池組區段的透視圖,只為所 見方向和圖1〇的方向不同; 圖12為移除外殼之電池之電池組區段的底部平面圖; 圖13為移除外殼之電池之電池組區段的頂部平面圖; 圖14A為從圖12之箭號A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14B為從圖12之箭號b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15A為從圖13之箭號A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15B為從圖13之箭號b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16至18為從不同方向所見的透視圖,纟中顯示由電池 的固持部件所固持的電池組; ' 圖19為電池之電池組、固持部件、及導電板的分解透祝 105162.doc -33- 1285974
El · 圖, 圖20A及20B為從不同方向所見之電池之印刷電路板的 透視圖; 圖21為固持部件的透視圖; 圖22與23為導電板的透視圖; 圖24為電池組之導電板之一之熔接部分的透視圖; 圖25A與25B為電池組的透視圖; 圖26與27為連接器的透視圖; 圖28為連接器的分解透視圖; 圖29為連接器之連接端子的透視圖; 圖30為顯示連接器之連接端子和配對連接器之接觸間之 連接的透視圖; 圖31為從圖8之箭號A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32為從圖8之箭號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圖33為顯示上方外殼及下方外殼之接合部分在熔接前的 圖式; 圖34為顯示上方外殼及下方外殼之接合部分在熔接後的 圖式; 圖35為熔接用型架的圖式; 圖36為圖35之零件的放大圖式; 圖37為從圖35之箭號A所示方向所見的圖式。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 電池 10 外殼 105162.doc 34· 1285974
10A 前方侧壁 ΙΟΒ 後方側壁 IOC 上方壁面 10D 下方壁面 10E 左右側壁 12 上方外殼 14 下方外殼 15 凸出物 30 連接器 32 連接器壁面部分 33 接觸區段 34 - 82 接觸薄片 35 接觸形成部件 36 端子形成部件 40 電池組 40A 第一電池組 40B 第二電池組 42 護套筒 44 正端子 46 負端子 50 固持部件 50A 第一電池容納區段 50B 第二電池容納區段 105162.doc -35- 1285974
51 第一側面薄片 52 第二側面薄片 53 第三側面薄片 54 第四侧面薄片 56 ^ 57 邊緣薄片 60 導電板 60A 正端子連接薄板 60B 負端子連接薄板 61 第一薄板 62 第二薄板 63 第三薄板 64 第四薄板 65 第五薄板 70 印刷電路板 72 ' 74 ' 76 導電部分 80 配對側連接器 200 溶接用型架 210 台座 212 接收面 220 角狀物 222 接觸面 230 爽钳 234 平坦部分 105162.doc -36- 1285974 236 彎曲部分 238 連接部分 1002 突出壁 1002A 壁面 1004 、 1421 切割部分 1006 停止壁 1201 、 1401 接合部分 1201A、1401A 端面 1210 、 1211 位移部分 1212 、 1213 間隙 1220 連結凹處 1420 連結薄壁 3202 垂直壁面 3204 橫向壁面 3206 、 5206 ' 5302 ' 開口
5602 > 5604 3502 3504 3506 3602 3610 - 4004 3612 ^ 4002 3614 基座部分 第一延伸部分 第二延伸部分 溝槽 下表面 上表面 背面 105162.doc -37- 1285974
3616 正面 3618 凹處 4006 側面 5102 肋條 5202 第二嚙合凹處 5204 第三嚙合凹處 5304 第一喃合凹處 6102 、 6302 、 6502 延伸部分 6104 正端子連結彎曲架 6106 ^ 6504 薄板連結彎曲架 6108 、 6304 、 6506 導電部分連結彎曲架 6202 - 6402 薄板 6204 > 6404 熱阻器 6302 、 6502 延伸部分 6304 、 6506 導電部分連結彎曲架 6504 薄板連結彎曲架 105162.doc -38-
Claims (1)
1285974 十、申請專利範圍·· h 一種電池,其包含: 一外殼;及 —容納於該外殼中的電池組; 其中該外殼係在該電池組的一厚度位置方向中分成一 第—外殼及一第二外殼; 該等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具有沿著接合部分之周圍形 成的接合部分以互相接合; 該等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之一外殼的該接合部分具有 一形成以沿著該接合部分之一周圍延伸且在該厚度位置 方向中突出的連結薄壁; 該等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之另一外殼的該接合部分具 有一形成以沿著該接合部分之一周圍延伸的連結凹處, 以在該等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之該等接合部分互相接合 的狀態中,用於接收插入其中的該連結薄壁; 該連結薄壁及該連結薄壁在該等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 之該等接合部分互相接合時插入其中的該連結凹處係藉 由熔接而連結一起;及 該另一外殼具有一按沿著該連結凹處延伸的方式在位 於該連結凹處之外侧之一外表面之一位置形成的突出 壁。 2 ·如請求項1之電池,其中 該外殼具有一平坦化矩形板的形式; 該第一外殼具有一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105162.doc 1285974 面之四側垂直地延 之一面的矩形下方壁面及從該下方壁 伸的侧壁; 该第二外殼具有一在該厚度位罟 片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之另一面的矩形上方壁面及從該上方壁面之四側垂直地 延伸的側面; 該等第-外殼及第二外殼的該等接合部分係以該等侧 壁的末端形成; 該連結薄壁係形成於該第一外殼的接合部分;及 該連結凹處係形成於該第二外殼的接合部分。 3.如請求項1之電池,其中 該外殼係經平坦化及具有一如平面所見的矩形形狀; 該第-外殼具有-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之一面的矩形下方壁面及從該下方^面之四侧垂直地延 伸的侧壁; 該第二外殼具有-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之另-面的矩形上方壁面及從該上方^面之四側垂直地 延伸的側面; 該等第-外殼及第二外殼的該等接合部分係以該等側 壁的末端形成;及 該突出壁係形成於該第一外殼或第二外殼對應於該矩 形形狀之兩個主要侧之該等側壁之各者的一位置。 4 ·如請求項1之電池,其中 該外殼係經平坦化及具有一如平面所見的矩形形狀; 該第-外殼具有-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105162.doc 1285974 之一面的矩形丁方壁面及從該下方壁面之四侧垂直地延 伸的側壁; 遠第一外殼具有一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之另一面的矩形上方壁面及從該上方壁面之四侧垂直地 延伸的侧面; 該等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的該等接合部分係以該等側 壁的末端形成;及 該突出壁係按在該側壁之一均勻突出高度延伸的方式 形成於該第一外殼或第二外殼對應於該矩形形狀之兩個 主要側之該等側壁之各者的一位置。 5 ·如請求項1之電池,其中 該外殼係經平坦化及具有一如平面所見的矩形形狀;及 一切割部分係藉由移除該連結薄壁而形成於位於該矩 形形狀之兩個主要側的該連結薄壁係位在頗接近該矩形 形狀之次要側之位置中的各位置。 6.如請求項1之電池,其中 該外殼具有一平坦化矩形板的形式; 該第一外殼具有一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之一面的矩形下方壁面及從該下方壁面之四側垂直地延 伸的側壁; 該第二外殼具有一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之另一面的矩上方壁面及從該上方壁面之四側垂直地延 伸的側面; 該等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的該等接合部分係以該等側 105162.doc 1285974 壁的末端形成; 該連結薄壁係在該第一外殼之接合部分留下該外殼之 一外侧部分之該等側壁之一末端之一端面的一位置形成 於該外殼的一内側部分;及 該連結凹處係在該第二外殼之接合部分留下該外殼之 一外侧部分之該等側壁之一末端之一端面的一位置形成 於該外殼的一内側部分。 7·如請求項1之電池,其中 該外殼係經平坦化及具有一如平面所見的矩形形狀; 该第一外殼具有一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之一面的矩形下方壁面及從該下方壁面之四侧垂直地延 伸的侧壁; 該第二外殼具有一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之另一面的矩形上方壁面及從該上方壁面之四側垂直地 延伸的侧面; 該等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的該等接合部分係以該等側 壁的末端形成; 該連結薄壁係在該第一外殼之接合部分留下該外殼之 一外侧部分之該等側壁之一末端之一端面的一位置形成 於該外殼的一内侧部分; 該連結凹處係在該第二外殼之接合部分留下該外殼之 一外側部分之該等侧壁之一末端之一端面的一位置形成 於該外殼的一内側部分; 該突出壁係形成於該第二外殼對應於該矩形形狀之兩 105162.doc -4 - 1285974 個主要側之該等侧壁之各者的一位置;及 該突出壁位在該下方壁面侧的一位置 殼及第二外殼之該等接合部分互相接合且料結薄2 入該連結凹處的狀態中位在比較接近相對於該等側壁留 在該第-外殼上之-末端之一#面的該下方壁面。 8 ·如請求項1之電池,其中 該外殼具有一平坦化矩形板的形式; 該第-外殼具有-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之一面的矩形下方壁面及從該下方壁面之四侧垂直地延 伸的侧壁; 該第二外殼具有一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面對該電池組 之另一面的矩形上方壁面及從該上方壁面之四側垂直地 延伸的侧面; 該等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的該等接合部分係以該等側 壁的末端形成; 該連結薄壁係在該第一外殼之接合部分留下該外殼之 一外側部分之該等側壁之一末端之一端面的一位置形成 於該外殼的一内侧部分; 該連結凹處係在該第二外殼之接合部分留下該外殼之 一外側部分之該等側壁之一末端之一端面的一位置形成 於該外殼的一内側部分; 該突出壁係形成於該第二外殼對應於該矩形形狀之兩 個主要侧之該等側壁之各者的一位置; 留在該第一外殼之該等側壁之一末端的一端面及留在 105162.doc 1285974 該第二外殼之該等側壁之一末端的一端面係在該等第一 外殼及第二外殼之該等接合部分彼此接合及熔接且該連 結薄壁插入該連結凹處的狀態中,在該厚度位置方向中 彼此隔開,及 該突出壁係位在該下方壁面侧的一位置係位在比較接 近相對於該等側壁留在該第一外殼上之一末端之一端面 的該下方壁面。
105162.doc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67325A JP4622502B2 (ja) | 2004-12-20 | 2004-12-20 | バッテリ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638579A TW200638579A (en) | 2006-11-01 |
TWI285974B true TWI285974B (en) | 2007-08-21 |
Family
ID=35908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4139980A TWI285974B (en) | 2004-12-20 | 2005-11-14 | Battery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81096B2 (zh) |
EP (1) | EP1829135B1 (zh) |
JP (1) | JP4622502B2 (zh) |
KR (1) | KR101159145B1 (zh) |
CN (1) | CN100536196C (zh) |
AT (1) | ATE453215T1 (zh) |
DE (1) | DE602005018541D1 (zh) |
HK (1) | HK1109500A1 (zh) |
TW (1) | TWI285974B (zh) |
WO (1) | WO2006067919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23517B2 (ja) | 2003-12-26 | 2008-07-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装置 |
JP4635597B2 (ja) * | 2004-12-17 | 2011-02-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バッテリー |
JP5290506B2 (ja) * | 2006-10-02 | 2013-09-18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子機器 |
JP3160044U (ja) | 2010-03-29 | 2010-06-1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源供給装置 |
KR101230226B1 (ko) | 2010-12-01 | 2013-02-0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케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팩 |
JP6039376B2 (ja) * | 2012-11-14 | 2016-12-0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の組立方法 |
JP6444076B2 (ja) * | 2014-07-02 | 2018-12-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JP6191795B1 (ja) | 2017-02-10 | 2017-09-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
KR102292722B1 (ko) | 2017-12-20 | 2021-08-20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USD1003181S1 (en) * | 2021-09-29 | 2023-10-31 | Tektronix, Inc. | Test and measurement instrument and accessories |
KR102482731B1 (ko) * | 2021-01-13 | 2022-12-29 |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 배터리 모듈 케이스의 조립구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59962A (ja) * | 1987-04-16 | 1988-10-2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安全弁装置を備えた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
US5180644A (en) * | 1992-03-09 | 1993-01-19 | Motorola, Inc. | Weldless battery pack |
JP2711223B2 (ja) * | 1994-07-29 | 1998-02-10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その接続構造 |
US5598964A (en) * | 1995-09-29 | 1997-02-04 | Motorola, Inc. | Apparatus for ultrasonic welding of battery assemblies |
JP2001093495A (ja) * | 1999-07-19 | 2001-04-06 | Toshiba Battery Co Ltd | 電池パック |
JP2001319633A (ja) * | 2000-05-10 | 2001-11-16 | Toshiba Battery Co Ltd | 電池パック |
EP1071147A1 (en) * | 1999-07-19 | 2001-01-24 | Toshiba Battery Co., Ltd. | Battery pack |
JP2001102017A (ja) * | 1999-09-29 | 2001-04-13 | Toshiba Battery Co Ltd | パック構造の薄形電池 |
TW497286B (en) * | 1999-09-30 | 2002-08-01 | Canon Kk |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JP4972823B2 (ja) * | 2001-02-21 | 2012-07-1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 |
JP3846243B2 (ja) * | 2001-09-14 | 2006-11-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JP3591523B2 (ja) * | 2002-04-11 | 2004-11-2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組電池 |
US6949311B2 (en) * | 2002-12-27 | 2005-09-27 | Yu-Lin Chung | Battery structure |
TWI313079B (en) | 2004-11-05 | 2009-08-01 | Sony Corporatio | Batter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2004
- 2004-12-20 JP JP2004367325A patent/JP462250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11-04 KR KR1020077013977A patent/KR10115914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11-04 AT AT05806072T patent/ATE453215T1/de active
- 2005-11-04 CN CNB2005800437506A patent/CN10053619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1-04 US US11/722,125 patent/US778109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1-04 WO PCT/JP2005/020683 patent/WO2006067919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11-04 DE DE602005018541T patent/DE602005018541D1/de active Active
- 2005-11-04 EP EP05806072A patent/EP182913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11-14 TW TW094139980A patent/TWI28597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
- 2008-01-09 HK HK08100256.1A patent/HK1109500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098452A1 (en) | 2009-04-16 |
HK1109500A1 (en) | 2008-06-06 |
CN101084591A (zh) | 2007-12-05 |
WO2006067919A2 (en) | 2006-06-29 |
EP1829135A2 (en) | 2007-09-05 |
WO2006067919A3 (en) | 2007-02-15 |
TW200638579A (en) | 2006-11-01 |
KR20070099566A (ko) | 2007-10-09 |
DE602005018541D1 (de) | 2010-02-04 |
JP4622502B2 (ja) | 2011-02-02 |
JP2006173041A (ja) | 2006-06-29 |
ATE453215T1 (de) | 2010-01-15 |
US7781096B2 (en) | 2010-08-24 |
KR101159145B1 (ko) | 2012-06-22 |
CN100536196C (zh) | 2009-09-02 |
EP1829135B1 (en) | 2009-1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285974B (en) | Battery | |
JP5068544B2 (ja) | 保護回路基板を含む一体化タイプのキャップ組立品及びこれを含む二次電池 | |
TWI307189B (en) | Battery | |
KR100392340B1 (ko) | 전지팩 | |
JP2005203367A (ja) | 二次電池 | |
US8669004B2 (en) | Battery pack | |
EP2325917A1 (en) | Battery assembly | |
WO2006054655A1 (ja) | 電池パック | |
US8999570B2 (en) | Battery pack exhibiting enhances structural strength | |
KR20050077744A (ko) | 조립식 구조의 이차전지 | |
US8686689B2 (en) | Battery assembly | |
KR20150066960A (ko) | 전지 모듈 | |
KR100555232B1 (ko) | 휴대단말기용 내장 배터리팩의 피시엠 기판 | |
JP4934934B2 (ja)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KR100561304B1 (ko) | 이차 전지 | |
KR100561299B1 (ko) | 이차 전지 | |
US20110129695A1 (en) | Battery Pack | |
CN115668631A (zh) | 电池包以及电子设备 | |
US9184434B2 (en) | Battery pack | |
JP4318517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JP2003197270A (ja) | 保護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電池パック | |
JP2009043497A (ja) | 電池パック | |
JP2003249208A (ja) | 電気部品付き電池 | |
JPH08185837A (ja) | パック電池 | |
JP2004185819A (ja) | 薄型バッテリパッ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