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8611B - Antenna steering and hidden node recognition for an access point - Google Patents

Antenna steering and hidden node recognition for an access poi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8611B
TWI238611B TW093117775A TW93117775A TWI238611B TW I238611 B TWI238611 B TW I238611B TW 093117775 A TW093117775 A TW 093117775A TW 93117775 A TW93117775 A TW 93117775A TW I238611 B TWI238611 B TW I2386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emote station
remote
station
me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17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4374A (en
Inventor
John E Hoffmann
Kevin P Johnson
George Rodney Nelson Jr
John A Regnier
Original Assignee
Ipr Licens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pr Licensing Inc filed Critical Ipr Licensing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514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4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8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86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04B7/081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during preamble or gap peri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Description

1238611
發明範疇 本發明關於無線區域網 無線e域網路内運作之存取 路之範疇,特定言之係關於在 點的天線操控演算法。 發明背景 、有各種標準容許遠端站(譬如可攜式電腦)在一益 區域網路(WLAN)内移動且經由射頻(RF)傳輸連接^已 連接到一有線網路之一存取點(Ap )。 、 (d1Stributl〇n sjem) 包含IEEE 8 0 2. 1 1標準及其對應字母修訂版本,譬如 802.1113和 802.11忌。 在遠端站内及在存取點内之一實體層提供低階傳輸藉 以讓此等站與存取點通信。在該實體層之上有一媒體存取 控制(MAC )層提供譬如認證、解除認證、隱私權、建立 關聯及解除關聯等服務。 在作業中,當一遠端站上線時,首先會在該站及存取 點内的實體層之間建立連線。然後才會連接MAC層。一般 而吕,就遠端站和存取點來說,實體層RF信號係利用單極 天線發射和接收。 一單極天線以所有方向輻射,就一鉛直取向元件來說 大體上係以一水平平面輻射。單極天線易於發生遠端站與 存取點之間的通信品質劣化,譬如因居間物體導致無線電 波信號反射或繞射。居間物體舉例來說包含牆壁、桌子和 人。此等物體產生多路徑、常態統計衰落、瑞利
1238611
W有對於減輕因此等效應造 五、發明說明(2) (Rayleigh )衰落等。因此 成之信號劣化的努力。 一種用來抵銷RF信號之劣化的技術是使用二個天線來 提供分集作用。此二天線被耗接至處於遠端站和存取點其 中之一或一者兼具的一天線为集開關。使用二個天線以求 天線分集效果的基礎理論是:不管在任何給定時間,該等 天線當中至少一天線很可能會收到一未受多路徑效應$響 的信號。因此,此天線即是遠端站或存取點經由該^ ^ 集開關選取進行發射/接收信號的天線。但仍有需要解決77 無線區域網路内之遠端站與一存取點間之RF信號劣化的問 題0 此外,在一遠端站不知道存取點與一選定遠端站正在 進行通信且此遠端站試圖與該存取點進行通信之時會發生 另一問題。因此會在存取點發生碰撞,這造成一被&為隱 藏f點問題的情況,此係因為在一無線區域網路内並非^ 一遠端站都能跟該網路内的每一其他遠端站直接通信。 發明概述 有鑑於上述背f:,本發明之一目的是改善無線區域網 路内一存取點與遠端站之間的通信、特別是隱藏節點方 面0 一種超越單純分集作用之改良係透過一種用在無 域網路之存取點(亦即無線閘道)的天線操控程序,定: 天線改善網路的流通量,且加大存取點與遠端#(亦即無
第9頁 1238611 五、發明綱⑶ ~· 一一" '~ 2使用者裝置)間的範圍。一定向天線在大多數情況下提 供—高於全向天線的信噪比’從而容許鏈結以較高數據傳 輪速率運作。 該天線操控程序可為存在於存取點之媒體存取控制 (mac )層内,且以從遠端站接收信號後可由實體層提供 之信號品質度量為基礎選取一最佳或較佳定向天線曰排列’、。 盥=發明之原則,在譬如登錄、認證或後續存取點 點站間之數據交ί的過程中,判定受操控存取 軟I* 方向。在一貫施例中’由在存取點運作之 出此判斷。該存取點天線控制軟體/勒體可 m I = 3 m端站身份及與該站相關之天線方向的資料庫 以達到最佳化通信效能。 Π扪貝枓庫 可運用硬體搭配傳統8〇2· 1丨設備固右 ㈣以選取較佳的定向天線角度: = = :擇電路 逐端站發射一探測響應信號發4導致 應信號之信號品質。哕存取點_; 11存取點測篁該探測響 模式從适端站接收之信號的度 疋向天線 模式從遠端站接收之信號的度量二:全向天線 用譬如802."標準戶;隱藏的節點,其可能利 引發一保護義機^求喪送/清除發送 以一定向天線力迷 六 遠端站之流通量以及重好處:,進對個別 多㈣環境中,遠端多使用者的能力。在大 接收之k唬位準得經由讓存取點用
第ίο頁 m 1238611 五、發明說明(4) 整方向之整形天線射束發射的方式而改盖。兮 =線射束舉例來說可提供一優於傳 =J。6亥 之王向天線的3〜5 d Β妗兴杯声, " 署於存取點 點與遠端站之間的鏈二^ °加大的信號位準容許存取 在覆波區之外頻·。; 一 :向數據傳輸速率運作,特別是 以支援與遠端站:作業°天線操控程序存在於存取點内 方法更包喿卿内之存取點的 線,且該定向天魂勺入,tf/、複數個达端站通信的定向天 # %線包含複數個天線圖案。該方法包括_由 使該存取點與每一凟嫂仏士 ι枯糟由 案之-相應測得心=間以對應於該等複數個天線圖 庫。該等相靡^ t f :1 λ建立關聯的方式產生一天線資料 *ί; β、i广& l仵^唬品質係由該存取點以其與每一遠端 站之通h為基礎判定。 # 、哪 該方法更句k 1 # . ^ I A 枯為母一运端站以該天線資料庫為基礎判 佳天線圖t。以ί天运端站及與其通信之對應較 通信之前判定是否=二:庫為基礎且在與該選定遠端站 、s产奋於欢丄有任何未被選取的遠端站可能會在此等 通#實,,生之時還不知道。 —$ ^疋否有任何未被選取的遠端站可能會在此等通信 貫際lx之時還不知道的步驟包括比較與該選定遠端站之 U圭天ί =案相關的測得信號品質及與使用相同較佳天線 圖案t ί 、未被選取遠端站相關的相應信號品質。測得的 相應L t =貝可包括一接收信號強度讀數、一載波-干擾 比、一犯置-位元比和一信噪比至少其中之一。
1238611 五、發明說明(5) 妹判::f::線圖案可包括-全向天線圖•,且倘若 際m = 端站當中至少-站會在此等通信實 ^毛生之時還不知道,則該方法可更包 圖案對該等複數個遠端站發送—主、主、·、 、'· 除發送訊息有—不對岸於續等複數=:除發送訊心。該清 未使用位址。複數個遠端站當中任-站的 一站:’倘若經判定該等未被選取遠端站當中至少 信實際發生之時還不知道,則該方法可更 S二路二1 ΐ :線圖案以一前向鏈結方向對該等複數個 ϊ送1自,:ϊ ϊ 訊息’從該選定遠端站接收-清除 :^ 對该選夂运端站發射—數據訊框,且從該選定 运知站接收-《I §忍訊息。就__反向鏈結方向來說,本發明 :^ L括從4選定遠端站接收-請求發送訊息,對該選定 退端站發射一清除發送訊息,從該選定遠端站接收一數據 訊框,且對該選定遠端站發射一確認訊息。 產生天線=貝料庫之步驟可由至少三種方式進行。一種 方案是利用一前向鏈結内的控制訊框,第二種方案是利 -反向鏈結内的控制訊框’帛三種方案是利用探測信號。 利用一正向鏈結内之控制訊框產生天線資料庫之 包,,該存取點與肖等複數個遠端4 U向4結内以包 俨個框和一數據訊框之封包數據交換為基礎進 ’且產生天線資料庫之步驟包括:經由該定 之一第一天線圖案從該第一遠端站接收一徵求 1 框,對該第-遠端站發射—第一數據訊框,經由該= ΙΜΙ 第12頁 1238611 五、發明說明(6) 線之一第二天線圖案從該第一遠端站接收一第二控制訊 框’測量經由該第一天線圖案接收之第一控制訊框的信號 品質及經由該第二天線圖案接收之第二控制訊框的信號品 質。針對剩下的每一天線圖案重複以上步驟。 此外,該方法更包括針對每一遠端站重複該接收步驟 和该發射步驟以測量經由該第一天線圖案接收之第一控 訊框的信號品質及經由該第二天線圖案接收之第二控^訊 框的信號品質。被接收之該第一控制訊框包括一清除 訊息,且被接收之該第二控制訊框包括一確認訊息。 利用一反向鏈結内之控制訊框產生天線資料^之 包括使該存取點經由較向天、線之一帛—天線圖案從 一遠端站接收一第一控制訊框,對該第一遠端站發射一 :巧制訊框’、經由該定向天線之一第二天線圖案從該第一 退端站接收一第一數據訊框,且測量經由該第一天 接收之第-控制訊框的信號品質及經由該第二天線、、接 收之第一數據訊框的信號品質。針針 、、案接 重複以上步驟。 ㈣剩下的母-天線圖案 該方法更包括針對每—遠端站重複該接收 射步驟以測量經由該第一天線圖案接收之 Z ^ = 信號品質及經由該第二天線圖荦 裔^ 號品質。被接收之該第一控框的信 k制A框包括一請求發送邙自, 且被發射之第三控制訊框包括—清除發送H 利用= 則信號產生天線資料庫之 角度及複數個定向角度的定向天線為基礎,且產1天;;
1238611 五、發明說明(7) 料庫之步驟包括選取一第一遠端站,經由該定向天線之全 向角度對該第一遠端站發射一第一探測信號,且測量經由 該全向角度從該第一遠端站接收之一回應於該第一探測信 號的第一探測響應信號。經由該定向天線之複數個定向角 度當中的每一角度對該第一遠端站發射一相應第二探測信 號,且測量經由每一定向角度從該第一遠端站接收之一回 應於該相應第二探測信號的第二探測響應信號。 在使用探測信號時,該方法更包括從該等複數個遠端 站當中選取下一個遠端站,對該下一個選定遠端站重複發 射第一和第二探測信號的步驟以及測量從該下一個選定遠 端站接收之第一和第二探測響應信號的步驟。針對該等複 數個遠端站當中剩下的每一遠端站重複以上步驟。該第一 探測信號包括一請求發送(RTS )訊息且該第一探測響應 信號包括一清除發送(CTS )訊息,該第二探測信號包括 一RTS訊息且該第二探測響應信號包括一CTS訊息。 該存取點以一 IEEE 802.1 1標準和一 IEEE 80 2.1 6標準 至少其中一標準運作。該定向天線包括至少一主動元件和 複數個被動元件。 本發明之另一觀點針對一種用於無線區域網路 (WLAN )之存取點,其包括一含有複數個天線圖案的定向 天線及一連接於該定向天線進行控制的控制器。該控制器 藉由產生一天線資料庫的方式與複數個遠端站通信,該天 線資料庫係藉由使該存取點與每一遠端站之間以對應於該 等複數個天線圖案之一相應測得信號品質建立關聯的方式
1238611
產生。該等相應測得信號品質係以與每一 基礎判定。 遠端站之通信為 该控制器為每 w从成八練露料庫為基礎判定一 “m且選取一遠端站及與其通信之對應較佳天 其以該天線資料庫為基礎且在與該選定遠端站通 :=則判定是否有任何未被選取的遠端站可能會在此等 仏實際發生之時還不知道。 以上及其他本發明目標、特徵和優點將會在下文繪於 所附圖式之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更特定說明中顯露。^等 圖式並不一定依比例繪製,重點在於繪出本發明的原^。 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 以下參照繪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所附圖式更詳細地 說明本發明。然本發明亦可以許多不同形式實施且不應被 閣釋為僅限於本說明書所述實施例;這些實施例只是用來 讓本說明書更為透徹完整,且對熟習此技藝者而言會完全 /函蓋本發明的範圍。全部内容以相同數字標示相同元件, 且在替代實施例中使用重音記號指示相似元件。 一開始參照第1 A圖說明具有一接線系統1 〇 5的無線區 域網路(W L A N ) 1 0 〇。存取點11 〇 a、11 0 b和11 〇 c經由有線 連接譬如有線數據網路連接方式連接至接線系統1 〇 5。每 —存取點110a、110b和110c有一能夠經由射頻(RF )信號 與遠端站120a、120b、120c通信的相應區域115a、115b、 ll5c。遠端站120a、120b、120c配備無線區域網路硬體和
第15頁 1238611
軟體以存取接線系統105。在以下說明中,當欲對存取 點、遠端站和區域做出一總稱性稱呼時,可分別使用參 數字11 0、1 2 0和11 5。 少 當前技術為存取點11 0和遠端站1 2 〇提供天線分集。天 線分集容許存取點1 1 0和遠端站1 2 〇以收到的信號品質為芙 礎選取兩天線其中一者來提供發射和接收工作。撇開^他 天線而選取一天線的一個理由發生在有多路徑衰落的情 況,其中一採用兩個不同路徑的信號會在一天線導致信號 抵銷作用,但在另一天線不會。另一實例是因同一天線收 到之二個不同信號造成干擾之時。選取兩天線其中一者的 另一理由係因為環境改變,譬如當一遠端站i2〇c如箭頭 125所示被從第三區115c帶到第一或第二區115a、115b之 時。 第1B圖係第1A圖所示網路1〇〇之一子集的方塊圖,其 中更詳細地繪出一運用本發明原則之存取點11 〇 b的定向天 線波瓣1 3 0 a -1 3 0 i。定向天線波瓣1 3 0 a -1 3 0 i亦會被總體標 不為參考數子130。存取點iiob在^一壞境掃描過程中依序 透過天線波瓣1 3 〇以判定一較佳天線方向。 在一掃描過程中,存取點ll〇b使用一如第2A圖和第2B 圖更詳細繪出之定向天線掃描搜索遠端站120b發射的RF信 號。在每一掃描方向(亦即角度或天線圖案),存取點 11 Ob測量一信號或探測響應且計算該掃描角度之一相應度 量。度量之實例包含接收信號強度讀數(RSS I ),載波-干擾比(以1 ),能量-位元比(Eb/No ),或是接收信號
第16頁 1238611 五、發明說明(10) 或仏號環境之品質的其他適當度量,譬如信豫比 (SNR )。這些量測值之一組合亦可被用來 熟習此技藝者所能輕易理解二 寻/貝】付^[口说 貝度量在敌愛无彳彳n h坐丨卞访 之較佳天線角度或^存 判疋與遂端站120b通信 i 0 5 Λ等為f遠端站11 °b已被認證且已與接線系統 ϋί =後發生。因此,起始天線掃描可能是在 M—AC層内元成。3_選擇’起始天線掃描可為在獣層以外 么成。相似地,在遠端站110b已經認證且已與接線系統 105結合之後發生的掃描可為在MAC層内完成或是由發生 MAC層以外的程序完成。 第2A圖係一使用一外部定向天線陣列2〇〇&之存取點 110的簡圖。定向天線陣列2 0 0a包含五個單極被動天線元 件2 0 5a、20 5b、20 5c、20 5d和20 5e以及一個單極主動天線 元件 20 6。被動天線元件205a、2〇5b、2〇5c、2〇5d*2〇5e 在下文總體以參考數字20 5標示。定向天線陣列2〇〇a經由 一通用序列匯流排(USB )埠215連接至存取點110。定向 天線陣列2 0 0a與存取點110間亦接受其他類型的連接。 定向天線陣列2 〇 〇 a内的被動天線元件2 〇 5被寄生地耦 接於主動天線元件2 〇 6以允許掃描。在本說明書中,、、掃 描思指疋向天線陣列2 0 0 a之至少一天線波束能以與被動 天線元件2 0 5之數量相關的增量旋轉,其視需要能旋轉3 6 〇 度。 定向天線陣列2〇〇a之一詳細說明提供於2 0 0 2年1月24
Η
第17頁 1238611 五、發明說明(11) 曰公開之發明名稱為、、用於無線通信系統之適應性天線" 的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2/0008672號内,該案以引用的方 式併入本文中且其已被讓渡給本發明之現有受讓人。以定 向天線陣列20 0a所收到或發射之信號為基礎最佳化天線方 向的範例方法亦揭示於該案。 定向天線陣列2 0 0 a亦可被用於一全向模式以提供一全 向天線圖案。存取點11 〇可採用一全向圖案進行發射或接 收。存取點11 0亦可在對遠端站1 2 0發射或從該遠端站接收 之時使用選定的定向天線。 弟2B圖係一具備一内部定向天線220b之存取點11〇的 等角透視圖。在此實施例中,定向天線陣列2 〇 〇b位於一 PCMCIA卡220上。PCMCIA卡220係由存取點110攜載且連接 於一處理器(圖中未示)。定向天線陣列2〇〇b提供與圖2A 所示定向天線陣列2 〇 〇 a相同的功能。 應理解到尚有眾多其他形式的定向天線陣列可用。實 例包含揭示於2 0 〇 3年1月4日授證之發明名稱為 '、用於無線 通信系統之適應性天線,,的美國專利第65 1 5635號以及 20 0 2年3月28日公告之發明名稱為、、用於無線通信系統之 適應性天線〃的美國專利公告案第2002/0036586號,二者 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且其已被讓渡給本發明之現有受 讓人。 第3A圖係—如前所述包含被動天線元件20 5和主動天 線元件20 6之定向天線陣列2 00a的詳細圖。定向天線陣列 200a亦包含一與被動天線元件電耦合的接地面33〇,如下
第18頁 1238611 五、發明說明(12) 文參照第3B圖所述。 仍參照第3 A圖,定向天線陣列2 〇 〇 a提供一從天線元件 2 0 5a和2 0 5 e斜向離開的定向天線波瓣3 〇 〇。此為天線元件 205a和205e處於一反射模式且天線元件205b、205c和205d 處於一透射模式的徵死。換句話說,主動天線元件2 〇 6與 被動天線元件2 0 5之間的相互搞接容許定向天線陣列2 〇 〇 a 掃描定向天線波瓣3 0 0,在本案例中,該波瓣因被動元件
2 0 5之既設模式而被如圖所示導向。如熟習此技藝者所能 理解’被動天線元件2 0 5之不同模式組合會造成不同的天 線波瓣3 0 0圖案和角度。 第3 B圖係一能被用來將被動天線元件2 〇 5設定為反射 模式或透射模式之範例電路的簡圖。反射模式由一代表性 長虛線30 5標示,且透射模式由一短虛線3丨〇標示。代表性 模式305和310分別是經由一電感元件320或一電容元件325 耦接於一接地面330的方式造成。被動天線元件2〇5a通過 電感元件320或電容元件325的耦接係經由一開關315進 行。開關3 1 5可為一能將被動天線元件2 〇 5 a耦接於接地面
3 3 0的機械開關或電氣開關。開關3丨5係經由一控制信號 3 3 5設定。 經由電感器3 2 0耦接於接地面3 3 0的是被動天線元件 2 0 5 a ’其如較長代表性虛線3 〇 5所示被有效地延長。此可 視為是為一經由被動天線元件2〇5a與主動天線元件2 0 6之 相互耦接而被耦合於被動天線元件2〇5a的心信號提供一 後擋板(backboard )〃 。在圖3 A案例中,被動天線元
第19頁 1238611 五、發明說明(13) 件205a和205e二者經由相應電感元件320連接於接地面 3 3 0。在此同時,在圖3 A實例中,其他被動天線元件 205b、20 5c和20 5d經由相應電容元件325電連接於接地面 330。 電容搞合作用使被動天線元件如較短代表性虛線31 〇 所示有效地縮短。全部被動元件3 2 5之電容耦合作用使定 向天線陣列2 0 0 a有效地成為一全向天線。應理解到亦可將 替代的耦接技術用在被動天線元件2 〇 5與接地面3 3 0之間, 例如延時線和集總阻抗。
跳到第9圖,其提供藉由運用定向天線陣列2 〇 〇 a或 2 00b使存取點11 〇b產生一全向天線圖案9〇5和一定向天線 圖案910的俯視圖。存取點ii〇b與多個M12〇a_12〇d通信。 由於存取點11 0通常被遠距安裝為在其附近沒有障礙物或 移動反射器(例如被安裝在牆上高處或天花板上),較佳 天線圖案方向之選擇很可能不會在與一給定遠端站12〇連 線的全程中發生變化。
圖示存取點11 Ob可能運用一定向天線2〇〇8將下行鏈 數據訊框發射給一選定遠端站12(^。就大多數廣播和控 汛框來說,存取點可使用全向天線圖案90 5和最低可用絮 據傳輸速率以確保所有遠端站120都會收到。定向天線 2〇〇a無法加大網路100的涵蓋面積,但可能提高發送給讀 = 120之數據訊框的數據傳輸速率。加大的下行鏈結角 二ίΐ其好處,因為在網路㈣上轉移的絕大部分數掮 月..、,員疋在下行鏈結(例如網頁存取、檔案轉移)。有—
1238611
項是在存取點110b被要求以全向模式接收之時運用 空間分集。舉例來言兒’5 dB之可能增力。=式 30 0 %的流通增加量。 邱供 由選定遠端站120c在爭用週期(cp)内發送給存取 11 Ob之上打鏈結數據訊框係利用全向天線圖案接收,' 任何遠端站皆可能發射該訊框。就大訊框來說,網路組離 可旎要求遂端站採用請求發送/清除發送(rts/cts) ς 以預訂無線媒體。在此情況中,存取點丨丨〇b可以一定向模 式^收以加大上行鏈結的數據傳輸速率。這多少是取決於 在遠端站120c運用之數據傳輸速率選擇演算法。
在下行鏈結傳輸中,存取點丨丨〇b可能決定在爭用週期 内使用全向圖案和一較低數據傳輸速率來發射小封包。其 原因為在收斂區、、另一,,側上之一遠端站(譬如遠端站 1 2 0 e )無法聽到從背對其指向之定向天線圖案發出的存取 點1輸内容。此為眾所熟悉的、、隱藏節點,,問題,其中兩 個遠端站1 2 0互相沒有聽到對方且在同一時間結束發射。 在此情況中,該二遠端站是12〇〇:和12〇6。一種避免此問 題 '特別是對大數據訊框有效的方法在下文參照第7圖說 明0 疋以存取點1 1 0處之定向天線圖案能為與身為網路交 通主體之遠端站1 2 0交換之下行鏈結和上行鏈結數據訊框 提供較鬲的數據傳輸速率。網路連線被維持在存取點1 1 〇 之全向天線的標稱增益。也就是說,遠端站丨2 0能與存取 點11 0結合且維持連線而無須使用定向天線2〇〇a。
第21頁 1238611
五、發明說明(15) 如表1所提供之規則集合得被定義為利用定向天線 2 0 0 a之全向和定向特性的優點。表1包含現時與存取點i i 〇 相關之遠端站1 2 0的位址及其現行天線方向選擇。表i可以 依據80 2· 11標準(表21和22在其内)之訊框序列為基礎描 述範例天線方向選擇。在表1内,'Dir "指方向,、、几Γ 指上行鏈結,且、'DL 〃指下行鏈結。 表1 一範例天線選擇規則 序列 Dir 天線選擇 信標 DL 全向 數據 DL 定向 參見圖5A RTS-CTS 數據 UL 全向/定向 一程序可由一判定何時選取全向圖案及何時選取一定 向圖案的規則集合說明。舉例來說,存取點丨丨〇可在對 一個遠端站1 20發射或接收時的時間間隔内選取一定向圖 案。 一不出存取點110之介面的方塊圖繪於圖4。圖示存取 點110包含多個子系統和層。_天線子系統4〇5可包含定向 天線22 0b及用來操作該定向天線的支援電路、匯流排和軟 ,。天線子系、統4〇5與實體層41()交界且對後者提供rf信號 41 2 〇
實體層41 0處理r f化號4 1 2且對一天線操控程序4 2 〇判 定信號品質量測值。實體層41〇以”信號412為基礎對MAC
1238611 五、發明說明(16) 層4 1 5發送處理後信號。mac層41 5產生計時控制訊息422, 後者亦被發送給天線操控程序4 2 〇以便在需要時將天線切 換成全向模式或定向模式。 MAC層415也將數據訊框429發送給其他程序(圖中未 示)。圖示實體層410、MAC層415和天線操控程序42〇可為 存在於一控制器400内。天線操控程序420舉例來說可為儲 存在一記憶體内,該記憶體可為一獨立的記憶體或是一處 理器内之一嵌入記憶體。 天線操控程序4 2 0保有在每一遠端站1 2 〇之天線掃描過 私中做出的接收#號品質量測值41 7之一函數的、、天線表 或資料庫//或是、、方向表或資料庫〃。舉例來說,方向表 425可儲存一站id及一用來與遠端站12〇定向通信的對應天 線方向(A、B、C )。一旦判定方向表425内之天線方向, 即利用天線操控程序420對天線子系統4〇5提供定向天線控 制427。若信號品質量測值417高於一預定閾值表示能在全 向模式下支援較高數據傳輸速率,則可將天線方向保持在 全向(〇 )模式。 下文說明依據本發明用來判定將一定向天線22〇b從一 存取點11 〇指向一遠端站1 2 0之較佳方向的各種技術。第一 種技術運用一空間分集選擇機制。第二種技術利用在存取 點11 〇與遠端站1 2 0間交換之探測信號序列。第三種技術利 用控制訊息(例如ACK或CTS )在存取點丨10做出接收天線 方向之信號品質量測值。第三種技術可應用於前向和反向 鏈結二者。
第23頁 1238611 五 '發明說明(17) 第 種技術假設現有的8 0 2 · 11裝置納入天線交換式分 集掃描/控制且未來的802. 11裝置譬如 802· lla/802· 1 lg/80 2. 1 In也會支援交換式分集。該第一 技術在一遠端站1 2 〇已經認證且已與一網路結合之後可 用 其叙5又起始天線抑^描係在M A C /網路層協定内完成。使 用一定向或多元件天線220a,該第一技術能利用分集協定 使天線位置/選擇保持更新。 … 今參照第6圖’該第一技術的作用如下。圖示存取點 110’包含一連接於天線子系統405,之控制器6〇〇,。制 6〇〇’包括一被賦予對天線控制信號之存取的實體声T二 及一 MAC層(第4圖)。該MAC層將天線選擇寫入θ =,和暫存器Β_,内。暫存,容納選定子^ I 2士!存器B 6°5b’容納一候補天線位置。實體層 :控制方式對多工圓,發送一分;二選 ,但在此情況中係使用控制暫存器A 6〇5a,或暫 6 0 5b之内容的分集選擇開關控制信號。 《 該選定天線位置係一開始就在網路切蛾 人 該候補天線位置是任何其他天線:置。八 :經2段收到—有效封包之後或i 改變。 Ί封包之後以一預定順序 在成功地收到一封包之後 針對該二天線位置的接收信號 ’實體層410,對MAC層發送 品質度量(信號強度、信噪
第24頁 1238611
比、多 層 410, 天線位 置。在 信號品 候補天 到之數 免兩天 如 法的優 或以上 路徑/等化器度量等)。在封包接收過程 如同現在用於8 02· 11般地運作;也就是說,在該二 置之間切換並且使用對封包接收而言最好的天線: 實體層410’收到有效封包之後,將該二天線位 質度量發送給MAC層。MAC層更新選定天線位置以及 線位置。該選定天線位置被換成以從實體層4ι〇,收 據為基礎最佳的位置。可利用濾波/遲滯作用來 線位置之間的、、乒乓現象(ping —p〇nging),,。 前所述,此技術利用現有8〇211天線交換式分集方
點。應理解到此第一技術可包含硬體、軟體/韌體 之組合。 今參照第1 0圖,其將說明以空間分集為基礎操作一 WLAN 100内之一存取點11〇的前述方法的流程圖。從起點 (方塊1〇〇〇)開始,該方法包括利用定向天線22〇b之一現 行角度與遠端站120通信,如方塊1〇1〇。在方塊1〇2〇進行 的是在前導碼期間掃過定向天線22〇b用來與遠端站12〇通 信之複數個替用角度。在方塊1〇3〇進行的是測量經由現行 角度和複數個替用角度從遠端站120收到的相應信號。在 方塊1 0 ’於該前導碼期間以測得信號為基礎選取該現行 角度或疋複數個替用角度其中一角度為一繼續與遠端站 1 2 0通信的較佳角度。該方法在方塊丨〇 5結束。 第二種技術係以存取點11 0對遠端站1 20之RTS訊息的 發射以及遠端站對存取點回應發射iCTS訊息的接收為基 礎。802· 11標準亦定義一探測要求/探測響應交換,此通
第25頁 1238611 五、發明說明(19) ----—------- 常被遠端站120用來判定對其他站12。的鏈結品質。 在被存取點11 G用來判定對—選定遠端站i 2 Q之較佳指 向方向(如第8圖所示)時,存取點110以全向圖案及每 可月b疋向圖案1 3 0發射_探測要求信號,且在以相應圖 案運作的同時測量從遠端站110回送之探測響應信號810的 信號品質。 此等響應訊框8 1 〇之測量使其成為比前述分集選擇技 術更有罪的技術 此弟二技術最好至少是在一遠端站1 2 〇 已與存取點11 0結合之後立即使用。雖說使用額外的探測 要求/探測響應信號會對網路效率造成影響,但此等交換 可能不常發生。 ' 今參照第11圖,其將說明以探測信號為基礎操作— WLAN 100内之一存取點110的前述方法的流程圖。從起點 (方塊1100)開始,該方法包括在方塊1110選取一遠端站 120,在方塊1120經由定向天線220b之全向角度對該選定 遠端站發射一第一探測信號,且在方塊11 30測量經由該全 向角度從該選定遠端站收到之一回應於該第一探測信號的 第一探測響應信號。 在方塊1140,經由定向天線200b之複數個定向角度當 中的每一角度對選定遠端站1 2 0發射一相應第二探測信 號,且在方塊1 1 5 0測量經由每一定向角度從該選定遠端站 收到之一回應於該相應第二探測信號的第二探測響應信 號。在方塊11 6 0,將來自選定遠端站1 2 〇之測得第一探測 響應信號和相應測得第一探測響應彳§號儲存在一天線資料
第26頁 1238611 五、發明說明(20) 庫内。 在方塊11 70,以該等測得第二探測響應信號為基礎針 對選定遠端站120選取一較佳定向角度。在方塊1180,比 較得自該全向角度之測得第一探測響應信號與得自該較佳 定向角度之測得第二探測響應信號。該第一探測信號包括 一請求發送(RTS )訊息且該第一探測響應信號包括一清 除發送(CTS )訊息。相似地,該第二探測信號包括一打s 訊息且該第二探測響應信號包括一CTS訊息。在方塊 11 9 0 ’以$亥比較為基礎選取該全向角度或該較佳定向角度 繼續與選定遠端站1 2 0通信。該方法在方塊11 9 5結束。 第三種技術運用被用在存取點11 〇與遠端站丨2 〇間之常 態數據交換的控制訊框。此技術可被用在前向鏈結通信以 及反向鏈結通信二者内。由於清除發送(CTS )和確認 j ACK )訊息係以較低數據傳輸速率發送,存取點11 〇可用 這些訊息比較全向圖案9 0 5與現在選用的定向圖案丨3〇。此 ^於第5A圖’ ®中在天線選擇計時上有虛線。其可當作用 ΪΪ定現在選用方向13〇是否會保有其超越全向圖案905之 的方法。此優勢通常是以一預定闊值為基礎以免 有相似信號品質度量的兩個天線圖案之間頻繁切換。八 自以:!!士:iJCJS訊息期間,可用全向模式接收此訊 I、目,ί异一第 #U品質量測值。在ACK訊息期間,可用 測试天線方向接收此訊息以計算一第二信號品質量測 測4該第一和第二信號品質量測值的比較並且判斷該 則成天線方向是否應被儲存。也就是說,定向模式= 第27頁 1238611
高於全向模式的增纟。亦可進行二個不同定向天線方 向之間的比較。 第4圖之方向表425可加上來自前述程序之全向和選定 閉:天線圖案的信號品質量測值。倘若優勢低落到一預定 括斗以下,則存取點丨丨〇回復為全向選擇且利用上述前兩 種技術其中之一進行天線搜尋。 萬-遠端站1 2〇進入-節能模式或是長時間沒有數據 的I閒置期,存取點110回復為全向圖案選擇。當遠端 站120變得再次活躍,存取點11〇可進行另一次天線搜尋。 今參照第1 2圖和第1 3圖,分別說明以前向和反向鏈結 内之控制訊框為基礎操作一WLAN j 〇〇内之一存取點丨2〇的 方法的流程圖。從起點(方塊12〇〇 )開始,該方法包括在 方塊1210在一前向鏈結内經由定向天線“⑽之一第一天線 圖案從退端站1 2 0接收一第一控制訊框,且在方塊丨2 2 〇將 。第一數據讯框發射給該遠端站,且在方塊丨2 3 〇經由該定 向天線之一第二天線圖案從該遠端站接收一第二控制訊 框。在方塊1 2 4 0測量一經由該第一天線圖案收到之第一控 制Λ框的信號品質以及一經由該第二天線圖案收到之第二 控制訊框的信號品質。在方塊丨2 5 〇比較與該第一和第二天 線圖案相關的相應測得信號品質。若與該第二天線圖案相 ϋ ^測得信號品質超過與該第一天線圖案相關之測得信號 品質一預定閾值,則在方塊126〇選取該第二天線圖案用以 對遠端站1 20發射一第二數據訊框。收到的第一控制訊框 包括一清除發送訊息,且收到的第二控制訊框包括一確認
第28頁 1238611 五、發明說明(22) 訊息。該方法在方塊1 2 7 0結束。 用來以反向鏈結内之控制訊框為基礎操作一社AN 1 〇〇 内之一存取點1 2 〇的方法包括從起點(方塊1 3 〇 〇 )開始, 在方塊1310經由定向天線220b之一第一天線圖案從遠端站 接收一第一控制訊框’在方塊1 320將一第二控制訊框發 射給遠运端站’且在方塊1 3 3 0經由該定向天線之一第二天 線圖案從該遠端站接收一第一數據訊框。在方塊丨3 4 〇測量 一經由該第一天線圖案收到之第一控制訊框的信號品質以 及一經由該第二天線圖案收到之第一數據訊框的信號品 質。在方塊1 35 0比較與該第一和第二天線圖案相關的相應 測得#號品質。若與該第二天線圖案相關之測得信號品質 超過與该第一天線圖案相關之測得信號品質一預定閾值, 則在方塊1 3 6 0選取該第二天線圖案讓存取點丨丨〇對遠端站 1 2 0發射一第一數據訊框。收到的第一控制訊框包括一請 求發送訊息,且發射的第二控制訊框包括一清除發送訊 息。該方法在方塊1 370結束。 第四種技術是一隱藏節點保護技術,其在存取點丨i Q $用一定向天線220b時提供一保護機制以減少或消弭隱藏 即點的發生率。隱藏節點發生在並非網路丨〇〇内所有遠端 = 120都能聽到存取點11〇與一選定遠端站12〇間的通信之 日守’因此未曾聽到的遠端站可能會在媒體被使用之時發 射。廷會造成碰撞,特別是在存取點丨丨〇。 。當存取點1 1 0具有要發射給一遠端站1 2 0的數據,控制 耘序以掃描第4圖之方向表425的方式設定所選天線方向以
第29頁 1238611 (23) ~"— - 判疋疋否有潛在隱藏節點。舉例來說,存取點丨丨〇可就相 反於選定天線方向的方向尋找遠端站12〇。 參照第7圖之計時圖,倘若控制軟體判定有可能存在 隱藏節點,存取點110首先利用天線22(^之全向模式對一 已知未使用的MAC位址發射一CTS訊息。此程序係用來告知 網路内所有遠端站120有一交換作業要發生且在交換完成 =前不會發射。然後存取點11〇切換成預期遠端站12〇的選 定天線方向並進行通信。防止隱藏節點問題的另一方案是 與一期望遠端站120進行四向訊框交換協定(RTS、CTS、 數據及ACK )。 偶若控制軟體判定不可能有隱藏節點,存取點丨丨〇不 會發送CTS訊息且可在存取點110天線設定成正確方向之時 立即開始通信。倘若網路協定有要求,RTS訊息得被送給 預期的接收器,導致一CTS訊息回到存取點11 〇當作確認訊 息’如第5 A圖所示。 要注意到在參照第7圖所述之程序中,效能因r τ s訊息 不是由存取點110發射而提升,因為要使遠端站12〇停止^ 射就只需要CTS訊息。在標準80 2. 1 1協定標頭之ID段内指 出的遠端站1 2 0確保該指定遠端站收到數據訊框。 今參照第1 4圖,說明以隱藏節點辨識為基礎操作一 WLAN 100内之一存取點120的方法。從起點(方塊14〇〇 ) 開始’該方法包括在1 41 0藉由在存取點11 〇與每一遠端站 1 2 0之間以對應於複數個天線圖案之相應測得信號品質為 關聯的方式創造一天線資料庫。該等相應測得信號品質係 1238611 五、發明說明(24) 由存取點11 0以其與每一遠端站1 2 〇之通信為基礎判定。在 方塊1420以或天線> 料庫為基礎判定用於每一遠端站12〇 之一較佳天線圖案,且在方塊1 430選取一遠端站及對應較 佳天線圖案以進行通彳5。在方塊1440 ’以該天線資料庫為 基礎且在與選定遠端站通信之前判定是否有任何未被選取 的遠端站可能會在此等通信實際發生之時還不知道。此係 由比較與該選定遠端站之較佳天線圖案相關的測得信號品 質及與未被選取遠端站使用相同較佳天線圖案時相關的相 應彳3 5虎品質的方式判定。 俄若可能有一隱藏節點,則在方塊1 450廣播一表達出 存取點1 1 0與選定遠端站1 2 〇正要互相通信的訊息。如前所 述’此廣播可為呈一經由全向天線圖案發送給遠端站12() =主動清除發送訊息的形式。該CTS有一不對應於任何遠 端站120的未使用位址。另一選擇,與選定遠端站12〇進行 四向訊框交換協定(RTS、CTS、數據及ACK )以防隱藏節 點問題。該方法在方塊146〇結束。 〜…雖說以上已參照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特定地以圖和文 =況T本發明,熟習此技藝者會理解到可不脫離申請專利 乾,項所涵蓋之發明範圍就形式和細節做出多樣變化。舉 γ歹丨j來^ * 千 一 存取點並不侷限於IEEE 8 02· U標準。如前 ^ WJb ΛΑ , ^ 於其·:, ν、/幾算法如熟習此技藝者所能輕易理解可應用 ' ^ 類型的區域網路,譬如IEEE 802. 1 6標準所定義的 區域網路。 执w
第31頁 1238611 圖式簡單說明 第1 A圖係一運用本發明原則 圖。 ”、…、線區域網路(WLAN )的簡 第1B圖係一第1A圖之WLAN内正力、社/ , 的簡圖。 内正在進行天線掃描之一存取點 第2 A圖係一具有外部定向長綠击 圖。 丨疋向天線陣列之第1A圖存取點的簡 第2B圖係一第2A圖存取點的簡R 甘士人 併入-内部隱IA卡内。間圖,其中該定向天線陣列被 第3A圖係一第2A圖定向天線陣列的簡圖。 第3B圖係τ用來選取-第3A圖定向μ卜 的開關的簡圖。 良兀仵狀匕 第4圖係一運用依據本發明原則之子系統、層和一 控程序之第1Α圖存取點的方塊圖。’、 曰 、、、呆 第5Α圖:系一=要用於第4圖天線操控程序的信號簡圖。 第5Β圖係-視需要用於第4圖天線操控程序的替代信【簡 圖。 第6圖係一 ΓΛ之替代方塊圖,*中使用天線分集電路。 第7圖係一視茜要用於第4圖天線操 技術的信號簡圖。 抨徑枉序之運用隱藏即點 第8圖係一::雙:發信之第1圖網路的俯視圖。 第9圖你;Λ天士束讀數之第1圖網路的俯視圖。 第1 0圖係一依據本發明以# w \ ^ 4 ΛΑ ^ ^ 二間分集為基礎操作WLAN之存取 點的方法的流程圖。 〜π π 第11圖係一依據本發明w , 探測信號為基礎操作W L A Ν之存取 1238611 圖式簡單說明 點的方法的流程圖。 第1 2圖和第1 3圖分別是依據本發明以前向和反向鏈結内的 ,制訊框為基礎操作WLAN之存取點的方法的流程圖。 第1 4圖係一依據本發明以隱藏節點辨識為基礎操作【ΑΝ之 存取點的方法的流程圖。 元件符號說明: 100、WLAN 無線區域網路 110、110’、ll〇a、ll〇b、ll〇c、AP 存取 105 接線系統 115a、115b、115c 相應區域 120、120a、120b、120c、120d 遠端站 125 箭頭 2 0 0 a、2 0 0 b 定向天線陣列 2 0 5 被動天線元件 205a、205b、205c、205d、205e 天線元件 206 主動天線元件 215 通用序 列 匯 流排(USB ) 埠 220 PCMCIA 卡 2 20a 定向或多元件天線 220b 300 定向天 線 波 瓣 305 310 短虛線 315 320 電感器 ( 元 件) 325 330 接地面 335 内部定向天線 代表性長虛線 開關 電谷70件(被動元件) 控制信號
第33頁 1238611
第34頁 圖式簡單說明 400 控制器 40 5 ^ 405’ 天線子系 410、 410’ 實體層 412 RF信號 415 MAC層 417 信號品質量測值 420 天線操控程序 422 計時控制訊息 425 方向表 427 定向天線控制 429 數據圖框 60 0’ 控制器 6 0 5a, 暫存器A 60 5b, 暫存器B 6 0 7, 分集選擇開關控制信號 61(Γ 多工器 810 響應信號 905 全向天線圖案 910 定向天線圖案 CP 爭用週期 MAC 媒體存取控制 RTS/CTS 請求發送/清除發送 ACK 確認 RF 射頻

Claims (1)

1238611 /、、申請專利範圍 ψ 種操作無線區域網路(WLAN )内之存取點的方法, ^子取點包含一用來與複數個遠端站進行通信的定向天 〜~ 向天線包含複數個天線圖案,該方法包括·· 天ί ΐ ΐ:::與ί 一遠端站之間以對應於該等複數個 線資料ί,該等f:ϋ號品質建立關聯的方式產生-天 _ ^ ^ 人 μ測里“號品質係由該存取點以且盥— 逖鳊站之通信為基礎判定; Μ其與母 為每-遠端站以該天線資料 案, 礎判疋一較佳天線圖 選取—遠端站及與其通信之對 以該天線資料庫為基礎及在與=線圖案;以及 定是否有任何未被選取的遠端站遠端站通信之前判 生之時還不知道。 此㈢在此等通信實際發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复 未被選取的遠端站可能會在此等通俨、〜中判定是否有任何 道的步驟包括比較與該選定遠端站ϋ =際發生之時還不知 測量信號品質及與使用相同較佳=較佳天線圖案相關的 遠端站相關的相應信號品質。 '、’圖案之該等未被選取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复 、 質之步驟包括判定一接收信號強产讀、中測量相應信號品 比、一能量-位元比和一信噪比至y其、一載波-干擾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 一。 圖案包括一全向天線圖案;且其该等複數個天線 遠端站中至少其一會在此等通俨=經判定該等未被選取 σ x際發生之時還不知道, !238611 /、'申讀專利範圍 則該方法更包括經由該全向天線圖案發送一主動清除發送 息至該等複數個遠端站,該清除發送訊息具有一不對應 於任何該等複數個遠端站的未使用位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等複數個天線 ,案包括一全向天線圖案;且其中若經判定該等未被選取 退端站中至少其一會在此等通信實際發生之時還不知道, 則該方法更包括: 自、、、_由4王向天線圖案在一前向鍵結中發射一請求發送訊 w至該等複數個遠端站; If ^選定遠端站接收一清除發送訊息; 發射一數據訊框至該選定遠端站;以及 從該選定遠端站接收一確認訊息。 圖宰1:明ί 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等複數個天線 遠端站中至少其—备Ξ =楚且^中若經判定該等未被選取 則該方法更包括:a 專通信實際發生之時還不知道, 在一反向鏈結中從該 、土 發射一清除發送訊自疋m编站接收一請求發送訊息; 從該選定遠端站接=至,選定遠端站; 發射一確切訊自ί 數據訊框;且 發射確…Λ息至該選定遠端站。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頊夕古 複數個遠端站在一前向沾方法’其中該存取點與該等 一數據訊框之封包赵二,結中,以包含複數個控制訊框和 線資料庫,包括: 又換為基礎,進行通信,且產生天 第36頁 12386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二^ ί亥定向天線之一第一天線圖案從一第一遠端站接收 徵求第一控制訊框; ^射一第一數據訊框至該第一遠端站; 一,由該定向天線之一第二天線圖案從該第一遠端站接收 第二控制訊框; 經由該第一天線圖案所接收之該第一控制訊框的一 ^ ^二貝及經由該第二天線圖案所接收之該第二控 的一仏號品質;以及 針對任何剩下的線圖案重複以上步驟。 端站^ U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更包括針對每-遠 圖案所Ϊ : Ϊ 5 ί :和該發射步驟以測量經由該第-天線 圖案所接收之號品質及經由該第二天線 牧队之弟一控制甙框的信號品質。 y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t 1 u 1 -^ a,, ^ ,Γ ,. 、 方去,其中該所接收之該第 控制訊框包括一清除發送訊自, 制訊框包括一確認訊息。,-且该所接收之該第二控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中 複數個遠端站在一反㈣結内'=亥存取·點與該等 數據訊框之封包數據交換為基 二:個控制訊框和- 料庫,其包括: 烫進灯通仏,且產生天線資 經由該定向天線之一第 端站接收 筮祕座^上 天線圖案從一第一遠 弟一控制訊框; 不 遂 發射一第二控制訊框至該第一 經由該定向天線之一第二天固 二 、、、圖案從該第一遠端站接收 ΙΗ 第37頁 12386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第一數據訊框; 測量經由該第一天線圖案所接收之該第一控制訊框的一 信號品質及經由該第二天線圖案所接收之該第一數據訊框 的一信號品質;以及 針對任何剩下的天線圖案重複以上步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方法,其更包括針對每一遠 端站重複該接收步驟和該發射步驟以測量經由該第一天線 圖案所接收之該第一控制訊框的一信號品質及經由該第二 天線圖案所接收之該第一數據訊框的一信號品質。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方法,其中所接收之該第一 控制訊框包括一請求發送訊息,且所發射之該第二控制訊 框包括一清除發送訊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定向天線包括 一全向角度及複數個定向角度,且產生天線資料庫,其包 括: 選取一第一遠端站; 經由該定向天線之全向角度發射一第一探測信號至該第 一遠端站; 測量經由該全向角度從該第一遠端站所接收之一第一探 測響應信號,以回應該第一探測信號; 經由該定向天線之複數個定向角度中的每一角度,發射 一相應第二探測信號至該第一遠端站;以及 測量經由每一定向角度從該第一遠端站接收之一第二探 測響應信號,以回應該相應第二探測信號。
第38頁 12386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方法,其更包括: 從該等複數個遠端站中選取一下一個遠端站; 對該下一個選定遠端站重複發射第一和第二探測信號的 步驟’以及測量從該下一個選定遠端站所接收之第_ ^ 二探測響應信號的步驟;以及 針對遠專複數個遠端站中任何剩下的遠端站重複以上I 驟。 v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探測信號 包括一請求發送(RTS )訊息及該第一探測響應信號包°括5〜 一清除發送(CTS )訊息,且其中該第二探測信號包^ _ RTS訊息及該第二探測響應信號包括一CTS訊息。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存取點係基於 一 IEEE 8 02.1 1標準和一 ιΕΕΕ 8〇216標準至少其令一&標準 運作。 T〆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定向天線包括 至少一主動元件和複數個被動元件。 18·二種用於無線區域網路(WUN )之存取點,其包括: 一定向天線,其包含有複數個天線圖案;及 控制器,其連接於該定向天線,用以控制該定向天 線:該控”由進行下列步驟與複數個遠端站通信: 藉由與母一遠端站相關之對應於該等複數個天線圖案之 -相應測:信號品質,以產生一天線資料庫, 為母一遠端站以該天線資料庫為基礎判定一較佳天線圖 案,
第39頁 12386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選取一遠端站及與其通信之對應較佳天線圖案,以及 以該天線資料庫為基礎且在與該選定遠端站通信之前, 判定是否有任何未被選取的遠端站可能會在此等通信實際 發生之時還不知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存取點,其中該定向天線包 括至少一主動元件和複數個被動元件。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存取點,其中該控制器為了 判定是否有任何未被選取的遠端站可能會在此等通信實際 發生之時還不知道而比較與該選定遠端站之較佳天線圖案 相關的測量信號品質及與使用相同較佳天線圖案之該等未 被選取遠端站相關的相應信號品質。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存取點,其中該等測量信號 品質包括一接收信號強度讀數、一載波-干擾比、一能量-位元比和一信噪比至少其中之一。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存取點,其中該等複數個天 線圖案包括一全向天線圖案;且其中當該控制器判定至少 一該等未被選取遠端站會在此等通信實際發生之時還不知 道,則該控制器經由該全向天線圖案發送一清除發送訊息 至該等複數個遠端站,該清除發送訊息具有一不對應於該 等複數個遠端站中任一站的未使用位址。 2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存取點,其中該等複數個天 線圖案包括一全向天線圖案;且其中當該控制器判定該等 未被選取遠端站當中至少一站在此等通信實際發生之時還 不知道,則該控制器進行下列步驟:
12386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經由該全向 息至該等複數 從該選定遠 發射一數據 從該 2 4 ·如 線圖案 未被選 知道, 選定遠 申請專 包括一 取遠端 則該控 在一反向鏈 發射 從該 發射一確認 2 5· 如申請專 每一遠端站重 第一天線圖案 該第二天線圖 2 6· 如申請專 一清除 選定遠 天線圖 個遠端 端站接 訊框至 端站接 利範圍 全向天 站中至 制器進 結内從 發送訊 端站接 訊息至 利範圍 複該接 所接收 案所接 案在月y向鏈結内發射一請求發送訊 站; 收一清 該選定 收一確第18項 線圖案 少一站 行下列 該選定 息至該 收一數 該選定第24項 收步驟 之第一 收之第 利範圍第2 4項 一控制訊框包括一清除發送 除發送 認訊息 之存取 ;且其 在此等 步驟: 遠峭站 選定遠 據訊樞 遠端坫 之存取 和該發 控制訊 二控制 之存取 訊息, 訊息, ;以及 〇 點,其中 中當該控 通信實際 該等複數個天 制器判定該等 發生之時還不 接收一請求發送訊息; 端站; ;以及 訊框包括一確 27.如申請專 括一全向角度 列步驟以產生 選取一第一 認訊息 利範圍 及複數 天線資 遠端站 第18項之存取 個定向角度; 料庫: 點,其中 射步驟, 框的一信 訊框的-點,其中 且所接收 點,其中 且其中該 該控制器針對 以測量經由該 號品質及經由 4吕7虎品質。 所接收之該第 之該第二控制 该定向天線包 控制器進行下
1238611 六、申請專利範圍 經由該定向天線之全向角度,發射一第一探測信號至該 第一遠端站; 測量經由該全向角度從該第一遠端站所接收之一第一探 測響應信號,以回應該第一探測信號; 經由該定向天線之複數個定向角度當中的每一角度發射 一相應第二探測信號至該第一遠端站;及 測量經由每一定向角度從該第一遠端站所接收之一第二 探測響應信號,以回應該相應第二探測信號。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存取點,其中該控制器更進 行下列步驟: 從該等複數個遠端站中選取一下一個遠端站; 對該下一個選定遠端站重複發射第一和第二探測信號的 步驟以及測量從該下一個選定遠端站所接收之第一和第二 探測響應信號的步驟;及 針對該等複數個遠端站中剩下的每一遠端站重複以上步 驟。
2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7項之存取點,其中該第一探測信 號包括一請求發送(RTS )訊息及該第一探測響應信號包 括一清除發送(CTS )訊息,且其中該第二探測信號包括 一 R T S訊息且該第二探測響應信號包括一 C T S訊息。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存取點,其中該控制器係基 於一 IEEE 802.1 1標準和一 IEEE 8 0 2. 1 6標準至少其中一標 準運作。
第42頁
TW093117775A 2003-06-19 2004-06-18 Antenna steering and hidden node recognition for an access point TWI23861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7970103P 2003-06-19 2003-06-19
US10/870,702 US7103386B2 (en) 2003-06-19 2004-06-17 Antenna steering and hidden node recognition for an access poi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4374A TW200514374A (en) 2005-04-16
TWI238611B true TWI238611B (en) 2005-08-21

Family

ID=3354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17775A TWI238611B (en) 2003-06-19 2004-06-18 Antenna steering and hidden node recognition for an access point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7103386B2 (zh)
EP (1) EP1634377B1 (zh)
JP (1) JP4358857B2 (zh)
KR (1) KR100763868B1 (zh)
AT (1) ATE419696T1 (zh)
BR (1) BRPI0411494A (zh)
CA (1) CA2529637C (zh)
DE (1) DE602004018771D1 (zh)
HK (1) HK1090193A1 (zh)
IL (1) IL172401A0 (zh)
MX (1) MXPA05013813A (zh)
NO (1) NO20060264L (zh)
TW (1) TWI238611B (zh)
WO (1) WO200411445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7822A1 (en) * 2003-06-19 2005-02-17 Ipr Licensing, Inc. Antenna ste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802.11 station
JP3880554B2 (ja) * 2003-07-18 2007-0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間分割多重アクセス方式ワイヤレス媒体アクセスコントローラ
US7406295B1 (en) * 2003-09-10 2008-07-29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irecting a wireless repeater
JP4177761B2 (ja) * 2003-11-12 2008-11-0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ウエイト決定装置及びウエイト決定方法
US9432848B2 (en) 2004-03-23 2016-08-30 Aruba Networks, Inc. Band steering for multi-band wireless clients
US7969937B2 (en) * 2004-03-23 2011-06-28 Arub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ntralized station management
TWI276244B (en) * 2004-06-04 2007-03-11 Wistron Neweb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apable of switching antennas according to data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on network
US20080267142A1 (en) * 2004-06-18 2008-10-30 Stellaris Ltd. Distributed Antenna Wlan Access-Point System and Method
EP2330777B1 (en) * 2004-08-12 2018-03-2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US7355998B2 (en) * 2004-09-01 2008-04-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upport for multiple access point switched beam antennas
US20060073850A1 (en) * 2004-09-10 2006-04-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teering a smart antenna using link layer performance
US7428408B2 (en) * 2004-09-20 2008-09-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mart antenna in a WLAN using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06096866A2 (en) * 2005-03-09 2006-09-14 Xirrus, Inc.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tenna array
US7917092B2 (en) * 2004-12-14 2011-03-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Beam sel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over switched beam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060126650A1 (en) * 2004-12-15 2006-06-15 Zhung Chul 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idging devices having interfaces of same layer
KR100983277B1 (ko) * 2005-02-15 2010-09-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방송/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 송수신 방법
US8160036B2 (en) * 2005-03-09 2012-04-17 Xirrus, Inc.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LAN
US20060229025A1 (en) * 2005-03-30 2006-10-1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extracting optimal reverse link capacity by scaling reverse link Eb/No setpoint based on aggregate channel load and condition
JP4638910B2 (ja) * 2005-04-26 2011-02-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型テレビ放送受信装置、テレビ放送受信方法、テレビ放送受信プログラム及びテレビ放送受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7251455B1 (en) * 2005-07-11 2007-07-31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antenna tracking
KR100728291B1 (ko) * 2005-08-19 2007-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랜 시스템의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DE102005043642A1 (de) * 2005-09-13 2007-03-22 Siemens Ag Funkbasiertes Netzwerk
KR100705584B1 (ko) * 2006-01-02 2007-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랜 네트워크 및 무선 랜 네트워크의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US7944890B2 (en) * 2006-05-23 2011-05-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Using windows specified object identifiers (OIDs) for an antenna steering algorithm
US8175532B2 (en) 2006-06-06 2012-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at least one of directional and omni-direction antennas
US7782822B2 (en) * 2006-06-13 2010-08-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ducing collisions in beamforming wireless systems
KR100741325B1 (ko) * 2006-06-27 2007-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시스템에서 원격 명칭 획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2296294B1 (en) * 2006-10-09 2013-01-09 Sony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 special frame structure
US8774140B2 (en) * 2006-10-19 2014-07-0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hidden node protection
ATE504984T1 (de) 2007-02-07 2011-04-15 Sony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m senden eines signals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JP2008211723A (ja) * 2007-02-28 2008-09-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WO2008120315A1 (ja) * 2007-03-28 2008-10-09 Fujitsu Limited 送信装置並びにアレーアンテナ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9088907B2 (en) * 2007-06-18 2015-07-21 Xirrus, Inc. Node fault identification in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s
US8219891B2 (en) 2007-11-06 2012-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beamforming profil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054223B2 (en) * 2007-11-06 2011-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si-omni training in channel time allocation period
US8081110B2 (en) * 2007-11-06 2011-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ociation in contention access period
KR101448099B1 (ko) * 2008-01-18 2014-10-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피 기반 저전력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이동성 지원 방법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US8335203B2 (en) * 2008-03-11 2012-12-18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lling for dynamic slot reservation
US8351521B2 (en) * 2008-03-17 2013-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esolution beamforming based on codebooks in MIMO systems
US8179845B2 (en) * 2008-08-21 2012-05-1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Antenna-awar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223739B2 (en) 2008-10-29 2012-07-1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ynamic bandwidth management
US8482478B2 (en) * 2008-11-12 2013-07-09 Xirrus, Inc. MIMO antenna system
US9787371B2 (en) * 2008-11-12 2017-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ional channel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48455B2 (en) * 2009-01-16 2013-10-0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tall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a femtocell
FR2942578B1 (fr) * 2009-02-26 2011-02-18 Canon Kk Procede de reception de trames avec preambule, produit programme d'ordinateur, moyen de stockage et noeud correspondants
US8223072B2 (en) * 2009-04-29 2012-07-17 Aruba Networks, Inc. Multi-pattern wireless frame transmission
JP5287479B2 (ja) * 2009-04-30 2013-09-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387120B2 (ja) * 2009-05-11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無線通信端末
US8811907B2 (en) 2009-11-04 2014-08-19 Nec Corporation Control method of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4901735A (zh) 2009-11-04 2015-09-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JP5637681B2 (ja) * 2009-12-16 2014-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中継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548385B2 (en) 2009-12-16 2013-10-0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multiple antenna assemblies
US8351406B2 (en) 2009-12-21 2013-01-08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120008510A1 (en) * 2010-01-07 2012-01-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Antenna Transmit Diversity
US8830854B2 (en) 2011-07-28 2014-09-09 Xirru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arallel processing of network packets in a wireless access device
US8868002B2 (en) 2011-08-31 2014-10-21 Xirru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ducting wireless site surveys
US9055450B2 (en) 2011-09-23 2015-06-09 Xirru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station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KR20140084171A (ko) 2011-10-14 2014-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GB2503194B (en) * 2012-02-10 2014-10-15 Canon Kk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llaborative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radio network
US9456357B2 (en) 2012-07-27 2016-09-27 Aruba Networks, Inc. Adaptive antenna pattern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EP2736285A1 (en) 2012-11-21 2014-05-28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optimizing a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
DE102013218862A1 (de) * 2013-09-19 2015-03-19 Ihp Gmbh - Innovati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Microelectronics / Leibniz-Institut Für Innovative Mikroelektronik Verfahren zur automatischen Antennenausrichtung und Sendeleistungsregulierung und Richtfunksystem
US9609529B1 (en) * 2014-08-01 2017-03-2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Optimizing coverage by customizing signal patterns
US9917628B2 (en) * 2015-01-16 2018-03-13 RF DSP Inc. Beamforming in a MU-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lays
US9788217B2 (en) 2015-11-13 2017-10-10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Communications when encountering aggress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626023B1 (en) 2017-05-16 2023-03-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arrier sensing
WO2018222096A1 (en) 2017-05-31 2018-1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interference
US10855351B1 (en) * 2018-12-10 2020-12-0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directional antenna system
TWI803658B (zh) * 2019-07-04 2023-06-01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場型控制系統、天線場型控制方法以及無線接入點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96527B1 (zh) 1972-08-16 1977-01-14 Materiel Telephonique
US5617102A (en) 1994-11-18 1997-04-01 At&T Global Information Solutions Company Communications transceiver using an adaptive directional antenna
US5903826A (en) 1996-12-06 1999-05-11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multipoint fixed-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05473A (en) 1997-03-31 1999-05-18 Resound Corporation Adjustable array antenna
US6009124A (en) 1997-09-22 1999-12-28 Intel Corporation High data ra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mploying an adaptive sectored antenna
JP2000101495A (ja) 1998-09-18 2000-04-07 Sony Corp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伝送装置
US6600456B2 (en) 1998-09-21 2003-07-29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Adaptive antenna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989797B2 (en) 1998-09-21 2006-01-24 Ipr Licensing, Inc. Adaptive antenna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229480B1 (en) 1999-03-31 2001-05-08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n antenna
US7411921B2 (en) 1999-10-21 2008-08-12 Rf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asset location
US6531985B1 (en) 2000-08-14 2003-03-11 3Com Corporation Integrated laptop antenna using two or more antennas
US6445688B1 (en) 2000-08-31 2002-09-03 Ricochet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directional antenn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20036586A1 (en) 2000-09-22 2002-03-28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Adaptive antenna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515635B2 (en) 2000-09-22 2003-02-04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Adaptive antenna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DE60107797T2 (de) 2000-10-31 2005-06-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rahtloses Kommunikationssystem, Anordnung für Gewichtungssteuerung, und Erzeugungsverfahren des Gewichtsvektors
US6486832B1 (en) 2000-11-10 2002-11-26 Am Group Direction-agile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I20002822A (fi) 2000-12-21 2002-06-22 Nokia Corp Osoitteen jakaminen
KR100456012B1 (ko) * 2000-12-22 2004-11-08 주식회사 만도 랙피스톤 공급장치
US6611231B2 (en) 2001-04-27 2003-08-26 Vivato, Inc. Wireless packet switch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networks using adaptively steered antenna arrays
US7224685B2 (en) * 2001-09-13 2007-05-29 Ipr Licensing, Inc. Method of detection of signals using an adaptive antenna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US7519030B2 (en) * 2001-11-19 2009-04-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Adaptive MAC fragmentation and rate selection for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US6640087B2 (en) 2001-12-12 2003-10-2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service efficacy in an ad-hoc mesh network
US6888504B2 (en) 2002-02-01 2005-05-03 Ipr Licensing, Inc. Aperiodic array antenna
US7075902B2 (en) 2002-02-11 2006-07-11 Hrl Laboratories, Llc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using directional signaling
WO2003075472A2 (en) 2002-03-01 2003-09-12 Ipr Licensing, Inc. Intelligent interface for adaptive antenna array
EP1488616A4 (en) 2002-03-08 2006-04-12 Ipr Licensing Inc ANTENNA MATCHING METHOD FOR HIGH MOBILITY
KR20070057272A (ko) 2002-05-02 2007-06-04 아이피알 라이센싱, 인코포레이티드 지향성 안테나를 위한 적응 포인팅
US20030228857A1 (en) 2002-06-06 2003-12-11 Hitachi, Ltd. Optimum scan for fixed-wireless smart antennas
US7212499B2 (en) 2002-09-30 2007-05-01 Ipr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steering for WLAN
AU2003299177A1 (en) 2002-09-30 2004-04-23 Ipr Licensing, Inc. Directional antenna physical layer steering for wlan
US7057555B2 (en) 2002-11-27 2006-06-06 Cisco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LAN with distributed access points for space management
US7177644B2 (en) 2003-02-12 2007-02-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Distributed multi-beam wireless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529637A1 (en) 2004-12-29
NO20060264L (no) 2006-03-02
KR100763868B1 (ko) 2007-10-08
WO2004114457A2 (en) 2004-12-29
KR20060021897A (ko) 2006-03-08
US7103386B2 (en) 2006-09-05
EP1634377B1 (en) 2008-12-31
HK1090193A1 (en) 2006-12-15
DE602004018771D1 (de) 2009-02-12
BRPI0411494A (pt) 2006-07-18
MXPA05013813A (es) 2006-03-13
EP1634377A4 (en) 2006-06-28
US20050075142A1 (en) 2005-04-07
TW200514374A (en) 2005-04-16
CA2529637C (en) 2011-04-12
ATE419696T1 (de) 2009-01-15
JP2007524272A (ja) 2007-08-23
WO2004114457A3 (en) 2005-05-06
EP1634377A2 (en) 2006-03-15
JP4358857B2 (ja) 2009-11-04
IL172401A0 (en) 2006-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8611B (en) Antenna steering and hidden node recognition for an access point
TWI262668B (en) Antenna steering for an access point based upon spatial diversity
TWI238610B (en) Antenna steering for an access point based upon probe signals
TWI252640B (en) Antenna steering for an access point based upon control frames
Choudhury et al. On designing MAC protocols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directional antennas
US20050037822A1 (en) Antenna ste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802.11 station
Gossain et al. MDA: An efficient directional MAC scheme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JP4520304B2 (ja) Wlan用アンテナをステアリング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eda et al.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testbed with smart antenna
Chen et al. An adaptive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using smart antenna system
Babich et a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n WLANs using smart antennas
Ko et al. MAC protocols using directional antennas in IEEE 802.11 based ad hoc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