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1662B -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protective circuit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protective circu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1662B
TWI221662B TW090109478A TW90109478A TWI221662B TW I221662 B TWI221662 B TW I221662B TW 090109478 A TW090109478 A TW 090109478A TW 90109478 A TW90109478 A TW 90109478A TW I221662 B TWI221662 B TW I2216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ower
transistor
source
semiconductor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09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oichi Sawahata
Original Assignee
Nec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Electronic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1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16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66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as prote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59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bipolar transistors as protective elements

Description

1221662 發明說明(l) 【發明背景】 1 ·發明之領域 體裝置,尤有關配 構,係用以保護該 本發明係關於設有保護電路之半導 置在半導體裝置中之新的保護電路的結 半導體裝置之内部電路。 2 ·相關技術之描述 一般而言,半導體裝置係設有保護電路,俾蠖該半 體裝置之内部電路以抵抗經由輸入/輸出端子而從外界 入之靜電放電所引起的靜電破壞。 圖1係顯示習知之設有保護電路之半導體裝置的電路 圖,其連接在一電源端子(vdd端子)2〇1和一接地端子 (Vss端子)202之間,藉以保護該半導體裝置。 具有特定功能且設有複數個CMOS電晶體之内部電路 208係經由一電源線(vdd線)和一接地線(vss線)而連 接到該Vdd端子201和該Vss端子202。而保護電路204係位 在該I/O端子等與該内部電路2 08之間的位置上以連接於 該内部電路2 08和其包含該Vdd端子201及該Vss端子202之I /0端子等之間。該保護電路2〇4係由其連接在該電源線_ Vdd和該接地線Vss之間的η通道M0S電晶體211,與其係並 聯於該η通道M0S電晶體211而連接在該電源線Vdd和該接地 線Vss之間的P通道M0S電晶體221所構成。而該η通道M0S電 晶體211之閘極及源極係直接連接到該接地線Vss,且其汲 極係直接連接到該電源線Vdd。該p通道M0S電晶體221之閘
第5頁 1221662 五、發明說明(2) 極及源極則係直接連接到該電源線V d d,且其没極係直接 連接到該接地線Vss。 當高正極電壓(舉例而言,具有能導致該内部電路中 MOS電晶體等之靜電破壞的電壓值之雜訊電壓)係經由該 Vdd端子201而進入時,則該内部電路2〇8係由該保護電路 204的一連串操作所保護以抵抗該高正極電壓。更具體言 之’當該η通道MOS電晶體211在其汲極到源極崩潰後,即 發生雙載子電晶體之功能俾使電流從該Vdd端子2〇1而流到 Vss端子202。同樣地,當該p通道M〇s電晶體221在其源極 到汲極崩潰後’即發生雙載子電晶體之功能俾使電流從該修 Vdd端子201流到Vss端子2〇2。 當高負極電壓係經由該Vdd端子2〇1而進入時,則該^ 通道MOS電晶體211與該ρ通道M〇s電晶體221兩者係作為順 向偏壓二極體之功能,俾能藉由該負極電壓所引起之電流 在該M0S電b曰體所實現之二極體的順向方向上通過而保護 該内部電路208。 然而’吾人可注意到,當正極電壓係經由該Vdd端子 二〇 1而進入時/習知之半導體裝置之保護電路2〇4係可能失 效,其原因係如下所述,即一般而言,因為該CM〇s電晶 ^閘極絕緣膜的破壞電壓係大約為lV/lnm (lGMV/cm、 ,二用於近來的半導體裝置中時,該具有大約“瓜之 旱又的閘極絕緣膜係具有大約為5V的破壞電壓。因 目丨所述’當正極電壓係經由該Vdd端子而進入時’ 則該Μ 0 S電晶體之源極到没極的崩潰係引發該雙載子電晶
1221662 五、發明說明(3) 體之功能。 然而,通常在不造成該MOS電晶體中之漏電流增加的 情況下’係難以在該MOS電晶體中達到其低於5V之崩潰電 壓,即該源極到汲極之崩潰電壓係由ρ —η接面的輪廓所決 定,且尤其由該ρ—η接面之輕微摻雜側部的雜質濃度與雜 貝輪靡所決定。一般而言,雖然一旦在該輕微摻雜側部的 雜質濃度變高時,該源極到沒極之崩潰電壓係降低,但即 使尚未達到該崩潰電壓,流通之接面洩漏電流的增加係隨 之發生。 因此,僅簡單地降低該保護電路中之M〇s電晶體的源_ 極到汲極之崩潰電壓係非實際之解決方法。 【發明的綜合說明】 y如上所述,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保護電路,豆 係,高於該電源電壓且低於該内部電路之崩潰電壓的電^ 下刼作,且大致上係不會造成該保護電路中之M 的接面漏電流的增加。 日日遐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係包含第一 端子;第二電源端子;一内部電路,係至少設有一且ς 定功能之功能麵s電晶體;第__電源線,係連 電源端子與該内部電路;第二電源線,係連接該第二 端子與該内部電路;及一保護電路,# . “、 到。亥閘極與該第一電源線之汲極’及一雙載子電晶體,其
第7頁 1221662
五、發明說明(4) 設有連接到該第二電源線之一射極、 之一集極、及直接連接到該保護用之接到該第一電源線 的一基極;而該保護用之MOS電晶體電晶體之該源極 其絕對值係高於該第一電源線和誃宽糸^又有一臨限電壓,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半^I電源線間之電壓。 該保護用之MOS電晶體之臨限電髮的 '置’ 一旦具有高於 壓經由該第一電源端子而進入時,^對值之正極雜訊電 之後由於該雙載子電晶體中之p_n拯該雜訊電壓啟動其係 該雙載子電晶體之該保護用之M〇s電曰面的順向偏壓而啟動 晶體之啟動係使電流從該第一電源曰\體。且該雙載子電| 過,而限制該作用於内部電路之電壓向該第二電源線通 該保護用之MOS電晶體的汲極與井之源端子而進入時,則 向偏壓的,而藉以使電流從該第二間的P — n接面係為順 通過以限制作用於該内部電路之電壓源線向該第一電源線 在本發明之該一實施例中,今 電源線(較高電壓之電源線)即 電源線係可若非為 源線),且該第二電源線係可依^地線(較低電壓之電 或電源線。若該第一電源線係為 電源線而為接地線 MOS電晶體係藉由η通道電晶體^實,線時’則該保護用之翁 係為接地線,則藉由Ρ通道電晶雜現,且若該第一電源線· 源線係為電源線時,則該雙栽子電曰Χ見。而若該第一電 晶體而實現,且若該第一電源綠《曰曰體係藉由11—0—11電 Ρ 一 η — ρ電晶體而實現。 糸為接地線時,則係藉由 1221662 五、發明說明(5)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及優點由隨後之詳細說明及隨附之 申請專利範圍當可更加明白。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參考附圖具體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以參考 符號表示組成元件。 參見圖2,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設有保 護電路之半導體裝置,該半導體裝置係包含一設有特定功 能之内部電路108,及一用以保護該内部電路1〇8使免於受 到靜電破壞之保護電路l〇4a。 看 該内部電路108係包含複數個CMOS電晶體,且該内部 電路1 08係經由電源線vdd及接地線Vss而連接到電源端子 (Vdd端子,或第一電源端子)1〇1及接地端子(Vss端 子’或第一電源端子)1 〇 2。該保護電路1 〇 4 a則係配置在 該内部電路108、該Vdd端子101、及該Vss端子102之間。 該保護電路104a係包含在該電源線Vdd與該接地線vss間串 聯在一起之η通道M0S電晶體111及電阻元件112,並設有分 別地連接到該電源線Vdd與該接地線V ss之集極與射極的η —Ρ—η雙載子電晶體113。該η通道M0S電晶體in之閘極與 及極係連接在一起且係直接地連接到該電源線Vdd。而該^ 通道M0S電晶體111的源極係經由該電阻元件11 2而連接到 該接地線Vss,且係直接地連接到該η —p ~n電晶體丨13的 基極。 該η通道M0S電晶體111係若非配置在p井中,其係形成
!221662
屯、# Pi或N型半導體基板的表面區域上,即配置在一 P型 通板的表面區域中,其係連接到該接地線。而該n 雷^^晶體1U係具有一臨限電壓Vt,其係高於該電源 Z = Wd且低於内部電路丨〇8中該CM〇s電晶體的閘極絕緣膜 一 T電壓。而該n通道M〇s電晶體丨丨i的閘極絕緣膜係具 厚度’其係等於該内部電路1〇8中η通道jf〇s電晶體的 閘極絕緣膜之厚度,且該n通道M〇s電晶體ln係藉由控制 該間極電極正下方之通道區域中之雜質濃度而獲得。一旦 在用以作為通道區域的p井(或該p型半導體基板之表面f 中之該P型雜質濃度相當低時,則如圖3A所示,特定之雜_ 質區域11 5 a係設置於藉以使源極及汲極區域接觸之整個通 道區域上,以設定該臨限電壓為一預定值。另一方面,一 旦在用以作為通道區域的P井(或該p型半導體基板之表面 )中之該P型雜質》農度相當高時,則如圖所示,特定之 雜質區域11 5b係設置於藉以使源極及汲極區域隔開之通道 區域中。如上所述之後者,係藉由限定該臨限電壓在一適 當值以避免接面洩漏電流增加之結構。 在第一實施例中’當一具有大於電源電壓值的正極雜 訊電壓經該Vdd端子101進入,且該vss端子102係被維持% 接地電位時,則該雜訊電壓係作用於該汲極區域與該η通^ 道M0S電晶體111的閘極電極上。一旦該雜訊電壓高於該η 通道M0S電晶體111的臨限電壓Vt時,該η通道M0S電晶體 111係啟動俾使電流從該汲極區域流到該源極區域且亦經 由該電阻元件112而流向該接地線vSs。於此階段下,在該
第10頁 1221662 五、發明說明(7) η — p — η雙載子電晶體11 3的基極和射極間之p — η接面係為 順向偏壓的。而隨著在該電阻元件丨丨2兩侧之電壓降的增 加,該η — ρ — η雙載子電晶體113之基極電位係隨之增加。 當該電壓降超過該ρ—η接面的順向電壓降yf (大約為〇7ν )時’順向電流係流過基極和射極間之口 _ η接面,而導致 因該雜訊電壓所引起之電流係從該Vdd端子1 〇1流出到該 Vss端子102。因此,該作用於内部電路1〇8之雜訊電壓係 被抑制以保護該内部電路1 08。於本實施例中,該保護電 路1 04a係大致在不增加該接面洩漏電流的情況下,對該内 部電路1 0 8發揮保護功能,以抵抗其高於該電源電壓且低鲁 於該内部電路108之崩潰電壓的雜訊電壓。 · 當該作用於Vdd端子101的雜訊電壓係為負極(即,係 低於接地電位)時,則該P井(或該p型半導體基板)間之 ρ—η接面與該η通道MOS電晶體111的汲極係為順向偏壓 的。於此情況下,流過該保護電路1〇4a之順向偏壓之ρ—η 接面的順向電流係抑制該雜訊電壓,藉以保護該内部電 1 0 8抵抗該雜訊電壓。 在第一實施例中,係必須在施以電源電壓後 立即使 該η通道MOS電晶體111停止操作’且因此該^通道M〇s電 體111的臨限電壓vt係設定高於電源電壓Vdd。一旦該臨阼’ 電壓vt係設定低於該電源電壓Vdd時,則該n通道^s°電晶& 體Hi係通常因而變成導致該保護電路本身自我破 成該半導體裝置在正常操作期間功率消耗增加的。 參見圖4,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係 曰曰
1221662 五、發明說明(8) 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惟在本實施例中,該保護電路1 〇4b 係包含二極體1 1 4。 該二極體114係與該η — p— n雙載子電晶體113並聯並 直接地連接到該電源教Vdd與該接地線Vss,且在正常情況 下係為逆向偏壓的。 第二實施例之保護電路1 〇4b係達成類似於第一實施例 之保護電路1 0 4 a的優點。此外,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之保護 電路104a而言,當負極的雜訊電屋經由該Vd(i端子ιοί進入 時,該保護電路1 〇4b係具有較強之功能以驅動該順向電 流。 攀 參見圖5,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係 包含保護電路1 0 4 c,其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保護電路 1 〇4a,惟在第三實施例中該電阻元件丨丨2係被省略。 在第三實施例中,當高於該電源電壓之雜訊電壓經由 該Vdd端子101進入時,該η通道M〇s電晶體iu係類似於第 一實施例般被啟動。因為在第三實施例中係無設置該電阻 疋件112,因此該雜訊電壓係直接地作用於該^ _ρ—η雙載 子電晶體113的基極上,且因而提高了其基極電位。然 後,電流係通過該η—ρ_η雙載子電晶體113之集極和射 間’藉以保護該内部電路丨〇8抵抗該雜訊電壓。 1· 參見圖6,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係 類似於如圖2所示之半導體裝置,惟該η—ρ—η雙載子電晶 體113係被在本實施例之保護電路丨〇5a中的另一(第二)曰打 通道MOS電晶體11 6所置換。
1221662 五、發明說明(9) 具體言之,設有複數個CMOS電晶體之内部電路108係 經由該電源線V d d及該接地線V s s而連接到該電源端子 (Vdd端子)1〇1及該接地端子(vss端子)1〇2。該保護電 路105a係配置在該内部電路1〇8、該Vdd端子1〇1、及該vss 端子102之間。而該保護電路i〇5a係由第一n通道M〇s電晶 體111與第二η通道M0S電晶體所構成,而第一η通道μ〇s電 晶體111係設有直接連接到電源線Vdd之閘極及汲極與經由 電阻元件112連接到接地線Vss之源極,而第二η通道M0S電 晶體係設有分別直接連接到電源線Vdd與接地線Vss之汲;^ 與源極。該第二η通道M0S電晶體11 6之閘極與p井係連接 第一η通道M0S電晶體111之源極。而第一η通道m〇S電晶體 111係具有高於該電源電壓之預定的臨限電壓Vt。 參見圖7,該第二η通道M0S電晶體11 6係配置在形成於 深Ν井122上之Ρ井121的表面區域中,而深Ν井122係形成在 該Ρ型半導體基板123之内。在此結構中,該第二η通道JJ0S 電晶體116的Ρ井121與該Ρ型半導體基板123係電性隔離, 且該Ρ井121藉由淺隔離渠溝124等亦係與該第一M0S電晶體 111隔離。外部端子117等係連接到該第二η通道M0S電晶體 116的閘極及高摻雜的ρ+型區域125,而該高摻雜的?+型¥ 域125係形成在該ρ井123上。而設置在該Ρ井123之η+型區 域126係連接到該接地線Vss。 該第一η通道M0S電晶體111之閘極及汲極係直接連接 到該電源線Vdd。而該η通道M0S電晶體111之源極係經由該 電阻元件11 2而連接到該電源線Vdd,且係更進一步地經由
第13頁 1221662 五、發明說明(ίο) 該外部端子in而連接到該第—n ;/乂1。且容納該第一n通侧電晶體⑴=極\及 ;'ΐ 該基板區域(或另-P井區幻係連接到 類似於第一實施例,當正極雜訊電麼經由該Vdd端子 一而進入時,則藉由通過該11通道M0S電晶體nl及該電阻 兀件112之電流而提高該第二n通道M〇s電晶體116與苴係 成該通道區域之P井121的閘極電位。當在該電阻元 兩侧之電麼降大約達到〇· 7伏特時,則當寄生雙載子電曰 體啟動時該第二η通道MOS電晶體116係操作,且隨著電=籲 通過該源極與汲極及其之間,而藉以限制該電源線之電 位。因此,其係可保護該内部電路丨〇8以抵抗該雜訊電 壓。 而類似於第二實施例在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中,二極 體係可加至該保護電路l〇5a中。 參見圖8,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係使該保護電路1〇5b 對應於第三實施例之保護電路丨〇4c,惟圖5之η _p 一n雙載 子電晶體11 3係被本實施例中之η通道MO S電晶體116所置 換’而該η通道M0S電晶體116係配置在如圖7中其形成於丨 Ν井之Ρ井上。 · 在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中,當高於該電源電壓之雜訊 電壓經由該Vdd端子1〇1而進入時,該第一η通道m〇s電晶體 111係類似於第一實施例般而啟動。該雜訊電壓係直接地 作用於該第二η通道M0S電晶體116之閘極與其係構成該通
Μ 第14頁 1221662 五、發明說明(11) ------- 道區域之P井上,而藉以增加該第二n通道M〇s電晶體116之 閘極電位與逆向偏壓。當該電壓降係大約達到〇 · 7 y時,則 當寄生雙載子電晶體啟動時該第二η通道M〇s電晶體116係 操作,且隨著電流通過該汲極與源極及其之間,而藉以/保 護該内部電路1 08。 ” 參見圖9 ’本發明之弟六實施例係類似於圖6之實施 例,惟圖6中之該n通道MOS電晶體1 11與^ — p _n電晶體係 於本實施例中被p通道MOS電晶體1 2 1與p〜n_p電晶體123 所置換。 更具體言之’該内部電路1 08係經由該電源線Vd(i及接® 地線Vss而連接到該Vdd端子101及Vss端子1〇2。而保護電 路106係配置在該内部電路108、該Vdd端子1〇1、及該vss 端子1 02之間。該保護電路1 06係由該p通道jj〇s電晶體 121、該電阻元件112、及其設有集極與射極分別直接連接 到該電源線Vdd與接地線Vss之p —η —p雙載子電晶體123所 構成。該Ρ通道MOS電晶體1 2 1之閘極與没極係直接連接到 該接地線Vss。而該ρ通道MOS電晶體121之源極係經由該電 阻元件11 2而連接到該電源線Vss,且係更直接連接到該p — η—p雙載子電晶體123之基極。 該保護用之Ρ通道MOS電晶體1 2 1係配置在Ν井之表面區 域中,而該Ν井係形成在Ρ型半導體基板上並維持在電源電 位Vdd。該ρ通道MOS電晶體121之臨限電壓Vt的絕對值係設 定高於該電源電壓Vdd且低於其構成該内部電路1〇8之CMOS 電晶體之閘極絕緣膜的破壞電壓。該ρ通道MOS電晶體121
第15頁 1221662 五、發明說明(12) 的^極絕緣膜係具有一等於該内部電路1〇8中p通道刪電 絕緣膜的厚度。而該P通道廳電晶體121係藉 =制在該閘極正下方之通道區域中之雜質濃度而獲得, 八項似於本發明之第四與第五實施例的η通道⑽S電晶體之 情況。 一旦在其用以作為通道區域井層中之况型雜質 係相當低時,則該雜質係被植入於整個通道區域中而 藉以to設定該臨限電avt為一預定值。一旦在其用以 通道區域之N井中之N型雜質濃度係相當高時,則p型雜質 係被植^於其隔開該p通道M〇s電晶體之源極與汲極的位置< 上之通道區域中,而藉以設定該臨限電壓η為一預定值。 上述之後者的結構係降低該接面洩漏電流。 於本實施例中,當具有高於該電源電壓值之正極雜訊 電壓經由該Vdd端子101而進入時,隨著該Vss端子1〇2被偏 壓到該接地電位,則具有相同大小之負極電壓係作用於詨 P通道M0S電晶體121之汲極及閘極。一旦該雜訊電壓係高乂 於該臨限電壓或一Vt的絕對值時,該p通道M〇S電晶體121 係啟動俾使電流從其沒極流到源極,且亦通過該電阻元件 112。當在電阻元件112兩側之電壓降增加時,則在該^^ _ —P雙載子電晶體123之基極的電位係降低。而當該ρ— η Ρ電晶體1 03之基極的電位係降低到低於該ρ _^接面的順向 電壓降Vf (大約為-0.7V)時,則順向電流係通過該基極 與射極之間’而由雜訊電壓所引起之電流係從該Vdd端子 101向該Vss端子102流出。因此,該作用於内部電路jog之 國 第16頁 1221662 五、發明說明(13) 雜訊電壓係被抑制而藉以保護該内部電路108以抵抗其係 高於該電源電壓且低於該内部電路108中MOS電晶體之破壞 電壓的雜訊電壓,且係不會造成在該保護電路中接面洩漏 電流的增加。 一旦經由該Vdd端子102進入的雜訊電壓係為負極或低 於該接地電位時,順向偏壓係作用於該汲極與該p通道MOS 電晶體1 21之N井間之Ρ —η接面。於此情況下,通過該p 一η 接面之順向電流係抑制作用於内部電路1 〇8中之電壓,而 藉以保護該内部電路108以抵抗該雜訊電壓。 在第六實施例中,係必須於施以該電源電壓時,立即胃 使該ρ通道MOS電晶體1 21停止操作,且因此,該ρ通道m〇s 電晶體之臨限電壓V t的絕對值係設定高於該電源電壓。一 旦該臨限電壓Vt的絕對值係設定低於該電源電壓時,則該 P通道MOS電晶體121係通常因而被破壞且/或造成該半導 體裝置在正常操作期間功率消耗增加的原因。 類似於第二實施例,二極體係可加至上述之第六實施 例的保護電路1 〇 6中。又,類似於第三實施例,該電阻元 件11 2亦係可從本實施例之保護電路丨〇 6中移除。 本發明之實施例等係說明有關於連接該電源端子與 接地舳子間之保護電路。然而,本發明之保護電路係可設 置在信號端子(輸入端子、輸出端子、或輸入/輸出端子 )與電源端子或接地端子之間。 參見圖1 0 A,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係具有應用於該電 源端子101與信號輸入端子1〇3間及該接地端子丨與該信
第17 1221662
號輸入端子1 Ο 3間之保護電路部。 在該内部電路109中之CMOS反相器的MOS電晶體的閉極 係連接到輸入端子103,且該CMOS反相器之p通道M0S電晶 體的源極係經由該電源線Vdd而連接到該Vdd端子1〇1,及 該CMOS反相器之n通道M0S電晶體的源極係經由該接地線 Vss而連接到該vss端子1〇2。而保護電路部i〇7a係配置在 該内部電路109、該Vdd端子101、及該輸入端子1〇3之間。 同樣地,保護電路部107b係連接在該内部電路1〇9、該輸 入端子103、及該Vss端子1〇2之間。
參見圖10B,係藉由保護電路1〇7而實現該保護電路部® l〇7a或l〇7b之例子,而該保護電路1〇7係類似有關於本發 明之第一實施例說明之保護電路丨〇 4a。在該保護電路部 l〇7a中’該保護電路1〇7的外部端子118及119係分別地連 接到電源線及信號線。而在該保護電路部丨〇 7b中,該保護 電路1 07的外部端子丨丨8及丨丨9則係分別地連接到信號線及 接地線。 ^ 在該保護電路107中η通道M0S電晶體111的臨限電麼Vt 係没疋類似於第一實施例的情況。因此,係可避免在正常
操作期間之功率消耗的增加及其它類似於本發明之第一 施例的問題。 ’ 一旦具有高於該電源電壓值之正極雜訊電壓經由該信 號輸入端子1 〇 3而進入時,則該雜訊電壓所引起之電流係 從該彳s號輸入端子1〇3通過保護電路部1 〇7b而到該vss端子 102 ’而藉以保護該内部電路丨〇9。一旦具有低於該接地電
第18頁 1221662 五、發明說明(15) 壓之負極雜訊電壓經由該信號輸入端子103而進入時,則 該雜訊電壓所引起之電流係從該信號輸入端子1 〇 3通過保 護電路部l〇7a而到該Vdd端子101,而藉以保護該内部電路 109 〇 — 在第七實施例中,係說明該保護電路部1 〇7a及該保護 電路部107b藉由該保護電路107而實現。然而,該保護電 路部107a及107b係可藉由第一實施例到第六實施例中之任 一保護電路而實現。此外,該保護電路部1 〇 7 a及1 〇 7 b係具 有彼此不同之電路構造。再者,第七實施例係可若非應用 於信號輸出端子即信號輸入/輸出端子。 謂 如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等之保護電路,係可 使該半導體裝置在正常操作期間,其保護電路中功率消耗 之增加在得以減少。一旦雜訊電壓經由該電源端子而進入 時’則雜訊電流係經由該保護電路而通過該電源 接地端子間俾能保護該内部電路。 ^ 以上所述者,僅為了用於方便說明本發明之 例,而並非將本發明狹義地限制於該較佳實施 = 發明所做的任何變更,皆屬本發明申請專利之範 依本
第19頁 1221662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習知設有保護電路之半導體裝置的電路圖。 圖2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電路 圖。 圖3A及3B係為概略剖面圖,其顯示圖1所示之半導體 裝置中之η通道保護用之m〇S電晶體的不同之結構。 圖4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電路 圖。 圖5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電路 圖。 圖6係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電路 圖。 圖7係為概略剖面圖,其顯示圖6所示之半導體裝置中 之第二保護用之MOS電晶體的結構。 圖8係依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電路 圖。 圖9係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電路 圖。 圖10Α及10Β係為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半導體裝 置的電路圖。 < 【符號說明】 101,201 Vdd 端子 102,202 Vss 端子 103 輸入端子
第20頁 1221662 圖式簡單說明 1 04a ,104b 105b , 106 , 107 , 107a 104c , 105a I 07b,204 保護電路 108, 109, 208 内部電路 111,116,211 η通道MOS電晶體 112 電阻元件 113 η—ρ—η雙載子電晶體 114 二極體 115a,115b雜質區域 II 7,11 8,11 9 外部端子 121,221 p井或p通道M0S電晶體 122 深N井 123 P型半導體基板 124 淺隔離渠溝 125 p+型區域 126 n+型區域
第21頁

Claims (1)

1221662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第一電源端子; 第二電源端子; 一内部電路’至少設有一具有特定功能之功能性M〇S 電晶體, 第一電源線’連接該第一電源端子與該内部電路; 第二電源線,連接該第二電源端子與該内部電路;及 一保護電路,具有: 一保護用之MOS電晶體,其設有一閘極、一源 極、及一直接連接到該閘極與該第一電源線之汲極;及 一雙載子電晶體,其設有連接到該第二電源線之 一射極、連接到該第一電源線之一集極、及直接連接到該 保護用之MOS電晶體之該源極的一基極; 而該保護用之MOS電晶體係設有一臨限電壓,其絕對 值係高於該第一電源線和該第二電源線間之電壓。 2·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保護用之 MOS電晶體之該源極係經由一電阻元件而連接到該第二電 源線。 I 3·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更包含一逆向偏 壓的二極體,設在該第一電源線和該第二電源線之間。 依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源
I22l662 六、申請專利範圍 線和該第二電源線係分別為一電源線和一接地線,且該保 護用之MOS電晶體和該雙載子電晶體係分別為一η通道電晶 體和一η —ρ—η電晶體。 5.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源 線和該第二電源線係分別為一電源線和一接地線,且該保 遵用之MOS電晶體和該雙載子電晶體係分別為一ρ通道電晶 體和^一 p — η — ρ電晶體。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容納該源極 和該汲極在其中之一基板區域或一井區域係連接到該第二 電源線。 7· —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第一電源端子; 第二電源端子; 一内部電路,至少設有一具有特定功能之功能性M〇s 電晶體, 第一電源線,連接該第一電源端子與該内部電路;籲 第二電源線,連接該第二電源端子與該内部電路;及 一保護電路,具有: 第一保護用之MOS電晶體,其設有一閉極、一連 接到該第二電源線之源極、及一直接連接到該閘極與該第 一電源線之汲極;及
第23頁 、申讀專利範圍 到診贷第二保護用之M〇s電晶體,其設有一直接地連接 到^常Γ保護用之肋3電晶體之該源極的閘極,及一連接 ^二電源線之源極與一連接到該第一電源線之汲極; 絶斟:該Ϊ 一保護用之M〇S電晶體係設有-臨限電壓,其 、值係高於該電源線和該接地線間之電壓。 8用Itf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裝置,,中該第一保護 二電晶體之該源極係經由一電阻元件而連接到該 电綠線。 9髮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裝置’更包含一逆向偏 一 1 ’没在該第一電源線和該第二電源線之間。 :::楚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電源 〜和^第一電源線係分別為一電源線和一接地線,且該第 和第二保護用之_電晶體係為η通道電晶體^ ^和依上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電源 第二:源線係分別為一接地線和一電源線,且 和第二保護用之_電晶體係為ρ通道電晶體。 % 伴1用申夕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容納該第-電λ體之該源極和汲極在其中之-基板區域 5彳域係連接到該第二電源線,且容納該第二保護
1221662 六 申請專利範圍 用之MOS電日日體之該源極和沒極在i 接到該第-保護用之刪電晶體之該=第二井區域係連 13·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半導體裝置, 區域係形成在形成於該基板區域上之一 ^ 中該第二井 深井區域係具有—相反於該第二井區域:而該 14·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第一端子; 第二端子; 電晶 内口Ρ電路,至少設有—且右4主〜丄 ; 主少汉有具有特疋功能之功能性M0S 第線’連’接該第一端子與該内部電路· 和之連?ίΐ二端子與該内部電路,且該第-線 = 源線,而該第-線和該第二線 ίίη::線’且該信號線係具有-與該第-電源 線或第一電源線相同之電位;及 一保護電路,具有: 一保護用之MOS電晶體,其設有一閘極、一源 極、及一直接連接到該閘極與該第一線之汲極;及ν 一雙載子電晶體,其設有連接到該第二線之一射 極、連接到該第一線之一集極、及直接連接到該η通道M〇s 電晶體之該源極的一基極; 而該保遵用之MOS電晶體係設有一臨限電壓,其絕對
1221662 六、申請專利範圍 值係高於該第一電源線和該第二電源線間之電壓。 15·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保護用 之電晶體之該源極係經由一電阻元件而連接到該信號線。 16·依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半導體裝置,更包含一逆向 偏壓的二極體,設在該第一電源線和該信號線之間。 17.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電| 源線和該第二電源線係分別為一接地線和一電源線,且該 保護用之MOS電晶體和該雙載子電晶體係分別為一ρ通道電 晶體和一ρ〜η — ρ電晶體。 1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容納該源 極和沒極在其中之一基板區域或一井區域係連接到該第二 電源線。 19·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第一端子; 第二端子; < 内部電路,至少設有一具有特定功能之功能性MOS 電晶體; 第:線,連接該第一端子與該内部電路; 第線,連接該第二端子與該内部電路,且該第一線
1221662 六、申請專利範圍 係為第一電源線,而該第一線和該第二線 號線,且該信號線係具有一與該第一電源 相同之電位;及 ,具有: 第一保護用之MOS電晶體,其設有一閘極、一連 源極、及一直接連接到該閘極與該第一電 和該第二線之一 之其它係為一信 線或第二電源線 一保護電路 接到該信號線之 源線之汲極;及 第二保護用之MOS電晶體,其設有一直接地連接 到該第一保護用之MOS電晶體之該源極的閘極,及一連接 到該第二電源線之源極與一連接到該第一電源線之汲極; 而該第一保護用之MOS電晶體係設有一臨限電壓,其 絕對值係高於該第一電源線和該第二電源線間之電壓。
第27頁
TW090109478A 2000-04-19 2001-04-19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protective circuit TWI22166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18274A JP2001308282A (ja) 2000-04-19 2000-04-19 半導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21662B true TWI221662B (en) 2004-10-01

Family

ID=18629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09478A TWI221662B (en) 2000-04-19 2001-04-19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protective circuit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624479B2 (zh)
JP (1) JP2001308282A (zh)
KR (1) KR100379286B1 (zh)
TW (1) TWI2216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96887A1 (en) * 2002-08-28 2004-03-10 Motorola, Inc.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ESD protection
JP3848263B2 (ja) * 2003-01-15 2006-11-2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3851893B2 (ja) 2003-08-27 2006-11-29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TWI224391B (en) * 2004-02-10 2004-11-21 Univ Nat Chiao Tu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US7212058B2 (en) 2004-03-10 2007-05-01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bust mode selection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US7759740B1 (en) * 2004-03-23 2010-07-20 Masleid Robert P Deep well regions for routing body-bias voltage to mosfets in surface well regions having separation wells of p-type between the segmented deep n wells
JP4515822B2 (ja) * 2004-05-25 2010-08-04 株式会社東芝 静電保護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US8735979B2 (en) * 2011-07-21 2014-05-27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Multi-channel homogenous path for enhanced mutual triggering of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fingers
US9553508B1 (en) * 2015-08-28 2017-01-2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otection circuit
US9806019B2 (en) * 2015-09-22 2017-10-31 Nxp Usa, Inc.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power saving feature
KR102456559B1 (ko) * 2020-08-14 2022-10-19 (주) 트리노테크놀로지 오작동 턴온 방지 회로가 내장된 전력반도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9047A (en) * 1987-05-15 1989-04-04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Protection system for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JPH07105446B2 (ja) * 1988-01-11 1995-11-13 株式会社東芝 Mos型半導体装置の入力保護回路
DE69231494T2 (de) 1991-12-27 2001-05-10 Texas Instruments Inc Vorrichtung für ESD-Schutz
US5751525A (en) * 1996-01-05 1998-05-12 Analog Devices, Inc. EOS/ESD Protection circuit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operating/test voltages exceeding power supply rail voltages
EP0851552A1 (en) * 1996-12-31 1998-07-01 STMicroelectronics S.r.l. Protection ciruit for an electric supply line in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device
US5978192A (en) * 1997-11-05 1999-11-02 Harris Corporation Schmitt trigger-configured ESD protection circuit
JP3703293B2 (ja) * 1998-03-26 2005-10-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Ccd固体撮像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10033003A1 (en) 2001-10-25
KR20010103608A (ko) 2001-11-23
KR100379286B1 (ko) 2003-04-10
US6624479B2 (en) 2003-09-23
JP2001308282A (ja) 200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01500B2 (ja) 静電放電における寄生バイポーラ効果を低減す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方法
US5825600A (en) Fast turn-on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SCR)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US7236339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for
US11315919B2 (en)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a stacked snapback clamp
US7282767B2 (en) Guardwall structures for ESD protection
JPH08288404A (ja) ラッチアップのない完全に保護されたcmosオンチップesd保護回路
KR20050107753A (ko) 저 전압 nmos-기반 정전기 방전 클램프
US20060125054A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using zener triggered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TW200531255A (en) Device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and circuit thereof
TWI221662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protective circuit
US7855862B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circuit and method that includes P-channel device in signal path
US6826026B2 (en) Output buffer and I/O protection circuit for CMOS technology
TW548823B (en) ESD protection device coupled between a first high power line and a second high power line
US6879476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030043517A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ng circuit
US7023676B2 (en) Low-voltage triggered PNP for ESD protection in mixed voltage I/O interface
JP3317345B2 (ja) 半導体装置
JP3559075B2 (ja) Cmos技術の集積電子回路用の極性反転保護装置
JPH05121670A (ja) 半導体入力保護装置
US7098522B2 (en) High voltage device with ESD protection
US6894320B2 (en) Input protection circuit
US11056879B2 (en) Snapback clamps for ESD protection with voltage limited, centralized triggering scheme
JP3033739B2 (ja) 静電気保護回路
JP2003100877A (ja) 入力保護回路
JP2004193474A (ja) 半導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