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13567B - Dispersion map for slope compensating fibers - Google Patents

Dispersion map for slope compensating fibe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13567B
TW513567B TW090122306A TW90122306A TW513567B TW 513567 B TW513567 B TW 513567B TW 090122306 A TW090122306 A TW 090122306A TW 90122306 A TW90122306 A TW 90122306A TW 513567 B TW513567 B TW 5135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ries
optical
block
transmission system
spa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22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cott R Bickham
Michael B Cain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In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13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135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04B10/251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 H04B10/25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using dispersion-compensating fibres
    • H04B10/2525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using dispersion-compensating fibres with dispersion management, i.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kind of fibres in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28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 G02B6/293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 G02B6/29371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operating principle based on material dispersion
    • G02B6/29374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operating principle based on material dispersion in an optical light guide
    • G02B6/29376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operating principle based on material dispersion in an optical light guide coupling light guides for controlling wavelength dispersion, e.g. by concatenation of two light guides having different dispersion properties
    • G02B6/29377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operating principle based on material dispersion in an optical light guide coupling light guides for controlling wavelength dispersion, e.g. by concatenation of two light guides having different dispersion properties controlling dispersion around 1550 nm, i.e. S, C, L and U bands from 1460-1675 n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Description

513567 A7 B7 五 發明説明( 經濟部中央樣淨局員工消資会ίΐίί印以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改良色散圖之光學傳送系統以及相 關之方法。透射系統以及方法特別地適用於長距離水底傳 送系統。 發明背景: 非線性效應例如四波相混(FWM)以及交互相調變(xpm) 經由長距離光學網路會使光學訊號傳送衰變。提高光纖中 色散將使FWM以及XPM減小。色散促使傳送光學脈沖擴寬, 其由於不同波長下光線傳送速度差異所致。由於脈沖擴寬 ,脈沖内功率密度減小,因而因而功率密度非線性之光學效 應被減小。 色政早位通常表示為微微秒/奈米-公里(pS/·—km), 其中公里單位相當於光纖之長度。光纖跨距與色散積為跨 距内累積色散之量測。光纖長度為L以及色散為1)之色散積 為L與D之乘積,即l . D。因而光纖各別區段長度為Li以及 色散Di之跨距與色散積為各別色散積之和· Di。 然而色散減小非線性效應例如為FWM以及XPM,在這些 長距離系統中累積色散必需加以補償。在使用光纖長距離 再發傳送系統中,光色色散以及自相調變(SPM)之大量累積 相互作用在光學系統中產生噪訊以及扭變。色散圖即傳送 距離函數之色素嘗試將光色色散效應減為最低。 目前水底傳送系統通常跨距為45—5〇公里以及使用色 散圖,该色散圖提供波長為1560nm之平均色散,即在90%傳 送跨距中色散約為2ps/nm-km。在這些跨距中所使用負值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尺度適用中國 ( CNS ) Α4》ϋ 21〇 513567 A7 B7 立 發明説明( 色散為單一光纖形式或兩種光纖之組合,其中接續放大哭 ^具有較大有效面積以減小非線性效應以二二光: ^車父低色散效率。級之色散斜率轉單域長之色散 錢。在大約十個跨距後,在已知波長下累積負值色散再 错由早模域(SMF)額外長度加以補償。我負值 色散跨距與補償SMF長度組合表示為一個模組。 、 圖1顯示出65頻道系統中在終端頻道處所累積之色散 ,終端頻道波長為1535跡X及·nm。圖丨中色散圖週期為 520公里,其與一般表示光纖性能特性之再循環迴路測試床 之距離相匹配。在該系統中在終端頻道間一個波長下累積 色散在經過9個負值色散光纖跨距後回歸至零。然而,在其 他波長下累積色散並不受到補償。 圖1系統色散圖主要缺點在於所有傳送光纖具有正值 色散斜率,其經過頻道設計導致大色散差值快速的累積。 換言之,在具有不同相對波長之頻道内累積色散將不同。 色散只在終端頻道間波長下保持接近零,及藉由週期性插 入SMF加以補償。圖1中顯示終端頻道累積色散間之差值在 經過1040km後超過2000ps/nm。對於一般6〇Q〇km之水底傳 經濟部中央標率爲員工消费合作., 送距離,累積色散或色散積為超過1〇〇〇〇ps/nm。此能夠藉 由别補償及後補償光纖部份地加以變遷。不過,更多頻道 或傳送更長距離利用該色散圖為非常困難的。 發明大要: 假如光學傳送系統中光纖能夠加以排列,使得波長在 傳送波長範圍内的所有通道之平均色散接近零而能夠達到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 t
印 發明説明(3 ^點。然而,由於XPM效應,每一通道的平均色散在每 輪跨距中應該會顯著地不等於零,但是會被周期性地補产 =限制累積的色散。此色散補償方輯於使用多個通道 1 為傳送之傳送顧例如波長分割多⑼言,會增加在長距 離的頻道數目。在消除傳送系統之傳送器和接收器終 大部分色散補償上也可以顯著的節省成本。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是一個光學傳送系統。此 光予傳送系統包含光纖,並且在—個預定的波長範圍内傳 运,此波長範圍由第-波長和第二波長來界定,並且實質上 具有中央波長。此系統包含-系列連續的光顧塊,這些 連續區塊彼此光學地耦合。每個光纖連續區塊中包含第一一 系列的N個光纖跨距,彼此光學地耦合,其中隐〇,此第一系 列的跨距被連績排列;第二系列的M個光纖跨距,彼此光學 地麵合,其中M-0,此第二系列的跨距被連續排列;以及第 三系列的0個光纖跨距彼此光學地耦合,其中〇^〇,而且N+〇 -2,此第三系列的跨距被連續排列;第一、第二、和第三 系列被連續排列。第一、第二、和第三系列的各別色散乘 積在第一、中央、和第二波長下很顯著地不等於零;而第 一、第二、和第三系列之色散積的總和在第一、中央、和 第二波長下則大致為零。此光學傳送系統也可以包含多個 放大器配置在每個跨距之前以放大光學信號。 人們了解光纖跨距除了形成系列的那些跨距之外,也 可以加以配置使脈衝成形,或者補償光學信號的色散。例 如,第一組的光纖跨距可以被放置在靠近傳送器的位置以 私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檩隼(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〇 513567 A7 ________-_ B7 ------- -----——---—_______五、發明説明(^ ) 加寬光學脈衝,如此可以降低頻道内和頻道之間的非線性 效應:在一個有利的實施例中,第一組光纖跨距的效應,可 以由罪近接收為的第二組光纖跨距以除去或補償。 /根據本發明的另-實施例是光學傳送⑽。此光學傳 送系統包含光纖,並且在預定的波長範圍内傳送,此波長範 圍由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界定出以及具有所選擇波長以及 中央波長。此系統包含一系列連續的光纖區塊,這些連續 區塊彼此光學地耦合。每個光纖連續區塊中包含第一系列 的N個光纖跨距彼此地光學地耦合,其中N^〇,此第一系列 跨距被連繽排列;第二系列的附固光纖跨距彼此光學地耦合 ,其中M-0,此第二系列的跨距被連續排列;以及第三系列 的0個光纖跨距彼此光學地耦合,其中而且此 弟二系列的跨距被連續排列;第一、第二、和第三系列被 連繽排列。第一、第二、和第三系列的各別色散積在中央 波長下很顯著地不等於零;而第一、第二、和第三系列之 色散積的總和在此選擇波長下大致為零。每個區塊在選擇 波長下的平均色散斜率,在—0_01和001 ps/nm2—km之間。 此光學傳送系統也可以包含多個放大器配置在每個跨距之 前以放大光學信號。 本發明的另一項為提供在相當於先前所說明之光學傳 輸系統中,在由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所界定出的預定波長 範圍内在傳送器和接收器之間傳送光學信號的方法。 附圖簡要說明: 第一圖(圖1)顯示一個傳統64頻道系統在末端頻道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M規格(210x297公釐) 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線 A7 B7 第 第
發明説明( 累積色散為傳送距離之函數。 厂么第二圖(圖2)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之光學傳送系統 ^ 圖。 、 一第三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 第一、和第三系列的跨距。 第四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口 一和第二系列的跨距。 子在 第五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示意圖,其 二、和第三系列的跨距。 、/、仔在 第六圖(圖6)顯示針對圖5的範例,其傳送範圍之 波長的累積色散為傳送距離之函數。 、、 一立第七圖(圖7)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之光學傳送系統的 :意圖,其中在每個區塊中的色散斜率並沒有完全地被補 償。 - 第八圖(圖8)是圖7系統之累積色散圖。 附圖元件符號說明: 〜傳送器ίο;接收器12;光纖區塊14;第一區塊14a,· 取後_區塊14b;光學放大器16;第一系列2〇;第二系列22 L第一系列24;第一系列跨距3〇;第二系列跨距32;第三 系列跨距34;光纖跨距40。 洋細說明: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光學傳送系統的示意圖。 此傳送系統包括傳送器丨〇將光學信號經由一系列的光纖區 塊14傳送到接收器12。這些光學信號在多個頻道上傳送, 8 513567 A7 ______________B7五、發明説明(b ) 每個頻道具有不同的波長,此波長在由終端波長(或頻道) 所界定的選擇波長範圍内。轉送波長範圍最好在適合於 長距離傳送的波長範圍内。例如,此傳送波長範圍可在 1500到1630¾微米的範®内。此傳送系統可經由例如波長 區分多工頻道以傳送光學信號。 光纖區塊14被排列在傳送器1 〇和接收器12之間,使得 傳輸器被光學地耦合到此系列光纖區塊的第一區塊上。第 一區塊是鄰接傳送器10的區塊。在運作上,傳送器1〇發射 光學信號到第一區塊中。接收器丨2被光學地耦合到一系列 鄰接此接收器之區塊的最後區塊。接收器12接收經由最後 區塊傳送的光學信號。此系列區塊14被連續排列,而且彼 此光學地耦合。每個區塊包含三個或更多個光纖跨距。 本發明貫施例之糸列區塊14的詳細情況顯示在圖3中 。區塊14被區分成三個區段,第一系列2〇、第二系列22、 和第三系列24的跨距。每個系列中的跨距都被連續排列。 第一系列、第二系列、和第三系列分別有N,M,和0個跨距, 其中N —0, M—0,而且〇—〇。第一和第三系列中的跨距總數 目,N+0,要大於或等於2,也就是說,在第一和第三系列中, 總共至少有2個跨距。當第一或第三系列有零個跨距時,那 個系列就不包含在此光學傳送系統中。如果想要或需要放 大時,此光學傳送系統也可以包含多個光學放大器16,放置 在每個跨距之前以放大光學信號。 第一和第三系列20和24的各別跨距30和34例如為20到 100公里的光纖長度。整個區塊的光纖長度可在例如300到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赢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〇X 297公釐) .t-τ 中 央 了K 一'卜 ># 513567 發明説明(η 700公里的範圍内。 通$我們希望第一和第三系列中的跨距總數大於第二 尔列中的數目。通常,在第二系列中只要有一個或兩個跨 _在第―和第三系列中的累積色散,也就是說腿 苇是等於1或2。在第一和第三系列中的跨距總數N+〇可在7 到10的範圍内。 該實施例的一項之區塊色散圖如下所說明。此光學傳 运系統在由終端波長也就是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所界定的 f長fen崎送。此波長範[J]也包含巾央波長位於第一和 ,一波長之間的中央。每一各別系列跨距的各別色散積( 乐積色散),在第一、第二、和规長下顯著地不等於零。 厂般來說,仙輕經由絲傳_贿進的光學信號脈 衝,在每個頻道波長都會遭受色散以避免非線性效應。 曰雖然每一系列跨距的各別色散積很顯著地不等I零, 4疋第 第一、和第二系列之色散積總和在第一個、實 際中央、和第二波長下則大致為零。如此,區塊不只在實 IV中央波長下,而且也在料波長範圍祕端波長下補償 色散。一般來說,這意指著區塊將補償在傳送範圍中所 碇長的累積色散。 第二系列之色散積的符號,最好跟第一和第三系列之 色散積的符號相反。如此,第二系列可以用來補償在第— 和第三系财的累積色散。如果第—和第三㈣之 總和是負數,那麼此色散積範園為例如_3__3() 、 最好是從-到-l500ps/nm。如果第一和第三系列之色散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77^ϋ)_., (Ο 8
513567 A7 一 一 一 ----..... "~! Π~~^ 「' —I 1.1« --' "" I _:i、發明説明(g ) j 積總和疋正數,那麼此色散積範圍為例如300到3000ps/nm, 最好是從800到1500ps/nm。 第一20、第二22、和第三24系列的各別跨距3〇, 32,和 34—般可以包含多於一種類型的光纖。例如,第一系列2〇 的每一跨距30可包含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正色散的SMF, 以及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負色散的斜率補償光纖(SCF), 使得母一跨距30的色散積為負數。SMF和SCF光纖可以直接 或經由中間光纖作光學耦合以便降低編接損耗。同樣地, 第三系列的每一跨距34也可以包含跟第一系列2〇之跨距3〇 類似的光纖。在這種情形下,第二系列22的每一跨距32,可 以大體上只包含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正色散的單模光纖 。如此,第二系列22的跨距32可以補償第一和第三系列20 和24的累積色散。 或者,第一系列20的每一跨距30可以包含在實際中央 波長下具有正色散的第一光纖,以及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 有負色散的第二光纖使得每一跨距30的色散積為正數。 SMF和SCF光纖可以再次地直接或經由中間光纖作光學耦合 以便降低拼接損耗。同樣地,第三系列24的每一跨距34也 可以包含與跨距30類似的光纖。在這種情形下,第二系列 22的每一跨距32大體上只包含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負色 散的單模光纖。再次地,第二系列22的跨距32可以補償第 一和第三系列20和24的累積色散。 第一和第三系列的跨距3〇和34在終端波長和實際中央 波長下可以具有相同的色散積。然而,這並不是必要的。 氏張K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请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線 513567 A7 B7 五、發明説明(Cj ) · 第一和第三系列的跨距也可以具有不同的色散積。 跨距中之光纖的色散和色散斜率比,也就是每單位光 波長之色散斜率的改變最好幾乎相等。這允許每個區塊中 每一通道之色散的完全補償。 圖3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存在第一和第三個系列 20和24。在圖3的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三系列中的跨距數目 N和0為例如3;而第二系列22中的跨距數目為例如1。如果 想要或需要放大的話,圖3的光學傳送系統也可以包含多個 光學放大^§16放在每個跨距之前以放大光學信號。 或者,第三系列24可以被省略,如圖4的實施例所示,其 中只存在第一和第二系列20和22。因此,在圖4的實施例中 ,第三系列24中的跨距數目0是零。在這個實施例中,第二 系列22的色散積與第一系列的色散積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 ,但是符號相反。如果想要或需要放大的話,圖4的光學傳 送系統也可以包含多個光學放大器16,放在每一節距之前 以放大光學信號。 另一種選擇是第一系列20可以被省略,如圖5的實施例 所不,其中只存在第二和弟二糸列22和24。因此,在圖5的 實施例中,第一系列20中的跨距數目N是零。在該實施例中 ,弟二糸列22的色散積與第三系列24的色散積具有大致相 同的大小,但是符號相反。如果想要或需要放大的話,圖5 的光學傳送系統也可以包含多個光學放大器16放在每一跨 距之前以放大光學信號。 圖6顯示圖4的範例,其傳送範圍之終端波長的累積色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Χ297公釐) 10 ---------秦— (请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存填寫本頁) 、1Τ .線 513567 A7 B7 ^傳运距離的函數。在這個實施例中,第—區塊在大約 二2里終止然後開始第二區塊,如圖中虛線所示。終端 波長是脑級米和腿毫微米。哪級糾累積色散 ,以收之間帶有_的線段來表示。1561級米的累積 色政’以跨距之間帶有三角形的線段來表示。如圖6所示, 在&個區塊巾1535¾微米的色散幾乎正好轉腿毫微米 的色散。 終端頻道的總色散顯示在圖6中,此系統包含了第一系 列的跨距,由在此區塊終端之第二系列的跨距來補償。此 特定系統在和級米之間搞彳_道,但是此色 散圖也可以應關不同的頻寬和頻道間距。第—系列的跨 距^始、、結束、和實際中央波長下之平均色散是負數, 位疋兀全被第二系列的跨距所補償。在此系統中,所有頻 道的色散都一致地移動,而且沒有淨色散或色散斜率。 一在這個範例中,第一區塊之第一系列的跨距數目是i0, 而第一糸列的跨距數目是卜在此範例中,第一系列的總光 纖距離為450公里。第二系列的單一跨距在大約45〇公里處 開始,而在大約500公里處結束,也就是一個大約5〇公里的 I 從這個範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第一系列20中的每個 | 跨距30的色散積都是稍微負的。較好的範圍是在-1和一3 | ps/nm—km之間。在終端波長1535和1561毫微米下,第二系 1 列22之單一跨距32的正色散積完全補償了第一系列20之10 I 個跨距的色散積總和。因此,在終端波長之間全部的波長 IHdit财g g家彡鱗(cnTJa—4規格釐) 13 513567 A7 ______________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 2 範圍應該都同樣地被補償。圖6也顯示了第二區塊在傳送 距離大約為500公里的第一區塊結束處開始。 如果使用具有不同之有效面積的光纖,那麼具有最大 有效面積的光纖最好被排列在緊跟著圖3到圖5的放大器工6 之後。這是因為傳送光學脈衝的功率密度,在緊跟著放大 之後應该是最大的。因為在緊跟著放大之後的位置,功率 密度是最大的,因此非線性效應也是最大的。大的有效面 積可以降低功率密度進而降低非線性效應。因此,具有最 大有效面積的光纖最好被排列在緊跟著放大器16之後。 如果系統中使用了SMF和SCF,我們希望SMF被排列在緊 跟著放大器16之後。使用於長距離傳送的典型SMF,比典型 的SCF,具有更大的有效面積。例如,smf的有效面積通常大 於80平方微米,而SCF光纖的有效面積通常在2〇到35平方微 米的範圍内。緊跟著放大之後SMF的較大有效面積可以降 低功率密度進而降低非線性效應。當然,如果所使用之Sep 比所使用之SMF具有較小的有效面積,那麼scf最好被放置 在緊跟著放大器之後。 圖7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如果單獨考慮的話,每 一區塊的補償都不是完全的。圖7顯示在此系統中總共有 12個區塊。當然,區塊的數目也可以比12多或少。在圖7中 ,傳送器10被放在第一區塊14a之前,而接收器16被放在最 後區塊14b之後。因為在傳送波長的範圍内,色散並沒有完 全被補償,因此一個或多個光纖跨距4〇用來補償此色散。 最後光纖跨距40被放在最後區塊14b和接收器16之間。另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秦 訂 線 Μ氏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 Οχ297公釐) 吖— 513567 A7 3 B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外,或者同時第一組跨距(沒有顯示)可以被放在傳送器10 和第-區塊14a之間以補償—些或所有色散。如上面所提 及的,位於傳送器和第-區塊之間的隨意光纖跨距組可以 經過配置,以便有利於脈衝的成形(例如加寬)。 圖8是圖7中系統之累積色散的圖形,如果單獨考慮的 話,每個區塊的色散補償都不是最佳的。而在前面的實施 例(除了圖7的實施例之外)中,—個區塊中具有完全的補償 ,也就是說區塊中的總色散積,在兩個終端波長、以及在 所有其間缝長下都大致為零。我們觀察,這些區塊可能 有一些傾微的殘留色散或色散斜率。圖8顯示這類系統的 累積色散。
、1T 圖8所顯示的色散圖是一個頻道的系統,其中包含第 二系列的跨距,位於包含第一和第三系列之區塊的中央。 在第一和第三系列中之跨距的平均色散斜率是零,而第二 乐列的跨距補償了由開始和結束波長所界定出的大致中央 波長下的色散。第二系列跨距的正色散斜率,在每個區塊 中產生了淨正色散斜率,這可以由距離增加時,在開始和結 束頻道之間的色散差異也跟著增加,而明顯看出。 由圖8我們可以看出,在終端波長1535毫微米和1561毫 後芣之間的色散差異在整個傳送距離上持續增加。在1535 毫微米的累積色散是以跨距之間帶有圓形的線段來表示。 11561毫微米的累積色散是以跨距之間帶有三角形的線段 來表示。圖8中顯示了所有12個區塊上的累積色散。如上 面所提及的,區塊的總數目可以不同於丨2。如圖8所示,在 心敗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〇”5)八4規格(210'乂297公釐) ir — 513567 A7 一 B7 * — — - -——.— |_ , 五、發明説明(〇 ) 最後區塊結束的地方,在終端波長下累積色散的差異在1〇4〇 | 公里之後大約是235ps/nm。每個頻道的色散在到達接收器 之前都應該被補償。在此實施例中,系統區塊之第一和第 二個系列中的平均色散最好是在-1和-3ps/nm-km之間,而 區塊的平均色散斜率最好在-0· 01和0. 01ps/nm2-km之間。 圖8也顯示了補償光纖被放在區塊中央,而不是區塊末端的 情形,這是圖6中所顯示之色散圖的情形。 我們也觀察到,當各別區塊的總色散積在終端波長和 傳輸範圍内的所有波長下都顯著地不等於零時,最後的跨 距可以被引進系統中的最後區塊和接收器之間。此最後的 鞟距將補償此顯著的累積色散。或者,經由在傳送器和第 區塊之間配置第一跨距(沒有顯示),可以補償一些或所 有色散,在該情況下此跨距也可以被用來使脈衝成形。 另外我們觀察到,在圖7的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三系列 的$距數目,N和〇可以是零或大於零,只要它們的總和大於 或等於2。換句話說,第二系列可以在區塊的任何一端,或 者在兩個末端之間的某個地方。 、,我們也思考了 一種方法以在傳送器和接收器之間,傳 ,, 送波長範圍内的光學信號,此波長範圍由終端波長來界定 | 出,並且包含在終端波長之間的中央波長。提供一系列連 $ =的光纖區塊,例如在上面實施例中所描述的連續區塊。 % 知後,光學信號經由此系列的連續區塊,從傳送器僂送到 |接收器。很有利地,此光學信號不只在大致的長下 I ,而且在終端波長下,也可以受惠於此色散的補償。 絲尺度適用中國) M規格(
It 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513567 A7 B7 五 '發明説明(卟) 5 此處所說明的優先實施例,是用來作為說明。然而,此 說明不應該被認為是本發明範圍的限制。因此,熟悉此技 術的人可以製造各種修改、改編、或變動,但是都不脫離 申請專利範圍界定出之發明概念的範圍。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赢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f7

Claims (1)

  1. 513567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 ; 1· 一種包含光纖之光學傳送系統,光學傳送系統在第一波 長與第二波長界定以及具有實際中央波長之預先決定波長 範圍中傳送,系統包含: 一系列連續性區塊之光纖,連續性區塊彼此光學地耦合, 其中每一連續性光纖區塊包含: 第一系列Ν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Ν-ο,第一系 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 第二系列Μ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1〇,第二系 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以及 第三系列0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0 - 〇以及Ν+〇 ^2,第三系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系列 連續性地排列; I 其中在每一第一,實際中央,以及第二波長下每一第一, 第二,以及第三系列之各別色散積為零,以及在每一第一, 貝際中央,以及第二波長下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系列之色 散積總和為零。 2·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第 三ΐ列之每一跨距包含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為正值色散 ^單模光纖及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為負值色散之斜率補
    作 偾光纖,第二系列每一跨距只包含在實際中央波長下為正 值色政之單模光纖。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第 =f列之每一跨距包含中間光纖位於光學耦合各別單模盥 斜平補償光纖之間,巾間光纖減少各解軸斜率補償^ 尺皮適用中國國家檩率(CNS ) A4規格(21〇χ297公釐) Π A8 B8 C8 D8 中請專利範圍 纖間之拼接損耗。 4·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第 二系列之每—跨距㈣際巾央波長τ具有相同的色散積。 t依據中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第 二: 系列之每-跨距包含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為正值色散 〈弟-光纖及在實際巾央波長τ具有為負值色散之 纖,第二系列每一跨距主要由在實際中央波 散之單模光纖所構成。 負 請 先 閲 值色 意 事 項 再 6_依據中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巾第一及第 三系列之每-跨距更進—步包含"光纖位於光學輕合各 別第一及第二光纖之間,中間光纖將減小各別第一與第二 光纖間之拼接損耗。 〃 7·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第 三系列之每一跨距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相同的色散積。 8·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一個〇及!^ 等於0,以及其他〇及Ν在7至1〇範圍内。 9·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一個 等於0,以及其他〇及Ν在7至10範圍内。 i〇·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第三系列之每一跨距具有光纖長度在2(H00公里範圍内, 及每一連續性區塊具有光纖長度在300-700公里範圍内。 11·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第三系列之每一跨距具有光纖長度在2〇—100公里範圍内, 及每一連續性區塊具有光纖長度在300-700公里範圍内。
    頁 Μ氏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規格(21〇Χ29>7公釐) 513567 A8 B8 C8 D8 v、申請專利範圍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第二系列之色散積總和在-300至-3000ps/nm之間。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2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 及第三系列之色散積總和在_800至—1500ps/nm之間。 14·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第三系列之色散積總和在300至3000ps/nni之間。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 及第三系列之色散積總和在8〇〇至1500ps/nm之間。 丨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I 弟一波長在1500至1630nm範圍内。 | π·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更進一 I 步包含: I 淳送器光學地耦合至連續性區塊系列之第一區塊,其中 |傳送器發射光學訊號至第一區塊; 接收器光學地搞合至連續性區塊糸列之最後區塊,其中 1接收器接收來自最後連續性區塊之光學訊號;以及 多個光學放大器,每一光學放大器放置於連續性區塊系 丨/彳 < 谷別區塊中每一跨距之前,其中每一光學放大器放大 傳送進入各別跨距之光學訊號。 18_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更進一 步包含: ^ 傳送器光學地耗合至連續性區塊系列之第一區塊其中 傳达為發射光學訊號至第一區塊; j 接收器光學地耦合至連續性區塊系列之最後區塊,其中 度適周中_國家標率(CNS ) A4泥格(210X297公釐) 8 8 8 8 ABCD 513567 六、申請專利範圍 接收器接收來自最後連續性區塊之光學訊號。 19·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更進一 步包含: 至少一組第一組光纖跨距放置於傳送器與第一區塊之間 以及光學地耦合第一區塊以及傳送器。 20’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至少一 j 組第一組跨距之光纖長度在0至50公里之間。 I 21.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更進一 步包含: •至少一個最後組光纖跨距放置於接收器與最後區塊之間 以及光學地耦合最後區塊以及接收器,其中區塊系列之各區 塊以及至少一組最後組區塊在第一與第二波長間一個波長 T之色散積總和為零。 22·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至少一 組最後組跨距之長度為1〇〇公里。 丨23· 一種包含光纖之光學傳送系統,光學傳送系統在由第一 波長與第二波長界定以及具有實際中央波長之預先決定波 | 長範圍中傳送,系統包含: | 一系列連續性區塊之光纖,連續性區塊彼此光學地輕合, $ 其中每一連續性光纖區塊包含: t 第一系列N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0,第一系 费 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 ί 第二系列Μ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m-ο,第二系 I 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以及 4¾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A8 B8 C8 D8 __ — 111 11 χ·'广丨'"1 、申請專利範圍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第三系列0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〇$〇以及N+0 -2,第三系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系列 連續性地排列; 其中在每一實際中央波長下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系列之 各別色散積為零,以及在選擇波長下第一,第二,以及第三 系列之色散積總和為零,以及每一區塊中在選擇波長下平 均色散在-〇· 01至〇· 〇lpS/m2—km之間。 24.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所選擇 波長為實際中央波長。 2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更進一 步包含: 至少一個最後光纖跨距放置於接收器與最後區塊之間以 及光學地耦合最後區塊以及接收器,其中區塊系列各區塊 以及至少一個最後跨距在第一與第二波長間之波長下的色 散積總和為零。 2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至少一 個最後跨距之長度小於100公里。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f三系列之每一跨距包含在實際中央波長下為正值色散之 早模光纖以及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為負值色散斜率補償 无纖,第二系列每一跨距只包含在實際中央波長下為正值色 敗之單模光纖。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穿一系列之每一跨距更進一步包含中間光纖位於光學耦合 (襄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13567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各別單模與斜率補償光纖之間,中間光纖減少各別單模與 率補償光纖間之拼接損耗。 29_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及 第二系列之每一跨距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相同的色散積。 3〇·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_及 第三系列之每一跨距包含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為正值色 散第一光纖及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為負值色散之第二光 纖,第二系列每一跨距主要由在實際中央波長下為負值色散 之單模光纖所構成。 31.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第三系列之每一跨距更進一步包含中間光纖位於光學耗合 各別第一及第二光纖之間,中間光纖將減小各別第一與第 --光纖間之拼接損耗。 32·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〇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以 及第三系列之每一跨距在實際中央波長下具有相同的色散 積。 33·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一個〇 及N等於0,以及其他〇及N在7至10範圍内。 3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一個〇 及N等於0,以及其他〇及N在7至10範圍内。 3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以 及第三系列之每一跨距具有光纖長度在20-100公里範圍内 ,及每一連續性區塊具有光纖長度在300-700公里範圍内。 3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以 2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i} 印 良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13567
    22 及第三系列之每一跨距具有光纖長度在20-100公里範圍内 ,及每一連續性區塊之光纖長度在300-700公里範圍内。 37·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第三系列之色散積總和在-300至-3000ps/nm之間。 38.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弟二系列之色散積總和在-800至-1500ps/nm之間。 I 39·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第三系列之色散積總和在300至3000ps/nm之間。 40·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_及 第二系列之色散積總和在800至1500ps/nm之間。 41,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更進一 步包含: 傳送器光學地耦合至連續性區塊系列之第一區塊,其中 I 傳送器發射光學訊號至第一區塊; 接收器光學地親合至連續性區塊糸列之最後區塊,其中 接收器接收來自最後連續性區塊之光學訊號。 42.依據申凊專利範圍第41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更進一 步包含: ; 至少一組第一組光纖跨距放置於傳送器與第一區塊之間 以及光學地輕合第一區塊以及傳送器。 43·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至少一 組第一組跨距之光纖長度在0至50公里之間。 44·依據申凊專利範圍第41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更進一 步包含: 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檩率(CNS ) A4現格(210X 297公釐)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_ 至少一個最後光纖跨距放置於接收器與最後區塊之間以 及光學地耦合最後區塊以及接收器,其中區塊系列之各區 塊以及至少一個最後組區塊在第一與第二波長間一個波長 下之色散積總和為零。 4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更進一 步包含: 傳送器光學地搞合至連續性區塊系列之第一區塊,其中 傳送器發射光學訊號至第一區塊; 接收器光學地耦合至連續性區塊系列之最後區塊,其中 接收器接收來自最後連續性區塊之光學訊號;以及 多個光學放大器,每一光學放大器放置於連續性區塊系 列之各別區塊中每一跨距之前,其中每一光學放大器放大 傳送進入各別跨距之光學訊號。 4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光學傳送系統,其中第一及 第二波長在1500至1630nra範圍内。 47· —種在第一波長與第二波長界定以及具有實際中央波 長之預先決定波長範圍中於傳送器與接收器間傳送光學訊 提供一系列連續性區塊之光纖,連 續性區塊彼此光學地耦合,其中每一連續性光纖區塊包含: 第一系列N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N-0,第一系 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 第二系列Μ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M^〇,第二系 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以及 第三系列0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〇 ^ 0以及N+0 *— 一” -——一 _ 一__ 、:式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八4規格(ηοχ 297公釐) 513567 A8 B8 C8 D8 I π、申請專利範圍 ί j I 第三系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系歹)j I 連續性地排列; 其中在每一第一,實際中央,以及第二波長下每一第一, 弟一,以及第三系列之各別色散積為零,以及在每一第一, 貧際中央,以及第二波長下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系列之色 散積總和為零。 48· —種在第一波長與第二波長界定以及具有實際中央波 長之預先決定波長範圍中於傳送器與接收器間傳送光學訊 號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提供一系列連續性區塊之光纖,連續性區塊彼此光學地 輕合,其中每一連續性光纖區塊包含: 第一系列N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N - 0,第一系 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 I 第二系列Μ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M-0,第二系 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以及 第三系列0跨距光纖光學地彼此耦合,其中0-0以及Ν+0 —2,第三系列跨距連續性地排列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系列 連續性地排列; 其中在實際中央波長下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系列之各別 色散積為零,以及在選擇波長下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系列 之色散積總和為零,以及在選擇波長下每一區塊中平均色 月又斜率在〜〇. 01與0· 01ps/nm2-km之間;以及 由傳送器發射之光學訊號經由連續性區塊系列到達接收 器。 -_ | | .... , , - ,1 - - - - . _「_ _ 一- 纸張尺度適用中國_家標率(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24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II -ϋ I - - 11 —i ·=ι i - HI 11 I -1- i I m - 111 - ---¾ HI --- I- I -- '一"JI -- 丨· -ii I m
TW090122306A 2000-09-06 2001-12-15 Dispersion map for slope compensating fibers TW51356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3094200P 2000-09-06 2000-09-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13567B true TW513567B (en) 2002-12-11

Family

ID=22867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22306A TW513567B (en) 2000-09-06 2001-12-15 Dispersion map for slope compensating fibers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6580861B2 (zh)
EP (1) EP1329042B1 (zh)
JP (1) JP4469132B2 (zh)
KR (1) KR20030051641A (zh)
CN (1) CN1326339C (zh)
AU (1) AU2001277849A1 (zh)
BR (1) BR0113711A (zh)
CA (1) CA2421310A1 (zh)
DE (1) DE60127155T2 (zh)
TW (1) TW513567B (zh)
WO (1) WO200202117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2330B2 (ja) 2000-10-30 2009-1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分布型光増幅装置、光通信用の局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CA2340848A1 (en) * 2001-03-15 2002-09-15 John D. Mcnicol Dispersion management for long-haul high-speed optical networks
US6943935B2 (en) 2001-03-16 2005-09-13 Corning Incorporated Dispersion-managed cable for raman-assisted transmission
JP2003066262A (ja) * 2001-08-29 2003-03-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伝送路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US6768847B2 (en) 2002-03-15 2004-07-27 Fitel Usa Corp.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module and fiber for control of residual dispersion
JP2003318825A (ja) * 2002-04-19 2003-11-07 Fujitsu Ltd 光アッド・ドロップ多重機能を有する光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分散補償方法
US7493050B2 (en) * 2002-08-20 2009-02-17 Red Sky Subsea, Lt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n antiresonant dispersion map suppressing four wave mixing and cross phase modulation
US20040096223A1 (en) * 2002-08-20 2004-05-20 Red Sky Systems, Inc. Modular dispersion map fo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40037568A1 (en) * 2002-08-20 2004-02-26 Evangelides Stephen G. Optical repeater employed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 modular dispersion map
JP4576094B2 (ja) 2003-03-03 2010-11-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光中継伝送方法および中継装置
JP4094973B2 (ja) * 2003-03-11 2008-06-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分散補償システム
US6993228B2 (en) * 2003-08-13 2006-01-31 Corning Incorporated Dispersion compensated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odule including 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er
US20050058462A1 (en) * 2003-09-12 2005-03-17 Novx Systems, Inc. Transmission format for supression of four-wave mixing in optical networks
EP1677444B1 (en) * 2005-01-04 2010-03-10 Alcatel Lucent Advanced dispersion map for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dispersion shifted fibres
JP4957585B2 (ja) 2008-02-29 2012-06-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波長分散補償設計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JP5614253B2 (ja) * 2010-11-15 2014-10-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分散補償設計方法及び装置
CN110763436A (zh) * 2019-11-11 2020-02-0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基于双波长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光纤色散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3050242B (zh) * 2019-12-28 2022-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线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8662A (en) 1992-05-06 1993-06-08 Alcatel Network Systems, Inc. Fiber-optic ca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t nodes between end points
US5448674A (en) * 1992-11-18 1995-09-05 At&T Corp. Article comprising a dispersion-compensating optical waveguide
US5365362A (en) * 1993-09-10 1994-11-15 At&T Bell Laboratories Ultra-high capacity non-soliton optical transmission using optical phase conjugation
JP3373333B2 (ja) * 1994-09-12 2003-02-04 Kddi株式会社 光増幅中継伝送システム
JPH08262299A (ja) 1995-01-25 1996-10-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用管路分岐部品および光ファイバ送通方法
US5559920A (en) 1995-03-01 1996-09-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JPH08256106A (ja) 1995-03-17 1996-10-01 Fujitsu Ltd 光増幅海底伝送システムの分散補償装置
JP3327081B2 (ja) * 1995-12-04 2002-09-24 ケイディーディーアイ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
JPH09191290A (ja) * 1996-01-10 1997-07-22 Nec Corp 光伝送路の波長分散補償システム
CA2202586C (en) 1996-04-15 2003-05-06 Masashi Onishi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fibe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JPH11177493A (ja) * 1997-12-16 1999-07-0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分散補償回路
US6583905B1 (en) * 1998-05-30 2003-06-24 Cisco Photonics Italy S.R.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SPM/GVD in optical systems
KR100298172B1 (ko) * 1998-09-02 2001-09-22 김진찬 광섬유색분산보상소자
WO2000018047A2 (en) * 1998-09-21 2000-03-30 Corning Incorporated Pre- and post-compensation techniques fo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s
JP4240612B2 (ja) * 1998-12-02 2009-03-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分散補償モジュール
CA2655009C (en) * 1998-12-18 2011-05-24 Prysmian Cavi E Sistemi Energia S.R.L.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low loss and non-linear effects
JP3567782B2 (ja) * 1999-03-09 2004-09-22 Kddi株式会社 分散補償光伝送路及びシステム
JP2001091761A (ja) 1999-09-27 2001-04-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伝送路
US6430347B1 (en) * 1999-09-30 2002-08-06 Corning Incorporated Dispersion and dispersion slope compensated fiber link
US6532330B1 (en) * 1999-11-04 2003-03-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ispersion managed optical transmission lin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6339C (zh) 2007-07-11
DE60127155T2 (de) 2007-11-08
US20030198448A1 (en) 2003-10-23
WO2002021173A3 (en) 2003-04-17
CA2421310A1 (en) 2002-03-14
JP2004523141A (ja) 2004-07-29
US6580861B2 (en) 2003-06-17
KR20030051641A (ko) 2003-06-25
DE60127155D1 (de) 2007-04-19
US20020028052A1 (en) 2002-03-07
US6782175B2 (en) 2004-08-24
CN1498466A (zh) 2004-05-19
EP1329042A2 (en) 2003-07-23
EP1329042B1 (en) 2007-03-07
WO2002021173A2 (en) 2002-03-14
JP4469132B2 (ja) 2010-05-26
BR0113711A (pt) 2004-06-08
AU2001277849A1 (en) 200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13567B (en) Dispersion map for slope compensating fibers
JP3200386B2 (ja) 分散特性の管理された対称性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送信システム
Watanabe et al. Simultaneous wavelength conversion and optical phase conjugation of 200 Gb/s (5/spl times/40 Gb/s) WDM signal using a highly nonlinear fiber four-wave mixer
US20010048546A1 (e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7292748B2 (en) Dispersion-compensating system
JP4294153B2 (ja) 波長多重光伝送システム
Simonneau et al. 4× 50Gb/s transmission over 4.4 km of multimode OM2 fiber with direct detection using mode group multiplexing
AU2934102A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line, and optical fiber and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module employed in the same
JPH1073738A (ja) 光伝送用波長多重通信リンク
Gnauck et al. Dispersion and dispersion-slope compensation of NZDSF for 40-Gb/s operation over the entire C band
EP1488551B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an optical phase conjugation device
DiGiovanni et al. Design of optical fibers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EP1677444B1 (en) Advanced dispersion map for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dispersion shifted fibres
US6687443B2 (e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line, optical cable,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6453103B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hen et al. 1.2-Tb/s WDM transmission experiment over 85 km fiber using 40 Gb/s line rate transmitter and 3R receiver
US20050117862A1 (en) Transmission of solitons on alternate sign dispersion optical fibres with phase conjugation
EP1436920B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comprising dispersion management system
Ghalmi et al. Low-loss, all-fibre higher-order-mode dispersion compensators for lumped or multi-span compensation
EP1041752B1 (en) Method for the reduction of noise in a long-distance op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50169637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an optical phase conjugation device
KR100844379B1 (ko) 음 분산 평탄광섬유를 이용한 광대역 분산 보상 소자
EP1041754A1 (en) Method for the reduction of noise in a long-distance op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EP1294114A1 (en) Wdm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06014360A (ja) 光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