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13350B - Ink container, holder for ink containe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holder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mounting ink container to holder - Google Patents

Ink container, holder for ink containe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holder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mounting ink container to hold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13350B
TW513350B TW089107900A TW89107900A TW513350B TW 513350 B TW513350 B TW 513350B TW 089107900 A TW089107900 A TW 089107900A TW 89107900 A TW89107900 A TW 89107900A TW 513350 B TW513350 B TW 5133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
ink container
ink supply
patent applicatio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07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ozo Hattori
Hajime Yamamoto
Eiichiro Shimizu
Hiroshi Koshikawa
Hiroki H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13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133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1/00Rail joints
    • E01B11/02Dismountable rail joints
    • E01B11/10Fishplates with parts supporting or surrounding the rail foo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5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mecha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1/00Rail joints
    • E01B11/02Dismountable rail joints
    • E01B11/04Flat fishpl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1/00Rail joints
    • E01B11/02Dismountable rail joints
    • E01B11/16Fishplates for joining rails of different se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1/00Rail joints
    • E01B11/02Dismountable rail joints
    • E01B11/36Fastening means for fishplates
    • E01B11/38Locking arrangements for fasten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9/00Fastening rails on sleepers, or the like
    • E01B9/60Rail fastenings making use of clamps or braces supporting the side of the ra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9/00Fastening rails on sleepers, or the like
    • E01B9/68Pads or the like, e.g. of wood, rubber, placed under the rail, tie-plate, or chair
    • E01B9/681Pads or the like, e.g. of wood, rubber, placed under the rail, tie-plate, or ch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201/00Fastening or restraining methods
    • E01B2201/10Fastening or restraining methods in alternative ways, e.g. glueing, welding, form-fits

Description

513350 A7 _B7__ 五、發明說明(1 )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支撐座,用來容納供應至記錄裝置 的墨水,支撐座上固定墨容器,一種設有支撐座之噴墨記 錄裝置,以及一種將墨容器固定在支撐座上之安裝方法, 其中可增進安裝特性。 習知的噴墨記錄裝置包含記錄頭,將墨水噴出有效地 記錄在記錄材料上,墨容器,容納墨水以供應至記錄頭, 以及容器支撐座,支撐可拆裝的墨容器,容器支撐座具有 記錄頭。在此種裝置中,能進行彩色印刷的彩色印表機具 有品紅,黃,青藍,及黑色墨水的記錄頭,在支撐座指定 位置上,對應記錄頭的墨容器是可交換的。 在此種記錄裝置中,防止裝錯位置的方法很多,可確 保安裝在正確位置。 例如,利用標籤辨識決定個別顏色在支撐座內的位置 ;在容器安裝後,警告顯示可有效地反應容器裝錯偵測; 或著當列印時,根據影像上的異常特性來偵測錯誤安裝。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暴—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m寫本頁) ••勒· 在第二範例中,與記錄頭部供墨口連接的墨容器連接 部設計成不同顏色以防止裝錯。在第三範例中,於墨容器 外側設置突部,且在墨容器支撐座上提供對應的突部’對 於不同顏色提供不同辨識結構。 最近,噴墨印表機早已增進影像品質,並使用多種墨 水。例如,已知兩種不同墨水在紙張表面進行化學反應藉 以將墨水固定在紙張上來增進防水及磨損特性’在此例中 ,如果裝錯墨容器,就記錄頭功能而言,以及記錄影像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2 ) 質皆會遭受嚴重損壞。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B寫本頁) 然而,習知防止錯裝功能並不令人滿意。在第一範例 中,是在墨容器裝上後才進行錯裝偵測,因此’墨水可能 固化並阻塞墨水噴出,結果,噴墨失效造成影像失敗及裝 置發生錯誤。在墨容器可交換式裝置中,記錄交換是必需 的。 在第二範例中,墨容器未完全裝上,但在錯裝偵測前 ,連接部必須接觸,如此在接觸時發生墨水混合’因此遭 遇相同的問題。此外,對此種墨容器可交換式裝置中,記 錄頭不須交換。 在第三範例中,利用生理方式防止錯裝,因此墨水混 合的不利條件降低,且對於防止錯裝結構十分有效。然而 ,爲了保護從墨容器上延伸的突部,墨容器包裝方式變得 十分複雜且笨重,導致成本增加。此外,隨著高影像品質 需求及多功能墨水增加,I D s (無辨識式)數目增加造 成I D元件所需空間增加導致裝置尺寸增加。 另一方面,在可交換式墨容器中,安裝墨容器的支撐 座以及就墨容器而言,最好使用者可輕易且卻實地安裝容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墨容器從記錄頭及整合頭與墨容器的匣上裝拆結構揭 露於,例如日本公開專利申請案號No· SHO 60 一 192643,日本公開專利申請案號No · HEI 5-162301,日本公開專利申請案號No · HEI 5 — 162323,EP064048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釐) -5- 513350 A7 _ B7 五、發明說明(3 ) EP0655336,EP〇698497, EP〇64Q482,EP〇655336, EP06 9 849 7。在這些揭露的結構中,匣設有中心 軸,安裝時匣繞該軸旋轉,墨容器或匣與勾或層銜接,並 利用勾或層導引安裝;使用者直接將容器推入;或容器設 有彈性層,便於安裝操作。具有此結構的墨容器或匣呈長 方形輪廓,因此,包含移動空間之安裝空間需求相當大, 進而增加裝置的體積。對於使用過渡性移動安裝的結構而 言,影響尤其可觀。 發明槪述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儲墨容器,其中 相對於防止錯裝造成混色的辨識結構可縮小裝置尺寸,且 安裝容易確實,一種安裝墨容器的支撐座組合,設有支撐 座組合的噴墨記錄裝置,以及一種將儲墨容器固定在支撐 座上的安裝方法。 根據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墨容器以容納欲供應至 記錄頭的墨永,墨容器包含:墨容器外殻,供墨口設在墨 容器外殼上並且形成開口允許供墨至記錄頭;及傾斜部, 設在上述外殼區域上,在墨容器使用狀態下,外殻側供墨 部上設有供墨部,傾斜部朝外殼內側傾斜。 根據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墨容器以容納欲供應 至記錄頭的墨水,墨容器包含:如上述設置的第一傾斜部 ,在墨容器使用狀態下,供墨部形成開口允許供墨至側邊 1111 J--—‘i I — I -華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m寫本頁) 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j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6- 513350 A7 _ B7_ 五、發明說明(4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設有供墨部的記錄頭,第一傾斜部朝逐漸降低墨容器外型 方向傾斜;且第二傾斜部設在底部,在墨容器使用狀態下 ,墨容器一部份,第一傾斜部朝逐漸降低墨容器外型方向 傾斜。 進一步,根據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支撐座裡面 裝入可拆裝、儲存欲供應至記錄頭墨水的墨容器,包含: 供墨管,與設在墨容器上的供墨部連接並接受墨水;銜接 部,設計呈凹槽或突部形狀對應至墨容器特定的突部或凹 槽;導引元件,引導墨容器安裝,將供墨管引導到墨容器 供墨口內。 ;到·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進一步,根據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將墨容器固 定在支撐座上的安裝方法,支撐座包含設計呈凹槽或突部 狀的銜接部,防止錯裝,一種供墨管及安裝導引,墨容器 包含儲墨部,防止錯裝的突部或凹槽,一種供墨口以及配 置在供墨口內的閥機構,方法包含:將突部或凹槽與支撐 座銜接部咬合的步驟;插入墨容器供墨口以建立支撐座供 墨管局部狀態的步驟;接觸位於墨容器底側及墨容器供墨 口另一側之間的交叉部以安裝支撐座導引部的步驟;在墨 容器頂面靠近供墨口另一側施加具有向下分力的力量;沿 著安裝導引施力移動位於墨容器底側及墨容器供墨口另一 側之間的交叉部;其中利用移動步驟,墨容器朝支撐座供 墨管前進,且供墨管插入供墨□,使得供墨管打開墨容器 閥機構以供應墨水。 尙且根據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噴墨記錄裝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13350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5 ) 包含該第三方面定義的支撐座,該第一方面定義的墨容器 ,沿著記錄材料表面往復移動的匣,以及一種裝置用來控 制記錄訊號以便從支撐座設置的記錄頭上進行噴墨。 根據本發明一方面,位於前端相對於墨容器插入方向 供墨口上方頂部,安裝時採用旋轉方式,其中可縮短供墨 口及供墨管之間的距離,以便減小支撐座結構的尺寸。藉 由將墨容器底部朝供墨口方向傾斜設計,安裝動作墨容器 起始位置可接近水平位置使得供墨管能順利地插入墨容器 供墨口內。藉由傾斜設計,墨會朝供墨口方向流動以改善 墨不穩定性。藉由偵測傾斜部墨水殘留量,由於墨不可能 留在傾斜部,因此可正確地偵測墨殘量。 在支撐座上設計安裝導引以接受墨容器,不論墨容器 安裝力量方向爲何,墨容器朝供墨管迫緊,以確保穩定安 裝。 在各個墨容器及支撐座上提供防止錯裝結構,在供墨 管連接至墨容器上之前,即可避免安裝錯誤,如此可避免 因爲混色導致印表機受損。 此外,對於小的安裝空間需求,可達成穩定安裝操作 ,如此可提供小型噴墨記錄裝置。 再者,供墨管長度可以降低,使得不僅在列印時,同 時在塡充墨水更新操作時墨量可減至最低,因此容墨吸收 材料體積可減至最低,如此整個噴墨記錄裝置尺寸可進一 步降低。 以下伴隨附圖描述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可更加明瞭本發 I-装·!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寫本頁) •Ί - - -·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133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B7__五、發明說明(6 ) 明這些和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 圖示簡單說明 圖1 ·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噴墨頭匣的立體圖。 圖2.顯示圖1頭匣之斷面圖。 圖3.顯示用來描述圖2墨容器單元之立體圖。 圖4 ·顯示一斷面圖,描述將墨容器固定在保持器上 之操作,固定圖2顯示之負壓控制室單元。 圖5 .顯示一斷面圖,描述本發明可應用之閥機構的 啓閉操作。 圖6 ·顯示一斷面圖,描述圖2將墨水供應至噴墨頭 匣之操作。 圖7 ·顯示一圖表,參照圖6,描述墨水消耗期間墨 水的狀態。 圖8 ·顯示一圖表,描述圖6中,於墨水消耗期間在 噴墨頭匣內由於內囊變形導致內壓改變的效應。 圖9 ·顯示一斷面圖,描述本發明可用之閥機構內閥 體與閥桿之間的關係。 圖1 0 ·顯示一立體圖’顯示本發明可用之連接管端 部形狀的範例,當閥機構啓閉時該端部與閥機構銜接。 圖1 1 ·顯示一斷面圖,描述根據本發明之閥機構範 例。 圖1 2 ·顯示一斷面圖,描述圖1 1閥機構扭曲狀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me寫本 頁) 絮 --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9- A7 B7 i、發明說明(7 ) 圖1 3 .顯示一斷面圖,描述圖1 1閥機構封住液體 出口的方式。 圖1 4 .描述本發明閥機構之斷面圖。 圖1 5 .顯示一斷面圖,描述圖1 4閥機構扭曲狀態 〇 圖1 6 .顯示一斷面圖,描述圖1 4閥機構封住液體 出口的方式。 圖17.描述圖14閥機構閥桿與連接管端部銜接方 式示意圖" 圖1 8 .描述根據本發明產生容器內墨水的方法。 圖1 9 .顯示圖2墨水儲存容器斷面圖,描述墨容器 內部結構。 圖20.顯示圖2負壓控制室外殼內吸收材料之示意 圖。 圖21·顯示圖2負壓控制室外殼內吸收材料之示意 圖。 圖2 2 .描述圖2墨容器單元旋轉示意圖,該情況發 生在安裝或移除墨容器單元。 圖23.顯示與本發明墨容器單元相容之噴墨頭匣立 體示意圖。 圖2 4 ·顯示與本發明噴墨頭匣相容之記錄裝置立體 示意圖。 圖2 5 ·顯示墨容器單元斷面圖,提供結構元件量測 ,構成本發明墨容器連接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I 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0- ο 5 3 A7 ________B7_____ 五、發明說明(8 ) 圖2 6 ·顯示比較範例墨容器單元斷面圖。 圖2 7 ·顯示比較範例墨容器單元斷面圖。 圖2 8 ·顯示比較範例墨容器單元斷面圖。 圖2 9 .顯示比較範例墨容器單元斷面圖。 圖3 0 .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墨容器立體圖。 圖31·顯示將墨容器單元安裝在設有負壓控制室單 元的支撐座上時,其操作斷面圖。 圖3 2 .顯示將墨容器單元安裝在支撐座上之程序流 程圖。 圖3 3 .顯示將墨容器單元從支撐座上卸下之程序流 程圖。 圖3 4 .顯示連接管及其密封突部範例之立體圖解。 圖3 5 .顯示連接管及其密封突部其他範例之立體圖 圖3 6 .顯示本發明應用之墨容器單元另一範例圖解 〇 圖3 7 .顯示墨容器單元安裝至支撐座過程中特定點 的圖解。 圖3 8 .顯示墨容器單元於支撐座上安裝完成後的圖 解。 圖3 9 .顯示根據本發明墨容器單元安裝至支撐座過 程中特定點的圖解。 主要元件對照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旬: -•韓-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1 -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9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6 0 噴 墨頭單元 1 5 0 支 撐座 1 0 0 負 壓控制室單元 1 2 0 蓋 1 1 0 外 殼 1 3 0 及1 4 0 吸 收材料塊 1 6 5 墨 供應管 1 3 1 孔 □ 1 6 1 過 濾器 1 8 0 連 接管 2 0 0 墨 容器單元 2 3 0 連 接口 1 7 0 I D元件 1 1 5 氣 □ 2 6 0 a 第 一閥體 2 6 0 b 第 二閥體 2 6 1 閥 桿 2 6 2 、' 閥 蓋 2 6 3 彈 性元件 1 1 3 c 介 面 2 0 1 儲 墨容器或槽 2 5 0 I D元件 2 5 1 傾斜面 2 5 3 出 口孔 ------7---------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ml寫本頁) 訂: --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2-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i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5 2 I D凹槽 2 2 0 內囊 2 2 1 掐掉部 2 2 0 C 液體接觸 層 2 2 0 b 彈性模數 控制層 2 2 0 a 氣體阻隔 層 2 8 0 橡膠連接 部 1 5 5 卡榫部 6 0 0 旋轉中心 6 0 2 底端 * 6 0 1 頂端 1 1 6 緩衝空間 1 1 氣口 L 氣液介面 7 0 噴墨頭匣 1 8 0 a 密封突部 1 8 0 b 作用突部 2 6 0 密封面 2 6 0 c 開口 3 0 0 墨水 2 6 6 間隙 2 6 4 密封部 1 8 1 a 開口 1 8 1 b 開口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β寫本頁) ;教-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13-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ii)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 0 1 閥桿 5 0 0 b 第二閥體 5 0 6 間隙 5 0 3 彈性元件 5 0 1 C 密封表面 5 0 0 a 第一閥體 5 0 0 c 密封部 5 3 0 連接口 5 1 0 a 接觸面 5 1 1 b 接觸面 5 0 0 b 第二閥體 5 0 2 閥蓋 5 0 1 a 滑動軸 2 6 5 密封部 2 6 7 彈性體 2 6 2 a 熔接導引 2 6 2 b R部 3 1 0 接觸肋 3 1 1 環狀肋 3 1 1 a 橢圓凹槽 2 6 8 法蘭 2 2 1 a 外露部 5 5 0 I D元件 5 0 8 法蘭 —丨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i - 訂: --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4-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1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 6 7 彈 性層 2 7 0 電 極 2 6 9 b 開 □ 2 6 9 a 開 □ 4 0 2 噴 嘴 1 0 2 密 封面 4 0 0 熔 接管 2 5 0 a 彈 扣部 1 6 2 mg 墨 水通 道 1 6 4 共 用液 體 室 2 8 1 連 接 子 2 9 0 電 極 1 1 0 a ,. ^ 1 1 0 b y 及1 1 0 2 0 0 a ' ,2 0 0 b 及2 0 0 8 1 彈 匣 8 2 頭 回復 單 元 8 3 送 紙面 8 4 皮 帶 5 5 0 墨 容器 單 元 5 5 3 連 接口 5 5 1 a ,5 5 1 b 5 5 1 C 1 5 1 底 部 5 5 2 -W· 刖 側 2 導引部 負壓控制室外殼 墨容器單元 I D凹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βΙ: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5- 5133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___五、發明說明(13) 5 6 0 墨容器單元 15 6 卡榫部 5 7 0 墨容器 5 8 0 墨容器 5 7 3 連接口 5 7 1 傾斜面 572a,572b,572c,572d ID凹槽 581a,581b,581c,581d 凹槽 2 6 0 A 閥機構 2 0 1a 突部 2 0 1b 指狀柄部 15 5a 凹槽 15 5b 滑溝 較佳實例之詳細說明 至此,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實施例。 在以下本發明實施例描述中,毛細力量產生部'硬度 "意指毛細力量產生元件於液體容器內時之毛細力量產生 部$硬度〃。其定義是毛細力量產生元件彈性回復量與變 形量的比値。對於兩種毛細力量產生元件間硬度的差異, 毛細力量產生元件其彈性回復量對變形量有較大比値時視 爲”較硬的毛細力量產生元件”。 <基本結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I寫本頁)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6- ο 5 3 A7 ____Β7 _____ 五、發明說明(Μ) 圖1 ·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噴墨頭匣之立體圖,圖 2顯示該噴墨頭匣之斷面圖。 在此實施例中將描述本發明噴墨頭匣各部元件結構以 及這些元件的相互關係。既然本實施例之噴墨頭匣在結構 上擁有數項創新技術,這些新技術會隨著本發明製作期間 同步發展並應用在噴墨頭匣上,後續對噴射頭匣做整體描 述時也會述及這些新結構。 參考圖1及2,本實施例之噴墨頭匣包含噴墨頭單元 160,支撐座150,負壓控制室單元100,墨容器 單元2 0 0等。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固定於支撐座 1 5 0內。在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下方,噴墨頭固定在 支撐座1 5 0底部外側。爲了方便拆卸,理想上使用螺絲 或內扣結構將固定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及噴墨頭單元 1 6 0固定在支撐座1 5 0上,如此能重複使用並在結構 修正時能有效降低成本增加。再者,既然不同元件使用壽 命不盡相同,前述易於拆卸的設計能方便更換所須汰換元 件。然而,這些元件亦可採用熔接,熱捲曲或類似方式永 久固定在一起。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包含:負壓控制室 外殼110,其頂部是開放的;負壓控制室蓋120,固 定在負壓控制室外殼110頂部以蓋住負壓控制室外殼 110開口;兩塊吸收材料塊130及140,置於負壓 控制室外殻1 1 0內吸飽墨水。吸收材料塊1 3 0及 1 4 0垂直疊在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內,使吸收材料塊 1 3 0疊在吸收材料塊1 4 0上方,當噴墨頭匣使用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累---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 ••絲·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7- ο 5 3 3 A7 _____B7 五、發明說明(15) 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彼此保持接觸且之間無間隙存 在。位於下方,由吸收材料塊1 4 0所產生的毛細力大於 上方吸收材料塊1 3 0所產生的毛細力,因此下方吸收材 料塊1 4 0有較大的持墨能力。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內 的墨水經由墨供應管1 6 5供應至噴墨頭單元1 6 0。 位於吸收材料塊1 4 0側,墨供應管1 6 5孔口 1 3 1上設有過濾器1 6 1與吸收材料塊1 4 0接觸,並 遭受彈性元件的擠壓。墨容器單元2 0 0可拆除地固定於 支撐座1 5 0上。連接管1 8 0是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 的一部份,位於墨容器單元2 0 0側邊,利用插入方式與 墨容器單元2 0 0連接口 2 3 0銜接。墨容器單元2 0 0 內的墨水透過連接管1 8 0及連接口 2 3 0之間的連接部 供入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位於墨容器單元2 0 0側邊 ,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連接管1 8 0上方設有I D元件 170,從支撐座150突出藉以防止墨容器單元200 錯誤安裝。 在負壓控制室蓋1 2 0上設有氣口 1 1 5,負壓控制 室外殼1 1 0'內部空間經由該氣孔與外界相通;詳細地說 ,使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內塡入的吸收材料塊1 3 0暴 露於外側空氣中。在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內靠近氣口處 設有緩衝空間1 1 6,位於吸收材料塊1 3 0側,利用數 根設於負懕控制室蓋1 2 0內面的突出肋形成該空間,且 吸收材料塊1 3 0局部沒有墨水(液體)存在。 在連接口 2 3 0內側設有閥機構,包含第一閥體(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ϋ ϋ ϋ ϋ ϋ ϋ Γ· 1 ϋ n I · I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m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8- C 5 3 3: A7 ____ B7____ 五、發明說明(b) -I I I I !· — — ΙΓΙ — — —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jU寫本頁) 本體)260a ,第二閥體260b,閥桿261 (或元 件),閥蓋262,及彈性元件263。閥桿261利用 第二閥體2 6 0 b支撐,受彈性元件2 6 3作用朝第一閥 體2 6 0 a方向持續受壓。如此,除非將連接管1 8 0插 入連接口 230,位於第一閥體260a側,閥桿261 持續受到彈性元件2 6 3作用對第一閥體2 6 0 a施壓, 因此墨容器單元2 0 0保持氣密。 一但將連接管1 8 0經由連接口 2 3 0插入墨容器單 元2 0 〇內,閥桿2 6 1受連接管1 8 0推擠朝離開第一 閥體2 6 0 a方向移動。如此,經由第二閥體2 6 0 b側 壁上的開口使連接管1 8 0內部空間與墨容器單元2 0 0 內部空間相通,破壞墨容器單元2 0 0的氣密。 --線· 結果,墨容器單元2 0 0開始將墨水經由連接口 2 3 0及連接管1 8 0供入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換言 之,一但連接口 2 3 0內側閥開啓,經由前述開口,維持 氣密的墨容器單元2 0 0墨水保持部內部空間與負壓控制 室單元1 0 0相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處須注意,本實施例採用如螺絲等易拆換機構將噴 墨頭單元1 6 0及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與支撐座1 5 0 固定在一起,當到達使用壽命時可方便更換1 6 0及 1 〇 〇兩單元。 詳細地說,在此實施例之噴墨頭匣中,各墨容器I D 元件的設計使得含有某種墨水的墨容器不致與容納另一種 墨水的負壓控制室連接。再者,一但負壓控制室單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9- 513350 A7 B7 明說 明發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Ο 0上的I D元件受損或使用者蓄意將墨容器連接不正 確的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只要在該情況發生時即刻處 理,所有僅需更換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即可。再者,如 果不慎掉落或其他因素使支撐座1 5 0受損,則僅需更換 支撐座150即可。 値得考慮的重點是,當拆卸墨容器單元200,負壓 控制室單元100,支撐座150,及噴墨頭單元160 這些相互內鎖的元件時,須防止墨水露出。 在本實施例中,墨容器單元2 0 0利用支撐座1 5 0 墨容器卡榫部1 5 5與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固定。因此 ,不會發生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與其他內扣單元不銜接 的情形。換言之,該結構設計除非先將墨容器單元2 0 0 從支撐座1 5 0移除,要將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從支撐 座1 5 0上移除不容易。如上述,只有在墨容器單元 2 0 0從支撐座1 5 0中移除之後,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方可順利取出。因此,墨容器單元2 0 0沒有機會 不慎與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分離使墨水從連接部漏出。 噴墨頭單元1 6 0墨供應管1 6 5端部設有過濾器 161,因此,縱使在負壓控制室單元100移除之後, 噴墨頭單元1 6 0內的墨水亦不會漏出。此外,在負壓控 制室單元1 0 0上設有緩衝空間1 1 6 (包含吸收材料塊 130局部,吸收材料塊140局部沒有墨水之處)’同 時,當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的態勢呈印表機使用狀態’ 吸收材料塊130及140之間的介面113c ’具有不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411寫本頁) 装 訂· --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0- 3 3 ο A7 ___B7___ 五、發明說明(】8)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寫本頁) 同的毛吸力量,該位置高於連·接管180 (毛細力最好產 生於介面113c,鄰接處比吸收材料塊130及140 其他部位的毛細力更高)。因此,縱使結構組合包含支撐 座150,負壓控制室單元100,及墨容器單元200 ,狀態改變時墨水漏出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在此實施例 中,噴墨頭單元1 6 0的一部份使得噴墨頭單元1 6 0能 固定在支撐座1 5 0上。 根據支撐座1 5 0形狀,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或噴 墨頭單元1 6 0可與支撐座1 5 0整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 離部。至於整合方式,可於製造時一體成形,或作成分離 的形式再利用熱捲曲或類似方式黏著形成不可分離部。 -•線- 參考圖2,3 (a),及3 (b),墨容器單元 2 0 0包含儲墨容器或槽2 0 1,閥機構包含第一及第二 閥體260a及260b,及ID元件250。ID元件 2 5 0是用來防止在墨容器單元2 0 0與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連接時發生錯誤安裝。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閥機構用來控制,當與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連接管 1 8 0銜接或分離時,流經連接口 2 3 0墨水的啓閉。新 閥結構可防止在安裝或移除墨容器單元2 0 0時可能發生 閥桿錯置,扭曲的情形,稍後做進一步描述,或提供I D 元件1 7 0及I D元件2 5 2以限制墨容器單元2 0 0旋 轉範圍。 <墨容器單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1 -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19) 圖3顯示圖2墨容器單元200之立體圖。圖3,( a),顯示墨容器單元200立體組合圖,圖3,( b ) ,顯示墨容器單元2 0 0立體拆解圖。 I D元件2 5 0前面,亦即面向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側,在供應出口孔2 5 3稍微上方處向後方傾斜, 形成傾斜面(或斜角)25 1。詳細地說,傾斜面25 1 底端爲前端,亦即供應出口孔2 5 3側,傾斜面2 5 1頂 端爲後端,亦即儲墨容器2 0 1側。在傾斜面2 5 1上設 有數個ID凹槽252 (圖3範例有3個)藉以防止墨容 器單元200安裝錯誤。同時在此實施例中,ID元件 2 5 0位於前面(供應口面),亦即相對儲墨容器2 0 1 面向負壓控制室單元10 0面。 儲墨容器2 0 1是角柱形空心容器,可產生負壓。包 含外殼210或外層,內囊220或內層(圖2),兩者 彼此可分離。墨容器單元2 0 0具有彈性,當儲存墨水抽 出後形狀會改變。同時,內囊2 2 0設有掐掉部(熔接縫 合部)221 ,該處內囊220與外殼210固定在一起 ;內囊2 2 0由外殼2 1 0支撐。在靠近掐掉部2 2 1處 ,外殻2 1 0上設有氣口 2 2 2 ’經由該氣口可將外部空 氣導入內囊2 2 0及外殼2 1 0之間。 參考圖1 9,內囊2 2 0是多層囊,具有三種不同功 能層:液體接觸層220c ’或與液體接觸的層;彈性模 數控制層220b;氣體阻隔層220a ’隔絕氣體滲透 力超強。彈性模數控制層2 2 0 b的彈性模數在儲墨容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 !·! 裝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2- ο 5 3 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 B7_____ 五、發明說明(2〇) 2 Ο 1使用溫度範圍內相當穩定。內囊2 2 0中間層和外 側層的位置可對調;彈性模數控制層2 2 0 b及氣體阻隔 層2 2 0 a可分別爲外側層或中間層。 上述內囊2 2 0結構僅需少數幾層即可協同作用’展 現墨阻層220 c,彈性模數控制層220b,及氣體阻 隔層2 2 0 a各自功能。如此,例如內囊2 2 0彈性模數 溫感特性很小,不會受溫度變化影響。換言之,在儲墨容 器2 0 1使用溫度範圍內,內囊2 2 0彈性模數可維持在 適當範圍以控制儲墨容器2 0 1內的負壓。因此,內囊 2 2 0具有儲墨容器2 0 1 及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內墨水暫存功能(細節容後 描述)。因此,可降低暫存室尺寸,亦即,負壓控制室外 殼1 1 0內部沒有塡滿吸墨材料的局部空間,包含吸收材 料塊1 3 0墨水不存在的部份以及吸收材料塊1 4 0墨水 不存在的部份。因此,可縮小負壓控制室單元1 〇 〇的尺 寸’再次實現噴墨頭匣7 0超強的操作效能。 在此實施例中,使用聚丙烯作爲內囊2 2 0液體接觸 層2 2 0 c或最內層的材料,使用環烯烴異分子聚合物作 爲彈性模數控制層2 2 0 b或中間層的材料,至於氣體阻 隔層2 2 0 a或最外層使用EVOH (乙烯一乙烯基醋酸 鹽異分子聚合物:EVA樹脂)。理想上,在彈性模數控 制層2 2 0 b中混入機能黏性樹脂,此種混合方式可省去 相鄰功能層間所需的黏著層,可降低內囊2 2 0壁厚度。 至於外殼210 ’與內囊220最內層相同,使用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I I ! I J— I 11 1 I I I · I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vH寫本頁) 訂: -•線· -23- ο 5 3 3 A7 _______Β7_____ 五、發明說明(21) 丙烯材料。聚丙烯亦使用作爲第一閥體2 6 0 a的材料。 ------.---------裝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mi寫本頁) 在ID元件250上設有數個ID凹槽252,安排 在前面左右側邊,與數個I D元件1 7 0相對應以防止墨 容器單元2 0 0安裝錯誤。 設置安裝防錯機構以防止安裝錯誤,包含設在負壓控 制室單元1 0 0側的數個I D元件1 7 0,與I D元件 170對應,設在ID元件250上的ID凹槽252。 因此,大範圍的墨容器單元安裝區域可確認I D元件 1 7 0及I D凹槽2 5 2形狀及位置的改變。 I D元件2 5 0的I D凹槽2 5 2以及第一閥體 2 6 0 a的連接口 2 3 0位於墨容器單元2 0 0的前面, 亦即,前側所指的是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或移除的方向 。各自爲I D元件2 5 0及第一閥體2 6 0 a的元件。 ;線· 儲墨容器201利用吹製模塑形成,ID元件250 及第一閥體2 6 0 a則是利用射出成形。墨容器單元 2 0 0只需三件結構便可準確地形成閥體及I D凹槽 2 5 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果利用吹製模塑直接將I D凹槽2 5 2形成於儲墨 容器2 0 1壁上,墨容器部內部空間形狀會變複雜,影響 內囊1 0 0壁分離,或儲墨容器2 0 1內層常受到墨容器 單元2 0 0產生負壓所影響。 分別製作ID元件250及儲墨容器201 ,接著將 I D元件2 5 0固定在墨容器部2 0 2上,當本實施例墨 容器單元2 0 0完成後,除去前述影響,可在儲墨容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4- 513350 A7 _ B7_____ 五、發明說明(22) 2 0 1內穩定的產生及維持負壓。 I I I —Ί I I I I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I寫本頁) 至少,第一閥體2 6 0 a固地在儲墨容器2 0 1的內 囊2 2 0上。詳細地說,連接口 2 3 0表面與外露部 2 2 1 a亦即,儲墨容器2 0 1墨水出口部熔接以固定第 一閥體260a。既然外殼210及內囊220最內層以 相同材料製成,即聚丙烯,第一閥體2 6 0亦可與2 1 0 熔接在連接口230周圍處。 上述熔接方法增加互熔接元件相對位置精度,同時使 儲墨容器2 0 1供應口部達到完美密封,因此,當安裝, 移除墨容器單元2 0 0時,可防止第一閥體2 6 0 a及儲 墨容器2 0 1密封處發生漏墨或類似情形。使用本實施例 之墨容器單元2 0 0,當第一閥體2 6 0 a利用熔接方式 固定在儲墨容器2 0 1上後,由於內囊2 2 0與第一閥體 2 6 0 a材料相同,提供接合面極佳的密封性。 i線· 對於將ID元件250固定在外殻210,爲了能牢 固結合,面向第一閥體2 6 0 a密封面1 0 2的殻面與 1 D元件2 5 0位於底部的彈扣部利用內扣方式與外殻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1 0側壁咬合部2 1 0 a結合。 所謂$內扣# ,是元件間相互可扣合部設計成突出或 凹陷,彼此可輕易拆裝地配合在一起。將I D元件2 5 0 與儲墨容器2 0 1內扣在一起允許兩元件彼此輕微移動。 因此,在這些元件進行安裝或移除時,可吸收I D元件 1 7 0與I D凹槽2 5 2接觸所產生的力量以防止在安裝 或移除這些元件時造成墨容器單元2 0 0及負壓控制室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5- 3β ο A7 B7_____ 五、發明說明(23) 元1 0 0受損。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4®寫本頁) 此外,當I D元件2 5 0與儲墨容器2 0 1內扣時, 僅使用到可接觸面積有限部位,使得墨容器單元2 0 0容 易拆卸,如此對回收相當有利。在外殼2 1 0側壁提供凹 陷作爲咬合部2 1 0 a使儲墨容器2 0 1僅需利用吹製模 塑方式即可成形。此外,容易控制膜厚。 此外,對於I D元件2 5 0與外殼2 1 0的接合, 1 D元件2 5 0是在第一閥體2 6 0 a熔接在外殻2 1 0 上後才與外殻2 1 0銜接。既然彈扣部2 5 0 a與咬合部 2 1 0 a內扣在一起,此時第一閥體2 6 0 a連接口 2 3 0周圍被I D元件2 5 0內面緊密包圍,連接部十分 牢靠可抵抗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或移除時所施加的外力 〇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儲墨容器2 0 1外型於I D元件2 5 0包覆部分呈凹 陷,且供應口部向外突出。然而,由I D元件2 5 0固定 處朝儲墨容器2 0 1觀看,墨容器單元2 0 0前側突出形 狀隱藏看不見。再者,第一閥體2 6 0 a及儲墨容器 2 0 1熔接處由I D元件2 5 0覆蓋加以保護。外殻 2 1 0咬合部2 1 0 a及對應的I D元件2 5 0彈扣部 2 5 0,不論何側突出何側凹陷,本實施例中其相互關係 可對調。 如前述,須確保安裝墨容器單元2 0 0時,連接管 1 8 0及閥機構不會漏墨。在本實施例中,將橡膠連接部 2 8 0套在負壓控制室單元1 〇 〇連接管1 8 0基部,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 ) -26- 513350 A7 _B7______ 五、發明說明(24) 處理無法預期的外漏情形。橡膠連接部2 8 0封在I D元 件2 5 0及墨容器單元2 0 0之間,增進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及墨容器單元2 0 0之間的氣密。當移除墨容器單 元2 0 0時,此氣密可作爲抵抗移除功能。然而,在本實 施例中,ID元件250及儲墨容器201內扣時保留小 量間隙,讓空氣引入橡膠連接部2 8 0及I D元件2 5 0 之間,因此,提供橡膠連接部2 8 0不僅可防止墨水外漏 ,移除墨容器單元2 0 0所需施加的力量亦比他種設計還 低。 再者,儲墨容器2 0 1及I D元件2 5 0的位置在長 ,寬方向皆可加以控制。儲墨容器2 0 1與I D元件 2 5 0連接方法,不僅侷限上述一種,可採用不同的連接 點及連接方式。 參考圖2及2 2,儲墨容器2 0 1底壁朝背部向上傾 斜,且與支撐座150墨容器卡榫部155,亦即墨出口 側反側部銜接。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線· 支撐座1 5 0及墨容器單元2 0 0在設計上使得從支 撐座1 5 0移^除墨容器單元2 0 0時,儲墨容器2 0 1與 墨容器卡榫部1 5 5接觸部分能向上移動。換言之,須將 墨容器單元2 0 0旋轉一小角度方可移除墨容器單元 2 0 0。在此實施例中,旋轉中心與供應口開口(連接口 2 3 0 )重合。然而,嚴格來說,如後述,最好將旋轉中 心偏位。在上述結構安排範例中,墨容器單元2 0 〇須旋 轉移動才能從支撐座1 5 0上拆下,最大的差異是,墨容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27- 5印50 A7 B7 五、發明說明(25) 器單元2 C 0旋轉中心到對應墨容器卡榫部丨5 5之墨容 器單元2 0 〇底背角的距離(A)比相同旋轉中心到墨容 器卡榫部1 5 5的距離(B )長,墨容器單元2 0 0底背 角及墨容器卡榫部1 5 5彼此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安裝墨 容器單元2 0 0時須提供較大的力量,有時會導致墨容器 單元2 0 〇及支撐座1 5 0接觸面產生變形。 將儲墨容器2 0 1底壁傾斜使得儲墨容器2 0 1底壁 之墨容器卡榫部1 5 5位置高於儲墨容器2 0 1前端,可 防止旋轉期間墨容器單元2 0 0與支撐座1 5 0產生重摩 擦。因此,墨容器單元2 0 0可平順地安裝或移除。 在本實施例中,噴墨頭匣連接口 2 3 0位於儲墨容器 2 0 1側壁底部,負壓控制室單元側上,且儲墨容器 2 0 1另一壁底部,亦即配置連接口 2 3 0壁相反側與墨 容器卡榫部1 5 5咬合;換言之,儲墨容器2 0 1底背部 與墨容器卡榫部1 5 5咬合。此外,墨容器卡榫部1 5 5 從支撐座1 5 0底壁向上延伸,使得墨容器卡榫部1 5 5 頂部位置在垂直方向大致與連接口 2 3 0水平中心線 6 0 3位置t目同。透過此安排,可確保連接口 2 3 0水平 移動受墨容器卡榫部1 5 5控制,使連接口 2 3 〇正確地 與連接管1 8 0保持連接。在此實施例中,爲了確保墨容 器單元2 0 0安裝期間連接口 2 3 0與連接管1 8 0正確 連接,墨容器卡榫部1 5 5頂端與連接口 2 3 〇大致與連 接口 2 3 0頂部等高,且將墨容器單元2 0 0繞連接口 2 3 0側上墨容器單元2 0 0前面部分旋轉,使墨容器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 — — — — —•— — —fl — — —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in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8- 33, ο A7 ___B7 _ 五、發明說明(2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U寫本頁) 元2 0 0可移除地安裝在支撐座1 5 0中。在移除墨容器 單元2 0 0時,將墨容器單元2 0 0與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保持接觸部分作爲墨容器單元2 0 0旋轉中心。經 由以上描述證明,將噴墨頭匣儲墨容器2 0 1底壁朝其底 背部向上傾斜可降低旋轉中心6 0 0到墨容器銜接部頂端 距離,與旋轉中心6 0 0到墨容器卡榫部1 5 5底端距離 之間的差異。因此,可防止墨容器單元2 0 0與支撐座 1 5 0接觸部位及支撐座1 5 0與墨容器單元2 0 0接觸 部位彼此摩擦。如此,墨容器單元2 0 0可平順地安裝或 拆卸。 線· 縱使擴大連接口 2 3 0以增加墨水餽送流量,採用上 述儲墨容器2 0 1及支撐座1 5 0形狀設計可使安裝或移 除墨容器單元2 0 0時與墨容器卡榫部1 5 5摩擦之儲墨 容器2 0 1底背部,及與儲墨容器2 0 1底背部摩擦之墨 容器卡榫部1 5 5部分保持相當小的尺寸。因此,將墨容 器單元2 0 0裝入支撐座1 5 0時,可防止與墨容器卡榫 部1 5 5產生不必要的摩擦,如此可確保墨容器單元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0 0可穩固地固定在支撐座1 5 0上。 接著,參考圖2 2,詳細描述安裝或移除墨容器單元 2 0 0時的動作。當從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或移除時之 旋轉中心6 0 0到墨容器銜接部底端6 0 2的距離大於相 同旋轉中心6 0 0到墨容器銜接部頂端6 0 1的距離,呈 過度配合,安裝或移除墨容器單元2 0 0所需的力量過大 ,有使會導致墨容器銜接部頂端6 0 1遭刮除或使儲墨容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9-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27) 器2 0 1產生變形。 如此,從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或移除時之旋轉中心 6 0 0到墨容器銜接部底端6 0 2的距離,與相同旋轉中 心6 0 0到墨容器銜接部頂端6 0 1的距離差異應盡量小 於墨容器單元2 0 0可適當穩固保持在支撐座1 5 0同時 墨容器單元2 0 0又能順利安裝或移除的範圍內。 如果墨容器單元2 0 0旋轉中心6 0 0的位置低於連 接口 2 3 0中心位置,則從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或移除 時之旋轉中心6 0 0到墨容器銜接部底端6 0 2的距離會 比相同旋轉中心6 0 0到墨容器銜接部頂端6 0 1的距離 長。結果,很難準確地使儲墨容器2 0 1保持在與連接口 2 3 0等高的位置。因此,爲了使連接口 2 3 0垂直中心 位置準確,理想上,墨容器單元2 0 0旋轉中心6 0 0必 須高於連接口 2 3 0垂直中心位置。 如果將墨容器單元2 0 0旋轉中心6 0 0位置改變, 高於連接口 2 3 0垂直中心0 6 0 3位置,墨容器單元 2 0 0對應墨容器卡榫部1 5 5的部份變薄,如此須增加 墨容器卡榫部1 5 5,的高度。結果,增加墨容器單元 2 0 0及支撐座1 5 0受損的機會。因此,就平順安裝或 移除墨容器單元2 0 0的觀點,理想上,墨容器單元 2 0 0旋轉中心6 0 0接近連接口 2 3 0垂直中心。支撐 座1 5 0墨容器卡榫部1 5 5的高度僅需根據安裝或移除 墨容器單元2 0 0容易程度做適當決定。然而,如果增加 墨容器卡榫部1 5 5高度使頂端位置高於旋轉中心6 0 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ml寫本頁) 訂: i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0 - A7 ____ B7__ 五、發明說明(28) ,墨容器單元2 0 0與支撐座1 5 0墨容器卡榫部1 5 5 接觸長度變大,轉而增加兩者相互摩擦尺寸。因此,考慮 到墨容器單元2 0 0及支撐座1 5 0的磨耗,墨容器卡榫 部1 5 5的高度必須使其頂端低於旋轉中心6 0 0。 在本實施例噴墨頭匣中,在水平方向維持儲墨容器 2 0 1固定的彈力是由閥桿2 6 1彈性元件2 6 3的壓縮 力及橡膠連接部280(圖4)彈力產生。然而,產生彈 性的結構不僅局限在本實施例;儲墨容器2 0 1底背端, 或咬合部,儲墨容器側墨容器卡榫部1 5 5表面,負壓控 制室單元1 0 0或類似地方可提供彈性力將儲墨容器 2 0 1保持在水平方向上。當儲墨容器與負壓控制室連通 ,橡膠連接部2 8 0在負壓控制室及儲墨容器壁之間維持 受壓,確保連接部(連接管周圍部)氣密(只要使與外界 空氣暴露面積減至最小,不須保持完美氣密)。此外,爲 協調密封執行,橡膠連接部2 8 0扮演輔助角色,描述如 後。 接著,描述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內部結構。在負壓 控制室單元10 0中,層疊配置吸收材料塊1 3 0及 1 4 0作爲產生負壓元件,前者位於後者上方。如此’吸 收材料塊1 3 0經由氣口1 1 5與外界空氣接觸,而吸收 材料塊1 4 0頂面氣密地與吸收材料塊1 3 0接觸’且底 面與過濾器1 6 1接觸。當噴墨頭匣放置於使用狀態’吸 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介面位置高於液體通道連接管 1 8 0最上方位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芨) ------.---·-----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m►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1 - 513350 A7 ______B7__ 五、發明說明(29) 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利用纖維材料製成,固定 在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內,使得當噴墨頭匣7 0適當地 安裝於印表機時,所有纖維相對垂直方向呈相同角度(本 實施例呈水平方向)延伸。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裝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線. 對於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沿相同方向配置的 纖維,使用熱塑性樹脂(聚丙烯,聚乙烯或類似材料)短 捲曲混合線股纖維製成。在製造時,利用梳棉機將線股團 整平,加熱(加熱溫度高於聚乙烯熔點,低於聚丙烯塑變 點),接著切割成理想長度。本實施例吸收材料塊纖維線 股平行程度表面大於中心部,因此,吸收元件表面毛細力 大於中心。然而,吸收材料塊表面不須像鏡面一般平整。 換言之,存在些許不平整使得梳棉得以束縛;梳棉成三維 交錯,彼此纏繞在一起暴露在吸收材料塊表面。結果,嚴 格來說,吸收材料塊1 30及1 40之間介面1 1 3 c是 界於兩不平整面之間,允許墨水沿著水平方向以適當流量 通過介面1 1 3 c。換言之,沒有其他方式比沿著介面 1 1 3 c能使墨水自由流動更長,因此,經由負壓控制室 外殼110壁與吸收材料塊130及140之間間隙,及 沿著介面1 1 3 c形成墨水通道。當噴墨頭匣設置於使用 位置,設計將吸收材料塊1 30及1 40介面1 1 3 c高 於連接管1 8 0最上部,在此實施例中最好高於或接近連 接管1 8 0最上部,使氣液交換時,吸收材料塊1 3 0及 1 40墨水及空氣交界位置可與介面1 1 3 c重合。結果 供墨操作時可穩定頭部負壓,描述入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2- Γι- 5 3 3 A7 _ B7___ 五、發明說明(3〇) 參考圖2 0,將注意力放在吸收材料塊任何部位纖維 線股的方向性上,證實數條經由梳棉機整理過的纖維線股 沿F 1方向或吸收材料塊縱軸方向延伸。設方向F 2與方 向F 1垂直,在前述加熱過程,線股利用熔接方式彼此連 接。因此,當沿著F 1方向拉伸吸收材料塊1 3 0及 1 4 0時,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內的纖維線股不可 能分離。然而,當沿著F 1方向擠壓纖維線股時,如果吸 收材料塊1 3 0或1 4 0向F 2方向延伸,則纖維線股很 容易分離。 既然上述以纖維線股團製成的吸收材料塊1 3 0及 1 4 0具有方向性,就墨水流經吸收塊的特性及持墨能力 穩定性而言,主纖維方向,亦即纖維方向F 1與垂直F 1 方向的纖維方向F 2不同。 爲了更詳細檢視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內部結構 ,捲曲,梳理過的短線股團如圖21, (a)所示,加熱 後的狀態如圖2 1,( b )。更具體的說,在區域α,數 條曲狀纖維短線股多少沿相同方向以重疊方式延伸,相交 處大致彼此熔接形成圖21, (b)的連接方式。因此很 難沿圖20,F1方向加以分離。另一方面,曲狀纖維短 線股尖端(圖21,(a)尖部沒及7)幾可能與另一條 線股以三維方式熔接,或保持如圖21, (b)尖端r未 接觸的情形。然而,所有線股沿相同方向延伸。換言之, 一些線股與其他線股按照不一致的方向相交(圖2 1 ,( b),區域ε)。結果,與習知非方向性安排的纖維線股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3- 513350 A7 __ B7___ 五、發明說明(31) 束吸收塊相比,沿方向F 2,本實施例吸收元件亦較不容 易撕開。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的 配置方式使得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內主纖維線股方 向F 1幾乎與水平方向及連接部和墨供應口連接線平行。 因此,在接好儲墨容器2 0 1後,吸收材料塊1 4 0內氣 液交界L (墨水及空氣介面)幾乎呈水平,亦即平行主纖 維線股方向F1,縱使周圍發生變化,仍維持水平,且一 但周圍穩定,氣液交界L回到原來位置。如此,就重力方 向氣液介面位置而言,不會受到數次周圍改變循環影響。 結果,縱使儲墨容器2 0 1用完而更換新的墨容器單 元200,氣液介面仍保持水平,因此,不論墨容器單元 2 0 0更換多少次,緩衝空間1 1 6的尺寸不會減小。 在氣液交換時,不管外界如何改變,要保持氣液介面 穩定唯一必需的是,此區域的纖維線股必須直接位於負壓 控制室單元1 0 0及墨容器單元2 0 0連接處上方(在本 實施例中,位於連接管180上方),最好讓區域鄰接觸 直接位於連接上方,並多少沿水平方向延伸。從不同的觀 點,所有必要的是上述區介於墨水傳送介面之間及負壓控 制室單元1 0 0及墨容器單元2 0 0連接處介面。從另一 項觀點,所有必要的是當氣液交換時,此區域位置必須位 於氣液介面上方。爲了分析最後一項觀點,參考此區域纖 維線股團方向性功能,當液體經由氣液交換供應時,此區 域在吸收材料塊1 4 0內維持水平氣液介面;換言之,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I I I I — 1 I I — ·應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n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4· 513350 A7 B7_ 五、發明說明(32) 液體從儲墨容器2 0 1流入吸收材料塊1 4 0時’此區域 提供調節變化的功能。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在吸收材料塊1 4 0內設置上述區域或層可降低沿重 力方向氣液介面L的不平整。再者’縱使看似與吸收材料 塊1 4 0水平方向垂直,前述區域或層內的纖維線股最好 沿前述主方向延伸,因爲將纖維線股與主方向平行配置可 加強纖維線股排列方向的效果。 考慮纖維線股延伸方向,一般的方向是纖維線股與水 平方向呈角度延伸,雖然角度小時效果會降低,可提供上 述效果。在實際使用上,只要上述角度相對水平方向在土 3 0度範圍,效果便可淸楚確認。如此,此規範內所謂的 ”或多或少”包含上述範圍。 ·線· 在本實施例中,吸收材料塊1 4 0內的纖維線股多少 與主方向平行延伸,同時低於並靠近連接部,防止氣液介 面L在連接部最上部下方區域產生無法預期的不平整,如 圖6所示。因此,由於墨水傳送中斷導致噴墨頭匣無法供 應適量墨水的情形不會發生。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詳細地說,在氣液交換期間,外界空氣經由氣口 1 1 5引入到達氣液介面L。一但到達介面L,便沿著纖 維線股擴散。結果,在氣液交換期間,介面L多少保持水 平及穩定以確保在穩定的負壓作用下供墨。既然在本實施 例中,纖維線股延伸的主方向多少呈水平,墨水透過氣液 交換消耗,墨水頂面大致保持水平,如此可降低供墨系統 墨殘留量等於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內的墨殘留量。因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5-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33) I I I I —Ί I I 1 I!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t寫本頁) ,在本實施例之供墨系統中,允許更換直接儲存液體的墨 容器單元2 00,方便提供吸收材料塊1 30及1 40。 換言之,可輕易增加暫存空間比,提供一種比習知供墨系 統更能抵抗外界變化的供墨系統。 當本實施例噴墨頭匣是串列式印表機可固定式,當來 回搬運時,噴墨頭匣內的墨水會遭受搬運移動所產生的外 力,詳細地說,運送方向的分力。當墨水從墨容器單元 2 0 0 供應至噴墨頭單元1 6 0期間,爲了降低此種力量產 生的不利影響,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內纖維線股的 方向與墨容器單元2 0 0及負壓控制室單1 0 0連接的方 向須連接。最好沿著墨容器單元2 0 0連接口 2 3 0及負 壓控制室外殼1 1 0墨水出口1 3 1重合。 i線· 〈墨容器單元操作〉 接著,參考圖4,描述將墨容器單元2 0 0裝入負壓 控制室單元1 0 0與支撐座1 5 0 —體成形的單元中。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圖4是一斷面圖,描述將墨容器單元2 0 0裝入與負 壓控制室單元1 0 0結合之支撐座1 5 0中的操作步驟。 沿著方向F及方向G將墨容器單元2 0 0裝入支撐座 1 5 0中,利用未顯示出的側導槽,支撐座1 5 0底壁以 及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負壓控制室蓋1 2 0上的導引部 121,墨容器卡榫部155,亦即支撐座150背端部 導引做輕微的轉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6· 3 3
C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 _B7 五、發明說明(34) 更詳細地說,墨容器單元2 0 0的安裝步驟如下。首 先’將墨容器單元200移到圖4, (a)的位置,亦即 墨容器單元2 0 0傾斜面2 5 1與負壓控制室單元1 〇 〇 上防止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錯誤的I D元件1 7 0接觸 。當上述接觸發生時,支撐座1 5 0及墨容器單元2 0 〇 結合使連接管1 8 0插入連接口 2 3 0中。如果裝入不正 確的墨容器單元200,此時0200傾斜面251會與 1 D元件1 7 0相撞,防止錯誤的墨容器單元2 0 0進一 步插入。在噴墨頭匣7 0上配置此結構,錯誤墨容器單元 2 0 0連接口 2 3 0不會與連接管1 8 0接觸。因此,可 防止裝錯墨容器單元2 0 0造成例如混到不同顏色墨水, 使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內墨水固化(一種墨水的陰 離子與另一種墨水的陽離子反應)導致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失效等問題,因此,因上述問題造成須更換裝置墨 容器部及頭的情形不會發生。再者,既然I D元件2 5 0 的I D部設在I D元件傾斜面,數個I D元件1 7 0可同 時配入對應的ID槽中以確保裝入正確的墨容器單元 2 0 0 ;如此可提供可靠的防呆機構。 下一步驟,將墨容器單元2 0 0朝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0移動,使I D元件1 70及連接管1 80分別同時 插入ID凹槽252及連接口 230中,如圖4,( b ) 所示,直到墨容器單元200 前端抵達負壓控制室單元100,如圖4, (c)的 位置。接著,墨容器單元2 0 0沿著箭號G指示方向旋轉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37- 513350 A7 _B7 五、發明說明(35) 。在墨容器單元2 0 0作旋轉移動時,連接管1 8 0的尖 端與閥桿2 6 1接觸並推擠閥桿。結果,閥機構開啓’使 得墨容器單元2 0 0內部空間與負壓控制室單元1 〇 〇內 部空間相通,換言之,允許墨容器單元2 0 0內的墨水 3 0 0供入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內。閥機構啓閉動作描 述如後。 接著,將墨容器單元2 0 0進一步朝箭頭G方向旋轉 ,直到墨容器單元2 0 0固定如圖2所示位置。結果,墨 容器單元2 0 0底背端部與支撐座1 5 0墨容器卡榫部 1 5 5咬合;換言之,墨容器單元2 0 0裝入正確位置。 在墨容器單元200作第二次旋轉時,ID元件170稍 微脫離I D凹槽2 5 2。藉由墨容器單元2 0 0內的彈性 元件2 6 3及套在連接管1 8 0周圍的橡膠連接部2 8 0 朝支撐座1 5 0墨容器卡榫部1 5 5產生退力,準確將墨 容器單元2 0 0放入墨容器單元空間。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I---ΙΊ — — —— — — — — ^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線. 既然I D凹槽2 5 2設在墨容器單元2 0 0傾斜前壁 ,且墨容器單元2 0 0底壁傾斜,如此可減小爲確保墨容 器單元2 0 0安裝或移除時不會放錯或混到不同顏色墨水 所需空間。 一但墨容器單元2 0 0依上述方式與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銜接,墨水開始移動直到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內 壓與儲墨容器201內壓相等,到達圖4,(d)的平衡 狀態,其中連接管1 8 0及連接口 2 3 0內壓保持負壓( 此狀態稱作a使用初始狀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8-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36) 現在,描述墨水移動到達前述平衡的情形。 ----------·-----荖---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Φ寫本頁) 藉由安裝墨容器單元2 0 0將設在儲墨容器2 0 1連 接口2 3 0的閥機構開啓。縱使在閥機構開啓後,除了少 數通過連接口 2 3 0之外,儲墨容器2 0 1墨保持部保持 密封。結果,儲墨容器2 0 1內的墨水流入連接口 2 3 0 ’於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內,在吸收材料塊1 4 0及儲 墨容器2 0 1內部間隙之間形成墨水通道。一但墨水通道 形成,由於吸收材料塊1 4 0毛細力作用,墨水開始從儲 墨容器2 0 1流入吸收材料塊1 4 0。結果,使吸收材料 塊1 4 0內墨氣介面上升。同時,內囊2 2 0開始變形, 從最大壁面中心開始朝降低容積方向變形。 •綉· 外殼2 1 0的功能是用來阻止內囊2 2 0導角部位移 ,隨著內囊2 2 0變形,墨水逐漸消耗。換言之,其作用 是防止內囊220處於預先安裝狀態(圖4,(a) —( c)初始狀態)。因此,根據變形量,使內囊220產生 並維持適當負壓,不會突然變形。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既然外殼2 1 0及內囊2 2 0之間的間隙透過氣口 2 2 2與外俱U相通,空氣被導入外殼2 1 0及內囊2 2 0 之間的間隙中以響應前述變形。 縱使連接口 2 3 0及連接管1 8 0存有空氣,當內囊 2 2 0墨水經由墨水通道抽出使儲墨容器2 0 1內的墨水 與吸收材料塊1 4 0接觸時,內囊2 2 0變形使空氣容易 進入內囊2 2 0。 墨水持續移動直到儲墨容器2 0 1連接口 2 3 〇靜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9-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37) 負壓量與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〇連接管1 8 0靜態負壓量 相等。如上所述,墨水從儲墨容器2 0 1流入負壓控制室 單元1 0 0的動作是從儲墨容器2 0 1與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導通開始,連續且不得有空氣經由吸收材料塊 130及140導入儲墨容器201。此製程的重點是根 據噴液記錄裝置及所連接墨容器單元2 0 0的種類來規劃 儲墨容器2 0 1及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使得儲墨容器 2 0 1靜態負壓及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靜態負壓到達適 當値以防止墨水從噴液記錄裝置,如與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墨水出口相連的噴墨頭單元1 6 0漏出。 連接前,吸收材料塊1 3 0持墨量不定。因此,吸收 材料塊1 4 0 —些區域未塡滿墨水。這些區域可作爲暫時 區。 另一方面,由於前述變化,有時連接管1 8 0及連接 口 2 3 0內壓會變成正壓。當此機會發生時會有小量墨水 流出,利用噴液記錄裝置提供的吸取式回復機構執行回復 作業以處理此種情形。以下描述回復機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綠· 如前述,本實施例之墨容器單元2 0 0是透過輕微的 轉動裝入支撐座1 5 0中;當固定於支撐座1 5 0墨容器 卡榫部1 5 5上時,其底壁須採特定角度插入,且在墨容 器單元2 0 0底背端嵌入墨容器卡榫部1 5 5後,將其下 壓至支撐座1 5 0。當墨容器單元2 0 0從支撐座1 5 0 移除時,採取上述相反步驟。當安裝或移除墨容器單元 2 0 0時,墨容器單元2 0 0上設置的閥機構分別開啓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40- 5133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__五、發明說明(38) 關閉。 〈開啓或關閉閥機構〉 至此,參考圖5,(a) —(e),描述開啓或關閉 閥機構的操作。圖5,(a),顯示連接管180插入連 接口 2 3 0前一瞬間,且於墨容器單元2 〇 0採定角度插 入支撐座1 5 0之後’使連接口 2 3 0稍微向下傾斜時, 連接管1 8 0及其鄰接件,以及連接口 2 3 0及其鄰接件 狀態。 連接管1 8 0上設有一體成形的密封突部1 8 0 a, 延伸在連接管1 8 0周圍,包圍連接管1 8 0周圍面。同 時在連接管1 8 0頂端設有閥作用突部1 8 Ob。當連接 管1 8 0插入連接口 2 3 0時,密封突部1 8 0 a與連接 口 2 3 0連接密封面2 6 0接觸。密封突部1 8 0 a以特 定角度環繞連接管1 8 0,使得密封突部1 8 0 a最上方 到連接密封面2 6 0的距離大於密封突部1 8 0 a最下方 到連接密封面2 6 0的距離。 當墨容器單元2 0 0進行安裝或移除時,連接密封面 2 6 0與密封突部1 8 0 a摩擦,說p如後。因此,密封 突部1 8 0 a材質需容易滑脫且本身與接觸物間又能具有 密封效果。維持閥桿2 6 a朝第一閥體2 6 0 a擠壓的彈 性元件2 6 3,其結構不受任何限制;可採用如線圈彈簧 或盤形彈簧等彈性元件,或橡膠製成的彈性元件。然而, 考慮回收性,使用樹脂製成的彈性元件最佳。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411寫本頁)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1 - 513350 A7 _ B7 五、發明說明(39) 在圖5,(a)描述的狀態中,作用突部i8〇b岡IJ 好與閥桿2 6 1接觸,且在連接管側,閥桿2 6 1受到彈 性元件2 6 3擠壓,使設在連接管1 8 0外圍的閥桿 2 6 1密封部與第一閥體2 6 0 a密封部接觸。因此,墨 容器單元2 0 0保持氣密。 當墨容器單元2 0 0插入支撐座1 5 0,連接部藉由 密封突部1 8 0 a使連接口 2 3 0連接密封面2 6 0完成 密封。在此密封過程中,密封突部1 8 0 a底側與連接密 封面2 6 0接觸,相對連接密封面2 6 0滑動,逐漸朝密 封突部1 8 0 a上方移動以增加接觸面積。最後,密封突 部180a上方與連接密封面260接觸,如圖5,( c )所示。結果,密封突部1 8 0 a整個與連接密封面 260接觸使連接口230密封。 在圖5, (c)狀態中,閥作用突部180b未與閥 桿2 6 1接觸,因此閥機構處於關閉狀態。換言之,在閥 機構開啓前,連接管1 8 0及連接口 2 3 0之間的間隙處 於密封狀態,以防止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或移除時,墨 水會從連接口 2 3 0漏出。 再者,如上所述,連接口 2 3 0從連接密封面2 6 0 底側逐漸密封。因此,直到連接口 2 3 0利用密封突部 1 8 0 a完全密封前,連接口 2 3 0內的空氣經由密封突 部1 8 0 a及連接密封面2 6 0之間的間隙排出。一但連 接口 2 3 0內的空氣以上述方式排出,於連接口 2 3 0密 封後殘留在連接口 2 3 0內的空氣量可降至最低,防止連 11 11 i— 11 Γ I 111 · 1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2- 5133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 五、發明說明(40) 接口 2 3 0內的空氣由於過度壓縮從連接管1 8 0內侵入 連接口 230,換言之’防止連接口 230內壓增加過度 。如此,可避免墨容器單元2 0 0完全裝入支撐座1 5 0 前,由於連接口 2 3 0內壓增加導致閥機構不慎開啓’使 墨水從連接口230漏出。 當進一步插入墨容器單元2 0 0,閥作用突部 180b抵抗彈性元件263彈力擠壓閥桿261 ’此時 連接口 2 3 0依舊利用密封突部1 8 0 a保持密封,如圖 5,(d)所示。結果,儲墨容器201內部空間經由第 二閥體2 6 0 b開口 2 6 0 c與連接口 2 3 0內部空間相 通。因此,允許連接口 2 3 0內的空氣經由開口 2 6 0 c 抽入墨容器單元2 0 0,且將墨容器單元2 0 0內的墨水 供入負壓控制室外殻110(圖2)。 舉例,當再次安裝已使用過的墨容器單元200,一 但以上述方式將連接口 2 3 0內的空氣抽入墨容器單元 200,內囊220內的負壓降低(圖2)。因此,可增 進負壓控制室外殻1 1 0及內囊2 2 0之間內負壓的平衡 ,可防止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後,供入負壓控制室外殼 1 1 0的墨水不足。 在完成上述步驟後,將墨容器單元2 0 0下壓推至支 撐座1 5 0底壁,完成墨容器單元2 0 0在支撐座1 5 0 上的安裝步驟,如圖5, (e)所示。結果,連接口 2 3 0與連接管1 8 0完美連接,實現前述發生氣液交換 的理想狀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 Αϋ Mmmmm I ϋ I «ϋ ϋ λ— _1 ϋ n I · mmm§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訂: ··線- -43- 513350 A7 ______B7 _ 五、發明說明(41)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閥體2 6 0 b開口 2 6 0 c位於 墨容器單元2 0 0底側,與閥體密封部2 6 4鄰接。根據 連接密封面2 6 0結構,在閥機構打開時,詳細地說,利 用閥作用突部1 8 0 b將閥桿2 6 1朝閥蓋2 6 2推擠後 開始,墨容器單元2 0 0內的墨水開始供應至負壓控制室 單元100。此外,當無法繼續從墨容器單元200抽出 水墨而需拋棄時,可使墨容器單元2 0 0內墨殘留量降至 最低。 此外,在此實施例中,連接密封面2 6 0以彈性體作 爲材料,亦即,第一閥體2 6 0 a密封部使用彈性體作爲 連接密封面2 6 0。由於彈性體的彈力可確保連接密封面 2 6 0及連接管1 8 0密封突部1 8 0 a達到完美密封。 此外,使彈性的彈力超過能確保第一閥體2 6 0 a及連接 管1 8 0可達完美密封的條件(例如,增加彈性層厚度) ,彈性體彈性可補償噴墨頭匣串列掃描期間,連接管 1 8 0與閥桿2 6 1接觸點所發生的錯置,扭曲,及/或 摩擦;如此可再次確保連接保持完美密封。使用彈性體製 成的連接密封面260,可與第一閥體260a整合,不 須額外增加元件即可提供上述效果。彈性體不僅使用在上 述結構,連接管180密封突部180a ’閥桿261密 封部等處亦可使用。 另一方面,將墨容器單元2 0 0從支撐座1 5 0移除 時,安裝驟步與上述相反,將連接口 2 3 0除封並使閥機 構關閉。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ά·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4 - 513350 A7 B7____ 五、發明說明(42) • I — I I I I I I — ·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換言之,從支撐座1 5 0上將墨容器單元2 0 0取出 時,順著安裝反方向逐漸旋轉墨容器單元200,首先, 由於彈性元件2 6 3彈力作用使閥桿2 6 1向前移動,利 用本身密封表面擠壓第一閥體2 6 0 a密封部以關閉連接 □ 2 3 0。 接著,當墨容器單元2 0 0從支撐座1 5 0拉出時, 連接口 2 3 0及仍舊以密封突部1 8 0 a保持密封的連接 管1 8 0之間間隙除封。既然在閥機構關閉後此間隙除封 ,墨水如水注般瀉入連接口 2 3 0的情形不會發生。 i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外,如前述既然密封突部1 8 0 a成特定角度配置 ,連接口 2 3 0從密封突部1 8 0 a頂側開始除封。在連 接口 2 3 0除封前,墨水留在連接口 2 3 0及連接管 1 8 0內。然而,由於除封是從頂側開始,換言之,底側 仍維持密封,可防止墨水從連接口 2 3 0漏出。再者,連 接口 2 3 0及連接管1 8 0內壓爲負,因此,一但從密封 突部1 8 0 a頂側除封,外界空氣進入連接口 2 3 0使得 連接口 2 3 0及連接管1 8 0內殘存墨水抽入負壓控制室 外殻1 1 0。 將連接口 2 3 0從密封突部1 8 0 a頂側開始除封’ 使連接口 2 3 0內殘留的墨水移入負壓控制室外殻1 1 〇 內,可防止當墨容器單元2 0 0從支撐座1 5 0移出時墨 水從連接口230漏出。 如上所述,根據墨容器單元2 0 0及負壓控制室外殻 1 1 0連接結構,連接口 2 3 0在墨容器單元2 0 0閥機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5- ο 5 3 A7 ____B7 五、發明說明(43) 構啓動前封閉,因此,可防止墨水不慎從連接口 2 3 0漏 出。再者,既然就密封及除封時間而言,密封突部 1 8 0 a頂側及底側之間設有時差,在連接時,可防止閥 桿2 6 1不慎移動,且在進行連接或移除時,可防止墨水 從連接口230漏出。 同時在此實施例中,閥桿2 6 1配置在連接口 2 3 0 內,位於連接口 2 3 0深處,遠離連接口 2 3 0出口,且 閥桿2 6 1移動是由連接管1 8 0突出端上設置的作用突 部1 8 0 b加以控制。因此,使用者不須碰觸閥桿2 6 1 可避免被附著在閥桿2 6 1上的墨水弄髒。 〈連接部及ID咬合或拆合關係〉 接著,參考圖4及5,描述連接部及I D咬合或拆合 關係。圖4及5描述將墨容器單元2 0 0裝入支撐座 150的步驟,其中圖4,( a ) ,( b ),及(c), 及圖5,(a) ,( b ),及(c)分別對應相同步驟。 圖4及5分別顯示ID相關部及連接部細節。 在第一步驟中,墨容器單元200插入至圖4,( a )及圖5’ (a)顯示位置,此處,防止墨容器單元錯裝 的I D元件1 70與墨容器傾斜面2 5 1接觸。支撐座 1 5 0及墨容器單元2 0 0的設計使此時連接口 2 3 0及 連接管1 8 0尙未接觸。如果插入錯誤墨容器單元2 0 0 ’此時’墨容器單元2 0 0傾斜面2 5 1會與I D元件 1 7 0相撞’如此可防止不當的墨容器進一步插入。透過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ι!ι-ί-!ί 裝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 C 5 3 3 A7 _ B7______ 五、發明說明(44) 此安排,不正確墨容器單元2 0 0的連接口 2 3 0絕不會 與連接管1 8 0接觸。因此,可防止差錯墨容器單元 2 0 0於連接部產生的問題,例如混入不同色的墨水,墨 水固化,產生不完整的影像,甚至使裝置當機等問題。因 此,絕不會因爲這些問題造成需更換裝置的頭部及墨容器 部。 如果插入的墨容器單元200正確,ID元件170 位置與I D凹槽2 5 2位置相配。因此,墨容器單元 2 0 0可朝負壓控制室單元1 0.0插入更深一些,至圖4 ,(b)位置處。此處,墨容器單元200連接口230 連接密封面2 6 0與連接管1 8 0密封突部1 8 0 a底側 接觸。 至此,經由上述步驟使兩側完全連接,在墨容器單元 2 0 0內部空間及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內部空間提供通 道。 在上述實施例中,密封突部1 8 0 a是連接管1 8 0 上的整合部。然而,兩元件可作成分離式。在此情況中, 密封突部1 8 0 a配套在連接管1 8 0外圍,利用連接管 1 8 0周圍面上的突部或溝槽鬆配,允許密封突部 1 8 0 a在連接管1 8 0上移動。然而,連接部結構使得 在單獨密封突部1 8 0 a移動範圍內,作用突部1 8 0 b 不會與閥桿2 6 1接觸,直到密封突部1 8 0 a與連接密 封面260接觸爲止。 在此實施例中,當進一步插入墨容器單元2 0 0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 — — — fill· — — — - · 1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ij·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 51罕50 A7 _______B7 五、發明說明(45) 密封突部1 8 0 a底側與連接密封面2 6 0接觸,且密封 突部1 8 0 a在連接密封面2 6 0上滑動,向上朝密封突 部1 8 0 a頂側逐漸擴大密封突部1 8 0 a與連接密封面 2 6 0的接觸範圍,直到密封突部1 8 0 a頂端與連接密 封面2 6 0接觸爲止。然而,安裝程序可爲,首先,密封 突部1 8 0 a頂側與連接密封面2 6 0接觸,且當墨容器 單元2 0 0進一步插入,密封突部1 8 0 a在連接密封面 2 6 0上滑動,向下朝密封突部1 8 0 a底側逐漸擴大密 封突部1 8 0 a與連接密封面2 6 0的接觸範圍,直到密 封突部1 8 0 a底端與連接密封面2 6 0接觸爲止。再者 ,密封突部1 8 0 a與連接密封面2 6 0可同時在頂及底 側接觸。在上述過程中,如果將閥桿2 6 1推入連接口 2 3 0使連接管1 8 0及閥桿2 6 1之間的空氣開啓閥機 構,由於在密封突部1 8 0 a及2 6 0之間連接處,連接 口 2 3 0已經完全密封,儲墨容器2 0 1內的墨水3 0 0 不會漏出。換言之’本發明重點是,只有在連接管1 8 0 及連接口 2 3 0連接處完全密封後,閥機構才會開啓。根 據此結構,ΐ安裝墨容器單元2 0 0時,墨水3 0 0從墨 容器單元2 0 0漏出的情形不會發生。此外,擠入連接口 230內的空氣進入墨容器單元200,將儲墨容器 201內的墨水300推入連接口 230,使墨水從儲墨 容器2 0 1順暢地供應至吸收材料塊1 4 0。 〈供墨操作〉 ilm--------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U寫本頁) 訂: i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8- 3 3 ο A7 _B7 ___ 五、發明說明(46) 接著,參考圖6,描述圖2噴墨頭匣供墨操作。圖6 描述圖2噴墨頭匣供墨操作斷面圖。 將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內的吸收材料分割成數塊, 並定位各吸收材料塊之間介面,使噴墨頭匣置於使用狀態 時,介面恰好位於連接管1 8 0上端,如上所述,如果圖 2噴墨頭匣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持有墨水,在吸收 材料塊1 3 0或頂塊內的墨水用完後,便會開始消耗吸收 材料塊1 4 0或底塊內的墨水。再者,如果因外界發生變 化導致氣液介面L位置改變,在塡滿吸收材料塊1 4 0及 吸收材料塊1 3 0與1 40介面1 1 3 c接鄰處後,墨水 滲入吸收材料塊1 3 0。因此,可確保除了緩衝空間 1 1 6外,負壓控制室單元1 〇 〇 可另提供有緩衝區。設計使吸收材料塊1 4 0毛細力 高於吸收材料塊130,可確保當噴墨頭匣作業時,可充 分用盡吸收材料塊1 3 0內的墨水。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經由負壓控制室蓋1 2 0上肋 的作用使吸收材料塊1 3 0持續擠壓吸收材料塊1 4 0 ’ 因此,吸收材料塊1 3 0與吸收材料塊1 4 0保持接觸, 形成介面1 1 3 c。 吸收材料塊1 3 0及吸收材料塊1 4 0壓縮比在介面 1 1 3 c附近比其他地方高。詳細地說,吸收材料塊 1 4 0毛細力,吸收材料塊1 3 0毛細力’及吸收材料塊 130與吸收材料塊140
介面113c附近毛細力分別以PI,P2,及PS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9- 513350 Α7 Β7 五、發明說明(47) 表示,其關係爲:P2<P1<PS。 ------ ----.2.!!裝.1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縱使因爲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在密度或壓縮上 不均勻造成P 1及P 2強度範圍彼此重疊,在吸收材料塊 1 3 0與1 4 0介面1 1 3 c附近提供比其他區域更大的 毛細力可確保介面1 1 3 c附近的毛細力足以滿足上述需 求。因此,可確保提供上述效果。再者,將連接管1 8 0 位置設計在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0介面1 1 3 c下方 可確保氣液介面保持在此理想位置處。 緊接著,描述本實施例介面1 1 3 c形成方法。在此 實施例中,使用毛細力一lOOmmAq(PI=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1 OmmAci)烯烴纖維(2丹尼denier )作爲吸收 材料塊1 4 0材料毛細力產生元件。吸收材料塊1 3 0及 140硬度爲0 · 69kg f/mm。測量硬度的方法是 ,首先量測以直徑1 5 m m推桿擠壓負壓控制室外殻 1 1 0內吸收材料所產生的回彈力,由於回彈力與距離對 應,利用插入推桿的距離關係獲得硬度。另一方面,吸收 材料塊1 3 0使用與吸收材料塊1 4 0相同的材料,亦即 烯烴纖維。然而,與吸收材料塊1 4 0相較,吸收材料塊 130的弾性力較弱(P2 = — 80mmAq),且纖維 直徑較大(6丹尼denier ),具有較高的剛性1 . 8 8 k g f / m m 〇 製作使吸收材料塊1 3 0比吸收材料塊1 4 0擁有較 弱的毛細力,較大的硬度,將兩者接觸結合配置並保持相 互擠壓,使得在吸收材料塊1 30及1 40介面1 1 3 c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0- A7 __I___B7___ 五、發明說明(48) 附近,吸收材料塊1 4 0比吸收材料塊1 3 0受到更大的 壓縮。因此,在介面1 1 3 c附近可建立前述毛細力關係 (P2<P1<PS),且保證P2及PS之間的差異總 是大於P2及P1之間的差異。 〈墨消耗〉 接著,參考圖6 — 8,描述墨容器單元2 0 0裝入支 撐座1 5 0內且與負壓控制室單元1 〇 〇連接好,開始消 耗儲墨容器2 Ο 1內墨水時的情形。圖7顯示於圖6墨水 消耗期間之墨水狀態,圖8顯示爲避免墨容器單元2 0 0 內壓改變,內囊2 2 0變形效應圖。 首先,當儲墨容器2 Ο 1與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連 接,儲墨容器2 Ο 1內的墨水流入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 直到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內壓與儲墨容器2 Ο 1內壓相 等爲止,此時噴墨頭匣完成記錄操作準備。接著,當噴墨 頭單元1 6 0開始消耗墨水時,會同時消耗內囊2 2 0及 吸收材料塊1 4 0內的墨水,使內囊2 2 0產生的靜負壓 値與吸收材#塊1 4 0增加量保持平衡(第一階段,圖7 ,(a)範圍A)。在此階段,當吸收材料塊130持有 墨水時,亦會消耗吸收材料塊130內的墨水。圖7,( a )顯示負壓在墨供應管1 6 5內變化率的一個範例。在 圖7, (a)中,橫軸代表墨水經由噴墨頭單元160從 負壓控制室外殻1 1 0抽出速率,縱軸代表噴墨頭單元 1 6 0內負壓(靜態負壓)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1 - ο 5 3 A7 __Β7 五、發明說明(49) 接著,將氣體抽入內囊2 2 0以便使用墨水,亦即經 由氣液交換抽出墨水並使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與氣 液介面L保持相同水平,使內負壓大致維持相等(第二階 段:圖7,(a) 範圍B)。接著,消耗負壓控制室外 殼1 1 0內毛細壓力產生元件剩餘的墨水(圖7,( a ) 範圍C )。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噴墨頭匣進行第一階段,未將空 氣從外界導入內囊2 2 0的情況下使用內囊2 2 0內的墨 水。因此,在連接期間,儲墨容器2 Ο 1內容積只需考慮 導入內囊2 2 0內的空氣量。因此,縱使對儲墨容器 2 Ο 1內容積的要求不嚴苛,本實施例噴墨頭匣的優點是 能補償如溫度等外界變化。 再者,不論在圖7, (a) ,A,B,C哪一時期內 皆可更換儲墨容器2 Ο 1。由於確保可產生適當的負壓量 ,因此能穩定供墨。換言之,在本實施例噴墨頭匣中,儲 墨容器2 Ο 1內的墨水幾乎可完全用盡。此外,更換墨容 器單元2 0 0時,連接管1 8 0及/或連接口 2 3 0 內可能存有空氣,且無須考慮吸收材料塊1 3 0及 1 4 0持墨多寡即可進行儲墨容器2 Ο 1更換作業。因此 ,噴墨頭匣無須仰賴墨水殘留量偵測機構便可更換儲墨容 器2 0 1 ;換言之,本實施例噴墨頭匣不須設置墨水殘留 量偵測機構。 , 現在參考圖7,( b )從不同觀點描述上述墨水消耗 過程。在圖7, (b)中,橫軸代表使用時間,縱軸代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llllf---i- — -裝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5衣 -52- 5 3 3 ) A7 __________ 五、發明說明(50) 墨水從除墨容器抽出累積量以及空氣抽入內囊2 2 0內累 積量。此確保隨著時間消逝,噴墨頭單元1 6 0供墨率維 持相等。 圖7, (b)顯示,利用墨水從墨容器部抽出累積量 曲線以及空氣抽入內囊2 2 0內累積量曲線說明墨水消耗 過程。在圖7, (b)中,墨水從內囊220內抽出的累 積量以實線(1 )表示,且空氣抽入墨容器部內的累積量 以實線(2 )表示。時間t 0到t 1對應圖7,( a )中 的時期A,或氣液開始交換前的時期。在時期A,從頭部 抽出來自吸收材料塊1 4 0及內囊2 2 0內的墨水,並維 持吸收材料塊1 4 0及內囊2 2 0之間的平衡。 接著,時間t 1至t 2對應圖7,(b)氣液交換時 期(時期B)。在時期B中,如上所述,根據負壓平衡持 續進行氣液交換。如圖7實線(1 )所示,一但空氣導入 內囊220 (對應實線(2)階梯部份),將墨水從內囊 2 2 0抽出。在此過程中,墨水從內囊2 2 0內抽出量不 會隨時與引入空氣量相等。例如,有時在空氣引入後從內 囊220內抽出定量墨水。從圖7, (b)證實,此種反 應或時間延遲發生機會,相較於沒有內囊(2 2 0 )或墨 容器部不會變形的噴墨頭匣而言,是本實施例噴墨頭匣的 特徵。如上所述,此過程會在氣液交換時期重複發生。當 內囊2 2 0內的墨水持續抽出,在某時間點,內囊2 2 0 內空氣與墨水量之間的關係互換。 時間t 2後的時期對應圖7,( a )氣液交換後的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先 閲 讀 背 面 之 注 意 事 項
頁 I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3- 513350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51) 期(範圍C)。在此範圍C,如前所述,內囊220內壓 與大氣壓力相當。當內囊2 2 0內壓逐漸變成大氣壓時, 藉由內囊2 2 0回彈if乍用逐漸回復到初始狀態(準備使用 狀態)。然而由於變形作用,內囊220不會完全回復到 初始狀態。因此,引入內囊2 2 0空氣最終量V c小於內 囊220初始容積(V>Vc)。縱使處於範圍C的狀態 ,內囊2 2 0內的墨水可完全用盡。 如前所述,本實施例噴墨頭匣結構其特徵是,噴墨頭 匣氣液交換期間發生的壓力變動(圖7,( a )振幅r ) 比同期間採用習知墨容器系統之噴墨頭匣壓力變動大。 此特性的原因是,在氣液開始交換前,內囊2 2 0變 形,且將墨水從內囊2 2 0抽出持續內囊變形。因此,內 囊材料回彈力逐漸產生且方向朝向內囊2 2 0外部。結果 ,在氣液交換超過適當量時,進入內囊2 2 0空氣量降低 吸收材料塊1 4 0及內囊2 2 0之間的內壓差,如上所述 ,增加墨水從內囊2 2 0內抽入外殻2 1 0的量。相反地 ,如果墨容器單元2 0 0結構使得墨容器部,亦即內囊 2 2 0壁不會產生變形,只要少量的空氣進入墨容器部, 則墨水便會立刻抽入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 例如,在100%灌入模式(實線模式),大量墨水 驟然從噴墨頭單元1 6 0噴出,使墨水迅速從負壓控制室 單元1 0 0及儲墨容器2 0 1抽出。然而,在本實施例噴 墨頭匣中,墨水經由氣液交換抽出量相當大,增進可靠度 ,亦即可消除墨流中斷的情形。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4-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52) — — — — — — fill· — — — —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此外,根據本實施例噴墨頭匣結構,隨著內囊2 2 0 持續收縮變形,墨水抽出,因此本結構額外的優點是可提 供高度的緩衝效果以抵抗匣震動,外界變化等因素。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噴墨頭匣結構,縱使內囊 2 2 0內存有空氣,內囊2 2 0可產生輕微的負壓改變, 例如在供墨第二階段,可利用不同於習知方法補償如溫度 等外界變化。 接著,參考圖8,描述縱使圖2噴墨頭匣外界情況改 變仍可確保單元內液體維持穩定運作的機構。在下面說明 中,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可稱作毛細力產生元件。 一但因大氣壓降低及/或溫度升高造成內囊2 2 0內 空氣膨脹,內囊2 2 0壁或類似部份及內囊2 2 0內液面 遭受壓力作用。結果,不但使內囊2 2 0內容積增加,同 時內囊2 2 0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內會有部份墨水從內囊2 2 0經由連接管1 8 0流入 負壓控制室單元100。然而,既然內囊220內容積增 加,相較儲墨容器部無法變形的例子,本實施例流入吸收 材料塊1 4 0墨水量較少。 如上所述,前述大氣壓變化緩和內囊2 2 0內負壓並 增加內囊2 2 0內容積。因此,起初,當大氣壓突然變化 ,經由連接口 2 3 0及連接管1 8 0流入負壓控制室單元 1 〇 0墨水量大體上受到內囊2 2 0壁部收縮變形產生的 抵抗力所影響’利用抵抗力移動墨水使墨水由毛細力兀件 吸收。 •5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 3 ο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 五、發明說明(53) 詳細說,在本實施例結構中,毛細力產生元件(吸收 材料塊1 3 0及1 4 0 )流抗大於內囊2 2 0抵抗回復至 原始狀態阻抗。因此,起初,當空氣膨脹,內囊220內 容積增加。接著,當空氣膨脹量超過內囊2 2 0所能提供 內容積最大增加量,墨水開始從內囊2 2 0經由連接口 2 3 0及連接管1 8 0流入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換言 之,內囊2 2 0壁作爲抵抗外界變化的緩衝功能,因此, 墨在毛細力產生元件內向下平靜移動,使墨供應管1 6 5 附近的負壓穩定。 同時根據本實施例,流入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的墨 水利用毛細力產生元件保持。在前述情況,起初,負壓控 制室外殼1 1 0內墨水量暫時增加,造成氣液介面上升, 因此與內壓達到穩定時相較,內壓暫時變正。然而,就噴 射而言,內壓微正效應是根據噴墨記錄裝置,如噴墨頭單 元1 6 0的特性而定,不會產生實際問題。當大氣壓力回 到正常水平(單位大氣壓),或溫度回到原始水準,漏入 負壓控制室外殻110內以及毛細力產生元件原先保持的 墨水量回流至內囊2 2 0,且內囊2 2 0回復原始內容積 〇 接著,描述當大氣壓力於初始作業後改變下,回復至 穩定情況的基本動作。 此狀態特徵是從內囊2 2 0抽出的墨水量,及毛細力 產生元件持墨介面位置,以及改變氣體以補償因內囊 2 2 0本身搖動造成負壓波動。考慮毛細力產生元件吸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 56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本頁) 裝 訂· ;線- 3 3
C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B7 __ 五、發明說明(54) 墨水量以及儲墨容器2 0 1內墨水量之間的關係,以上所 有必須考慮大氣壓力減小及溫度變化時,從避免墨水從氣 □漏出的觀點來決定負壓控制室外殼11〇吸墨最大量, 以及當墨水從儲墨容器2 0 1供入時,負壓控制室外殼 1 1 0持墨量’考慮在最遭情況下從儲墨容器2 0 1流出 的墨水量’接著,給定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〇足以塡裝毛 細力產生元件的容積,其尺寸迎合前述最遭情況下的墨水 重’以及吸墨最大量。 在圖8’ (a)中,在內囊220不會隨著空氣膨脹 而變形的情晃下,於大氣壓力下降前,內囊2 2 0內部空 間(空氣容積)初始容積以橫軸(X)表示。當大氣壓力 降至P時的墨水流出量以縱軸表示,且兩者關係以虛線( 1 )表示。 在最遭情況下,墨水流出內囊2 2 0量可基於以下假 設加以估算。舉例,大氣壓力降至最低水平〇 · 7,流出 內囊2 2 C墨水量變成最大的情況是當內囊2 2 0剩餘墨 容量等於內囊2 2 0容積能力VB的3 0%。因此,假設 低於內囊2 2 0壁底端的墨水亦是被負壓控制室外殼 1 1 0內的毛細力產生元件吸收,可預期內囊2 2 0內全 部剩餘墨水(等於容積能力VB的3 0%)漏出。 相反地,在本實施例中,內囊2 2 0變形以響應空氣 膨脹。換言之,比較膨脹前內囊2 2 0內容積,內囊 2 2 0內容積大於膨脹後,且改變負壓控制室外殻1 1 0 內墨水水平以補償內囊2 2 0內負壓波動。在穩定情況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寫 本頁)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7- Γν 5 3 A7 __B7_________ 五、發明說明(55) • — — — — — — — — — — 1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相較於大氣壓改變前毛細力產生元件內負壓,利用來自 內囊2 2 0的墨水改變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內墨水水平 以補償毛細力產生元件負壓下降。換言之,如實線(2 ) 描述,流出墨水下降量正比於內囊2 2 0膨脹量。從虛線 (1 )及實線(2 )證明,可估算出流出內囊2 2 0墨水 量小於內囊2 2 0未隨空氣膨脹變形時的墨水量。只要溫 度升溫達5 0度之前,上述情形同時發生在墨容器溫度變 化的情況,且墨水流出量小於前述響應大氣壓下降的墨水 流出量。 如上所述,本發明墨容器可利用負壓控制室外殻 1 1 0提供的緩衝效應以及儲墨容器2 0 1提供的緩衝效 應,將容積能力增到最大使儲墨容器2 0 1形狀大致與外 殼2 1 0內部空間相同,來補償因外界變化導致儲墨容器 線· 2 0 1內的空氣膨脹。因此,縱使儲墨容器2 0 1墨能力 增加,可提供能補償外界變化的供墨系統。 圖8, (b)顯示從內囊220抽出墨水及內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2 0容積與時間消逝關係槪念圖,當外界壓力從正常大 氣壓降至壓hP(0<P<l)。在圖8, (b)中,空 氣初始體積爲VA 1,且時間t 0是外界壓力爲正常大氣 壓且外界壓力開始降低的時間點,縱軸代表時間(t ), 橫軸代表墨水從內囊2 2 0抽出量以及內囊2 2 0內容積 。內囊2 2 0墨水抽出量隨時間變化關係以實線(1 )表 示,內囊2 2 0內容積隨時間變化關係以實線(2 )表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8- 513350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56) 如圖8, (b)所示,當外界突然發生變化,在正常 狀態前,主要是利用儲墨容器2 0 1執行空氣膨脹補償, 其中負壓控制室外殻1 1 0負壓與儲墨容器2 0 1負壓平 衡。因此,在外界突然變化時,墨水從儲墨容器2 0 1抽 入負壓控制室外殼110的時間得以延遲。 因此,在儲墨容器2 0 1使用期間,可提供具有穩定 負壓的供墨系統,並在使用情況變化時,經由氣液交換補 償導入儲墨容器2 0 1內氣體的膨脹。 根據本實施例噴墨頭匣,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及內 囊2 2 0容積比可藉由選擇毛細力產生元件(吸收材料塊 1 3 0及1 40)以及內囊2 20材料達到最佳化,縱使 比値大於1:2仍是可行的。詳細地說,當強調內囊 2 2 0緩衝效應時,氣液交換期間,在彈性變形範圍內內 囊2 2 0相對初始狀態變形量必須增加。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噴墨頭匣,隨然毛細力產生 元件僅佔據負壓控制室外殻1 1 0 —小部分,藉由負壓控 制室外殼1 1 0各結構協同作用,仍可有效地補償外界條 件變化。參考'圖2,在本實施例噴墨頭匣中,連接管 1 8 0設在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底端附近。此安排可有 效地降低墨水在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吸收材料塊1 3 0 及1 40內分布不均的情形。此效應詳細描述如下。 墨水從墨容器單元2 0 0經由連接口 2 3 0,吸收材 料塊1 3 0及吸收材料塊1 4 0供應至噴墨頭單元1 6 0 。然而,在連接口 2 3 0及墨供應管1 6 5之間,根據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 本頁) 裝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9- 3 3 ο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B7五、發明說明(57) 況墨水會採不同路徑。例如最短路徑,亦即墨水採取直接 供應方式,與前述因外界變化使吸收材料塊1 4 0液面上 升導致墨水需事先經過吸收材料塊1 4 0頂端所採取路徑 不同。此差異造成前述墨水分布不均的情形,有時會影響 記錄能力。根據本實施例噴墨頭匣結構,將連接管1 8 0 設在吸收材料塊1 4 0附近可降低這種路徑上的變化,亦 即供墨路徑長度差異,來減輕墨水分布不均的情形,使得 記錄能力不均的情形得以降低。因此,設計上將連接管 1 8 0及連接口 2 3 0儘量靠近頂部設置。 然而,考慮需提供緩衝能力,在此實施例中有理由配 置在如此高的位置處。這些位置可根據不同因素,例如吸 收材料塊130及140,墨水,供墨量,墨容量等相關 要素做有條件地選擇。 在此實施例中,將產生毛細力P 2的吸收材料塊 1 4 0以及產生毛細力P 1的吸收材料塊1 3 0放置於負 壓控制室外殻1 1 0內,且彼此接觸受壓使壓縮時產生毛 細力PS。毛細力強度關係爲:P2<P1<PS。換言 之,在介面11 3 c處產生的毛細力最強,且在吸收材料 塊1 3 0或上方吸收材料塊產生的毛細力最低。由於介面 1 1 3 c產生的毛細力最強,且吸收材料塊1 3 0或上方 吸收材料塊產生的毛細力最低,縱使墨水經由連接口 230略過介面1 1 3 c流入上方吸收材料塊1 30,墨 水仍會被強力拉向介面1 1 3 c,並流回介面1 1 3 c。 只要有介面1 1 3 c存在,經由吸收材料塊1 40及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寫 本頁) 裝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60- ο 5 3 A7 B7___ 五、發明說明(58) 1 3 0形成的路經J不會發生。爲此,除了連接口 2 3 0 位置高於孔口 1 3 1位置的事實外,可降低路徑K及路徑 J長度間的差異。因此,可降低因墨通過吸收材料塊 1 4 0路徑發生變化,導致吸收材料塊1 4 0墨水供應上 的差異。 再者,在此實施例中,放入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內 的負壓產生元件吸墨元件包含具有不同毛細力的吸收材料 塊1 3 0及140。具有較強毛細力的一塊置於下方。將 連接管1 8 0設在吸收材料塊1 3 0及1 4 0介面 1 1 3 c下方附近處可確保控制墨路徑偏移以提供可靠的 緩衝區。 對於供墨口,本範例將孔口 1 3 1設置在負壓控制室 外殼1 1 0底壁中心處。然而,孔口 1 3 1位置不受此限 制;如果必要,供墨口可遠離連接口 2 3 0配置;換言之 ,可置於底壁左端或左側壁附近。經過這樣修改,支撐座 1 5 0提供之噴墨頭單元1 6 0位置,以及墨供應管 1 6 5位置亦可相對應地變更到底壁左端或左側壁附近。 〈閥機構〉 接著,參考圖9,描述設在墨容器單元2 0 0連接口 2 3 0內部的閥機構。 圖9, (a),顯示第二閥體260b與閥桿261 之間關係的前視圖;圖9,(b)顯示圖9, (a)第二 閥體260b及閥桿261側面垂直斷面圖;圖9, (c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I I 裝 i I 本頁)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1 - 513350 A7 B7 i、發明說明(59) )顯示第二閥體2 6 0 b及稍微傾斜之閥桿2 6 1之間關 係的前視圖;及圖9, (d)顯示圖9, (c)第二閥體 - — — — — If — — — — — — — · 1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w®寫本頁) 2 6 0 b及閥桿2 6 1側面垂直斷面圖。 如圖3所示,圖9, (a),及圖9, (b),連接 口 2 3 0前端向單一方向伸長,擴大開口斷面積以加強儲 墨容器2 Ο 1供墨能力。然而,如果連接口 2 3 0朝與縱 軸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擴大,勢必增加儲墨容器2 Ο 1佔 用空間,進而導致裝置尺寸增大。此結構對於迎合現今多 彩,影像列印趨勢,將數顆墨容器沿寬度方向(匣掃描移 動方向)一個接一個平行配置的排列方式影響甚巨。因此 ,在此實施例中,將連接口 2 3 0斷面形狀,亦即儲墨容 器2 Ο 1墨水出口,作成橢圓形。此外,在本實施例噴墨 頭匣中,連接口 2 3 0扮演兩種角色:供應外殻2 1 0墨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水,將周圍空氣導入儲墨容器201。如此,基於連接口 2 3 0斷面形狀朝重力方向呈橢圓形的事實,可輕易提供 連接口 2 3 0頂、底側不同的功能,亦即,允許頂側主要 作爲空氣導引通道功能,且底側主要作爲供墨路徑功能, 以確保氣液進行完美交換。 如上所述,一但墨容器單元2 0 0裝好,負壓控制室 單元1 0 0連接管1 8 0插入連接口 2 3 0。結果,閥桿 2 6 1受到位於連接管1 8 0處的作用突部1 8 0 b推擠 。結果,連接口 2 3 0閥機構開啓,讓儲墨容器2 0 1內 的墨水供入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縱使當墨容器單元 2 0 0與連接口 2 3 0銜接時,由於墨容器單元2 0 0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62- 51^350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60) 置使閥桿2 6 1推入發生接觸時,作用突部1 8 0 b與閥 桿2 6 1中心錯位,由於連接管1 8 0周圍面上的密封突 部1 8 0 a端部斷面呈半圓形,可避免閥桿2 6 1發生扭 曲。參考圖9, (a)及(b),在上述過程中爲了讓閥 桿2 6 1順利滑入,在連接密封面2 6 0及連接口 2 3 0 ,以及閥桿2 6 1第一閥體側周圍之間設有間隙2 6 6。 此外,在連接管1 8 0端部,至少在頂部設有開口, 因此,當連接管1 8 0插入連接口 2 3 0時,通過連接管 1 8 0頂側及連接口 2 3 0主要空氣引導路徑的形成不會 受阻。因此,可有效地進行氣液交換。相反地,在移除墨 容器單元2 0 0時,當連接管1 8 0從連接口 2 3 0分離 時,藉由彈性元件2 6 3回彈力作用使閥桿2 6 1朝第一 閥體2 6 0 a方向滑動。結果,第一閥體2 6 0 a閥體密 封部2 6 4與閥桿2 6 1銜接在一起,關閉供墨路徑,如 圖 9,( d ) 〇 圖1 0顯示連接管1 8 0端部立體圖,並顯示端部形 狀範例。如圖1 0所示,具有前述橢圓斷面的連接管 1 8 0端部頂側設有開口 1 8 1 a,連接管1 8 0端部底 側設有開口 1 8 1 b。雖然有時墨水會通過頂側開口 1 8 1 a,底側開口 1 8 1 b是墨水通道,頂側開口 1 8 1 a是空氣通道。 設定彈性元件作用在閥桿2 6 1上的力量使閥桿 2 6 1與第一閥體2 6 0 a保持接觸,且縱使因儲墨容器 2 0 1使用環境改變造成儲墨容器2 0 1內外側壓力不同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ml寫本頁: 裝 · i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63 - 513350 A7 ___B7 五、發明說明(61) ,作用力仍維持大致相同。如果上述墨容器單元2 0 0於 0 · 7大氣壓作用下使用後,閥桿2 6 1回復到關閉位置 ,則將墨容器單元2 0 0於1 · 〇大氣壓下執行,儲墨容 器2 0 1內壓會低於大氣壓。結果,閥桿2 6 1朝打開閥 機構的方向施壓。在此實施例中,大氣壓力作用在閥桿 2 6 1上的力量FA以下列公式計算: FA=l.〇lxl〇5(N/m2) ( = 1 . 〇 ), 其中墨容器氣體作用在閥桿2 6 1上的力量FB可由 下列公式求得: FB = 〇 . 709X105 (N/m2)(=0 . 7), 彈性元件必須產生固定力FV以確保閥桿2 6 1與閥 體接觸,需滿足下列需求: FV - (FA-FB) > 0〇 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 F V > 1 · OlxlO5 - 0 · 709X105 =0.304xl05(N/m2)。 ·1 .1 ϋ n I · ϋ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3寫本頁) 'Γ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64- Γ- 5 3 3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 _B7____五、發明說明(62) 此値應用場合是在壓力作用下確保閥桿2 6 1與第一 閥體2 6 0 a接觸。當閥桿2 6 1爲第一閥體2 6 0 a — 部份時,亦即,當提供閥桿2 6 1作用力的彈性元件其變 形量2 6 e增加後,經證實,彈性元件2 6 3朝第一閥體 260a方向推動閥桿261,作用在閥桿261上的力 量較大。 在上述閥結構的例子中,有可能遭遇所謂”扭曲”現 象。更詳細說,由於附著固化墨水或類似顆粒,閥作用突 部1 8 0 b與閥桿2 6 1介面間的摩擦係數有時會增大。 如果發生類似情況,閥桿2 6 1在閥作用突部1 8 0 b表 面上滑動遭遇困難。結果,當墨容器單元2 0 0做旋轉移 動時,閥桿2 6 1在推入時發生撞擊造成朝圖面作用突部 1 8 0 b上方扭曲。 以下伴隨比較範例,描述根據密封表現,閥結構補償 扭曲(阻塞)現象效應的能力。 圖1 1顯示一閥結構範例,與本發明實施例做比較。 圖1 2及1 3顯示圖1 1閥機構扭曲情形,及其連接密封 狀態。在圖1 1比較範例中,於橢圓斷面閥桿5 0 1及第 二閥體500b之間設有間隙506,便利閥桿501進 行往復運動。利用彈性元件5 0 3將閥桿5 0 1向第-閥 體500a擠壓,保持閥桿501密封表面501c,亦 即錐狀面,及閥桿5 0 1第二閥體側在第一閥體5 0 0 a 錐狀密封部5 0 0 c緊密接觸以密封連接口5 3 0。參考 圖1 2,如果上述比較結構發生扭曲現象,閥桿5 0 1與 請 先 閱 讀 背 之 注 意 事 項
η 頁I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65- 513350 , A7 ___ B7 五、發明說明(63) 第二閥體5 0 0 b在兩處接觸,亦即接觸面5 1 0 a及接 觸面5 1 1 b。利用X及Y表示兩接觸面的距離及間隙量 ’扭曲角0爲:0= tan^CSY/X)。假設間隙維 持相同,_接觸面距離X愈大,扭曲角0愈小。 然而,在比較範例中,接觸面長度X相當小(例如與 閥桿直徑相比),相對扭曲角0相當大。換言之,爲了矯 正扭曲,相當大角度的旋轉運動是必要的。因此,證明組 裝產生扭曲的發生率很小。 參考圖1 3,在無矯正扭曲情況下與第一閥體 5 0 0 a接觸,閥桿5 0 1錐狀密封部5 0 1 c接觸半徑 與第一閥體5 0 0 a錐狀密封部5 0 0 c的不同。結果, 接觸部彼此失去完美接觸使墨水有機會漏出。 第二閥體5 0 0 b與閥蓋5 0 2利用超音波熔接在一 起。在比較範例中,閥蓋僅是一平板,很容易造成超音波 熔接錯位,亦即閥桿5 0 1滑動軸5 0 1 a放入閥蓋 5 0 2中心孔的精度產生變化,造成需擴大閥蓋5 0 2中 心孔徑以防止閥蓋5 0 2孔壁與閥桿5 0 1滑動軸 5 0 1 a產生接觸。由於彈性元件5 0 3最小値徑取決於 閥蓋5 0 2孔徑大小,結果彈性元件5 0 3尺寸難以降低 ,導致整個閥機構尺寸不易縮小。 與上述比較範例相比,本實施例閥機構具有下述構造 。圖1 4顯示本發明實施例閥機構,圖1 5及1 6顯示圖 1 4閥機構扭曲情形及兩密封部之間的關係。參考圖1 4 ,在本實施例中,閥桿2 6 1在行程方向呈錐狀(圖右側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 —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訂· --綠.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6- C 5 3 3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B7五、發明說明(64) ):閥桿261直徑(至少,主軸長度)朝右方逐漸縮減 。第二閥體2 6 0 b內壁呈錐狀使得直徑沿行程方向(右 方)逐漸增加。透過此安排方式,當閥桿2 6 1扭曲時, 爲了使閥桿2 6 1及第二閥體2 6 0 b在與圖1 2比較範 例接觸面5 1 1 b等效位置處接觸,大致上需要大角度, 且在閥桿2 6 1角度到達此大角度前,閥桿2 6 1滑動軸 與閥蓋262孔壁發生接觸(圖15)。如此,接觸面長 度X可設計較長以降低扭曲角0。因此,縱使閥桿2 6 1 與第一閥體5 0 0 a接觸時未如圖1 6執行扭曲矯正,與 比較範例相比,扭曲角0極端小;閥桿2 6 1密封部 2 6 5與第一閥體2 6 0 a密封部2 6 4介面得到極佳的 密封。 此處値得注意的是,以X及Y 1代表接觸面長度,以 及閥桿2 6 1滑動軸與閥蓋2 6 0 b孔間隙,貝!J Θ : tan-1(Yl+Y2/2) 閥蓋252上設有閥蓋熔接導引262a ,呈斜角部 (突出閥蓋深度:0.8mm),且當閥蓋252推入第 二閥體2 6 0 b時,該導引部與第二閥體2 6 0 b邊緣接 觸。因此與比較範例相比,供閥桿2 6 1滑動軸穿過的閥 蓋2 6 2孔相當小。換言之,具有熔接導引2 6 2 a的閥 蓋2 6 2可降低兩元件熔接時由於震動造成第二閥體 2 6 0 b及閥蓋2 6 2之間的錯位,因此,可增進閥蓋 — — — — ·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w®寫本頁: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67- ο 5 3 3 A7 ____B7 五、發明說明(65) 2 6 2孔的精度。如此,可降低閥蓋2 6 2孔徑,進而減 小彈性元件2 6 3的直徑。因此,可降低閥機構的尺寸。 再者,縱使因爲閥桿2 6 1扭曲造成力量經由閥桿2 6 1 滑動軸作用在閥桿2 6 1上,利用閥蓋熔接導引2 6 2 a 可確保閥蓋2 6 2剛性。 閥蓋2 6 2孔邊緣處設有R部2 6 2b,R部 2 6 2 b僅設在未熔接面側的邊緣上(圖右側)。透過此 安排,在移動時,尤其是在扭曲狀態下閥桿2 6 1進行開 啓動作,可降低閥桿2 6 1滑動軸與閥蓋2 6 2之間的摩 擦。 與第一閥體2 6 0 a產生接觸的閥桿2 6 1端部呈一 平面,是2 6 1的密封部2 6 5。相反地,第一閥體 2 6 0 a上與閥桿2 6 1密封部接觸的部位,亦即第一閥 體2 6 0 a內面彈性塊2 6 7表面。伴隨第一閥體 260a之R部,將閥桿261及第一閥體260a密封 部貼合等效於橢圓斷面閥桿2 6 1的接觸半徑;如此在閥 桿2 6 1及第一閥體2 6 0 a產生完美接觸。此外,第一 閥體2 6 0 a密封部2 6 4狀似黏在嘴巴外側的舌狀物, 進一步確保兩元件之間的介面能完美的密封。 在上述閥機構結構中,如果在閥桿2 6 1及第二閥體 2 6 0 b之間設有間隙,如圖9,( c ),當安裝或移除 墨容器單元2 0 0時,有時閥桿2 6 1會繞軸旋轉。在此 實施例中,然而,縱使閥桿2 6 1相對軸旋轉最大角度並 施壓在第一閥體2 6 0 a上,閥桿2 6 1及第一閥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I -裝 i I 本頁)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8- ο 5 3 3? A7 B7___ 五、發明說明(66) 2 6 0 a分別靠其密封部2 6 5及2 6 4接觸;換言之, 形成面與面的接觸。因此,可確保閥機構的氣密。 • ·1 ϋ ϋ ·1 ϋ ΛΊ ·1 ϋ IV I .1 ϋ I · ϋ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此外,既然連接口 2 3 0及閥機構呈橢圓斷面設計, 閥桿2 6 1滑動時閥桿2 6 1的旋轉角可降至最小,同時 ,可增進閥響應。因此,可確保連接口 2 3 0閥機構完美 地執行密封功能。再者,既然連接口 2 3 0及閥機構呈橢 圓斷面設計,提供密封的密封突部180a,設在連接口 2 3 0周圍表面,且在安裝或移除墨容器單元2 0 0時閥 桿2 6 1快速滑過連接口 2 3 0,以確保連接操作順暢。 參考圖10,與閥桿261接觸的連接口 230端部 包含兩對稱吸收材料塊1 8 0 b。在連接口 2 3 0上方設 有開口 1 8 1 a供氣液交換,且在下方設有開口 1 8 1 b 供應液體。因此,考慮在閥桿2 6 1上設置一對接觸肋 --線· 3 1 0作爲作用突部1 8 0 b的配對件,其位置不包括與 第一閥體2 6 0 a閥體密封部2 6 4緊密接觸的密封部 265,如圖17,(c)及(d)。然而,於閥開啓時 ,閥桿2 6 1由彈性元件2 6 3施加的力量推回,因此,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肋部須具備一定程度的剛性,足以防止肋部產生變形。此 外,考慮接觸肋部的位置及形狀,從可靠度的觀點,縱使 閥桿2 6 1接觸肋部位置相對連接管1 8 0兩閥作用突部 1 8 0 b沿閥桿2 6 1滑動軸徑向偏移,兩接觸肋部產生 的運動沿滑動軸2 6 1 a相反使彼此取消。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閥桿2 6 1上設有環狀肋 311 (寛0 · 6mm,高1 · 3mm),其斷面與連接 -6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ο 5 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B7______五、發明說明(67) 管180橢圓斷面相似,如圖17,(a)及(b)所示 。換言之,除了與第一閥體5 0 0 a密封部2 6 4接觸的 密封部2 6 5之外,位於第一閥體側閥桿2 6 1表面設有 橢圓凹槽3 1 1 a ,其中心與閥桿26 1軸線重合。此結 構提供作用突部1 8 0 b與閥桿2 6 1接觸所需的強度及 可靠度。使環狀肋及凹槽中心與閥桿2 6 1軸線重合,可 增進閥桿2 6 1的模流性。考慮模流性的觀點,理想上, 凹槽側環狀肋底部稍微呈曲面。 參考圖2及3,組裝墨容器單元2 0 0時,將設有第 一閥體2 6 0 a及第二閥體2 6 0 b的閥機構插入儲墨容 器2 0 1供墨口後,利用熔接及內扣方式固定I D元件 2 5 0。詳細地說,內囊2 2 0暴露在儲墨容器2 0 1供 墨口開口邊緣,且閥機構第一閥體2 6 0 a法蘭2 6 8與 內囊220外露部221a熔接。至此,ID元件250 熔接在法蘭部2 6 8,且與容器外殻2 1 0咬合部 20 la內扣在一起。 例如,在此種組裝形式中,如同圖1 1比較範例,固 定I D元件5 5 0的第一閥體法蘭5 0 8呈平面狀;彈性 層5 6 7未暴露在設有I D元件5 5 0供墨口<邊緣外側, 因此,如圖5所示,與連接管1 8 0連接時可能發生漏封 情形。如此,在本實施例中,熔接I D元件5 5 0並與連 接口 5 3 0開口平面共面的閥體法蘭5 0 8熔接面朝容器 安裝相反方向移動。換言之,第一閥體法蘭2 6 8位置使 I D元件2 5 0可黏著在第一閥體法蘭2 6 8上,如圖2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本頁) 裝 訂: •丨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70- I ο 5 3 3 A7 _B7 _ 五、發明說明(68) ,14所示,ID元件250外表面平面與連接口230 開口平面重合。此種安排方式可確保彈性層2 6 7位於設 有I D元件2 5 0的供墨口內,使閥機構具有極高的防漏 可靠度。再者,既然第一閥體法蘭2 6 8已經離開連接口 2 3 0開口面,連接口 2 3 0開口部從第一閥體法蘭 268表面向外突出。因此,當固定ID元件時,ID元 件位置利用連接口 2 3 0開口部引導可輕易地定位I D元 件。 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實施例中將各墨容器單元2 0 0儲墨容器2 0 1裝 入支撐座1 50,提供對應的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利 用連接管1 8 0及儲墨容器2 0 1連接口 2 3 0閥機構通 墨。如上所述,保持儲墨容器2 0 1的支撐座1 5 0固定 在串列掃描式記錄裝置(圖2 4 )彈匣上,並平行記錄紙 平面往復移動。在此例中,從產品可靠性的觀點考量,採 取的對策是防止儲墨容器2 0 1連接口 2 3 0內面與負壓 控制室外殼1 1 0連接管1 8 0外表面之間處於,因爲連 接管1 8 0軸偏擺,或彈匣往復移動時儲墨容器2 0 1偏 移造成連接扭曲的密封狀態。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14,及類似圖,製 作閥機構第一閥體260a彈性層267,使其大於第一 閥體2 6 0 a及連接管1 8 0之間密封最小需求,因此縱 使彈匣往復運動時,連接管處發生軸偏擺或扭曲,可利用 彈性層的彈性加以抵消,以確保高水準的密封表現。關於 其他措施,供連接管1 8 0插入的閥體’其剛性必須大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71 -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69) 連接管1 8 0的剛性’如此在彈匣往復運動時’可控制由 於連接管連接處軸偏擺或扭曲造成的閥體變形’以確保高 水準的密封表現。 接著,參考圖10,17,及25,描述前述閥機構 不同元件的尺寸。參考圖25 ’閥桿261縱向尺寸e5 爲5 . 7mm ;從閥桿26 1密封部26 5到閥桿26 1 滑動軸26 1 a距離e 3爲14 · 4mm ;從第二閥體 260b到閥蓋262內面距離el爲8·7mm;從第 二閥體260b到閥蓋262外面距離e2爲1 1 · 0 mm ;第一閥體2 6 0 a及第二閥體2 6 0 b之間開口長 度e4爲3·0mm;肋從閥桿261密封部265突出 距離e6爲1·3mm;閥蓋熔接導引262a長度12 爲0.8mm;閥桿261密封部265縱向尺寸bl爲 9 .7mm;位於閥蓋側,閥桿26 1縱向尺寸b2爲 9.6mm;位於第一閥體側,第二閥體260b縱向尺 寸a 1爲10 · 2mm;位於閥蓋側,第二閥體260b 縱向尺寸a 2爲1 0 · 4mm ;閥桿2 6 1滑動軸直徑 c 1爲1 · 8mm ;供閥桿26 1滑動軸套入的閥蓋 2 6 2孔徑c 2爲2 · 4mm ;彈性元件2 6 3彈簧長度 11.8mm (彈性係數:l.〇16N/mm):閥蓋 262R部262b,R〇.2mm(整周);彈性層 267—部份,第一閥體密封部264長度gl爲0·8 mm;第一閥體密封部264其R部爲R0·4mm;第 一閥體密封部264厚度ul爲〇.4mm;彈性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 mm μ·· 4··· mm am an· I · 裝· I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0 ·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72- 513350 A7 -----B7___ 五、發明說明(7〇) 267厚度u2爲0·8mm;彈性層267縱向內徑 g2爲8·4mm;第一閥體260a縱向外徑g3爲 10 · lmm;連接管180縱向外徑g5爲8 . Omm ;包含密封突部180a,連接管180縱向外徑g4爲 8 · 7mm ;第一閥體法蘭268內縮距離1 1爲1 · 0 mm ;連接管1 80長度1 3爲9 · 4mm ;作用突部 180b長度14爲2·5mm。 第一閥體密封部264長度gl爲0·8mm:設計 上’長度g 1足以使第一閥體密封部2 6 4伸得夠長,使 得當密封部2 6 4與閥桿2 6 1密封部2 6 5接觸時,密 封部2 6 4向外彎曲並完整將間隙密封。 爲了上述理由,第一閥體密封部長度g 1的範圍必須 滿足下列不等式: — — — — — — fill· — — — - _ 1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圖1 0及1 7所示,至於彼此接觸的連接管1 8 Ο 作用突部180b及閥桿261肋311尺寸,連接管 180及肋211厚度t爲0·75mm;面對面作用突 部1 80b內側面間距f 3爲1 · 7mm ;面對面作用突 部180b外側面間距f4爲3 · 2mm;閥桿261橋 圓肋311短軸外側面間距f1爲2·6mm;橢圓肋 3 1 1短軸內側面間距f 2爲1 · 4 m m ;橢圓肋3 1 1 長度d爲3·6mm。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73- 5133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___五、發明說明(71) 從模塑精度的觀點考量,具橢圓斷面,第一閥體 2 6 0 a內側面上之彈性層2 6 7厚度u 2均勻;彎曲處 的厚度與直線處的厚度相同。就連接口 2 3 0垂直方向而 言,彈性層2 6 7及連接管1 8 0最大直徑部(包含密封 突部1 80 a )之間的密封吃緊深度爲:g4 — g 2 = 0·3mm,此量由彈性層267吸收。考量吸收後,彈 性層267總厚度爲·· 0 · 8mmx2=l · 6mm ◊然 而,既然吃緊深度爲0·3mm,要使彈性層267變形 不須使用和其他方式一般大的力量。就連接口 2 3 0水平 方向而言,密封吃緊深度設爲0 · 3mm,且考慮吸收後 之彈性層? 67其總厚度:0 · 8mmx2 = l · 6mm 恰用來吸收此量。連接管1 8 0垂直方向外徑g 5小於彈 性層267內徑g2 : g5<g2,且此關係同時應用在 水平方向:g5<g2。因此,如圖25所示狀態,假設 彈性層只與連接管1 8 0密封突部1 8 0 a發生接觸,允 許連接管1 8 0滑順地插入並完美地密封連接處。儲墨容 器2 0 1及支撐座1 5 0水平方向之間容許移動量(此實 施例± 0 · 8 m m )在特定範圍內,其中該間隙可利用彈 性層2 6 7加以吸收。在此實施例中’移動最大公差設爲 ±0 · 4mm。在此實施例中,如果水平方向變化量(偏 心量)大於彈性層2 6 7外徑g 5及內徑g 2差絕對値的 一半(換言之,本實施例水平方向變化量不小於土〇 · 2 mm),連接管180外表面,除了密封突部180a外 表面之外,與彈性層2 6 7大範圍接觸並受壓。因此’藉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本頁) 裝 il·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74- 513350 A7 __;_ B7_ 五、發明說明(72) 由彈性體回復力產生中心力。 採用上列尺寸製作可獲得具上述能力之閥機構。 <閥機構位置效果> 在本實施例噴墨頭匣中,固定在墨容器單元2 0 0連 接口 2 3 0上,閥機構的第二閥體2 6 0 b及閥蓋2 6 2 突出至內囊2 2 0較深。透過此安排,縱使因內囊2 2 0 內墨水消耗導致內囊2 2 0變形使得內囊2 2 0與外殻 2 1 0在連接口 2 3 0附近分離,在連接口 2 3 0附近, 內囊2 2 0變形是由插入內囊2 2 0深處的閥機構部加以 調節,亦即閥蓋262及第二閥體260b。換言之,縱 使內囊2 2 0因墨水消耗產生變形,在閥機構處或閥機構 附近,內囊2 2 0變形由閥機構加以調節。因此,可確保 內囊2 2 0內閥機構附近墨水路徑,及氣液交煥期間供氣 泡上升之氣泡路徑。因此,在內囊2 2 0變形時,從內囊 2 2 0供墨至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不會受到阻礙,且內 囊2 2 0內氣泡上升不會受到阻礙。 如上述內囊2 2 0可變形之墨容器單元2 0 0,或配 備有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之噴墨頭匣例子中,從增加外 殼2 1 0內緩衝空間的觀點,內囊2 2 0及負壓控制室外 殼1 1 0之間維持平衡使得在內囊2 2 0產生最大變形量 後,氣液交換發生在墨容器單元2 0 0及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之間。爲了達到高速供墨的目的,可擴大墨容器單 元200連接口 230。顯見地,在內囊220連接口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I裝| 本頁) ·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75- 513350 A7 _____Β7__ 五、發明說明(73) 2 3 0附近區域具有大空間,確保此區具有充足的供墨路 徑。 如果內囊2 2 0變形量增加以確保外殻2 1 0內的緩 衝空間,內囊2 2 0內連接口 2 3 0附近的空間隨著內囊 2 2 0變形而變窄。如果內囊2 2 0內連接口 2 3 0附近 空間變窄,則阻止內囊2 2 0內氣泡上升,且連接口 2 3 0附近供墨路徑縮減,增加高速供墨補償的失敗機會 。因此,如果閥機構沒有深入內囊2 2 0內,無法調節連 接口 2 3 0附近內囊2 2 0變形量,不像本實施例噴墨頭 匣,內囊2 2 0變形量必須保持在不會影響供墨的範圍內 ,使得內囊2 2 0負壓與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負壓保持 平衡以補償高速供墨。 相較地,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閥機構深插入內 囊2 2 0中,且連接口 2 3 0附近內囊2 2 0變形量藉由 閥機構加以調節。因此,縱使內囊2 2 0變形量增加,確 保連接口 2 3 0附近區域,亦即將供墨路徑引入連接口 2 3 0區域有足夠尺寸,同時達成以下目的:確保外殻 2 1 0內大緩衝空間,確保供墨路徑能符合高速供墨需求 〇 在上述噴墨頭匣墨容器單元2 0 0底部下方,設有電 極2 7 0作爲墨水殘量偵測裝置以偵測內囊2 2 0內墨水 殘量,描述如下。支撐座150裝好後,電極270固定 在印表機匣上。固定閥機構的連接口 2 3 0位於墨容器單 元2 0 0底部,前壁附近,亦即負壓控制室單元側壁。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裝 i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6- 513350 A7 _____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74) 閥機構平行墨容器單元2 0 0底面深插入內囊2 2 0內, 因此,當內褰2 2 0變形,利用閥機構深插入部調節內囊 2 2 0底部變形。此外,在內囊2 2 0變形期間,亦利用 儲墨容器2 0 1底部局部傾斜調節內囊2 2 0底部變形。 既然與電極2 7 0有關之內囊2 2 0底部偏移量是藉由閥 機構調節內囊2 2 0底部變形量來調整,加上儲墨容器 2 0 1底部傾斜調節內囊2 2 0底部變形效果,可更準確 地執行墨殘量偵測。因此,上述利用閥機構調節連接口 2 3 0附近內囊2 2 0變形量,可獲得能精確偵測墨殘量 之液體供應系統,以便達成,藉由增加內囊2 2 0變形確 保外殼2 1 0大緩衝空間,及高速供墨兩項目的。 在本實施例中,將閥機構插入內囊2 2 0更深,以便 如上述調節連接口 2 3 0附近內囊2 2 0變形,但亦可插 入與閥機構不同的組件來調節內囊2 2 0前述局部變形。 再者,可將一塊板穿過連接口 2 3 0插入內囊2 2 0中, 使得板塊沿著內囊2 2 0底面延伸。藉由此安排,當使用 電極2 7 0偵測內囊2 2 0內殘墨量,可執行更準確的殘 墨偵測。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於固定在連接口 2 3 0上的閥 機構中,閥機構進一步深入內囊2 2 0內的構件其深度比 ,與連接口 2 3 0連接形成墨水通道的開口 2 6 0 c還深 。藉此安排,可確保墨水通道穩固的形成在墨容器單元 200內囊220連接口230附近。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I ft— ϋ 1 I · I ϋ 學項再塌寫本頁) 訂: i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茇) -77- 513350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75) 〈墨容器製造方法> 接著’參考圖1 8描述本實施例墨容器製造方法。首 先’參考圖18, (a),儲墨容器201內囊220外 露部2 2 1 a朝上,使用噴嘴4 〇 2經由供墨口將墨水射 入儲墨容器20 1。在本發明結構中,噴墨動作可在大氣 壓下執行。 接著,參考圖18,( b ),將閥桿261,閥蓋 262 ’彈性元件263,第一閥體260a ,及第二閥 體2 6 〇 b組合成閥單元,接著,將閥單元裝入儲墨容器 2 0 1供墨口中。 此時’儲墨容器2 0 1密封面1 0 2周圍利用第一閥 體2 6 0 a段差狀部,朝熔接面外側包圍,可增進儲墨容 器2 0 1與第一閥體2 6 0 a相對位置的準確度。如此, 可將熔接管4 0 0從上方降至與第一閥體2 6 0 a連接口 2 3 0周圍接觸位置,使第一閥體2 6 0 a及儲墨容器 2 0 1 內囊2 2 0在密封面1 〇 2處熔接在一起,且此時, 儲墨容器2 01第一閥體2 6 0 a及內囊2 2 0在密封面 1 0 2周圍處熔接在一起,確保完整密封連接。本發明可 使用如超音波熔接或震動熔接,以及熱熔接,黏著或類似 方法加以製作。 接著,參考圖18,( c ),利用外蓋方式將ID元 件2 5 0置於已熔接第一閥體2 6 0 a的儲墨容器2 0 1 上。在此過程中,形成在儲墨容器2 0 1外殻側壁內的咬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本頁) 裝 ·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78- 513350 A7 一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Μ) 合部210a,以及ID元件250彈扣部250a彼此 咬合,同時,位於底面側的彈扣部2 5 0 a與插入第一閥 體2 6 0 a之儲墨容器2 0 1密封面1 0 2另一側上的外 殼2 1 〇咬合(圖3 )。 <容器殘墨量偵測> 接著,描述墨容器單元殘墨量偵測方法。 參考圖2,在安裝墨容器單元2 0 0之支撐座1 5 0 區域下方,設有寬度小於儲墨容器2 0 1寬度(圖面垂直 方向)之板狀電極270。此電極270與附著支撐座 1 5 0的印表機匣(未顯示)固定,並透過電線2 7 1與 印表機電控系統連接。 另一方面,噴墨頭單元1 6 0包含,與墨供應管 1 6 5連接的墨水通道1 6 2 ;數顆配備有能量產生元件 (未顯示)的噴嘴供產生噴墨能量;及共用液體室1 6 4 供暫時保持經由墨水通道1 6 2供入的墨水,接著,將墨 水供應至各個噴嘴。各個能量產生元件與支撐座1 5 0上 的連接端子2 8 1連接,且一但支撐座1 5 0固定在匣上 ,連接端子2 8 1便與印表機電控系統連接。來自印表機 的記錄訊號經由連接端子2 8 1送至能量產生元件’利用 能量產生元件的驅動提供噴嘴噴射能量。結果,墨水從噴 墨口或噴嘴開口端射出。 同時,在共用液體室164上配置有電極290 ’透 過連接端子2 8 1與印表機電控系統連接。這兩塊電極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 II · I I 項再 本頁) "-0·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79- 513350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77) 2 7 0及2 9 0構成儲墨容器2 0 1內墨殘量偵測裝置。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爲了使墨殘量偵測裝置能更準 確地偵測墨殘量,將墨容器單元2 0 0連接口 2 3 0設置 在儲墨容器2 0 1壁底部’亦即使用時的下方位置,儲墨 容器2 0 1最大壁之間。再者,儲墨容器2 0 1底部局部 傾斜使得在儲墨容器2 0 1使用時,底面相對水平面保持 一定角度。詳細地說’參照閥機構配置前部附近,墨容器 單元2 0 0連接口 2 3 0配置處側面,前面,及相對側面 ,背側,底壁與水平面平行,反之,此區域背端處,底壁 朝背部向上傾斜。考慮內囊2 2 0變形,設計上儲墨容器 2 0 1底壁相對墨容器單元2 0 0底側壁成鈍角。在本實 施例中,不小於9 5度。 電極γ 7 0形狀與儲墨容器2 0 1底壁形狀一致,平 行傾斜部設置在儲墨容器2 0 1底壁傾斜面上。 至此,描述利用此墨殘量偵測裝置偵測儲墨容器 201墨殘量的方法。 利用偵測電容(靜電容量)執行墨殘量偵測,在支撐 座1 50電^270以及共用液體室1 6 4電極290之 間提供脈衝電壓,使電容値改變以響應墨水所在位置處電 極270局部尺寸。例如’可在電極270及290之間 施加峰値5 V、方波,脈衝頻率1 KH z的脈衝電壓,並 計算電路時間常數及增益値來偵測儲墨容器2 0 1內墨水 存在與否。 當墨水消耗使儲墨容器2 0 1內的墨水量減少時,液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裝 幻·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80-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78) 面朝儲墨容器2 0 1底面下降。一但存墨量進一步減少, 液面降至儲墨容器2 0 1底壁傾斜部。因此,當墨水進一 步消耗(電極2 7 0與殘留墨水距離大約固定),此時電 極2 7 0局部尺寸對應殘存墨水所在位置,因此,隨著墨 水量減少,電容値開始下降。 最終,墨水會從對應電極2 7 0所在位置消失。結果 ,可利用脈衝寬度的變化或脈衝頻率的變化計算時間常數 來偵測下降增益以及因墨水增加的電阻値。透過此方法, 可判定儲墨容器2 0 1內極少量的墨存量。 以上是偵測墨存量一般的槪念。實際上,在本實施例 中,儲墨容器20 1包含內囊220及外殼2 10,當墨 水消耗時,內囊2 2 0朝內,亦即朝體積縮小方向變形, 進而允許在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及儲墨容器2 0 1之間 進行氣液交換,且透過氣口 2 2 2將外殻2 1 0及內囊 2 2 0之間的空氣引出,以便負壓控制室外殻1 1 0負壓 以及儲墨容器2 0 1負壓可保持平衡。 參考圖6,在變形期間,內囊2 2 0的變形受到儲墨 容器2 0 1轉角部控制。內囊2 2 0變形量,以及內囊 2 2 0壁局部或完全脫離外殻2 1 0的量,在最大兩壁( 平行圖6斷面平面的壁)處有最大値,且在底壁或與上述 兩壁相鄰壁處有最小値。無論如何,隨著內囊2 2 0變形 量增加,墨體到電極2 7 0的距離,以及電容下降與該距 離呈反比。然而,在本實施例中,電極2 7 0主要區域位 在大致與內囊2 2 0變形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因此,縱使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 先 閱 讀 背 面 之 注 意 事 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81 - ο 5 3 A7 __B7 五、發明說明(79) -— — — — II- — — —*— — — — · I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當內囊2 2 0變形,電極2 7 0與內囊2 2 0底部彼此大 致保持平行。結果,就尺寸而言,與電容直接相關的表面 積相當穩定,以確保精確偵測。 再者,如前面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儲墨容器2 0 1 的結構使底壁及背側壁之間轉角部的角度不會小於9 5度 。因此,在轉角處,內囊2 2 0可輕易地從外殼2 1 0上 分離。結果,縱使內囊2 2 0朝連接口 2 3 0變形,墨水 仍可輕易地朝連接口 2 3 0排出。 至此,本實施例各部結構已經分別描述完成。此結構 可採用組合選擇的方式,且組合後的結構保證具有加強前 述效果的可能性。 i線· 例如,結合連接部橢圓結構及上述閥結構可在墨容器 安裝或移除時穩定滑動作用,確保閥體能夠順暢地啓閉。 連接部設計呈橢圓斷面可確保供墨速率增加。在此例中, 支點位置朝上偏移,因此墨容器底壁朝上傾斜可確保穩定 的安裝及移除,亦即,在小量扭轉下進行安裝或移除動作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噴墨頭匣> 圖2 3顯示本發明採用墨容器單元噴墨頭匣立體圖, 及噴墨頭匣一般結構。圖2 3顯示本實施例噴墨頭匣7 0 ,設有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包含能噴出數種不同顏色 (本實施例爲黃(Y),品紅(M),及青綠(C))的 噴墨頭單元1 6 0,且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整合包含負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82- 51335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8〇) 壓控制室外殼110a,110b,及110c。墨容器 單元200a ,200b,及200c,容納不同顏色的 液體並可移除地與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連接在一起。 爲了確保數個墨容器單元200a,200b, 200c無誤地連接至對應的負壓控制室外殼110a, 110b,及ll〇c,噴墨頭匣設有支撐座150,局 部罩住墨容器單元2 0 0外表面,且各墨容器單元2 0 0 設有ID元件250。ID元件250設有數個接受部, 或凹槽,設置在墨容器單元2 0 0前面,按照安裝方向, 既然負壓控制室外殼110設有數個突出狀的ID元件 1 7 0,其位置及形狀與凹槽對應。因此,可避免安裝錯 誤。 在本發明中,墨容器單元儲存的不同液體顏色Y,Μ 及C目視可見。亦可觀察到,液體容器數目及液體容器結 合方式(例如,結合單一黑色(ΒΚ)墨容器,及結合包 含Υ,Μ,及C色墨容器)可依需要自由選擇。 <記錄裝置〉 ' 接著,記錄裝置如圖24所示,設有彈匣81,墨容 器單元2 0 0及噴墨頭匣7 0可移除地安裝在上面;頭記 錄單元8 2與頭蓋組合,當頭發生故障時,防止墨水經由 數個頭孔及從數個孔抽出墨水的抽墨泵漏出液體元件;以 及傳送當作記錄媒體之記錄紙的送紙面8 3。 彈匣8 1使用頭記錄單元8 2上方一個位置作爲復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 — —1·111 - · 1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訂: -83-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81) 點,並利用馬達或類似驅動裝置驅動皮帶8 4朝左掃描。 將墨水從頭部噴向在送紙面8 3上傳送的記錄紙執行列印 〇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上述結構與習知記錄裝置不同。 此結構前述子結構不僅各自貢獻結果及效用,同時相互合 作以完成整個結構組織運作。換言之,不論從個別或整體 角度的觀點,上述子結構皆爲非常傑出的發明。上述所揭 露者爲本發明較佳範例。再者,雖然本發明閥機構最適合 用在上述墨容器,墨容器結構不受上述限制。可應用在墨 水直接儲存在墨遞送開口之各種不同型式的墨容器上。 以下採用範例比較方式,詳細說,根據前端側邊設有 I D凹槽傾斜面的功能,描述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墨容器結 構。 圖26, (a)顯示作爲比較範例、墨容器單元 550立體圖。其結構與圖3, (a)本發明前端側邊設 有I D凹槽的傾斜面不同,對於墨容器單元5 5 0,在連 接口553上方未提供傾斜面,且ID凹槽551a , 5 5 1 b,5 5 1 c與圖3所示類似,皆設在與連接口 5 5 3同一表面上方。外圍尺寸’如筒、寬、長或類似尺 寸皆與圖3相同。 圖26, (b)顯示墨容器單元560立體圖,其結 構與圖26, (a)比較範例不同。且只有ID凹槽位置 與圖26, (a)不同。圖27,28,29顯示將墨容 器5 5 0安裝在支撐座單元1 5 0過程斷面圖解。墨容器 ------T--------絮——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tl: ;絲·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84 - C 5 3 3 A7 __B7____ 五、發明說明(82) 單元550在圖27,28,29上顯示的狀態與圖4 ( a ) ,4 (c) ,4 (d)或2顯示的狀態相同。 圖2 7中,墨容器單元5 5 0順著箭頭Η方向,大致 沿著設在支撐座背部的墨容器卡榫部1 5 6,設在負壓控 制室單元100蓋元件120上的導引部121 ,支撐座 1 50底部1 5 1 ,以及厚度方向(未顯示)導引安裝。 整個過程,安裝過程持續進行直到設在負壓控制室單元 1 〇 0上、防止墨容器單元錯插的I D元件1 7 0緊靠在 墨容器前側5 2 2爲止。此時,完全不會接觸到設有連接 管1 8 0的連接口 5 5 3。如果插錯墨容器單元時,墨容 器前側5 5 2以及I D元件1 7 0彼此互相干涉,禁止安 裝墨容器單元。透過此結構,連接口 5 5 3以及連接管 1 8 0彼此接觸,因此,在連接口不會發生混墨情形,可 避免墨水固化,噴墨失效,影像受損,墨容器可交換式裝 置頭部產生不必要地更換。當安裝正確的墨容器單元 550時,ID元件170及ID凹槽551a, 5 5 1 b對齊,如此可進一步朝背側(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側)安裝。當插入至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到此位 置時,連接口 5 5 3及連接管1 8 0彼此銜接,使得墨容 器單元2 0 0內部及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內部彼此流體 相通,允許墨水2 9 0從墨容器單元2 0 0流入負壓控制 室單元1 0 0。之後,大致順著圖2 8箭頭指示方向旋轉 ,墨容器單元5 5 0背側底部與墨容器卡榫部1 5 6咬合 ,藉此,墨容器單元5 5 0大致固定在支撐座上預定位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lllll· — — —·— I I I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85- 513350 A7 — __B7 五、發明說明(83) 處。利用圍繞在連接管1 8 0上的密封元件(未顯示)以 及圍繞在墨容器單元2 0 0上的彈性閥元件2 6 3施加向 後迫緊力以固定墨容器單元5 5 0 (支撐座卡榫部1 5 6 )〇 以下針對具有傾斜面墨容器及比較範例之間不同處提 出說明。圖39顯示圖4, (c)局部放大圖。比較圖 3 9及圖2 8的程序。兩者顯示正確墨容器安裝在支撐座 1 5 0上的情形,且設在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上的I D 元件1 7 0咬入墨容器單元對應的I D凹槽內。此時,墨 容器單元2 0 0連接口 2 3 0到設有連接管1 8 0的負壓 控制室單元100表面110a之間的距離Y2,以及圖 2 8墨容器單元5 5 0連接口 5 5 3到設有連接管1 8 0 的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表面1 1 0 a之間的距離Y2, 滿足: Y 1 > > Y 2 經由此陳述,如果墨容器單元5 5 0旋轉進入支撐座 150,如圖28,29,對應Y1及Y2之間的差異, 墨容器卡榫部1 5 5延伸至墨容器卡榫部1 5 6的位置。 換言之,卡榫部156比圖39卡榫部155長XI。如 此使支撐座1 5 0體積增大,進而增大噴墨記錄裝置的體 積。此由於在墨容器單元5 5 0安裝期間,位於墨容器單 元5 5 0前端側邊頂部的Μ部與負壓控制室單元1 0 0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86 - ο 5 3 3, A7 - _ B7____ 五、發明說明(84) !!·----裝 i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本頁) 涉使得Y 1較大。爲了避免,Μ部及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干涉部分可切除,但如此做會使負壓控制室單元 1 0 0的形狀變複雜,因此,導致吸收材料塊1 3 0形狀 跟著複雜。如此衍生產能降低及成本增加。此外,隨著支 撐座1 5 0變大,有必要提升吸收材料對應切割部的體積 ,因此,使噴墨記錄裝置尺寸變大。縱使I D元件1 7 0 形狀呈凹槽,且墨容器I D凹槽形狀變成突部,同樣會面 臨相同的問題。此外,在墨容器側邊設置突起的I D會增 加包裝複雜,因此,尺寸及成本增加。 以下說明在傾斜面上設置I D件的優點。 --線· 隨著I D元件1 7 0長度降低使整個支撐座1 5 0尺 寸縮小,且墨容器側凹槽深度隨之減小,因此,墨容器容 墨效益增加。如圖29,爲利用數個ID元件170確保 防止錯裝墨容器單元,在插入前,所有I D元件1 7 0必 須與前側5 5 2干涉,因此,靠近連接口 5 5 3處的I D 元件170較長。如圖2,4 (a) ,4(c),在墨容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器進行安裝作業時,傾斜面2 5 1大致平行負壓控制室單 元100壁110a ,根據本發明,數個ID元件170 皆最短且等長。 至於I D元件的數目,則根據使用墨水數量決定。第 一實施例結合6取3種組合,意即6C3=2 0種。 (其他實施例) 圖30, (a)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立體圖解。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87- 3 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五、發明說明(85) 於墨容器5 7 0前端底部設有連接口 5 7 3用來銜接負壓 控制室單元1 0 0連接管1 8 0以便供應墨水至負壓控制 室單元1 0 0。根據本發明,墨容器單元5 7 0設有傾斜 面5 7 1,朝上述連接口 5 7 3背側傾斜。傾斜面5 7 1 上設有 ID 凹槽 572a,572b,572c, 572d,用來防止墨容器單元570誤插。圖30,( b)顯示內容墨水與圖30, (a)不同之墨容器單元立 體圖解。與圖30, (a)範例不同之處僅在凹槽 581a ,581b,581c,581d。墨容器單元 ,與圖3實施例不同,使用剛性墨容器,且I D元件與容 器一體成形(單一組件)。一組ID元件提供在4個不同 位置,且可使用墨水的數目爲8取4 (8C4)種。其他結 構與圖3實施例相同。 根據本實施例結構,其具備的優點與圖3實施例相同 ,另外更增加其他額外的效用。尤其是,相對於插入方向 ,可分布在非平順部分,上方及下方位置,左方及右方位 置或兩者的組合,可增進容器插入期間的引導效果以及安 裝後的穩定性。 如前所述,根據本發明,位於前側供墨口上方部向後 方傾斜,使得在墨容器連接口足夠接近負壓控制室容器時 ,墨容器可配合旋轉安裝,因此,墨容器及負壓控制室容 器之間的距離可縮到最短。藉此,可縮小支撐座尺寸,如 此可提供小型的噴墨記錄裝置。再者,既然在進行旋轉安 裝前,墨容器足夠接近負壓控制室容器,設在負壓控制室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裝--- 1!^本頁) "0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88- C 5 3 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_______五、發明說明(86) 容器單元上的連接管長度可縮短,因此,可降低更新作業 時墨水吸出量使殘留墨水吸收材料體積可以減小。如此, 達到整個噴墨記錄裝置尺寸縮小的目的。 參考圖3 1至3 5,描述墨容器單元連接部其他結構 〇 圖31, (a),連接口230傾斜朝下將墨容器單 元2 0 0傾斜插入支撐座1 5 0圖上顯示在連接管1 8 0 插入連接口 2 3 0之前的瞬間狀態。 連接管1 8 0在整個外表面上設有整合的環型密封突 部180a ,並在自由端上設置突部180b,用來啓閉 閥。在此實施例中,當連接管1 8 0插入連接口 2 3 0時 ,密封突部1 8 0 a緊靠在連接口 2 3 0連接密封面 2 6 0上,且與連接管1 8 0自由端的距離相等,且沿著 整個管周圍順著管長垂直方向延伸。此處,在墨容器單元 2 0 0執行拆、裝作業期間,密封突部1 8 0 a在連接密 封面2 6 0上滑動,因此,其所採用的材料相對連接密封 面2 6 0最好具備高滑動性、附著性。用來迫緊閥元件 2 6 1與第一閥體2 6 0 a的彈性元件2 6 3不侷限特殊 形式,可爲任何具有伸長或縮短特性的元件,諸如線圈彈 簧,板狀彈簧,或其他彈簧元件或橡膠材料等。從重複使 用的觀點,以樹脂材料製成的彈性元件較佳。 在圖31, (a)顯示的狀態中,閥開啓關閉突部 1 8 0 b沒有與閥元件2 6 1接觸,且形成在閥元件 2 6 1外側周圍的錐部利用彈性元件2 6 3迫緊力與第一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ml?本頁) 訂: ·_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89- C 5 3 3 A7 ____B7 _ 五、發明說明(87) 閥體2 6 0 a錐部逼緊。藉此,可保持墨容器單元2 0 0 內的密封性。 當墨容器單元2 0 0進一步插入支撐座1 5 0時,連 接口 2 3 0連接密封面2 6 0藉由密封突部1 8 0 a密封 。此時,密封突部1 8 0 a如前述傾斜,密封突部 1 8 0 a頂端率先與連接密封面2 6 0接觸(圖3 2步驟 11),且隨著墨容器單元200插入作業的進行,連接 密封面2 6 0滑入使接觸範圍朝密封突部1 8 0 a底部擴 大。最後,如圖31,(c)所示,密封突部180a底 端與連接密封面2 6 0接觸。如此,密封突部1 8 0 a整 個表面與連接密封面2 6 0接觸,使得連接口 2 3 0被密 封突部180a密封(圖32步驟12)。 在圖3 1 ,( c )顯示的狀態中,閥開啓及關閉突部 1 8 0 b不會與閥元件2 6 1接觸,且因此,閥機構不會 開啓。因此,連接口 2 3 0在閥機構開啓前保持密封,使 得在墨容器單元2 0 0進行安裝作業時,墨水從連接口 2 3 0漏出。 如上所述,連接口 2 3 0從連接密封面2 6 0頂側開 始密封並逐漸進行,因此連接口 2 3 0內的空氣可經由連 接密封面2 6 0及密封突部1 8 0 a之間的間隙排出’直 到密封完成爲止。既然連接口 2 3 0內的空氣透過此種方 式排出,當連接口 2 3 0密封時,連接口 2 3 0內空氣殘 流量可減至最少,使得縱使連接管1 8 0整個進入連接α 230,連接口 230內的空氣不會壓縮太多’意即’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0- ο 5 3 3 A7 __B7__ 五、發明說明(88) 防止連接口 2 3 0內的壓力上升太多。結果,在墨容器單 元2 0 0完全安裝在支撐座1 5 0上之前,可防止由於連 接口 2 3 0壓力上升使閥偶然打開造成墨水進入連接口 230。當進一步插入墨容器單元200,閥開啓及關閉 突部1 8 0 b抵抗彈性元件2 6 3彈簧力擠壓閥元件 26 1,使連接口 230藉由密封突部180a作用持續 保持密封,如圖31, (d)所示。藉此,透過連接口 2 3 0使第二閥體2 6 0 b開口 2 6 0 c產生流體限制( 圖3 2步驟13),使得連接口 2 3 0內的空氣經由開口 260c導入墨容器單元200,在此同時,墨容器單元 2 0 0內的墨水供應至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 (圖1 )以 開啓開口 260c及連接管180。 在此方法中,連接口 2 3 0內的空氣導入墨容器單元 2 0 0中,藉此,當裝回墨水尙未用盡的墨容器單元 2 0 0時,內囊2 2 0內的負壓不高。因此,可增進負壓 控制室外殻1 1 0負壓以及內囊2 2 0負壓之間的平衡, 使得墨水重新供入負壓控制室外殼110內的表現得以維 持。 在完成前述作業後,墨容器單元2 0 0押入支撐座 1 5 0底部,將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在支撐座1 5 0上 ,如圖31, (e)所示,藉此,連接口230及連接管 180完全連接,如此可確·保上述氣液交換。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閥體2 6 0 a連接密封面2 6 0 材料以及閥體錐部材料爲彈性體。藉由使用該種材料(彈 -ϋ 1 —.1 ϋ ϋ n ϋ 1¼ ϋ ϋ ϋ I · I 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91 - ο 5 3 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B7_五、發明說明(89) 性體),彈性力可確保連接密封面260與連接管180 密封突部1 8 0 a之間的密封性,以及第一閥體2 6 0 a 閥體錐部與閥元件2 6 1閥元件密封部(閥元件密封部) 之間的密封性。此外,彈性體可與第一閥體2 6 0 a模塑 一體成形,其優點是不會增加裝置零件數目。可用彈性體 製造的部分不局限在上述部分,但連接管1 8 0上的密封 突部1 8 0 a或閥元件2 6 1 (閥元件錐部)閥元件密封 部可使用彈性體。參考圖31,(a)至(e)及圖33 ,描述墨容器單元2 0 0拆卸操作。 當墨容器單元2 0 0從支撐座1 5 0上拆除時,連接 口 2 3 0密封釋放及閥機構操作程序依相反順序執行。 詳細說,將墨容器單元2 0 0順著安裝作業相反方向 旋轉從支撐座1 5 0上拔出,接著,閥元件2 6 1利用彈 性元件2 6 3迫緊力作用向前移動,使得閥元件2 6 1錐 部擠壓第一閥體2 6 0 a錐部,藉此,利用閥元件2 6 1 關閉連接口230(圖33步驟21)。 至此,拉出墨容器單元200,密封突部180a卸 封連接口 2 3 0。如此,在閥機構關閉後將連接口 2 3 0 卸封,可避免費連接口 2 3 0內的墨水。 如前述,既然密封突部1 8 0 a大致垂直連接管 1 8 0延伸方向延伸,連接口 2 3 0卸封,在比範例稍早 時間將外界空氣從突出底端導入連接口230(圖5)。 此時,連接口 2 3 0內部壓力爲負値,與圖5情況類似, 因此,墨水不會從連接口 2 3 0漏出。 !!*!·裝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本頁) 訂: ❿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92- 5 3 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 B7五、發明說明(9〇) 當進一部拉出墨容器單元2 0 0時,連接口 2 3 0完 全開啓(圖33步驟23),允許墨容器單元200從支 撐座1 5 0上拆除。 如圖3 1所示結構,釋放大氣壓力且拉出墨容器單元 2 0 0的時間週期大於密封突部傾斜配置時的範例,所以 只有在連接口 2 3 0足以吸入負壓控制室外殼1 1 0後, 再將墨容器拔出,因此,從防止墨水漏出的觀點考量,此 種結構較佳。圖3 4顯示本實施例採用連接管1 8 0之立 體圖。如圖3 4所示,密封突部1 8 0 a沿垂直連接管長 度方向延伸,以便與連接管自由端部等距離。 圖3 5顯示圖3 4連接管1 8 0結構修正範例之立體 圖。在此範例中,省略閥開閉突部1 80b連接管1 80 底側壁,取而代之是,底口 1 8 1 b延伸在密封突部 1 8 0 a邊緣。具有此結構,除了提供上述各種優點外, 當拆除墨容器單元2 0 0的同時,意即,當密封突部 1 8 0 a底端卸封時,空氣引入,此時底口 1 8 1 b打開 。因此,大量空氣可快速引入連接口 2 3 0。結合此結構 ,連接口 2 3 0內的墨水可更迅速地導入負壓控制室外殻 1 1 0,可進一步防止墨水漏出。 從防止墨水漏出的觀點,當拆除墨容器單元2 0 0時 ,該結構將大量空氣引入連接口 2 3 0中。 關於密封突部的位置,可設在連接管開口自由端。在 拆除墨容器單元2 0 0之前,如果此結構可防止墨水漏出 又能將大量空氣快速導引至連接口 2 3 0,則可變更如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死 -裝--- 本頁)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93· C 5 3 3 A7 ____ B7_ 五、發明說明(91) :結合圖5密封突部結構及圖3 4或圖3 5密封突部結構 ;結合圖5數個密封突部結構;圖3 4密封雙結構;使密 封突部厚度(寬度)增大的結構;上部及下部厚度不同的 結構(例如,上部薄,下部厚或相反)。 參考圖3 6至3 8,以下描述將墨容器單元安裝在支 撐座上的方法。 圖36, (a)顯示墨容器單元200側視圖,其中 靠近I D元件2 5 0附近具有功能如同供墨口之連接口 230以及ID凹槽252局部剖視圖。圖36,( b ) 顯示連接口 2 3 0正視圖。墨容器單元2 0 0大致呈平薄 式且包含設有連接口230的儲墨容器201, ID元件 2 5 0是分離元件,設在連接口 2 3 0結構側邊且閥機構 2 6 0 A配置在連接口 2 3 0內。此處,前端具有連接口 2 3 0 ;後端與連接口 2 3 0側相對;底側是安裝在支撐 座的底部;左側從連接口左邊觀看最大面積(主)側,連 接底面及頂側;右側是在主側的右邊。 I D元件2 5 0包含傾斜面2 5 1,其位於連接口 2 3 0上方朝儲墨容器方向、遠離連接口 2 3 0方向傾斜 。如圖36, (b),數個ID凹槽252朝左及右側設 在傾斜面上。I D凹槽2 5 2的功用是根據凹槽位置辨識 墨容器單元。ID元件250傾斜面25 1,結合圖4, 2 8,可有效節省安裝在支撐座上的空間。當單元放在地 面或將連接口面向下,既然I D元件2 5 0在傾斜面 2 5 1側比連接口 2 3 0側長’連接口 2 3 0不會直接與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9本頁) ->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94- 513350 A7 B7_ 五、發明說明(92) 地面接觸。 儲墨容器2 0 1底面朝被側向上傾斜。當墨容器單元 2 0 0安裝在支撐座1 5 0上時,如圖2所示,傾斜面可 有效防止因墨水淤塞偵測部導致墨存量誤判,此外,直接 將墨水導向連接口以增進使用性。此外,當將墨容器單元 2 0 0安裝在支撐座1 5 0上時,支撐部上墨容器卡榫部 1 5 5上端緊靠墨容器單元2 0 0底測,傾斜使墨容器單 元200角度接近垂直(連接管180延伸方向),可確 保容易插入連接管1 8 0。換言之,根據此結構,當噴墨 單元安裝在支撐座上時,安裝墨容器的動作,藉由連接管 1 8 0開口,設在連接口內的閥機構2 6 0A不易旋轉, 但動作卻須伴隨旋轉動作完成。在此例中,如果墨容器單 元200以大角度安裝連接管180,連接管180與墨 容器單元連接口 2 3 0卡住,如此不易或根本無法安裝。 藉由墨容器單元底側朝背側向上傾斜,可解決此問題,如 此伴隨旋轉運動達成平順安裝。在墨容器單元背側及底側 斷面,設有向外突出的突部20 1a。突部20 la與設 在元件基部的凹槽咬合構成支撐座1 5 0墨容器卡榫部 155,此後將描述,藉此確保墨容器單元200安裝狀 態。 在墨容器單元2 0 0頂面及背側斷面區域,設有向外 延伸的指狀柄部2 0 1 b。2 0 1 b部的功用是當墨容器 單元2 0 0安裝在支撐座1 5 0上時,接受墨容器單元 2 0 0施加的向下力量。當從支撐座拔出時,手指必須與 - ------——L!·裝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mr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95- 513350 A7 B7 五、發明說明(93) 指狀柄部2 0 1 b底側接觸以施加向上力。側邊附近突出 以增進把持性。 墨容器單元連接口具有狹長圓形斷面,確保墨容器單 元使用時沿垂直方向延長。參考圖37,38,描述安裝 程序。圖3 7顯示當墨容器單元2 0 0相對支撐座1 5 0 (例如對應圖4,(b))安裝時,安裝程序特定階段, 且圖3 8顯示安裝完成後的狀態(例如,對應圖4 ( d ) )° 具有支撐座1 5 0及噴墨頭單元1 6 0的負壓控制室 單元具有類似圖2的結構因此,以下省略不加贅述。如圖 3 7所示’當設有與支撐座1 5 Ο I D元件1 7 0互補之 1 D元件的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在支撐座1 5 0上時, 連接管1 δ 0及連接口 2 3 0互相接觸,設在墨容器單元 2 0 0背側及底側之間斷面區域突部2 0 1 a附近支撐一 部份墨容器卡榫部1 5 5。 此處’本結構採用的墨容器卡榫部1 5 5包括向後傾 斜的傾斜面’墨容器卡榫部1 5 5底端設有凹槽1 5 5 a 用來銜接墨容器單元突部2 0 1 a。當安裝墨容器單元 2 0 0時’向後彎曲的墨容器卡榫部1 5 5施加向下力量 ,如圖3 7 P 1所示(方向不局限在垂直向下力,但最好 儘可能朝下安裝墨容器單元),因此有效指引墨容器單元 向下並沿墨容器卡榫部1 5 5傾斜面朝連接管安裝。如此 ,墨容器卡榫部1 5 5的功用是引導墨容器安裝。尤其是 ,協助將連接管1 8 0進一步插入連接口 2 3 0以推動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 -裝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fRr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6- Γν 5 3 3 ) A7 -- ____B7____ 五、發明說明(94) 機構2 6 0 A,建立墨水流通狀態。 結合圖31,連接管180上設有密封突部180a ’沿垂直連接管長度方向繞周圍延伸,因此,在連接管插 入連接口後瞬間,建立密封狀態。 連接管底端設有橡膠連接部2 8 0,當墨容器單元裝 好後,橡膠連接部2 8 0受到連接口附近區域擠壓以確保 密封性。 墨容器卡榫部1 5 5滑動接觸面設有滑溝1 5 5 b, 供墨容器單元滑順移動。 此處,當連接管1 8 0開始進入連接口 2 3 0回應墨 容器單元2 0 0安裝操作,墨容器單元安裝作業利用兩部 份調整,一部份是連接口與連接管銜接處,另一部份是背 側及墨容器單元底側與墨容器卡榫部1 5 5傾斜面之間斷 面區域,使得I D元件1 7 0及I D凹槽2 5 2咬合關係 呈鬆弛狀態,因此不影響安裝作業。 當墨容器單元突部2 0 1 a與支撐座凹槽1 5 5 a咬 合時,利用力量P推擠墨容器單元2 0 0安裝動作完成。 此時,連接管'1 8 0位於連接口 2 3 0內,推擠連接管 1 8 0打開閥機構確保供墨。當墨容器單元安裝在支撐座 上後,壓縮橡膠連接部2 8 0產生抵抗力,且閥機構抵抗 力或類似作用維持墨容器單元突部2 0 1 a及支撐座 1 5 0凹槽1 5 5 a維持良好銜接狀態。當墨容器單元從 支撐座上移除時,在指狀柄部2 0 1 b施加向上力量,且 力量P 3作用在移除方向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 先 閱 讀 背 面 之 注 意
項I Η 頁I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7- 513350 A7 _B7 五、發明說明(95) 雖然參考此處揭露結構來描述本發明,尙無法限制其 細節,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嘗試涵蓋修正例或改變例以滿足 本發明目的及範疇。 illllj-lllm —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98-

Claims (1)

  1. 513350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墨容器,用來容納供應至記錄頭的墨水,該 墨容器包含:_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 墨容器外殻; 供墨口,設在該墨容器外殼上,形成孔口允許供墨至 該記錄頭; 及 傾斜部,設在該外殼區域上方,在該墨容器使用狀態 ’該供墨部位於設有該供墨口的外殼上方,該傾斜部朝該 外殻內側傾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其中該傾斜部 設有凹槽或突部,依據該墨容器@類設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乏,其中設有數個 魏、、、π. 1項之座, 類似的凹槽或突部,且該容器¥種類可利用凹 槽或突部的組合辨識。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座,其中該供墨管 設有狹長圓形斷面。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其中該墨容器 可安裝在支撐座,上面設有突部或凹槽"衫狀的咬合部,與 墨容器的凹槽或突部對應,允許_、墨容器安裝在該支撐座
    其中該支撐座 其中該供墨管 預定位置上。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 進一步包含供墨管,用來連接該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 外型具有狹長圓形斷面,供墨部有相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99- 513350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瞀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 設在外圍,並有肋部延伸在外圍 對該墨容器供墨部提供密封。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 著垂直供墨管長度方向延伸。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 相對該供墨管長度方向傾斜配置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 座設有吸墨元件,可保持來自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
    其中該肋部 其中該支撐 其中該供墨管 墨管插入時,相 其中該肋部沿 其中該支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欢|
    墨水 進一步包含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座設有記錄頭,用來射出從該墨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設在該供墨部的閥機構。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進一步包含 指狀柄部,在供墨口另一側及該墨器頂側之間斷面部向 外突出。 1 f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其中該墨容 器外殻利用吹製模塑方式製作。 v 16·—種墨容器,容納供應至記錄頭的墨水’該墨 容器包含: 第一傾斜部,設在該供墨部使用狀態下的1方’該供 墨部形成開口,允許供墨錄頭,該第一傾斜部朝該 \ν>; 墨容器外型逐漸減小方向傾 第二傾斜部,設在該墨容器使用狀態下的@ ^ ’胃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00- 513350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墨容器一部份,該第二傾斜部朝該墨 向傾斜。
    外型逐漸減小方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其中該傾 斜部設有凹槽或突部,依據該墨容器類設計。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其中設有 數個類似的凹槽或突部,且該容器內墨水的種類可利 用凹槽或突部的組合辨識。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墨管設有狹長圓形斷面。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 6項
    其中該供 其中該墨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办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容器可安裝在支撐座,上面設有突部或凹®形狀的咬合部 ,與墨容器的凹槽或突部對應,允許i墨容器安裝在該支 撐座預定位置上。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其中該支 廣‘、:寧·:J 撐座進一步包含供墨管,用來連接該]部I x-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其中該供 墨管外型具有狹長圓形斷面,供墨部;特徵。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其中該供 墨管設在外圍,並有肋部延伸在外圍i當該#墨管插入時 ,相對該墨容器供墨部提供密封。,魏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 部沿著垂直供墨管長度方向延伸。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 部相對該供墨管長度方向傾斜配置。
    其中該肋 其中該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01 - 513350 j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含設在該供墨部的閥機構。
    _,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進一步包 其中該第一 傾斜部由分離組件構成,且除了該第一傾^部之外,該墨 容器利用吹製模塑製作。 28·—種支撐座,供裝入可拆卸式、容納供應記錄 頭墨水的墨容器,包含: 供墨管,與墨容器供墨部連接以接受墨; 銜接部,呈凹槽或突部狀,對應該墨容器特定的突部 或凹槽; 導引元件,導引該供墨管進入該墨容器供墨部。 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之支撐座,其中該支 撐座設有吸墨元件,可保持來自供墨管的墨水。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之支撐座,進一步包 含記錄頭,用來噴射來自墨容器的墨水。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之支撐座,進一步包 含彈性元件,罩住該墨容器供墨部周圍,該彈性體設在該 供墨管底部。 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之支撐座,其中該供 墨管設在外圍,並有肋部延伸在外圍,當該供墨管插入時 ’相對該墨容器供墨部提供密封。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之支撐座,其中該肋 部沿著垂直供墨管長度方向延伸。 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之支撐座,其中該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5^|^ -102- ο 5 3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部相對該供墨管長度方向傾斜配置。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办 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之支撐座,其中該支 撐座進一步包含供墨管,用來與該供墨部連接。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之支撐座,其中該導 引元件包含傾斜面,可與該墨容器供墨部相對側及底側之 間斷面部接觸,當安裝該墨容器時,藉由壓力元件向下施 力使該墨容器供墨部接近該供墨管。 3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之支撐座,其中該安 裝導引自由端設有凹槽與該墨容器斷面部的突部咬合。 3 8 · —種將墨容器固定在支撐座上的安裝方法,該 支撐座包含呈凹槽或突部狀的銜接部,以防止誤裝,供墨 管及安裝導引,該墨容器包含儲墨口,防止錯裝的凹槽或 突部,供墨口以及配置在供墨口內的閥機構,該方法包含 一種步驟,將突部或凹槽與該支撐座咬合部結合; 一種步驟,將支撐座供墨管插入墨容器供墨口;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一種步驟,將墨容器底墨容器供墨口相對側之 間斷面部與支撐座安裝導引接 一種步驟,在該墨容器頂面近供墨口相反側位置 ,施加具有向下分力的力量; 一種步驟,施力沿著安裝導引移動墨容器底側與該墨 容器供墨口相對側之間斷面部; 其中藉由該移動步驟,墨容器朝支撐座供墨管前進, 且供墨管插入供墨口,使得該供墨管開啓墨容器閥機構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03- 513350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行供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8項之
    其中供墨 管設有肋部’順著垂直管長度方向管部,且在肋部進 入供墨口後’該供墨管才開啓閥機構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8項之
    其中墨容 /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器設有突出部,位於墨容器底側與該墨容器供墨口相對側 之間斷面部上,支撐座安裝導引設在底端,具有凹槽部以 接納該突出部,且其中在墨容器突出_支撐座凹槽部咬 合後才算完成墨容器安裝在支撐座上的1| 4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8項之,其中墨容 器設有指狀柄部,在供墨口另一側及該墨頂側之間斷 面部向外突出,該指狀柄部便利墨容器拆裝作業的進行。 42· —種噴墨記錄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定義的支撐座,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定義的墨容 器,記錄材料表面往復運動的匣,以及控制記錄訊號 、從該支撐座上設置的記錄頭內噴出墨水的裝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摞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 -104-
TW089107900A 1999-04-27 2000-04-26 Ink container, holder for ink containe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holder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mounting ink container to holder TW51335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080199 1999-04-27
JP12080299 1999-04-27
JP2000112231A JP2001010078A (ja) 1999-04-27 2000-04-13 インクタンク、該インクタンクが取り付けられるホルダー、該ホルダー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タンクのホルダーへの装着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13350B true TW513350B (en) 2002-12-11

Family

ID=2731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07900A TW513350B (en) 1999-04-27 2000-04-26 Ink container, holder for ink containe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holder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mounting ink container to holder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511167B1 (zh)
EP (1) EP1053875A1 (zh)
JP (1) JP2001010078A (zh)
KR (1) KR100354099B1 (zh)
CN (1) CN1288818A (zh)
AU (1) AU750885B2 (zh)
CA (1) CA2306745A1 (zh)
MX (1) MXPA00004069A (zh)
TW (1) TW513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0798B2 (ja) 1999-04-27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該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液体収納容器、該システム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CN1184076C (zh) 2000-02-16 2005-01-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JP4576858B2 (ja) * 2001-02-09 2010-1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6666542B2 (en) * 2001-03-30 2003-12-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for printer or the like and ink cartridge 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US6926396B2 (en) * 2001-05-17 2005-08-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ink injection thereinto
US6779874B2 (en) * 2001-07-31 2004-08-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ice for ensuring proper toe-heel installation of a detachable printer component
US6729714B2 (en) 2001-07-31 2004-05-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parable key for establishing detachable printer component compatibility with a printer
JP3667283B2 (ja) * 2002-01-25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US7147310B2 (en) * 2002-01-30 2006-12-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JP4250433B2 (ja) 2002-03-18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の包装構造およびその開封方法
JP3754954B2 (ja) * 2002-11-27 2006-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111976A (ja) 2003-09-18 2005-04-28 Ricoh Co Ltd 消耗部品、部品装着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04001750B3 (de) * 2004-01-12 2005-05-25 Technotrans Ag Farbkartuschen-Behälter
DE102006003054B4 (de) 2006-01-20 2014-10-02 Phoenix Contact Gmbh Verfahren, Flüssigkeitsversorgungseinheit und Messvorrichtung für eine Füllstandsanzeige
JP5016849B2 (ja) * 2006-05-24 201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タンク
JP4862683B2 (ja) 2007-02-19 2012-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ATE481246T1 (de) * 2008-02-28 2010-10-15 Brother Ind Ltd Tintenpatrone und system mit einer solchen tintenpatrone
JP5384211B2 (ja) * 2009-06-12 2014-01-08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40240B2 (ja) 2010-04-02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タン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CN102615983A (zh) * 2011-02-01 2012-08-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盒
US8529037B2 (en) * 2011-02-03 2013-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ink tank
KR102095948B1 (ko) * 2013-05-06 2020-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체토출장치의 리저버
KR101951528B1 (ko) 2013-09-18 2019-05-09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 프린터
DE112014004272T5 (de) 2013-09-18 2016-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intenkartusche und Tintenstrahldrucker
JP2015199261A (ja) 2014-04-08 2015-1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415114B2 (ja) 2014-05-30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貯留ユニットと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貯留ユニットからの気泡の除去方法
JP6460304B2 (ja) * 2014-06-12 2019-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及び複合機
JP6350070B2 (ja) * 2014-07-24 2018-07-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US9987849B2 (en) 2015-08-21 2018-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device
JP6308989B2 (ja) 2015-09-30 2018-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611564B2 (ja) 2015-10-30 2019-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ボトルおよび液体収納ボトルのパッケージ
JP6452594B2 (ja) * 2015-10-30 2019-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723729B2 (ja) 2015-11-17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JP6624905B2 (ja) 2015-11-26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残量検出装置
US10391776B2 (en) 2015-11-30 2019-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8472963A (zh) * 2015-12-28 2018-08-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单元
US10434786B2 (en) * 2015-12-28 2019-10-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unit
JP6763240B2 (ja) * 2016-08-31 2020-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弁機構及び弁機構の製造方法
JP6950228B2 (ja) * 2017-03-27 2021-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US10493765B2 (en) 2017-03-27 2019-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capable of reducing leakage of liquid from liquid storage chamber
JP2019093669A (ja) 2017-11-27 2019-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補充容器及び液体補充システム
JP7110038B2 (ja) 2018-09-06 2022-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貯留容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172465B2 (ja) * 2018-11-07 2022-11-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コンテナ
JP2021151724A (ja) 2020-03-24 2021-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貯留タ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154605A (ja) 2020-03-27 2021-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183400A (ja) 2020-05-22 2021-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1959126B (zh) * 2020-08-27 2022-03-22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墨盒
JP2022054843A (ja) 2020-09-28 2022-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USD971316S1 (en) * 2022-01-20 2022-11-29 Mark Cuban Ink cartridge hol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3031A (en) * 1976-06-07 1980-01-08 Silonics, Inc. Ink supply system
JPS60192643A (ja) 1984-03-14 1985-10-0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JP2510083B2 (ja) * 1984-07-09 1996-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JP2817657B2 (ja) 1994-08-23 1998-10-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DE68918074T2 (de) 1988-12-29 1995-01-26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kopf un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US5162818A (en) 1989-09-18 1992-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having a window for observa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2840408B2 (ja) 1989-09-18 1998-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5162323A (ja) 1991-12-11 1993-06-2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A2084708C (en) 1991-12-11 1997-11-25 Hiromitsu Hirabayashi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arriage mechanism therefor
DE69224886T2 (de) 1991-12-11 1998-08-20 Canon Kk Schlitten fü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JP3103177B2 (ja) 1991-12-11 2000-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ヘッド交換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962044B2 (ja) * 1992-05-29 1999-10-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519422A (en) * 1993-05-03 1996-05-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unintended use of print cartridges
SG72660A1 (en) 1993-08-23 2000-05-23 Canon Kk Exchangeable ink cartridge
US5619239A (en) 1993-11-29 1997-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placeable ink tank
CA2434525C (en) * 1994-08-24 2006-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for ink jet printer, holder for the container carriage for the holder and ink jet printer
JP3251845B2 (ja) 1995-04-17 2002-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負圧を与える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280202B2 (ja) 1995-08-01 2002-04-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DE69617610T2 (de) * 1995-12-04 2002-05-08 Hewlett Packard Co Kodierungsvorrichtung für Tintenzufuhrbehälter
JP3450643B2 (ja) * 1996-04-25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補充方法、該補充方法を用いる液体吐出記録装置、液体補充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US5745138A (en) * 1996-05-16 1998-04-28 Ostermeier; Bruce H. Ink chamber with pressure relief chamber having pressure relief aperture and microparticles to exert capilliary action on 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53875A1 (en) 2000-11-22
US6511167B1 (en) 2003-01-28
KR20000071832A (ko) 2000-11-25
CA2306745A1 (en) 2000-10-27
AU750885B2 (en) 2002-08-01
KR100354099B1 (ko) 2002-09-28
AU3014600A (en) 2000-11-16
JP2001010078A (ja) 2001-01-16
CN1288818A (zh) 2001-03-28
MXPA00004069A (es) 200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13350B (en) Ink container, holder for ink containe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holder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mounting ink container to holder
TW512098B (en) Ink container, valve unit for ink container, ink jet head cartridge having ink container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EP1053874B1 (en) Ink container, valve unit, ink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ink jet head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9333758B2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6443567B1 (en) Liquid ejecting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US9278540B2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EP1048469B1 (en) Liquid supplying system and liquid supply container
US6450631B1 (en) Storing method of ink tank and ink jet head cartridge, and ink tank and storing container used in the same method
US6550898B2 (en) Liquid supply system, liquid supply container, capillary force generating member container, ink jet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TWI259149B (en) Ink container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7293864B2 (en) Liquid container with mounting and removal operation guide groove regulating movement
JP2001001544A (ja) 液体供給方法、液体供給容器、負圧発生部材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収納容器
JP2001001552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4304518B2 (ja) 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1001550A (ja) 弁機構、液体収納容器、液体供給システム、液体吐出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200100154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の保管容器および保管方法
JP2001001538A (ja) 液体収納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