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74028B - Light-emitting device based on indirect bandgap material - Google Patents

Light-emitting device based on indirect bandgap materi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74028B
TW474028B TW089102788A TW89102788A TW474028B TW 474028 B TW474028 B TW 474028B TW 089102788 A TW089102788 A TW 089102788A TW 89102788 A TW89102788 A TW 89102788A TW 474028 B TW474028 B TW 4740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gap
semiconductor
silicon
light
gap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02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ng-Fu Lin
Original Assignee
Ching-Fu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g-Fu Lin filed Critical Ching-Fu Lin
Priority to TW089102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474028B/zh
Priority to US09/644,629 priority patent/US6881977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74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740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474028 A7 五、發明説明(!) 發明背景 本發明係關於突破間接能隙(indirect bandgap)材料 的♦光機制,可以藉由電激發產生光,而變成電激發光元 件。間接能隙材料,例如石夕,過去皆被認為 無法經由電激 而^光,其原因是在其能帶結構(Band structure)中,導 電:⑹nducticm band)的最低點和價電帶(Valence匕咖) '最门..έ並不是位於相同的,也就是說,當電子由 導電帶的最低點掉到價電帶的最高點時,或是所謂的電子 和電洞復合時,動量並不守怪,因此除非有其他的機制表 與’電子和電洞不能直接復合而放出光子。過去已經睁解, 若有聲子(Ph〇n〇n)參與,則聲子可以提供額外的動量,使 得動量可以守恒,但是因為三個粒子(電子、電洞、聲子) 碰在一起的機率極小,所以仍然很難讓間接能隙材料發 先。最近由於石夕材料在電子工業和積體電路上的廣泛應 用,所以很多研究設法使石夕也能電激發光,例如使用多孔 隙結構如_心_),Η微粒結構(職〇-crystalline) ’和鍺(Ge)結合以改變能帶結構,參雜盆他 離子,利用離子為發光中心,或是切基板鑛上發光材料, ^有機材料或氮化鎵等,上逑的方式皆使石夕的發光能量偏 離原先石夕材料的能隙。本發明提出的創新構想與上述皆不 相同’可以使間接能隙材料不受間接能隙所限制,而且可 以發出對應此材料之能隙的光。 此新型的在間接能隙材料上之發光元件在於 力學的微擾理論(Perturbatl〇nthe〇ry)。由量子力學的 474028 Α7 五、發明説明(2 ) 微擾理响。十斤什知,位能雙到微擾日寺,電子的物質波(脱代 funct應)也會改變,改變後的物質波所具有的k值將隨 微擾變更。所以雖然原先電子和電洞的k值(即動量)不 等、工由適田的位月b微擾,物質波的某些分量可以使得電 子和電洞的動量相奪:,所丨ν φ ^ 寺所以電子和電洞可以進行直接復合 而放出光子。 本發明突破了傳統上對間接能隙材料的認知,使豆也 能做為發光元件之用。此突破乃是因為我們從量子力學出 發,藉由微擾理論(Perturbatlon the〇ry),重新認識電 子和電洞的物質波’而發現動量守悝可以藉著適當的微擾 而達成,突破了間接能隙材料如石夕半導體不能發光的迷 思。而實作上也成功地驗證了石夕半導體的電激發光 (electroluminescence)特性。 發明概述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發明突破過去物理思想及技術的習知,以創新的觀 念,使得間接能隙材料可藉由電激發而產生光子。基於發 明人對量子力學的深入瞭解’知道當位能受到微料,、物 質波會因此改變’若微擾量過大,整個材料的能帶結構將 完全改變,若微擾量較小,材料的能帶結構大約維持一樣, 而物質波的波函數會具有-分量’此分量所對應的k值和 原來的波函數之k值不同,其改變量和微擾位能形態有 關,若微擾位能形態表示為v(r),此v(r)的傅氏轉:將 具有一分量,此分量可提供微擾後的波函數一 υ值’使原 來的波函數之k值變為k + G,所以在幅射式復人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Χ:297公釐 -4- 474028 A7 I----__ 五、發明説明(3 ) (Radiative recombination),其躍遷矩陣元 matrix element)具有 的分量,其♦ “ 和 kv 分別為電子和電洞的k值,若是微擾不存在,則G值為零, 躍遷矩陣元素中因kc和kv不相等,所以其值為零,即幅 射式復合不會發生。若是微擾存在,則G值不為零,在g 值適當時,則躍遷矩陣元素不為零,也就是說幅射式復合 是可能的。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新構想’使間接能隙材料可藉由電 激發而產生光子’此構想具有嚴格的物理理論基礎。由於 此構想可以使廣泛應用在電子工業和積體電路上的石夕材料 也可以電激發光’使得電激發光元件可以做在W板上, 因此可以和目前㈣晶片積體電路完全整合在—起,使得 石夕晶片不僅可以有電子產品上的應用,也可以做為發光元 件’而電子晶片與發光元件的單石整合(MonoHthlc 卿at_)’可以更加擴大石夕晶片及石夕材料的應用範圍。 而且此結構和製程都相當簡I,製作成本低廉,可以直接 和1C工業結合’所以具有相當大的實用價值。 經 濟 部 中 央 標 隼 為 員 X 消 費 合 社 印 製 圖示之簡單說明 圖-係間接能隙材料石夕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圖。 圖二顯示了即使G略為偏離(々— 式復合仍可以發生之圖例。…電子與電洞幅射 圖二顯不了氧化最密的情形 ίΓΛ ^ u 取表層矽原子結構圖例。 (α乳化的石夕原子;.未氧化 之下—層原子。) 宁子’△·取表層矽原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ϋ 474028 A7 B7 五、發明説明(〇 ^ 一~'—- 圖四顯示了( Π Q )方向剖面接 J囬接近Si/Si〇2接面附近之石夕 結構圖例。(〇:氧化的石夕原子· ,、 /眾于,# •未虱化的矽原子) 圖五顯示了可讓電子和電洞同時出現的結構例一。 圖六顯示了可讓電子和電洞同時出現的結構例二。 圖七顯示了可讓電子和電洞同時出現的結構例三。 圖八顯示了可讓電子和電洞同時出現的結構例四。 圖九顯示了可讓電子和電洞同時出現的結構例五。 圖十顯示了可讓電子和電洞同時出現的結構例六。 圖十一顯示了先行氧化以產生位能微擾後,去掉此氧化 層,之後再長上其他型半導體以形成p_n接面的製程實施 例。 圖十二顯示了間接能隙矽半導體材料上之發光元件在幾種 電流及電壓下量到的發光光譜。. · · 圖十三顯示了發光強度和電流之關係。 間接能隙材料上之發光元件詳細說明 在固體中,其能帶結構圖,即(五-關係圖,可由薛丁 格方程式(Schr0dinger equation)解之: Μ濟部中央猱準局另工消費合作社印¾ E^k(r) 其中之V(r)是此固體晶格之週期性位能函數。根據 Bloch定理,此薛丁格方程式的解么(r)具有以下之型 式:么办,.r)>其中r)也是r的週期性函 | 數,其週期與此固體晶格相同,"是能帶指標,而能量 i紙張尺度瑤用t两國家樣本Y^sTa( 210X297公ίΐ ) ^ -- -6- 474028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解仏的㈣關係圖就是能帶結構。圖-所示為間接能 隙材料料導體的能帶結構圖,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混 清,此處只以石夕半導體為例,其它材料可以類推。 對於間接能隙材料,如石夕和錯等半導體,在其能帶結 構中,因為導電帶(Conductl〇n band)的最低點和價電帶 (Vaience band)的最高點,並不是位於相同的k值,根據 量子力學中的選擇律(Selectl〇n rule),動量無法守怪, 所以電子和電洞之幅射式復合不能發生。若要動量可以守 恆,必須有聲子(Ph0n0n)參與,但是因為三個粒子(電子、 電洞、聲子)碰在一起的機率極小,所以很難讓間接能隙 材料發光。在此說明中,我們將根據量子力學的微擾理論, 證明即使沒有聲子(Ph0n0n)參與,只要位能F(r)受到適 當微擾,電子和電洞之幅射式復合也可以發生。我們也實 驗證實矽半導體確實可據此發出對應於能隙能量的電激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 假设固體晶格之週期性位能厂(Γ)受到微擾,此微擾 以f( r)表示,那麼薛丁格方程式將變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糅準局兵工消f合作社印袈 ft1 2 +F(r) + *)]A ⑺= Ελ(γ) 微擾使得新的解仏(r)和原來的Bloch函數心(r)不 同,能量E々也稍為和原來的心不同。根據微擾理論,r) 和心(r)的關係可由下式表示: = Σ^(〇τ^Ηγ- + 高階項 ,… Ek-Ek, k^k ⑴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7- 474028 A7 B7 五、發明説明(6 ) 其中之々為下式所表示: (1)式中之々’是不連續的值,但鄰近值極接近,所以計算 Β守可改用積分。將此微擾K(r)以傅氏轉換表示之,則厂 變成 、U vk'k -ie~Jk%r^(k\r)[\v(k^eJ^= j[jej(k k+k 對r積分中,只有r = A:時,其值才不近乎零 間化為 vk'k = v^k^k)\K\k\xyJn{k,x)d2r = v{k^k)un,ri{k\k) 所以Vk,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ΤΓ. .¾濟部中夬標準局兵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假如K(r)是週期性函數,其傅氏轉換就變為傅式級數v(r)-Z^o^G#r G 其中之G疋K(r)之倒置晶格向量(reciprocal lattice vector)。因此只有在(々,-大約等於G時,其 值才夠大.^k=ZVG^n(k\k)S(G-k'+k) G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匚邮)八4規格(210/297公嫠) --*- -線·
47402S Α7 Β7 五、發明説明(7 ) 因此微擾後之波函數A(r)具有對應於Κ的項 示 如下式所
^(r) = ^(r)+ ^n^ + G^kl G;t〇 Ek — Ek+G
In 1-1 — -- ί 0 經 中 央 標 準 局 工 消 f 合 η 社 印 % 當電子在導電帶之最低點時,其波函數之々二々 為相對應之動量,所以〜(r)具有— 夂 力(…。若是G = H),其中々對:量為 ^ ^ T ^對應於僧 電帶之琅南點,則電子與電洞幅射式復合之躍遷矩陣元素(transitlon matrix element)具有⑹桃%〉的分 因為Uc + G) =夂,此矩陣元素不會等於零。因此,若 的傅式級數具有大的^ GH,則電子/ = 幅射式復合將大大增強。 一 而事貝上,因為能帶填充效應(band—fmi叫, 導電帶的電子不一定在導電帶的最低點,同樣地,電洞也 不一定在價電帶的最高點,所以G不需真正等於(4 —夂) 如圖二所示,即使G略為偏離(总—夂),電子與電洞幅 射式復合仍可以發生。 在只作上’只要能產生位能微擾,而此位能微擾的傅 氏級數具有Fg的項,其G值約略等於d 〇即可。 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混淆,在此實作說明中只以矽半導體 為例,其它類間接能隙材料也可根據其晶體結構類推。例 如(1〇〇) Si基板,其最上層原子是面心排列,所以原子 間距為<3 /力’沒為晶格常數。當其氧化時,因為8卜〇 si 的鍵結長度比矽原子間距3 /λ/^·長,所以不是所有表層矽 f請先閲¾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ΙΪΓ - -線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4028 五、發明説明(8) 原子皆和氧鍵結,在氧化最密的情形下,氧化的石夕原子和 未氧化的矽原子互相間隔,所以氧化的矽原子間隔為 也,如圖三所示的表層原子結構和圖四所示的⑴㈧方 向剖面原子結構,也就是說此表層原子在緊密氧化之後, 位能微擾也將具有週期其傅氏級數所具有的&項 ,G值為2π/ν^,約略等於石夕的(κ)〜〇·75(2π/小 右電子和電洞可以同時出現在此位能微擾區域,則電子與 電洞幅射式復合可以發生,而產生和石夕原子能隙能量接近 的光。此處的緊密氧化矽表面方式,只是舉例說明適當的 位能微擾是實作上可行的,不是唯一的方式,其他方式如 化學侵蝕法(chemical etching),或質子、離子撞擊法 (proton or ion bombardment,或乾式化學反應法(reactive ion etching),顯影法(lithography)等皆有可能達到產 生位能微擾的目的。但是這裡要特別指出,天然氧化的矽 氧化層過於疏鬆,不能產生具有短週期之位能微擾, 所以達不到本發明陳述的構想,所以本發明的發光元件不 能由一般的天然氧化矽做到,所以本發明並非顯而易見的 構想’乃是需對量子力學有深入瞭解才能發明。 一種可以讓電子和電洞同時出現的結構是使用極薄的 氧化層’然後在此氧化層上再錢上導電層,使電子或電洞 可以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到達矽半導體而和另一 種載體復合。另外也可以將造成具有週期之位能微擾 的氧化層去掉’然後再長上和基板不同型的石夕半導體,如 原來的矽基板是p型,則在去掉氧化層後,長上η型的石夕 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固家揉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嫠)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0- 474028 五、發明説明(9 ) 半導體,以形成p-n結構,使電子和電洞同時出現在此位 能微擾區,或是與其它半導體配搭,在此位能微擾區附近 形成異質接面⑽⑽-juncti〇n)結構或量子井(釋伽 well)結構,以提高電子和電洞的濃度。圖五至圖十顯示 :些可能讓電子和電洞同時出現的結構。圖十一例舉先行 氧化以產生位能微擾後,去掉此氧化層,之後再長上其他 型半導體以形成p-n接面的製程實施圖示。 我們實際上在矽半導體上製造了此類發光元件,並以 電激發的方式產生了對應於矽原子能隙能量附近的光。圖 十二是在幾種電流及電壓下量到的光譜,因為歐姆熱使溫 度昇高的關係’此光譜的中心能量比室溫的石夕原子能隙能 量稍低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半導體的能隙能量會隨溫度昇 面而減少所致。 圖十二是實際量到的光譜,顯示了此專利技術之確實 可行,而不只疋學理上之說明。為使此技術内容等更清楚, 炫說明7G件之製作技術細節與材料相關參數等如下: 1.如圖四所示,矽表面形成二氧化矽後,最表面的矽原子 结濟部中央橾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排列方式和下層的矽原子不同;也就是說,此層已具有 位能微擾。為使此位能微擾效應增強,可以使用以下做 法: (1) 先將矽晶片表面的天然氧化層以氫氟酸(HF)蝕去。 (2) 以陕速熱氧化法(Rapid thermal oxidation,RTO), 在矽晶片表面形成緻密的氧化層,以確定最表面的 石夕原子排列方式可以如原說明書之圖四所示。 本紙I尺度i用中^T^iF^C);<297公釐---- -11 - 474028 A7 --—___ B7 五、發明説明(1〇 ) (3) 用氫氟酸(HF)將此緻密的氧化層蝕去。 (4) 在高溫爐中,用氫氣做熱處理(8〇〇 —1〇〇〇。〇。 ⑸重覆步驟⑵-⑷數次,使位能微擾效應增強。 (6)形成一層薄氧化層。(可使用快速熱氧化法) (乃在薄氧化層上鍍上導電金屬(如鋁或多晶矽),形成 如原說明書之圖五或圖六的結構。 (8)、在矽晶片的背面鍍上鋁做為電極,而形成元件。經 過上述過程後,此元件在通正向偏壓(正向偏壓之定 義和二極體類似)時,可以發光,其發光頻譜如圖十 —所不〇 2.要造成位能微擾,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並不限定於上述 做法。茲再舉另一例子如下: (1) 將矽晶片表面的天然氧化層以氫氟酸(HF)蝕去。 (2) 用含有高濃度奈米(⑽⑽贴忱幻大小之絕緣顆粒(如 奈米級的Si〇2顆粒)的溶液塗佈在矽晶片表面。 (3) 將溶劑烤乾,(若溶劑為曱醇,烘烤溫度只需在9〇〇c 以下),奈米大小之絕緣顆粒將留在矽晶片表面。 (4) 在奈米絕緣顆粒上蒸鍍金屬(如鋁)。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5) 在秒晶片的背面鍍上鋁做為電極,而形成元件。 在加上電壓後,由於奈米絕緣顆粒的關係,使得矽晶片 所感受的忐帶彎曲效果不同,而形成位能微擾,可使發 光強度增加。其發光強度和電流之關係(L_〗圖)如圖十 三所示,斜率上之量子電光轉換效率遠比間接能隙材料 在不具位能微擾之發光效率大,此效率對矽晶片上積體 ( CNS ) A4^ ( 210X2974S* ) --—---— -12- 474028 A7 B7 五、發明説明(1 1 ) 電路(1C)間光訊號傳輸已具使用價值,例如由本專利技 術可產生超過〇_2μ*的光強度,在接收端能轉換為約 〇_1μΑ的光電流,再由後級放大電路放大,做為參與積 體電路中電訊號處理之用,而達到Ic間的光 以上所舉例子只為說明本專利技術之具體可^ ,並 非限疋達到本專利描述結構的使用方式。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男工消費合作社印裂 一釔 B 國 ί中 用 |適 尺 I纸 本 X 10 -13- 474028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2 )圖示元件符號說明 (1) :導電層 (2) :絕緣層 (3) :半導體 (4) :電子電洞累積區 (5) : N型半導體 (6) : P型半導體 (7) :微粗糙結構接面 (8) :矽鍺合金異質結構 (9) :雙異質結構電子電洞累積區 (10) :矽鍺合金量子井結構 (Π):量子井結構電子電洞累積區(12) :氧化層 (13) :電子電洞累積結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读寫本頁)
,1T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嫠) -14-

Claims (1)

  1. 474028
    種間接能隙材料上之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包括有 (a) 間接能隙材料,如矽(si)、鍺(Ge)、或其他二元、三 元、或四元複合(compound)化合材料等; (b) 在此間接能隙材料上形成與原晶格排列不同的原子 、、且成結構’可以使原來的晶格位能受到微擾; 請 先 閲 讀 背 之 注 中 央 樣 準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e)在此間接能隙材料上形成一構造,可以讓電子和電 經
    I
    頁 訂
    -15- 474028 鉍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間接能隙材料上之電激發光 元件,其中之可以讓電子和電洞同時出現的構造,可以 是金屬-絕緣層-半導體、半導體-絕緣層-半導體、P—n 接面、異質結構、量子井結構、或是上述結構之多層或 多重組合。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tr 經濟部中央橾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表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捸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6-
TW089102788A 2000-02-18 2000-02-18 Light-emitting device based on indirect bandgap material TW474028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89102788A TW474028B (en) 2000-02-18 2000-02-18 Light-emitting device based on indirect bandgap material
US09/644,629 US6881977B1 (en) 2000-02-18 2000-08-23 Light emitting device based on indirect-bandgap material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89102788A TW474028B (en) 2000-02-18 2000-02-18 Light-emitting device based on indirect bandgap materia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74028B true TW474028B (en) 2002-01-21

Family

ID=21658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02788A TW474028B (en) 2000-02-18 2000-02-18 Light-emitting device based on indirect bandgap material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881977B1 (zh)
TW (1) TW4740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3515B (zh) * 2004-05-26 2013-01-21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 包含有光子能帶隙材料及發光材料之半導體發光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505479A (ja) * 2003-09-08 2007-03-08 グループ フォア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固体白色光放射体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ディスプレイ
US20070096171A1 (en) * 2005-10-31 2007-05-03 Ching-Fuh Lin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that has the effect of phonon-assisted light amplifica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915637B2 (en) * 2008-11-19 2011-03-29 Nantero, Inc. Switching materials comprising mixed nanoscopic particles and carbon nanotubes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20110034008A1 (en) * 2009-08-07 2011-02-10 Nantero,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textured surface on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using a nanofabric layer
US9291297B2 (en) * 2012-12-19 2016-03-22 Elwha Llc Multi-layer phononic crystal thermal insula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3959A (ja) * 1992-09-30 1994-07-22 Texas Instr Inc <Ti>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によりNdでドープされたCaF2薄膜から発光せしめ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US5705047A (en) * 1994-04-29 1998-01-06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rous blue light emitting diode
US5625729A (en) * 1994-08-12 1997-04-29 Brown; Thomas G. Optoelectronic device for coupling between an external optical wave and a local optical wave for optical modulators and detectors
JP4071360B2 (ja) * 1997-08-29 2008-04-02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3515B (zh) * 2004-05-26 2013-01-21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 包含有光子能帶隙材料及發光材料之半導體發光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81977B1 (en) 2005-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eufeld et al. Effect of doping and polarization on carrier collection in InGaN quantum well solar cells
KR20130098191A (ko) 터널 유전체층을 갖는 태양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JP2008078611A (ja) 高効率間接遷移型半導体紫外線発光素子
EP2845273B1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new silicon light source and devices
Kim et al. Enhancement of efficiency in graphene/porous silicon solar cells by co-doping graphene with gold nanoparticles and bis (trifluoromethanesulfonyl)-amide
Hou et al. Porosity-enhanced solar powered hydrogen generation in GaN photoelectrodes
TW474028B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based on indirect bandgap material
Xu et al. Interface engineering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monolayer graphene–silicon solar cells by inserting an ultra-thin LiF interlayer
JP5344464B2 (ja) ダイヤモンド半導体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323295B (zh) 一种插入AlGaN结构的多量子阱InGaN太阳能电池
Chen et al. Progress in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of Third-Generation Semiconductors
KR101619110B1 (ko) 반도체 광전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6770903B2 (en) Metal-oxide-silicon device including nanometer scaled oxide structure to enhance light-emitting efficiency
JP2007045645A (ja) 水素製造装置、水素製造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水素の製造方法
US6905977B2 (en) Method of improving electroluminescent efficiency of a MOS device by etching a silicon substrate thereof
JP4592439B2 (ja) ダイヤモンド紫外線発光素子
TW456057B (en) Metal-oxide-Silicon light emitting diode
JP6823264B2 (ja) 酸素発生電極及び酸素発生装置
CN114744076B (zh) 基于氮化镓异质结薄膜的双极型光电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TW584913B (en) Method of etching silicon substrate surface to increase light emission efficiency of device
Ramos et al. Tunable, multifunctional opto-electrical response in multilayer FePS 3/single-layer MoS 2 van der Waals p–n heterojunctions
Liu et al. Influence of indium content on the unintentional background doping and device performance of InGaN/GaN multiple-quantum-well solar cells
Huang et al. Analysis of oxidized p-GaN films directly grown using bias-assisted photoelectrochemical method
Van Amerongen et al. Photo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P‐Type Si Single Crystals in Liquid Ammonia and in Liquid Ammoniate of Sodium Iodide
Atanassova et al. I–V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MOS structures with silicon oxide obtained in RF oxygen plasm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