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49545B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arcass structure for vehicle-wheel tyres and a carcass structure to be obtained thereby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arcass structure for vehicle-wheel tyres and a carcass structure to be obtained thereb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49545B
TW449545B TW088118817A TW88118817A TW449545B TW 449545 B TW449545 B TW 449545B TW 088118817 A TW088118817 A TW 088118817A TW 88118817 A TW88118817 A TW 88118817A TW 449545 B TW449545 B TW 4495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ries
strip
shaped
tire
segme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8118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enato Caretta
Original Assignee
Pirell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relli filed Critical Pirelli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49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495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4Bead cores
    • B60C15/05Bead cores multiple, i.e. with two or more cores in each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30/16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29D30/1621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by feeding a continuous band and winding it spirally, i.e. the band is fed without relative movement along the core axis, to form an annular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30/16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29D30/165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by feeding cut-to-length pieces in a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core axis and placing the pieces side-by-side to form an annular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30/18Fitting the bead-rings or bead-cores; Folding the textile layers around the rings or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18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not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e.g. floating or down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23Carcasses built up from narrow strips, individual cords or filaments, e.g. using filament wi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30/16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29D2030/1664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subgroups of B29D30/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6Accessories or details, e.g. membranes, transfer rings
    • B29D2030/2671Holding the layers, e.g. the webs or the plies, in position onto the drum
    • B29D2030/2692Holding the layers, e.g. the webs or the plies, in position onto the drum by using suction means, e.g. vacuum produc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0/00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0/001Be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10T152/10819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bead portion of the ti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10T152/10819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bead portion of the tire
    • Y10T152/10846Bead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elastomer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10T152/10855Characterized by the carcass, carcass material, or physical arrangement of the carcass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Description

44954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1 ) 本發明有關一種製造載具輪胎之胎殼結構之方法。 本發明亦有關一種可由上述方法獲得的載具輪胎用之 胎殼結構,該胎殼結構包含:由條狀段構成之至少一胎般 層,各條狀段係以順應輪胎剖面輪廓之概呈11型_造延伸 、且包含彼此縱向平行排列且較佳至少部份塗有一層彈性 逋原料之一或多線狀元件:及一對環狀強化結構,其各緊 密接合至胎殼層之一各別内周緣。 載具輪胎之輪胎製造包含:形成由一或多胎殼層構成 之一胎殼結構,胎殼層概有一超環面構造且其軸向相對側 緣係接合至各環狀的圓周不可伸展性強化元件(常稱為胎 邊核心)。 一皮帶結構係在一圊周外部位置施加至胎般結構,該 皮帶結構包含一或多個閉圈狀之皮帶條,其大致由彼此之 間並對屬於相鄰胎殼層的繩作相對適當定位之紡織物或金 屬繩所製成。 然後,皮帶結構之一圓周外部位置上係施加一胎面帶 ,其常包含一條適當厚度之彈性體材料 可瞭解本描述中之“彈性體材料”係指一整體橡膠混合 物,亦即由一基聚合物構成的總成係與不同型的礦物填料 及/或程序添加劑適當地混合。 最後,一對側壁係施加至所製造輪胎之相對側,各 側壁係覆蓋在一所謂肩區之間所含輪胎之一侧部,肩區位 置係接近胎面帶之對應側緣,而一所謂胎邊係排列在對應 的胎邊核心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4 — — «— — — — — I— ^ t ί請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时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___—__B7_ 五、發明說明(2 ) 習知之製造方法大致為:上述類型的輪胎組件彼此應 先分別製造’然後在一製造輪胎步驟期間加以組裝。 譬如,為了製造構成胎般結構的順序之胎邊核心相關 之一或多個胎殼層,首先需藉由擠製及/或軋光程序,應 製造包括縱向配置的連續紡織物或金屬绳之一橡膠化布材 。此橡膠化布材進行一橫切割作業以產生預定長度段,其 隨後接合而開始一具有橫向排列平行繩之連續絲帶狀半成 丨品。 此製成物件隨後必須切成與所製造胎殼的圓周延伸具 有相關長度之段。 已提供在輪胎製造步驟中直接製造胎殼結構、而非製 造半成品物件之製造方法。 譬如,美國專利5,453,140號在本文中係指一種本技 藝中最相關情形之範例,係揭示從先前捲在一線轴上之單 繩來形成一胎殼層之一種方法及裝置。 根據上述專利所述方法及裝置,該裝置的各工作週期 中,受動力驅動的拉取滾子所拾獲且由氣動拉張系統保持 緊張之繩係切成適當尺寸,以獲得一段預定長度。 利用安裝在一沿動力驅動滑輪圍繞之皮帶上之一握持 元件拾取繩段,而橫向配置在一超環面支撐部外表面。 接著係由超環面支撐部的相對惻上運作之皮帶型之摺 叠構件’來接合段的端點,以沿段側部由類似指部作用之 滑部元件,將繩段徑向施加至超環面支撐部本身。 重覆上述工作週期.而使這些繩段以圓周並列方式沉 __ 本Άί柄中㈣家標準(CN:S)A4賴⑵β X视公爱) .5 - -------------裝--------訂—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44954b __B7 __ 五、發明說明(3 ) 積,直到覆蓋住超環面支撐部之整艘圓周延伸為止。 超環面支撐部必然先塗有雙重功能之一或多橡膠層: 亦即黏至所配置之繩以便於固持在一固定定位中,以及形 成輪胎成A —内氣密層。 此製造方法獲得之輪胎具有一胎殼結構,其中由各繩 構成一或多胎殼層,各繩具有彼此軸向相隔分佈且對輪胎 轉軸呈徑向定向之兩側部,而一冠部係在側部之間的一徑 向外位置上延伸。 胎殼結構製造的範固之中,亦知在各輪胎胎邊附近, 設有一胎殼層之各核心的相對端係以交錯順序排列,相對 於形成該胎邊核心之_環狀固定元件處理轴向相對位置, 而有徑向重疊線或線圈製成之冠狀,如專利EP 0 664 231 號及美國專利5,702,548號所示。 但上述技藝中,所有構成胎殼層之繩係概配置於對於 各胎邊弩曲之中性阻抗軸中。此情形中,胎邊的結構性阻 抗必取決於胎邊結構所用之極硬彈性艟材料的充填嵌部之 硬度,其性能表現係感受到由於正常作業期間所產生的環 境因素與應力所致之溫度變化的影響。 FR 384 23〗號專利中,提議藉由沉積在橡膠化布材的 一系列矩形小帶之一超環面支撐部來製造胎殼結構,該橡 膠化布材係呈圓周並列配置、且相對支撐筒本身的幾何轴 線配置在徑向平面中。小帶進行沉積之方式使得兩個非連 續小帶的端蓋係部份覆有插入其間的小帶端蓋。在所復蓋 小蓋之端蓋間之空間係充填有梯形嵌部,其以重疊狀配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297公藶) Μ .----(te^--------β----------1 \ {請先|0讀背面之注*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A7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X消費合作社印絮 _____B7______ 五、發明說明(4 ) 施加至小帶的端蓋在不同重疊層中進行小帶的沉積,層 數係與賦予胎殼结構的厚度相關,梯形嵌部之出現係導致 胎邊區的胎殼結構加厚,該處具有冠部兩倍之厚度。 美國專利4,248,287號揭示之一種形成胎殼結構之方 法係包含:各由徑向條形成之多層係應配置在一超環面筒 上,徑向條包含橡膠化線且沿圓周並列配置。當完全沉積 時,兩胎邊核心係施加在胎邊區,且徑向條形成之胎殼層 的端蓋接著沿其迴轉。 申請人已發現可在簡化製程及改善輪胎表現特徵方面 達成重要優點,若由條狀段便利配置在一剛性超環面支撐 而製成胎殼層,各包含一彈性體層所用之多數彼此平行之 繩。 因此,申請人已發展出:成為各歐洲專利申請案的物 體之數種製造方法》 譬如*歐洲專利申請97830731.2及97830733.8號中, 各描述一種製法及一輪胎,其中係製造一第一及一第二胎 殼層而獲得胎殼結構,第一及第二胎殼層各由面周並列依 序配置之條狀段所達成。 以上專利申請獲得之輪胎具有相對於胎邊環狀強化結 構係屬於各相對側配置的第一及第二胎殼層之條狀段端部 此權宜方式連同屬於其中一胎殼層的條狀段之各交又 定向’係提供接近胎邊及側壁的輪胎結構阻抗方面之重要 優點》 泰紙張尺.¾ 用中國s家標進(&S)A4規格⑽* 297公絮 — — — — — — If — — — ! » — — 111 — — ·11111111 (if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骂本頁) 44954ο Α7 Β7 五、發明說明(5 ) 申請人之歐洲專利申請98830472.1號中,提出製造一 第一及一第二系列條狀段呈交錯順序沉積成之一胎殼層, 其中屬於第一及第二系列之段係相對於胎邊的強化結構而 終止在各相對側。 即使出現單一胎殼層時,亦可在輪胎胎邊及側壁上達 成結構阻抗方面之優點。 根據本發明*已知為了達成對於加速及減速步驊及滑 移狀況中引發應力之機械阻抗之優越品質,應便於配置兩 胎殼層,其各由兩系列條狀段交錯配置而成,各層之段係 終止於胎邊上的強化結構之各部各相對側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v8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尤其’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機動載具輪胎之胎殼結構之 製造方法,其特徵包含以下步驟:製備各包含縱向且平行 線狀元件之條狀段,線狀元件係至少復有至少一層彈性髖 原料;將一第一系列該條狀段配置在一超環面支撐部,其 各以概呈U型構造沿超環面支撐部本身剖面輪廓延伸且根 據與多重條狀段寬度相對應的圓周節距呈圓周分佈;將環 狀強化結構的第一主要部在相對支撐筒的一赤道平面之軸 向相對位置上,施加在屬於第一系列之該條狀段的端蓋: 配置在超環面支撐部上’至少一第二系列的該條狀段各依 U型構造在第一系列的兩連續段之間沿超環面支撐部剖面 輪廓延伸’以界定一第一胎般層及該上述段,第二系列的 各段具有在與第一系列段的端蓋相對之一袖向相對位置上 與環狀強化結構的各主要部重巷之端蓋;配置在超環面支 撐部上’一第三系列該條狀段各依概呈υ型構造沿超環面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囲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 - B7 五、發明說明(6 ) 支擇部本身剖面輪廓延伸,並根據與多重條狀段寬度相對 應之一圓周節距分伟:將該環狀強化結構的第二主要部在 相對第一主要部之軸向相對位置上,施加在屬於第三系列 之該條狀段的端蓋;配置在超環面支撐部上,至少一第四 系列的該條狀段各依u型構造在第三系列的兩連續段之間 沿超環面支撐部剖面輪廓延伸,以界定與該第一胎般層相 重疊之一第二胎般層及該上述段,第四系列的各段具有在 與第三系列段的端蓋相對之一軸向相對位置上與環狀強化 結構的各第二主要部重疊之端蓋。 詳述之,構成第一及第二胎殼層之條狀段各呈交又定 向配置,較佳相對超環面支撐部的圓周延伸方向呈15至35 度角之傾斜方向》 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亦進行將環狀強化結構 的額外部施加在屬於第四系統之條狀段的端蓋之步驟,故 各該等端蓋係閉合在第二主要部與各環狀強化結構額外部 之間。 有利情形中,配置各該等條狀段,以形成概在轴向相 隔分佈位置之超環面支撐部幾何轉轴方向延伸之兩側部, 且一冠部在側部之間的一徑向外位置延伸,屬於第一及第 二胎殼層之條狀段的冠部係各沿超環面支撐部的圓周延伸 而連績並列配置。 詳述之,該條狀段的側部係往超環面支撐部之幾何轉 軸呈徑向收斂。 屬於第一系列與第三系列的條狀段側部在環狀強化結 本紙張(度適用Ψ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297公爱) _ 厂· ------------------ I 丨 I 丨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495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Α7 Β7 五、發明說明(7 ) 構各主要部徑向外緣與該側部與冠部之間的一過渡區之間 所含之一拉伸部上’亦各應該部分復有屬於第二系列及第 四系列的至少一圓周連續段之一側部。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型態,為能對於上述情形£外獨立 達成各環狀強化結構的第一及第二主要部其中至少—者, 係包含以下步驟:在同轴向線圏中配置至少一長形元件, 以形成一概呈冠狀之®周不可伸展的環狀嵌部;形成彈性 娃原料之至少一充填部;將充填艘接合至第一圃周不可伸 展環狀嵌部。 較佳,該長形元件直接對於先前沉積在超環面支撐部 上之條狀段端蓋作沉積’以形成與條狀段本身直接接觸之 該第一環狀嵌部。 根據一可能較佳解決方式,藉由一連續條狀彈性馥材 料直接沉積在先前施加至先前配置的條狀段端蓋,而形成 該充填體。 另外,長形元件配置在一棋腔中形成之一成形座中, 其中隨後形成充填體,故在形成充填體本身的同時亦使該 充填體接合至環狀嵌部《 詳述之,藉由將充填體施加在先前施加至超環面支撐 部上配置的條狀段端蓋的該環狀嵌部,而進行該接合步驟 0 較佳,形成各環狀強化結構的該額外部係包含:將同 轴向線圈中之至少一長形元件沉積成一概呈冠狀的額外囬 周不可伸展環狀嵌部之步驟》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〇χ297公* ) 10 .------ 11 J--I * 11-----^i— I--— — V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8 ) 詳述之’該長形元件較佳在形成步驟期間於超環面支 標部上直接配置在胎殼結構。 本發明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載具輪胎用之胎殼結構, 其特徵為該第一胎殼層包含:_第一及一第二系列條狀段 ,其呈交錯順序沿胎殼結構之圓周延伸作排列,該第二胎 殼層包含一第三及一第四系列的條狀段,其呈交錯順序沿 胎殼結構的圓周延伸作排列’各該等環狀強化結構至少包 含:一第一主要部’其具有轉向屬於第一系列之段的端蓋 之一軸向内側'及轉向屬於第二系列的段之端蓋之一轴向 外側;及一第二主要部’其具有轉向屬於第三系列之段的 端蓋之一轴向内側、及轉向屬於第四系列的段之端蓋之一 麵向外侧。 詳述之,第一及第二系列的段係相對第三及第四系列 的條狀段呈交叉方向延伸,較佳相對於一圓周延伸方向呈 15至35度角之間。 較佳,各該環狀強化結構尚包含至少一額外部,其在 相對於環狀結構本身第二主要部的相對侧,係配置在屬於 第四系列的條狀段的端蓋上。 有利情形中,各該等條狀段具有在轴向相隔分佈位置 處概往該胎殼結構的一幾何軸線延伸之兩側部,及側部之 間徑向外部位置中延伸之一冠部,冠部係分別屬於第一及 第二系列、及第三及第四系列之段,其係沿胎殼結構的圓 周延伸呈互相併列配置》 該等條狀段的側部係往胎殼結構之一幾何轉軸呈徑向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297公釐) -11 - ---------I I I I . I —It--— — I--—— — — — — <請先W讀背面之注惠事項再填寫本頁) β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4 )
D A7 B7 五、發明說明(9 ) 收斂 詳述之,屬於第一及第二系列的各條狀段之側部各應 該部份覆有屬於第二及第四系列的至少一相鄰條狀段之一 側部’在環狀強化結構各主要部的一徑向外緣與該側部與 冠部間的一過渡區之間係含有一拉伸部〇 有利情形中,屬於一個該等系列之各條狀段係依照與 條狀段本身的多重寬度相對應的一圚周分佈節距作配置。 較佳’條狀段各有3至15公厘間之寬度,且各含三到 八個線狀元件》 各線狀元件較佳亦應根據中心之間不小於1.5倍線狀 元件本身直徑之相互間距而配置於各條狀段上β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獨立型態’各該等不可伸展環狀結 構之各第一及第二主要部包含:概呈冠狀與胎殼結構同軸 配置並接近胎殼層的一内周緣之一圓周不可伸展環狀嵌部 ’該環狀嵌部係由同軸向線圈中延伸之至少一長形元件所 製造;具有一側接合至環狀固定嵌部之彈性體材料之一充 填體。 較佳’各該等環狀強化结構尚包含至少一額外部,其 配置在屬於第四系列的條狀段之端蓋,而位於與環狀結構 本身的第二主要部相對之相對側上。 有利情形中,該額外部包含概呈冠狀之一額外的圓周 不可伸展環狀嵌部,係由在同轴向線圏中延伸且在轴向接 近各不可伸展環狀結構之第二主要部充填體的一位置處與 胎殼結構同轴向配置之至少一長形元件所製造。各主要部 ---------;------------訂---------線'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_B7____ 五、發明說明(10 ) 之彈性體材料的充填體較佳在23度C具有48度至55度之蕭 式硬度D。 由載具輪胎用之胎殼結構製法之一較佳非限定實施例 之詳細說明’可瞭解其他特徵及優點,及根據本發明之該 製法所獲得之一胎殼結構。此描述可參照附圖及非限定範 例,其中: 第1圓為根據本發明製造而設有一始般結構之輪賠之 片段分割立體圖*, 第2圖顯示用以形成胎般層所達成一連讀條狀元件; 第3圖為該條狀元件之_實施例的剖視圖; 第4囷顯示根據本發明用以形成一第一輪胎胎殼層之 一第一系列條狀段的沉積順序之片段立體圏; 第5圖為製造期間的一模製步驟中,插在胎邊的一不 可伸展環狀結構之部份的片段徑向剖視圖; 第6圖為軸向施加在屬於第一系列且部份覆有屬於一 第二系列的條狀段端蓋之條狀段惻蓋之不可伸展的環狀結 構之一第一主要部的片段立體囷; 第7圖顯示施加至一先前配置在第一胎殼層之第三系 列條狀段端蓋之環狀強化結構之一第二主要部; 第8圖顯示施加至一第四系列條狀段之端蓋的環狀強 化結構之一額外部,第四系$條狀段係與第三系列條狀段 呈交錯: 第9圖以部份剖視顯示該額外部施加至胎殼結構。 請參照圖式,依本發明方法製造且具有_胎殼結構2 (CNS)A4 規格(210 κ 297 公爱) i I ---—訂-— III — I f (猜先1)3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罵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Β7 五、發明說明(11 ) 之載具輪胎已概標為1。 胎殼結構2具有概呈超環面構造且由其相對周緣與一 對環狀強化結構4(僅顯示一者)接合之一第一胎殼層及一 第二胎殼層3a、3b,在輪胎完成時各位於所謂“胎邊”區。 一皮帶結構5係在圓周外部區域施加至胎般結構2,皮 帶結構5包含一或多皮帶條6a,6b,7。一胎面帶8與皮帶結 構5呈圓周狀重疊,其中在輪胎硫化同時進行的模製作業 之後,已構成用以界定所需“胎面樣式’’的縱向及橫向中空 部8a。 輪胎1尚包含在相對侧施加至胎般結構2之一對所謂“ 側壁”9。 胎殼結構2内壁可能塗有一所謂“襯墊”10,主要包含 適可確保輪胎本身充氣時密合之一層氣密性彈性體材料。 藉由一超環面支撐部Π的幫助以組裝上述組件及製造 -或多組件,第9囷中示意顯示,其具有配合所製輪胎内 壁之形狀。 超環面支撐部11可根據線性測量而對於充氣輪胎具有 降低2%至5%之尺寸,作為在赤道平面X-X沿該支撐部圓 周延伸之一種指示,並與輪胎本身赤道平面相重合· 可譬如由適當強化以在充氣情況中呈現且保持所需超 環面構造之一可壓折筒或一可膨脹室,來搆成對本發明並 非特別重要而未加詳示之超環面支撐部11。 如上文描述後,製造輪胎1時首先包含:形成胎殼結 構2,最先可能構成襯墊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固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爱) 1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S5本頁} ------丨—訂ί!丨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l2 ) 可沿超環面支撐部11圓周捲繞至少一絲帶狀小帶12的 氣密彈性饉材料,而有利地構成此槻墊10,利用接近超環 面支撐部本身之擠製機及/或軋光機來製造絲帶狀小帶12 。由第1圖可知,絲帶狀小帶12大致在連續併列配置的圓 周線圏中產生捲繞,以順應超環面支撐部1 i的外表面之剖 面輪廓。 本發明中,所謂剖面輪廓係指對於幾何轉轴(未圖示) 呈徑向的一平面中分段之超環面支撐部1丨半部出現的構造 ’而與輪胎幾何轉轴相重合,故亦與所製造的胎殼結構2 之轉袖相重合。 根據本發明,下文將更清楚說明,第—胎殼層3a直接 形成在超環面支撐部11上,而配置由至少一連續條狀元件 2a形成之一第一及一第二系列的條狀段丨3,14,條狀元件23 較佳具有3公厘至15公厘寬度。 第二胎殼層3b係與第一胎殼層3b重疊形成,下文可更 清楚得知’亦配置可由該連續條狀元件2a製造之一第三及 第四系列條狀段15,16。 如第2圈所示,連續條狀元件2a之製備主要包含:應 將一或多線狀元件17及由各線軸17a進給之較佳三至十個 線狀元件17導過與一第一擠製裝置19相關之一第一擠製機 18,第一擠製裝置19將彈性體材料供過擠製機本身。 應指出本文之“擠製機”係指:擠製裝置部在本技藝中 應標為“擠製頭’’,其中設有一所謂“壓模”,可在一定型出 σ適當大小之埠加工所通過的產品,而符合賦予產品本身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聿(CNSM4規格(2〗0,297公釐) 15 --------—----裝------— —訂—— 一i —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帝Ϊ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495 4 d A7 -------- B7 五、發明說明(13 ) 的幾何及尺寸特徵。 彈性體材料及線狀元件17在擠製機18内密合,導致對 於線狀元件本身厚度中之至少一層彈性體材料2〇形成的連 續條件元件2a之擠製機出口。 根據需要’擠製機18中之線狀元件17之可能產生引導 的方式*係使其未整體用於彈性體材料層2〇中、而是出現 在一或兩表面上。 線狀元件17可各譬如由一較佳為〇.6公厘至1.2公厘直 徑的紡織繩、或較佳為〇.3至2.7公厘直徑的金屬繩製造* 有利情形中,線狀元件17視需要配置於速續條狀元件 2a中之方式’係使其產生具有意外緊密性及均質性之生成 胎殼層3»因此,可譬如根據大於每公分六個線狀元件之 厚度來配置線狀元件17,其係在接近輪胎1之赤道平面X-X的胎殼層3上沿圖周測量.任何情形中,線狀元件17較 佳應依不小於線狀元件本身直徑1,5倍之一相互間距而配 置在條件元件2a中’以使各相鄰的線之間具有適當橡膠化 作用。 可有利引導離開擠製機18的連續條狀段元件2a,其可 能通過一第一累積器-補償器丨9a,一沉積裝置上,其結構 及作業特徵詳述於申請人之歐洲專利申請97830731,2號, 其内容用於本文中。 此沉稍裝置適合依序切割連續的條狀元件2a,以獲得 預定長度之條狀段13、14、15、16» 切割各條狀段13、14、15、16且後續立即將該段沉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297公蹵) 16 --------:丨----------訂---------線'、 <請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A7 經濟部智慧时產咼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_____B7_____ 五、發明說明(14 ) 在超環面支撑部11上,使得條狀段具有沿超環面支撑部本 身剖面輪廓之U型構造,故在條狀段13、14、15、16中, 在彼此呈轴向相隔分佈之位置處,兩側部13a ' 14a、15a ' 16a可視為朝超環面支撐部1丨軸線徑向延伸,且一冠部 13b、14b、15b、16b係在該等侧部間之一徑向外部位置延 伸。 由於塗佈線狀元件17的形成層20之彈性體原料的黏性 ,即使超環面支撐部本身不具襯墊1〇時,仍可使條狀元件 】3、14確保對於超環面支樓部η表面之黏性。詳述之,當 條狀段13、14在其剖面輪廓的一徑向外區處接觸超環面支 撐部11時,立即出現上述黏性。 可藉由進行經由該超環面支撐部上排列之—或多適當 孔產生的吸收作用,來取代上述彈性體材料的自然黏性或 另外添加’將一或多條狀段丨3、】4固持在超環面支撐部11 上。 超環面支撐部11可根據與該沉積裝置之作業同步逐漸 移動而呈斜角驅動旋轉’其方式使各條狀段13、14、15、 16的各切割作用之後,則沉積在一與先前配置段13、14、 15、16呈圓周相隔分佈之位置。 詳述之’根據一角節距而產生超環面筒11的旋轉,其 中等於各條狀段13、14、15、16的多數寬度(且尤其為該 寬度兩倍)之一圓周位移係對應該角節距。 需指出本文所謂“圓周,,除非另外說明係指位於赤道平 面中且接近超環面支撐部II外表面之一圃周。 — I — I — — — if — — — — * ί I ί I I I I < — — — — — —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495 4 ^ A7 B? 五、發明說明(15 ) 根據本發明,上述作業順序利用:藉由超環面支撐部 沿其本身相線之-第-完全迴轉,—第一系列條狀段13之 沉積,導致各寬度兩倍的一圓周節距。因此,第4圈清楚 顯示,一空的空間S係留在屬於第一系列之一段與另一段 之間,該空的空間至少在該等段的冠部13b上具有與該等 段本身相同之寬度。 較佳,在相對超環面支撐部圓周延伸方向之一傾斜方 向中(較佳呈15至35度角),產生屬於第一系列的條狀段I〗 之沉積。 可譬如藉由相對沉積裝置之筒的幾何轉轴適當定向, 而調整條狀段的沉積角度。 接著在接近所製造胎殼層3各内周緣處施加該不可伸 展環狀結構4之第一主要部4a的步称中,繼續製造一胎般 結構2’以獲得已知為‘‘胎邊,,的胎殼區,而特別將輪胎確 實固定至_對應安裝輪圈。 各該等第一主要部4a包含至少一第一圓周不可伸展環 狀嵌部21,其概有與超環面支撐部11的幾何轉轴係呈同軸 向、且相對屬於第一系列條狀段13所表現的端蓋係位於一 圓周内部位置之冠狀。 第一環狀嵌部21較佳由數個捲繞在概呈同軸向線圈 21 a上之至少一長形金屬元件所製造*可由各長形元件形 成之一連續螺旋部或同轴向圈部*來界定線圈21a。 彈性體材料(較佳為熱塑性)的一第一充填體22係與第 一環狀嵌部21相組合,而在23度C溫度測得48至55度之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 ) (請先Mit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買) W--------訂—1-----線一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裝 A7 B7 五、發明說明(!6 ) 式硬度D,且較佳具有高於第一環狀嵌部21之一徑向廷伸 〇 如第5圓所示,各第一主要部43之製成譬如可在模23a 、23b中界定之一模腔23内使得:應經由在同轴向線圈21a 中沉積至少_長形元件,而形成第一不可伸展環狀嵌部21 ’同轴向線圈21 a係對應輪胎成品轉軸,而沿幾何捲轴依 照一增大直徑的圓周呈互相併列配置。 可藉由長形元件捲繞在本文中可沿一幾何轴線旋轉驅 動之模23 a、23b的一第一頰23 a中之一螺旋型成形座,而 有利地進行此作業。 長形元件沉積之前,可有利進行一橡膠化步驟,其中 較佳由一金屬材料製造之長形元件本身係塗有至少一層彈 性想原料,其除了在長形元件本身確保優良的橡膠與金屬 結合之外,係促進其黏著以穩定置於該螺旋型座上。 此外,可有利地提供至少第一頰23a,而由一磁性材 料或電磁啟動的材料製造,以適當吸引且扣持長形元件, 因此確使線圈21 a形成時穩定地定位。 隨後在模腔23内部,形成第一充填體22,可藉由在載 有第一環狀嵌部21的第一頰23a與第二頰23b之間插入預定 容積的彈性體原料之至少一環狀元件,而便於進行該想之 成形此環狀元件可有任何便利的剖面構造,其限制條件 為:當頰23a、23b在閉模狀態中彼此移近時,其容積係對 應模腔23的内部容積。 在環狀元件位於頰23a、23b間之後,該等頰相靠近而 夂纸張疋度適用中國g家標車(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1----I 1^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t事項再填寫本頁) 19 449 44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繫 A7 B7 五、發明說明(17 ) 關閉模腔23,此情形中,模腔23的容積降低,故彈性想原 料的環狀元件係加壓且變形直到模腔本身完全充填為止, 故形成保持緊接至第一環狀嵌部21之第一充填體22» 上文描述之另一解決方式中,警如在頰23 a、23 b相互 靠近之後、用注射導入的彈性馥材料充填棋腔23、或採用 本技藝熟知之任何其他方式,而可形成充填體22。 藉由上述作業,獲得環狀強化結構4之各第一主要部4a ,可有利地在接近超環面支撐部11處產生,其令方式使得 可能輔以適當處理裝置之該等第一主要部可直接從棋23 a 、23b拾取、且相對於超環面支撐部的赤道平面在軸向相 對位置呈側向施加,其中各別第一環狀嵌部21係抵住屬於 第一系列的段13之先前排列的端蓋。 上文之外的另一解決方式中,第一主要部4a的完成可 包含:分別由第一環狀嵌部21形成第一充填體22,且隨後 第一充填體與先前施加至超環面支撐部〗1上配置之條狀段 13端蓋的第一環狀嵌部合併。 詳述之’根據一較佳實施例,較佳直接製造第一環狀 嵌部21使其抵住條狀段13端蓋,係由滾子或作用在超環面 支撐部11表面之其他適當裝置的可能幫助,捲繞線狀元件 而構成線圈21a。 彈性體層20之黏性係塗佈屬於第一系列之條狀段π、 以及可先前配置在筒本身上之可能的襯墊10,而使形成的 各線圈21 a確實穩定定位。 接著’藉由施加離開一接近筒11本身的擠製機的一速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囲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 ) 20 --Γ----II — 1/ ---— — — — — 訂--------線 I、 (請先W讀背面之注t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____B7_ _ 五、發明說明(is ) 續條狀彈性體材料’第一充填體22可直接對於第一環狀丧 部21形成。該連續條離開各擠製機時可有第一充填想22之 確定剖面構造-另外,連讀條應比充填體具有減少剖面, 且可由併列及/或重疊配置在數個線圈中之施加該條來獲 得充填體,以界定最終構造中之第一充填想22。 施加環狀強化結構4的第一主要部4a之後,利用連續 條狀元件2a切成適當尺寸而得之第二系列條狀段14之沉積 ,來完全形成第一胎般層3a,藉由屬於第一系列的條狀段 13所述相同方式將該等段14施加至超環面筒π * 如第6圖所示,屬於第二系列之各段14以u型構造沿 超環面支撐部Π的剖面輪廓配置,而介於屬於第一系列之 兩連績段13之間且依照與該等段13相平行的方向。詳述之 ,屬於第二系列之各段14具有一各別冠部i4b,其呈圓周 狀插入屬於第一系列之段13的冠部13a之間,以充填其間 之空間S ’及一對側部14a係與環狀強化結構4之各第一主 要部4a疊置而載有段本身的端蓋,而位於相對屬於第一系 列的段I3之端蓋之軸向相對位置處。 易言之,具有概呈三角形剖面輪廓(其頂點從輪胎軸 線旋轉離開)的各環狀強化結構4之第一主要部4a係具有一 軸向内側’其轉向屬於第一系列的條狀段13之端蓋,而一 轴向外側係轉向屬於第二系列之段丨4端董》 此外’屬於第二系列的各段14側部14a亦可部份與屬 於第一系列之兩連續段1 3側部13a相重疊,其各在各主要 部4a的徑向外緣與側部本身與冠部丨31)、14間的過渡區之 本紙張义度適用中國§3豕標準(CNS)A4規格(2]〇 X 297公g〉 21 ---------------I I I I 1 I 訂------ I--*5^ (請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S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A7 B7 __ 五、發明說明(l9 ) 間具有拉伸部。 由於超環面支撐部11幾何軸線呈徑向定向之相鄰側部 I3a、14a之間的相互收斂,屬於第一系列的段13之側部13a 的重壘或收斂(亦即重壘區的圓周寬度)係從一最大值(可 在接近各環狀強化結構4的第一主要部4a的徑向外緣處偵 測到)漸減至側部13a、14a與冠部13b、14b之間過渡區的 零值。 在屬於第二系列的條狀段14如上述方式沉積之後,藉 由配置第三系列條狀段15,開始形成第二胎殼層3b» 可用上述屬於第一及第二系列之段13、14沉積的相同 或類似方式,進行此沉積步驟。 一便利的解決方式中,屬於第三系列之條狀段15係配 置在相對第一及第二系列的段13及14之交又方向中,較佳 參照胎殼結構2的圓周延伸方向而對於上述段呈一對稱的 反向角度。 並且’屬於第三系列之條狀段15係呈U型構造沿第一 胎殼層3a剖面輪廓配置,並依照多重寃度相對應的一圓周 節距且較佳為該寬度之兩倍。 然後’在相對上述第一主要部4a的轴向相對位置處, 將環狀強化結構4的第二主要部4b施加至屬於第三系列之 條狀段15端蓋。 由附圓可知,各第二主要部較佳與上述第一主要部4a 具有相同構造方式。 尤其,各第二主要段4b具有一各別第二圓周不可伸展 本紙張尺度剌帽S家標準(CNS)A4 Mi (210x 297公爱) 22 — — — — ίι — Lllt —.Λ * 1 I I I I I I * — — — — — — — — ^ K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B7 五、發明說明(2〇 ) 環狀嵌部24 ’其係由同軸向線圈24a中配置的至少_各別 長形元件所製造,以形成與胎殼結構2呈同軸向配置且接 近胎殼層3a、3b内周緣之一冠部。 一彈性體材料的第二充填體25係與第二環狀嵌部24相 組合,而相對屬於第二及第三系列的條狀段丨4、15端蓋作 配置,其具有與第一充填體22相同之構造。 可根據上述任何形式並參照第一主要部4a,來整體完 成且施加第二環狀嵌部24及第二充填體25、及第二主要部 4b ° 藉由第四系列條狀段16之沉積,隨後完全形成第二胎 殼層3b,條狀段16各介於屬於第三系列且以端蓋與第二主 要部4b相重疊之兩條狀段15之間,而相對分別屬於第二及 第三系列之段14 ' 15端蓋係位於轴向相對位置處。 第四系列條狀段16完全沉積之後,亦呈三角剖面形之 各環狀強化結構的第二主要部4b係具有一軸向内側,其轉 向屬於第三系列1 5的段之端蓋;及一轴向外側,其轉向屬 於第四系列16之段的端蓋。 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解決方式,在屬於第四系列條狀 段1 6沉積之後,完全形成胎邊上之環狀強化结構4。 因此’如第9圖所示’對於各環狀強化結構4,相對於 屬於第四系列的條狀段丨6端蓋係施加一額外部26。 較佳’各額外部26主要由至少一冠狀的額外環狀嵌部 構成’可藉由捲繞一各別長形元件而獲得此額外環狀嵌部 26 ’譬如在一輔助基體28中配置的一成形座27上之同軸向 23 -------------^ . I I--! I ---------^ ί靖先閱讀背面之;i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495 4 § 經濟部智慧財i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21 ) 線圈26a中,與形成第一及第二環狀嵌部21、24具有相同 方式。 藉由將基體28軸向移往超環面支撐部11,使額外環狀 嵌部26施加在胎殼結構2。 另外,該長形元件可直接捲繞在先前形成在與胎殼層 本身直接接觸的超環面支撐部26上之第二胎殼層3b。 此作業之後,屬於第四系列的段16之各端蓋,係有利 地保持第二主要部4b與各環狀強化結構4的額外部26之間 的一閉合位置。 幅射型輪胎中,一皮帶結構5常施加至胎殼結構2。 此皮帶結構5可由本技藝熟悉之任何方式製造,且在 圖示實施例中,需包含一第一及一第二皮帶條6a、6b,其 具有各交叉定向之繩。一輔助皮帶條7疊置在皮帶條上, 譬如至少一連續繩概呈圓周線圈狀併列轴向捲繞在皮帶條 本身上而得。 然後,胎面帶8施加至皮帶結構5,其中惻壁9施加至 胎殼結構2側部,該等元件亦以本技藝熟知之任何方式定 向而獲得。 在超環面支撐部11上完全製造輪胎1之一皮帶結構、 側壁及胎面帶之範例,係描述於相同申請人之歐洲專利申 請 97830632.2號中。 可在移出支撐部丨〗之後,此方式製成之輪胎1現可進 行任何習知硫化步驟。 本發明達成重要優點。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囡家櫟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4 (請先Μ讀背面之江t事項再填寫本頁) -{ki I I ---訂·! ! , Α7 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22 事實上’可直接在整個輪胎可有利形成之一超環面支 撑部上獲得所提及的胎殼結構。利用此方式消除了習知觀 念製程常見之半成品製造、儲存及管理之所有相關問題。 相較於美國專利5,362,343號所述之方法,藉由同時 盡量沉積各條狀段13、14或構成段13、〗4之連續條狀元件 2a内含之多個線狀元件,可大幅降低胎殼層的製造時間。 採用條狀段13、14亦不再需要超環面支撐部11上先前配置 的襯塾10’事實上,用以形成連續條狀元件2a的彈性體層 20本身係破使其有效黏至超環面支撐部丨丨,因此確保各段 13、14之穩定定位。 由於各條狀段具有重要結構性稠度,而對於沉積裝置 傳送的振動或類似振盪效應不敏感,故進一步改良條狀段 13、14及所整合線狀元件之定位精確度β因此,需注意各 繩的沉積(如美國專利5,362,343號所述)可能有些問題(亦 即該等繩在沉積步驟所受之振動及/或振蘯)。 並且’根據本發明同時沉積多數線狀元件,使得沉積 裝置可有比沉積各縄時所需更低之運作速率,係為工作正 確性且亦不損及生產力之另一優點。 此外*條狀段直接冠狀沉積在一輪廓(概與輪胎成品 輪廊相同)之一超環面支撐部,係可使本技藝已知方法無 法達成的密度提供了圓柱套筒型的胎殼層沉積、且其隨後
定型成為一超環面形式,且隨後冠狀配置在輪胎成品胎殼 層之繩係變薄C 除上述之外,可由可能吸力導管產生的一真空效應, ------*---------------—訂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骂本頁)
4435 4 5 A. A/ _____ B7 五、發明說明(23 ) 將各條狀段穩定緊固至超環面支撐部,習知各繩之沉積方 法係無法產生該真空所致的穩定緊固。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专?事項再填茸本頁> 主艟輪胎的構造及結構概念(尤其參照胎殼結構2)係 可達成結構強度方面(尤其是常需要較大結構強度之接近 側壁及胎邊處)及性能表現(尤其是連同胎邊在弩部運行時 所產生滑移推力之效應)之重要改良,同時並獲益自常有 關單層胎殼結構之所有優點》 尤其,不可伸展結構4及形式依照整合在胎般層中之 構造特徵’係使其進一步增加輪胎1在胎邊及側壁區的結 構強度。 事實上,立即接合至胎殼層3a、3b的圓周不可伸展性 環狀嵌部21、24、26之出現,係提供與屬於不同系列條狀 段13、14、15、16的線狀元件17之優良“聯結’,。因此,在 對應輪胎1胎邊的區域進一步加強胎殼結構2,而不需使用 額外條狀嵌部(常稱為鰭部),其沿不可伸展的環狀結構4 呈迴路狀捲繞,而相反地在習知技藝中作為憑藉。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事實上,由於環狀強化結構4的構造概念,藉由滑移 推力的效應,係防止輪胎胎邊產生變形、或沿其靜止點相 對輪圈中的各固定隆起部作旋轉。 尤其,可瞭解直接接觸條狀段端蓋作配置之第一嵌部 21、第二嵌部24及輔助嵌部26的出現,係有效防止胎邊在 滑移推力影響之下易於產生彆曲及旋轉。 依此觀點,環狀強化結搆4的表現概類似一強化結構 的表現’如申請人的歐洲專利申請9783073 1.2號所述,請 2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χ 297公釐) A7 ____B7____ 五、發明說明(24 ) 參考其中進一步細節。 亦瞭解環狀嵌部21、24、26在胎邊上係提供輪胎的進 一步結構保護。 藉由屬於第二及第三系列(分別配置在環狀鉍化結構4 内)的條狀段14、15之相交又配置,大幅增加輪胎側壁的 結構強度(尤其是對於加速及制動步驟中引起的超環面應 力)。 此型態特別有利於高性能的低輪廓輪胎,並因為輪胎 亦需能夠傳遞之高扭力值,惻壁之结構強度極為重要。 *^I I n n n a— t 1 ϋ I I 線 (請先Mtl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啦印·*[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B國家標準(CNS>A4现格(210*297公釐〉 · 2Ί 449545 A7 --——______B7 五、發明說明(25 ) 元件標號對照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er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卜*·輪胎 13a,14a,15a,16a…側部 2···胎般結構 17…線狀元件 2a…條狀元件 17a…線抽 3a,3b···第一,第二胎殼層 18···第一擠製機 4···環狀強化結構 19a…第一累積器_補償器 4a,4b·*·第一,第二主要部 19···第一擠製裝置 5···皮帶結構 20…彈性體材料 6a,6b...第一,第二皮帶條 21,24’··第一,第二環狀嵌部 7···輔助皮帶條 21a,26a,,,線圈 8…胎面帶 21…第一環狀嵌部 8a…中空部 22,25“·第一,第二充填體 9···側壁 23…祺腔 10…襯墊 23a,23b..,第一,第二頰 11…超環面支撐部 26…額外部 12…絲帶狀小帶 27…成形座 13,14,15,16…第一,第二第 28…輔助基體 三,第四系列之條狀段 S空間 13b,14b,15b,16b…冠部 X-X…赤道平面 ---- J---^--I —-----ί 訂- ------線'》- (碕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55本買) 本紙張尺度適用10國家標準(CNS>A4规格(2】0 >« 297公釐) 28

Claims (1)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gef 449545 六、申請專利範圍 k 一種製造機動載具輪胎之胎殼結構的方法,其特徵 係包含以下步驟: -製備條狀段(丨3,14,15,16),各包含至少部份塗 有至少一層彈性體原料(20)之縱向及平行的線狀元 件(17): -將一第一系列該等條狀段(13)配置在一超環面 支撐部(11),其各以概呈U型構造沿該超環面支撐部 本身的剖面輪廓延伸且依照與該等條狀段 (13,14,15,16)的多重寬度相對應之一 ffl周節距而呈 園周分佈; -在與該支撐筒(11)的一赤道平面相對之轴向相 對位置處,將該等環狀強化结構(4)的第一主要部(4a) 施加在屬於該第一系列的條狀段(13)之端蓋; -在該超環面支撐部(11),配置至少一第二系列的該 等條狀段(14),其各根據一 U型構造沿該超環面支撐 部(11)的剖面輪廓延伸於該第一系列的兩連續段(13) 之間,以隨同上述段而界定一第一胎殼層(3a>,在 相對於該第一系列(13)的段之端蓋之一軸向相對位 置處,該第二系列的各段(14)具有與該等環狀強化 結構(4)的各主要部(4a)相重疊之端蓋; -在該超環面支撐部(11)上,配置一第三系列該 等條狀段(15)係各依照一概呈U型構造沿該超環面支 撐部本身剖面輪廓延伸且依照與該等條狀段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297公爱) ----------------I!訂--- - ---* 線 ί琦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9 申請專利範圍 (13,〗4,15,16)的多重厚度相對應之一围周節距呈圓 周分佈; •在相對於該等第一主要部(4a)之麵向相對位置 處,相對於屬於該第三系列的條狀段(〗5)端蓋,施 加該等環狀強化結構(4)之第二主要部(4b); -在該超環面支撐部(1丨)上,配置至少一第四系列的 該等條狀段(16),其各依照一 u型構造沿該超環面支 撐部(11)的剖面輪廓延伸於該第三系列的兩連續段 (15)之間,以隨同上述段而界定一第二脸较層(3b), 在相對於該第三系列(15)的段之端蓋之一轴向相對 位置處,該第四系列的各段(16)具有與該等環狀強 化結構(4)的各主要部(4b)相重整之端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方法,其中構成該等第一及 第二胎殼層(3a,3b)之該等條狀段(13,141516)分別 配置在一各別交又定向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屬於該等第一及 第二胎殼層(33,313)之條狀段(13,14,15,16)分別對於 該超環面支掉部(11)的一圓周延伸方向呈15至35度 角傾斜配置。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方法,尚包含:對屬於該第 四系列的條狀段(16)端蓋施加該等環狀強化結構(4) 的額外部(26)之步驟,故各該等端蓋係包圍在該第 二主要部(4b)與該各別環狀強化結構(4)之額外部(26) A8B8c8m 4495 4 ϋ 六、申請專利範圍 之間。 5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配置各該等條狀 段(13,14,15,16),以形成概於轴向相隔位置處在該 超環面支撐部(11)的幾何轉軸方向延伸之兩側部 (13a,14a,15a,16a),及在側部(13a,Ha,15a,16a)之間 的一徑向外部位置處延伸之一冠部(13b, 14b,15b,〗6b) ,屬於該等第一及第二胎般層(3a,3b)之條狀段 (13,14,15,16)的冠部(131»,141),151),161))各沿該超環面 支撐部(11)的圓周延伸呈連續併列配置β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在該環狀強化結 構(4)的各主要部(4a,4b)與該等側部(13a,14a,15a,16a) 與該等冠部(13b,14b,15b,16b)間的一過渡區之間包 含的一拉伸部處’屬於該等第一及第三系列的各條 狀段(13,15)之側部(13a, 15a)分別各部份復有分別屬 於該第二系列及該第四系列的至少一圓周連續段 (14,16)之一側部(14a,16a)。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等條狀段 (13,14,15,16)的側部(133,14旦,153,163)係往該超環面 支撐部(11)之幾何轴線呈徑向收斂。 8. —種製造機動載具輪胎之胎殼結構的方法,尤如申 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示,其中完成該各環狀強化結構 (4)的第一及第二主要部(4a,4b)中至少一者係包含以 下步驟: 本紙張&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χ297公g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ill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湞費合作社印5衣 31 AKCD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在同轴向線圈(23 a,24a)中配置至少一長形元件 ,以形成一概呈冠狀之園周不可伸展的環狀嵌部 (21.24) ; -形成彈性體材料之至少一充填體(22,25); •將該充填體(22,25)接合至該第一圓周不可伸展 環狀嵌部(21,24)。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長形元件直接 沉積在先前沉積在該超環面支撐部(1丨)上之該等條 狀4又(13,14,15)端蓋,以形成與該等條狀段本身直接 相接觸之該第一環狀嵌部(21,24)。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藉由一連續條狀 彈性體材料直接沉積在先前施加在先配置的該等條 狀段(13,14,15)端蓋之該環狀嵌部(2i,24),而形成該 充填體(22,25)-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長形元件配置 在模腔(23)中界定之一成形座中,其中後續形成該 充填體(22,25),故在形成該充填體本身之同時,將 該充填雜(22,25)接合至該環狀喪部(2〗,24) »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藉由相對於先前 施加至該超環面支撐部(11)上配置的該等條狀段 (13,14,15)端蓋之該環狀嵌部(2丨,24) ’施加該充填體 (22.25) ,而進行該接合步驟。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該環狀強化結構 本紙張尺度邮+闕家科規格C 29?ϋ 32 裝-----訂-------線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莴本頁) A8B8C8D8 44954, 六、申請專利範圍 (4)的額外部(26)的形成係包含:在同軸向線圈(26a) 中沉積至少_長形元件之步驟,以形成概呈冠狀之 一额外圓周不可伸展性環狀嵌部。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在該超環面支 撐部(U)形成步驟期間,該長形元件直接配置在該 胎殼結構(2). 15·—種載具輪胎用之胎殼結構’包含: -至少一第一及一第二胎殼層(3a,3b),各包含條 狀段(13,14,15,16),其各概呈11型構造延伸,且包含 至少兩個線狀元件(17),其彼此呈縱向平行排列且 至少部份塗有至少一層彈性逋原料(20);及 對環狀強化結構(4),緊接合至該等胎殼層 (3a,3b)之各内周緣; ‘ 其特徵為: -該第一胎殼層(3a>包含一第一及一第二系列的 條狀段(13,14),其沿該胎殼結構(2)的®周延伸而呈 相交錯順序配置, -該第二胎殼層(3b)包含一第三及一第四系列的 條狀段(15,16),其沿該胎殼結構(2)之®周延伸而呈 一相交錯順序排列, 各該環狀強化結構(4)至少包含: -一第一主要部(4a),具有轉向屬於該第一系列 (13)的段之端蓋之一轴向内側,及轉向屬於該第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297公釐) .33 - <請先Mtt背面之沒意Ϋ項再填寫本頁> 衣-111— — — — — — — — — — —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湞費合作社印製 8 88 8 ABCD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丄消費合作杜印絮 六、申請專利範圍 系列(14)的段之端蓋之一軸向外側,及 -第二主要部(4b),具有轉向屬於該第三系列(15) 的段之端蓋之—轴向内側,及轉向屬於該第四系列 (16)的段之端蓋之一軸向外側。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胎殼結構,其中該等第一 及第二系列(13,14)之段相對於該等第三及第四系列 (15,16)係在一交叉定向中延伸。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胎殼結構,其中各該等條 狀段U3,14,15,16)相對於一®周延伸方向具有15至 3 5度角間之傾斜定向。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胎殼结構,其中各該等環 狀強化結構(4)尚包含至少一額外部(26),在相對該 環狀結構本身之第二主要部(4b)的相對側,係配置 在屬於該第四系列(16)的條狀段之端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胎殼結構,其中各該等條 狀段(13,14,15,16)具有兩個側部(133,143,153,163), 其在軸向相隔位置處概往該胎殼結構(2)的一幾何轴 線延伸;及一冠部(13汰1413,1513,161)),係在該等側 部(13a,14a,15a,16a)之間的一徑向外部位置延伸,分 別屬於該第一及該第二系列(13,14)之段、及屬於該 第三及該第四系列(丨5,]6)之段之該等冠部 (13b,14b,15b.l6b)係沿該胎殼結構(2)的園周延伸呈 互相併列排列= -I1IIIIIIIIII — — — — ———I— ·11111111 ί«先閱it背面之注意?項再填寫本頁} 34 4 六、申請專利範圍 20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胎殼結構,其中分別屬於 該第一及該第三系列的各條狀段之側部(13a,15a)係 分別覆有分別屬於該第二及該第四系列的至少一相 鄰條狀段(14,16)之一側部(14a,16a),而在環狀強化 結構(4)的各主要部(4a,4b)的一徑向外緣與該等側部 (13&,143,15&,16&)與該等冠部(131),1413,151),161))間的 一過渡區之間含有一拉伸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胎殼結構,其中該等條狀 段(13,14,15,16)之側部(13a,14a,〗5a,16a)係往該胎般 結構(2)之一幾何轉軸呈徑向收斂。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胎殼結構,其中屬於一個 該等系列之該等各條狀段(13,14,15,16)係依照與該 等條狀段本身多重莧度相對應的一圓周分佈節距作 配置。 23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5項之胎殼結構,其中各該等條 狀/又(13,14,15,16)具有3至15公厘之間的寬度<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胎殼結構,其中各該等條 狀段(丨3,14,15,16)包含三至八個線狀元件。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5項之胎殼結構,其中依照中心 相互間不小於線狀元件本身直徑1.5倍之間距,該等 線狀元件(17)配置在各條狀段(13,14,1516)中。 26. —種載具輪胎用之胎殼結構,尤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μ 項所示,其中各該等不可伸展的環狀結構(4a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理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297公爱) 35 A8B8C8D8 經濟即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數 六、申請專利範圍 各該第一及該第二主要部(4a, 4b)包含: •_概呈冠狀之圓周不可伸展性環狀嵌部(21,24) ’其係與該胎殼結構(2)呈同軸向配置並接近該等胎 殼層(3a,3b)之一内周緣,該環狀嵌部(21,24)係由在 同軸向線圈(21 a, 24a)中延伸之至少一長形元件所製 造; 彈性體材料之充填體(22,25),具有一側接合 至該環狀固定嵌部(21,24)。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胎殼結構,其中各該等環 狀強化結構(4)尚包含至少一額外部(26),在相對於 該環狀結構本身之第二主要部(4b)的相對側處,其 配置在屬於該第四系列的條狀段(16)端蓋。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胎殼結構,其中該額外部 包含一概呈冠狀之額外圓周不可伸展性環狀嵌部(26) ,係由在同軸向線圈(26a)中延伸、且在轴向接近各 不可伸展環狀結構之該第二主要部的充填體位置處 與該胎殼結構(2)呈同轴向配置之至少一長形元件所 製造。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胎殼結構,其中各該等主 要部(4a,4b)之彈性體的充填體(22,25)具有介於48至 55度的簫氏硬度D。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蹵) --— — — — — — — —---' I I I I I I I ^ I I I I II ! (锖先閲讀背面之注*事項再填K本頁) ' 36
TW088118817A 1998-10-30 1999-10-29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arcass structure for vehicle-wheel tyres and a carcass structure to be obtained thereby TW44954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830662 1998-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49545B true TW449545B (en) 2001-08-11

Family

ID=8236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8118817A TW449545B (en) 1998-10-30 1999-10-29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arcass structure for vehicle-wheel tyres and a carcass structure to be obtained thereby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EP (1) EP1133389B1 (zh)
JP (1) JP4381609B2 (zh)
CN (1) CN1226135C (zh)
AR (1) AR021026A1 (zh)
AT (1) ATE246593T1 (zh)
BR (1) BR9914926B1 (zh)
DE (1) DE69910246T2 (zh)
ES (1) ES2205896T3 (zh)
PT (1) PT1133389E (zh)
RU (1) RU2230664C2 (zh)
TR (1) TR200101144T2 (zh)
TW (1) TW449545B (zh)
WO (1) WO20000260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6534B2 (ja) 1999-12-01 2011-01-19 ピレリ・タイヤ・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異種タイヤの同時製造用プラント
US6899154B2 (en) 2000-01-28 2005-05-31 Pirelli Pneumatici S.P.A. Carcass structure for a tire and tire provided with the carcass structure
CN1261311C (zh) * 2000-01-28 2006-06-28 倍耐力轮胎公司 两轮车车辆轮胎的胎壳结构及设有这种胎壳结构的轮胎
US6945295B2 (en) 2000-01-28 2005-09-20 Pirelli Pneumatici S.P.A. Tire for a vehicle wheel comprising a particular carcass structure
AU5030301A (en) * 2000-01-28 2001-08-07 Pirelli Pneumatici S.P.A. A carcass structure for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and a tyre comprising said carcass structure
AU2001279625A1 (en) 2000-05-26 2001-12-03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lant for producing tyres of different types simultaneously
EP1350616B1 (en) * 2001-01-12 2007-04-2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structural me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ATE304456T1 (de) * 2001-05-21 2005-09-15 Michelin Soc Tech Luftreifen mit einer karkasse, die zweiverankerung enthält
DE60143131D1 (de) 2001-09-28 2010-11-04 Pirelli Notlaufreifen für fahrzeugräd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JP4150216B2 (ja) * 2002-06-14 2008-09-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製造方法、及び生タイヤ製造装置
RU2487016C2 (ru) * 2011-09-06 2013-07-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Холдинговая Компания "ЛОйл НЕФТЕХИМ" Покрышка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шины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FR3030348B1 (fr) * 2014-12-23 2017-06-23 Michelin & Cie Procede pour l'assemblage d'une ebauche de pneumatique
JP6805755B2 (ja) * 2016-11-25 2020-12-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84231A (fr) * 1907-11-22 1908-04-01 Henriette Levieuze Enveloppe pour bandages pneumatiques
US1611998A (en) * 1924-06-26 1926-12-28 Jackson D Comstock Tire casing and process of making the same
FR750726A (fr) * 1932-05-14 1933-08-17 Michelin & Cie Perfectionnements aux armatures d'enveloppes pour bandages pneumatiques
GB940792A (en) * 1959-05-08 1963-11-06 Dunlop Rubber Co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pneumatic tyres
US4248287A (en) * 1977-11-08 1981-02-03 Brad Ragan, Inc.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flotation tire and tire product
FR2715348A1 (fr) * 1994-01-21 1995-07-28 Sedepro Ancrage de la carcasse d'un pneumatique.
US5660656A (en) * 1992-08-05 1997-08-26 Sedepro Tire with anchored carca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205896T3 (es) 2004-05-01
EP1133389A1 (en) 2001-09-19
WO2000026014A1 (en) 2000-05-11
RU2230664C2 (ru) 2004-06-20
JP2002528309A (ja) 2002-09-03
DE69910246D1 (de) 2003-09-11
CN1324296A (zh) 2001-11-28
BR9914926B1 (pt) 2008-11-18
DE69910246T2 (de) 2004-07-22
TR200101144T2 (tr) 2001-11-21
AR021026A1 (es) 2002-06-12
PT1133389E (pt) 2003-12-31
BR9914926A (pt) 2001-07-10
EP1133389B1 (en) 2003-08-06
JP4381609B2 (ja) 2009-12-09
CN1226135C (zh) 2005-11-09
ATE246593T1 (de) 200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206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ire for a vehicle wheel
TW418165B (en) A type for vehicle wheels
JP4294803B2 (ja) 自動車用タイヤのカーカス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自動車の車輪用タイヤのカーカス構造体
US6457504B1 (en) Carcass structure for vehicle tires
TW449545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arcass structure for vehicle-wheel tyres and a carcass structure to be obtained thereby
US10124551B2 (en) Split ply tires and bead area monocomponents
US662358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rcass structure and a vehicle tire
JP2000062041A (ja) タイヤのカ―カス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のカ―カス構造体
JP4713049B2 (ja) 自動車ホイール用タイヤのカーカス構造体およびそのカーカス構造体を有するタイヤ
JP2005503956A (ja) 車輪用自立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2228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945295B2 (en) Tire for a vehicle wheel comprising a particular carcass structure
JP4794106B2 (ja) タイヤ用カーカス構造体およびこのようなカーカス構造体を備えたタイヤ
JP200322595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6899154B2 (en) Carcass structure for a tire and tire provided with the carcass structure
JPH11321229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3694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H112891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H09193611A (ja) ベルト補強層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107610A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 comprising a particular carcass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